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07 17:28:23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1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识谱教学

一、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

有人说“学生不识谱怎么学音乐?”确实,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综观反应,许多人都不是直接通过乐谱去认识、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就象要求婴幼儿先学会按节奏踏步,才会走路一样;就算是一些有造诣的音乐家,可以从乐谱中直接感受、理解音乐,但他们也是靠训练已久的内心听觉能力来感受、理解音乐的。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音乐上的“高分低能”,只会“说谱”不能“唱谱”,更会让学生感到识谱是件头疼的事情。这样的机械识谱,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各种音乐活动中

由于乐谱是音乐的语言符号,是一种教学工具,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音乐活动,把识谱融入其中。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唱歌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附带使用乐谱较多,而且每个学生都有音乐书,在识谱教学上比较方便,也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较为浓厚;在这兴趣的驱动下,将会克服识谱这样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引导下,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已经会唱《国歌》后(未识谱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提问,“歌曲中哪一句是你最容易学会、印象最深的?”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第一句前奏和最后一句(通常,歌乐曲的首尾乐句是学生印象最深的),然后把这两句乐谱写出来进行分析:这两句都由不同节奏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是紧迫感的,一种子是信心坚定、勇往直前的,再通过唱歌练习感受,使学生对这两种节奏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在唱歌中通过提取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为识谱教学的前提,也可作为兴趣的升华来积累知识的做法,在活动中融入识谱教学。

(二)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培养识谱能力。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当。

总而言之,不能把识谱作为教学的目的,而应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应把识谱教学放在双基教学的从属位置上。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应渗透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并顺带地解决;还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年级越低越重要,如发现学生表现出厌倦、不听课时,则应随机应变,及时作一些调节或变通,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2

【关键词】钢琴教学 感性 理性 识谱能力

在儿童钢琴学习过程中,良好读谱习惯的养成和识谱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钢琴学习的进度和音乐素养的提高,他们因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乐谱中的音乐术语、概念等感到十分陌生和难以理解,这严重地制约了儿童弹奏水平的提高,影响了音乐作品的完整表现。有的孩子因识谱困难在弹奏时结结巴巴、错误不断,音乐表现机械呆板,缺乏感情,甚至失去对音乐的兴趣而被迫中断钢琴学习。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更好地保持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呢?

一、从感性入手,加强基础训练

现代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对学生的兴趣、能力、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脱离生活体验、缺乏艺术生命的纯知识技能的学习状况。因此,钢琴识谱训练首先应从“听觉”和“节奏感”训练开始。

1.听觉训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良好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出发点,钢琴识谱教学也是如此,必须重视听觉能力的培养,使儿童通过聆听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锻炼和培养其对各种表现要素精细而敏锐的感觉和反应能力,如在鸟语、蛙叫、雷鸣、风啸、雨水的滴答、小溪的奔流、火车轮船的汽笛声中去寻找潜在的音符、附点节奏等音乐要素,从而建立起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速度等表现要素与客观现实依据的联系。启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想象力,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过程,为钢琴读谱积累直接的感觉经验、为准确表现音乐打下良好的感性基础。

2.节奏感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在钢琴识谱教学中,孩子对节奏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数学关系上,也不应是从字面上认识了音符的时值、倍数关系就算掌握了节奏。实际上节奏源于生活,教师应该根据钢琴学习进度和本课内容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节奏游戏,让孩子积极互动,体验节奏、表现音乐。如运用最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来表现节奏,采用不同节拍、节奏型来念诵人名、朗诵儿歌,让学生在感性体验基础上掌握单纯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准确时值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人体动作,如拍手、拍腿、踏脚、捻指、走路、跑步、跳跃等游戏,全方位地从生理上通过整个肌体去感受音乐的节奏、节拍,解决教学中的识谱难点。实践证明,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但符合音响、节奏的运动特点、使孩子的体验先于符号,而且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天性,使儿童有兴趣主动去感知、发现和创造节奏,理解音乐的精髓,并对提高儿童识谱能力,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具有很好的诱导作用,

