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法规范文

时间:2023-10-17 02:41:23

工程招投标法规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违法行为;控制

[作者简介]韦慧禄(1980-),女,毛南族,大专学历,河池公路管理局,助理工程师。

自200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我国招投标市场不断发展,招投标活动日趋普及,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是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公开招投标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引入市场公开竞争机制,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建设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防止暗箱操作,加强权力制约,预防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加快建设工程进度,取得理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各种规避、破坏公开招投标的行为和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招投标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当前,串通投标等现象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比较突出,不仅造成国家建设资金的大量流失。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影响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的形成,而且往往涉及商业贿赂,助长了腐败现象的蔓延。

为健全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推动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个部门联合制定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宣布,《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可以预见,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将成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一项治本之策,公开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可以扩大社会监督的领域。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促进企业自律。

一、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表现形式

(一)招标单位想方设法规避招标

虽然招标投标已经成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但规避招标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目前业主规避招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一是化整为零,肢解工程;二是排斥竞争,以邀请招标代替公开招标;三是在评标办法中设置倾向性的条件;四是弄虚作假,以直接发包代替工程招标。

(二)招标公告不合法。招标公告不合法主要体现在渠道不合法,尽管国家对招标公告的渠道做了明确规定,但在一些地方,许多招标公告的并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有的地方规定在当地的报纸或电视台,并没有在国家规定的报刊或网络上招标公告。

(三)招标单位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项目业主在招标前与投标人私下谈妥条件,基本内定后,才开始招投标,并拉来其他企业“陪标”;或利用资格预审设置“门槛”,提高投标入围标准,排斥潜在投标人;或在招标文件上暗做手脚,“量身定做”倾向性条款,为“意向”中的投标单位开绿灯。

(四)乱挂乱靠,层层转包、违法分包。1 发包方利用手中的发包权在工程招投标中搞虚假招标,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私下与投标人达成垫资协议,明招暗定;有的发包方收取投标人的好处后泄露秘密,强行指定承包方。2 投标人通过贿赂其他企业进行陪标、围标和串标,或向发包方、评标专家、发包方委托的招标机构等直接行贿,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3 投标人将中标承包的工程倒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从中渔利;有的总包企业在工程中分包,分包企业为了拿到分包工程,向总包企业行贿。有的企业层层转包,层层压价,收取好处。

(五)串通投标。在招标前或者招标过程中。一些投标人私下沟通,相互串通,以其中一家单位为主,其他单位陪标,以达到某特定单位中标的目的。甚至有一些单位组成固定的同盟,“这次你陪我,下次我陪你,大家都有或干”,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六)中标后签订违法违规合同。中标单位确定后,招标人在签订合同前强迫中标人再给予优惠;甚至在中标书发出后,在合同谈判中要求改变合同的实质性内容,如合同中的工期、质量、付款条件等。

二、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产生原因

(一)现行法律法规存在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使不法行为有机可乘。我国现行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在调整招投标过程中各种关系方面还有欠缺。如对“规避招标”、“转包”等如何限定等都没有给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执行起来很难把握标准。

(二)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统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对各部门招标投标监管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但现实中有的项目出现条块分割,界限不明,行业内部“近亲繁殖”,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保证有效竞争,同时容易使招投标活动发生不公正、不公平现象,甚至产生腐败行为。

(三)诚信的缺失。当前存在的“围标”、“串标”是一种投机行为,其根源在于工程建设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

三、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控制措施

(一)健全招标投标机制,修订并完善相关的工程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要及时修订《招标投标法》及其配套规定,杜绝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规范市场主体各方对招投标的行为,以最终达到商业贿赂治本的目的。

(二)突出工程招投标重点环节,保证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的公开透明。规范资格预审是防止招标人暗箱操作和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关键环节,也是预防工程招标领域腐败重要一环,必须加强管理。对依法实行公开招标的工程,招标人应当由专家评委来实行资格预审,凡符合资格预审要求的投标人,均应参加投标,避免因资格预审通过家数过少而导致串标或围标。逐步实现资格预审标准化、科学化。规范评标专家行为。积极探索研究科学的评标方法,使评标活动进一步体现公正。完善专家保密制度,严格专家的抽取、通知、进场程序。加强对专家评标工作的监管,通过评标现场的监督、综合能力评估等方式评价专家的评标态度和质量,建立违规违纪即时取消资格的清出机制。强化对评标专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评标专家素质和水平,做好专家的资格认定工作。

(三)加强中标后的跟踪管理。要针对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等严重问题,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跟踪中标项目管理班子是否落实到施工现场,监督履行中标合同事项,遏制中标文件与施工现场两层皮的现象。也遏制“一流队伍中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施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素质施工”现象。

(四)完善招标制度,狠抓招标机构日常监管。招标机构受招标人的委托直接进行招标投标操作,在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招投标出现的很多问题,如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现象与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有一定的关系,对此社会反响大,要作为监管的重点。对招标机构除完善各种制度外,还必须抓好对招标从业人员的约束、监督和检查建立招标机构信用档案及时记载机构的动态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五)研究制定串通投标行为的具体认定标准。针对当前串通投标行为及由此带来的惩处难问题,建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结合工程建设招投标实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行为的证据认定条件,改变过去的“口供证据为主定性”为“间接证据综合定性”,便于行政监督部门有效利用行政手段,及时制裁串通投标行为,最大限度地遏制此类违法现象。

(六)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与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配合,建立市场主体“黑名单”或不良行为记录。不断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信息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失信惩戒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的建设。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2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

一、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招标投标的文件和法律,使招标投标行为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对招标投标行为进行规范,招投标市场也更加规范了,但是现阶段的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在根本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招标力度不够

现阶段随着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各工程单位虽意识到招标投标的重要作用,但没有真正体现出招标投标的实际活动。部分地区的政府国有资金项目公开招标少,应该招标而没有招标的工程还占存在着一定比例。

(二)招投标操作不规范

现阶段,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于招投标工作的操作还不规范,没有依法进行招投标工作。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招投标工作。一些招投标工作的流程不够科学合理,不规范的招标行为屡见不鲜,影响了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缺乏有效监督在招投标活动中

一些单位和部门常常存在着人情招投标、关系招投标等违反规定的现象,一些工程还没进行招标就已经开工建设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招标主体对招标投标法的认识缺识以及行政部门对招投标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的查处及惩罚措施。虽然现阶段的招投标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的规范进行,有些单位和部门是为了招投标而招投标,有的是为了追求政绩而进行招投标活动。造成工程建设单位不能建立正确的招投标观念,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程建设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规避招投标以及不正当上来,造成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克服上述这些问题,使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促进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规范工程招标投标程序管理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规范工程招标投标程序,促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程序的的合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使有形市场建设使工程招标投标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规范招投标行为

在进行招标投标工作之前,要严格规范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形式和范围,同时招标投标工作一定要在有形市场公开环境下进行,防止有些单位和个人在招投标过程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利用招投标工作为自身谋利益。招投标信息要做到资源共享,提倡、落实、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工作,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要通过各种形式落实社会监督机制,始终做到各个环节的公开透明,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规范的招标机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招投标机构在招投标活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招标投标法的贯彻实施和监管方式的不断调整,招标机构的水平不高和不规范也影响着整个招标投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招标人的利益受损。

(三)规范招投标文件

招投标文件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中最中心的文件,规定了招投标程序、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等。招投标文件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招投标活动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到招投标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因此在招投标活动中,要严格规范招标文件的制作环节,使招投标文件合理体现各方利益,规范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审查内容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及公平公正。招标文件要包括以下内容:招标目的;招标项目的范围和性质;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以及附属条款;评标标准、评标办法和评标过程招投标文件是否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直接影响着招标人的切身利益,也避免了后期施工矛盾。招标文件制作合理、规范从根本上是体现发、承包双方能够合理照顾到各方利益。所以行政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查,严格保证招标文件的质量,各地区加强评委评标质量管理,针对招标文件严格审查投标文件,有效促进投标人能更加规范的做好投标文件,使各方都能够起到约束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招投标活动的正常进行,出现问题时能够根据文件找到相关负责人。

(四)加强招投标监督

为了使招投标工作能够健康有序发展,除了规范其自身的行为之外还需要外部的有力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招投标活动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招标单位在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始终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招标投标活动过程中合理设定最高限价。行政监管部门在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招标文件、开标评标等重点过程中,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纠正违规及不合理现象。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防止招标单位在竞标工作中出现营私舞弊现象,最重要的是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选择有竞争实力、符合招标文件且报价合理的单位成为中标单位,这样才能使招投标工作更加公平合理,杜绝各投标人家恶意竞争,扰乱招标投标市场的正常竞争,从而保证招投标工作环境的纯洁有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会越来越频繁,有关部门和个人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管理,防止招投标过程中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影响招投标的公平性,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招投标工作能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红伟.建设工程招投标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2]李茂林.浅谈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海河水利,2002(03).

