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风险范文

时间:2023-10-17 17:29:39

流动资金风险

流动资金风险篇1

关键词: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国际资本

一、引言

我国的金融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风险。另一类是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制度转化和相应的摩擦、错位等因素导致的。对于一般市场经济过程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其本身是不可避免的,化解手段也只能是进行分散和通过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管及时防范风险的升级。而对于制度性的金融风险,就需要运用经济政策调整制度结构,从制度构建和完善的角度予以处理。

当前,理论界和实业界一致认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制度性。我国的金融风险既带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表现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和投机问题等,但是我国的金融风险是在没有外部冲击,在经济转轨时期逐步形成、转嫁和上升的,其核心是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摩擦和风险的转化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形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特有的双重制度结构。双重制度结构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成分,运用市场效率弥补传统体制的不足;也有利于保持改革进程的基本稳定。但在另一方面,体制间的巨大利差不仅成为市场力量追逐的目标,而且体制内的计划因素也因为利益的引诱而异化自身的行为,最终使计划经济运行失去了原来的秩序,而新的规范的市场经济又尚未形成,造成弱化的计划与扭曲的市场并存的局面。在渐进式的改革过程中,制度结构的变革具有的非同特征往往容易引起制度结构的内部失衡,形成制度之间的配套脱节,甚至是制度安排的缺失。不同体制之间的脱节和摩擦,形成制度真空和制度矛盾,给部分机会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导致道德风险和不正之风。渐进式改革始终以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和前提,而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一些有利于全局性突破,又对新的制度结构重建的措施往往被拖后。而这些部门的改革滞后又容易对其他相关改革形成约束,同时在新的环境下恶化自身的经营条件。如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及经营条件的恶化,对金融改革和金融资产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制约。

二、我国潜在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潜在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企业资产经营不善、风险管理薄弱、市场行为不规范、制度建设和监管滞后等是其主要原因。

1.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这是我国潜在金融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滞后,融资方式基本上依赖于银行直接融资,这对支持企业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干预将银行信贷作为国企改革的资金供应来源,这种半财政性的贷款往往会变成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而在近几年的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逃废银行信贷债务现象亦较为严重,其结果是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大,央行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风险资产已占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40%以上。

2.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薄弱是潜在金融风险形成的另一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观念和意识尚未完全转变到经营金融企业上来,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缺少防范意识。二是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都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体系。三是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的内在动力。

3.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存在较多的不规范因素,投机成分较大是潜在市场风险的根源所在。由于占大部分的法人股、国家股不能流通,造成了股票市场功能的扭曲,市场投机行为严重,泡沫风险巨大:一是上市流通的股票难以通过场内股票买卖实现控股目的,董事会基本由国家股东与法人股东占据,股份公司的重组并购等重大事项无法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而是采用场外商谈的非市场行为来处理,影响了股市对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作用。二是分红回报率非常低,甚至根本不予分红派息,股份公司渐渐失去了流通股股东的支持,难免不发生异化。以上两点使得股票基本失去了投资分红和控股经营的功能,并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投机性,机构或个人投资者都是利用股市进行炒作投机,这种投机又进一步引起股价的狂涨爆跌,广大中小股民往往成为这种投机活动的受害者,以至动摇和损害了投资者的信心。这其中的泡沫与风险直接威胁到股市与股份制度的正常发展。

4.金融立法与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加剧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赖于完善的法律规定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尚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果金融立法滞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或是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效率低下,都会使得以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与犯罪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动荡与金融危机的潜在隐患。

三、关于防范风险的改革建议

笔者建议通过三方面的改革来提高和加强我国金融机构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1.切实增强银行稳健经营与抗风险能力

鉴于我国目前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国内脆弱的金融体系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因此防范外资银行大量涌入的风险,其最根本的立足点应放在国内银行体系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认识到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推进对内开放。国有商业银行之所以产生大量不良资产,源于经营机制的不完善和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两方面。因此银行业对内开放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内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彻底破除各种行政管制,真正实行市场金融体制。通过建立市场金融制度,打破现行政府腼÷银行腼÷企业三位一体的计划金融制度。把国有银行办成真正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从根本上转换银行的经营机制。二是要尽快剥离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积极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并避免商业银行因产生“道德风险”而继续积累不良资产。

2.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在向更加完善、健全及市场化的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逐步形成配套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外,金融风险的防范最重要的是监管。必须要改革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合理科学的监管体系。第一,改进监管手段,实现行政监管为主向依法监管为主的转变:第二,要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建设好银行、证券清算系统,确保系统安全,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行;第三,继续加强反洗钱工作,尽快在金融业建立打击洗钱活动的有效机制。只有具备了快速准确的判断风险能力和强力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监管。

3.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把握开放度与次序

2006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方向非常明确:坚持开放才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还必须从国情出发,随着人世后金融承诺过渡期2005年的过去.国外金融机构大举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面临着对外开放的严峻考验.金融风险的产生条件、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也更加复杂。因此把握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度和次序,既要积极、稳妥,又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做到趋利避害。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避免对外开放过早过急而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具体做法,笔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的政策安排上,要根据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选择适当的开放时期和开放程度,做到从长计议,逐步推进。另外,为把开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减少对金融稳定的威胁。应先开放对金融稳定威胁最小的领域与环节.依次逐渐开放威胁较大的领域与环节。

四、总结

入世以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将会更深,范围更广。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并与国际接轨,证券市场也必然要按照国际惯例来规范。

(1)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从法律上明确监管机构的地位和职能,保障监管的有效性。(2)规范市场行为,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执行。政府应依据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通过建立健全权威的专门的监管机构,全方位地、及时地、客观公正地进行积极的监管和发展,以规范证券市场的行为,打击非法行为,保障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3)起用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减少政府决策的失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市”的形象。(4)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的产权改革,解决股权过于集中的问题。中介机构也应民营化,实行强制信息公开制度,防止和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5)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畸形的状况,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实质是维护经济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我国凭借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及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已挤去大量经济泡沫的双重保护,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从我国能够顶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一事实看,对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而,既应对主要的金融风险隐患有明确、足够的认识,应在吸收他国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发挥已有的优势,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斯蒂芬・格伦菲勒,洪维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1999,(02).

