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15 17:10:44

课程改革研究

课程改革研究篇1

关键词: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9-02

操作系统软件是系统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对软件开发、性能优化有重要意义。由于操作系统课程涉及到知识点多,内容杂,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在高校教学中非常普遍。为了更好地发挥操作系统课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对操作系统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将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改变了操作系统课程只重理论不重实践的顽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改革的总体原则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具体的教学改变步骤如下:首先根据职业发展方向设置课程体系;然后在理论课教学上围绕职业需求精选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最后在实验教学上通过架设vmare虚拟实验平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Llinux的职业需求分析

经过对各种培训机构以及用人企业的问卷调查,基于Linux的职业需求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

(1)Linux的系统、网络、服务应用方向。主要从事linux系统服务,网站维护,oracle数据库应用工作等。

(2)Linux下软件开发方向。主要从事linux下的系统程序开发、linux底层内核开发、图形界面开发以及嵌入式linux开发工作。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体系的构建

把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根据职业的需求分成3门以上的课程,并按照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围绕linux操作系统的课程体系。将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的操作系统课程,变成在充分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首先开设了操作系统理论课主要讲述linux操作系统的五大基本功能,尤其是进程、线程等重要的概念及内存管理、cpu调度算法等最基本的算法。无论是系统运维工程师还是软件开发人员,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培养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在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原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针对linux的运维工程师职业方向开设了linux应用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Llinux的系统网络、服务应用方向服务能力。针对liunx系统工程师职业方向根据软件开发的不同方向开设了不同的选修课程,比如php网站设计、arm嵌入式开发等课程。

课程体系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职业需求,开设了不同的课程,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三)理论课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精讲理论

在确定了课程体系前提下,认真设计好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它更好地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不能只顾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教学。无论是linux系统运行维护方向,还是软件开发方向,都需要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理论、重要的概念。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对学过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才能内化成为素质,外现为能力。原来的操作系统课程知识体系庞杂,讲解的理论过多过杂,而且没有用武之地,学生理解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在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我们本着精讲多练,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原则,对原有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点讲述进程、线程、并发等重要的概念及内存管理、cpu调度等最基本的算法。不求多,只求精,在讲解这些基本概念、理论的同时,尽量做到学以致用,把这些概念、算法和实际的linux系统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变教学方式,引入培训机制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请到教室,聘任他们做课程的主讲教师,把企业的需求传递给学生,把软件开发、维护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抓住时代的脉搏,知道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在大四实习期间,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培训机构介绍的工作岗位实习,学生就会儿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按照企业的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为自己将来走上linux系统工程师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课教学改革

1.使用vmware创建linux实验平台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不能光停留在理论教学内容上的修改,应该更加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实验课程的改革。

采用虚拟机进行操作系统教学,既可以完成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大多数实验,又可以让学生面对一个相对真实的系统中,感受操作系统技术的具体实现情况。比如“进程”的概念是贯穿整个课程的核心概念,在以往没有真实实验环境下,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把进程的概念用文字描述给学生,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根本理解不上去。现在有了虚拟的真实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机上创建进程、查看进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进程的id,甚至通过阅读源代码了解进程从创建到消亡的整个过程。百闻不如一见,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果。

2.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为增强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结合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参考国内其他院校的经验,本着面向职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精选实验项目,对选中的实验项目进行难易搭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效果。具体的实验项目下表所示。

次序实验内容学时1Linux系统安装与配置32Linux用户接口与编程环境33进程管理44处理机调度45存储器管理4(1)实验一 Linux系统安装与配置

熟悉Linux概念,比如Linux发行版、宏内核、微内核等。

掌握Ubuntu Linux系统的安装方法,特别是如何在vmware虚拟机上安装、配置该操作系统。了解在多操作系统环境下如何安装Linux。

(2)实验二 Linux用户接口与编程

熟悉Linux下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各种Shell命令去操作Linux,对Linux有一个初步认识。 学会使用vi编辑器编辑简单的C语言程序,并能对其编译和调试。 掌握C/C++/Java跨平台集成开发环境Eclipse的安装和使用。

(3)实验三 进程管理

掌握进程的概念,明确进程的含义, 认识并了解开发执行的实质。

(4)处理机调度

通过这次实验,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进程状态的转变、进程调度的策略及对系统性能的评价方法。

(5) 存储器管理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合理地分配空间。本次实验目的是掌握常用的页面置换算法。

三、总结

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从课程体系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都紧密围绕着提升职业能力这条主线,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形成了很强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结合近几年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企业需求背景下,必须不断调整我们的教学改革思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linux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会不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苑益军,刘伟,崔艳云.“Linux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叶俊民,喻莹,李源,周伟,张茂元,杨艳.“操作系y原理”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5).

