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7 17:15:05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1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

认真做好国民经济调研和分析,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做到月分析、季报告,形成《一季度*县经济运行分析》和《*县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情况汇报》等多篇分析材料和调研报告,找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使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32亿元,同比增长2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9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财政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68.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03.21亿元,同比增长22.3%。

(二)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1、狠抓项目库储备,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我县资源优势,围绕发展壮大五大支柱工业、构筑五项基础工程,编制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2009年编制储备“5511”项目225个,总投资557.6亿元,其中:进入市“6611”工程项目68个,进入“861”计划项目20个。在入库项目中续建项目54个,总投资70.6亿,计划开工项目99个,总投资90亿元,前期工作项目72个,总投资397亿元。不断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对储备项目及时审批,截止6月22日,我委审批、核准或备案项目79个,按可研报告、初设等步骤,梯度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成熟度。对完成前期工作项目,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落实拆迁、供电、供水、进场道路等项目开工条件,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2、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保投资稳定增长。2009全县“5511”项目225个,总投资557.6亿元,年度投资计划38.6亿元。截至5月底,“5511”项目计划完成投资11.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0.8%。其中五大工业支柱完成8.7亿元,五项基础工程完成2.6亿元,生态基地项目完成0.5亿,其他项目完0.1亿元;续建项目完成投资8.4亿元,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拉动了投资增速快速提升。元至五月份,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20.5%,增幅比1-4月份提高7.7个百分点。

3、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争取上级资金成效明显。在中央新增投资中,我县共争取投资资金13583万元,位居全市前列。项目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优质粮工程、农产品质量控测、农村道路、长江防护林、初中校舍改造、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城市垃圾处理等16类129个子项目。截止6月19日,已完成投资11892万元,拨付上级资金6991万元。二是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协同相关部门,积极参加各项招商活动。今年前五个月,全县引进项目13个,引进资金5.26亿元。三是广泛吸纳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4、加强项目管理,落实项目建设“四制”。随着经济发展和争取项目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各类利用政府资金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且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为了使这些项目和资金发挥效益,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不断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年初“5511”计划排出县领导班子成员包保重点项目27个,落实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二是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定期调度例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坚持项目信息月报制度,乡镇、县直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每月将项目前期进度,在建项目进度报县发改委项目股;四是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在项目实施各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了工程质量。五是实行督查制度,按上级要求,我县成立了扩内需、促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都抽调人员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重点监督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建设单位整改。

(三)切实抓好民生工程实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今年,我县共实施27项民生工程,全年预计投入资金5.1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8500万元,1-5月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目前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17项资金补助类民生工程投入资金2.44亿元;城乡卫生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等10项建设类民生工程正在加紧施工,1-5月份完成投资0.712亿元。2009年计划新建农村卫生院4所,村卫生室65个,农村敬老院19所,社区服务机构3个。民生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

今年3月份以来,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我委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上党课、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二是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由彭赞清主任带队,深入赛涧乡和南照镇姚岗村调研,了解核实情况后,党组决定由我委帮扶姚岗村建设十亩蔬菜生产大棚,提供该村排灌站建设所需的正常维护费用,帮助赛涧乡编制了《*县赛涧回族乡2009—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规划》,并及时上报省发改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三是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了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委党员干部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路,改进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法治、纪律和科学发展的观念,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工作的水平。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2

关键词: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投资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严重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的问题,具体地来讲,就是总供给超过了总需求,形成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七大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在79%以下,分别为:石化炼焦、黑色金属、化学原料、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制品和化学纤维七大行业。产能过剩最直接、最显著的表现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同时,产成品库存上升,工业类企业开工率严重偏低,产能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企业效益的下滑,亏损企业数量大量增加。

基于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引起我国总供给总需求失衡、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1、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合理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中,经济萧条时期,全社会产品生产能力较全社会产品需求过剩是市场经济制度下的一种常见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使得经济出现下滑,但同时它也能够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动力,产能过剩的现象无需宏观经济政策以外的其他措施来调节。但是,我国的产能过剩有别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有着较为鲜明的制度背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不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具体地说,就是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于能源资源的消耗,以及投资需求的拉动。

