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15 17:04:45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1

关键词:盈利预测;EXCEL;时间序列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078-03

一、 盈利预测的意义

对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在企业价值估计的理论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戈登股利价值模型假定企业的价值是未来股利的折现,而预计股利是未来盈利的函数。费希尔模型、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估计企业价值,但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分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通常用未来会计收益的预测额来替代。奥尔森模型则通过净剩余的概念直接将企业价值与未来会计收益联系起来。

同时,预测盈利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普通股票投资者而言,预见到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可进行理性投资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对证券市场而言,投资者基于盈利预测的理性投资,可实现社会资源更有效地配置,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可更为科学地预期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对企业财务做出更好地筹划。

二、盈利预测的方法

投资者取得盈利预测数据的渠道有三个: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管理层盈利预测与自行预测。

一般地说,证券分析师具有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然而,由于存在众多影响分析师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因素,分析师受到诱惑或胁迫可能会有偏误的盈利预测。再加上中国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受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与准确性、证券市场的理性程度、分析师自身素质与分析水平的限制,其盈利预测的准确性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

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证实管理层盈利预测信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整投资者对公司盈余的预期,并通过信息的披露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成本,降低诉讼成本。当管理当局决定自愿披露预测信息时,会根据自身特征考虑怎样预告、采取何种预告形式等具体信息披露策略来实现公司管理当局盈余预测的意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层盈利预测的可信度。

一元时间序列模型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盈利预测工具,其预测准确性也较高,是投资者自行预测盈利的较好选择。目前一元时间序列模型存在基于季度盈利数据与年度盈利数据进行预测两种选择,有研究表明利用前者得到的盈利预测结果比利用后者预测的结果更加准确。运用一元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专业统计软件对一般投资者来说过于复杂,而Excel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具有强大的数据组织、计算、分析和统计功能,且操作简便易行,因此,基于季度盈利数据的一元时间序列模型与Excel的结合是一般投资者进行盈利预测的理想选择。

时间序列分解分析是一元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过程中常用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假设时间序列是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及随机变动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构成模式有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两种,本文以乘法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将时间序列进行因素分解,首先可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季节指数,然后进行季节变动消除季节因素影响,再以消除季节影响以后的数据计算长期趋势,最后进行盈利预测。

三、盈利预测的Excel实现

本文预测以上市公司(000022)深赤湾A季度净利润数据为例。上市公司的季度报告始于2002年,考虑到2007年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盈利数据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故仅选取了2002―2006年的数据,同时,为检测预测效果,数据被分为了两个部分:2002―2005年的实际数据用于预测2006年各季度的盈利,2006年实际数据用于与预测值比较以评价预测效果。

1.计算季节指数。1)四季移动平均。在D3单元格填入公式AVERAGE(C2∶C5),然后拖动“填充柄”将公式复制到D4∶D15单元格。2)中心移动平均。在E4单元格填入公式AVERAGE(D3∶D4)并将公式复制到E5∶E15单元格。3)季节指数。在F4单元格填入公式100*C4/E4并将公式复制到F5∶F15单元格。4)同季平均。在G4单元格填入公式AVERAGE(F4,F8,F12)并将公式复制到G5∶G7单元格。5)各季平均。在G11单元格填入公式AVERAGE(F4∶F15)。6)调整后季节指数。在H4单元格填入公式100*G4/$G$11并复制到H5∶H7单元格。

2.消除季节变动。1)填充调整后季节数据。将H4∶H7单元格内的“调整后季节指数”复制到H2∶H17的其他对应季节。2)消除季节变动。在I2单元格内填入公式100*C2/H2并将公式复制到I3∶I17单元格。

3.计算长期趋势。1)截距与斜率。在J19单元格内填入公式INTERCEPT(I2∶I17,B2∶B17)计算截距,在J20单元格填入公式SLOPE(I2∶I17,B2∶B17)计算斜率。2)趋势值。在J2单元格内填入公式$J$19+$J$20*B2并复制公式到J3∶J17单元格。

4.计算循环波动。1)退势。在K2单元格内填入公式100*I2/J2并复制公式到K3∶K17单元格。2)循环波动。在L3单元格内填入公式AVERAGE(K2∶K4)并复制到L4∶L16单元格。3)观察循环波动。选中L3∶L15单元格,选择“插入”菜单的“图表”子菜单,进入图表向导,选择图表类型为“折线图”,根据提示完成循环波动图(见下图)。

5.预测。在H19:H22单元格分别填入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四个季节的调整后季节指数,然后在C19单元格填入公式($J$19+$J$20*B19)*H19/100并复制公式至C20:C22,即可得到2006年度四个季度的预测值。

四、盈利预测的效果评价

为评价盈利预测效果,每季度开始时,均采用相同的预测方法,用最近20个季度的实际数据对2006年剩余季度进行滚动预测。如第二季度初,采用2002年第二季度至2006年第一季度的20个季度数据预测2006年第二、三、四季度的企业盈利,年度盈利预测值为各季度预测值之和,由第一季度已知,第一季度的预测值用实际值替代。预测精度按 (预测值-实际值)/ 实际值计算。

根据表3中的预测效果可以看出,1)季度预测的近期预测较为精确,远期预测则因时间跨度变大而包含更多的不确定性,误差在逐渐变大。如第一季度初对2006年第一季度的预测误差仅为5.00%,而对第二、三、四季度预测的误差则达到11.57%、20.94%、45.24%。2)对同一季度的预测随时间推移而渐进精确,这是由于更新的时间序列包含了未来发展变化趋势更多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不断修正预测。如对2006年第四季度的预测,在第一、二、三、四季度初预测时,误差分别为45.24%、44.71%、20.95%、13.81%。3)年度预测渐进精确,这是由于随时间推移,确定性在逐渐增加。2006年度盈利的预测精度从第一季度初的19.09%逐渐达到第四季度初的2.65%,逼近实际。4)从循环波动周期看(如上页图),从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进入上升周期,至2005年第二季度达到高点,随后进入下降周期。若本预测模型能进一步考虑循环波动因素,则预测值会适当调低,预测就会更符合实际。

总体来看,采用以上季度盈利预测模型并用Excel来实现,简便易行,预测精度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钟晓鸣,万小笠.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9.