课程改革研究篇2

一、我院人身保险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院人身保险课程进行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与之相匹配,否则将是空谈。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特色,以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明确人才培养的应用性、针对性和适用性,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加大课堂实践性教学力度,真正实现由知识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变,形成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2、市场需求呼唤着我院人身保险课程进行改革 

保险行业属于服务业,在保险人才需求市场上,人才需求方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他们在人才招聘时不仅要求应聘人员有专业背景和较高的学历,还要求应聘人员能有相关工作经验,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独当一面。而人才的供给方——各高等院校,由于他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输送的专业人才与保险市场的需求不匹配,这就使保险人才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保险公司大量岗位空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同业之间挖墙脚现状严重;另一方面,大量的保险学专业毕业生四处找工作,四处碰壁。出于这种怪象,对高等院校的保险学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保险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我院人身保险课程进行改革 

我院保险学专业从开办至今,已经经历了十二年的发展。招生人数从最初的每届几人到每届几十人再到2012届和2013届的一百多人,招生规模从原来的一个班变成了两个班。该专业在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后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如生源减少。我院2014年仅招到22名学生,生源是一个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了生源,这对于我院保险学专业的发展来说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扩大我院保险学专业的生源,吸引更多的高考学子前来报名就读,就必须改革我院保险学专业的教学,提高保险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打响我院保险学专业的知名度。 

二、我院人身保险课程教学存在的缺陷 

1、教学方法单一 

基于大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大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课题研究教学法、指导自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担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我院,各种类型的课程运用的最多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课堂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一人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人身保险课程也不例外。据了解,我院人身保险任课老师整个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只有在某些章节穿插着一些案例教学法,有的时候偶尔会运用到一次项目教学法,至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根本就没用过,教学方法极其单一。 

2、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我院人身保险课程目前在课程安排上是45学时的纯理论教学,没有安排实践学时。众所周知,理论性的东西讲得太多太细,占用大量的课时,而缺乏实践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导致厌学逃课。此外,我院该课程在考评时,没有实训考核,考试成绩只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甚至有的老师不给平时成绩,只看卷面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性 

人身保险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用性较强,这就要求人身保险专业的老师应是既具有教师资格证,又持有权威性的人身保险从业资格证,既懂保险理论,又精通保险实务,熟练掌握寿险流程并能运用自如的“双师型”教师。然而,我院的绩效管理促使教师大多忙于学校的绩效考核,一门心思扑在提高学位、及课题研究上,将教书育人放在了次要地位。从事人身保险教学的老师不要说进寿险公司挂职锻炼,很多老师根本就没去过寿险公司,搞不懂人身险业务操作流程,只能照本宣科,教出的学生难免与寿险市场的需求脱节。 

三、我院人身保险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1、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 

首先,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主动思考回答问题,课堂不积极发言,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考前突击,考场作弊的现状。其次,对人身保险课程的课时进行改革,增加实践课。我院人身保险课程由原来45学时的纯理论教学,改为48学时的理论教学和8学时的实践教学,共56学时。为了使保险学专业能够更好的实现实践教学,我院新建保险实训室,开设实训课。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实训进一步巩固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寿险公司业务管理工作基本流程,以及客户服务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解决承保和理赔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把握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好教学内容 

保险学专业开设了保险学、人身保险、保险法、保险营销学、保险核保理赔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是相互联系的,有的甚至许多内容重复。教师在担任人身保险课程的教学时不能把该课程孤立起来,应与之融合到整个课程设置中,处理好人身保险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和互补关系,避免本末倒置和重复讲述。如保险合同、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险学、人身保险、保险法这些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在保险学中重点讲述后学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那么在人身保险课程中还应结合案例重点讲而不能不讲。至于寿险精算理论、利息理论、人身保险营销、人身保险核保与理赔这些内容,都相应的开设了专门的寿险精算与利息理论、保险营销学、保险核保理赔等专业课,则在人身保险课程中可不讲。 

3、实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多渠道教学 

现阶段,我院培养重点还放在校内资源上,应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可邀请银监局、保监局领导以及保险公司资深成员来我院为保险学专业学生开设讲座,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其次,创建与保险公司相应部门的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进入保险公司去了解操作流程。学生能够直接与保险公司人员交流,对于其困惑的问题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与掌握,便于学生知识点的运用。同时,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发组织市场调研、公司实践和模拟法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和效果。 

4、培育“双师型”师资 

保险公司的培训讲师都是在一线营销岗位上锻炼一定时间后才有机会晋升讲师,因为只有自身经历与实践过,讲师在授课时才更加有底气,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才能使自己所授内容更有说服力,让学员更加信服。高校保险学专业教师也应如此。高校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在学生深入保险公司实践操作时,让老师也进入保险公司挂职锻炼,培育“双师型”师资。 

参考文献: 

[1]《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刘桂梅,保险职业学院学报,[J],2010 年第6期(总第 133 期) 

[2]《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方法探析,陈欣欣,财经界,[J] 

[3]人身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方荣军、刘玉焕,市场周刊·理论研究,[J],2008 年10月号 

[4]提高保险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仝爱华,经济研究导刊,[J],2012年第31期,总第177期 

[5]高等院校保险学教学改革探索,戴丽,商业经济,[J],第 2013 年第 5 期 

课程改革研究篇3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其能否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分析,调整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强调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关键词:

职业能力;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实践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在我们的职业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高职教育实质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是其根本目的[1]。因此,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对其能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成为社会与企业评判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机械制图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而机械图样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技术资料,是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工程语言[2,3]。笔者所在课程组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实施改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1课程分析

