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学范文

时间:2023-03-01 18:22:18

矿业大学

矿业大学范文第1篇

中国矿业大学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形成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97人,硕士生导师662人。教授238人,副教授384人。共有各类学生4.6万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6500多人。研究生5000多人,留学生100多人。本科生中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600多项,大学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00余项。

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计划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6500人。在62个招生专业中,有23个专业按照大类招生,分别归属为10个大类,其余的39个专业按照专业招生。

优秀学生可进入孙越崎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行通识教育、创造教育和个性教育,每年将从新生中选拔部分高考成绩优秀的理科生进入孙越崎学院学习,学习期满,学生可推荐直接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多次专业调整机会为了增加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发展专长,学校为学生提供三次专业选择的机会。对于获得优秀新生奖学金的考生,根据有关规定在入学3个月内可以申请调整专业;入学一年后,学习成绩优秀或确有专长的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的相应科类中转专业;按照大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学习两年后再确定专业。

优秀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我校设有研究生院,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对于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人数占年级人数的15%。

广泛的国际合作我校实施国际化教育制度起步早。通过全方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国外50多所著名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每选送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国外继续学习,在取得相应学分后,由续读高校和我校各自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证书。

为进一步加强对澳、对德合作与交流,我校与阿德莱德大学、昆士兰大学等8所澳洲高校合作成立了中澳学院,与杜伊斯堡一埃森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6所德国高校合作成立了中德学院,专门负责对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联合培养工作,新生入学后可申请直接进入学院学习。

实行弹性学制规定本科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8年,优秀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选择辅修第二专业。

“奖勤补贷减免”政策为鼓励考生报考,我校设立优秀新生奖学金;入学后,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中国矿业大学奖学金和各类企业奖学金,每年奖助学金总额近5000万元,学生获奖面50%以上。同时,学校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适当减免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

矿业大学范文第2篇

你或许不会想到,上述对老师如此旗帜鲜明的评价皆来自一群名为“教学信息员”的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他们每两周就要把各个班级学生对上课教师的评价反馈到教务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当“考官”。

一把野软冶师德纳入野硬冶制度

“师德不仅关系着教师群体的形象,更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高低。师德本应强调内在自觉,但当前师德发展的困境要求我们必须从制度层面对师德进行重新审视与设计。”

在邹放鸣教授看来,当前师德面临不少新问题。如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面临着不能快速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的尴尬;在学术上,重科研轻教学的体制并没有根本改变;教师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能力还相对薄弱……而社会对师德的要求又前所未有的迫切。

近些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手抓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了全方位的师德制度体系。中国矿业大学不断创新形式,在实践中探索了行之有效的路径。“女教授与女学生结对子”制度就是其中一项。

二野四位一体冶夯实师德之基

“师德建设非一日之功,要构建一个立体化的体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并通过严谨而科学的制度与机制去保障。”

采访中,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位教师坦言,现在的工作并不轻松。“上课前,我们都要非常用心地备课,甚至是如履薄冰,因为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我们职称、晋升、聘任、评优等一系列事情。”

在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可以对教师大声说“不”。2008年起,该校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选出代表作为教学信息员,每两周向学校反馈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这让教师们颇有压力。

中国矿业大学从2010年实行“力行计划”,至今已有18位教师深入煤矿、煤电公司等单位挂职锻炼。

“通过社会挂职、到企业开展调研、进行社会调查等实践方式,我们对煤炭这个行业的艰苦性有了切身的体会,也更读懂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矿大精神。回去后,我们将把这种精神真正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才。”安全工程学院李忠辉副教授动情地说。(郑晋鸣,陆金玉)

矿业大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共享;文化内涵

中国矿业大学位于徐州市云龙湖景区南侧,四周青山怀抱,绿水荡漾,交通便利,校区规划用地191公顷,建筑面积670000平方米。作为以矿业为特色的院校,我校校园景观设计融合了矿业行业相关元素,体现了设计之初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一、园林化校园

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以水面作为主体,结合驳岸和绿岛布置附水体及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形成起伏有致、疏密相见的和谐韵律。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手法,将规则严谨的建筑群体与自由开放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强烈对比。

建筑群体间的空间和广场空间布局借鉴江南水乡古镇的街道空间处理方法,利用相似的街道尺度和收放节奏,营造富有诗意环境的空间景观。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皇家宫园的主轴线处理手法,形成校门、入口、广场、景观长堤以及主教学楼层层跌进及收放有致的空间。