[2]曲昭光.资本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1,(11).

[3]胡援成.中国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5,(04).

[4]吴念鲁.金融危机及其防范[J].国际金融研究,1999,(06).

[5]邱崇明.资本帐户开放的核心条件: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02).

[6]李成,郝俊香.基于金融安全的资本流动:理论解读与中国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6,(08).

[7]邱红星,郭峰.论FDI与中国国际收支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4,(06).

[8]鄂志寰.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1999,(Z1).

[9]毛中根,段军山.FDI投资收益汇出与潜在国际收支危机的理论及经验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03).

[10].中国的资本流动:1982~2002[J].管理世界,2004,(07).

[11].1994年以来中国的资本流动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06).

[12]邹欣.警惕中国外债的潜在风险[J].宏观经济研究,2005,(07).

[13]姜波克,王军.货币投机的微观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1998,(03).

[14]张晓朴.入世后中国应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选择(上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04).

[15]韩玲慧,吕旺实.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势与特点[J].宏观经济研究,2005,(03).

[16]鄂志寰.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相关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0,(07).

[17]余永定,陆磊.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J].金融研究,2000,(12).

[18]何建雄.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指标框架与运作机制[J].金融研究,2001,(01).

[19]廖泽芳.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潜在影响[J].金融经济,2006,(20).

[20]李成,郝俊香.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发展与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流动资金风险篇2

关键词:风险;成因;防控

前期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迅猛发展,而今年按照农发行改革方案的要求,强化农发行的政策性职能定位,商业性短期贷款的政策相应进行了调整,一些信贷风险点也相继出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完善商业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谈几点建议。

一、流动资金贷款存在的风险

1、行业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发行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围绕农、林、牧、副、渔业的产业链条展开,容易受到气候、环境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受到上游原材料和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风险系数相对较高。其次,基层行普遍将支持区域优势主导产业作为信贷投入重点,但事实上一些地区的主导产业,从全国来看属于产能过剩行业,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影响,也不利于信贷风险的分散。第三,农业企业总体上资产少、底子薄、经营稳定性不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加之部分企业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稳定的主营业务,领导者素质参差不齐,内部管理较为粗放等,使其有着较高的倒闭率和歇业率。

2、经营风险。农发行商业性短期贷款客户多为自然人参股的股份制或家族式企业。企业规模、实力大小不等;各项管理制度、经营机制难以完全达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参差不齐;信用观念、法律意识强弱不一。上述种种因素均可能导致经营风险的发生,有的企业因经营不善,甚至还会诱发道德风险。

3、担保风险。一是借款人或保证人为了获得农发行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贷款,在资产评估、财务报表上弄虚作假,故意虚增资产、隐匿负债、随意扩大所有者权益,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套取贷款资金。二是部分客户处于偏远乡镇,抵(质)押物产权尚未明晰界定,加之受地理位置、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资产增值潜力有限,且不同程度存在变现难等问题。三是中介市场管理不规范,部分评估、审计机构为获得更大利益帮助企业虚假增资、验资、审计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影响银行信贷决策,增大信贷风险。四是担保手续不完善。有的经办人员因对文件政策理解不足或责任心不够,往往在办理担保手续时,造成法律合同文本缺少法律效力,权属证明登记无效。

4、社会融资风险。随着存款市场负利率的进一步加剧,社会信用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为企业经营带来了机遇,但由于社会融资的成本较高,许多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欠债跑路的现象,势必会影响贷款资金的安全。

5、操作风险。由于信贷人员未严格按照上级行的制度规定进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流于形式,风险防范措施缺少法律效力等而将操作风险演变成贷款风险。

6、投资风险。有的企业利用银行喜欢垒大户的特点,将自身实际不需要的信贷资金贷出来充门面,不经过认真考察调研,盲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建厂,有的甚至跨域经营,导致投资失败。

二、贷款风险管理建议

1、切实强化贷款担保管理。落实有效的担保,是防控信贷风险的必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抵(质)押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审核。贷款调查时,调查人应亲自到企业现场核实抵(质)押物真实性;走访土地、房产、工商等部门核实抵(质)押物的产权是否明晰。二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法性审查。切实完善各项法律手续,有效地防范因此给贷款带来的政策和法律风险。三是要打好组合拳,寻求多种贷款担保方式。除严格实行以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担保制度外,可以依据《物权法》将企业存货等动产纳入抵押范畴;对经营稳定、效益稳定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将企业收费结算权、经营收益权、仓单、提单、应收账款等权利进行质押;对企业资产不足、存在经营风险的,可以由有经济实力的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共同加强企业贷后监管,防控信贷风险。

2、适时调整贷后监管重心。对商业性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客户要按照“一企一策、因企制宜”的原则进行管理。贷款客户灵活的经营模式和多样的资金营运手段,需要农发行及时调整信贷管理重心。原先传统的对企业全部库存实地定期检查等以库存挂钩管理为核心的库存监管手段,无法适用商业性贷款客户,农发行也难以对企业存货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因此,信贷管理也要随着客户对象资金营运分析和监控为主,库存管理为辅的信贷管理制度。将贷款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对企业经营状况、现金流量的分析和关注上,从企业整体运营状况上去把握和防控信贷风险。

3、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信贷基础管理工作重在平时,要着重落实月度财务分析制度,客户库存物资检查制度。一是要把担保物状态作为信贷检点内容,关注影响担保权效变化的因素,防止抵押担保无法落实。二是要注重对企业真实经营行为的分析。在审查企业报表时既要从企业账务入手,以账核表,更要从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从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对报表或账务有疑问的地方予以重点关注核实。加强企业财务报表审核力度。三是要积极发挥CM2006系统的功能。加强对涉及贷款客户的信息、大事记、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抵押担保、贷款处理、承兑汇票等监控跟踪,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为风险防控服务。

4、强化责任追究。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对管理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励,对人为造成贷款风险的,按照规定严格“问责”,从根本上强化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商业性贷款的风险管理。

