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19 14:10:03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乡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85-01

开放式教学策略满足了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要求,也迎合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从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开放式的学科关系三个方面出发,对开放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一、开放式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逐步趋于开放化,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是从传统的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理念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严辞厉行来捍卫自己的,而事实上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发展,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当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压迫性的师生关系中时,学生就会逐渐产生被动和消极的学习心态,从而阻碍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事实上,开放式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放下学习的束缚,让他们感觉在教师面前,就像在一位亲切的朋友面前一样,更多的思维火花和创新思想才会迸发出来。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在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完全可以面对面坐下来进行热烈的讨论,不仅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学生也同样拥有表达想法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在学习“地图上的图例”时,由于地图上涉及了众多的图例,而这些图例中,有些是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有些则是较为生僻的,因此教师有时也很难迅速在地图上找到或是画出那些生僻的图例,一旦学生发现教师画图例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所在。同时,教师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指导意见,以虚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错误,从而在错误问题的探讨上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多样化的。师生关系并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关系,它会随着特定的情景而发生变化,比如,在课堂上,师生共为教学的参与者;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师生为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在课外,师生为生活中的朋友关系。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灵活地变换,才能实现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才能为地理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也就是说地理教学要果断地放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因循守旧的部分,并积极吸取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的开放性。首先,我认为乡土式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主张将地理与实际生活进行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气温与生活”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阐明气温与生活的关系及气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让学生深入到乡土氛围中,去真切地感受一下书本知识在生活中的缩影。在学习完本节内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温室效应的控制刻不容缓吗?”在学生初次接触“温室效应”话题时,会认为温室效应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更不会意识到温室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危害。为此,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等方式更加深刻地认识温室效应。经过充满乡土气息的教学,学生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必然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其次,可以开展开放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我主张借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实行地理与图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图形教学加以辅助理解,如地球的形状、经线和纬线、地球的五带、地图上的比例尺、等高线图的判断和利用、七大洲和四大洋、降水的分布等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形,那么学生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和利用,地理教学效率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开放式的学科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是相互独立的教学过程。但是在地理教学中,我提倡开放式的学科关系,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回顾和讲解,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博学多才,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的学识,要养成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教学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时,我相信不少学生都存在很大的学习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来源于“传统工业区”知识点的枯燥无味;可能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可能来源于学生当时的情绪和注意力等。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知识学习的氛围中,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在历史学科中学习的三次技术革命的产生与发展,一旦学生能够准确回顾三次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时间、地点和特点,学生对接下来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就会产生十足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随之进一步提升。可见,开放式的学科关系是建立在学科内部关系基础之上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更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从中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地理开放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迎合了新教育的需求。地理教学只有不断地开拓开放式教学的策略,才能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化,才能提高广大初中生学习地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国明.建构主义理论下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2]吕斌.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11).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65―01

作为一门重要的中学课程,地理教学还有很多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中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迎合这些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摸索、探究,不断追求教法创新,从转变自身开始,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教育界关于教学策略这一名词的具体界定尚存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教学策略应该被划分为是一种思想,认为教学策略应该是一种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得以实现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原则或方法;也有人认为,教学策略只是某些教学概念的不同说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看到,弄清概念很重要。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培养学生兴趣。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初中地理老师们的教学压力也随之加大,教师不但要能传授还要会传授,要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同时还要培养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要将教学与生活相连接,让知识的传授由浅入深,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进教学。

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只有真正做到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会自发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学习效果。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驾驭自然的能力与日俱增,对相关知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地理教学在这一趋势的驱使下显得尤为重要,而值得高兴的是,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它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所以,让授课结合生活,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作出相应的授课,做到教学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例如,教师可通过讲述相关历史典故相关名人轶事等人文知识,或是结合时事以及数理知识等来讲述、阐释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课下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是集体观看视频资料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有图有画面有讲解的教学方式,是最能提高课堂活跃度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很理想!例如,笔者上课时,常常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抢答或是竞赛,以此让大家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这样学生就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教学效果很好。

