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9-19 15:11:51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1

地质矿产矿产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活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是国家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也是确保国家得以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关键因素。经由对地质矿产资源展开科学开发利用,并强化对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方可使国家、人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社会发展对地质矿产资源开采工程不断增多,现阶段地质矿产资源开采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要求相关人员要逐步加大对地质矿产工作的管理力度,唯有协调好地质矿产工作,方可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引发,方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

二、地质矿产及其现状

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要量逐年攀升,即便我国有着品种繁多、总量庞大的矿产资源,然而人均少、禀赋不足,缺乏大宗、支柱性矿产。地质矿产作为一项关键的战略资源,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安康。煤、石油、天然气在全球、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系统中,逐一占比约93.0%、95.0%,此类地质矿产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2]。国民经济发展中绝大部分一次能源源自于地质矿产,所以,真正意义上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水平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首要任务,务必要将能源矿产勘查放置于地质矿产工作规划的第一位。现阶段,我国是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源资源需求形势严峻,已然转变成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瓶颈,解决一个15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能源资源问题,要求强化对市场、资源的利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强化我国能源资源保障水平。

三、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十分明显的产业波、效应矿业,一方面具备自身特有的产业经济效益,一方面有着覆盖面广的产业关联、波及效应。矿产资源开发可有效作用于对货物流量、空间布局予以改变,其能够尽可能地发挥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武之地”[3]。就好比以加大西部地质矿产开发力度为例,其不单单能够有效推动西部经济发展,还可为其他产业发展注入正向积极力量。好比地质矿产工作可推动建筑产业、交通运输产业、电力产业及一系列服务产业的发展。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

矿业城市既要为全国供给超过90个百分点的矿物原材料,既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经济集聚、辐射的功效。现代化城镇逐步发展,必然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并且城镇对经济发展具备协调功能,进一步推动着全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我国西部地区为例,地质矿产工作此项作用在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及将来发展中势必进一步明显。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应当着重把握自身区域地质矿产丰富、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机遇,打造资源型城市。

现阶段,我国矿业城市大部分处在中西部地区,且西部地区矿业城市以中年时期居多。在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基于不同城市地质矿产优势,加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拓宽产业链条,使资源优势发展成经济优势,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拉拢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积极促进全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4]。

四、充分发挥地质矿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提升科技水平

自矿产资源勘查突破、地质资料服务应用等相关领域出发,对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及地质矿产科技工作的发展趋势等予以明确,提升地质矿产科技工作创新力度,归纳出生产实践期间面临的核心技术疑难点,组织学习人员相互间的合作研究、应用,为矿产资源勘查突破提供有利科技保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科技支撑。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将强化一系列业务技术管理水平作为目的,着重剖析系统理顺矿产资源勘查期间行政管理步骤、技术工作步骤及一系列业务管理规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及引发的原因;对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开展评定研究,经由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得出我国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适用范围及对现阶段地质矿产工作存在何种影响的结果;加强对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学习,就全面流程每一环节技术规范、规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制定修改完善地质矿产工作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构建起与时俱进地质矿产工作的框架设想及对策建议[5]。

(二)做好协调组织工作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是为了促进对其的科学开发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存在一定规模,市场需求相对高的矿种应当摆放在开发利用的第一位,以构筑起相应的产业群。现阶段,我国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失衡,部分金属矿、化工矿被过度开发利用,而建材矿、非金属矿,不管是其开发规模,还是利用水平,均与其庞大的储量不相吻合;矿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不足,一些矿区依旧停留于买卖原矿或者粗加工阶段;一些生产企业缺乏法制意识,生产技术水平低,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对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构成极大不利影响等。鉴于此,各地区政府应当强化宣传教育,作用以提升各级领导、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应当深化地质矿产工作改革,促进地质矿产工作逐步朝统一规划、科学采矿方向买进;做好协调组织工作,依法整治地质矿产行业秩序,促进地质矿产行业秩序本质改善,各级政府、矿管单位均应当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进一步依法健全矿产资源勘查登记、采矿许可证规章,依法约束矿山生产企业生产行为,杜绝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对违反矿产资源法的各式各样违法案件,应当迅速开展科学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及不安定因素的引发,积极促进地质矿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质矿产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关键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作用进一步显现。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地质矿产及其现状,全面分析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注重提升科技水平”、“做好协调组织工作”等,有效深化地质矿产工作,推动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研究。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2

关键词:铜矿企业;管理经营;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99-01

引言

目前以明确探明的铜矿资源,全世界大概有六亿吨左右,在我国铜矿资源中,存在着很多稀少、罕有的铜矿资源。铜矿具有极强的金属导电性,如今整个社会上,大概有二分之一的铜矿被用于电讯、电力等工业领域,是提高国家经济GDP增长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对其铜矿资源的合理开放以及正确管理,有效提高铜矿资源各工业发展领域的综合利用率,是实现有限资源循环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铜矿企业创造许多新的扩展契机。铜矿企业拥有者能否采用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实现社会经济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铜矿企业对当下我国铜矿固有资源发展前景及现状分析

