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31 11:56:15

商业综合管理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综合管理系统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each big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 system, and tak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atabase technology for reference, puts forward the tentative idea about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whole financial industry.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ommercial bank, in order to office information,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 enterpris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管理人员、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组成的主要针对办公信息、业务信息、管理信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加强企业的各类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随着商业银行业金融产品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信息技术已经慢慢地渗透到银行企业的各个领域,在办公信息、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等相关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很多银行企业的工作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不但提高了金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而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各类信息系统,更是通过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强大处理功能,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克服了人员管理的众多弊端,使信息处理更加的客观准确。所以现在很多单位和个人企业都越来越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和应用,都在开发着适合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处理信息的准确性,以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脚步,使自己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处于不败地位,这就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商业银行企业管理系统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比拼服务,比拼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各家商行着重关注的领域,在这种金融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各家商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建立的各类银行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外一流商业银行中,将各业务、办公、信息管理等系统集中于一个综合管理系统的模式,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值得大力推广。

1、各家商行对管理系统关注较低。近年来,各大商行在中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绽放,伴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的极大丰富,商行各类金融业务也急剧增长,此时行内有识之士清楚的意识到商业银行软件系统成功的开发将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看到国内各家商行在业务发展中逐步遇到的瓶颈和困惑,由此导致商业银行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在计算机硬件升级换代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摩尔定律提出的每个芯片的产生都是在前一个芯片产生后的18-24个月内,明显滞后于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伴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和发展中,各家商业银行在计算机系统建设上都投入重兵,但仅仅局限在各个零散系统的开发,譬如财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视频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它们作为企业综合管理系统的一个小小部分,在各自狭小的领域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纵观集成整合度和综合利用方面,还未将这些子系统做出有效整合。对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制约。

2、各家商行按业务条线分割的系统和管理格局,各家商行各部门对信用系统的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在各家商行中,专业部门都在自己开发或者找代工公司开发属于自己的一套业务管理系统,相识度很高,比如会计核算系统的开发,在分户账、明细账、卡文件、登记簿、工作表、参数表等数据结构中加入物理网点号和核算网点号信息,当其他部门需要调用这些参数的时候,这些部门无法直接从一个综合性管理系统中直接通过鼠标点击来获取,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家商行、各分行、各营业部、各下属部门为了实现各自领域的管理系统需求,都开发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将之有效的整合,放入一个平台进行全面有效整合,将实现办公高效化。

三、商行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想

综上所述,现有商行开发的子系统还处在各自为事,管理层次较低,信息利用率较差,重复调用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办公效率,从而影响了经营效益。因此,笔者对商行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提出设想,根据本行业信息系统本身独有的特点,结合子系统高效整合平台的有效搭建,构建出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系统框架,在大框架下下挂各子系统,增加了数据调用的灵活性,数据加工更加便利,实现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减少决策信息传递层次,加快信息生成速度,使其更加集约化、高效化。

1、不只是核心业务系统。相对于各子系统在同一平台的整合,本文所提到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不仅仅是把它们放置在一个平台上这么简单,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大体应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在子系统整合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换代,二是包括了数据仓库系统的系统。在数据仓库的系统中,将能如实反映各家商行的经营活动成果,排除人工干预和认为调整;将能跟踪监测全行业务活动动态,了解各个分支机构和营业物理网点的异常波动;将能及时提供各家商行综合经营管理指标和关键业绩指标。

2、可供高层直观化做出决策。在各业务系统高效整合,业务高效流转,减少中间重复复杂环节,避免冗余工作的基础上,数据仓库系统将在T+1日产生各类经营决策者希望看到的数据报表,这些报表得益于这个高效集中的业务平台,像一部流水线机器一样,生产出一部部杰作。该综合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将先从各需要的子系统中提取相应的数据,分析数据中的有效成分,然后再类比报表中需要支列的数据名称,模拟性的提供可用方案供决策者使用。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2篇

一、银行综合授信的程序管理

实行银行综合授信,首先应确定授信的主体,如果银行的总行和各级分支机构都可以对同一法人客户给予综合授信额度,则不但导致不必要的内部竞争,同时势必造成多头授信和授信的失控,无法达到集中统一管理和控制信用风险的目的。因此实行综合授信,应首先明确统一的授信主体。授信主体的确定,应考虑客户的经营规模、资金实力、经营情况、盈利和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同时应根据授信额度的大小、银行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情况,结合银行的授权管理制度确定。一般来说,总行和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分行可以审核批准对客户的综合授信,是授信的主体,而具体业务部门只能在确定的综合授信额度内办理具体授信业务,下级分支机构也只能根据上级行的授权行使具体授信职能,其对客户的授信应及时上报,纳入上级行确定的综合授信额度的上限以内。当然,对一些经营规模比较小,资金需求较少,综合授信额度不大的客户,根据上级行的授权也可以由基层支行给予综合授信,但上级行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帮助,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或提醒下级支行注意。同时,银行内部应建立完善的综合授信的审批制度,下级行拟对客户给予综合授信,应将客户情况报上级行,经过上级行的审查批准方可实施。上级行在审批中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不予批准,认为授信额度过大的应予降低,上级行如认为下级行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以办理对此客户的综合授信业务的,应通知下级行由其直接出面办理,但可以授权下级行在其确定的综合授信额度内行使具体的授信职能。

实行综合授信,虽能够避免同一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对同一客户的多头授信问题,但并不能限制同一客户在不同的银行分别获得授信,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同样可能导致授信的失控,加大了银行业整体的信用风险。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银行在向客户授信时要求客户提供必要的担保,另一方面需要加强银行间的信息交换。作为主管部门的人民银行可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对某一银行与某一客户的综合授信资料通过该系统及时予以公布,便于其他银行查阅,从而真正实现银行授信的集中统一管理,防患和化解信用风险。

实行综合授信,其次应统一授信的对象。能够综合授信的对象一般只能是法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不能授信。在企业分支机构得到其所属企业法人的许可,并取得合法的书面授权的情况下,银行可对其授信,但应将其纳入对企业法人的综合授信管理之内,合计总额不能超过对企业法人的综合授信额度。

实行综合授信,同时应统一授信的形式。就目前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授信业务的操作来看,银行授信涉及多个业务部门,如贸易项下的信用证和保函开立的授信通常由国际业务部操作,固定资产贷款授信通常由项目信贷部操作,流动资金贷款授信由工商信贷部具体操作等等,不一而足。这种各业务部门对同一客户分头授信,对本外币分割授信,对贷款、信用证、担保及贴现、承兑等项目分散授信的情况,极易造成银行不能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对同一客户提供了多少信用没有确切的统计和管理,对可能已经面临的风险不得而知、无法控制的结果,导致风险过度集中,对银行资产产生蒙受损失的威胁。因此要真正实现综合授信,统一控制信用风险,就必须实行一揽子的授信额度管理,将各种形式的授信全部纳入综合授信的额度之内。而要做到这一点,银行必须建立专门的综合授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各授信业务部门的授信,从而控制银行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对同一客户的各种授信,有效地协调各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的授信业务操作,提高各级行、各部门的配合程度,实现高效率的运作,既方便客户,又有效控制风险。同时为更好地实现银行综合授信中的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银行可开发应用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实现综合授信管理部门对各授信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授信业务的自动管理和控制,对任何一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已给予客户的信用,在综合授信额度中立即自动予以扣除,新的信用的给予则只能在余额之内,超过余额的则不予发放,或应经过特别的程序和手续,在余额之内的授信则简化审批手续,无须再按原规程重复审查,既方便客户,又提高工作效率。

