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1-24 17:15:27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1

【关键词】: 萤石矿 工业指标矿体特征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丽水市雅溪镇麻舍――下百步萤石矿区地质勘查’是丽水市鑫隆矿业有限公司投资进行的商业性地质探矿,委托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开展该项目工作。矿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北355°方位,直距约25.2Km,缙云县五云镇西275°方位,直距18.2km,行政区隶属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勘查面积约11.1km2。区外部交通尚属方便,经矿区北东部康庄公路南行至雅溪镇接高速公路金丽温线,继续南行至丽水,接铁路金温线、国道公路330线。

项目野外工作于2009年3月开始,通过地质填图及部分探槽施工等地表工作后,择优筛选了地质成矿条件较好、地表出露规模较大的Ⅱ号矿化带,开展深部钻孔施工。2010年4月开始根据《详查实施方案》要求对Ⅱ-1矿体开展详查地质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钻探加密施工和坑探验证工作,截止2011年10月,已完成对矿区Ⅱ-1矿体浅深部钻孔累计施工16个钻孔(共2294.09米)、坑探平硐3个(共705米),基本化学样取样及分析730个、小体重样30个、基本力学样6个、基本水化学样6个;通过以上地质工作以及相关样品的鉴定、分析和测试,估算Ⅱ-1号矿体332+333资源储量1280.0千吨,折合CaF2量约423.9千吨。

2、矿体、矿石地质特征

Ⅱ号矿化带沿断裂在矿区北东一带出露分布,矿化带受断裂构造控制,长约1500米,宽2~10米,最宽处可达29米,产状130°∠60~75°。矿化带地表以萤石矿化、硅化角砾以及硅化破碎带形式出露,中部为农田以及松散土层覆盖。角砾或碎块,直径在5~20cm之间,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胶结物大多呈土状,结构松散。

Ⅱ-1矿体呈脉状产出,工程控制矿体长375m,控制斜深270m,产状110~130∠64~72°,深部矿体倾角变缓,并呈现向南西侧伏现象。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萤石――石英型。矿石构造较复杂,主要为角砾状构造,其次为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以及细网脉状构造等。

3、工业指标的选择

笔者查阅相关萤石矿勘查规范以及《矿山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中萤石矿工作指标要求,按照国家最低要求确定矿体的工业指标为:一、矿石质量指标:1、边界品位CaF2≥20% ;2、工业品位CaF2≥30%;二、开采技术指标:最小可采厚度:1.0米;夹石剔除厚度:2.0米。(以下简称指标一);

结合Ⅱ-1矿体及矿石特征、可选性实验成果以及行业实际情况确定本矿床的工业指标如下:一、矿石质量指标:1、边界品位CaF2≥15%;2、工业品位CaF2≥20%;二、开采技术指标:最小可采厚度:1.0米;夹石剔除厚度:2.0米。(以下简称指标二)

4、工业指标的对比论证

4.1 矿体特征对比

笔者根据指标一、指标二分别圈出矿化带和矿体,对比发现:矿化带及矿石特征无变化,然根据不同指标所圈出的萤石矿体则存在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深部矿体厚度的变化,以Ⅱ-1矿体L1勘探线剖面为例(见图1),根据指标一圈出的矿体由地表至深部矿体厚度为7.410.825.432.65,矿体厚度变化较大,深部夹石厚度变大,矿体呈现分支现象,品位为47.5031.0233.2730.34,品位变化小;根据指标二圈出的矿体由地表至深部矿体厚度为7.416.7012.3510.73,矿体较稳定,厚度变化相对较小,品位为47.5023.1325.6423.71,品位变化小。

笔者根据指标一、指标二分别计算Ⅱ-1矿体的厚度、品位变化情况(见表1)进行对比发现:

根据指标二圈出的矿体平均厚度比前者略大,但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有所降低,前者变化系数为83.20%,属于复杂级别,而后者变化系数为78.26%,属于中等级别;而平均品位都在35%~60%之间,均为贫矿,品位变化系数均小于30%,都属于均匀类型。

在矿体特征对比上,笔者认为指标二更趋合理。

4.2 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根据矿山实际情况,矿山地表顺坡出露,近地表部分矿体可以采用露天爆破开采,中深部采用地下硐采。根据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的不同,其开采难易度也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矿体形态相对复杂的矿体,其开采难度也相应增加。

对于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笔者于2011年10月选取3.3吨原矿委托遂昌金矿有限公司进行萤石矿选矿(浮选)试验,原矿平均品位为29.14%,比重δ=2.85 t/m3。 根据矿区Ⅱ-1矿体矿石可选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矿系硅质型萤石矿,其可浮性特别好,体现在捕收剂油酸用量比常规低得多,经过两段磨矿和一粗一扫五精浮选工艺流程(见图2)即可得到CaF2含量为97.14%的精粉矿。

图2选矿工艺流程图

表2试验样浮选前后主要成分化学分析结果 (%)

在开采技术条件对比上,笔者认为指标一、指标二不存在明显区别,但考虑到矿体复杂程度不同而伴随相应开采设备的变动,笔者认为指标二更趋合理。

4.3 经济效益对比

矿山开采是否有价值,最终都要归结于矿山开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2010年以前,萤石矿精粉矿的价格一直在1000元/吨左右徘徊,萤石矿的开采存在严重的开富弃贫现象,而近几年来,随着氟化工的迅猛发展,萤石资源需求的急速增长,后备资源日益紧缺,加之国家有规划的调控,萤石价格逐渐上升,萤石目前市场价格为:品位80%,1000元/吨;品位85%,1300元/吨;品位90%,1500元/吨;品位97%,2000元/吨。

笔者根据指标一、指标二分别估算Ⅱ-1矿体资源储量结合现在品位97%萤石精粉矿行情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

表3、Ⅱ-1矿体资源储量对比情况一览表

对比结果显示后者比前者在矿山潜在经济价值上多5140万元,根据指标二圈出的矿体经济效益更大,笔者认为指标二更趋合理。

5、结论

指标一、指标二通过在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可选性实验结果以及根据市场时价进行的经济效益对比结果表明,Ⅱ-1矿体的工业指标二,即:一、矿石质量指标:1、边界品位CaF2≥15% ;2、工业品位CaF2≥20%;二、开采技术指标:最小可采厚度:1.0米;夹石剔除厚度:2.0米;相对于该矿体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丽水市莲都区西溪乡麻舍萤石矿点调查清理专项报告》 李国杨 2007.8

2、《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萤石矿调查区调查报告》 李国杨2009.7

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麻舍―下百步萤石矿区详查实施方案》 李国杨2010.3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2

【关键词】 商业性地质勘探 勘探投资方 风险 防范策略

商业性地质勘探是一种风险投资行为,投资人通过地质勘探获得具有投资价值的矿产资源,进而创办矿山企业,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目前,地质勘探投资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单一投资的格局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投资格局。国家将非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探投资市场放开,而使民营资本获得了大量的商业性地质勘探投资机会。众所周知,地质勘探投资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根据本人多年地质勘探实践,就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与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1 矿业权风险

1.1 矿业权风险

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属行政许可权,勘探投资方必须在取得合法探矿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勘探投资,否则就是违规勘探,会造成投资损失。常见的矿业权风险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探矿权过期、失效。很多商业性地质勘探投资获得的探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较短,不足以支撑勘探项目的完成。往往是经过艰苦努力,完成大量的勘探工作,在提交勘探报告时才发现探矿许可证已经过期失效,造成投资损失;(2)探矿权纠纷。投资方利用他人的探矿许可证进行地质勘探,在取得勘探成果后,常常会造成矿业权纠纷;(3)地方政府的越权许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或局部利益,对勘探投资方进行越权许诺,结果造成勘探投资方无证勘探;(4)越界勘探。有些勘探投资方法律意识淡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自己拥有的矿业权范围之外进行超范围勘探。

防范策略:及时地掌握矿业权信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

1.2 矿业权转让风险

在矿业权转让过程中,有些矿业权转让方为了获得高价,有意提供虚假数据误导受让方,诸如恶意隐瞒不见矿工程、虚报矿床平均品位,或以单个样品的高品位作为矿床的平均品位,将所采的矿石样品掉包,或掺杂高品位矿石以及用报纸或其它宣传资料来欺骗受让方,造成受让方投资风险。

