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时间:2023-12-15 17:04:45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1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金融以其资金融通以及解决跨期消费和跨期投资问题的巨大优势,提高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福利。而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关键一环,其生存和发展更是关乎社会全员的利益,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商业银行更加紧密的融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社会经济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变化过程中,此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挑战。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在商业银行内外交困的局面中,分析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家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对其管理内部风险,加强外部竞争能力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以及研究方法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英美学者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指面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和内部的组织变革,企业能够应对,并且能够击败竞争对手的所有能力的集合。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能有效识别、获取并整合内外部各种有效的资源要素,使自身保持特定时期的发展需求竞争优势,从而在长期内商业银行能够保持竞争优势并且合理规避金融风险的系统性动态能力(张亮,2015)。整体来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包含多方面因素,如人力资源要素、制度结构要素、风险控制要素等多个方面构成(安平,2005)。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经营与管理水平在竞争中的综合体现,要能够反映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李文军,2006)。由于人力要素、创新要素、管理要素等难以准确量化,因此本文以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为基础,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方法。从国外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方面是资信评级机构,通过评级为投资者提供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分析;另一方面是监管机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财务指标的监控,因此研究时也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可采用指标评价法,通过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收集多层次的数据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操作简洁,效果较好。因此本文进行研究时选择指标评价法。

三、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比较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理论,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键因素有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以及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主要从财务的角度并依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以下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1、不良贷款率X2、利润增长率X3、存贷比X4、流动性比率X5、资本充足率X6、核心资本充足率X7、存款增长率X8、贷款增长率X9。(二)样本选择。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16家上市商业银行,由于国有控股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国,规模和实力上更为相当,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相对较强,因此国有控股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比性更强,本文选择样本时剔除了后三家城市商业银行,选择了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研究。(三)数据来源。基于上述指标选择了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4年年报的有关数据。(四)实证分析。本文所选取的各个指标之间理论上来讲,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指标变量的维数,既大大减少参与分析的指标变量个数,同时也不会造成大量的信息丢失。由于所选不同指标之间量纲不同,因此要对部分数据进行处理。其中不良贷款率是反向指标,可以使用公式X′=1/X对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存贷比属于适度指标,可以通过公式X′=1/ABS(X-75%)进行正向化处理。最后对所得的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析。对标准化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因子分析,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得出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从第一列的特征值可以看出,前四个因子的特征值都大于1,前四项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6.463%,因此可以得出四个因子基本可以表示原有的变量,几乎包含了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表1)由表2可得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在F1中的载荷比较高,可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贷款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在F2中有较高载荷,可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存贷比和流动性比率在F3中载荷比较高,可命名为流动性因子,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在F4因子中的载荷较高,可命名为风险因子或者资本状况因子。(表2)采用回归法估计出因子得分系数,可以得出以上四个因子的得分函数。然后,计算各家银行的总因子得分,用Fij表示第i家银行在第j个因子上的得分,则各银行的因子总得分可表示为Fi=30.618%Fi1+21.702%Fi2+18.367%Fi3+15.776%Fi4,由此可计算得出各家银行的总因子得分及排名。(表3)从盈利能力来看,国有控股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各有千秋。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位于第一和第四,利润增长率大幅攀升。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居于第二和第三,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相对于其他大行,其资金成本高,净利差较小。中国银行的海外业务较多,国内业务有一定差距,致使其存款结构相对较差,资金成本高。(表4)从发展能力来看,大型股份制银行总体好于国有控股银行,民生银行排名第一,归因于其高的存贷款增长率,经营规模全面提升。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紧随其后。在国有控股银行中只有工商银行排名第三,说明各银行的存款营销能力和资产运用能力都有待于提高。从流动性来看,各家银行的流动性指标都达到了监管标准,这得益于201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贷比指标除了中国银行之外,其余银行都在监管标准75%以内。从F3流动性因子排名来看,大型股份制银行表现优于国有股份制银行,整体排名相对靠前。从资本状况来看,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都达到监管标准。从具体数据来看,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都在12%以上,核心资本充足率都在9%以上,明显高于大型股份制银行。自股份制改革以来,银行通过各种手段扩充资本,国有控股银行凭借其规模优势资本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也更强。

四、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积极应对风险。经济新常态下大量的房地产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坏账增长。商业银行面对信用风险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善于利用新的风险预估和防范技术,加强风控部门的管理。针对信用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充分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大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此外,要积极完善风险的管理机构设置,完善部门分工。(二)树立互联网思维,提高金融创新能力。面临互联网的冲击,商业银行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实用户体验,开发多种特色移动金融终端,给予客户更多的业务办理选择,一方面优化客户体验;另一方面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营销去拓展服务渠道,将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与移动互联对接,不断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密切前后台的联动,推进集约化管理。(三)拓展客户资源,挖掘市场潜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传统的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告急,在利率市场化和利差不断缩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逐步转移目标寻找新出路。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转变思路服务中小微企业,争取中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各家银行可以积极争取资格和牌照,利用自贸区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海外客户。

作者:卫璐 单位:海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亮.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PrahaladC,HamelG.Enterprisescorecompetitive-ness[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1.