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通过中庭、天井、室内绿化、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达到“天人合一”的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校园的可持续发展除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还体现在不用尽现有资源,采用适应性、灵活性单体设计,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中国矿业大学基地呈南北向长的长方形。根据校园的功能要求,形成学生生活区、生态区、教学区三者平行分布呈带状发展的规划布局,这种规划布局有利于学校沿南有机生长。在此基础上,生活区和教学区以生态带为纽带形成多方位对话关系。在这种山水交融、生态共享的环境中,生活与教学交融共享,形成一个独特的区域――生态共享区,该区域涵盖了教学区与生活区沿边一系列户外活动空间与中间生态带,是同学交流与生活的主要场所,体系高校学生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方式。

三、生态共享

由碧水、绿岛、广场形成的生态共享区,位于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中间,是联系两者的纽带。在设计中应立足于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系,采用江南园林的处理手法,在场地中间挖土堆山,形成一泓蜿蜒曲折的水面。

曲水的西岸接学生生活区,岸线自由灵活,设计采用自然的处理手法,蜿蜒的小径穿行于苍郁的绿树之间,水面上的片岛与河岸若即若离、生机盎然。

水面东岸是教学区,以硬质铺装为主,岸边有规律的组织了大量的亲水平台与广场,是师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教学楼前小广场被绿地分隔为若干块,既有分散人流的作用,又在视觉上达到很好的效果。绿地中包含了很多景观小品,如雕塑、时刻等,这些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丰富了校园绿地景观,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师生流量大的地方设置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石刻,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特色。在绿地周围设置的座椅,提供给师生休闲的场所,同时可以静静享受这宁静的绿地,充分考虑了师生的心理活动。

但校园整体植物配置四季性不强,植物种类相对单一,行道树采用广玉兰,生长速度较慢,遮阴效果较弱。

校园应该是一个能坐下来观赏、学习和社交的风光美丽的场所,我校的这片绿色景观带力求营造一个简单而宁静的场所,供师生交流、休憩、学习之用,使学生暂离学术的压力和课业的烦恼,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能更好地休息。同时,学校空间组织中,以“人性化尺度”设置相应设施,比如在幽静的角落和小广场布置座椅、座凳,使学生既可以躲避喧嚣,同时也是社交的好场所。同时,校园应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这是区别其他的重要之处。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校园精神,蕴涵文化的校园景观将会很好地提升院校的形象和价值,

矿业大学范文第4篇

>>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用制度涵养师德 中国矿业大学景观优劣评析 中国矿业大学:低调的百年老校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为毕业生证婚 浅谈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男女篮球队运动员场上意识的培养 中国矿业大学通识性素质教育选修课开设中的若干问题及其相关建议 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致贺信作出批示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上呼吸道感染用药知识与行为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高教所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全校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及上课冷热两级分化现象探究 论校台协同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 独立学院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协同创新实践的探索与效果 协同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行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

[4]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

[5].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民族教育,2011(05).

[6]《中国矿业大学孙越崎学院管理办法(试行)》

矿业大学范文第5篇

我梦想中的大学,应该是有着偌大的校园,芳草萋萋,明媚的阳光下三三两丽行走在林间小道;还有宽敞的礼堂,书香暗涌,明亮的灯光下,大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播,思想在这里碰撞出夺目的火花……她还应该是青春与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是承载伟大梦想的船帆在等待远航的号角……

怀揣这样的梦想,我努力着,拼搏着。直到走进这所百年学府——中国矿业大学。回忆当初独自一入踏上北上的列车,经过大大小小五六个省份才踏上这片土地,在学长学姐的热情迎接下,坐上舒适的校车。一路上,学长学姐兴奋地向我们描述徐州,讲述矿大,我的心充满了幻想与向往,直到真正走进这所神秘的殿堂。校车缓缓驶进东门,正前方是中国矿业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不敢想象这座建筑竟如此之宏伟,心情霎时被推到了顶点,偌大的校园,宏伟的图书馆,宽敞的校道,一切正如我梦想中的一样。尽管人们常说: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之大,谓有大师也。但心想如此的大学,也必定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的文化圣地。