根据2009年美国地质勘探总局对世界能源的最新勘探整理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铜资源占全球总铜矿资源的百分之五左右,目前铜矿资源位列世界第六,但是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资源极少,与我国精炼铜矿产量的第一大国和铜矿消费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极其不相对称,目前我国铜矿资源属于严峻短缺形式,通过相关实际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利用到的铜矿基础储备量大约占到百分之七十四左右,其中目前可以开发使用的比例约占百分之十七左右,暂时难以开发利用的铜矿区查明资源储量大约占到百分之八左右。[1]

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对铜矿资源的消耗速度大大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飞速发展,从而导致我国铜矿资源快速消费的最根本性原因。

二、根据当前我国铜矿企业的发展形式研究分析新型、合适的经营管理理念

在当下各领域企业的快速发展趋势下,由小农经济到工业、知识经济的快速转变过程中,使企业在扩展计划中,越来越重视以人为中心的,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念。在当下快速发展的复杂社会经济环境中,铜矿企业要长期保持高效的发展、运作,能有效保证铜矿企业可持续性的未来发经济展前景,各大铜矿企业就必须创新新的管理经营理念、措施。

(一)以人为本的现代铜矿企业管理发展模式

铜矿企业在经营发展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根本性保证。只有把人放在企业的重要位置上,才能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配合企业拥有着的经营模式,高速、有效的为企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实现自我价值”价值观追求,当代的管理思想模式,主要侧重于充挖掘人的潜能、确定引导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它要求理解并尊重人的主观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铜矿企业想要在未来人类社会中长久的发展下去,企就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2]

(二)在铜矿企业发展中科学信息技术占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在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各领域发展过程中占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极其发达的一线城市,根据相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信息科学技术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作用的推动率,在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中,科学信息技术俨然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首先铜矿企业要加大对技术部本的资金投入,同时铜矿企业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招聘,企业自身也要培养处属于企业资源的技术型人才力量,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创新型的高科技人才,企业就不会发展新型的产,要确立一个具有创新能跟进时展的企业,首先要具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的铜矿,努力创建中国铜矿资源产品的品要牌效益,提高自身铜矿产业量在同行业市场中占有例,并且企业设立一个奖惩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铜矿企业的经济效益。[3]

(三)强化绿色、环保意识的铜矿经营理念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企业领域的高效率产业生产,各种化学污染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的平衡性发展。铜矿企业的发展是工业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铜矿冶炼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严重性问题。从而铜矿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顾及到对人类自然环境的保护,每一个铜矿企业都应该有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铜矿企业要构建绿色化的经营发展模式,为社会能源的可持续使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实施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也有利于铜矿企业的可持续性铜矿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创新式的可持续性铜矿企业管理措施

合理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一个企业经过长期经营发展中得到的实践理论,有利于规范引导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心思想以及发展理念和目标。在企业追求创新的过程中,也要继承其优秀、合理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结合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正确、有效的利用。

近些年来,随着知识、科技经济的高效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企业管理理念应释而生。企业要在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累积经验,将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相结合,灵活把握市场的非理性管理并将其与理性管理结合起来。

三、结语

铜矿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金属性资源,在当下新形势高铜矿需求量条件要求下,工业领域中的各铜矿企业创新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是铜矿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合理的开发利用铜矿资源是各大铜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建荣.对我国铜矿未来发展形势的思考[J].广东科技杂志,2012(7).

[2] 毛跃军.浅论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经济师,2012(4).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3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阐述资源风险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对矿产资源安全利用的策略展开探讨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路径选择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经济安全;矿产资源;供给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26

矿产资源属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伴随着现如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矛盾不断加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我国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路径选择面临严峻的考验[1]。

1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1.1生产方式落后

现阶段,一些行业的矿产开采存在严重的生产方式落后问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采矿界因为缺乏监管造成的只采富矿不采贫矿、专吃白菜心等严重破坏和浪费矿区环境资源的问题。在矿产生产利用过程中,选矿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然而一些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且设备较为落后,使得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

1.2过量出口

近些年,全球范围内矿产资源市场价格大幅度提升,在诱人经济利益的吸引作用下,使得矿产资源生产总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规模开采、过量出口使得我国已探明钨矿储量快速地被消耗,2007年全年钨矿实际生产量为9万吨,但是消耗储量则超过了20万吨,结合现阶段探测速度保有储量只能满足不出几年的开采需求[2]。

1.3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面临行业监管不规范,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大多数的企业过度对有色矿产优势资源进行抢占依赖,对于一些存在开采难度的珍贵矿产资源不予理睬,造成滥采滥挖的现象频繁发生。

1.4价格处于劣势

自有色金属产业框架角度出发,有色金属矿产加工能力甚至要好于有色金属矿产开采、选冶能力,大量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滋生,造成有色金属原料严重匮乏,在国内市场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疯狂从国际市场采购,国内价格处于劣势,对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安全度造成负面影响[3]。

2资源风险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2.1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

现阶段,我国面临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的问题,矿产资源被肆意开采浪费、社会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不断提升需求,使得我国大多数矿产资源存在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进一步则会导致大部分矿业企业由于矿产资源开采匮乏而出现破产的风险。矿业企业的破产将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在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我国将逐步面临一系列矿区闭坑、矿区接替情况,这些情况无不会使得矿产资源供应变得愈来愈紧张,使得矿产企业生存变得愈来愈困难。相关统计信息显示,预计到2012年,我国现已探明储存量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一半以上的矿产资源难以得到供应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形势严峻[4]。

