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范文

时间:2023-10-15 02:20:05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1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而通过降低制造成本来增加利润的第一利润源和通过扩大销售额来增加利润的第二利润源可挖掘的潜力越来越小,物流成本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增加企业利润已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涵义

根据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在《物流技术用语》一书中,对物流成本是这样解释的: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为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大小,取决于物流活动的范围和采用的评价方法。物流成本的范围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即物流的起止问题。物流的范围是相当大的,它包括:原材料物流;工厂内物流;从工厂到仓库、配送中心的物流;从配送中心到顾客的物流等部分;二是物流活动环节。运输、储存、包装和装卸搬运等诸种物流活动,以哪几种活动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因为以所有的物流活动为对象与以其中的部分活动为对象计算出来的物流成本肯定是有差别的;三是费用性质。运输、保管费等企业外部支付的物流费,或人工费、折旧费等企业内部的费用,究竟其中的哪一部分列入物流成本中进行计算,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大小。

二、企业物流成本分类

(一)供应物流成本,是指将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送达到企业仓库为止的供应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装材料等辅助材料的供应物流不仅是企业生产正常、高效进行的保证,而且还有着最低成本、最小消耗的作业目标,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采购成本和原材料仓储成本的控制。

(二)生产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流活动的成本。生产物流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相伴而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主要注重单个的生产加工环节,实际上在一个生产周期中,物流活动所用的时间远多于实际加工的时间,相应的,这一阶段的物流成本对于产品生产成本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具有与产品成本的不可分割性。

(三)销售物流成本,是指从成品包装―入库―销售网点―客户,及其反向的退货物流活动过程所发生的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在销售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受服务水平影响甚大。这一阶段的物流活动是产品所有权转移的过程,也是物流区别于商流和资金流的重要依据。其中,仓储、运输和配送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而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三个活动进行的。这是物流活动在销售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

三、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

成本核算对象指企业或成本管理部门为归集和分配各项成本费用而确定的、以一定时期和空间范围为条件而存在的成本核算实体。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物流活动范围、物流功能范围、物流成本费用范围与物流成本控制重点。成本核算对象需要三个构成要素:核算期间的确定、成本费用承担实体的确定和核算范围的确定。

(一)核算期间的确定。物流活动是持续不断进行的,必须截取其中的一段时间作为汇集物流经营费用,核算物流成本的时间范围。这个时间范围就是物流成本核算期间。物流成本核算期间可以以年、季、月为周期;也可以是经营周期,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成本费用承担实体的确定。成本承担实体是发生并应合理承担各项成本费用的特定经营成果的体现形式。物流成本的承担实体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有形的各种产品或无形的各种服务,如某一客户、某一作业或某一订单等。承担实体确定在作业成本法下将可得到多重数据。

(三)成本核算空间的确定。成本核算空间,是指成本费用发生并能组织企业成本核算的地点或区域(部门、单位、生产或劳务作业环节等)。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空间可按全厂、车间、分厂、某工段或某生产步骤划分;服务性企业可按部门、分支机构或班组等单位来确定各成本核算空间。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空间的确定一般是指对物流活动范围、物流功能范围以及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的选取。

四、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

成本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产品转移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集合体。物流作业可以看作是与生产数量相对独立的一系列作业的结果。这些作业消耗了资源,确定了作业成本,最终由产品或服务分担。因此,要反映产品真实的资源消耗,物流成本分配必须按照作业基础来归纳,物流管理者以此来鉴别导致成本发生的真正原因并予以正确的控制。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物流成本就是以作业成本计算为指导,将物流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加准确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企业物流是由物资采购、包装、运输、储存、配送及与之相联系的物流信息等活动构成的。用作业成本法下的企业观来看,物流的每一项活动,是企业作业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物流成本则是物流作业链各环节所有成本之和。物流成本的发生是各项物流作业的结果,这些物流作业成本是把产品从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如果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成本则可按物流作业进行分类,然后把企业物流活动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计入各项物流作业中进行计算,进而将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这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使分配标准更加符合客观情况,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河北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锋,隋英杰.物流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7.1.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2

[关键词]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

军事物流首先追求的是军事效益,但在这个前提下也不能放弃经济效益。军队建设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军事物流管理必须引入系统化、一体化的先进思想,促进物资保障各环节的军事后勤管理变革。我军现行的财务核算体制不能反映军事物流成本的全貌,这就需要我们对现行财务体制进行改造,构建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体系。

一、军事物流成本核算的概念

军事物流“是指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包装、加工(生产)、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用户)而被消耗,从而实现其空间(或者与归属一并)转移的全过程。所谓“军事物流成本”,是研究军事物流的成本,是为了取得某些财产(如物料、商品)或服务而“牺牲”的某些“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的价值通常以货币来计量。

军事物流成本核算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军事物流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一系列的物流费用汇集与分配,从而计算出各军事物流活动成本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通过物流成本计算,可以如实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同时,它也是对各种活动费用实际支出的控制过程。

二、建立军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意义

(一)成本核算是军事物流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严格地说,成本核算并不属于成本管理的范畴,但它却是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企业早期的生产与交换活动中,成本核算只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附带职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传统成本管理的弊病日益显现,如成本信息滞后、成本信息不够准确、未能考虑整体战略决策的需要等。在此情况下,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思想“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军事物流成本管理并不是去管理“物流成本”,而是通过“物流成本”(即我们所能够感知到的成本,如某种物流活动的资金耗费等)去管理军事物流活动,通过之前计量出来的物流成本的各种指标(包括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参考依据,采用各种手段协调、控制军事物流的运作与管理,以降低军事物流成本,提高军事物流活动的军事经济效益。

(二)物流成本“冰山”亟待解决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提出,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尚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喻成“物流冰山”。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只有对物流成本进行全面计算,才能够解释清楚混淆在其他费用中的部分物流成本。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则在10%以下,可见,我国的物流成本下降空间十分巨大。我军近年来已经逐步认识到降低物流成本的巨大空间,各个职能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方式来降低物流成本,然而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核算方法,致使隐蔽在各个环节中的物流费用无法准确计量,这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保证物流活动的连续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要对它进行优化,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物流过程是一个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使其能够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准确核算物流成本,又如何制定相关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呢?可见,物流成本核算是实现物流优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军事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新的战争形态对物资储备和调运的依赖性更强,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军事物资的变化必然是全方位的,也是比较长的动态过程。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物流成本核算问题,那么其他的物流管理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可以说,没有物流成本核算作依据,其他的物流活动就像失去了眼睛,只能是“瞎子摸象”,盲目发展。纵观军事物流的历史,军事物流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军事行动所造成的物资消耗。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引起了物流实践活动的深刻变化,势必也随之引发物流管理发生深刻变化。早日实现军事物流成本统一管理模式、降低物资流通费用、提高保障效益,已成为我军后勤建设的必然选择。

三、军事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

目前,我军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军事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本文根据我军物资管理的特点,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按支付形态的不同分类将军事物流成本从各个相关科目中抽出,并进行计算。

(一)材料费

材料费是由物流消耗产生的费用。直接材料费可以通过用各种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乘以实际的购进价格来计算。材料的实际消耗可以按物流成本计算期末统计的材料支出数量计算,在难以通过材料支出单据进行统计时,也可以采用盘存计算法。材料的购进价格应该包括材料的购买费、进货运杂费、保险费、关税等。

