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09-28 09:38:26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1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法是由若干法组成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包括联邦法和州法两个层面。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其职业教育由州和领地直接管理。因此,联邦职业教育法主要针对某一具体的职业教育问题,而州和领地职业教育法内容比较全面,联邦和州与领地的职业教育法在职业教育内容的规定方面形成了一个整体。澳大利亚各州都有自己的职业教育法,而在联邦层面,则有《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职业教育与培训法》《澳大利亚技术学院法》《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法》《劳动场所与平等法》,等等。本文将重点分析《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

《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实质上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签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协议。依据该协议,联邦政府向州与领地提供经费。为接受联邦政府提供的经费,州和领地政府要遵循联邦政府提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条件。该法案制定于2005年,并于2010年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法案主要包括6部分47条内容。第一部分是序首,包括简短标题、生效、术语解释、目标4条内容。第二部分是对州的经费拨款:资本支出和经常性支出,包括基本条款、法定条件、澳大利亚劳动力改善协议条件、双边协议条件4方面,共22条内容。第三部分是国家战略项目的经费拨款,包括部长有权决定和批准财政资助款的支付、部长理事会对财政拨款的分配、全国性战略项目款项拨付的前提条件、付款条件、名义付款中对于本部分的应用5条内容。第四部分是拨款的返还,包括法定或未履行协议的条件、超额返还、对于应返还的情形部长有何种权力、应向联邦支付的款项是一笔债务、要求返还的决定5条内容。第五部分是财政拨款的金额,包括支付限额1条内容。第六部分是其他事项,包括部长可以决定支付经费拨款的金额和时间、因虚假或误导性陈述而削减的支付、拨款、借款的权力、关于决定的事项、委托、年度全国报告、向议院呈递协议、在互联网上公布协议、规章10条内容。

主要特点

引导方向,对各州立法施加影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管理权主要在州和领地。国家通过与州和领地签定协议的方式,通过经济杠杆对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施加影响,从而引导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2010年修订版)》明确了联邦政府给予州和领地以一定职业教育拨款的原则,而州和领地政府需要遵循联邦政府提出的条件才能获得拨款。联邦政府提出的这些条件包括方向性条件、限制性条件和处罚性条件。

方向性条件是联邦政府所希望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方向条件。《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规定,必须确保支付给该州的财政资助均用于在澳大利亚劳动力改善协议或该州为一方的双边协议中规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目的,必须用于澳大利亚本地人才改善,必须遵守用户选择政策并采取措施使得雇主和新学徒选择的最大化,必须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进行工作场所的改革,对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执行方式必须建立在胜任力基础之上,必须确保公共资助的培训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限制性条件规定了拨款不能使用的方面。《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规定,各州必须确保获得的款项均未用于给海外学生提供职业教育或培训,必须确保所获得的款项未被用于私人娱乐活动或兴趣方面的教育或培训。

处罚性条件是指当州与领地没有实现自己承诺时,联邦政府要实施的若干处罚措施。《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规定,如果该州在要求的时间内或部长允许的任何延展期限内没有履行支付条件,则:该州将在部长的许可下,偿还联邦确定文件中规定的金额;并且如果该州不这样做,部长可以决定减少根据本法案给该州支付的一项或多项经济援助;并且在履行条件之前,部长可以推迟根据本法案给该州将要支付的任何经济援助。

行业引领,重视行业企业参与方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以行业为主导,行业的主导地位通过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而得以确定。

《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在目标描述中就清晰体现了行业引领的要求。(a)通过提供能够满足澳大利亚商业、工业、社会和个人将来需求的高技能劳动力而增强澳大利亚的经济基础。(b)通过联邦、各个州以及工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来推动制定国家性职业教育和培训方法。(c)支持能够满足以下要求的国家性培训系统:响应工业和雇主的需求,并且有助于工业和雇主推动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政策、任务优先性以及执行;确保高质量和国家一致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包括通过提供灵活和加速的培训交付达到该目的;通过流线型协议进行操作,并且鼓励更多的澳大利亚人在职业选择时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

《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还明确提出,各州必须确保建立州培训当局。该州培训当局承担以下职责:(a)参与该州VET计划的编制。(b)为该州负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部长提供建议,具体包括与学徒制和培训制相关的决定以及与依照新学徒制计划有资格获得用户选择资助的雇主和新学徒相关的决定等相关的建议。