[3]余勇.我国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3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管理机制;对策

1.我国工程招投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我国招投标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

在中央开始,分成建设部和各专业部委,然后顺这两条主线发展成地方各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和各专业部委设立的工程招投标机构.这两种互不干涉的机构设置,根据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实施着各自的招投标规定。与此同时,由于招投标存在着各自管理,政出多门,必然造成建筑市场管理不统一.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自然形成各自为政、上下一条线,自己的队伍自己招标,自己的工程自己施工,以行业管理为由造成行业垄断。

1.2相关行政部门监管不力

一些监督主体只侧重于形式和程序的监督,对实体性内容往往很难深入。加之招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比较隐蔽,一般难以发现.即使发现了,往往实施经济处罚的多,追究法律责任的少.违法违规行为付出的风险成本低,而获取的收益高.受利益驱动,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

2.我国工程招投标存在方面的问题

(1)是“化整为零”规避招标。

(2)是资格预审设置过高条件或在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中设置倾向性条款,使其意向的投标人顺利通过资格预审并且达到中标的目的.而对潜在竞争对手,则要让其知难而退;故意缩短报名时间,潜在投标人无法在其规定的时间报名。

(3)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内定中标在施工招投标中,我们常常注意到“串标”、“围标”、“陪标”等术语。其实,这些所谓术语背后,是关乎钱权交易的不法行为,这些似乎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潜规则。建筑工程领域招标“潜规则”,已成为特有的商业贿赂行为。这一“潜规则”,在我国市场条件下,已经相当普遍。据悉,在如今的建筑市场,为确保“内定者”中标,建筑企业常常采取标书作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透露标底,或“围标”、“陪标”等方式,以保证“内定者”中标。

导致我国工程招投标中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是客观的规章制度不完善问题,招投标过程中还有很多主观的因素影响了我国工程招投标的规范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工程招投标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招标投标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用于规范招投标活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最高层面的法律文书.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的建筑工程市场,但对一些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条款.

二、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未能实现既定功能招标投标定标的关键是评标过程,评标人员的素质和能否客观公正地逐项打分,直接影响着参与投标的施工企业的命运,也影响着评标的公正性,最后影响招标投标定标的结果。

三、市场诚信体系不完善,信用观念差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使然,人们的信用观念却远远没有建立起来。招投标市场主体包括招标人、投标人、评标专家以及中介机构的一些人员,在进行招投标活动中,难免会被一些关系、势力以及金钱所左右。

四、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招投标工作存在问题和难点从管理体制上来讲,《招标投标法》第七条规定:“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及有关部门的具体职权划分,由国务院规定。”根据这一法律授权,国务院办公厅即时了《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的意见》,其中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实现宏观指导;各职能部门按其职能分工管理和监督本部门的招标投标工作.由此构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格局.多部门管理造成了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行业与地区垄断、政出多门等混乱状况加剧,严重地妨碍了统一、有序、公平竞争的招标投标市场的建立。

基于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原因,若须完善工程招投标管理需采取下列对应措施。

一、强化招投标管理,从根本上规避潜规则毫无疑问,招投标工作之所以长期存在潜规则现象,注定是招投标管理工作不严谨。加强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的监督,严格招投标的备案管理;要强化施工合同管理,坚持把好合同的审查、签订和履行关,实施对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切实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建立招标工程项目档案,实施过程管理,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招投标工作提供资料。通过完善招投标管理机制和运作程序,提高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水平。一是利用信息资料对投标文件中的资信、业绩进行验证,防止投标人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有意隐瞒资料,串标、陪标,搞不正当竞争,扰乱招标市场。二是注重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分析、比较,将方案与投标预算的相关性、方案与工程现场条件的符合性纳入考核内容,从方案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人手进行考核评分。三是注重投标预算的评审考核,对投标价进行清标,不合理的价格按照规定程序予以剔除或修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总价评分方式。

二、完善招投标机制,从源头规避潜规则《关于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业主必须承担建设项目的全部责任和风险,对建设过程中的项目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和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且拥有充分自。同时,《建筑法》和地方有关法规明确指出:公有制投资工程必须进行招标发包,业主必须遵照执行。因此,招投标工作必须在政府管理机构的监管之下,通过实行国际公认的、科学合理的招投标制度来进行规范,以保证建筑市场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防止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有效维护公有制投资主体的报本利益。为了处理好业主负责制与招投标制之间的关系,有必要通过相应的立法或制度,明确划分建设项目业主和招投标管理部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建设单位组织招标,多个企业参与投标,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招投标机构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使双方在招投标中既充分依法行使职权,又严格遵守招投标管理法规,互相制约,共同负责。

三、强化审查、监管工作,首先审查工程项目是否属于《招投标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并且进一步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的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其次要审查招标单位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公开开标、公平评标与公正决标,有无潜规则、泄漏标底的行为发生;再次,要审查招标单位是否与中标单位按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和《合同法》,是否影响招投标的实际效果。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4

论文摘要:我国从上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这是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基础上,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使建筑主体各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各方市场主体竞争激烈,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违背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原则。本文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方面分析探讨,提出了解决工程招投标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措施及对策。

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它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者的手段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行为。招标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它是工程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它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由发包单位依据《招标投标法》,借助交易中心这一平台,择优选定承包单位。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但是,由于工程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工程招标投标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防范办法。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认定

国家工商局1998年1月发布的《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和七部委2003年3月联合发布的第3O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中,将串通招标投标行为列举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投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

(1)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

(2)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或低价中标;

(3)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

(4)投标人之问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2、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的串通投标行为

(1)招标者在公开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

(2)招标人向投标人泄漏标底;

(3)投标人与招标人商定,在招标投标时压低或者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者或者招标者额外补偿;

(4)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在确定中标人时以此决定取舍;

(5)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其他串通招标投标行为。

在实践操作中,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除上述表现外,近年来,工程招标投标中又表现出其他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3、招标代理机构不正确行使中介职能。在工程投标过程中,由于业主因与某个施工企业或是老关系、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或业主建设资金不到位,需要施工企业垫资等,从而与施工企业合谋,采取各种手段与招标代理机构沟通。招标代理机构在“权、钱、情”的诱惑下,不能坚持原则,巧妙地让业主和施工企业达成内部协定,从中暗箱操作,达到中标目的。

4、标底编制单位、标底编制人泄漏标底。标底是由招标单位自行编制或委托具有编制标底资格和能力的代理机构编制,是建筑产品价格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建设单位对招标工程所需费用的预测和控制及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也是建设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核实建设规模的依据,为招标工程的期望价格。建设单位力求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吻合。由于有些建设单位在发包工程时都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性,或碍于关系情面,总是希望自己想用的施工队伍中标,所以标底泄漏现象时有发生;标底的产生时间在投标截止时间以后,但是,标底编制人只要事先知道投标人的投标造价,就很容易把标底设定在一个让投标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中标的造价点上,以至泄漏的现象依然存在。

上述描述、归纳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在实际招投标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同时以多种形式揉和出现,形成这种变异,给主持工作各个环节部门造成诸多困难。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存在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而《建筑法》和《招标投标法》制订的时间较长,从现实情况看,一些招投标参与人员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善于打“擦边球”,有的还公然违法违规,采用各种办法的规避招标、恶意串标、围标等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工程建设市场较为混乱。有的施二企业在同一次招标中既以总公司名义,又以分公司名义参加投标,“一标两投”,或者对同一份投标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报价;同时,有的建设单位不按招投标规定选择总承包施工单位,对分包管理不严,界限不清,在工程承发包中任意肢解工程及转包工程,层层转包现象严重。使工程质量、工期、投资都得不到有效控制,工程从源头上产生不规范操作诱因。

(二)运作机制有机可乘。首先,有的建设单位对涉及施工招投标制度的工程业务不熟悉,招标文件编制较粗糙,特别是工程量清单与实际出入较大,导致标底不准确,变更较多影响招投标文件的公正性。其次,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泄露标底,串标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施工企业由于自身需要,为达到中标目的,有意压低报价,采用微利标,无利标甚至亏损标,致使投标书编制缺乏规范性。

(三)评标办法不够科学,专家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标办法,以至于有些单位,单纯看重报价高低,且整个评分方法重定量评分,轻定性评分,评标专家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定量、定性分析评判的能力和结果差别较大,产生许多不公平。

(四)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建设单位利用招标权收受“回扣”,对按国家规定应实行公开招投标的项目,进行指定招标或议标,搞“暗箱”操作,选择与自己有关系的施工企业进行施工。产生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工作中失职、赎职行为。

(五)标段划分不合理。一般工程施工标段的划分,应根据工程规模,建设条件,机械化程度以及对工程施工有利的原则来进行。有的建没单位把对工程都没有特殊的技术要求,日不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的项目,划分为多个标段;还有的建设单位把应该划为多个标段工程,如:污水处理,管材与土建部分应该分开招标,却划为一个标段,过多地干预总承包商的履约行为,从而造成总承包商的职责难以分明的局面。

三、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措施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国家法规的健全,国家加大对工程招投标的管理力度,工程建筑市场将逐步走向有序化,规范化。为在工程招投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加有章可循,把人为因素消除到最小限度,消除不正当竞争方式和行为,真正体现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上作:

(一)加快立法进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宣传

在《招标投标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实际操作的需要,国家计委相继颁布了《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此外,我国还有《建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等规范和约束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另外还有《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规条例。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的法律原则,还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说来: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思想防线,使人不想违法。要大力开展招标投标法规的宣传,教育招标投标双方及代理中介组织、行政监督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学法、自觉用法、自觉守法。

2、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机制防线,使人不能违法。要完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的配套措施,及时出台针对现实问题的配套法规,法律依据,使防范机制不断完善。 3、加大打击和惩罚力度,建立惩戒防线,使人不敢违法。努力提高对招标投标中的违法行为的侦查水平和公诉水平,通过加快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狠狠打击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者,该绳之以法的决不心慈手软,使违法成本远远高于所得利益,迫使各利益主体依法公正地参与招投标。

(二)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行业保护

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明确建筑市场的服务责任。加大进场交易的规范力度,所有工程项目一律纳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域和行业保护现象,减少串标陪标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冈素。使建设单位可以在交易中心找到好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凭实力增加中标机会,外地企业不再受地方保护的网扰。有形市场的完善,必将进一步打破行业的垄断和地方的壁垒,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三)强化标后监管制度,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管理职能