二、银行综合授信的额度管理

目前银行在确定对客户的综合授信的额度时,较普遍的做法是参照企业信用评级情况确定,把信用等级作为确定综合授信额度的惟一依据,级别高多授,级别低少授。只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来衡量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综合授信与信用等级相互套用,操作过于简单。信用等级的评估往往是建立在企业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基础上,一般讲企业财务因素是比较客观的,但非财务因素的分值是由信贷人员进行评估的,就可能主观化,进而影响授信额度的确定。也有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抵押物价值来确定综合授信额度,只注重抵押物价值,而未充分考虑授信企业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还有的银行采用根据企业财务资料结合实地考察的做法,但由于实际工作中信贷管理人员的主观印象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加上企业财务资料中虚假信息过多,同样可能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

在对客户的综合授信额度的确定中,银行应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资金需求、盈利和偿债能力、发展前景、抵押物价值或担保人资信状况等因素,全面衡量之后予以确定,同时应将综合授信之前已有的授信余额计入综合授信的额度之内。对客户提供的财务资料,应严格考核其真实性,应加强对客户的现场调查。在制定授信操作规程时,可增加客户的财务状况每年至少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一次的规定,客户向银行报送的财务资料应附有审计报告。同时,银行应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络,必要时银行可向税务部门要求核对、复制客户报送给税务部门的财务资料。因为一般来讲,客户报送给税务部门的财务资料较具客观性和真实性。通过这种种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客户财务资料中的虚假成分,以正确把握客户的资信状况。

在确定客户的综合授信额度时,应将客户的现金流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客户向银行报送的财务资料,除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还应包括现金流量表。现实中,帐面上盈利的企业,偿债无力的并不在少数,虽然账面上盈利,但如果应收账款过多,同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现金是企业还款的最直接和现实的来源,特别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才是企业经营状况最真实的反映,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就能基本上掌握企业实际偿还能力,特别是在对短期负债清偿能力分析中,其科学性尤为突出。同时以企业现金流量为一项重要指标来确定授信额度也能较好地解决授信额与企业实际资金需求量不符及授信期限与企业资金实际周转期限差异等问题。在确定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时,将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和净资产额共同作为计算的基础,视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权重比例,应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对客户的综合授信额度确定后,银行应实行动态的管理,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做出动态的风险度评价,并根据客户资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和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综合授信额度确定后,银行对客户应由专人进行定期管理,包括定期联系、定期走访,对客户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定期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定期对客户的风险度进行相应调整,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当客户的风险度加大时,应适当控制和压缩授信的规模,调整授信的结构,对一些风险相对较大的授信形式如贷款应予以控制,只办理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授信形式,如票据贴现。而当客户对已有的贷款拖延支付本息或存在其他违约情形时,应停止一切新的授信,并对客户进行催款,必要时应采取法律行动,同时应严密看管抵押资产,防止客户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通过对客户风险度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可及时发现客户的经营问题,并及早采取措施保全银行权益。对于客户超过综合授信额度而要求办理的特别授信业务,银行要从严掌握,同样应进行动态的风险度评价,只有通过风险度评价认为不超过一定的限度,才可以办理,同时一般应要求客户提供特别的担保。并且这种综合授信额度外的特别授信,一般也只限于一些风险度较小、期限较短的授信项目,如票据贴现等,主要用于客户的临时性资金周转。

三、银行综合授信的担保管理

为保障银行的合法权益,防患信用风险,银行在对客户授信时,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担保,综合授信也自不例外。实践中较普遍采用的担保方式是保证、抵押和质押。保证也称人的担保或人保,是指由第三人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行为,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由第三人即保证人代为履行,其实质是将债务的清偿主体和责任财产的范围扩及到第三人,增加债权人受偿的机会,但受到第三人清偿能力的限制,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担保方式。质押的标的是动产或财产权利,同时要转移质物或财产权利凭证的占有给质权人,一般来说,质物或财产权利的价值比较有限,适用范围因而受到限制,只适用于小额的授信,同时质押标的尤其是质物的转移占有,有时对质权人不免是一种负担,因此也并非是理想的担保方式。而抵押的标的通常是不动产,价值较大,即使用动产抵押时,若单个动产价值较小,也可以几个动产的整体共同设定抵押,同时抵押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抵押权人免于保管抵押物之累,而进行抵押登记后又能取得对抗第三人、就抵押物价值优先受偿的效力,不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担保方式,实践中也最多采用。综合授信的担保宜采用抵押的方式。

在银行与客户签订综合授信协议时,可同时签订抵押合同,由客户以一定的财产在综合授信额度内,担保今后一定期间内因银行授信而对银行连续发生的债务。这种以一定的财产在最高限额内担保因一定基础关系而在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同种类债务的抵押方式,即理论上所称的最高额抵押。具体到银行综合授信业务中,此最高限额即为综合授信额度,此基础关系即为银行与客户间签订的综合授信协议,而抵押担保的则是一定期间内银行根据综合授信协议向客户授信而连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最高额抵押的功能即在于以一次设定抵押担保今后连续发生的多个债权债务关系,这与综合授信以一次签约实现多次授信,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综合授信协议和最高额抵押合同的签订,对于客户在综合授信额度内的授信申请,银行可以立即办理,立即授信,而无须再重复审查、重复审批,也无须再要求客户提供担保、签订担保合同,从而简化了授信的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客户。

同时,银行还可以与客户约定,将客户的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合并管理,在客户的存款余额达到一定金额后,银行可自动代扣偿还贷款的本息或其他债务,在客户需要资金时,再根据综合授信和最高额抵押合同向银行申请授信,银行据以放款。这样,就将贷款、存款和抵押担保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快了资金的融通,防止了客户资金一时闲置的浪费,以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管理难点;建议举措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格局以及消费能力的改变,无论是新区的规划建设还是旧城的规划改造,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布局规划作为基础支撑。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和规划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在商业综合体的出现和规划建设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1]。

1、商业综合体发展的特点

1.1商业综合体间的相同点

大多数商业综合体在建造格局上具有体积大、密度高的特点,周围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同时位于交通便捷、网络发达、城市功能比较集中的地区。其是功能和集约的结合体,根据人们对商业综合体概念的认识,认为商业综合体必须是娱乐、餐饮、商业、办公、居住中三项或是三项以上功能的组合体,而且商业综合体中的各功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并存、相互受益的关系[2]。

1.2商业综合体间的不同点

目前,已建商业综合体和在建商业综合体都在根据自身定位和目标群体的不同逐步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态势,拥有互补性质的竞争格局。

比如,某广场为综合性商场,包括商业步行街、商务酒店、高档住宅、综合商场等多种形态,其定位为多元化、国际化的时尚物业,集星级酒店、金融办公、影院文化、娱乐休闲、餐饮服务、商场购物、家居装饰等多种物业类型于一身,形成一个具有现代性、前沿性、开放性、国际性的新型商业活动中心。再如,某商业广场,规划建设成为集大型商场、美食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购物中心,改变经营方式,实现自持的物业经营模式,消费者的消费档次定位为中端,突出销售女性商品为主的零售业,包括化妆品、女装、饰品等女性生活所需品。所以,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的定位不同所造就的商业形态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其施工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3]。

2、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国内对于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起步较晚,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时间较短,开发模式以及市场环境还不成熟,加上商业综合体定位高、建造复杂等特点,容易造成融资困难,这些出现的问题都成为商业综合体建设发展的瓶颈。

