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7 17:32:32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1

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是指依据企业预算的工作内容为践行的基础,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支持下,通过预测、决策、最终测定等一系列行为针对企业发展目标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针对发展目标的成本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解、控制、分析以及考核和评价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和管理内容。简单来说,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就是建立在企业经济管理秩序下的使用成本核算为主要方法、以缩小目标成本和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目标的成本内容进行测定、控制以及考核的管理工作内容。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实行的过程中开展目标成本工作,能够有效的完成对企业发展目标的成本控制工作,帮助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获取更大程度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和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此外,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工作中,必然会对目标的主要成本内容进行清晰明确、全面细致的分析以及考核,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针对企业目标的市场环境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安排了相应的考察工作,因此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还能有效的锻炼企业对于目标市场的敏感程度和分析实力,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面对相关工作内容时的丰富经验。最后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节约节俭的工作氛围,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由上至下的成本管理氛围,使企业在日后的经济活动中同样拥有明确的成本管理意识,为企业的发展建立更加圆满的基础。

2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实行策略

2.1加强对目标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宣传

事实上,加强对目标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只是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内容,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在企业上下的整体范围内形成对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培养企业员工在面对企业发展目标过程中习惯性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从而有效的在企业内部做好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保证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功能效用的发挥。具体来讲,企业在加强对目标成本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目标成本管理意识,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中目标成本管理重要性的主要内容以及重要性的宣传和培养,同时有效的在企业管理层的人员的日常会议过程中开展对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宣传,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的掌握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将其应用在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生产工作内容中,先从企业自身做起,进而凭借财务人员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整体内部创建关于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适应范围,在企业基层员工层面上逐步推行U币奥成本管理制度,对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表现较为优良的员工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于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屡屡出现失误或者没有正确认识目标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员工给与一定的警告和处罚,从而实现企业对于目标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应用。

2.2加强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控制

成本核算工作是企业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确定目标成本管理确实在企业的业务管理过程中发挥了相关作用并且确定其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对整体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核查和监督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来讲,企业在完善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相应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制度,在企业内部之间的各个部门在进行商品交换和劳务的时候可以按照市场的商品价格为标准,尽量的减少市场企业的内部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别,从而有效的明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任务和职责,建立统一合理的企业部门目标成本管理考核标准。同时,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的实行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监督以及考察,确保成本核算工作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将企业成本的细节内容以及曾经发生过得变化都做好相关记录,保证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全面性以及细致性。

2.3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用

在当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之一,其也是企业在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方法和凭借。具体来讲,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的市场信息、自身生产经营信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客户需求以及喜好信息以及同行业的相关标准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等,是企业制定长期以及短期发展目标时的重要评判依据,也是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以及目标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标准来源。总而言之,企业应该加强对自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用,通过对市场的信息分析、客户的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以及对自身的信息分析完成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同时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理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位置,加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企业更快的发展。

2.4加强对目标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

目标成本管理这一方式不仅仅可以运用在企业的发扎怒表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将目标成本管理应用在自身的管理工作中,企业可以讲目标成本管理这一工作内容与自身内外的工作都形成充分的结合和实践,发挥目标成本管理的作用,保证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目标成本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实行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企业应该加强对目标成本管理的宣传,采取诸多应用方法将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中,做好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实行基础工作,保证目标成本管理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树立新的基础,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2

对于国内相当多的企业来说, ECM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但提起ERP,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事实上,ERP是以数据库管理为核心的,而ECM是以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为核心。

调查显示,企业中80%的数据是以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的,例如电子邮件、报表、办公文档、扫描文件、网页等,而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往往散落在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中,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更惶谈从中挖掘出价值。

近日,IDC公布了《亚太(日本除外)地区内容管理软件2008-2012年预测及2007年市场容量》分析报告,EMC Documentum名列2007年中国内容管理市场第一位,适值EMC旨在满足2.0 信息基础架构对新一代企业内容管理需要的Documentum6.5在华,记者就内容管理目前的发展态势采访了EMC中国区副总裁、内容管理及归档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廖强。

ERP与ECM的关联

在廖强看来,现在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需求产生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跟以前ERP比较的话,内容管理与ERP同等重要,内容管理是管着80%的非结构化信息,ERP管理着20%的结构化信息。其次从复杂性来讲,因为ERP牵涉了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管理却没有那么复杂。从投资来讲,大家都在讲收益率,企业现在实际上逐渐地认识到内容管理的重要性。这几年内容管理逐渐地跟ERP、CRM,包括银行的核心系统,包括电信的计费系统等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新重点。也就是说,随着内容管理逐渐地深入客户的核心业务,对企业的工作效率、收益、信息安全等都将得到提高。

相关调查显示,2006年的数字信息量为1010亿GB,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将增长六倍,到2010年数字信息量将达到9880亿。毫无疑问,我们已进入数字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而调查显示,2007年的数字信息量首次超过了全球现有的存储器的容量!

ECM已进入第三代

IDC在2008年上半年针对中国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434个最终用户中,接近60%的用户表示有计划投资内容管理软件。而在2007年的类似调查中,这一比例还只有30%多。这一结果表示,内容管理在组织中的优先级大大提高。IDC分析认为,用户渴望投资内容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日益增长的法规要求;二是通过内容管理功能更好地优化、自动化纸质业务流程。

廖强分析说,综合当今内容管理市场,内容管理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三代。

第一代是小型供应商提供单点解决方案,主要用于解决零碎的业务问题,例如光盘系统管理、记录管理、Web内容管理、数字资产管理、工作流/BPM管理等。第一代内容管理的特点是有众多小型技术公司,每个公司都使用专门构建的应用程序解决一些零碎的业务问题。

第二代是中型供应商在单点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供较为全面的内容管理功能套件。第二代内容管理是由整合驱动的,在这一阶段,中型公司纷纷展开收购,并开始构建成套的内容管理应用程序。这是一个从单点产品到内容管理套件的变化过程,许多公司都是从点入手,而逐渐架构起较为完善的内容管理解决方案。但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管理底层平台的健壮性和面向应用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往往被忽视。

