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范文

时间:2023-09-19 09:58:39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1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

(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纳税人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三)投资性房地产在企业所得税上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在会计上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在企业所得税上确认为无形资产,应按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后续支出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处理比较

(一)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如果该支出将会引起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且该支出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应该将其资本化,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在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1)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2)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3)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三)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比较

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的建筑物发生的后续支出,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都做出了规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但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的建筑物发生的后续支出,资本化处理和费用化处理的判断标准,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不同。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予确认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平时不计提折旧,也不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予确认。

(二)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部分一致

1.没有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基本一致

会计准则规定,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没有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基本一致。

2.存在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不一致

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处理。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其具体做法与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一致。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允许扣除。

四、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一)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1.企业将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没有提取减值准备),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基本一致。

2.企业将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已提取减值准备),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不一致。

3.企业将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不一致。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转换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二)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1.会计准则规定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根据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所采用的计量模式分别加以处理。在转换后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进行计量的,将转换前资产的账面价值直接作为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在转换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2.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

3.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当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论企业采取成本计量模式还是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形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企业所得税处理为:(1)当期确认视同销售;(2)按开发产品公允价确认为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的原始计价。

五、投资性房地产处置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规定,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性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规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让,按取得收入与计税成本和相关税费进行配比的差额确认损益,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在增加会计上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初,应记录企业所得税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原始计税成本;在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记录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额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同时记录会计和税收处理的差异。

参考文献:

[1]《会计》.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税法》.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3]高立法,赵桂娟,张建伟.《企业会计准则与涉税处理精解》.经济管理出版社

【摘要】投资性房地产是新会计准则确认的一项新的资产,在企业所得税的法规中没有相对应的资产。企业所得税对会计准则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应依据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本文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角度,对投资性房地产在确认、后续计量、转换和处置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的相关处理进行分析比较。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2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本计量模式

财政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了专门核算和反映。《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的比较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

(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纳税人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三)投资性房地产在企业所得税上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比较

(一)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如果该支出将会引起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且该支出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应该将其资本化,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在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三)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比较

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的建筑物发生的后续支出,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都做出了规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但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的建筑物发生的后续支出,资本化处理和费用化处理的判断标准,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不同。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与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予确认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平时不计提折旧,也不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予确认。

(二)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部分一致

1.没有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基本一致

会计准则规定,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没有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基本一致。

2.存在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不一致

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处理。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其具体做法与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一致。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允许扣除。

四、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的比较

(一)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1.企业将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没有提取减值准备),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基本一致。

2.企业将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已提取减值准备),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不一致。

3.企业将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不一致。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转换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二)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1.会计准则规定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根据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所采用的计量模式分别加以处理。在转换后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进行计量的,将转换前资产的账面价值直接作为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在转换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2.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

(三)从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上确认纳税调整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既保留了现行成本模式,还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这也是新会计准则的鲜明特点。在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计量法下,会计准则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计提折旧、进行摊销以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这种模式下的纳税调整和其他一般纳税调整差别不大,本文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1).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3

关键词:固网运营商 投资规模

一、固网运营企业投资规模决策研究

(一)不考虑资金约束的净现值最大投资准则模式传统理论认为,项目投资效益遵循净现值最大准则,即投资规模的确定应该以最终净现值最大为目标;一般项目投资产出量是各种必要生产要素的函数,即Q=f(K,L),其中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Q为产出。由于电信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客户规模Q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规模的增长,因此本文为论证方便,假设Q为K的函数:Q=f(K)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言,存在三种类型: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规模收益递增。虽然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存在三种类型,但是三种情况并不是随机出现的:在企业投入生产的初期,由于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能力的迅速提高,使得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下降,产品或服务产量的产出速度快于投入增加的速度,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递增后,随着投入和产出规模的继续增加,企业内部的内耗加大,并最终造成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上升,于是出现规模收益递减。一般在投资量较少时,随着投资规模的增大,客户量将加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快于投资规模的增长速度;但是当投资达到一定限度,随投资规模的增大,客户量作减速增长,其投资规模与客户量的关系遵循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电信企业投资规模K与客户量Q的关系可由(图1)来表示。设定变量P0,C0,C1:P0表示单个用户平均每月消费额ARPU值;C0表示每月固定资产折旧值;C1表示每月运维费用。设单个电信用户一年所产生的净收益为P:P=12(P0Co-C1)当投资规模为K时。用户量为Q。则每年的净收益为PQ;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

