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进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5:28

麻醉学进展

麻醉学进展篇1

1、学习记忆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学习记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前提和主要内容。目前更多地将记忆分为2种类型: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外显记忆的短期储存定位在内侧颞叶,而外显记忆的长期储存定位在联合皮层。这两种记忆类型的神经传导通路不同:外显记忆以边缘系统为主,内隐记忆以基底神经节为主。在全麻下两者可出现分离。临床麻醉中,一定的麻醉深度下消除了患者对术中时间事件的清楚记忆,但可能并没有完全消除其内隐记忆。手术中不良事件的内隐记忆,可导致患者诸如睡眠障碍、焦虑、噩梦等心理和行为的伤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不良内隐记忆是否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Cork等[1]的研究发现,亚麻醉剂量的丙泊酚不能消除内隐记忆。戈晓东[2]认为麻醉剂量的丙泊酚降低脑电双频指数(BIS)到约60左右,只能抑制外科手术患者外显记忆,但内隐记忆依然存在。Vesebs[3]认为外显性记忆受意识控制,而内隐性记忆不受意识控制。但Chantal等[4]认为丙泊酚和异氟醚在足够的麻醉深度下对记忆的抑制同样相当良好,没有证据表明使用丙泊酚或异氟醚在全麻严密控制下患者有记忆功能。麻醉中记忆功能的探索,将使我们深化对人类记忆功能的全面认识。

为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称为可塑性(plasticity)。现在已知,成年动物的神经系统尽管通常不具备增长和分裂能力,即不能再产生新的神经元,但神经元却持续拥有修饰其显微状态(如产生新的树突棘)和形成新的突触连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基础。突触可塑性最直接的证据是Bliss等发现的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后来Ito在小脑平行纤维-浦肯野细胞突触上,明确证实突触传递也存在

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LTD在海马、小脑皮质、新皮质广泛存在,是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的另

一种重要模式。

突触可塑性与学习记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TP被认为可直接反映突触水平信息贮存过程,学习记忆同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LTP被用来作为评价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重要指标。

Evans等[5]发现咪唑安定能抑制大鼠离体海马脑片的LTP;而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的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拮抗咪唑安定对LTP的抑制作用;咪唑安定的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对GABAA受体功能的调节而起作用的。业已发现,多种全麻药的临床麻醉相关剂量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海马脑片LTP的形成:氯胺酮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对海马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功能以及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抑制;而丙泊酚、咪唑安定、异氟醚、依托咪酯对LTP的抑制,则是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的降低、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增强有关。

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异氟醚能够降低谷氨酸递质的突触传递。Wanda等[6]通过对幼年和成年小鼠海马切片的分析,研究异氟醚对小鼠LTP和LTD的影响。发现在使用异氟醚全麻后,幼年和成年小鼠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分别下降到原有的37.3%和58.3%,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均下降到原有的36.7%。空白对照组使用频率100Hz、持续1秒的短暂强直刺激触发了LTP;而使用异氟醚全麻的小鼠,此强直刺激以及频率1Hz、共900次的低频脉冲刺激均未能触发LTD。该研究发现GABAA受体拮抗剂木防已苦毒素,能够阻止异氟醚对LTP的抑制作用,提示LTP中可能包括了GABA受体传导。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阻止了突触后膜在强直刺激时的去极化,这一过程受到损害,可能就是幼儿和成人全麻后苏醒不佳或短暂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

2、全麻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物质变化

Futterer等[7]的实验研究了地氟醚吸入全麻后大鼠脑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3个实验组大鼠均在空气中持续吸入5.7%地氟醚3h实施全麻,第一组在3h后即刻开颅取脑,第二、第三组分别在24h、72h开颅取脑;2个对照组不实施麻醉,分别在3h、72h取脑。采用蛋白质组学的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广泛分析神经元细胞胞质中蛋白质,同清醒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加蛋白质/表达减少蛋白质的比例,在实验组大鼠有显著的变化:在3h取脑组为5/2,24h取脑组为13/1,72h取脑组为6/4。将对照组的蛋白质表达计为100%,以诱导因素来对蛋白质表达的所有变化做定量分析,得到这些表达的变化范围从-16.7(此时表达减少到60%)到1.79(此时表达增加了79%)。地氟醚吸入全麻在大鼠脑部神经元所产生的细胞质蛋白质表达变化可以持续72h之久,这提示吸入性全麻药物可能对人中枢神经元蛋白质的表达有长时间影响。

3、全麻与儿童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

婴幼儿阶段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期和高峰时期,在某些动物实验中发现,部分全身麻醉药物可以促使部分中枢神经元凋亡,对动物成年后的学习记忆功能产生损害。

Jevtovic-Todorovic等[8]对出生7d的幼年大鼠进行了相当于能达到临床外科手术深度的持续6h全麻,使用常规儿科手术全麻药物:咪唑安定、笑气和异氟醚联合。结果发现这触发了若干主要脑区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元退行性变,海马突触功能的缺失和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损害。

啮齿动物大脑的神经元凋亡和退行性变可以由以下药物引起:(1)NMDA受体阻断剂,(2)GABAA受体激动剂(3)乙醇。乙醇既是NMDA受体阻断剂,又是GABAA受体兴奋剂。研究发现乙醇引起的中枢神经元退行性变,比单独的NMDA受体阻断剂或GABAA受体兴奋剂引起的更为严重。进一步研究确证,GABAA受体激动剂联合临床安全浓度以内的NMDA受体阻断剂笑气进行全麻,会导致比单独使用两者更严重且广泛的中枢神经元退行性变。大鼠大脑不仅有神经元的凋亡和退行性变,而且有持续到其成年期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经历过咪唑安定、笑气和异氟醚联合全麻的大鼠,在幼年期对空间认知记忆上有明显的地点识别减退,在成年期除有幼年期的这种缺陷外,还有工作记忆缺陷。突触发育期也即是脑发育最旺盛时期,神经元对NMDA拮抗剂和GABA拟似激动剂所引起的凋亡最敏感。

