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收益模式范文

时间:2023-12-13 17:23:26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1

[关键词] 经济效果传播效果电子支付

1994年10月,美国《热线杂志》站点卖出了全球第一个网络广告,开创了互联网广告的新时代,也标志着数字媒体开始成型。今天,大大小小的网站上都挂上了各种网络广告。2005年全球因特网上的广告支出已达到147亿美元,2006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46亿元;至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7亿元。

网络广告效果的测定,不仅能对企业前期的广告做出客观的评价,而且对企业今后的广告活动,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它对于提高企业的广告效益,不论是宏观的经济效益或是微观的经济效益,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网络广告效果评估的含义和意义

1.网络广告效果评估

网络广告效果是指通过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和制作、广告和实施等网络广告活动,对广告主、消费者,以及社会所产生的效益和作用。

按广告效果内容分类网络广告效果可分为经济效果和传播效果。本文正是以这两个为基准进行效果评估的。

(1)网络广告的经济效果。网络广告的经济效果是指广告活动在促进产品、劳务销售,增加企业利润等方面的作用。网络广告的经济效果是广告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效果,也成为网络广告的直接效果。

(2)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是指广告活动在消费者心理上的引起反应的作用。广告的传播效果是一种内在的具有长远影响的效果,也成为网络广告的间接效果。

2.网络广告效果评估的意义

(1)有利于完善广告计划。通过网络广告效果的评估,可以检验原来预定的广告目标是否正确,网络广告形式是否运用得当,广告时间和网站的选择是否合适,广告费用的投入是否经济合理等等。从而可以提高制定网络广告活动计划的水平,争取更好的广告效益。

(2)有利于提高广告水平。通过收集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程度,鉴定广告主题是否突出,广告诉求是否针对消费者的心理,广告创意是否吸引人,是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可以改进广告设计,制作出更好的广告作品。

(3)有利于促进广告业务的发展。由于网络广告效果评估能客观地肯定广告所取得的效益,可以增强广告主的信心,使广告企业更精心地安排广告预算,而广告公司也容易争取广告客户,从而促进广告业务的发展。

二、常用的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方法

1.网络广告经济效果评估的内容及指标

网络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成产品的销售,广告主最关注的是由于网络广告的影响而得到的收益。收益是广告收入与广告成本两者之差,网络广告经济效果评估的内容及指标主要包括网络广告收入和网络广告成本。

(1)网络广告收入(income)。网络广告收入就是指消费者受网络广告刊登的影响产生购买而给广告主带来的销售收入。

(2)网络广告成本(cost)。目前有以下几种网络广告的成本计算方式:①千人印象成本(cost per mille)。千人印象成本是指网络广告所产生1000个广告印象的成本,通常以广告所在页面的曝光次数为依据。②每点击成本(cost per click)。所谓每点击成本就是点击某网络广告1次广告主所付出的成本。③每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所谓每行动成本就是广告主为每个行动所付出的成本。

cpm是目前应用最广,也是使用起来最简单的指标。其含义是:广告显示1000次所应付的费用。cpc也是目前常用的指标,在这种模式下广告主仅为用户点击广告的行为付费,而不再为广告的显示次数付费。由于cpm和cpc两个指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有人提出了cpa指标。cpa指标对于广告主最有借鉴意义,因为网络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产品的销售,这是通过消费者的行动来实现的。

2.网络广告效果评估基本方法

(1)通过服务器端统计访问人数评估;

(2)通过查看客户反馈量评估;

(3)通过广告评估机构评估;

(4)通过网络广告效果评估软件评估。

三、电子支付评估网络广告经济效果

1.电子支付的概念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的行为。

电子支付从基本形态上看是电子数据的流动,它以金融专用网络伪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传输电子信息来实现支付。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按照支付指令的传输渠道电子支付可以分为卡基支付、因特网支付和移动支付。

2.电子支付工具

电子支付系统中使用的支付工具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银行卡电子支付工具,主要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

(2)电子现金支付工具,如mondex、netcash等;

(3)电子票据支付工具,如电子支票等。

3.电子支付评估网络广告经济效果的原理

电子支付评估模型

网络广告引起的购物过程

(1)无效果阶段。顾客可能被网络广告的广告词、画面或者是其他因素吸引进入产品页面,但并未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兴趣,于是离开。这个阶段可视为广告失效,并未对顾客产生任何效果。

(2)传播效果阶段。顾客对产品产生了兴趣,于是浏览该产品。但可能因为诸多因素,顾客仍然会离开,不选择购买产品,但其对产品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留下印象。如果顾客对产品感兴趣,便会有购买欲望,当顾客下订单,选择支付方式,便完成购买。但这个阶段并不代表顾客已经完全确定购买商品,存在许多因素使得顾客改变购买计划,取消支付,那么网络广告的经济效果并未实现,实现的是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这样的潜在用户可能会有再次购买行为,产品的特性已经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3)经济效果阶段。处于该阶段的顾客已经完成支付过程,即不会出现退货或者未支付货款行为。电子支付的完成,标志着网络广告经济效果的完全实现。因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许多顾客会选择线下支付,选择线下支付的顾客在完成确认订单后视为经济效果实现,因为商家在收到线下付款后便会确认订单,然后发货。

第三个阶段的完成,说明了网络广告为企业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以电子支付完成为评估点,每完成一个,说明网络广告该次点击是有效的。在支付系统中设置一个计数器,来统计完成电子支付的次数n,确认订单数为m(等于电子支付次数n和非电子支付次数m-n之和),商品价格x,每次购买量y。在确认订单处设置开关n,当n=1时,表示支付完成;当n=0时,表示未完成支付。在电子支付处设置开关s,当s=1时,表示选择电子支付;当s=0时,表示选择线下支付,s取值的前提是n=1。nsx∑y称为纯电子支付经济效果,记为ne=nsx∑y;(1-s)(m-n)x∑y称为非电子支付经济效果,记为e=(1-s)(m-n)x∑y。那么网络广告实现的最终经济效果为:n[nsx∑y+(1-s)(m-n)x∑y],记为b=n[nsx∑y+(1-s)(m-n)x∑y]=ne+e。

例如,一位顾客某一次点击网络广告并完成购买,那么n=1,若选择电子支付,那么s=1,所购商品单价为10元,一共购买了5件,那么网络广告实现的最终经济效果就是纯电子支付经济效果,因为(1-s)=0,那么,s=1,x=10,y=5,n=1

ne=nsx∑y=1×1×10×5=50

若该顾客选择线下支付,则,s=0,x=10,y=5,m-n=1-0=1

e=(1-s)(m-n)x∑y=(1-0)(1-0)×10×5=50

两次所得结果虽然相同,但是所包含的意义不同,第一次是电子支付经济效果为50,第二次为非电子支付经济效果为50,那么为什么网络广告实现的最终经济效果为两者之和e+ne,仍是50。因为我们计算的只是一次购买行为,选择了电子支付,ne就为0,选择线下支付,e就为0,因为一个人一次不可能又选择电子支付又选择线下支付,所以选择电子支付时b=n[nsx∑y+(1-s)(m-n)x∑y]=ne+e=ne+0,选择线下支付时b=n[nsx∑y+(1-s)(m-n)x∑y]=ne+e=0+e。再来看个例子,某商品在一个月内的购买情况如下:

被确认订单购买了10次,即m=10,其中有6次选择电子支付,即n=6,那么m-n=10-6=4,该商品单价x=10,在6次电子支付中,每次购买的数量为5,3,6,7,1,4,即y1=5,3,6,7,1,4,另外4次线下购买中,每次购买的数量为2,4,9,1,即y2=2,4,9,1。

则,

记住,单位可不是元,因为效果并不是效益。这里的几个结果所反映的是网络广告到底产生多少经济效果,而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是无法精确计算,例如每个人对产品的记忆程度是不同的,或者是偏好有所不同,导致广告对其影响程度会有很大差异。