1.1学情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普遍活泼好动,对讲解理论知识的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对于偏向于空间思维的机械图纸识读,更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解题的自信。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用边练边讲的对策,克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带来的困难,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间的互助解题、合作解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2课程教学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4]。对此,本专业广泛而深入地调研了江阴及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及相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及相关岗位需求进行了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江阴及周边地区制造类企业,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现代班组长型”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在此基础上,课程组拟定了机械制图的课程标准,制订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图样的读法和典型机械图样的画法;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学习和贯彻制图新标准,具有空间构型和正确表达典型机械零部件的能力,熟练地使用Auto CAD软件绘图的能力;素质目标则要求学生具有使用手册解决常见实际问题的学习素质,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等工作素质。

2课程体系改革

2.1课程设计理念

根据以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经课程组反复研讨,重新确立了如下课程教学理念。

2.1.1职业体验激兴趣

“兴趣是走向学习成功的开始”,新课开始,带领学生参观接触校内外实习工厂,接触图纸,参观学长优秀作品、优秀学长海报等进行职业体验,甚至欣赏课程学习给自己生活带来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2.1.2模型制作促提高

通过在课堂中制作几何立体模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1.3强化软件讲实用

结合企业工作岗位中的实际应用,弱化尺规作图能力的训练,强化Auto CAD软件绘图能力。2.1.4注着重识图强应用紧跟企业当前工作岗位的迫切需求,加强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2.2课程内容整合

本课程原计划分为机械制图和Auto CAD工程制图两阶段实施。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绘图已逐步替代尺规作图。结合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对学生专业岗位群的分析,紧密贴合本地区的企业工程实际,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密切联系企业,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贯彻课程教学目标,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结合社会的需求,课程组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将原有的学科知识型体系向项目化课程体系转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融合Auto CAD软件绘图技术,将机械制图教学与Auto CAD软件技术教学合二为一。具体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是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精简课程内容;按照机械制图新国标更新课程内容;按照现行知识体系的发展趋势取舍课程内容,如弱化手工绘图中的尺规作图,弱化相贯线和截交线的相关内容[5]。最终确定了以典型机械零部件图纸的识读与绘制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在选取内容时特别注意了零部件的实用性和典型性;同时融合了Auto CAD的相关知识点,将本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简单立体、典型零件等五大模块,具体安排安排见表1。

2.3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模块中的每个任务都从学习目标或问题引入,学生带着目标、疑问学习,先有结论,后有行动,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在教学中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典型零部件为载体,知识点融入各个任务)、理实一体教学法(读、测、绘并行,教、学、练一体)、分组合作教学(分小组完成任务、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将生产实际案例和教师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的相关案例整合,进行典型案例教学、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手段方面,本课程在课堂中还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虚拟模型、电子挂图、视频演示及微课指导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实现了教材、课件、视频、网络等多种资源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早的树立了职业意识,加快了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的转换,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根据学情分析及教学中的观察,结合与学生的交流及作业批改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总结领悟式指导、提醒点拨式指导,诱发兴趣式指导及学生作业间对比式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提高。

3课程改革实践

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流程,分为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与技能、任务实施与训练、知识拓展四部分,共7个步骤。其中,任务大多来源于职业岗位的真实项目。下面以读画轴承座三视图(如图1所示)这一任务为例,具体说明课堂教学实施过程。Step1任务描述:向学生展示轴承座三视图,要求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组合体?并根据三视图,利用形体分析法识读轴承座三视图,抛出任务。Step2准备知识:为完成任务,学生需复习回顾诸如图1三等关系、基本立体三视图、组合体组合类型及表面连接方式等旧知,教师可以提问,小组展开竞答,帮助学生巩固强化。Step3流程示范:列举不同组合体为学生作示范,讲解形体分析法如何分线框,对投影,如何按投影、想形状等,并归纳总结读图步骤。Step4任务实施分读图和绘图两部分,与Step5教师总结和小组汇报交叉进行。Step4任务实施—读图:各组学生模仿教师示范流程进行读图,过程中采取组员相互补充,组间相互竞争的活动模式来激发斗志、促进团结,并最终相对完整的读清读透三视图。就各组员的表现,组长记载打分。Step5教师总结:教师进一步总结提升,给学生理清思路,并借助虚拟模型,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Step4任务实施——绘图:读图完毕后,教师给出轴承座实物,学生参照实物,利用Auto CAD软件进行绘图。绘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员间可以交流探讨。Step5小组汇报:各组组长汇报本组同学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Step6任务评价:为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的培养意识,教师在对各小组组长进行检查指导后,组长下到各组对组员进行检查指导并打分,以防止教师一人忙不过来,不能及时指导到每位学生;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组长的自信心,如此执行下来效果很好,组长的积极性也很高。另外,组长采用每3周一轮换的制度,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给每位学生锻炼的机会。课堂评价综合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及作业评价生成总成绩。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性评价。Step7知识拓展:为巩固课堂知识,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布置拓展练习。教师简单讲述方法,要求学生课后练习。通过以上4个阶段、7个步骤的课堂教学流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机械制图知识,提高了读图和绘图的能力。

4结束语

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机械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引进企业典型实际案例,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读图及制图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真正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能力研究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4):5-11.

[2]安淑女,闫照粉,王晓燕.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材建设[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60-62.

[3]方小菊,陈继清.高职院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7-29.

[4]汤向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5]谭梅.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8):29-31.