关注公平,重点放在经费划拨

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一般是职业教育项目经费的重要来源,其一般通过协议方式为州或领地职业教育提供经费,同时规定了具体的经费划拨条款,以使联邦政府用于各州和领地职业教育的拨款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如《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规定,部长有权出于以下目的做出有关授权,向一个州支付本法案中规定财政拨款:(a)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本支出。(b)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常性支出。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法案普遍重视社会公平的体现,以保证职业教育发展为社会总体发展的贡献。如《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规定,州必须确保该州具有客户咨询安排,该安排应能够确保在做出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决定是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意见,尤其是弱势学生或孤立的学生的意见。

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

《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内容具体明确,表现在:对法案所使用的术语定义清晰并进行详细解释;法案内容可操作性强。

比如,该法案明确了联邦政府的拨款不得用于海外学生,则在法案第一章就对海外学生进行了清晰界定。海外学生是指:(a) 满足以下条件的人:(i)具有签证;(ii)包含在签证之中;以上所述签证是指依照1958年移民法案允许人员到澳大利亚参加由教学机构提供的课程的签证。(b) 出于本款目的所规定的人员或该类人员中的一员;但是,以上所述人员不包含部长通过立法文件确定的人员或一类人员中的任何人员,但不包含在本款定义中的人员范围之内的人员。

再如,该法案提出的一项拨款条件是,州必须确保建立州培训当局。法案同时对该州培训当局承担职责进行了明确:(a)参与该州VET计划的编制。(b)为该州负责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部长提供建议,具体包括与学徒制和培训制相关的决定以及与依照新学徒制计划有资格获得用户选择资助的雇主和新学徒相关的决定等相关的建议。

启 示

完善职教法律体系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法由若干法组成,包括联邦法和州法两个层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区域差异大,一部国家职业教育专项法律,难以统筹兼顾。因此,我国《职业教育法》要充分发挥对全国职业教育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必须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逐渐形成以《职业教育法》为总法,横向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法、职业院校法、劳动力就业培训法等若干行政法规,纵向辅以大量地方性职业教育法规的上下有序、内容全面、形式完整、协调统一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法普遍对职业教育特有的内容进行了专门规定。如《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在目标描述中就清晰体现了行业引领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法》无论是章节安排还是内容表述上,职业教育特色都不明显,如对职业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与《教育法》中关于学校设立的相关规定基本相同,只在设备、设施方面略加调整。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应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对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特色内容划出单独章节进行专门规定。

重点关注提升质量和促进公平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法在内容方面普遍重视保证职业教育总体质量的提高,重视社会公平的体现。如《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在拨款条件中,既有基于胜任力的培训、工作场所改革等关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容,也有倾听弱势学生或孤立的学生培训需求建议的条款。我国《职业教育法》在全纳性、终身性等方面还体现得有所不足。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应彰显职业教育的普惠性、更加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体系、制度、途径等方面,保障职业教育真正实现“面向人人、面向社会”。

增强可操作性

《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改善法》术语定义清晰、法条操作性强的特点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职业教育法》内容偏重原则,操作性不强。文本中使用“应当、鼓励、支持”等内涵不确定的语言,且没有对以上用词作出明确界定,导致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可能对有关条款有不同的理解,使《职教法》在操作时存在偏差。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职业教育法》在修订中要提高立法的语言艺术,保证定义准确,充分体现刚性,改进职业教育立法技术,增强职业教育法规的操作性。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2

今年交由我处办理的人大和政协提议案共有8件,其中主办件4件,会办件4件,内容涉及青年创业、企业用工难、失土农民培训及就业、渔民出路等多个方面。我们在区局召开提议案交办会后,立即召集相关科室人员,仔细研究提议案内容,分解落实提案交办任务,并就提议案的答复技巧、征求反馈意见的方法、提议完成时间等提出具体要求。形成初稿后,我们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诚恳地向提议人征求答复意见,在充分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后,认真修改各个答复意见。提案(议案)人对我处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及时予以落实的工作作风,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全处作风建设工作开展。

按照区人劳局《关于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椒人劳社党[20*]3号)文件要求,处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全处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一是认真学习省市区主题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订实施意见,成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二是组织召开主题宣传教育动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省、市、区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并将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列入我处每周一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三是结合本单位、各科室新年度的工作,谋划确定工作思路,研究落实具体措施,进一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积极的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上来,全面提升就业再就业工作整体发展水平。

在积极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工作,坚持以关注民生为着力点,以优化服务为切入点,不断解决影响就业再就业事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