各种全麻药物方案应用于儿科手术已经有几十年,但一直没有清晰的证据来阐明全麻药物与神经行为紊乱的关系。由于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很多易变因素,要估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接受全麻的婴幼儿通常有早产史或围产期受到有害事件影响,例如在重症监护室长时间使用镇静剂或抗痉挛药物、宫内窒息等,怎样来分辨是这些因素还是全麻药物对其以后的认知功能产生了影响?此外,除非儿童表现出了可以观察到的神经行为异常,否则很难引起家长或医生的注意来考虑儿童过去的围产期全麻史是否与此有联系。动物研究对于阐明潜在的麻醉药物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任重而道远。

4、围术期老年人知功能障碍

由于脑是麻醉药物和麻醉辅助药物主要的靶器官,年龄相关的脑的变化在麻醉学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要分辨2个概念。脑老化(aging of the brain)是指脑生长、发育、成熟到衰亡过程中的后一阶段,是一种正常的生物老化现象。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主要包括老年痴呆即阿尔茨海默氏病、帕金森氏病等,其共同特征是发生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和凋亡,并最终导致个体死亡。这种生理上的脑老化与在脑结构、功能上出现大范围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

以前的研究资料已经表明,脑部的年龄相关性神经元丧失在老年人中至少达到15%~50%。老化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密度减低,但是关于老化脑中除了突触数量的减少,是否突触的功能和类型也发生了变化,至今还没未有明确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树突的数量及其末梢的长度都有相应的变化。树突侧棘数目减少意味着突触功能的降低,提示树突侧棘与老化脑的功能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些智力低下患者的脑中,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可观察到广泛的树突侧棘缺失,其缺失程度又同患者精神神经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进一步证实了树突侧棘在脑老化和老年痴呆中的重要意义。

早在50多年前,Bedford[9]就提出老年人在接受了麻醉与外科手术后是否引起或者加速了老年痴呆的进程。迄今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至今对于麻醉药物对老化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仍知之甚少。以上所述的老化脑在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变化提示:老化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储备大大减少,现在推测这是导致老龄患者在接受全麻后更容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重要原因[10]。目前研究所观察到的大部分老龄外科手术患者所发生的POCD是一个可逆过程,只有1%的认知功能障碍是持续性认知功能障碍,可持续到术后1年~2年[14]。

以下这些因素被认为可以预示POCD的发生:年龄偏大、未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反复接受手术、接受多种药物治疗或药物间有交互的作用、酒精和镇静-催眠药物突然撤减、内分泌系统疾病、视觉和听觉功能削弱、睡眠不足、焦虑、情绪低落和患有老年痴呆[15-17]。Moller等[18]研究了1218位年龄在60岁以上、接受过较大型手术的老年患者,发现年龄增加、麻醉持续时间增加、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第二次接受手术、术后感染和呼吸道并发症等因素,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early POCD)的危险因素。而术后晚期认知功能障碍(late POCD)的危险因素只有年龄增加这一项。

麻醉学进展篇2

采用教育家贝雷迪提出的教育比较四步法对中美课程进行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描述:包括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解释:归纳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在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并置:对两国麻醉护理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形成比较概念,提取比较要素并以表格形式呈现;比较:对上述三步形成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比较,得出结论。

2结果

2.1中美两国麻醉护理教育的比较

以麻醉护理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要求和培训课程内容4个维度作为框架,对中美两国现有麻醉护理教育形式进行比较。

2.2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比较

美国的麻醉护理培训在1933年前由当地医疗机构承担,为非学位教育。随后,经国家出台相关学位文件,麻醉护理开始向学位教育变革,培训机构也由当地医疗机构向大学转移,直到1998年美国麻醉护理教育最终确定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在美国发展麻醉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类型一直都为职后教育,教育层次自1998年开始提升为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国的相关教育主要以“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的形式出现在极少数医学院校,在1993年徐州医学院率先与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开办三年制中专层次的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此后又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开办大专层次教育;直到2004年徐州医学院开设本科教育层次的“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除了学院派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外,各地医院也开始自发组织小规模的麻醉科护士的岗位培训,但形式各异,缺乏统一的系统,在此不做详细比较。由此可见,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发展史并不长,具有一定规模的麻醉护理教育均属于职前教育,教育层次经历了中专-大专-本科的提升过程。

2.3学生准入要求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每年仅招收24~36位学生,解读项目的培养目标发现,其以培养能在临床为患者提供专业麻醉护理服务、制订完善的麻醉护理计划的实践型护理专家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准入要求比较严格,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多方面对申请参加培训项目的学生做了相关规定。可见,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要求学生具备高水平的综合能力。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学院派的职前教育为主,是在通科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麻醉护理特色,对于学生的准入没有设定特殊要求。申请参加麻醉期护理教育的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教育学历,并通过国家组织的适用于所有专业学生的统一招生考试即可。

2.4培训课程内容比较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硕士学位麻醉护理教育项目的课程可分为三类:麻醉护理的高级医学课程、麻醉护理的专业课程和麻醉护理的研究课程。其中,麻醉护理专业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从麻醉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美国采用的是模块式教学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水平,将一门课程分为多个层次分段教学,如麻醉护理的原则和实践分为了五个层次,即Ⅰ~Ⅵ。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个体,使其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其次,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麻醉护理教育为硕士以上层次的学位教育,因此,对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课程中专门开设了研究方法的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方式。此外,由于麻醉护理教育的专业实践性强,临床实习也为麻醉护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划分了6个阶段进行(即临床实习Ⅰ~Ⅵ),时间占据整个培训周期的50%,约12~18个月。中国的麻醉护理教育以通科护理教育课程为主要部分,即基础医学课程和护理专业课程,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全部课程比重的15%左右。研究方法类课程没有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另行开设。徐州医学院的“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分为三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历时1年的临床实习,其中半年为内外科实习,半年为麻醉科实习,临床实习时间在整个教学周期中仅占据10%。