(二)人工费

人工费是指对军事物流活动中消耗的劳务所支付的费用。物流人工费的范围包括干部、士官、职工以及外雇支付工资人员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其他补贴)的总额、劳动保护费、保险费、教育培训费及其他。

计算人工费的本期实际支付额时,报酬总额按计算期内支付该从事物流活动人员的报酬总额或单位的平均报酬额来计算。其他费用如劳保费、保险费、教育培训费等都需要从各项费用中抽取出来,但当实际费用难以抽出时,也可以按从事军事物流活动的人员人数比例分摊到物流成本中。

(三)公益费

公益费是指公用事业所提供的公益服务(自来水、电、煤气、取暖、绿化等)支付的费用。严格地讲,每一物流设施都应该安装计数表直接计费,但对没有安装计量仪器的单位,这部分费用可以从单位支出的公益费中按物流设施的面积和物流人员的比例计算得出。

(四)维护费

维护费是指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车辆、船舶、搬运工具、器具备件等固定资产的使用、运转和维修保养所产生的费用。对于经过多个期间统一支付的费用如租赁费、保险费等,可以按期间分摊计入本期相应的费用中。对于物流业务中可以按业务量或物流设施来掌握和直接计算的物流费,在可能的范围内可以直接计算出来。对于不能直接计算的,可按建筑面积和设备金额分摊。

(五)管理费

包括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书报资料费等。使用目的明确的可直接计入物流成本,不能直接计入的可按人员数量比例或设备比例分摊。

(六)委托物流费

包括托运费、市内运输费、支付运费、装卸费、保管费和出入库

费、委托物流加工费等。根据本期实际发生额计算,间接委托费用可以按一定标准分摊。

(七)外部单位支付的物流费用

其他企业(单位)支付的物流费虽然不是由本级(单位)支付的,但对购进的物资来说,实际上从产地到目的地的运费、装卸费等物流费用包含进了物资的进价中,如果是直接提货方式,这部分物流费显然是本级(部门)支付的。因此,应该把外部企业(单位)支付的物流费用计入物流成本,在计算时必须依靠估计费用单价,但当本级有与此相当的物流费时,照此计算。

四、军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军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

军事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是指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的方法。具体包括两种形式:

1 双轨制方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在单独核算形式下,物流成本的内容在传统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中得到双重发映。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记录的性质。

2 单轨制方式,即物流成本核算与现行的其他成本核算如物资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共同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就要对现有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进行较大的改革,需要对某些凭证、账户、报表内容进行调整。这种结合无疑比较困难,但也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军事物流发展状况来看,一步到位推行单轨制困难较大。目前应该选择双轨制的方式,既能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真实状况,又符合目前的我军物流成本管理现状。物流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物流成本管理提供数据,从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看,物流管理迟早要纳入现行的会计制度,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账务处理

1 账户设置。一般来说,应该设置军事物流成本总账,核算军队各级、各部门发生的全部军事物流成本。同时,按军事物流范围设置供应、仓储、分配、退货、废弃物流成本二级账。在各二级账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加工费、物流管理费三级账,并按费用支付形态设置专栏。

2 会计业务处理。对于现行军队会计核算中已经反映、能够按实际发生额分离的但分散于各科目的物流费用,如计入库存物资中的对外支付的材料市内运杂费、运输部门的运输费用、材料物资盘亏损失;列入生活费中的物流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列入事业费中的物流固定资产的修理费、运输费、保险费等等,采取直接抽取的方法。对于不能直接从现行会计科目中分离的军事物流成本项目,如取暖费,可按建筑面积分摊等等。在会计业务处理时,先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正常成本核算,然后据此凭证登记相关的物流成本辅助账,进行军队会计的物流成本核算。

例1,某仓库购进药品一批,货款共计5500元,其中药品买价5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费500元,以现金支付。根据这项业务作如下分录:

借:库存物资――本级自筹――卫生物资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借:卫生事业费(直接支出)――物流成本――进货运杂费500

贷:库存现金 500

为了清晰明了,上例省略了维持性经费、建设性经费、代管经费等一级科目。经过这样的业务处理,物流成本可以实现从其他会计科目分离出来的目的。

3寺日表生成。军队物流成本计算表根据本级单位账簿资料、所供单位上报的会计报表及有关资料编制。每月月末根据物流成本账户所提供的资料编制范围类别、功能类别、形态类别等各种形态的物流成本报表。根据计算物流成本的需要,各级单位可以先按每种功能如运输费、保管费等分别编制一张成本计算表。然后再加总,最终形成总的物流成本计算表,如表1所示。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3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财务工作

财会电算化的实施对传统手工模式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相对应的每套理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的应用,更对手工模式下的财会工作的会计实务造成影响。

一、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上。手工会计模式下会计基本假设又有四个方面。财会电算化的实施,尤其是网络财务的实现,对这四个方面造成了影响。

1.扩展了会计主体的空间

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从空间上限制了会计工作范围,会计的主体假设从空间上限定了会计工作的范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伴随着资金流动加快,部分会计主体经常面临着各种变化,企业间的重组不再新鲜,传统手工模式下会计工作范围受限,总公司对旗下公司的财务难以管理,而电算化的会计系统打破了这一空间局限,大大缩小了会计服务的空间距离,给会计主体带来了大震荡。而虚拟公司的存在,也使会计主体获得改变空间局限的机会。

2.打破持续经营的境况

传统手工模式下会计核算在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下假定了持续经营。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的因素增多,大多数的企业生命周期变短,显然假定持续经营已不符合实际,在电算化的情况下这些已成为历史,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要求,定期更新财务报表。

3.改变了会计分期

在电算化实行的情况下,企业根据自身评定、听取投资者和债权人提出的要求,使财务随时得到更新,而财会报表在电算化系统下表现的实时性让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限制性和不连续性,使得会计核算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概而论地进行固定分期。

4.衍生了虚拟货币

在电算化条件下,虚拟货币的出现使各个企业之间的技术、资金产生很大的流动性,各个企业加强了对虚拟货币信息的关注,使虚拟货币变成观念产生的物品,加强了对非货币信息的重视,使得货币成为观念的产物,但以货币反映的价值信息却难以满足当今的使用者,货币计量假设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二、财会电算化对手工模式下会计实务的影响

1.会计职业性质重新定义

财会电算化系统的运用,使会计人员由原先的被动变为主动,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使会计人员工作由日常的会计处理过渡到会计管理。

2.记账、账簿和财务管理由繁变简

财会电算化后,使繁琐的账簿登陆变得轻而易举,总账与明账的各自财务处理与财表均由计算机生成,使财务管理变得不再繁琐,使财务工作变得整洁美观且毫无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3.改变传统会计对账方式

财会电算化对手工模式下会计对账工作造成影响,传统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和账实核对,这些对账方式除账实核对外,在账证核对被电算化后,原先的账账核对、账表核对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不同账页和账表之间由计算机完成,使很多账也失去意义,消除了账账核实与账表核实的重要性。

4.会计凭证汇总简化和会计档案保密性加强

传统的凭证分类汇总方法为会计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会计人员不堪重负,而汇总电算化将使其变得不再沉重,而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会计档案的保管需要将纸质账表资料分类进行登记和保管,而电算化后,有纸质档案的进行同时也有电子档案的保管;能很好地对会计数据的电子档案进行备份与保管,保密性强,能防止非法入侵对档案的破坏泄密。