2、利润驱动所引起的“投资潮涌”现象是导致产能过剩的另一个原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也是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良好的产业前景一旦被市场认可,容易吸引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这种良好的产业中去,也即形成了“投资潮涌”现象。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市场对于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具有一致共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涌入到了这些行业中去,全国各地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投入到了基建相关的行业中去,使得基建产能迅速扩张,带动了钢铁、水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近年来工业化的进程放缓,急剧扩张的产能未能在预期的时间段内“消化”,产能过剩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3、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主体的不当干预,造成了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行政考核的重点更多放在经济总量上。对地方政府的这样一种考核机制,使得地方政府迫于辖区竞争、行政压力以及政绩考核,从而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企业的投资,并且制定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进入地方,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加经济总量,另一方面还能缓解居民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凸显政绩。这种不当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造成了个别行业出现资源过度配置的现象。最为直观的便是土地资源,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以低于市场价格甚至免费为外资提供土地这种生产要素,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偏低,利润升高,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行业中去。二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总量,以牺牲能源、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默许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产商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生产活动,更甚者进一步提供各种税收优惠来鼓励企业的投资行为,较大幅度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成本,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形成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现象,最终造成了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针对这种现状,为了让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的稳定,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十分比较。首先应重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同时大力进行科技创新,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政府应进行有效引导,不能因为效益好,使得市场资金蜂拥而至,导致新的产能过剩,应在市场规模可承载的范围内,应按照相关产业资源优势大小的顺序引导资金进入。最后,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研究新的考核机制,不能仅将经济总量的大小作为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唯一标准,同时还应该增加资源、效率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评。(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连济.部分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研究[R].国家社科基金会重点课题,2006.

[3] 苏剑.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学动态,2010,(10).

[4] 周劲,付保宗.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表现特征及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1,(13).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3

国民收入决定论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中心理论,也就是说在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将国民收入作为了最基本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出发点,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主要依靠国民收入来进行衡量。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的建构,就是要从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以及总需求出发,对国民收入如何变动和决定的规律进行分析。所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并贯穿宏观经济学理论始末,是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构与研究的立论支柱。

二、以最为有效的利用社会经济资源为立论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以经济资源已经被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的假设前提下,对如何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使单个经济体能够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而与之不同的是,宏观经济学是在社会经济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假设前提下,对如何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经济资源进行研究。有三个理论研究与宏观经济学如何解决和实现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经济资源有关。第一个是怎么去最大限度利用经济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使失业率降低,第二个是如何对通货膨胀进行预防、解决,第三个是怎样将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平稳增长妥善的处理应对好。要真正的解决上诉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法则进行着重的分析、研究,实现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经济资源,使国民经济能稳步、持续发展。

三、以实现经济的稳步、持续运行为立论出发点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主要研究视觉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所以怎样将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平稳增长妥善的处理应对好,实现国民经济能够稳步、持续发展,就成为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立论出发点。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政府为了实现某个目标,有意识的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与干预,阻止商业周期中的失业增长以及经济下降,对失业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进行预防、控制,保证价格水平稳定,实现经济均衡、稳步提升,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对宏观经济稳步、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四、以总量分析为立论方法

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所主要考察的是关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支出、银行信贷总额、货币发行量以及物价总水平等国民经济中总量的变动情况,所以,我们通常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分析方法称为“总量分析”。总量分析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即将国民经济运行中多个经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当作考察对象进行分析,来发现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解决问题。所以,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又被部分人称为“总量经济学”。在总量分析上,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总物价水平、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社会总供给和总经济增长率是如何决定的,以及总货币供求量、总储蓄、总投资、总消费是如何决定的。