2.2贸易风险大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成过分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对环境、资源保护不足的问题,导致我国诸多优势矿产资源被长期低廉出售,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使优势矿产面临枯竭。虽然近些年我国已对问题严重程度有所察觉,加大了矿产资源出口控制力度,然而一些不法人员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对国家矿产资源进行私自非法开采,通过破坏国家长远利益换取自身眼前利益,贸易风险不断扩大。

3产生影响的原因

3.1地理因素

自地理因素角度而言,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处,有着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矿产资源、诸多矿产种类,然而大部分矿产均为贫矿、共伴生矿以及难以冶炼矿,富矿、单一矿及易冶炼矿储量并不多,造成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

3.2人为因素

自人为因素角度而言,受技术能力不足影响,使得浪费现象频繁发生,此外,由于矿产企业经营规模不够大,造成企业在自身专业技术内容上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经费,此类情况在小型企业粗犷的开采经营方式上便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矿产资源大量流失。

4矿产资源安全利用的策略

4.1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4.1.1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力度

全面促进我国政府相关主管机关开展智能变更工作,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且要完善矿业秩序,保障矿权归属安全。通过对充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有效结合,强化地质找矿力度:一是借助公益地质工作对商业矿产勘查进行有效引导,减少商业矿产勘查风险,促进勘查疗效提升;二是全面组建良好地质勘察单位,对其展开现代企业规章设定,作用于将其转变为独立的矿产勘查企业,并投身到国际地质勘查市场中,为国内外市场起到推动发展作用[5]。

4.1.2发展集约型产业

对我国优势矿产调控政策机制展开构建、规范,自矿业生产开端提升矿产资源管理力度,持续不断推行保护开采特定矿种的针对性整治工作。对新的采矿许可证进行暂定颁发处理;对战略性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严格禁止在生产期间的低质量反复建设,促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型开发。

4.2实行双向贸易发展方式

实行双向贸易发展方式,即“引出来”、“走出去”战略,实行“引进来”战略,对国外资金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并对国外先进矿产资源专业技术进行有效的借鉴;实行“走出去”战略,对国外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投资组建矿产产业基地,自国外进口国内稀缺矿产资源[6]。

4.3加强矿区环境保护

前人经验显示,对于矿区环境进行先损坏后补偿、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观念是难以行之有效的。务必要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加强对矿区环境的切实保护工作,强化清洁生产推行力度,促进矿区形成环境生态化管理体系,逐步提升矿区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5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安全的矿产资源供给路径选择的有效性,务必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资源风险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展开当前实时动态分析,不断钻研,提升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实行双向贸易发展方式、加强矿区环境保护等,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矿产资源供给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 宇,李瑞军,王海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3,13(22).

[2]李士彬,李宏志,王素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13(4):99-104.

[3]Olsson Tina M.Economic Evaluation as a Component of Quality Effectiveness Research:Methodological and Practical Benefits[J].Child & Youth Care Forum,2012,41(2):137-148.

[4]王淀佐,姚华军,贾文龙,等.有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10):4-6.

[5]普红.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0(3):70-72.

[6]王晓琳,姬长生,任海兵.我国矿业循环经济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2010,19(1):52-54,64.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4

关键词:矿业城市 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

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统计,目前我国有四百多座矿业型城市(城镇),这些矿业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但支柱产业单一、后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城矿关系不顺、部分矿工生活困难则是其面临的共同困境。如何在社会经济分化组合的格局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确立在区域甚至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及目标是每个矿业型城市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矿业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通常把采矿及其相关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这是矿业型城市发展初期体现在产业结构上的一般规律,但当经济和城市发展到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时,就必须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矿业实施升级改造。矿业型城市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要注意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

一是矿业型城市的政府。政府是矿业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主导,政府部门要制定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支持科技研究,发挥协调作用,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重视科技投入,支持高新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的同时,政府更要下大力气促进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产品的水平和质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企业。企业是经济转型的主体,要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要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优势。

二、摒弃单一模式,培育新兴产业

矿业型城市在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最常见问题就是经济结构单一,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矿业城市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和加工,导致第三产业结构单一且超重型化,产业链条短,产业间横向协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二是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是经济体系封闭单一。矿业城市大多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区位条件差,经济体系处于封闭状态,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在处理以上问题时,政府应发挥主导性作用,加强政府对产业转型的规划与引导,加强对规划的科学论证、执行与监督检查。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矿业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矿业型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开发潜在优势,使经济由单一向综合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兴产业,主要靠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尤其是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相关多元化战略可以将已有的专门技能和创建有价值的竞争能力的协作方式结合起来实施相关的价值链活动。矿业型城市必须转换生产要素的利用结构,由单一的矿产资源转为多元化的生产要素资源,在矿产资源枯竭前尽可能开发利用劳动力、人力资本、资金、技术、信息等可再生资源,实现要素利用结构的升级,为矿业型城市产业多元化发展打下坚实的要素基础。

