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艺术与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5 17:10:36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1

关键词:美术课程 多媒体艺术设计 项目教学 嵌入整合

近年来,网络及多媒体艺术日益深入生活,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多个新兴行业。为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成为一个热门专业,在中职学校广泛开设。这为多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美术基础薄弱

近年来,广大初级中学在追求升学率的目标引导下,不重视对学生艺术课程的教学。初中一二年级尚能开设美术等艺术课程,但是课时少、受重视程度低,到了初三阶段就会完全停止。抓文化课成绩成为学校唯一重视的工作,这就造成学生在初中阶段,尽管处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旺盛时期,但是表现其形象思维能力的美术课程不能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形下,学生的创造冲动受到遏制,到了中职学校,一部分学习多媒体专业的学生美术能力薄弱,影响了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力和想象力匮乏

中职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足,来源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追求升学率,在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艺术课程的开设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育的需求。学生长期处于应付升学考试的心理阴影,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受到抑制。尽管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节活动,但是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艺术节成为少数特长生表演的舞台,更多数量的学生被排除在外。

三、专业教学中技术与艺术脱节

现在中职学校的多媒体艺术专业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教师,这部分教师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相关软件比较熟悉,但是缺少美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教授多媒体软件操作。另一部分是美术教师,这部分教师是美术教育或者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具备美术专业知识,但是对计算机技术及相关软件缺少了解,他们主要教授美术知识。这就在多美专业教学中出现技术和艺术脱节现象,专业课程里随时需要解决的造型问题、色彩问题、构成问题,不能随时解决,而美术教师在美术基础课教学上不能针对多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要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

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中职教育还是培养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职学校多媒体艺术专业广泛的就业面,对我们提高其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改善中职学校多媒体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人才。我认为,将美术课程嵌入整合到多媒体艺术设计相关课程里是有效的办法,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开发多媒体课程和美术基础课程整合的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由相关教师组织编写的。它是适应符合学校专业条件、学生能力和师资状况的。因此,这种多媒体技术和美术知识整合的校本教材应该是计算机教师和美术教师(包括其他艺术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结果,这样才能把多媒体技术和美术基础知识整合到一起,使学生的学习材料成为一体,而不是技术和艺术分割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大有好处。

2.改革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

对于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而言,创设一个情景化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更加适合地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在项目的引领下,主动地搜寻、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把多媒体专业和美术专业知识按其工作的需要,协调地学习和运用起来,这是区别于被动学习的新方式。更加重要的是,学生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其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在中职学生年龄段,只要适当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是有较大的挖掘空间的,从全国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大赛和全国中职学生文明风采大赛情况来看,中职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具备很大的潜力。

3.培养高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专业课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里多媒体艺术设计本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大多数还是属于“半路出家”,专业水平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培养具备跨专业跨学科的,既有精湛技术又有美术修养的复合型教师,是学校重要的任务。让美术教师通过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培训,进入多媒体艺术设计的核心课程教学中。同时让计算机多媒体教师通过专业的美术基础培训,能够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遇到的美术方面的问题,例如造型问题、色彩问题、构成问题,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提高,教学质量也会更加提高。

4.改善管理方法和理念,创造科学合理的多媒体艺术设计学习氛围

多媒体技术是理性思维,美术知识是感性思维,学生的学习是要在两种思维方式中不断转换,学习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在教学管理上也对此提出较高要求,要求能够均衡两者的学习时间、课时比例。降低理论教学的时长和难度,增加实践动手学习的时间。创造出符合情景化教学的学习场所,改进对学生学习和管理的评价标准。技术的学习和美感的培养在僵化教条的氛围中是形成不了的,只有在相对开放宽松的氛围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

通过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努力促进美术课程与多媒体设计课程的嵌入整合,使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科学与艺术,人文与技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2

关键词:艺术;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设计

人类进入20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电影、设计、建筑各行各业的艺术设计领域都无声无息的渗透着数字技术的影子。数字技术已形成数字艺术设计已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领域――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已在我国艺术设计各领域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设计优良传统的保持

人类社会的新艺术形式都是在传统元素上进行继承与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一样,在保持传统设计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才发展起来。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既保证了功能性,也保持了美。各种理论标准都与传统艺术设计极尽相似。只是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区别于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以光、电等现代科技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由此可见,新媒体艺术设计保持了艺术设计的优良传统,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是对传统艺术设计进行丰富和形式创新,新的表现形式使人们的视野极大丰富,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发展表现,使传统艺术设计表现局限性。

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已表现出设计理论与与美学理论的薄弱,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将继续做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艺术创新