五、以微观经济学理论比较参照研究为立论基础

“微观”与“宏观”看似相互无所关系,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确实相互依存的,甚至是相互为前提的。比如,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在研究如何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时,通常都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经济资源进行了一番优化配置的假设。在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上,总量分析与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也是相互结合的,其原由是因为经济个量相加才能得到经济总量。还有,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总量分析为微观经济活动提供了目标与方向,而宏观总量研究又以微观个量分析为基础。再如,在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社会就业问题时,主要所关注的是社会总产量、总投资以及总需求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并假设人工成本开支、生产成本开支以及利润是既定的,这些既定的内容是如何假设决定的又是微观经济学的范围。同理,微观经济学在对收入分配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所关注的是单个厂商所使用的土地、劳动、资本的价格和数量是怎样决定的,以及厂商的利润、成本与就业量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并假设社会总就业量以及总需求量是不变的,而这些假设的内容又恰好是宏观经济学理论所研究的重点。除此之外,宏观经济稳步、持续发展的主要依靠还是多个微观经济单体的合理决策,也就是说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相关问题,要以对微观经济决策的考察为基础。总的来说,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建构与研究,是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相关研究为辅助,必须要以微观经济学理论比较参照研究为立论基础。

六、结论

站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不论是本文所讨论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还是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这两者都是对时代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与规则的总结,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来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均衡的控制作用。也正式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所起到的作用,才保证了世界经济朝着今天的一体化格局不断发展、增强,我国如想进一步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接轨,我们国家所采取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就必须进一步向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采取的调控手段、方法靠近。比如,银行制度中的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中的财政、金融以及税收政策,行政手段中对某些过热行为的管控措施,以使社会、资源以及环境能够相互协调发展。在这些不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相互共通的经济问题上,如果我们能够从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借鉴、学习其成功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均衡发展肯定能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当保持科学的思想态度,对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的有一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吸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形势,不断对我国自身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学说进行完善。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宏观经济统计是信息时代政府和企业了解经济形势的必然途径。基于宏观经济统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统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阐述了我国如何对宏观经济统计进行利用。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世界各个国家应用广泛,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完善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宏观经济分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每个阶段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历程数学统计学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理论。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者将国民经济的分析作为对象,关注国民经济的实际统计指标。在这一前提下对比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趋势。第二阶段:我国整体经济趋于完善,统计学理论更加完善,经济行业分类清晰,从而使统计学理论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经济发展实践。第三阶段:注重宏观经济统计与微观经济统计之间的关联性,使二者相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即使是现阶段,很多人依然对经济统计存在错误的认识,统计理论作用于金融等行业,但依然存在应用行业空缺,需要你进一步完善和推及。

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分析随着经济统计的发展,宏观统计逐渐得到认可。与其它统计方法不同,与一般的统计分析进行比较,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有总体性别,具有实证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当然,宏观经济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首先:统计对象更系统。在统计过程中,以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为对象,研究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要素,分析其独立性与相互影响关系。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统计方法的系统性使分析更加合理。利用这种统计分析方式,可以实现你对经济的全面分析,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对策。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具有层次性特点。在宏观经济统计方法下,将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并有效采用统计的分析方式来评价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这一统计模式下,统计分析按照一定的层次现代整体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在从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入手来进行逐层分析,基于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来制定合理的策略。国民经济影响因素众多,宏观经济的这一特点使得经济分析更具合理性,是未来经济分析的必然方式之一。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我国统计发展的影响

2.1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产生在世界其他国家,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这一特殊的经济体制中,宏观经济的发展源于计量经济学的提出。宏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统计为其发展提供了保障,使我国形成了特有的经济体制,通过分析了解经济市场风险,并且致力于降低风险。但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并无好的借鉴,需要经济分析者通过经验和不断的分析探索来完成目标。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统计学与宏观经济的切合点是分析者考虑的问题,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诸多问题或者一些统计无法出现预期的分析效果。当然,宏观经济必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层次性,只有通过专业的分析方式才能确保风险分析的合理性,使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2.2宏观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中的应用从整体经济形势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经济错误判断以及金融危机等特殊因素的影响。在这一情况下,经济学者必须对经济进行正确的判断,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在经济统计分析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实践证明,宏观经济统计方法能够对经济方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及时发现经济发展潜在风险。另外,宏观经济统计方法在我国经济中的运用还体现为它帮助银行等金融系统屏蔽了信用额度不高的企业,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经济危机形式下,金融系统的杠杆作用将体现在经济稳定中。因此,政府要善于利用宏观经济统计这一方法,掌握多样化的经济信息,以通过正确的分析来确保经济的稳定。