[3]张亮.新时期商业银行的战略抉择[J].经济纵横,2015.3.

[4]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面板数据模型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mpany),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战略”。所谓核心竞争力,是针对企业而言的。因此,我们在讨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前,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将所有商业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视为企业。

本文从计量分析角度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因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骤较为落后,而本文着重分析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故分析对象未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和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二、模型设计

(一)基本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理论,本文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简要分为银行的物质资本(包括银行资产、网点、技术设备等)、组织结构(主要是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等)和人力资源三个主要部分。商业银行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银行资源禀赋的作用,使其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能够最大化其产出。

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用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来衡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用PRi表示(i表示不同的银行),PRi(利润总额)取决于银行的总资产TAi(反映资本存量水平)、员工人数ENi(反映人力资源水平)和营业费用GCi(反映组织结构的营运效率)以及随机扰动项ui。我们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形形式,建立下列模型:

(1)

将方程(1)两边取对数并进行变量替换后,可以得到下述方程: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经由EVIEWS 5.0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由于F2=3.9>F2(12,85)=2.54,所以拒绝H2;又由于F1>F1(8,85),即4.29>2.62,所以也拒绝H1。因此,模型识别为变参数模型(即既变截距又变系数):

(i=1,2,3,4,5,6t=1,2,3,4,5,6)

模型有如下假设:第一,>0,表示商业银行物质资本投入越多,核心竞争力就越高,表现为以利润总额表示的产出量越大。第二,>0,表示商业银行人力资源投入越多,核心竞争力越高,表现为以利润总额表示的产出量越大。第三,

由于仅研究样本本身(6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分析),因此选固定影响,在Pool Estimation窗口的“Fixed and Random”中选Fixed。

(三)检验结果分析

1.的估计值都为正,符合前面的假设,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度在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间已没有了明显的区分度,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物质资本方面的优势已不明显。从个体来说,物质资本对核心竞争力的边际贡献度在中国银行最高,在建设银行和中信银行最低,然而建设银行的资产总量并不低,说明相对于其他六家商业银行来说建设银行的资产质地较差。

2.的估计值在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正,与前面的假设一致,而在其余四家银行为负,与前面的假设不一致,说明在其余四家银行人力资源投入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度为负,再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不仅不会提高核心竞争力,反而会起反作用;相反,在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却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源投入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也符合近三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扩编,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人员扩编势头微弱的实际情况。

3.的估计值在中国银行为负,符合前面的假设,说明在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度上,对中国银行为正,在其他商业银行为负。说明近年来中国银行的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营运效率大幅度提高,而建设银行的组织结构则没有明显改善;而对其他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近年来他们则忙于铺设网点,大规模提高了营业费用,忽视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其中,中信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另外,中国银行则可以通过在规模上的扩张,继续加大对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增加产出,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建议

首先,鉴于国有商业银行改制后的效果,我国银行业总体上已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在资产规模上的优势已基本消失,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内容已处在同一平台,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国有商业银行和非国有商业银行要一视同仁,保证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应在改善组织结构上继续努力,对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健全内控体系,健全以市场和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和管理流程以及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经营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健全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非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应对网点铺设,规模扩张采取谨慎态度,在适度扩张的同时重视组织结构的合理建设,以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稳定。

此外,还应进一步推进业务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包括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加强市场细分,明确核心业务领域和资源投入重点;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立自己忠实的客户群体;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以此来保持盈利的稳步增长保证组织结构的高效率,增加资本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建梁.银行业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与实证[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2]李建军.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和比较[J].金融论坛,2004(1).

[3]温彬.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4).