[2]刘兰娟.经济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Excel数据分析、统计预测和决策模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2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深圳 518026)

摘要: 本文主要以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为依据,从技术层面介绍用Excel建立盈亏临界分析决策模型和可调动态图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 EXCEL;管理决策;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038-03

作者简介:王晓俊(1976-),女,浙江丽水人,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

0 引言

现代企业在做盈亏临界分析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一般采用委托软件公司开发专业软件,但由于软件开发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专业技术人才及开发时间等,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并不切合实际。微软公司推出的Excel、VBA等软件,早已被国内外经济管理人员公认为强有力的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软件工具。为了节约小微企业的有限资金,缩短软件开发时间,笔者试图在EXCEL电子表格平台上开发设计出一套盈亏临界分析决策模型。下面,就此问题展开如下分析。

1 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

①决策:是基于一定的目标,运用科学地方法、手段,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中筛选出最优方案分析判断过程。决策问题有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分。

②结构化决策:是指用确定的模型或语言描述某一决策过程的环境及规则,形成决策方案,对多套方案进行比选之后确定最优决策方案。对结构化决策问题而言,只要建立了模型就可在此基础上找到最优解或满意的解,因此完全可以运用计算机完成结构化决策。这就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③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模拟模型和数学模型三大类。数学模型即通常所说的定量模型,是在现实系统中通过数学公式来量化分析各种本质属性,并描述各种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数学模型能够以量化的形式对各个特征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描述。

④决策模型:是为辅助决策而构建的数学模型,主要用于管理决策。近年来,运筹学的内涵不断延伸,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决策分析法,如对策论、排队论、调度模型、存贷模型、线性规则、动态规则等等。计算机系统是实施这些分析法的必备载体,它使决策方法数学化和模型化。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制重复性的数学模型,并形成管理决策,然后用Excel电子表格实现,提高效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常用的模型有很多,下面笔者以介绍建立盈亏临界分析模型为例,从建模分析工具、所需函数、具体步骤等三方面讲解如何用Excel电子表格建立决策模型。

⑤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平衡点、保本点,它是指企业当期销售收入与当期成本刚好相等、不亏不盈即达到盈亏平衡的状态。

⑥盈亏临界分析:是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分析方法,其最基本的应用领域是“本—量—利”分析,它通过成本、销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找出三者之间联系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制定经营决策,为目标控制提供非常有用的方法。

2 EXCEL建模分析工具

2.1 “单变量求解”

单变量求解是通过对另一个单元格中的值进行调整,并计算指定单元格中的特定值的方法。单变量求解,需要在Excel中调整指定单元格中的值,直至与该单元格关联的公式返回符合要求的值。“单变量求解”是组成一组命令的关键部分,通常将这些命令视为工具。假设单个公式的预期结果为已知数,用来确定此公式结果的输入值为未知数,就能运用“工具”菜单中的“单变量求解”功能进行求解。在单变量求解的过程中,Excel中特定单元格中的值会不断做出调整,直至与该单元格相关联的公式返回符合要求的结果。

例如,表1中使用“单变量求解”逐渐增加单元格 B3 中的利率,直到 B4 中的付款额等于 900。

2.2 “模拟运算表”

模拟运算表实际是一个单元格区域。该表包括单/双输入模拟运算表,可以显示一个或多个公式中替换不同值时的结果。单输入模拟运算表中,可以针对某一变量输入不同的数值,观察其数值变化对公式产生了什么影响。而双输入模拟运算,则需要键入两个变量的不同值。

3 盈亏临界分析模型设计中使用的函数

IF函数在逻辑运算中比较常见。该函数执行真假值判断,即基于逻辑运算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结果。通常用此函数来检测数值和公式。

3.1 函数语法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Logical_test 是计算结果为TRUE或FALSE的任意值或表达式。譬如,“A10=100”是一个逻辑表达式,若单元格A10=100,其表达式即为TRUE,反之则为FALSE。在实际运算中,可以通过任何比较运算符得出本参数。

Value_if_true logical_test为TRUE 时返回的值。假设本参数是文本字符串“预算内”,且logical_test参数值是TRUE,那么IF函数就会相应的显示“预算内”。假设logical_test 为TRUE,而value_if_true为空,则本参数返回0(零)。若要显示TRUE,就应为本参数使用逻辑值TRUE。Value_if_true也可以是其它公式。

Value_if_false logical_test是FALSE时返回的值。假设本参数是文本字符串“超出预算”,且logical_test参数值是FALSE,那么IF函数就会显示文本“超出预算”。假设logical_test 为FALSE且Value_if_false忽略不计(也就是说value_if_true 后没有逗号),那么系统就会返回逻辑值FALSE。假设logical_test 为 FALSE且Value_if_false 为空(即 value_if_true 后有逗号,并紧跟着右括号),则本参数返回0(零)。当然,Value_if_false 也可以是其它公式。

3.2 函数说明

函数IF可以嵌套七层,通过value_if_false及value_if_true 参数能构造出复杂的检测条件。

在计算参数value_if_true和value_if_false后,函数IF返回相应语句执行后的返回值。假设IF的参数包含数组(数组:用于建立可生成多个结果或可对在行和列中排列的一组参数进行运算的单个公式。数组区域共用一个公式;数组常量是用作参数的一组常量。),则执行IF语句时,必须逐一计算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4 建立盈亏临界分析模型

盈亏临界分析主要用于确定企业达到盈亏平衡时的销售水平,即分析销量高于或低于这一平衡点时的盈利和亏损状况。盈亏平衡点的基本算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基本公式如下:

①按产品销售量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②按产品销售额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4.1 案例分析

YH公司制造一种高质量运动鞋。公司最大生产能力为1500双,固定成本为38800元,每双可变成本为38元,当前的销量为900双,平均销售价格为92元,公司管理层需要建立一个决策模型用于盈亏平衡分析,模型应包含以下功能:

①需要计算的项目:1)单位边际贡献及边际贡献率,2)销售收入、总成本及利润,3)盈亏平衡销量及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②假定公司希望获得24000元利润,计算为达到利润目标所需要的销量及销售收入;

③提供反映公司的销售收益、总成本、利润等数据的本-量-利图形,基于图形动态反映出销量从100按增量10变化到2000时利润的调整情况以及“盈利”、“亏损”、“保本”的决策信息;

④考虑到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可能有波动,用图形模型反映销售价格从70元按增量1变化到100元时,盈亏平衡销量和盈亏平衡销售收入的相应变化。

4.2 模型设计界面

4.3 建模步骤

①新建表,计算相关指标。

在“成本管理.xls”工作簿中新建一“盈亏临界分析”工作表,分别输入相关数据,并按公式法计算出盈亏平衡销量与销售额。如图2所示。

其中:B8=B4-B5,B9=B8/B4,B10=B1*B4,B11= B5*B1+B6,B12=B10-B11,B14=B6/B8,B15=B14*B4。

②利用“单变量求解”工具计算目标利润对应的目标销量和目标销售额。

单击B12单元格选择菜单栏中的“工具”“单变量求解”在弹出的“单变量求解”对话框中做如图3所示的设置。这样即可得到目标利润为24000元时的销量为1163双,销售额为106996元。如图4所示。

③建立模拟运算表。

在单元格C2:F5单元格区域中建立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模拟运算表,具体做法是:在单元格D2、E2、F2分别输入公式“=B10”、“=B11”、“=B12”,选中单元格区域C2:F5,单击菜单“数据”选择“模拟运算表”在弹出的“模拟运算表”对话框中做如图5所示的设置。得到的结果如图6所示。

这样即可得到不同销量时的销售收入、总成本以及利润等。修改不同的销量,其三个指标也自动调整。

④使用If函数得到决策结论。

单击A22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销量="&ROUND(B1,0)&"时,"&IF(B12>0,"盈利",IF(B12=0,"保本","亏损"))”按“回车”键确认。该公式的含义是判断B12单元格的利润,如果>0,显示“盈利”,如果<0,显示“亏损”,如果=0,显示“保本”。