三、实施深加工战略,适当延长产业链

矿业型城市以往的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大多数矿山生产设备、采掘工艺落后,生产效率低,竞争无序,资源的集约化合理利用尤为不足。很多矿产的采、选、冶“三率”指标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不足,以原矿产品为主,深度开发不够,尤其是优势矿产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基本没有,严重制约、阻碍了矿业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矿业型城市要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的采、选、冶、加工工艺水平和矿产品深加工能力,开展“三率”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尽快扭转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的资源开发模式,弥补深加工产品短缺的不足。同时,要注意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链偏短的问题,改变以前只对资源初级利用的状况,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转变矿业型城市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向纵深发展。

四、拓展以城带乡的发展之路

矿业型城市应把农村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重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矿业型城市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持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利用财政资金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重点支持一批农村加工骨干企业以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带动农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同时还要通过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措施鼓励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农业农村发展领域。

在支持农村经济的过程中,矿业型城市还须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扎实稳步推进乡村道路、清洁饮用水、水利灌溉系统、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防疫、基础教育等农村和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型城市大多地处老、少、边穷地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方式,通过易地扶贫及劳务输出、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开展扶贫工作。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

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不仅能增强矿业城市的经济实力、带来城市就业率、消费率和投资率的提高,而且能改善产业结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矿业型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尤为滞后,这为矿业型城市发展非公经济及其以非公经济特征的第三产业提供了可能与机会。

矿业型城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除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搞好服务外,还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按照市场规律特别是企业成长规律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快创新和改革。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到了一个转折时期,必须加大非公有制经济质的提升力度,使其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进入质与量兼顾的、有机统一的新阶段。

六、发展循环经济,开发二次资源

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其特点是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低度开采,高度利用,低量排放的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和能源利用和谐有序的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是解决中国矿产资源危机、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矿业型城市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治理废石尾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对解决矿产资源危机和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业城市拥有大量的尾矿、冶炼渣、粉煤灰、煤矸石、废旧金属、废水等。近年来,我国在粉煤灰、煤矸石及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已形成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制水泥等新型产业,一些矿业城市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已达到100%。

矿业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要注重结合自身特点推动节能减排,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矿业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还要坚持抓好环保工作,实施废水、废气、废渣的环保治理和尾矿库、采空区复垦。建议国家出台对“三废” 治理,尤其是矿山尾矿资源化利用等补贴和减免的具体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①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②孙雅静. 矿业城市转型模式的国际比较[J]. 开放导报,2004(1):96―99

③王亚飞. 矿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对策探讨[J].中国矿业,2008(7):25―27

④汪安佑. 资源型矿业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与策略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4(4):7―11

⑤朱训.21世纪中国矿业城市形势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矿业,2002(1):1―5

⑥刘纯彬,张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内涵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5)

⑦熊刚.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J].中国环保产业,2004(1):14―15

⑧董锁成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 (5):12―17

〔本文系云南省社会科学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个旧市为例”(项目编号:2009ZC130M)阶段性成果;红河学院2010年度科研机构专项项目“经济全球化与滇南中心城市的未来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JGY210)阶段性成果〕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5

1系统设计的原则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且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1]。系统构成包括有不同层次的众多要素元,这些要素元之间存在着不同性质的耦合关系,正是这种不同性质耦合关系的总体作用,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

1)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系统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原则。它认为,世界是关系的集合体,根本不存在所谓不可分的终极单元。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整体,通过部分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考察达到对象的整体把握。铀矿资源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本身是一个特定的系统,整体性要表现以下特征:第一,铀矿资源本身的特征和自然生态规律。铀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既具有一般矿产资源的通性,如不可再生性和储量的动态变化性、分布区域性等,又具有开采提取工艺多样性、生产过程中污染性、复杂性与特殊性等特点。铀矿开采的技术含量比一般性矿产开采的技术含量要高,因此,铀矿开采企业的生产和处理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二,循环经济理论及“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我国铀矿冶业具有矿石处理量大、“三废”产生率高、影响范围广、废物辐射潜在危害时间长、存在非放射性有害物质影响等特点。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铀矿开采必须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使经济发展及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2]。第三,可持续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来说,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是5个———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要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任一要素的缺失都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总体性要求。因此,按照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要素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追根溯源,逐步展开。

2)动态性。一切实际系统由于其内外部联系复杂的相互作用,总是处于无序与有序、平衡与非平衡的相互转化的运动变化之中,任何系统都要经历一个系统的发生、系统的维生、系统的消亡的不可逆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系统存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过程。铀矿资源从运行过程看主要包括矿石勘查、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几个环节,构成铀矿产业链的复杂大系统。这几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每一个环节的不断深入,前一个环节构成了后一个环节的前提和基础,而矿产资源的现实可供量是由其中最薄弱环节上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决定的。另一方面,后一环节对前面的环节具有很强的反作用,如果后一环节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加重以前环节的工作强度[3]。随着技术的进步,铀矿资源生产循环利用以及外在环境的改善,系统将处于动态趋于稳定的发展过程。