5.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及时性和丰富性

传统手工模式的会计工作,受到信息处理的手段和能力的限制,会计的财务报表往往只能反映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报表在内容、时间和真实性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情况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财会部门随时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财务报表。电算化后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能满足其要求,这就为企业领导迅速提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由电算化带来的影响,使得各种账簿格式有了各自的标准,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账表信息的内容,使企业领导能从不同层次和侧重点分析财务状况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6.让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完成蜕变

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工作量大、繁琐,这样使数据经常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凭证入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数据分类汇总和财务报表等的可靠性;为此会计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不出差,而电算化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由于电算化的实施也要求会计人员改变自己,使他们具备更加专业的财会、网络、信息等知识,变成新形势下的会计人员。同时,财会电算化也影响着审计工作。电算化后使得手工会计模式的明细账、日记账等不再重要,财务处理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直接的审计线索变少,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向高素质的方向发展。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传统手工会计行业已逐步向会计电算化转化,电算化的实施,顺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但还是有一部分会计企业无法完成这一过渡,希望社会能够为这些企业创造好的环境,真正促进传统手工会计模式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化。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4

【关键词】规划管理;建筑密度;问题探究

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间距、尺寸大小、室外活动空间、绿地结构等,同时也会关系到消防条件、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的优劣状态,对建设和经济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居住区开发建设项目是敏感指标、硬性指标,所以建筑密度指标的核算工作值得高度重视。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只有处理好环境、效益、建筑密度等之间的关系,才可能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建筑密度核算的意义

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80-98)指出,建筑密度主要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漏算、错算等问题的发生,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实践中,对于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密度计算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建筑密度核算的准确性。由于建筑密度的大小和核算的质量会关系到居民的生活需求,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城市的主体形象等,规划和管理部门对于土地开发强度的指标审查工作尤为关注,所以高度重视建筑密度的核算问题,也将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永久性顶盖和无维护结构的货棚、加油站等构筑物的建筑密度核算

建筑密度的含义中涉及到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车棚和加油站等方面,该类建筑因为底部面积只计算支撑结构和基底柱的面积跟基地面积的比率,很少影响到建筑密度的大小,所以将其完全作为建筑密度来计算,不符合科学的建筑密度计算。因此,永久性顶盖无维护结构的货棚、车棚和加油站按照水平投影的面积来进行建筑密度的核算,将会失去建筑密度计算的意义,不符合建筑密度规定的开发效益。所以这些永久性顶盖和无维护结构的货棚、加油站等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在计算建筑密度时不与其围合的基地面积等同。

要想合理、有效的将永久性车棚、货棚和加油站等计算在建筑密度内,首先要确定该建筑或者构筑物在整个建筑内所占的有效面积和空间影响度,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对永久性车棚、货棚、加油站等无维护的构筑物面积做出了规定,均按照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这样既满足了建筑密度的核算要求,又不影响建筑面积的核算,通过对这些建筑和构筑物的建筑密度合理有效的核算,使建筑单位和城市环境建设均取得了成效。

3 地下室、半地下室地块的建筑密度核算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提出居住区绿地率≥30%,其中包括了宅旁绿地、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和配套公建所述绿地等,同时也包含了地下或者半地下室屋顶绿地和满足当地植物绿化覆土要求的绿地等。地下室一般是指房间地平面的高度低于室外地平面房间净高的1/2以上的,而半地下室则是指房间地平面高度低于该房间净高的1/3,但不超过1/2的。所以如果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顶板面低于室外地面,且能够满足绿化的覆土要求,此设置目的是为了满足和方便居民的出入等,但其视觉和空间环境的感受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该部分不应计入到建筑密度的核算范围中,仍按照绿地率计算;如果此时半地下室和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90cm时,且满足绿化覆土的要求,则为了方便居民出入考虑将其1/2面积计入到建筑密度核算中,因为该结构对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半地下室、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的尺寸大于90cm时,严重的影响到了人的视觉感受和空间环境,所以将半地下室、地下室和基地面积均应计算在建筑密度中,绿地率中不需要将开发商植入的绿化面积重复计算,仅仅是为了满足商品房的销售。

4 室外楼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地块建筑密度核算

建筑施工中室外楼梯可以分为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和不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两种类型,其中针对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可以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定》3.0.17条规定的进行计算,也就是将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按照建筑物自然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纳入到建筑面积的核算中。 对于不存在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其建筑密度核算需要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范》3.0.24条规定的进行计算,也就是对于没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架空走廊、用于消防和检修的室外楼梯等均不计算在建筑面积中。因为这些无永久性顶盖的建筑和构筑物的通透性较好、没有永久性顶盖、对空间环境影响较小,所以不计算其建筑密度。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建筑密度的计算需要合理的分析其结构形式和状态,其中自动人行道和室内的自动扶梯等已经被纳入到建筑密度核算中,但如果是室外的自动人行道和自动扶梯均需要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的规定进行计算,因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等没有将建筑面积计算在内,且对建筑空间环境和人的视觉范围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所以将这部分区域作为场地道路用地的范围,暂不计算在建筑密度范围中。

5 结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大力建设,改善城市建筑面貌的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众所周知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居住环境和建设单位经济利益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屋建筑的间距、尺寸大小、室外活动空间、绿地结构等,同时也关系着消防条件、采光通风和居住环境的优劣状态,对建设和经济成本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建筑密度的核算关系着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尺寸、绿化、采光、通风、环境等方方面面,在建筑密度核算中容易因一些建筑物(构筑物)的面积计算缺失影响到建筑密度计算的准确性,建筑密度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建筑密度的核算工作。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建筑密度的定性和定位需要作出细致的规定,通过合理计算建筑密度、有效把握建筑居住环境、合理搭配建筑物(构筑物)结构来提高规划和管理水平,有利于保障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俭,梁洁,陈飞.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2(04).

[2]宋迎春,曹亚美.关于规划管理中建筑密度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03).

[3]张恺.城市历史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以“镇江古城风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11(11).

[4]王朝晖,师雁,孙翔.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图则编制研究――基于城市规划管理单元的新模式[J]. 城市规划,2012(12).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5

关键词:荷载取值;不同跨度的梁板;动力系数;构件自振频率;口部出入口通道

引言

2005年颁布的《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以下简称《05防空规范》),根据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列出了强制性条文。根据新的《战技要求》,对有关战时防御的武器及相应的防护要求,作了全面修改与补充,如甲类、乙类防空地下室之分;平战结合等方面也作了全面修改与补充,增设了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岩土中的压缩波参数、结构动力分析及其等效静荷载等内容。分类细、内容全,对设计人员正确理解人防工程设计的特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05规范不需要设计人员做复杂的动力分析,使用繁琐的计算公式,工程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运用规范表格确定荷载。但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具有明确的设计理念,了解和掌握防护工程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从而更好地理解规范、掌握规范。