[4]朱毅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4(3).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系统工程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后来成为“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企业战略理论划时代的文献。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文化、技术与技能的组合。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对手不能模仿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国内很多学者也是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不断发展这一思想,并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笔者认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涵盖了核心业务、核心客户和核心人才三大层面。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问题。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打造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掌控风险能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过去讲的质量管理往往是狭义的质量,偏重于资产质量的提升,现在强调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广义的质量;即涵盖资产风险监控、业务操作、管理考核监督、人员素质提升等经营、管理、服务活动范畴,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掌控风险能力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1.在资产分类认定中查质量。对资产分类要严格把关,对可疑类、损失类贷款风险要逐笔计算。针对风险管理要细化办法,要准确分类、提足准备、做实利润。合理暴露风险,实事求是反映资产质量。信贷人员要及时、按期收集客户信息,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及系统分析的可比性,加强对客户的流量、市场环境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更新观念,逐步实现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认定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坚决纠正为获取短期利益而人为估算风险的行为,尽量缩小权威认证与现代商业银行自身认定的偏离度。

2.在不良贷款清收中提质量。坚持降低不良资产余额与降低资产损失并重的原则,突出现金回收。以不良大户清收为重点,制定清收方案,落实责任与进度。要不断创新清收方法,积极运用减免息、资产重组、盘活转贷等办法,适当运用以资抵债等手段加快处置,力争在短时间内,重点不良贷款项目实现新突破。

3.在管理考核中重质量。要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奖励与处罚并重的原则,加大监督考核和奖惩力度,将业绩和绩效考核同资产质量控制情况挂钩。不断强化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彻底杜绝违规操作现象。

4.在核算管理中抓质量。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执行从我做起”。结合各部室及营业网点日常监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逐个梳理原因,健全制度,弥补漏洞,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的检查力度,切实杜绝各类风险隐患发生。

三、拓展零售业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内容

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回报、高盈利的业务。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存差行,经营是以规模扩张为手段,以上存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具有中国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典型特征。这种集中、单一的业务发虔和盈利模式适应了相对稳定的、封闭的和低层次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传统业务遇到了强烈的竞争,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抓好、抓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以发展创新为主题,调整经营策略,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把工作重心向商业化经营转变,把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创收转变,把资源配置向支柱型业务转变,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存款结构,加大零售业务的营销力度,加快市场份额的争取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资产业务、低成本发展负债业务、超常规发展中间业务的目标。抓住信贷政策导向,积极稳妥发展个人消费额度贷款,切实提高个人信贷服务效率,推进个人资产业务快速发展。

负债业务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加快开展个人负债业务,加大负债业务的营销力度,鼓励吸收低成本、稳定性好的存款,确保存款平稳增长,力争实现快速增长目标。针对区域客户群体特点,充分发挥个人金融业务旺季营销效果,各业务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人力物力向社会大力宣传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从而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四、发展公司和机构业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存贷利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效益的主要来源。要把重点项目营销工作作为资产业务发展的重点,在积极营销公司和机构存款基础上,紧紧抓住存量优质客户的存款营销,配套以差别化的服务手段,为其量身设计产品组合,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保证现有份额不流失。积极促进新兴企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基本结算账户的营销工作。激励营销基本结算户、工资户,全力促进市场份额的持续快速增长。在拓展对公存款业务,保持对公存款持续增长上,把公存工作的立脚点放在维系优质客户上,以高端客户单位作为资产业务发展的重点,强化公关和竞争意识,建立为优质大客户服务的“绿色通道”,用诚实、真诚赢得彼此合作的基础更加牢固,以此带动其他单位存款的回归。

五、超常规发展中间业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增长点

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现代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发展实力。应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充分挖掘现有产品的潜力,进一步加强现有中间业务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实行商品化、差别化服务,不断扩大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个人之间的合作领域。要向基本结算户要效益,向中高端客户要效益。加快柜员及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引导与培训工作,有效地引导高层次客户广泛使用自助设备、银行卡、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业务,减轻柜面压力,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积极发展国际结算、结售汇、外汇买卖等国际业务,保证现代商业银行各项战略性业务指标的顺利完成。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4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9-0031-04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

1、关于核心竞争力基本内涵的研究。

自Prahalad和Hamel(1990)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从能力论、资源论、创新论、消费者剩余论、体制与制度论等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展开探讨:(1)能力论。Prahalad和Htamel(1990)率先提出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内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国内学者(2000)则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能力。(2)资源论。Leonard-Barton(1993)从知识观的角度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它应该包括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价值观系统4个方面。Covne(2001)指出,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能够触发一系列发明的技术或科学知识、专有数据、信息、创造力以及卓越的分析和推断能力等五个方面。(3)创新论。Joseph Schumpeter(1974)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4)消费者剩余论。管益忻(2000)从消费者剩余角度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其本质内涵是消费者剩余。(5)体制与制度论。左建军(2000)从体制与制度的角度来理解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其他竞争力的原动力和支持平台,其他竞争力只是在此平台上的延伸,与核心竞争力共同组成核心竞争力系统。

