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途径范文

时间:2023-11-28 04:54:13

学中医的途径

学中医的途径篇1

关键词 中医经典教学 临床思维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45

Abstract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training, and medical students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 of three famous classic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multi angle, all-round, multi-channel, multi form of training clinical thinking of students of TC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ining the outstanding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way

中t经典作为国粹,其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进一步弘扬与发展。中医经典是临床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因此也是中医课程重要内容。中医临床的必要前提是要建立相应的临床思维,而且中医临床思维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临床疗效。所以,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中医辨证思维的构建,从中医经典理论中去挖掘中医临床精髓,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思考、分析临床疾病,让学生领会中医辩证论治的作用,如何把中医理法方药结合,有效提高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开展,按照教学内容要求,采用刻板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技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受制于课堂的时空限制,基本上无法达到中医临床思维训练的目的。故此,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中医临床思维培养方法与途径,以望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中医经典临床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综合素质与诊疗技能。

1 通过教学实训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1.1 构建中医经典临床模拟门诊室

中医经典临床模拟门诊室,通过教学实训,在场地和环境上进行模拟,开展临床门诊和病房,同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病案需要,构建中医标准化病证,在模拟的医疗情景和环境下,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整个医疗过程,并对病案开展分析与讨论,对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教学中重点和难点进行模拟培训,真正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和理论水平,并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打好基础。

1.2 构建中医经典急诊临床技能训练室

本训练室通过理论讲解、模拟病例训练及实景模拟抢救训练三个环节,有效提高学生急诊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临床技能及临床应用能力,学生对危重患者和急诊患者接诊能力有待提高。挖掘中医经典理论中有关急诊处理的方法措施,如《金匮要略》中胸痹心痛,腹满疼痛等急诊处理,温病学中急性外感热,神志异常、痉厥处理等,把中医处理和西医处理,模拟给学生展示,课堂生动,栩栩如生,同时锻炼了学生处理急诊能力,对训练学生急诊思维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实训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同时掌握了中医急救知识。

2 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2.1 案例教学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提前选择病例,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学的知识,对选出的案例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讨论,列出自己看病的理法方药。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景,把临床真实的典型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让学生了解了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

2.2 模拟病人法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教师挑选教学内容中典型病例或者某章节典型证型,按照教学要求,导出病例反应的症状、体征、及环境。要学生提前熟悉提供病例反应的症状和病史。结合病史过程,由两个同学,一个为医生,一个为病人把病例情景演绎出来,然后对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3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医经典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学生把自己遇到的典型病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病例,符合我们教学内容需要的,在课堂上讲授出来,然后根据学生学的内容理论,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且开展学生讨论。这种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增强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圆满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因而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教学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通过名医名家传承研究培养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

3.1 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但近代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态势,尤其中青年医生,不能掌握中医理论基础,中医传统的辨证方法,影响中医的发展。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实践技能高,中医思维活跃,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深化,尤其名老中医专家对经方的应用,经方的拓展,经典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拓展,把抽象枯燥的中医经典,中医文献,变得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显现的更加直观,更接近临床。W生在整理老专家经验和病案时发现和教学中遇到的理论或方药相吻合,学生将感受深刻,促进理论记忆,同时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取了老中医在临床中如何应用经典理论的方法与思维。因此,构建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让学生参与整理,参与跟师学习,在整理过程,在跟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临床技能,可以培养临床思维,是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政策上也十分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整理,如地方各级政府专门立项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提炼挖掘当地名医临床精华,地方疾病诊治特色,重点研究其有独特疗效的诊疗方法,并在临床中应用、发展、创新。②因此,我们在培养中医学生时,要重视名老中医的传承,学术思想的继承,有学者认为对老中医学术思想提炼将是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③建设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工作室,让学生参与整理、推广在经典领域里名老中医及知名教授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教学经验,让学生体会名医名师的成才历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为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临床人才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3.2 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

建立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资料数据库,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云技术,对老中医学术思想,老中医在应用经典的理论、方药、辨证方法、治疗原则进行系统总结,提炼,整合,归类,系统化,提炼老中医对单病种用药规律,辨证方法,临床用药特色,对搜集资料数字化整理分析,并且再推广给学生,融化学习。比如对临床常见病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及糖尿病等,学生从老中医专家临床病案开始整理,探求老中医诊断疾病思维,辨证方法,其理论渊源,其用药规律,再把数据信息处理,整理,学生在此过程可以学到丰富的实用性强的临床知识。王氏等④认为基于研究性的学习,即从“课堂、实验、课题、实践”等方面入手继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作用。王氏等⑤认为应分别以人、疾病、方剂、思维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及现代数学和计算机相结合进行总结。随着信息时展,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去探索名老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思维,看病的规律,用药规律,这也是应用数字挖掘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有效方法。现在对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建立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学生在课后可以方便查找数据库资料学习和参考,了解中医临床,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中医高等院校,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是根本目标,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当传统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影响卓越中医人才培养,影响学生中医经典临床思维培养的时候,我们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期待着互联网推动中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尽早培养出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注释

① 李平,刘保延,文天才等.中医临床个体诊疗信息采集平台的建立与中医学理论知识的重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7-9.

② 薛钧,贺兴东,翁维良,等.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型继承”的实践[J].世界中医药,2008.3(1):46-47.

③ 周学平,叶放,周仲瑛.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09.50(2):101-103.

④ 王磊,张晓丽,史小花等.研究性学习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中的实际应用[J].中医教育,2011.30(5):3-5.