1.对《05防空规范》设计适用范围理解的补充

纵观《05防空规范》对防空地下室的要求,必须满足防核武器、常规武器及生化武器各项防护要求,并只考虑一次抵抗核武器、常规武器的非直接命中的地面爆炸影响。这里强调了:第一,防护工程一次抵抗;第二,非直接命中;第三,地面爆炸,而不是地下爆炸等其它方式。规范还强调了防空地下室是指埋设在土中的防护结构。《05防空规范》第2.1.4款规定了防空地下室的定义:防空地下室是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在房屋中室内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 。《05防空规范》还规定甲类5级顶板底面不得大于室外地平面0.5m,甲类6级6B级顶板底面不得大于室外地平面1.0m,乙类防空地下室顶板底面不得大于该地下室净高的1/2 。详见《05防空规范》第3.2.4款、第3.2.5款、第3.2.15款以及第3.3.16款。

按照上述概念,这里还有一种情况:防空地下室某一周边临空墙的长度不能无限制。《05防空规范》第3.3.16款给出了临空墙厚度不满足时的措施,但这款只适用于核4级、核4B级以及核5级甲类防空地下室的扶壁式出入口,这里的临空墙是指在满足抗力的要求下提供的辅助办法。正确解读这条规范,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任何临空墙只要采用这个辅助办法后,就可以不限制临空墙的长度。

例如,有一下沉式广场的全埋式防空地下室,其三周边外墙全埋在土中,朝向下沉式广场一边的外墙,这时也是临空墙,这个临空墙的长度不能没有限制,该长度应该不大于所在周边的长度和总周边的1/2,并且尽可能地不安排战时有人的房间。根据临空墙受力特点和防早期核辐射要求,冲击波首先作用的临空墙结构抗力设计和变形控制强于其它防护构件,例如防核武器允许延性比[β]=2.0,而顶板是[β]=3.0。

2.荷载取值应按不同跨度

防护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等效静载法,是用来分析作用在防护结构上冲击波这种特殊荷载,称之为动力分析。等效静载法是指结构构件在静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内力等于在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内力。这个静荷载能够等效动荷载响应,称之为等效静荷载。《05防空规范》第4.6.1条~第4.6.4条,等效静荷载的标准值=动力系数×均布动荷载最大压力值,其中动力系数Kd详见05规范第4.6.5款1条~4条,给出了构件在承受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或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时,四种情况下的动力系数Kd的公式,其均与允许延性比[β]、自振频率ω有关。

允许延性比[β]是指结构或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允许最大位移[ym]与这一构件所固有的弹性极限位移 [ye]的比值,它反映了结构构件的塑性性能。[β]值越大说明构件的塑性性能越好,当[β]=1时,说明结构或构件为弹性工作阶段。

自振频率 ω是结构自身固有的重要动力特性,它只与体系的质量分布和刚度(或柔度)分布状况有关,而与动荷载和初始干扰无关,指一秒钟内振动次数。

板的自振频率ω= ,梁的自振频率ω= 。防护结构大多为平面框架结构,平面框架结构由若干杆件组成,属于杆件系统,其自振频率类似于梁ω= 。由公式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特点是:板跨、梁跨不同,其自振频率ω 不同。表一是05规范第4.5章相关条款及公式计算出的不同区格的核武器爆炸动荷载变化值。

表一 不同跨度时顶板 ω、Kd、Pcl、qel的比较

基本信息 防核武器核6级覆盖土厚度为1.50(m)普通平顶结构(顶板厚度为300mm) (防常规武器爆炸情况省略)

顶板区格最大短边净跨

l0=4.0m l0=6.0m

l0=8.0m

顶板自振圆频率 ω=526.544(1/s) ω=234.020(1/s) ω=131.636(1/s)

顶板动力系数 Kd =1.062 Kd=1.160 Kd=1.190

顶板爆炸动荷载最大值 Pcl=63.33(kPa) Pcl=57.40(kPa) Pcl=55.16(kPa)

顶板等效均布静荷载标准值 qel=67.262(kPa) qel=66.567(kPa) qel=65.649(kPa)

分析比较

表中数值表明,板厚、梁截面相同时(刚度EI相同时),板跨梁跨越大,自振频率 ω越小,动力系数越大,顶板防核武器爆炸动荷载最大压力Pcl越小(防常规武器爆炸情况不在此列)。根据自振频率定义, ω越大,每秒内振动次数越多。冲击波卸载后,振动衰减得慢,动力效应比大区格板的大。所以规范是按不同跨度定人防地下室防核武器顶板等效静载值,详见《05防空规范》第4.8.2条表4.8.2,列出了不同顶板区格等效静载。

因此在设计防护结构时,不同跨度构件有不同的等效静载。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设计人员按不同覆土厚度取等效静载一般能遵守,而按不同跨度确定等效静载往往被忽略,大多数按一个跨度确定等效静载。例如,下图这种人防地下室顶板(覆土为1.0m,阴影为主楼范围)的等效静载分布图屡见不鲜。

这种不论板格大小,等效静荷载取值都是一样的设计思路是不准确的。第一,口部房间开间大多数小于3m,根据上述理论及规范规定,开间小于3m口部房间顶板荷载应该为70 。

第二,室外口部通道净跨小于3m,通道顶板荷载应该按《05防空规范》第4.8.6款及表4.8.6-1取值。 注意此表是按跨度小于3m另外计算出来的土中压缩波作用在顶板上的“响应”。而在动荷载作用下,地下室室外口部通道部位承受来自于土中压缩波的作用,还承受有通道口涌入的空气超压波作用,两者到达

表二 防核武器核6级防空地下室室外口部通道荷载取值

顶板覆土厚度

室外口部通道净跨

h≤0.5 65kN/m265

0.5<h≤1.5 75

75kN/m2

1.5<h≤2.0 70

70kN/m2

2.0<h≤3.5 70

70kN/m2

时间不同,方向也不同。通道顶板承受内外的双向荷载,其配筋应该双向配置。

第三,上部建筑物的顶板,如汽车出入口顶板,应该考虑两种情况:同普通顶板一样,一方面来自于土中压缩波的作用,根据覆土厚度、顶板跨度,以及是否考虑上部建筑物影响,按《05防空规范》第4.8.2条表4.8.2取值;二是在倒塌范围内的还应该验算房屋倒塌产生的垂直等效静荷载。两者作用时间不同,应该注意比较取大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05防空规范》已将此处规定成在任何情况下,顶板等效静荷载值(即表4.8.2中取值)始终大于防倒塌等效静荷载值。

3.埋设深度较大时防护结构的等效均布静荷载

《05防空规范》第4.8.2条表4.8.2列出了覆土厚度小于等于1.5m时顶板区格等效静载。常有人就认为覆土厚度大于1.5m后,顶板等效均布静荷载可取零,认为常规武器及核武器爆炸对土层厚重以下结构体是没影响的。虽然符合常理,但这是一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浮浅认识,对工程设计人员来说是严重的概念性错误。

压缩波作用于结构顶板将产生反射波,反射波反过来与压缩波相互作用影响,相互作用影响会使变形与位移加大,也有相抵、卸载作用。一般结构埋置较浅,反射波会部分抵消入射波;若结构埋置较深,“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深度时,压缩波和反射波产生耦合作用,总的动力响应最大,此时覆土深度称为“最不利覆土厚度”。覆土深度超过最不利覆土厚度后荷载的动力响应会逐渐减弱,表三是覆土厚度2.0m以上利用《05防空规范》第4.5章相关条款及公式计算出的顶板等效荷载情况。