2.1施工原材料质量问题

在很多商业综合体的施工管理现场,由于施工原材料的使用没有经过各相关机构的严格质量审查,原材料的控制、采购和管理使用不符合常规,质量控制不到位,造成施工材料可能出现一定的质量问题,这就对施工现场的工程作业造成很多的技术困扰。

2.2商业综合体内部结构复杂

商业综合体的内部结构通常会融合多种建筑形式,在商业综合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建筑结构复杂,相应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技术也是多而复杂的。由于各个地块的施工需要同时进行,所以对工程指导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2.3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

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影响施工进程和施工管理。由于工程作业的不确定性,内部设计构造复杂多变性以及大中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施工资金短缺、各种施工材料的运输使用等因素,造成工程施工质量不高,速度迟缓,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需要同步解决。另外,由于商业综合体建筑结构复杂,这就造成施工过程中火灾的危险性加大[4],,点面管理难度增加。

2.4商业综合体工程设计内容多变

商业综合体的项目功能复杂多变,其工程设计内容和影响因素繁多,需要各方不断进行磨合、调整。例如。某商业综合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迎合各个商户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商业综合体的内部设计也相应变的复杂,而另一个制约商业综合体施工现场工作的因素是施工的设计变更,为了满足各商户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而改变商业综合体的内部设计,这就使得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变得相当复杂,对现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为图纸更改频繁,方案随时发生变化,而现场施工和工程进度又必须要保证,这就造成了很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发体制不完善,房地产开发商不能对各方因素做出系统的思考,往往因为某一因素的影响忽略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设计建造[5]。

3、改进商业综合体施工管理困难的举措

在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中,质量要求至关重要。设计变更在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但设计的频繁变更,会使得施工现场很难跟进施工进度,从而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因此,施工指导人员应充分考虑设计细节,以减少或解决设计的频繁变更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以下几点:

①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并对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形成一个全员的质量管理系统。

②明确质量要求,制定出详细的质量目标实现的奖罚措施。

③加强技术指导,做到认真、细致的策划工程中的有关事项。

④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制定过程质量计划,实行样板制度,在合理有效完成样板的基础上,再大范围进行施工。

⑤积极引进新的建造技术,并成功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工作,在工程开始初期,选择原材料质量合格的供应商,并经相关机构批准后实施采购。

⑦重视工程施工方法的控制。项目施工前,根据施工要求,规范施工图纸,并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制定符合项目设计要求的施工策略,用于施工过程中的理论指导。

⑧加强对项目施工环境的控制。保持施工环境的稳定、舒适,以确保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标准[6]。

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下,未来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必然趋向多极化,并且,根据各个地区以及各个区域商业定位的不同,其发展形势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的发展必将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广大市民的消费潜力,从而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根据城市综合体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工程项目进度目标,做出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认真监督完成计划的实施,并在监督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计划,才能将商业综合体的建造纳入正规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才能使商业综合体的建造有条不紊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郑全清.城市综合体项目施工管理[J].四川建筑,2011,04:224-226+229.

[2]王春波,张红.石家庄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工期问题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3,01:61-63.

[3]黄海波.对武汉市青山区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J].武汉学刊,2014,01:11-14.

[4]薛亚群.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预防策略[J].安徽建筑,2013,06:160-163.

[5]王超.基于多目标平衡的现代商业综合体营建体系解析与评价[J].建筑与文化,2014,06:154-157.

[6]王春波,张红.万达城市综合体进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经济,2014,07:47-54.

作者简介:

1.沈小阳(1981.1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身份证号码:320381198110075210,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建筑房地产项目施工及技术管理工作。目前担任江苏徐州50万m2某城市综合体工程经理。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流;评价与分析

一、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内涵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其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商业银行又是特殊的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其次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资金运作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通过吸收储蓄存款、对公存款、进行同业拆借以及接纳股东的资本金等方式获得资金来源,通过贷款、购买债券、上存资金等方式运用资金。获取收益。商业银行各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与各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金运用,交互在一起,构成一个资金流动过程,资金流管理是利用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特性把经营业务、经营部门以及资金流动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资金在商业银行的动态流动过程中成本、收益、特性和风险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总体效益的影响。以此来描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资金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金的筹集

这相当于资金运动的起点,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应当根据商业银行资金需求量和筹集的可能性,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注意适量性和适时性,从而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效益。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借人款和银行资本等。

(二)资金的运用与回收

商业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主要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同时,还利用其在机构、技术、资金、信誉和住处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与之配合。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等。

(三)资金的分配

将商业银行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分配,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偿经营中的资金费用,支付筹集资金的成本和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等。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股东的分红等。

(四)资金计划管理和效益评估

商业银行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同时,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特点

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要发挥效益,必须结合商业银行资金流的性质,全面地反映了商业银行动态经营的过程。

(一)系统平衡性

商业银行资金流系统把经营机构、经营业务和资金流动的其他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资金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过程,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过程是从负债业务(资金获取)开始,汇聚成一些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是连接各种业务和下属经营机构的纽带,然后流向各种有息和无息资产等资金运用环节,最后通过资金运用获得收入。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其规模、成本、收益满足一定的平衡关系。通过这些平衡关系可以对银行资金的流失、成本变化以及经营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动态开放性

商业银行资金流入不同的机构所花费的成本不同、所收到的效益也不同;资金流入不同的环节所带来的风险不同;相同的资金获取规模,不同的机构所支付的成本不同等等。因此,通过这些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对机构、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总体评价,不同经营机构、不同经营业务的差异进行诊断。随着经营业务的增加和经营机构的调整,商业银行资金流系统随时可以进行重新构造,并且根据新的资金流变化对各个环节的量、本、利进行分析。特别是随着经营理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增强,新兴的中间业务将蓬勃发展,它的收入将是商业银行主要利润增长点之一。

(三)总体性

资金流系统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总体表现,它通过分析银行日常经营中资金流动到每一个环节对机构、业务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和诊断。业务环节的量、本、利变化将影响系统其他环节的资金流变化。机构环节的调整也将影响其他环节的资金流变化。因此,基于资金流系统的经营状况分析是从总体上研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和经营差异。

从资金流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可以看到,资金流管理把商业银行复杂的经营过程统一纳入到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分析。它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总体表现。它通过资金流动的平衡关系和资金价值的不同体现,来描述商业银行不同经营机构、经营业务的经营差异。它利用时间序列和资金流动的动态性,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主要原因。

三、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特点,遵循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层次性、从简性、可测性、独立性设计原则。使评价指标要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指标设计精练,易于操作,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实现对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资金来源充足性,资金运用合理性,资金流动性。资金使用效率四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每一方面又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表征某一侧面的指标构成。

(一)资金来源充足性指标

商业银行资金是渠道运作的血液,资金流管理不善。渠道运作必然陷于困顿。所以必须保证资金来源充足,可用存款增长率和自有资本充足率指标衡量。

(二)资金运用合理性指标

由于银行经营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进行的,资金运用不合理对其资产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保证资产收益的安全与稳定,使其健康安全的发展。这不仅是商业银行本身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社会对在经济领域中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优良的社会形象的体现。可用存贷比、利息收支率差额、收益基础指标衡量。

(三)资金流动性指标

保持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负债和资产的不稳定性,一旦商业银行的本金、利息收回额与其准备金额之和不能应付客户提存与贷款需

求及银行本身需求时,便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其业务量并增加经营成本,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可用借入资金与资产总额之比、净贷款与资产总额之比、现金同业存款与资产总额之比指标衡量。

(四)资金使用效率指标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结算和创造信用的特殊企业,在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其最基本的、首要的动机和目标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如何设立分支机构。开发何种新的金融产品,提高何种金融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债券组合等均要服从这一目标。可用存款利率增长率、贷款利率增长率、资产利用率指标衡量。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四、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综合评价方法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评价指标综合评价的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一致,每个指标对评价总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才能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可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一)同度量处理