科学的进步会推动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变革,推动新兴艺术形式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艺术设计就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新媒体艺术设计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具有时代感,通俗大众并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因此,新媒体艺术设计一定要紧随时代的潮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一定会产生更多样的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作品。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当代人们对新形式,新事物的追求。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时代的产物,通过其巨大的信息量,时代感,不断的创新设计形式与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需求。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

1.传播范围广、速度快

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等任何媒体都有局限性,有不能宣传到的边界,只有新媒体艺术却没有限制的,通过互联网为载体,为人们发送无数想要获取的信息。

传播速度快:新媒体艺术设计以互联网为载体,能够实现更快的传递方式,以上传与下载就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用最快速度传播。

2.成本低

相比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成本相对较低一些,大家却能更快,更便捷的享受到最新的消息与知识,这也极大的挑战了传统媒体的成本制作。

3.互动交流强

新媒体艺术具有很强的互动交流能力,比较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对于人的信息主动性反馈更直接。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

1.运用新的模式教学,给学生空间,使理论联系实践操作,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高,可以熟练进行设计制作。

新媒体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培养的是懂得艺术规律又能进行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人才,技术与创意缺一不可,而这一类人才是当代社会急缺的稀有人才。

很多学生报考了艺术类学科,但理论与实践的脱轨却成为新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障碍。只懂创意,却不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表现的;只会操作计算机,却不懂创意的,比比皆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复合型新媒体人才,才能把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完善。

2.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数据信息,使老师与学生共同提高,既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

3.在各院校艺术学科搭建艺术与数字化信息的平台,使数据信息与艺术信息共享交流,使学生对本学科知道熟练掌握的同时,对多媒体艺术设计这本新兴艺术形式深入了解,把艺术与数字化信息互相补充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4.严格制定新媒体艺术设计教材,教学内容要符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保证教师队伍高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的高效培养,才能对新媒体艺术得到飞速的高展,对传统艺术才能做到最好的传承与创新。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新媒体艺术设计人员应符合主流需求,紧跟时代的脚步,每天都要学习,给自己充电,走在时代最前沿。我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艺术表现形式上都不成熟,不完善,我们一定要培养更多的,更好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挑战。新兴行业带来机遇与发展,我们也要对新媒体艺术设计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为新媒体艺术设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富强.多媒体图像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薛洁,寇小明.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探索[J].大众文艺,

2010(04).

[3] 张燕翔.新媒体艺术[M].北京:神州美术出版社,2005.

[4] 任斌.论数码媒体艺术现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3

关键字: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融合;地域文化

1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塑造城市独特性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已成为构建当代城市多元文化、传播公共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视觉艺术形象,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着城市的文化。其设计既应满足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又应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数字媒体打破传统的单项公共艺术交流模式,使观者不自觉地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与之形成互动。数字媒体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晶,是一种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活跃于公共服务领域。在英国,数字媒体产业的产值约占GDP的7.9%,是第一大产业;在日本,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网络游戏等产业成为仅次于汽车业的第二大产业。国内数字媒体产业也在飞速发展,近几年,数字媒体技术与公共艺术设计的融合较为普遍。数字媒体具有公共性和人情味,不仅传播符号多样,而且反馈灵敏、调整迅速,对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2数字媒体融入公共艺术的意义

城市公共艺术在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与影视广告、三维动画、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音乐等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相结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凸显公共性

数字媒体介入公共艺术设计,以视频艺术、音频艺术、编码艺术、交互艺术、网络艺术等手段为基础,将艺术与技术巧妙结合,产生了全新的动态艺术表现形态,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内涵。在城市广场公共艺术设计中,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传播方式有利于广场氛围的营造,趋向大众化,具有亲和力,增强了公共艺术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凸显了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质。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中的皇冠喷泉(CrownFountain)就是数字媒体与公共艺术完美融合的典型实例。设计者将媒体艺术巧妙融入公共艺术,将喷泉的背景设置为多媒体屏幕。由电脑控制的多媒体显示屏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笑脸,以此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隔一段时间,多媒体屏幕上从市民的口中会喷出水柱,为观众带来一阵阵惊喜,加强了媒体公共艺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凸显了公共性。

2.2增强互动性

数字媒体融入公共艺术设计,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为公众营造出网上虚拟空间。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性增强。为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而建的“国家公祭网”就是很好的例子。网友可通过网络媒体为遇难同胞点蜡烛、献花,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国家公祭网”设计色调以血红、黑色和白色为主,凸显了“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的主题。目前,该网推出了中英日三种文字版本。中文版主要分为公祭资讯、海外公祭、在线公祭、公祭回音、公祭教育、公祭知识和网上史料馆等七大板块。英文版和日文版均分为在线公祭、公祭资讯、公祭知识、论坛互动等四大板块。媒体艺术的应用不仅为公共艺术设计提供了高科技的设计平台,也丰富了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2.3塑造城市美好形象

