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4 09:25:03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会计 监督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的大环境下,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不容小窥。内外部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就是会计信息的完整、真实,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质量严重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率的高低。另一方面企业的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会计作,左右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和企业会计账目的真实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如何加强对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从而实现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进而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确保企业的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顺利进行,是企业提高竞争实力,以最好的姿态迎接竞争环境的客观要求。

一、内部会计监督背景

(一)内部会计监督的含义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监督的一种方式,它的意义就在于针对问题,监督管理人员责任的履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要求行,保障资源所有者的利益,提高公司制企业的经营效率。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是划分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职务分离、会计稽核、财产清查制度;三是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执行程序;四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

(二)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企业是一个会计实体,我国的监督体系为“三位一体”形式。其监督主体有三个:社会会计中介机构监督、政府部门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即内部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的监督具有强制性的色彩,社会审计的监督带有鉴定性,两者都是企业外部即外界对企业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对企业来讲是非常被动的。而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求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而进行的自我监督,这种监督不同于政府与社会的监督,它是主动而自觉的,因此内部会计监督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

(三)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及作用

组织内部会计监督系统从会计监督系统层次上来看是微观的。具体来说,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确保企业各项资产的明了、稳定、安全,并且客观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内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扩大化,这是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

组织内部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两种手段即核算监督和制度监督。核算监督的依赖对象为会计核算职能的发挥,以及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核算监督的行为主体,而制度监督则主要依赖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是否完善,单位负责人是其第一行为与责任主体。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规范会计行为,明确责任,防止工作差错和舞弊,避免管理失控。由此可见,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确保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实施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监督现状不容乐观。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其主要特点是行业涉及而广,经营手段灵活多变,市场适应性强等。因此在决策管理上具有效率优势,在产业和市场上进退的成本优势和在技术创新上的时效优势。在社会中起到增加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平抑经济波动以及扩大出口等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企业却普遍存在“生长力强,生命力弱”的现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据分析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6岁。据权威研究机构(Dun&Bradstreet?Company)通过大量实证资料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为美国的十倍。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其发展的坎坷。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显示财务危机是造成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直至导致破产的原因固然受到外部环境综合影响,有91%是因为经营管理不善。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以促进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目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存在严重弱化的现象,内部监督制度亟需完善,这就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部会计监督实施的强大阻碍。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沿用传统的做法,并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因此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在企业内部,大都存在着不健全、无法落实的、形式化的情况,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必须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并且有效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会计监督,由此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查缺补漏,促进各部门、各环节的经济业务活动紧密衔接,并且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可信。

现下企业内部存在着一些落后的现象明显的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落后,例如:出纳一人兼管支票、现金、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往来款项及资产长年不清查核对等很多项目。一些会计人员,为获取单位领导的信任,擅自为单位和小集团的利益而真帐假做,假帐真算,隐瞒收入,截留利润,偷税漏税。有的甚至化公为私,私设“小金库”等。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数见不鲜,由此可见内控制度的缺失致使会计的监督职能根本得不到发挥。

(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缺位

我国实施“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形式,包括外部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及内部会计监督三大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并且在职能、目标、实施手段等方面各有专攻。其中的社会监督与政府监督都是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二者也在会计监督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二者在现实社会中缺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到位也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之一。政府各部门监督职能不能有效配合,因此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行之有效的制度,分裂了职能间的紧密联系,导致会计监督目标不明确,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难以协调国家、社会和企业经济实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与此同时社会监督也同样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这样的例子也相当广泛,例如宜宾蜀南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审计人员出具虚假出资报告,帮助不具备经营能力的宜宾赛尔登丰百货有限公司违法成立,因此该注册会计师被判处有期徒刑。此案中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违反法律。这是典型的社会中介机构监督不力的结果。

(三)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泛滥

我国会计行业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给予重大的信任与责任,并充分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是,会计人员本身作为监督者其地位并没有显示出独立性,会计人员的利益紧密依附于单位和单位领导人。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自身或小集团的利益,对会计人员施压、阻挠、甚至打击报复,从而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的积极性,“一切听命于领导”,致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四)企业领导对企业会计监督不重视