《招标投标法》第7条中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正当竞争,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同时,依法查处招投标活动中的包括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通过建设项目报建,建设单位资质审查,以及对开标、评标过程的监督,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1、强化招标投标备案制度,落实招标投标书面报告制度,招标结果公示制度。

2、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招标投标监管环节中,全面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将市场主体的业绩、不良行为等全部记录在案,并向社会公布。将企业的信用情况纳入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将市场主体的不良行为与评标直接连接起来,使违信用者无从立足,同时,通过设立投诉举报,查处招标投标中违法违规行为,达到监管的目的。

3、对于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有串标、挂靠行为的投标作废标处理,根据情况可停止投标人一定期限内在建筑市场的交易活动。

(四)规范招标投标程序,在各个环节杜绝串标行为的发生

1、 建设单位要严格按招投标程序办事

一是招标的组织者与具体操作者要行为公正,

对其工作内容要严格保密;二是要认真编制招标文件,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统一量,放开价,工程量清单要尽可能准确,工程造价要随行就市,确定合理标底是编写合同应全面,详细,慎密,技术规范内容应详实,准确,可操作;四是完善投标、评标、定标过程,制定严密的评标细则,要充分遵循标段划分的原则,达到合理划分工程标段的目的。招标文件中要将评标时采用的方法,标段的划分,规则写清楚;五是要做好招标过程中关键时间的控制,这包括:编制招标及投标文件的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与开标时间;评标时间与签订合同的时间等。

2、投标单位应下大力气提高投标书的编制质量

一是组建精干,高效的投标领导小组,合理分工,作好标前准备工作;二是通过现场勘察和调查,在了解材料单价基础上,做好价格分析;是编制科学合理的报价。在工程质量、工期基本明确、确定的情况下,标价也就理应成为投标竞争的重点,检查投标书和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是否合理,有无不平衡报价,是合理报价的关键所在;四是熟练运用工程概预算定额及企业内部定额编制投标价,以增强招投标竞。

3、严把资格审查和评标两个环节

一是严格施工企业资格预审和后审。资格预审是招投标活动的总入口,目前投标人资格预审能否通过,完全是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说了算,整个资格预审不透明,是围标串标发生的主要环节和根源。为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对施工单位的资格预审工作可采用评审制审查,由资格审查委员会对投标人的市场准人条件、业绩、信誉综合评审,通过评分排名的方式,选择和确定规定数量的合格投标申请人。资格预审结束后网上公示。为避免优秀施工队伍的落选,资格预审及后审可适当增加那些参加过同类工程项日并得到质量奖项的施工单位的预审及后审分数。建没单位应选择有资质且素质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来承担项目。

二是规范评标过程。在招标文件中,就已经对评标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规定,比如规定了工程计价类别,这就为评标过程中单位之间的投标价格的比较提供了统一的口径,使得投标文件具有价格上的可比性。在开标的过程中明确宣布了评标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公开唱标,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评标结果不合理的情况下,为提出质疑的单位提供了依据,可以有理有据地说明是否存在内定中标者等行为存在。

三是完善评标方法。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评标方法主要有无标底法、合理低价法、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是目前我国工程界,尤其是规模大、技术难度大、施上条件复杂的大型工程普遍采用的评标方法。评标专家组按照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审,以评标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评标的主要因素有投标报价、施工技术、社会信誉、历史业绩等。在采用综合评分法时,投标人往往本着保本微利的经营思路来进行报价决策,投标报价低价中标的竞争手段,容易造成过度低价竞标的恶性循环和随之而来的串通竞标。目前采用的这种评标办法过于单一,可人为操作的因素较多。

对评标方法的不断完善,也是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必要条件。把好评标关,真正做到评标方法合理,评标规则完善,才能维护招标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招标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减少串标行为招标人将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同时上网,所有符合资质要求的投标人都可以通过网上获取招标文件,不必事先报名和购买标书,避免了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之间相互串标的可能。投标人应当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制作电子投标文件,评委在评标时则无法获取电子投标文件为何单位的。

四、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5

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实践,招标与投标作为一种公平高效的交易方式己经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且日趋成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运作模式和具体的实施方法,范化程度越来越高。1977年,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和欧洲公路工程建设工程国际工程联合会(FIEC)以各国实践为基础,编制了《土木工程施工国际通用合同条件》。它以招标承包制为基础,规定了工程承包过程的管理条件,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工程市场。此后许多国家则相继制订和颁布了有关招标与投标的法律、法规。总之,招标与投标作为一种交易方式,在实践中应用己越来越广泛,并已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惯例。

一 公路工程招投标概述

工程项目招投标,指在国家法律保护和监督下进行业主与承包商双方同意下的交易经营活动。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制是工程承发包方式。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目前的招投标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己成为体现公平、高效与合理性的工程承发包标准制度。

我国最早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国际招标的工程是1987年云南的鲁布格水电站工程,此后,招投标制就在我国逐步推行起来。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实行招投标的工程比例逐年上升。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将招投标制度纳入法制轨道成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的主流,全国90%以上地级市已建立了专门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制定了相应的招投标管理细则,为开展招投标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一)招标投标制的简介与意义

实际工作中,项目通过招标一般能节省总投资的10%左右,有些项目节省投资幅度更大。西安绕城高速公路项目的路基和路面工程,通过招标分别比概算投资节省18%和16%。同时,通过招标尤其是公开招标选择的承建队伍资质普遍较高、实力较强,采购的设备和材料质量都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要求。

1、对培育和发展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重要作用

完成一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依次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建国50多年来,建设项目管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严格按工程建设项目程序办事,投资效果就好;违反建设项目程序,投资效果就差。而建设工程不论是全过程招标,还是勘察设计、材料设备、施工招标,都要依据有关招投标法规的规定,具备各自的基本条件。这些招标基本条件都是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只有依据招投标法的规定,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进行招标。在招投标制度下,建设项目必须按程序办事,才有可能拿到工程;否则将失去施工的资格。

2、促使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实行招投标,它涉及计划、价格、物资供应、劳动工资等各方面,在积极推行招投标制的情况下,对那些不能适应招投标需要的现行的计划体制、价格体制、物资供应体制、劳动工资体制进行配套改革,进而可以促进整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3、加快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要开拓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国际工程咨询和国际工程承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年工程承包合同额达2000亿美元以上。这些合同都要通过竞争性招投标才能获得。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对贷款国的前提条件是工程发包和货物采购都要实行国际或国内竞争招标,这样做不但保证了工期和质量,控制了投资,而且推动了我国招投标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应该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来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有可能在国际工程竞争中获得成就。

4、减少费用,建设节约型社会

实行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能够减少费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进而使工程造价有所降低。我国目前从招标、投标、开标、评标直至定标,均在统一的有形市场中进行,减少冗余成本,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 我国公路工程招标投标模式的现状

我国最早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国际招标的工程是1987年云南的鲁布格水电站工程,此后,招投标制就在我国逐步推行起来。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我国公路工程招标目前有三种方式并且有一定严格的执行程序和相关的法律条文。

(一)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方式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方式在国际上通行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

1、公开招标

我国在推行公开招标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首先,公开招标的公告方式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公开性。其次,公开招标的公平、公正性受到限制。再次,招标评标实际操作方法不规范。

公开招标实践中出现上述问题。从客观上讲,主要是资金紧张,或工期紧迫,等等。从主观上讲,主要是嫌麻烦,怕招标投标周期长、矛盾多,舍不得花时间、花钱。上述问题的结果,不仅限制了竞争,而且不能体现公开招标的真正意义。目前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开招标的运作制度。

2、邀请招标

邀请招标方式的优点是:参加竞争的投标单位数量可由招标单位控制,目标集中,工作量比较小。其缺点是:由于参加的投标单位相对较少,竞争性范围较小,使招标单位对投标单位的选择余地较少。它限制了竞争范围,由于经验和信息资料的局限性,会把许多可能的竞争者排除在外,不能充分展示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的原则。鉴于此,国际上和我国都对邀请招标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作出了有别于公开招标的指导性规定。

3、议标

议标是一种特殊的招标方式,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的例外情况。议标通常实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的工程或军事

保密的工程,或紧急抢险救灾工程及小型工程。议标方式适用面较窄,

直接进入谈判并通过谈判确定中标人,议标程序的随意性太大且缺乏透明度。议标缺乏透明度,极易形成暗箱操作,私下交易。从总体上来看,议标的存在是弊大于利。

(二)国内公路工程招投标的程序

1、国内招投标一般流程

国内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等的招标投标程序都大致相同,这里主要介绍国内公路工程施工的招标投标程序。

(1)确定招标方式

采用邀请招标或者议标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2)编制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3)招标公告,发售投标资格预审文件

招标人应当按照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出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发售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采用邀请招标的,可直接发出投标邀请书,发售招标文件。

(4)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采用公开招标的,招标公告后,招标人应当根据潜在投标人提交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对潜在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采用邀请招标的,投标邀请书发出后,招标人应当根据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5)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和发售招标文件

(6)组织潜在投标人考察招标项目工程现场,召开标前会。

(7)接受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公开开标。

开标应当在预先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进行。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交通主管部门和所有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人参加。

(8)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推荐中标候选人。

(9)确定中标人,评标报告和评标结果按照权限规定备案并公示。

(10)发出中标通知书

招标人确定中标人后,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

(11)与中标人订立公路工程施工合同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订立书面公路工程施工合同。

2、国内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的体制及法规文件

(1)国内公路工程招投标适用范围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①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②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③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2)国内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的条件

①初步设计文件已被批准;

②建设资金己经落实;

③项目法人已经确定,并符合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要求。

(3)法规文件

国家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8年1月日起施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第一部招标投标方面的法律, 对规范我国境内的招标投标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准则。

综合性规章与文件

①《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2000年5月1日起施行,是对招标投标法的补充,规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标的范围、规模标准。