多媒体公共艺术作为动态艺术表现形式,通常以动态的形式与公众进行互动。通过动态媒体艺术手段,融独特的地域文化、自然环境与现代城市的气质于一体,可以彰显城市个性,营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在部分欧美国家,公共艺术已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标志。例如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不仅形象地记载了城市的历史,而且体现了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又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策划者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方式将各个国家的国旗以超大电子屏动态传播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给观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3南京公共艺术设计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十代都会。远古文化、六朝文化、明文化、清(太平天国)文化与民国文化交相辉映,悠久的历史为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奠定了南京特有的文化底蕴。而目前真正能够体现出城市地域文化特征,且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公共艺术设计很少。南京公共艺术的设计大多没有与数字媒体艺术相融合,形式单一,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公共艺术设计要想体现出一座城市独特的审美价值,就应加强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

3.1数字媒体在南京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技术以“智能化”为主要特色,结合平面媒体、网络交互、影视动画等多种形式使得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大量采用了数字媒体技术,让南京在交通疏导、安全保障、休闲购物、旅游住宿、文化及运动场馆建设等公共空间的现代化设计方面均展现了世界一流水平,从而给各国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南京多数公交站台的上方设置了显示“XX路公交车离本站还有几站”字样的多媒体电子屏。等候者可以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清楚地了解等候的时间。

3.2数字媒体介入公共艺术的对策

3.2.1视频和音频取代传统媒介

借助视频和音频等新媒体表现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的美好形象。可以在南京城中心地段设置多媒体大屏幕,交替播放南京的文化、历史、娱乐、美食。在城市公交站台橱窗中,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手段,交替展示两幅广告,用多媒体动态广告代替静止、单一的传统广告。另外还可以在站台旁设置MP3播放器,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播放不同的音乐作品。

3.2.2WIFI全面覆盖城市中心

三年内实现无线宽带全面覆盖市中心,加快推进城市网络数字化系统建设。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介入,人们可以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与他人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数字媒体技术结合网络交互艺术,由WIFI向游客提供手机定位导游。公众可以借助无线网络交互艺术,参与网络问卷调查,及时反馈信息,与他人互动,与公共艺术品互动。

4结语

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公共艺术设计应加强与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数字媒体与公共艺术的融合,有利于增强城市环境的趣味性,增强公共艺术与公众的交流互动。这种互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文化,提升城市的品质,凸显城市的个性,塑造城市美好形象。

作者:唐丽 黄文静 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马骏,张新宇.浅析当代城市广场公共艺术与媒体艺术跨界设计[J].装饰,2012,(3):139-140.

[2]唐丽.唤醒城市的记忆———六朝文化背景下的南京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2,(3).

[3]陆明明.浅谈数字新媒体公共艺术的互动性[J].大众文艺,2012,(10).

[4]谢甜琼.论新媒体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4,(21).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4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互动性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体,并朝着人性和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这无论对于艺术还是科技都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艺术设计只有充分利用科学和技术才能不断向前发展,科技的发展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新媒体艺术将会拥有更强大的发展力量。对艺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新媒体艺术的内涵,使新媒体艺术成为主要的艺术之一。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互动性的表现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参与性

新媒体艺术的设计需要通过观众的参与来完成,这从本质上决定了新媒体艺术具有互动性。互动的关键在于参与,参与是新媒体艺术互动性的表征之一,也是价值是否能实现的关键。离开观众的参与,新媒体将毫无价值可言。受众看到艺术家的作品时,作品吸引受众,受众产生参与的倾向,并真正参与到任何作品的互动中,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新媒体艺术价值实现的过程。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游戏性

受众产生活动倾向或在互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其游戏心理支配和驱使产生的。新媒体艺术中视、听、语言等元素对受众的冲击力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其中,视觉冲击最重要,是艺术家进行设计时关注的焦点和重点,也是游戏、娱乐最常见的表现方式。近年来,增强现实技术(AR)逐渐成为互动媒体艺术设计的创新方式,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并使其与观者具有实时互动性。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带来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逼真性,视觉、听觉已达到逼真模拟现实的程度,触觉、气味模拟技术也已成为可能。