2. 认真探讨课程标准,灵活讲解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召唤,面对新形势,初中地理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宣扬地理实用性。教师要从思想上做出改观,抛弃传统思维、接纳新思维、顺应新形势,不教条、不守旧、多创新、勤于创新,突破教材框架,达到知识的传播,学会灵活、敢于尝试。例如,说到自然环境,可以向学生介绍道:南宁地理位置很好;当地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简介及其形成原因;当地的、特色的大石山区特有的风貌;气候宜人;作为全国甘蔗的第一大产地;南宁有“中国绿城”之称。就人文环境上,可以讲解道:作为多民族的聚集地,各民族同胞在南宁相处和谐,人文气息浓厚,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气象的展现。东盟国际博览会之所以在南宁长久举办,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以及交通优势!如此教学,相信学生们定会对南宁印象深刻,对我们国家的地理、人文也会更加热爱,教学计划就会在愉悦与成效中完成。

3. 课程设计做到科学合理。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能否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开好头就已经成功了一大步!而课堂上,课程开始时的导语如何设置那是要好好琢磨的,好的导入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参与到课程中。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3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一改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做法,应让师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这种交流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实现了教师观念的华丽“蜕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求知,这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每位教师应充分利用地理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妨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图像法。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地图最为重要,也最难懂。如果我们在开课之初,就给学生传授读图能力,指导他们多看图、多识图、多绘图、多用图,尽量把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要求他们将图中的符号、标志等熟记于心,那么,就能为学生将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2.顺口溜法。顺口溜朗朗上口,又方便记忆,只要日诵一遍,就能熟记心间。如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就可编成“云贵川蒙青陕甘,两湖两广两河山,新藏两宁加海南,四市四江福吉安,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记忆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就编成“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3.观察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地理事物,尤其要联系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做出分析,引导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三、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

由于与地理相关的视频与一些地理景观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而且对视觉的冲击力也很强,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借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精美的地理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从而使一些原本疑难的地理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东南亚时,我们可以播放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地震的运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到在海底6.5级以上的地震就可以引起海啸,也了解到了海啸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这样的教学能够大大丰富课堂信息量,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本来不容易讲清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能够使学生的地理视野得以有效拓宽,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

四、注意强化地图教学

在地理课程中,地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既能够将地理知识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帮助学生巩固已知、获取新知,又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翻开地理教材,我们就不难发现,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文字的篇幅大大减少,地理图表的篇幅大幅增多,近乎占据了地理课本的“半壁江山”,有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及各种各样的统计表。这些图表最凸显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能够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图表,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这些图表的作用,将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与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有机结合,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教给他们查阅地图、获取地图信息,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看图兴趣,使他们养成看图、析图的习惯,将地图变成学习地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五、借助地理漫画进行教学

地理课本中的漫画虽然不多,但也因其极强的幽默、深刻、趣味性而占据着一席之地。它在表现地理事物、反映地理现实问题上,大多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等的特点。它在幽默地表现生活中的某些行为或现象时,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的弊端,针砭时事。因此,教师在处理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地理漫画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千万不能就图论图,一笑了之。在当今的地理考试试卷中,也有不少以漫画为体裁的命题,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所以,教师的地理课堂教学如果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地辅助漫画教学,就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注重挖掘美育资源

地理学科是一门揭示“人地关系”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极其广阔的领域,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点,所蕴含的美育素材无处不在。如地理学科以时空分布的变化规律,把多彩丰富、复杂错综的地理表层简明清晰地展示出来;如“横看成岭侧成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地形山高水低之不同;“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的四季轮回之差异,能够调动人之感官充分感受自然美;如文化遗迹、现代建筑、村舍民居、道路交通中含有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风俗、服饰、艺术作品等,能够使中学生受到艺术启迪,提高审美能力。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必须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挖掘这些美育元素,要有意识地将美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当中,带领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美、感受美、领略美、鉴赏美,在实践中表现出智慧美、创造美、心灵美、行为美。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就能将以往师生都不太重视和喜欢的地理学科上得有声有色,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4

关键词: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初中生

引言

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领域两个重要的概念,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影响,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随之产生。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对学习者能否更有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掌握语言有重要作用。初中英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但初中生由于身心仍在成长阶段,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和恰当的学习策略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这里学习策略指学习方法,而学习倾向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学习风格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多种,如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等。20世纪80年代初,D. Kolb对学习的周期进行了独特的分析中认为,学习风格是一个人偏好的感知和加工信息的方;20世纪90年代赖丁等人对以往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出学习风格的两个维度:整体-分析风格维度和言语表象风格维度。学习风格的研究在国内也日益受到重视,戴炜栋曾就学习风格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作为学习者个人因素之一的学习风格对外语学习影响重大,而在此之前吴一安指出二语学习饱受学习风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调查。