为统一各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问的数量级差异,需对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四类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可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公式如下:

式中:X为处理前指标的值;X'为标准化后指标的值;Xm为该指标的目标值。

(二)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两大类。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人为地凭经验确定权重,如专家打分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客观赋权法则依据评价对象各指标数据,按照某个计算准则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小主观影响,得到客观而有说服力的权重结果。主观赋权法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二者结合将有助于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三)综合汇总

利用标准化后的各评价指标分值及其相应权重,在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综合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公式如下: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综合授信额度;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综合授信的内涵与分类

(一)综合授信的内涵:综合授信是指银行在对授信客户的业务及财务指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与公司规模,确定相应的授信品种、授信额度及授信期限。只要是在授信的期限及额度以内,贷款人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使用授信,避免了每次办理的繁琐程序也降低了财务成本。如要更加深入的理解综合授信的内涵还需要解释其功能性的概念,那就是企业债务上限、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授信额度及授信余额。

所谓企业债务上限主要是指同一个法人客户所能够承担的最高的债务限额,也是所能承担的外部各单位授予多种方式的信息量的总和,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总体上的财务风险水平。

最高授信额度主要是指企业债务上限范围内的授信额度理论最高值,只针对于同一法人客户,银行自身的资本和实力及风险偏好在特定期限内能够摒弃愿意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能够直接反映出该银行的资本和实力以及其风险偏好。银行测试授信风险资本收益率主要是根据自身资产组合与风险资本的配置情况来进行的。

授信额度是指一家银行的内部程序得到审批后,公开向外界承诺或者是在内部规定,通过最高综合额度的预算给予某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使用的信用额度。它是各商业银行所提出的授信申请。

授信余额是指实际所使用授信额度之后形成的各项还没偿还的信用余额总和,而并不是指企业还未使用的授信额度。

(二)综合授信的分类:从原则上来讲,综合授信是由多个不同的授信品种所组合运用的,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向客户提供不同的授信业务及授信额度,而按照综合授信的操作程序给予客户单个品种的授信,则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授信方式。通过综合授信中的不同业务品种及组合的分析,大致可以将综合授信分为以下两大类:

1.融资类综合授信:该授信方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例如,企业因为扩大规模而资金不足,这时企业需要从外部借入资金,以用于购置厂房或者是相关设备等固定资产用作流动资金。

2.信用类综合授信:这类授信方式主要是满足与企业对银行的信誉保证需求。通常情况下,客户在申请此类业务时并非缺少资金,而是需要通过银行信用的介入,使企业之间的交易能够顺利的进行,实现合同的签订与利益的获取。

二、综合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及其优化措施

(一)综合授信部门设置和业务流程:授信部门设置的科学合理与否都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利益及信誉。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授信部门,能够有效的划清各部门的责任,杜绝在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增强各部门的责任心,以保证在授信风险审查与合规性审查之间没有漏洞与隐患,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授信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实行审贷分离,并在授信方面设置各个业务部门,例如,授信风险管理部、结算、国际、放款中心部门等。各个业务受理部门在对客户情况的调查上需要结合客户的授信需要,提出相应的评估意见和各业务品种的额度分配方案,并要对客户的综合信用风险进行严格的审查。

(二)综合授信的风险管理

1.额度管理:综合授信额度的管理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其授信额度的有效期限最多不能超过两年并应从协议生效当日算起,在综合授信额度的有效期限内,具体的授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一年。在授信有效期内所办理的任何业务的到期日都不能超过授信额度的有效期3个月。在授信额度的有效期期间,若某一种授信品种的额度不足,业务受理部门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客户所申请的风险管理部门申请调剂使用分项额度,额度的调剂则必须根据银行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2.合规性管理:在综合授信的模式中的每一笔授信业务,都需要业务部门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以及严格的核准。与此同时,授信业务的合规性也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用以防范除客户信用风险之外的其他授信风险。审查的内容主要是:企业是有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其业务量是否正常的增加、贷款的用途是否合理等等。对于国际贸易融资性的业务,其合规性也必须由国家结算部门进行审查。

3.内部评级管理:内部的评级管理可谓是综合授信风险管理中的核心工具,主要是包括客户评级及责项评级这两个维度,前者是指客户对自己本身进行评级,后者则是对授信方式进行评级。

优化综合授信的政策建议:1.合理的确定综合授信额度,降低过度授信风险。2.持续完善授信管理制度,培育授信合规文化。3.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提升风险量化能力。

总结

上述主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授信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了仔细的探讨,指出了在综合授信风险管理中的重点项目流程,并为优化综合授信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郭清马.商业银行综合授信风险管理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6(6):52-55.

[2]李晋川.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授信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分业经营;综合经营;商业银行

引言

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业日益呈现创新化、多元化、国际化、功能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来。中国商业银行既要加快改革、完善和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还要积极准备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因此,深刻理解国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掌握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及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革,提高对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内涵

所谓商业银行综合,是相对分业而言的,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商业银行的综合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管理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人们所说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问题,这是商业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内核;就监管层而言,既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它涉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选择。狭义的理解,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的理解,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商业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商业银行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其实,在商业银行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军证券领域,而证券机构则可以通过创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蚕食银行的存款。即使在银行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非证券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项目融资、结构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兼并顾问和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等。各种商业银行机构也可以开展“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前的热身运动”——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通过银行转帐业务,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利用银行卡、银行存折直接买卖股票,券商委托银行网点代办开户业务,银行承担资金结算和基金托管业务以及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合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的动力

银行实行综合经营或分业经营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对于经营的选择,应该视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自从九十年代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分业经营以来,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情况己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目前银行实行综合经营要求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但是,从国际商业银行发展大潮看,银行综合经营己是大势所趋,况且我国政府在银行综合经营上的管制有所松动。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提高其竞争力的考虑,有着实行综合经营的强烈冲动。

(一)应对加入WTO后的竞争

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出现重大的变化:

1、在地域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限制;对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中国加入WTO五年后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

2、在业务对象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五年后允许外资银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3、在业务范围方面,外资银行涉及的银行服务范围包括:接受公众存款和其他应付基金承对;所有类型的贷款,如消费信贷、抵押信贷、商业交易的和融资;商业银行租赁;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如信用卡、收费卡和借记卡、旅行支票和银行汇票;担保和承兑;其他商业银行服务提供者从事商业银行信息、商业银行数据处理及有关软件的提供和交换。以及对上述所有活动进行的咨询、中介和其他附属服务,如信用调查与分析、投资和有价证券的研究与咨询、为公司收购与重组及制定战略提供建议等全方位商业银行服务。

4、在机构设置方面,中国加入WTO五年后,取消所有现存的对所有权、经营以及外资商业银行机构企业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的非审慎措施,即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入中国。外资银行将逐步进入中国,最终于2006年可以在任何地点,经营任何商业银行业务。

综合经营的外资商业银行机构进入我国市场,能够全面运用各种商业银行工具为客户服务。与我国商业银行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更强的服务功能和竞争力。与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业务范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业务范围存在的局限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这种状况必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来看,不仅在国际商业银行市场上根本无力与西方实行综合经营的银行进行竞争,甚至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也难以应付由于外资银行进入而造成的竞争压力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必要根据国际经济商业银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认真研究和探讨采取综合经营模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保护期即将结束,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面临进一步开放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使之能够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二)应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机构的竞争