  ②《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2001年7月5日起施行。涉及的内容包括评标委员会的组建、评标专家的入选条件、评审的步骤、内容以及推荐中标候选人与定标等。

③《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4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评标专家的资格认定、评标专家库的组建、使用、管理等。

④《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3年5月1日起施行。对招标的程序、投标人的行为、开标评标定标的程序内容等作出详尽的规定。

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

3)交通部规章与文件

①《公路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库管理办法》2001年6月1日起公布施行。规定了评标专家入选的标准、方式,专家库的组建、管理等。

②《公路工程施工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6月1日起施行,为现行的国内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编制的标准。

③《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6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的范围、招标的程序、投标人的行为,并规定了开标、评标以及定标的内容及规则等。

三 我国公路工程招标投标模式存在问题与研究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招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推动不力,法规不健全,招标运作尚不规范等等。我国招投标发展步伐不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对招投标的认识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理论体系不健全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目前主要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公路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路工程建设法》及有关部门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这些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机构弹性空间,甚至有些规定之间还有一定的冲突。在现实的招投标活动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对投标人的限制

《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目前该条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种一是招标人要求投标人以高资质承包低类别工程:二是有些地方和部门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招标活动中搞政策倾斜,客观上造成了歧视其他潜在投标人的行为。

2、投标文件编制的时间随意压缩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但在实践操作中,有些招标单位往往随意压缩时间,将投标文件编制时间缩短至10到15天, 甚至更短,使得一些投标人因来不及编制投标文件放弃参加投标竞争或不能中标。同样由于人为的缩小了选择范围也会使招标人付出代价。

3、开标时间不能依法固定

《招标投标法》第三十四条中规定,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是在同一时间进行,而一般在截标一天或更长时间后进行,特别是对设有标底的工程,一些地方为了防止泄标,标底审定常在投标人截标后进行。

对这些条款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招标投标法》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它应当给各方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但作为政府投资公路工程建设,应有更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二)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监督管理体制混乱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体制基本上还是条、块分割,各个法人单位承担项目业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其上级主管部门监督。为了解决各项目法人单位的专业素养问题,在招投标阶段引入了招标制,施工阶段聘请社会监理,并强制性地接受政府监督。从实践来看,建设市场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都是萌芽于招投标阶段,招标制引入并没有实现工程招投标过程的贯彻“三公”原则。究其原因,是体制问题。现有的建设体制,项目法人都不是本质意义上的法人,它是各级政府的委托人,他们有法律上提供的弹性空间,在执行公务时,仅能依靠道德的约束他们的行为。实践中存在领导不干预,经办人员干预;项目业主不干预,招标人干预的状况就现实地说明了一切。

现实中,行业主管部门同下属企业、有形市场和具体的招投标管理机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于实施有效监督。在目前的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条件下,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又对具体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有的甚至还是招投标活动的具体实施人,没有形成制衡机制,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体制孕育了各种招投标腐败。《招标投标法》明确规定,项目法人、行政主管部门、评标委员会都应彼此独立。

事实上,从近年来已经揭露出来的经济领域的大案要案来看,相当一部分的案件是与招投标有关。“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三)招标人暗箱操作,投标人弄虚作假

我国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阶段,虽然市场经济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作用的结果及传统文化使然,人们在日常活动中仍衷情于“权力”。现实中公路工程建设产品采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由于公路工程建设产品招投标的某些内容及过程需要保密,客观上造成了不便于社会监督,减少了投标人因为虚假信息导致投标失败的风险。一个企业由于虚假信息在一个项目投标失败,并不至于受到市场驱逐,违法成本很低。所以,投标人提供虚假信息参与投标的现象愈演愈烈。依托招标机构和有形公路工程建设市场,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对投标人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核审,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全国统一信息平台整合工作滞后于现实监管需要,也给“暗箱操作”者提供了机会。主要手段就是规避公开招标或者进行虚假招标。

(四)监管部门工作存在困难

从法规上说,行政主管部门目前主要依靠《招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路法》、《公路工程建设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等监督招投标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施细则.特别是法律规定的歧视性条款较难把握,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极易发生越位和缺位行为,也给招标人(招标人)“暗箱操作”提供可乘之机。从行政手段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特别是规范业主行为缺乏有效手段,而仅有的手段是惩罚性的消极手段,过多使用消极手段会伤及自身,最终会影响事业的繁荣。

(五)评标委员会未能完全体现自身作用

《招标投标法》的颁布从法律上对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委员会的地位进行了界定,减少了项目业主对项目定标的行政直接影响,理论上体现了项目评标的民主化、科学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评标委员会并没有很好实现其预定功能。

具体原因如下:①按照《招标投标法》对评标专家资格的界定,合乎条件的评标专家在数量上显得不足;②评标专家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专业素养较难把握,专家质量参差不齐;③社会化选拔评标专家的方式,对专家仅有法律的约束,行政上对其约束不力。对评标质量而言,主要依靠评标专家对自身的道德约束,在目前复杂环境下,道德约束往往显得苍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现有评标委员会充当招投标活动中“橡皮图章”的功能,或评标专家参与“暗箱操作”,针对特定问题做出特定评判的现象就会有客观的认识。

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各地都加强了评标专家库的建设和对评标专家的行为进行规范。2004年,四川省多名评标专家因为在项目评标过程中违规,最终被取消评标专家资格,并全行业进行通报。

(六)招标机构素质良荞不齐

招标机构审批过多,招标机构素质良荞不齐,这是推行招标制必然出现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招标行业的市场逐步扩大。招标机构以专业、高效、优质、周到的服务及高质量的业绩,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在社会上取得了很高的美誉度。但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招标机构的人员素质、自身管理水平与日益发展的招标事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强招标机构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参与市场竟争是不断提高招标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条件。

有些招标机构不仅仅素质不高,而且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挺而走险,不顾自己的职业操守而将投标单位的相关报名信息泄漏给其他投标人,给有志于搞“勾兑”、“围标”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与空间,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业主。

公路工程建设正是存在以上诸多法规、体制、社会环境、机制及公路工程建设产品本身特性等原因,导致了公路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产生了一系列“暗箱操作”。其操作行为具体体现在招标“游戏规则”的制定,这些规则从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到投标文件都做出了一系列倾向性安排,并且发展到监管部门根据现有法规很难从书面材料上认定其违规。各地监管部门等针对这些问题虽然制定了很多规范性文件予以纠正,然而,由于上述深层次原因未能破解,以致市场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公路工程建设市场招投标活动仍然未能实现完全按照承包商实力或项目管理班子实力进行竞争。

四 国外招标投标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一)国外招投标运作模式的特点

1、美国招标投标模式的特点

美国的招标投标制度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制度之一。

美国政府要求所有政府投资的建设工程招标信息必须完全公开。招标方必须提前1个月在指定报纸和互联网 向全社会公开披露招标信息和条件,并通知全国总承包商会。

资格预审:美国法律规定提供工程担保保函是参加政府工程投标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工程担保保函金额就成为衡量投标人资格的主要标准。同时,还要求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等。

标底编审:美国的工程施工招标全部不设标底,投标报价依据是企业内部定额和当时的市场价格信息。

招标方式:美国只有公开招标一种方式,凡政府投资工程超过10 万美元必须公开招标。

评标方法:美国一直采用最低价中标法。中标之后,招标方必须对中标的最低报价进行复核。复核工作通常在招标之后第二日进行,由2一3名预算员同时分别进行复核,检查有无漏项或计算错误,确保最低价已包括所有工程内容。

合同签订:美国立法规定,所有政府工程签约时,中标方必须提供履约保函和付款保函。美国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行多渠道的工程招标制度和管理办法。美国在传统上属普通法系国家,但美国在工程招标投标方面实行的是多渠道的制度和管理办法。

(2)招标人组织多元化。大、中型工程要实行招标、小工程也实行招标。

(3)招标由业主出面,对投标公司无名额限制,但投标单位的资格、信誉、报价研究等均相互制约。承包工程量超过5万美元以上的投标,必须通过资格预审。

(4)评标、定标原则。通常是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中标,在某些个别情况下也有例外,如,以投票得票最多的投标人中标。一般根据是总价合同还是总单价合同的模式确定评标定标原则,在评标过程中,标价过高或过低均不选用,注重投标人在投标函中的方案,特别留意投标函中是否设有陷阱,如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现象。

(二)国内公路工程招投标与国际惯例的比较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国际工程和国内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过程实质上都是非常相似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具体内容和操作的方式不尽相同:

1、法规规定的招标方式

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国际金融组织的采购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在国际通用的、主流采购法律法规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采购法规中,议标都有确定的法律地位。

在我国的《招标投标法》中规定采用的招标方式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议标没有明确而稳定的法律地位。然而,实际的招投标工作中,议标这种方式实质上还是难以回避的。议标是通过谈判产生中标者,缺乏有效竞争,不利于公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不法交易。但各类合同的性质、条件、目前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议标作为一种招标方式,有存在的基础、空间和价值。

2、招标投标管理监督的机构

我国存在独特的招标管理机构:即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公路工程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设在行政主管部门,所有的公路工程项目的招标都必须经过其批准。同时行政主管部门还对招标公告、招标文件、中标结果等进行审核批准。而在国际项目上,有关工程的招标组织和管理完全是在资金来源的负责机构或政府全权委托的部门领域下进行,同时受法规和规则制约。比如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通常世界银行会设置一个监督小组,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

3、合同管理的依据

国际工程往往是采用国际惯例用合同管理办法来进行管理.比如,国际上大部分的工程项目招标,都是以FIDIC条款为指导原则。我国公路工程招标文件是按照《公路工程国内招标范本》编制的,在此基础上再编制适合本项目的招标文件项目专用本。