防范策略: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任何资料,必须派遣自己的技术人员亲自实地调查矿区地质情况,可能时将所有的探矿工程都考察一遍,特别是不见矿工程;重新亲自采样,特别是在对方不特别推荐的工程部位,并看管好所采的样品;查阅采选厂生产日志,特别注意入选品位的变化及选矿回收率,考察矿石的可选性问题;着重调查矿区地质构造和蚀变情况,有无中大型找矿前景的矿床类型及成矿条件;有无未知的矿种或未知矿床类型发现的可能性;对转让、合作等形式的矿业权,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包括是否具备法律保障、找矿前景、经济价值、开发条件等等。对于招拍挂的矿业权,需深入了解有无历史遗留问题、未来矿区是否存在环境破坏因素、资金投入能否保持良好链接。

1.3 矿业权评估风险

在矿权转让过程中,有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虽然经过了评估,但由于评估结果可信度不高而带来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

(1)评估受各方利益的干扰,使评估过程和结果失去客观公正性。如,评估由申请人委托,直接针对资源储量定价而不是公布社会公允参数,或中介机构拼凑参数以符合期望的定价范围等。

(2)技术的局限性。目前评价理论和方法尚不完善,缺少客观公平、公正的指标参数体系,特别是探矿权与采矿权评估存在脱节,人为因素大,评估结果可信度降低。

防范策略:仅将矿业权评估结果作为参考依据之一,而不是作为市场交易或定价的唯一标准。

2 前期准备风险

心理准备、技术准备、资金准备是商业性地质勘探必备的前提条件。地质勘探是资本密集与知识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颇高,非速成所能奏效,更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可能。随着地表、浅部矿的明朗,勘探的主要对象将转为深矿、盲矿、潜伏矿等难以识别的矿产。

(1)矿产分布的特殊性,不同的矿产资源分布于不同的地质形态,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辨识。

(2)矿产勘探的专业性,勘探过程中对矿产资源识别、储量评估等均有很高的专业要求。

(3)开采过程具有较高的专业壁垒。当行业外资本进入矿业投资领域时,要面对的是知识和专业人才的缺乏、资金投入量大的问题。

防范策略:投资商业性地质勘探前,有必要做好心理准备、人才准备和资金准备。遵循科学找矿程序,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等过程不能人为删节。同时最大可能的进行技术整合,发挥系统优势。

3 专业技术性风险

商业性地质勘探的专业技术性风险主要来源于靶区选择、勘探思路、确定合理的勘探阶段等方面。

3.1 靶区选择风险

地质勘探风险与矿床埋藏状况有关,也与勘探靶区的选择有关。更进一步说,即使发现了矿床,由于矿床内部地质情况的变化,地质风险仍然存在。

靶区的圈定是一项非常严肃、科学的工作,甚至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不是能够简单地通过物化探异常,简单的地质描述,甚至依据几个拣块样所能确定的。整个地质勘探工作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否定之否定;完成这个过程的链条较长,稍有疏忽或不按客观规律行为,链条就很容易被打断,导致投资失败。

防范策略:谨慎选择地质勘探的靶区,需要对前人资料做好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需要专家团队的科学决策;需要现场实地扎实的基础地质工作;需要对资金以及风险勘探的整个过程和运作系统的精心策划。

3.2 勘探目的不明确

目前,绝大多数勘探投资方对地质勘探任务没有具体的要求,把办理采矿许可证视为唯一目的。众所周知,地质勘探的最终目的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绝大多数勘探投资方由于对地质勘探工作的性质和目的不清楚,不能对地质勘探单位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地质勘探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也没有向投资方说明地质勘探的目的与任务,致使较多的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不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给勘探投资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防范策略:勘探投资方与承担方必须就勘探的目的和任务达成共识,勘探承担方必须为投资方提供科学、客观的勘测数据,以帮助勘探投资方分析和研究勘探投资的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3.3 技术路线风险

为降低商业性地质勘探成本,要求在每个勘探阶段的结果中可供选择的最佳靶区(机会)尽可能地少。这就需要对非重点靶区尽快进行否决,以便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最有可能发现目标矿床的地区。

在商业性地质勘探中,有时在有些地区分布着众多小矿山或矿点,这些看似有价值的小矿点消耗了勘探工作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使得寻找目标矿床的商业性地质勘探活动长期不能取得有效突破。

成矿预测是为了提高商业性地质勘探成效和预见性而进行的一项综合研究工作。其主要过程是根据工作地区内已有的各种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实际资料,全面分析研究区内的地质特点和已发现的各种矿产的类型、规模及其在时间、空间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阐明其成矿规律,进而预测研究区内可能发现目标矿床的有利地段及控制条件,指出需要进一步工作的方向、顺序和内容等,为下一阶段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防范策略:金属在地壳内的分布具有“成群分布、成带集中”的非均匀性特征。因此必须根据目标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矿化信息,选择最有利于目标矿床形成的地区进行勘探。而成矿规律分析就是充分利用不同地质科学的最新成就和理论来达到上述目的的最有效途径。通过成矿规律分析,查明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组织和进行风险勘探工作。

3.4 勘探阶段确定风险

有些勘探投资方为了减少商业性地质勘探投资的费用,不考虑矿床的实际情况和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盲目确定勘探阶段,致使勘探阶段确定不合理。一方面是勘探程度偏低,不能满足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勘探程度偏高,造成资金浪费。也有部分的勘探投资方,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以采代探或边探边采,加大了投资风险。

防范策略:商业性地质勘探阶段的确定,要考虑矿体赋存的地质条件,矿体的复杂程度,矿床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勘探投资方的具体要求等综合因素。

3.5 勘探质量达不到要求

由于勘探资金投入不足或勘探周期过短等原因,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探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给未来矿山开发建设带来风险隐患。

商业性地质勘探质量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为:

(1)不按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地质综合研究程度明显偏低;甚至是虚报勘探工作量,伪造地质勘探资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不进行矿床的综合评价,对矿石的工业利用性能只作粗略的研究和评价。部分勘探投资方仅从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在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探中只要求对主矿种进行勘探,而对与主矿体共生或伴生的,可以综合回收利用的矿产资源不进行勘探工作,不进行综合评价和利用,导致现有的、有限的矿产资源严重浪费。

防范策略:勘探投资方需要对地质勘探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的质量。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与利用。

3.6 水、工、环工作程度普遍偏低

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只重视矿石质和量方面的工作,而忽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

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程度普遍偏低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普查成果直接用于矿山开发,几乎没有开展水文、工程、环境方面的地质工作;二是在详查、勘探阶段,水文、工程、环境方面的工作,没有达到勘探规范和矿山设计的要求。

忽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工作,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一方面其勘探成果难以满足矿山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会造成勘探投资方决策的失误,更重要的是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防范策略:在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重视水文、工程、环境方面的地质工作,加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3.7 监理环节薄弱

风险勘探的监理是目前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勘探投资方和施工方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协调、控制、监督。目前,相当一部份勘探投资方习惯聘请个别地矿专家作为顾问或者任职,或者由勘探投资方的业务部门承担监理工作,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商业性地质勘探中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或者有的勘探投资方自组施工队伍,监理工作缺失或形同虚设。地质勘探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受到质疑。其实,风险勘探监理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认识过程也异常复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地质、钻探、物化探、测量诸学科工种的合作,仅凭个人而不是专家团队决策,其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监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勘探投资方把好技术关、质量关、投资关、决策关;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施工单位深层次交流沟通,提高探矿认识水平,协助施工单位优化施工程序以及施工技术等。

防范策略:从探矿靶区圈定、勘探工作设计、资金预决算、实物工作开展等诸多方面需要引入中介监理,尤其对于那些不是矿业内行的勘探投资方,监理机制的建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3.8 地质勘探工作与(预)可行性研究脱节