矿大生活条件让我产生一种“家”的感觉。带着阳台的四人间、随时可烧水洗澡的热水器、眼前一亮的空调赫然出现在宿舍里,远超全国高校平均水平的配置时刻提醒着新生:只有你们才是学校的主人。民以食为天,矿大食堂提供的美食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你可以吐槽一食堂许久不变的饭菜样式,但不要忽略它低廉的价格;可以对食堂的就餐环境表示不满,但肉夹馍和里脊肉饼的飘香依然让你流连忘返;可以调侃三食堂略显昂贵的价格,但种类繁多的特色小吃依然会把你的钱包掏空;更不必说南湖西餐厅和新开业的音乐餐厅,更能体验到歌手的现场演唱和绝妙的舞蹈表演……在校园的林荫道下,窗明几净的图书馆,清旷舒雅的教室或是五色五香的食堂都留下了我的印记。而我也是这里一个匆匆的过客,只能作短暂的停留,终究会有一天要恋恋不舍地离开,所以我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

社团的日子

初入矿大,便被纷繁的社团所吸引。我流连于热闹的招新现场:“诵读协会”硕大的展板展示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照片上每个成员开怀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招牌;“广播剧社”给喜欢话剧的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面试环节就是命题表演;而学生会永远是最火爆、最具人气的组织,各个部门的面试者都从室内排到走廊……

而之于我,最难以忘却的是大一行将结束时加入的校大学生记者团——一个温暖的家庭。一部相机,聚焦“前线”风云人物;一支秃笔,锁定校园生活百态;一张信纸,满载学子的心声和梦想;~骑单车,穿梭在事实与真相之间的交叉路口,这就是我作为校园记者的真实写照。在生活之中,我们注视着身边的细微小事;在工作方面,我们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是非面前,我们坚持着记者的职业操守。依稀记得第一次独立采访的对象是学校的一位教授,紧张、激动的心情让声音都变得颤抖,教授微笑着配合着采访,让我的心情慢慢平复,最终顺利完成采访。

平心而论,作为校园记者是辛苦的,这是记者这份职业的必然结果。从事新闻工作,不单单锻炼了我的写作和口才,更培养起一种见微知著的习惯,使我拥有了比平常人更为敏锐的目光和擅于冷静思考的大脑。出门在外靠朋友,做校园记者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人,积累更广的人脉,平时遇到突发事件,朋友会在关键时刻祝你一臂之力。我想也许只有干过这样的工作,大学生活才显得更加有意义,才能摆脱平庸,摆脱惯性,在生活的边界线上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不挂群”的大学

2012年1月1日零点,我们敬爱的校长——葛大爷在新年致辞中宣布,矿大将取消挂科制度。这一决定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矿大学子的热烈讨论。

所谓的取消挂科制度。其核心有两点:一是学生某门课程不及格,可以不限次数地申请重新学习,相对以往的两次补考机会,现在的机会更多;其二,学生若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通过重新学习来提高,俗称“刷分”。虽然取消了挂科制度,但对矿大的学习氛围却没有丝毫的破坏。清晨的林荫小道总会传采朗读英语的声音,午后的公教区教室总有伏案疾书的学生,而我最享受的,是每当夜幕降临,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里在静谧的夜里灯火通明。

学校图书馆是矿大南湖的标志性建筑,圆柱形的建筑肃穆地伫立在镜湖旁。巧妙的结构设计,总会让人赏心悦目。石头、水泥是没有记忆的东西,但是由它们堆砌起的图书馆,却深切地烙刻在每一个在此逗留过的学子心里。与矿大同岁的她,在经历了102年的沧桑变幻后,更显得历久弥新。值得一提的是,矿大图书馆藏书量丰富,纸质与电子文献总量达400万册,而历经沧桑的古籍图书更达数百种,这些珍贵的“国宝级”文献,堪称镇馆之宝。

矿业大学范文第6篇

接下来的仪式简约而神圣,掀头纱、交换戒指,相拥而吻,无一不让现场同学深受感动,欢呼声与掌声一潮接一潮。

之后,最让大家翘首以待的证婚环节终于来到。葛世荣校长走上典礼台中央,为14对新人送上心底的祝福。他说,同学们因矿大而相识,在课堂上相知,在校园中相爱,在毕业前结果。作为校长,他被这种纯洁、真实、忠诚的爱情而感动。祝愿矿大学子伉俪志同道合,比翼双飞。今后,无论天涯与海角,无论年轻与年老,无论成就与平凡,都能铭记母校,心心相印,彼此激励,白头偕老。同时他还希望这14对新人,今后无论贫穷与富有,无论疾病与健康,无论逆境与顺畅,都能同甘共苦,相亲相爱,相互敬重,永葆爱心。