2基于循环经济的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式转型

铀矿企业的铀资源开发主要指矿石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4],传统铀矿业的工业体系由原生矿物资源出发,形成“矿产勘查—矿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废物弃置”的单向运行模式,其过程见图1。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达到“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从而使经济发展及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其核心要求是降低原矿物的开采量,提高矿物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矿物的处置及堆存量,强调“减量、再用和循环”。基于循环经济铀矿生产体系应是“矿产勘查—矿产资源开采—循环利用型工业—产品消费—再生矿产资源深加工—产品消费”的反馈式运行模式[5],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从而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消耗,把矿产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实现系统内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矿物质交换,从而产品产业链得以延长,矿物质的综合回收率大大提高。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原则要求,我们应尽快开展这方面的综合利用研究工作,使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实现循环经济的“再用”原则,达到用少的投入实现高产值的附加收入的目的,使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其过程见图2。

3基于循环经济的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体系

依据系统设计原则以及循环经济下铀矿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区域空间范围内来看,系统结构维度反映了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规划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要素评价系统等环节和过程,见图3,而且各子系统中又包括很多更小一级的子系统,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更小一级子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整个系统。

1)规划系统。铀矿资源规划系统是人们在对铀矿资源开发利用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矿产资源的持续需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及其需求控制目标,科学安排未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方式、范围、数量,准确预测系统内外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6]。对铀矿业本身来说,对矿产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共生矿、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对不同品级的矿石应合理规划,贫富兼采。

2)技术系统。通过系统运行每一个环节的科技进步,增加资源的有效性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矿产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要大力发展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用技术;资源的优化利用技术,如采用先进采冶技术,如地表堆浸、原地爆破浸出、地浸和细菌浸铀等技术,从而简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降低能耗、减少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铀矿资源的回采率[7];污染的源头治理技术,生产过程中推行空气污染防治工程,主要包括矿区锅炉除尘、地面扬尘治理、矿井通风设备改造等;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密闭密封处理,进行围挡,防止废石流失,覆盖隔离降低氡析出率和γ辐射水平;另外还应该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系统等。依此作为支撑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管理系统。铀矿业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生态学的规律,依据共生理论,使企业个体层面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成涉及产业间和整个社会经济层面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的循环经济模式。企业共生本质上是以共生企业各自利益为基础,依靠共生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稳定而密切的组织系统,使各个企业的利益在共同利益增进中得到提高。这种共生系统既有物质上、技术上的依存关系,又有信息上、价值链上的互换和强化。对此铀矿业管理系统涉及3个层面:核心生产层、企业共生层、社会共生层。系统中铀矿企业是核心生产层,核心生产层管理系统是面向产品制造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实现单个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管理,对人、财、物等要素实施有效配置和科学决策。以资源产业链为支撑,进行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形成相关企业产业群,是企业共生层。企业共生层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产业的制造管理系统,必须结合集群管理、区域管理、生态工业园区管理理念,融入企业ERP管理思想,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8]。社会共生层是从社会整体循环的角度,建立配套支持和绿色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表现为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力、环境容量、社会服务体系等的协调和配套,这一体系为铀矿业基于循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的自然、生态、社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4)要素评价系统。在铀矿业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判断和测度系统的发展能力,是否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建立铀矿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如基于突变理论的改进突变评价方法[9]。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角度去考察,现实中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受资助的课题已经重点从铀矿企业内部角度进行了研究,从资源、经济、环境和智力支持4个系统构建了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资源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经济系统包括3个基础指标层,环境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智力支持系统包括2个基础指标层,并且每个基础指标层又包含具体评价指标层,且大都是定量指标[10]。

4结论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6

关键词:煤矿后勤;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Q5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引言

后勤工作是保障职工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煤矿企业的后勤工作赋予了更加广阔的内涵和使命。煤矿企业后勤工作是现代煤矿企业正常运行和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基础性也就是指企业最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并由这个基础来支撑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保障性指的是对企业员工衣食住用行提供基本保证,以期解决职工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一心一意的为企业做贡献,齐心协力的推动煤矿企业经济发展。对于新时期的煤矿后勤工作而言,是要在完善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将制度与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力求为煤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出更多更好的努力,促进现代煤矿企业后勤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二、煤矿企业后勤工作与煤矿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企业是以盈利作为最终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的经济效益则是衡量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摆在现代煤矿企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永恒课题,经济效益提升的渠道则比较宽泛,技术革新、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良好的后勤工作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煤矿后勤工作有一个非常广的范畴,从职工的衣食住用行到矿区的环卫、水暖、绿化、供电等细枝末节的服务都属于后勤工作的职责范围。搞好煤矿企业后勤工作,不仅是为职工生产生活提供优良服务,营造和谐工作氛围,在现阶段而言,后勤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煤矿如果要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运转的高效率,实现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效率,都离不开企业内部的高效管理,只有高效管理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这个内部的高效管理就离不开煤矿后勤工作的有效开展。现代煤炭企业是一个人力、财力、物力和其他管理资源的有机集合,这些资源的高效融合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保障这个发展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后勤工作。可见,煤炭企业的后勤管理也是管理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必须切实关注和强化煤炭企业后勤工作,将后勤管理作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资源,将后勤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来,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后勤服务工作规律,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后勤服务,做好后勤管理和企业生产管理各个节点的融合,使煤炭企业后勤服务更有特色,进一步创造和谐发展氛围,从而保障煤矿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完善煤矿后勤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1.注重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