目前,在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普遍存在地质勘探与可行性研究相互脱节的问题。矿床开发是否能够获得经济效益,不仅仅与矿床本身的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密切相关,还要涉及到国家的法律、宏观经济政策、矿山建设的内外部条件、矿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价格、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等诸多因素。只有通过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才能真正减少投资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防范策略:充分认识进行矿床开发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好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商业性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另外,矿床开采和选冶技术条件的风险必须及早考虑,一般可以通过初步验证、半工业性试验等以降低风险。

4 资源量风险

4.1 储量风险

由于矿床大多埋藏地下,有时哪怕是薄薄的一层泥土覆盖也难以看清其全貌,通常,矿床的赋存状况很复杂,主要表现在矿体形态、产状、 矿石组分、品位的多变性,即使有大量的钻孔和坑道对已发现的矿床和矿体进行了详细的控制,但开采后可能仍然变化很大。另外,有些矿床隐蔽性好,难以识别,如微细浸染型金矿等。

勘探工作完成之后,矿产资源储量的多少也可能还是一个不可知的因素。地质参数、矿床边界等相关因素都会对矿产资源的储量产生影响。即使是矿山的整套评估报告已经完成,也有可能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出现与评估不相符的情况。

诚然,如果严格遵循勘探规范来计算储量,出现的误差在规定之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勘探部门按有利于资源量或储量增加的方案连矿也是可以理解的。

防范策略:就我国的情形而言,一般333级别以上的资源量可信度较大,而334级别的资源量则仅供参考。

4.2 资源/储量类别的认识模糊

由于我国传统的储量分类原则不考虑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因此,一味地强调地质可靠程度,并且不论地质可靠程度如何,一概统称为储量;再加上多数勘探投资方不了解储量的真正含义,误认为只要是储量就能开采,只要市场需要就能取得经济效益。

新的资源/储量分类虽然综合考虑了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研究程度、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但是由于受到过去储量分类的影响,再加上多数勘探投资方对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认识模糊,仍然将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等同看待,往往会造成投资损失。

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对于勘探投资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成败。目前,有些勘探投资方甚至将勘探程度很低,所获得的预测的或推断的资源量作为矿山设计和矿产开发的依据,一旦资源/储量等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造成投资损失时,又把全部责任推卸给勘探单位的争议和法律纠纷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勘探投资方对不同类别资源/储量认识上的模糊,对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理解。而多数地勘单位则恰恰没有向勘探投资方说明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真正含义和用途,这也是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中法律纠纷不断的真正原因。

防范策略:勘探投资方应该正确认识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和用途;勘探单位在承担商业性地质勘探时,有义务、也有必要向勘探投资方说明不同类别资源/储量的含义和用途,为勘探投资方的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服务。

5 市场与财务风险

5.1 勘探周期长

勘探投资方为了加快矿业开发的速度,不按照地质勘探的客观规律办事,过分要求地勘单位缩短勘探周期,而一些地勘单位为了取得商业性地质勘探的工作费用,也违背勘探工作的基本规律,盲目勘探。地质勘探工作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违反这一基本准则,一方面会造成勘探程度偏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勘探工作部署的不合理和工作量的浪费,使得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成果和目的。

矿业投资不同于一般的行业投资,是投资回报周期长、时间不稳定的风险投资。一般矿业投资行为中仅勘查大型矿产资源至少就需要2至5年的时间,后期的投资开采过程也需要相应的投资周期。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一个矿山的投资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回报,在这个长期的运作时间里存在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

防范策略:需要勘探投资方和勘探单位的共同协商和努力,并以地质勘探的客观规律为准则,合理确定地质勘探工作的周期。

5.2 勘探资金投入不足

商业性地质勘探是一种市场行为,通常一个地质勘探项目往往有多家勘探单位参与投标和竞争。一方面勘探单位为了中标竞相压价,另一方面勘探投资方在确定勘探单位时只考虑价格因素,忽视设计方案、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由此造成商业性地质勘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勘探投资方以最小的投入来完成地质勘探任务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以勘探价格作为唯一的因素则是不可取的。地质勘探工作有其特殊性,必要的勘探投入是必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勘探投入不足,地勘单位也只能是偷工减料,减少工作量,这就势必会影响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的程度、质量和成果,其结果也只能是增大矿产开发的投资风险。

防范策略:为了确保商业性地质勘探工作的成果,勘探投资方需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以确定勘探单位。地勘单位也应该从客观地质条件出发,确定最佳勘探设计方案和合理的勘探费用。

5.3 市场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低迷和需求减少,我国矿业行业以及商业性地质勘探投资也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一方面,矿产品市场需求下降,矿产品过剩,价格暴跌,矿业企业因此而失去重要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商业性地质勘探和矿山建设与开发的速度明显放缓;迫使许多矿山关闭,许多初级矿业公司关、停、并、转。就地质勘探而言,除金矿勘探仍然方兴未艾外,其他许多金属矿产勘探活动锐减。实际上,在全球矿业投资和矿产品贸易中,这种周期性的短缺和过剩之间的交替循环是经常出现的。

防范策略:在矿业全球化的趋势下,认真分析世界矿产品市场的复杂变化,及时捕捉各种信息,研究矿石价格走势和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变化趋势,进行开矿的经济效益评估,对制定对策、确定商业性地质勘探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商业性地质勘探存在诸多需要和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但是,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借助于先进的地质理论、勘探技术手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理念,就完全可以防范和降低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实现商业性地质勘探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功及经济意义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R].2006.

[2]刘法宪,贾朝蓉.浅谈实现地质找矿突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

[3]鲍荣华.调整矿产开发战略,保证资源安全供应[J].资源战略,2002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3

关键词:地质矿产;勘探;问题;解决对策

充分开采矿产资源以促进工业与矿业的发展,必须先做好矿区的测绘工作,但是,我国的现代矿业起步较晚,矿产开采与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尚且存在专业人才匮乏和管理体制不完整的问题,因此,做好矿区地址测绘工作,确保矿产资源的顺利开采,必须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

一、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矿产勘探技术落后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非常落后,西方国家基本上都采用的机械自动化地质矿产勘探技术,特别是西欧和北美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地质矿产勘探自动化与标准化,而我国的很多地质单位在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时依然采用人工勘察,既不能保证地质矿产勘探结果的准确率,也不利于维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在发达国家的影响下,部分地质单位已经开始使用自动化机械来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目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是GPS RTK地质测绘技术,该技术具有鲜明的优势,但是,我国的GPS RTK地质测绘技术依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系统与精密仪器的组织也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效率。

(二)专业人才匮乏

提高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效率,研发自动化勘探技术,推动矿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据调查表明,我国的地质人才严重困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大多数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地质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忽视了地质矿产勘探与开采的实践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工作的平台与机会。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地质企业单位不是特别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后天培训,没有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引导他们灵活掌握GPS RTK地质测绘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有待优化

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对地质矿产勘探工作进行有效的规范与管理。但是,大多数地质企业单位没有建立完整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导致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缺乏规范的管理与正确的指导,严重影响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解决对策

(一)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

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需要灵活运用GPS RTK技术来勘探矿区的地形条件,GPS RTK技术属于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技术,该技术的测量系统由若干台移动站和一台基准站组合而成,移动站和基准站均由数据链连接。移动站在获取改正参数的标准是从基准站获取的数据,此时,移动站和基准站会同时接收卫星信号从而得到测量数据,基准站用无线数据把改正参数传输给移动站,移动站在改正测量数据之后就获取了准确的测量成果,从而更为便捷地进行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整个处理数据的过程属于单基线方式。另外,使用GPS RTK技术进行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具有三大优势:第一,即使控制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也不会影响地质矿区勘探工作的顺利进展;第二,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很高,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单位;第三,该技术发展前景良好,勘探结果非常准确,具备直观和快捷的功能,记录数据的工作效率极高。