尽管多数企业领导已经感觉到了企业财务在企业经营过程的重要性,有时也能够有效地抓住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在有些企业,特别是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管理的企业,由于职业经理人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财务也没有直接的关联,所以对企业的财务会出现漠不关心的现象,甚至会出现故意浪费企业资源导致会计账目无法对上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且财务档案的丢失,继而导致财务体系混乱的现象。

(五)会计负责人法律意识的缺失

虽然《会计法》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但是这些责任的主体往往法制观念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单位的领导为追逐政治或经济上的私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

(六)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操守有待提高

2007年7月1日起起施行的《会计法》明文规定,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许多企业无视法律相悖而行,企业通过会计造假操纵利润,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已经成为我国财经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提升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这说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但其中相当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四、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基本思路

(1)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促进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加强主要依靠于一下几个措施:一是外化企业内部监督权, 强化监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二是重整董事会控制权,因为董事会内部控制权的制衡设计是保证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条件之一。三是合理确定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权。经营层拥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负直接责任,有责任建立健全并规范地执行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制度,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基础。所以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完善监督体制的根本就是严格按照理论矫治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控制权异化现象。

(2)加大外部监督的执法力度。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在会计监督机制中,必须通过外部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即要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政府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需要引导和规范,所以应当加大执法力度, 使外部会计监督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3)明确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企业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在企业中他们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负责人应该明确自身责任,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法律意识。

首先,从思想上对《会计法》进行充分的认识与高度重视。其次,加强对财会等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辨别违法会计行为的能力,充分掌握单位经营管理的全面情况,控制会计行为,防范会计风险,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这是身为企业负责人应当做到的。

(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培养高素质型会计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应该高于其他领域,这是由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公平的对待利益各方。

具体建议包括:会计管理部门开展定期地培训、考核活动。不间断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每一个会计人员的使命感,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岗敬业,养成自觉的会计监督习惯。安然、银广厦等事件的爆发暴露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缺失等问题,说明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已刻不容缓。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一项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复杂性工作。加强企业会计的内部监管,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状况都有战略决策意义。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乏力的现状,从而实现统而不死;放而不乱;管理有序;监督有力。

参考文献:

[1]邓宝魁.会计监管与会计信息供给协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9).

[2]张罗庭.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若干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3]尹海平.审计风险与会计风险异同浅析[J].经济师,2010.

[4]彭丹.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0,(6).

[5]李美云.会计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6]冯淑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列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2

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管理决策层以及信息需求者提供准确、可靠、相关的财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主要是围绕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开展,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规范、合法是控制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也是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原始凭证审核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以及合理,对内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督促经办人员纠正完善,对虚假或者是违规的原始凭证,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二)对财务会计账簿的审核监督

对财务会计账簿的审核监督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整理归纳会计核算资料,纠正各种会计账簿作假、设置账外账等行为,并配合完成国家或者是外部社会机构对企业的监督。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

财务报告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外部主体了解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对于财务报告的监督,重点是准确可靠,避免出现编造、攥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依靠财务会计报告准确的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状况。

(四)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对于企业财务收支的监督主要是确保企业财务收支审批手续的健全,制止纠正各种财务收支违规的行为。同时执行财务清查制度,对财务收支纪律、账簿、实物以及款项是否对应进行监督,确保财务收支规范、财务资产安全可靠。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上,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需要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时,临时组织,造成了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缺乏长效性。此外,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会计监督往往只是简单应付,也没有积极的借助外部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财务会计进行审计,造成了财务会计监督的实效较差。

(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约束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没有设置健全完善的岗位管理责任制度,而且对于各项业务流程也没有标准的规范与约束,造成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财务票据填制不合理、审批程序不健全,账实记录不符等等问题,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三)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会计监督工作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从事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落后,影响了财务会计监督工作。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措施分析

(一)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约束机制的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落实内部会计责任等措施,发挥约束机制对于财务会计的监督约束作用。现阶段,完善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明确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业务内容、标准要求以及考核方式提出具体要求,以责任管理的方式促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财经法律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牵制制度,通过采取岗位分设、定期轮岗等制度,确保财务会计相关的业务活动可以其他业务流程人员查证核对。强化考核评价约束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对各项财务会计活动的相关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各项财务规章约束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改革企业会计监督方式

