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2-15 17:15:05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方案 有效性 研究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教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它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学生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手段。想要提高初中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完善教师教学,并增强教学有效性,就一定要改变以往的英语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情感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改变教学方案的第一要素,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喜爱大多也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喜爱基础之上的。教师亲切和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积极是双方情感培养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教学方案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避免用教师的身份压制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本教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

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英语自我介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尽可能不用命令口语与学生对话,使用Would you please……?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这样的语句与学生进行对话,表现出平易近人的一面,从而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案更为有效。

二、教学方案要体现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案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没有坚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凸显,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保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细致研究,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想要保证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就一定要优化互动模式,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良好沟通,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差异,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对初中课本第一单位有关校园生活课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与学生形成问答方面的良性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问:Do you like school life?或者What is you dream school life like?这样提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加强情感交流。

第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够加强情感交流,优化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英语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光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法带给学生丰富的视听感受,对于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图片,视频的播放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情感交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组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想要使初中英语教学方案具有有效性,就要增强教学中的互动环节,以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增强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知识内容提出讨论话题: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 How can we get more and more vocabularies in our daily life?等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或者组织英语短剧表演,小游戏,猜谜,英文歌比赛等活动,还可以通过free talk、ask and answer等手段加强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方案渗透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主要是指三种教学方式,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英语教学方案中渗透三维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更有生机,并满足学生对教学的实际诉求,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由于三维目标英语教学更加重视过程化教学,并强调转变教学方法。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构建语言环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初中英语教师在讲解九年级英语课程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放送一些好听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自己表达最喜欢的歌手和音乐是什么,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将三维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方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课堂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想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一定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案,坚持完善自我,并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加强情感交流,从而保证知识的有效传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梅娣.浅谈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02:85-87.

[2]王一芹.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122-123.

[3]秦培元.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3:135-137.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 初中生合理运用 语文参考答案 教育教学资源

语文老师都谙熟各种语文参考答案,深知学生由于不合理运用语文参考答案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如:依赖答案,学习惰性大;养成抄袭答案的恶习,导致学习能力下降,逐渐丧失语文学习兴趣等。身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要引起足够重视。其实,语文参考答案也是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它蕴含着人文性,有心的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育教学资源,在指导学生合理运用语文参考答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参考答案也浸透着命题人的智慧和对学生的呵护与关爱。他们在制定参考答案时,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他们搭建创新平台,真心实意地呵护学生“创新的幼芽”。我们有责任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让学生能灵活有度地运用,成为答案的主人,这也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指导初中生合理运用语文参考答案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指导学生使用语文参考答案。

所谓“参考”者,在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参阅查考有关材料或参照有关事物也。参考答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其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老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具有指导作用。

教师对参考答案有了正确认识后,就能理解参考答案的真谛,真正发挥其“参考”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指导学生对参考答案有全面的认识并合理运用。本着“意对即可”的原则,灵活有度地运用,发挥其导向和示范功能,避免学生走上“僵化”或“失控”两种极端的路子,其中尤以“僵化”为甚。何为“僵化”呢?所谓“僵化”,即学生把参考答案看成唯一的“标准答案”,盲目信任、依赖,从而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束缚自己的思维,导致学习能力下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若要把此弊端造成的后果降到最低,老师要引导、教育学生不要迷信参考答案。因为参考答案也是命题人制定的,即使是主观题答案,也是由两三个命题者共同完成的。即使命题者再权威,再考虑到答案的多元化,与成千上万个学生相比,它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不过“参考”而已,是命题者主观思考的产物。因此要教育学生全面理性地看待它。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参考答案的权威。

针对客观题答案,老师指导学生要善于给参考答案“挑刺”。此法意在培养学生自查疏漏并及时纠错订正的优良学习习惯,也让学生自查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情况。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同理,老师也要教育学生不能完全相信参考答案,要敢于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如在学习课文《陋室铭》时,就引导学生质疑教材“注释4【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的解释,我又出据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卷八P164“白丁”条2:“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余例证从略)。”让学生探讨辨析,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教材对“白丁”的解释不甚恰当。此举意在鼓励学生不要盲从书本上的答案,要敢于挑战参考答案的权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批判的创新精神。