⑤添加微调控件,建立模型。

打开窗体控件,添加两个微调控件,分别调控销量与价格。右击微调控件,在弹出的“设置控件格式”对话框中做如图7所示的设置。

这样即可动态显示出不同销量、不同价格的收入、成本与利润的变化情况。

⑥建立动态图表。

选择C2:F5单元格区域,利用图表向导建立收入、成本、利润的XY散点图,每个曲线分别代表收入、成本、利润,可以清楚地看到三条曲线随价格或销量的变化情况,并添加如前所述的控件按钮。结果如图8所示。

其中:垂直线是盈亏平衡销量垂直参考线和当前销量垂直参考线。采用垂直参考点的图形十分有助于决策者了解利润随销售单价变化的全貌,它反映出当固定成本与单位可变成本不变而销售单价由小变大时,盈亏平衡销量由大变小,垂直参考线向左移动。

综上,通过Excel成功建立了一个盈亏临界分析决策模型和可调动态图表,决策者可以在图形上边调节参数,边观察反映决策结果的曲线及其特征的变化。该方法可以帮助小微企业提高决策分析效率、节约企业资金、缩短开发时间、降低开发风险,帮助小微企业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管理人员甚至可以举一反三,无须专职程序员帮助,利用Excel自行建立成本决策模型、最佳产品组合分析模型、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决策模型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常用模型。

参考文献:

[1]刘继伟,杨桦.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杨兵,肖燕松.EXCEL财务管理高级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3

关键词:网络团购;盈利模式;电子商务;消费模式

一、引言

团购并非新生的事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供销社就有人专门负责登记人们对产品需求,再到其他地方把商品运回来;80年代,温州桥头镇有人把纽扣作坊联合起来,一起与原料供应商议价。在2000年后,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也演化出篱笆网、中国团购网等组织网友与商家议价的专业性团购网站,以及地方性专业团购论坛形式的团购,但由于缺乏创新清晰的商业模式,因此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美国高朋网模式的出现,激活了原本平静的团购市场。美国高朋网的经营模式极易被复制、盈利模式清晰,这些特点被国内企业所借鉴并融入自己的企业当中。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团购网站数量飘升到2000家,并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网络团购网站在我国刚刚兴起,网络团购网站的发展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对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方面还存在很多空白,而系统分析网络团购盈利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建立适应我国网络团购企业的盈利模式,具有积极影响。

二、网络团购的基本概况

网络团购,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解释为:组织者利用网络,以相同购买倾向为标准将顾客集中起来,利用因此形成的议价优势向供应商进行大宗购买的一种行为。与传统的团购相比,网络团购有以下的特征:“成交数量限制:团购一般都会设置一个最低购买数量,只有达到最低购买数量才能进行交易。价格折扣高:团购一般是通过集体购买来获取高额的折扣。时间限制:团购属于商家促销活动,一般都有一个时间周期限制。小额支付:国内目前团购交易额都比较小,属于小额支付。商品毛利高:参与团购的商品一般边际利润都比较高,通过促销来吸引消费者”。团购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三、目前网络团购网站盈利模式缺陷分析

盈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盈利模式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运营实践中应用盈利模式,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国内团购网站所采用的六种盈利模式大都相对单一,一旦出现问题,网站就会有倒闭的风险。再次,国内团购对于商家而言黏性太低,回头客太少。以下是目前我国网络团购网站常用盈利模式的缺陷分析:

第一,商品直销盈利模式就目前而言模式太过传统,商品比较单一,很难为团购网站聚集大的客流量,这也就意味着商品难以有大的销售量,盈利也就微乎其微,难以持续发展,网络团购网站最终就会入不敷出。

第二,活动回扣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团购人数,组织起一个大的团购团,则获利颇丰,一旦团购人数不足则毫无利润可言,这种模式需要有消费者强烈的刚性需求的商品才能顺利组织一个团购团,而且目前团购网站之间竞争激烈,自身所推出的产品并没有一个屏障来阻止其他团购网站进行销售,这也在无形中把团购人数稀释,也就很难顺利地组织一个团购团,团购网站也就不能保持一个健康持续的盈利状态。

第三,商家展会盈利模式对于目前参与团购的商户来说成本相对较高,很多商户并不是知名的大企业只是一些优质小商家,参与商展会对于这种小商家尤其是一些餐饮业的小商家成本太高,这就导致商户与团购网站的合作减少,如果只跟大型企业合作这会使得团购网站产品覆盖面大幅减少,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随之减少,盈利也就出现问题。

第四,广告服务盈利模式在目前团购网站盈利模式里面算是一种常用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团购网站版面有限,所能打出的广告也极为有限,这就限制了团购网站的盈利规模,团购网站自身也就难也有一个大的资金链来支撑和发展。

第五,会员卡盈利模式是想提高消费者的黏性也就是忠诚度,以此来维系一定量的客户群保证产品的销量。但是实际上对于整个团购业的客户来说,消费者的黏性都是很低的,尤其是在目前千团大战的背景下,哪一家团购网站推出的产品价格低有吸引力消费者就回去那一家,单纯想用会员卡来维系客流量就变得不太现实,团购网站因此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六,分站加盟的模式是目前大型团购网站所常用的方法,这种盈利模式为团购网站自身扩大了销售平台提升了影响力,但同时也增加了整个团队的开支费用,加盟的越多这笔开支就越大,团购网站的负担也就越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团购网站并不能真正给商户带来有效的价值用户,在消费者新失去兴趣后,团购网站对于商家的吸引力一定会持续降低。商家作为这个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一旦商家这关键的一环受损,整个供应链将会崩溃。也就是说,若不能改变目前这种短期的模式,团购网站就不能真正长久地留住商家和顾客,更不用谈什么长远的发展。团购网站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涌现,门槛低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门槛低,更多的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纷纷加入到这个行业来,这些盲目建立网络团购网站的企业极大地加剧了网络团购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四、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新型网络团购模式的要素

在构建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构建的时候,需要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团购网站采取什么样的盈利模式;二是如何实现盈利。盈利模式决定着团购网站运营的成败。

之所以需要设计盈利模式,是为了保证团购网站持续保持在所属行业的盈利。正是因为传统商业模式的种种弊端长期以来难以改善,和新兴的网络团购商业模式的各种新特性(如灵活性强、覆盖地域广、涉及品种多等)才造成团购热潮“延伸”到各个社会层面。

构建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的要素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战略要素:定位、价值、客户、资源、商誉。

盈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对应的业务结构。网络团购企业以消费者作为自身的主要利润来源,以市场营销手段为主要利润杠杆,以掌握的商户数量为主要利润屏障,不断探索适合自身企业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拥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对于身处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网络团购企业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关键资源。通过对网络团购企业盈利模式的构建进行大胆的再设计,借鉴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方法,从网络团购企业的商业定位、价值获取、目标客户、资源配置、商誉保障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此探讨适合目前网络团购企业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

