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18 16:28:51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1

【关键词】网络语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引领时尚潮流的大学生们挥动着“网络语言”的翅膀,在网络世界里翱翔。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送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的天空时而阳光明媚,时而暴风骤雨。

因此,将网络语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结合进行探讨,在沐浴和煦阳光的同时,随时迎接暴风骤雨的挑战。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近几年被网民广泛使用的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学者对网络语言的涵义界定大致有两种,即“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就是指第三类。”[1]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变异的结果,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因此,它与传统语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1.简约性。网络语言之所以越来越受青睐,重要原因在于其追求语言表达上的简约,力求用最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表现形式上看,无论是中、英文缩写型的,还是数字、图片、音译型的网络语言都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多的信息,完成迅速有效地交流。[2]

2.丰富性。网民们充分利用键盘上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创造了许多生动形象且妙趣横生的表情和动作,用以表达喜怒哀乐,达到了与实际交际无异的效果。以网络符号表达笑容为例,“^_^”表示简单的微笑,“=^_^=”表示温馨的微笑,“:-D”则表示哈哈大笑,这些符号组合的表情既形象又丰富,大大增加了网络交际的趣味性。

3.不规范性。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主要体现:①新创造出一些字词。例如“”,字的小八代表眉眼,小口作嘴,常用来表达沉重的思想、悲伤、无奈或极度尴尬的心情,或用来形容一个变态猥琐的人。②词意迁移转化,“冒泡”指群里在线常常不说话,突然冒出一句话、发个图什么的。

二、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前提,网络语言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心理状态,因此教育者一旦熟练掌握了各类网络语言和大学生常用的术语,也就拉近了他们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在新生篮球赛小组赛中成功出线。笔者转发了王同学的一条人人状态“现征集我院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拉拉队!!!!!队长@王……求组队,求报名,求转发吖”,由此开始了我和王同学之间的对话:

王:今年大一的小孩儿很给力喔。

我:必须的!大家都很给力,运动员,啦啦队,各种给力!

王:唐老师,篮球赛可以从侧面让你更好的了解小孩喔!

我:强烈认同,有的是深入骨髓的了解喔!

王:恩……太让人了解一个人了。

以上对话中“给力”、“各种”、“喔”、“强烈”等网络语言的使用拉近了笔者与学生的距离,渗透着对学生见解的肯定,交流活泼自然,最后达到情感共鸣。

2.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语言成为网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掌握了网络语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矛盾和冲突。网络交互性的交流方式,才能迅速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思所为并及时做出反馈,从而扮演好思想政治教育中亦师亦友的角色,更好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激发了教育主客体间话语的丰富性和创造性。话语是指对某一主题或目标的谈论方式,它包括口语、文字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达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理解和共识的主要途径。网络话语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话语体系,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于一身,可以打破时间限制、地理隔阂,在远隔重洋的条件下传递、交流信息。同时,网络语境也激发了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联想、创新思维,使得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模式里更多地融入自我的感知和思想,整体性地激活主体思维,更加投入地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如网络语言中“潜水、大虾、猫、拍砖、顶、踩”等词汇的出现及“陆川体”的高频引用等等。

三、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人学空场”问题。这里的“人学空场”,是指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人的失落和人的抽象化现象,也即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主体地位、扭曲人的个体价值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不以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教育过程中缺少人性关怀,就会成为一种“人学空场”。

2.主客体间的话语理解差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语境严肃、话语规范、语词固定等鲜明特点,而网络话语则表现出多样化、娱乐性和不规范等特点,从而造成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的话语理解差异,使教育信息难以进入大学生的文化语境中,从而引发对思想教育的排斥和反感。[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出现位移。在网络语境下,信息资源的获取是完全平等和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难以再有信息的先导权和支配权,甚至由于受年龄、固有思维模式,在信息的获取和运用上会不及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垄断逐渐被打破。此外,论坛、博客等载体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其个体话语权的表达空间不断拓展,甚至在一定的领域与教育者话语空间呈现不相上下之势。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语言的措施

1.运用科学的传播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站在百家讲坛上的于丹为什么大受粉丝追捧?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她说:“坦率地说就因为我是教传媒的,我特别了解大众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就是要求你永远生活在他们生活的语境之内,能够完成一种心灵的唤醒,而不是一个学理体系的灌输。”[5]当代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星增强,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如何传递有效信息,怎么完成激活,唤起共鸣,要研究传播策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语境中。教育者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懂得和掌握传播的方法技巧,设置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思想“碰撞”,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去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使他们在思考与发现中体会成长的快乐。

2.疏通大学生思想信息传播渠道。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和平等性,强烈吸引着大学生群体。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多元价值观、人生观的冲击下,人们很容易陷入迷惘的境地,往往造成个体行为抉择的冲突困境,导致内在价值的冲突与迷失。”[6]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利用网络语言疏通大学生思想信息的传播渠道。具体包括:①建立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为载体,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新的呈现方式。”[7]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结合网络语言把网站办得有声有色。②关注并参与到大学生QQ群、BBS、人人网等非政治性的交流平台中。笔者所在学校,诸如此类的交流平台层出不穷,且极大加速了校园信息的流通。大家刷人人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③设立影视专区、影评专区。通过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写的评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语言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借鉴网络话语,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积极拓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辐射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以符合网络特点的形式予以恰当而生动的展现,丰富网上信息,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文本的选择和解读以及交流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规范传递与价值引导。[8]其次,要善于从网络话语中汲取新话语。要摒弃对网络话语的轻视、漠视心理,了解学生网络话语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网络话语。要大胆借鉴网络中的一些健康、有益、良性的话语,借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话语形式和话语内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再次,要密切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时代脉动,了解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分析他们的观赏心理,采用大学生常用的话语修辞方法,采撷和创造出更多表现时代和事物特征的新鲜话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

[2]张春艳,谢涛.浅谈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世纪桥,2011(9):1.

[3]吴洁,潘晴雯.网络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1(2):2.

[4]沈建红,陈松源.网络话语体系构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

[5]贾晓慧.适应8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考[J].政工研究动态,2009(5):3.