3讨论

3.1形成系统的课程是培养麻醉护理人才的前提

美国麻醉护理学会已有全国统一的指南对麻醉护理教育应该涉及的课程领域、培训周期、理论/实践课时的比例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保证了麻醉护理教育的统一化和系统化。我国职后麻醉护理培训仅在各地医院内部小规模开展,缺乏统一标准,在培训周期、课程领域等方面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因此,我国的护理界学者应尽快开展麻醉护理职后教育的相关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课程,推动我国麻醉护理职后教育规范化,以促进我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依据。

3.2职后教育是中国麻醉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麻醉护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技术性,以及麻醉患者围麻期意识状态的特殊性(非清醒或半清醒状态),都对麻醉护士的素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接受没有任何临床工作经验的学生参加麻醉护理教育并不合适,可能导致他们进入麻醉科工作上手慢,无法快速胜任高强度和高难度的麻醉护理工作,这将对围麻期患者护理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其次,中国目前的麻醉护理教育形式,即“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是在普通护理教育的基础上增加部分麻醉护理相关课程,使得学生早期、初步地接触麻醉护理的概念。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的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仅占据课程比重的小部分,培养的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麻醉科后,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岗位的继续教育,才能完全胜任麻醉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导致教育成本效率不高。最后,麻醉护理教育走职后教育路线是国际发展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应紧跟国际麻醉护理发展潮流,向职后教育转型。职后教育的发展将从两方面进行。

3.2.1以核心能力模型为指导培养麻醉护理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是近些年国内外职业教育所提倡的方式,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培训立足点的教育能够针对性的培养具有专业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麻醉护理作为一门临床专科性强、能力要求高的专业,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对于麻醉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蒋莉莉、胡嘉乐等对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和核心能力做了系统研究,这对开设以能力为本位的麻醉护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未来接受此类职后专业教育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关证书,并能从事临床麻醉护理工作。

3.2.2麻醉护理教育走专业学位道路是未来展望美国的麻醉护理教育经由非学位职后教育向学位教育发展,截至1998年全部转型为学位教育,并以硕士学位为最低教育标准。它的发展轨迹可为我国所借鉴,我们应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培养麻醉护理人才,首先发展非学位教育,随着麻醉护理教育发展逐渐成熟,可在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课程基础上增加科研类课程,使之逐渐达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麻醉护理的学位教育。这一方面可为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提供深造机会,开拓护理人才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背景下稳中求速,既保证了临床麻醉护理质量,又加快了麻醉护理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护理学科下属二级学科的发展,为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发展借鉴和依据。

4小结

中美两所学校麻醉护理教育在教育类型、教育层次、学生准入标准和培训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麻醉护理为职后教育,硕士学位教育是其最低教育标准,参加培训项目的准入学生均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并且是在临床相关科室工作过一定年限的注册护士,教育内容以麻醉护理专业课程为主。我国以“护理学———麻醉专科护士方向”的形式开展职前教育,教育层次历经中专-大专-本科的过程,学校对于接受麻醉护理教育的学生没有特殊的准入标准;教育内容以普通护理教育课程为主。经过中美比较,我们对中国麻醉护理教育提出以下建议:

(1)形成系统的麻醉护理教育课程;

(2)职后教育是未来发展趋势:

(3)以能力为本位的职后教育为起点,以护理学位教育为未来目标。通过以上努力,以保障患者临床麻醉护理安全,推动麻醉护理学科发展。

麻醉学进展篇3

关于麻醉医生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__年,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科医护人员,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巩固和加快手术麻醉科的建设与管理,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取得较好的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汇报

  今年以来,全科医护人员响应院领导号召,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与院党委保持一致,继续深入学习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医德规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对照学习,共同提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廉洁型科室。本着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及时自查自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着我院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我科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手术麻醉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我们是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

  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今年,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和探讨各项流程和规范,强化了各质量管理者和各医护人员的责任,将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形成人人参与、各尽其责、层层把关的质量安全氛围,避免了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全年内无医疗事故发生。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手术室每月一次采样送检监测,患者院感发生率为零。

  科室质控小组认真负责,每月检查卫生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记录在册。

  三、医疗业绩

  截止12月底,我科完成麻醉及相关268例,同比去年减少51例。其中:气管插管全麻32例(减少8例约20%),其他麻醉94例(减少58例约40%),疼痛治疗17例(增加1700%),抢救气管插管5人次,全科业务收入约17万元。

  四、业务培训与学习

  每月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特殊病例针对性讨论或经验交流。一年来我科学习气氛浓郁,业务素质提高很多。全科医护人员在业务工作安排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理论学习及医学会组织的继续教育,特别是“三基”的学习,提高了整体的理论水平、技能和法律法规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由于手术量和较大手术的减少,医护人员在操作技能方面有所下降,对此以后要有计划的进行理论学习或外送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以弥补操作技能的疏生。

  过去的一年有成就,有收获,也有困难,有挑战。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里,为科室、为医院的发展做更大贡献,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