三、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另辟蹊径,敢于编写答案,亮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参考答案。

教师应先指导学生把握主观题参考答案“意对即可”原则。语文参考答案明确说明:“凡主观性试题,大意正确,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学生对于主观题的回答,只要与参考答案的意思相符即可。”其实,一样话可以百样说,中国五千年孕育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彩的。语文主观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搜索能力、感悟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等。除了参考答案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相同意思而不同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如《紫藤萝瀑布》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船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教师用书上的参考答案是:用帆与船舱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我先引导学生审题,揣摩命题人的用意:通过揣摩景物的语句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此类题目不太容易,应让学生在把握句意基础上细心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盛,要想象瀑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再引导学生以参考答案为例,认真学习揣摩,鼓励学生采用相同意思而不同风格的语言大胆仿拟出自己的答案。甲生:“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帆和船舱作比喻,详细描写紫藤萝花开放的状态,显得勃勃生机。又比成笑容,更显得可爱美好,抒发作者惊喜之情。”乙生:“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喻成帆和船舱,生动形象,细致描写了它们盛开的情状,充满生机与活力。又喻成笑容,更显得紫藤萝花的美丽与可爱,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学生拟定的这两个答案,既可以补充教师用书上的参考答案,又让他们尝到积极思考所带来的成功果实,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盎然。

四、引导学生根据参考答案的功能,懂得参考答案的“规矩”,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自己拟写答案。

为了便于阅卷,阅读题答案常采用得分点制。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参考答案时,应让学生懂得并在此“规矩”指导下,进行采点答题。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参考答案时,要让学生懂得:(1)学生做主观题时,所拟答案应充分阅读语段,在文中找到阅读理解题答案的依据,才有可能接近参考答案。(2)学生在解答“揣摩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这种题型时,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不能离开语段,妄自揣测语意。要熟读语段,必须联系语境。何为语境?语境是运用语言的环境,包括外部语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和内部语境(如:文章中心、上下文等)。如果命题者没有特地为学生提供写作背景等外部语境,那么,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就主要依靠内部语境。即根据文章的中心和联系上下文。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现代文阅读——《别踩疼了雪》第15(2)题是“第(16)段画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引导学生熟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尤其与(16)段紧密联系的上下文,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夜黑”、“雪白”、“压”来拟写答案。方法是: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歌颂女儿纯洁的童心和对妈妈的至爱之情。上下文的语境是:“我”仅是个目击者,是次要人物,文章通过“我”对女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意在陪衬女儿,为主题服务。“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这是一句写实的景物描写,也融入了我的情感。联系上下文语境,即是该句的深层含义:女儿纯洁童心和对妈妈至爱之情,在黑夜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抒发我对女儿纯洁童心和她对母亲至爱之情的赞美。再引导学生与参考答案作比较,进一步补充完善自拟的答案。(3)引导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注意审题,尤其要关注题目的分值。因为命题者为了便于阅卷,阅读题答案采用得分点制。学生明白了这个“规矩”,在平时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便先参照参考答案,找出得分的点,进行采点拟写自己的答案。如:《不一样的幸福》第17题第4段:写“他”的手机不时响起,这一细节有何用意?(3分)老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该题分值的配给,“3分”:意味着该题的答案若1个点1分的话,该题至少要答2个点才能得3分。细读该段内容,若能找出3个点来答,3分一定满得。根据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先学习参考答案:手机不时地响起,可知他是个大忙人,接人的事可叫下属去做,但他却安静耐心地等待晚点的飞机,侧面反衬出他对父母的重视,对他们的爱高于一切。细读语段,再分析参考答案引导学生找出给分的点至少有3个:①手机不停地响,可知他是个大忙人;②他那么忙,完全可以安排下属去接人;③一个大忙人却耐心安静地等待一架晚点的飞机。(4)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这些细节描写的用意:这些细节描写侧面反衬出他对父母的重视,对父母的爱高于一切。此法意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开放题的参考答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仿拟符合题意的答案。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得以提升,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价值判断、情感态度等人文教育浸润了学生的心田,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选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揣摩参考答案中的示例,因为开放题示例最能代表命题者的意图,从认识到表达都是可参考的靶子。其次,提醒学生正确把握开放性题目参考答案“言之成理”的尺度。开放性题目答案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不是无限地泛化,它的开放,是相对的开放。语文开放性题目的答案,一般是可以穷尽的。其答案首先要受到试题本身的制约。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第12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对这个问题就只有三种回答,不可能出现其他答案。其次,答案内容还要受到具体语境的制约。如仿写题,不管学生怎么去发挥,都必须遵循例句在修辞、句式、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例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第5题,是一个开放性的仿写题,参考答案在给出两个“示例”后,还有两条规定:“比喻恰当2分,表意清楚2分。”这就大大提高了开放性题答案的可控性。学生只有在“可控”的范围内拟写答案,才符合要求,否则就是错误的。再次,答案中的言之成理的“理”,也是“有界”的,即无论你的观点多么标新立异,都须符合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这把价值尺度,否则就是错误的。最后,指导学生根据命题意图和题意,从态度立场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来把握。参照开放题参考答案中的示例,鼓励学生放胆拟写贴近它所要求的答案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让他们体验到创新的快乐。