表三 覆土厚度加大后顶板等效静荷载比较

基 本 信 息 顶板覆土厚度 h(m)

顶板区格最大短边净跨 6.0≤l0≤7.5(m)

1)按防核武器爆炸计算

2)防核武器核6级,

3)普通平顶结构(按顶板按300计算)

4)防常规武器爆炸情况省略

h=2.0 69.3kN/m2

h=5.0 63.18 kN/m2

h=10.0 55.25 kN/m2

h=20.0 39.77 kN/m2

随着埋置深度加深,其它部位动荷载响应也出现类似情况。《05防空规范》第4.8.13款规定地下室多于二层时,二层以下室外出入口门框墙临空墙等效静荷载可折减。因为有实验表明第二层地面处反射压力会小些。详见《05防空规范》第4.8.13款条文说明。

4.出入口通道竖井墙体荷载取值

土中通道墙体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在第一道防护门以外,结构可靠度可适当折减。室外有顶盖的土中通道因为没有上部建筑物,可按不考虑上部建筑物影响考虑,即不要乘以放大系数,直接按《05防空规范》表4.83-1和表4.8.3-2取用。

室外无顶盖的通道墙体,《05防空规范》规定可不验算核武器或常规武器爆炸动载作用。这是因为,通道与土体接触的一面承受来自于土中压缩波的作用,通道内墙面承受通道口涌入的空气超压波作用,两者到达时间较接近,两项平衡。但如果通道墙体只按平时荷载,水土压力设计的墙体配筋,外表面所要的钢筋面积大,内表面小,这时的配筋对于战时是不安全的。

正确的设计应该是,墙体按平时的水土压力计算出配筋后,再分别按动载验算墙体内外表面配筋,取大者配置墙体内外表面钢筋。

冲击波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响应,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同一个竖井中,在土中的竖井和地面上的竖井受力是不一样的。土中竖井墙体且与土体接触的墙体,外侧面承受来自于土中压缩波的作用,竖井内侧面承受风口涌入的空气超压波作用,两者到达时间不同,一般以水土压力和土中压缩波组合为控制荷载;竖井墙体一侧是口部房间时,按不考虑上部建筑物影响的临空墙取荷载,详见《05防空规范》第4.8.8款。

地面上独立竖井墙体,内外承受空气超压波作用两者到达时间较接近,两项平衡抵消 ,附设在地面建筑外墙竖井墙体。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6

企业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薪酬和非货币福利,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职工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福利;其他职工薪酬等。

一、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变化内容

(一)职工薪酬会计核算的范围有所扩大

新的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的定义及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变化,有所扩展。过去“工资总额”和“福利费”定义比较狭窄,分类较少,现在新会计准则明确的规定了职工薪酬的定义,其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和津贴,还将社会保险费、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辞退福利等纳入其中。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首先能更全面、真实的反映职工的各种劳动报酬与福利项目,其次,其核算概念和内容更为灵活与新颖,更能体现我国企业的特点。

(二)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发生变化

首先,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发生解除时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还应将应付工资根据收益对象的不同计入成本或当期损益,这个会计处理的变化将有利于降低企业各期的利润额,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的损益有所影响。其次,会计科目设置发生变化,旧准则在一级科目设置过于繁多复杂,不利于企业的管理,新准则明确了职工薪酬的范围与概念,把所有与报酬相关的项目都融合进去了。据此可以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一级科目,在其下根据薪酬类别如工资薪酬、福利费、各类社会保险费用、辞退补偿、带薪休假费用等,设置二级科目,如“应付工资”、“应付辞退补偿”、“应付社会保险费”、“应付住房公积金”、“应付福利费”等,取消原先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他应付款”等一级科目。

二、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企业职工薪酬会计核算中的价值计量是以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就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即使是根据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的处理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现行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规定没有系统的反映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方法以及适用情况。第三,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不计报酬的送给职工,这样的行为也作为企业的销售行为。然而,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利用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来增加其“主营业务收入”,从而达到调高账面利润的目的,这在无形当中将会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在实际中,企业可能大量地利用这样的行为发放给职工,以此来减少货币性职工薪酬,从而使得企业不真实的增加了成本,最终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因此,现行的非货币性福利计量存在着较大的范围,使得一些企业有机会可乘,这必然影响会计信息上的真实反映。

(二)会计核算中职工薪酬的福利费存在调控空间

我国税法规定,按照百分之十四的比例提取职工薪酬中的应付福利费用。然而,在实际会计核算中,企业的会计处理是货币性福利的会计核算、福利费会计核算和辞退福利确认方面存在的漏洞与调控空间。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的。在没有规范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根据以前自身历史数值与实际发生的状况,合理预估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即在会计处理中,福利费在计提标准上是不统一的,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计算与提取。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运作方面也存在较大区别,职工薪酬的核算在某些方面保持着一定的弹性,但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会计核算问题发生了。

根据有关部门显示,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下属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存在职工薪酬福利问题。这些例子不但反映了职工薪酬会计处理中的漏洞,更加显示了研究解决职工薪酬核算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完善我们的会计制度,才能更好的记录我国企业的经济制度,才能更好地监督国内企业发展。

三、企业职工薪酬准则的完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非货币性福利的计价方法

非货币性福利中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企业把自己生产的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我们把这种行为也作为销售行为。然而,企业会通过这种方法不加节制的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来提升自身利润,从而会影响自身的利润。针对以上的问题,企业在实际中以非货币性福利作为职工薪酬时,应该以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和有关会计准则进行计价,可操作性方面应考虑到,在以维持某些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同时进行有关的改变。即使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自产的产品、外购回来的商品、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多个非货币性福利的计量问题进行了说明,但因为非货币性福利内容范围太广,还是没有具体阐述非货币性福利到底应该根据什么方法进行计量,在哪些情况下适用,应该更进一步来明确。同时,为了降低企业因为不加实际的增加成本以此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建议在企业的财务信息中说明收入增加额与过去一年相比过大的理由是什么,即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增加的因素,从而防止一些企业虚增收入的行为。

(二)明确并统一职工福利费的使用范围与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成本费用与福利费的分界点不是很明确,企业在进行自我调节福利费的使用范围在扩大。针对上述中的问题,企业如果在平时会计核算中发生职工福利费的时候,就应确定福利费的作用空间与范围。应该根据在实际扣掉或者平时计算提取时用过的内容来确定办法,而且应把福利费的使用范围、发生过的金额等情况进行说明白。(1)当真的发生福利费时应计入有关的科目账户,一般我们就不进行提取;(2)依据工资的分配标准来确定福利费的分配标准,先进行提取后使用,期末多的就冲回,少的进行弥补。第一种能够较清楚的反映受益对象。第二种反映企业业务水平总体来说比较保持一致,而在计算与提取方面有人为的原因影响,因此会与实际使用情况发生较大偏差。为了使职工福利费的发放更好的结合实际情况,降低企业人为把福利费提高的状况,可以在实际中按照工资范围区别进行很好地分配福利费,先进行计算与提取后根据实际情况扣掉,到期末采用少的进行弥补,多的进行冲减的方法。

(三)进一步界定职工福利及职务消费

实际工作范围中其中有一些费用我们很难辨别其到底是职工福利还是工作中的费用,因此就会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偏差。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些费用进行更加明确的辨别与细分,例如车改补贴、电话费补贴、职工旅游费等是企业办公所需要还是职工的一项福利,都应该划分明白,以此方便我们在实际中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比性。

结语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7

[关键词] 境界审核 境界样图数据 混合空间索引

Abstract: Boundary sample data i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state audit, in the state of automated audit system,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retrieval state image data is the key to the system.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undary sample plot data, comprehensive than the mature data index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tate of multistage hybrid spatial index sample figure data organization model, and illustrates the indexes to establish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implement mechanism, for the boundary sample in figure in a computer store management provides effective support.