课程改革研究篇4

总结出适合学生的一系列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内容;讲练结合;提问式;案例分析;考核法改革

3ds max 是由Autodesk 公司开发的一款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软件,主要应用于影视、动画、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游戏开发等方面。3ds max 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如制作建筑、室内效果图、建筑漫游动画等。很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都将3ds max列入基础技能学习课程,这也是进入室内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公司等行业的必备能力。但是,由于3ds max 软件命令繁锁,功能复杂,学生短时间掌握起来较难,需要通过快速、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支撑。如何从室内设计方向入手来开展3ds max 课程的辅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是本次探索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改革

3Ds max 课程是把二维图形转换为三维实体空间的一门设计课程,是模拟三维空间转换的重要手段,该课程是三维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重点课程。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

首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把3ds max的课程重点分成四大部分:1.基础建模部分;2.二维图形的建立与三维转换部分;3.灯光与材质部分;4.渲染与后期处理部分

(1) 基础建模部分

基础建模是引导学生对3dsmax产生兴趣的首要阶段。要求掌握的东西宜多不宜难,让学生有个充分适应阶段。常用的命令为三维图形的创建与修改,主要创建命令如:长方体、切角长方体、管状体、球体、矩形、椭圆等,主要修改命令如:选择、移动、旋转、缩放、对齐、镜像、视图等。这些命令虽然较多,但操作简单,步骤较少,稍加练习便可逐渐掌握,重点是贯穿在难度较高的建模中,熟练地掌握基础建模命令,对以后三维模型的创建与修改将有很大的帮助。

(2) 二维图形的建立与转换

3ds max二维建模的重点是在二维图形基础上进行转换与编辑,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三维物体的生成和修改都是基于二维图形的创建。二维图形的编辑主要由“编辑样条线”的修改器来完成。“编辑样条线”的修改器可以对可编辑图形的点、线段、样条线进行二次编辑与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复杂多变的模型,在二次编辑修改器中经常用到以下命令:附加、优化、焊接、倒角、轮廓、布尔、拆分、修剪等。另外,由二维到三维模型的转换还添加了更高级别的修改命令,这些命令能使模型随设计者的想法任意变化。常用的命令有:挤出、倒角、倒角剖面、车削、放样等,这些命令是高级建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掌握二维转三维模型的重要知识点,需要学生牢记掌握,熟练操作,能够运用自如地编辑和创建各类三维模型。

(3) 材质与灯光的运用

要使物体产生逼真的视觉效果,材质是不可缺少的。同样的造型赋予不同的材质,将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两个同样造型的瓶子,给其中的一个赋予陶瓷的材质,给另一个赋予金属的材质,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材质当中需重点掌握材质编辑器的设置与使用,如:漫射、反射、折射、高光等参数的调整与设置。除了这些参数外,贴图也是材质器当中一个必不可少元素。贴图是一种将图片信息投影到曲面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像是对物体表面进行包装,区别是它使用修改器将图案以数学方法投影到曲面,而不是简单地捆在曲面上。贴图主要分为二维贴图、三维贴图、合成贴图,不管是初级还是高级模型中都会用到贴图命令,贴图也是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学生多加练习。

(4) 渲染与后期处理

渲染在整个三维制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面的基础建模、二维转换、材质灯光必须经过渲染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此处我们用的是一款VR渲染器插件,他是一款比较流行的专业渲染器插件,在弥补3d自带渲染器不足的同时产生出逼真的效果。

VR渲染前需要进行系统的设置,首先是测试设置,如设置出图的分辨率,设置图像的采样值等,初次渲染看整体效果时需要把发光贴图和灯光缓冲的值调小,并取消抗锯齿项目,这样可提高渲染整体的速度。如果测试的图没问题就可以进行最终渲染了,最终渲染前需要把以前设置的选项值全部调大,特别注意的是抗锯齿的勾选以及图片的保存格式改为TIF,这样是为了后期处理得到满意的效果。最后在PHOTOSHOP 里打开渲染出的TIF的格式图片,进行曲线、亮度饱和度、色相等调节,最终达到一幅完美的效果图。

教学方法的改进

3ds max 的操作命令很多,是一门需要由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实践性、目的性很强的课程。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由教师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机械地向学生传授,会使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很快产生厌倦的情绪,大大减弱教学效果。[1]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是传统的双边教学法,即通过教师先讲授课堂知识,学生根据教师所讲内容进行随堂练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示范案例并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师的示范案例,当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教师须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二次辅导, 辅助学生完成练习,如果同一问题出现在大多数学生中,教师需要重新细致地讲解范例,并指导练习,直到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讲练结合法只要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合理, 并且有效结合“ 提问式教学” 、“ 案例教学” 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提问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单方面讲授知识外,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合理的互动,即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与练习,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同时,学生也应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随堂进行解答,达到更好地消化该堂课的知识。提问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把学生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热情, 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然后由学生对所讲案例进行深层的探讨并解决。案例教学法中的教师扮演激励者和设计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3ds max教学中,将课程划分成几大案例,每个案例由几个小实例组成,例如在"制作生活用品"的大案例中,包括了“用建模工具制作柜子”、“用车削工具制作杯子”和“用放样工具制作牙膏”等小实例。教师现场操作演示,让学生观看练习,通过练结出每个例子中各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并制作出以案例为主题的其他实例,为完成综合性的例子打下基础,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考核办法的改革