学习策略(Learn Strategy)则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思路。Oxford(1989)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能提高学习成绩而采取的一切行为。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的Rubin为代表。随后在80年代兴起了对学习策略研究的热潮,代表性的研究者是O’Malley和Chamot,他们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而Oxford将其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在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国内学者文秋芳(1996)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认为管理策略与学习过程有关,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关。其他学者如刘润清,杨红霞,李炯英等也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Oxford指出,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与其学习风格紧密相关,个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能够相互支持,也能够相互冲突,这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二者完全能够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二语学习。

此外,还有学者把初中英语与学习风格及策略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这些方面包括对影响外语学习风格和策略使用因素的研究;对外语微观策略如阅读策略,词汇学习策略等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对于初中英语学生学习策略的创新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而从研究的成果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多数的初中生倾向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而场独立型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较高。2、发散思维型的学习风格较少。3、初中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较弱,缺乏灵活运用有效认知策略的能力4、在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性别、性格等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现状与启发:从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对于初中生学好英语有着重大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尤其如此。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初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指导,并教会他们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初中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学习风格的养成的前期会受到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但在初中阶段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将来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理论基础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引导初中学生掌握好这两点,使他们学好英语呢?以下是笔者得到的几点启发: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场独立型的学习风格:虽然场独立型的学生也存在比较主观,容易冲动等缺点,但场独立型学生喜欢个人独自学习,不太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对于他人的评价有自己的看法,受内在动机支配,这对于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很重要。老师应该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不易受干扰的品质。

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英语学习也至关重要。掌握发散思维,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知识;甚至能将相关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注意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和评估。元认知策略运用的缺乏是导致不能有长久学习动力、难以学以致用的原因。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要注意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运用与性别,性格等方面相结合。归根到底,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学习风格可以引导,但很难彻底改变,并没有绝对好的学习风格,也没有可以适用于每个人的学习策略。对不同学生,教师要有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并引导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在这二者的运用上,一定要注意把它们结合起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结语

对学习风格和策略的研究对于能否学好英语有着关键作用,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为进一步的思考搭上了云梯。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心智方面都很关键,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英语甚至其他学科都意义深远。通过将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与初中英语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拓宽二语习得研究的思路,也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启示。

参考文献:

[1] 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Massachusetts: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1989.

[2]李哲,学习者认知风格的差异性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2000,03:61-64.

[3]文秋芳,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6,1.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5

对外汉语教学界关于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起步,既包括对汉语总体学习策略的宏观研究,也包括对汉语某项学习技能进行细致分析的微观研究,如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汉语阅读学习策略、汉语写作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其中关于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但成果十分丰富,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重点。

二、国外对汉字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在国外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中,McGinnis(1995)当属第一人,他对一批汉语初学者的汉字学习方法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汉字学习方法相当多样化,其中最常用的是机械性的重复认读,自行编造与字形有关的故事,并不非常重视利用意符和声符的策略。Shen(2005)对95名汉语学习各阶段的学生进行了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发现:1.学习者最常用的策略是正字法策略;2.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的汉字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但必须指出的是,她把“汉字学习”等同于“汉语词汇学习”,这可能会造成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定位偏差。

三、国内对汉字学习策略研究概述

较之国外,国内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全面,近年来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早期的汉字教学研究对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如王碧霞、李宁(1994)等人从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来探讨基础阶段的汉字教学。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为了更好地记忆所学的知识,学习者常会采用各种记忆策略,特别是大量运用联想的策略,他们记忆汉字的联想方式主要有形象联想(由字联想实物)、结构联想(截取组装汉字的相似部分)和母语联想(用母语字母代替汉字的某些部件)三种。