Key words: Boundary audit Boundary hybrid spatial index sample figure data

1 引言

境界是一个国家与相邻国家之间领土权属的分界线[1]。境界通常使用地图、文字等多种形式加以表达,其中地图是表示境界的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境界表示错误或处理不当会造成行政管辖区域权责不清,产生相关行政区域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其准确性和合法性尤为重要。因此,地图出版前对涉及境界的地图内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审核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为了提高境界审核的精度和效率,降低境界审核的劳动强度,目前许多单位都在研制自动化的境界审核系统,但在较大地理范围的境界审核系统中,如何高效管理和快速检索作为审核依据的境界样图数据是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难点,本文针对境界数据的特点提出了计算机系统管理下的境界样图数据管理模型。

2 境界数据的特点

在大范围的境界审核系统中,境界样图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实际的境界数据管理中,不仅涉及到大量的系列比例尺(1:400万、1:100万、1:25万和1:5万)境界样图数据,很多情况下还会遇到许多非系列比例尺地图(如1:75万)的境界,因此,系统不仅要建立系列比例尺的境界样图数据库,还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派生出各种非系列比例尺的境界样图数据库,这就导致标准样图库所要管理的地图比例尺种类众多,地图数量巨大。第二,标准国界样图所涉及的数据格式也非常复杂,包括栅格、矢量和PDF等三中格式的地图数据,以1:5万地形图为例,一幅5万地形图PDF出版原图的数据量(仅底图显示数据)就达到40M左右,境界样图数据图所管理的数据量也非常巨大[3]。第三,境界样图数据在分幅时是沿国界呈带条状分布,与传统的矩形分幅方式有很大不同。因此,如何对要素类型多样、内容繁杂海量境界样图数据进行有效组织管理等问题成为境界审核系统实现的瓶颈。

3 境界数据的多级混合空间索引模型

3.1混合空间索引模型的提出

本文针对境界数据的特点,在目前成熟可靠的数据索引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级网格和R树的一种多级混合索引方案,该索引的基本思想首先将地理空间通过多级粗网格划分建立多级索引,然后再将每个不可再分的网格建立R树索引。此种索引结构不仅能有效降低数据冗余,减少重叠节点,在数据的动态维护上算法性能也要优于R树索引模型。

境界查询应用分为精确查询和非精确查询两种。对于精确查询的方式,为了达到精确查询的要求,须要将地理空间的网格划分的足够小,当网格过多时极大地降低数据的检索查询效率[4]。因此,为了在不影响效率的情况下满足精确查询的要求,需要对境界采用多级网格划分的策略。

首先将整个地理空间划分为M1行N1列的第一级网格块。每个一级网格块还可进行第二级的划分,每个块都可划分为任意列和行的下一级块。每个块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是否进行下一级划分。采用动态链表储存该结构,应用指针指向下一级的网格划分。当块不能再进行划分时则表示该块的多级网格索引建立完毕,最后为最低一级的网格块建立R树索引,从而建立起混合索引[5]。

索引机制首先将整个空间进行一级划分,可以按网格块的划分方式将空间分为多个一级索引块。对于没有包括任何地理目标或地理目标一部分的索引块,则不需要对此索引块进行二级划分;只是完整的包含一个地理目标的索引块,只需在此类索引块中建立以其唯一地理目标为根结点的R树索引;包含有多个地理目标的索引块,如果对此索引块直接建立R树索引,则此索引会包含数量过多的结点,因此需要对这类索引块进行二级格网划分[6]。为使每个地理目标尽可能被一个索引块完整的包含,根据地理目标的分布情况,对索引块有针对性地进行二级划分。在二级网格里,根据每个地理目标所跨的索引块树来建立R树索引,R树中的节点对象数量等于地理目标所跨的索引块数。

3.2 境界数据的混合空间索引模型建立

从全国范围看,境界数据主要是为显示境界线及其周围50公里范围的地理要素上的内容,在分幅上以经纬线为轮廓线自由分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沿国界线走向的带状分布形态。本课题中组织上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模型,纵向模型主要是指多个比例尺的境界数据的嵌套集成,例如一幅1:100万的境界样图下涵盖多幅1:25万图幅。横向模型是指同一比例尺下的境界审核样图沿国界线走向呈基本的带状分布排列。

鉴于境界样图数据的以上特点,系统在对样图划分网格时遵循以下原则:①以系列比例尺为等级进行逐级划分;②同一比例尺下以图幅为基本单元,用图幅所在经纬线划分网格。③在逐级划分时,若下一级的网格完全不包括国界线两侧50公里范围内的地理要素,则将此网格舍去,不进行索引。通过以上方式划分网格后,不但能够使系统在进行不同比例尺境界样图的切换显示时的快速索引,满足用户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详细程度调阅查看需求,还将与境界审核需求无关的多余数据舍去,减少了对样图数据的索引量,提高了数据索引的效率。系统的网格划分原理如图1。

当屏幕获得用户的查询范围后,系统根据网格索引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范围来判断需要调用的图幅。另外,由于许多国界要素范围跨度较大,若在各图幅内接着以网格划分的形式来索引,不但索引量巨大,而且许多目标会被重复索引,造成系统性能的浪费,因此在每幅图内对重要的境界要素建立R树索引,便于用户快速准确的在各比例尺的图幅中对该要素进行查询,组织模型如图2。

4 结论

通过多级混合空间索引储存管理境界样图数据,不仅能有效的避免境界样图数据的重复冗余储存,还可极大提高计算机根据用户指令调用境界样图的速度。实践证明,将此数据模型应用到境界审核系统中后,能大幅减少系统数据库的存储量,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范玉茹,赵未来,等.基于MapX的行政境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海洋测绘, 2005,25(6):61-64.

[2]Taylor, D.R.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Microcomputer and Modern Cartography. Pergamon Press.1991.

[3]武晓淦,张卫星,等.全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03,1(3):34-37.

[4]T.Robinson.The K-D-B-Tree:A search structure for large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indexes[C].In:Proc ACM SIGMOD Conf, Ann Arbor, Michigan, 1981:10-18.

[5]阎超德,赵学胜.GIS空间索引方法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界,2004,20(4):23-26.