在这方面奥尔夫教学法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建立理性认识,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

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在概念上对音符和节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提高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力。

首先,让学生了解乐谱上音高标记的含义,通过恰当的比喻、游戏、歌曲等形式让学生熟记各音符的线间位置。如通过《五线谱歌》、“给五线谱上的小鸟找键盘上的家”、“手指间的五线谱”、“音符二重唱、三重唱”等游戏理清相邻线与线、间与间、线与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中让学生将单音、音程、和弦在线谱中的位置与键盘、音响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在大脑中建立起条件反射,达到看新谱时就能准确弹奏出来的水平。

其次,弄清不同时值音符的记写方式、音符之间的数学关系;谱号与音高的关系;拍号与节奏、节拍的关系。如通过给简单旋律编儿歌,讲故事等方式在节拍的制约中精确地将节奏用口念、律动或视奏等形式正确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其内在联系。

再次,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将加线、加间及不同节奏音型的重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后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反复练习和对不同音型的演奏技巧的积累,逐步提高识谱能力。

三、建立全局感,全方位提高识谱能力

教学中我们常看见一些学生在弹奏作品时一个音也不错,但音乐却呆板,缺乏表现力。实际上识谱训练不是单纯、片面的音高节奏的认识,它包含了对各种记号及音乐表现要素的全面理解和表达。

1.指法

准确、恰当而有预见性的指法是弹奏流畅的根本保证。儿童最初对指法没有安排和预见,弹奏往往是“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常常在一乐句中因手指不够用而使音乐断断续续,极不流畅。因此,在识谱之初就应让学生养成准确读指法的习惯。

2.演奏法

如连奏、断奏、手臂的呼吸、手指的触键要求、踏板的正确运用等记号,都应在识谱视奏时逐一表现出来,逐渐培养儿童对音乐语言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体会各种不同的演奏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和意境。

3.表情记号

教师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音乐表现也是识谱的一部分,每次读谱都不要漏掉一个记号并尽可能地在视奏中仔细而准确地表现出来。如对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要求;对情绪、风格的把握;对旋律进行、和声、曲式、调式的感受和理解;装饰音的正确演奏方法和时值等。

另外,教学中还应向学生传递读谱的“超前”意识,即当手指弹奏上一小节的时候眼睛提前看下一小节,从音型形状、旋律走向选择弹奏动作的意识,使弹奏尽力流畅和精确。同时,要非常熟悉钢琴键盘的位置,将钢琴键盘“地形图”熟记于心,提高“按图索骥”的能力,把握从识谱到弹奏的准确性。教学中每次用少量时间做循序渐进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养成整体感受音乐的好习惯,逐步养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心多用”的识谱习惯,全方位提高识谱能力。

钢琴识谱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钢琴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识谱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深入浅出的教学和师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达到。识谱不仅是钢琴学习的一门知识和技能,也是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广泛学习、持续发展、受益终身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在儿童学习音乐的早期为他们打

下良好而牢固的基础,使今后的钢琴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演奏技能获得快速而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储望华.应提高钢琴初学者的视谱能力.钢琴艺术,2003,(1).

[2]杨立梅.识谱教学要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中国音乐教育,2002,(1).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3

关键词:情感 积极性 规律

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常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视唱练习”,结果不仅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识谱能力,而且识谱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冲淡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传统的识谱教学不受学生喜欢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据调查,枯燥乏味是大多数学生学习识谱时的感受,有的学生甚至感到畏惧。

2.学生在模唱歌曲,尤其是在直接模唱歌词时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他们唱起曲谱来却感到很困难。学生普遍都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就算是学生熟悉的歌曲若让其唱谱,也感到很吃力。这说明在音乐教学中,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

3.在视唱能力测验时,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调音阶的学生的比例甚低。就算是在高长生招考中,有很多学生连do、re、mi、fa、sol、la、si这几个音也不能唱好,更不用说识简单的谱子了。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潜力的发掘,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问题。