教育无小事,初中语文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从语文参考答案这种教学资源中借鉴吸纳有利于自己教育教学的技法。遵循语文教与学的规律,指导初中生合理运用这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导向和示范功能。要利用参考答案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学会求知和学习做人结合起来,在教书育人中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丁锋.发挥“参考答案”的导向与示范作用.语文教学通讯,2010,4.

[2]骆孝伟.参考答案应彰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8(12).

[3]宗璞.紫藤萝瀑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2010.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案导学 教学 应用

一、前言

学案导学是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以“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导学为方法,在教师引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可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且还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论述如下。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现阶段,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来讲,学生课前的自学预习至关重要,是教师课堂授课的先决条件。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可将某节课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制成导学案,以引导学生自学预习,帮助其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脉络,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Shopping”知识点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提前熟悉并掌握本节课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并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及其创造力,将本节课教材中的词汇、词组、语法知识、经典句子以及段落等多项重点内容科学概括并整理为导学案,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基础开展课前自学和预习活动,自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提问句型”、“问题回答方式”、“购物过程中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等,使班级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前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大体内容,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2.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一般来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均较为常用,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Friends”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围绕本节课“Friends”的教学主题设计导学案,并适当添加一些英语口语训练内容。之后,教师可在课堂伊始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分组,保证各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成绩没有较大差异,同时依据既定的导学案及其罗列出来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如“be generous to somebody.”、“have a sense of humor.”等,与此同时,教师需依据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对各小组学生的课堂讨论与学习从旁协助,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其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

3.加强学生课堂课后训练,提高学案导学效果。从根本上来讲,学生科学、有效的课堂与课后知识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其对课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英程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加强班级学生的课堂与课后英语训练,以趁热打铁,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的当堂英语训练。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前,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有目的性地将课堂英语练习题添加到学案当中,并适当控制训练题量,同时为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保证训练内容设计具备层次感,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渗透,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新知识,兼顾其“课堂学习”与“当堂训练”,增强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课后训练。在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与训练后,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延伸课堂,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检查其学习效果,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Colours”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当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依照词汇、词组、句子与语法的顺序设计习题,循序渐进,以增强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效果。

总之,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是非常必要的,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率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英语实践课堂中需重视并加强学案导学教学,主要可从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学生课堂与课后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案导学效果,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2):54.

[2]唐乐勤.浅谈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10):117.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生命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初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目的是为了引领初中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分清是非善恶,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对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来源于生活实践,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达到这一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确定生活化

在具体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思考,这一节课对学生起到怎么样的教育作用,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哪些指导意义,让具体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七彩的情绪》这一课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的生活处世之道,让学生懂得通过对情绪信号的分析,抓住人的心理变化动态,为更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提供参考依据。目标生活化的确定,提高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不是说教课,为了使它走出空洞、枯燥、沉闷的怪圈,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具有“灵性”和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对整堂课进行总体构思和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程序,让教学设计的目标与学生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达到共鸣。如:在七年级《维护友谊》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辩善恶是非,学会正确维护友谊,教师可以设计“说说我心中的好朋友”的教学环节,交流中不同学生好朋友的标准亦不同,使学生的认知与社会生活实际产生冲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学会有原则去维护友谊,这样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案例生活化