核心竞争力理论以企业为研究起点,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黑箱论”,并极大推进了企业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但遗憾的是,国内外学者仅局限于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由于缺乏严密的概念、命题和定理,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完整的、统一的、系统的概念,这一不足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核心竞争力的规范与实证研究;此外,学者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研究都侧重于从资源的差异性来分析企业的优势。至于如何挖掘与获取这些资源,则少有涉及;最后,由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竞争理论,因此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之外的管理现象分析不够,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强调企业立足内部能力积累和运用以创造战略优势的同时,对适应外部环境的分析过于单一。

2、关于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研究。

人们迄今为止不仅对核心竞争力概念认识不统一,而且对其特征的描述也是众说纷纭。Prahalad和Hamel(1990)首先指出将提供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能够给最终产品的顾客可感知效用做出巨大贡献、难以被竞争者模仿这三种基本特征作为确定是否为核心竞争力的检验标准。Barney(1991)提出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异质的、完全不能仿制的、难以被替代的。Hamel(1994)则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代表许多单个技能的整合、不是会计意义上的资产、能为顾客所感知的价值做出极大的贡献、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从整个公司而不是某项业务角度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入口。之后,国内学者也对核心竞争力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李建明(1998)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为消费者价值、竞争者差异、延展性等特征。芮明杰(2000)提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占性、支撑企业的关键、提供顾客特殊利益、有助于企业开拓未来商机、经过较长时期形成等五个特点。黄继刚(2002)则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特性可以分为关键特性与一般特性两大类,其中关键特性包含显著增值性、延展性、领先性、整合性四个方面;而一般特性包括相对性、时间性、局部优势性、共有性、不可交易性等五个方面。

已有的研究过多强调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替代和难以模仿的特征,忽略了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其他尚未整合的能力和相对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的一种竞争能力,而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优势。核心竞争力可能因为地区不同、企业规模不同、行业的不同、甚至相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而呈现相对性。对核心竞争力相对性的理解使得不同企业能够共存、并为不同企业努力培育自己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3、关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两因素构成论。这种观点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技术与知识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两类。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Wemerfelt,1994),而且是群体或者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Hamel,1994)。(2)多因素构成论。管益忻(2001)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可以是企业足以胜过别人的关键技术或专有的优质资产,可以是企业优越的管理人才,或是企业过人的市场预测、营销能力或独有的研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尤其是企业优越的管理模块、企业文化等一系列关键程序、能力、资源、机制。鲁开垠(2001)则认为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社会声誉、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价值观等五个方面。

对上述研究总结归纳后可发现,已有研究侧重于对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定性分析,至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以及各因素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大小,则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也就是说相关的定量分析不足;另外,现有的研究集中于企业内部对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至于不同的情境因素对核心竞争力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会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大小,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匮乏。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及其评价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研究。

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涵义的理解不同,中外学者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同样也没

有达成共识,当前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湖南省农村金融学会(2000年)强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个动态概念,不同银行、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核心竞争力也不同。它可以是产权制度、是企业文化、是经济体制、是人才,是现代科技手段。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2001)、王进军与孔得刚(2001)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拥有的,而别的银行所没有并能为银行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或能力。这项资源或能力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流程、银行文化及价值观等,这里强调的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专有属性。温彬(2004)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组织结构、金融技术和人力资源三种竞争能力组成的,其中金融技术是基础,组织和结构是制度保障,而人力资源是载体,它们共同创造了银行的核心产品。李华明,吴海民(2002)则从能力的角度来界定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占有与利用资源的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综合力。何春哲(2003)则侧重于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并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的积累性学识,是商业银行资金经营和服务产品的有机组合,是形成商业银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源泉。还有一些学者从侧面角度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服务创新就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李红,2004),有的甚至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的源泉(尹凤兰,2001李秀军等,2003)。

以上研究分别侧重于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专有性或独特性、从能力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等方面来界定其内涵,因此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方面的研究出现了多种著述和观点,有过于泛化的倾向,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家一致认可的概念。同时,由于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界定过于抽象和虚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无法指导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更谈不上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研究。

已有研究包括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2001)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顾客价值、不易模仿性、延展性、不可交易性、价值可变性等特征;黄苑(2002)则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优越性、增值性、独特性、有限性四方面的特征;而刘雁如(2004)则从用户价值性、延展性、独特性、动态性来描述其特征。以上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描述,基本上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为出发点来展开,并没有体现商业银行所独有的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黄兰(2002)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除了具有企业竞争力的适应性、有价值性、异质性、动态性、整体性等一般特征,作为特殊性质的营利性企业类型之一,还具有网络性和外部性等显著特征。网络性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经营活动将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外部性是指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业企业相比,其是否具有竞争力还会影响到其他商业银行行为的选择,整个银行业的形象、整个国家金融的健康和整个社会的稳定等。