变化也一定具有同样的性质,即:投资开始增加时,NPV值随之作加速增加,当投资K增加到一定程度时,NPV值随K的增加作减速增加,并最终下降,其变动规律可由图2中阴影部分线段的变化规律看出。(图3)中当投资规模为K2时,运营商获得的净现值最大,企业获得的利润最大;但是用净现值最大准则求出的投资规模只考虑了项目所创造的绝对效益NPV,这是建立在运营商有足够的资金,或者说没有资金限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最优解;在现实中,对于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而言,这一点是成立的。由于其最早进入市场,提前获得了庞大的超额利润,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因此在其新一轮投资活动中,能够也应该将投资规模的目标定在使净现值最大处,即投资规模定为K2,以获得最多的利润。本文的研究对象固网运营商一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由于其是通信运营市场的后进者,又主要经营固话业务,随着近几年移动业务对固话业务的加速替代以及固定电话IP长话的大量使用,使得固网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ARPU值不断下降,盈利能力及资金势力明显弱于传统电信运营商。因此,在即将来临的新一轮投资热潮(NGN、3G)中,固网运营商既需要努力积累资金以扩大投资规模抓住机会,同时也需要量力而行,做好投资前的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工作,本文认为对于存在资金约束的固网运营商在确定投资规模时,应以净现值NPV为第一标准尽可能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将资金的利用率NPVR作为第二标准,在有限的资金内提高投资项目的资金利用率,达到事半功倍,最终建立适合后进者自身扩张发展的投资策略。其中:NPVR=NPV/K。

(二)考虑资金约束的资金利用率准则投资模式由前面分析可知,运用净现值最大准则来确定最佳投资规模之所以可能出现问题,原因在于该方法只强调了所研究项目本身所创造的价值,而没有考虑投入到该项目的资金利用率NPVR。因而无法联系周围投资环境来综合分析问题。因此,在针对固网运营商设计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时,不仅要注意项目本身所创造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将其与潜在的投资机会联系在一起,使有限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为分析方便,在此将NPV与NPVR的函数图象描绘在一个坐标系中;已知NPV是K的函数,同理NPVR也是K的函数,在此首先从理论上证明NPV与NPVR图象的内在联系。从(图3)可以看到,NPV在K1以前是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加速增加,设:NPV1=Y=Xn(n>1),因此在[0,K1]内,NPVR1=NRV1/K=Xn-1(n-1>0),因为N-1>0所以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是向上的增函数(递增增加或递减增加取决于N-1是否大于1)。NPV在K1-K2是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减速增加并在K2以后减少,因此设:NPV2Y=Xn(0<n<1)。当K>K1时,NPVR2=NPV2/K=Xn1(n-1<0),因为N-1<0所以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NPVR2是向下的减函数。由此,NPVR函数在K=K1(拐点)左边增加,在右边减少,因此NPVR在K=K1处必然取得最大值,NPVR与NPV函数图象见(图4)。针对固网运营商的现状以及电信业投资所面临的特点,笔者认为,电信业务投资往往在一轮新技术引发的投资中存在着固定规模项目和一些可变规模项目,即企业启动投资是存在最低门槛的,运营商只有首先建立一定基础规模的基站和网点铺设等固定规模项目后才能够针对初期投资后的经营现状、市场竞争环境和资金情况考虑是否继续实施后期的可变规模项目。基于此考虑,本文一般性地假设在一轮投资中共存在M+N个可行性项目,其中M个规模可变项目,N个规模不变项目,取投资额K所创造的净现值为目标函数,同时将有限的资金作为约束,可得到以下规划模型:

其中,NPV,为第1个规模可变项目的净现值,NPVJ为第J个规模不变项目的净现值;Xi为第I个规模可变项目的投资规模,Xj为第J个规模不变项目的投资规模;K1、K2分别为所研究项目的净现值率和净现值的最大值点对应的投资规模;K为投资规模资金限额;其中NPVR1,因为是规模固定项目的净现值率,所以可认为是定值常数。根据上式得出的投资方案因为是以投入资金限额K的净现值为优化目标,因此资金K所创造的绝对价值达到最大,即NPV值最大;同时在目标函数中实际最终优化的是净现值率NPVR,因此也使得资金K的利用率NPVR达到最大。