虽然我国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范本》是以FIDIC条款为依据进行改编的,但某些修改造成过度简化,不利于招投标公平的体现以及项目合同的管理。因此,面对逐步开放的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完善招标程序和合同文本,与国际惯例接轨,已势在必行。

(三)发达国家(地区)招标投标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招标投标的制度,对促进我国目前招标投标制度及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主要有:

1、招投标法律制度比较完善

国外对制定和完善招标投标政策法规一般比较重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工程招标投标制度日益明显地出现统一化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地区)和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在传统上属于欧美不同体系,但越来越寻求国际或区域范围内的招标投标制度的统一化。促进国际贸易采购法委员会1994年通过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规范化》,就是指导发展中国家进行招标投标立法的一部重要文件。

我国的招标投标管理法律规范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招投标管理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布的招投标行政法规以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颁布的地方性招投标管理法规,如《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管理意见》;第三层次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有关招投标的部门管理规章,以及由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地方性招投标管理规章,如建设部的《工程建设施工招标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在短短20年中均己颁布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的运行体系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像美国、欧盟的统一化的制度,但在招标中,使己实行的法规打了很大的折扣。

招投标工作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法律制度越完善,规则越详细,招投标工作越规范。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有倾向性招标、几家企业串标、不规范评标等美国、欧盟都有。关键是,美国、欧盟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持,招投标工作有法必依,最终可通过司法程序与《刑法》相联结。而目前中国的招投标工作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法律、法规过于笼统,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2、招标投标模式更加合理

(1)招投标程序

招标投标程序是一个国家招标投标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规范的招标投标程序是一个国家招标投标制度完善的体现。中美两国的招标投标程序在一些具体的内容方面有很大不同:

①在美国,“设计+监理”型的咨询公司从头到尾都参与招标投标过程,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我国,由于这类咨询服务业还不发达,制约了招标投标的健康发展。

②美国的承包商都把其单价视为商业秘密,而在我国,大多数的承包商使用由国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统一定额。

③美国的工料测量师大量使用计算机确定工程量和工程造价。我国由于有关工程估价的软件比较少,影响了评估工程造价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2)招投标运作方式

招投标运作方式包括开标、评标、中标等内容。它有两大原则:公开竞争的原则、招标人与投标人利益保护的原则。这两大原则是进行开标、评标、中标活动时都必须遵守的。在实际应用中,中美两国在个体开展开标、评标、中标活动时,有较大差异。

①专家在招标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美国目前己建成了比较完善的专家库系统。而在我国,专家库系统还处于萌芽状态,致使一些招标单位在招标时不能及时地组织专家委员会,影响了招标工作的开展。

②设立标底一直是我国招标的一个特点,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极少数项目采用无标底招 标.美国虽然也设标底,但无标底招标在美国是普遍采用的招标方式。

③在对标价进行评审时,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对于超过或低于标底某个百分比的投标书一律淘汰。而在美国,情况就不一样。

3、招投标评标、定标更为严格

发达国家国际工程招标中的评标是秘密进行的,一般需要10一20天时间。国际工程招标的评标,一般由业主负责组织工作。

我国工程招标投标中的评标也是相对秘密地进行的,但评标时间较短,一般在几个小时左右即结束,评标过程注重于标书的表面和形式,不可能对标书真正的内在含义做出可靠的评价;在评标组织上,参与评标的业主代表并不是由业主真正选定的有关专家,一般行政安排较多,而专家库抽取的专家大多数很尊重业主代表的意见,所以在关键的时刻,缺乏公平、公正的原则,往往出现政府干预、暗箱操作等现象。在定标方面:我国定标的办法与发达国家的定标办法存在根本的差异,前面谈及发达国家的定标方法,而我国的定标通常采用综合得分最高为第一标,其次为第二标,如果第一标的标价最低,那么无疑就是中标人。前面谈及我国评标时间仅为发达国家的四十分之一,综合得分的评比准确度极低,往往业主选不到满意的承包商,所以我国评标定标的规范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招标投标管理行为更加规范

在我国的招标投标管理中,政府的行政干预是比较强的。当前我国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是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这些行政主管部门还负责受理投标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以及招标机构资格的认定。这种管理行为和方式实质上是自我监察、同体监督,难以从根本上形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相互之间的制衡关系。美国政府的招投标管理行为比较完善,其五大制度板块即公开招标制度、作业标准化制度、供应商评审制度、审计监察制度、交货追查制度,使政府官员没有机会对招投标过程进行行政干涉,而侧重于合同的建立和管理过程的完整性。

总之,发达国家的招投标比较规范,运行体系也比较完善,我国与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对我国招投标规范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五 公路工程招标投标模式的完善

招标投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就公路工程市场而言,必须要求通过招标投标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招标投标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因此,作为代表政府行使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职能的各级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就必须严格依法对工程招标投标进行监督管理。目前在招投标管理方面的主要管理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模式: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和市场监督管理模式。

(一)政府监督管理模式

通过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不公平评标、串标抬标、非法干预、腐败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并严肃查处。

1、政府监督模式作用和意义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是政府监督的基本职能。公路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提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其投资大,消耗多,不可转换。招投标工作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好其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机构应该做好招投标工作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使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的更加有效合理。

招投标管理工作是公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确实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行使一定的职能。通过行政监督管理,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不公平评标、串标抬标、非法干预、腐败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并严肃查处。这是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很重要的把关手段。

  2、政府监督模式的特点

公路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的政府监督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参与招投标工作的单位的工程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其特点表现在:

(1)强制性

政府监督管理行为象征国际机器的运转,体现的是国家意志,采用的是行政手段,具有政府或法律的威严。对违反公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通过行政命令、下达指标、颁布条例、强迫执行或协调约束方式直接对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公平性

政府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既然是辅之以司法手段的强制性管理,那么法律便是准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参与招投标的单位,都平等对待,依法进行。

(3)全面性

政府监督管理在管理的范围方面具有明显的全面性。政府监督管理的是对招投标整个过程的全方位管理,涉及招投标的所有方面。

(4)宏观性

政府管理部门不对具体招投标的活动进行约束,不去控制和指挥招投标的工作,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招投标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使之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要求,符合公众效益、国家利益和参与各方的利益。

3、加强政府监督应该注意的问题

加大行政监督管理执法的力度,形成统一协调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行政监督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严格依法行政,统一执法规则,分工监督,但不要各自为政;(2)要提高监督效率,方便招标投标单位,不要随意增加行政审批环节;(3)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与招标采购主体及各种形式的招标机构、交易服务机构分离,以规范各方行为;(4)各部门要分工合作、互相支持、相互监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各自的工作积极性,将不同的环节、不同角度的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共同构造出一个有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

(二)市场管理模式

根据国内外招标投标市场管制的理论与实践,从招标投标管制的目的、任务、机构及法律框架等方面进行论述:

1、市场在招标投标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招标投标市场管制的目的是使招标投标市场竞争有序地进行,通过管制活动,实现招标投标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保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中介公司的合法权益。

2、招标投标管制的任务

依据招标投标管制的目的,招标投标市场管制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质进行审查,发放许可证;

(2)对国家立法提出建议;

(3)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和市场活动规则;

3、招标投标市场管制机构

我国的招标投标市场管制应分级设立。可考虑设立地方管制机构和中央管制机构。管制机构负责监督管理除了建设项目批准和发放规划许可证外的一切与招标投标相关的事务。管制机构必须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可部分参考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或中国证监会、保监会的机构设置。

管制机构是依法成立的组织,与其他国家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4、招标投标管制的法律框架

在所有的招标投标管制的框架体系中,法律框架是最为重要的。法律框架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招标投标市场管制基本上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在对招标投标部门的管理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扮演与原计划经济体制不同的管理角色。政府将依靠管理体 制和法律框架监督招标投标部门的运行,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直接管理招标投标部门。这一框架将既能限制政府对招标投标部门的直接管理,保护招标投标企业的市场自,又能促使招标投标行为进入法制化轨道,保护各方面的利益。因此,良好的法律框架对于实现招标投标及其管制的目标至关重要。

(三)加强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从加快我国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招标投标制度经济性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法规

应注意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投标法规有进一步修订与完善的必要.此外,在法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法规的可操作性与刚性。

2、从严执法,加强监督

由于招投标主体缺乏应有的自律能力,因此执法机关加强执法监督,保证法律和法规在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

3、减少干预,加强管理

交通部和地方政府主管机关应切实加强公路工程招投标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规定来审查公路工程招投标主体资格的合法性、适应性,招标文件的公平性和招标程序的可操作性,以及评标定标的客观公正性。在加强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杜绝名为管理实为千预的现象。

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工程投标中,人与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采用主动方式激发人的积极性,让人为委托人谋求最低利润。监督机制则是以防御方式阻止人的消极怠工和机会主义行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完善招标投标信息网络,提高信息透明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商务中的运用可以节省大量交易成本。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标投标信息网络,招标方在网上招标信息,投标方在网上公布有关自己生产能力、履约情况、技术水平等,减少大量的搜寻成本。借助于信息网络,还可以提高招标、投标、评标的效率,提高信息透明度,大大节约签约及相关交易的成本。

6、严格市场制度,避免过度恶意竞争

无论是公开招标,还是非公开招标,都有高昂的交易成本。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因此,要严格公路工程建设市场制度,加强资格与资质审查,控制公路工程建设市场规模,有效改变过度竞争的局面。

7、科学决策,减少费用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招标方和投标方均会发生一些费用开支。对于招标方,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和规模大小,合理选择招标方式,制定科学的招标投标“门槛”价。交易中,可能选择标准合同文件(如FIDIC),以减少合同起草成本和后期违约风险。投标方要注重投标策略,充分估计投标成本,择优选择投标项目,提高中标率。

8、加强信息软件系统应用

大力推广公路工程招标投标计算机系统(或专家系统),使招标投标工作真正做到客观化、程序化,避免人为因素对评标定标工作的影响,提高招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比如项目经理或者项目负责人的网络实名制规则,在特定的招投标内网系统中,每个项目的中标候选人所提供投标文件中的项目经理的所有信息必须真实的记录在系统里面,在此项目完工之前该项目所涉及的所有人员的相关资料被锁定,不得用于其他项目所使用。这样就杜绝了项目经理多个单位挂靠资质,却不能有效的为项目提供服务的问题。

根据国内外公路工程招标投标市场管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招标投标管制的目的、任务、机构改革及法律框架等方面对我国公路工程招投标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和市场监督管理模式进行研究,针对我国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现存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政府监督和市场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互相制约,才能培育新形势下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的招投标各方主体。

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公路工程招标投标目前存在的现行体制和管理问题,并针对招标投标的发展趋势提出招标投标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方法。结合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招投标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总结提出对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招投标模式进行改革的建议和具体措施,并利用政府宏观监督和市场具体运作这两种方式相结合对我国招投标环境进行优化,对构建我国新公路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提出建议和设想。

参考文献

[1]王李平.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创新模式.建筑经济,2007(07):15-18.