葛世荣告诉笔者,矿大是一个行业类高校,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毕业后走进西部、走向基层。“这届毕业生今年6月21日左右就要到煤矿或边远地区就业了,这种情况下,能给他们证婚,让他们双双奔赴祖国边陲最需要的地方去,给他们一种鼓励,让他们对学校有一种留恋,把学校当成家,可以时时想起他们美好的姻缘是在矿大结成的,还有校长证婚,挺有意思,也很美好。”葛世荣还表示,毕业生只要有像今年这样结婚的,证婚仪式明年还会继续。

此前的5月23日晚9点53分,葛世荣在人人网上的一条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又是一年毕业时节,不知有木有矿大即将毕业学子誓言永葆爱情,我将为他(她)们证婚,并送上美好祝福礼物(矿大校园婚纱照一套),哈哈哈,真格滴!”消息一经,便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成为热议的话题。截至6月11日,学校最终确定符合报名条件的14对新人参与此次证婚活动。其中有研究生6对,本科第二学位毕业生8对。对于后期照片,学校将交由较为有经验的制作机构进行统一制作,赠送给每对新人20寸水晶版画一幅、10寸的水晶摆台2个。

矿业大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篮球 意识 培养

前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男女28名篮球队员在篮球比赛中的意识表现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比赛观察法

2.2逻辑分析法

2.3文献资料法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男女篮球队现状概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大学校园篮球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而被更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宁夏多所高等院校都组建了自己的男女篮球队,也使得篮球成为了高等院校的“第一运动”,也是各高校交流、体育竞技的运动项目之一。从近几年宁夏赛区大学生篮球联赛来看,影响运动员场上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存在诸多的原因。[1]

2.培养场上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篮球场上意识。通常来说,篮球运动员的场上意识越强,在利用自己的篮球技术、战术、智慧合理及时地处理场上情况的能力就越强。随着篮球运动员技术战术的不断提高,篮球运动员场上意识的重要性就越突出。因此,它被认为是篮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例如,NBA著名球星史蒂夫纳什助攻的意识使他成为了多届NBA全明星球员,成为了许多篮球运动员学习的楷模。

3.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男女篮球队员比赛中的数据统计分析

对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男女篮球队28名队员参加2013-2014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宁夏赛区的比赛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男队参赛5场、女队参赛4场,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观察看出,男女篮球队员较其他参赛高校,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但是缺少良好的意识以便灵活地运动各种技、战术,在比赛中表现为配合不默契、漏洞失误多、浪费进攻机会等。下面对运动员意识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表二 比赛中快攻意识的统计

从2个表可以得出,男队因身体对抗较强比女队快攻次数要多,但是战术意识整体较差。队员缺乏对场上情况的判断,动作盲目、生硬,战术配合不默契、行动单干,没有实战结果。战术意识在比赛中不但对身体、技术、战术的不高、不全起补充作用,而且对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和提高起着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另外,战术的配合还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熟练的掌握各种攻防技术动作并能应用自如。要与其它的队员协调一致,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思维,战术配合意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篮球专修的同学缺乏这方面的培养。

4.场上意识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4.1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场上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和应变性很强的集体项目。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想形成正确的场上意识,没有对篮球运动全面深刻的了解,没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很困难的。人们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源自于人们具备的丰富知识结构。智力越发达,知识面越广,思维灵活,判断、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应愈强。对训练目的的理解也就越清楚,训练的自觉性也越高,打起比赛来也就更具有创造性。多参加比赛,增长实际经验,赛后要及时开会总结,从而达到培养场上意识、巩固提高技、战术水平的目的。[2]

4.2在技术训练中进行篮球场上意识的熏陶和渗透

在技术训练中渗透场上意识训练,是培养、强化场上意识的重要途径。篮球技术是比赛的主要手段,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的特点、应用的范围、规格及标准要求,在比赛中都有各自相应的战术价值。从国内外篮球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级的运动员,在技术动作的规范化和合理性方面都表现出广泛的一致性,这就为场上意识的培养和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在战术训练中强化篮球场上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项目,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篮球战术正是场上队员紧密结合,协同作战的纽带。战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使运动员熟悉一种或几种战术的模式组合,还要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篮球场上意识及战术运用能力。因此,要加强运动员基础战术的配合练习,熟练掌握基本战术并运用时机,使他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激发运动员的战术思维。牢记快攻意识。培养阵地进攻与固定战术配合意识。重视防守意识的培养。[3]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