(三)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性

艺术家在对新媒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作品的参与性和游戏性的目的是表现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秉承参与理念和游戏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作品的传播,更好地表达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所以,参与理念和游戏理念无非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艺术中的主题性指的主要是表现艺术家在作品中投射的感情,它是新媒体艺术的核心。

二、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的特征分析

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的最大优势是在设计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互动性,互动性在网络艺术中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作为一种充分利用光、电的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艺术需要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和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把自身所具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传统艺术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往往是单一的,需要受众进行感悟,并没有实质性的互动,而新媒体艺术则不同,它可以直接和受众互动、交流。

(一)网络艺术的及时交互性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艺术的及时交互性更强,实现了对信息的动态更新,这也是新媒体艺术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在新媒体艺术环境下,信息的传达更加快速和及时,避免了传统媒体线性方式提供信息的弊端。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过程中。通过使用鼠标或触屏,人们可以筛选信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减少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浪费的时间,提高受众收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摆脱时间、空间对人们获取信息的限制。网页艺术设计交互性更加明显,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网页艺术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网站的具体情况不断修改和调整网页。这和印刷品设计、电子出版物有明显的差别,其在制作、印刷、出版后处于一种稳固的状态,很难进行修改和调整。网页设计却时刻受经营目标和用户的反馈意见的影响不断更新、完善。

(二)网络艺术的超链接

无论如何,超链接的问题是网页艺术设计和电子出版物设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超链接是互动性的一种体现。通过超链接,人们在浏览网页时可以在不同页面、不同链接之间实现自由跳转。超链接的出现使得网页的组织结构更加严密,在不同形式、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网页之间切换,摆脱了传统的线性接收方式,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超链接,浏览更加方便、快捷,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和获取。新媒体艺术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紧密结合,不但具有传统媒体的特点,还具有多维性、持续性、版式不可控性、交互性和超链接性。正是这些特征使新媒体艺术设计有可能在实践中融入大众传媒,也充分表现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

三、结语

互动媒体艺术设计作品相对于只能提供被动体验的视频影像来说,具有独特的体验性特征,能给予观众更多的信息,并且观众能与之互动,得到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新媒体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必须依托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相信新媒体艺术设计也会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借鉴优秀的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设计也将为人们作出更多的贡献,更加重视个体,强调个人风格,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胡蓉.互动的艺术——浅谈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征[J].美术大观,2006(12):96-97.

[2]高蕾.新媒体艺术中互动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2(23):94.

[3]梁佳潼.互动的艺术——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性特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6,6(6):305.

[4]李思静.基于绿色设计的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设计研究[J].中国包装,2016,36(7):46-48.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5

随着交互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服装的虚拟展示已出现在线上、线下的多种应用场景中。服装虚拟展示不仅仅面向消费市场,同时也与服装设计、品牌传播与产业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服装虚拟展示弥补了打版制作的时间消耗与物理空间展示的诸多限制,是服装设计理念或成品视觉呈现的重要辅助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获得了一种新的一致性和认同感,在服装展示设计中得以体现,并体现出一种学科研究的自主性。周科撰写的《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服装展示设计,分析了服装终端销售场所的展示与受众审美之间的联系,以及服装商业展览展示设计的要素方法等诸多内容,对于现阶段高等院校服装展示设计学科建设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也为我国服装展示行业的发展夯实了理论基础。