四、电子支付评估网络广告经济效果模型的利弊

1.直接反映出网络广告带来的经济效果

本模型的根本目的就是估算网络广告的经济效果,因为对经济效果的评估是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对经济效果的科学估算,可以为企业对网络广告的实施效果提供分析基础,企业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分析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不仅可以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为其他网络广告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

2.与电子支付相结合,完全的电子化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电子支付已经成为网上购物一种必不可少的支付手段,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电子支付替代线下支付成为可能,但电子支付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也制约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进度,也就会影响本模型的使用。但随着网络安全性地提高,电子支付趋势势不可挡。

3.将网络广告经济效果和传播效果基本分开,有利于评估直接经济效果

网络广告的经济效果和传播效果是很难完全分开的,因为广告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会导致购买行为,但也会慢慢消失。如果顾客一次点进就完成购买,这样评估便容易许多了。本模型利用电子支付完成确认订单就增加一次经济效果评估系数n,可以很清晰的将传播效果和经济效果分开。

4.以技术手段进行评估,排除人为因素对评估效果的影响

因为评估的采集和计算都是由计算机完成,因此可以排除很多人为造假因素。技术手段进行评估更为科学、准确,并且评估结果能够用数据来表示。

5.模型简单,不能完全反映出例外情况

模型构造还不够完善,只是简单的总体评估。支付模式本身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形式,所以例外情况不可排除。

6.参数数值存在缺点,不适合过大数据的计算

参数的设置对于小数额的评价极为有利,但是网络广告经济效果的数字评估结果往往是巨大的数额,这样对计算和显示都存在不利,也就会失去评估的意义。在公式参数的选取和效果的计算上,应更科学准确。

7.线下支付很难统计,为评估模型带来新挑战

线下支付的统计是难以完成的,因为线下支付是买家行为,而卖家不一定会每次都确认网上订单,这样就会造成漏计,或者是多计的情况。有时卖家也不能肯定线下支付是否是由网络广告的而引起的,所以在统计线下支付与网络广告效果的联系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2

关键词:网络效果评估;指标;计费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01-02

一、引 言

“新媒体”是当下传播学的热点话题之一。一方面,新媒体的外显特征非常明显,让人一看便知什么是新媒体,什么不是;但另一方面,又无法用一个普适的全面的描述来界定当下迅速发展的新媒体的本质。清华大学熊澄字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另一种较常见的说法认为,新媒体是在一般媒体基础上产生的,以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骨干而形成的复合媒体,如有线电视、双声道立体多用电视、卫星电视等[2]。虽然目前学术界对新媒体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大家普遍都认同,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其主要是由于媒介载体的不断发展创新而产生的新的传播现象。5年之前,博客是公认的新媒体代表,但短短5年之后,微博已经取代博客,成为“新一代”新媒体的主力军。

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变化多样,新媒体的形态逐渐增加,各新媒体间也由于新兴技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新媒体内容承载技术和新媒体内容表达方式的相互混杂而难以严格区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告,这个媒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媒介行业的重要产品[3],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目前中国网络广告效果的主要评估指标,并对其运用在经济市场中的优劣表现进行比较。

二、现有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指标优劣分析

(一)主要网络广告计费方式

我们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现有网络广告的主要评估指标。这些评估指标在广告行业当中,主要充当了广告计费的依据。

广告主投资广告必然是希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然而目前国内相对繁多的网络广告计费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告投资的回报率。下面我们介绍接种最常见到计费方式。

1.CPM。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费方式是CPM(Cost Per Million)。CPM是按照网络媒体访问人次计费的标准,是指在广告投放过程中,按每一千人看到某广告作为单价标准,依次向上类推的计费标准。这种计算方法有一个成立的前提,即必须要有权威的第三方系统来检测观看广告的实际人数。

2.CPT。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广告计费方式是CPT(Cost per time),即每广告位时间成本,比如包月,包天等。CPT是传统媒体广告购买模式的延续,它使得网络广告的计费模式更趋近于传统媒体的购买模式。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特定时间段选取特定广告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换言之,CPT在技术上可以看作是CPM的变体,以适应国内广告主在广告购买上的方便。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特定时间段选取特定的广告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但由于网络的双向性,网络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广告效果可记录性,然而CPT却显然抹杀了互联网的这一优势。CPT沿用几年,广告主渐渐发现这种计费形式缺乏说服力,或者说,广告主们越来越需要系统的分析互联网广告所产生的效果。

3.CPC。国内另一种广泛使用的计费模式为CPC(Cost per Click),即点击成本。通过CPC的广告点击数和点击率,广告主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投放的网络广告到底带来了多少宣传效果,简单而直接的满足了广告主对广告效果评估的需求。很显然,广告点击率并不是解释广告效果的唯一指标。对于把树立品牌为广告目的的企业,广告位置和广告语言的优劣所导致的广告支出和由此带来的用户的反作用才是他们的最终需求。

4.CPA和CPS。为弥补CPT和CPC的不足,国内目前采用CPA和CPS模式的广告主有所增多。CPA(Cost per Action),即每用户行动成本,即用户在浏览该广告后,做出了明显利于广告主实际利益的行为,比如注册广告主会员。CPS(Cost per Sale),即每用户购买成本,用户在浏览该广告后,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后者实际是前者的进一步细化。

由99click发起,联合奥美世纪、易观国际、天极传媒、金山软件共同起草的《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意见稿中,提出了全新的评估指标——广告二跳率(2nd click ratio)[4]。二跳率主要是指通过点击广告进入推广网站的网民,在网站上产生了有效点击的比例。具体来说,广告带来的用户在着陆页面上产生的第一次有效点击称为二跳,二跳的次数即为二跳量。我们可以看出,二条率实际上是CPA中“action”的一个细分类型。只是它相对平衡了广告主和广告商的利益关系,即,只要用户被广告所吸引,并进行一次有效点击,广告主就应该支付广告商一定的费用,而不是像CPS那样要求苛刻。实际上,广告计费方式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到广告主与广告商的实力对比。比如,对于在淘宝网主页上做广告的个人卖家,淘宝网是广告商,个人卖家是广告主,但是显然广告商的实力远远超过广告主的实力,此时采用CPS的计费方式反而是一种更加合理的行为。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现有广告效果评估指标

之前我们所介绍的行业内几种计费方式,实际上都与现行主流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分析哪一种评估指标更加科学和实用,就必须兼有考量指标和计费方式。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确立评估这些指标优劣的标准,他们分别是:真实性、时效性、公平性和标准化潜力。

真实性是广告主非常在意的一大因素。现行的收费方式较多,各种检测网站的浏览量、点击率的第三方机构也不乏其数,但是真正权威的少之又少。一种广告效果评估方式,如何能够更好的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自然更加受到广告主的青睐。而承蒙互联网交互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评估区别于传统广告评估的一个巨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实时实现广告效果评估,而不需消耗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统计到达率,浏览量等指标。因此我们认为,能不能很好的体现互联网广告评估的时效性,是评估一种收费模式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公平性是指,对于广告主和媒介平台而言,一种收费方式如何能够达在真实有效的前提下,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

标准化潜力则是指,一种收费方式,是否易于在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推广,技术壁垒是否过高。

1.CPM。我们首先来看CPM。虽然叫做Cost per million, 实际上是以千人为单位计算。CPM只与广告展示量有关。即,他不考虑实际效果,而只考虑实际投入。公示表达为:

Total cost=Unit price×Traffic×Impression/1000

在这里,一段时间内的变动量只有traffic,展示量和单价都是固定的。基于现有技术,浏览量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因此CPM的时效性很好。就真实性而言,网站的浏览量多有水分几乎是互联网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因此,权威检测第三方的出现,是这种收费方式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但是CPM并不涉及广告播出效果的考量。CPM是国际上通用的广告收费方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CPM能够很好的调整广告主与媒介平台间的利益关系。一般网站运营情况越好,它的浏览量越大,广告战士也就更有效果。这基本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收费标准。