在训练中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大力发挥观察力和思考力;通过篮球基本技术运用,战术意识的培养等一系列训练和比赛来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训练时要狠抓基本技术,结合实践,加强对抗性训练,在复杂、困难的条件下锻炼运动员的意识、意志和实战能力,促进篮球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场上意识。

2.建议

篮球运动员场上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次两次训练课就可以培养的,教练员要有耐心;在基本功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意识的训练,点点滴滴进行意识积累和加工提炼,使运动员产生和形成一种正确的“潜意识”;严格要求是培养场上意识的必要措施。加强对运动员视野、观察、反应、判断分析能力的训练。积极推动招生改革,拓宽选材渠道,增强后备建设。关键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进一步改革高校招生办法,根据各高等院校的需求自主招生,放宽渠道,让更多有篮球运动天赋的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增强后备队员实力,以此来提高高等院校篮球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教练队伍应该专业化,训练时间和内容科学、系统化。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形成良好的篮球意识风貌。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程修明,王莉.从苏北大学生篮球赛看高等高专篮球运动的现状和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篮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4]周利民.培养青少年篮球意识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00(5):48.

作者简介:

矿业大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全校公共选修课,冷热两级分化,原因探究,相关建议

全校公共选修课是中国矿业大学为扩大本科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其综合素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好奇的发现,在每个学期学生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的过程中,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冷热两极分化现象,有些课程选课学生数量非常之多乃至人满为患,而有些课程选课学生却不甚了了甚至出现了无法达到开课条件而被迫取消的尴尬局面。为了探究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近一年来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公共教学区、学生宿舍楼对全校性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相关情况做了问卷调研,下面是对本次调研情况结果的分析。

一.调研问卷的结果分析

1.学生选课的态度分析。对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54%的同学对于重视选修课,而态度一般、不重视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两项合计占39%),还有少数的同学认为选修课是可有可无的,对选修课不重视(7%)。由此可见,有较大比例的同学对全校性公共选修课重视程度不高。

2.学生选课时的目的分析。学生选择选修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宽知识面,补充学习内容(40%);其次学生也会以接触不同学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补充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的而选择某门选修课程(28%);单纯为了修满选修课的学分或满足学校相关制度要求而选择选修课程的学生也不在少数(28%);出于增强就业能力这个目的来选择选修课的学生占比很少(4%),这也间接导致了两极化现象的出现。

3.学生选择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最主要因素是课程的考核方式(33%),学生比较喜欢考核方式是考察,而不太喜欢采用考试的方式;其次,课程的名称是否吸引人、是否高大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27%);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是否符合有利于达成自身的职业规划也成了选择的一大要素,两项合计占比为30%。同时,老师讲课是否风趣幽默、室友及学长的推荐、讲课内容是否实用并接地气等因素也是影响学生选择公选课时的重要因素。

4.全校公共选修课选课人数过少、上课出勤率过低的原因分析。学生对欲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是导致全校公选课人数较少的最主要原因(39%),而课程实用性较差也是影响公选课人数的重要因素(26%)。老师对待所开设课程的态度比较消极(可能仅仅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要求而应付了事,准备不足,照本宣科)、讲授内容陈旧、实用性差、不和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上课方式过于单一(仅仅停留在讲解PPT)、考核制度的松散(很多课程结束采用交论文等粗放的考核方式,不注重平时学习中的过程控制)等是导致全校公共选修课上课出勤率过低的主要原因。

5.学生难以选上自己所期望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原因分析。

半数以上的学生因为热门课程选的人太多而接受学生的数量有所限制(最多不超过200人),没能选上自己所期望的选修课(55%);其次,有23%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所期望的公共选修课与自己其他课程开课时间冲突而无法得偿所愿;选课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过于拥挤(能够接纳的同时上线选课的人数有限,有时会由于同时登陆选课的人数太多而导致系统瘫痪)以及课程种类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没能选上自己所期望的选修课(22%)。