之后展开的集中讨论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大多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江新、赵果(2001)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对138名初级阶段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汉字学习策略的调查和因素分析检验,构建了一个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汉字学习策略量表。此外,他们还分析了这些留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发现字形策略、音义策略、笔画策略和复习策略是留学生使用最多的策略,应用策略次之,归纳策略最少使用。在此基础上,赵果、江新(2002)又分析了汉字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应用策略对汉字学习大有帮助,而字形策略则不利于汉字书写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汉字学习策略与汉字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但此项研究的结果仅限于初级阶段的非常容易习得的汉字,因此汉字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还有待更为深入的实证性研究。

柳燕梅、江新(2003)通过对21名欧美学生的实验研究发现,在字词的学习记忆上,总体而言,回忆默写法比之重复默写法更有效;但在字形方面,回忆默写法更为有效。这一研究成果是在汉字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方面取得的实证性突破。

马明艳(2007)以一名汉语程度为零起点的尼日利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关于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分别考察了学习过程的四个阶段中该生汉字学习策略的发展趋势。虽然这只是针对一个非汉字圈留学生的个案研究,尚缺乏普遍意义,但共性规律的获得是以个性研究为基础的,因此对特殊个体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以上研究都是对学习者及其学习过程的调查研究,是关于汉字学习策略的“描述性研究”,是从“学”的角度来看的。从“教”的角度来看,如何把这些研究成果反馈到教学实践,把那些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传授给学生,涉及到关于“学习策略培训”的“介入性研究”(吴勇毅,2001)。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对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关于策略训练的介入性研究。

柳燕梅(2009)通过问卷调查与定量分析,对以欧美学生为主的汉字初学者进行了策略训练实验。结果显示,策略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减轻汉字记忆的负担,从而验证了汉字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可教性与有效性。这项研究成果足以引起教师在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进行汉字策略训练的重视,但这只是一项关于汉字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还需要有汉字水平成绩支持的重复实验来进行策略训练有效性的检验。

柳燕梅(2009)还进行了自然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实验,发现策略训练会提高学生汉字学习部件策略的使用频率,分散训练方式的效果略优于集中训练。这些研究成果启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对没有汉字背景的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采取分散的方式进行训练,这充分证明了汉字学习策略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李蕊(2009)支持“学习策略应该分阶段”的观点,设想针对不同阶段学习者习得汉字的实际情况,来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训,必定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字学习效率。在此设想下,她对留学生进行了关于“声旁系联”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设想。虽然这项实验的内容比较单一,但它发现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潜在价值为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关于汉字教学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力量。

除以上核心期刊外,近五年来,不少硕士论文也对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杨媛(2012)《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对汉字部件策略使用的影响――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汉字学习策略的实验性训练研究。作者在对中山大学开设的语文分进班长期、大规模实施汉字学习策略训练的基础上,对“语文分进”实验组和“语文并进”对照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语文分进”教学模式下的非汉字圈学习者更多地应用部件策略来学习汉字。

四、结语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对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方法也日益成熟并趋于多样化。不再是谈经验或总结式的泛泛之谈,而是在理论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实践研究;近几年来更是出现了运用实验性方法进行汉字策略训练的介入性研究,这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尝试与突破。

从研究的角度看,宏观研究占绝对比例,微观研究还不够充分。对于成功学习者的汉字策略研究、汉字学习策略与汉字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对汉字学习策略的影响研究等仍然较少。此外,现有汉字学习策略研究,大部分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的,忽略了学习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对汉字学习策略影响的因素分析。

从研究对象的范围来看(特别是近五年来的硕士论文),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不再局限于欧美和日韩两大群体,而是扩展到了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但对欧洲国家的研究一般只涉及欧美国家,缺少国别化的细致研究。其实,“欧”“美”有别,欧洲内部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策略也存在差异。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6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的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的过程。词汇是构成英语语言的基本单位,对词汇的学习与研究对中国学生的词汇掌握和英语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有效的英语单词学习策略和记忆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新的经济形势和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色,使英语这个国际化的桥梁愈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尤其是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和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英语词汇变得非常重要。

一、新课改对于词汇记忆策略要求

新课改对于课程目标方面增加了情感策略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记忆技能,对于英语词汇语言知

识、英语词汇背后所反映的情感进行更多的了解,而不仅仅局限于就课标所要求的对词汇的简单背诵和理解,这样就可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有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英语词汇学习奠定探究式学习的基础。