首先,要更新价值观:由“重量轻质”转向“质量并重”新的质量观要求。煤矿企业后勤管理部门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要把质和量看成一个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质就是“事物的优劣程度”,量就是“数量”。这就要求煤矿集团后勤管理既要提高优质的服务,又要拓宽服务的范围。其次,要更新对象观。由“全体职工”转向“后勤员工”。按这样的后勤管理对象观念,煤矿后勤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下属管理组织、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资金、物资等;煤矿的全体员工只是后勤管理部门服务的对象,后勤管理机构和煤矿员工之间是“营业员”与“顾客”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建立健全产业体制,树立正确的后勤观念

毋庸置疑,后勤服务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煤矿企业后勤与主业逐步进行了分离,当前煤炭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后勤企业必须着力于构建一个适应现代市场需要的、能够促进后勤发展的、便于管理和控制的组织架构。煤炭企业要逐步摸清企业家底,核实资金情况,根据主业的特点并兼顾员工的意愿,按照市场规则合理选定产业体制,最终真正实现以产权为纽带的市场化运营体制。

毋庸置疑,落实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做细后勤管理工作,是提高现代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并总结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创新煤矿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后勤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现代煤矿企业必须要把后勤工作当作一个事业、一个品牌来运作,找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最大限度挖掘后勤服务的潜力。后勤企业要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理念,要统一思想、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通过这种机制上的创新,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竞争意识也被唤醒,便于管理,使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大大提高,推动煤矿企业生产力的大发展,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3.创新后勤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要发展和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作为引导,工作上必须要有创新和突破。煤炭后勤企业也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借助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机制,将商品时代的服务精神融入到煤炭的后勤工作中去。比如建立标准化的后勤服务工作体系,使得后勤服务工作程序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意识超前化、服务质量精品化、服务培训现代化等。后勤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拓展,不仅能够推动后勤服务产业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煤炭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煤矿后勤工作可以说事关矿区的千家万户,关系到矿区的和谐、生产的安全。当前,煤矿行业的竞争也推动了后勤产业的竞争,煤矿后勤企业也必须打破传统的禁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后勤的服务社会化、方式多元化、主体多样化,强化和落实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竞争,从而推动整个行业迅速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矿区的员工和家属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生活服务。煤矿后勤服务管理的改革必须要彻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认真分析煤矿企业自身的现实情况,充分了解矿区广大职工和家属的需求,最终确定一个恰当的市场产业体制作为落脚点,充分挖掘企业潜力,认真经营,让企业满意,让职工和家属满意,让煤矿矿区工人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主业的煤矿生产中去,从而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提高煤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煤矿企业引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史建利. 浅谈煤矿后勤管理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J].中国外资,2011(02).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7

关键词:煤矿生产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生产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62-02

引言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程度也逐渐提高,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煤矿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能源产业之一,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安全,更要注重安全生产绿色管理体系的建立。绿色代表着自然、安全,绿色理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例如生产活动、安全措施、管理环节等,都可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安全问题出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对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在现代管理理念中,煤矿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理念象征着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绿色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安全生产的绿色管理背景下,煤矿产业中提出了绿色生产系统,涵盖了采掘、运输、排水、调度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要积极加强对节能理念的应用,使得绿色管理理念能够与煤矿生产过程进行有机结合,确保煤矿行业实现绿色、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一、煤矿产业节能减排现状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由于对能源的过渡开发,导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世界中的能源体系依旧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基础,在我国煤炭是一种主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大约占67%,但是由于传统的煤矿生产理念对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足,过度注重经济效益,因此导致煤炭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例如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再比如大气污染,导致雾霾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效益,更要关注环境。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低碳经济成为当前各个国家经济规划与实施的重要引导,我国也积极加强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并且将这种理念深入到群众中,当前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也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力度有所下降。

二、我国煤炭产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基本元素,既是能源生产单位,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命脉,煤矿节能减排,则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总目标的实现,在坚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煤矿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落后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已经逐渐实现了转型,但是由于煤矿是一种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体系中的经济主体,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比较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旧可以看到一些老旧的管理模式,粗放式管理在煤矿企业中依旧比较明显,造成了我国煤矿企业的落后管理体制,例如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企业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在生产过程中一味关注效益最大化,只注重煤矿的开采量以及最后的生产能力的原因所在,忽视了煤矿开采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完善。因此,在老旧的经济模式中,煤矿企业的生产压力重,虽然经济效益看似客观,但是能源消耗与浪费也比较严重。

第二,落后的煤矿生产技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产业发展也需要提高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经济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很多的煤矿企业都会选择扩建或改建来提高煤矿产量,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经济管理模式,煤矿企业的转型发展不仅要体现在产量的提升上,更要体现在煤矿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开采设备和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如果只是依靠提高煤矿产量来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这种做法不仅会加剧能源消耗,还会对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能源消耗严重。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为了提高煤矿的产量,一般都会通过延长煤矿生产周期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得煤矿的产量有一定水平的提升,但是也会增加煤矿企业生产人员的工作强度,在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质危害也会随着生产周期的延长而加重,生产周期增加,也会使能耗逐渐增大。对于一些生产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其经济实力不足,煤矿开采设备不是很完善,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设备安装不到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因此会导致煤矿企业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煤矿企业节能减排管理策略