6.理想的全校公共选修课老师特质、课堂教学内容及模式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们喜欢的公选课老师应该开朗、诙谐、风趣、幽默,上课时要认真积极(不会因为其是全校公共选修课而应付了事)、情绪饱满、面带微笑;课程所讲解的知识和内容的实用性要强、内容要接地气,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有“营养”,课程内容要经常更新,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要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展现他们的才能,实现智慧、知识与独到见解的共享;上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PPT讲解、相关视频播放、游戏互动、课堂演讲等多种方式要有机结合;老师要关爱并帮助学生成长,教书育人,在讲解课程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生自身发展及未来职业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7.学生对学校全校公共选修课选课管理部门的建议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建议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设置应该多听取广大在校学生的意见(42%),鼓励广大学生列出希望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的清单,再由学校公共选修课选课管理部门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全校教师,鼓励老师们开设相关课程;27%的被调研学生建议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课程;16%的被调研学生建议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全校公共选修课选课系统,加大该系统在同一时间登陆的最大登陆量以提高选课效率,同时在选课平台上增加欲开课课程的教学内容信息及上过该课程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学生真正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提供信息帮助;15%的被调研学生建议学校公共选修课选课管理部门应该加强选课指导,指导大家学生如何科学选课,克服盲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诉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二.相关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特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广大学生高度重视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的选择与学习,认真对待,真正深入与参与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在未来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2)对于广大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老师而言,要像对待开设专业基础课一样对待自己开设的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积极认真备课,为学生们传授实用性强、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坚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上课方式要灵活多样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老师应该加强对选课学生的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一味放纵讨好学生的老师绝非称职的老师;(3)对学校公共选修课选课管理部门而言,应该积极听取广大学生的建议,改进选课平台性能并加大相关课程信息的披露,从而保证学生好选课、选对课、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参考文献:

[1]董红普: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教材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30)

矿业大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矿业大学 国际化 优势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09-0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及其高等教育机构为因应全球化背景而在战略上设定国际前沿目标并付诸行动的过程;在实施层面表现为具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及其效果。[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高等教育界通行的理念、准则和规范指导办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一国或者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办学水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的过程。[2]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3]近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分别被江苏省授予2013年 “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研究会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的称号。本论文集中讨论了具有矿大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化的办学实践

1.学生的国际流动

中国矿业大学一直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扩大出国留学学生和来华留学学生的规模,形成了双向流动的合理格局。学生的国际流动是大学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数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目前有在校留学生180余人。就留学生的层次分布而言,大部分为学历生(degree-seekers),而非非学历生数(non-degree seekers)。在学历生中,本科生的数量最多,一直占据主体地位。从方向上看,学生流动分为流入(国际留学生)和流出(本国学生接受时间不等的海外学习)两种形式。2013年,国际部会同教务部,设立出国留学奖学金,选拔了126名出国留学预备生。

同时国际部积极推进各个研究生、本科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中加MBA项目、格里菲斯大学土木工程本科项目、墨尔本皇家理工建环本科项目、俄罗斯奖学金项目、美国全球优秀本科生项目、奥尔登堡大学交换生项目以及其他多个校际交流项目派出学生100多人。在鼓励本校学生短期访学的同时,2013年学校设立了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留学生选择矿大为他们的学校。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年招收留学生54人,其它各类学生29人,留学生在校生规模达到170人,较之前有了增长。[4]

2.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还体现在学校对师资力量国际化的重视。师资力量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目标。世界上许多高水平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往往都是高度国际化的。中国矿业大学采取了培养与引进并行的办法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

首先,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经常组织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短期访学工作为便于教职工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积极主动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对学校因公出访审批手续进行了简化,同时推出了《中国矿业大学出国(境)人员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校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政策,在严格规范外事管理的同时,为教职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政策保障。2013年,学校累计派出111批次因公出访团组,共计296人次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或考察访问,比去年同期增加49%。此外,学校停办多年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团组海外进修项目也得以重新启动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职工自觉对外交流的主动意识逐渐增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5]

其次,中国矿业大学国际交流处加大聘请外籍教师的力度。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教师学术背景的多样性,同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积极拓展聘请渠道、强化服务措施等举措,学校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聘请15名语言外教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英语、德语外教分别承担了英德语言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学公共英语、同时承担了研究生英语及孙越崎学院等的语言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此外,2013年,学校还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奥地利、英国、丹麦、日本、韩国、南非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和学者200余人次来校合作交流。 [6]

在优化本土教师学源背景的同时,学校还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学校2007年获批的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继续由国家重点资助并实施。2013年,学校聘专引智经费实现360万,其中含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项目3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项目2项,另外今年申报的第四个“111计划”――“深部地下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已获批执行。[7]

3. 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

一个学校的国际化不但体现在学生和师资的多元化,更重要,更核心的是要实现教学的国际化。1996年,OECD将“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义为“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西方学者莫里斯哈拉雷(Maurice Harari)认为,课程国际化不仅包含外语训练和国际区域研究学科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包含将全球视野引入一般学科的“学科普遍化”过程。[8]