关于麻醉医生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期一年的进修生活已经结束,期间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感受很深。在麻醉科重点学习老年病人和小儿的麻醉及其相关诊疗技术。掌握了老年病人基本麻醉和注意事项,对麻醉中各种老年合并症有很好的了解和对症处理。了解掌握了小儿麻醉的基本方法和特殊处理,在小儿麻醉理念和具体管理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对麻醉不仅要做到绝对安全,更要做好做细操作,精细管理,仔细用药,合理规范最大可能性的减少麻醉围手术的并发症。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西北最大的一家三甲医院,教学科研一体化,麻醉科还是陕西省疾控重点科室。麻醉科现在有94人,承担全院36个手术室,56个科室的麻醉任务。麻醉科重视理论教学,提高医师的基础理论水平,科室定期组织教学专题讲座,重点讲述为手术期处理及治疗对策,以及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科室五个教授定期监督诊疗计划的正确实施。对疑难病例、麻醉意外及教学、麻醉并发症的处理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每周一、四为学习讨论日,星期一讨论上星期临床麻醉出现的问题,每个人都要发言包括进修生更应该发言。星期四是专题讲座,有课题,早上7:00开始,科室管饭。另外每天交班结束由住院医生讲述病人基本情况,特效的大家讨论,还经常提问,吓得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复习第二天的病人麻醉知识,做好笔记,写好麻醉计划,以前学过的知道但又不全,没有系统整理过,有的根本就没听说过,这次都认真的做好笔记。早上没大事的时候由教授讲授最近学习的国内外文献,提高了医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理论水平。和我们相比我很喜欢这种学习风气,大家这种相互讨论的气氛。我们相比不太注重学习,大家自己管自己,有毅力的人还学习,那种环境你不学很快就落后。再一个就是麻醉计划,术前访视看了病人后,你就要制订这个病人的麻醉计划,手术中可能预计要发生的问题,应该准备什么急救药品和器械。第二天巡回教授会对你的计划作出评价和指导,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觉得在麻醉的理念和具体的管理能力上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普通手术的麻醉不仅要做到绝对的安全,更应该做好做细(操作精细、管理仔细、用药规范),每一个麻醉都不一样。对急诊、高危、重症的病人的麻醉强调抓重点器官的维护和病人整体的综合处理,尽可能减少围手术期的风险。在进修期间,在带教老师的的指导处理过:嗜铬细胞瘤、重症肌无力、心脏及大血管置换手术的麻醉,活体同种异体肝、肾移植手术,以及颅内巨大肿瘤、脑动脉瘤等高风险、快速变化的手术。在脑保护和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方面有了较深一步的认识。遇见并处理过急性肺栓塞、上下腔阻塞的急症,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麻醉中的急症,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处理经验。当然在小儿麻醉也有经验,100%都是全身麻醉,95%都是气管插管全麻,给药非常规范,什么药每毫升多少量,什么药对小儿可以用大家都一样,他们叫做标配。每个人就不会给错或给多,便于操作。也许是教学医院,各种操作都比较规范,同我们一样在做硬要联合麻醉时,入脑脊液的药物都要过滤,麻醉包里有两个,我们以前从来没用过,也许有人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与我们相比我们麻醉太粗糙了,反正就是把你麻到。

  还有一点就是团队协作精神,越是手术多越能体现出来,麻醉不管是那个房子有问题,别的同志立马就来帮忙。对外统一性比较强,工作能力强。小儿手术,和我们一样,麻醉师、主管大夫、巡回护士三方都到齐了才统一行动。麻醉师要问巡回保温毯、输液管道、垫肩等准备好了没,大夫准备好了没,都同意了然后和巡回给小孩才打针。大家都非常协调,哪一方都不能出错。不能因为大夫今天心情不好,护士家里有事,手术的安全环节就有所减少,手术就是手术,工作就是工作。每个人都可以批评你,监督你。

  最后是学到的新东西,有创监测。有创监测费用比较高,广泛开展必然不切实际。但对于危重病人有创监测别人是无法取代的,现在的医疗安全是第一个,必要的操作可以救命。我学会有创动脉,有创深静脉的插管技术。动脉可以随时监测血压,肺动脉压,血气等。静脉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和各种大量体外灌注。

  不学不知道,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里要更加努力,走好每一步,打好每一仗。最后谢谢领导的支持,希望有机会再出去。

关于麻醉医生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自从事麻醉医生岗位以来,自己在完成临床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科主任负责科室日常管理工作。一年多来,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和科主任、护士长一道勤奋扎实工作,各方面取得满意成绩。以下为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

  一、始终注重麻醉学新技术的开展应用

  麻醉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临床学科,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才能站在知识最前沿。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临床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始终注重把标准化的麻醉技术与个体化病人有机结合,使个体化病人的麻醉艺术化。

  近年来,主要围绕麻醉科业务范围即临床麻醉、危重症处理、疼痛治疗三大领域开展工作。譬如:配合临床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普及提高高龄病人监测治疗水平,让高龄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开展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神经阻滞,以提高麻醉满意率;引进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使全麻病人术毕及时苏醒;还和胃镜室合作开展静脉麻醉下小儿食道异物取出术;普及推广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有利于危重病人及术后病人的治疗;普及推广气管插管术和危急气道管理技术,以提高急诊急救水平等等。

  二、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麻醉科是医院技术要求高、风险较大的科室,容易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我与科主任团结一致,协助科主任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使麻醉科工作有章程,技术有规范。自己深知所处的位置,能正确处理好与科主任的关系,当好科主任的助手和参谋,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职。积极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多次主持麻醉科手术室例会,传达院中层干部会议精神。

  主持科室定期业务学习,亲自制订学习内容、时间,按时授课,以提高大家医疗安全意识,把握学科发展动态,遇到疑难危重病人,组织讨论,分析病情,让全科医生得到提高。通过强化科室医护质量管理,近年来科室无医疗事故、重大差错及纠纷发生,科室多次被评为我院先进科室。这一年,在xx年终麻醉质控检查中,受到上级质控检查专家的一致好评。

  另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让社会公众加深对麻醉学科的了解。定期对麻醉科的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我院外科开展复杂疑难手术情况进行相关宣传报道。近年来,为院报撰写稿件xx多篇,普及提高了麻醉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起到宣传科室、宣传医院的作用。

  三、以后的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和科主任一道,继续落实麻醉学科科学发展观,按市二级重点学科的要求定位我院麻醉学科的建设。继续引进开展新技术,拓展麻醉科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和临床外科搭建最佳手术平台;麻醉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提高临床麻醉满意率;发挥麻醉科专业优势,普及提高我院急救危重病人监测治疗水平;适当时机规范推出我院镇痛分娩技术,以解除正常分娩产妇分娩痛苦等等。