学中医的途径篇2

关键词:全民免费医疗 计划行政途径 管制行政途径

行政途径是指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解决公共问题,或完成行政事务的路径或方式。在“全民免费医疗”计划与实施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行政途径是重要的一步。行政途径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行政管理的成效。在神木医改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应用了计划行政途径和管制行政途径。

1.计划行政途径在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计划行政途径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安排,它是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环境和行政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做出的初步的预测,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表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政府行动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计划行政途径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对行政环境和行政需求的分析。

1.1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实施的行政环境分析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政策的实施奠定了物质基础。神木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最北部,地处秦、晋、蒙三省的接壤地带,是部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地域广阔,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炭资源最为富集。“十一五”以来,神木县依靠自身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08年,财政总收入达到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16.7亿元,人均总产值10040美元,超过了全面小康社会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标准,2008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位居92。2009年财政总收入93.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6亿元,位居全国百强县59。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28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44位。2011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8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45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36位。其中地方财政支出比例中,卫生事业占了14.9%,远远超出了国家限定的8%的最低标准。正是由于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全民免费医疗”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快速增长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政策进一步实施的助推器。根据经验,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往往会伴随有一定的社会问题产生,神木县亦是如此。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神木县存在着县富民穷、南北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均等现象。虽然神木县从2002年以来,GDP增长速度极快,但人均增长速度并不明显,因此,存在着神木县财政收入增长和群众增收比例不同步的现象。也就是说,经济总量增长的大部分,并没能有效转化为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此同时,南北城镇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位于神木县北六乡的居民,如大柳塔、燕家塔、孙家岔等地由于煤炭资源丰富,居民通过征地等途径收入剧增,而位于神木县南六乡的居民,如乔岔滩、太和寨、高家堡等地,则完全没有享受到资源带来的收益。而这种差距,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有病治不起、不敢治的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煤炭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导致的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相应提高。这些因素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深,县民情绪很大,上访事件不断发生。神木县政府针对这一现状,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将经济发展成果与民众分享。

地方充足的医疗资源,是政策实施的保障。神木县2009年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为350个,其中县级医院13所,妇幼保健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乡镇卫生院19家,卫生所、个体诊所、医务室25家,村卫生室290个。县级医疗机构床位1415张,卫生人员总数1869人。通过各种标准的筛选,神木县政府最终选出7家医院,共计1243张床位,作为“免费医疗”的共享资源。以当时神木县不到40万人口的规模来计算,平均每千人拥有4张病床,超出了省卫生厅每千人3.17张病床的标准,显然,神木县的医疗资源能够满足“免费医疗”所求,这也是“免费医疗”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2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实施的行政需求分析

公民对于免费医疗的需求迫切性。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神木县出现的县富民穷、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大等现象,原神木县县委书记郭宝成曾经坚定的回应媒体:绝不能“富财政,穷百姓”。在免费医疗实施之前,郭宝成在亲自走访了很多村镇以后发感慨:不仅城里人跟“正式单位”的人员可以享受医疗政策,低收入人群更需要“免费医疗”政策,因为生病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令他们最无助的事情,一场大病,就有可能使一个家庭倾家荡产,一场大病,就有可能是一家人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因此,作为人民的公仆,作为一名公职人员,郭宝成意识到公民对于“免费医疗”政策的渴望,也认识到解决人民事关生存问题这样的重大事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3月1日,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开始实行。

需求量的测定,即医疗服务对象的确定。在免费医疗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医疗服务对象的确定,即到底哪些人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在以煤炭行业为主要产业发展的神木县,由于产业本身属于资源密集型和人口密集型的性质,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该地区。另外,本地的其他资源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也为了生存,迁移到煤炭集中区发展,这就造成了整个县城户籍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同时也为医疗对象的确定增加了难度。神木县政策制定者通过将统计局,流动办,公安局三个部门的人口统计到一块,总计人口为39.2万人,再减去6万流动人口,最终确定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的人口约为33万人。这样,在需求量确定的情况下,行政人员才可以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政策。在“免费医疗”政策制定中,只有预测出需要服务的人数,才能进一步预测所需的资金和医疗资源。但是,在政策实行了5年以后的今天,由于外来人口一直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但享受不到该项服务而带来了新的不公平,也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也体现了行政需求测定的困难性。

2.管制行政途径在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实施中的应用

行政机关在具体实施行政计划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问题和风险,这就需要应用管制行政途径来保证政策能够顺利执行。

2.1“神木模式”存在的问题

道德风险的产生及其引发的问题。道德风险在经济学范畴内被描述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为。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推出以后,也出现了许多道德风险的行为,比如,消费者为了享受免费或者超低的治疗费用,小病大养,无病也要检查一下的现象极为严重,突如其来的庞大的求医潮使县级7家定点医院人满为患,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行。神木县“免费医疗”道德风险引发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医疗效率低下,政府财力不支。自实行“免费医疗”以来,神木县7家定点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的“小病住院,大病排不上队”的现象也更加严重,使得一些真正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得不到真正的治疗。这个时候,“免费医疗”就像一个可口的奶油蛋糕,人人都想要分得一份,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最终买单的是政府。且不说自2012年以来受鄂尔多斯金融危机影响的神木县县政府能否继续支撑这笔巨大的医疗开支,就算是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达到顶峰的县政府,也不能保证,依靠不可再生资源煤炭发展的神木县县政府,数十年以后,仍然可以支撑“免费医疗”继续走下去。因为除了“免费医疗”政策以外,神木县还实行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免费,神木县还得发展其他公共事业。

其次,不利于真正的民众健康的维护。由于“看病不花钱”,民众认为,得了病只管住院,反正自己不用花钱,这无形中就将自己健康的风险错误的转移到了医院和政府,而民众自身失去了维护健康的意识。而且,对于没有必要住院治疗的疾病,经过住院打针输液这样一折腾,降低了民众自身的免疫能力。就这样, “看病” 与“治病”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这一方面既对民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也加大了政府医疗开支。

再次,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状态。“全民免费医疗”有了定点医院,虽然定点医院的选择也是公平合理的,但是,后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这7家定点医院有了政府这一“保护伞”,失去了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就放松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警惕,造成了许多医疗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医院秩序混乱的局面。相反,没有政府保护的其他医疗机构,却因为分不到“蛋糕”,再没有人光顾而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最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神木县自实行“免费医疗”以来形成了庞大的求医潮,医院床位爆满。部分得了小病的人过度占用医疗资源受惠,另一些人就因无法使用资源而受损。“过度医疗”的现象使得医疗资源不能够合理利用,进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不受政府保护的其他医疗机构,由于没有人光顾而造成了医院空闲,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2管制行政途径在神木县“免费医疗”政策实施中的具体应用