二、初中英语词汇掌握现状和问题

小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而初中则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正确地引导初中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初中生学习英语词汇一般有其特点,而且初中生好奇心重,调动其积极性也比较容易,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跟老师重复几遍就学会了,但是学得快忘得更快,而且对于英语单词的搭配、字形变化、词组和固定用法等等,不愿意花时间去清晰记忆,久而久之,很可能因为词汇量掌握不足等原因造成英语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畏惧心理。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普遍,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基本上只停留在用教材的背诵上,英语的学习口语化趋势非常明显,词汇量的掌握极为有限。中国的大部分初中学校在教学过程研究中处于空白阶段,同时英语学习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非常滞后,所得出的策略更新度不颍甚至很多偏远地区的初中老师对于英语单词学习策略掌握程度非常差,甚至无策略可言。

三、国内外关于英语学习和词汇掌握的研究

由于英语是世界性的学习,是国际联通、亲近文化、知识交流的基础,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英语词汇学习非常重视。

很多中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国初中生以及中国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策略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创新性地使用了汉语和英语对照研究,研究对于国际音标、音节、构词方法、英语读音规则等的框架性联想,联系汉语的拼音和随意拆分策略,

分析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之间的联系,就更好地学习英语词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又有学者进行了分年级和分年龄的分层策略延伸,总结出了如何练习、联系、猜测、上下文结合、具体分类、死记硬背、查询字典等各种各样的英语词汇掌握策略。

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站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是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英语学的相关研究,对于词汇量的掌握,首先要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有美国心理学家提出,认为人系统有兴趣地学习,可以把各种方法与信息结合,长时记忆,这种结合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词汇编码学习,但是这种理论由于更多地强调死记硬背,难以很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和学习积极性。

我国初中生的词汇掌握和学习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很难进行非常广泛的词汇掌握,这是因为英语的词汇量掌握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对英语的词汇量掌握已经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大的程度,因此对于英语词汇学习应该站在更加有助于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策略的具体分化。

四、我国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

对初中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习策略的相关定义,目前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对于学习策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很多学者认为,学习策略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应该指学习者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于学习的新趋势和总体特点进行技巧性的总结,为了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学习记录,采用的一种补充性的或有目的性的行为。国内外学者对实习生的内涵掌握和分析是不同的,但是不管哪种概念都认为学习策略是语言词汇所掌握的必要措施,没有策略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如果想要对英语词汇更加行之有效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过程的

乐趣,并且进行快速矫正、巩固以及有创新性的发展。

五、中国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概述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是为了初中生对于词汇高效成功的掌握积累常识记忆的一种辅助手段,需要初中老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不断的更新,对于初中生词汇策略的掌握,一般来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同时应当对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有效的培养,保证有效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1.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初中生对于自我的能力和词汇理解的程度进行完善的认识,对于用词汇的性质和掌握和对于英语词汇作业的有效完成有很好的了解,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词汇的修正,

并且对于自身的不足情形有策略地调整,制定相关的具体学习目标,善于创造和把握英语词汇的学习具体步骤,通过细节化的小步骤学习、计划检测,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速度,并且探索阶段性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在对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评估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和成功的学习经验,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体会相关经验的不足和进行学习效果欠佳的反思。

词汇的扩展及反思案例:

学生学习一个新词汇时,往往想知道一些其他与其相关联的词,这给词汇的扩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机。利用关联词群或称联想词群。如:教fruit时,指出这是水果的总称,为让学生联想到有关水果的词。

利用词形变化规划。如总结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可分为:

A-A-A型:cut-cut-cut 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 dig-dug-dug

i-a-u型:begin-began-begun drink-drank-drunk

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了解哪些部分的词汇分支是自己所没有掌握的,通过交流和互相提问,来掌握具体的英语词汇知识。

2.认知策略

所谓认知策略,是指对于英语词汇的信息收集和储存检索等更加精细地加工的认知策略,这个学习策略能够很好地促进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词汇材料掌握和快速调取,能够非常良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化发展背景之下的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使得初中生在使用词汇的过程中更好地遵循记忆的规律,提高英语词汇记忆和学习效果,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把新旧词汇知识结合到一起,并且根据观察分析和有效的总结,发现问题,借助有效的预警来进行词汇的学习调整,掌握。