三、深入做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

今年,我处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年初就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工作实施计划。一是加强综合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班主任管理办法”,严格班主任考核制度,狠抓培训到课率、转移就业率和培训质量,同时积极探索“以学员带学员”的方式组织培训生源,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突出重点,实行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重点开展以高技能人才和熟练工为主的技术型培训。今年我处加大了电工、电焊、平面设计、会计电算化等实用型、有就业潜力的项目的办班力度,减少了烹调、面点等项目的办班数量。三是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启动了“阳光创业计划”,即由政府倡导,财政出资,通过开设创业培训、SYB培训以及后续创业支持服务,帮助有意创业的下岗失业职工创办企业或明显改善企业经营面貌,拓宽再就业门路。为了提高广大青年参加创业培训积极性,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深入开展创业宣传活动,特别是我们近期举办的多期创业培训公开课,让广大青年先试听,后报名参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加强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便群众求职择业。

区公共职业介绍服务中心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协调的运作模式。今年,为了合理配置*区劳动力资源,就近就地满足广大企业和求职人员的求职招聘需求,根据区人劳局的要求,计划在全区各劳动力供需旺盛、符合条件的街道建立公共职业介绍分支机构。我处经过反复考察研究,结合我区就业工作的具体情况,初步形成了*区公共职业介绍市场(机构)建设布局方案。方案对设立公共职业介绍市场的场地、人员、资金和设备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建立职介市场要坚持合理性、统一性和公益性的原则,并提出计划在洪家、三甲及章安\前所街道设立公共职业介绍市场的建议。

五、继续做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向街道、社区延伸工作。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农村劳动力 作用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农村建设也期待着涌现出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强调指出,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并且,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也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然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量农民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职业技术教育,缺乏一技之长,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者培训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0.13%。在过去几年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力军的各类成人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经费短缺、师资队伍落后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总量增长不快、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优势与意义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永久迁移的作用是很显著的。文化素质越高、专业培训程度越高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就越强,职业稳定性较高。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都需要新型劳动者和大量中高级技能人才,对此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由此,张竺鹏等学者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于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单纯“技能型”、“即时型”向“素质型”、“战略型”方向转变。而从农村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利用与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教育培训,是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与各类成人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等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主体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高职院校不仅资金充足、办学条件良好、师资力量雄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质量较高,而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职业介绍能力,并紧紧扣住就业环节。尤其是在培训师资的配备上,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占据较大比例。并且,与生产一线相差无几的先进设备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保证了培训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密切结合。高职院校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农村劳动力个人教育需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充分参与,有利于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与技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培养高技术和高技能的经营者和管理者。

三、高职院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具体实施方案

1.技能性培训

高职院校开设的技能性培训课程旨在改变转移农民只能在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要求较低的传统部门,如农产品的粗加工、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就业的现状,提高其在非农领域的就业能力。针对当地和邻近地区的主导产业和主要行业,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培训,使转移农民能找到待遇优厚的就业岗位或回报可观的创业机会。首先,高职院校要对所有转移农民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目标是使其具备遵守法纪、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根据转移农民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构成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重视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转移农民要分别对待,并鼓励后者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另外,注重实践性环节,侧重于专业技能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实习场地、实训基地建设和实习仪器设备更新,为转移农民熟练掌握技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制定适合农民工文化程度和特点的教学计划,积极开发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培训教材,将教学分成模块。并且,把实习场地延伸到企业,使转移农民身临其境感受实际工作氛围。

2.引导性培训

引导性培训包括市民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旨在提高转移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市民教育旨在促进转移农民适应城市生活方式,遵循城市的行为规范,完成其社会身份的市民化转换。市民教育课程应该包括基本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城市生活常识、职业道德和礼仪等。要为参加培训的转移农民详细讲解《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关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指导转移农民依法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依法处理侵权事件,培养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邀请回乡成功创业的农民讲授自己如何创业、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如何获取市场信息,以及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从中总结有价值的、可以借鉴的经验。

3.实施就业指导和组织就业洽谈会

高职院校要通过就业礼仪培训和日常咨询等形式对转移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岗位存在较大空缺。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要对准备进入这些行业的农民进行就业礼仪培训,内容包括个人形象、礼仪礼节及如何提高求职应聘成功率等。对刚外出寻求就业的转移农民,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就业信息介绍、就业岗位推荐等。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筹建转移农民就业服务信息网,以方便农民的远程访问。

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求职能力,高职院校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不同工种、不用行业、不同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一般高职院校都具备十几个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资格,针对转移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需要,可以开设维修电工、测量工、物业管理员和办公自动化等职业技能证书培训项目。职业技能鉴定主要针对综合素质较高、个人经济状况较好的转移农民以及部分高中毕业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青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给予他们一个证明自身实践技能的机会,并且考试合格后颁发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摆脱户籍、学历等束缚,实现外出务工时能拿上高工资,甚至成为“高级蓝领”的愿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张竺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8):55-59.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4