管制行政是指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剥夺或限制私人自由和权力,尤其是对自然垄断进行限制的行政途径。其本质是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管制权主要分为检查权,强制权和制裁权。

第一,检察权在神木“免费医疗”中的运用。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医患勾结,防止公共资源流入私人的腰包,神木县康复办规定:各定点医院的简报统计每天必须按时送到主任张波那里进行审阅和批复,康复办主任张波审核的时候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看剩余病床数目;二是看报销的金额是否符合要求。这样有利于监督“免费医疗”实施过程中的漏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强制权在神木“免费医疗”中的运用。为了防止“小病大养”“以药养医”现象的出现,神木县采取了定额制,明确规定患者每人每日的总费用不得超过400元,人均总住院费不得超过4000元,总住院天数不得超过12天。另外还规定药品不得超过医药费总额的一半,自费药品比率不得超过10%,超过部分由开药医生买单。通过这种强制的方式限制医生的不法行为,防止患者为谋取私利而乱开药,随便住院的现象,以免造成地方财政资源的额外浪费。

第三,制裁权在神木“免费医疗”中的运用。对于不按照《神木县免费医疗实施细则》规定的个人行为,神木县采取取消报销资格的政策,而对于不按照《细则》规定的医疗机构,“前三甲”如果费用超标,将分别处以1.5万元、1万元、0.5万元的罚款。罚款来源就是该医疗机构每月的报销费用。对于屡教不改者则暂停或取消定点资格。

3.“神木模式”中,地方政府行政途径应用的启示

3.1对症下药,准确运用每种行政途径

“神木模式”中,地方政策制定者准确运用了计划行政途径,在政策制定之初,客观评估了神木县实行免费医疗的行政环境,以及量化了神木县实行免费医疗的需求,立足县情,实事求是,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医疗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神木县地方行政人员本着“一心为民”的原则,运用了管制行政途径,针对每一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行政途径来加以解决与巩固,并且将潜在的不和谐因素降到了最低。

3.2各种行政途径结合使用,使其发挥了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神木“免费医疗”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巧妙结合使用各种行政途径,使其发挥了最大的功效。如本文中所运用到的计划行政途径和管制行政途径,如果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时将二者分开使用,只运用其中一种途径,而不是结合起来使用,则未必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各种行政途径的应用都是以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神木县经济增长固然很快,出现了暂时的富裕与繁华的景象,但这只是相对于其过去或者相对于其周边的县城或地区而言,与中国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存在的,特别是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神木县为何能在破解民生难题上先行一步?这就从侧面反映出该县行政人员“以人为本”、“与民同在”,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将改善民生为己任,保障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决心与行动。虽然不能预测神木的路能走多久,但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政策,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还是成功的,对其它地区的医疗改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4与时俱进的研究新的行政途径,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神木县自实行“全民免费医疗”5年以来,公众对于医疗资源的消费逐渐趋于理性,但随之而来必然会有一些新的问题诞生,作为行政管理研究人员,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这一政策实施的动态,研究新的行政途径,以便在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提出一些借鉴性的意见和建议。

4.结语

时至今日,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政策实行5年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到底运用何种行政途径是科学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容忽视的是政策制定者为民服务的初衷,这也符合我国改革过程中所一直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希望当今执政者能够本着这一原则,利,为民所谋;事,为民说办;话,为民所说。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毛瑛,杨昌国,党静萍,陈其明,王美娟,张仁吉,张婷婷,王明旭,胡书孝.陕西省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医改运行机制评价[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9).

[4]杨甜.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史张宇.神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评价[D].西北大学2012.

[6]顾昕,朱恒鹏,余晖.“全民免费医疗”是中国全民医保的发展方向吗?[J].中国市场.

[7]“神木模式”的三大核心:走向全民医保、医保购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市场化[J],中国市场.

[8] “神木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下的医药费用控制[J].中国市场.

[9]王会川.医改典型案例分析:医改中的进与退―财政角度透视医改方式的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3.52.

[10]乔苹.我国政府行政途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3(1).

[11]梁琦.浅论免费医疗中的道德风险[J].南方论刊,2010(3).

学中医的途径篇3

1.1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途径

西方国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医学人文教育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强劲趋势。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该要求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作为对毕业生“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法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社会学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这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卫生发展和医学教育的需要,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1]。1995年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人文课程。1978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把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医学法学等学科列入医学院必修课,而且人文课程的讲授从开始一直延续到医学教学全过程。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医患关系课程从第2学年开设,贯穿4年时间。1987年英国的医学院校就将医学伦理学贯穿在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中,并在临床见习、实习中按一定时间间隔由医学以外的专家进行跨学科的伦理教育。因此,从整体上看,西方的人文教育以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特征。西方人文课程突出实用性。认为人文教育应当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实现医学和人文教育的一体化,其突出特点表现为“轻理论、重行为”。为了达到医德教育的目的,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伦理评议、伦理讨论、教学辅导、扮演角色和直接阅读等。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并创造机会使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医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2]。

1.2通过多种活动,以参与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西方国家医学院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其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活动包括讨论会、社会活动、角色扮演等。德国的医学院校让学生走进医院、走近病人,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深入到医院为病人提供一些自我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心理陪护服务,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让病人在快乐中痊愈。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医学生的医德情感。美国的医学院校都有相当规模的学生活动中心,许多学生参加社区义务服务工作。如帮助移民子弟补习英语,到医院为病人服务,帮助残疾人,救济无家可归者等。哈佛大学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医德的课外教学,成立了“哈佛医学院道德期刊编辑部”,学生可以就涉及医学道德的话题进行热烈讨论,并由医学道德教研室为该编辑部提供指导和资助。为了激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科的兴趣,1998年设立了“亨利•比车从医道德奖学金”,奖励那些对医学道德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作者。