3ds max是突出技能应用的一门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主要是以期中或期末一次性考试评判成绩,这样有些局限性,仅凭一次成绩不能够全面的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应以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平时考核为主,期中、期末考核兼顾的考核方式。考核应为平时成绩占到60%,期中和期末成绩分占4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出勤、提问、平时阶段性成果作品,期中、期末则为规定时间上机测验考试。

结束语

3ds max功能强大且步骤繁琐,如何把握课程的重点核心,让学生能迅速掌握重点知识,把技能课程教出优良的效果,是每个任课教师努力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探索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模式,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3ds max的实用效果和发展前景,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战能力,培养出具有适应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技能的优秀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先桦. 基于室内设计的3ds max 教学与实践探索.[J] 福建电脑.2011.5

[2] 徐欣欣 梁丹. 3D MAX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课程改革研究篇5

关键词关键词:Photoshop;教学改革;任务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9302

0引言

Photoshop作为一个图像处理软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它可以把绘画、图形、摄影图片和剪辑等工作结合起来,对图像进行处理,使之实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而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对Photoshop软件的广泛学习更突显其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对各类图像进行处理,同时还能极大地发挥自我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1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1重视第一节课

现今,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应用Photoshop软件将宣传海报、产品广告、婚纱摄影等设计得越来越精美。因而, 充分准备第一课,将学生巧妙地带入电脑艺术殿堂,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美妙,激发出他们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在第一节课上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可以激发出他们的好学心。这不仅能使学生对这一课程有总体上的了解,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1.2精心设计教案

Photoshop作为一门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师都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进行Photoshop授课。他们严格依据章节顺序,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这一模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作者对其进行改革,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实际到理论的教学方式,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这一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它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制作与设计实例上。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除了教材之外教师还必须准备相关的实例素材,所以,授课教师要提前把素材收集好,对其进行制作与设计。而在授课中把具体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再依据具体实例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着重强调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

1.3采用任务教学

“任务”设计是任务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

(1)综合性。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需要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知识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例如,在讲授“钢笔工具”时,将其与学过的“套索工具”相比较,它们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教学生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兴趣性。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若学生认为布置的任务是有趣且有实际意义的,那么该任务就是成功的。如在讲解路径描边时,布置学生制作“一枚邮票”或给照片“加边框”的任务;在学习图像的“色彩调整”这一节时,有许多枯燥的命令,如:色彩、替换颜色、色阶、着色、曲线、平衡等。针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张张曝光不足的图像、曝光过量的图像、层次“平”的图像、中间调缺失的图像让学生对他们进行调整,在实践中去讲授这些技巧和命令,让照片变得更鲜活,这样一节枯燥的理论课就在一张照片中变得生动了。

(3)创新性。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个性,也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先在多媒体上解剖布置的任务,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各种命令,再让他们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艺术认知,设计出风格独特的作品。如:制作一个果汁的广告,首先设计要反映水果这一特色,再对图片、图像进行特效设计。如:滤镜菜单中的切变、波纹滤镜;像素化滤镜中的彩色半调、晶格化、马赛克滤镜;横糊滤镜中的高斯模糊;渲染滤镜中的云彩滤镜;风格化滤镜中的风、浮雕效果的使用。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设计各种效果的广告。

1.4在模仿学习中创新

在讲授Photoshop课程时必须给学生介绍设计工具的基本用法,这就需要讲解一些经典的实例,让学生先模仿性地制作,如:爆光字、汽车广告、各种产品包装盒、各种卡片等。这样做的优点是:①深入了解教学中设计的任务(产品)特点;②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及相同类型工具的异同,如:滤镜、通道、蒙板等的使用;③完成作品后的满足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学生在模仿相关操作时,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边辅导边解答,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创造、求新。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灌输“勇于突破”的思想,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创作,利用Photoshop图片形式把自己的思想体现出来,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1.5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学习Photoshop,学生们需要在电脑上眼、脑、手、心并用,主动进行钻研学习,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创作,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

(1)调整计划。增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的实验,或采用开放式命题,给学生足够的上机时间,增强其创新性与自主性。现在学生多数喜欢新颖别致的照片,而许多家庭都有数码相机,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让学生先自学图像处理相关内容,然后教学生如何用Photoshop更好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照片。从实践过程来看,将曝光不足、脸上的斑纹、照片中的红眼现象、制作艺术照等实际问题作为教学内容能够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些知识让他们能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开放机房。进行图像设计最好的工具之一就是电脑,有些学生因经济原因没有电脑,故而需要使用学校的机房。开放机房有利于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动手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不断钻研,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3)优化环境。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多媒体信息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网上学习条件,网上 Photoshop的教学视频比比皆是,应用技巧多如牛毛。在开放机房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到因特网上去搜索、浏览,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教学实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4)第二课堂的开展。鼓励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社团和兴趣小组,参加课外活动,相互学习,共同开发和创造,这对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6更新考核方法

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采用边学习边测试的同步考核方式, 在考试过程中巩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考试。考试采用随堂进行,允许同学之间进行商讨,经过探讨激发灵感,提高作品质量。考试成绩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的问题和看到同学的优点从而提升自己,其中教师评价占最大比重。上机时,教师指出问题并辅助学生加以改进,对于一些不尽如人意和非常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评价,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通过互评实现共同提高。

2结语

作为一门灵活性很强的课程,在对Photoshop施行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用传统方式教授学生,要“授人以渔”,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着重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突显任务教学的优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瑾.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J].现代技能开发,2002(12).