认知策略应用教学案例:

a.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kind(亲切的),fine(好的)。

b.利用反义词。如学过big以后,当学到small时,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还有new & old,white & black,push & pull等。 通过归纳和总结,可以得知初中生脑海中的新旧词汇之间的必然关联,利用新旧知识的契合点、相似度、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记忆。

3.社交记忆策略

由于英语学习是最终需要将词汇的掌握应用到具体的英语使用过程中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回归到生活中。因此对于初中生词汇的掌握和学习,需要良好地运用社交策略。该学习策略指的是初中生在整个词汇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在与他人合作沟通及物化掌握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且互通有无,善于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和口语表达语境,并且配合有效的书面交际机会,接触英语语音的变化,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借助手势和表情来进行对词汇量不足的补充,通过多说、多写、多听,可以更好地解决交际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来尽可能地快速提升英语词汇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设计:

通过视频短片导入交际英语话题――购物,根据生活中的英语实际需求,模拟合理的生活语境和情景,提供综合运用英语,掌握相关词汇,进行熟练的交际活动的机会。

Teaching aims:

Aims of basic knowledge:

To summarize the sentence patterns for shopping.

Aims of ability:

(1)To learn how to make dialogues about shopping.

(2)To ask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shopping center they like.

Aims of emotion:

To ask students 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oving and helping other people.

4.情感策略

情感学习策略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内在需求,是一种主观的结合学习方法,由于初中生争强好胜、好奇心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情感策略需要初中教师在实际的教授和词汇指导的过程中有效地调节初中生的学习技巧,包括在初中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鼓励和适当的引导,帮助初中生培养和调整自身心态,控制自己的情感,通过对情感的掌握来明白语言是一种情感表达和抒发的工具,理解词汇的不同含义和不同使用方法。

情境教学词汇教学案例:八年级口语课,不同的教学情境理解词汇的不同含义。Doctor的涵义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博士”,结合不同的情境表演,以不同分情感学习词汇。

(1)John is a doctor.

John is a medical doctor.

John is a doctor of philosophy.

Glasses的涵义可以是“玻璃杯”,也可以是“眼镜”,模仿晚会现场和眼睛专卖店,进行活动教学。

(2)He is looking for his glasses.

He is looking for his drinking glasses.

He is looking for his reading glasses.

5.教师的引导和灌输策略

教师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首先需要形成正确的英语词汇学习观念,从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词汇记忆学习习惯。

同时学生也应当在词汇的记忆和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加理性的应对方法和策略,梳理自身学习的心情,养成自觉去背单词的习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并且能够克服不敢说、不敢写、不愿意背的害羞和焦虑心理,在使用过程中不怕犯错误,并且能够不断地纠正和改进自身的英语词汇记忆不足的问题。

对于初中生英语词汇掌握策略的研究,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策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词汇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问题及现状,提出适合我国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自主性学习观念的培养息息相关,初中生英语词汇的有效学习和初中英语教师的词汇及教学观念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只有基于初中生英语词汇有效性学习角度来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才能为初中生英Z词汇记忆策略的教学对策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杜.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7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教育 初中学困生 转化模式

在新课程推进中,据国内学者调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比例高达13.2%~17.4%,而农村更甚。2007年,安徽省级课题组张家忠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农村初中学困生占34.7%。因此,在新课程视野下,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十分迫切重要的课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模式,以便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富有实效地推进。

一、新课程视野下学困生的界定

在新课程视野下,我们对初中学困生的界定:(1)初中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达不到“新课程标准”之基本要求。(2)在学校组织的历次考试中,各门功课不及格或单科成绩在50分以下的学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理论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B.S.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指出了教学目标掌握学习的策略,认为只有少数人能够学好是不科学的,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帮助,95%的学生能够达到相当水平。教育的任务就是指达到这样的目标,既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发展。

20世纪70年代,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最优化理论,其核心是通过教育活动的科学安排,发挥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人和物的最高效能,减轻师生负担,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的最优化。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加德纳(HowarGardner)提出了智能多元论,驳斥了IQ决定一切的观念。他用大量事实说明,人生的成就并非取决于单一的IQ。加德纳指出,一个人的IQ测验得分不高,或许只代表了他在语文和逻辑数学这两方面能力不强,但并不足以说明他的智能不高,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9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综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9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等。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困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布瓦首倡探究教学方式。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积极试探与求索,有效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理论兴起于美国,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展开学习,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学优生和学困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