我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稳步推进双语教学。2010年《中澳学院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列为校教学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制定并实施,3位外方合作高校教授为中德学院、中澳学院授课,国际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每个专业在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以后会开设专业英语课。但是和其他项目相比,教学上的改革力度较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单一,接触不到原版教材,虽然引进了外籍教师,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课程国际化的问题。

4.国际合作研究

在科研方面,中国矿业大学近年来积极推进本校优势专业的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一方面提高教师与学生主持、策划、参与重大国际项目的能力;同时依托国际会议,促进科技和学术成果的国际交流。2010年9月17日,我校校长葛世荣率团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2010年世界能源论坛大会并向来自世界各国的700多位与会者发表了题为“中国未来能源与洁净煤技术”的演讲。2010年3月15日至3月22日宋学锋副校长等一行七人于赴德执行考察访问任务,主要是落实“中德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推进会”中煤矿安全设备物联网、城市系统物流规划、节能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四个产业化项目。 [9]

5.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2010年我校先后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奥尔登堡大学、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RWE公司、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卧龙岗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等合作单位分别签订了教育科技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美国南达科塔矿业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美矿业高等教育联盟拟以团体会员方式加入,联盟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2013年,学校新签约海外合作高校10所,续签7所。其中,新签约澳洲高校1所、续签4所;亚非高校新签约4所; 欧美合作高校5所、续签3所,布局日趋合理。同时,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各单位对外交流实际情况,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分别选取了5家合作伙伴作为重点交流对象。目前,各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基本实现至少与海外2家以上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使得我校国际交流工作更加务实。 [10]

二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特点及其问题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不断丰富。从最初的单纯引进少量外国留学生,公派留学生,教师短期访问合作等方式发展成一套全面的,多渠道的,多层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已经与国外一批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通过联合培养、交换交流学生、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第二,参与主体的层次逐步从研究生向本科生下移。中国矿业大学早期的学生对外交流项目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近两年,矿大不断推进本科生短期访学交流项目。学校组织人力,物力,推进短期访学项目的进行。第三,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道路以自己的优势专业为发展中心,这一特点在国际会议的举办和国际合作项目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虽然中国矿业大学在国际化办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中国矿业大学还缺乏对于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国际留学生比例依然偏低。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国家来看,中国矿业大学的留学生多集中在亚非欠发达国家,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其次,对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借鉴不够。高校国际化强调的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的多数国际化办学方式都是以项目为中心,以会议为表现形式,缺乏系统教育理念的植入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真正变革。再次,中国矿业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在许多方面依然体现出“依附性”的特点,对于其他大学借鉴的多,输出的少。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即相互的借鉴,彼此的输出。

总之,中国矿业大学以服务教学、科研、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探索实践行业特色和国际化办学相融合的发展之路,从学校发展实际出发,探求一个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讲实效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2] [8] 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 [J] 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3] http:///

[4][5][6][7][8][9][10]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年鉴[R].2013.

作者简介:朱潇潇,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教师、讲师(江苏徐州 221000)

矿业大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人才培养;高校

一、准确定位专业方向

根据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地球物理学类专业下属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与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国内除了北京大学同时招收这两个专业以外,其他高校都以地球物理学专业招生,但各个高校的专业方向侧重点有所不同,综合性院校侧重于空间科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如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其以培养“优秀的地球物理学家”为目标。而专业性较强的院校侧重于应用地球物理学方向,如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其以培养从事地质勘查、自然灾害预防、工程探测和油气勘查等优秀地球物理工程师为目标。即便如此,各个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向也有所不同,如两所石油院校侧重培养地震测井方向[1],两所地质院校综合性较强,但偏重地质矿产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招收1个班,是由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倡导,以我国能源泰斗孙越琦先生名字命名的“越崎班”,定位于实践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培养地球物理学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具体培养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依托煤田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矿业特色,以地震为主,以重磁电为辅的专业方向进行培养,着重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源工业精英人才。除了设置地球物理学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的基本课程以外,还开设了“能源地质学”、“岩石物理学”、“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等针对能源工业体系的课程。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

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展目标“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矿业大学”的高度出发,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以培养“卓越的地球物理工程师”为目标,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2]。在保证专业培养基本规格要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重基础、厚理论、加强实践”为培养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基础、厚理论