3结语

在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对经济形势的整体分析。统计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经济发展中其作用一样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式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其主要作用还体现为明确金融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和促进经济稳定。作为国民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还帮助政府弥补了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当然,鉴于宏观经济统计的基础薄弱,还要求相关人员对其理论进行完善,致力于通过更加合理的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采用全方位的分析方式来获得经济发展的现状,确保国民经济的发展策略合理。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

[2]邓颖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

[3]王志华.探析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J].现代营销,2014(2).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5

关键词:中国股市收益;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 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4;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01-03

引言

股票市场的波动与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变化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相互关系表现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同时宏观经济的走向也决定了股票市场的长期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发达的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显著。股票市场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股市表现出的巨大波动性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受到了各个国家及经济体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宏观经济变量与股票市场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方面,Flad(2006)将动态宏观经济因子引入新的基于APT的波动模型,其研究结果显示,反映商业周期、消费周期、信贷利差以及通货膨胀的风险因子可以预测美国股票额外收益的波动。国内方面,张培源(2013)运用MGARCH-BEKK模型考察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变量间波动溢出效应,其研究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不能内嵌到国民经济总体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股票市场的运行仍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董合平(2006)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长期影响,并基于改进的AR(1)-GARCH(1,1)模型,同时从收益和收益率波动性两个角度考察了我国众多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价格行为的影响情况。总体来说,宏观经济信息对股票市场短期收益回报影响较为微弱,我国股市收益率与实体经济相互脱节。

本文首先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股市收益的相互影响,接着选取1999―2015年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和上证综指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完成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股市的成熟度较低、市场有效性较弱,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关联性并不高,股票市场脱离国民经济总体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以及较强的投机性,导致我国股票市场不能内嵌到国民经济总体中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一、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中国股市收益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建立了规范的交易制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推动器,在资本市场上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中国股市涨跌剧烈,股票价格波动异常,流通性过强,价格长期偏离基础价值,因此,中国股市并不完全满足有效市场假设,参照此前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中国股市处于弱有效形式。

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是监测经济周期波动、度量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的重要工具。通常景气指数在0―200之间,100为中间值,越接近200反映行业经济运行越景气,越接近0越低迷。

本文研究的是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股票市场收益的相互影响。具体来说,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对股市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渠道:一方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影响行业基本面,使得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最终反映在股票收益上;另一方面,当期宏观景气指数的高低影响居民信心,进而改变投资者对于股市的预期,最终影响投资者在股市中的投资决策。由此推测,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对股市收益的影响如下: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上升时,预示着未来经济形势趋好,市场上参与主体预期乐观、信心增强。经济繁荣带来GDP的增长、失业率的下降、公司盈利的增长,最终这些信息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票收益的增加。另外,由于社会对于未来经济有积极的预期,会使投资者增加投资额和投资期,从而进一步促进股市的繁荣增长。当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下降时,则经济表现相反。

二、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中国股市收益相互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描述

宏观经济景气先行指数主要发挥经济发展态势的预测作用,在预测宏观经济短期波动方面比较有效。本文选取1999―2015年的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以及对应的上证综指收益率月度数据。为了尽可能消除异方差现象,并便于解释经济现象,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进一步对两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均存在单位根,因此进行一次差分,得到平稳的一阶差分序列。在分析宏观经济景气先行指数与上证综指收益率之间相关关系之前,我们先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一个变量是否能引起另一变量的问题。

根据表1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上证综指收益率对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的F统计量的P值为 0.602(>0.05),不能拒绝原假设,上证综指收益率不是先行指数Granger原因;但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F统计量的P值为0.020(