[6]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4):3.

[7]万美容.论信息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4):3.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2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什么是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给出的权威标准是“指网民在网上聊天室和电子公告牌系统等里面习惯使用的特定词语和符号”。周洪波认为“网络语言,是专指网民在网络交际活动中作为工具使用的,区别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语言符号系统。它包括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文字、符号、字母以及杂糅组合而成的各种表意图形,表达的意思是在广泛的网络交流当中约定俗成的,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而并非是技术层面支持网络应用与运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诸如C/C++之类。①”郭庆花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②”戚晓杰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③”

网络语言是为应对网络交流的表达要求而产生的,互联网时代要求人们在网络资源中以更快的速度、更有吸引力的表现获得更多的关注度,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网民对文字的要求从精确性、完整性降低到对方能懂即可的程度。年轻一辈在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中,融入年轻个性――即是区别于上一辈成年人的用词习惯。于是互联网每天都会涌现成百上千的网络新词,这些新词经过年轻人的选择使用后,有些大面积流传,获得较大范围的普遍认可,它的内涵相对固定和集中,有些则悄没声息地被替代和遗忘。所以笔者认为,所谓网络语言,是网民用于网络人际交流的词汇和符号。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由此我们总结,网络语言是基于网络人际交流的要求,使用于网络条件的交流词汇和符号。基于网络人际交流的基本特点――人与人的沟通关系是通过两台有空间距离的PC凭借互联网的嫁接――网络语言的目标是使空间被实际隔离的双方能够立即明白对方的表达信息,如果发出和接收双方具有共同的理解基础,双方共同认可的语言可能省略较多的铺陈前提,变得非常的简约;因为言者与听者是存在实际的空间距离的,因此,网络语言无法借助日常语言使用中常伴随有的表情、手势等辅助系统,故而网络使用语言之时,为了克服表情缺陷,大量的网络符号应运而生。因此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形象性的直观特征。

另外,时代潮流的快速更新让新生一代有充分的迫切需要摆脱传统规定之束缚,当新生一代迅速掌握网络工具(并且在此方面领先于老一代人),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天赋在网络语言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肆意的发挥。网络语言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语言在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一种变体,也是汉语发展过程中语言形式的一种创新。创新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相结合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它方便简约,形象生动,便于网上快速交流,也颇为适应新生代的表达要求。从心理学层面上,网络语言的日新月异是年轻人求新求异气质的淋漓表现。尽管传统语言中有了一些明确的表达概念,网络依然创造出更多的表达式,以显示年轻人对陈规传统的超越。在这场两代人争霸世界的网络战争中,毫无疑问“突破”是最活跃的口号,由此网络语言深刻地反映出“反规范性”的特征。

三、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思政课堂教学必须积极直面应对挑战

就像网络对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冲击无可避免一样,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系统的冲击同样不可避免。大学思政课堂教学必须积极直面应对互联网时出的挑战。

(一)驾驭和发挥网络语言系统的正面效益

我们要善于发现网络语言系统的正面效益。“网络语言具有简约性、形象性、数字化等特点,便于输入。随意性的表达方式、口语化的表述形式及图画性质的表现手段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网上也确实诞生了一些极具趣味性、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潜水”(特指论坛里那些只看不回帖的人)、“汗”((1)感叹词,形容词。被震惊后,尴尬、无奈、无言以对的感觉。(2)甘拜下风,自叹不如。可做动词使用)等。此类语言变体的产生极其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网络表达的需要,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表达,为具有凝重的历史底蕴的汉语增加了的现代活力。“网络语言更多地有着生动幽默的表达效果,丰富了现代汉语语料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审判鉴赏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④”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个人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更是取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速度,有的甚至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发展成为大众语言。

(二)正视网络语言渗透的平等性理念及主张

教学中的师生平等理念、学生参与理念应成为现代课堂的重要理念。培养“民主参与型”公民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标之一。但传统思政课堂教学却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对民主、参与等价值观的提倡,另一方面却是遵循一种“你说我听”、压制质疑的学生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应实现转变,由单向灌输走向互动对话。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实现各学科内容中丰富的育人价值。要改变所认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思政课的任务,与专业课无关”的错误观念,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努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间接渗透。

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据统计,全国1396所高校中有82%的高校与互联网相连,每天上网的师生超过33万人。无可否认,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并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新的环境因素。但实践也表明,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同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积极发挥网络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正面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

发挥网络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正面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性优势、丰富自我教育的内容。受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条件的限制,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面对的信息量十分有限,而且内容往往显得陈旧,不能很好地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并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比较、鉴别,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第二、发挥互联网信息虚拟性、互动性优势,创新自我教育形式。传统的多是“面对面”的教育与受教育,接受教育者身份的公开性使其在展露内心真实思想方面受到种种顾虑。网络使人与人的交往成为一种匿名行为,打消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顾虑。此外,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也使信息得以双向传播,受教育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接受教育。高校要建立和发挥校园网站、BBS、网上校园论坛、网上问答、网上心理咨询等丰富的形式给大学生提供网上双向交流的平台,让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得以畅所欲言,心中的困惑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其独特的价值备受学生的喜爱⑤。

(三)积极规范和合理引导网络语言的使用

网络语言离开网络环境的超范围使用是需要合理引导的。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也必然存在着其发生、发展的理据。它并不是网民的随意创造,而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必然。有专家甚至预言网络语言的一部分词汇将进入日常交际,甚至可能进入汉语的常用和基本词汇库⑥。

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网络语言确实存在许多不规范现象,而大学课堂教学是讲求规范性的,因此在教师在讲堂上使用或者拒绝使用网络语言必然产生一定的冲突。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喜欢新事物并受其影响,在他们学习传统语言,为语言打基础阶段,教师维护和加强语言规范性是必然选择。