2.CPT。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CPT是按照每广告位时间单位,比如包月,包天等来进行收费,公式为:

Total cost=Unit price×Time

在这个公式中,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变量出现,因此CPT的实效性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没有时效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不引入变量,CPT的计算方法非常的真实。一个网站的运营情况越好,它的CPT单价也就会越高,这主要通过广告主和媒介平台的商讨决定,而时间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作假的单位量,因此,CPT的真实性非常强,公平性也比较适当。但是有一个却像是,就如同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一样,并不是投入时间了就一定有效果。CPT在这个方面与CPM有一定的相似性。那就是,他们并不考虑实际广告必出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广告主并不有利。CPT是传统媒体的主要收费模式,在目前中国的网络广告中也有一定市场,它符合中国广告主的习惯,行业标准化潜力较大,甚至高于CPM。

3.CPC。对于CPC而言,通过广告点击数和点击率来收费显然比CPT更加具有时效性。公式为:

Total cost=Unit price×clicks

Clicks与traffic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但相对而言,它的真是性高于CPM。广告主可以花钱雇佣第三方检测通过广告链接进入广告主自己网站的比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虚假点击率的存在。CPC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考虑到了广告播出后的实际效果,它考量了用户在看到广告之后有没有行为层面的意愿。这点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而就行业标准化潜力来说,CPC的推行仍有赖于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出现,并且不是所有媒介平台都乐于那么为广告主着想。而这种方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广告主扮演强势角色。

4.CPA & CPS。CPA和CPS则沿着CPC的道路走得更远。三者都要求用户在浏览广告之后有所行动,而行动的深度则不断增强,从点击,到注册,到购买。这三种收费方式明显更加利于广告主而非媒介平台,尤其是后两者,对于中小型网站而言,选择这样的收费模式无异于慢性自杀。但是CPA和CPS的真实度较高,但是同样有第三方检测的问题。例如CPS,如何监控广告主的数据,使其不要少算由广告带拉的销售额呢?媒介平台需不需要为这样的检测再自掏腰包呢?这些都是问题。我们并不看好这样的收费方式的行业标准化潜力。虽然它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更利于广告主,如淘宝网目前部分采用了CPS广告模式,但这只有建立在媒介平台十分强大,强大到不通过这个媒介平台广告主就无法售出自己的产品的前提下,这样的收费模式才能做到双方利益的平衡。否则如此苛刻的收费条件,相信大多数网站都不会接受。

三、结 语

互联网广告效果。通过从真实性,时效性,公平性和行业标准化潜力四个方面考察了目前互联网广告行业主要考量指标和收费模式,我们认为,CPM是最合理,也最有潜力在将来成为互联网行业最主要的收费模式。此外,我们认为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必须要以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出现为前提,否则新型收费模式将无法发展,互联网的优势无法发挥,互联网广告行业在传统广告业的运作模式下步履维艰。

参考文献:

[1] 王冰.自媒体的“歧路花园”——博客现象的深层解读[J].学术论坛,2005(1).

[2] 项国雄,黄晓慧,张芬芳.新媒体与人际传播[J].传媒观察,2006(4).

[3] Joseph Turow, Media Systems in Society, Understanding Industries, Strategies, and Power, Longman Publisher, 1997.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3

关键词:微商;传销;网络平台

当下正是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中正有一种时下火热的网络销售方式,即微商。什么是微商,微商是微商创业者的简称,最初于微博中出现,由于腾讯微信的发展,继而转战微信。作为直销式电子商务,微商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大军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传销正借助微商势头大肆发展,也就是微商传销,他们披着微商的外衣,以夸大产品的方式吸收下线,为自身谋求利益。这种传销行为多出现在保健品,美容品等具有一定功效的产品上,想方设法把你的钱从口袋里掏出来,同时还要求成为他们的一员,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实行欺骗。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有不少的毕业生陷入这个泥潭中。

一、网络传销的构成要件

网络传销相对于直销的其他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一)介绍加入,传销人员通过向他们介绍自己的产品,并向他们推销自己的经营模式,忽悠他们加入自己的团队,收取高额入门费,但是实际销售却是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三无产品,例如美容品,保健品。

(二)组成网络,将他们拉入自己网络,变成自己下线,同时还要求下线继续接纳下线,如同树根一样发展,使自己团队壮大。

(三)复式计酬,也是传销团伙的主要收入,即从下线中收取报酬,无论是入门费还是销售收入。最极端的例子,一个原价为5元的产品,经过下线不断加价,最终变成100元。其中的利益多数被上线收走。上线也会鼓励下线多接纳下线,并承诺予以提成。

二、网络传销的种类

(一)实物推销

这种是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借助互联网推销实物产品,发展下线。但这种模式过分明目张胆,已经被慢慢抛弃。

(二)广告点击

靠发展下线会员增加广告点击率来给予佣金回报,通过网络浏览付费广告获得积分,并由单一的点击广告发展为点击广告、收发email、在线注册等多种方式并存。这种在线注册多为免费的,在我国发现不多,但对维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免受垃圾邮件骚扰造成极大威胁。

(三)广告提成

近些时候,网上“云广告”盛行,由此非法组织利用云广告概念进行非法传销。因为网络传销隐蔽性和欺骗性,很难让广大网民区分,一般人只以为是“网赚”或者是“广告位”,加上近几年广告在网上的大量流行,广告位的租金越来越贵,所以非法组织利用这一背景,提出花钱买广告位,然后拉取下线买广告位从而获得“提成”的新模式。

这类组织还会借用许多合法公众平台进行推销,利用了公众信任这类平台的心理进行推销。

因为网络的传播速度快,所以这类组织往往很快获得大量利润,并很快逃之夭夭,网站IP一般使用国外大型,给网警的查处工作也造成很大困难。提醒广大网民关注,细心区分,并请教相关专业人士。

三、微商与网络传销的区别

首先,微商并不是网络传销,是传销团伙进入了微商。网络传销只是微商大军的害群之马,但是这种危害会不断扩大。

鉴别微商与传销有以下几种要点:

(一)是否需要缴纳入门费

传销团伙多种多样,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入门费。这种入门费相对高昂,无论是直接缴纳还是间接缴纳,这种费用都是远高于实际销售收入的,同时也是传销头目的主要收入。相较而言,微商并不需要缴纳入门费,可以直接联系供货方提供商品。

(二)是否分

传销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通过不断发展下线,来壮大自身组织。微商多为同级销售,同一团队的微商有着共同的供货方,不需要联系上级。

(三)是否通过发展下线来获取利益。传销团伙的收入并不是靠销售货物,而是靠不断发展下线,通过接收入门费来获利。而微商则是通过销售货物来获取利益,属于正常销售。

四、防范措施

作为公众,我们应当加强自身对网络传销的防范意识。现在部分微商已经呈现网络传销的势头,不断发展下线,收取高额入门费,尽管依然以销售货物作为主要收入模式,但是这种行为应当加以制止。许多网络传销案件,在最开始其实是正常的销售行为,但是后期不断发展壮大,作为源头的上家会被不断加入的新人所蛊惑,继而慢慢变成传销。所以,这世上并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不存在任何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即便是馅饼,也是有毒的。网络传销之所以传播速度快就是因为诱惑力巨大,而且基本都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体和实际的东西来支撑,只要不是想投机取巧一夜暴富, 没有一个传销团伙能骗的了人。

对网络传销的防范不仅需要靠用户的自律,同时还需要网络平台的大力帮助。

《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是微信平台近期的一份规范性文件,其中有关于规制网络传销的手段,将虚假夸大各种效果但明显无效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广告,推广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的广告等定性为违规内容。与此同时,微信官方表示,该类信息一经发现,直接删除内容并屏蔽朋友圈。不但如此,官方还会将这类微信账号进行种种限制。腾讯还了《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内容表示,利用微信关系链发展下线分销,以此盈利或诱导用户关注的模式,大多具有欺诈等非法性质,一旦发现将永久封号处理。