《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对于服装展示的含义、意义与特征进行了论述。第二部分在传播学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了受众与服装设计展示的关系,分析了服装展示中的形态要素,指出了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论述服装展示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指出这种审美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并具体分析了服装展示活动的过程与传播效果。第四部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了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环保理念、跨界合作等概念如何同服装展示设计相结合,以及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与注意事项。第五部分讨论了服装的动态展示与服装在橱窗设计中的展示,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性对服装品牌的塑造与消费群体。第六部分提出了关于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的四个策略,即需要深入挖掘、培育具有民族性与文化内涵的服装品牌,要对服装展示形态不断创新,不断融合其他创意元素,以及在产业发展层面上需要大力培养服装展示设计的专业人才。从数字媒体技术到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服装设计效果图的平面化表达,对于服装展示在一种没有成衣的情况下,将概念借助数字绘图表达出来;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服装展示设计实物的一种展示手段,这个过程中对于展示界面的设计融入了一些艺术的元素;第三个阶段是基于屏幕的动画和互动的服装展示设计作品的出现,并自觉地将自己定位为是对于服装设计的展示而不是新媒体艺术;第四个阶段是数字媒体艺术改变了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服装展示设计的理念,使服装展示能够以新的方式创造和定义服装最后呈现的形态,并且对于受众、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店提供了新的选择。在正在进行的第四阶段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不断扩大,摆脱了对电影、视频、游戏和互联网的标准依附,并暗示着对审美、文化、认同和历史的更深层次的参与。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中呈现了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解决了服装实体展示和社会流行文化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带来的挑战。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播学、服装展示设计融合的必要性。服装展示设计与传播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服装展示设计,也就是将设计好的服装对外进行展示,从传播学的角度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服装设计是一种信息,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传播媒介,而服装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传播体制。进行服装展示设计的人是传播者,受众是传播的对象。早期的服装展示以静态的陈列形式为主,后期发展到了以人穿着服装进行动态展示。而当下人们对真人展示的手法也产生了视觉疲劳,数字媒体艺术的介入则让服装展示焕发了新的视觉体验,传播媒介、载体的改变也影响了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服装展示设计的目的是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服装设计的意图,让服装设计通过大众传播获得更好的发展。作者认为服装展示的目的是要向受众传达一种艺术感,也就是设计的理念;而服装设计师的意图也包含其中,设计概念已经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所以展示的手法是为了将这种艺术感放大,借助对于空间、灯光、音效、材质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涉及到信息传播中的媒介、方式与表达方法,特别是在大众媒体时代,数字艺术促进了人们对于媒体的接受与素养形成。数字媒体技术使得服装展示设计中商品和审美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缩短,人们可以在接触场景营造、辅助元素与交互参与等艺术手段理解服装设计的意图。传播学视角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展示设计的融合十分必要,“可视化”已经突破了虚拟空间而进入实体空间的展示。目前一些服装品牌已经开设了兼具体验展示和实体选购的智慧门店,其中电子展示屏、蓝牙感知衣架、电子扫码试衣等都将会引入数字媒体艺术,许多服装效果都是生成的、互动的和算法的。因此,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审美特征。一般而言,设计主要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服装设计而言,主要体现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还体现出多样性和模糊性的审美特征。不论是服装实体展示还是虚拟展示,都是要探讨服装设计中关于美的创造与人文内涵的表达。而服装展示的审美主要是受到购买服装主体的审美决定的,其次是服装设计师的主观审美因素。作者认为分析审美接受主体对于服装展示的审美感知、体验与判断十分重要。接受主体的审美形成于亲身试装的体验,作者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服装的时候有一种服饰符号化的期待。”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构建出一种新的符号,唤醒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认知。新的符码会对接受主体产生新的视觉刺激,会自觉地将旧有符码与新符码进行比对,接受在审美上具有一致性的符码。另外,对于接受主体的服装设计心理分析显示新鲜感是一种重要的感觉,所以他们期待服装设计中新符码的出现。数字媒体艺术需要探索以媒体为基础的符码创造,或者是通过新的服装虚拟展示设计手段营造一个新的环境来制作虚假的“新符码”。因此,以技术为中心的数字媒体语言对展示艺术有很大影响,技术尤其导致了设计师同接受主体沟通语言的转变。因此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只是一种传播的媒介,而数字媒体艺术则是为了帮助人们联想到服装具体上身效果带来的身份认同与他人赞同所引发的愉悦感。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具体策略。作者认为在中国当代服装展示设计中,首先是要挖掘服装品牌深层内涵。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它的内容需要与服装品牌的深层内涵相符合。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是为了避免服装产品在市场上展示时出现的同一化发展方向。因此,创新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也是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得以存在的内在动力。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给予数字媒体艺术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要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创意,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设计理念。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有很多可以纳入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元素,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同样可以与时尚潮流保持相同的节奏。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中也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更多中国传统元素融入服装展示设计中,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品牌通过网络推向世界。作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策略,合格的服装陈列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与陈列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相关技术和技巧,形成带有个性的艺术风格与设计思维。而跨学科的趋势也表明可能会出现一门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展示设计相协调的新学科方向,这也会对大众的消费观念、方式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发展方向。作者提到在实体的舞台空间中的服装动态展示,可以借助全息投影技术将新媒体艺术引入其中。而虚拟空间可以使用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简称AR)营造展示环境,在这里的展示手段就涉及到了数字媒体艺术。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试衣系统的设计,可以营造一个具有更强感官感受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感受到服装与人体在视觉上的完美结合。而在这个过程中,交互设计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连接点,而结合了人脸识别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还会涉及到人对于服装设计的情绪反映。作者认为建构虚拟信息的呈现方式与交互途径十分重要,这里涉及到了视觉效果所追求的直观性、多变性与娱乐性,听觉效果所包含的形式与内容的传达与呈现,以及未来可能会深入研究的触觉效果。作者在第五章中谈到了服装展示设计艺术性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提到了服装表演的问题;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会帮助商业性、竞赛性和文艺性的服装展示,在虚拟空间中营造一些无法在实体空间实现的展示手段,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其次,作者提到橱窗设计将会引领现代消费文化,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将会为服装展示设计打造“数字橱窗”,引领年轻、时尚的消费文化。“数字橱窗”既可以是实体与虚拟结合液晶屏玻璃橱窗,也可以是扫描展示的线上橱窗。数字媒体艺术将对服装品牌起到很好的塑造作用,成为当下视觉营销的流行趋势。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将会同服装展示设计一切增强消费者对于品牌文化的认知,通过体验式服务让消费者内心产生一种对于服装文化的认同感。作者还提到了服装虚拟展示不仅直接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服装的内在需求,数字媒体艺术还会吸引服装消费的潜在人群,发挥艺术的引导作用会让潜在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数字媒体艺术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在未来都将直接服务于服装品牌形象与发展定位,并且与声誉和信誉直接挂钩。