对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明确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对企业所有的会计业务以及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的审核,同时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会计内控管理需要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会计监督的内容,实现会计审计的灵活、全面。在会计监督方法上,应该依靠会计监督机构集中管理,将系统审核与人工查账、全面审核与重点深度审核、现场查阅与非现场审核等几种监督方法相结合,对企业的凭证业务、授权业务、应收应付款项业务进行审核监督,同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企业管理层,并反馈财务会计部门进行整改。

(三)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监督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首先,应该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通过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内部监督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同时对企业内部的各种内部稽核、岗位责任以及内部牵制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应该充分重视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积极配合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合规。同时与会计事务所开展合作,委托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靠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强、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强财务会计监督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对于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首先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在国家财经纪律、财务会计监督相关理论知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专业能力教育,确保能够适应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应该强化对于财务会计监督人员职业道德以及法制观念的培训,确保财务会计监督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的开展财务会计监督管理。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市场风险隐患越发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越发凸显。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强化会计监督意识,增强内外会计监督落实力度,提高会计人员队伍水平,以提高企业会计监督效果,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有序。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金融企业;财会管理;内控监督机制;人力资源;执行力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对我国金融企业(如各类银行)的财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财会管理的内控监督愈加被提上日程,毋庸置疑,内控监督对于确保金融企业财会管理高效性不可或缺。针对目前金融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不健全、不完善的现状,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善于运用多元化、有效性的手段构建健全高效的内控监督机制,提高内控监督的实效性。

一、不断健全财会管理的内控监督机构

从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财会管理内控监督机构设置来看,很多企业确实设置了相应的内控监督机构,但这些机构往往重形式轻内容,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再者,一些企业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随便设置一些机构敷衍了事行为较为普遍,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会管理内控监督机构的不完善,不利于其监督功能的发挥。因此,金融企业要不断健全内部监督机构,努力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监督机构与体系。具体来说,金融企业要迎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潮流,健全内控监督机构,一方面不断完善内控监督组织形式,另一方面还积极建立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以及层次清晰的内控机构。无论是财会管理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还是评价监督系统,金融企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内控监督机构,确保了每一个环节高效运行。再者,金融企业内控监督机构要做到精简高效,切忌繁冗复杂,执行效果甚微。

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内控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机构是目前很多金融企业设立的专门行使内控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部门,很多内部审计机构都建立了系统、规范和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要想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内控监督效率,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已经迫在眉睫。诚然,内控监督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而内部审计制度便首当其冲发挥作用。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不受上级、乃至其他部门的牵制,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内控制度上应专门体现该点。其次,内控审计制度应对财会管理工作开展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范化规定,例如事前预防制度、事中监督制度以及事后处理制度等,确保财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要不断建立健全监督惩戒制度。对于犯错误的职工要做到违章必究,执法必严。

三、加大内控监督力度,确保监督高效

目前,我国很多金融企业的内控监督机构以及相应的内控制度都形同虚设,完全无法起到内控与监督的作用。最普遍的问题是,金融监督审计工作不到位,对于违反相应规则与制度,并为企业发展造成一定损失的人员仅仅给予轻微的警告,或者无关痛痒的惩罚,完全无法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即内控监督机构的执行力不强,监督惩戒力度不够,这造成了全体企业职工对财会管理内部制度的不加重视。因此,必须加大内控监督执行力度,确保监督的有效性。首先,要进一步落实金融企业内控监督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财务管理是金融企业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金融业行情来看,做到职权统一,将责任落到实处很有必要。其次,要健全责任追踪制度。坚持“谁犯错谁负责”的原则,将事故责任追究到底。再次,要做到依“法”管理。相关人员要严格依照相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进行样儿的监督。最后,加大惩戒力度,以儆效尤。

四、重视企业财会人力资源的培育工作

众所周知,从事金融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财会管理能力。诚然,内部监督无非是对财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成效等监督与控制,要想提高内控监督效率,从财会人力资源培育入手更有利于从根源上堵截金融企业发展的安全事故因素,确保内控监督的有效性。鉴于此,企业应重视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实用性财会管理人才。首先,金融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财会基础知识、管理学知识、基本的法律法规等,还要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内容。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禁止其出现营私舞弊、恶意篡改数据等现象,为内控监督减轻压力。最后,引进综合能力较强的优秀财会管理人才,不断充实企业财会管理人才队伍。

综上所述,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要想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使其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做好财会管理工作,提高财会管理内部监督有效性尤为重要。众所周知,金融企业财会管理内控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财务会计的运行成效,同时更影响着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甚至影响着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金融企业主要可通过健全内控监督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大内控监督力度、重视人力资源培育等途径推动企业财会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仰桂兰.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09:85-86.