二、最优投资规模问题辨析

以上模型中将电信运营商实际的分阶段投资项目分为了固定投资规模项目和可变投资规模项目;电信业投资中往往存在最低投入门槛,文中在资金约束K以内必须要投入的初期资金数额,其投资规模是确定的,不存在任何优化问题;关键对于后期的投资项目,企业需要根据已投资项目的收益情况和对未来投资环境的判断调整投资规模,文中用Xi表示:在区间[0,K1)内,增加)(i投资,净现值与净现值率都随之增加,故在此区间内投资越多越好,不应使投资规模止于该区间;在区间(K2,+∞)内,随投资)的增加,净现值与净现值率都随之降低,故必须减少投资,使投资规模退出该区间。由以上两区间的分析可知,无论从区间[0,K1)增加投资规模,还是从区间(K2,+∞)减少投资规模,都将落入区间[K1,K2]中,故区间[K1,K2]为最优投资规模选择区。在区间[K1,k2]内随投资的增加,一方面净现值随之增加,但另一方面净现值率却又随之降低,究竟最佳投资规模x。应取区间何处,对不同项目不能一概而论,要视投资环境等诸多因素而定,项目性质不同、项目相同但投资时间、地点等投资环境不同,其最优投资规模K0(即在区间[K1,K2]中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4

关键词:财政赤字 扩张性财政 经济刺激

随着历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实施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依靠政府投资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规模也不断增大,如图1所示,2010年我国政府财政赤字规模已达6772.65亿元,虽然较2009年有所回落,但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8%,财政赤字规模较大,因而研究我国政府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未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我国财政赤字与经济发展相关要素关联度分析

政府财政支出的大幅增长可以通过带动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会通过作用于社会产品产出、消费价格水平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来影响社会的总体供求关系,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量、通货膨胀水平等指标产生影响。

本文以1985年以来我国年度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财政赤字与该年度的经济发展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规模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消费水平、平均货币工资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财政赤字的增加对这些经济要素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影响,此外,财政赤字规模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关系并不明显,而政府财政赤字规模与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进出口状况的关联度较小,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此,本文认为:

(一)财政赤字扩张政策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我国财政赤字规模扩大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关系均显著为正,其中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的相关关系为0.682、

0.675、0.698,伴随着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各个产业的生产总值也稳步提升。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加,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无疑是促进我国宏观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政府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也伴随着我国居民平均货币工资的增长,这种增长增加了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从而抵消了出口形势低迷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我国财政赤字规模与进出口差额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可以发现,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较小,因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拉动投资和内需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二)我国财政赤字扩张刺激通货膨胀水平

基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我国政府财政赤字规模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成负相关关系,当财政赤字规模较低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升高,但是升高幅度较小,二者相关系数仅为0.439,并且其显著性较差,因此本文认为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对于经济整体通货膨胀状况的影响程度较小,其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方向也有待验证。

(三)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对提升就业作用有限

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制定目标往往集中在三个方面:促增长、稳通胀和保就业。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的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虽然有效拉动了投资和内需,但对于居民就业率的提升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果,因而可以认为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对提升就业的作用效果较为有限。

财政赤字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扩展政策可以有效地拉动内需和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保障我国宏观经济在出口疲软、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依然稳步增长,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在上述相关性分析基础上,从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两大方面对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提供科学的建议。

(一)我国财政赤字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效应分析

我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带动经济增长,最直接的途径便是通过政府引导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原材料产品的需求,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因此作为财政赤字政策最主要的刺激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赤字政策与各个固定资产投资细分分支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来了解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具体拉动作用,如表2所示。

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加大财政赤字的同时,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上,在我国政府加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的政策贯彻过程中,各地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改造以往的基础设施来实现GDP的增长,从而提高自身经济增长速度,而对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着力较小,特别是对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投入力度较低,由此可见在各地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支出占其总体财政安排的比例较小,各级地方政府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存在偏离民生所需项目,主要投资于更能凸显政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倾向。