随着中国服装业正在经历从来样加工到自主设计的变化,《传播学视域下服装展示形态及创新设计研究》一书无疑为中国服装的虚拟展示指出了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突破口。作者不但厘清了传播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关联,还将服装展示设计置于一个变化的、多元的、非中心的领域加以讨论。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在服装虚拟展示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元,品牌传播、商业竞争和产业升级等涉及到服装品牌管理的问题也将会纳入这一视域中进行讨论。数字媒体艺术与当代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来自网络文化的观念与大众媒介传播工具对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的审美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样,数字媒体艺术本身也会趋向于复杂性与分散性,这对于服装虚拟展示设计来说是一个技术门槛,但艺术和技术无疑将继续让服装展示设计发生新的变化。

作者:崔宏伟 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6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5101

1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1.1数字媒体技术的涵义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声光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来对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使各自单一、分离的信息因素聚合起来,转换成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媒体信息的技术。它是一种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网络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操作平台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声音和图像处理器、多媒体设备、激光等现代电子设备。当然,还需要各种软件操作技术和应用的支持。数字媒体技术同时又与数字媒体开发和数字媒体信息的传播相结合,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媒体、教育、信息咨询以及商贸等各个行业。

1.2数字媒体技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有许多传统信息传播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数字媒体技术的操作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数字式制作减少了手工制作繁复的工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数字媒体技术运用网络传播非常的便捷、高效。人们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迅速知晓信息。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交流性更多,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第三,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虚拟技术,它主要呈现的是一种模拟画面和虚幻世界,并且可以构建和完成许多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设想。最后,数字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将图形、声音、画面等各种元素组合起来,并且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创造出多彩多姿的数字影像世界。

2数字媒体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2.1数字媒体技术带给现代艺术设计新的美学特征

数字媒体技术开发的程序语言改变了过去艺术设计单一的形态,它用不同组合的程序语言创造了现实生活中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的状态。三维动画技术、虚拟的场景、不断变化的形象、各种声像采集硬件设备、再加上设计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这些各具形态的元素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叠加、创造出来,同时还可以把现实角色与虚拟的动画结合起来,打造亦真亦幻的景象。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这些虚实结合的新的组合方式颠覆了过去观众的审美观,为其带来一种新的视觉刺激和审美体验。

数字媒体技术还给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语言形态。它能运用的设计语言形态不仅包括过去传统的文字、声音、画面、色彩等,还创造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新的数字化语言形态。数字化的语言形态与文字、画面等视听语言形态混合运用,带观众一同体验现代艺术设计所诠释的新的美感。

2.2增强了现代艺术传播的互动性

数字媒体技术改变了艺术设计过去那种传统的、单一的媒介传播形式,它有效地增强了艺术设计的互动性,让它变成一种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艺术传播形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让艺术设计者们可以有效运用全新的视听语言和数字化语言形态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和网络进行不设空间限制的双向交流与互动,有利于更好地帮助现代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2.3拓宽了设计者的四维空间

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也帮助艺术设计者们大大拓展了艺术设计的思维空间。这是由于数字媒体带来的多媒体影像文化丰富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打破了过去传统艺术设计受限的设计思维和表现形态。它运用数据处理和程序语言将虚拟角色、场景与现实的角色、情境等结合起来,虚拟设计的无限性大大拓宽了广大艺术设计者们的创作思维空间,创作者们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地徜徉于创作的世界,增强了艺术作品的可观性和艺术设计感。

2.4打破艺术门类设限,创新艺术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融合了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脑存储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现代艺术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是将艺术形式与各种电子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将现代技术力量融入到现代艺术艺术设计之中,使现代艺术设计既能体现艺术的魅力,又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数字媒体技术也改变了过去各种艺术形式相互独立的形态,打破艺术门类的限制,将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在一起,将平面艺术与三位立体艺术相互融合,吸取各种艺术形式的优点,将不同的艺术形式交叉结合,创造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态,增加视觉审美的新鲜感。

参考文献

[1]任斌.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洪勤学,阮如艳.浅谈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02).