为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素质,增强务工技能,促进农民工就业。大力发展乡域经济,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全乡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现制定__乡农民工培训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指导,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面向工业化、现代化、城乡化的发展方向,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要求,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坚持政府支持引导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培训资金;要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要坚持引导性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培训覆盖面,全面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质;要坚持培训与配套服务、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

农民工培训主要是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1、引导性培训。以村为主体开展农民工引导性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种养殖业培训、就业岗位选择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增强其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2、技能培训。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择业竞争能力。根据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际需求,开展农业产业实用技能的技能培训。聘请专家开展岗前、岗位培训,培养一大批不离乡的农业专业技能人才。

1、时间:2016 年3月—12月(详细见附件)

2、地点:__乡人民政府

四、举办单位:__乡人民政府

五、培训经费。培训经费5万元,用于讲课、食宿、教材、车辆等。

六、培训内容。茶叶种植标准技术培训、生态猪养殖技术、餐饮培训。

七、培训对象。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及与扶贫工作密切相关人员。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总人员300 人。 八、培训方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从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出发,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体验相结合、教师精讲与学员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培训。

(一)加强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各村要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转移培训。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规定,建立以职业培训为主导,以相应的组织管理为基础的劳动预备制度,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把加强新生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工作同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调节结合起来。

二、目标任务。

本市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总目标:对本市八个区(县级市除外)城乡新生的劳动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追加1至3年的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其实现就业准备条件。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延迟这部分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解就业的压力。

本市实施劳动预备制度的主要任务:将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的人员(指初中、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并有就业愿望的本市青年劳动力;初中、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并准备向非农产业就业转移或进城务工的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上述人员统称为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组织起来,要求他们在就业前,参加1至3年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上岗作好准备,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社会帮助下实现就业。

三、实施步骤。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涉及培训和就业管理、服务的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1998年试点的基础上,本市拟分两个阶段施行。

第一阶段,从1999年开始,本市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在技术工种中就业,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全市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培训,不论是技术工种,还是非技术工种,都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

四、组织实施。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和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劳动预备制度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参加的方法,使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能理解和支持,特别要动员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

(二)做好调查摸底和预测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本市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的情况,重点是本市城镇应届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的人员情况。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用工预测工作,在对职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指导培训单位开设适当的专业工种培训班。

(三)培训期限。初中毕业生参加初级技能培训者为1至2年,参加中级技能培训者为3年,参加非技术工种培训者为1年左右;高中毕业生参加初级技能培训者为半年至1年,参加中级技能培训者为1至2年,参加非技术工种培训者为半年左右。特殊工种(专业)的培训期限,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准后另行规定。

(四)培训资质。凡有条件的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均可向市劳动行政部门申报,发给劳动预备制度职业培训办学许可资格。培训单位要做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特别要结合学员特点,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和培训保障制度,保证培训质量。

(五)培训内容和形式。主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学习,并进行必要的文化知识和创业能力培训,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民意识、国情意识、职业意识,增强劳动观念、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培训可采用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学分制与学时制相结合等形式。

(六)考核鉴定与就业。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期满后,由培训机构组织对其思想品德、劳动态度等进行综合评定,同时由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有关职业考核机构按照国家标准统一考核鉴定,合格者由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由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统一登记,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并根据国家就业方针和市场需求,组织双向选择,优先推荐就业,或指导其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劳动预备制度的顺利实行。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领导,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日程。劳动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教育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劳动预备制度工作的开展。

(二)多渠道筹措劳动预备制度业务经费。一是按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各级财政视其经费预算情况和财力可能作适当补助。二是从市再就业资金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实施劳动预备制度。三是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人员,按标准缴纳学费。学费标准,由劳动部门提出,报物价部门审批。四是征得用人单位同意,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用人培训费。

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凡事业性质培训机构的培训费收入,按照《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规定,纳入同级财政管理,接受财政监督。职业培训机构要合理使用资金,严禁乱支滥用。

(三)政策扶持。

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的人员,原则上免试入学,实行推介和本人自愿选择培训单位相结合的办法到培训单位报名入学。确属生活困难者以及残疾人士参加培训,可申报缓交或减免学费。获得优异成绩者,培训单位可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取得中级技术等级证书者,经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可取得技工学校学历,并可报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必须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经过职业培训,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人员,应按其达到的技术等级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