[2]幻葛萌.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投标人及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02):63-68.

[3]蓝裕良.浅析价值管理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过程的应用.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02):21-25.

[4]谷学良,边喜龙.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今日科苑,2007(14):96-105.

[5]曾,苏雅莉.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问题的法律探讨.重庆建筑,2006(08).

[6]诸向军.经评审的合理最低价评标法存在问题及建议.建筑经济,2007(09):56-60.

[7]苏明辉.招投标过程中招标人常见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的探讨.陕西建筑,2007(08):45-48.

[8]李颖,陶学明.工程项目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应用研究.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89-91.

[9]何伯森.工程招标承包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10]朱吉原.公路工程招标与投标.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11]王平.招投标?合同管理?索赔.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2]袁剑波,丁夏淑.博弈论在复合标底投标中的应用.中外公路.2005(8):199-201.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维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以及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陕西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有形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必须实行招标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及桥涵、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第三条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符合《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范围和规模标准的,应当进行招标。

第四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查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市(示范区)、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示范区)、县(市)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中央驻陕及省属单位建筑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管管理;市(示范区)、县(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市(示范区)、县(市)属单位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建筑工程招标项目的计价方式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第六条建筑工程施工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在依法设立的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

第二章招标

第七条建筑工程施工招标由招标人按项目归属,在具有相应权限的招投标监管机构的监督下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招标机构依法组织实施。

招标人自行组织施工招标的,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八条建筑工程施工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需要履行审批手续且已获得批准;

(二)具有相应工程建设资金或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三)有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招标需要并经过审查的设计文件;

(四)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九条建筑工程施工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国有单位住宅建设项目的施工,应当公开招标。其它建筑工程项目可以实行邀请招标。

应公开招标的建筑工程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按照国家和本省规定经批准可以邀请招标:

(一)因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受自然资源或者环境限制的;

(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公开招标所需费用和时间与项目的价值不相称,不符合经济合理性要求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宜公开招标的。

第十条工程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停建或者缓建后恢复建设的单位工程,且承包人未发生变更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自建自用的工程,且该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建设项目要求的;

(三)在建工程追加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工程,且原中标人仍具备承包能力的;

(四)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它可以不进行招标的。

第十一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并报送下列书面材料:

(一)营业执照、法人证书或者证明文件;

(二)内设专门招标机构的基本情况;

(三)有与工程规模、复杂程度相适应并具有同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经验、熟悉有关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法律法规的工程技术、经济及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其中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自有专业人员不少于三人;招标人自行编制工程量清单或最高投标报价限价的,应具有专业齐全及具备相应资格的注册于本单位的工程造价执业人员,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不少于一人。

(四)其它材料。

第十二条建筑工程施工招标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实施招标备案;

(二)经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后的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

(三)编制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

(四)对投标申请人进行资格预审,确定投标人;

(五)发标;

(六)组织投标人踏勘现场、答疑;

(七)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

(八)开标、评标、定标;

(九)发出中标通知书;

(十)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发包承包合同。

第十三条招标人或招标机构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的五个工作日前,向具有相应监管职责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下列材料:

(一)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各项批准文件;

(二)本办法第十一条所要求的书面材料,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名单、职称证书、执业证书及其工作经历的证明材料,或受托招标机构的资质证书及委托合同;

(三)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它材料。

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对报送的材料在三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招标人或招标机构可以实施招标投标活动。

第十四条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应按规定在相应媒体和将要交易的有形建筑市场网站上招标公告。招标公告规定的报名时间不得少于五个工作日。

邀请招标的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人应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第十五条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一般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二)招标工程的性质、规模、地点;

(三)工程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

(四)工程承包方式;

(五)投标人的资质要求;

(六)招标工作时间安排;

(七)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的方法和所需费用。

第十六条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招标实行资格预审,并且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的,招标人必须邀请所有合格申请人参加投标,不得对投标人的数量进行限制。

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招标实行资格预审,并且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的,当合格申请人数量过多时,一般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评分排名的方法选择规定数量的合格申请人参加投标。其中,工程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邀请的合格申请人应当不少于12个;工程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邀请的合格申请人应当不少于9个。

实行资格后审的,招标文件应当设置专门的章节,明确合格投标人的条件、资格和后审的评审标准和评审方法。

投标人资格的确认依其法定的资质(资格)和信誉档案为基本条件,依其所取得的业绩为优先条件。投标报名、资格预审、确定投标人应在具有相应监管资格的招投标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下进行。

第十七条招标人在发出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或者售出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后不得擅自终止招标。招标人非因不可抗力取消招标的,应当赔偿投标人的直接经济损失。

第十八条招标人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投标须知。包括工程概况,招标范围,标段划分,工期要求,质量标准,现场踏勘和答疑安排,投标文件编制、提交、修改、撤回的要求,投标报价要求,投标有效期,评标的标准、原则和方法,开标的时间、地点等;

(二)招标工程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文件;

(三)按单位工程编制的工程量清单;

(四)投标标函、标书的格式及附录;

(五)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

(六)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支付担保的方式及额度;

(七)要求投标人提交的其它材料。

招标工程的工期要求应当以国家颁发的定额工期为准。招标要求工期提前定额工期15%以上时,招标人应支付赶工费用。当施工工期超过十二个月时,招标文件应当规定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价格调整因素和调整方法。

第十九条工程量清单应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招标人对其完整性、正确性负责。

第二十条招标人应当将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报实施监督管理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对内容不全或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文件不予备案。

招标人应将备案合格的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向投标报名人、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申请人或者被邀请人发放或出售。

第二十一条招标人自招标文件发放(售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第二十二条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投标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并同时报实施监督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三条招标文件发出后,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或现场踏勘有疑问需要澄清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十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招标人提出。招标人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七日前以书面形式或者召开投标答疑会的形式向所有投标人进行一致的解答。召开投标答疑会的,应形成答疑会纪要,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投标人,同时报实施监督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书面答复和答疑会纪要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四条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人应事先制定最高报价限价。该限价的制定应符合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浮动,并在投标截止日期三日前同时向所有投标人公布。最高报价限价未按相关规定编制的,招标投标监管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建议有相应执法权的机关对编制单位进行必要的处罚。

第三章投标

第二十五条投标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资格,并应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工程业绩、技术能力、项目经理资格、财务状况等要求。

第二十六条投标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参加投标,隐瞒实情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

(一)企业被责令停业;

(二)投标资格被暂停或取消;

(三)财产被接管、冻结或处于破产状态;

(四)与招标人为同一法定代表人;

(五)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它情况。

第二十七条投标人应当按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招标文件的要求自主报价和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并对投标文件的真实性负责。

招标文件允许投标人提供替代方案的,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替代方案,并做出相应报价。

第二十八条投标文件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标标函;

(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者实施方案;

(三)投标报价;

(四)招标文件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二十九条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担保。投标担保可以采用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方式,其额度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百分之二,最高不得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

第三十条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方式和金额,向招标人提交投标保函或者向招标人交纳投标保证金。

在评标工作结束后的五个工作日内,招标人应当向非中标候选人足额退还其投标保证金本息或保函;在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后五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和其它中标候选人足额退还其投标保证金本息或保函。

第三十一条投标人不得以低于其企业成本的报价竞标,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它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四章开标、评标和定标

第三十二条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在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并接受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开标会议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主持,通知所有投标人参加。

第三十三条开标时,发现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进入评标:

(一)实行资格后审的,投标人未携带营业执照、企业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省外建筑企业进陕登记证书、建造师注册证书(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及其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的;

(二)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标函及投标文件的正本或副本未加盖投标人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印章的;

(三)组成联合体投标的,投标文件未附联合体各方共同投标协议的;

(四)投标文件未按要求密封的;

(五)投标人名称或组织机构与资格预审时不一致或者投标人相关证件的名称不一致的;

(六)投标人未按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或者保函的。

第三十四条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的负责人由评标委员会推举产生或由招标人指定。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机构熟悉相关业务的代表,以及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的单数。其中招标人和招标机构以外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并在开标的同一工作日内,从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设立的评标专家库中随机产生。

评标委员会成员的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第三十五条评标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该投标人为不合格投标人:

(一)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的规定格式填写,内容不全或关键词字迹模糊、无法辨认的;

(二)投标报价高于最高报价限价的;