[3]夏少琼.独立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23).

[4]陈利群.浅析数字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优势与功能[J].计算机教育,2008,(21).

作者简介:

郭骅(1975-),男,重庆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城市信息工程院院长;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7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影响

新媒体是一种观念艺术,借助新技术的表现手段来表达思想和情感,新媒体设计师使用新的媒介、语言表达来阐述观念,传递信息。这种新的观念为视觉传达艺术触发了新的灵魂与构架,新的理论和思维模式。在新媒体艺术支撑下新的视觉传达设计穿上了新的产品外衣,被注入无限的传递空间,设计师的思维在网络空间中被肆意传递。

一、现代新媒体艺术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对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并驱动着艺术形式的革新。颜料化学的进步,让色彩不仅仅停留在纸张上;工业技术的进步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测量及绘制工具。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更为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视觉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宽旷的表现空间,他们从无声到有声,从平面到立体,而视觉设计的过程逐渐进入无纸状态。他们涉及到电影、电视、展示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视觉设计领域中,他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原本毫无关联的学科。而新媒体艺术,即是在此基础上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手段结合而生的设计形式,由于其区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式被称之为第五媒体。

迄今为止对于新媒体艺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通常指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艺术形式。建立在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新媒体以交互性与连接性作为其显著特点。其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浏览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点击。设计师与浏览者、浏览者与浏览者通过键盘、鼠标、虚拟空间交流并传递信息。无线扩展的空间提供了无线扩展的信息量,他们相互传递。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增加了趣味体验元素,给视觉传达设计注入活力。

二、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深远影响

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平面信息的修饰,通过色彩运用、图像合成等手法改变原有传播序列,突出信息的视觉传播效果。在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下,视觉传达设计慢慢转变了其设计理念,在原有二维有限空间里增添了多功能、个性化、多视角的视觉设计模式。在此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多个方面:

(一)由静至动。出于人类本能动态影像更容易被捕捉关注,主动行动也比被动行动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前文提到,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与连接性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质。在新媒体与传统视觉传达的融合过程中传达由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转化,动态设计在给人新鲜感的同时更能将需传递的信息更为饱满的表达。新媒体的互动趣味性体验给视觉传达注入活力,融入了交互过程的视觉传达设计改变作品初呈现时一成不变的状态,反而是一个起点,引导受众主动参与其中。由此,沟通与互动成了视觉设计师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

互动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呈现的创造性过程,不再仅仅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表达。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整合者,通过虚拟空间创造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通过链接将不同背景的人连接在一起,而这些人也成了设计师作品的一个“部分”,有浏览者参与后的作品才能达到真正完整。而浏览者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通过同样的渠道传达给组织者,从传统形式的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换。

(二)新科技的不断融入助力发展。现代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而产生的新媒体形式打破了视觉传达设计固定的界限,让视觉设计作品在传递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多元化传递效果,也给视觉设计的手段和工具带来变革。无纸时代已经来临,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占领着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科技发展速度一直以来都是呈“奔跑”状态,在科技力量支撑下的新媒体艺术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自己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从最早期的无线电的出现,到70年代电视媒体的兴起,形成了并不成熟的电视媒体艺术;80年代的录像技术,卫星信号的同步传送打破了传统媒体格局;90年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兴起了网络艺术,这些科技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着视觉设计师的大脑。目前我们接触的新媒体都要基于屏幕显示实物,相信要不了多久,更新的呈现载体,更近的表现形势就会大量涌现,现在只是一个蓄势待发的阶段。声光电的加入使视觉传达设计可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可传递的形式越来越多。

三、结语

(一)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视觉传达呈现竞合状态。在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和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并没有消失反而和和新媒体互为补充,艺术表现更加多样化。

视觉设计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科技的发展,视觉设计将更加容易抓住人们的视线,但是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都是为商业服务,所以根据消费群的不同,视觉设计方案还是需要适合的表达方式。新媒体中的视觉传达不可能取代传统视觉设计,他们互为补充,在优秀创意的基础上各放异彩。

(二)现代新媒体艺术是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完善。在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太多的优势。时展过程中人们的需求和品味也在不断攀升,视觉传达设计经历着由二维到三维,有静态到动态,由单一到多元化,由单向向多向。他们逐渐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人类环境,更为主动更为积极。新媒体使视觉传达作品中的信息传递更加灵活生动,更容易捕捉消费者的眼球。

新媒体正对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科技的支撑下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大步跨出“平面设计”,向着多媒体表现,动态信息传达昂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学评论, 2010.