(二)新型盈利模式的概述

一个核心——价值创造结构,五个基本点:利润对象、利润点、利润源、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利润对象:商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和使用群体,他们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其解决的是确定有价值的目标客户。利润点——企业可以获取利润的产品和服务,好的利润点——一是要针对目标客户的偏好需求;二是要为客户创造利润;三是要为自身企业创造利润。它解决的是能够为客户带来什么好处的问题。利润源——企业的收入来源,即从哪些渠道获取利润,解决的是收入来源有哪些。利润杠杆——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以及吸引顾客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必须与企业的价值结构相关,它回答了企业能够提供的关键性活动有哪些。利润屏障——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利润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它与利润杠杆同样表现为企业投入,但利润杠杆撬动“蛋糕”为自己所用,利润屏障是保护“蛋糕”不被他人抢走。它解决的是如何持续获取利润的方法。团购网站想要长期盈利,必须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出一套他人不可模仿的经营策略。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如图2所示。

(三)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优势分析

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是建立在对目前网络团购盈利模式缺陷分析基础上并借鉴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构建方法来完成的,相对于目前的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1+5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相对于国内目前广泛应用的六种团购盈利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1+5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是自觉盈利模式,而目前所采用的六种盈利模式是自发盈利模式。自发的盈利模式带有盲目性,盈利方式较为单一,这就使得网络团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下自身生存变得艰难。相对于目前的网络团购盈利模式,1+5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所塑造的盈利方式比较多元化而且可以根据网络团购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新型的网络团购盈利模式不再局限于同质化的销售来获取利润而是从利润对象、利润点、利润源、利润杠杆、利润屏障,这几个方面入手尽可能多地寻找出企业自身可以实现盈利的方面,同时结合自身企业特点进行企业利润屏障的建立,使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2.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对团购的产品和目标顾客进行了细分,这样可以把目前国内网络团购盈利模式只以低价吸引顾客,变为针对不同目标顾客的需求推出不同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一方面扩大了潜在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了销售量增加了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精确货物库存量进而减少库存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团购网站更精确地专注于一个消费群体,做到更加专业,也避免了与其他团购网站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更高和更加稳定的利润。

3.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打破了目前网络团购盈利模式单一且低门槛的盈利方式,可以从广告,银行利息,支付平台,销售利润,商家等多个渠道来获取利润,网络团购网站可以根据自身定位的侧重点来划分各种渠道所带来的利润效益的比重,使自身的资金链更加稳固。

4.新型网络团购盈利模式还可以使商家与团购网站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让两边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增加商家的粘性。网络团购网站不再仅仅是为商家销售产品获取佣金,网络团购网站还可以为商家提供广告服务,口碑评价等等。这样就使得两者互为依靠,网络团购网站也就减少了为争夺商家数量而造成不必要的竞争损失。

五、结论

在我国“千团大战”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团购网站实现利润并向规模化发展虽然比较艰难,但是还是可以实现的。因此,团购网站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时盈利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其理论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此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每个团购网站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市场环境,盈利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本文所阐述的盈利模式还是一个相对理论化理想化的模式,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对于不同的团购网站应该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本盈利模式进行相应的丰富或创新。

参考文献:

1.徐琳.新型消费合作:网络团购[J].商业研究,2006(18).

2.陈静怡.网络团购的形态及其优劣势分析[J].北方经贸,2009(1).

3.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2).

4.穆炯,许丽佳,谭浩强.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

5.赵坤.商业网站盈利模式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4

盈利模式(Profit Model)

指按照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的收入结构、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目标利润。

通俗来说,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有效的盈利模式分析有利于企业从既有的单一赚取利润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寻求更为多元的利润来源方案。那么互联网产品在进行盈利模式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什么呢?是用户、是顾客。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以用户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

当今社会正在倡导“互联网+”思维,其首要思维就是用户思维,只有牢牢抓住用户心理,解决用户痛点,从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因此,互联网产品盈利模式设计应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并需要在市场细分和客户偏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定位来抓住高利润的客户群,实现稳定盈利。

Adrian J.Slywtzky盈利模式设计要素

目前,关于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模式设计在学术研究上没有达成一致性的结论,各家众说纷纭,笔者最为认可的是Adrian J.Slywtzky提出的从盈利模式设计要素角度进行的分析方法。其遵循“以用户为导向,以利润为中心”的原则,将盈利模式设计要素概述为:业务范围、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

笔者认为此四要素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如产品的业务范围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但后期的优化调整应该适应于核心客户的需求、价值获取途径、以及企业的战略控制;客户选择决定了价值获取的方式,价值获取方式必须与客户的特点相适应,而客户的选择又取决于业务范围;战略控制是由客户选择和价值获取来决定的,而战略控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业务范围的未来发展。

盈利模式设计要素

网易云音乐盈利模式分析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互联网音乐产品,以歌曲个性化推荐、歌单、独家自制DJ节目、音乐社区分享和音乐指纹为核心功能,主打发现“好音乐”和分享“好音乐”。其对用户来说,主要是让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变得简单,让分享喜欢的音乐变成一种享受。

网易云音乐是2013年4月23日正式的,赶了互联网音乐产品的“晚集”,在QQ音乐、酷狗、酷我等早期音乐产品几乎垄断的格局下,它依旧能实现快速增长,在2015年7月用户数量过亿,到2016年7月用户数量突破2亿,这足以说明其是一款好产品。

网易云音乐

接下来我们将从盈利设计要素的角度分析网易云音乐这款优秀的互联网音乐产品的盈利模式。

网易云音乐盈利模式分析

网易音乐人

网易云音乐从一开始就定义为互联网音乐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音乐聆听与分享的解决方案,业务范围也就此锁定在了音乐及相关产品和服务上。

在客户选择方面,年轻一代才有在互联网听音乐的习惯,也才有对音乐质量的追求。中老年人一是没有在互联网听音乐的习惯,这一习惯也很难培养;二是中老年人对音乐质量的识别度不高,对音乐质量没有太多要求。客户选择为年轻人,这个在业务范围锁定为互联网音乐就相应确定了的。

再来就是价值获取,这一点和盈利是直接相关的,网易云音乐是在社会倡导保护知识产权、人们的版权意识萌芽的时机下诞生的,年轻人听优质音乐的需要就势必衍生出购买正版优质音乐的需求,因此网易云音乐选择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销售音乐数据和提供免费下载付费音乐的增值服务。

至于战略控制,这里的战略控制是在盈利模式设计分析的范畴下讨论的,是狭义的,只指如何从战略层面保护利润流。版权意识的增强不仅仅使年轻人产生购买正版音乐的需求,也加剧了他们听音乐的成本,同时也使得互联网音乐平台靠提供海量音乐存活的老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把所有音乐的版权买下是不经济的)。这时精确的音乐推荐,花最少的钱购买最有价值的音乐的版权和丰富音乐分享、增加听音乐的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网易云音乐要保护利润流就必须加强歌曲的精准推荐,并积极收集用户希望收入的歌曲和加强音乐分享体验。