新课改精神提出:“学生要具有基础的识谱能力。”规定了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识读乐谱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识谱教学也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志趣。根据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好音准、音高是识谱教学的基础

少年儿童在接触音乐学习识谱的开始,就必须十分重视其正确音准、音高的培养与训练。教学中,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结合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多运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辨别音准音高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看到1、2、3、4、5、6、7只能想到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那么他的知识学得是不完整的。

二、从节奏到识谱的过渡

节奏是构成旋律的一个方面。节奏训练是学生掌握识谱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上,学生对敲敲打打比较感兴趣,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汽车声、马蹄声、跑步等。有了节奏练习做基础,视唱学起来相对就容易些。

三、通过练习音程曲进行识谱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音唱不准,把握不住音高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视唱不敢放松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学习视唱积极性不高。音程和和弦的听辨最主要是看度数关系把握得准不准,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能不能听得出。先说音程,音程的度数大家都了解,就不多说了,要多模唱,记住大二度的感觉就是1-2,小二度的感觉就是3-4,这样练习的时候无论是什么音,只要是大二度就唱1-2,然后要学会构音程,比如给一个音#4,要唱出它的大二度#5,只要记住1-2的度数是怎么出来的,用同样的套上去,套多了就能固定了。

四、利用民歌和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提到唱歌,首先就要识谱。不会识谱,学生的歌唱就无法谈起。歌谱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民歌和民族器乐来提高学生的视唱兴趣。因为流行的民歌与当地语言、民俗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如江苏《茉莉花》、陕北《信天游》等民歌和民间音乐,让学生多接触,然后教师进行很好的分解和讲解。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节、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概念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在器乐演奏中锻炼识谱能力

器乐演奏也是进行识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识谱中,还要增加操纵乐器的负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乐谱,还要兼顾乐器,同时还少不了用耳朵辨别其音准音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竖笛或口琴来锻炼学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练习节奏,然后识谱,再让学生在竖笛或口琴上吹奏。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这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六、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识谱

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这对丰富学生音乐素养的全方位接触和理解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欣赏之中对学生识谱的培养也很有积极的意义。首先,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发展儿童的听力是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听是音乐体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欣赏音乐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其次,在演奏活动中学习识谱。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是识谱的过程,说到底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竖笛以它本身具有的形式美,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通过竖笛识谱演奏,可以促进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外,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创新,创作的理论基础是识谱,在创作活动中学习识谱,对两者都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1)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应用节奏与旋律;(2)从机型创造进入创作,学习音乐基本知识,让识谱教学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学”,识谱学习才不难,识谱学习才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会学生识谱,能让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得以持续和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感到愉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基本知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识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识谱教学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提升识谱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道军.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

[2]段永慧.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变化[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7).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4

摘要:识谱教学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提升识谱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识谱;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58-01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识谱教学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需的。新课改精神也提出:学生要具有基础的识谱能力。规定了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识读乐谱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能够更好地体现音乐审美教育,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但是音乐课中的识谱教学一直都在困扰着学校的音乐教育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据调查,枯燥乏味是大多数学生学习识谱时的感受,有的学生甚至说感到畏惧。

学生们在模唱歌曲,尤其是在直接模唱歌词时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但是他们唱起曲谱来却会感到很困难。学生们普遍都喜欢唱歌词,不喜欢唱歌谱。就算是学生们熟悉的歌曲若让其唱谱,也感到很吃力。这说明在音乐教学中,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

可见,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常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谱训练”,“视唱练习”,结果不仅没有培养好学生的识谱能力,而且识谱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冲淡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传统填鸭式的识谱教学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爱好位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识谱教学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识谱学习的志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声音,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感,因而直接能触动人的情感中枢,震撼人的心灵,让你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训练好音准、音高是识谱教学的基础。少年儿童在接触音乐学习识谱的开始,就必须十分重视其正确音准、音高的培养与训练。教学中,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结合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多运用学生身边的动物入手,让学生辨别音准音高的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看到1、2、3、4、5、6、7只能想到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那么他的知识学的是不完整的,可以说是一个音盲。