[2]阙彬.分析如何加强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5,16:34.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4

摘 要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但是仍有企业单位在自身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违反会计准则要求,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本篇论文将从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举措。

关键词 企业会计 监督制度 健全举措

一、会计监督的概述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从会计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狭义的会计监督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部分,是会计人员根据国家的财经政策、会计法规,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广义的会计监督其内容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

(二)会计监督要素

1.会计监督主体。根据《会计法》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中能够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督主体的范畴。根据会计法的要求,会计人员既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也是本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主要表现在当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不一致时,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往往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2.会计监督客体。会计监督的客体是指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督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

3.会计监督目标。会计监督目标是会计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状态。监督客体不同,相关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结合会计监督客体来进行细致分析,本文主要涉及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后文将介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目标。

4.会计监督依据。会计监督的依据实际上就是会计监督的标准,主要是以各类会计规范,作为约束、评价和指导会计工作的标准和依据。在我国会计监督主要依据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会计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内容

(一)企业内部监督目标

企业内部监督目标首要是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这也是会计工作的要求;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监督企业资金流向,保障资金安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目标要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会计监督原则

全面性原则: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不仅体现在监督事项决策、执行的全过程,也体现在监督面需覆盖企业以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即要从全过程监督和全方面监督入手。全过程监督可以保证经营活动全程受控,全方面可以保证各项经营活动都能有序进行。

重要性原则: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原则要求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监督重要的事项和高风险的业务。在全面性原则要求下,会计监督覆盖面广泛,但并不意味着事无具细,重要性原则强调关键节点控制,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关键岗位和重要业务流程上进行重点控制,降低风险。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就是对于企业内部的经营范围,规模要符合企业内部经营情况和企业特点,要根据企业内部实际情况采取适应企业内部发展的相关政策,才能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要求企业内部监督在机构设置,权责分配时注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让企业内部一方权力过大,不能出现一方独权,在权利均衡的状态下更能保证公平,更能严防专权与独断。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内部监督必须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权衡成本与预期效益,防止内耗。对成本效益原则的判断需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考虑成本,但也要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而加强监督管理。

三、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一)企业财务造假案凸显内部会计监督重要性

2016年5月31日,经证监会调查,丹东欣泰电气(300372)存在如下违法事实:一是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二是上市后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截止8月22日,事牵财务造假的欣泰电气正面临强制退市。根据调查,欣泰电气财务造假,主要责任在于公司上市时的管理层,时任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的高管是造假上市的策划者,管理层在财务报表编制上作假,欺骗了众多中小投资者,使众多投资者被迫承受股票退市产生的投资损失。

欣泰电气造假案暴露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漏洞,由公司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编制,经主管领导审核,还需通过审计部门的监察,最终公布于众的财务报表在公司内部却并未审核出错误,说明公司内部的会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会计职业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这都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内部会计监管措施并未完全执行的结果。

而欣泰电气财务造假案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这也暴露了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审计监督的作用并未发挥。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确实有专门的审计人员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的权利实施者,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却不能充分发挥。在很多企业中审计会计人T虽然对单位的负责人具有监督的权利,却也受制于单位负责人对自身的管理权,因而很难保证监督权力的实施,甚至会在会计工作中为了帮助单位负责人应付检查而对信息数据弄虚作假。这样一来,所谓的审计监督就形同虚设了。

2.监督制度不完善,监督政策不到位。据统计许多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政策,且管理体制也有相关问题。比如监督岗位职责不明确,分权授权控制混乱,如此一来,企业中有权的人可以凭手中的权利恣意妄为,而没有人监督,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又出现多个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甩包袱”。监督监管失控,工作效率低下,不仅扰乱了会计秩序,更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1.国家层面。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体现体现为以下两点:

(1)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也是完善国家会计监督体系,这对于确保相关政策制度落到实处,从根源上降低偷税漏税的可能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考核也更加全面标准化,但是在会计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内部的监督无力,使相关政策并未能落实,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是很重要的。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税收,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在我国众多企业中,国有企业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市场竞争中,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支持,非常具有优势。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严防偷税漏税行为,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税收免于损失。

2.企业层面。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从企业角度出发,重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完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有效做好内控工作,实现监督制衡,可以防止会计人员作出违法事件,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会计内部监督体制,能够有效地防止财会人员弄虚作假,并通过对会计账目的定期审查和监督,预防企业的财产损失。

(2)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能够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靠,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更好的让领导者作出决断,让企业发展方向更明确,避免因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能够确保企业战略方向和企业投资决策的正确性。

3.个人层面。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能够获得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上市公司定期公布财务报表,一旦公司虚假财务报表曝光,必定引起公司股价大跌,会造成投资者损失。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可以防止财务人员舞弊,提供虚假财务报表,虚报公司利润,欺骗投资者。

四、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举措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和财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真严谨,这样会避免企业内部出现相关错误,使企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中贯彻和落实《会计法》,把企业战略决策以会计原始性凭证数据为依据,并深刻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在纠偏企业发展路线的重要地位,规范企业内部会计行为。

2.将企业内部工作流程明朗化,将企业内部的政策的执行流程透明化,防止企业内部人员钻洞子,对企业造成一定量的损失。企业要对钱账进行分开管理,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和内部牵制制度,应规定:担任出纳工作的人员不能同时担任收入、支出、费用等工作,会计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两人或以上人员要分工操作涉及到财物和款项收付、结算工作;

3.企业管理层重视会计内部监督,完善监督机构设置,企业财会人员要坚持采用会计证上岗原则,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设立各项规整制度和会计法规,并严格执行,做到出现问题有人可查、有责可追,并不断提高财会队伍素质,宣传会计内部监督精神,培育重视会计监督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亚琼.浅谈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改革与_放,2011(12).

[2] 马珩.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2).

[3] 严可为.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J].中国市场,2011(35).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内部会计监督 途径

一、内部会计监督的涵义和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内部会计监督的涵义是指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利用会计信息资料,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部门、各层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和权限,二是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和有效实施,三是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有效防止贪污舞弊,四是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可靠的信息,五是有利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各管理层级的内部会计监督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企业领导层和财务部门等往往认为会计工作只要做好会计核算就好,未能充分认识到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二是与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监督缺乏相应的依据,使得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得不到正常的开展;三是人员配置不齐全,应相互牵制、相互分离的人员出现混岗现象,从而影响到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四是未能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工作长期有效的运作机制,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时有时无,从而影响到内部会计监督的正常发挥。

三、做好内部会计监督的途径

一是企业领导层和财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进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从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监督的正常开展以及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事后评价,都离不开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因此,为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企业领导层除了要重视和支持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完善和正常开展外,还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企业全体员工起到示范模范作用。财务部门作为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内部会计监督中,除了要牵头完善与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有关的各项制度、认真做好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工作外,对于内部会计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还要主动向企业领导层汇报,以便对各种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利益。

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内部会计监督的依据除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外,更重要、更直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内部会计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与内部会计监督工作密切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或限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项财务开支的报销审批流程、物资的采购和验收保管制度、企业的产品定价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都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草拟后报企业领导层确定,对于一些重要的管理制度,根据管理权限,需报企业股东会审批的,还要报企业股东会审批后确定。在设计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时,注意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应进行分离,不得混岗,对于重要的岗位,还要进行定期轮岗,对于不能实行轮岗的岗位,则实行定期强制休假制度。比如:经济业务的审批和执行、采购和验收工作要由不同的人完成,以免发生贪污舞弊的风险。