(二)模型建立

建立VAR模型前需确定最大滞后期阶数。本文根据多种信息准则选择滞后阶数,最终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8。使用Eviews对V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估计结果(不显著变量已剔除):

r=2.903dhg(-1)-4.226dhg(-8)+0.163r(-2)+0.217r(-4)+-0.177r(-6)+0.134r(-7)

dhg=0.665dhg(-1)-0.569dhg(-3)+0.508dhg(-4)-0.272dhg(-6)+0.278dhg(-7)-0.211dhg(-8)+0.007r(-4)+0.004r(-5)+0.008r(-8)

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上证综指收益率与其滞后项成正向关系,即前期收益率高后期收益率也会增加;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变动对上证综指收益率整体产生正向影响。从模型参数估计上看只有1阶系数显著,这说明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变动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影响时长较短,影响也较小。

(三)实证结果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主要是刻画内生变量对误差变化的反应。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所建立的VAR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上证综指收益率误差变化对自身和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的冲击反应,以及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误差变化产生的冲击反应。

由图1可知,来自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的随机冲击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冲击是正向的,引起上证综指收益率的波动将持续一到二期,在第三期趋于长期均衡状态;对自身的冲击是正向的,从第三期开始趋于长期均衡状态。从经济意义分析,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变动时上证综指收益率正向变化,这种影响持续一个月左右,随后这种影响性几乎为零。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变动对自身的滞后影响一般持续3个月,即一个季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当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正向变动时,会使人们对未来有个良好的预期,导致短期内流入股市的资金增加,使股市收益率上升,一段时间后冲击的作用会逐渐消失,趋于平稳;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变动的正向冲击对其自身的影响比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冲击更大,持续时间也更久。初始时期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变动对自身的正向冲击较大,在第二期降为零并且趋于平稳;对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从经济意义分析,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滞后性,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会受到上一期收益率的影响。正如已有研究得出的结论,历经20多年发展的中国股票市场仍然不能内嵌到国民经济总体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股票市场的运行仍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尽管中国股票市场市值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但对宏观经济波动几乎没有影响,看似规模庞大的中国股票市场实际只是在相当程度上脱离国民经济总体的独立市场。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一致,即上证综指收益率不引起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波动,但是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会影响上证综指收益率。

本文接下来利用方差分解技术进一步分析每个冲击对各变量波动的贡献程度。由分析结果可知,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的波动方差几乎全部由自身的扰动引起,上证综指收益率的贡献度基本为0;而分析上证综指收益率的波动方差,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有一定的贡献度,但以自身贡献度为主,约为95%。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于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对上证综指收益的影响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上证综指收益率对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影响角度分析,无论脉冲响应分析还是方差分解均表明,宏观景气指数对上证综指收益率反应不敏感,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变动很难影响到我国宏观景气指数变动。从宏观景气指数对上证综指收益率影响角度分析,在短期内有较小的影响,并很快趋于平稳。这与之前的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中国股市收益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结论一致:尽管宏观景气状况对于股市收益的影响并不直接,但经过理论分析,其对于股票市场走势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更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指前文采用了先行指数,我们进一步采用一致指数,该指数显示了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伴随经济的涨落而变化,表示了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二是本文之前选取的上证综合指数并不能反映股票市场总体的收益性,为了避免变量选取所导致的偏误,选取股票综合市场收益率重新建立VAR模型。上述稳健性检验均未改变本文的基本结论,因此认为本文研究结果是比较稳健的。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采用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与上证综指收益率构建VAR模型,对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与股市收益率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宏观经济景气状况会对股市收益产生影响。