引用案例,是让学生在对案例情境的感悟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案例的引用时,要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节课内容选择案例,为本堂课教学内容服务;案例引用要有感染性,针对性,教师要对案例进行筛选,选择那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案例能使学生感动,挖掘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使案例蕴含的道理能够渗透学生思维,提升其思想价值。如在《孝敬父母》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中央电视台中的公益广告——《让座》这一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悟到,礼貌待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可以从日常小事中做起,从而实现了思想教育的引领作用。

四、教学语言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要达到“有声有色”的目标,每节课都应该是新的,不仅要求内容要有创新,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该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阐述,而应该在生活中提炼一些文明的经典语言,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和亲和力,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染下有所认识,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在《学会交往与沟通》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亲”,从而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真正学会交往与沟通。教学语言的生活化,体现了语言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信息传递方式,生活化的语言,增强其艺术性,让学生在生活语言艺术中受到教育。

五、作业布置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布置不同于其它学科,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巩固,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思想感悟再次拓展和延伸,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提升其思想境界。教师可以布置日常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做作业中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孝敬父母》一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洗洗脚,观察父母的心理表现,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生活化的作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符合了让学生学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现实的具体体现。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是保持思想品德教育活力的关键,是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相信会开出灿烂的思想之花。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5

思政课实效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之探究

构建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善待“质疑”

浅议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职专财会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探析

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委婉策略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述评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

浅析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为例

基于Fuzzy-AHP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

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

论设置课堂演讲环节的积极作用

浅谈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创新意识

新形势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础阶段法语精读课训练学生口语基本功的方法

高三有效词组课后训练,提高写作水平策略实践——高三英语有效教学实践

浅析高校安全防范技术

如何利用TV5电视频道学习法语

思政课实效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法之探究

构建高职院校特色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善待“质疑”

浅议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

职专财会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探析

对外汉语教育史研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委婉策略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述评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改革思路与措施

浅析如何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以青海大学财经学院为例

基于Fuzzy-AHP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

论高校财务档案管理

论设置课堂演讲环节的积极作用

浅谈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创新意识

新形势下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础阶段法语精读课训练学生口语基本功的方法

高三有效词组课后训练,提高写作水平策略实践——高三英语有效教学实践

浅析高校安全防范技术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简介欢迎订阅

在口语训练中突破基础语法的教学方法之初探——口语突破基础语法教学与传统语法教学之比较

立足推进中部崛起战略 全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北方服装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学生为本——高职学生管理新举措

教师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厚德 力行——义务教育阶段师生关系处理策略

法治社会中校长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教育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剖析

谈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抓好化学重点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用递推观点对1/7与1/7n循环节的讨论

浅谈高等院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创新

有的放矢 疏源导流——谈作文教学创新

完善义务教育的新举措——开办初中寄宿制学校——记湖南省汨罗市长乐中学

体育课堂教学之创新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6

古典诗词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厚博大的传统文化,展现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阅读古代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品位,同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涉及自先秦的《诗经》至晚清的名家名篇,绵延数千年,内容广博。古代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然而却往往被很多老师轻视。

一、初中古代诗词教学现状

首先是认识肤浅化。提及初中语文教学,比较焦点的话题往往是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原因几乎众口一词:难;而极少有人抱怨古诗词教学,似乎都觉得古诗词教学很容易。为什么?因为很多教师判定一个教学板块的难易常以学生该板块考试的分数为参照标准,而阅读和写作的得分率通常比较低。对于古诗词教学则认为读读背背考试能得高分就行了。这在根本上是没有明确古诗词教学的终极目的,没有意识到诗词教学之于学生个体乃至民众整体素质提高所起的作用,而仅仅是把追求指向考试。