盈利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5

【关键词】 收益;盈利模式;盈余模式;盈分模式

一、文献回顾

“收益”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最先提出的,故收益的概念一提出就有着较强的经济学渊源。经济收益理论经过数代经济学家的阐释已越来越清晰而不失严密,成为了“真正”的收益。但正是由于它高度抽象的理论,使得经济收益有着其自身无法逾越的鸿沟:难以计量。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则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产生,因此带着“有用”的烙印,这种功利的“收益”显然与“真正”的收益之间存在差异。尽管如此,会计收益却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因为它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可以回应现实的需要。“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在成本收益权衡比较中的选择问题,只有当这个选择能够给企业各方带来最大收益时,才会达到博弈均衡”(卢雁影等,2004)。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的相互融合已成趋势,学者们尝试在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之间架构通行的桥梁,如全面收益理论的兴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最早提出了“全面收益”概念(周萍,2007)。程春晖(2000)对全面收益作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全面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在我国利润表改革方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观点。

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现代会计的核心理论之一,收益对于国家、企业及个人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关于收益的计量方法,一般认为有两种,即“收入―费用法”和“资产―负债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收入―费用法”是会计实务中广为采用的方法。在“收入―费用”法下收益的计量采用的是配比模式,美国会计学会(AAA)关于配比的定义是:配比是以所报告收入的因果关系为基础来陈报费用的过程。配比概念要求在收入和支出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配比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逻辑关系很难找到。配比概念不可避免地使会计收益带有主观性和武断性,影响收益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管理层选择于己有利的分配程序敞开方便之门。另外,由于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和经营活动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现行会计对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大量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分析、选择、判断和估计。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对收益可能产生重大影响,Nobes和Parker(1995)分析说,在宏观会计政策差异方面,如一家挪威公司(Norsk Hydro),1992年按所在国现行规定报告净收益为1.67亿挪威克朗,但若根据美国准则却高达17.63亿挪威克朗;一家澳大利亚公司(The News Corporation)1992年按所在国现行规定报告利润为5.02亿澳元,但根据美国准则仅有2.41亿澳元。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则是十分普遍的,这种差异对企业财务信息揭示和利益分配往往具有较大影响。薛爽(2006)发现,2001-2003年扭亏公司在扭亏前一年多计提减值准备,而在扭亏当年大额冲销减值准备的现象。扣除减值准备的影响,扭亏公司中将有72%的样本不能扭亏。

收益的正确确认和计量是进行合理的利润分配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收益分配理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的三大内容之一,但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投资、筹资管理的研究。与此相反,分配问题一直都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但从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经济学主要从宏观层面探讨整个社会收入的再分配问题;而财务学在研究企业收益分配问题时往往以股东理论为出发点,将企业收益界定为企业税收利润,重点探讨税后利润如何在企业和股东之间进行分配。许艳芳(2004)将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重要利益主体全部纳入视野,从整体的角度研究企业收益分配问题。

二、收益与“三盈模式”的对应关系

收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从收益的来源开始到收益的认定再到收益呈报,收益问题贯穿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收益来源于资本,企业因为所有者投入资本而存在,又因经营者合理地利用资金创造收益而得到延续。对于一个典型的工业企业而言,在其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盈利实现模式(以下简称盈利模式)的选择对收益的持久性具有重要作用,盈余管理模式(以下简称盈余模式)影响着盈余质量,盈利分配模式(以下简称盈分模式)完成了企业收益的流转及扩大再生产。收益各形态与“三盈模式”的对应关系可见图1:

企业收益实现过程及其分配管理状况是企业经营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收入、成本、损失、税收等因素的变化,都会使企业的收益发生变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总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和获利,收益的取得为企业的基本生存提供了保障,收益实现方式的选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

过去,企业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心依市场条件不同,或是生产或是经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家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上日益重视开拓资本经营。资本经营在拓展企业经营领域的同时,又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的性能和功能,使财务的功能超越了生产经营,具有了“服务”和“盈利”的双重功能。一定的经营环境和管理导向模式,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收益确定模式。作为会计确认基础的权责发生制,为了反映经济实体在某一期间的业绩,会计上采用了预提、待摊、递延和分配等方法程序,将各个经营期间的收入与费用、收益与损失相配比,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过程中加入了人为的主观估计、判断因素,从而为调节会计盈余提供了机会和可能。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财务管理技术,常运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作为一种策略对收益产生影响,从而使企业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税务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获得既定的利益。

从企业发展与成长的角度来看,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而有效的收益管理有利于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是企业经营能力发挥作用的载体,所有生产要素都希望能获得较高的使用报酬,不同生产要素主体对收益的分配构成了特定主体的收益,利息是债权人的收益;工资是劳动者的收益;股利是所有者收益;税收是国家作为社会控制的收益。企业必须认真经营,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控制成本开支,增加收入,提高收益,从而结合更多的生产要素,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吸引更多的资源。

三、收益与盈利模式

收益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又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收益概念之所以受重视,主要在于它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收益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管理活动的行为指南;第二,它是确定企业应纳税额的有效计量;第三,它是确定企业分配政策的重要基础。

收益主要由收入和费用两个因素决定和构成。收益是企业业绩的表现形式,企业盈利的原始公式为:收益=收入-费用,这也是企业运营的基本逻辑,可以说有企业就已经有了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可以用来解释企业的销售收入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又需要支出哪些成本和费用。因此盈利模式是由“获得什么样的收益”这一问题引发的一种围绕价值创造主体而形成的逻辑。

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活动是其生存的意义所在和根本保证,营业利润则是其盈利的根本来源也是最大来源。一般来说,其他业务利润在营业利润里占的比重较小,它是产生于非经常性的或兼营的业务交易。然而,不同来源的盈余(收益)①却具有不同的质量特征,由收入驱动的盈余更持久、与股价的关系更为紧密。

盈余最根本的来源是收入,费用控制的效益总是需要以一定的收入为前提才能体现,没有收入支持的费用减少不可能产生盈余。而且,企业可供削减的费用空间是有限的,要获得稳定持续的盈余增长势必要求收入的相应增长。盈余的不同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发展战略的结果,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两种基本形式。在成本领先战略下,盈余的决定性来源体现为费用控制的优势;在差异化战略下,盈余的决定性来源则体现为收入优势。然而,这两种竞争战略对保持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并不是等价的。成本领先战略逻辑要求只有一个企业能成为成本领先者,而产业中却可能有不只一种成功的歧异战略。因此,采取差异化的战略将使企业在保持盈利能力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行性。企业采取不同的盈利策略往往是其所处的境况使然。当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时,通常会想方设法削减费用以实现盈利目标,因为这一做法比实现收入的增长要相对容易,但是这一做法只能奏效于短期盈利,而对长期盈利目标助益有限,甚至由于费用的削减而对企业的核心经营活动造成负面影响使盈利状况进入恶性循环。

四、盈余管理与盈余模式

会计确认是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何时”、“如何”来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合乎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企业从思考收入来源问题开始,围绕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在盈利模式确定时已经形成一种战略安排,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收益的产生和确认问题。

在早期,确定收益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从最终的所得减去最初的投入,或将两期的期末财产进行对比,差额就是赢利。随着股份公司的普及以及“持续经营”概念的出现,收益确定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会计政策开始转为关注收益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这时的收益被人们看作是所确认的收入与相关成本费用配比后的结果,即“收入――费用法”。企业盈利的原始公式表明,收入和费用的变动都能引起盈余在数量上的等量变动,在经济压力和刺激广泛存在的现实环境中,通过特定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所确定的盈余指标得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企业收益管理的重点。