国外学者在偏重于学困生转化的理论建构的同时,也提出了一般性的对策,如承认差别、区别对待、适时分流、上岗对口补习等。国内则重于学困生转化的实证性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转化策略。

1996年,梁小红等人的研究指出:对学困生应设法从学习动机方面入手,在学校、家庭配合下,设法提高学习困难儿童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对学困生更应多鼓励、少责备,关心了解他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对他们的细微进步应给予肯定、赞扬,以强化有利于学习进步的学习动机。

2003年,金志诚等人的研究指出:对学困生应注重在认知加工机制的层面上,从目标激活能力和分心信息的抑制能力两方面进行培养。

2004年,姬秉新等人具体设计了在探究、合作教学理念下学困生转化的模式;学习组的人数在四人左右最合适,这四个人中,一个人的成绩是优秀的,两个人的成绩一般中等,另一个是学困生。这种小组在性别上可以交错搭配,一般可以维持4~6周,可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视情况而定。

2006年,刘英琦提出从五个方面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习得性勤奋练习、进行策略教学、改善认知结构、提高动机水平和开展心理咨询。

2007年,李少兰提出转化学困生的五大策略:一是注重学困生心理障碍的矫正;二是加强对学困生学法的指导;三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四是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五是净化身边的社会环境。

此外,国内有很多学者还提出改善学困生学习习惯的策略,增强其学习情感的策略,提高其思维品质的策略等等。

四、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的发展方向

我们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矫正”与“补偿”上,而应该加强“预防”与“改善”的研究;对学困生的转化应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研究;一线教师最需要行之有效地转化学困生的操作模式,因此,应该加强操作模式的研究。

五、新课程视野下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1.改进教学,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策略。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面,因此,转化学困生首先是教师之教学观念、行为、方法的转变,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其次,教师要向学困生呈现适宜的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提出切合学困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干预其学习过程与方法,提高其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再次,改善学困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策略,实施分层分步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农村学困生自我评价模式;结合学科教学,承认差别,对口补习等。

2.心理因素的干预策略。改善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思维品质;充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兴趣、良好的意志品质等;关注其心理健康因素,如学习焦虑、性格抑郁、心理逆反等。

3.环境因素干预策略。建设良好的农村学校、班级文化氛围,引导学困生积极上进;帮助农村家长改善家庭学习环境。

4.关注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早熟、早恋现象,正确引导,疏通心理障碍,增强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刘万玲.学习困难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12).

[2]森永良子.儿童学习障碍现状及其治疗教育\[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4]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7]姬秉新等.儿童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

[8]刘英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的研究\[J\].科学教育,2006,(1).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篇8

【关键词】英语学困生 学习日志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一、引言

纵观当今的初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无法避免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并帮助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师面临的现实重要挑战。

学困生的概念最初由英美专家提出,以此说法取代原有的“差生”或“劣等生”的称呼,并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广泛的定义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据统计,我国学困生的数量占总在校人数的6%―7%,并在每年600万的辍学学生中占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整个教学集体的成绩,更严重的是个别学生会出现严重偏科甚至厌学,阻碍其学业和自身全面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由此可见,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对于学困生的学困产生原因,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巴班斯基认为,学业不良的原因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种。内因是儿童身心发展上的障碍,以及知识、技能熟练的不足;外因包括教学上的缺陷与包括家庭在内的校外影响的缺陷。与之类似的还有日本学者北尾伦彦的“三层级说”。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主要是智力发展水平低。布鲁姆认为,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西欧学者则偏重于从家庭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来探讨学困生的成因。国内学者如孙继成认为高中历史学困生产生的主观原因有:基础薄弱,解决问题能力差;情感因素,如厌学等;观念和不良习惯;成败归因与学习动机存在障碍。

笔者多年来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研究,观察到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不完全一致,学困生的转化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差异化的转化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因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分析这些现象后,笔者认为,导致众多学困生在学习英语上成绩不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不得法,即英语学习策略问题。由于英语学习策略的缺失,学生习惯上依赖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死记硬背,基本上不会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兴趣日益减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决定了要转化学困生就要进行学习策略的教授和培养。