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职业介绍机构应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优先推荐就业,为他们办理就业有关手续。并为他们办理档案存放、就业登记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帮助。

六、监督检查。

(一)对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要求其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待其取得相应证书后,方能办理就业或开业手续。

(二)市劳动行政部门应经常性地对参与劳动预备制度的培训单位的教学、管理进行全面督导,凡未按有关规定和标准规范办学的培训单位,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培训资格。

(三)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对过去已招收适合参加劳动预备制度但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的用人单位,要求其在规定的年限内开展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工作,接受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核鉴定,合格者由市劳动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核发职业资格证书。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6

刚才,听了几位同志的谈话,很受启示。这几位同志引见的经历都很好,值得借鉴和推行。同志的谈话,反映了当地县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和农广校事业的注重与支撑;同志的谈话,反映了底层同志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反映了广阔农民对农广校工作的承认;省市和市农广校的做法和经历也值得大家借鉴。

这些年来,农广校的同志们,特殊是长期工作在底层一线的广阔教员,辛勤工作,无私贡献,为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很多人才,做出了主要奉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代表杜青林部长,对大家透露表现衷心感激,对工作在农民教育培训阵线的同志们,透露表现亲热地慰劳。下面,应用这个时机,我也作个谈话,讲三点意见。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建立新乡村的主要包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的严重前史任务,明白了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的一系列政策办法,要求依照生产发展、生涯裕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规范,扎实稳步推进新乡村建立。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育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型农民,进步农民的全体本质。为了贯实中心的计谋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实新乡村建立的施行意见,要求加速现代农业建立,施行“改变、拓展、提拔”三大计谋,启动“九大举动”。培育培养新型农民,内在丰厚,任务艰难,需求我们支付艰辛的起劲。我们要有激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感,首先要充分看法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主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育新型农民是新乡村建立的中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乡村;建立新乡村,就要培育新农民。农民是新乡村建立的主体,是新乡村建立的直接参加者和首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明本质的进步,没有顺应现代农业建立需求的新型农民,新乡村建立就不足基本支撑。只要培育培养千万万万高本质的新型农民,把乡村宏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构成持续推进建立新乡村的力气源泉,才干让农民共享和运用农业科技效果,推进现代农业建立;才干进步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才能,构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干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构成乡村优越的社会习尚。

(二)培育新型农民是推进新乡村建立的计谋抓手。新乡村建立的关键在于发展乡村经济和进步农民本质。乡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久远看,关键照样要靠科技提高。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议要素,只要把农民培育成把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干使农业科技效果真正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干更好地完成“三增”目的。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托科技提高和进步劳动者本质的轨道上来。培育新型农民是新乡村建立的主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育,就抓住了新乡村建立的关键。

(三)培育新型农民是处理“三农”问题的客观需求。说究竟,“三农”问题的中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本质相对偏低。据计算,在4.9亿乡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明水平占13%,小学以下文明水平占36.7%,承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能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明程度制约了进步前辈技能和配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制约了乡村优越社会习尚的构成,制约了自我发展才能的进步,曾经成为处理“三农”问题的瓶颈。不进步农民本质,基本处理“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论。

(四)培育新型农民是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定选择。《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的若干意见》明白提出,要鼎力开展乡村劳动力技艺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大纲》进一步指出,要“支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进步农民务农技艺和科技本质。施行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乡村劳动力的就业才能。施行乡村适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一多量生产妙手、能工巧匠、运营强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的《全民科学本质举动方案大纲》,也明白要务实施农民科学本质举动方案。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动力。

二、当时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处理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育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基本路子。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要素良多,我这里首要强调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需重点处理的几个问题。

(一)发扬农业部分的主体效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分要进一步发扬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效劳的功用,要想方设法争夺政策和资金,制订规划,增强指点与评价,建立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应用教育、科技、文明等各行业、各部分的现有资本,构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从属于分歧行业和部分的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参加。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加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才能。

(二)采纳更为有用的办法,树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扬播送、电视、收集等长途教育培训伎俩的优势,采用发放技能清楚纸、播放光盘、科技纵贯车下乡、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方式,开展普及性常识培训;要采纳手把手、面临面的现场培训方法,注重理论常识和理论的结合,进步农民的综合本质。要进一步完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供应前提保证。在此基本上,要进一步完美系统、增强伎俩、不变步队、调动农民本身积极性,树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进步农民教育培训结果,真正做到让农民称心。要指导教育培训机构依据农民的需求,采纳农民脍炙人口的方法开展教育培训,不时进步农民教育培训结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能否需求、培训方法农民能否承受、培训后果农民能否称心,来作为权衡农民教育培训结果好欠好、质量高不高的规范。要鼎力开展查询研讨,摸清根本状况,精确掌握农民需求,依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施行上,要进村办班,应用集中解说、现场指点等灵敏多样的培训方法,便利农民学习,进步学习兴致,保证获得实效,起劲做到真正让农民称心。