政府机关也应当加以重视,加强网络监管,配合网络平台调查取证,一经发现立即处罚,处罚力度也应当加大。推进网络实名机制,对注册微信号进行实名认证,以防止传销团伙利用多种账号进行传销;健全信用机制,将违法账号列入黑名单;鼓励公众举报,平台也应大力支持举报,不能消极对待。

小结

在网络不断发达的当代社会,信息大爆炸让许多人失去了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而一大堆新兴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又使得市场更加混乱,导致犯罪分子趁虚而入,通过网络这种虚拟的方式欺骗消费者,谋取不法利益,同时又因为网络这层虚拟的存在,使自己不易被察觉,更加助长了犯罪团伙的嚣张气焰。网络传销的出现敲响了电商的警钟,也告诫了普通群众需要对网上的信息加以确认,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公众与平台需要多多防范,不要轻信任何投机取巧的信息,真正的收入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得到。

参考文献:

[1]《什么是网络传销 网络传销简介与种类.王庚新吧.百度贴吧》

[2]《什么是微商以及微商与传销的区别!杨旭涛新浪博客》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4

关键词:广告文明 创新 新媒体创意 产业升级

近年来,中国学者围绕“广告文明与和谐社会构建”、“新媒体与新广告”、“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三大主流语境,展开了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在三大主流语境研究视野之下,学者们对广告伦理现象、广告媒介嬗变与创新状况、广告产业升级进程、广告创意的时代特征等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引领了广告业的发展方向,并丰富了广告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广告伦理重构广告文明传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背景下,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广告伦理的沦丧和缺位导致了问题广告滥觞,致使问题广告和受众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矛盾一个层面。在广告活动中,“广告主的广告信息传播是受利益驱动的‘本能行为’,具有‘有谋而为’的主动性”。统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发现,对广告伦理的研究主要以“广告伦理”、“广告道德”、“广告文化”、“广告诚信”、“问题广告”、“虚假广告”等为主题来进行展开,核心词汇是“广告伦理的重构”。归纳起来看,对广告伦理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广告伦理失范的表现、产生原因和重构三个方面。Www.133229.cOm

1.广告伦理失范的表现

广告传播对社会道德、社会价值和社会文化有塑造与维护的积极影响,也有消解与腐蚀的负面作用,有其特殊表现。

其一,广告伦理失范多表现为对传统社会道德的消解。陈培爱教授在《中华传统文化与广告伦理探析》一文中指出:“传统与现代、正面与负面的广告误区与表现,主要包括:广告的失真与夸大、比较广告中的伦理、倡导性广告伦理、针对儿童与妇女的广告伦理、媒介外溢引起的广告伦理界定等”。而史建教授认为:“广告传播活动可以塑造和维护社会道德系统,也可以具有道德消解的作用,可以消解社会信度、摧毁公共道德偶像、粉碎公共的道德理想和信念”。

其二,广告伦理失范也表现为对不良消费文化的吹捧。在广告传播中提倡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宣扬超前消费、奢华消费、另类消费,倡导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强化等级观念,极大地误导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消费价值取向。

其三,伦理失范还常常表现为制造民族文化冲突,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许多广告无视历史文化传统,把商业利益置于民族情感之上,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伤害民族感情的元素、符号、说辞,传播伤害民族情感的信息,制造民族文化冲突,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危害性极大。

2.广告伦理失范的原因

其一,从广告传播角度看,广告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本质上是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三位一体的“利益流动”,以及其背后的“利益分配”、“利益冲突”等相关命题。广告伦理失范的根本原因是广告主和广告对象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引起的广告利益冲突问题。

其二,从广告监管角度看,中国的广告监管模式是多个监管主体,依据法律和相关广告管理条例来规范广告的合法有序传播。多个监管主体之间总是留有违法广告生存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广告监管的法律体系相对滞后,面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告市场并不能发挥应有的市场监管作用,例如,《广告法》所观照的语境是十六年前市场环境,“而且是过于宽泛、主观,实际上等于没有什么意义,对广告弄虚作假缺乏有效而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广告监管对象的复杂性为广告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告主往往通过广告媒介的转移、广告形式的转移、广告内容的变异、广告理念的转移、广告产品的转移来躲避监管。

其三,从广告素养角度看,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尚未真正确立,一旦遇到违法广告行为的经济诱惑,许多广告从业人员就会抛弃职业精神,退而求其次。另外,我国广告受众的广告素养教育相对滞后。广告受众对广告的认知、解读、评判、利用等能力不足,使得广告受众对违法广告缺乏相应的分辨能力,在受到违法广告的侵害后,也缺乏相应的维权能力,这也是许多问题广告得以出现的重要原因。

3.广告伦理的重构

对于广告伦理的重构,近年来,我国学者关注到“整合营销传播”、“公益广告”、“公关广告”、“新广告运动”、“绿色广告传播”、“广告素养教育”与广告文明缔构和广告伦理重构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势能理论”、“广告场理论”、“广告文明传播和广告文化缔构理论”,这些命题的提出。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上探讨了“广告伦理重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中。“广告场”理论强调的是广告市场中多角关系的和谐构建与和谐传播。广告“势能理论”关注的是对广告伦理失范本质的揭示,“广告文明传播和广告文化缔构理论”则探讨了在媒介融合时代广告伦理的重构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途径。这些理论涉及到广告主的理想,媒体的责任感和公信力。广告人的专业精神,广告监管的适时性及受众的广告素养等相关问题。例如,广告监管要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因为任何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顺应社会和监管对象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不但要监管广告行为,制止广告伦理的失范,也要监测社会和行业动态,为广告行业发展提供服务。涉及到《广告法》的修订,广告管理体系的重构,广告监管职能的重新定位和广告管理意识的转变等不能回避的问题。

4.广告文明传播

广告文明传播的基础是广告市场中广告多角关系的和谐建立。广告主应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理想的广告主,既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当广告主真正把企业的理想纳入到社会发展的宏观视野中去的时候,广告文明传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广告媒介部门是广告信息传递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广告主的投入的大多为媒体所得,广告媒介大多大众传媒,其社会公信力令人关注,这种身份决定着广告媒介又是广告传播活动中最大的问责者。

二、新媒体与新广告

在媒介使用上,“手机、电视和网络依次成为受众接触和使用程度最高的三种媒介”,广告主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对媒介广告预算进行从新分配,新广告媒介的传播地位愈来愈得以彰显,网络广告媒介的主流化和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趋势凸显出来。

1.网络广告媒介的主流化

网络广告媒介在人们的媒介消费中已占有主流化地位。可从政治、文化、市场三层面来解析。

其一,政治主流化的示范作用。在十七大开幕的当天,会议新闻中心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等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就对十七大进行了图文、视频直播。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等商业网站也链接了大会直播页面,十七大开幕式的直播迅速攀升到各大网站访问量第一位。网络媒体在十七大报道中,印证了自己主流媒体的地位,“从报道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角度,强化了网络在传播国家主流新闻信息上的重要地位。”

其二,文化主流化潮流。网络广告媒介在文化方面的主流化,体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它们也是在社会文化中具有主导话语权的文化。”在网络文化极具影响力和批判力的今天,网络文化已参与到主流文化的再创造中,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化融人、成长为新的主流文化,这时的网络文化就进入主流文化之列。

其三,市场主流化趋势。在宏观层面上,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2009年中国综合门户的广告营收规模惯性增长至63.2亿元,增长率为32.4%。2008年,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门户广告收入占据了门户广告市场96.2%的份额,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显示了中国网络广告媒介市场的成熟。根据dcci预测,2010年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转折点,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将达到212.5亿元,增长率约为37.6%;2011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会达到305.2亿元,增长率进一步提升到43.6%。

2.新媒体资源的多元流动

新媒体资源的多元流动打造了广告新媒体传播平台,改变了媒体竞争格局,为广告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具体来说新媒体资源的多元流动主要表现是资本、受众、广告、服务等媒介资源向网络广告媒介市场的流动。