在使用GPS RTK技术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时,要根据整个矿区的地形、地貌和矿区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好控制网,再用精密仪器分别测出它们的三维坐标,将其作为下一步地形图测绘及工程测量的基础,然后把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进行矿区地形测量时一般用基线与勘探线组成勘测网络,然后建立勘测网络作为基本的网络,再利用分级布设的方式对GPS RTK控制网络进行分布,这样可以辅助GPS RTK技术分析并判断处理结果;进行坑探工程测量时要做好坑道勘探与控制测量、坑道定线与定向测量、坑口定向点与位置点的测量、坑内导线测量、坑道贯通测量和坑道平面图测绘工作;进行井探工程测量时要做好地面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井口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以及井内引线、定线和深度测量、竖井联系测量、井下高程测量和竖井贯通测量等工作,而且,要建立矿区测量控制网,做好矿区地形测量、采场测量、线路测量、爆破测量、采掘场验收测量、排土场测量等工作,并用电脑绘制各种矿山测量图;在建立地质矿产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运用GPS RTK技术来平衡矿点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关系。

(二)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矿业的发展必须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地质企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工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熟练掌握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技术方法。此外,地质企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与专业考核,辅助他们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灵活运用GPS RTK技术做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

(三)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

地质企业单位应不断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对地质矿产勘探技术、工作流程与操作要点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提供标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其次,国家应完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法律法规,这样可以为实施地质矿产勘探提供法律保证,有效维护地质企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地质矿产勘探合法化,推动矿业开采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地质矿产勘探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地质矿产勘探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匮乏和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等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首先要不断提高地质矿产勘探技术,使用GPS RTK技术来实施地质矿产勘探工作;其次,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地质企业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工作平台,地质企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另外,地质企业单位要注重完善地质矿产勘探管理体制,为地质矿产勘探工作提供标准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国家应完善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法律法规,保证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进展有法可依,这样方能全面提高地质矿产勘探工作的效率,促进矿业开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端文.关于建立和完善地质矿产侦查新机制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4(10).

[2] 王永生,郭鹏勇,梁光明等.完善地勘体制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赴俄罗斯地质矿产经济学术交流的总结报告[J].地质评论,2015(2).

[3] O小苏.继往开来 顺势而上 为新时期地质矿产事业发展再做贡献――庆祝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成立30周年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2(2).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4

摘要:本文针对西北地区氧化铅锌矿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最终确定了具有开发价值及潜力的陕西楠木树氧化铅锌矿作为科研对象。

关键词:西北地区;氧化铅锌矿;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O611.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我国是一个铅锌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探明的铅锌矿产地600多处,探明储量约9000多万吨,在已探明的储量中约有三分之一为氧化铅锌矿。

以区域矿业发展看,西北地区铅锌矿资源丰富,但工作程度低,随着东部矿产资源的枯竭,国家西部大开发工程的启动,铅锌矿资源基地重心西移,区内氧化铅锌资源的勘查开发将得到大的发展,资源优势将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

2 西北地区氧化铅锌矿资源及利用现状

西北地区已探明氧化铅锌矿资源非常丰富,其特点是储量大、品位高、储量集中、埋藏浅、大部分易于开采等。但同时,由于铅锌矿物的氧化程度深,嵌布粒度细,风化和泥化严重,多金属共存等特点,给选矿工艺带来了极大困难。早在80~90年代,对于氧化程度不太高的铅锌矿,基本上按原生矿的工艺进行加工处理,其中氧化部分大都丢弃在尾矿中,对氧化率高的铅锌矿,由于没有成熟的选矿工艺和有效的选矿药剂,选矿指标不理想,至今未能得到开发利用。为了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氧化铅锌矿资源,根据以上情况,对西北地区的重点氧化铅锌矿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

2.1陕西凤县铅硐山氧化铅锌矿

2.1.1企业概况

陕西铅硐山矿业有限公司是由原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陕西省投资公司和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合资建设的中型采选联合企业。是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也是陕西最大的铅锌采选企业,项目于1997年建成投产。企业主要从事铅锌矿石采选、井巷工程施工、机械加工、汽车运输、铅冶炼的生产经营工作。目前采选能力已达到1300t/d,年产铅金属2.5万吨,粗铅8000吨。

2.1.2资源概况及利用情况

该矿区最初探明氧化铅锌矿的矿石储量在200万吨以上,而且品位高(10%~30%)。由于当时氧化铅锌矿选矿技术不成熟,导致该矿区氧化铅锌矿一直未得到开发利用。该矿区的氧化铅锌矿资源因当地管理不严,私人乱采现象非常严重。特别在2007年之前,铅锌矿价格很高,私人将一部分高品位氧化铅锌矿偷采之后不经选矿直接卖给化工厂或冶炼厂。由于当时开采技术不够完善,在开采原生矿的同时在氧化铅锌矿的下部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致使大量的氧化铅锌矿无法开发利用,目前能够开采利用的氧化铅锌矿资源量仅为6万吨左右。

2.2陕西省南郑县楠木树氧化铅锌矿

2.2.1企业概况

南郑县楠木树铅锌矿采矿权人为汉中市天鸿基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省汉中市天鸿基矿业有限公司是以国有资产运营及产权管理和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为一体的企业。是由陕西有色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及陕西银母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单位共同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从事铅锌采、选的国有中型矿山企业。

2.2.2资源概况

南郑县楠木树铅锌矿矿区位于陕西省南郑县县城155°方位、直线距离62公里处,隶属陕西省南郑县福成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7°18′25″--107°20′15″, 北纬32°31′01″--32°32′00″,面积约2.4010平方公里。矿区北侧有白玉—前进乡级公路通过,有约5公里的简易公路与矿区相接。沿白玉—前进乡级公路,可达南(郑县)—(江县)省级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矿山拥有铅锌矿石量584.22万吨,锌金属量21.29万吨,铅金属量3.07万吨。其中氧化锌矿、氧化铅锌矿石量197.81万吨,铅金属量955吨,锌金属量8.63万吨;混合铅锌矿石量386.42万吨,铅金属量2.97万吨,锌金属量12.66万吨。

2.2.3资源利用情况

矿山建设规模30万吨/年。2009年开始项目建设,目前已经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因矿石品位不稳定,日处理矿石量600-1000吨,处理量不均衡。另外由于氧化矿石的回收率和品位不理想,自2012年3月份以来,仅回采利用1030、990两个中段的混合矿,氧化矿浮选流程暂未利用。

本矿床氧化矿石属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和结晶白云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目的矿物氧化锌以菱锌矿的形式存在,经矿石性质研究及浮选条件试验,得到了锌回收率69.97%,锌精矿含Zn30.79%,锌精矿含银18.34克/吨的技术指标。矿山选矿工艺流程采用:三段一闭路破碎(破碎粒度-12mm)—一段闭路磨矿(磨矿细度-200目占65%)—铅锌优先浮选工艺(先选铅—再选硫化锌—最后选氧化锌)。

从生产指标看,原矿品位铅0.12%、锌0.64%,原矿氧化率7%-27%,个别班次氧化率达40%以上;选矿回收率铅50%、锌85%;尾矿含铅0.04%、锌0.11%。氧化矿对整体选矿回收率有一定影响。

2.3青海省杂多县东摸扎抓氧化铅锌矿

2.3.1资源概况

青海省杂多县东摸扎抓氧化铅锌矿矿区,位于西宁市市区西南方向,与的巴青县交界,交通十分不便。根据青海省地调院地质详查报告得知,该矿区氧化铅锌矿远景储量(金属吨)近100万吨。氧化铅锌矿的品位较低,铅加锌的品位仅为2%左右。

该矿石属于氧化铅锌矿石,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是菱锌矿和闪锌矿,杂质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和雌黄铁矿等,方铅矿含量甚微。矿石矿物形态大小不一,呈粒状结构,星散状,浸染状构造为主。脉石矿物成分单一,主要是白云石,其次有很少的石英脉,呈粉晶、细晶结构,块状构造。受构造应力作用,有些白云岩发生破碎,呈碎裂结构。矿化作用发生于粉—细晶白云岩中。