[2] 黄玮雯.浅析新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J].科学与财富, 2013(10).

[3] 汪浩.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艺海,2013(4).

多媒体艺术与设计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角色设计;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三维动画角色设计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让三维动画设计在传统设计上的突破

传统的三维动画角色设计,我们用的手工绘画,整个设计的过程从绘画到转换设计,或者修改,都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现在有了数字媒体艺术,我们能够通过电脑科技来进行设计绘画,需要修改的设计相比起传统的手绘设计更加方便,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设计上我们也能够随意缩放,这样就会让设计得到更精细的效果。传统的动画设计更考究的是设计者的绘画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的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设计方向,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所以,数字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技术,对于如今的三维动画角色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艺术让三维动画设计的表现形式

媒体技术能够将声像等多种传达形式作出一个很好的结合,让我们告别了单一的图像、文本或者音频。作为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如今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现在的动画设计能够融入多种不同的元素,从而让动画更有艺术魅力在表现的形式上也不再单一。比如色彩设计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黑白的,而是色彩多样的,在一部动画上能够结合不同的场景配有不同的背景音乐等等。这就是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所带来的多样化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更有感染力。对于传统的动画设计而言,感染力的突破就是一大发展,也只有数字媒体艺术才能够展现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让三维动画设计有了动感的效果

数字媒体艺术和三维动画设计的相互结合使得动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有了数字媒体,设计者的设计就不再是空想,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让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不断发展,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因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们对动画效果的追求,曾经的二维动画已经逐渐失去市场,三维效果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更有动感的动画效果。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人物,无论是形态还是表情方面,都是比较僵硬的,但是现在数字媒体艺术跟动画设计的结合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效果更加多样化,人物形态和表情更加丰富真实。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电影上看到动画的插入。由此可见数字媒体艺术大大丰富了三维动画的角色设计,对于动画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动画设计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才第一次数字媒体,此时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在发达国家的设计领域取得飞跃性的进展了,但是我国虽然接触的时间较短,却在动画领域的设计中开始使用数字媒体技术了。数字艺术广泛的应用与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电影领域、电视节目制作都取得了深刻的进展,同样是发展迅速的动画产业,三维动画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结合似乎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有许多案例可以参考。

(一)三维动画角色广告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广告推广应该是我国三维动画设计领域里面非常重要的业务。广告本身具有时间段、需要引人注意的特点,三维动画设计的成本较低,色彩较为明艳,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维动画设计在视觉广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广告的影响多为科技要素的应用,充分利用数字媒体中的表现媒体对视觉冲击的效果,同时在短时间内把内容传输到目标受众的眼中,这都依靠动画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年轻的一代都是看动画长大的一代,使用动画设计进行广告的推广业务,还能够保证广告的形式的贴近性原则,让年轻人乐于接受,自然而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游戏动画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

今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许多领域的发展,其中游戏领域呈现出很好的势头,如今的中国社会已经对游戏产业的没有偏见了,以此游戏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游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CG设计。CG的设计不止设计开头的LOGO设计还包括了开头与中间的过场动画,有时候还需要进行人物,游戏内物品,游戏背景等设计。在游戏中的动画设计也深受数字媒体艺术的影响,为了表现游戏内虚拟世界的质感与细腻感,需要用到感觉媒体,让每一个游戏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让每一游戏中的场景美轮美奂。

数字媒体艺术已经很好的融入到了动画创作当中,这种动画的表现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动画创作更加多样化。这也促使动画创作的形式发生了变革。现如今,很多的动画制作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制作行业的重要性。三维动画以及虚拟现实渐渐取代了二维动画的市场。因为三维动画可以更加自然的表现出人物形态,动画人物的表情也更加的丰富。数字媒体技术使得动画创作更接近生活,大大丰富了动画设计。

随着数字媒体的大力发展,三维动画角色动画创作也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面不断发展。这不但使得动画创作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使动画创作更加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数字媒体艺术对三维动画中角色设计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做出了简要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沿儒. 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

[2]孟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孟翔.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国电视动画发展之路研究[D].江南大学,2013.

上一篇: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范文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