如何做到规范网络语言?这可能是整体的社会学问题,超越中学语文课堂的空间要求。对于进入课堂领域的部分网络语言,作为语文工作者有义务进行相应的规范改革。一些网络语言具有创造性特点,本身并没有违反已有的语言规范,比如“潜水”、“水军”、“黑客”等只是网络时代为这些新创词汇注入了时新内涵,还比如大量的成语在网络语境下注入了新的内涵,如网民们在形容遇到麻烦时自己应接不暇会说“各种手忙脚乱”、“各种语无伦次”。这些语言使用并没有超越原有语境,表达和接受不会产生歧义,相反更映衬语言的风趣。那么对这些使用频率较高,内涵鲜明的网络用语,有可能在未来短期进入现代汉语组成部分的网络词汇,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争议、使用,在较多的“口头”表达使用之后,再允许少量地有限度地进入写作运用。课堂必须重点“规范”的是同音错别字,出于快速输入的需要,大量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网民,在输入语言是会产生较大量的同音错误,而在两台PC上的主人显然心领神会,不受错别字的影响,完全和继续着双方的交流。离开PC及互联网语境,人们使用语言是不以拼音输入为支撑的,同音别字在语言规范是“错误”的表达,我们觉得对明显违背语言规范的用法,应该坚决反对在书面表达上的使用。

今天的大学生其思想政治状况处于改革开放后最活跃的时期,大多数学生爱国情绪高涨、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然而,目前我国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也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这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折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成为了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和衡量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准。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同时,由于信息化、网络化的影响,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因而对教师正面引导的可信性表现出选择的态度。不管环境影响如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对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巩固最具影响力的一环。教育者应该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制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抵制非规范的简便形式,在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21世纪生活的一个部分,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同时又严格遵守语言的必要规范,让21世纪的主人在网络时代和未来其他高科技产品时代,掌握语言技巧,同时也令传统的语言文字在E时代散发独特魅力,思想政治教育陪伴学生度过学校的最后时光并迎接最初的社会岁月。

[注释]

①周洪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②郭庆花.网络语言的文化评价及其建设.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6月

③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2001.8语文建设

④彭巧燕、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教育探索.2007.6)

⑤刘妍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2011.11

⑥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9)1

[参考文献]

[1]戚晓杰.网络语言探微.语文建设.2001,(8):14-151

[2]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5-266

[3]仲伟丽.网络新语文运动.专访申小龙:革命来了

[4]宁方民.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及规范.教学与管理.2005.5

[5]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语文建设,20001

[6]王先霈1语言是否应该纯洁,是否能够纯洁.湖北大学学报,2003,(5):31

[7]刁晏斌.网络语言三题.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

[8]杨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3

[关键词]网络语言;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066 — 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人们在频繁的网上交流活动中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越来越高。作为一种崭新的、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不仅流行于虚拟空间,也渗透进现实生活,成为青少年群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官兵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这给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语言及其主要特点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维基百科(Wikipedia)的解释是:“网络语言,即互联网常用语,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伴随网络时代而产生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具体来说分为三大类:(1)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2)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电子商务等;(3)与网络有关的习惯用语、俚语,具有特殊形式或特定含义的用语及语符。如“IDK(我不知道)”“、BB(再见)”、“ASAP(尽快)”“、美眉(妹妹)”“、版主(斑竹)”等,这是网民在聊天室、论坛、BBS上聊天、发表言论时所普遍使用的特定的交际用语。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这类网络语言已成为反映青少年思维方式和话语面貌的一面镜子。

“网络语言”作为伴随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特点:首先,形式简约。网络语言通常是用最简单的数字、符号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无论是中、英文缩写型的,还是数字、图片、音译型的网络语言都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多的信息,完成快速有效地交流。其次,内容丰富。通过敲击键盘上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就能够创造极为生动形象且幽默风趣的表情和动作,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达到了与实际交际无异的效果。以用网络符号表达笑容为例,“:-

二、青年官兵使用网络语言的心理特点分析

总书记曾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的“网络娱乐依赖感”、“人际拓展感”和“意见表达意识”均高于普通网民的认同度。2在青年官兵中,通过手机、个人电脑,大部分能够登陆互联网,军网及园区网等各类网络,越来越多的青年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其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对青年官兵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身心健康、道德法制观念等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总的说来,青年官兵热衷使用网络语言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

其一,宣泄内心情感。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年官兵与地方的同龄人一样,需要掌握的信息与知识越来越多,所要承受的学习训练、评功评奖、入党考学等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实的部队生活规律且严格,网络作为他们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渠道,可以摆脱种种规则和限制,暂时卸掉现实中的面具,袒露真实的自我,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轻松和解脱。由于网络语言诙谐、风趣、搞笑,容易营造出轻松幽默的氛围,因而通过网络语言的使用,青年官兵能够使自己的一部分压力得到释放、缓解与宣泄。

其二,展示与众不同。

大部分青年官兵对周遭发生的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他们可以较为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通过对传统语言的解构、拼贴来展示自己的个性,或用网络语言对各种传统经典或权威进行戏谑、嘲讽,等等。他们通过创造一些流行的网络语录来表现他们对现实的无奈与调侃,折射出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某些现实问题的不满情绪。

其三,跟风从众心理。

青年官兵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由于部队环境的限制,只能在网络空间中寻求共鸣和指教,相互慰藉。而网络语言正是他们进行网上沟通和交流的“共同语”,也是这个群体的沟通密码,不懂网络语言就意味着将很难融入到群体当中,甚至意味着将被群体排斥。因此,为了不“OUT”,不被同龄人孤立甚至漠视,运用共同的“网络语言”交流沟通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网络语言的发展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拉近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4

网络语言 变异词语 小学生受众 语言发展

如今是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关注,网络语言也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传播符号,网络语言在语词、语法、语用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异。作为网络语言的特殊受群――中小学生,正处语言发展得特殊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造,由于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语言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够,判断是非模糊,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中的不良词语的侵害,如何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词语“病毒”对中小学生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网络语言词汇对小学生言语交际的侵害

现在中小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网民“推波助澜”下,从网上走到网下,从虚拟走向现实。网络语言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渗透到年轻人甚至孩子们的生活中。而且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形式,离开了它,他们会失去许多乐趣,生活也少了某些色彩。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控制,他们很可能成为不规范网络语言的受害者。