闪锌矿一般呈不规则的粒状产出,分布不甚均匀,呈星散状,局部呈浸染状分布。菱锌矿呈不规则粒状、钟乳状,少数呈半自形菱面体状。分布不均匀,呈星散状,局部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菱锌矿是闪锌矿的氧化产物,多分布于闪锌矿的表面,呈土状、钟乳状分布,闪锌矿包裹于其中。闪锌矿和菱锌矿多呈星散状、局部浸染状分布于白云质碳酸盐围岩中。早期二者分布于铅锌矿床的氧化带中,后由于碳酸盐的沉积,锌的分解产物被碳酸盐交代后形成菱锌矿,并包裹了闪锌矿,在矿石中多是闪锌矿与菱锌矿呈同一颗粒产出,呈星散状、浸染状散布于碳酸盐围岩中。菱锌矿与脉石矿物有三种嵌布关系:一种是菱锌矿极细小的粒状,一般都小于0.048mm或小于0.02mm,呈微粒状、圆粒状散布于围岩中;第二种是菱锌矿呈很细的网脉状分布于部分白云晶体周围,脉宽小于0.048mm;第三种使菱锌矿呈微粒状,一般小于0.048mm,呈浸染状分布于围岩中。方铅矿在矿石中含量极少,且较细小,呈它形粒状,大约在0.3mm左右。

2.3.2资源利用情况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5

[关键词] 煤矿开采; 采煤工艺; 控制技术; 问题和对策

一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 20 世纪50 年代和 60 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 90% 和 80% 以上, 2004 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75.6% 和 67.7% 。

(一) 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 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6 亿吨左右提高到 2004 年产量 19.56 亿吨,增长 2 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 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 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 2001 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 2002 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04 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 418 亿元。 (二) 行业主要特点

1 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 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 95% 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 1 / 3, 90% 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 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 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 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 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90.7% ,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 65% 。

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 2000 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 600 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 300 亿吨左右。据估算,到 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 1250 亿吨。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 30% ~ 35% 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 10% ~ 15% 。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

(二) 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1 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 42% ,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2004 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 39% ,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 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

据调查分析, 2003 年国有煤矿的 11.2 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1.42 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 13% 。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3 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 2010 年和 2020 年分别为 17.7 亿吨和14.7 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 2010 年和2020 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 4.5 亿吨和 11.1 亿吨。

(三) 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 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2004 年我国前 8 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20.68% ,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

2 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 1994 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 6个百分点; 2003 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 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 亿元。

2004 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 257 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3 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 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 48% ,补贴后仍有 6% 的企业亏损。2004 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 16812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 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 煤炭安全形势严峻

2004 年煤矿共死亡 6027 人,百万吨死亡率为3.08 ,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 0.03,波兰 0.09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 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 42 起,死亡 1008 人。

2 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 8 ~10% ,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 30 多亿吨,占地超过 15万亩。

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 22 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 100 亿立方米, 90% 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五) 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 煤炭运输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

2 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 , SO2 排放的 75% 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 SO2排放总量增加至 2158 万吨,酸雨污染加重。

2003 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 万吨。

我国 CO2 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 的排放约 80% 来自煤炭燃烧。

三 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

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

(一) 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 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

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

(二)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 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 8 亿吨,预计 2010 年达到 15 亿吨, 2020 年达到 18 亿吨。

(三)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 42% ,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

(四) 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 39% ,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 2010 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 年的 3.08 降到 1.5 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 0.4以下。

[参考文献]

[1] 李 伟,李 超,王亦昕. 河南省长虹煤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中国西部科技,2010(36).

[2] 段瑞才. 综放工作面防治煤炭自然发火的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04).

[3] 闫树波. 综放工作面自燃火灾的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5).

[4] 桂和荣,陈兆炎,刘 林,等. 淮河以北矿区地面沉降及其成因[J]. 煤田地质与勘探,1994(05).

[5] 吴慧琦,吴慧芳.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环境影响论证――以文峪河水库大坝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02).

[6] 张立昌,朱世宏. 矿产资源露天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 矿业工程,2010(04).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6

关键词::煤田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energy grows considerably, but coalfield hydrogeological work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Coal mine water inrush water disaster of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geology to work serious la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needs. This paper describes China's major coal base, especially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lanning min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situation, analyzed coal mining area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ppeared, and the geological work proposes, to ensure that China's co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alfield hydrogeology exploration situ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P64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中, 煤炭占70% 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煤炭勘探和开采进入高位运行。值此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跨入“十二五” 规划期间, 对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一分析、总结, 并对其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以便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也有利于了解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一、我国主要煤炭基地水文地质勘查及供需水现状

1、神东煤炭基地

东胜矿区,包括内蒙东胜北部区和东胜南部区。规划生产能力6000万t/a , 矿区规划用水量23.25万m3/a。该区地处沙漠边缘, 丘陵地貌, 地下水资源贫乏, 生态环境脆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和水文物测队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该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 现缺水5.0万m3/d。根据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急需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准格尔矿区,矿区含煤面积878.8km2 ; 探明各级煤炭储量264. 55亿t;一期规划目标年产15 Mt,二期为40Mt。按矿区发展规划, 一、二期总用水量分别为9.23万m3/d 和20.04万m3/d。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曾在该区进行长达数年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取用水文二队勘探的陈家沟和唐公塔水源地的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分别为4.1万m3/d和3.4万m3/d,现缺水3. 64万m3/d。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 缺水矛盾将会更为突出。

2、陕北煤炭基地

榆神矿区,设计生产能力83.3 Mt/a;需水量39. 98万m3/d; 总缺水量约4.13万m3/d。该区生态环境脆弱, 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第四系主要含水层易受下伏煤层开采破坏, 保水采煤问题严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及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曾组织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3、陕西黄陵煤炭基地

黄陵矿区,矿区东部煤田勘查程度较高。黄陵县城西部尚有数百km2 未进行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具有较大的找煤与找水潜力。找水方向主要为白垩系洛河组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由于长期治理投入不足, 诱发了多期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铜川矿区,分铜川、焦坪两部分开采。2003 -2010 年期间计划新建矿井5处, 新增生产能力580万t/a; 改扩建矿井6个, 增加生产能力370 万t/a。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裂隙孔隙含水层。目前需水量约3.1万m3/d。主要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废水污染和采空区引起的地表沉陷、滑坡等。

4、晋北煤炭基地

大同矿区,为北方严重缺水矿区之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该区口泉沟南进行过专门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进一步找水方向可在开发口泉沟南岩溶水的基础上,开展矿区西部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勘查,以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

5、晋中和晋东煤炭基地

霍州矿区,矿区西部7对矿井, 总设计能力650万t/a, 急需生产生活用水3.0万m3/d。1999 年曾作为国家计划二类地勘项目, 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四水文地质队承担水文地质供水勘查。离石、柳林矿区属晋中煤炭基地新建矿区。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煤田地质局229队曾在该区开展过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为适应煤炭工业发展需要, 保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需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阳泉矿区,阳泉矿区的寿阳北区, 年产煤炭600 万t/a, 需水量1.7 万m3/d, 供水目的层为深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曾于20世纪末在该区开展水文地质普查。随着煤炭深部开拓延伸, 矿井水文地质问题凸显,现正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晋城新矿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和山西煤田地质局229队曾分别在该区进行了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目前, 晋城新矿区的五龙沟、湟川、成庄矿正在建设中, 但供水问题并未最终解决。根据矿井建设进度, 应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6、鲁西煤炭基地

巨野矿区,包括巨野煤田和梁宝寺煤田,为山东省重要煤炭接替区, 资源前景好,开发潜力较大。各矿井正在建设和拟建中。除了梁宝寺煤田已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于20世纪末提交的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外,巨野煤田尚未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勘查, 水源问题一直未解决。因当地浅层地下水硬度大, 岩溶地下水埋藏深, 找水难度较大,急需开展煤田供水水文地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煤炭基地总需水量约118万m3/d。

二、煤矿区水文地质问题

1、干旱缺水制约瓶颈

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分布呈逆向分布, 煤炭资源占90%的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0%,而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68%的晋、陕、蒙、宁四省( 区) 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87%。以东胜及陕北为例, 榆神及神北矿区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2.55m3/s 和1.95m3/s, 而东胜矿区则为1.308m3/s,而且是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的, 因此利用小流域地表水资源解决矿区用水,几乎不可能。由于管理体制改变等原因,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据初步统计, 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总需水量296万m3/d, 现状供水能力152万m3/d, 缺水144万m3/d。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2、突水威胁资源危机