现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依然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其增长速度却远低于证券、保险业等其他商业银行机构。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无非是存贷款利差。随着各个非银行商业银行机构不断的商业银行创新和融资证券化趋势,优化传统的利润来源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首先,从负债业务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的发展必然带来商业银行产品多样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符合不同投资人特点的、个性化的商业银行服务业将逐渐开发出来,居民的储蓄会纷纷发生分流投向公债、股票和投资基金等更有利的方向,这样,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基金、股票市场和养老基金都将是银行负债业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股票公司等机构创造出的各种各样存款性质的商业银行投资工具,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因而,这时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基础发生动摇,银行传统的汇总储蓄、活期存款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随着这些机构的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急剧减少,利差基数减少,银行利差收入会急剧下降,盈利形势恶化,到那时,商业银行就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求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各业的交叉领域的广大业务空间必会成为其业务发展的重要方面。

其次,从资产业务方面看,由于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的需要,银行原有的资产业务,也会受到竞争的压力,如原有的住房消费贷款业务也会渐渐为建筑协会等机构渗透。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以股票市场为例,证券市场上无论是上市公司总数规模,还是资金规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发展会给其他非银行商业银行机构和大公司直接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筹资提供方便,通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总体呈递增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银行的间接商业银行转向直接商业银行这样的一种趋势。虽然,银行在融资方面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一段时期内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随着资本市场间接商业银行的发展,这将削弱了银行原来所占有的垄断地位和在融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激烈的竞争已使国际商业银行市场中发生“脱媒”现象,随着银行传统的商业银行媒介作用降低,银行传统业务市场份额缩小,银行盈利也会受到影响。面对融资的证券化,商业银行原有的在商业银行市场的定位发生挑战时,分业压力、综合呼声会随之增加。

再次,从表外业务看,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活动,包括了担保、商业银行衍生工具、贷款承诺、投资银行业务及信托、咨询、结算等。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银行一改过去将资产负债管理作为银行关注重点的传统。国外的银行积极通过表外业务寻找利润空间,国外银行的表外业务十分发达一般占到业务收入的30—40%,而我国仅为10%左右,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大部分来自存贷差利自、收入,大约占到90%。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出于竞争的压力,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与国际接轨,我国现在也在渐渐实行通用的巴塞尔协议的做法。提出了对商业银行自有资本比率的要求,表外业务对自有资金的要求较低,有的非或有资产与非或有负债业务对自有资金的要求为零,银行出于逃避对有资本比率的管理要求扩大表外业务成为必然的选择。表外业务包括了商业银行工具的交易以及收费和出售贷款等取得收入的业务,它的商业银行工具有许多是银行与证券结合的产物,如投资银行的部分业务,因而随着不断创新,表外业务的发展将会模糊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界限,使得分业与综合的篱笆也被逐步拆除。

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将形成各非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突起,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对银行传统业务形成巨大压力,使其不得不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进行商业银行创新,扩大业务范围,这就不断形成对原有分业经营模式的突破。

(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不可忽视,真正的商业银行本质内涵是追求盈利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趋利避害原则下,实现盈利最大化是其从事经营基本动机,依据前文提到的综合经营具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和吸引客户的优势,随着分业经营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盈利最大化的实

现是建立在其经营领域和业务空间不断拓展基础上的。在当今,商业银行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把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定位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会抑制商业银行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这样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竞争实力的银行,分业经营会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同时,经营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使银行综合经营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出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商业银行抛弃“分业制”,实行“综合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因而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的不断完善,外部监管的加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必然需要综合经营体制的建立

三、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具有业务多元化,商业银行化特征的综合经营战略顺应了世界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其灵活、多样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一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专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之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成为各银行发展的宗旨追求利润、自负盈亏必将使各商业银行的经营者的经营观念和体系发生改变,经营的综合性战略已成为一种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国际间商业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组合式商业银行工具的大量涌现,综合经营战略作为一种商业银行领域的新生事物必将受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成为世界商业银行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正积极复关,与世界经济接轨,复关后,市场领域的垄断地位就要被打破,竞争将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与强大的外国商业银行机构抗衡,实施灵活、高效独具特色的综合经营战略将成为最佳选择。

(一)在资产业务方面

随着证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证券流动性的提高,商业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减少库存现金、存放央行、存放同业等一级准备,逐步增加持有部分变现能力强且收益率较高的政府短期债券作为二线准备,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由于在机构网络分布、传统客户群、资金实力、专业人才、信誉、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和优势,商业银行在发行、兑付、承销、买卖政府债券方面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现在我国又将政府债券的作用从单纯弥补财政赤字发展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将保持较大规模,商业银行更是应当抓住机遇,在政府证券市场中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二)在负债业务方面

直接融资的发展,给客户资产组合更多的选择。客户不满足于把自己的商业银行资产存放在银行里,而更加看重投资类产品。商业银行为拓展其负债业务,增加资金来源,必须要提供更多的包括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信用卡、外汇等在内的有效商业银行产品,才能进一步锁定客户,使其在一站式商业银行服务中得到满意。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三)在中间业务方面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不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股票业务,但并没有限制商业银行从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特别是在当前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空间有限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利用其在信息、专业水平、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创新,注意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1)资产评估业务,如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中的收购兼并提供资产评估服务。(2)客户理财业务,如涉及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的咨询服务。(3)资金结算与清算业务,如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结算、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4)信息咨询业务,如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重要信息。(5)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投资业务等。《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商业银行债券,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投资银行业务。如在实践中出现: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推出了企业购并转项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开元。

(四)在国际业务方面

由于国际业务往往较少受到国内商业银行法规的约束,商业银行可以在国际业务中广泛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如投资外国债券、在国外发行商业银行债券、参加国际证券包销和银团货款等。商业银行还可在境外购买、控股或新设一家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直接从事包括证券市场一级、二级市场在内的全部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西敏证券公司。对于国际网络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则可尝试全球保管业务,即跨国证券管理服务业务。

(五)在银行IT业务方面

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2700家银行提供网上银行的服务,不仅如此,使用者对在网上商业银行的认知度是很高的,62%的人认为网上提供的信息超过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网上银行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速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卡、网上银行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如:全国统一的银行卡网络中心将建立、银行卡发行突破2亿张、证券保险通过网上银行和银行卡委托交易等。

结束语

自1933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等一部分欧洲国家坚持实行综合经营模式以来,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的改进,金融自由化、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也会融入到世界银行体系当中,综合经营将是我国最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玉熹:《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版。

2、叶辅靖:《全能银行比较研究——兼论混业与分业经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版。

3、许少奇:《论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之必然趋势与模式选择》,《经济法》,2003年第8期。

4、黄禹忠、吴献金:《混业经营监管机构设置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5、陈衡:《“入世”后中国保险业混业经营》,《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4期。

6、杨玉熹:《混业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法律论丛》,中国银行法律事务部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7、郑辛硕:《全球银行合业经营趋势对中国银行的启示(上)》,《投资与合作》2000年第12期。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合同合同结构合同管理设计施工总包、分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杭州城西某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为39.5万m2 。其中设有地下三层,其建筑面积14.8万m2;地上有6个塔楼(14~22层)和3个商业裙房区域(4~7层)组成,建筑面积24.7万m2。

地下三层共埋深16.5米,主要功能包括地下一层商业步行街、自行车库、卸货区、机动车停车库及人防工程等。本工程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双排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排桩)+两道钢筋砼内支撑,排桩间设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主被动区加固区域为三排高压旋喷桩。塔楼主要采用筒体结构,个别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组成。功能主要是商业住宅、写字楼、星级酒店等。