1.3设立专门辅导机构,对学生日常品德进行引导的道德教育途径

美国的医学院校,几乎都设有学生辅导中心。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这方面的工作。辅导中心工作的人员大多是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专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道德教育及心理咨询。辅导的方法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座谈、个别谈话、个别咨询,还辅之以电影、电视教育。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设有道德咨询,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最初是由导师讲解,并做咨询,让学生观察,然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逐渐参与到道德咨询中,并对咨询的案例进行跟踪。加拿大一些医学院校通过网络创办了“道德教育社区”。定期各类医疗道德事件,围绕着这些事件建立“道德聊天室”,“主持人”在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具有正面导向性的观点,这无疑使道德观点的交流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使道德教育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从而大大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

1.4通过早期接触病人,临床医德实践加强医德教育的途径

西方医学院校明确规定:早期接触临床的中心任务是医德教育和实践,培养未来医生对病人的责任感,把课堂医学教育内容运用于实际,把课堂理论教育、医德实践和医疗实践有机结合,注重“床边教学”。西方伦理学家认为对医学伦理学理论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医德实践是国外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医德培养的重要途径[3]。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学生要想进入医学院学习,必须先花半年时间学习为病人擦身、剪发等生活护理工作,目的是使他们真正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心情,知道如何尊重生命,以及作为医护人员应有的态度。加拿大多伦多医学院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是学生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面临的道德矛盾问题,并通过临床实习这种非正式的道德教育方式来解决这些实际的道德问题,从而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医学院校发现学生们在早期见习和临床实习中经常会遇到道德难题,因此,学校派伦理教师在教学医院进行伦理学查房,予以帮助指导和解决难题。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在医院里设病房伦理小组,小组由学生、实习生和高级住院医生组成,每天早晨巡视病房,将诊疗活动中遇到的道德问题每周讨论一次,并规定参加此活动可获得15个学分,如果通过了犹他大学医学院和临床道德委员会的演讲,可再得一个学分。并且每月还开展一次午后活动,让学生与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的医生讨论伦理道德问题,活动规模为每次5~12个学生。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调动了医学生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学习医德理论的积极性,并在医疗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医德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3]。

1.5强化专业课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道德教育途径

西方伦理学者认为,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单独、刻板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排斥,因此,必须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医学院校都把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在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会获得解决医德冲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道德辨析能力,并使其意识到医德对每天医护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授关于脑死亡和人处于植物状态的相关伦理问题时,最好是在学生学习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课程的过程中传授。同样地,在解剖学讲解过程中也提供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对死者尊重及死亡教育的医德教育机会。在学习医疗诊断的课程时,如果很好的融入一些例如医生与病人之间关系,对真相的告知,保守秘密等相关的伦理知识,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拿大多伦多医科大学在医学生学习和实习的4年内,穿插了总学时为50小时的道德教育课程,这样在重要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给与更多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确保医学毕业生具备道德医师所应具备的技能和道德素质。

2完善和健全我国医学生道德培养教育途径

2.1实施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全程医德教育的途径与国外医学人文教育相比,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偏少,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以至于我国的医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医德素质不高。医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应以实用性为主,把人文课程整合到医疗实践中去,达到医学与人文课程一体化,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密切联系实际”、“最终提高道德水准”的基本思想,避免我国教学内容比较注重理论,普遍侧重于范畴、体系的教授,而对实用性、实效性关注不够的问题,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力求知识的完备。改变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采用西方的评议、讨论、教学辅导、扮演角色、直接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医德教育。

2.2医疗扶贫实践是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借鉴西方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可采用医疗扶贫来加强医学生的道德实践。我国是以大多数尚不富裕的大众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去贫困地区义诊,为他们服务,强化了治病救人乃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医德观念,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利他主义。通过医疗扶贫实践可以使学生接受生动而又深刻的医德教育。这种体验将是刻骨铭心的、不易被遗忘。

2.3通过建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网”加强医德教育的途径

借鉴西方的经验,我们应建立“医学生医德医风资料库”。以文字、图片和多媒体资料的形式展现医德医风现状、医患关系、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医疗卫生状况及医学最新进展等多方面内容,再逐步建立“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网”,并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和讨论。

2.4开辟学生自我道德能力培养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一直将德育的价值趋向与德育过程混为一谈,认为只要教师把道德观念和价值概念讲给学生,学生就能获得相应的品德。实际上受教育者从接受道德观念到形成道德行为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道德思维水平的提高和道德能力的养成,这样才能保持受教育者自我道德素质的形成,否则就会使受教育者只会背记大量的理论、条例,而在道德实践中表现出不道德。因而,我们应借鉴西方的经验,注重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学生道德的自律。通过自我道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单纯的教育客体即受教育者转变为双重角色,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这样,学生就由被动接受道德转变成主动生长道德,由“要我”的服从式转变成“我要”的追求式。

2.5加强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学中医的途径篇4

1.1资料来源

我院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其归档率与奖金挂钩,由病案室负责管理。从病历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4000份病历以及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4000份病历,对实施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后DRGs及医疗质量进行回顾性调查。