三、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

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探索学生自发使用的策略。早期的研究者主要关注学习策略的描述、归纳与分类。20世纪70年代后,学习策略研究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研究重点由教师如何教逐步转移到了探讨学生如何学。到了90年代,学习策略的教学与训练已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Oxford(1990)在“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中对二语学习者的策略培训给予了极大的关注。O’Malley和Chamot于1990年在《第二语言学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代认知学习理论对外语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逐步认识到策略培训应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小华于1984年对中国大学生的口语交际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秋芳在香港大学1990年的博士论文《学生可控因素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和个案研究,在此论文基础上于1996年出版了专著《英语学习策略论》;章兼中、俞红珍于1998年在吸收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结构等进行了论述。综观国内的研究,大多数人的研究都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多从理论上研究、操作,这一切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策略有多种表述,主要有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转换时所使用的策略。我国教育部2003年2月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外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认识到,英语学习策略应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活动过程中为了进行有效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步骤、技巧和技能,以及在此过程中对自我进行评价和调控的学习方式。在笔者所教授过的初中学生中, 能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很少,大部分人基本上不会使用一些高效的学习策略,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何为学习策略,他们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机械的状态。可见,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四、以学习日志为主要方法的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日志(learning log)又称为反思日志,是个人反思性写作的一种形式。学习日志就是学生用文本的形式来描述、质疑、反思、探究、辩护或反驳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它是学生的反思性时间,能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反思,使学习经历更有意义。学习日志是一种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Kohonen 建议自主语言学习者应该建立在体验式学习的基础上。在他提出的体验式学习技能中,就有学习日志,他认为写学习日志是个人反思的最有效的方式。

就英语教学而言,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听力学习策略、口语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等。以往的研究中,众多的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对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方法,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笔者在多年的学困生英语教学中认识到,单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不足够,让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以学习日志为手段辅助学困生的英语教学颇有成效。

日志对于语言教学来说并非新事物,但往往只是作为语言练习的一种方式。学习日志不仅如此,更能帮助学习者尤其是学困生有机会去计划、监督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学习日志的内容

学习日志的格式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板,其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以及疑惑和疑问;

2.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心得;

3.对于本周或本月学习过程的反思,包括对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学习计划、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进行反思性总结;

4.与课程有关的文献和资料摘抄;

5.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成绩、心理变化等的剖析;

6.学生想和教师沟通交流但又不愿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学习日志既可以作为每天课程的一个学习记录,也能够作为一段时间下来的总结性记录,对于学习日志中内容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疑点难点等方面的变化与问题,从而更能及时有效地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二)学习日志的类型

学习日志没有固定不变的类型和模板,可以通过教师对于本班学生的摸底调查和成绩分析制定。以笔者所在的教学班级为例,班内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学习意识较差,因此制定的学习日志模板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我评价型: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学习心理等,用于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分析学困成因。

2.自我总结型:记录学生在当天或一周内学习的内容总结、认知程度以及变化趋势,用于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于学习日志的应用情况和自我认知变化。

3.咨询答疑型:记录学生在预习、课上以及课下的疑点难点,包括一些不愿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学生问题,用于帮助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困惑所在。

4.阶段反思型:记录一定时间段内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变化,用于帮助教师阶段性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当然,学习日志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所有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多合理的类型和模板。

(三)学习日志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英语学习日志可以使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反思,以计划、监督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养成对学习进行调控的意识。

2.有利于提高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日志,学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制定英语学习计划,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及时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3.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学习日志,教师易于掌握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师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看法和评论,以及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深度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困难,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4.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学习日志,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情绪波动情况,并通过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运用情感调控自己的情绪,降低焦虑,增强信心;学生也可以通过日志对教师的教学教法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五、结语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认识到,学习日志是提高学困生自主学习独立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摸索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学习日志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总结,在反思中转变,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变化的有效方法。当然,学习日志并不能解决所有学困生的问题,根据不同学困生的程度差异还应该辅助以其他方式和方法。在学习日志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并加以应用是笔者下一步研究工作中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荆伟.浅谈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征[J].陕西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8(01).

[2]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01).

[3]李岚.大学英语学习者元认知语言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04).

[4]纪康丽.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的培训[J].外语界,2002(03).

上一篇:土木工程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