三是要做好各项经济业务的复核、审批工作。各项经济业务的办理,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和权限,经过相关部门和人员复核、审批后,才能办理,否则,对于复核和审批手续不齐全的业务,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并将情况向相关的领导反映后给予相应的处理。对经济业务的复核和审批程序,企业要有明确的流程,同时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权限。经济业务的复核和审批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本企业的经营业务计划、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本企业与相关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为依据,对于必须办理的业务,相关人员和部门应及时复核和审批,不得无故拖延,以免耽误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不合理、不合法、不符合本企业利益的业务,则应予坚决地拒绝。在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中,要特别审查经济业务的复核和审批手续是否完整,防止违规舞弊的事项发生。

四是要做好会计核算。做好会计核算是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做好会计核算,真实、准确、及时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和经果,才能为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依据。做好会计核算,主要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配置好财务人员,不相容业务的工作不得混岗,比如出纳人员不得兼债权债务的记账工作,负责收付款记账业务的会计人员不得兼任银行对账单的对账工作等;第二,要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制订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设置好本企业会计核算的总账科目、明细科目,要特别注意设置好债权债务类的明细科目,以便做到债权债务核算清晰;第三,要及时取得与经济业务相关的凭证,及时核算、记账,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和经果。

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内部会计监督工作,不但可以有效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一项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亚琼.浅谈如何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改革与开放.2011年6月刊.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059-01

1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及原则

1.1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目标

通常情况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确保企业各项资产的清楚、安全,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1.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即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执行。②有效性原则,即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来设计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只有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才能使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适应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并有效发挥作用。③规范性原则,即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全面系统地对本企业的各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确保会计工作有序进行。④科学性原则。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科学合理,操作和执行上保证效率,便于控制和检查。

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途径

2.1 有形财产的保护制度

(1)规范有形财产的管理。企业要严格加强对有形财产的仓库管理、规范发放领用手续,以及使用中的保管,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经过规章制度的程序审核才可接触、处置相关财产。

(2)定期盘点。企业应加强对有形财产进行定期盘点,进行账物核对,对发现出入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同时规定担任保管职务或担任记录职务的人员不得单独从事定期盘点和账物核对工作。

(3)账簿保护。有形财产的相关会计记录要加强保管。明确授权可以接触这些会计记录的人员,以保证保管、审批和记录的人员分离;会计记录应妥善保管,以防止记录被盗或被毁;有关账簿记录应留有备份,在遭受意外毁损时保证重新恢复。

2.2 企业重大经济业务的管理制度

(1)建立财务总监制度。为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对投资、担保、借贷、资金调拨,大型固定资产购置、大额合同签订、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财务事项,通过财务总监与经理联签和报告制度进行监控,保证企业经营自和财务总监职责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实现。同时,由于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经营全过程,以企业资产管理为轴心,将监控职能贯穿于企业日常财务经营收支之中,保证了财务监督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2)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企业资产相当大的比重,更是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如何处理好固定资产问题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决策。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从会计基础工作、设备管理规程抓起,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规范管理流程。企业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报废、折旧计提,要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此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考核体系,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3)应收账款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者为使企业的经济行为效率加大,赋予了营销人员更多的权利,产品的销售和货款的回收直接由营销人员负责,若财务监管制度不到位,很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收账款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大约有5.5万亿元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资产价值的60%以上是应收账款。因此,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上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应收账款风险已是刻不容缓。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公司内部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形成一个应收账款管理的组织体系。建议将财务部作为应收账款的主管部门,负责各分公司应收账款的计划、控制和考核,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提出审核处理意见。各分公司是应收账款的责任单位,负责本单位应收账款的直接管理。其中分公司副总负责对应收账款直接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考核,分公司财务部负责本分公司应收账款的日常监督管理并向总部财务部报送应收账款的详细资料。发生应收账款时,对此负责的销售人员根据销售合同的要求在发票的记账联上(此类情况为开出发票的金额为签单金额)或应收账款管理簿上(此类情况为开出发票金额为到现金额)签字,并负责该账款的催收。

这种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将赊销的决定权、应收账款的监控权、考核权和核销权彻底地分开,使每个环节都处于其他相关部门的监控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个别人员或部门及减少坏账的可能性。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定期对账,并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定期进行评估分类等。