目前网络语言词语已大量出现在中小学生的口语中,并成为新新人类的语言,成为一种新的流行时尚语言。

还经常有小朋友这样说,“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你在了什么(你在聊什么)”、“血洗完了(学习完了)”、“偶系斑猪,上课6,8吵6”、“还米打铃呢,就敢酱紫管偶们,真是BT”、“949”(“我是班主,上课了,别吵了”、“还没打铃呢,就敢这样子管我们,真是变态”、“就是就是”),看了这些,你一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吧……这些都是中小学生“网虫”们的网络语言。如今很多同学不仅将“网络语言”常挂嘴边,而且不少在学生中间十分畅销的口袋书里也充斥了如“青蛙”、“大虾”、“稀饭”这样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现在几乎已经是许多学生们之间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他们的谈话过程中,什么“恐龙(长得丑的人)”、“稀饭(喜欢)”、“东东(东西)”、“GG(哥哥)”、“MM(妹妹)”几乎都成了口头禅,还真是让人听得一头雾水。然而,对这些看起来十分杂乱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小学生却认为它们不仅活泼幽默,有利于调动谈话的气氛,而且用起来也十分方便,当然也觉得很时髦。

口语交际中使用网络语言词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字代码谐音表示

例如,4242(是呃是呃),7456(气死我了),51396(我要睡觉了),5555555(哭声呜呜呜……),8147(不要生气),“8系”、“8素”(不是),886(拜拜了)等。

2.用汉语的谐音

例如,介(这)、大虾(大侠)、酱紫(这样子),偶来乐(我来了)、蟀哥(帅哥)、霉女(美女),点心局(电信局);你猜(泥才);密马(密码);米啦(没了)等。

3.运用表情符号表示

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o”表示哇塞、惊呆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等。

4.肆意曲解词语

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例如,偶像(呕吐的对象),潜水艇(没水平),化妆(意指粉发涂强,转意奋发图强),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蛋白质(等于“笨蛋++神经质”),黄昏恋(晚上锻炼),后起之秀(最后一个起床的)等。

5.用昵称表示

例如,“东西”说成“东东”等。

6.用自创英文简缩略语或拼音字母表示。

例如,PF(佩服);BT(变态);PMP(拍马屁);BD(笨蛋)等。

7.借用动物名称表示

例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等。

8.新造词语

例如,“你真是个286”(速度慢的处理器,傻,笨、智商低)等。

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不枚胜举。现在这样的网络语言在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流行,而且会说网络语言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时尚。有些学生甚至以会用网络语言为荣。不会说或听不懂的同学会被别人耻笑,被认为是落伍。如果谁要是还在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肯定会被人当成“老古董”。

二、网络语言对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侵害

网络语言在学生中使用范围较广泛。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多数在网上聊天、游戏。网络语言确实有快捷、简便的特点。如果只是用于网上聊天、日常口语运用倒也无大碍,可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很多粗俗、低级、胡编乱造等应该摒弃的网络语言已大量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日记、作业、书信当中,由此不难看出,网络语言对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上聊天的工具,这种态势在小学生中还在不断扩展,没有停止的迹象。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下面这段话据说出自中学生作文:“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偶带来很多好东东,都系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懂得网络语言的规则,读解也不十分困难。“稀饭”是“喜欢”的谐音,“KPM”是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三个洋餐馆英文名称的头一个字母。用英文缩写外国机构的名称已经是一种时髦,汉语的大量简写况且都难弄得清楚,而对洋文缩写,除CEO、WTO、GDP这些常见名称外,不是业内人士,谁能知其中究竟?

有位四年级的学生写《我最尊敬的人》的作文是这样写的,题目:“偶滴巴巴”,开头“偶TB系玩的巴巴8系一个青蛙,恶系一位蟀哥。偶稀饭偶巴巴。泥西到吗?偶巴巴老10芭蕉,BT系玩电脑他酒素286”(我的爸爸,我的爸爸不是一个丑男,而是一位帅哥。我喜欢我的爸爸。你知道吗?我爸爸老实巴交,特别是玩电脑他就是特别笨)。从这段话学生作文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这位小学生简直满纸都是“网语”,生造词错别字满天飞。

在网络语言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如:“菌(俊)男、霉(美)女、油饼(有病)、板斧(版副)、幽香(邮箱)、打雪丈(打雪仗)、密马(密码)、粉发涂强(奋发图强)、气死我乐(气死我了)、偶是穷银,木油米(我是穷人,没有米)”这对于网络语言的“门外汉”而言,理解起来确有困难。

类似这种“语言形式”的作文在中小学生中已是屡见不鲜。我们到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学校每个班级都存在学生或多或少使用网络语言写作文的现象。平均在100名中学生当中,受网络影响特别深的就有50人,更有甚者,有人满纸都是网络语言。网络上流行的故意写错别字或歪曲本意全都出现在作文中。这些与这种洋泾浜式的词汇并生的,还有语法的混乱,这些新的词汇和语法混乱会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一头雾水,更为严重的是,会给小学生认字和语言学习造成极大的误导,会给汉语规范带来极大的破坏。

现在校园里中小学生的日记、周记,甚至试卷中,也频频出现类似的网络语言。很多人还故意使用错别字或者运用其他符号或缩写形式代替。在那里,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

因为学生对于新奇简便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且小学生对于复杂的汉字确实还不太会写,于是,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大量用数字、字母、谐音借代的办法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由好奇、方便而采用的书写形式,很可能成为他们今后难以改变的书写习惯。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他们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再进一步,对年纪很小的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规范语言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语言的发展是遵循“积非成是”、“约定俗成”的规律。网络语言也是“害你没商量”作业、作文、日记中出现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病毒”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侵害最突出的表现。

三、使用网络语言词语会造成语言隔阂

语言隔阂是指由于人们使用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交流、沟通、理解上的困难。使用网络语言在语言交流上会产生很多方面的隔阂,给生活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使用网络语言词语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形成语言隔阂:

1.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语言隔阂

有位家长都会从自己孩子的日记中发现这样的文字:“7456(气死我了),今晚米电(没电),偶不能跟斑竹了了(我不能跟版主聊了)”。也会从孩子的谈话中听到这样的句子:“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它)”,“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我不是美女,我很丑)等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难怪许多家长都无奈地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口头语成了外星话,根本听不懂,看来我们和孩子之同已经有了‘网络代沟’了。”长此以往,父母也许真有一天不知道孩子到底在说什么,如果连他们的语言都不了解,就更别说走进他们的世界了。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就会更加扩大。有些隔阂很容易就会被填平的,比如因年龄和阅历差异而产生的隔阂。有些隔阂就不那么容易消除了,特别是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隔阂,更难消除。

2.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语言隔阂

网络语言是一个“拼盘”式语言,它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造词和表达方式。这种五花八门的“拼盘”,使“外行”解读起来确有很大困难。可正是这种“拼盘式”的书写形式,在学生中十分流行。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交际。网络语言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规范的语言交际中的完整性,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交流中的语言文化隔阂。走进各所中小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泥才”、“密马”、“米啦”、“泥血洗玩了米(你学习完了吗)”等网络语言,试想,“神童”何以变成了“有神经病的儿童”,“偶像”何以解释为“呕吐的对象”。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对于这类网络语言,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语言幽默诙谐、风趣生动,并把它当成语言“新宠”,使网络语言迅速在校园内流行起来;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语言的使用本来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绝大部分教师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滥用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师生之间语言难以交流,批改作文作业试卷时很费神,对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一大障碍。

3.造成中小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语言隔阂

这种网络语言与社会产生隔阂以后,使网民和社会的正常交流发生变化,甚至产生困难。如一位学生去买东西,对一位伯伯说:“这系虾米东东?”老伯伯挠挠头听不懂呀,被这一学生网民说“奔死”(笨死),老伯伯终于听懂“奔死”两个字,恼羞成怒,追这学生就打……差点酿成大祸。有的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语言习惯,保持自己的语言风格,会尽可能在现实社会中使用网络语言,并且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现在网络语言正日益渗透,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现实社会毕竟不是网络世界,网民们时难以和不上网聊天或不经常上网的“菜鸟”(新手)很好地交流的。

四、如何面对变异的网络语言词语

目前中小学生群体已成为使用网络语言大户。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语言,现行的语言规范正面临着威胁和挑战,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应正视网络语言,抵御网络语言“病毒”对小学生的侵害,是当前摆在网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大力推行普通话的规范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推行普通话的规范教育,同时提高老师和学生的素质和水准,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并自觉地坚持使用规范化语言,让稳定化、规范化的汉语语言得以传递。我们要利用推广普通话这块阵地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作为教育对象的中小学生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平时要求他们讲规范的普通话,运用规范的汉字,为语言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树立正确规范的语言文字观。在施教过程要更理智、更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

2.在教育过程中,多疏导,忌堵压

目前网络语言还处于良莠不齐阶段,这种不规范的语言,势必把学生推进一个难于自拔的怪圈,影响学生对规范的现代汉语语言的学习。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现实的语言的影响是肯定的,我们对于网络语言应该有一定的前瞻性,因势利导,而不是一味反对,应该巧妙地“疏”而不是“堵”。应该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正视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批评网络语言中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引导网络语言健康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也缺乏鉴别和评判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对他们进行引导,用他们所喜闻乐见、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多进行对比,教会他们什么语言予以传承,什么语言应予以摒弃。

我们积极地面对,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针对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防微杜渐,要有规范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好传统语言的重要性和使用网络语言的弊端,这远比强行禁止他们使用网语的效果好。

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去“学一学”网络语言,多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取之精华,去之槽粕。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学生往往具有逆反心理,在对待使用网络语言问题上,不要强行禁止,毕竟网络语言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提高他们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和和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的分辨能力。

总之,网络语言的存在相对于中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来说,既是一种侵害,也是一种创新。我们既不能听之任之,不给予丝毫规范与引导;也不必谈虎色变,视之为洪水猛兽,一味扼杀。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的特点,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恰当地使用网络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能力,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言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如何乘着时代的东风,因势利导,这是当前摆在刚络信息传播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罗竞.汉语的危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2]宗丽,李菁.符号理论观照下的网络语言[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

[3]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运用,2003.

[4]李蔚然.简析网络语言交际主体[M].理论观察,2005,(5).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5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我们工作的必然。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目前已成为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优势群体,如何认识网络流行语,并巧妙的运用它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应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流行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双刃剑

网络流行语具有趣味性、生动性、便捷性、新潮时尚性等特征,这些都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追求快捷、崇尚新潮流行的心理需求。在网络时代,人们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这使得网络流行语同时具有复杂性和不可控性,正负面因素双重交织,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双刃剑。

(一)消极影响。首先,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非主流的交际语言,它形式独特,语义变异随意,更新速度快。对一些接触此类语言的较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很难准确、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其次,部分网络流行语承载了某些腐朽没落的,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如:“土豪(指有钱人),我们做朋友吧”。或者带有不文明语言、侮辱性的语言,如:“戈壁”、“傻B”、“”等。

(二)积极影响。一是,语言的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心理。网络流行语增加了群体之间的交流机会,提高了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我们把握大学生思想的特征,了解他们关注的热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二是,在压力剧增的当下,人们通过网络寻求娱乐,宣泄压力,网络流行语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治疗心理疾病方面也更能显示其优越性。三是,一些网络流行语恰好较好地弘扬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了大家关注国内重大时事,传播有益思想,如:“正能量”、“中国梦”等。