二、合同结构概况及分析

在不同的合同模式下,项目参与方之间存在不同的合作方式。杭州城西某商业综合体与我公司签订施工阶段监理委托合同;与一家施工单位签订项目总承包施工合同;与一家设计单位签订项目设计合同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深化设计。该项目涉及的专业工程较多,有钢结构工程、预应力结构工程、幕墙工程、精装修工程等,基本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的各个专业。为了更好的完成各个专业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业主方以一家设计单位为总设计单位,分别委托不同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完成后交总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再由总承包单位统筹协调施工,以专业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各个专业施工单位,并统一管理。

本工程合同体系总体上还是采用先设计再招标再施工的管理模式,又称为设计-招标-施工合同管理模式,与设计-建造合同、EPC合同、BOT合同不同,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和施工总分包合同管理模式。

2.1主要优点

2.1.1长期和广泛采用,因而管理方法比较成熟,各参建方对合同风险、条款都比较清楚,对项目管理的程序也比较熟悉。

2.1.2业主对项目拥有较大的主动权,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业主可以自由选择设计单位,控制设计要求,确定详细的设计施工图;而承包单位仅仅负责“按图施工”。实际上是将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绝大部分风险由总承包单位来承担。

2.主要缺点

2.2.1由于设计与施工依次进行,只有当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施工阶段的招标工作,两者之间没有形成最大限度的时间搭接,从而造成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这与现代商业项目的运作要求快速交工,减少项目的资金成本,以便实现收益的要求相背离。

2.2.2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与业主签订合同,不能自发的形成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协调,必须借助业主的管理。加大了业主的管理协调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快速处理现场施工与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如果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发生工程变更在所难免,同时商业地产业主的管理链相对较长,而且管理效率不够稳定等因素,一旦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陷入对立局面,对工程进度、成本带来负面影响。

三、项目进展

本工程于2010年8月18日开工,先进行围护桩后工程桩,再进行基坑支护,在2011年1月份开始土方开挖、地下室施工,在2012年5月±0.00全面完成时。各参建方合同控制措施相对较好,基本按合同预定目标有序进行。工程建设历时近1年半时间,还剩2年半时间需完成主体及装饰施工,其中合同工期目标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上升。为了保证主体工程按期完成,总承包单位在主体阶段也主动采取了增加劳动力班组和周转材料等投入,最终主体结构于2012年12月底封顶。

为了保证商场的开业,后期一些装修、安装等专业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提前介入,尤其在项目装饰后期及临近开业前的两个月,一些商户的装修、安装单位纷纷进场,各个专业施工单位数量达到近300家。施工现场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原合同体系的优点已不再明显,而缺点则不断放大,同时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有些显得力不从心,工程进度面临的压力开始凸显并急剧成为主要矛盾;使得业主方、监理方的协调工作量增大。

在众多专业分包单位中,有总承包单位方的,也有业主独立发包的,还有业主指定材料供应商。同时由于项目构成的多样性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系统专业化等特点,在装饰后期各分包单位急剧增加,总包单位的管理又跟不上现场节奏,出现了业主方不得不对一些直接指定的分包单位进行管理。原先采用的项目总承包模式逐渐演变成“施工总承包+业主方管理总承包”。项目的合同体系出现了多头管理,总承包单位的主要管理角色不断被业主方弱化,且总承包单位对业主方的分包单位和供应商也疏于管理。

尽管有些业主方的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已纳入合同总包管理范畴,但总承包单位在合同条款方面往往有责无权。对于各分包单位上交的总包管理费用,由于总承包单位实际支出的管理费用、临时设施等费用,已经开始出现倒挂现象;以及在收取分包单位施工水电费、分包履约保证金等费用方面也是阻力重重;特别在抢工期的情况下进行场地利用、材料水平垂直运输、交叉施工时,管理矛盾更是日趋尖锐激化。

为了有效避免合同管理风险,使整个项目管理系统始终处于良性、有序的状态,项目监理机构加强了对业主和对总承包、分包等单位的协调工作。

首先充分明确到项目开业这一终结目标是不可调整,总承包单位和各个专业分包单位、供应商要从思想上和认识上和业主保持高度的统一,提出了建立“伙伴、共赢”的合作思路。毕竟业主有长期、连续的商业连锁建设工程需要开发建设,业主与各参建单位之间有了长期合作的基础和远景,不仅可以使业主避免了在选择参建单位方面的风险,而且可以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一个负责的业主应公平合理的善待承包商,公平合理的分配合同各方的风险责任。一个苛刻的责权利关系严重不平衡的合同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会损害承包商的利益,也会损害业主的利益,最终会损害项目的整体利益。

当今建筑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在招标和签订合同阶段,业主一般处于绝对的优势;而承包商为了获得项目中标,往往削减报价,降低利润空间。针对承包商为了承接项目,而签订的一些“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进行业主、施工、监理等多方磋商。对于业主指定分包单位的总包配合费用不足的现象予以测算,并召开各个层次的协调会议,最终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

虽然在这些业主专业分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业主方直接参与管理,但总包单位的总包管理绝对不能缺失。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分包工程,提出了业主、总包、分包必须签订三方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力、义务,同时在工程款支付时,明确支付流程,即专业分包单位必须向总包单位报审,由总包单位签字确认后向项目监理机构报审,审核确认后送业主方审定支付。即利用支付手段赋予监理单位和总包单位加强对专业分包的管理。将业主方的分包单位纳入总承包的施工总体部署范畴。

通过以上措施, 也使业主方的工程管理部门与合约、财务等管理部门加强了协调与沟通,签证办理等程序相应比较顺畅,无形中加快了业主、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建单位的互动节奏。从而使这艘航母又开始正常运作。

四、建议

由于综合体项目工期要求特别紧,在施工过程中进场劳务及专业队伍众多,往往采用人海战术,最多时现场施工人员接近2000名;各个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劳动力变动比较频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工序采用非常规交叉、并排作业的现象,导致现场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等同步增加,加大了施工安全防护的难度,对工程带来安全隐患。由此更需要项目监理人员利用合同条款加强各参建单位的约束,加大对现场的协调控制力度。

在项目主体施工后期及装饰阶段,不断有深化设计单位开始介入,如钢结构、幕墙等深化设计。出现了深化设计方案论证及技术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导致了图纸审核、供应不及时,无法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图纸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熟悉环节,有些时候出现了“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情况,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在项目后期进场装修的各个小业主众多,装修过程不可避免的对先前施工成品产生破损。

透过杭州城西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监理工作,折射出现代商业综合体项目有:规模巨大、工程结构复杂、设备系统比较齐全、建设工期紧、分包单位众多等特点;再者商业综合体突破了传统建设项目相对单一的构建格局,集中了商业、酒店、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广场、景观等工程为一体。今后商业综合体将会不断涌现,项目配套专业越趋于综合,对项目的合同管理也将会要求更高。传统的总分包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不断的运用动态控制原则进行改进、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09-0201).1999年12月

2.张宜松.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合同合同结构合同管理设计施工总包、分包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杭州城西银泰城,地处杭州丰潭路东侧,萍水街南侧。总建筑面积39.5万m2 。其中地下三层,建筑面积14.8万m2;地上有6个塔楼(14~22层)和3个商业裙房区域(4~7层)组成,建筑面积24.7万m2。

地下三层共埋深16.5米,主要功能包括地下一层商业步行街、自行车库、卸货区、机动车停车库及人防工程等。本工程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双排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排桩)+两道钢筋砼内支撑,排桩间设止水帷幕(高压旋喷桩),主被动区加固区域为三排高压旋喷桩。塔楼主要采用筒体结构,个别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组成。功能主要是商业住宅、写字楼、星级酒店等。