首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变动时上证综指收益率会发生正向变化,这种影响持续期较短。从经济角度分析,当宏观经济景气先行合成指数正向变动时,人们对未来有较好的预期,导致流入股市的资金增加,使股市收益率在短期内上升,一段时间后这个冲击的作用会趋于平稳。其次,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变动的正向冲击对其自身的影响比对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冲击更大,持续时间更久,因此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具有滞后性。再次,股市收益率的变动对自身有较大的正向冲击,具体分析这是由于股票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通常会受到上期收益率的影响。在我国弱势有效的股票市场上这种影响尤为显著。由于我国股市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同时个人投资者作为我国股市的主要参与者,其缺少金融理论,自身分析能力有限,盲目跟庄,对专家一味跟随,导致中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普遍存在,表现出盲目的“追涨杀跌”。此外,股市收益对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在短期内并无显著影响。因此,实证研究结果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仍不能内嵌到国民经济总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股票市场的运行仍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针对上面的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首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变动导致上证综指收益率正向变化,并在短期内持续。因此,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投资时关注当前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可以完善对于股市收益的预期。其次,中国股票市场脱离国民经济成为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市场,表现出较强的投机性和波动性,总体风险很大。管理当局应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建设,放宽相关的管制,让市场发挥自动调节的功能,使股票市场逐步成熟,最终实现其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Flad and M.Do Macrofactors Help Forecasting Stock Market Volatility?Version: December31,2006.

[2] 张培源.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6

通过建立相适应的联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假设、识别,进而运用eviews软件,基于ILS法对方程进行估计,为了估计的准确性,考虑到当期行为还要受到上一期的影响,进一步用2SLS法进行估计,得出相应模型估计方程。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 联立方程模型 ILS 2SLS eviews

一、引言

宏观调控是政府实施的政策措施以调节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宏观调控是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透过人为调节供应与需求,来达至经济计划的四个基本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中国在2005年以前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方案来进行宏观调控,当然政策的的实施往往与其理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开始,中国一直以凯恩斯宏观经济调控模型为基础,因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并且其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在于国家可以为了合理的干预经济,以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有效调控和管理经济的运行。

而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就是关于国民收入变动中的问题,同时任何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都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加以测度,测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等。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研究一个国家的收入如何决定,要从分析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开始。本文就根据凯恩斯宏观调控原理,建立不存在进出口条件下的简化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型来研究国民收入对消费投资的影响。

二、模型假设与符号系统

1.模型假设

针对本问题,建立以下合理假设:假设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2.符号系统

三、联立方程模型与案例分析

1.模型建立

通过引言的描述,经理论分析,采用基于三部门的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模型,在不考虑进出口的条件下,通过消费者、企业、政府的经济活动,分析总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设理论模型如下:

(2)投资函数的识别性

由于投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结构相近,判断过程与消费函数完全一样,故投资函数的阶条件和秩条件的判断予以省略。结论是投资函数也为恰好识别。

综合上述各方程的判断结果,得出该模型为恰好识别。

3.案例分析

由于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均为恰好识别,因此,可用间接最小二乘估计法(ILS)估计参数。选取GDP、消费、投资,并用财政支出作为政府支出的替代变量。这些变量取自1978年――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历史数据。

四、主要结论以及意义

通过ILS估计得到的结果,可以得知收入的增加会带来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并且对消费的影响程度更大,每增加1单位的收入,将分别增加0.5776单位的消费和0.3940单位的投资,同时可以从方程中看出,当收入为零时,消费函数为正值,投资函数为负值,这意味着当收入为零时消费行为仍然存在,但投资行为可能不存在,或者投资收益为负,这一点与现实相符。

通过2SLS估计得到的结果,可以得知在考虑上一起消费和投资行为对本期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减小,对投资的影响增大并且大于对消费的影响。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上一期消费与本期消费正相关,上一起投资与本期投资负相关。

从模型的角度看,通过模型的建立以及估计,将收入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定量化便于分析比较,对研究有一定的好处,更有利于客观的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经济发展进行探索分析。

从政府的角度看,研究收入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有利于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政府购买来调节收入进而影响消费投资,也可以根据消费投资的现实状况对当下经济运行做出判断,进而制定一定的政策,以确保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363-399.