其一,资本流动。媒介资本的流向反映了一个媒介市场的盈利能力和资本收益率。近年来,网络广告媒介市场进入有史以来的最大整合期,2007年分众传媒以2.25亿美元收购好耶网络广告公司;新浪在2008年年底对分众传媒非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收购,可以看作互联网媒介走出互联网的一大进步。由此,媒介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媒介传播矩阵的进一步丰富,为广告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信息载体和服务手段。可以看出,近年媒介资本的大运作都在网络媒介的参与下完成。

其二,受众流动。受众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媒介的市场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另据调查,受众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分别占其业余时间的64.7%和48.2%,并且由于网络广告媒介的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受众将通过网络媒介进行互动、沟通和消费。

其三,广告流动。受众向网络广告媒介的流动导致了广告主对广告预算的从新分配。网络广告媒体在网民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涌现多种媒体平台和广告联盟,促使广告形式更加丰富的同时,营销效果也呈现多样化局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认识到网络媒体的价值并开始更多尝试。来自艾瑞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网络媒体营销地位已经超过广播和杂志,成为第三大媒体平台。该机构还根据网络广告监测系统iadtracker的最新数据研究发现,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媒体的品牌广告主数量达到7674个,比2007年的6035个同比增长26.8%,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其四,服务流动。服务流动是指社会资源向网络广告媒介的流动,其中最重要是人力资源、通信资源和媒介内容资源等。2007年1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与国际奥委会签约,cctv.com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的新媒体转播权,cctv.com也同时成为北京奥运会官方互联网转播机构。

3.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

目前,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由此,手机功能媒介化对高速数据业务的技术要求得以实现,手机功能的媒介化得到技术支持,6.7亿手机用户就会成为手机媒介受众。手机功能的泛媒介化,主要是指手机媒介的媒介化经营、传播的大众化、营销和广告功能开发。

其一,手机媒介的媒介化经营。2007年,我国自主研发的cmmb手机电视技术系统开始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终端移动接收实时节目时,画面流畅、音质优美,这一测试成功为我国手机电视媒介的市场经营亮了明灯。“2009年,广电系统主导的cmmb手机电视技术系统已覆盖全国其他300多个城市,建成一个覆盖全国、面对多种移动便携接收终端的手机电视服务系统。”中国的移动通讯巨头也开始积极开拓手机媒介市场,中国移动也获得手机媒体的广告经营资格,随着网络媒介运营商的集约化发展,未来的手机媒介经营形式将会更加灵活多样。

其二,手机媒介传播的大众化。中国第25次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随着手机上网的大众化,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在中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移动搜索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据来自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移动的wap流量达到51.7亿mb,同比增长了100%。另一方面是手机媒介参与大众传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ctr市场研究对中国国民在赛事期间的全媒体接触行为进行了调查,从媒介选择来看,手机电视的收看率达到2.1%,有15%的受众选择通过手机报了解每日的战况。”。

其三,手机媒介的营销和广告功能开发。由于手机媒介的接收终端较为固定,便于广告主与目标消费者获得稳定的沟通渠道;同时,手机媒介实现了部分实名制,广告主可以锁定目标消费者;另外,手机媒介的广告主和受众采取了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广告传播的效果监测更容易实现;在传播特点上,手机媒介的信息传播更短、更快、更符合手机媒介受众的接收习惯。这些特点使手机媒介受到市场的多方追捧。手机广告主要分为手机直投类广告(dm)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形式,前者如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小区广告、手机报等,在3g大规模商用前都是手机广告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30的大规模商用,像图片、文字链、视频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广告表现形式将会丰富起来,这些形式将更好的满足品牌广告主的品牌诉求,并发展成为手机广告形式的主流。

三、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

数字媒介技术推动下的媒介融合,打破了中国广告的生态。为广告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由此,广告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推进成为中国广告学术研究的又一主流语境。

1.创新广告创意

传统媒介时代是“打断式”的传播时代,广告主在有限的传播渠道内总是打断受众的媒介接触,广告受众也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在此媒介环境下,目标受众对广告信息具有逃避的接受心理,为实现广告传播目标,几乎传统的广告创意原则都须包含“独特性”、“原创性”、“震撼性”等这些核心要素,以期实现在广告表现上引起受众的“共鸣”,吸引受众对产品或品牌的关注。然而,“数字媒介中的广告不像电视上商业广告,也许不会突然打扰或耽误读者与受众的观看。”数字媒介赋予受众对信息的主动权,使受众具有强大的信息选择和逃避能力,受众有能力回避广告信息的干扰。广告创意要追随受众目光和心理需求的转移而改变广告表现方式,以适应数字媒介环境带来的变迁。通过受众喜欢的内容,或者让他们参与进来,则更能激发受众对品牌认知的兴趣。为此,数字媒介时代必须创新广告创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其一,可体验性成为进行广告创意的指导原则,创造性的提供品牌体验是品牌传播的有效策略。

其二,可搜索性成为广告创意的基本要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曾经作为大众传播时代广告形态支撑的传者和受者信息不对称的广告形态向信息对称的方向不断进发,深刻地改变了广告活动的本质。”也使信息到达的准确性大大提高。

其三,可参与性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得以完美执行。广告创意的可参与性迎合了数字媒介时代受众的多种心理和媒介接触习惯,能够有效实现广告传播的目标。

其四,可标签性成为广告创意面对的又一重要问题。可标签性作为广告创意的原则,它一方面要实现对受众的分化与区别;另一方面还要对受众进行粘合与重聚,这是数字媒介和受众的破碎与重聚特征使然。

2.创新广告媒介创意

“广告媒介创意的核心就是要使创意成为广告媒介经营和广告媒介选择的核心”,也就是增强广告媒介经营和广告媒介选择的创新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广告媒介经营创意。中国广告媒介的竞争态势已由“跑马圈地”式的扩张粗放增长转向“精耕细作”式的存量集约发展。今天,数字媒介时代已成为现实,无论传统媒介还是数字媒介都要以创意为核心,增强广告媒介经营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对传统媒介而言,首先是要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进程,努力挖掘数字媒介技术对提升传统媒介竞争力的价值,实现传统媒介的数字化改造。其次是抢夺数字媒介的经营权,像手机电视、付费频道这些数字新媒体的经营对各媒介组织来讲都是新领域,所以传统媒介要争取拿到其经营牌照,以抢占数字媒介经营的先机。再则是加强媒介内容资源的管理意识,内容资源是传统媒介的重要财富,利用数字媒介内容缺乏带来的商机,将这些内容进行售卖、共享、租赁是提升广告媒介经营创新力的一个要点;对数字媒介而言,首先是加快对传统媒介内容的融合,内容资源的短缺是制约数字媒介发展的一大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对传统媒介的有效融合。其次是深化数字媒介的优势,互动传播和精准传播是数字媒介的最大优势,数字媒介的经营要将这两点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基点。再则是增进数字媒介经营模式、赢利模式、广告模式的探索,数字媒介由概念向现实的演进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经营模式、赢利模式、广告模式的支撑,推进这些模式的实践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数字媒介的竞争力。

其二,广告主媒介创意。在数字媒介时代,对广告主来讲,广告媒介创意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受众中心制。在数字媒介环境中,受众的主动性要求广告传播要将广告目标和受众相统一。其次是网络媒介中心制。数字媒介环境下,对传统广告媒体起补充作用的网络媒介,成长为具有战略性的互动媒介,在媒介选择中,网络媒介成为必不可少的战略性选择。再次是注重网络媒介舆论。随着数字媒介技术支持下的博客、bb8、论坛等网络媒介形式的崛起,在此媒介上形成的媒介舆论愈来愈影响着广告主营销的成败。对商业媒介舆论的主动引导,成为今天倍受人们关注的口碑营销。