从节奏到识谱的过渡。节奏是构成旋律的一个方面。节奏训练是学生掌握识谱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上,学生对敲敲打打比较感兴趣,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有了节奏练习做基础,视唱学起来相对就容易些。

通过练习音程曲进行识谱。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音唱不准,把握不住音高的现象,导致学生视唱不敢放松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学习视唱积极性不高。音程和和弦的听辨最主要是看你的度数关系把握的准不准,和谐与不和谐的关系听不听得出。先说音程,音程的度数你都了解,我就不废话了,你要多模唱,你记住大二度的感觉就是1-2,小二度的感觉就是3-4,这样你练习的时候无论是什么音,只要是大二度你就唱1-2,然后要学会构音程,比如给你一个音#4,要你唱出它的大二度#5,你只要记住1-2的度数是怎么啦出来的,你用同样的套上去,套多了你脑袋里就能固定了。

利用民歌和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提到唱歌,首先就要识谱。不会识谱,学生的歌唱就无法谈起。歌谱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民歌和民族器乐来提高学生的视唱兴趣。因为流行的民歌与当地语言、民俗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都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因而最易于在本地区流行;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节、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对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概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在器乐演奏中锻炼识谱能力。器乐演奏也是进行识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识谱中,还要增加操纵乐器的负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乐谱,还要兼顾乐器,同时还少不了用耳朵辨别其音准音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竖笛或口琴来锻炼学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练习节奏,然后识谱,再让学生在竖笛或口琴上吹奏。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5

高中的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陶冶学生对音乐内涵理解的高尚情操。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懂得音乐构成基本原理,进而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体会音乐的美,掌握音乐的精神愉悦方式,但音乐的基本知识是枯燥的,精神愉悦不是来自于音乐基本知识本身,而是教学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的思维起来,兴趣动起来,提倡将音乐知识穿插在音乐活动中,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来教授音乐知识,调动信息技术等一切先进教学手段,开启学生接受音乐的心理动力,使学生的兴趣主动勃发起来,教育的本质是人学教育是培养都与被培养者的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潜能开发,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

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才是提高学生分析音乐文化素养的水平。对于识不识谱的问题说法很多,有人说:只要对音乐的感觉好,识不识谱都可以,我并不反对这种说法,因为有的人对音乐就是有着很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就像老一辈没上过音乐课的人很多,歌曲唱的也很好,拿个乐器吹的也会很好,后来我知道了,他们唱的和吹奏的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旋律,对不熟悉的音乐旋律就不行了。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对音乐有很好的掌握和理解,识谱是进入音乐教学的钥匙,而学习识谱的钥匙就是兴趣。

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把握音乐,要想学好识谱兴趣是基础。而识谱教学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学生有兴趣的来学习,我就采取了一些办法。如:唱音阶练习,以做游戏的形式,老师先弹几遍音阶,让同学默默的记,然后由一个同学唱1(do)接着后面对同学唱2(re)唱一个音阶梯后倒着往回唱,反复唱几遍音阶,然后升一个音阶在唱一边,以此类推,就像发声练习一样,时间一长音阶的感觉在学生心中已有深刻的印象了,对唱的不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每个同学都对音阶有很深的记忆,而不觉得是负担了。熟悉了音阶之后再唱半音的音阶,这是很难的,要在前一个练习非常好的基础上增加的,半音的练习要是能够唱的很准确了,也就做到专业的水平了。在高中只要能唱好全音阶就可以了。然后再唱135,246,357,这样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和唱出每个音符的音名,就改变了音阶或几个音的反复练唱的情况,同时也就很轻松的掌握了音高的关系,就不会对陌生的歌谱用较长的课堂时间反复的去练唱,这样就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其次,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旋律,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学生可以先唱歌词,熟悉旋律以后在唱歌谱,可以相互交替进行,通过唱歌,把音乐美好的,先留给学生完整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唱谱,就会容易的多,这样便增强了学生学唱谱的信心。或者先听熟音乐,犹如马克思所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好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所以要让耳朵起到作用,也就是说,要利用好耳朵这个器官,通过听音乐,建立起内心音乐感觉,把握住音与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歌曲才能成掌握的更好。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6