5、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从农发行目前的信贷人员素质和结构看,与商业性贷款范围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加不相适应,因此,要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廉洁从业能力,规避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一是举办多层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财务和会计核算、项目评估、现代金融知识、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等,更新信贷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信贷管理和操作水平。二是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的形式,选派信贷人员到商业银行学业务、学技能,学习较为先进的业务处理方式,尽快适应商业性贷款的要求。同时,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水平,管理人员要精通业务、精通核算、科学决策,切实防范商业性贷款风险。

6、突出重点,狠抓不良贷款“双降”工作。一是盘活存量;二是优化增量。通过增加贷款有效投放,做大、做强信贷业务,严格控制商业性信贷风险;三是建立不良贷款“双降”考核办法,形成不良贷款“双降”奖惩机制。

7、明确方向,稳妥而又积极地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在确保粮棉油政策性收购信贷资金供应和管理的同时,大力拓展服务领域,特别是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力。要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组建新的贷款客户群。选择一批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下等条件的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加工企业,重新组建新的贷款客户群。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彻底打破贷款客户不可选择性的坚冰,增强新客户的抗风险能力。

流动资金风险篇3

【关键词】 财务风险;资金流;内部控制;体系

一、风险导向下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资金流的概念界定

资金流(fund flow)有别于资金的概念。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资金流是企业与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随着商品、实物及所有权转移过程中发生的资金往来的流程。举例来说,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购买原材料,需要支付货款给供应商,从而形成资金流出;从物流的角度,资金流是指企业在销售完商品后,客户确认商品购买后将资金支付给企业或者企业形成应收账款的过程;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交易资金流包含了交易环节以及支付结算环节两大部分,资金流的状态转换意味着商品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交易过程的发生。

本文认为资金流应从供应链与价值链的角度来进行定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使企业的各个构成要素都处于不断的能量交换之中,资金流成为连接企业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以及实现企业对外进行交易等各项活动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资金流事实上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一系列的生产交易活动中所产生的资金的动态表现,企业的很多活动都会以价值的形式出现,例如企业工资的发放、企业对外销售产品,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企业资金的流动。因此从这两方面来看,资金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不但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等,还包含了企业经营、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静态形式的资产(如应收账款、预支付款)以及动态形式的资产(大多由正在进行交易的项目活动产生)等。结合以上论述,本文认为资金流是企业供应链中的剂,是企业进行价值分解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支撑和表现形式。

(二)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涵拓展

资金流内部控制不但包括了静态形式资金的控制,还包括了动态形式资金的控制,资金流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结合的概念。资金流运动的最终目标是产生更高的价值,但是这一切要以资金流的平稳运行为基础,即以不产生风险或尽量不产生风险为基础。资金流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诸如筹措风险、投放风险、配置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这些大多是由于财务结算、财务信息共享以及资金管理无法在一个完全畅通的平台下运行而产生错误的财务决策造成的,因此企业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建立一种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形成了关于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理论成为目前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重点。从风险的角度来看,资金流内部控制不但要提升资金在运动中更快地进行形式的转化,从而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弹性,并且必须以财务风险有效规避为前提。资金流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保证资金流的通畅性、安全性、平稳性以及增值性,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就会带来财务风险,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资金流内部控制不但是关于资金方面的控制,更是一个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免疫系统。结合风险管理理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定义为:以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通畅性、安全性、平稳性为基础,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规避的子控制系统。

二、资金流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控制的关系分析

(一)财务风险是资金流运动的结果

财务风险的发生与资金流运动的平稳性具有内在的联系,财务风险包含了资金筹措风险、投资风险、经营性财务风险以及流动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是资金流运动过程中一个典型表现。企业在面临内外部复杂环境时,常常由于信息无法共享、交流不畅而产生不合理的财务决策,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风险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资金流没有合理科学的财务决策作为保障,导致资金流不能够合理流动,从而发生资金风险,进一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资金流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则是与资金有关的企业内外部交易活动中资金的使用、配置与管理产生的,其典型的特点是资金的流动性不足,陷入财务困境或财务危机当中。资金流内部控制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内容的建立和完善,使有关资金筹措、投资以及经营性财务信息实现共享,构建了交流通畅,决策科学的信息平台,极大地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应保证企业资金流的平稳运动,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提升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

首先,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资金筹措风险。筹措风险又称为举债风险,是财务风险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在借债或者融资过程中由于资金使用和配置不当,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分配与配置,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使企业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防范筹措风险。

其次,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防范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证券投资,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对于企业未来的经营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减少由于盲目投资而带来的资金损失与风险。通过全面的资金预算与管理,加强对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增强投资收益。

再次,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性财务风险的发生。经营性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供、产、销等几个环节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流运动的不平稳或者滞后所带来的风险。在这几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一些损失或者价值变动。经营风险又称为营业性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以及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资金流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提高资金流运动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由于资金流动环节而带来的风险。例如原材料采购时,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容易导致实际付款与平均付款的偏离,如果不进行资金流方面的控制,就可能由于提前或延后付款而带来一定的资金损失。应收账款变现同样如此,如何降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加强赊销政策的执行与实施,都涉及到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这些可降低企业经营性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最后,加强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流动性财务风险。流动性财务风险是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不足,从而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动性不足往往是由于存货、应收账款或者现金流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流动性财务风险一般是指企业资金不能正常进行转移来履行企业债务或付现的责任。流动性财务风险包括变现力风险和偿付能力风险两个方面。资金流内部控制就是要严格规定资金流在运行中的各个形态,保持合理的资本形式,从而减少由于企业资金不正常、不合理的流动而带来的变现力风险与偿付风险。在流动性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应收账款与现金流量的管理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资金流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资金流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子系统

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目标应从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中实现进一步的拓展。资金流内部控制无论是资金的保值还是增值,其实都是为了稳定企业的财务状况,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资金流内部控制视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子系统,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科学设计来完成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资金流运动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二)优化资金流管理与控制的模式