现代会计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在此基础上,收入和费用再分别适用具体不同的确认原则,从而形成了不同性质的确认过程和确认特征。费用的配比和收入的确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判断和估计,虽然会计判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再者,会计估计的合法性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天然的机会,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的。一般意义上的盈余管理是个中性的概念,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运用者往往会借鉴纳税筹划的定义方式来定义盈余管理(余秀丽等,2009),从而使盈余管理首先进入到企业纳税筹划的现实会计政策选择之中。例如,王跃堂等(2009)指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可以通过增加当期的应税费用或推迟当前的应税收入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应交所得税”。

对盈余管理进行模式上的划分后,可以发现:

自利型盈余管理的主要类型是基于报酬动机的盈余管理。通常经营者的报酬由工资、奖金、业绩计划和股票期权计划构成。其中,工资属于无风险报酬,后三者属于风险报酬,与会计盈余的相关性高,具有激励作用。对于自利型盈余管理,由于其结果涉及利益的分配,通过赋予经理人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使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函数保持一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经理人的自利型盈余管理行为。

制度型盈余管理是监管政策的缺陷引发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制度型盈余管理的目的较为明确,即根据制度的规定,运用会计方法或其他方法,达到制度规定的会计盈余指标,取得制度规定的资源。制度型盈余管理行为,如为了上市的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和配股规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但其中隐含着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动机,尤其对于转轨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监管政策严厉但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容易诱发盈余管理。

组织目标型盈余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利润的平滑,以减少经营中市场波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稳步提高企业价值。在组织型盈余管理手段的选择上,不会仅依靠会计选择而改变财务报告的结果,经营决策的变化、经济交易的选择、交易时点的选择都是组织型盈余管理的手段。当然,由于组织型盈余管理本身涉及对会计盈余的控制和管理,利用会计准则赋予的灵活性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自利型盈余管理出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形成不利于相关利益人的行为结果,这种行为由于动机的“不纯洁”而具有欺骗性,会引起相关利益人的警觉和抵制;制度型盈余管理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而导致实施盈余管理,会影响证券市场有限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此不同的是,组织目标型盈余管理由于其动机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而其行为过程必然伴随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五、收益分配与盈分模式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合同)的有机组合,这些契约中包括了企业要素投入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广义地看,其合约边界遍及政府、供应商、顾客等在内的所有利害关系人。收益分配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在企业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分割的过程。分配的广义主体包括国家、所有者、债权人及企业本身,分配的客体为企业税前利润(本文将所得税作为一项收益分配)。收益分配的典型模式为:

薪息税前利润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

息税前利润(企业净收益)

利息

税前利润(剩余收益)

所得税

税后利润

各种提留

可供分配的剩余收益

股东的变动利润

企业留存收益

企业通过收益分配能正确处理与各方的经济关系。从企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来看,企业收益应为财富的增加,所增加的财富不仅包括给股东的股利和企业的留存收益,还包括支付给员工的薪金、上缴的各种税金(不包括增值税)、对外捐赠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应该包括知识技术、劳动供给和资本供给。如果说,劳动供给和资本供给是“刚性生产要素”,那么,技术进步则是“柔性生产要素”,柔性生产要素只有与刚性生产要素结合后才能成为生产要素。柔性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其收益份额与它的贡献大小成正比,柔性生产要素只是这份收益的名义所有者。实际上,这份收益要在柔性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生产者,包括劳动和资本(刚性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一般地,普通劳动享受的是工资,物力资本享受的是利息,技术进步由于贡献了利润,由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代替其享受,由此演绎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收益分配模型:

薪息税前利润

工资及职工福利费

息税前利润(企业净收益)

利息

税前利润(剩余收益)

所得税

税后利润

各种提留

可供分配的剩余收益

劳动者变动收益

科技劳动者变动收益

经营者变动收益

股东的变动利润

企业留存收益

作为财务三大部分内容(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之一,收益分配的过程及结果关系到各个要素所有者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分配的日常管理应根据企业内部分配战略,投资和筹资决策对现金流量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约束下,对当期收益进行科学分配。对企业纯收入,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实可供分配的纯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作出相应的分配预算。对企业税收,如何合法、合理地纳税,降低企业的纳税支出,是企业内部分配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管理包括经营者及一般劳动者如何参与税后利润的分配,如何安排企业内部保留盈余与出资者之间的分配,其他生产要素如知识资本如何参与分配等问题。

六、结语

关于收益,以往的研究关注于: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然而收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形态发展及相应的管理模式却未有文献进行论述。本文的贡献在于以收益为线索,首次构建了企业“三盈”管理模式,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经营主线及财务主线来进行分析。拓展了收益理论的研究视角,将收益问题纳入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视野。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讨论了三盈模式框架下收益的一般性特点,未进行相关实证和案例分析,对盈利模式、盈余模式、盈分模式三者的关系未能进行深入剖析。这一方面是囿于对企业案例了解及分析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范式,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理论梳理。

【参考文献】

[1] 卢雁影,邹秋琴.企业业绩评价: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博弈[J].财会通讯,2004(3):3-9.

[2] 周萍.FASB和IASB财务业绩报告项目研究回顾与评价[J].会计研究,2007(9):35-41.

[3] 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 Christopher Nobes and Robert parativ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M]. Upper Saddle River:Prentice Hall,1995.

[5] 薛爽,田新立.八项计提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3):14-19.

[6] 许艳芳.企业收益分配研究――从剩余索取权的角度出发[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7] 余秀丽,黄种杰.盈余管理概念辨析[J].财会月刊,2009(4上):48-49.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6

预警指标的选取对预警模型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体现指标选取的科学性,本文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着手,统计了从2005—2013年国内外发表的与财务预警相关的共150篇论文,挑选其中使用频数≥50,且对最终预测模型有显著贡献的评价指标作为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最终的选取结果如表1所示。利用最终选取的22个评价指标构建了财务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收集到的7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指标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本文选取的指标可以满足可靠性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样本的收集

为了保证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进行样本的选择时,按照12的比例从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出版传媒、信息服务、陆路运输和医药生物共5个行业选取了25家ST公司和5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的收集来自于炒股软件上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报。

(二)主成分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来对选取的22个指标进行简化,最终得到各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得分。表3—表5是以盈利能力为例的主成分分析的计算过程。根据表3、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Z1方面抽取出一个主成分,该主成分的计算公式如下:F11=(0.984×主营业务利润率+0.972×净利润率+0.850×总资产收益率+0.973×毛利率)3.583姨根据上式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求得盈利能力得分,计算公式如下:Z1=0.89569×F11(1)同理依次可以得到资产管理能力Z2、营运能力Z3、偿债能力Z4、成长能力Z5的计算公式如下:Z2=0.52151×F21+0.34199×F22(2)Z3=0.78144×F31(3)Z4=0.66550×F41+0.20390×F42(4)Z5=0.54931×F51+0.33118×F52(5)根据公式(1)—(5)分别计算出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这五个方面的得分,可以最终得到这75家上市公司在这五个方面的相应得分。