[2]齐艳华.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5(2).

[3]胡琳,肖波,王峰博.用Photoshop连接全景照片[J].陕西气象,2001.

[4]郭建厚.用Photoshop设计艺术字[J].知识就是力量,2001(6).

课程改革研究篇6

【关键词】数学物理方程;教学改革;多元化考核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课题(B2-2015Y0501-068).

一、引言

“数学物理方程”[1,2]是理工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所介绍的“偏微分方程”具有深刻的实际背景,与物理、力学、工程等诸多应用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应用,它的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也一直都是数学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方向.而随着实际问题的复杂化,经典理论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小,近论知识显得越来越突出.因此,授课内容与方式有必要根据发展前沿进行适当调整[3,4].本门课是数学系或理工类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能力自学经典理论中的部分知识,授课教师只需点拨其中关键即可.这样既可节省课堂时间,也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授课教师组通过“转变授课方式、增加科研教学、优化考核方法”等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具有科研能力、懂得创新应用、善于沟通交流”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转变授课方式

由传统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过渡为“教师引导辅助,学生自学自讲”的“讨论式课堂”[5].给学生适当的机会站上讲台,去分享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数学系的课程多偏重理论,缺少实验等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易导致部分学生参与性不高,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授课方式易导致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思路,难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为关键的,对一名优秀的学者而言,自身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数学物理方程”这样一门需要思想碰撞的理论课程.目前,数学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是以这种学生主讲的讨论班为主要形式.“闲暇出智慧”,人们在轻松的环境和氛围下,往往可以更好地独立思考,自由地发挥才智.所以,本课程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和基础后,由教师布置一些简单题目(包括经典理论),给感兴趣的学生机会,利用习题n时间,让他们上台讲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与互相提问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材料,提前做出纸质或电子版的“课堂讲义”,与教师当面交流后才可上台讲授.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任意与本门课程相关的课题(包括偏微分方程发展史、偏微分方程在某一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以报告等形式(比如,几人一组)进行展示,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要求所展示内容积极向上,与本课程有关,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有所收获.同时,积极鼓励听课学生对讲课内容提出质疑,并与讲授者共同讨论,直至问题解决.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授课教师则必须起到很好的协调掌舵作用,需要在学生们意见难以统一时进行讲解,同时适时地就所讲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做到查缺补漏.在这种讨论课当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集体思考、共同应对;出现矛盾时,学生据理力争、各抒己见;教师拓展内容时,学生仔细聆听、认真思考.这种授课形式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形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起到了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独立钻研、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的作用.

(二)以科研带动教学

除了讲授传统课堂知识外,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科研题目.将授课教师所了解的科研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有初步了解,同时掌握如何检索文献,如何提出和解决科研问题,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目前,数学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式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这种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意识,为下一步的科学研究做准备,提前了解什么是“科研”.尤其传统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掌握所学书本上的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顺利通过考试即可.目前是一个科技知识迅速更新的年代,单纯地学会教师所教,已不能满足时展对大学生的要求.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会去学习,这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在课程进行一半时,布置5~10个题目(经典书籍的课后习题或者是学术论文中适合学生推导的部分),学生可根据感兴趣的课题选择分组.每组学生需合作完成该题目并以小论文形式提交最后结果.此举锻炼了学生学习查阅参考文献,了解学术论文的结构组成和写作流程与研究方式,为撰写毕业设计乃至科研论好准备.撰写论文的每个小组要派一名代表进行10~20分钟的讲解,介绍研究问题并与同学分享研究心得.此部分将计入学生期末成绩.

(三)优化考核方式

增加多元化考核指标.近年来作者所在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都在提倡多元化考核.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一职时曾说道,学生“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本课程原有的多元化考核为“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大作业”.在目前的改革中,本课程增加了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考核指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在原有的多元化考核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的表达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考核内容.学生也可以撰写一份本门课程的总结报告作为相应的考核成绩.要求各项考核指标均需提交相关材料,其中论文及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3 000字.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改革,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与参与度,让学生去表现、去创造,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其是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这种寓学于乐的方式中,学会自主学习、表达交流,培养献身科研的基本精神,为下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景学,王春朋,杨成荣,王泽佳.数学物理方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丁夏畦.我所从事的数学物理方程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2):136.

[3]孙昌波.“数学物理方程”教学的几点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0-21.