二、理性审视网络流行语,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网络流行语是当代大学生亚文化的一种。他们崇尚流行语,追求流行、时尚,也符合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学会辨别是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健康、积极的语言审美情趣。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网络不仅是虚拟空间,它具有强大的现实功能,网络思想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及时渗透其中,充分占领新阵地,如:“QQ、QQ群、微信、微博、飞信、BBS论坛、贴吧等”。同时还需熟悉一些热门的网络流行语,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将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三、巧用网络流行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了解网络流行语,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把握网络舆情。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机不离手的移动网络信息终端。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便捷的通过手机上的各种交流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那些自主的网络信息往往折射出其内心的想法,或是他所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或反映出其理想信念等。但是网络流行语是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经过形式上,语义上的变异而得来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了解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含义,及时的关注到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舆情进行分析,从而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二)利用网络流行语,创新教育方法,拉近心理距离。无论是在现实的交际环境中还是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与学生交流,放低姿态,切实了解学生的思想,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恰当地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能淡化师生之间的身份意识,创造出一种平等的、互动性更强的新型教育方法。在与学生谈心的时候,如果能运用诸如:“亲”、“伤不起”、“hold住”等这类网络流行语,能使观点与情感的交流更具有直接性,也显得轻松自然,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宣泄心中的苦闷。

(三)巧用网络流行语,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深入开展社会实践都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果能巧妙的把契合主题的网络流行语用在活动主题,宣传口号、横幅标语等上,则可以在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更为深入人心,使其成为大家议论的中心,进而引导大家参与其中。如:“弘扬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今天你低碳了么?”

(四)深化网络流行语,提升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网络流行语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复制性。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将一些网络流行语进一步转变深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提升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弘扬主流价值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在网络流行语中沉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知。例如:“中国好声音”,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主旨,深化为:“中国好志愿者”、“中国好公民”、“广州好青年”等。

参考文献:

[1]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2]钟志奇,刘利.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何祥林.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特点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作者简介: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6

关键词:网络 语文教学 挑战

网络由于其特性,在给语文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冲击,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模式,“它可以被理解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较复杂的文化系统。网络文化以网络技术为先决条件,并经过与多种文化特质长时期的接触,最终融合成独具鲜明特色的系统。”也可以说,它是“个人文化”的展示,具有个性化色彩,所以网络文化既可能是健康的,富含人文精神的,也可能是张扬异类个性,带有不健康成分的。

在我国,“传道”历来都是语文教师的任务,“文质兼美”是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正统文化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基调,甚至对课文的理解都要以正统思想为依据。然而信息时代的学生,他们的阅读取向有所变化: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类信息,他们追求时尚、新鲜,喜欢阅读浅层的东西,承载浓重历史感的语文课本却日益受到他们的冷落。如何缓解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何在规范与不规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结合点就成了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的又一难题。

二、语文教材功能弱化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从这一句话出发,对于教材叶老关注的是使学生“能阅读同类的书”,是为满足学生“现在或将来”的“需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由课文、语文知识、练习三部分组成,其共同的特点是以课文作为教材的主体,知识作为一个体系,按知识体系组织课文,少量的练习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知识的。”这种“似乎已经定型化了”的单一教材模式,其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二是缺少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三是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而编写好的语文教材,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时代给每个学生都打上了烙印,现时代的学生受环境的影响,他们更喜欢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比较重视课文,忽视言语实践活动;语文教学一味强调课文理解的同一性,教学形式也缺乏多样性。这些弊端正逐渐削弱学生对语文教材学习的兴趣。与此相反的是:信息时代的电子通信技术正在改变教育领域的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电视、VCD、录像等新型信息载体,以其形象、直观、便捷、流畅、动感等特质,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语文教材“例子”功能的弱化既是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使然,也是其自身在内容、形式、编排体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导致的结果。

三、语文思想教育功能减弱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因为文质兼美的选文不仅是言语学习的典范,也是作者思想的结晶。语文思想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说教教育又有区别,它是“基于语言――言语的人文性、思想性,即要求在教学中介入学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以流动于课文言语中真善美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去规范、提升学生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近些年,随着语文教学信息化趋势的到来,许多地方、学校和老师都把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言必称“多媒体”过分依赖“人――机”互动,忽视了“人――人”交流的价值意义,语文课堂也随之缺乏“人气”。他们忽视了语文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一个重要的不同:它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色彩斑斓的文字、颇具动态的画面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更何况有些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意蕴和特有的思想情感远远不是简单的画面所能表现出来的。

互联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能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给学生一个开放、民主、交互、自由的学习空间,更能为语文教学发展第二课堂提供高效、快速的信息渠道。但是,随着学生接受信息时间的提早,信息面的扩大和信息量的增加,语文教学又不得不面临其思想教育功能虚空化的困境。在网络上健康思想和不良思想都有同样的传播空间,受教育者从网络上可能得到正面教育,也有可能身受其害。这就为语文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网络文化尚未真正内化

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有人数众多的青少年网民,他们都是利用网络来做什么事情呢?我所做的调查显示如下结果:66.3%的人玩游戏,39.8%的人找朋友聊天,23.5%的人关注影视文艺动态,18.9%的人选择下载软件。由此可看出来,很多学生将网络当作新一代游戏工具,并从中获取一些不良信息,这就是当前很多老师和家长禁止学生上网,把网吧当作学生精神毒药的主要原因。在当前教育中,若忽视文化内化的引导,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不良结果:学生在利用网络聊天、浏览不良信息和玩网络游戏方面成为了高手,但对通过网络来进行学习却一脸惘然。

网络文化的内化和提升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网络整合的灵魂。网络文化的内化必须通过对电脑的使用和对网络的接触,获得对网络信息环境中社会、伦理、文化的一般性了解和认识。只有当个人的信息运动成为自然而然的需求,网络文化才内化为个人的自然意识。

语文是语言交际的学科,网络时代不注意网络文化内化的问题,就会发生让学生上网就只是聊闲天,玩游戏,没有去获取有用信息的需求。新时代要求语言交流上升为文化内化,网络和语文整合须贯穿网络文化的背景,脱离了网络文化的网络和语文整合将因失去精神目标而苍白无力。

参考文献:

1.何齐宗.教育原理与艺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王显槐,王晓霞,樊海清.语文教育创新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7