前两代内容管理带来的问题是:各个系统之间往往会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而且,当应用出现变化时,需要对各个单点产品逐一修改,不能快速满足应用变化速度。

在第三代内容管理中,内容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基础架构的一部分;企业对内容管理的需求,已并不满足于应用某些点的产品去实现特定业务的管理,而是需要一个高性能、高可扩展性、能支持企业业务快速发展并能满足企业业务变化需求的内容管理平台。

开放性成长

任何一个软件公司的理想是要做到能够尽量满足客户的最终需要,但这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需求的复杂度,很难有一个企业所提供的软件产品能够适应各式各样的不同需求。

廖强介绍说,Documentum平台一直以来就不是自行运转,Documentum平台一定跟结构化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国内某银行的应用,像有一套贷款审批,因为它要审核你的原始的资质,你的房产证等,这些都需要EPR系统与Documentum。从我们整个的发展方向来看,ECM是关注着技术性、扩展性、高性能,可对接性,希望把自己的开发能力提供给整个社会,大家很容易地把不同的系统和Documentum平台对接,现在我们在国内有一大批的合作伙伴,我们是按不同的行业,找这些行业做得很精深的厂商去了解客户的需求,在Documentum平台上做客户化的定制,满足客户的需要。

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在谈到如何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时,廖强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工程制造企业将会有许多的纸制文档,有的时候一个项目产生的纸制文档就是一卡车,并且这些文档都要保存,所以就要找库房,有的时候一个文件要再去复制多少份。Documentum帮助企业将这些文档电子化以后,你就需要一个版本就可以了,所有的问题都在电子化里面去流转,我还帮你省了库房钱,这就是显而易见的降低成本,并且查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比如说银行的贷款审批的标准化流程化,银行没有实施Documentum平台之前,可能就要产生一些漏洞,可能坏账率会比较高,这都是真金白银,这不是简单的人工成本,因为10个人的工资也没多少钱。但审批的漏洞,财务的坏账却是大问题。

ECM

企业内容管理(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ECM)从内涵上应该包括企业内部(Intranet)内容管理、Web内容管理、电子商务交易内容管理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信息共享内容管理(如CRM和SCM等)。

企业内容管理的对象,也就是“企业内容管理”中的“内容”泛指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字内容,包括数据库中的信息,企业的各种文档、报表、账单、网页、图片、传真,甚至多媒体音频、视频、等等各种信息载体和模式。与业务信息系统中大量用于交易记录、流程控制和统计分析的数据相比,“内容”具有某种特定和持续的价值,这种价值在共享、检索、分析等使用过程中得以产生和放大,并最终对企业业务和战略产生影响。

EMC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3

关键词:信息系统;茶叶企业;信息管理;应用机制;现代化

对于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创新来说,转型发展是其主要特点,不管是具体的经营元素,乃至整个管理体系,都需要我们在立足具体管理机制的情况下,通过丰富融入多样化元素内容,从而创新管理思维。不仅如此,对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消费者的习惯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而立足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的价值基础,构建合理完善的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全面且必要。

1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背景及环境特点认知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建设日益丰富,在当前整个茶叶企业发展时,既需要注重完善各项元素及内容的充分利用,同时也需要在完善探究茶叶企业运行特点和具体诉求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市场需要,通过融入必要的企业经营理念,进而助力现代化茶叶企业建设。目前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全新时期,结合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当前正处于时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茶叶企业经营体系中的各项元素内容,还是茶叶企业所处的时代特点等等与以往相比,都有了全面变化,尤其是在目前社会大众都热衷饮茶的大背景下,整个茶叶企业所处的空间更大,前景更为明显,因此,茶叶企业想要有效发展,就要把握市场诉求,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确保茶叶企业处在高速发展的全新时期。就茶叶企业而言,企业员工对其经营发展,乃至具体经营收益的影响超出社会大众的想象,尤其是茶叶企业员工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更为突出。当员工具备扎实的工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时,其就更能发挥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元素的综合应用,进而便于茶叶企业的全面、成熟发展。

2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的价值分析

结合信息技术应用来看,其正是茶叶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可被我们应用的信息内容实际上是极其多样的,比如在茶叶企业营销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营销大数据,进而帮助茶叶企业的经营者具体全面的了解整个茶叶产业的营销诉求,或者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流程把控等多个方面,都可以使用信息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的现代化经营。对于茶叶企业的经营创新,元素内容多样教学至关重要。特别是从茶叶产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上看,想要满足其具体的市场化经营需求,就必须充分注重完善构建多样化的元素内容,尤其是具体的时代化创新与完善,从而确保茶叶企业的转型。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只有融入了必要的茶叶企业特点,才能更好实现其管理目标。而对于茶叶企业的具体运行来说,信息机制的融入和应用,其带来的实际变化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融入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将与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特征与其整体融入,从而使其能够更好满足时代需要。而在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中,其需要充分注重构建完善的应用机制,我们认为整个信息管理机制所覆盖的具体面或者内涵应该是全面而突出的。比如在整个茶叶企业的具体运行发展过程中,其信息管理体系包含对茶叶产品的种类、价格等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筛选和整理,以及茶叶产品营销市场的客户信息状况的收集与整理反馈,以及整个茶叶企业财务管理等涉及现代管理活动的各个细节。