(三)C&R树建模

从以上得到的75家上市公司的得分数据中选取20家ST公司和4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组成训练样本,剩下的5家ST公司和10家非ST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检验样本,并利用Clementine平台建立C&R树预警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以上模型的多模型分析节点的运行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表6可知,基于C&R树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具有最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选用了C&R树方法来进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建模。利用训练样本来对建立的预警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得到的规则集如图2。根据图2,可以得到以下规则:(1)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2)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偿债能力得分≤1.355、资产管理能力得分≤1.333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3)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偿债能力得分≤1.355、资产管理能力得分>1.333时,该企业不存在财务危机。(4)当盈利能力得分>0.006、偿债能力得分>1.355时,该企业不存在财务危机。

(四)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利用检验样本来对训练好的预警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检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方面具有很好的预警准确度。根据变量重要性图可以看出,在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方面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在于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大。由规则集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当盈利能力得分小于等于0.006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导致的主要原因在于盈利能力不足,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应该采取一些能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措施来缓解财务危机。当盈利能力得分大于0.006、偿债能力得分小于等于1.355、资产管理能力小于等于1.333时,该企业存在财务危机,而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关键限制因素在于资产管理能力的不足,因此需要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而其他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

三、结论

本文以7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利用PCA和C&R树方法构建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通过与目前常用的几种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在各项评估指标上均具有更好的效果,且通过对模型的训练以及验证表明:该模型的判别准确度达到了100%。同时在模型的判别过程中还得到了判别的规则集,利用该规则集可以有效找出导致该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原因所在,并能给出有针对性和合理的解决方案,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7

一、民营企业盈利模式的构成因子分析

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并由此确定相应的损益,因而它能更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基础盈利能力。其核心公式为:权益净利率=销售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杠杆贡献率。一般认为,权益净利率(Return on equity ,简称ROE)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该指标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最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从公式中可以看出,ROE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销售经营净利率(Operating margin on sales,简称OMOS)、净经营资产周转率(Net operating asset turnover,简称NOAT)和杠杆贡献率(Leverage contribution rate,简称LCR)。其中,OMOS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水平,NOAT反应了企业净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LCR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及企业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财富所作贡献的能力。因此,OMOS、NOAT和LCR是决定企业盈利模式的基本构成因子。据此,提高ROE的基本途径有:

(一)提高销售经营净利率 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OMOS,最直接最传统的方法就是扩大销量和降低成本。有学者研究发现,国外先进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价值的一半以上,而我国传统的企业主要是依靠有形资产来获取利润。在当代经济生活中,仅仅依靠有形资产的企业已经难以获得超额利润,要想获得更高的OMOS,就必须重视培养和引进无形资产,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速净经营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部门,要提高资产周转速度,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多拿多占现象,防止贪污挪用、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尽量做到“零存货”;根据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程度实施适当的信用制度,缩短收款时间,减少坏账损失;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在保证项目盈利的同时要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对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采取拍卖、出售、出租、抵消债务等处理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减少资金占用。

(三)适度利用杠杆贡献率 通常,企业通过借债可以迅速扩大规模,获得短期突破性发展。然而,债务对企业来说是长期的考验,企业通过借债获得的短期繁荣并不代表能赢得长期的昌盛,很多大量举债的企业因后期资金链断裂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走向了破产的境地。因此,企业在举债前要做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安排债务结构,做到适时、适度举债,还要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以充分提高债务资本对ROE的贡献。

二、企业不同盈利模式的比较

根据企业盈利模式的构成因子,将OMOS、NOAT、LCR三项指标进行搭配可组合成八种不同的盈利模式(如表1所示)。在表1中,“+”、“-”分别表示各项指标的“强”、“弱”。

(一)“OMOS+,NOAT+,LCR+”盈利模式 在该模式下,企业必须拥有合理的软硬资产结构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广阔的营销网络保证销售规模,拥有规范的生产工序保证成本费用的最小化;同时,该企业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有效地使用资金;最后,该企业应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能及时筹措企业所需资金,从而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二)“OMOS+,NOAT+,LCR-”盈利模式 相比第一种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自有品牌,也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无法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也可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其社会责任或者是经营方向有偏差,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同。

(三)“OMOS+,NOAT-,LCR-”盈利模式 相比第二种盈利模式,企业唯一的优势是利润尚多,这可能是企业前期已经打开的营销市场所带来的回报,也可能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所致。这种模式的弱点相当突出:一是经营资产流转不畅,二是无法充分发挥财务杠杠作用。因此,该类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四)“OMOS +,NOAT-,LCR+”盈利模式 在这种盈利模式下,企业利润丰厚,但同时又大量举借外债,且资金周转不畅,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嫌疑。这种企业,若加强对现金、应收账款、闲置资产和投资项目等的管理,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规模,逐渐走向成熟阶段;反之,若企业的净经营资产周转率一直低下,则很可能是通过举债来维系企业资金周转,此时,较高的利润率不可能维持很久。

(五)“OMOS-,NOAT+,LCR+”盈利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利润率比较低,净经营资产周转速度快,举债能力强。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是随着企业成长,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企业苦于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无法取得丰厚利润;二是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因而管理上得心应手,也或者是企业已经形成健全的信用制度和不良资产处置规定,使得资产周转速度比较快;三是经过前期的合理经营和不懈努力,企业已经树立起一定的社会信誉,故而举债比较容易。

(六)“OMOS-,NOAT+,LCR-”盈利模式 相比第五种盈利模式,其利润率较低,举债能力也较弱。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企业刚刚进入一个全新的市场,还没有树立起良好的社会信誉,行业竞争压力大,企业要生存只能降低产品价格,取得价格优势。企业经营资产周转速度快也与企业处于初始阶段这个原因分不开,因为在初始阶段,企业的资产规模、员工数量、产品种类和经营范围都有限,易于管理。

(七)“OMOS -,NOAT-,LCR+”盈利模式 处于该盈利模式时,企业已经在衰退期,销售额降低,利润很少,资金占用严重,资金周转速度变慢,唯一的优点是依靠前期树立的社会信誉还能运用财务杠杆效应。此时的企业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八)“OMOS -,NOAT-,LCR-”盈利模式 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下,企业已经处在死亡的边缘,销售利润很少,资金周转不畅,举债困难。此时,企业的最终命运必然是重组或破产清算。

三、民营企业盈利模式的理想选择

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使得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企业在选择盈利模式时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美国学者艾迪斯(2004)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包括成长、成熟和老化三个阶段。通常认为,在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和管理不善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实际上,民营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制约因素,根据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我国民营企业应选择相应的盈利模式。

(一)成长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处于成长阶段的特征是:企业进入一个新的产品市场,为了应对行业竞争,通常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OMOS;处于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初始投资不会很大,规模一般较小,管理和运作模式也比较简单,固定资产通常是超负荷利用,企业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会较快;但由于企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还没有建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因此,企业举债很难,无法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无疑,举债难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在成长阶段的短板。综上所述,成长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的盈利模式应该是“OMOS-,NOAT+,LCR-”。