关键词:幼儿;音乐,电子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156-01

教师应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诱导和激发其音乐兴趣,使幼儿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良好的音乐才能。

一、音乐兴趣的培养

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动力催化剂。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就更需要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

1.引发音乐兴趣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对幼儿来说,更是如此。大多数幼儿,答应家长的要求,选择学习电子琴,是因为喜欢它的声音,或是欣赏过它的演奏音乐,甚至是因为觉得这件乐器有趣。可是,幼儿的兴趣又是短暂而易转移的。当他们接触到枯燥的基本练习,反复的技能练习,就容易产生对电子琴学习的厌倦感,也就失去了对电子琴演奏的兴趣了。

2.培育音乐兴趣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是电子琴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音乐兴趣的培养,来引发幼儿学习电子琴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快乐的电子琴课伴随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二、听觉能力的培养

1.听声音

由于电子琴是一种电子合成乐器,它储存了数百种不同的声音(包括各种乐器的音响、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合成变化后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和好奇,用各种音色对旋律的模仿,从而加强幼儿的兴趣,避免了平淡而枯燥的课堂过程,同时可以让幼儿从小感受不同音色变化对乐曲的影响,促进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2.听节奏

幼儿掌握了大部分节奏,及节奏的的强弱感觉及均匀分布后,就可以用生活中的节奏经验来培养幼儿对具体节奏的感知。例如用击锣的“ 哐---哐----”声训练“×---ㄧ×---ㄧ”节奏汽车的“嘀嘀――”喇叭声训练 “××ㄧ节奏……由易到难,逐日积累。

3.听乐曲

在课堂教学听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介绍背景资料,提供音乐情感的导向,吸引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使幼儿从最初的音响感知、感情体验到达理性认识。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展开并能够陈述其创造性的想象,身心投入,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的熏陶。

三、表演能力(表现力)的培养

表演能力,是指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情绪的反应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表演能力事发自内心的,但尚不能将其与所接触的音乐情绪结合起来,对幼儿表演能力的训练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情绪表现

幼儿是非常擅长模仿的,最初的身体语言,也许仅仅是对教师、同学的纯粹的模仿,而在音乐情绪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中,幼儿一定会通过持续的培养来自觉而又创造力的表现音乐给他们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2.动作表现。

学龄前的幼儿对于语言和游戏拥有莫大的兴趣,这一段时间也是音乐进入儿童的最佳时期。利用其爱唱、好跳、善模仿的特点,开展一些配有音乐的娱乐活动,如游戏、舞蹈,甚至教师、家长与幼儿一起唱唱跳跳、比比划划等都会使幼儿产生兴趣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促进音乐才能的发展。

四、音乐理论知识的培养

音乐理论知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幼儿的识谱能力。它是幼儿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难度的能力培养。成功的电子琴教学,包含着幼儿音乐理论知识的正确而有深度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体验。

1.五线谱上的音名和唱名

五线谱上的音符是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是组成变化莫测、美妙动听乐曲和倾泻心灵情感的基础。熟练而准确地掌握五线谱上的音符,才能使幼儿完成由简到繁的基础学习,并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训练。

除了识记五线谱上的音符,对了简谱的知识,幼儿也应当做简单的了解。简谱的运用范围在我国相当广泛,两种不同记谱法的认识,可以使幼儿在今后的音乐学习旅途中更加得心应手。

2.乐理知识的掌握

乐理知识的掌握必须在五线谱音符音名和唱名熟练的基础上。各种谱面符号、表情标记、装饰音记号、调性调式变化、乐曲的分析等等,都应当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了解。乐理知识是相对比较文字化和枯燥的过程,教室应当充分利用教具和示范,言传身教的讲解。经过不断的实践,他一定会很准确的表现出这些知识的含义。乐理知识的熟练掌握,可以促进日后幼儿电子琴学习,鼓励幼儿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3.创作的灵感