[6]陶志刚.地理空间索引技术研究[J].测绘学院学报,2002,19(1):73-75.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篇8

关键词碳排放核算;时空特征;情景分析;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7-0070-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7009

碳排放核算是认识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状况的数据基础,有利于城市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完善,是科学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所处阶段的重要指标,更是制定减排政策的重要依据。已有研究对于碳排放核算方法主要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部门核算方法或排放系数法、基于IPAT方程测度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及徐国泉提出的碳排放量分解模型等。在数据资料方面多结合我国能源统计系统的统计数据,即在一定时期内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总量,统计范围通常包括煤炭、焦炭、各类石油、天然气等实物消费量,数据多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排放因子的选择上有直接采用IPCC推荐的缺省值,也有采用不同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如DOE/EI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中国工程院、环保部温室气体控制项目等的排放因子值,还有学者选择经修正的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如取各类因子的平均值等不同做法[1-6]。

减排政策制定依赖于碳排放核算的数据基础和准备资料。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议》从国际社会层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约束性的要求,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也设定了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在内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从国际社会到国内实践,碳减排政策影响着排放峰值拐点出现时的发展状况。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为核心,河北省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中处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洼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环境治理改善的重点在于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因此河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举措将对区域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推动作用。本文选择河北省全域作为研究区,按照基本现状、时空演变、未来预测的逻辑思路展开,以核算河北省能源活动碳排放为研究重点,旨在完善和发展河北省碳排放核算的数据基础,重点掌握其历史规律、现状水平和时空演进特征,结合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峰值拐点的基本预期,以及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资源环境约束,应用情景分析方法预测河北省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资源环境制约条件下区域减排的政策选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河北省开展生态环境调研、治理与改善提供数据基础和实践指导。

1河北省能源活动碳排放核算

1.1方法学及数据来源

对省级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主要采用国家发改委研究的《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对能源生产和消费、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几方面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计算,以省级行政辖区作为核算边界,反映了省域作为一个单元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以河北省下辖的11个地级市作为核算的地理边界,一方面了解全域能源消耗导致的碳排放状况,另一方面对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更加直观的分解。对城市温室气体核算的基本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即通过不同能源种类的消费量活动水平数据乘以相应的排放因子参数来计算[7-8]。

E=∑Fi×EFi(1)

其中,E表示城市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总量,F为能源实物消费量,EF为不同能源消费种类相应各自的排放因子,i为能源消费种类。

活动水平数据主要包括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废弃物处理活动水平数据,研究的时间尺度选择河北省11个地级市2005-2013年的数据资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能源消费等状况的数据收集采用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其中,自上而下的数据收集主要来源于历年的《河北省统计年鉴》《河北省经济年鉴》、能源平衡表、各城市的统计年鉴、社会经济统计公报、能源统计年鉴及部分城市能源平衡表、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等,自下而上的数据则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估算数据等取得,少量缺失数据采用了回归分析的估算方式,涉及到的社会经济等数据按照2005年不变价格进行了调整。排放因子通常采用研究机构的指南或根据本地排放情况进行修正,本文计算时采用了世界资源研究所关于排放因子的研究以及《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和《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2.1版)》的排放因子数据[7]。

朱婧等:能源活动碳排放核算与减排政策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7期1.2时间尺度上的排放值

能源活动的核算范围主要包括城市地理边界内的消费固体燃料(原煤、洗精煤、焦炭等)、液体燃料(汽油、柴油)和天然气等的排放量,即范围一排放,以及城市调入调出的电力和热力排放,即范围二排放。进行范围一核算时资料数据较为完整,对2005-2013年的排放核算结果发现:①从排放总量上来看,唐山市排放量始终最高,占比为河北省全域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与其工业结构布局密切相关,钢铁、电力、水泥、造纸、选矿、陶瓷等生产皆为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尤其是唐山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的城市发展定位,导致碳排放总量较大。衡水市、承德市和秦皇岛市的排放相对最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中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经济所致;②从碳排放量的整体变化上看,所有城市的排放均呈增长的趋势,2009年以后增幅更为明显,且城市之间的增速差异较大,如廊坊市年均增长最快约为17%左右,秦皇岛市年均增长最表1能源活动碳排放量(范围一)

慢约为3%左右(见图1);③范围二的核算受获取资料限制,只针对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和秦皇岛市的范围二排放(其中唐山市缺少2012年和2013年的数据)进行核算,研究时段内唐山市的排放最高,始终保持增长的态势,其范围二的排放比其它城市范围一排放量还要高,石家庄市、邯郸市和秦皇岛市的范围二排放量则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城市调入调出的电力和热力总量变化不大(见表1)。

1.3空间尺度上的演化特征

将研究区域的能源活动碳排放总量进行空间尺度上的研究,比较2005年、2010年和2013年的排放状况,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河北省全域碳排放的空间变化特征:①2005年,按照城市碳排放量基本可以分为3类,唐山市排放量最高超过9 000万t,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和邯郸市属于排放次高的3 000-5 000万t的范围,此外的其它6个城市排放量少于3 000万t,属于河北省排放较少的城市;②2010年,随着工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北省排放的空间格局有了一定的变化,唐山市仍旧排放量最高,排放量显著增加的有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和沧州市,排放均大于5 000万t;③由于经济增长、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加之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等原因,碳排放量进一步增加,2013年显著增加的是保定市和邯郸市,均超过了7 000万t。总体说来,若以北京市的地理位置为基准,则北京市以北的几个城市排放相对较小,以南的城市排放较大。近10年中各城市的碳排放都有所增长,唐山市始终是排放量最高的城市,承德市和秦皇岛市相对排放量最低,但通过对2013年排放情况的分析,发现承德市和秦皇岛市的排放量也有所增长,亟待探索区域低碳发展的新途径(见图2)。

1.4碳排放惯性增长预测

为了进一步判断河北省整体的能耗及碳排放发展趋势,假设延续当前的发展特点和以往的发展模式,就能耗强度指标而言,“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了6.6%,“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了3.2%,若到2030年以前仍能保持“十二五”期间年均能耗下降的水平,那么到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能耗强度将分别为1.107、0.942、0.802和0.683。假设按照目前的惯性发展趋势,进一步对碳排放状况进行预估,选择Kaya模型表达式为基础估算2015-2030年河北省碳排放量[9-10]。式(2)为估算碳排放量采用的Kaya模型表达式。

CO2=P×(GDP/P)×(E/GDP)×(CO2/E)(2)

其中,P为年底人口数,GDP/P为人均GDP,E/GDP为能源强度,主要与技术水平相关,CO2/E为碳排放系数,

主要与能源利用结构有关。Kaya模型中对人口参数的预测以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的相关规划为依据,河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总人口控制在7 400万人以内。从“十三五”开始,人口增速将会快速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将呈惯性增长态势,预计将保持4‰左右的增长率。到2020年,人口增长将达到7 500万人,2025年前后预计实现总人口峰值7 700万人左右,之后开始缓慢减少,预计将出现2‰左右的下降率,到2030年下降到7 600万人左右。

对人均GDP参数的预测考虑实际经济增速,2014年底河北省人均GDP为6 500美元左右,显示出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的基本特征,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就国家发改委对经济增长的趋势预测,分别按照“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年均GDP经济增速为7%、6%和5%的假设,结合《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其他相关经济预测数据,以2015年为基准年份,设置“十二五”期间保持8.5%的经济增速, “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则分别为7%、6%和5%,那么在此预测条件下河北省人均GDP的变化情况见图3。