上述对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研究,基本上没有摆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研究,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所经营的商品、经营的资本、经营的方式、经营的利润来源等都有其特殊性,另外,商业银行的社会性特征、服务性特征、风险性特征等均决定了单纯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来界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因此,如何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比较一般企业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特征的异同,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1、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包括杨毅(2003)指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构成要素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或原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够有效传导经营理念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资源的运作机制;陈洪转(2004)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资源和能力;毛妮(2005)提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可以被看作由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组成,核心资源包括资本量、网点、客户信息及优质客户的数量,核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业务一线的实施能力。

可以看出,以上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研究,集中于资源和能力,同样是模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突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因此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不具实际指导作用。

2、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当前,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新国(2002)从商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内部关联度、财务状况、特殊优势六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21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但是没有具体分析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以及进行实证研究;夏嘉霖(2003)等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度量性,因此建议采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外延――竞争能力指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他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标系统可以分为显性指标和非显性指标,其中显性指标包括盈利性、人员结构、规模、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安全性、流动性等;非显性指标包括产品差异化、进入标准、信誉策略,研究开发水平,技术装备,产权结构,管理层水平,政府产业政策和法律等;马长有(2005)从经济实力、管理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员工素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五个指标方面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由于以上研究均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来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展开探讨,陈洪转(2004)则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他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整合性、延展性、前瞻性、增值性等特性设计出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1个辅助识别指标,建立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且采取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一致矩阵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但是他的研究中所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并没有克服主观赋权的影响,而模糊一致矩阵模型的评价也只是评价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相对强弱,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际水平并没有给出评价,所以并不全面。

虽然人们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不难看出,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已有研究中,很多学者混淆了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把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一个概念,所以很多研究以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来代替商业银行核心竞

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如何把握与明晰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如何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均是潜在的研究议题;另外,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某一时期、静态的竞争实力的对比,对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与方法研究综述

基于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理解,一些学者致力于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展开了研究:连育青(2000)提出推行客户关系管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黄苑(2001)提出从提高经营竞争力、强化管理竞争力、培育强大的人才竞争力、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培育和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黄兰(2002)提出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实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刘彦永(2002)认为金融创新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陶亚民(2003)提出从强化体制改革,提升体制竞争力、强化人才战略,提升管理竞争力、强化业务拓展,提升技术竞争力、强化流程再造,提升经营竞争力、强化客户管理,提升整合竞争力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唐斌(2003)提出以制度创新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等;尹雪莲(2004)提出了以知识管理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5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路径依赖;制度短缺

引 言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诞生的,担负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探索银行商业化改革道路的双重使命。自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截至2005年6月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已达12家,资产总额、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24万亿元、4.46万亿元和3.23万亿元。但由于制度安排与企业文化塑造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制度缺失、路径依赖、理念滞后等问题,本文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探讨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问题。

一、理论回顾

根据早期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人们将制度划分成正式、非正式两种。广义的制度既包括了正式制度,也包括了非正式制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式制度,也称正式约束,是指这样一些行为规范,它们以某种明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并且由行为人所在的组织进行监督和用强制力保证实施。由于在动态意义上说,某一时点的正式制度都是作为制度变迁的结果而存在的。因此按照正式制度形成途径的不同,我们把正式制度分成两类:一类是适应非正式制度的要求出现,后经过制度制定者确认的正式制度,称之为“诱致性变迁型”的正式制度;另一类是人们有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称之为“强制性变迁型”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也称非正式约束,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自发形成并被人们无意识接受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价值道德规范、风俗文化习惯、意识形态等。

从名义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性企业,表现在其提供的产品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其背后提供实质支撑的是信用,而非一般产品所凝结的产品质量。但从实质上看,作为经营性企业组织,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没有差异,都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解决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本问题,以实现摩擦系数最小化、目标一致性和效益最大化。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的层面,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边界的界定,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预期。因此,与一般企业一样,制度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制度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1)制度从理想信念、价值反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知识技能等方面,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观念平台和智力基础。从某种角度而言,企业的个性本质源于制度的个性;(2)制度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制度蕴含的科学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耐性的管理手段不断推进管理的进步,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并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3)制度决定着商业银行的整合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粘合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以强大的凝聚力使银行成为统一协调的整体,不断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另一方面,制度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1)制度因不同的商业银行会有所不同,在商业银行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商业银行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它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它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性;(2)制度中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一经“内化”,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从而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也必会产生一种持久的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地去实现既定目标;(3)制度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受制于企业的成长过程,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够被策划、塑造、传播,是制度的基本特征。制度作为成长性的因素,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 可持续发展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银行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银行的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发展压力下,其企业的发展竞争越发激烈和残酷。为此,本文在残酷的市场环境研究背景下,以大庆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确定正确的市场定位,从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一、相关理论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由技术、人才、服务、产品、机制、管理、价值观、文化等要素,经营创新能力、业务经营能力、内部控制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要素,市场开拓、服务创新、风险管理和持续获利能力等要素构成。