音乐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创作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让音乐与创作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来激发幼儿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这不仅能使幼儿随岁月增长而积累音乐知识,提高识谱能力,而且会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使音乐才能健康发展。 电子琴的教学,作为培养音乐才能的一种手段,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而对幼儿来说,电子琴的学习,不仅仅是培养他们演奏电子琴的技能,而是在技能培养的同时,通过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变化,使幼儿的音乐才能不断的提高,为幼儿的一生音乐兴趣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倡导幼儿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让幼儿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电子琴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电子琴及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使得“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电子琴)课堂便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同时,通过幼儿音乐才能的培养,促使幼儿智力的提高,使幼儿身心均衡发展,锻炼坚强意志、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幼儿能得到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净化!⑤①

参考文献:

[1]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艺术教育》.2006.3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7

多年来,我们的识谱教学一直都存在一个费时费力而效果差的问题。正如人们的调查结果所说:“数十年来,我国中小学难以数计的正常音乐课教学班,没能培养出多少能识谱的学生,更培养不出整班会识谱的学生。”我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是识谱教学教法的问题。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识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我努力通过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降低门槛,引发兴趣。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乐谱,新鲜而好奇。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启发学生,在学习每一首歌曲前我都让学生做唱名的模唱、背唱练习,但不要求学生记住这些音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还不识谱的时候,先让他们熟悉七个音的唱名与音高的关系,为中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准备。教师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一次神情兼备的范唱,都力求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同时让学生分辨每一首歌曲的情绪,知道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现。就连唱名的模唱练习也要求做到有声有色,具有艺术表现力。这样,就为中、高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了物质与心理上的准备。

2.以熟带新,激发兴趣。选择部分熟悉的歌曲,让学生自由演唱。刚上课时,先带学生做律动,曲目便是本节课所学的曲目。做完后,学生对乐曲非常熟悉了,这时再让学生默认曲谱就简单了。如:当学生学会识C大调音阶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小红帽》的旋律。当孩子们第二遍唱出该旋律时,猛地发现这首旋律居然是他们最熟悉、最喜欢的《小红帽》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便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当他们再唱第三遍时,不用伴奏,就能将此旋律唱得准确、流畅了。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赞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喻悦体验的强化,教学效果十分良好。

3.巧填歌词,调动兴趣。利用学生爱编儿歌、顺口溜的特点,为视唱曲巧填歌词,既调动学生的视唱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次,有个学生在课间用《生日歌》的旋律唱着一首自己“作词”的“歌曲”,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我了解后,却表扬了他“肯动脑筋,有创造力,是个聪明的孩子”。在全班同学疑惑的眼神中,我又说:“只要内容是健康的,旋律与歌词的搭配是和谐的,为什么不能这样唱呢?”之后,我还特意搞了一个“我编我唱”的儿歌创作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用学过的旋律自由填词。当一首首稚嫩、充满童趣的儿歌小作品问世时,我组织评选出一首最好的儿歌,大家一起学唱。这样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乐谱的积极性。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累识谱知识

1.补缺补漏,掌握读谱知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缺乏系统性。一、二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较好的掌握,所以对学生的识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向学生讲解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弥补学生音乐知识的不足。如:小节线、终止线、小节,等等。大部分的学生都不知道:哪种音符要唱长,哪种要唱短。长多少?短多少?经过我的讲解之后。很多学生明白了音符后的线段越多,时值越长,下面的线越多,时值越短,各音符之间是1:2的关系。

2.用模唱的方法练唱旋律,培养识谱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辨和视唱能力,我在教学中就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听辨一、二个小节的旋律,要求学生用a la lu等模唱出来,这样既为学生视唱本节课的歌曲旋律做好铺垫,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力,加深了学生对音高、音准的识记。