[2]葛新权,张守一,赵树恒.宏观经济调控模型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4,(12):5-16.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7

[关键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经济发展;解决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19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35- 02

0 前 言

宏观经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很有必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也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其中重要指导方,其运用领域不断扩大,但受到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克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判断分析,从中找到方法和策略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和解决,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 关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具体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经过两种知识体系发展而来,即统计学知识体系以及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并遵循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对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非常大的发展阶段:第一大阶段主要将其重心归纳为国民经济,并将统计指标划为关键点,以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对经济进行分析探讨;第二阶段为国家经济审核体系完善期,核心经济指标确定,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得到优化;第三阶段为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相辅相成阶段,形成新局面。上述内容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分别占有地位,其职能依次为分析过程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基础、对研究问题做出定性认识以及统计局在年初做好上一年度的经济统计分析。以上三个工作内容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科学预测经济发展态势,针对经济制度或者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建立。

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逐渐增多,在促进经济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缺乏创新思维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其缺乏统计过程的创新思维,统计分析方式较落后,在分析时不能很好的遵循统计原则,使得统计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分析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实际运行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导致构建出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2.2 市场机制被弱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到了高收入的阶段,实行投资补息、国债技改等政策,扩大了投资规模。但与此同时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没有上升的迹象,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使得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力被弱化。

2.3 出口难以为经济增长起到大的作用

自从2012年以后,净出口已经没有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实际贡献率,相关文献显示净出口不仅没有带来增长甚至还出现负贡献率得现象。分析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出口量以及进口量减弱,且都出现衰退迹象。在这种条件形式下,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内需,只是从当前来看,投资消费的增长速度跟以往的年份比起来明显放慢了步伐,影响着出口、跨过企业的积极性。

2.4 消费需求低迷且国民收入分配悬殊较大

很多居民收入主要是用来消费可增长平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民收入悬殊较大、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其收入增长跟政府收入增长比较起来要慢,所以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很协调,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建议

3.1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劣势,其主要劣势为融资困难,在贷款项目上存在较大阻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过简化银行贷款手续流程及降低银行贷款门槛,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制度体系为中小型企业出台科学的发展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案,不断推进其发展,引导其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不仅助于企业的发展还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融合多种统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的特征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对经济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通过融合多种统计方式,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掌握和了解程度,提升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

4 结 语

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和相关单位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宏观统计分析的支持力度,制度相关政策,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从而让我国经济能够更加稳定也更加良好。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惠.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8):18.

[2]李伟. 探索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 现代营销,2016(1):8.

[3]邓颖洁.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4(17):9.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篇8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全省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季度、半年和全年的全省经济运行分析由常务副省长统筹,分管副秘书长协调开展。经济研究分析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政府研究室、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国税局、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他有关部门配合。

省人民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定期对本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作分析,并以适当方式报省人民政府决策参考。

第三条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主要方式和内容:

(一)综合分析

每月、每季、半年、全年对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每半年对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重点产业分析

每半年对全省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潜力、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三)州、市经济分析

每季度对全省各州、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四)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适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提出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的建议。

(五)省外经济政策比较分析

适时对省外和周边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省外和周边国家的动态,把握发展机遇。

(六)其他专题分析

针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定期开展专题分析研究。

第四条每季度以书面或会议方式向省委汇报经济运行情况,半年及全年向省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全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省发展改革委报送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领导及省级有关老领导。根据需要,提供省委常委会议、省委中心组学习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等作参考;半年、全年的全省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通报会上予以通报。经审批后,定期或不定期在政府网站或以其他方式公布全省经济运行相关信息,为部门、企业等提供信息参考。

第五条建立调研咨询和预警机制:

(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适时组织经济研究分析人员到省外学习考察,了解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到省内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及时掌握全省经济发展趋势。

(二)在省发展改革委建立经济分析咨询专家库,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咨询活动,对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决策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

(三)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工作,逐步建立宏观经济运行预警机制,为监测全省经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条省政府研究室继续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调研和综合分析,适时对涉及长远、宏观和战略的发展形势及运行动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专题报告报省委、省政府。

上一篇:宏观经济风险范文 下一篇:水利工程预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