(二)核心竞争力评价因素

目前研究涉及的核心能力指标有30种之多,大致可分为资源类和能力类两大类别。其中既有像技术、信息、组织结构等资源类指标,也有像战略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型指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一个科学体系,如一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员的知识、技能等素质的总和,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内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建设,它是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也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二是技术创新。银行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分销渠道建设和IT技术建设上,技术创新能够使银行在市场和客户中持续抢占先机,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公司治理结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保持自己的特点的同时,也应当比照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和形式来建立。四是组织优化能力。其实质是促进银行内部各种资源有效组合和合理配置的能力。五是金融生态。其是指金融机构在特定地域内,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信用和法制环境下的所表现出的市场竞争生存的外在表现形态,以及金融机构对在这种状态所表现出的适应程度,它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制约因素。

二、大庆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大庆市商业银行由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发展的并不成熟,在实践中难以实现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定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等核心竞争力构建方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一)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足

大庆市商业银行人才储备不足,专业性的人才的缺失大大的制约了七发展和创新的进度,主要体现在人员的招聘形式的单一化和录用考核和员工的晋升决策不专业化,这使得银行的人才储备不足。大庆市商业银行培训体系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培训长效机制和多层次、多需求的培训体系。

(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大庆市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其产品不论是存、贷款业务、还是中间业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都缺乏吸引力。大庆市商业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产品,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细分市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科技系统建设落后由于其科技开发人员较少,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使大庆市商业银行支撑业务营运的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渠道建设都相对落后,严重影响该行业务的拓展。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大庆市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在运转流程、议事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大庆市商业银行缺乏对实际绩效结果的评估和考核,没有完全发挥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

(四)组织优化能力有待加强

大庆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充速度,仍较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低,其主要原因除了资本约束和网点较少外,在于其组织优化能力不强,没有及时优化业务流程,使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适时的进行组织优化,有助于提高其工作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金融生态环境活力不足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地方政府、监管层和金融机构一起来营造和维护。法制环境不健全,良好的法制环境能够有效保证银行的产权,有效遏制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但现行的法制环境对大庆市商业银行来讲存在执法效率低和司法缺乏独立性两个不利因素。

三、提升大庆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增加上级、下级、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内部管理等指标内容。大庆市商业银行可将绩效考核与银行总体战略紧密结合,将大庆市商业银行每一业务单元的战略分解成各年度、季度、月度的经营发展目标,使每一个部门、个人都能明白最高层的战略。同时,大庆市商业银行管理层还可以实时了解战略进程,并对不合理的部分及时进行修订,并建立合理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学习培训理念。

(二)开发新产品和科技系统

大庆市商业银行开发核心产品以改善盈利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重视科技IT系统开发,先进的科技系统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预防其他危险因素出现,提高科技竞争力,实现核大庆市商业银行心竞争力的发展和创新。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大庆市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公司结构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调整商行的组织结构,适应公司在人员录用和任命,管理人员的职权分工设置上的需求,使得在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实施上更加高效,形成竞争优势。同时大庆市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在职责和权限上的相互制约和监督。

(四)优化组织机构

大庆市商业银行做好市场定位,则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其目的就是服务于银行的经营目标。大庆市商业银行找到目标市场,并迅速占领市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大庆市商业银行还需要增加业务种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优化制度流程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对员工的职责管理和权限监督。

(五)构建合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地方政府积极构建合谐金融生态环境,保障其合法利益不受到非法伤害。金融监管层维护和谐金融生态环境,随时保持和他们的联系与沟通,维护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

总体来说,通过分析大庆市商业银行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上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在平时加强管理,实现全方位整体发展,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求,提升大庆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对策,如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开发新产品和科技系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组织机构、构建合谐的金融生态环境,以期为进一步增强大庆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并保持其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煜辉、尹振涛.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投资北京. 2007。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7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108-04