资金流管理与控制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与资金流管理模式息息相关,资金流管理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虽然关于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有些是固有的制度安排,但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内容必须与资金流管理的模式相匹配,尤其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平台进行资金流管理与控制模式的优化,成为一种趋势。为了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尝试进行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资金管理与控制模式的优化,将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变过去资金流管理的不当形式,本身就意味着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创新。

(三)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通过价值分解的形式来进行的,其中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资金的特性决定了财务预算的内容和方向。资金存在的形态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状态。货币资产与变现性很强的非货币资产都是资金的表现形式。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强,可以自由地进行聚合与分割。资金在配置的范围与形式、重组的状态以及转移上都很少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些都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客观的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对于防范资金使用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做到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一个岗位资金使用的控制;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强化资金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监督、事后分析与考核。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不但可以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整体使用水平,更可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优化信息资金流平台,建立资金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使关于资金流的信息处理融入到了网络信息平台之中,使资金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和监督控制常态化与动态化,并且将资金流内部控制嵌入到了企业每个部门和单位,拓展到了企业的每个角落。资金流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资金使用情况监控:及时反映整个企业的资金动态情况,实现资金使用与配置监控功能;二是资金存量分析:对全部结算资金余额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提供有效根据;三是资金流量分析:对结算资金流量的内部与外部比率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和企业绩效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四是资金流向分析:对结算资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分类,按结算单位、按付款单位、按预算项目类型进行分析,为企业集团的上下级关系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五是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将实际结算资金量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预算管理提供分析数据。通过建立资金流管理的信息平台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但可以减少由于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带来的风险,更可以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功能,从而优化资金管理功能,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结束语

资金流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风险控制的子系统。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通过资金流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通畅性、安全性以及增值性,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总体来看,资金流内部控制作为一个财务风险控制的子系统,将在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以风险为导向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资金流内部控制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玉环.内部控制中的信息与沟通[J].会计之友,2008(12,上).

[2]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与案例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327-328.

流动资金风险篇4

[关键词]现金流量风险;成因;防范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现金循环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现金循环要经历采购、生产、销售、分配等诸多环节,不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了解及识别现金流量风险成因,对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一、企业现金流量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套用资金风险成因

套用资金风险是由于营运资金不足而引发的,它是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之一。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营运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顺利完成,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营运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现金周转速度减慢、销售规模扩大、营运资金被占用等。企业现金周转速度减慢,那么企业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将增加。这时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就无法增加资金投入。企业原有的营运资金就会因现金周转速度减慢而无法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营运资金将出现一定额度的缺口。当一个企业迅速扩张时。销售规模扩大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盈利。但仍会面临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因为它需要为不断扩大的业务筹集营运资金,如果一个企业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将可能会导致过度交易,从而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营运资金不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企业内部,企业并没有将营运资金用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而是将其用于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而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项目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收益,使现金流八存在长期滞后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营运资金不足。而营运资金的减少则要求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相应缩短,但缩短后的现金周转期无法保证可持续性,并很可能破坏企业营业效率,对企业经营最终产生不利影响。

(二)信用风险成因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赊销导致销售款不能及时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比较大。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收回销售款,一方面会使营运资金减少,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会造成企业偿付负债能力下降,使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应付供应商的货款或其他款项。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引发信用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主要有突发性坏账引发的风险和大量赊销引发的风险。某些企业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采取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大量赊销商品,虽然在一定程度可以扩大市场份额,但也增加了企业发生信用风险的机率。因此,企业的信用政策直接决定企业信用风险的大小。

(三)流动性风险成因

流动性风险是由于流动资产不足而引发的风险。流动资产是企业为偿付其债务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或可以迅速筹集的现金数额。它包括现金及可以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缺乏流动性是企业一个严重的财务风险,称之为流动性风险。企业发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后果是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债务,会面临被清算或破产的可能。造成企业流动性不足的原因主要包括增加流动负债。用于对外投资或购买长期资产以及增加流动负债,弥补营运资金不足。有些企业为筹集对外投资或购置长期资产所需的资金,出于发挥杠杆效应的考虑,采用银行短期贷款等方式大量增加流动负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对外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但会造成企业流动负债大幅度增加。偿债能力明显下降,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四)连带风险成因

连带风险是指由于相关方发生损失,企业受到牵连而引发的风险。连带风险最常见的情况是某企业以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公司作信用担保。由于被担保公司发生重大损失,该企业也会因连带责任而不得不承担被担保公司的相应义务,最终结果是被担保方的损失转移到了担保方。当企业以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公司作信用担保的时候,风险就伴随在公司的左右。而如果受信方是从事资本运营的话,那么这种风险就会被无限放大。其实,商业担保既是一个商业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法律层面的问题,虽然控股企业可以因为决策权从被控股企业获得信誉担保,但是作为两个独立的法人,操作依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

(五)投资风险成因

投资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投资失误,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投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增加,超过原计划,使企业不得不继续追加投资;二是投资项目失败,项目不能按期投产,企业所投入的资金被浪费掉。

二、不同成因现金流量风险的辨别

(一)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情况辨别

一般来说健康正常运营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是正数。现金流入净额越多,资金就越充足,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购买材料、扩大经营规模或偿还债务。因此,充足稳定的经营现金流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长期出现负数,就必然难以维持正常经营活动,不可能持续经营下去。分析时,可以将补充资料内经营现金流量分成两部分进行。首先研究企业在营运资本支出前的现金流量,如果这部分现金流量是正数,然后再研究营运资本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时应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特点、自身发展战略等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状况及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二)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情况辨别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中的现金流量数额,分析的重点是购置或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额。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性质可以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和获利潜力,揭示企业未来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发展变化。同时还应分析投资方向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了解所投资金是来自内部积累还是外部融资。如果处置固定资产的收入大于购置固定资产产生的支出,则表明企业可能正在缩小生产经营规模,或正在退出该行业,应进一步分析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原因,还是行业的原因所导致的。