其次是教学方式简单化。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讲得多,读得少;背诵得多,理解得少;识记得多,品味得少。结果是考试分数胜于能力提升,获得知识强于素质培养。教育的主管部门一方面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另一方面又紧握考试的指挥棒不放,这就使得教学者总是难于割舍因袭已久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之于“人”的教育则更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再就是考试形式程式化。我们来看某市中考中的诗词考试:一部分是默写,通常是填空型默写,缺少理解型默写;另一部分是阅读,包括词语解释、诗句翻译,这仅限于教材注解,以及内容、情感、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的理解,这常限于教师用书上的阐释,且是简单的判断或选择。考试素材均来自教材,且以客观题型为主。

不难看出,这样的考试重积累和知识的掌握而轻素质培养,只要肯死记背诵就基本能应付,而且得分率比较高。难怪很多老师觉得古诗词好教了。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确认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我们应该看到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教书”,更大程度上应该是“育人”――这里的“育人”不应该有太浓的政治色彩,是文化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情致情操教育的交融,是一项塑造人的综合工程,而绝不只是知识教育。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淡化功利色彩,也就是不能单纯地热衷于考试的高得分率,不能仅仅停留在背诵识记获取知识的层面,而应追求一种学生整个“人”的提升的理想境界,在注意到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更要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也许就是要有所谓“大语文”的理念吧。教材中的古代诗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无论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咏史讽今皆承载了无数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特质,为我们进行“人”的教育提供了的绝佳便捷,我们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却要买椟还珠舍本逐末呢?

力求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诗词教学总体上应该是略讲解重诵读,略识记重感悟,略技巧重语言,略知识重情感。讲解和识记只能解决掌握知识的问题,诵读感悟、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才能解决“育人”的问题。当然,适当的精讲和训练也是必要的,因为掌握知识也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况且师生最终都要面对考试,而分数则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是不容逃避的。囿于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和时空落差,初中学生要领悟古代诗词的韵致往往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工作。

并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期对施教者的教学水平形成补益。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将课例教研与主题教研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个体成长与教研组(备课组)力量予以整合。而观课议课就是一种绝佳的教研活动平台。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调查法。

对参与课题的班级进行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作为理论指导、过程调控的重要依据,使课题研究始终植根于教学服务于教学。

(二)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中学语文记叙文文本解读相关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如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王荣生教授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以及钱理群、孙绍振、王荣生合著的《解读语文》等论著,《中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述。查阅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相关理论与课例,如于漪、钱梦龙、余映潮、韩军、李镇西、郑桂华、李海林等。

(三)课例研究法。

课例研究是案例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对一节语文课进行研究,由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制定新的方案、行动跟进等步骤组成,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

(四)比较研究法。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48―01

一、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是“交流”与“协作”的活动,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往来”。这样在学生与学生的协作中,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中,能把所学到的初中语文知识使用到生活中,整个教育活动策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调查、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

1. 激起学习兴趣是完善师生互动的必要因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是推进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中,老师要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兴趣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成功,不在于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在于学生可以主动去了解、探究、回忆。初中语文教育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发现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这对教育将是一个良好推进契机。

2. 引导学生活跃的探究发现是师生互动的内在动力。在初中语文中,有必要引导学生把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学会在调查时,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实质,发现规则,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老师和学生各自凭自我的经历,用各自共同的表现方法,在教育进程中经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磕碰,协作的讨论,完成知识的掌握过程。

3. 联系生活实际是师生互动的内在要求。初中语文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假如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初中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具体情况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初中语文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单调乏味的语言文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能够投入进去,其实,这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用语文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育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 寻求互动方式的教学。老师经过精心的策划、紧密的组织,在知识信息传递中很大程度上能够猜测学生的反应。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常常会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在这种状况下,学生脱口而出,都能说出相应的答案。如果不管学生是否有问题,而刻意地去发问,这样的互动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构成冲击,反而适得其反。

2. 师生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发生。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只是局限于老师和单个学生的互动。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的掌握情况、个性特征、心理特征、心理情况、家庭状况等诸方面都存在区别。也恰是这些区别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出现了机会不均等问题。

3. 活动方式的轻松自由。学生是互动教育的主体,所以有些老师就把互动教育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探讨,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是相当的活跃,但学生对我应当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非常明白,很多学生课后,对有关的知识、问题的定论认识得并不清晰。