1.2方法

统计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实施前后病历的及时归档份数,计算及时归档率。依据ICD-9-CM-3、ICD-10疾病诊断与手术填写原则与要求,进行DRGs分组,统计两组的DRGs入组及付费情况,每个DRGs组对应一个相应的付费标准。对病案首页进行质量分析,总结其缺陷类型,计算缺陷率。分类统计患者的入院方式及离院途径,根据离院途径对不同入院方式进行加权打分,公式如下:分值=(1×该入院途径的死亡例数+2×该入院途径的医嘱转院例数+3×该入院途径的非医嘱离院例数+4×该入院途径的医嘱离院例数)/该入院途径总例数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结果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及时归档病历数、DRGs入组数和DRGs付费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入院与离院方式进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病历及时归档对DRGs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实施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归档率为41.80%,实施及时归档管理后归档率提高至83.20%,DRGs入组率从9.65%上升到44.60%,DRGs付费率从7.28%上升到38.20%,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及时归档病历数、DRGs入组数和DRGs付费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DRGs入组数与及时归档病历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532,P<0.05),DRGs付费数与及时归档病历数、DRGs入组数呈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794、0.882,P<0.05)。实施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后分别有95例和256例DRGs入组但未付费,其主要原因均为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紧急结账,具体原因见表2。

2.2医疗质量评价

通过对病历首页分析统计得到实施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前后的病历缺陷情况。病历首页缺陷主要原因有患者隐瞒、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基本信息错误或不全,主要疾病诊断错误,疾病手术分类错误,医师、主任签名不及时等。实施及时归档管理前总缺陷率为15.20%,实施后总缺陷率下降明显,为8.68%,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78,P<0.05)。24小时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入院及离院方式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主要入院方式均为门诊入院,分别为72.15%和74.43%,离院方式主要为医嘱离院,分别为88.20%和90.98%,其入院和离院方式并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64,P>0.05)。对不同入院途径进行加权分计算,实施病历及时归档前后门诊入院加权分值分别为2.77和2.87,急诊入院分别为3.63和3.65,转入途径分别为2.20和3.30,由此可以看出实施病历及时归档管理后,加权分值有所提高。相关性分析发现:管理前后,不同入院与离院方式之间呈现负相关(r=-0.23,P<0.05和r=-0.14,P<0.05)。

3讨论

病历能否及时归档影响到医疗机构各种数据的统计及报表生成、临床医师借阅、患者复印资料等。若不能及时归档,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医护人员或医院无过失,对其无利,也影响医院声誉。病历及时归档管理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造福于患者。在本研究中发现病历在24小时内及时归档直接影响归档率、DRGs入组率和DRGs付费率,实施及时归档管理后,归档率、DRGs入组率和DRGs付费率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病历归档数的增高,DRGs入组数和DRGs付费数也增高,其关系呈正相关。实施管理前后,均存在DRGs入组但未付费,分析原因可得出结论:病历DRGs分组与DRGs付费必须一一对应,才能保证DRGs正常付费。实施24小时及时归档管理后,病历首页总缺陷率从20.20%下降到11.18%,有效降低了病历缺陷率,可见该项管理政策实施后相关医护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规范意识明显提高。同时该政策实施后不同途径入院方式与离院方式之间关系的加权分有所增加,且以医嘱离院方式为主,可见患者积极配合并得到了充分的治疗。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治疗效果好坏与入院危急情况呈负相关,说明病情越严重其治疗效果越差。病历首页对患者入院途径、疾病诊断及手术方式以及出院方式均有明确规定,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医疗机构要确定病历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改善病历管理条件,实现管理现代化。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法律意识,确保病历的真实客观性、系统性、完整性。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善于总结记录,公平评价,建立合理的奖惩措施。

学中医的途径篇5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处理路径;有效模式

近十年来,随着现代人群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明显上升,所以我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医疗纠纷是指一种基于医疗关系而产生的医患间争执,而医患关系是由于健康需求的不同,从而出现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但由于医患之间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差异较大,所以多数情况下,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往往较低,导致目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讨完善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的处理路径的有效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4 月至2016 年4 月我市某医院所发生的医院医疗纠纷数据作为对比,在2016 年4 月至2017 年4 月间进行有效医疗纠纷管理路径。在两组时间段内,均选择200 例就诊患者进行医疗纠纷调查,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具有正常认知功能,能够理解本次研究内容。

1.2 方法

首先来说,应当对医务人员进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纠纷解决能力。在进行培训时,应当对医疗纠纷调解团队和医疗人员,开展人文精神以及伦理学的培训,这样能够引入同理新概念,使医务人员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进行考虑,了解患者心中所想。同时还需要在医院中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加强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培养相应的服务理念,以应对各种医疗纠纷。

同时医院还应当为患者和医务人员搭建相应的沟通平台。由于患者往往对医学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导致医患双方的沟通较差,基于这种情况,医院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医患之间的沟通平台,使医务人员能够告知患者相应的医学知识以及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使患者也能够了解到医务人员的困难和责任心,通过双方了解的方式来缓和医患关系,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建立完善且有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渠道。就目前来说,医患纠纷的主要解决途径为民事诉讼或医患双方协商而达成,但这两种解决途径均有一定的弊端。所以如何加强合作,对医患纠纷进行高效解决,是目前医患纠纷的重要难题。医院应当通过借助多方平台的方式,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使医疗纠纷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1.3 评价标准

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生医疗纠纷的总次数,并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全程记录医疗纠纷的时间,记录其解决的平均时长。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 或是SPSS19.0 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有效医疗纠纷管理路径后,医疗纠纷的发生状况为12 (6.00%),显著低于采用有效医疗纠纷管理路径前42 (21.00%);并且在开展有效医疗纠纷管理路径前的医疗纠纷平均解决时长为(76.4 ±8.1 )d,而在开展管理后的平均解决时长为(39.8 ±11.6 )。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 讨论

想要彻底的解决医疗纠纷,发生在目前临床上还难以完全实现。所以在进行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时,应当通过搭建医患认知平台,强化患者对医学的认知力,从患者的角度,使患者能够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责任心。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同理心理念,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水平进行了解,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和伦理基础培训工作。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也需要根据各个医疗纠纷的不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处理途径,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双方明确的解决意见;如难以达成一致,也应当采用最合理的途径对医疗纠纷进行彻底解决。

综上所述,对公立医院采用有效医疗纠纷处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公立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同时也能够缩短医疗纠纷化解时间,为构建和谐的医疗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琳.医院医疗纠纷处理路径的实践探究[J].农家参谋,2017(21):291.