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是我国最主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上覆第四系巨厚松散层含水层, 下伏富水性极强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编制的《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十一五”规划研究报告》: 下组煤的开采普遍受到底部岩溶水的威胁。受岩溶水威胁的煤炭资源达200亿t以上。仅华北地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达160亿t。随着老矿区上部煤炭开采资源的枯竭, 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水害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资料, 在过去的20多年里, 全国有250多个矿井被水淹没,死亡1700多人, 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一度下降的水灾事故又频繁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矿井水害威胁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服务年限。另外, 由于煤矿开采历史较长以及小煤窑的无序开采, 老窑积水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突水水源。

3、矿区环境有待改善

矿区由于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以及井下排水,使得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浅层含水层被疏干, 以及由于采矿和抽水引起的地面塌陷等, 更使得原本干旱缺水的煤矿区“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 到2010年底,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已近60万km2, 每年还以4%~5%的速度递增。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处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我国西部煤炭基地, 水和环境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

三、煤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趋势及建议

1、超前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近年来,由于煤炭需求的高速发展, 原来遵循多年并行之有效的水资源勘查先行或与煤田地质勘查同步进行的这一科学勘查程序在新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未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遵循。除了增加业主方的投资风险以外, 更是造成了有限的宝贵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和破坏, 以至于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 为了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仍应按照科学的程序, 超前布置开展矿区的水文地质

勘查工作。

2、继续做好矿井防治水水工环勘查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东部煤矿上组煤资源的枯竭, 储量丰富的下组煤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而下组煤的开采除了其他的矿井工程地质问题以外, 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距离下组煤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继续加强现有矿井防治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应是新形势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3、重视矿山环境地质工作

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由于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破坏、地面沉降塌陷, 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方面的历史欠账很多。新形势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按照中央提出的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 今后应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查评价工作, 继续做好矿山环境治理, 努力营建新型的“绿色矿山”。

根据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主要煤炭基地和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这些煤炭基地和规划矿区大多数位于我国北方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贫乏, 生态环境脆弱。“西部水荒,东部水害”基本上是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两大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也是煤田水文地质工作者需要着力解决的两大课题。在近年来煤炭勘、采高位运行的新形势下, 充分认识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大型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R].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

[2]王大纯.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2006.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7

【关键词】露天金矿;合理开采;工艺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对于露天金矿而言,如何开采关乎开采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做好开采工作非常重要。开采工作的效果和工艺流程有关系,所以,首先要确保开采工艺的合理性。

二、我国金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国内金矿资源分布广泛,除却个别的省(区、市),各省均有金矿资源产出。我国金矿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基本呈现东部金矿储存面积广、种类多样。我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决定了岩金矿的分布形势,其中,伴(共)生金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区域。大致分布形势表现为,东部金矿储量/资源量占到31.6%,中部金矿储量/资源量大致是3O.7%,西部金矿储量/资源量为37.7%。

1、资源分布广泛

除上海外,各省(区、市)均探明存在金矿,储量一般都比较集中。我国有1000多个县(旗)已经探明有金矿资源,且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储量较多,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的储量就占到了岩金储量的46%以上。

2、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较多

岩金(占到探明金矿的63.2%),山东储量/资源量最多,储量达593.61t,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接着依次是甘肃、河南、云南、陕西、贵州、河北、江西;砂金(占探明金矿的11.8%),黑龙江最为丰富,占27.7%,紧接的就是四川、陕西、甘肃。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的伴生金所占比重约为25%。

许多伴生金矿床规模相当大,例如江西德兴239t,城门山70t,银山59t,甘肃金川75t,黑龙江多宝山73t等等。其中大部分与铜矿床相伴生,占伴生金储量的78%。

3、大规模金矿床少,中小型较多

岩金超大规模矿床只占到总数的2%、大规模矿床占到10%、中型占17%、小型高达71%。就矿床品位来看,富矿比例少,中等品位居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以643个岩金矿床数据为例,平均品位为4.95×10-6,60%的小于6×10-6,23.3%为6×10-6到12×10-6之间,只有16.7%大于12×10-6。

4、开采条件差,能露采的矿床少

国内已勘查出可开采的金矿主要是脉状矿床,矿体厚度不大,变化悬殊,品位变化大,只能进行地下开采。跟产金国相比,能露天开采的矿床微乎其微。

5、开发难处理金矿资源

在独立金矿中,微细粒、含砷、碳的较难处理。我国已探明3000多吨金矿储量,难处理储量占到了33.3%,为1000t左右。难处理金矿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省)。目前,被探明的难处理金矿日益增多,单单未提交的较大矿区就有十多个。得益于生物预氧化技术的提高,再加上金价上涨,难处理金矿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开发。

三、露天金矿开采工艺概述

露天金矿的采矿工艺是以连续完成系列工序和工艺过程为先决条件的,最终的目的是从矿藏中达到优质的储量回采率。工业矿块的不均匀性决定对复杂采区开采工作组织的高要求,采区的采准和各种矿石及围岩开采边界的正确(台理的)划定是构成采矿工艺的基础。

金矿采区的采准工作在于完成以下两个基本过程:划定采区的种类特性和矿体的松动。根据成矿性、矿体的埋藏条件和采区矿体的物理技术特征,最后采区采准效率的保障依靠正确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图和所确定的工艺流程图参数。

实际上,金矿矿床的开采运用两种松动方法:爆破法(居优势)和机械法。爆破准备取决于矿体的埋藏条件和生产要求,它要求运用各种特殊的崩矿方法,提高开采的质量指标。采区的松动方法(机械的或爆破的)根据其经济合理性而定。只是在个别情况下,对于机械松动表现出明显优势时.借助于凿岩爆破工作在矿体进行总的采准时偏重于后者。

确定选择采区采准方法(工艺流程图)的因素是:矿体形态、矿体的埋藏参数、工业矿体的分布特点、所运用凿岩和开采设备的技术性能、所开采矿石的价值。

确定采区采准工艺原理图的矿体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种:

1、工作水平范围内夹杂着废石或非标准矿石的块状矿体。

2、不掺杂或掺杂很少(夹层)废石或非标准矿石的中等厚度和厚度很小的急倾斜或倾斜矿体(脉状矿体)。

矿体的埋藏参数(厚度、接触倾角)、采矿台阶高度和所运用凿岩设备的规格种类决定着采区采准工艺流程囝的选择。

工业矿体分布的特点,决定采区的分类特征,对选择这样或那样的采区采准工艺流程图产生影响。运用更为复杂的工艺流程图保证储量全部回采的可能性决定着矿石的开采价值。

四、露天矿山设计

和矿山工程三十年来,在露天矿山设计理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改进设计方法和管理制度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对露天开采合理境界问题,我国进行过两次大讨论。第一次是从1957年到1960年。第二次是1975年到1979年。两次讨论都是围绕确定经济上合理开采深度展开的。经过讨论对下列问题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1.应该按经济规律办事,以综合经济效果最优为主要目标;

2.确定经济合理剥采比的方法应该与确定经济合理境界原则统一考虑;

3.当露天与地下开采经济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应该优先采用露天开采。

在提高露天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强化开采方面,由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设备更新上,而应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合理部署矿山工程发展程序、改善露天矿采剥制度、正确处理采剥关系方面。

在用铁路运输的露天矿,成功地使用了移动干线开拓,以选择合理的开段沟位置。很多露天矿对加速开拓准备新水平进行过系统地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快速掘沟、掘沟与扩帮平行作业缩短新水平准备周期的经验,对提高露天矿生产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在用汽车运输的露天矿,应广泛地采用横向短段沟延深新水平、陡工作边坡和多方向推进工作线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减少初期剥岩量有显著效果。对分期开采做了很多研究。生产实践证明,分期开采在经济上是有利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研究电子计算机在露天矿的应用问题。到七十年代初期,一些设计、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始了金属露天矿系统工程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制订出关于矿量计算、圈定露天矿境界、编制进度计划,以及很多单体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并对露天矿装运过程编制了随机模拟数学模型和计算程序。