(三)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情况辨别

根据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可以了解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政策,分析融资组合及融资方式是否合理。融资方式和融资组合直接关系到资金成本高低和风险大小。如果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不稳定或下降,问题就更严重。此外,将现金股利与企业的净利润和现金净流量相比较就可以了解企业的股利政策。支付股利不仅有利润还要有充足的现金,选择将现金留在企业还是分给股东,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有关。通常处于快速成长的企业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而更愿意把现金留在企业内部用于再生产,加速企业的发展。

三、不同成因现金流量风险的防范

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那么企业可以进入成熟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则仅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满足企业对外筹集资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投资活动为负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也为负数,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来弥补投资亏损中经营活动已出现的问题。主营业务活动需要筹集资金来满足日常经营活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也为负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数,筹集资金来满足企业产业调整或扩张的需求资金不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数,只表明企业需要依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回笼的现金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及偿还债务的资金需求。如果其中两项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均为负数,则表明企业只能依靠前期积累来维持日常经营活动,偿还债务。企业的现金流量最终是三种现金净流量的综合,而只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产生下列问题。对于不同的公司其偿债能力不具有可比性,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总体现金净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不同,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计算出来的各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真实,因而不具有可比性。对于同一公司处于成长阶段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都会夸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正负相间,综合的结果更多的是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削减;对于处于成熟阶段时这一指标大都会缩小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成熟阶段的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正数且数量较大,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综合的结果更多是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加,因而用这些指标反映企业不同段的偿债能力也会有失偏颇。

流动资金风险篇5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控制效果

引言

目前,大部分企业开始对资金的管理问题引起重视,并针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展开了各种研究和探讨,有力推动了业内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本文结合上海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收集、运输服务案例,分析了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问题的同时,重点比较了各种资金管理政策的优缺点以及对应风险的高低情况,以便企业选择合适的经营管理策略,规避风险提高效益。

1.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企业资金在数量上等于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之内或者一个比较短的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仓库存货、应收账款等。根据所处的领域不同,流动资产可以分为生产领域的流动资产和流通领域的流动资产。生产性流动资产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非流动资产,如原材料、燃料等。流通领域的流动资产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流动资产,比如企业的产成品、应收账款等;按照用途的不同,流动资产又可以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营运资金管理具体包括营运资金数量的确定、营运资金的筹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等一系列的相关管理。本文针对垃圾经营运输企业,重点从这两个方面针对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2.风险报酬理论

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都是有风险的,其中的资金管理和运用也不例外。承担风险,就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且风险越大报酬越高,风险与报酬是相辅相成的。在了解了风险和报酬之后,还要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规避风险获得报酬。风险就是实际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可能性,以风险的衡量就是计算实际报酬率对期望报酬率的偏离程度,可以采用标准离差指标,最终确定风险报酬率。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各种方案的概率分布情况;第二步,随机变量各可能取值以概率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期望值。通常以表示K的期望值,公式为K=i=1nPiKi,其中Ki表示第i种可能结果的报酬率,Pi表示第i种可能结果的概率,n表示发生可能结果的个数;第三步,计算标准离差δ=i=1n(Ki-K)2×Pi,公式为,其中δ表示标准离差、表示期望值、Ki表示第i种可能的结果、Pi表示第i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n表示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个数。标准离差越大的话,说明实际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第四步,计算标准离差率,它是标准离差与期望值的比值,与其他指标不同的是,它是一个相对数,其数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第五步,计算风险报酬率,也叫风险补偿率。它是风险报酬斜率与标准离差率的乘积,而风险报酬斜率可由历史数据确定。风险报酬率的大小与风险的大小也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即风险报酬率越大,说明风险越高。

3.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案例分析

我环境保洁公司采用积极型的资金筹集政策的垃圾经营运输企业,全部长期资产和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部分长期性流动资产和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由于短期成本的融资成本一般比长期资本低,而且使用短期资金比使用长期资金弹性大,不需要资金时可以随时偿还以减少利息支出。所以采用积极型筹资政策的企业短期资金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其资金成本支出比较低。但是,采用积极型的筹集资金政策的经营运输企业承受的风险比较大。短期资金到期日比较近,将其投资于长期性流动资产以后,可能产生不能按时偿本付息的风险。长期性流动资产从投资到产生现金流入量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往往在现金流入量未形成之前就需要还本付息,这会迫使企业将债务展期或者更大程度地借债。另外,短期资金的利率经常发生变动,其成本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环境保洁公司企业通过长期负债融资能够准确确定资金使用期间的资金成本,但是采用短期负债融资就只能确定本次负债资金成本,而重新举债的资金成本是不能够确定的。

其次,采用适中型资金筹集政策的经营运输企业,其全部长期资产和全部长期性流动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全部临时性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采用适中型资金筹集政策,如环境保洁公司企业的临时性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也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运用资金的弹性;长期资产和长期性流动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有助于控制筹资风险,回避市场利率波动。适中型资金筹集政策可以较好地协调资金成本与筹资风险的矛盾,既不会造成太高的资金成本支出,又可以有效地规避高风险带来的损失,适合我们环境保洁公司的有序发展。

最后,采用保守型筹资政策的经营运输企业,全部长期资产、全部长期性流动资产和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由长期资金融通,另一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由短期资金融通。如果我们环境保洁公司采用保守型筹资政策,短期资金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而长期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当经营运输企业临时性流动资产需要量下降,使得企业全部资金需要量降至长期资金总额以下时,暂时闲置的长期资金可以用于购买短期有价证券;当临时性流动资产需要量上升需要资金时,企业可以出售短期有价证券或者筹集短期资金。因此,这种资金筹集政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利于降低企业筹资风险,但是长期资金投资于流动资产可能会提高企业资金成本,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的下降,损失部分收益。

4.结语

资金于企业就如同血液于人体般重要,没有顺畅流通、安全可靠地血液供给,人类就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而我们环境保洁公司企业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科学的资金管理,就不能较好地生存与发展。因此,重视企业的资金管理,合理运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已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流动资金风险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风险防范

1 目前我国基金存在的风险

1.1 基金风险主体

基金当事人是由:基金投资人(持有人)、托管人(一般为银行)、管理人(基金公司)三方共同组成。三者关系如图1:

基金持有人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经营状况,根据风险——报酬同一性,基金所面临的风险最终全部转嫁给了基金持有人。所以,基金风险的主要风险承担主体是投资人(基金持有人)。

1.2 目前存在的基金风险

基金的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将募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收益损失。首先是来自市场的风险,然后是来自于管理的风险,还有不可抗力风险等其他风险。

1.2.1 市场风险

(1)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

系统风险是指对市场内所有投资项目均产生影响,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周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等。

①通货膨胀风险。所谓通货膨胀风险又叫购买力风险或物价风险,是指物价变动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

②市场供求风险。它是指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持有的证券量和入市资金量之间的比例失衡所带来的风险。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并长期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容量和入市资金呈现出双向快速增加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市场扩容速度同入市资金的增加速度不匹配,供求结构风险就会凸显。

③周期性风险。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各个行业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到个股乃至整个行业板块二级市场走势。它表现为经济的繁荣,衰退,调整,停滞等不同阶段。证券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证券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市场收益水平将受到国民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而相应呈现周期性变化。

④利率及汇率风险。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会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动。利率直接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基金投资于债券和股票,既而收益水平会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讲,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呈反向变化关系。相比而言,债券的利率风险较大,优先股次之,普通股较小。汇率风险主要是指我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市场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当投资者投资于外国证券时,就要承受外汇风险。

⑤政策风险。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波动而影响基金收益所产生的风险。

⑥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于意外政治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这种政治风险影响了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投资收益预期,导致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急剧波动以致影响基金的收益。

(2)非系统风险(nonsystematic risk)。

非系统风险是指最终可被消除的风险。一般只与个别企业和个别投资项目相联系,由企业投资项目本身的种种不确定性引起,不对所有企业或所有投资项目产生普遍影响。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系统运作风险、财务风险。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减小甚至消除,在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1.2.2 流动性风险

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股票品种的流动性不是很好,由此可能影响到基金投资品种的日常交易及基金的申购赎回。由于流动性在大盘整体下跌时,所有证券公司都面临着赎回的风险,而某支基金管理者运作不当时也有可能出现该风险,在此单独加以分析。2003年7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暂行办法》中规定,开放式基金投资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其资产总值的80%,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国债的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因此开放式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就在于其所持股票的流动性高低。

1.2.3 其他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可能导致基金资产有遭受损失的风险,以及证券市场基金管理人及基金销售人可能因为不可抗力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对基金管理的风险。例如雪灾,导致部分地区公司停产等损失。股市轻微震荡。

2 我国基金风险防范研究

2.1 系统性风险防范

(1)采取措施降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

针对中国证券市场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一是设法降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二是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避险工具。目前情况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育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改变跟庄追涨杀跌的投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分析。第二,加强政府部门证券监管力度。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披露,规范关联交易等暗箱操作。第三,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扩大基金规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总体上稳定证券市场。

(2)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推出风险对冲工具。

根据证券风险投资组合理论,选择16-20个左右的个股即可把大部分非系统风险分散掉。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系统风险较大就有必要在使用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的同时推出风险对冲机制,降低投资者的证券投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投资者规避证券投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随着股市波动,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二是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陈君清,赵锡军,2002)风险对冲也叫风险转移,是将现货市场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

2.2 非系统性风险防范

基金管理人控制非系统风险的主要手段就是组合投资。其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可维兹的现资组合理论。马可维兹认为,可以通过组合投资把投资分散到几种证券上。其 中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的分散化,即组合投资来降低。组合投资是将各类证券按一定条件组成一个投资组合,即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3 流动性风险防范

(1)强化基金内部流动性管理。

①资产流动性管理。按风险、收益率和流动性大小进行配置。首先拿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应付赎回要求。其次,投资于国债,作为二级准备金;再次,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蓝筹股,以保证某些极端情况下可以降低变现成本;最后,投资于现有流行的创投板块,题材股等。虽然风险高,流动性差,但收益也很高,可提高整支基金的盈利性,吸引投资者投资,产生良性循环。

②资金来源流动性管理。资金来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创新融资工具,广泛组织资金来源,以应付赎回流动性需求。首先加大宣传,激发投资者(尤其机构)申请基金热情;其次,运用国债回购和拟回购等工具保证基金流动性;再者,虽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禁止基金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基金投资,但却未明文禁止基金动用信贷资金用于赎回。按“未禁止,即可行”原则,在面临巨额赎回时,抵押贷款,即可解决燃眉之急。当然,这种做法需要政策创新。

(2)完善交易机制,创新金融工具有效化解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首先,在我国证券市场现行交易机制下,由于缺乏大宗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机制,因而从基金管理人下达投资组合指令到最终成交的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时滞。其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即使基金管理人事先预见到市场的下跌,也无法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而只能通过减少股票持有量来减少损失。但由于基金资金量大,在大势下挫时难以或不便退出,在这方面甚不如散户有优势。一旦股市出现下跌,即使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运作能力很强,能够保持基金的跌幅小于市场水平,也同样会面临赎回压力。

3 结论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产品,能够提供专家理财等服务。从理论上讲,基金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个别企业或者券种风险。但是,如果整个市场处于下跌状态,包括各种有价证券的基金投资组合自然也难免遇难。成熟证券市场上的基金管理经验证明,面对市场风险,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把风险防范放在投资管理的首位。虽然目前我国每家证券投资基金都将风险防范放在投资管理的首位,并有相应的风险控制及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但是,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却呈现出十足的“风险”性,基金自身的组织结构,运作手段及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上的局限,导致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风险管理上的缺陷,阻碍了我国证券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对投资风险规避的手段上,运用衍生证券是一个新的,很有发展的领域。除了早期出来的远期、期货、期权、交换等手段外,现在金融工程上也应不断的设计新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穆良平,史代敏.论我国证券投资的风险特征及风险规避[J].社会科学研究,1999,(4).

[2]胥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硕士论文,2001,(3).

[3]魏旺祥.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评价和规避[D].硕士论文,2003,(1).

[4]黄根.基金投资如何控制风险[J].理财视点特别关注.