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处于成长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是最佳投资对象。民营企业家等企业高管通常充满激情和毅力,能克服一切困难求发展,其独裁式的管理利大于弊,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奋发向上,快速发展,最缺的是资金,而这正是潜在投资者所能直接提供的。因此,如果企业发展前景和投资收益都良好,潜在投资者应积极投资,推动企业向成熟阶段发展,同时给自身带来更大的投资收益,实现潜在投资者和民营企业的双赢。

(二)成熟阶段 处于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有如下特征:主营产品的市场完全打开,开始涉足多元化生产,技术更加专业化,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的研发和利用,形成了较强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了更多的企业利润增长点;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逐渐条理化和制度化,有健全的信用政策,对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日益科学,对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的处理得以加强,使得企业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利用财务杠杆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企业形成自有品牌,已经拥有较强的社会信誉,易于实现融资。显而易见,处于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应多管齐下,其盈利模式的理想选择是“OMOS+,NOAT+,LCR+”。

但是,民营企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成为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民营企业家大部分是实战出身,没有学习过管理理论和团队合作,在企业初期,这种独裁式的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然而,进入成熟期后,企业需要的是通过现代管理专家团队的合作来进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独裁式和家族式的管理有着极大的风险,极易误导企业决策,也不利于人才的引进,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最终很可能导致企业的衰败。

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往往会引起众多潜在投资者的关注。投资者虽然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也应针对成熟阶段的我国民营企业的短板,即管理缺陷,重点关注其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如果企业的管理依旧是垄断式的一人独裁,抑或是家族式的任人唯亲,那么,就算该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也不能算是最佳的投资选择;反之,在发展成熟以后,民营企业如果建立了强大的高级管理层,注重团队合作,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那么该企业的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这样的企业才是潜在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三)老化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在老化阶段的突出特点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丧失,创新能力逐渐减弱,产品的销售额慢慢减少,企业规模再也难以扩张,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存货囤积过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资金周转速度变慢;企业的管理已经涣散,官僚化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依靠成熟阶段建立起来的社会信誉,企业依旧可以实现举债,但是企业的资金链已经难以持续。在这个阶段,企业发展的短板是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这种情况下,我国民营企业盈利模式的现实选择是“OMOS-,NOAT-”,LCR+”。

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和管理层的涣散,企业往往会通过大量举债来维系紧缺的资金链。然而,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能暂时维持企业的外在表现,所谓“咸鱼翻身还是咸鱼”,此时的企业已经回天乏术,必将走向破产消亡。那么,对于潜在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能透过我国民营企业在该阶段的表现看到其行为的本质,从而避免投资失误。

参考文献:

[1]卿放、干胜道:《ESL:企业盈利模式分析方法》,《四川会计》2003年第12期。

[2]伊扎克・艾迪斯:《企业生命周期》,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分析盈利模式的方法篇8

银行业的盈利低谷期仍未到

一方面,银行业目前仍维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和较大规模的利润水平,这与其超大规模的总资产分不开。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总资产已达126.78亿元,按照1%的资产收益率计算,银行业一年的收益也能达到1.26万亿,因此,银行业的盈利水平是与资产规模保持相关性的。

但另一方面,银行业亦不可能脱离经济周期的本质规律,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会不断增加,并不是以线性增长的方式体现,而有可能以非线性的极端值的方式突然显示不良资产的增加,从而带来大量资产减值,造成业绩的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因此,目前仍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初级阶段,不良资产率或许维持缓慢的攀升,但到了经济萧条期的末段,银行不良资产率仍将以非线性的增长方式体现出来。

那么,银行的盈利周期与经济周期是否保持一致呢?有研究表明,银行业属于滞后于经济周期的周期性行业,盈利质量往往在经济下行周期才会有影响。在目前其他行业盈利纷纷下调的情况下,银行业要维持一枝独秀的难度较大,因此,目前银行业的盈利存在高估的水分,这就导致了投资者对目前低市盈率的银行股投出了不信任票。因此,低市盈率的银行股未必算低估,关键在于盈利是否到底,如果预期未来盈利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这样的低市盈率银行股才算真的低估值,否则,就属于低市盈率陷阱。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市场可能预期银行业的盈利周期仍处于下行状态,因此,在银行股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银行股的盈利下降,也会抬高相关股票市盈率水平。现在的情况是,中报显示,银行股的盈利增速已经开始下滑,符合市场预期。

银行业盈利泡沫的悲哀

从中美两国的最大盈利上市公司对比可知,美国苹果公司日均创造了1亿美元的净利润,而中国的工商银行也是日均6.77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两者相差无几。但从盈利与收入的分布来看,苹果公司以科技创新的模式在全球消费者的地位,其海外收入占比超过60%,美国本土的份额仅占40%不到;相比之下,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属于地道的中国市场的垄断者——海外收入仅占4%不到,换言之,中国最赚的企业只能赚中国老百姓的钱,在全球影响力远不如美国的跨国企业。这就是中美股市的最大的差距,这说明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目前中国赚钱机器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换句话说,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大户一旦去掉国内的垄断保护,很难维持目前的盈利能力。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经济结构转型的角度而言,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仍是由经济过分依赖于投资导致的。以投资拉动的模式牺牲了普通储户的利益,以较低的贷款利息补贴国有部门,充分刺激其投资冲动,导致产能过剩,而银行业作为贷款的中介人,更加能够受益于贷款规模的扩张,获得更大盈利机会。但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调整,未来必须要过渡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上,而银行业是否还会受益于消费增长呢?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关键的问题是,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占据全球竞争地位的制造型和高科技企业,它能够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同,它代表着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它的盈利模式才能获得投资者的尊重。

银行业绩底才是A股底

有人喜欢用M1增速,或是M2增速减去M1增速来分析A股市场见底,他们认为历史经验表明,货币增速与股市之间存在正相关,现在M1增速已经创了历史新低,为何股市还不见底,这种指标分析是否已经失效呢?笔者认为,无论是M1,或是M2-M1增速的方法,理论上仍属于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分析方法无异。经济分析基本上与技术分析的原理是一致的,如果不考虑经济层面可能出现了新的变化的话。最关键的问题是,当前经济不需要投放太多新增货币,因此M1会失效。存量货币已经高居全球最大规模,同时,企业信贷需求下降,导致货币乘数下降,因此,货币增速会下降。所以,在经济分析上,我们要结合不同时期来分析,仅仅用数据做回归还是不够的。

在2009年以后的三年里面,中国超发货币近50万亿元,导致物价大幅上升,而房价维持高位运行,这样的效果并不能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从货币管理当局乃至经济决策层的考虑来看,超发货币并不能拯救中国经济,只能带来物价的飞涨和资产泡沫,那么,与其继续发挥央行的货币宽松,不如加紧结构调整,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因此,目前的货币政策从战略上而言是谨慎的,从战术来说,或许存在阶段性宽松的动作,但根本上不会改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这种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将改变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这将挑战目前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中国银行业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过往的高盈利能力也将受到挑战。

上一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范文 下一篇:电话销售沟通技巧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