三、视唱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并举

首先,利用歌曲的立意与情境之美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在解决难点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独立地视唱歌曲旋律,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竖笛演奏技巧,有效辅助视唱的顺利进行。其次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读和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而不是音符正误方面的轻声学唱,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你欲感动他人,情感必先漫过心弦。”只有你的情感漫过了心弦,才能让感情流淌出来去感染别人。让我们带着感情、满怀着激情来演唱歌曲。最后,揭示出友谊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的歌曲主题。通过教师逐步深入的感情启发,把学生带进出神入化、奇妙无穷的艺术境界。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培养篇8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知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11-02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还未发展完善,对于音乐也没有太多观念,还处于一个懵懂期,但同时小学阶段也是一个塑型期,学生在小学期间特别容易接受新的知识以及形成一些特定的思想。故教师在小学阶段一定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教学,带领学生往好的一方面进行发展。但很多小学音乐教师贪图课堂教学速度,经常略过教学生识谱知识阶段,直接进入歌唱阶段。使得学生在音乐方面经常保持着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对于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一窍不通,导致学生在进行歌唱时也不能准确的把握音调的高低。

1.识谱知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学生学习唱歌就好比盖房子,音谱中的"哆来咪发索拉西"就好比盖房子中的建筑材料,学生只有先了解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搭配方式,才能根据建筑图构建出最结实的房子,如学生连什么是建筑材料都不懂,只会依照建筑图纸依葫芦画瓢,那样建筑的房子就会华而不实。教师在进行音乐之前先教识谱知识实际上是在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学生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许多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识谱知识的教学,这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在后面的音乐学习中对于音调、音色以及音长这些概念很懵懂,只知道依靠耳朵去听教师长的曲调,然后根据记忆自己唱出来,当教师说这个音高了,这个音还要长点时便会不知所云,没学过识谱知识的学生在音调方面的误差也会比学过识谱知识的学生较高。音谱就是一个大家唱歌音调的标准,我们在听歌时会有着很多误差,但是自己根据识谱,根据谱子来唱便会可以实现零误差,可见音乐识谱知识的重要性。

2.合理教授识谱知识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不教学生识谱知识有一个原因便是教识谱知识的教学过程太过枯燥无趣,而小学生又是一个好奇心比较重,喜爱吵闹的年龄段,对于枯燥的识谱知识不产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识谱知识教学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创建一个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在课堂中也可以通过进行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游戏,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又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对识谱知识进行一个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识谱知识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学生学习识谱知识一个最大的目的便是自己阅读谱子进行歌唱,学生先识谱再进行歌唱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契合度,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进歌唱时有一个歌谱可以进行对照,将歌谱作为歌唱的标准。若学生在歌唱时有唱错的地方可以根据歌谱知道自己是哪个音调高了,哪个音调唱的拍多了,然后进行相应的改正。教师在先教学生识谱再叫学生歌唱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识谱的过程中先接受音乐的洗礼,渐渐的培养着学生的歌唱能力,然后在接触歌唱会容易很多。

4.遵循教学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教识谱再教歌唱是一种遵循教学规律的体现,教师无论是教什么科目,都是先教基础知识,然后在教其他的知识点,教学难度往往是由易至难。例如:教师教英语时都是先教字母,然后再教由字母组成的单词,再教由单词组成的句子,最后才是教由句子组成的文章,这是一个知识结构由简单至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也应遵循这样一个柜,先教学学生进行识谱,然后再教学生根据谱子进行歌唱。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教师教学生直接歌唱便是授人以鱼,而教学生进行识谱便是授人以渔,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教学规律,不图一时之快。

结语: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识谱知识对学生的音乐的如此重要就如建房子,识谱知识是学生的根基,若学生的根基不稳,所建的房子也必定不稳固,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想更进一步就难如登天。故小学教师应及早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在教歌唱之前,先教学生识谱知识。识谱知识的教学相对较歌唱会比较枯燥,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学习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易希平.陈文佩.从心理学角度谈培养音乐兴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04) .

[2]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9) .

上一篇:班级文化具体措施范文 下一篇:光纤熔接技术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