麻醉学进展篇4

关键词:麻醉医师  自身素养  业务水平  地位  作用  挑战

        近几十年来麻醉学得到迅猛的发展,现代麻醉学已发展成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危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麻醉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麻醉医师,作为外科手术的先锋,亦面临着新的挑战。

        1  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一位优秀的麻醉医师,首先必须具备优良的品德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还应具备良好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以及良好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由于他面对的是不同专业的手术医师,而且要相互配合完成各类手术,所以作为麻醉医师,应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并具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2  业务水平

        2.1作为一名麻醉医师,首先,他应该是一名合格的全科医师。麻醉医师应该对内、外、妇、儿、传等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指导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麻醉的选择及术中用药。

        2.2各级医院应严格实行临床麻醉执业人员准入制度。麻醉医师必须持有临床《医师资格证书》,严禁不具备医师资格的人员从事临床麻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麻醉医师应不断学习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进行规范化培训,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以提高麻醉医师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进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现代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密切结合的临床学科,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同时,麻醉医师也在孜孜不倦地探讨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和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死亡与复苏的规律,了解生命过程急性非常时期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实践。所以麻醉医师应不断学习各分支学科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领域,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2.3由于医疗器械价格的大幅度下降,麻醉监护设施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大部分监护设施属进口设备,因此要求新时期的麻醉工作者应积极学习外语及计算机等一系列边缘学科的知识,不断武装自己,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2.4每位麻醉医师,无论工作多么优秀,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时当事人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考虑问题常常丧失了逻辑理性,这就需要大家有一个团队精神,迅速反应,特别是一些专家或科室高年资医师应担负起抢救病人的责任,以尽量减轻对病人的损害。

        2.5麻醉与手术历来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停地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麻醉科与手术科室之间的目的(术中平顺)和利益(经济收入)是一致的,这就是合作的前提,具体方法:(1)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舟共济;(2)无论是手术医生还是麻醉医生,都应严格执行保持性医疗制度;(3)术中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与方法;(4)各科主任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地协调,经常需要全方位的沟通;(5)出现问题,关键时刻敢于据理力争,做到有理、有节、有利。

 3  自身地位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对自身的地位应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麻醉战线的医务人员都在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无名英雄”的社会与经济地位都还很低。普通人群及患者,甚至很多医务人员对麻醉工作都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

        鉴于此,我们应该提高麻醉科在综合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麻醉科在综合医院的手术科室中位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中轴”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医院领导考虑到麻醉科的重要性,时常往“中轴”加油或加润滑剂,可以说半个医院(整个手术科室)就呈现一个良性的循环。

        医院领导对科室的重视程度还有赖于:(1)麻醉科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室的严格管理;(2)努力搞好医、教、研工作;(3)麻醉科主任在医院和中层干部中的地位、威信和影响。

        在现代麻醉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板报、橱窗、网络、报刊及新闻媒体来进行宣传,使人们对麻醉专业的一般知识有所了解。麻醉学专业性很强而且风险性很大,我们呼吁卫生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麻醉医师的社会与经济地位,考虑对麻醉医师的职业风险进行投保,适当提高保险金额;建议普及麻醉前谈话、签定麻醉前协议书,出版规范各种麻醉技术、麻醉操作、麻醉用药指南,以尽量减少医疗纠纷,避免麻醉医师无谓地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指控;同时麻醉医师在围麻醉期应严格执行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用药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掌握麻醉深浅,最大限度地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4  现代麻醉医师应发挥的作用

麻醉学进展篇5

1 麻醉准备间的设施

麻醉准备间设在层流手术室外,离手术室近,准备问内备有电脑、常规麻醉药品、大型输液、药品等,其均撤除外包装,另备有抢救车及一定数量的常规抢救用药。

2 麻醉准备间护士职责

麻醉准备间护士。其工作范围包括: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的准备,做好麻醉药品管理,器械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消毒管理等,以保障麻醉工作的有序进行。

2.1麻醉药品(毒、麻药品)管理

制定严格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1)根据卫牛部2005年第438号文件关于印发《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通知,麻醉药品的管理应: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即“五专管理”。现在各个医院手术窜毒麻药品基本由麻醉护士统一负责管理。(2)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开具的专用处方,由麻醉护士进行专册等记,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及使用退库管理制度。(3)定期对药品有效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过期或变质的药品随时更换销毁。(4)根据手术量及麻醉用药测量常用药品的每周及每日消耗量,将常用药和抢救药量的基数相对困定。每天检查、补充,节假同定期到岗查看补充,确保急诊抢救使用方便。将每日手术前发送的贵重药品登记在册,术毕核查计数计价情况,避免麻醉药品的丢失、多收费或漏费。

2.1.1麻醉药品包括全身麻醉用药如异丙酚、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及琥珀胆碱等;局部用药如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及罗哌卡因等;降压、止吐及止血用药等全部固定在一个麻醉药品专用柜(车)内,并设定基数,将基数表贴在柜(车)内,及时补充。

2.1.2需要低温冷藏的药品,如肝素、鱼精蛋白、硝普钠、异氟烷、罗库溴铵及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等分层贮藏在冰箱内并加锁保管。

2.1.3常规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阿托品及硝酸甘油,解痉平喘药等整齐摆放于急救车内。

定期对上述药品有效期进行检查,发现有过期或变质的药品随时更换销毁。

2.2麻醉科耗材的管理

2.2.1器械药品要注意核对血氧探头D25、左右侧双腔囊支气管导管、电极片(心电监护)、换能器等所有消耗性器材,每月月底做好核算请领工作,使其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并参照药品的核对方法,对每日的消耗数量进行核算。做到心中有数。