[4]郝江浩,闫卫平.数学物理方程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79-81

课程改革研究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实践

[作者简介]张春玲(1974-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吉林 四平 1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高专《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0]611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35-02

“生物工程设备”是我院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是从本科院校演变而来的,自身带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设计轻操作的特点,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符。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需要,“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组做了大量的调查走访研究,并参加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培训班的学习,总结过去教学过程中的弊端,全面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传统的章节模式安排教学内容,以典型生物发酵产品为载体,按照生物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典型设备,制定了四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啤酒生产设备、酒精生产设备、味精生产设备、青霉素生产设备。每个情境中均包含有理论知识部分、实训部分和习题部分,理论与实训所占的学时比例达到1U2,理论内容是围绕着实训任务需要来讲解的,是为实训而服务的。

2.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设备模型、仿真操作软件、校内外实训基地、网络平台,等等,构建了一套立体化的教学体系。(1)教材建设。由于现有的教材已不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因此“生物工程设备”课程组成员与企业的有关专家合编教材一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岗位需要,本着理论为实训服务的原则,教材中加入校外企业参观实习及校内实训的内容,详细介绍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典型设备的结构及操作,重点放在了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上。同时引入一些本课程中的当前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使教材的内容更加与时俱进。(2)多媒体课件及模型的制作。课程组成员大多具备多年的教学经验,经过大家的共同研究,开发了一套用于课堂教学的PPT课件,课件中融入了许多设备的图片及动画,还有有关工厂的设备运行的照片及录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设备的原理及工作过程。另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兴趣小组,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设备的模型,模型的材料多是利用一些生活的废弃物,集思广益,变废为宝,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得抽象的设备得以形象地展示,同时也提供了教学的素材。(3)仿真软件的操作。仿真软件是信息化时代的一大成就,它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学生利用键盘和鼠标操作设备的按钮,来实现对设备的运行及维护。它摈弃了过去实践教学对时间、场地的限制,也大大节省了设备在真实环境中运行、维护的费用。(4)校内实训室利用。在校内建设有啤酒发酵设备实训室、通风发酵设备实训室,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可以随时将学生带到相应的实训室,对着现成的设备进行讲解,也可以专门安排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设备生产啤酒、谷氨酸等产品。在实训时,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分组进行操作,每组负责完成一项任务,轮换进行,强化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5)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与周边相关企业洽谈,建立合作机制,学生通过到企业参观实习、顶岗实习,也可请企业有经验的专家来校讲学,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际生产操作的本领,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为就业上岗练就过硬的本领。(6)网络资源的开发。网络上信息贮存量大、更新快,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书本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网上寻求解决的答案。另外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在线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还可将各种学习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学生自学。进行一些网络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方法的改革。根据课程的需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1)问题引导法。在讲解过程中,经常采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在讲解新的任务时,通常会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讲过的内容的延伸,可以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新的任务的学习。例如在介绍啤酒发酵设备时,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实习中看到的生产设备的构造,然后让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分析讨论该设备的优缺点,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再介绍一些新的设备的使用情况。(2)现场讲授法。利用校内实训室现有的设备进行现场讲授。例如,当讲到通风发酵设备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到校内的通风发酵设备实训室现场讲解,让学生从直观上对设备的各部分结构有了深刻的认识,在现场讲解时,先由教师对设备的结构及作用进行介绍,再对设备的操作过程按流程顺序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叙述一遍设备的操作过程。(3)仿真操作法。利用仿真软件来辅助教学应该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在进行情境四,即青霉素生产设备与实训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利用引进的仿真软件,以理实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学习。首先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书和指导书,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和任务,接着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再向学生介绍仿真软件的操作要点及过程,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获得一些操作经验,然后教师出一套操作测试题,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成绩由电脑自动评分系统给出学生操作的分数,再由学生上交一份实训报告,分析在仿真操作过程中的感想体会,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填写过程性考核评价表来给出学生成绩。

4.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考核方式上,打破过去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来决定成绩的方式,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方式来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提高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重。每一个情境都有各自的统计表,分别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三方评价,共同给出过程性考核的成绩。将四个学习情境的成绩汇总到总的成绩评价表中,结合终结性考试成绩,按照考核权重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成绩。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成效

课程改革在我院生物工程系2008级的三个专业六个班中进行初步实施,选出三个实验班和三个对照班,实验班按改革后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班按改革前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为了体现同一性,充分说明改革的成效,实验一班和对照一班由同一名教师讲授,实验二班和对照二班由同一名教师讲授,实验三班和对照三班由同一名教师讲授。在初步实施过程中,课程组成员共同协商制定了改革后的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该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学任务来实施改革方案。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互相监督,期末时通过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调查分析初步实施结果,得出改革成效。

1.教学质量调查的比较。通过一学期课程改革的初步实施,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质量调查,并将三个实验班和三个对照班的平均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教学质量、优秀率远远高出对照班,而中等率和及格率远远低于对照班。学生普遍认为改革后教学效果良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学生成绩分析对比。根据制定的过程性考核表,在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时,均对各实验班的成绩进行汇总,期末统一制定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对比。结果表明,平均优秀率及平均良好率上,实验班均高于对照班,而平均中等率、平均及格率和平均不及格率上,实验班均低于对照班。由此可以看出,改革之后的学生成绩上明显好于改革之前,说明改革对于提高学生成绩也是很显著的。

三、课程改革的总结

本课程的改革,现对其亮点总结有二:一是教学手段丰富。理论讲解时采用了多媒体、模型、图片、录像、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实训又包含了校内实训室现场讲解、动手操作、仿真实训,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实习、顶岗实习,充分体现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二是教学目标的改革,从重视“设备设计”向重视“操作维护”转变。改革后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对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更加接近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改革研究篇8