二、合同结构概况及分析

在不同的合同模式下,项目参与方之间存在不同的合作方式。杭州城西银泰城与我公司签订施工阶段监理委托合同;与一家施工单位签订项目总承包施工合同;与一家设计单位签订项目设计合同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深化设计。城西银泰项目涉及的专业工程较多,有钢结构工程、预应力结构工程、幕墙工程、精装修工程等,基本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的各个专业。为了更好的完成各个专业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业主方以一家设计单位为总设计单位,分别委托不同的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深化设计完成后交总设计单位审核确认。再由总承包单位统筹协调施工,以专业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各个专业施工单位,并统一管理。

本工程合同体系总体上还是采用先设计再招标再施工的管理模式,又称为设计-招标-施工合同管理模式,与设计-建造合同、EPC合同、BOT合同不同,仍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和施工总分包合同管理模式。

2.1主要优点

2.1.1长期和广泛采用,因而管理方法比较成熟,各参建方对合同风险、条款都比较清楚,对项目管理的程序也比较熟悉。

2.1.2业主对项目拥有较大的主动权,有利于项目的组织管理,业主可以自由选择设计单位,控制设计要求,确定详细的设计施工图;而承包单位仅仅负责“按图施工”。实际上是将项目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绝大部分风险由总承包单位来承担。

2.主要缺点

2.2.1由于设计与施工依次进行,只有当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才能进行施工阶段的招标工作,两者之间没有形成最大限度的时间搭接,从而造成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这与现代商业项目的运作要求快速交工,减少项目的资金成本,以便实现收益的要求相背离。

2.2.2由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与业主签订合同,不能自发的形成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协调,必须借助业主的管理。加大了业主的管理协调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快速处理现场施工与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如果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发生工程变更在所难免,同时商业地产业主的管理链相对较长,而且管理效率不够稳定等因素,一旦处理不当,往往会使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陷入对立局面,对工程进度、成本带来负面影响。

三、项目进展

本工程于2010年8月18日开工,先进行围护桩后工程桩,再进行基坑支护,在2011年1月份开始土方开挖、地下室施工,在2012年5月±0.00全面完成时。各参建方合同控制措施相对较好,基本按合同预定目标有序进行。工程建设历时近1年半时间,还剩2年半时间需完成主体及装饰施工,其中合同工期目标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上升。为了保证主体工程按期完成,总承包单位在主体阶段也主动采取了增加劳动力班组和周转材料等投入,最终主体结构于2012年12月底封顶。

为了保证商场的开业,后期一些装修、安装等专业分包单位、材料供应商提前介入,尤其在项目装饰后期及临近开业前的两个月,一些商户的装修、安装单位纷纷进场,各个专业施工单位数量达到近300家。施工现场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原合同体系的优点已不再明显,而缺点则不断放大,同时总承包单位的管理有些显得力不从心,工程进度面临的压力开始凸显并急剧成为主要矛盾;使得业主方、监理方的协调工作量增大。

在众多专业分包单位中,有总承包单位方的,也有业主独立发包的,还有业主指定材料供应商。同时由于项目构成的多样性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系统专业化等特点,在装饰后期各分包单位急剧增加,总包单位的管理又跟不上现场节奏,出现了业主方不得不对一些直接指定的分包单位进行管理。原先采用的项目总承包模式逐渐演变成“施工总承包+业主方管理总承包”。项目的合同体系出现了多头管理,总承包单位的主要管理角色不断被业主方弱化,且总承包单位对业主方的分包单位和供应商也疏于管理。

尽管有些业主方的分包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已纳入合同总包管理范畴,但总承包单位在合同条款方面往往有责无权。对于各分包单位上交的总包管理费用,由于总承包单位实际支出的管理费用、临时设施等费用,已经开始出现倒挂现象;以及在收取分包单位施工水电费、分包履约保证金等费用方面也是阻力重重;特别在抢工期的情况下进行场地利用、材料水平垂直运输、交叉施工时,管理矛盾更是日趋尖锐激化。

为了有效避免合同管理风险,使整个项目管理系统始终处于良性、有序的状态,项目监理机构加强了对业主和对总承包、分包等单位的协调工作。

首先充分明确到项目开业这一终结目标是不可调整,总承包单位和各个专业分包单位、供应商要从思想上和认识上和业主保持高度的统一,提出了建立“伙伴、共赢”的合作思路。毕竟业主有长期、连续的商业连锁建设工程需要开发建设,业主与各参建单位之间有了长期合作的基础和远景,不仅可以使业主避免了在选择参建单位方面的风险,而且可以降低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一个负责的业主应公平合理的善待承包商,公平合理的分配合同各方的风险责任。一个苛刻的责权利关系严重不平衡的合同犹如一把双刃剑,不仅会损害承包商的利益,也会损害业主的利益,最终会损害项目的整体利益。

当今建筑市场还处于买方市场,在招标和签订合同阶段,业主一般处于绝对的优势;而承包商为了获得项目中标,往往削减报价,降低利润空间。针对承包商为了承接项目,而签订的一些“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进行业主、施工、监理等多方磋商。对于业主指定分包单位的总包配合费用不足的现象予以测算,并召开各个层次的协调会议,最终以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

虽然在这些业主专业分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业主方直接参与管理,但总包单位的总包管理绝对不能缺失。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分包工程,提出了业主、总包、分包必须签订三方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力、义务,同时在工程款支付时,明确支付流程,即专业分包单位必须向总包单位报审,由总包单位签字确认后向项目监理机构报审,审核确认后送业主方审定支付。即利用支付手段赋予监理单位和总包单位加强对专业分包的管理。将业主方的分包单位纳入总承包的施工总体部署范畴。

通过以上措施, 也使业主方的工程管理部门与合约、财务等管理部门加强了协调与沟通,签证办理等程序相应比较顺畅,无形中加快了业主、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建单位的互动节奏。从而使这艘航母又开始正常运作。

四、建议

由于综合体项目工期要求特别紧,在施工过程中进场劳务及专业队伍众多,往往采用人海战术,最多时现场施工人员接近2000名;各个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劳动力变动比较频繁,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工序采用非常规交叉、并排作业的现象,导致现场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等同步增加,加大了施工安全防护的难度,对工程带来安全隐患。由此更需要项目监理人员利用合同条款加强各参建单位的约束,加大对现场的协调控制力度。

在项目主体施工后期及装饰阶段,不断有深化设计单位开始介入,如钢结构、幕墙等深化设计。出现了深化设计方案论证及技术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导致了图纸审核、供应不及时,无法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图纸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熟悉环节,有些时候出现了“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情况,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而且在项目后期进场装修的各个小业主众多,装修过程不可避免的对先前施工成品产生破损。

透过杭州城西银泰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监理工作,折射出现代商业综合体项目有:规模巨大、工程结构复杂、设备系统比较齐全、建设工期紧、分包单位众多等特点;再者商业综合体突破了传统建设项目相对单一的构建格局,集中了商业、酒店、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广场、景观等工程为一体。今后商业综合体将会不断涌现,项目配套专业越趋于综合,对项目的合同管理也将会要求更高。传统的总分包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不断的运用动态控制原则进行改进、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09-0201).1999年12月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9篇