3信息收集、数据整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价值理解

对于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与发展来说,其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资源的高效利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说,是当前整个时代经营活动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及内涵,如果我们对茶叶企业自身所存在的元素内容进行理解,不难看出,正是因为目前很多茶叶企业发展层次不够,从而使得很多茶叶企业都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下,无论是对茶叶产品信息的收集、整理,还是茶叶原材料的基础生产过程等等,都未能形成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特别是信息资源应用度不够,进而影响了茶叶企业管理与茶叶产业发展之间的必要关联。在信息化建设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茶叶产品和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更加完善,这从客观上看,也为茶叶企业信息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基础可能。不仅如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实现当前这一时代形势,也需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融入应用,从而打造符合茶叶产业特点和茶叶企业发展趋势的企业信息管理机制。很多企业正面临从传统经营模式向时代化经营理念转变的新氛围之中,因此,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实际上,研判目前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客观诉求,茶叶企业内涵元素的融合发展与全面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就目前整个时展的趋势和特点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点,尤其是各个产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其已经打破了产业元素融入的客观单一思维,尤其是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经营机制也实现了成熟而全面的融合统一。在当前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任何项目的运行发展和产品的市场推广,都离不开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入及诠释表达,可以说创意、文化等等实际上都是当前整个时展的核心所在。当然,我们在项目运营及营销活动的开展等诸多能力及经验也实现了全面提升。因此,对于当前茶叶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来说,如果我们能将现代化的理念和思维出发,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运行和价值最大化。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技术是当前整个时展时,任何产业和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和具体应用的重要内容。如果脱离了信息知识的有效应用,那么企业所作出的具体方案,以及其具体的经营收益可能都会深受影响。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我们在进行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时,必须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利用和融入当前整个时展过程中,可被具体应用的元素内容,通过整体融合、创新,从而实现最佳应用。

4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机制构建思路

在具体做好茶叶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时,我们所需要具体做到的,不仅仅是经营理念上的优化与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选择与时展相匹配的信息管理机制和元素内容之间充分结合,深度融入当前信息时展运行中,所具体需要的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我国茶叶企业目前仍然更多情况下是停留在传统经营状态之下的,尤其是很多茶叶企业并没有理解企业发展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应用日益成熟的大背景和整体需求看,如今,我国多数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实施方面,虽然已经实现了初步提升,但是整体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企业内信息机制构建的完善性,还是其中所应该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管理思维等等,都存在较多不足。做好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活动建设,其离不开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的精准认知和有效调动,同时也需要更好、更主动去拥抱当前发展的这个时代,尤其是通过发挥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成熟度,从而带动员工在整个茶叶企业的发展运行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尤其是在立足茶叶企业发展的诉求和特点看,综合应用各项技术元素,也是当前茶叶企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所完全不可被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信息系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系统化融入和应用结合,就必须对现阶段茶叶企业发展的环境状况和所需内容进行深化探究,从而分析具体的信息系统应用,进而满足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效果。结合电商经济日益成熟的时代背景看,各个茶叶企业都陆续适应这一时代特点,搭建了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电商渠道和途径,尤其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职能终端,从而实现对茶叶产品的生产、经营销售的全过程的管理与了解。但是,对于茶叶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具体管理与实施来说,我们要注重在茶叶企业自身基础的前提之下进行建设,其规模与投入不能脱离茶叶企业自身的客观实际,不能盲目进行投入。同时整个信息建设的管理与建设应用过程,要注重与茶叶企业的基础特点相结合,确保信息管理机制服务与企业运行全面融合,尤其是从茶叶产业的发展进程看,其使用信息系统推进自身信息管理机制建设,并不是盲从当前信息时代建设的背景和氛围,而应该是真正利用好通过信息管理机制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并且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合理应用,从而服务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价值特点。

5结语

在大数据信息成熟应用的今天,我们说,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应用,而是应该在对整个市场发展状况,尤其是与茶叶产品相关的元素内容进行深度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信息筛选和数据整理,从而为茶叶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合理、恰当的参考机制,尤其是对于茶叶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来说,信息管理机制建设将从本质上助力现代茶叶企业建设。

参考文献

[1]杨肖康.基于SSH2的网络信息化茶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73-275.

[2]谭朝贵.对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及信息化建设的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4):127-131.

[3]杜惟毅.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02):189-191.

[4]钱峰燕援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与优化研究———从供应链上的信息正向传递与逆向追溯角度的解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6,(02):128-129.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4

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应用业务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多类型信息的关联化应用的趋势,当今国内企业已经开始进入依赖信息作为发展动力的时代。

数字信息让交易变得更快捷,给客户提供互动的渠道,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

在国外,内容管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完全手动型:这是最原始的网站内容管理模式;数据库支持型:在内容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内容;页面自动生成型:能解决高访问量问题,技术人员将网站页面的模板独立出来,可以使用静态页面完成类似动态页面的功能。

信息的存储、管理、保护和分配,都对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今商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数字信息量与日俱增,这对企业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提出了战略性的要求,包括:

加强对海量信息保存的周期管理和价值管理,确保对不同等级的数据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存储设备和管理方法。

传统上,当磁带方式的近线存储或离线存储方式不能简便存储、快速应用庞大数据时,企业会不得不去添加昂贵的在线存储设备。

随之带来较多的设备兼容性问题和管理上的难度。如果能够由近线硬盘阵列保存这些信息,一些企业就可以因为有更多的历史信息可供快速参考而能进行更好的战略决策,从而通过扩大收益降低成本。

避免效率低下的存储方式增长企业的商业风险。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信息更加广泛、快速地在各个企业、企业的各部门或经济领域(如金融服务、保健、制药或其他需要及时信息的公共服务行业)间互相传递,这就要求企业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信息进行定位、访问。

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服务质量(QoS),即提高企业商业价值。因为处于不同应用周期阶段的数据会对最终的服务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精确评估信息的价值,总结管理使用信息的策略,提高资源利用率。

面对这些战略要求,多个信息应用行业已经不满足于彼此分离的存储架构管理、信息备份/迁移管理和企业内容管理(ECM)应用。他们都意识到了在整个数据管理策略中,对于不同功能、特点的数据投入不同等级的资源进行管理、存储、访问、保护是非常关键的。这些用户希望能有一种解决方案,提供更紧密的企业内容管理应用整合以及在不同平台上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中管理。

厂商可以通过存储管理和数据保护方案,以及与业界其他领先厂商所建立的密切合作伙伴关系,使公司能够整合一套符合经济学原则的信息创建、分类/安全保护、迁移、保存和应用的系统架构、规则体系,提供基于简单、创新和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此类需求。

内容管理过程划分

笔者在统一存储(Unified Storage)先进理念与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管理过程划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内容管理过程划分模型

这套过程划分模型包含:

过程一,数据的创建阶段。数据的创建阶段是内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管理系统的管理规则运用,在这一部分有着很好的体现。数据应用的周期性规律,决定了可以根据其重要性的不同而分为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受控数据等不同的种类。

过程二,数据的分类、安全保护阶段。笔者认为,基于存储成本数据并不都是生而平等的。数据的创建阶段是内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管理系统的管理规则运用,在这一部分有着很好的体现。数据应用的周期性规律,决定了可以根据其重要性的不同而分为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受控数据等不同的种类。

过程三,数据的迁移阶段。根据数据不同的重要性、功能,用户可以进行分类,归档和迁移等解决方案来更好地迁移数据、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极大减少恢复时间,同时获得最大的灵活性、高性能和简易性,并且降低管理成本。

过程四,数据的保存、归档阶段。用户可以通过采用统一存储系统和近线存储系统等负债系统,以在线、近线和离线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合理的保存、归档自己的数据,并同时保持最高的数据可用性和管理简便性。

过程五,数据的应用阶段。在以上几个过程的基础上,用户可以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从容应对竞争环境下不同的数据应用需求。

图2 透明式迁移管理机制

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通过内容管理专业方法论和解决方案把内容管理分成了几个层次,包括:

内容管理应用层-定义

这一层负责存储、查询非结构化数据。企业内容管理系统和关系型数据库一样,也是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只是管理的对象有所不同。

由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的是一种被称为“二维表结构”的数据对象,工资表、花名册等就是典型代表,而企业内容管理应用中管理的数据对象,是“非结构化”数据,大文本数据、视音频数据是典型代表。

“非结构化”数据本身没有“二维表结构”那样的数学模型可以进行表示,但可以通过分类、主题词以及元数据进行逻辑上的组织。

企业内容管理应用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以逻辑关系的方式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组织,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创建和应用与物理存储完全隔离。

内容管理应用层-分类,归档和搜索

在应用层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分类,归档和搜索能力,通过这些功能,能够提高存储效率;减少搜索企业数据的时间和成本;降低与数据相关的风险。

内容管理应用层-数据迁移

这一层负责根据内容管理中设定的策略,将数据在近线、在线存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迁移。

通过采用第三方数据迁移软件,以及内容管理工具自带的功能可让用户从多个本地或远程的异构环境系统中的快照备份非常有效地迁移至备份存储系统上。

这个快速自动的过程减少了异构的存储和计算环境中备份的时间,保证了对快速恢复数据的即时访问,显著降低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解决方案的效率。这些措施通过使被保护数据资源的集中和整合显著提高了存储的备份,通过新的数据保护功能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

图3 内容管理应用层

内容管理应用层-第三方应用协作

笔者通过公司自有的,基于Data ONTAP的API―FPolicy来支持ILM三层体系结构之间的管理、数据通信。

相信实行了内容管理之后,能够为客户带来巨大的价值,首先,是将企业信息价值最大化。通过对不同等级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在线、近线和离线存储手段和管理规则来实现。其次,是降低系统运营成本,避免复杂的系统管理。通过简洁的结构、简便的部署和简单的多问题处理手段来实现。最后,能够降低系统风险和维护花费。通过提供高度可靠、可用的设备,提供数据DP双校验技术和对记录的强制性保存、死锁机制来实现。

链接

ILM小贴士

ILM是英文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的缩写,其中文意思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发展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4

一、管理会计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创新性要求

(一)管理会计面临的理论问题

管理会计是一门关注管理应用的学科,国内外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分析与学术研讨还不是很多,而目前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一些理论研究还是空白。例如,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管理目标还不是很明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等学科内容有很大的重复性,在内容范围上,追求多而全,这样就无法实现管理会计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学科目标。管理会计的功能应该更倾向于对企业日常管理活动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而像资本运营、投资决策一类的内容不适宜安排在管理会计学科范围内,避免增加扩大管理会计的内容范围,不要与财务管理等学科内容相重复,造成一定的学科资源浪费。另外,管理会计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质量管理等管理内容相结合,形成多角度的管理会计应用格局,但是在具体内容上,还未能与最前沿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的实际指导作用不突出、不明显,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发展。

(二)管理会计的创新性要求

管理会计的创新性要求是适应企业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会计活动更深入地参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发展管理会计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对管理会计的理论进行创新,从而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的“本土化”管理需求。就目前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出现的问题,需要对管理会计的整体运用思路进行创新,重新认定管理会计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管理会计的责任。笔者认为,强化管理会计在成本效益控制方面的作用,应该是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线索,创新性学术理论发展也要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才符合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二是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要进行创新,完善管理会计的应用指南和强化实践技术,使得管理会计在具体实践应用中,能够结合当下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与具体的成本项目的实际管理目标进行紧密地结合,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项目的预算、控制、评价与考核等活动,促进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高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不能脱离管理会计的学科中心主线来发展,应该在强化提升企业成本效益的管理会计学科目标下,进行探索性的发展,才能保证管理会计活动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二、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成本信息的强化与完善

管理会计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增加企业管理内容的应用型学科,有人欲将管理会计学称作“成本管理会计”,可见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渊源关系。因此,适应现代会计转型升级的要求,发展管理会计要先提升基础信息的质量,不仅是关乎企业各项成本费用的财务信息资料,还包括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信息内容。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细化,企业成本内容已经从传统的料、工、费等成本项目拓展到包括人才成本、环境成本、社会公共关系成本等综合性的成本结构内容。企业经营分析,战略决策要通过对扩展的成本项目进行深度分析,判断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管理会计的理论要突破传统成本内容的制约思路,拓展成本要素信息的收集范围,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和全面性。具体是要结合企业价值链的相关内容,将链条上的经济活动的成本内容按照生产流程进行收集,形成一个成本数据信息链,不间断的数据链能方便管理会计作出准确的企业成本状况评估与战略效益预测判断。