五、露天开采技术

1、露天陡帮开采及穿爆技术

陡帮开采理论是由前苏联的学者所提出,我国在上世纪的70年代开始陡帮开采技术的试验,后被列入了我国科技攻关的项目,在南芬露天矿实施了大规模试验,给我国大中型的露天矿开采技术改造、新建及扩建带来了丰富实践应验,这种技术具有初期剥离量小,建设周期短及工程量少等特点,目前在我国的紫金山、金堆城及眼前山等有关露天金属矿中得到了应用及推广。我国很多露天矿采用的是潜孔钻与牙轮钻的钻凿炮孔来爆破的,其应用技术主要有微差爆破、挤压爆破、大爆区及孔内的位差为爆破技术,有效解决难爆矿岩的爆破减振及破碎块度问题,这种穿爆技术在我国目前的露天开采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2、间断与连续开采

这种露天开采技术是指在工作面上使用电铲来装载矿石,通过汽车运输及破碎机的破碎之后,使用胶带运输机把矿石运出采场,此技术能发挥汽车与胶带机的优点,比较适合深凹露天矿的开采,我国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在东鞍山及大孤山等铁矿,还有德兴铜矿主要应用了这种间断与连续的开采技术,自齐大山铁矿引进了可移动式的矿岩破碎和胶带运输系统之后,标志着我国的深凹露天矿山开采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的水平行列。

3、高台阶开采及露天采矿装备

露天开采设备正向大型化发展,国外有些矿山运用了高台阶的开采技术,我国在高台阶的开采技术方面研究要晚些,这种技术在我国露天矿中应用并不是很多,我国露天金属矿大多数台阶高度最大在14m-15m之间,近些年,露天铁矿装备有了较大提高,运用10m3之上的大型挖掘设备增多,这给高台阶开采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利保证。我国露天金属矿装备水平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小矿山的装备单一,不配套,有些工序还使用手工体力劳作;二是中大型金属矿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可设备较为陈旧,效率不是很高;三是少部分大型金属矿运用了国内外先进装备,像电动轮汽车、牙轮钻机、大功率推土机及大斗容的挖掘机等,其生产作业线的效率较高。我国露天矿还将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在了监控、定位及运营方面,其发展正在向规模及设备大型化、开拓方式的强化及多样化、工艺连续及半连续化、电子控制等方面发展。

六、废石场位置选择

1.废石场位置选择原则

(一)场址的选择必须与采矿设计同步进行,选址时应考虑采掘和剥离物的分布,采掘顺序,剥离量大小,场址宜靠近采场;

(二)废石场的容量应能够容纳矿山服务年限内所有排弃的全部岩土;

(三)废石场宜应充分利用沟谷、洼地、荒坡、劣地,不占良田,少占耕地,避开城镇生活区;

(四)严禁将水源保护区、江河、湖泊作为废石场;严禁侵占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五)废石场场址宜选择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原地形坡度相对平缓的沟谷;不宜设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不良地带,不宜设在汇水面积大,沟谷纵坡陡,出口又不宜拦截的山谷中;也不宜设在主要工业厂房、居住区及交通干线临近处,当无法避开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六)废石场不应设在居民区或工业场地的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和生活水源的上游,并不应设在废弃物扬散、流失的场所以及饮用水源的近旁;

(七)废石场宜利用山岗、山丘、竹木林地等有利地形地貌作为废石场的卫生防护带,无地形利用时,在场地与居住区之间应按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

(八)建于沟谷的废石场,设计时应设排洪设施,避免因废石场的设置而影响山洪的排泄及农田灌溉。

2.废石场位置选择

根据废石场选择原则和矿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在采场西面山沟和南面山沟各选了一个废石场进行比较。

经比较,南面山沟下游有一村庄和河流,汇水面积较大,运距较长,且安全措施和防护带技术得不到保证;西面山沟汇水面积小,下游无村庄,无农田,运距较短,容量能满足矿山要求,安全措施和防护带技术得到保证,不会成为危险源,废石场道路的施工和废石排放方式简单,同建设单位共同确定,西面山沟作为本矿山的废石场。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露天开采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更加合理有效的开采工艺,提高开采的效果,避免开采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问题,尽量确保开采的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梁克均.我国金属矿露天开采技术的进展[J].有色金属,2012,02:7-13.

[2]孙豁然,周伟,刘炜.我国金属矿采矿技术回顾与展望[J].金属矿山,2012,10:6-9+71.

矿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区别篇8

关键词:重晶石;矿储量;估算

中图分类号 : P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1引言

中国重晶石资源相当丰富,分布于全国21个省(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0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3.6亿吨,居世界第1位。就省(区)而论,以贵州省重晶石矿最多,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4%。通过开展天柱贡溪向斜重晶石矿的整装勘查,大致查明整装勘查区内重晶石矿及共伴生矿产,其中重晶石矿产于留茶坡组中上部,沿贡溪向斜南东翼及贡溪向斜北西翼之云洞背斜两翼出露,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主要发现的矿床有大河边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本次整装勘查新发现的云洞背斜大型晶石矿床以及产于三穗向斜的老文溪小型重晶石矿床。这项工作有利于增强黔东南州重晶石、钒矿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为下步勘查提供依据。

2 天柱县贡溪向斜重晶石矿区概况

2.1整装勘查区位置及交通

整装勘查区位于贵州省天柱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9′22″~109°11′36″,北纬26°56′36″~27°08′05″,整装勘查区由10个拐点围成,面积203km2,除勘查区南西部3%范围辖属贵州省三穗县外,其它范围辖属贵州省天柱县。通往整装勘查区的主干线公路主要有三穗县―天柱县省道(S310)从整装勘查区南侧经过;天柱县坪地镇至湖南省新晃县扶罗镇乡道(Y002522627)与S310省道相连,沿坪地―八界―云洞―地妹―扶罗一线贯穿整装勘查区南西部至北东部;天柱县邦洞镇至湖南省新晃县贡溪省道(S202)与S310省道相连,沿邦洞镇―平溪―大河边―湖南贡溪一线贯穿整装勘查区南东部,是大河边地区重晶石矿运输主干线,加之整装勘查区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有利于开展重晶石矿储量估算研究工作。。

2.2勘查区地质背景

勘查区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之间的过渡带,即江南隆起(江南地轴)西侧。区域构造处于北东向贡溪复式向斜南西段。贵州省属环太平洋成矿域(Ⅰ-4),跨越扬子成矿省(Ⅱ-15)和华南成矿省(Ⅱ-16)。本区属江南隆起西段Sn-W-Sb-Fe-Mn-Cu-重晶石、滑石成矿带(Ⅲ-79),勘查区处于天锦黎金水晶重晶石钒成矿带(Ⅳ-10),该成矿带上已发现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有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新晃贡溪重晶石矿床等。

2.3勘查区四个矿体情况简介

根据《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对重晶石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原则,依据主矿体的规模、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和厚度稳定程度等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勘查区共圈定四个矿体,其中Ⅰ、Ⅲ号为主矿体。

(1)矿体规模

Ⅰ号矿体:总长大于15000m,勘查区内走向长度13473m,倾斜延深大于1015m,垂深大于500m,矿体连续性好,规模为大型。

Ⅲ号矿体:走向长度3832m,倾斜延深大于450m,垂深大于300m,矿体连续性好,规模为大型。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矿体形态为层状,夹石一至二层,呈透镜状产出,走向延伸不稳定,厚0.1~0.10m。矿体产状变化较小,具有规律性,形态属简单类型。

(3)构造影响程度

Ⅰ号矿体分布于贡溪向斜南西段南东翼,呈单斜产出,该区有F8、F9、F10、F11、F12五条断层,其中F8、F9、F10、F11发育于矿体覆盖层中,未破坏矿体,仅F12对矿层有一定破坏,矿体露头线被错断35m左右,向深部断距减小直至消失。构造对矿体影响小。

Ⅲ号矿体分布于贡溪向斜南西段之次级褶皱云洞背斜两翼及南西倾伏端,F3断层对矿层有一定破坏,矿体露头线错断距离小于10m。构造对矿体影响小。

总体上,勘查区破坏矿体的构造发育程度为简单类型。

(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Ⅰ号矿体普遍厚2~5m,最厚位于大河边勘查区虾麻塘至麻龙坳一带,ZK1401厚14.64m,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均匀减薄,至水井湾向北东,厚度稳定于1~4m之间。厚度变化系数为61.99%,含BaSO452.06-98.06,平均品位85.56%,品位变化系数7.94%,有用组份分布均匀。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矿体。