三、农广校要充分发扬培育新型农民的主要效果

副总理在致中心农广校成立25周年贺信中指出,农广校“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乡村适用人才培育基地,在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前史历程中肩负着严重工作”。成立25年来,农广校开展了大规划的农业适用技能培训,培育了多量乡村适用人才,为促进我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主要奉献。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农广校要进一步依照“培育新农民、建立新乡村”的要求,紧紧环绕施行“三大计谋”和“九大举动”,持续发扬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效果,培育新型农民,为新乡村建立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

(一)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鼎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进步农民务农技艺和科技文明程度。环绕主导财产和资本优势,举行各类适用技能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征询、示范和推行效劳,鼎力推行现代农业新技能、新效果、新种类和新办法。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举行绿色证书培训班,依据农民从事财产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具有从事农业技能工作要求的根本常识和根本技艺,出力培育多量主干农民。

(二)以培育顺应城镇化、工业化需求的财产工报酬重点,开展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步农民转移就业才能。要发扬农广校本身优势,积极参加阳光工程,积极请求国家阳光工程培训任务,鼎力开展乡村劳动力转移指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艺培训工作,进步农民转岗改行技艺,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才能,加速乡村劳动力转移措施。在培训中,要进步培训的针对性,标准培训内容,包管培训工夫,增强理论教育,起劲进步培训质量。

(三)以培育乡村适用人才为重点,积极参加“百万中专生方案”,培育具有中专学历的适用人才,进步他们带头致富和率领农民一起致富的才能。以财产发展为依托,环绕财产设置专业,采纳长途教育和面授指点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培育村组干部、专业强人、农民协作经济组织主干、乡村生意人和长途教育采纳站点治理员等,使他们成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乡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干力气。“百万中专生方案”已被列入农业部年要办的15件实事之一。各级农广校要积极参加,自动承当任务,认真抓好招生、教育和治理等各个环节,保证把实事办实,把功德办妥。

此外,还要以知足农民需求为导向,增强教育培训媒体资本和伎俩建立,加强本身实力。在形式、伎俩等方面学习和借鉴国表里成功的经历,进步农民教育培训的结果和效益。

最终,我想再强调几个方面的工作。培育新型农民,农广校义无反顾,责任严重。要完成好这一前史重担,必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时间。

(一)增强才能建立,改善办学前提。农广校经由25年的发展,根本树立了掩盖全国的农民长途教育培训系统,为乡村培育了很多适用人才,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一支珍贵力气。但当前总体来说,系统比拟软弱,基本前提差,严厉制约了系统功用的发扬。往后要下鼎力气抓系统建立,从各方面争夺政策和资金,健全机构,明白本能机能,改善前提;增强分类指点,对组织松散、不克不及很好发扬效果的学校建议当地进行整改,鼓舞战役力强、基本前提好的学校多承当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有为才有位,农广校要在新乡村建立中自动发扬效果,争夺各级县政府和主管部分的注重与支撑,起劲成为深受欢送的农民教育培训的中坚力气。

(二)增强步队建立,进步教育程度。从当前状况看,农广校师资步队的才能和程度与承当任务的要求比拟还有差距。要采纳各类有用办法,培育既具有教育教育才能、又具有理论技艺和指点才能的“双师型”教员步队,特殊要培育一支识大局、谋实事、讲实干的各级校长步队。农广校因为本身拥有的专职教员步队的力气有限,往后还要选聘乡村各行各业的专家、底层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指点学员学习和指点学员理论的兼职教员,树立起一支高程度的专兼职教员步队。

(三)创新培训形式,工作落到实处。农广校要发扬系统健全、调查乡村、熟习农业、切近农民的优势,发扬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能推行、信息传达、政策宣传的综合功用,不时拓宽工作思绪,增强工作办法,下沉工作中间,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农广校提出培训教员、媒体资本和人才培育“三进村”,就是一个很好的农民培训形式,切近和便利农民,可认为农民供应有用的技能指点、优质的媒体资本和教育培训效劳,可以把培训工作做实,让农民看到转变、获得实惠。当时,特殊要创新对在家务农民员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使其能成为新型农民,起劲处理“会农的不务农、务农的不会农”的问题;要注重农民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将其列为主要培训内容。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建优越的言论气氛。要应用播送、电视、报纸、杂志、收集等群众媒体,增强对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性和农广校效果的宣传,使全社会看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性、存眷和支撑农广校的工作,构成优越的言论气氛,还拉动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要实时发现和树立进步前辈典型,总结和推行进步前辈经历,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获得的成果和典型人物的进步前辈事迹,鼓励和鼓舞大家争优创先,争做奉献。