2.2.2消毒杀菌 每日更换麻醉面罩、麻醉罗纹管等一次性耗材,定期更换钠石灰,对有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四头带、血压计袖带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对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的各导连线呼吸管进行清洁消毒,放好备用。同时备好已消毒好的物品。如面罩、牙垫、插管用导丝,并作好各种消毒登记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2.2.3麻醉机和心电监护仪的管理 建立仪器档案和使用登记本,制定仪器设备使用制度。麻醉人员使用前后均应对仪器的性能状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故障,向管理人员汇报登记,然后由麻醉护士负责监控、保养及衔接维修,确保仪器正常运转。每天检查麻醉呼吸机、清洗呼吸蛔路及活瓣、补充吸入性麻醉药量。手术完毕妥善安置监护仪的各种连线,确保无血迹、清洁、干净。

2.3临床麻醉的参与

2.3.1麻醉前的准备术前访视患者,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麻醉药品的准备,麻醉机监护仪的准各,气管插管的准备等。协助麻醉医生备好所需急救及特殊药品,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准备工作等。

2.3.2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在麻醉手术中,如出现意外情况,要求麻醉护士能观察并识别不同病情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本领及各种常用监护仪、除颤器的使用方法,熟知各种抢救药物的药理特点及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与麻醉医牛紧密配合。

2.3.3术后协助麻醉医生做好病患的术后随访工作,了解病患的麻醉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跟麻醉医生沟通,协助其处理和治疗。

3 讨论

麻醉护理工作是近年来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麻醉护理工作。我国麻醉学界的著名专家也多次呼吁要培养麻醉护士,逐步开展这项工作。我院设立麻醉护士10年。实践经验证明.麻醉护理工作很有必要。随着现代麻醉学科的工作范畴扩大,不仅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还要求对病人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加之麻醉药物类别多、品种繁,各类器材、设备更新迅速,快速监测种类多,设备精细,应急性强,必需配有专人管理。由麻醉护士及时做好麻醉前的准备,麻醉药品、物品的管理,可使麻醉医师专心临床麻醉,有时间进行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等,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了病人围手术期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戴宝珍.高级执业护士的研究现状[J].上海护理,2006,6(6):1.

麻醉学进展篇6

Abstract

It is very necessary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esthesiology to train considerable high-level qualified anesthetists.This study showed the experience of residents’ training on anesthesiology department in general hospital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position of resident, decision of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choosing reasonable training methods.Those experience might be useful for other hospitals to train their residents.

Key words

resident;anesthesiology;medical education

摘要: 麻醉学的快速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本文了综合麻醉科对住院医生进行培训的经验,从住院医生的素质特点、确定培训策略和制定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为麻醉科住院医生的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住院医生;麻醉学;医学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麻醉专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麻醉的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已扩展到危重病监测、疼痛、急救和心、肺、脑复苏等方面。其次,麻醉专业队伍里已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大量的高学历、具有研究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麻醉专业的研究领域从过去单纯的临床观察逐渐伸展到麻醉药、疼痛机制和脑保护等神经领域,麻醉学的学术水平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已经相继成立了麻醉学系,培养了大量的麻醉基础人才,同时许多大医院的麻醉教研室申请到了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了一批高学历的麻醉人才。

然而,任何一名麻醉专业人才都要经历住院医生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他今后的发展。因此,麻醉科住院医生的规范培训是麻醉医生成长的基础。如何让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专业医生,是关系到我国麻醉医学质量提高的长期大业,也是麻醉专业教学的重要课题[1]。现就我院麻醉科住院医生的培训模式,谈谈体会。

1 住院医生的素质特点

1.1 住院医生的来源各不相同 部队综合医院麻醉科的生源是从各个医学院来的,因此既有地方生,也有部队学员;既有重点大学毕业的,也有普通大学毕业的。因此,刚毕业的住院医生受到的医学基础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与地方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比,军事医学院校和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医学基础比较扎实,和工作态度端正,易于管理。而地方普通院校毕业生则可能在思维的灵活性、等某些专业上有长处。

1.2 住院医生的本科专业不同 在1987年江苏省徐州医学院成立全国首家麻醉学系以来,北京、上海、武汉等全国各大医学院校也相继成立了麻醉学系。麻醉专业毕业的人员还非常有限,仅占全体人员的12%(4/33)。所以,目前麻醉学科仍大量吸收非麻醉专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在我院,麻醉专业的住院医生仅占总数的25%。麻醉系与非麻醉系毕业的学生进入麻醉专业工作,各有优势和劣势。非麻醉系毕业的学生,其长处是对医学知识掌握的比较全面,在临床麻醉中容易从宏观上考虑、解决问题,也容易与其他科室之间产生沟通;其不足之处是对麻醉知识缺乏系统地学习。而麻醉系毕业学生的优、劣势正好与非麻醉系毕业的学生相反。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1.3 住院医生的学历程度各不相同 由于部队编制的限制,部队综合医院麻醉科的医生数量通常很有限,常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吸纳人才。因此,住院医生的学历层次也不一致,主要有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等3种不同学历层次。其中专科学历的住院医生主要是招聘医生,他们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对麻醉学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及运用的能力非常不足;而本科学历的主要是直接分配或招聘的,他们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要好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较强,培训比较容易。此外,硕士研究生主要是指外地考取本校的外来人员。这部分人员通常是在基层医院工作时通过努力学习才考上研究生的,他们在原单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住院医生培训,因此他们的临床技能仍然较差。但他们经过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其自学和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历的住院医生进行培训。

2 住院医生的培训策略[2,3]

2.1 制定具体、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住院医生培训的普遍做法是在医学院本科毕业后,再接受5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麻醉专业医生证书,这种培养模式称为毕业后教育(PGE)。但目前这种模式还不适合国情,每个医院、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而且目前国内的麻醉医生资源还相对匮乏,还难以实现对住院医生进行长时间、系统的培训。但在借鉴这种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条件下,许多医院都开始了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既要考虑所有住院医生的普遍性,又要照顾每个医生的特殊性。比如,对于麻醉系毕业的住院医生可以考虑进行临床科室的轮转;而对医学专业毕业的医生则应加强麻醉学的基础学习和技能培养。