[2]胡晨. 县域二级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困境及治理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袁加俊,仇晓春,童天朗,陈菁华,李向楠,盛伟慧.公立医院医疗纠纷处理路径实证探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10):1503-1507.

学中医的途径篇6

【关键词】 咳喘宁;小儿哮喘;信号转导

支气管哮喘(Asthma,简称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疾病,其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病毒感染是诱发儿童哮喘最常见的原因,有研究显示,85 %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病毒感染有关[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所致者可高达78.49 %,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主要病原体[3]。病毒也是引起哮喘急性加重与恶化的重要因素,且参与所有年龄哮喘的加重[4]。中医药防治本病具有明显优势,但其机理研究尚不深入。本文拟从中医药对本病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探讨咳喘宁防治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新思路。

1 干预信号转导通路是防治病毒诱发哮喘的理想选择

大量的研究证实,RSV感染后,机体Thl/Th2平衡紊乱,Th2免疫应答优势,导致IL|2和IFN|γ等明显减少,IL|4、IL|5、IL|10等增多,刺激嗜酸性粒细胞生长和分化,产生RSV特异性IgE和RSV 特异性细胞毒,是儿童哮喘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5]。Th2细胞过度地增殖分化是Th2型应答优势的病理基础,有效地干预Th2细胞过度增殖分化,对纠正Th2型优势应答、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具有重要的作用[6]。

然而,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信号有关。信号是细胞一切活动的始动因素,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就是细胞对细胞分裂分化信号的反应,一旦正常的信号转导受到侵扰,必然引起细胞增殖分化的失衡,最终引起人体功能紊乱。

目前已知,Th2细胞增殖分化主要通过刺激分子结合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所介导的信号途径及白细胞介素4(IL|4) α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来完成[8],但两者在增殖分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时相不同,涉及到的信号转导途径也有区别。刺激分子结合TCR所介导的信号途径主要在抗原初次与CD4+T、CD8+T细胞结合时发挥作用,起到激活T细胞的作用,而一旦CD4+T、CD8+T细胞被初步激活,IL|4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则发挥主要作用。因此,IL|4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是Th2细胞增殖分化的最重要信号途径[9]。

有研究表明,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PI3|K)、Janus家族酪氨酸激酶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通路(JAK1|STAT6)途径是IL|4受体介导信号途径下游的2条重要通路,它们介导了生理情况下IL|4所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10],在哮喘发作时存在明显异常[11]。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催化4-磷酸磷脂酰肌醇(Phosphoinositide4|phosphate,PI4|P)和4,5-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4,5 bisphosphate,PI4,5|P2)生成相应的3,4-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3,4|bisphosphate,PI|3,4|P2)和3,4,5-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PI|3,4,5|P3),而后两者是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的脂类第二信使。正常情况下,PI|3,4|P2和PI|3,4, 5|P3不存在于未受刺激的细胞中,一旦接触到细胞外的刺激,则大量产生。许多研究表明,PI3K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功能,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分子[12]。PI3K主要由1个催化亚基P110(110kd)和1个调节亚基P85(85kd)组成。P110亚基(PI3K|110α)除具有磷脂酰肌醇激酶活性外,还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活性,可催化自身和其他接头蛋白磷酸化,是PI3K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测定亚基PI3K|110α水平可反映细胞内PI3K的水平,达到研究PI3|K信号转导途径的目的。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s)是一类能与靶基因调控区DNA结合的胞浆蛋白家族,是JAK(一种蛋白酪氨酸激酶)-STAT信号转导途径中JAK的底物,在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哺乳动物中现已发现的STAT家庭成员包括STAT1 (αPβ),STAT2,STAT3 (αPβPγ),STAT4,STAT5 (αPb),STAT6。其中STAT6与哮喘T细胞的分化增殖密切相关。IL|4与IL|13共用IL|4受体α链,通过JAKl|STAT6信号转导途径激活STAT6,引发下游的系列反应。

总之,因为PI3|K、JAK1|STAT6信号转导通路在Th2细胞增殖分化引起Th2型优势应答,从而在病毒诱发儿童哮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干预这些信号通路就成为哮喘防治的理想选择。

目前治疗哮喘的传统药物首推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但他们并未能阻止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趋势,并存在许多限制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寻求新的哮喘治疗靶点和药物已成为哮喘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开发对信号转导途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抑制剂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2 纠正紊乱的信号转导,可减少伏痰产生

中医药防治哮喘历史悠久,其疗效肯定。中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机理与外邪触发体内伏痰有关。历代治喘名家都很重视伏痰在哮喘中的作用,将哮喘的发病机理概括为“外因诱发,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于气道”。我们认为,病毒是儿童哮喘外邪的主要成分,而伏痰则与Th2类细胞因子分泌过多有关。病毒诱发儿童哮喘的机理,中西医虽阐述不同,但其理则一,即:外邪(病毒)入侵,触发伏痰(Th2类细胞因子),肺失宣肃,痰气搏结于气道(IgE产生过量,诱导EOS产生并聚集到支气管肺组织,形成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PI3K和STAT6信号转导途径因与哮喘患者Th2细胞增殖分化紊乱密切相关,可能在病毒触发伏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设想,若能纠正PI3K和STAT6紊乱的信号转导过程,即可通过纠正哮喘中Th2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影响Th2免疫应答优势,从而减少伏痰的产生,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3 咳喘宁为清化伏痰的有效方剂