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为人们提供能源的主要途径,在长期发展理念中,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对传统的模式进行改变,会导致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问题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煤矿企业生产水平降低,影响人民的生活。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矿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必须要加以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节能减排控制目标:

1.贯彻节能减排生产理念

煤矿生产过程中缺乏节能环保节约管理理念是导致当前煤矿生产出现较大的能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煤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生产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能耗的问题,而企业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按照企业的生产规划进行煤矿开采,由于煤矿企业的总体规划设计对煤矿污染的考虑不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忽略了能耗以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节能环保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节能理念的应用,首先需要煤矿企业对煤矿生产的节能理念进行认识和了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加强对传统的节能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彻底颠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从生产管理设计上体现出低碳性、节能环保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将节能减排工作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不仅要考虑当前实际工作,又要兼顾长远发展规划,煤矿企业领导者应该要结合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对煤矿生产的废弃物排放进行控制,将节能减排基础性的建设纳入到煤矿企业发展日程中,并且要制定季度、月度、年度节能减排目标,确保煤矿生产模式得到切实改进,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员工实现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才能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生产。例如可以通过煤矿企业的各种宣传媒介,如报纸、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体形式,广泛宣传煤矿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最好采用各种真实的故事,用其他煤矿的生产实例以及本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例对员工进行教育,引导人们形成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和习惯性。同时还可以创新宣传教育活动形式,使得节能减排教育可以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开展“节能减排有奖知识问答”、“节能低碳,绿色发展”签名、“能源紧缺体验日”等活动,循序渐进地对员工进行思想灌输,引导人们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要善用资源,杜绝浪费行为。

2.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

建设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是促进节能减排生产目标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必须要从管理体系创新着手,对煤矿企业而言,煤矿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应该要层层细化,建立上层、中层、基层三个管理层次,上层为决策层,负责对煤矿生产进行统筹考虑,制定煤矿生产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并且将该目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过程中;中层为组织层,主要根据上层的决策,对具体的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实施、监督、考核、总结,中层属于连接层,是连接上层与基层的重要部分;基层为实施层,要根据组织层的工作规划设计,在具体工作中将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基层人员是节能减排生产的实施者,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生产目标得以落实,要加强对基层一线员工的管理,成立以矿长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企业的分管领导,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立节能减排科室,并且配备节能减排统计员,再在各个生产区队配备节能减排管理员和节能减排记录员,形成层级分明的考核体系与负责体系,确保煤矿生产的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

3.完善考核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煤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实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煤矿生产考核的重视,用煤矿节能减排生产目标作为考核的依据,对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与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找到实际生产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形成原因,并且对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整改,以提高煤矿企业的生产水平。为了实现对煤矿企业的全面考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首先形成规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主要是一个设置目标、目标执行、绩效评估的过程。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要在印发《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通知中,将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区队、班组以及岗位中,再根据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适合企业的《节能减排风险抵押与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各专业动态考核和季度达标内容,用生产目标对节能生产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指导,用考核对责任人的工作进行激励,并且充分发挥“检查结果来源于数据、考核评价来源于业绩”的考核理念,使得节能减排考核管理更加全面、公平、公正,以此激发煤矿企业员工和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在考核管理过程中,对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班组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一些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生产目标的班组,要予以批评教育和处罚,并且可以为其提供学习素材,借鉴、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经验,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注重主要单位能耗、重点设备工序能耗等关键指标的达标分析,通过不断学习,找到本班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完成企业的节能减排生产目标。

4.完善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

煤矿生产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管理的对象是全体员工,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也必须要依靠全体员工。在节能减排生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对节能减排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水平。在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可以加强柔性管理制度的应用。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柔性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严肃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防止员工出现逆反情绪。企业领导者与节能减排生产责任人可以积极加强对员工的沟通和交流,责任人要及时深入到生产一线,与员工之间拉近距离,从而促进节能减排生产理念的有效传播。同时,在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中,员工也有自己的思想,企业领导者与责任人应该要及时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理诉求,对员工在接受节能减排生产教育之后产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供交流的平台与场所,通过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来引导员工的行动。

5.推行低碳节能生产

节能减排生产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节能减排生产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倡导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第一,加强清洁生产理念的推广,对于煤矿生产而言,传统生产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脏乱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应该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并且按照《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明确的定性、定量和等级指标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尤其是要加强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原材料的更新,对各种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节能降耗的清洁生产方案。第二,发展循环经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共生伴生物,如果将这些物质直接外排,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如果采用相关技术对其进行利用,则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节能生产目标。为了将煤矿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变废为宝,则必须要加强对各种绿色循环生产技术的引入,煤矿企业要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各种废水处理达标之后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并且要建设煤矸石热电厂、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粉煤灰砖厂、炉渣砖厂等项目,逐渐形成煤、煤化工、电力热力、建筑建材等共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生产中的主要项目,也是为我国群众提供能源的主要产业,在传统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十分严重,能耗较高,不符合低碳经济生产模式。对此,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对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节能减排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明华.低碳经济形势下煤矿节能减排管理方法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14(05)