流动资金风险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风险防范

1 目前我国基金存在的风险

1.1 基金风险主体

基金当事人是由:基金投资人(持有人)、托管人(一般为银行)、管理人(基金公司)三方共同组成。三者关系如图1:

基金持有人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经营状况,根据风险——报酬同一性,基金所面临的风险最终全部转嫁给了基金持有人。所以,基金风险的主要风险承担主体是投资人(基金持有人)。

1.2 目前存在的基金风险

基金的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将募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收益损失。首先是来自市场的风险,然后是来自于管理的风险,还有不可抗力风险等其他风险。

1.2.1 市场风险

(1)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

系统风险是指对市场内所有投资项目均产生影响,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周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等。

①通货膨胀风险。所谓通货膨胀风险又叫购买力风险或物价风险,是指物价变动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

②市场供求风险。它是指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持有的证券量和入市资金量之间的比例失衡所带来的风险。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并长期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容量和入市资金呈现出双向快速增加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市场扩容速度同入市资金的增加速度不匹配,供求结构风险就会凸显。

③周期性风险。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各个行业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到个股乃至整个行业板块二级市场走势。它表现为经济的繁荣,衰退,调整,停滞等不同阶段。证券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证券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市场收益水平将受到国民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而相应呈现周期性变化。

④利率及汇率风险。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会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动。利率直接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基金投资于债券和股票,既而收益水平会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讲,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呈反向变化关系。相比而言,债券的利率风险较大,优先股次之,普通股较小。汇率风险主要是指我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市场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当投资者投资于外国证券时,就要承受外汇风险。

⑤政策风险。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波动而影响基金收益所产生的风险。

⑥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于意外政治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这种政治风险影响了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投资收益预期,导致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急剧波动以致影响基金的收益。

(2)非系统风险(nonsystematic risk)。

非系统风险是指最终可被消除的风险。一般只与个别企业和个别投资项目相联系,由企业投资项目本身的种种不确定性引起,不对所有企业或所有投资项目产生普遍影响。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系统运作风险、财务风险。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减小甚至消除,在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1.2.2 流动性风险

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股票品种的流动性不是很好,由此可能影响到基金投资品种的日常交易及基金的申购赎回。由于流动性在大盘整体下跌时,所有证券公司都面临着赎回的风险,而某支基金管理者运作不当时也有可能出现该风险,在此单独加以分析。2003年7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暂行办法》中规定,开放式基金投资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其资产总值的80%,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国债的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因此开放式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就在于其所持股票的流动性高低。

1.2.3 其他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可能导致基金资产有遭受损失的风险,以及证券市场基金管理人及基金销售人可能因为不可抗力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对基金管理的风险。例如雪灾,导致部分地区公司停产等损失。股市轻微震荡。

2 我国基金风险防范研究

2.1 系统性风险防范

(1)采取措施降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

针对中国证券市场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一是设法降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二是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避险工具。目前情况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育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改变跟庄追涨杀跌的投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分析。第二,加强政府部门证券监管力度。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披露,规范关联交易等暗箱操作。第三,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扩大基金规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总体上稳定证券市场。

(2)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推出风险对冲工具。

根据证券风险投资组合理论,选择16-20个左右的个股即可把大部分非系统风险分散掉。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系统风险较大就有必要在使用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的同时推出风险对冲机制,降低投资者的证券投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投资者规避证券投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随着股市波动,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二是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陈君清,赵锡军,2002)风险对冲也叫风险转移,是将现货市场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

2.2 非系统性风险防范

基金管理人控制非系统风险的主要手段就是组合投资。其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可维兹的现资组合理论。马可维兹认为,可以通过组合投资把投资分散到几种证券上。其中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的分散化,即组合投资来降低。组合投资是将各类证券按一定条件组成一个投资组合,即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3 流动性风险防范

(1)强化基金内部流动性管理。

①资产流动性管理。按风险、收益率和流动性大小进行配置。首先拿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应付赎回要求。其次,投资于国债,作为二级准备金;再次,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蓝筹股,以保证某些极端情况下可以降低变现成本;最后,投资于现有流行的创投板块,题材股等。虽然风险高,流动性差,但收益也很高,可提高整支基金的盈利性,吸引投资者投资,产生良性循环。

②资金来源流动性管理。资金来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创新融资工具,广泛组织资金来源,以应付赎回流动性需求。首先加大宣传,激发投资者(尤其机构)申请基金热情;其次,运用国债回购和拟回购等工具保证基金流动性;再者,虽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禁止基金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基金投资,但却未明文禁止基金动用信贷资金用于赎回。按“未禁止,即可行”原则,在面临巨额赎回时,抵押贷款,即可解决燃眉之急。当然,这种做法需要政策创新。

(2)完善交易机制,创新金融工具有效化解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首先,在我国证券市场现行交易机制下,由于缺乏大宗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机制,因而从基金管理人下达投资组合指令到最终成交的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时滞。其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即使基金管理人事先预见到市场的下跌,也无法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而只能通过减少股票持有量来减少损失。但由于基金资金量大,在大势下挫时难以或不便退出,在这方面甚不如散户有优势。一旦股市出现下跌,即使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运作能力很强,能够保持基金的跌幅小于市场水平,也同样会面临赎回压力。

3 结论

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产品,能够提供专家理财等服务。从理论上讲,基金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个别企业或者券种风险。但是,如果整个市场处于下跌状态,包括各种有价证券的基金投资组合自然也难免遇难。成熟证券市场上的基金管理经验证明,面对市场风险,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把风险防范放在投资管理的首位。虽然目前我国每家证券投资基金都将风险防范放在投资管理的首位,并有相应的风险控制及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但是,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却呈现出十足的“风险”性,基金自身的组织结构,运作手段及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制定的相应法律法规上的局限,导致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风险管理上的缺陷,阻碍了我国证券基金的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对投资风险规避的手段上,运用衍生证券是一个新的,很有发展的领域。除了早期出来的远期、期货、期权、交换等手段外,现在金融工程上也应不断的设计新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规避风险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穆良平,史代敏.论我国证券投资的风险特征及风险规避[j].社会科学研究,1999,(4).