2.2 指定专人负责 住院医生刚分到科室,科里就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该医生的指导老师,负责管理和了解该住院医生的培训情况。虽然每个住院医生是指定专人负责,但并非是以前作坊里的“师徒关系”。这样住院医生虽然接受老师的管理,但不会受到老师自身水平或特点的局限。老师只是起指导、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好培训计划。

2.3 严格执行 部队综合医院麻醉科的编制有限,而临床麻醉工作却相当繁重,经常出现人手不够的现象。因此,在对住院医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急于求成,中途改变培训计划的现象,让培训中的住院医生过早地结束培训,或改变培训计划,使其担负起科室的临床工作任务。这些做法对住院医生的培训都非常不利,也不利于科室的人才培养。因此,严格执行住院医生的培训计划将非常重要。

3 住院医生的培训方法

每个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计划,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科室发展的培训方法,这里着重介绍本科室对住院医生的一些培训方法。

3.1 培训对象 初到科室的住院医生。

3.2 培训时间 一般为2年,根据情况可以延长至3~5年。

3.3 培训 临床基础培训6个月~1年,临床麻醉、急救和心、肺、脑复苏1~2年,危重病监测、疼痛治疗6个月~1年,住院时间6个月~1年。

3.4 具体安排

3.4.1 全面了解住院医生的情况 通过个人的档案、面对面的交谈和摸底考试,全面了解每个住院医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长处和不足,然后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麻醉学进展篇7

关键词:口腔;小儿;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护理

随着外科医学与麻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通过非住院模式实施,日间门诊手术具有花费低、效率高、感染少等优点[1],并可提高病人满意度,扩大有限医疗资源的使用,在国内引起了卫生行政部门和临床医务人员广泛地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日间手术对病人和医疗环境有特定要求,为确保病人安全,围术期的甄选评估、术中流程优化、术后转运以及沟通访视有了特殊的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围术期麻醉护理地参与有了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插管全身麻醉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0例,进行围术期麻醉照护,包括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术前护理评估和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术后恢复室(PACU)监护、家属宣教及离院后随访等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6年12月在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岁~6岁(4.2岁±1.2岁)。美国麻醉学会(A)Ⅰ级。手术类型为全身麻醉下儿童多发龋齿治疗。手术时间95.3min±10.6min。

1.2方法

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小儿日间手术的患儿进行围术期麻醉照护,包括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术前护理评估和准备、麻醉中护理配合、术后PACU监护、家属宣教及离院后随访等管理。

2麻醉护理

2.1术前麻醉护理

2.1.1术前护理评估

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口腔治疗的患儿常规到麻醉门诊进行术前评估与检查: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生评估患儿的一般状况、既往病史,确定麻醉方式,签署知情同意书,发放术前宣传册;如不适合做日间手术或需进一步完善检查化验的,麻醉门诊开具医嘱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或会诊。

②心理护理: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口腔治疗的患儿多为年龄较小且不能配合的学龄前幼儿,大多数患儿家长对全身麻醉不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2]。麻醉护士可对患儿家长讲解手术麻醉流程,并耐心解答家长相关疑问,减轻家长顾虑,与患儿适当互动,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及配合。

③告知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其重要性,与患儿家长详细交流并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尤其是近1周有无呼吸道炎症等。

2.1.2术前麻醉准备

①核对患儿,测量体温,再次确认术前禁食禁饮情况。

②确定患儿年龄、体重,遵医嘱准备好全身麻醉诱导药及抢救药品;准备好合适气管导管及插管用物。③检查麻醉机和喉镜处于备用状态。④开放患儿静脉通路。

2.2术中麻醉护理

2.2.1术中护理配合

①协助麻醉医生进行经鼻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气管导管位置,防止术中脱落。

②辅助监护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协助处理术中不良事件及突况。

2.3术后麻醉护理

2.3.1术后PACU护理

患儿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进行苏醒观察与监护。包括患儿意识、呼吸、循环、肢体肌力和指脉氧饱和度5项,每项分0、1、2三个分级,总分满分10分,当评分≥8分时,患儿可从PACU转出至日间病房观察。

2.3.2执行离院标准

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能辨认时间、地点和人物,饮水无呛咳,无头痛、头晕,可独立行走,不伴恶心呕吐[3]等其他不适,经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确认方可达到离院标准。改良麻醉后离院评分系统(PAD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日间手术离院标准[45]:根据生命特征(血压,脉氧,心率和体温)、活动与精神状态、疼痛、恶心呕吐和手术出血这5项来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PADS评分≥9分达到离院标准[6]。

2.3.3健康宣教与随访

①告知患儿家长全身麻醉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与口腔卫生并发放健康教育卡片[7],留下联系方式,确定复诊时间。

②术后3d对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儿口腔情况,饮食及全身状况。

3结果

共统计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日间手术患儿120例,其中7例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违规进食等原因停止日间手术,余113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并于24h内出院。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1例尿潴留,体温高于38℃2例,术后躁动5例;报告麻醉医生干预处理后均有好转,患儿均在24h内出院。