    一、学生写作语言来源分析

    通过对浙江省舟山市若干城乡代表学校的学生写作语言情况进行调查,并浏览《写作》《作文通讯》《小作家选刊》等写作类期刊,我们得出,除遗传因素外,学生写作语言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语言教育。

    1.家庭语言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语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语言教师。之所以要重视婴幼儿的语言教育,有心理学的证据和成功学的证明。据心理学研究,婴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据调查,在0~3岁,是婴幼儿语言敏感期,其语言习得有2/3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3~6岁,幼儿的语言器官逐步成熟,更是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的大好时期。

    在婴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家长的语言能力、家庭出身、籍贯、职业和家庭氛围等情况都能对学生的语言产生影响。其实,从根本上讲,家长的语言能力是影响学生语言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家长的语言素质好,能言善辩,一般子女的语言素质也较好,但从社会科学语言研究而言,我们更关注的是遗传以外的因素,如家庭出身、籍贯、职业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的影响。调查表明,知识分子出身的家庭一般比非知识分子出身的家庭更重视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而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的语言也呈现出更丰富、更规范的特点。调查还表明,籍贯对学生语言的影响是方言词的出现;职业对学生语言的影响是行业语的出现;而家庭和谐气氛对学生语言的影响是: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更专心更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与智慧。

    2.学校语言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正规场所。学生在婴幼儿时期受到的家庭语言教育,是以家为单位的,没有统一标准,千差万别。那么,进入了学校就要进行规范的语言教育,而这个规范就是古代文言文的标准和现代普通话的标准。在学校,语言环境如名言牌匾、宣传栏、语言角,以及人际环境如教师语言和同学语言等,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学科,因为学生写作语言主要是在各科的学习中获得的。

    首先,对学生写作语言影响最大的是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是语言教育的主体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是本职。无论古代的蒙学教育还是现代的小学教育,都以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属对等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而中学和大学的语文教育虽更加重视语文中的人文因素,但实际上也是以语言教育为基础和核心,因为要真正掌握民族文化与精神必须以掌握民族母语为前提。据调查,学生的写作语言主要来源于所学的语文教材以及延伸阅读材料。具体说来,就是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经史子集、现代文学作品、议论文和应用文,当然也包括外国的少儿读物、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

    其次,对学生写作语言产生影响的是历史和政治学科,因为历史、政治与语文同属社会学科,社会学科教学与自然学科教学比较,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也就对学生的写作语言产生更大的影响。据调查,历史和政治教学虽然也承担部分识字、认字和规范答题语言等任务,但主要是以事实性和理论性材料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写作语言。譬如,历史中的着名事件如安史之乱,政治中的理论和原理如唯物论,都不仅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成为学生语言的组成部分。

    最后,数理化等自然学科教育也会对学生的写作语言产生一定影响,因为自然学科的丰富内容、符号语言,特别是自然学科的严密逻辑也是语言教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比如,一个学生写道“我班的化学老师身材干瘦,就像一个试管,实在标致极了”,就充分证明了自然学科教学也在对学生的写作语言产生积极影响。

    3.社会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的实质是文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在古代,文字信息传播平台缺乏,文字信息只能口耳相传或纸笔相传,因而家庭和学校语言教育对学生的写作语言影响大;在现代,平面报刊媒体和广播、影视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使社会语言教育对学生写作语言的影响增大;而在当代,除了传统的书刊语言教育,无所不包的网络语言教育更深深影响着学生的写作语言。

    (1)网络语言教育

    在当代,网络对学生写作语言的影响自不待言。具体说来,有六种网络信息对学生写作语言产生影响:网络小说、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博客(含微博)。从阅读倾向看,女生以阅读网络爱情小说、观看网络肥皂剧和收听流行歌曲为主;男生的涉猎范围广一些,网络中的玄幻、穿越游戏是他们的最爱。此外,学生还会从网络博客(含微博)中获得语言营养。当然也有不少男生对军事、历史类题材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二战历史,也包括当前的东海冲突、航母建造等。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语言信息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而影响着他们写作语言的内容与形式。

    语言是存在的寓所在某种程度上说,内容即语言,语言即内容。青少年学生由于受阅历、兴趣和能力等的影响,其选择力有差别,这样,其写作内容既会出现积极向上的励志内容,也会出现消极颓唐甚至庸俗暴虐的内容;其写作语言既有新奇、生活化等特色,也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现象,如语言飘忽,或者无病呻吟、恶搞无厘头,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

    (2)青春偶像语言影响

网络语言与语文教育篇8

所谓“高效学习环境”指的是具备“知识中心”、“社区中心”、“学习者中心”和“评估中心”的学习环境。[10]另一位学者Anderson(2008)又将这一理论扩展到了网络学习,指出网络学习必须“以知识为中心”,即提供高效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必须“以社区为中心”,提供学习者参与和交流的充分空间;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网络效能感(Internetefficacy);必须“以评估为中心”,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评估参与者应包括教师、同学和学生本人,评估内容则应包含知识内容、认知过程和学习结果。[11]45将“高效学习环境”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分类网络学习系统中则分别体现在提供完善的不同层次的分类网络学习内容,可供学习参与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网络空间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参与者的网络效能感的便捷信息工具和网络功能,以及完备的、灵活的综合网络学习评估功能。

大学英语分类网络学习系统的创建

针对通用英语、特殊用途英语和通识教育英语的不同特点,以下将结合“高效学习环境”理论,就大学英语分类网络系统的构建展开详细的论述:

1.以知识为中心(1)针对通用英语,在知识体系的组织和建构方面,该网络学习系统应以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系统的语言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语言综合水平,奠定向更高一阶段学习的必要基础。此外,该系统可按时间顺序或所学内容难度来排列学习内容,每个单元可设置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几个板块。课前准备可包括词汇预习、自我水平测试等;课堂活动则可包含课前热身,课文呈现,语法、意义分析,段落、文章思想分析等模块;课后活动则可设置课后复习、家庭作业、疑难解答、小组讨论、小论文和复习测试等。(2)特殊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意义,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培养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运用外语开展工作的英语交际能力。[12]164因此,特殊用途英语的网络教学也应以相关专业的语言技能运用为核心,基于不同的专业任务进行与之相对应的语言知识建构与教学安排,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用外语交流,进行专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网络系统可尝试以相关专业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为主要内容,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注重培养和提高专业相关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提供网络写作、文献收集、阅读与编辑工具,甚至是综合性的视听说项目。相关的练习可包括阅读理解、语法与词汇练习、权威网站的语言练习与测试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原版英文材料等。若技术支持的话,尽可能保证每个网络教学参与者都可共同参与到整个网络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过程中去。(3)通识教育的内涵是使受教育者知行统一,志趣高雅,人格高尚,全面发展,通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教育,利用综合的方法,使受教育者得到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陈坚林、顾世民,2011)。而通识教育英语是指以外语尤其是国际通用英语为媒介语言开展的通识教育,区别于以中文为媒介语言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英语的网络学习系统不仅要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更要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为主要内容。[13]该系统应结合百科知识和语言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可尝试以新闻报道为教学内容,采用虚拟的报刊、杂志、电视、收音机和网站截文为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2.以社区为中心(1)通用英语网络学习系统应尽可能提供不同形式的交流工具和方式,特别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学习者在听力、阅读、写作以及口语等语言技能方面的相互交流。该系统可设置教学内部和外部交流两部分。内部交流主要是师生交流与学生之间交流。例如,教师可在系统内布置作业,讲义,提出问题等,学生就所给要求完成习题后提交,教师可批阅作业,也可解答学生在系统内提出的问题。而所有的网络学习参与者(包括其他学生)也均可在系统上相互浏览各自的作品,并就作品、讨论题或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外部交流主要是本班师生与全校其他同级师生的相互交流。教师可沟通教法、交流经验,学生也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特殊用途英语网络学习系统除注重本学科内部的师生交流,还应加强跨学科教师间、师生间不断的交流合作,从而弥补教师知识体系不足,拓宽学生视野。[14]系统在设置中应满足这种跨学科互助教学的需求,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和反馈的需求,更要满足师生互动调整特定专业教学活动的需求。可设置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流两个板块。教师交流用于不同学科间教师共同制定适合特定学生的教学活动计划,也可参与学生间交流;学生交流则是为参与者提供可直接利用的网络聊天工具、论坛等就教学内容进行互助学习和讨论。两大板块的论坛可设置为“具体语言问题”、“具体专业问题”、“特定专题讨论”、“网络学习问题”以及“教学建议、意见区”等几大模块。(3)通识教育英语的网络学习系统也应本着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空间和方式的宗旨来开发,帮助学习者在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扎实的语言知识、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以及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等,从而促进学习者顺利地进行多学科的自主学习。除设置以上提到的教师间与学生间的交流板块外,还应包括一个专门的“文化背景信息”和“反馈”功能。前者在技术上应采用随鼠标在教学内容上的移动而同步呈现,也就是无需使用者点击即可获得相关的文化背景信息。显示的内容应包含所涉及的人文信息,例如附上图片或图解等。而“反馈”功能则需提供两种反馈形式,一种是对客观题的反馈:学习者在提交习题后立即显示答案,但之后还可供其反复查看、操练;另一种是对主观题的反馈:学习者提交作业后应显示多种答案提示而并非答案本身,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还应特别提供对“错误答案”的详解和辨析,帮助学习者弄懂对错的缘由。

3.以学习者为中心(1)通用英语网络学习系统首先应帮助学习者系统构建语言知识体系,以提高基本语言技能的需求为主。同时应针对教学重点,提供与之相对应的网络学习工具,可设置词汇任务、论文任务、论坛、测试与练习板块,由教师选择并提供工具,同时设定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评估标准等。系统可向学习者提供“英语词典”、“语法词典”等在线工具,便于学生使用。(2)特殊用途英语网络学习系统主要应满足学习者在特定专业领域对语言知识技能的需求,帮助学习参与者提高网络效能感的同时,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重点,提供编辑和写作工具等,还可加入录音以及网络上传功能,方便学习者练习口语及进行必要的交流和讨论,从而使该系统成为一个集文献搜寻、阅读、编辑、上传于一体的有效学习体系。(3)通识教育英语网络学习系统应着重帮助学习者以英语为媒介接触第一手的人文材料,增加综合知识,提高人文素养,达到提高学习参与者网络效能感的目的。该系统可分为两个模块:辅导和导向。辅导模块在于帮助学习者理解文章内容,导向模块则负责解释、引导教学的进行,提供学习建议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学习者可直接进入任何模块,然后按需进入子模块,自主汲取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类知识,在探索与反思中构建知识,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4.以评估为中心(1)通用语言网络学习系统应兼有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该系统可提供多种评估工具,教师也可自行创建、编辑评估标准,可按课程内容划分,也可按课程进度划分,除了期末考试等终结性评估外,教师还可通过检查学生的在线时间、登录情况、浏览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情况等来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当然,学生也可通过自我测试练习进行自我评估,从而补充教师的评估。(2)特殊用途英语网络学习系统也应兼有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注重语言与专业的结合,语言在专业领域的科学运用。[15]该系统任务与活动的设计,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依照学习者的学习进展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学生的在线交流与学习进行跟踪评估作为形成性评估的参考。(3)通识教育英语网络学习系统也兼顾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估,着重培养学习者对于人文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在此过程中需要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该系统中两种反馈形式的存在使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测验和评估成为可能。非线性教学模块设置可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思考、选择空间,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拓展学习者的知识面。

结语

大学英语教改从模式到内容的转变使得大学英语实施分类教材成为一种必然。现有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显然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和《规划纲要》提出的“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因此,开发和建设与大学英语分类教学相对应的网络学习系统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本文在“高效学习环境”理论的指导下,从“知识”、“社区”、“学习者”、和“评估”四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创建该类网络学习系统的设计构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全国大学英语教育界同仁以及信息技术专家们尽快实现这一构想,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真正实现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

上一篇: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遥感科学与技术就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