(三)投标人递交两份或多份内容不同的投标文件或针对同一项目有多个不同报价的,但按招标文件规定可提交替标方案的除外;

(四)投标人擅自改动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内容(包括招标人指定的单价)的;

(五)不可竞争费用未按相关规定计取的;

(六)投标文件载明的招标项目完成时间超过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的;

(七)投标人拒不按照要求对投标文件进行澄清、说明或者补正的;

(八)投标有效期少于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的;

(九)未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做出完全响应的;

(十)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它情形。

第三十六条评标委员会可以用书面形式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者说明。投标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澄清或者说明,其澄清或者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第三十七条评标可以采用综合评审法、不低于合理成本价的低价中标法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允许的其它方法。

第三十八条采用综合评审法的,应当对投标文件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规定的各项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评审和比较,内容包括已获得优质工程、文明工地业绩和国家强制推行的新技术、新工艺、建筑节能及安全施工方案等。

第三十九条采用不低于合理成本价的低价中标法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做出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关材料:

(一)投标报价低于评标标准价或最高报价限价合理幅度的;

(二)不设最高报价限价的,投标报价明显低于其它投标人的平均投标报价,有可能低于企业成本的。

经评标委员会论证,认为该投标人的报价可能低于其企业成本的,可劝其放弃中标。若该投标人不放弃中标,如果设有最高报价限价,可将该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最高报价限价之间的差额作为其中标后的追加履约担保;如果没有设最高报价限价,可将该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与其它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平均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其中标后的追加履约担保。

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并对评标结果签字确认。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推荐一至三名中标候选人,并标明排列顺序。

第四十一条评标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招标情况,包括工程概况、招标范围和招标的主要过程;

(二)开标情况,包括开标的时间、地点,参加开标会议的单位、人员以及唱标等情况;

(三)评标情况,包括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评标的方法、内容和依据,对各投标文件的分析及评审意见;

(四)评标结果,包括对投标人的排序、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等;

(五)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各成员的原始评标资料等附件。

评标报告应在评标结束时完成,并经评标委员会全体成员签字确认。

第四十二条招标人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排序先后确定中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根据中标候选人排序先后直接确定中标人,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两个工作日。

招标人不得在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之外确定中标人。

第四十三条经评标委员会评审,合格的投标人少于三个时,招标人应当重新组织招标,同时通知已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并退回投标文件和投标保证金。

第四十四条招标人应当在评标结束后三十日内确定中标人。

第四十五条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实施监督管理的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中标价即为合同价;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它协议。

中标人应当将书面合同送建设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备案。

第四十七条招标人应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中标人应提供履约担保。担保额度及方式应遵从有关规定,担保合同为工程合同的必备附件。

第四十八条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除合同中约定的可分包项目外,不得将中标项目转让或者肢解后转包。

第四十九条施工合同中应约定,建设单位(招标人)要按时支付工程款,并不得违背本办法规定以保证金等方式让施工单位(中标人)变相垫资。

第五章附则

第五十条工程建设项目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采用招标方式的,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7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不正当竞争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以来,绝大多施工企业都须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而取得工程承包权。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工程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但由于我国建筑有形市场建立时间尚短,与招、投标法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主体监管机制尚未成熟等原因,必然在一定时间内造成施工企业在市场投标中采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招标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我国从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制度,它是建筑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它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树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实施原则,由发包单位择优选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实践证明,招标投标制度是比较成熟而且科学合理的工程承包发包方式,也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但是,由于建筑市场发育尚不规范,管理体制的束缚以及经验不足等原因,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工程项目招投标

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内容。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从根本上讲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工程项目招投标的意义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求达成交易协议和订立合同,兼有经济活动和民事法律行为两种性质。招投标的过程管理实际是在工程建设中引进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竞争机制,优选设计、施工、材料、设备及总承包单位,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投资的项目管理过程。招投标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招标:是指招标人发出招标通知,说明采购的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及其他条件,邀请投标人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的行为。招标方式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

(二)投标:工程项目投标是投标人在响应招标文件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提出的具体应对方案及报价等。

(三)开标:工程项目开标是指招标人或其人当众开启投标书,宣布其中的主要内容。

(四)评标:工程项目评标是招标人组成的评标小组或由行政主管部门当天随机抽取的评标专家,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对有效的投标书进行商务和技术方面的审查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根据打分的结果排出优劣次序。

(五)中标:中标是指招标人根据评标报告,选定中标人,并发出中标通知。签订合同签订合同是指招标人和中标人根据相关法律和招标文件订立合同,确立发包关系。

二、工程招投标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及认定

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称为串通招标投标,它是指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或者投标人与投标人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手段或者损害招标人利益的行为。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两个方面,即:招标人与投标人之间进行串通和投标人之间进行串通,他们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不正当竞争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排挤其他竞争者,以达到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目的。

国家工商局1998年1月的《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和国家五部一委一局2003年3月审议通过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将串通招标投标行为列举如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招标投标行为: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报价;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投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中、低价中标;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某一投标人给予其他投标人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后,这些投标人的投标均由其组织,不论谁中标,均由其承包;投标人之间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二)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招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招标人为某一特定的投标人量身定做招标文件,排斥其他投标人。

以上从立法角度进行归纳、描述的工程招标投标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几乎囊括了实际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在实际的招投标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同时以多种形式一起出现,出现了这种异常,就应该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进行调查、取证,认定是否有上述行为存在。

法律、法规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的描述已经为实际操作中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依据。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发现有上述行为的,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应进行调查取证,一旦认定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按照规定给予处罚。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程序一般可以是由质疑招投标结果及过程的招标人或者投标人提出异议,由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取证和认定的主体是全国各级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和各地建设主管部门。

三、工程招投标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防止

(一)加快立法进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宣传。

招标投标是一个竞争过程,应当有严格的规范,保证它是公开进行的,公平合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就是实行招标投标的具体规范,它作为招投标领域的基本法,起到了规范招投标宏大的奠基作用,使招投标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招投标活动有法可循。

在《招标投标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实际操作的需要,国家计委相继颁布了《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是国家计委会同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六部门联合的。

此外,我国还有《建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等规范和约束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另外还有《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规条例。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按照我国的法律原则,还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管理职能。

《招标投标法》第7条中规定:“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正当竞争,加强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同时,依法查处招标活动中的包括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

通过建设项目报建、建设单位资质审查、以及对开标、评标过程的监督,可以充分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职能,规范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建设效益,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规范招标投标程序,在各个环节杜绝串标行为的发生。

在招标投标的整个程序中,最能有效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两个环节是资格审查和评标。

1、资格预审

目前,资格预审当主要审查有兴趣投标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否具有圆满履行合同的能力。招标单位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可以同时审查投标单位的业绩、信誉、投标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所谓关联关系,可以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3号)第三十四条对关联关系的定义:“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违反前两款规定的,相关投标均无效。”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本准则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也将其视为关联方。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对于有关联关系的单位同时投标的,招标单位可以采取措施,比如只允许其中一家单位进行投标,或者在进行评标的过程中,对于存在关联关系的单位的评标得分一律乘以一个小于1的系数。通过对这种利益相关的单位的限制,尤其可以对投标人之间的串通投标进行防止。

2、评标

在招标文件中就已经对评标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规定,比如规定了工程计价类别,这就为评标过程中个单位的投标价格的比较提供了统一的口径,使得投标文件具有价格上的可比性。在开标的过程中明确宣布了评标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公开唱标,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评标结果不合理的情况下,为提出质疑的单位提供了依据,可以有理有据地说明是否存在内定中标者等行为存在。对有标底评标的,要求标底绝对保密,以此可以防止招标人有意泄露标底等行为的发生。为了保证评标的公开、公正和最终获得最佳的投标,《招标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最后,对评标方法的不断完善,也是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必要条件。目前,市场应用的评标方法一般有:综合评分法和合理范围内低价中标法。由于投标报价是主要的竞争,一些投标方片面追求低标价,这就造成过度低价竞标的恶性循环,也容易造成相互串通高价竞标。所以投标应以合理范围内低价中标为好,因为合理范围内低价不仅考虑了投标报价的问题,还发挥了评标委员会的作用,从投标人施工组织设计评审各项降低费用的措施及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方面的组织惯例措施是否可行。也即是说评标时应综合考虑技术标、商务标,尤其应以技术标为核心,不应片面追求低价。

把好评标的关,真正做到评标方法合理,评标规则完善,才能维护招标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以上提出的解决招标投标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出现的方法应该同时进行,在完善法律的同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在实际操作中完善评标方法和规则。只有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论

工程招投标法规篇8

的作用。对于政府投资项目而言,由于其资金来源中国有资金占据了主导地位,招投标法对其招投标方式及程序有明确的规定,而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种种不规范的做法。但是,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和现代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政府投资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问题,如:投资绩效不理想,损失浪费严重,低水平重复建,经济犯罪问题等等。

因此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政府投资;招投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标条件不具备,仓促招标留后患

某些项目在招标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形下即仓促招标,导致诸多问题。例如:项目资金尚未完全落实即提前招标,定标后仍迟迟不能签合同或不能按期开工,或工程进展缓慢,极易因工期延误、停工、窝工引发施工方索赔;初步设计或概算尚未审批完成即开始招标,投资总额难以控制;招标范围尚未明确界定、招标所需的施工设计图尚不成熟就急于招标,使得工程内容漏列、清单项目漏项、清单数量差异大等问题普遍存在,结算价超预算价或中标价较严重。

(二)肢解分项,规避招标

1)“化整为零,肢解发包”。即不合理划分标段,将大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标段或者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肢解为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使得单个项目达不到招投标法规定的招标起点金额,从而规避公开招标,将招标方式改为邀请招标或采取直接发包方式。