同志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责任严重,事关新乡村建立全局。但愿大家持续发扬艰辛创业、团结斗争、求真务实、开辟进步的“农广精神”,培育新农民,效劳新乡村,争创佳绩,不辱工作。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劳动技术;创新

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劳动技术教育是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意识和技术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用问题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想法、新结论和创造新事物的学习,其特点是推陈出新。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就是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动手能力。

一、做好劳动技术项目的背景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劳动技术的激情

让学生自主搜集项目的背景资料,才可进入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在资料收集中了解项目制作的整体情况,为实践操作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如在《电动模型》制作中的背景分析:在机械化逐步代替手工劳动的今天,电动机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机器之一。自从有了电动机,就实现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途径。

1.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通过观察、访问、调查、仿制模型等,让他们以发现者的姿态进入角色,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喜获知识的欢乐,进而激发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会分享与合作。经过学生的直接参与,形成一种开放的环境,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二、做好整体项目方案设计,力求自主创新完成项目任务

当今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明确指出: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训练创造性思维来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在劳技教学中,很多被成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孩子们的眼里都会变成“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会因此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1.认真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是按常规思维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则要求学生突破习惯性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体现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所以在活动准备中让学生自主了解项目制作的基本资料,制作产品的结构、原理、适用领域甚至是其卖点在什么地方。如《电动模型》制作中的活动准备:①了解电动机的分类,基本构造及原理,了解电动机发展前景。②对机电师傅、老师访问,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电动机的用途,结构及最先进的电动机信息,并对工作原理要详细了解。③根据了解的电动机结构,自由组合成团队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所需的器材进行准备。

2.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活动实施项目

创造力是蕴藏在我们每个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意识,也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兴趣紧密相关,因而劳技教师要十分重视劳技教学的阵地建设,把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看作一项特别重要的教学任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并在他们面前摆上问题,让他们去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1)注重资料的收集。当课题及探究方向确定后,各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环境分头行动。一般来说采用综合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的对象是各机械厂和机械维修部门,进行实地观察。对工人师傅和维修技师进行访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如《电动模型》制作中的资料收集包括:①电动机的分类及型号?②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③电动机有哪些用?④电动机发展趋势如何?⑤各类电动机的优缺点?⑥访谈时要注意的问题?⑦询问、交谈要有礼貌,要有中学生应有的素养。⑧访谈时要准确,快速地记录访谈的内容(包括问题和回答的内容)。⑨每个组员要有团队精神,各司其职,不要发生意外。

(2)认真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学生来说,新技能的形成过程必然是一个创造过程。在技能训练、当中,工具材料和任务要求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敏锐的创造意识,真诚地去鼓励学生参与创造知识成果的全过程。尽管开始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技能教学中采用直观强化方法,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教学中顺利进入抽象思维,解决实际操作。让学生认真做好方案,做到创新自主制作方案,运用发散思维,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如《电动模型》的方案设计中:经过两个星期左右课余时间搜集、访问,学生对电动机有了初步认识,这样可以着手方案设计。电动机可以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两类,工作原理相同,都是由于通电的线圈由于受到磁场力矩的作用而发生转动,从而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做好活动的讨论总结与反思,自主剖析存在问题及对策

讨论总结阶段更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学生都已经过技能训练,作品也已完成,学生心中充满了劳动的喜悦和成功的,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九龙杯与虹吸现象”一课为例,当学生制作完九龙杯,并亲身体验劳动的成果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讨论如何在不弄脏手的情况下用一根塑料管将抽水马桶中的余水抽干?如何不倒掉金鱼缸中的水而只把金鱼粪便从鱼缸中吸出?总之,教师要增强和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在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创造贯穿于劳技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创造教育的熏陶。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探索使技能差一些的学生获得创造思维的成果。如在教小木盒的拉手制作,也容易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设计制作,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型个性品质。

我们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团队中的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兰.有计划地进行高职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内江科技》,2010.9