2.3 财会人员管理制度建设

(1)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财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质量。所以企业应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坚持财会人员持“会计证”上岗的制度,加强财会人员执行会计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并设立会计岗位责任制。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财会人员要认真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一是要认真掌握财经法规和制度,以便准确判断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不断提高监督水平;二是要转变内部会计监督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把内部会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三是财会人员要正确处理好会计与业务的关系,财会人员除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不予受理,对账簿记录与实物现状不符等事项按规章制度处理外,还应积极变事后制止和纠正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在具体操作上,应建立以诚信档案制度为基础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达到会计人员在主观上严格律己,主动杜绝违规现象的目的。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法;监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企业大都已经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经营和发展进行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会计监督制度是核心内容之一,它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财务运营状况的重要手段。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2.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一是产权清晰,即企业内部所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归属清晰明确,资产所有者对资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及收益权属明确。二是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权利是指所有者按其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责任是与上述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也包含了通常所说的承担风险的内容。三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是指政府将原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归还给企业,转而从事对市场经营行为的监管和实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四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指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包括绩效考核机制、财务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判断企业是否具备科学管理机制的有效标准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二、会计监督权利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发挥会计监督权利是《会计法》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会计法》中明确提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会计监督权利。目前学术界对会计监督权利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会计法》中提到的会计监督主要是企业会计人员要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其实施主体是会计人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会计监督实际是指企业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监督会计工作的实施。笔者认为,这两项内容对于企业生存发展都十分重要,而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一种理解方式,即企业会计人员要担负起监督企业财务运营工作的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神圣使命。

2.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前文所述,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财务制度,而会计监督是企业财务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就直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   3.会计监督是降低资金风险,保障企业财务运营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会计不但要承担企业内部正常的财务工作,还要负责监督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经营情况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实践证明,企业会计人员独立发挥监督权利,可以有效降低资金风险,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决策依据往往也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三、对于进一步提高会计监督权利的一些思考

笔者认为,提高会计在企业内部的监督权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切实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监督权利的认识。企业管理者要充分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律,对于会计人员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明确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要将会计的监督行为看做是添乱、越权,要将其视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鼓励和支持会计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监督权利。

2.建立监督保障机制。这里的监督保障机制,既应当指保证会计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充分行使监督权利的机制,又指企业内部应当建立监督会计人员工作的机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监督机制,前者目的在于保障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后者目的在于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会计人员纳入部门领导层和绩效考核机构,便于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利,重视发挥财务总监的作用,要将其纳入企业决策层。同时可以针对会计工作的特点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规范和解决,避免出现由于会计工作原因导致的损失。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控制自我评估 内部审计 注册会计师 内部控制报告 政府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或某些目的,针对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和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能力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制度。要确保这套制度能够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估制度执行情况的过程。为了进一步防范企业内部控制在设计和执行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就必须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两方面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三道防线”,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企业作为内部控制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三道防线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

建立经营管理部门的“控制自我评估”机制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首先要重视内控,并将其视为本身的基本职责,而不应把内容丰富的内控工作统统推给审计或稽核部门。

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建设上,要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企业管理部门的“控制自我评估”(CSA)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要不定期或定期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这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的第一道防线。

强化企业财会部门的后台监督

这是化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风险的第二道防线。财会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负有履行后台监督的重要职责,企业每一项业务的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发生都会在帐面上反映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注重反映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有责任以会计资料为依据,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进行,并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违规的财务事件;财务主管在帐务汇总和财务报表分析后也可以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种种问题,促使企业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财会部门不仅要把第一道防线上遗漏的大量问题尽力查找出来,而且要从管理会计的角度,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发现问题,研究对策,预测风险。不过目前,一些财会部门忙于一般性的会计核算,加上种种原因造成责任心不强,尚未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和管理会计的职能。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实现“再监督”