2)“巧藏尾巴”,回避招标。在项目申报、前期设计或在设定招标范围时无意或刻意漏掉部分内容,或以各种理由延后实施,即搞“藏尾巴工程”。这部分工程多为一些附属工程,如弱电、消防、空调、电梯等设备安装工程,管网保护及迁移工程,环境绿化工程等。这些“工程中的尾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就变成主体工程的延伸工程,要么直接交由主体中标单位实施,要么指定发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从而巧妙规避了招投标程序。

3)“梳妆打扮,集体决策”。如以时间紧迫为由,将项目确定为“应急工程”或牵强确定为“保密工程”、“排危抢险工程”,以行政会议、党内会议或联席会议的形式直接确定施工单位或更改招标方式以集体决策方式将规避公开招标行为“合规化”。

4)排斥竞争,以邀代招。以抢时间、检查验收为由,搞邀请招标,不招标广告,只邀请所谓信誉好、质量有保证,刚够邀标数量条件的法人或组织投标,或降低招标公告的广知性,缩小投标参与人范围以达到排斥潜在投标人、内定队伍中标的目的。

5)适用法规不当,改变招标方式。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的关系理解不透彻或将二者混淆使用,在采购方的审批环节,将达到法定招标条件,适用招投标法的政府投资工程的采购方式确定为竞争性谈判、询价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从而规避公开招标。

6)忽略对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项目的招标。根据《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属于必须招标的范围。但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对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标,而忽略对与工程相关的服务的招标。

7)新型建设管理模式操行不规范,招标不实,造价难控。部分政府投资项目采取了BT(建设一移交)、BO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及项目代建、共建新型建设管理模式,由于该类建设管理模式相关法规、规范还不健全,因而在操作过程中极不规范,甚至偏离了新型管理模式的实质,典型的作法是演变成了垫资承包,成为了规避招投标的合法外衣 。

(三)招标文件把关不严,中标造价难以控制

公开招投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招投标实现公平竞争、市场定价,但某些政府投资项目虽然形式上也进行了公开招投标,但由于对招标文件审查环节把关不严,有意或无意为中标单位调整中标合同价制造了可乘之机。典型表现如下:

1)招标文件设置太多的暂估价或材料调差范围太广,导致大部分工程结算价避开投标竞价环节。有的建设项目(尤其是装饰项目)在招标文件中将主要材料、设备设置为暂估价,并规定该部分材料结算时参照造价信息调价或由甲乙方协商定价,从而为该部分造价在结算环节留下了调价空间;有的项目虽在招标时明确采用固定总价或固定单价结算原则,但同时又约定材料价格随市场变化而可调,若材料调差范围设定太广,加之调价原则设定不合理,则必然导致结算价大大超过中标价,原总价包干或单价包干合同失去包干的意义。

2)工程量清单编制粗糙,清单描述不规范,漏项太多,为项目结算留下活口。有的招标人在招标文件编制环节,不重视或有意忽略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审核,的工程量清单内容粗糙、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不完善或清单项目漏项太多,造成竣工结算时,多数项目因无相同或类似清单项目单价可适用或可参照,而只能重新组价。这部分项目自然也避开了招投标竟价环节并留下活口。

3)招标文件漏列工程变更的结算原则或有关工程变更的计价水平设置偏高,为补偿投标报价留下空间。招投标过程只能对招标设计图纸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进行报价竞价,而一旦发生工程变更或在合同包干范围外新增建设内容,则须在包干价外另行结算。部分项目在招标时漏列工程变更的相关约定,留下活口,而在签订合同时,直接以补充条款的名义增加工程变更的结算原则,且结算标准明显高于原投标水平或市场行情,导致造价大幅上升。

4)评标原则不合理,不利于造价控制。评标原则直接决定着中标金额的高低,但不少政府投资项目往往忽视对评标原则的审定,评标方法选择随意、评分要件考虑不周、分值审定不合理或人为对评标原则设置带倾向性的约定,使得招投标结果失去公平性或无法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如对技术不太复杂的项目选取了综合评标法,且在评分原则中为技术标设置了超过30% 的分数,从而为评标过程预留了过多人为操作的空间,结果报价高的中了标,但并非技术水平高人一筹,使得评标结果不能实现在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报价最优的目的。又如,在采用工程量清单单价包干计价方式的项目评标原则中只考虑总价评分因素,未对清单单价设置单项限价或评

分,在清单项目数量较多的情形下,难以应对投标人的不平衡报价策略,为项目造价控制埋下隐患 。

(四)招标程序不到位,产生管理漏洞

按照《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从前期的招标准备、发出招标公告到最后的开评、评标、定标,招投标活动有规范的程序要求,且某些环节有严格的法定时间限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简化程序、不严格按规执行的情况。主要表现:因时间要求紧,缩短法定投标准备期或接收逾期提交的投标文件,引起投诉风险;忽略现场踏勘和投标预备会的招标答疑程序,对投标人的质疑不认真予以核实,答疑随意性强或不按规进行书面答疑,导致结算风险;对投标人资格审查流于形式,为无资质、资质条件不够的投标人制造了可乘之机;评标过程不严谨,导致废标人成为中标人,等等。

(五)暗箱操作,防不胜防

虽然“三公原则”是招投标的宗旨,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时有发生,而且极具隐蔽性。

1)虚假招标倾向严重。主要表现为:为了使意向单位中标,根据意向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置标书,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资格预审过程中以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排除一些符合条件的投标单位,从而使意向单位中标;缩短招标公告期或投标准备期,从而缩小了投标范围,使了解内幕的意向单位可提前进行投标准备,其他投标人无充足时间准备投标书,从而使意向单位轻易中标;故意选择几个无意承建的单位参与陪衬,使意向单位轻易中标;在制定评标方法上,根据关系单位的情况,设定评定内容,甚至违反规定设定加分内容和分值,以确保关系单位在客观上占有明显优势。

2)挂靠应标,鱼目混珠。《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与招投标报名。但在实际报名和资格审查过程中,招标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对投标人资质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中也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致使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的企业或者“皮包公司”,通过挂靠或转让、租借资质证书等方式,以实力较强的建筑企业的名义参加投标。

3)违法分包或转包,工程质量难保障。《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但有的企业中标后即将工程倒手转包,违法分包,从中收管理费或赚取差价,以至一级企业中标而实际施工可能连三级企业都不是。

4)围标串标,手段高明。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会采取各种手段来达到中标、赚取高额利润等目的。如: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在招标项目中分别以高、中、低价位报价;投标人之间先进行内部竞价,内定中标人,然后再参加投标,轮流坐庄,利益均沾;投标人与招标人、招标人或评委串通招标。

5)招标,中介不中。例如:一些工程招标机构。构未摆正自己的位置,缺乏独立性,对个别招标人的不正当利益要求不抵制、有违规倾向性不纠正等情况,甚至还为招标人违规操作提供种种便利,出谋献策;一些机构与投标人串通投标,违反职业道德。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的对策

(一)严把招投标前期审核关,有效规避违规操作行为

1)严格核准招投标方式及招标条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的招标方式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等有关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予以确定;对于施工招标,必须首先审核招标条件是否具备,包括招标人

是否确立,初步设计及概算是否审批,招标范围、方式、组织形式等是否经核,资金或资金来源是否落实,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在招标要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仓促招标,以免招标流于形式或引起法律纠纷。

2)合理确定招标内容及标段。招标内容应以批准了的初步设计为基础,不能随意缩减或增加,尤其应防止出现“藏尾巴工程”;对于大型项目而言,可适当划分标段进行招标,标段划分原则上应综合考虑项目的专业要求、管理要求,并以有利于各项工作衔接、节约投资为目的,一般可分解为单位工程及特殊专业工程分别招标,但不能将单位工程肢解为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招标,防止通过不合理划分标段,达到化整为零、肢解发包、规避招标的目的。

3)建立招标文件会审制度,严把招标文件审查关。具备自行招标条件的建设单位应自行编制招标文件,不具备该条件的,应委托具相应资格的工程招标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并且,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文件须报各地方政府主管招投标的相关部门会同项目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法制部门等进行会审。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与专业特长对招标文件的各部分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审核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招标范围是否合理、标段划分是否科学、投标人资质条件是否恰当、各要素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如公告期、投标准备期、废标条件等)、投标报价原则及评标原则是否合理、合同主要条款(尤其是结算原则)是否明晰。

4)依法公告,阳光招标。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必须在指定媒介招标公告,公告期必须符合法定要求。招标公告的必须充分公开,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限制招标公告的地点和范围,不得任意缩短法定公告期。

(二)加强过程监管.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在招投标过程中,应建立以招投标管理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监察、政府采购办等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的监管:

1)加强招投标过程的监管。对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制定、开标、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

2)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使整个招投标过程在阳光下有序实施;

3)加强工程项目标后监管。对中标项目施工现场进行动态跟踪检查,主要检查工程承包合同执行情况,中标单位现场到位人员与投标承诺的人员是否一致,检查工程款项的支付和流向,发现有挂靠围标串标行为的,要及时依法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4)加强对业主单位和招标机构的监管。对业主和机构串通编制不合法、不公平、不公正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要依法严肃处理。对交易主体出现的围标、串标、陪标、违法分包、转包、虚大工程造价、偷工减料及行贿行为,一经发现就记录存档,并按规定通报给有关部门或向社会公布。

(三)择优选择招标机构,注重招投标参与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选择信誉好、业绩佳、资质过硬、专业水平高、人员素质好的招标机构,以便招标程序合规操作、有序实施;加强对招投标审批部门、各业主单位及监督部门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督促其加强对招投标相关法规的学习,熟悉招投标程序,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专业素质,以便按规审批,按规操作,有效监管。

上一篇:项目风控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