病毒多属热邪,抗病毒中药多为清热解毒药[13]。临床所见,病毒诱发的儿童哮喘多为热性哮喘。根据病毒诱发儿童哮喘的机理,我们提出清热化痰法治疗本病,以清热化痰平喘的传统古方五虎汤为基本方,研制成咳喘宁口服液。方中麻黄乃“喘家圣药”,味苦辛,性温,能宣肺气,平咳喘,其主要含麻黄碱,具有抗炎、平喘和抗过敏效应;杏仁味苦性微温,能降肺气、平喘止咳,《药性论》谓之“主咳逆上气喘促”,杏仁助麻黄止咳平喘、疏肺利气。二药有宣有降,可祛除外邪,畅通气道,从而降低气道反应性,共为本方君药。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功在清泄肺热;大青叶清热抗炎,具有抗病毒作用;黄芪扶正祛邪,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抑制病毒,并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三药合用,可清除哮喘的激发因素,共为本方臣药。桃仁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改善炎症病灶,尚可止咳平喘;细茶叶味苦甘,性寒,功在清神化痰;甘草镇咳平喘,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共为本方佐使。诸药合用,共奏发表清热、化痰平喘、清除哮喘激发因素、降低气道反应性等功效。前期研究表明,该方治疗病毒诱发儿童哮喘具有较好疗效,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临床控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4];临床疗效与年龄因素有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15]。其机理与提高患儿IL|12水平、降低IL|4水平,从而调节Th1/Th2失衡[16]及有效降低血和肺泡灌洗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有关[17]。

4 新思路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基于“外邪触动伏痰,痰气搏结于气道”是儿童哮喘的主要病因病机,提出病毒是其外邪的主要成分,而伏痰则与Th2类细胞因子有关,PI3K和STAT6信号转导途径因与哮喘患者Th2细胞增殖分化紊乱密切相关,可能在病毒触发伏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提出调控PI3K和STAT6紊乱的信号转导过程,即可通过纠正哮喘患者Th2细胞的过度增殖分化,影响Th2免疫应答优势,从而减少伏痰的产生,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①以病毒诱发儿童哮喘的始动因素为突破点,重视信号转导途径在病毒触发伏痰引起哮喘发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咳喘宁口服液治疗本病的机理提供理论与新的实验依据,并为中医药防治哮喘实质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②为将PI3|K、JAK1|STAT6信号通路作为中医药防治病毒诱发哮喘机理研究新靶点的可行性做一探索;③为从减少伏痰形成角度研究中医化痰法提供线索;④为筛选防治本病的有效方药提供实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2000年与1990年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的调查比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12-115.

[2]Openshaw P J,Yamaguchi Y, Tregoning J S.Childhood infections,the developing immune system,and the origins of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4(6):1275-1277.

[3]郑吉善,朱春,苏苗赏,等.5岁以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6):483-484.

[4]窦丽阳.病毒感染与哮喘的急性加重[J].华西医学,2007,22(1):193-194.

[5]杨季国,徐朝晖.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哮喘关系的研究[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6):97-99.

[6]史菲,邱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发作期T细胞活化表达CD69的影响[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 (5): 353-354.

[7]张宏美,邱晨,李富荣.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及周期调节蛋白表达的意义[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4, 27(9): 601-603.

[8]Murphy K M, Reiner S L. The lineage decisions of helper T cells[J]. Nat Rev Immunol, 2002, 2(12):933-944.

[9]Noble A, Thomas M J, Kemeny D M. Early Thl/Th2 cell polarization in the absence of IL|4 and IL|12: T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regulates the response to cytokines in CD4 and CD8 T cells[J]. Eur J Immunol, 2001,31(7):2227-2230.

[10]Hoshino A, Tsuji T, Matsuzaki J, et al. STAT6|mediated signaling in Th2|dependent allergic asthma:critical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osinophilia,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nd mucus hypersecretion, distinct from its role in Th2 differentiation[J]. Int Immunol, 2004, 16(10):1497-1505.

[11]Schedel M, Carr D, Klopp N, et al. A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 haplotype influences the regulation of serum IgE level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4, 114(5):1100-1105.

[12]Cantley L C. The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pathway[J]. Science, 2002, 296(5573):1655-1657.

[13]傅谧亚.中药抗病毒临床实验研究概况[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2):49-50.

[14]王孟清,罗银河,陈锡军,等.咳喘宁治疗病毒诱发的儿童哮喘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07,39(4):16-17.

[15]朱晔,王孟清,罗银河,等.咳喘宁治疗呼吸道病毒诱发儿童哮喘临床疗效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63-64.

[16]王孟清,罗银河,陈锡军,等.咳喘宁对病毒诱发哮喘患儿Th亚群的调节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7):481-483.

学中医的途径篇7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践途径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作为重要的社会部门也逐渐实现信息化,为其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重要途径[1]。近些年来,医院不断引进先进的设备,增加了信息含量,因此,加强信息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而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可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本文主要探究其实践途径的选择,为其管理提供借鉴。

1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现状

在医院中已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大量的数据信息录入其中,增加了计算机的容量,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降低,经常会发生死机现象,以上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缺点之一,对医院的正常运作有严重的影响,同时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另外,现阶段,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开发的标准并不统一,且研究工作起步晚,开发产商不同,系统也不同,因此,医院与医院之间系统接口很难统一[2]。

2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院的快速发展,实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对国际医疗信息动态变化进行了解的重要手段,以便有选择性地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进而将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也是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促进医院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必须有效应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3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实践途径

在医院中各个部门均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下面将其各个部门的实践途径选择进行逐一阐述。

3.1医院门诊收费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实践途径。医院门诊收费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医院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医院,要尽量将患者排队的时间减少,提升其窗口的工作效率。医院要利用好计算机操作系统,并对其进行完善,为工作人员的快捷操作奠定基础,在收费时利用收费系统,工作人员只要输入相关代码,比如药品代码、检查代码等,计算机系统中就会显示出所需信息和数据,之后将需要的数量输入后,收费的单价和金额就会自动算出,将收费凭据打印出来交给患者[3]。在计算机系统中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财务报表,以便收费人员对账目进行核实。同时系统中要强化退费的管理,退费权限要严格根据规定进行,防止有财务漏洞产生,确保财务的安全性,对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有促进作用,将日常工作效率提升。