[2]冯飞.浅论煤矿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

[3]秦矿荣.浅谈煤炭企业节能减排措施[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09)

[4]田锦绣.煤矿企业节能措施浅谈[J].能源与节能,2015(06)

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篇8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发展、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必须将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考虑,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促进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1矿产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收入双倍增”的新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矿产资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95%以上能源、80%以上工业原料、70%以上农业生产资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石油、煤炭、铁矿石、氧化铝、铜和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需求仍将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同时,我国的矿产业在完善工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也需要这一物质基础作为保障。

2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破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增大,我国矿业生产过程中排放“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加剧的趋势。据统计,全国各类矿山排放废水30亿t,排放废气5400亿m3;我国金属矿产废石、尾矿、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累计堆存量已达180亿t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约10亿t的速度增长。但是,目前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尚不足10%[2]。矿山采选业还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采选,重金属排放量约占我国工业重金属排放总量的40%。一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数据显示,数百个村庄面临因采矿引致的地面塌陷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保证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大力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实现矿山生态环境再造最优化。

3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难点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落后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粗放浪费,相对粗放的利用方式造成矿耗大、排放高、污染重、矿产品附加值低,生态问题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外延的资源利用方式会进一步固化和加剧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要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这就表明了需要通过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为主转变。我们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形成“倒逼机制”,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倒逼形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模式,降低对资源的浪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调整产业结构、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结合起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开发利用环节要求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可见,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保护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合理需求,促进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和绿色矿业的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资源高效利用

从广义上来讲,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指投入尽可能少的矿产资源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经济和人力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社会财富,要求对投入开发的矿产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利用,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狭义上来讲,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指在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对主矿产、中低品位矿、共伴生有价组分、矿山废弃物充分回收有效利用,生产出较高质量的矿产品。

2资源合理开发

资源开发利用实行总量控制,强调实现矿产资源的科学供给。通过供需双向调节,由“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导需”,采取调整矿产品价格、资源补贴方式和排污权交易费用等措施,合理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从供应总量上,矿业领域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供应结构上,促进冶炼、制造等环节的技术升级,降低冶炼原料品质及品位,充分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尾矿及矿山废弃物。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扰动和破坏。资源开发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利用与配置方式转变。

3发展绿色矿业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以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基本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矿产资源的综合节约利用、矿产品高效深加工、二次资源再生利用、复垦以及矿业开发全过程的环境生态控制、治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的粗放型矿业发展方式,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选择矿产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土地节约及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明显、矿区和谐、绿色矿业可塑性强的地区,建立一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加强监管,落实配套政策,突出综合效益,着力解决制约矿业绿色发展的重大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矿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支持;发展矿业经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是落后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护生态环境将成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硬约束,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内,我们在开发矿产资源、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面临抉择。面临着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利用现状,面对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要更加强调和坚持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开发活动的约束条件。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敏感区域,必须加强保护,限制资源开发利用。

2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

十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我国矿产资源条件总体不优,需要更加珍惜资源、善待资源,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们在加强复杂难利用资源、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的高效回收利用的同时,需妥善处理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带来的“三废”排放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通过建立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减少资源浪费理念贯穿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并举。在满足资源需求的同时,促进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生态矿业。

3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

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是政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的两种手段。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同时为开发新的资源筹集资金,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建立资源开发良性机制的最有效途径。广义的生态补偿,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1]要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资源有偿使用的方式体现生态环境补偿,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完善我国矿政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经济发展、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对我国的矿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的矿政管理工作应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体现“找得出、管得住、用得好”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1持续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作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低品位矿、共伴生矿以及尾矿等难利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强调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坚持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主攻方向,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手段,加快基础支撑、规划引导、激励约束、监督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新制度供给,构建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保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继续夯实资源管理,不断强化资源产业管理

厘清资源管理与资源产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明确矿政管理工作的定位。我国的矿政管理工作在资源管理范畴要体现硬约束,而在资源产业范畴要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一方面,强化资源管理工作,提升监督和服务能力。从重审批走向重监管,从项目安排走向制度设计,把服务和监管切实抓起来。另一方面,在管理方式上,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国土资源服务和监管效能[3]。同时,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调控作用,更加有效地参与资源产业管理,有效地指导和参与矿业产业规划,协调产业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参与资源开发相关税费的征收管理,同步推进资源税费改革。

3突出矿政管理各环节的生态管控功能

通过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生态保护。改变单纯的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注重发挥国土规划为龙头的国土资源规划体系统筹和调控作用,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发挥规划的空间调控和约束能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尊重自然条件,开展科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结束后要严格履行矿山复垦责任。

4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手段相结合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生态和环境成本内部化,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调整矿业产业结构和矿山企业利润结构,通过政府引导和税费调节,着力培育综合利用产品市场,将利润的主要来源引向对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进一步强化节约与综合利用管理工作在矿政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通过统筹部署、战略谋划、行业准入、标准规范、基础支撑等制度的系统设计,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制体系。

上一篇:乡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 下一篇:经济发展核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