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1. 课堂教育策划方法要巧妙。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要想与学生互动起来就要学会策划一些问题、生活情境,运用现代科技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法,例如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现一些问题和生活情境,再配上音乐动画等,既给学生添加了新鲜感又给予学生一些启示。老师的教学方法策划要富有立异元素,不能照本宣科,下面扼要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划的方法。

2. 教学中要模仿生活情境。初中语文课堂教育在策划时要注重情形化、生活化,这样才能够丰富课堂的互动内容。将这些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加工后拿到课堂中来,策划成生活情境,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探求,让学生独立发现初中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这样就不会让学生们感到初中语文是个没用的学科。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案例篇8

针对学科及其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经过不断摸索,我尝试设计了理论研讨课、观摩课、操作课、综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研讨课

以“聋校语文教学原则”为例,在新课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学路引导、讨论助学和独立自学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明确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再展示聋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观察案例的同时体会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关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效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针对“此案例中,教者如何贯彻此原则”的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出贯彻此项原则的几条要求。第二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系列化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按照第一条原则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逐步通过回顾和分析在聋校见习的案例,归纳出该原则的基本要点。第三条原则,传授语文知识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我要求学生遵循上述学习思路自读教材,提出问题,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聋校教学案例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除了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外,提示学生回顾教育学课上学过的教学原则,并分析它们同本课所学的原则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教法课同教育基础理论课有效的接轨。

二、观摩课

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见习活动和聋校语文教学法中“教材教法”部分设计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教材的基本特征、教学任务、教学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听课记录若变换一下角度,就可以改写成这堂课的一份好的教案。根据听课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听(看)、记录和评述两个教学环节。在听记环节,侧重于观察教学过程和书写听课记录方法的指导,力求使学生明确听课过程中的观察对象和记录对象,明确记录的一般形式。课后布置学生将听课记录改写成教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评述环节,我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教者所贯彻的教学原则、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贯彻原则、采用方法、手段的过程。通过此类课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为操作训练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学生研究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操作课

操作课的设计主要针对聋校语文教学法中“教材教法”部分的各个章节,技能结构由备课、讲课和说课三部分构成。其中备课和说课是课堂训练的侧重点。前者意在培养学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选用教法和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而后者则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操作课中,讲课技能的训练也是教学重点,然而从客观角度讲,一是在特师课堂上所进行的模拟讲课训练,由于情境的真实性方面较实习课堂差异较大,而且这个差异要远远超过普师课堂与普小课堂,因而训练 效果很难保证;二是大纲所规定的学科教学时数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讲课训练的机会,如若硬性安排,还可能冲淡正常的理论的课教学,因此,这类课型的比率不宜过大。

四、综合课

这种课型是将上述三类课型或其中的两类综合而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整个聋校语文教法课教学中,此类课型占了最大的比重。以聋校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一章中的“讲读课文教学步骤与方法”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讲读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操作方法,难点是“初读”、“讲读”两个环节的设计与操作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我基于以下教学思想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1、从课题切入,明确学习任务 新课起始阶段,我抓住课题中“步骤”、“方法”两个要素,通过“两者分别回答什么”这一问题的快速讨论和新知识的直接交代,为本课学习确定了方向。同时,通过具体案例(教材)的展示,也为本课学习思路(观察案例明确任务――操作训练――提炼教法)定下了基调。

2、展示案例,引线穿珠 从教法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出发,本课采有了以具体的教材实例串联讲读课文教学三大主要环节的新课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结构设计。在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及其思路的基础上,我采用“问题从实践导入,结论从实践悟出”的教学思路,全课使用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六册的讲读课文《桂林山水》及其教学过程设计作案例。“预习”部分,由我展示课文的导读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预习指导的一般任务和教学方法;“初读”,部分,我直接交代此环节的教学任务,展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评述中认识初读指导的方法;“讲读”部分,引导学生按照教者出示的一般的课堂教学结构,以示范引路,组织学生进行“设计自然段的教学思路”,“设计板书”等操作训练。然后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讲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思路与教学方法。

上一篇: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范文 下一篇: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