一、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当前欧美银行业逐渐已经消化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业务整合或区域调整,整体经营业绩开始回升,世界各国都在加强金融监管和改革。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开始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经济市场改革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目前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各种有利的条件依然存在,但国际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中国建设银行能否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复杂变化,抓住机会进行发展和战略调整,既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强化的过程。在这种现实背景下,研究比较建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并提出提升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合理化意见是主动适应金融形势、市场环境变化和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必要选择。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概念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较一般企业广泛,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综合以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一家银行能够比其他银行更有效地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并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市场)提品或者服务,具有现实的、潜在的、持续的比其他银行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就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银行的长期持续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质上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问题。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应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创新的连续性和动态性:对于产品同质性较强的商业银行来说,必须通过不问断的动态创新,方能使自己在产品和技术方面保持相对领先地位。(2)产品服务的独特性和社会性:提供具有特色的超值金融服务,独特的、家喻户晓的品牌形象,赢得广泛尊敬的社会声誉。(3)服务公共性和异质性:能够为不同客户度身定制,以富有创新精神的理念、工具和方法解决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问题。(4)管理的基础性和规范性:要通过建立内控标准、优化管理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强化审计监督等,确保银行业务经营依法合规运作。(5)人才的支持性和凝聚性:人力资源是对银行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三、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多种方面的复合体,因而评判其核心竞争力的定性指标也只能从资源能力、盈余能力、整合能力这三方面来寻找。主要包括(见下页表1)。

本文选取SWOT分析法作为定性指标主要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认为制定企业战略应该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因素包括企业所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在分析时,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因素对这些内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此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四、提升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建设银行的公司治理

(1)按照权力制衡原则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产权结构,强化权责划分。(2)规范关联交易: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严格把关,规范关联交易,纳入正常的业务流程管理。(3)股权实现多元化和结构优化:股权的适度多元化才会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4)建立以薪酬机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将银行远期盈利能力和未来经营业绩相联系。建立经理人股票期权或员工持股计划等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会使高级管理层和员工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解决由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利益不一致所产生的问题。

(二)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

(1)塑造企业形象:建设银行应塑造自身形象,努力创建自己的金融品牌,以这种潜实力赢得广大客户的支持和信赖。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2)构筑建设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创造学习理念和人文精神为基础。(3)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建设银行应建立以顾客满意为基础的营销文化,提升服务文化层次。

(三)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1)效率优先,精简人员:建设银行庞大的员工队伍不但增大了成本支出,而且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要继续优化分支机构,通过整合内部职能部门实行扁平化管理。(2)建立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塑造极具凝聚力的先进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形成工资、奖金、福利、荣誉、培训、晋升等手段的综合激励体系,加大与绩效考评挂钩的收入份额。(3)建立人力资源的进退机制:要实行干部公开招聘制,取消终身制;增加人才补充渠道,除招聘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外,还应该从其他银行尤其是外资银行挖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经验或特殊知识技能的人才;建立各级行之间良性的人才选拔机制。(4)加快银行家队伍和核心人才的建设和培养:银行家和核心人才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既要服从国家宏观行政管理,又要化解计划经济体制历史遗留包袱,培养新型银行家队伍和核心人才团队就显得更为紧迫。

[15] 卿定文.中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SWOT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8,(9).

[16] 姜明,生李芳,陈德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J].现代管理科学,2009,(9).

[1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商业银行统计年鉴(2007―2011)[K].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6.

SWOT Analysis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Strategy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ZHANG Ji-ga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Jiayuguan,Branch,Jiayuguan 735100,China)

Abstract:The core competence i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research on strategic managemen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is the pursui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business management.With the opening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 to speed up,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will lowe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overall banking brings hitherto unknown challenge.Research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represented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ncept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and to determine the five aspect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In order to build the principle and index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mmercial banks.The Construction Bank China as an example,by qualitative analysis,using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are give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corporate governance,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strategic positioning accuracy,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novation and use of the brand and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Bank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核心竞争力 制约因素 提升路径

引言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通过运用自身的综合优势和技术能力、开发金融产品、提升服务质量、进行差异化市场竞争,进而赢得市场和客户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能力。这一概念由Prahalad等(1990)首次提出,近二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开展了较多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而自2007年次贷危机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基于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亏损乃至倒闭破产现象,学术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再次升温。从我国商业银行业而言,危机前后的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也隐藏了较为丰富的原因。不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整体状况仍有待提高。鉴于此,本文将以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分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实路径,以期为提升我国商业行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危机前后竞争力变化分析