Ⅲ号矿体厚矿体厚度0.78―2.26m,平均厚度1.39m,厚度变化系数33.29%,厚度稳定;BaSO4品位51.82-85.10%,品位变化系数15.12%,有用组份分布均匀。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矿体。

综上所述,勘查区主要矿体规模属大型,矿体形态属简单类型,破坏矿体的构造发育程度为简单类型,矿体厚度较稳定,对照《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矿床勘查类型为Ⅰ类型。

3天柱县贡溪向斜重晶石矿储量估算研究

3.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参照《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1-2002)中重晶石矿一般要求,确定工业指标如下:

边界品位:BaSO4≥30%

最低工业品位:BaSO4≥50%

最低可采厚度: 0.8m

夹石剔除厚度:1m

3.2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为贡溪向斜贵州省境内部分,包含了1986年国家出资探明的《贵州省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勘查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Ⅰ矿体资源量估算范围。具体估算时,对已设探矿权和采矿权空白区的资源量进行分别估算,资源量估算标高以矿体地表露头高程向下至工程控制外推圈定矿体深度止,标高为800~200m。

对已备案的《贵州省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勘查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估算的资源量,本次不再重新圈算,直接引用其估算结果。

“高吊重晶石矿”、“圭禄山重晶石矿”、“大代白重晶石矿”三个矿权,其范围部分跨“大河边重晶石详细普查区”与矿权空白区,虽然曾经提交相应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但报告编制时并未投入探矿工程,也未区分国家出资部分资源量,报告提交后不同程度投入了新的探矿工程,因此本次对除《贵州省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勘查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估算范围之外的部分进行了重新圈算。

3.3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矿体呈层状产出,形态简单,浅部与深部的探矿工程布局较均匀,选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Ⅰ、Ⅲ、Ⅳ矿体倾角一般25~45°,平均倾角小于45°,采用水平投影法估算资源量;Ⅱ产状较陡,平均倾角大于45°,故采用垂直纵投影法估算资源量,资源量估算方法选择合理,依据充分,资源量估算的方法有水平投影法和垂直纵投影法

3.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根据工业指标、化学分析结果、矿体产出特征、勘探类型、工程控制程度等综合考虑,具体圈定原则如下:

3.4.1 单工程矿体的圈定

(1)在单工程矿体中,凡BaSO4≥50%的样品,圈定为工业矿体。

(2)在单工程工业矿体内部,允许带入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无矿、低品位样品,但带入后工程平均品位不得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否则予以剔除。

(3)在单工程工业矿的顶、底板,允许带入真厚小于1m的低品位矿,带入后平均品位不得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否则不予带入。

3.4.2矿体边界的连接

根据控矿地质条件,矿体形态、产状变化特点,按照《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1-2002)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及外推的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直接连接法:当相邻两工程均穿过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矿体边界基点,且经对比确定为同一矿体时,地表按自然曲线勾绘连接,剖面上按产状延伸规律连接,平面图上则相对应基点用直线连接,即得相应的矿体边界线。

(2)矿体外推原则:本次矿体圈定采用了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

有限推断法:相邻两工程,一个达到工业指标,而另一个未见矿时,平推两个工程实际控制距离的1/4为资源量估算边界(最大不超过本级勘查间距1/4)作为资源量估算起算点。

无限推断法:若见矿工程以外没有工程控制,则此时矿体边界基点的确定方法为无限推断法。以见矿工程为基点,按本级勘查间距1/2向外尖推作为矿体尖灭点的位置,按本级勘查间距1/4作为资源量估算起算点。

(3)当矿体连接或外推遇有较大断裂构造时,则以断裂为界。断距大于30m的断层的影响,造成矿层出现拉空带或重叠带,以实测或图解之断层边界与矿层中心面的交切线为矿层的边界线,据此圈定矿体边界;断距小于30m的断层,本次不考虑其影响,矿体作连续圈定。

(4)省级行政区界线为矿体圈定的人为边界。

(5)地表矿体露头中心线,为资源量估算边界线。

3.5资源储量的分类

3.5.1资源量类别的确定

矿床勘查类型为Ⅰ类型,根据矿体工程控制程度、矿体对比连接可靠程度、矿石质量研究程度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结合《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1-2002)中重晶石矿的规范要求,资源量类别定为(332)、(333)、(334)。工程间距以400m(走向)×200m(倾向)为基本勘查间距控制(332)类别资源量,放稀一倍控制(333)资源量,(334)资源量不考虑工程网度,根据矿体地质特征有少量工程即可圈定。

控制的(332)资源量块段:由多个有效工程点控制圈定,工程控制网度达到400×200m,工程控制达332工程间距要求,见矿工程所圈闭的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矿体对比连接基本可靠,矿体形态、产状基本控制、查明;矿体内部结构清楚、品级和矿石类型变化已基本掌握;矿体的品位、厚度变化特征已查明;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推断的(333)资源量块段:有两个以上工程沿走、倾向上作稀疏控制的矿体,工程间距在800×400m;矿体形态、产状及空间位置已基本查明;矿体内部结构、品位及厚度变化已基本掌握;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预测的(334)资源量块段: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并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资源量。有稀疏工程验证控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及成矿规律合理圈定和外推部分均作为(334)类资源量。

3.5.2 块段划分原则

(1)不同类别的资源量划属不同块段。

(2)根据矿层平面圈定原则,单独圈闭的矿块为一个资源量估算块段。

(3)断层分隔原则。较大断层两盘,分别划分为不同的资源量估算块段。

(4)矿权边界原则。不同矿权,按边界进行块段划分。

4 结论

本文总体目标任务是通过开展整装勘查,大致查明整装勘查区重晶石矿产资源量,增强黔东南州内重晶石矿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为下步勘查提供依据。截止2014年9月30日,天柱县贡溪向斜重晶石矿整装勘查共累计查明重晶石矿石资源量(332+333+334)类型23959.23万吨,本次整装勘查新增 (332+333+334) 类型12622.20万吨 ,具体情况如下:

(1)1986年《贵州省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勘查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圈定矿体一个,为Ⅰ矿体之部分。提交(333+334)类型重晶石矿石资源量11337.02万吨。其中(333)类10881.04万吨,(334)类455.98万吨。

(2)整装勘查新圈定矿体三个,即Ⅱ、Ⅲ、Ⅳ矿体,扩大Ⅰ矿体规模(部分)。估算新增(332+333+334)类型重晶石矿石资源量12622.20万吨。其中(332)类997.03万吨,占新增资源量的7.90%;(333)类4268.26万吨,占新增资源量的33.82%,(334)类7356.91万吨,占新增加资源量的58.29%。

(3)本次未对采耗资源量进行圈算,通过收集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提交的贵州省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整装勘查区采耗资源量(111b)共580.20万吨。详细见表1。

表1 天柱县贡溪向斜重晶石矿整装勘查采耗资源量统计结果表

采矿权人 资源储量类型 消耗量(万吨)

天柱县大河边重晶石矿 111b 198.87

天柱县猪圈湾重晶石矿 111b 200.24

天柱县圭勺重晶石矿 111b 25.50

天柱县上公塘重晶石矿 111b 155.59

合计 111b 580.20

(4)截止2014年9月30日,整装勘查区内共累计查明(332+333+334)重晶石矿石资源总量23959.23万吨;其中(332)类997.03万吨,占总资源量的4.16%;(333)类15149.30万吨(含采耗量580.2万吨),占总资源量的63.23%;(334)类7812.89万吨,占总资源量的32.61%(见表8-3)。

参考文献

[1] 李元志. 海南省重晶石矿成矿远景分析及典型区域综合预测研究[D]. 东华理工大学, 2013.

[2] 文星桥, 石庆鹏, 郑江,等. 贵州天柱云洞地区重晶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C]// 贵州省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上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范文 下一篇:护理老人的方法和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