[2]刘庆平、马玉峰.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代教育科学》,2011.4

劳动教育培训方案篇8

第一条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市建设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建设类培训机构资质管理暂行规定》(建教[*]13号文,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培训改革,加快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劳动者素质,提高本系统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结合我市建设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决定》精神,坚持职业教育培训为企业、社会和劳动者服务的方向,把培养劳动者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加强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培训,把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知识结构,作为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

第二章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三条根据市建设系统行业特点、职业需要和《职业教育法》的要求,与国家建设部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资格性证书制度,并对市建设行业的从业人员实行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从业前培训和职业性培训制度。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建设系统各职业培训机构,主要用来调整和规范培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基地、市建委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领导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领导办公室(下简称岗培办)、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领导办公室考试中心(下简称考试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领导办公室年检中心(下简称年检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下简称指导中心)等培训机构建设类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注册类和资格性培训行为。

第三章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

第五条根据*市编委办公室印发的《*市建设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穗编字[2001]161号),市建委宣传教育处是市建设系统教育培训协调部门,总体负责开展本系统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工作。

第六条岗培办受市建委宣传教育处的委托,严格履行岗培办管理制度,对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行使教育培训管理职责,负责具体开展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负责编制本系统有关教育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建设行业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

第七条考试中心受建委宣传教育处和岗培办的领导,严格履行考试中心管理制度,负责本系统岗位培训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负责参加统考人员考试的安排和统计工作,负责管理并完善试题库,负责定期上报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试情况,每年11月份提交当年考试情况总结和统计报表。

第八条年检中心受市建委宣传教育处和岗培办的领导,严格履行年检中心管理制度,负责市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几大员"岗位证书和管理手册的年检工作;负责定期上报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年检情况,每年9月份提交当年年检总结及年检统计报表。

第九条指导中心受市建委宣传教育处和岗培办的领导,接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业务指导,负责市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岗位和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发证工作。

第十条培训学校负责建设行业干部、职工职业教育的实施,包括在岗培训教育、资格性培训教育、继续教育;负责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岗培办的教学计划。

第十一条培训学校(中心)负责根据自身教学资质要求,负责各种岗位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培训工作。

第十二条培训学校(中心)根据自身教学资质的要求,经建委宣传教育处或岗培办同意,可以整理、编写、落实各种培训学习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第四章培训学校的资质

第十三条根据《暂行规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根据《建设类培训机构资质等级证书》规定的范围和培训内容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凡没有取得资质等级证书的培训机构一律不得承担建设类培训任务。

第十四条根据《暂行规定》,培训学校须接受岗培办每年一次的检查或不定期抽查,三年一次的评估,作为培训机构资质(复验)评估的依据;对检查或评估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格的学校,应建议取消其培训资质。

第五章职业培训的开展

第十五条培训学校开班前必须向市建委岗培办提交开班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开班。

第十六条培训班结束,培训学校应按岗培办的要求,申请办理学员的上岗证、结业证书或合格证书,并做好培训班的资料归档工作,包括教学计划、开班表、考勤表、学员登记表、教案、课程表、学员意见反馈书。

第六章教学和质量管理

第十七条培训学校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培训师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教务管理制度,培训档案制度,学员学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

第十八条培训学校须每年11月份向岗培办报送当年的工作总结和办班统计报表,每年1月份报送当年的教学计划。

第十九条培训学校要建立和健全教育培训资料档案库的管理,各培训学校须有一名专(兼)职档案员负责常规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各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通常采用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培训教材授课,尽可能采用各种技能训练仪器设备、各种教学软件和各种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进行授课。

第二十一条严格把好教学关。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搞好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好学员有序地进行学习。

第二十二条严格把好考勤关。教育学员恪守考勤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向班主任办理请假手续。

第二十三条严格把好考试关。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各科的考试。自考科目由学校(中心)自行组织,统考科目由考试中心负责组织,但培训学校应提前把统考科目的试卷及答案A、B、C三套送市建委岗培办审批。

第二十四条严格把好发证关。开班前,对办理上岗证的学员,要做好对其单位及个人资格审查工作。开班后,学员实际上课学时数不能少于应上课学时数的2/3,否则,不能结业,不予办理上岗证。

第七章教材管理

第二十五条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和市建委的规定进行教材管理。

第八章师资和管理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教育培训师资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授课教师须具备所从事专业教学资格,或在相应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

第二十七条加强师资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学校(中心)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学历和业务进修学习,以不断提高教育培训业务素质。

第二十八条授课老师应本着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方针,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按课程设置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十九条学校(中心)要组织专业老师每年不少于2次的学期初或学期未的教学研讨会。

上一篇:学中医的途径范文 下一篇:车险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