(二)效益目标的强化

经济学对效益的定义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例,对于企业效益的定义就是资源的投入与收到的成果的比例关系。现代企业的效益管理目标也发生了变化,首先,企业追求成本效益的理念有所拓展,已经不是简单的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会计利润的最大化目标,单纯的成本降低控制也不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而通过对企业资源投入量与企业社会总体效益产出的比较,以及企业短期成本投入与中长期收益的综合性比较,来形成企业成本控制的手段。管理会计也需要拓展这种广泛成本效益理念,对会计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全面性的加工,形成短期会计利润与长期企业总收益的经营决策。其次,随着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涉及的效益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会计利润外,还包括社会影响、环境生态影响、公共关系影响、行业走势影响等多方面、多元化的社会效益内容,这些效益不会直接的、短期的给企业带来会计利润变化,但是,对于企业中长期发展有间接的、重要的影响。所以,管理会计需要强化综合性的效益目标,创新性的扩大评价企业效益的范围,适应企业的客观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

(三)深化管理会计的假设

会计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活动是在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确认和计量。管理会计同样需要假设基础来指导管理会计活动。发展管理会计假设也是创新管理会计的关键步骤,随着企业管理向精细化方向的发展,需要深化管理会计的假设来延伸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满足企业的管理需要。笔者认为应该将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深化拓展为:多元化主体分层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战略分期假设、非货币与货币计量假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假设等五个假设内容。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应该突破对核算主体的限制,对会计分期的限制,对计量属性的限制和管理目标的范围。这样深化拓展之后的管理会计基础假设,就放宽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技术环境。而对于管理会计的具体假设,例如本量利分析假设等,要在这五个基本假设基础上,按照具体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完善相关的的具体假设内容。

三、会计转型升级影响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思路

(一)强化管理会计的任务和目标

管理会计是以会计基础信息为基础,通过对会计数据的深加工,形成提高成本管控的策略,来帮助企业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的整体的、长远的经济效益。适应会计工作的变化影响,管理会计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时,要明确管理会计的任务与活动目标,分解到具体活动中要确定对各项成本内容的收集范围和收集频率,明确企业将要实现完成的经济社会效益目标等。管理会计的责任目标关乎管理会计活动的效率,强化成本收益导向的管理会计目标,会增强管理会计活动的实用性与效率性。

(二)提升管理会计活动的伸缩性

市场的灵活多变要求现代企业经营也要更加灵活,所以,管理会计应该与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相结合,提升管理会计信息使用的灵活性。例如,对于研发、营销等现代企业重视的非生产领域,管理会计要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通过对研发、营销费用的投入规模估计,预计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从长短期和综合社会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加入更多的可以量化的和非量化的因素进行权衡,打破传统会计确认计量的约束进行灵活性的考虑。比如研发成果中的生态环保因素,社会公益活动的营销方式带来的企业良好的社会口碑等。管理会计要考虑企业的成本费用付出规模,同时对投入可能获得的效益或者效果要以量化与非量化的标准来综合计算,实现管理会计活动的可伸缩性。

(三)强化战略思想的创新发展

管理会计要不断强化战略思维,以长期战略眼光提供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现代企业发展十分注重对于企业战略的发展,如果企业想在激烈复杂的经济环境下获得生存机会,就必须要有战略眼光,甚至要有独到的战略眼光,才能抢占市场,从而获得商机并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所以,管理会计也要适应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强化战略思维,避免闭门造车和短视思维的影响,要从长远大局出发,以能够获得行业领先的产品竞争优势或者获得消费者最强忠诚度的经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实现管理会计活动的战略性与创新性。

(四)推动管理会计的多学科交叉应用

管理会计与人力资源、质量控制等企业管理工作结合,衍生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质量控制管理会计等管理会计的多元化应用工作。所以,组织管理会计的多元化应用要注意具体工作内容的特点,并在具体使用管理会计技术的过程中,借鉴其他管理手段的内容和方法,实现多学科内容的交叉应用。管理会计活动要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优秀的管理方法和高效的管理手段,并且能够灵活应用。管理会计的多元化应用本身就是一个学科间互相利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就是多学科的交叉。所以,管理会计的多元化应用必然要强化相互的借鉴与利用关系,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综合体,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五)强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会计的网络信息化发展,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管理会计同样要进行网络信息化的创新,才能不断适应会计转型发展影响的管理要求。管理会计信息化要以会计信息化为基础平台,嵌入管理会计的模块程序,使之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管理会计信息化能够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管理会计活动需要考虑的管理因素较多并且复杂,工作中含有较多的决策者的主观判断。所以,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注意植入一定的人工参数的输入端口,保证管理会计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洪涛.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J].财务与会计.2015(02) .

[2]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01).

[3]周琳,潘飞,刘燕军,马保州.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J].会计研究. 2012(03).

[4]杨公遂,孙.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山东社会科学.2010(11).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6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依据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相关国际标准,弄清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同时为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仅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还评价其环境绩效。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不断拓展和完善,国外企业为应对激进环保组织的责难,也在不断完善其对外披露的环境报告的内容。因环境成本是环境报告的重要内容,笔者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进行阐述,并探讨国外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方式与内容,期望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一、环境成本的内容

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罚款、罚金、赔偿等将视为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不属于这一环境成本的定义范围,但应予以披露。这一定义以明确环保责任为中心,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开支列为成本核算对象,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内容。wWw.133229.COmisar建议环境成本披露的内容包括:(1)成本项目,企业应将确认为环境成本的项目类别加以披露。(2)会计政策,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应予以披露。(3)其他内容,对于报表中确认的环境成本的性质应予以披露,如对环境损害的说明、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作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对据以计提准备的现有法律和技术可能发生变化的说明。