3.广告产业升级的实现

我国广告产业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是粗放式的发展,是在外力推动下获得的发展。这种发展使中国广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产业的辐射性和带动性不强,产业的创造性和创新力不足,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实现中国广告产业的持续和谐发展,必须实现广告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国广告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径有以下方面。

其一,引导有实力、有特色、有思路的广告和媒介企业实现集团经营,搭建本土广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平台是广告产业优化升级的一个路径。

其二,从中国独特的经济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媒介环境出发,关注中国广告市场的特殊性,用中国的模式来解决中国广告产业问题。

其三,明晰广告产业的归属问题。“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整合,国家统计局从政策层面上认为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这给广告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广告产业的升级明确了方向。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5

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进步,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变化多样,新媒体的形态逐渐增加,各新媒体间也由于新兴技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新媒体内容承载技术和新媒体内容表达方式的相互混杂而难以严格区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告,这个媒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媒介行业的重要产品[3],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具体探讨目前中国网络广告效果的主要评估指标,并对其运用在经济市场中的优劣表现进行比较。

我们在第一部分讨论了现有网络广告的主要评估指标。这些评估指标在广告行业当中,主要充当了广告计费的依据。

广告主投资广告必然是希望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然而目前国内相对繁多的网络广告计费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告投资的回报率。下面我们介绍接种最常见到计费方式。

1.CPM。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费方式是CPM(Cost Per Million)。CPM是按照网络媒体访问人次计费的标准,是指在广告投放过程中,按每一千人看到某广告作为单价标准,依次向上类推的计费标准。这种计算方法有一个成立的前提,即必须要有权威的第三方系统来检测观看广告的实际人数。

2.CPT。目前国内最主要的广告计费方式是CPT(Cost per time),即每广告位时间成本,比如包月,包天等。CPT是传统媒体广告购买模式的延续,它使得网络广告的计费模式更趋近于传统媒体的购买模式。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特定时间段选取特定广告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换言之,CPT在技术上可以看作是CPM的变体,以适应国内广告主在广告购买上的方便。广告主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特定时间段选取特定的广告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但由于网络的双向性,网络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广告效果可记录性,然而CPT却显然抹杀了互联网的这一优势。CPT沿用几年,广告主渐渐发现这种计费形式缺乏说服力,或者说,广告主们越来越需要系统的分析互联网广告所产生的效果。

3.CPC。国内另一种广泛使用的计费模式为CPC(Cost per Click),即点击成本。通过CPC的广告点击数和点击率,广告主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投放的网络广告到底带来了多少宣传效果,简单而直接的满足了广告主对广告效果评估的需求。很显然,广告点击率并不是解释广告效果的唯一指标。对于把树立品牌为广告目的的企业,广告位置和广告语言的优劣所导致的广告支出和由此带来的用户的反作用才是他们的最终需求。

4.CPA和CPS。为弥补CPT和CPC的不足,国内目前采用CPA和CPS模式的广告主有所增多。CPA(Cost per Action),即每用户行动成本,即用户在浏览该广告后,做出了明显利于广告主实际利益的行为,比如注册广告主会员。CPS(Cost per Sale),即每用户购买成本,用户在浏览该广告后,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后者实际是前者的进一步细化。

由99click发起,联合奥美世纪、易观国际、天极传媒、金山软件共同起草的《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意见稿中,提出了全新的评估指标——广告二跳率(2nd click ratio)[4]。二跳率主要是指通过点击广告进入推广网站的网民,在网站上产生了有效点击的比例。具体来说,广告带来的用户在着陆页面上产生的第一次有效点击称为二跳,二跳的次数即为二跳量。我们可以看出,二条率实际上是CPA中“action”的一个细分类型。只是它相对平衡了广告主和广告商的利益关系,即,只要用户被广告所吸引,并进行一次有效点击,广告主就应该支付广告商一定的费用,而不是像CPS那样要求苛刻。实际上,广告计费方式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到广告主与广告商的实力对比。比如,对于在淘宝网主页上做广告的个人卖家,淘宝网是广告商,个人卖家是广告主,但是显然广告商的实力远远超过广告主的实力,此时采用CPS的计费方式反而是一种更加合理的行为。

之前我们所介绍的行业内几种计费方式,实际上都与现行主流网络广告效果评估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分析哪一种评估指标更加科学和实用,就必须兼有考量指标和计费方式。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确立评估这些指标优劣的标准,他们分别是:真实性、时效性、公平性和标准化潜力。

真实性是广告主非常在意的一大因素。现行的收费方式较多,各种检测网站的浏览量、点击率的第三方机构也不乏其数,但是真正权威的少之又少。一种广告效果评估方式,如何能够更好的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自然更加受到广告主的青睐。而承蒙互联网交互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评估区别于传统广告评估的一个巨大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实时实现广告效果评估,而不需消耗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来统计到达率,浏览量等指标。因此我们认为,能不能很好的体现互联网广告评估的时效性,是评估一种收费模式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公平性是指,对于广告主和媒介平台而言,一种收费方式如何能够达在真实有效的前提下,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

标准化潜力则是指,一种收费方式,是否易于在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推广,技术壁垒是否过高。

1.CPM。我们首先来看CPM。虽然叫做Cost per million,实际上是以千人为单位计算。CPM只与广告展示量有关。即,他不考虑实际效果,而只考虑实际投入。公示表达为:

Total cost=Unit price×Traffic×Impression/1000

在这里,一段时间内的变动量只有traffic,展示量和单价都是固定的。基于现有技术,浏览量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因此CPM的时效性很好。就真实性而言,网站的浏览量多有水分几乎是互联网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因此,权威检测第三方的出现,是这种收费方式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但是CPM并不涉及广告播出效果的考量。CPM是国际上通用的广告收费方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CPM能够很好的调整广告主与媒介平台间的利益关系。一般网站运营情况越好,它的浏览量越大,广告战士也就更有效果。这基本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收费标准。

2.CPT。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CPT是按照每广告位时间单位,比如包月,包天等来进行收费,公式为:

Total cost=Unit price×Time

在这个公式中,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变量出现,因此CPT的实效性非常低。甚至可以说没有时效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不引入变量,CPT的计算方法非常的真实。一个网站的运营情况越好,它的CPT单价也就会越高,这主要通过广告主和媒介平台的商讨决定,而时间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作假的单位量,因此,CPT的真实性非常强,公平性也比较适当。但是有一个却像是,就如同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有回报一样,并不是投入时间了就一定有效果。CPT在这个方面与CPM有一定的相似性。那就是,他们并不考虑实际广告必出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广告主并不有利。CPT是传统媒体的主要收费模式,在目前中国的网络广告中也有一定市场,它符合中国广告主的习惯,行业标准化潜力较大,甚至高于CPM。

3.CPC。对于CPC而言,通过广告点击数和点击率来收费显然比CPT更加具有时效性。公式为:

Total cost=Unit price×clicks

Clicks与traffic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但相对而言,它的真是性高于CPM。广告主可以花钱雇佣第三方检测通过广告链接进入广告主自己网站的比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虚假点击率的存在。CPC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考虑到了广告播出后的实际效果,它考量了用户在看到广告之后有没有行为层面的意愿。这点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而就行业标准化潜力来说,CPC的推行仍有赖于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出现,并且不是所有媒介平台都乐于那么为广告主着想。而这种方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广告主扮演强势角色。

4.CPA &CPS。CPA和CPS则沿着CPC的道路走得更远。三者都要求用户在浏览广告之后有所行动,而行动的深度则不断增强,从点击,到注册,到购买。这三种收费方式明显更加利于广告主而非媒介平台,尤其是后两者,对于中小型网站而言,选择这样的收费模式无异于慢性自杀。但是CPA和CPS的真实度较高,但是同样有第三方检测的问题。例如CPS,如何监控广告主的数据,使其不要少算由广告带拉的销售额呢?媒介平台需不需要为这样的检测再自掏腰包呢?这些都是问题。我们并不看好这样的收费方式的行业标准化潜力。虽然它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更利于广告主,如淘宝网目前部分采用了CPS广告模式,但这只有建立在媒介平台十分强大,强大到不通过这个媒介平台广告主就无法售出自己的产品的前提下,这样的收费模式才能做到双方利益的平衡。否则如此苛刻的收费条件,相信大多数网站都不会接受。

互联网广告效果。通过从真实性,时效性,公平性和行业标准化潜力四个方面考察了目前互联网广告行业主要考量指标和收费模式,我们认为,CPM是最合理,也最有潜力在将来成为互联网行业最主要的收费模式。此外,我们认为互联网广告行业的发展,必须要以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出现为前提,否则新型收费模式将无法发展,互联网的优势无法发挥,互联网广告行业在传统广告业的运作模式下步履维艰。(来源:今传媒 编选:)

(作者简介:陈冠男,女,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媒体研究。)

[1]王冰.自媒体的“歧路花园”——博客现象的深层解读[J].学术论坛,2005(1).