3.2住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实践途径。患者从入院开始直至出院,均要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将护士服务工作站分别设置在各个病区,将患者的住院基本信息在通过计算机准确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患者住院条件,住院号通过计算机生成,信息传输也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使病区可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医生的诊治医嘱。医生工作站构建电子病历,护理站根据医嘱中生成的费用清单,及时将用药情况及费用告知患者[4]。同时将患者查询功能开通,对住院信息进行备份,以便患者查询,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应用计算机管理住院患者,促进账目清晰,将操作环节减少,使医院财务核算和收费公开化和规范化,以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

3.3后勤物资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实践途径。在后勤物资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在计算机中录入后勤物资的数量及使用情况,计算机以医院现有物资情况的实际为依据,使其采购计划单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为医院采购奠定基础,工作人员只要打印一些数据信息,存档,需要时可以直接使用,保证后勤物资管理的有效性。

3.4药库及药品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实践途径。医院在管理中药品管理是比较重要的,严密监督药品采购入库,领药操作,药品价格调整,药库和药房要建立网络连接,以明确药品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药品管理中,要将计算机系统中详细录入药品信息,检查全部采购的药品。在实际工作中,以门诊和病房所需药品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操作药品出库,每种药品的应用情况在可查范围,将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差错尽量减少,避免了手工记录的操作繁琐,提升管理和工作效率。严格按照工作程序管理药库,实现管理规范化,药品在入库时,要对药品进行严格验收核实后入库,当药品出库时,要进行再次核实,了解药品的实际情况和去处,出库方式可灵活选择。有些药品需要进行调价,定期盘点药库,应用计算机系统就可完成,将药库药品的数量等情况进行查询核实,对其有效期和生产批号进行检查,以便有效管理药库和药品[5]。

3.5医院宣传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进行。通过建设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加强对医院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网页,将医院的科研成果,优质的服务,医疗资源等内容通过网络展示出来,以便患者全面了解医院,将医院的知名度提升,将医院的竞争力提升,促进医院的发展。综上所述,在现代医院的运作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必要的,实现医院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同时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医院社会效益的提升,也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和趋势,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完善和应用,实现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其功能,实现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律少卿.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9):41-41.

[2]张孝成.医院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建设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8):205.

[3]刘府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现状及趋势[A].//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论文集[C].2014:1-3.

[4]吴忠会.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5(2):62-62.

[5]张寰宇.计算机信息管理在医院应用的前景[J].医疗装备,2011,24(12):40-41.

学中医的途径篇8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学校作为青少年聚集的主要场所,具有聚居生活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乙肝交叉感染的机会[1]。面对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等传染性疾病[2],只有具备相应的防控知识才能有效保护自己。护理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从业后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机会很大,很有可能会被感染。因此,了解她们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有利于有效地开展乙肝防控的健康教育,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取铜川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大中专护理学生363名,其中,大专生236名(65%),中专生127名(35%)。年龄15~23岁,平均年龄19.28±1.41。

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封闭式“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匿名式填写。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乙肝知识、态度、行为及乙肝防治信息获取途径等。

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Foxpro6.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检验标准以P

二、结果

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63份,回收有效问卷363份,有效率100%。

2.乙肝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较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大中专生对常见传播途径显示较高的知晓率,且大专、中专生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3.乙肝防治专业知识的知晓情况。78.5%(285/363)的护生知道乙肝患者具有传染性,85.1%(309/363)的护生知道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80.2%(291/363)的护生知道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需要打三针。81.3%(295/363)的护生知道通过规范治疗能控制乙肝病情发展,关于“乙肝能否引起肝硬化”“能否引起肝癌”的知晓率分别为56.5%(205/363)和54.8%(199/363)。仅有21.2%(77/363)的护生知道“成人感染HBV后90%可以自愈”。

关于乙肝防治专业知识,除了“疫苗能否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疫苗需要打几针”外,其他问题的知晓率大专生稍优于中专生,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4.对待乙肝感染的态度。有41.3%(150/363)的护生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乙肝病毒感染;93.7%(340/363)的护生认为自己在感染了乙肝病毒后会积极面对,关于这种态度大中专护生认知率基本相同;85.1%(309/363)的护生觉得自己在感染了乙肝后会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咨询,关于这种治疗态度中专生高于大专生。

5.乙肝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情况。有98.9%(359/363)的护理学生希望获得乙肝防治的相关知识,有98.1%(356/363)的护生认为本科及专科院校有必要开展针对乙肝防治的专题讲座。本次调查显示,护理学生关于乙肝知识获取,主要是通过医务人员(82.7%)、老师(74.6%)、网络(63.7%)等途径获取。护理学生最希望的获取途径为医务人员(80.3%)、网络(77.3%)、老师(71.2%)。最受学生相信的获取途径是医务人员(88.5%)、老师(72.1%)。

三、讨论

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学生入学体检取消了乙肝项目检测,这就减少了乙型病毒携带者的检出率,那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教育是预防乙肝的关键[3]。我国大众对肝炎的知识匮乏[4],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知晓率较低[5],不仅难以发挥知识传播媒介的作用,而且成为肝炎感染高风险的重点群体[6]。调查发现,大中专护生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知识比较缺乏,对常见传播途径知晓率大专生高于中专生,对于其他可能的传播途径大中专护生普遍知晓率较低,这将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中乙型肝炎感染的发生;学生对非感染途径知晓率较低,可能是造成学生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根本原因。

肝炎防治知识的知哓率可直接影响到疫苗接种率及肝炎的发病水平[7]。调查发现,中专生除“乙肝疫苗能否预防乙肝”“接种疫苗需要打几针”知晓率高于大专生,其他知识知晓率和大专生无明显差异(P>0.05),普遍较低。因此,在普及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学校卫生工作应加强对HBV知识的宣传和卫生行为的教育,以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的知识,利用医学知识自觉预防HBV的感染。对HBsAg阳性的学生更应正确对待,在建议接受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劳动教育含义范文 下一篇:劳动教育培训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