微观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一般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环境费用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环境资产的减少;其次,环境费用的发生是间断性与持续性并存的。生态资源保护费用是伴随着环保活动的进行而发生的,表现出间断性特点。同时,自然资源的耗减与生态资源的降级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在会计核算上具有持续性。因此,微观企业环境成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所消耗的环境资产价值。第二,过度消耗环境资产或环境污染引起生态系统的退化损失。第三,其他环境相关支出。就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具体要求而言,环境成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生态资源降级成本;资源维护成本;环境保护成本。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运用较早,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推动,使得环境成本在披露形式、披露内容等方面都趋于成熟并逐步规范化。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最早的国际标准是英国1992年颁布的“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7年英国的“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务实”,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报告标准做出了指导性的规范。欧盟1993年的“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和政策并由外部独立机构验证和颁证,emas规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是企业的义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是较为完整并获得公认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国际标准,它包含6个方面内容: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计;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方面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志ⅱ型和ⅲ型产品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和产品生命周期影响分析做出相关的企业产品环境成本报告。1992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中,提出了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方面的意见。1993年isar印发《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研究报告,介绍了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环境资料情况。1998年isar《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就环境成本的定义与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丹麦于1995年制定了环境信息披露的法规——《绿色账户法案》,要求大约1000家企业年度环境成本报告;瑞典和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挪威对商法进行了修改,规定企业在年报中负有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责任;德国准则协会(din)于1997年提出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准则;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2年起实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表彰制度。日本环境省2003年的《环境报告书指导方针》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环境成本会计和有关计算指标、环境信息的指南。

三、国际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经验,目前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提出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可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新思路,以此为契机,会计披露逐渐进入以财务报告形式为主体的新的发展阶段。财务报告披露由两部分组成,即财务报表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构成必要的补充。其他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他手段,主要向企业外界提供相关的但不完全满足会计确认标准的会计信息,如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财务预测报告、简化年度报告等。由于财务会计报表的局限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复杂性,国际会计委员会(iac)在其国际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报表列报》第91条第3款规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提供不在财务报表内列报,但对于公允地反映报表内容确是必要的附加信息;第94条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内容包括或有、承诺和其他财务方面的披露以及非财务方面的披露。这些规定皆为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法律基础。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会计报表附注部分是对财务报表公允性反映的必要补充,而环境成本披露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影响是随着企业外部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没有固定的做法。因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比较灵活,它一直被西方诸多企业运用。

(二)以环境会计报表形式披露

这种披露方式主要在欧洲和日本的一些企业使用,目前西方许多国家规定了企业必须披露的环境指标体系,并通过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时必须附有一份环境会计报告,以监督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信息包括企业对能源、水资源、其他原材料的耗用情况;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向大气、水、土地等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企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环保措施等。为此很多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详细披露企业在会计年度内的环境管理成果和现状。以日本nec公司的年度环境报告中的环境会计报表披露为例,环境成本披露项目分为6类:

1、生产环境成本。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成本、资源有效利用控制成本、资源再循环使用成本(如污水处理再使用成本、其他资源的再处理使用成本等)、污染控制成本(如污染防止费用、依法缴纳的费用、化学物质控制管理费用等)。

2、环境管理费用。包括以预防污染为目的的所有技术措施费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费用、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工费用、iso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贯彻和环境审计费用、各项环境培训教育费等。

3、科技研发费用。主要指对工艺的技术改造使环境影响减少的支出,包括科研投入、环保产品的设计费用等。

4、社会公共费用。为社会环保公共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社会环保捐助和信息的费用等。

5、环境损害费用。由于污染物排放引起环境效用降低的价值损失应由本企业承担的费用。

6、其他有关费用。主要包括超标排污缴纳的排污费和其他环境税、环境罚款支出;环保专门机构的经费;环境问题诉讼和赔偿支出;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因污染事故造成的停工损失。

此外,环境会计报表还应披露会计年度内环境保护项目和设备投资额以及占总投资额的比例。

(三)以环境成本报告形式披露

这种方式是企业编制单独的环境成本报告披露本年度的环境成本信息。通常,环境成本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政策和目标。包括企业关注环保法律法规、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建立环保导向的产品设计和流程设计思想等内容。

2、环保方法与成本。披露企业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方法和支出的成本。

3、产品管理与设计。披露企业产品的环保设计理念和成果,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内容。

4、环境管理与参与。包括贯彻落实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情况;污染排放管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管理、环境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遵守环保法律的情况、相关人员参与环保的情况;企业为改善社区的环保状况所做的贡献、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沟通情况等内容。

企业通过此种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主要表明企业的环境策略在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环境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如戴尔电脑公司提出的3r环境成本管理战略,即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就是依据这种方式披露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

通过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和形式的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会计信息披露发展动因是会计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因此,企业环境成本的披露也是因为外部会计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结果。

第二,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原有披露方式上的改进,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若完全脱离原有的财务会计披露标准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会计披露的范围应该避免范围和内容的无限扩大和披露的低效率,因此,环境成本披露方式应受到披露成本的约束和信息使用者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和时间的约束。

四、改进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建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规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准则及相应操作规范方面的规定,造成的后果是国内企业对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几乎处于空白和混乱的状态。为使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与国际接轨,笔者对我国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以下建议。

(一)逐步完善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要求企业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7条和第31条指出,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公布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68条提出,上市公司应关注环境保护、注重公司的环境责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3年9月颁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明确了企业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环境保护方针、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环保守法、环境管理等,企业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等环境信息;中国证监会1997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的通知”和1999年的“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中对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是否因违反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被处罚等环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规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相关法规相比,我国的法规要求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时机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鉴于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立法工作并注重法律法规的实务操作性,促进更多企业自愿披露环境成本会计信息。待时机成熟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必须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以及披露内容做出相关规定,借以规范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与2006年财政部相继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一样,我国可以考虑制订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企业披露行为有法可依,并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供统一的标准。

(二)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西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企业在报表附注中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环境成本与环境绩效,因报告内容涉及大量的环境经济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令一般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很难理解。建议我国企业在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时,应注重运用货币性指标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直观地了解。具体披露内容包括:

1、环境成本现实发生数额。在本会计年度内,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计数及其分类,包括环境污染罚款数额、购买环保设备的金额等。

2、环境成本潜在发生额。根据专业人员的估计,企业因环境污染可能承担的潜在损失。

3、环境成本变动情况。与上年度相比,环境成本的变化额和变化率,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环境成本的财务影响有更完整地了解。

4、环境控制效率。主要指环境成本/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企业每减少单位的环境污染物的成本。

5、环境行为效率。主要指环境利润/污染排放物的减少数,该指标衡量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带来的实质性利润。