关键词: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035-02

基础工业工程是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进入专业培养阶段的第一门必修课。按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发展方向及其在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的相关实验技能,具有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1]。

我院于2007年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我们对该专业的专业定位,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对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一、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不适应教学的要求

工业工程是一门以工程学专业(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设工程等)为基础的管理类课程,其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与某一工程学科。由于工业工程最早服务于制造业,所以多数学校的工业工程专业都是以机械工程作为其工程技术学科的。相应地,其教材也多是面向制造企业的。而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办学条件,我校是把电气工程作为我们的工程学科的。这样,就造成了已有教材与我校的专业定位不相符合的状况,就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我校是一所地方性的民办普通高校,是一所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学校。但现有教材多数是适合一表或二表招生院校学生的,其理论性过强,我们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这也就是说,对我们来说,现有教材是不适合我们的。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对不少院校来说,其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目前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虽然也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但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案例却多是以数据、图表或图形等方式来说明的。这样,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参与生产现场的活动,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对这类案例的理解往往就较有限,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3.实践教学手段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基础工业工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基础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但是,由于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由于缺乏与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学生只能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即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状况[2]。

4.考核方式单一

合理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较确切地反映出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但目前该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占30%)与期末的闭卷考试(占70%)。这种考核方式考核的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缺少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考核,所以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约束力不大,平时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若在期末考试前能突击复习,其考试成绩往往也能过关。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不大的,必须进行改革。

5.教师缺乏跨专业的知识,其实践经验也不足

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同时具备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该方面生产管理的知识或经验,但由于工业工程专业在我校开设的时间较短,相应地教师也比较少,并且多数专业教师当初所学专业也以机械、电子或管理为主;即使工业工程专业出身的教师,也多是从高校毕业后就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这样,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教给学生的就只能是教材上已有的内容,就很难站在较高的高度将相关理论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从而就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我们对工业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1.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编写了符合我校工业工程的专业定位、实用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课程教材。在保证课程体系结构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在教材中既扩大了专业知识的领域,又突出了重点,还加大了以电气工程和其他工程技术为主的案例,以使之能反映工业工程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3]。我们精炼了理论教学的内容,重点加强了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关注到该专业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

2.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精选了教材中的案例,制作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即运用PPT、Photoshop、Premiere等软件制作出了集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于一体的生动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我们开发出了以企业生产实际为背景的案例。为开发出这类案例,我们的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现场,用摄像机记录了企业生产的过程,将其制作成视频素材库,用以替代案例教学中的数据、图表和图形。如此,就使学生能从枯燥的原理、公式和文字中跳出来,就能有一种身临企业生产现场的感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理论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4]。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做到“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做到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使学生能“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另外,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师还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查阅一些与工业工程有关的文献资料,借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5]。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学时和学生理解能力所限,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也不能就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沟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课外教学平台,把课堂上的教学资料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借助这种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的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开辟在线测试、实验仿真和教学论坛等模块,以此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方便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

我们还鼓励学生建立他们各自的课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自由选择,自己组成了一些由3~5人组成的课外学习小组。根据教师的讲授和安排,各学习小组通过自学和亲自观察,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用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则将这类学习成绩纳入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的成绩之中来。

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活动,其中包括聘请企业里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观看相关电教片片段或到基础工业工程开展得较好的企业参观与实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硬件环境建设是基础,所以要加大基础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但由于条件所限,一些高校,尤其是类似我院的三本院校,目前还只能开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验证性的实验课,或是通过实训的途径使学生初步体验基础工业工程的某些原理和方法。这样,由于不可能在实验室模拟某条生产线,所以对于生产线流程改进这类实验,就只能通过生产实习或者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来完成[6]。因此,对于类似我院的三本院校来说,在加强基础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而要搞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则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使学生能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等逐步提高其实践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改革主要是把期末一次性的考核变为平时的多次考核,把仅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变为同时也考核其应用能力,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学会。和以往的做法不同,我们主要是通过平时的多次考核来督促学生主动努力学习,而不是通过补考或重修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的。

根据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教学的要求,除了对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进行考核以外,还要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因此,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应该只限于闭卷笔试,还应该采用比如对出勤、对学习表现和对作业完成情况等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在平时的测验中进行,考核其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在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考核其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则可如前面所说利用案例分析或写出研究报告的方式来进行。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对上述方面的考核做成相应的网络考试的模块,通过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运用这样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该课程要学习的内容,能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我们重视选派教师特别是其中的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到知名的高校进修,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任职资格。我们还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让他们从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们还设法引进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兼职教师,还聘请名校名师到学校任教[7]。如此,就增加了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的比例,从而也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马立坤,龚艳茹. 独立学院“基础工业工程”课程改革的初步探 索[J]. 物流教育,2010(12).

[3]罗宜美,齐二石,毛照. 工业工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 工业工 程,2005(7).

[4]陈亚绒,周宏明,等.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应用型IE人才培养 中的课程教学模式[J].工业工程,2009(4).

[5]刘喜双,姚健. 先进制造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探索,2010(8).

[6]金淑芳,王静芬,倪中华.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开发[J]. 工业工 程,2005(11).

[7]杨丽颖,赵秀霞,昃向博,等.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讨[J]. 工业工程,2004(9).

收稿日期:2012-10-1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4051)

上一篇:探究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范文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