基于Kaya模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估算,碳排放的变化与能耗强度下降率直接相关。若考察人均碳排放量指标,则预估在2015年、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分别为11.7 t/人、13.7 t/人、15.3 t/人和16.8 t/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而言,2013年全国人均碳排放约7.2 t,显然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不可取的。对比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中对能耗强度的目标要求设置,2015年全国能耗强度目标定为0.68,并作为约束性指标执行,即保持政策环境不变、经济惯性增长路径为特征,则河北省要到2030年前后才有可能与全国2015年的能耗强度水平相当,能耗水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约15年。因此若按照碳排放的惯性增长趋势,河北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承受巨大压力,亟待寻找区域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

2.1方法学

情景分析法在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发挥了重要的预测分析工具作用。以情景分析法为基础的研究多基于人为设定不同情景及相应参数的方式开展预测,根据经济、社会、能源利用等的历史发展规律及未来政策导向、发展走势等设定情景分析的相关条件,探讨低碳城市发展可能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状况,最后根据预测的多种可能给出相应的改善环境管理的计划行动。情景分析研究的实质是构建了一套中长期战略预测的框架,基于现实情况或可预见到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情形和发展过程的一系列方案,即通过模型模拟,分析不同低碳情景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11-13]。在设置发展情景参数时,由于要探讨的是能耗强度变化对于碳排放影响的不同情景,因此将人口和人均GDP参数设置为同一个变化趋势。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情景分析分为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在不同的未来发展情景下进行政策设计,探讨碳排放总量达峰及拐点出现的可能阶段,并集中在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2个指标的情景分析上。

2.2低碳情景下减排政策设计

低碳情景的设置以各项规划计划对能耗强度下降的约束性指标要求为指导,同时结合河北省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特征。假设河北省碳减排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晚5年实现,那么到2020年之前能耗强度年均下降至少得在9%左右才有可能达成,以河北省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发展特征而言,加之京津冀一体化后承接的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状况,在“十三五”期间能耗强度保持此下降率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因此低碳情景下假设河北省能耗强度较全国水平晚10年实现,则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能耗强度分别为0.82、0.68和0.564。依据Kaya模型表达式进行估算,则碳排放量在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分别为89 919万t、99 819万t、105 680万t,较基准情景分别下降了13%、15%和17%左右;人均碳排放量分别为11.91 t/人、12.96 t/人、13.88 t/人(见表2)。尽管如此,2030年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仍高于2015年前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若从人均碳排放这个指标出发,河北省的低碳减排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政策情景。

2.3强化低碳情景下减排政策设计

强化低碳情景下假设2030年碳排放回到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此时人均碳排放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相当。那么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71 228万t、58 608万t、48 225万t,较低碳情景分别下降了

若按照该情景发展,此时2030年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将与全国2012年前后的平均水平相当,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属于绝对减排的范畴,由于该情景对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条件、能源利用水平等条件要求较高,是最难实现的情景。

本文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低碳发展要求为导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依照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探讨了河北省的低碳发展路径。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了河北省2005-2013年能源活动碳排放量,分别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分析了历史排放特征,并基于情景分析法对减排路径进行了可选方案的设计,为河北省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及改善途径提供了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2005年以来,河北省下辖的11个地级市能源活动碳排放量呈增长的趋势,且“十二五”期间增速要比“十一五”期间高,城市之间的碳排放增幅差异较大,最快的廊坊市年均增长约17%,最慢的秦皇岛市年均增长约3%。从空间变化特征上来看,各个城市都表现出增长的态势,研究期内唐山市排放量最高,承德市和秦皇岛市相对排放量最低。河北省的能源活动碳排放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部门,尤其是冶金、电力、建材、石化、化工、煤炭等行业是区域主导产业,耗能高、排放大,造成了长期积累的环境负荷。

(2)情景分析结果表明惯性增长趋势下,河北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承受巨大压力,基准情景下的发展路径是不可取的。低碳情景下假设河北省能耗强度较全国水平晚10年实现,则到2030年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仍高于2015年前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低碳发展还需要更加严格的政策情景。强化低碳情景下假设2030年的碳排放回到2005年的排放水平上,则2030年河北省的人均碳排放将与全国2012年前后的平均水平相当,碳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属于绝对减排的范畴,同时也是最难实现的情景。

(3)核算区域碳排放量是全面了解整体排放水平和增长趋势的数据基础,同时也是预测未来能源需求及排放状况的依据,有助于激励政策制定者思考产业转型低碳发展的路径。实证研究表明,河北省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化石燃料污染物排放高的资源环境现状亟待改善,以能源消费源头总量控制的目标约束为导向,进一步探索促进技术进步、能耗水平降低的积极举措,以资源环境容量倒逼减排的思路指导河北省促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起到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曾贤刚,庞含霜.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状况、趋势及其减排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9(S1):64-70.[ZENG Xiangang, PANG Hanshuang. The status, trend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provincial level of China [J]. China soft science, 2009(S1): 64-70.]

[2]刘立涛,沈镭.中国能源分区情景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84-1495.[LIU Litao, SHEN Lei. Scenario analysis of energy zoning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1, 26(9): 1484-1495.]

[3]汪浩,陈操操,潘涛,等.京津冀区域生产和消费CO2排放的时空特点分析[J].环境科学,2014,35(9):3619-3631.[WANG Hao,CHEN Caocao,PAN Tao, et al. Spatial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productbased and consumptionbased CO2 emissions and balance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 economic inputoutput analysi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35(9): 3619-3631.]

[4]舒娱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12,32(16):4950-4960.[SHU Yuqin.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2, 32(16): 4950-4960.]

[5]武红,谷树忠,周洪,等.河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资源科学,2011,33(10):1897-1905.[WU Hong, GU Shuzhong, ZHOU Hong,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J]. Resources science, 2011, 33(10): 1897-1905.]

[6]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6):158-161.[XU Guoquan, LIU Zeyuan, JIANG Zhaohua. Decomposition mode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s for China,1995-2004[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6, 16(6): 158-161.]

[7]世界资源研究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EB/OL].[2013].http://.cn/xiangmu/wenshiqitihesuantixi.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 tool for Chinese cities[EB/OL]. [2013]. http://.cn/xiangmu/wenshiqitihesuantixi.].

[8]丛建辉,朱婧,陈楠,等.中国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比较及案例分析――基于“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选取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4(3):5-11.[CONG Jianghui,ZHU Jing,CHEN Nan,et parison of carbon emissions accounting methods and case studies of urban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mission factor’ and ‘active level data’. Urban problems, 2014(3): 5-11.]

[9]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10):71-79.[CHEN Fei, ZHU Dajian. Theory ofresearch on lowcarbon cty and Shanghai empirical analysis [J]. Urban studies, 2009, 16(10): 71-79.]

[10]朱婧,汤争争,刘学敏,等.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以济源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12):42-27.[ZHU Jing, TANG Zhengzheng, LIU Xuemin,et al. Evaluation of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based on DPSIR model:a case of Jiyuan City[J]. Urban problems, 2012(12): 42-47.]

[11]曾忠禄,张冬梅.不确定环境下解读未来的方法:情景分析法[J].情报杂志,2005,(5):14-16.[ZENG Zhonglu, ZHANG Dongmei. Uncertainty snalysis of future method environment: scenario analysi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2005, (5): 14-16.]

[12]于红霞,钱荣.解读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情景分析法[J].未来与发展,2006(2):12-15.[YU Hongxia, QIAN Rong. Analysis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cenario analysis method[J]. Future and development, 2006(2): 12-15.]

上一篇:深化作风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下一篇:税收与税务筹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