6、经济生态效率。主要指销售额/环境改善影响量化数,该指标整体衡量企业经营活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环境改善。

(三)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

因环境成本的披露与传统财务会计的披露在披露范围、披露内容、披露标准等方面有差异,笔者建议企业单独编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成本信息,以便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直接反映企业环境管理的理念、方法与绩效,这样环境报告与财务报告共同组成企业年度报告的内容。环境报告应披露的环境信息包括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如环境投资、污染排放、资源消耗、环境友好产品的研发等)、环境会计体系、环境审计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7

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概况

作为一切经济管理的基础,财会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越来越高,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重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根据其发展需求进行各项内容的分析。

1.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遵循财经法规制度及财务管理原则,进行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并进行财务管理的处理。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及财务关系处理的经济管理工作就是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具有较强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和企业各个经营环节都存在极大的联系,同时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及时反映。其内容主要包含投资管理、融资管理、损益管理及财务分析等。

2.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指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并将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提供给和企业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及相关政府部门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将真实、可靠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为经营管理决策的确定提供重要信息依据,以此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提升,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利益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等程序对企业已经出现的交易与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财务信息等经济信息通过财务报表等方式提供给企业外部利益集团。这种信息的表达形式为计量尺度与文字说明的结合,是对企业已经出现的资金情况及经济活动的有效反映。

3.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对全部生产费用的核算。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遵循不同标志对成本会计进行分类,如分类遵循成本会计制度,主要包括: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及估计成本制度。分类遵循成本计算模式,主要包括:完全成本计算模式与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对产品成本的计算,对企业资源计划及控制十分有利。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成本决策等都是成本会计内容。

4.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也被叫做内部报告会计,将企业现在、今后的资金运动作为对象,并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提升,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变动成本计算、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等都是管理会计的内容。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联系

自帕乔利复式记账法出现以来,财务会计从产生历史分析已经具有500多年的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财务会计内分离出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企业财务发展中金融市场与企业组织变革对其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项计量、确认及报告经济信息的学科,会计学中对会计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进行财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科学有效的财务经济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地信息依据。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更重视向管理层提供有用的信息,则财务会计更重视向管理层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具有公开性,并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合法性与信息的真实性。管理会计不需要为企业外部服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信息的提供应具备有效性。基于此,管理会计可以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为企业发展进行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让管理者更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财务会计信息特点中包括事后报告等,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都是已经产生的经济活动信息,向企业外部利益关联者提供可靠地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企业的两种信息,财务会计只能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的提供,而不能进行非财务信息的提供。管理会计却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可以进行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提供。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必须将成本会计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成本会计应适当调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如财务会计损益表的编制主要应用成本计算中的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进行,其结果也会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果产生制约作用。作为管理会计内部报表编制的基础,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地信息依据。在与财务成本数据分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并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数据依据。

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整合

企业的发展就是进行价值的创造,股东投资主要是对价值的追求,经营者与员工应为股东进行价值的创造。实现价值增长是财会管理的主要目的与功能体现,按照价值增长规律,并在价值计量、评价与报告的基础上进行财会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在价值目标规划与管理决策中,应对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及管理技术、业务流程等进行有效整合。在企业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中财会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应与企业具体经营与业务需求相结合,在企业内部进行符合企业决策和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报告和预算系统的建立。这种系统的建立必须综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内容与标准,也要根据企业管理要求,全面监控各业务板块、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并进行风险预警及业绩衡量标准的建立。在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整合速度也越来越快,为其整合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整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国家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财会管理面临着多方的考验,为在新经济环境下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加强财会管理各方面的应用。虽然现阶段我国企业财会管理中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应用还存有欠缺,但是相信在认识到其重要性后,我国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篇8

【关键词】大数据应用 会计信息化 财务管理 企业信息化

一、概念及研究意义

大数据是大小已经已经超出了经典的数据库软件的信息收集、存储、管理与分析的数据集合,随着其在企业中应用技术的渐趋成熟和海量数据的优势突出,在互联网发展中成为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兴工具。会计信息化是是会计职能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在信息化社会下对财务部门管理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数据工具的出现和在会计信息化领域的使用帮助企业在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能够获取横纵两方面更多的对比数据,帮助财务部门对比同期企业发展状况了解自身的企业发展水平、进度以及财务信息。伴随会计信息化在我国的全面推开和企业占比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下,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各个行业和经济生活方面的应用也让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在前行和升级换代。传统的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追求更高的财务数据对比和财务分析的要求下已经难以再适应现代管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与之相对比的是企业信息化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建设和大数据下以财务软件为依托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趋势,在现代财务建设中逐渐显现出其数据挖掘能力下对于财务分析功能贡献支持。

互联网的到来要求了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提升自身发展速度和管理水平,在经济浪潮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和前进速度。在现代管理制度要求和企业自我提升中,在“互联网+”浪潮掀起的传统领域互联网发展下的企业自我改革风暴和大数据的相对开放领域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面临着更优质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风险性挑战。

二、大数据下的会计信息化应用问题

我国会计信息化从相对薄弱的阶段起步,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但从总体上来说,会计信息化基础仍然是相对薄弱的,而会计信息化在大数据下的进一步运用在大多数大数据应用企业来说也往往是刚刚起步,处在大数据与会计信息化结合应用的初期,出现了初期应用中的常见的企业和财务部门的认识理念、初期使用上信息支持不足和外部环境影响等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财务开放性的排斥

在大数据应用初期,容易存在着企业管理层和外部部门对大数据内容了解不全面、认识程度不深和实际应用环境上的困惑。在我国企业发展文化中,对于企业的信息数据往往持有保守、内向和非开放的态度,与大数据下要求的数据共享理念恰好背道而驰,在观念认知上给企业财务部门会计信息化的大数据应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尤其在财务数据的共享上,多数企业将财务信息视为重要内部保守信息,对于财务信息的共享和企业基本财务资料的对外慎之又慎,在缺乏较强推动力量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对大数据下会计信息化应用是否应当在本企业推行思虑过多,难以抉择。而大数据在发展初期,尽管趋势已经渐趋明显,但总体上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和报道还欠缺,企业管理和财务的行业交流和管理交流之间没有形成大数据应用较好的氛围和风气,两者负面作用叠加交替,造成了会计信息化与大数据结合的应用发展缓慢。