地球物理学对数理的基础要求较高,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较全面的地质知识。因此,新版培养方案中,特别重视数理基础的学习和培养,在保留原有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理方程”和“计算方法”等课程基础上,增加“地球物理场论”、“地震波动力学”、“岩石物理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

(二)加强实践教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以应用地球物理为主,实践教学至关重要,相比其他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时较多[3-4],总学时为46.5周,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从大一开始,学习普通地质学,并进行“地学认识实习(2周)”。第三学期参加“金工实习(2周)”,第四学期进行“地质填图与地球物理物性测量实习(6周)”,使学生掌握地质填图和岩(矿)石物性测量的基本方法。第六学期开展“应用地球物理学生产实习(4周)”,使学生掌握重力、磁法、电法和地震的工作方法、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反演与解释。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设了“专业综合设计(2周)”课程,要求学生对地质问题进行建模,选择地球多种物理方法,设计观测系统,进行正演与反演计算,系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展“应用地球物理毕业实习(2周)”,对河北临城地球物理综合模型设计观测方法,并进行实测数据处理、解释。通过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设计,夯实专业基础,学生能全面较系统地掌握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针对实际地质问题,提出合理的创新解决方案。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实践表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在第一届“桔灯杯”全国地球物理知识技能竞赛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技能竞赛中得分第一,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团体合作精神。

(三)推行全程本科生导师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2015年全面推行覆盖全体本科生、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我系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6人,平均每个班,每位导师指导2名本科生,充分发挥导师在指导规划、指导学习、指导研究、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5]。从大一入学一开始,彭苏萍院士与全体教师,举行师生见面会,欢迎新生加入“地球物理大家庭”,为每位学生分配导师,使新生一入学,就能接触本专业教师,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此外,我们还定期为全体地球物理本科生举行讲座、文艺和体育活动,在院士的带领下,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外,系里统一要求导师应引导本科生融入到科研项目中来,让本科生参与到专业的实验中,形成博士生带研究生、研究生带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带低年级本科生的“帮传带”的良好学习传统[6]。

(四)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要求各专业全面修订培养方案,精简学时,理论总学时不超过2240个学时,相比2012版的培养方案,删减了近200个学时。学生课余时间增多。如何利用课余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系里除了按照学校统一要求,为全体本科生配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外。依托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申请“国家重点实验的大学生创新计划”,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个人兴趣选择创新项目,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双向选择,组建项目团队。与学校的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区别在于,该项目实施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精密的专业仪器,项目成员以大三学生为主,以大二学生为辅,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也形成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带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传统。

(五)积极组织学科竞赛

定期在全校组织“越崎杯”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技能竞赛,开展学科竞赛,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地球物理学,吸引全校优秀的学生转入地球物理学专业。竞赛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竞赛,增强与其他高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的本科培养质量。

三、建立反馈机制,优化教学内容

定期举行师生座谈会,实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课程的反馈,更新教学内容。如通过座谈了解到,由于地球物理专业学生在大三之前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大类学科基础教育,而大类基础课以地质类课程为主,使得学生对地球物理专业的认识不够,导致他们的实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将“地质填图实习”改为“地质填图与地球物理物性测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由地质教师和地球物理教师共同领队。在进行传统地质填图实习中,选择典型的地质剖面,进行地球物理的物性测量,包括岩(矿)石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和波速等物性参数,绘制岩(矿)石的物性剖面图,启发学生用物性参数分析地质问题,提高对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认识。地球物理学虽为理科,但专业院校基本按照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培养,培养的毕业生很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一线的地质勘查任务,因此,定期了解企事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7]。截至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已有3届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较为满意,其中普遍认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与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教育密不可分。存在的问题是偏重于地震勘探培养方向的同时,忽略了重磁电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新版培养方案中,将“矢量分析与场论”改为“地球物理场论”,同时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实习中,增加三维重磁勘探、三维高密度勘探和瞬变电磁和大地电磁测深等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如何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相关院校共同探索和努力。结合院校自身优点,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思路,实施多方位的培养措施,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更新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娟,印兴耀,孙成禹等.地球物理学专业双模式下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3,(3).

[2]邓建平.“以学生为本”:何以可能及如何实现[J].教育研究,2014,(6).

[3]熊章强,兵,严家斌等.提高地球物理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4).

[4]吕玉增,韦柳椰,熊彬.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5]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9).

[6]林莉,邓雁希,肖万.关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5,(2).

[7]王辉,张小师,刘海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1,(11).

上一篇:紫金矿业范文 下一篇:黄金搭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