[2]项国雄,黄晓慧,张芬芳.新媒体与人际传播[J].传媒观察,2006(4).

[3] Joseph Turow, Media Systems in Society, Understanding Industries, Strategies, and Power, Longman Publisher, 1997.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6

最主要最常见的网络在线盈利模式,国内比较好的是各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等),也包括行业门户,而且大多数个人网站的盈利模式也是这样,靠挂别人的广告生存。

新新兴的在线短视频网站,通过影音载入前后的等待时间播放广告主的在线广告(优酷,土豆等)

盈利模式二:彩铃彩信下载、短信发送等电信增值形式

最疯狂的网络盈利模式之一,几乎每个进入全球排名前十万的商业网站和个人网站都在通过sp获取经济回报,目前由于sp收到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限制,盈利率有些下降,以此类模式为主的上市公司市值有所缩水。

盈利模式三:产品交易性网站

A.通过网站销售别人的产品(C2C和B2C模式)比如,淘宝(C2C),卓越(B2C)

B.通过网站销售自己的产品(包含B2C)

盈利模式四:提供独特的资源,位会员提供服务而获得收益(个人觉得知乎会向这方面发展)

此类模式代表有阿里巴巴(中国B2B的典范)

盈利模式五:网络游戏运营,虚拟装备和道具买卖

代表有:网易,盛大

盈利模式六:搜索竞排,产品招商,分类网址和信息整合,付费推荐和抽成盈利

代表有:百度,Hao123等

盈利模式七:广告中介

广告联盟网站通过给为广告主和站长服务,差价销售广告,获得利润

盈利模式八:企业信息化服务

A.帮助企业建设维护推广网站

B.销售各大公司的网络产品

C.网络基础服务提供

D.网络营销策划和搜索引擎优化的专业顾问公司

盈利模式九:融资

web2.0的网站一般都是用户制造内容,有了社区活跃度,自然会吸引VC的眼光,不过最终归属应该是被google,微软等巨头收购。

盈利模式十:建立会员数据库,为企业提供精准营销服务

通过网络大量的会员,为一些企业提供大量潜在消费者。

代表有:51job

盈利模式十一:建立网络产品,通过销售产品服务来获得收益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7

[关键词] 互联网广告 眼球经济 网络广告

一、眼球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1.互联网广告的形成

互联网广告就是利用网站上的广告横幅、文本链接、多媒体的方法,在互联网刊登或广告,通过网络传递到互联网用户的一种高科技广告运作方式。

与传统的四大传播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广告及近来备受垂青的户外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实施现代营销媒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目前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广告发挥的效用越来越显得重要。

2.眼球经济的产生

眼球经济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在现代强大的媒 体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杂志需要眼球,只有发行量才是杂志社的 经济命根;网站更需要眼球,只有点击率才是网站价值的集中体现。

(1)国际网络广告的起源

追本溯源,网络广告发源于美国。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的Wired杂志推出了网络版Hotwired,其主页上开始有AT&T等14个客户的广告Banner。这是互联网广告里程碑式的一个标志。

(2)中国网络广告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在1997年3月,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Intel和IBM是国内最早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我国网络广告一直到1999年初才稍有规模。历经多年的发展,网络广告行业经过数次洗礼已经慢慢走向成熟。

二、目前网络广告投放的常见模式

一个网络媒体(网站)会包含有数十个甚至成千上万个页面,网络广告所投放的位置和价格就牵涉到特定的页面以及浏览人数的多寡。这好比平面媒体(如报纸)的 “版位”、“发行量”,或者电波媒体(如电视)的“时段”、“收视率”的概念。该如何衡量网络广告的有效和投放,将成网络江湖未来走向规范经营的必经之路,通过研究,目前在网络广告营销上,一般的网络媒体通常采取以下的营销模式:

1.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人成本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广告投放过程中,听到或者看到某广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担到多少广告成本。传统媒介多采用这种计价方式。在网上广告,CPM取决于“印象”尺度,通常理解为一个人的眼睛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注视一个广告的次数。比如说一个广告横幅的单价是1元/CPM的话,意味着每一千个人次看到这个Banner的话就收1元,如此类推, 10000人次访问的主页就是10元。

2.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点击成本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但是,此类方法就有不少经营广告的网站觉得不公平,比如,虽然浏览者没有点击,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广告,对于这些看到广告却没有点击的流量来说,网站似乎做了无用功。这个和平面媒体相同,即使消费者已经阅读了该报纸,但是就不能说明他一定阅读了报纸中的广告,所以众多网络媒体都不愿采用CPC的交易模式。

3.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CPA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价方式要大得多。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

三、网络广告的优势

1.网络广告拥有最有活力的消费群体

互联网用户72%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78%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1000元,64%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58%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因此,网络广告的目标群体是目前社会上层次最高、收入最高、消费能力最高的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这一群体的消费总额往往大于其他消费层次之和。

2.网络广告制作成本低,速度快,更改灵活

网络广告制作周期短,即使在较短的周期进行投放,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很快完成制作,而传统广告制作成本高,投放周期固定。另外,在传统媒体上做广告后很难更改即使可以改动往往也须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而在互联网上做广告能够按照客户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这样,经营决策的变化就能及时实施和推广。

3.网络广告的投放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提供众多的免费服务,网站一般都能建立完整的用户数据库,包括用户的地域分布、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爱好等。这些资料可帮助广告主分析市场与受众,根据广告目标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并根据用户特点作定点投放和跟踪分析,对广告效果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4.网络广告具有价格优势

从价格方面考虑,与报纸杂志或电视广告相比,目前网络广告费用还是较为低廉的。虽然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在1997年才开始出现,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网络广告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站的最主要收入形式。由于上述优势,中国互联网广告收入也以每年翻倍递增,网络广告市场达到了10.8亿人民币,网络广告将成为企业市场推广必不可少的高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朱玲玲李爱明:网络营销低价策略探究[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8,(21)

网络广告收益模式篇8

目前,相当数量的互联网创业者对“人气或眼球”、有效商业模式和风险投资青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颇,导致许多网站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既不能收回前期投资,也不能养活网站并维持网站正常的运营和发展,更无法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挖掘互联网产业的有效需求要从分析人们的需要开始,但是,有需要不一定能够转化为有效需求。这一点在互联网产业表现的最为明显,例如人们对互联网企业提供的邮件服务需要量巨大,但是如果每发一份邮件都实行收费制,需求将大大降低,因此,互联网产业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要想把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要求互联网产业创业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在选择有效商业模式时我们又必须分析这种有效商业模式的技术特点与实现能力的可能性和政府政策的限制。同时,我们也必须分析我们的竞争对手的有效商业模式和竞争策略的选择。只有通过上述的完整分析,互联网产业创业者才有可能把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有效需求。我们把这种分析互联网产业有效需求的方法称为挖掘互联网产业有效需求的5要素分析法(见图1),下面我们将按照从潜在需求到有效商业模式到有效需求的分析框架逐一展开分析。