4小结

4.1制定围术期麻醉护理模式的必要性

日间手术又称为非住院手术、当日归宅手术,是指手术病人在入院前做好术前检查、麻醉评估,然后预约手术时间,当日住院,当日手术,24h出院的一种手术模式[8]。我院口腔科选择技术成熟、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的患儿进行日间门诊手术;另一方面,患儿同样要经历术前检查、术前准备、麻醉手术及术后恢复等一系列的过程[9];小儿麻醉具有年龄低、配合欠佳、风险高、家长期望值高等特点,尤其口腔科手术部位多在口腔颌面部靠近呼吸道,加大了麻醉管理难度。因此,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完善的准备,术中细致的监护与治疗,术后专业的复苏与监护,以及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宣教[10],对小儿日间门诊手术的重要性尤其突出。麻醉护理在围术期的积极参与配合由此应运而生,给繁忙的临床麻醉增加了安全把关,是对麻醉医师临床工作的良好补充;同时专业的麻醉护士进行术后PACU的照护及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接受家属的意见与反馈,在保证患儿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的同时,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有鉴于此,制定规范化的日间门诊手术麻醉护理模式是新的医疗环境下麻醉学科与护理学科协同发展的结果,在完善麻醉护理管理体系的同时,又可保障麻醉日间手术的安全开展,改善医患关系。

4.2小儿口腔日间门诊手术的围术期麻醉护理要点

小儿麻醉绝不简单是成人麻醉的缩影,与成人麻醉相比,小儿麻醉诱导期和复苏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11],要求麻醉护理人员进行充分的术前访视和麻醉前准备,掌握小儿个体的呼吸道情况,配合麻醉医师以保证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同时,伴随着以人为本的医疗时代的到来,小儿麻醉已经从仅让患儿“身体上无痛”转变为更加注重“无心理上创伤”,作为麻醉护理人员,需要更加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特征,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术前焦虑、恐惧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2]。麻醉护士不仅要注重患儿的心理辅导,还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术前的遵医行为,避免因为术前准备不足导致手术的延误或加大麻醉的风险。在本次研究中有3例患儿禁食时间不足,4例患儿由于上呼吸道炎症反应延期手术,解释原因后家长均表示理解。在给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让家属了解手术及麻醉过程,能理解并配合患儿术后症状的准确观察与居家护理。另外,术后疼痛是影响病人康复和延迟出院的主要原因[13]。因此,麻醉护士作为麻醉专科护士积极参与手术后的疼痛评估[14]和治疗对确保患儿安全及有效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患儿出院时,麻醉护士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麻醉术后注意事项的健康教育宣传单,从而促进病患的早日康复。

4.3日间门诊手术的围术期麻醉护理模式的发展

从发展趋势看,日间手术将成为中小择期手术的发展方向[15],这对于麻醉围术期护理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加强麻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制定日间手术院内与出院后的应急预案,加大应急突况的演练以及病患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等,以促进日间手术的安全、高效及满意。

参考文献:

[1]范丽微.实施日间手术模式的效果分析[J].科技信息,2013(13):472.

[2]郭媛媛.学龄前期手术患儿的术前访视与干预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3,28(6):4950.

[7]宗琼怡.日间手术病房实施术前宣教卡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增刊1):193.

[8]马洪升,戴燕.日间手术治疗模式国内外发展简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748.

[9]赵雁.婴幼儿眼科日间手术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4,14(29):3233.

[10]袁小萍,吴建红,刘春英,等.病人对信息护理式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需求[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6667.

[11]吴秀英,杜英杰.关注小儿麻醉诱导期安全与舒适[J].医学与哲学,2016,37(10):698700.

[12]刘常清,任宏飞,李继平,等.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16,30(10A):34663469.

[14]贺端端,贾东林.日间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临床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2):115.

[15]杜宁,于广军,杨佳鸿,等.13家市级医院推行日间手术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1):39.

麻醉学进展篇8

关键词:不同麻醉方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手术开展后很容易引发的一种神经系统类并发症状[1],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当前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其手术技术不断取得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没有下降,同时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术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前后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术患者,每组各3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研究组,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22±2.35)岁。对照组,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23±2.37)岁。两组患者的手术类型分别是胸部手术15例,腹部手术20例,四肢手术15例,头颈部手术5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分组实施麻醉之前,分别采用咪达唑仑0.01mg/kg,阿托品0.5 mg进行麻醉处理[2]。与此同时,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采用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操作,芬太尼用量标准为4.0ug/kg,异丙酚用量标准为2.0 mg/kg,在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后进一步连接麻醉机,吸入安氟醚后继续麻醉处理[3],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来选择使用芬太尼继续实施麻醉处理过程。研究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在患者手术位置选择椎体的间隙位置作为麻醉穿刺位置,给予患者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方式[4],同时采用芬太尼和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操作,芬太尼用量标准为4.0ug/kg,异丙酚用量标准为2.0 mg/kg,在手术操作开始后持续进行静脉麻醉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前后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5]。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 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前后的MMSE评分结果对比 实施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实施不同麻醉处理后,研究组患者在麻醉6h后、麻醉1d后以及麻醉3d后的MMSE评分结果分别是(22.99±1.13)分、(24.49±1.17)分以及(26.01±1.57)分,和对照组同一时期的MMSE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和病情恢复时间结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和病情恢复时间结果分别是16.67%(5/30)和(16.99±1.44)d,对照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和病情恢复时间结果分别是33.33%(10/30)和(27.72±1.92)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在麻醉工作开展过程中,当前对于不同的麻醉处理方式有着很大的争议,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术后麻醉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这一个指标,在大量的物使用后,可能会对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当前国际的一个研究中心中其影响数据结果显示为25.80%,这说明了使用物会对患者的记忆力等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在临床实施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选择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麻醉操作。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手术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前后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实施不同麻醉处理后,研究组患者在麻醉6h后、麻醉1d后以及麻醉3d后的MMSE评分结果分别是(22.99±1.13)分、(24.49±1.17)分以及(26.01±1.57)分,和对照组同一时期的MMSE评分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杨焱捷.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

[2]马良,王忠慧,汪亚宏.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2,09:20-21.

[3]史军远. 不同麻醉方式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对照分析[J]. 现代养生,2014,12:153-154.

[4]王焕彬,陈枝.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2013,26:118-120.

上一篇:目前新能源的现状范文 下一篇:新能源的发展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