(二)信息支持不足,内容单一

会计信息化的l展在意义在要求以财务软件记账代替手工记账,将会计工作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错误率以外,还要求会计信息化应当需要在建设中与企业的信息化相关联,相互作用。从企业角度获取财务数据信息内容,作为企业管理的整体分析数据的一部分。从财务部门来看,在财务数据外获取非财务信息的支持,补充财务分析内容,提供企业内部的财务角度管理分析报告,为辅助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专业支持。但在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大多数企业却并没有做好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数据信息内容上的结合,导致了大数据应用中的信息支持不足和数据内容的单一。在缺乏企业整体信息内容支持的情况下,财务信息输入内容十分有限,为财务部门对于企业内部状况信息和具体经济业务往来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备注和问题的了解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在大数据利用下,仅仅从单调的财务数据比较分析中难以窥到企业数据全貌,无法充分发挥大数据海量信息筛选应用支持下的对企业信息全面分析的益处。在大数据筛选过程中,由于基础条件支撑信息不足,信息搜索范围过大,难以精确匹配与财务部门的确切需要信息。不仅如此,在信息支持不全面下的大数据分析还可能导致财务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上的偏差,造成企业应用中的风险,或者由于大数据利用中筛选基础条件错误带来的数据分析应用在企业水土不服的情况。

(三)外部环境风险

会计信息化在大数据应用下能为企业带来会计基础功能之外的财务分析和企业比较应用等助力企业发展的益处,但互联网的开放性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外部安全性风险。一是来自财务软件的本身风险,在软件设计和应用上,在基础的编程中可能就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如果存在着漏洞被利用或者针对软件防护系统被破解的情况,会集体给各企业带来财务信息上的风险。二是来自互联网中针对企业本身的财务信息套取风险。以著名的互联网企业的两大巨头谷歌和微软为例,其电子邮件内容也曾经受到黑客攻击,导致公司信息安全备受质疑,给企业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企业面临着超过企业的互联网安保防护力度的黑客攻击,很可能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的泄露和财务资料的丢失,带来极大的企业风险和损失。

三、大数据下的会计信息化问题应对

针对企业在大数据下的企业信息化应用中考虑的因素和出现的问题,从企业管理和财务部门的角度出发,企业应当在信息化的认识理念上结合专业知识加强跨领域的交互认识。在企业内部对于信息化发展不完全的地方,完善整体化的信息发展,加强安全防护。

(一)加深对大数据与财务信息化的认识

财务部门应当首先了解行业和专业间的大数据发展情况,分析大数据与会计信息化结合利弊,听取专家讲解和建议,在大数据在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上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并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和财务部门现状进行贴合实际的分析。尤其是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大数据内容和会计信息化的结合,有利于集团企业异地办公的协同合作,在信息共享下帮助各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借鉴财务解决方案和在相似风格下财务处理的参考,通过大数据和云服务减少人力上的非建设意义劳动,提高对账、业务分析与指导等方面的交流效率和速度,帮助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加强财务分析与综合功能应用上的学习和研究。通过积极了解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管理的发展趋向,企业和财务部门应当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应用于大数据工具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上不断自我更新发展内容,促进企业进步。

(二)企业内部信息化普及与整合

企业应当在会计信息化基础建设完成下,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模块的统一和整体建设,形成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互通体系,帮助企业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发展信息状况。对于各个部门而言,能获取其他部门发展信息和进展情况,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促进各部门信息化下的交流和配合。对于财务部门而言,非财务信息的提供能帮助财务部门在会计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中对于问题点及时获取业务部门的信息支持,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企业应当认识到信息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多样化发展,提高财务综合分析功能在财务部门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以对于企业的预算管理内容为例,通过企业信息系统,财务部门能获取各部门的过往预算使用总体情况和内容,做出部门的使用效率分析和比较,提出使用改进并依据过往情况和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提交的下一年度的活动计划给出财务部门的预算审批意见,在数据利用和分析中与部门协商尽可能优化的预算方案并提交至管理层审批,提高企业的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浪费。在资金管理上,利用数据分析直观给出支持与分析原因,加快决策速度并提高了协商效率。

(三)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在会计信息化,尤其是大数据利用下,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建立互联网安全保障部门或者将互联网安全信息系统外包给具有资质和较高信誉度的安全外包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安全,降低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中的外部侵扰风险。在企业内部,应当对企业的财务等重要部门的信息管理进入准入制度,建立身份权责认证,防止非权限人员被授权获取信息。以设立信息获取门槛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内部重要信息安全度,落实内部控制要求。对于企业的信息内容传输,应当分别建立局域网和互联网络连接两条系统,分别用于传输和获取不同保密程度的信息,实施信息隔离,也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企业信息的安全度,同时提高企业对于信息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在重要岗位和部门,还应当设立局域网和互联网连接硬件分离的机制,规定只可使用局域网的电脑和可使用互联网的电脑,遵守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在企业内部,应当邀请专业的企业互联网安全应用研究专家和团队帮助建立企业内部的互联网下信息安全使用规范条例和安全控制制度建设,以制度和要求来规范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使用行为,以奖惩制度和责任制度推进信息安全要求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彭超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财政研究.2014(04).

[2]张玲.大数据时代云计算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冲击[J].电子测试.2013(19).

[3]许金叶,李歌今.ERP构建会计大数据分析平台:企业会计云计算建设的核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04).

[4]程平,周欢,杨周南.云会计下会计信息安全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13(26).

[5]陈宋生,张永冀,刘宁悦,高文星.云计算、会计信息化转型与IT治理――第十二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3(07).

[6]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当代财经.2013(01).

[7]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会计研究.2010(11).

[8]薛亚平.大数据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9]李慧.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的SWOT分析[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10]蔡永,李思雨,翟海莹.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化理论和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15(09).

上一篇:微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谈谈对智慧校园的理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