图1:挖掘互联网产业有效需求的5要素

二、互联网产业的需求特性与供给者的决策行为

网络消费者(以下简称网民)对一种网络商品的需求,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网民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网民对网络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一样,有两个特征:网民具有购买能力并乐意花钱购买这些网络产品或服务,这是网民对网络产品的需求与其他商品需求的共性。但是,网民对传统产品需求与互联网产品需求之间又有差异,表现为网民对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大,甚至趋于无穷大。之所以网民对网络产品的需求具有无限弹性,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网民对网络产品基本是一种非必需品需求。一般而言,对必需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而非必需品价格弹性大。第二,对网络产品需求的替代性非常强。如传统产品对网络产品的替代和网络产品之间的替代。这导致网民对某一网络产品或服务具有需求,且具有购买能力,但是不愿意花钱购买,只乐意免费享用。问题是,为什么网络企业愿意提供这种网络产品?这主要因为,在网络产品的临界最大容量范围内边际成本下降的非常快,且趋近于零。如目前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提供免费“网络硬盘空间”的互联网服务,为提供这种服务,首先要投入一套固定设备,价值30万元,但这套固定设备的容量有限,超过这一容量就会导致拥挤,这一容量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临界最大容量。但是,在这一容量范围内,第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30万元,这以后在临界最大容量范围内网民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但平均成本并不为零。所以,如果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定价时,网络产品供给者的平均成本将高于边际成本,网络产品供给者将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网络产品供给者缘何亏损还愿意供应呢?因为,当网络产品的“人气”达到一定规模时,它有可能获得其他收入,如通过卖广告获取收入。这样它就可以通过广告来弥补亏损。这也就是为什么网络产业创业者不惜一切代价营造人气的原因。如果一家网络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气,但是由于它没能准确挖掘出网络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无法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这家网络企业也肯定无法取得成功。只有当一家网络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既能够吸引到足够的人气,又能准确挖掘出网络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并将巨大的人气转变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这家网络企业将肯定取得成功。

如何挖掘有效需求,我们从网民的潜在需求进行分析。

三、互连网用户潜在需求的分类方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主体可以分为3个部分:政府、企业和个人。我们在用户分类的需求分析之中忽略政府的网络需求分析,重点分析个人网民和企业网民的需求及相关的分类方法。因为,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市场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产业,如汽车和电脑行业的企业,往往将政府部门作为采购大户对待,遵循20%~30%的大客户贡献70%~80%的收益;而互联网企业则基本遵循70%~80%的客户贡献80%~100%的收益,而这些用户基本上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如网络游戏企业、短信服务企业、网上商城和企业门户等等。

1.个人网民的有效需求

(1)物质和精神需求分类法。个人网民的需求最终都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需求,而这两种需求如果和互联网的赢利模式结合起来分析,就可得出基本结论:互联网企业必须提供个人网民所需要的、具备购买能力并且愿意花钱购买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产品和服务。现实成功案例包括,物质形态产品包括衣、食、住、行等主要方面。如:服装销售网络、租房和售房网络、饭店酒楼搜索和促销网络、机票销售网络等等、精神形态产品和服务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网络新闻等。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比较笼统,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初期,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互联网发展到竞争比较激烈的阶段,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分类方法。

(2)职业需求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现实之中各种职业的需求进行分类。首先将各种职业按照就业人数的数量,按照从多到少的次序进行排列,然后分析出各种职业人群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的需求定位,再从中挑选出网民数量众多的、有效需求定位明确的职业群体,推出适合其购买能力的并满足其购买意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如:针对学生的各种培训网站、针对大学教授的文献搜索网站、针对企业经理人的管理咨询网站。

(3)性别分类法。经常结合年龄分类法一起使用,先按照性别对网民进行分类,然后再按照年龄对不同性别的网民进行分类,提供个性化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青年女性的首饰和化装品的服务网站等。

(4)年龄分类法。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网民需求进行分类,然后提供针对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如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培训网站、针对中青年网民的家庭理财网站等。

(5)收入分类法。主要根据网民的不同收入水平进行不同的需求层次定位分析,然后提供针对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高收入水平的网民,开办各种网上豪华精品商城(如高档服饰和化妆品网上商城等)。

(6)爱好分类法。主要根据网民的不同爱好进行不同的需求定位分析,然后提供针对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喜好户外运动的网民,开办各种网上体育运动俱乐部(如足球、高尔夫、篮球、游泳等网上会员俱乐部),为个人会员和体育用品的生产商提供服务。

总之,以上几种分类方法,各有特点。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创业者要想准确的定位某一市场,必须交叉使用这几种分类方法。例如,性别分类法、年龄分类法和收入分类法的交叉使用,可以定位青年白领女性的服饰和化妆品市场等等。

2.企业网民需求

(1)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去分析其需求定位。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和环节主要包括:市场调查分析、产品或技术开发、采购(包括原材料或产成品、日常办公用品等)、仓储和配送、产品销售(包括直销和分销)、市场营销(包括广告、新闻和其他促销活动)、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包括招聘、培训)、人员出差、战略管理等。根据这些环节,再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网上服务:网上委托市场调查、网络营销、网络采购、网络广告等。例如:知名的阿里巴巴网站,提供b-b服务;51job等网站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等。

(2)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要素去分析其需求定位。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要素包括:人、财、物。“人”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各级人才的招聘、培训、分工、考核等方面;“财”的管理主要涉及到资金的融入、投出等方面的管理;“物”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生产设备和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库存、销售和仓储管理。针对这些要素所涉及的方面和互联网的特点,提供适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

(3)从企业部门设置情况去定位分析企业的网络需求。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直接分析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然后通过互联网来部分或完全替代传统的运作方式。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可开办网上招聘和培训等网站;针对采购部门,可开办网上搜索和采购网站;针对广告部门,可以开办网上分类广告和搜索广告等网站。

以上3种针对企业网络用户的需求分析方法,其本质基本相同,但运用最多的是第一和第三种方法,这两种分析方法比较直观,而且定位更加精准。

四、互联网创业者挖掘有效商业模式的战略选择

本文之所以将互联网有效需求的挖掘方法上升为战略高度,是因为能否挖掘出互联网的有效需求,是关系到一个互联网企业生死存亡的最关键的要素。

一是传统产业对照法(或传统产业触网法)。是指按照本文归类的各种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分类方法,定位出准确的需求细分市场,然后参照这一市场的传统产业的运作模式,并结合互联网的信息高速传输和海量信息存储、高速运算、快速搜索等特点,将传统产业的模式部分或全部搬到互联网上操作,并实现网上的商业价值。例如,新浪网的新闻和广告服务,就是将传统的平面媒体业务模式复制到网上;网上的电脑商城、服装商城、化妆品商城、二手车交易市场等,都是对照传统的相关产业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网上服务和产品。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直观易用,不容易出现大的需求定位偏差。创业者开办这种网站,只要竞争不太激烈而且经营管理不出现太大的失误,基本上都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能够实现人气和商业收益的完美结合。不会出现网站人气很旺,但是没有赢利模式的结局。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就是网下做什么生意,网上也基本上可以做什么生意,或者称为传统产业触网,或称为鼠标加水泥等等。

二是国外互联网产业借鉴法。这种方法的适用背景主要有两点。第一,因为互联网产业是一种全球化的产业,其提供的产品、服务和业务运营模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很多共性;第二,因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在很多方面要比中国快一些。正是由于这两种原因,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可以通过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商业模式,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和复制这种商业模式。目前国内采用这种方法的互联网创业者,其成功率很高。例如,携程旅行网就是模拟美国的网上旅行预定服务的商业模式,在国内取得成功。因为,商务旅行、预定机票、预定宾馆等服务在全球具有共同的行业特征;而且在美国,提供网上商务旅行预定服务的商业模式已经取得成功。

上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就业方向范文 下一篇:外伤急救常用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