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随着资本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大中型客户为贷款导向的信贷盈利模式受到直接冲击,以承分销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资金投资业务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还能改善当前商业银行以贷款利息收入为主的单一收入结构,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商业银行应当改变观念,积极拓展资本市场业务,主动出击投行业务。当前可以开拓的业务领域包括:1、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依托银团贷款等结构化项目融资业务,发展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通过参与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积极介入到政府财务顾问和大型国企财务顾问市场,利用银团贷款与证券承销操作程序的相近特性,积累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的承销经验。2、业务。利用资金汇划和清算系统券商结算是商业银行依托健全网络的优势业务。同时,还可利用机构网络优势开展销售证券、基金和保险产品与服务。3、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业务历来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表现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主要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利用掌握着不良资产和优质住房按揭贷款资源的优势。通过不良资产和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实现处置不良资产、盘活长期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等经营目标,同时积累投行业务经验。4、创业板市场业务。主要是针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较好管理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业期进行扶持、包装、推介等一系列融资顾问服务。

(二)积极推进产品创新

综合化经营的着力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综合化金融产品,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商业银行不仅要在传统银行业务领域如票据业务、消费信贷等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创新产品,而且要积极探索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资产证券化、企业短期融资券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非银行金融产品,为综合化经营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加强跨市场性产品的研发和交叉销售。

(三)提高非利息收入业务的比例

近期商业银行进行全面的综合经营将面临较大的体制风险。但当前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分业经营制度框架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客户的需要,选择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品种,加强相互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推进综合化经营。重点发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业务:一是由国债、中央银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券等所组成的政府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商业银行运用巨额资金的重要渠道;二是商业银行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网点优势,是品种日益繁多的基金、政府债券、保险等金融产品的重要代销渠道;三是证券市场机构投资数量的增加、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将会使银行在证券投资基金、QFII投资、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金融资产的托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四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进,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用利率、汇率波动进行投资的衍生业务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五是企业资金管理、投融资需求的高涨和购并活动的增加将推动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的现金管理、财务顾问、信息咨询等业务的发展。

(四)拓展个人银行业务

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个人银行业务是在80年代前后逐步兴起的,短短十几年间,个人银行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国际上许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利润已占利润总额的30%~70%,成为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如汇丰控股的个人金融服务、消费金融和私人银行业务利润贡献占到60%以上。

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关键是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服务客户为出发点,使其渗透到银行工作的各个环节;树立起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和营销观念,增强“市场和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理念,加强产品创新,向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留住客户,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五)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指企业之间为实现战略目的而达成的长期合作安排。战略联盟有合资企业式、功能协议式、股权参与式和宽框架协议等具体形式。通过战略联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获得综合经营功能。此外,通过合作,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低成本和分享客户基础,从而扩大各类金融机构本身的地理、产品服务及客户范围。目前,中国人寿、平安、新华、太平人寿在内的国内各大保险公司已和十几家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与境内外保险、证券公司战略联盟的实质性启动,开创了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新模式。

(六)加快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进程

所谓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其优点是:控股母公司能运用组合理论、协同理论和能力理论对子公司进行战略协调和管理;子公司作为经营实体独立从事经营活动,从而金融控股集团在整体上可视为综合性银行,又能适应分业管理的要求。

(七)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人才是竞争的关键。国际上实行综合化经营较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拥有一批适应综合化经营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队伍。与之相比,国内商业银行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国内商业银行将因人才不足在综合化经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着手,按照综合化经营的需要,超前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一方面,选拔一批优秀员工到国外综合型商业银行培训学习,培养一批既精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项金融业务又拥有法律、管理等多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应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和激励制度,在国际金融人才市场上,引进一些优秀的复合型金融骨干。

(八)建立综合化经营的信息技术平台

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实施综合化经营的技术保障。目前,商业银行现有的信息系统都是在分业经营框架下建立起来的,综合化经营后,原有的业务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多元化业务需求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因此,要实现综合化经营,必须尽快着手更新或升级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起多元化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系统、复合型产品创新和销售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一点对今后实行控股模式的金融控股公司更为重要。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综合化经营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德国、瑞士、英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该模式下,银行可以全面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保险销售等业务。二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该模式下,由金融机构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并购或投资控股独立的子公司分别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突破分业经营的界限,通过战略联盟、金融控股公司等模式开展综合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从国内实践看,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综合化经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浅层次的业务合作,如商业银行与证券、基金、保险、信托共同开发综合性产品并销售;二是大型企业集团组建控股公司,集团本身不经营金融业务,而由其控股的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多个金融子公司分别经营多种金融业务,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保险集团模式;三是合资模式,如建行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四是境外机构并购,如工商银行通过控股工银亚洲(香港),并通过工银亚洲控制太平保险,渗入投行和保险业,开展综合化经营;五是设立专业性公司如基金公司,进入其他金融领域。这些做法对于推动综合化经营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子公司事实上仍实施专业化经营,而在集团层面是“全能”的,这既没有打破分业经营的大原则,又可以达到综合化经营的实际效果,较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我国当前法律环境及监管体制的冲击。

关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途径问题,可以在坚持市场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探索。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应当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或现实选择。也就是说,建立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以商业银行为母体或核心,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应以辅助角色进入金融控股集团。因为中国的金融企业,以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信誉、稳健性、品牌、风险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较其他金融企业更为显著。这一点,从国外金融控股集团的案例也可以看出,国外金融集团大都是以银行为核心来组建的,如花旗集团、瑞穗金融集团、瑞士银行集团、汇丰集团、荷兰银行集团、德意志银行集团等国际有影响力的综合性金融集团,都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进行运转的。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多元化经营企业,不仅具有一般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而且由于金融业本身的一些特性,比如各种业务、资源之间强烈的相关性,从而使得金融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协同效应,获得比一般企业多元化经营更多的收益。而且金融业自古以来就有混业经营的内在冲动。金融控股公司在销售渠道、信息资源共享,分散并降低风险,节约管理成本,更充分地发挥品牌效应,增强总体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综合产品定价等多个方面潜力巨大。

摘要:作为国际银行业发展主流模式的综合化经营,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关键路径。根据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环境,以及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目前较为可取的模式。综合经营可以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协同效应、多元化优势等战略优势。在金融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综合经营的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

商业综合管理范文第10篇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面对朝夕相处的领导和同事,心情非常激动。我本着进一步锻炼自己,为单位多做贡献的宗旨,积极响应的号召,参加农村商业银行办公室综合管理岗竞聘。

虽然早已和大家熟识了,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还是要简单作个自我介绍。我叫,今年岁,年至今先后从事过、、、等工作,在岗位上也已经多年,曾先后荣获过荣誉称号,

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灿烂为时代增光添彩;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加倍的风险拓展生命的宽度。此刻,我就是怀着这份对人生价值感悟的执着与信念,带着对事业的梦想与追求,走上这个舞台,接受大家的评判和组织的挑选。在此,我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我这次竞争办公室综合管理岗竞聘的机会,这个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这次竞聘中,我想自身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我有强烈的思想意愿。自从事工作以来,就非常热爱我的职业,珍惜我的岗位,我没有因为服务态度问题与客户发生过矛盾,没有因管理问题让职工不满意,更没有在经济问题上犯过一次错误,始终如一的执行制度,落实要求,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现在我站在这里,就是想继续在在更重要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继续为事业献工献力。

第二,我积极向上,团结同事。一直以来,我都很注重与同事们之间的关系,诚恳待人,尊重同事,关心同事,努力创造一种微笑、高效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工作氛围。我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因为只有和同事们处理好关系,银行内部才能更和谐团结,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银行业务的发展出更多力。

第三,我有较好的年龄优势。我正值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斗志十足,接受能力快、适应能力强,能够完全适应当前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以及高强度、大负荷的工作量,我有能力、也有愿望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毫无保留、不遗余力的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上一篇:青少年启蒙教育范文 下一篇:防震减灾技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