这是防范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公正的、并能够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行为,以使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并提高其运作能力。它通过采用一套系统严谨的方法对风险进行估量,并提高风险管理、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最终帮助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尽管从监督职能的角度来看,内审部门的工作量应大大少于经营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估检查和财会部门的管理监督,但由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应有的权威性,加上其组织系统的垂直性,赋予了该部门特殊的重要职能:即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除了审核企业会计帐目之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我们可以把内审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职能视为一个反馈装置,负责对其受控对象的信息输入进行采集、量化和比较,再产生控制信号并转化为控制力作用于受控对象,使其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也可以说,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在于提供对一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以系统地检查和评估,提交审计报告,其中包括对各种经营活动无偏见的、公正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经过证实以后而应采取改进行动的合理建议,以协助各级管理部门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还应帮助企业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软控制”环境的营造主要围绕现代管理与监督理念、企业伦理道德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最高管理境界——“无为而治”来进行,提高控制与监督的层次。达到“内部审计师的使用将从简单的‘我们实施审计’向‘我们帮助创建一些制度和理念,以期达到组织成功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的方向发展”。

以社会力量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在发挥企业内部监督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利用社会力量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是社会监督最主要的形式,这种监督形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实现的。在进行评审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制定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审核的工作计划,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的程序和范围。根据已制定的审核计划,注册会计师按以下程序展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监督:

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 调查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进行内部控制评审时必须实施的首要环节。作为评审人员,只有在通过询问、查阅、了解等方式对企业内部控制有了概括印象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展开评审内部控制的程序。在对内部控制调查了解时,评审人员应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划分为若干业务循环,针对每一业务循环的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调查,以合理保证发现内部控制中潜在的薄弱点,促进内部控制更健全完善。对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评审人员可运用文字叙述备忘录、问卷、流程图等方法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为形成恰当的结论提供依据。

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对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了解的目的主要是摸清企业内部控制是如何设计的,而至于这种设计是否合理,其运行是否有效,其执行是否有力,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在了解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搜集必要的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应从内部控制设计和内部控制执行两个方面进行测试。设计测试主要测试被评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适当,能否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的错报或漏报;执行测试主要测试被评审单位的控制制度是否真正发挥作用,被评审单位的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好,如不严格执行,也不能减少财务上错报漏报的发生。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测试,注册会计师应对其作出严格的评价。一是要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可以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贯彻执行情况。如果设计和执行的有效,那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就高,因而也可相应地减少审计程序,减少审计工作量。相反,如果执行无效,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就差,相应地也应加大审计程序。二是要评价内部控制的风险水平。评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当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后,应进一步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水平作出评价。对内部控制风险水平的评价通常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代表内部控制未能防止或查出财务报表中包含的错误,而导致审计结论偏离客观事实的可能性大于40%、在10%和40%之间、低于10%。与内部控制风险水平高低相对的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一般来讲,风险水平越高,可信赖程度越低;风险水平越低,可信赖程度越高。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后,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审核被审单位的会计信息及有关的经济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将审核的结果作为审计证据,并据以作出有关的审计结论。通过注册会计师一系列的评审并作出的审计结论,帮助和督促企业设计更好的内部控制并执行。

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内部控制报告是指企业管理者依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后,将结果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以满足利害关系人对管理信息的需求的报告。

企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的目的在于向外部信息使用者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外部信息使用者之所以关心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因为他们作为资源提供者将资源提供给企业,委托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他们希望企业管理者能尽职尽责地完成受托责任,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定期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如果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或内控制度失效,则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受到损失,使资源提供者蒙受损失。通过内部控制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的管理控制是否有效,了解其投入的资源是否安全。所以,通过企业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这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减少管理舞弊和财务报告操纵,也保护外部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

加强政府的监督

内部控制的产生及发展,总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国家宏观控制的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企业内部控制是基础,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管理、监督、控制也决不可少,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政府的监督尤为重要。

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并加强对其监督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做法。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政府就通过法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如《反国外行贿法案》(FCPA);在80年代出现一些企业财务舞弊案件后,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在内部控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出现了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复杂现象,腐败现象呈“高发”态势,这不仅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利有关,也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因此,政府要以法律为手段,加强宏观控制,打击和遏制经济犯罪,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为例,政府要强化《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的执行和检查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监督。《会计法》第33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通过这种治本式的监督检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进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

1.王世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杨有红,《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程欣荣,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会计之友》,2001(9)

4.刘明辉,试论内部控制报告,《上海会计》,2002(5)

上一篇:工程招投标法规范文 下一篇:关工委工作情况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