整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两类。前者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截至2008年底,我国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0多万亿元,负债总额近38亿元,存款达到33.57万亿元,贷款为20.63万亿元,相较上年相比都有较大增长。同时,就一些指标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加权值为12%,达标率超过国际水平。就资产质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流动性能力和抗风险水平都有较大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从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手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水平持续下降,平均资本充足率有所上升,不良信贷比下降到了安全水平,并保持了较好的盈利势头。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前后竞争力变化有以下特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总体竞争力普遍高于股份制银行,不过,从成长速度和动力来看,股份制银行表现更强劲,其自身竞争力的成长速度也普遍高于国有商业银行。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普遍低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与其自身的产权制度不完善有关。三是从其他指标来看,在风险管理、信息科技水平等指标的表现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表现的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更高,不过,其成长性也普遍低于一般股份制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基本结束,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但金融业的竞争压力在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日益加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资本金不足、金融案件频发等问题,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管理体制并没有退出,在业务创新、信息化革新、经营理念创新、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再造、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阻碍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实际上,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表现:有价值、难以模仿、无法替代。

(一)风险管理能力普遍不强

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代表了商业银行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有很多,包含了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了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即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实体经济虽然平稳向好但仍存在下行风险。另外,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风险、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控制因素。从内因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不强、制度也不尽健全,且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管理人才都较为缺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面临着较大的信贷风险。由于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具有风险高、收益突出等特点,因此信贷风险管理的是商业银行盈利目标实现和生存发展的保证。具体而言,信贷风险是指借款者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有:

一是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银行出于经营效益的原因,业务发展中往往会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员工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因而会放松对风险管理的要求。

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也不完善。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离不开有效的控制和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但多数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存在贷前调查不充分、贷中审批不严格、贷后监控不力的问题,贷款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信用风险普遍存在。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是最大的信用风险来源,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可能因各种原因下降,使得银行总面临信用风险。虽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对借款的个人和企业资信度的评估准确度不高,缺乏科学手段,金融欺诈等失信现象仍时有发生。

四是风险管理人才缺失、专业信贷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亟需提高,但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的缺失实际上构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岗位人员专业知识也较为缺乏,信贷员大都凭经验办事,必然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也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人才缺失现象严重且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至今没有真正意识到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水平等方面缺乏根本性的改善和改进,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没有引起充分重视,人才的缺乏和流失严重,这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是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利因素。另外,商业银行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临时人员和未经过培训的人员较多,人员素质低下。二是优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对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但现在人才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较高的服务质量才能维持客户忠诚度并吸引新客户。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服务礼仪有待提高,服务流程有待改进。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市场营销能力的约束

市场营销能力也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实际上,商业银行赢利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种营销手段。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手段和方式上都较为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手段落后。市场细分是重要的营销手段,是指商业银行对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客户进行细分,通过确定不同层次目标客户群、为其量身定做各类客户营销方案、设计金融产品,进行差异化营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逐步意识到差异化服务的重要性,但与外资银行相比,服务质量仍显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略显落后,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仍占主导。

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创新能力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管理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够,产品品种单一,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品种单一、范围较窄,无法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是市场定位不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趋同,缺少对目标客户的定位差异,这是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开拓的重要因素。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经营风险也日益扩大。鉴于此,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在宏观层面分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

(一)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

实际上,有效的发展战略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进行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寻找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一是要明确市场定位。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各个梯队要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减少同质现象,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创建经营理念。二是要制定战略目标,要利用区位优势扩展营销渠道、打造核心业务,创造并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避免盲目竞争。三是要积极主动与国际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和入股,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二)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是要转变风险管理防范观念,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二是要加强风险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有较深了解,加强管理层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在责任制基础上控制银行风险。三是要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构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四是要构建道德风险管理体系。

(三)增强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一是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增强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增强产品创新的意识,积极推行产品经理制,加强营销及后续服务支持。要注重创新产品质量,应以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安全性为准则,增强新产品的生命力。要成立产品创新研发机构,进行整体规划和研发,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二是要改进营销手段,创建自主品牌。可以通过市场细分来加强营销,也可以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来抢占市场占有率。具体而言,要做好市场分析、对比分析,要选择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并确定品牌特色。

(四)疏通商业银行人才培养机制并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公开选聘制度,坚持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引进先进的人才。要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人事竞争机制,以此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要重视人才储备工作。一方面,要通过银行内部金融机构对全行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员工激励体系,培养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要创新服务手段。同时,要完善服务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另外,要改善服务环境,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银行内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吴宽宽.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新思维[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

2.袁志辉,陈振宇.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09(6)

3.吴高佩.关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2(11)

4.叶利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1(14)

5.刘建南.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运,2012(3)

6.刘永庆,李红光.关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4)

7.王都富.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J].金融论坛,2001(10)

8.孙永慧.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0(8)

9.谢继权.浅析通货膨胀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

上一篇:广告传媒公司盈利模式范文 下一篇: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