[2]胥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硕士论文,2001,(3).

[3]魏旺祥.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险的评价和规避[d].硕士论文,2003,(1).

[4]黄根.基金投资如何控制风险[j].理财视点•特别关注.

流动资金风险篇8

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发生财务危机,形成的风险称之为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融资类风险、投资类风险、经营类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由于财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客观性。只要单位在经营,有任何与财务有关的行为,如投资或融资等,就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企业不能完全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只能预防或控制财务风险的扩大,但却无法消除风险。

2.全面性。因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财务工作,从物资采购、筹集资金、投资项目到产品销售等,均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而在任何环节均有可能因为人为失误或是其他原因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涵盖了企业的所有方面。

3.不确定性。因为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其涉及到的环节众多,风险点发生的范围比较广,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存在诸多因素,如外部宏观政策、企业经营理念、投资决策等等,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无法有效应对。

4.风险与收益并存。众所周知,一个事物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是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公司企业想要获取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虽然财务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或危机,但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资金,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高杠杆收益率。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一)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融资行为不合理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会因无法按期偿还融资资金而产生财务风险。主要形成原因分析:一是,融资规模不合理。适度的融资可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帮助企业更好的运营发展,而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将会增加单位的运营成本,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过度融资,导致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而偿债能力又无法达到要求,选择高杠杆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二是,融资结构不合理。企业对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期限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期限结构,且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如果一个单位的债务融资比率很高,则对它的经营现金流有较高的要求,经营资金流入无法满足偿还资金需求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财务风险系数高。另外,企业融资资金期限不合理,融资期限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不匹配,或是资金使用未严格与融资期限匹配,这将导致企业面临着偿还资金的压力,将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投资风险分析

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内外部各种因素对所投资项目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对投入资金后,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收入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收回投资资金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一是,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分析导致投资决策失败。有些时候企业为了大举扩张规模,对于项目的投资仅凭借着想法或是热情,但是缺乏充分的事前调研,未进行市场的分析,并未对项目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投资项目实际运营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率大于投入成本,投资决策失误,会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在投资项目出现风险苗头的情况下,不能恰当地及时叫停项目以止损,从而导致财务风险。二是,投资项目期限安排不合理。如果企业没有权衡好投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便会使企业因资金流问题产生财务风险。如果企业过多地投入流动资产,其资金流动性将增强,但盈利能力会下降;但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大、投资回收期长等因素影响,过度的进行长期投资将会使企业面临不确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投资若无法达到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平衡,会增加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营运风险分析

因企业营运工作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营运过程中,资金的回笼和资产的周转无法满足财务需求,主要体现在资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回收两个方面。主要风险形成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存货管理不善使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如果企业对于生产管理和订单管理不到位,有可能使得企业存货积压,大量占用企业的资金,造成企业资产周转率低,缺乏流动资金;而如果存货过少,会使得企业产生缺货风险,从而带来违约风险或是降低企业获利的机会。不管是存货积压还是缺货,都会导致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进而形成财务风险。二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抢占市场而大量的采用赊销,且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使得企业资金流动性差,销售资金回笼时间长,现金流量严重不足。这不仅会增加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长时间无法收回出现的大量坏账也可能使得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四)现金流量风险分析

现金流量风险,是企业因为各个环节综合形成的现金流量过小或是为负,使得企业无流动资金可以周转而产生财务危机。现金流量最能直接反映一个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因为现金流量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整体运作情况。当一个单位的现金流量为正数时,则表明单位的各项活动有净现金流入,资金流动性能够满足企业投资和正常业务需要的现金需求。现金流正值越高,说明企业经营运转情况越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就越小;而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为负数时,表明企业在经营管理存在问题,资金不能及时流入,或是企业过度投资使得企业的资金入不敷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并面临更大的财务危机。

三、企业控制财务风险体系的研究

(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首先,企业应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全面收集企业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各项指标设置警戒线,在发生风险迹象时及时预警。同时,在分析各项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及时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其次,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选择不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在风险预警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建立符合企业情况的风险等级判断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设立风险应对措施。例如,盈利能力可以将销售毛利率、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作为一个评价体系;偿债能力可以将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纳入评价体系。最后,需要建立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预警机制。现金流量是业务运营的基本保证,为了在现金流出现短缺时及时预警,单位应该跟踪监控企业的资金使用,分析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保证正常的生产运作。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灵活运用管理会计各项工作方式,以提升各个环节决策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对于企业所有工作的规划。从企业的采购、生产和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实施全面覆盖的全面预算管理。并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做好过程管控,强化对企业各个环节的控制,以实现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现金流的监控,以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企业还应辅助以其他的管理手段,例如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最佳订货点等,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业务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融资决策时,必须注重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及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以减少融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在投资决策时,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准确评估项目收益和投资成本,提高企业投入产出率,避免投资失败而引发财务风险;在经营管理方面,企业要通过加强生产管理、订单管理和库存管理,提高企业的存货的周转率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减少资金的占用,增加企业的流动性和现金流量。

(三)实施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资金管理是否完善。如果企业的资金周转不顺畅且资金短缺,都会使得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因此,为了减少财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整体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共享,实现对于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企业对于内部资金统一管理和调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整体资金的运转情况,以便更科学的进行资金配置,在有需求时尽可能地实现所需资金的内生化,减少融资,降低资本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各环节的需要优化各环节的资金配置,减少资金的占用,提高企业的周转率。

(四)强化风险意识,注意外部政策变化

一方面,企业风险的发生不仅是企业在管理和决策的问题,也与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有关。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单位的管理层。企业要不断宣导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全体员工,以使得员工在开展自身工作时,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并关注工作中涉及到的风险点,以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财务风险还与外部环境有关。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变化。例如,国家的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市场的情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有关的地方政府政策等,这些与企业的融资成本、项目投资、经营成本等息息相关,企业应该随时关注各种外部因素,通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来增强对外部因素产生风险的抵抗能力。

四、结语

上一篇:配音技巧和方法范文 下一篇:考古学培养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