同时,目前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所带动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国家预算资金投入,其所带动的其他相关资金投资较少,尤其是外资参与投资的资金比例较小,大量国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的现实也说明目前我国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提振经济的措施给国家财政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各地政府应当适当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构成,通过引导其他资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适当丰富其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从而降低财政负担,同时也转移项目成本和风险。

最后,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规模与企业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长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所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并未带动企业主导的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经营往往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考虑目标,因此在目前经济形势较为悲观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往往有所减少,而另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往往与企业的经营运作相关性较低,因此企业对于参与这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兴趣较小,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财政赤字规模之间的相关程度下降,进而降低了二者之间相关关系的显著性。

综上可知,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虽然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但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项目具有较为明显的政府导向型,投资项目的资金构成单一,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较差,企业的参与程度低,因而是一种较为不可持续的增长趋势,所以我国政府在未来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时应当更注意与市场接轨,丰富投资项目的投资模式,调动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支出刺激模式。

(二)我国财政赤字对居民社会消费拉动效应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大也有效地拉动了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对拉动内需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其拉动内需的具体机理依然有待进一步分析。本文通过我国财政赤字规模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经济参数的相关分析来了解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对居民社会消费的具体拉动效应,如表3所示。

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财政赤字规模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程度越大。同时,从上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我国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中财政赤字规模越大,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越低,即居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因而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说,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展具有有效的拉动效应。

但是,从供给面上,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扩展政策并未能有效提振国内消费领域的供给方信心,各个居民消费相关行业的景气指数并未因为我国政府刺激性的财政支出政策而产生对应的变化,因此本文认为虽然我国政府所实施的财政支出刺激政策在短期内通过家电下乡补贴、购车补贴等方式刺激了居民的消费热情,但是在企业界和市场的供给端,由于国家财政刺激政策具有短期性并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狭隘性,如产品补贴范围有限,产品指定供应商限制等,市场对于我国政府所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反应并不热烈,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政策虽然对于居民社会消费具有打动效应,但并未起到促进长期国内消费的预期效果,是一种短期的,不可持续的财政刺激政策。

因此,在未来我国政府制定财政赤字政策时,应当注意改变刺激性财政政策在居民消费相关政策细节上的刺激模式,从仅提高居民的消费热情这一短期目标中解放出来,以提高市场对于居民消费的供给热情以及居民消费体系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对我国居民消费体系进行长远的规划,例如采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引导企业产能,提高企业生产热情;通过减少物流运输费用来促进居民消费商品流通;通过减少交易环节费用征收来促进居民商品交换效率等。

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改进建议

基于本文对我国政府近年来的财政赤字扩张政策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政府在经济危机过后所采取的刺激性财政政策对保证我国经济在危机时期的稳步增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对于我国经济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提升效应上。

通过对我国财政赤字扩张政策的具体刺激效应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依然停留在政府主导的短期刺激性投资上,对于市场的主体——企业的积极性的调动十分欠缺,大多数财政支出政策仅仅着眼于短期内提高政府经济政绩,并提高居民的消费热情,却未对企业界的需求和关注做出对应的应对政策,从而使得目前我国的财政刺激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缺乏有效的持续性。

因此,在未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中,政府决策者应当从长远的经济发展目标出发,通过制定符合企业界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的财政刺激政策来提高企业参与经济刺激计划的热情,从而使我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政策真正具有长期的经济提升效应,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储德银,间伟.财政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非线性效应与效应的非对称性[J]. 公共管理学报,2011(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5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成本计量模式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一、投资性房地产确认与初始计量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3)已出租的建筑物。

    (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纳税人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三)投资性房地产在企业所得税上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在会计上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在企业所得税上确认为无形资产,应按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后续支出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处理比较

    (一)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新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发生后续支出时,如果该支出将会引起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且该支出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应该将其资本化,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应当在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1)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2)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3)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三)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比较

    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的建筑物发生的后续支出,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都做出了规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但对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管理的建筑物发生的后续支出,资本化处理和费用化处理的判断标准,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的规定不同。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予确认

    会计准则规定,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平时不计提折旧,也不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问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在企业所得税上不予确认。

    (二)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部分一致

    1.没有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基本一致

    会计准则规定,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如果没有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基本一致。

    2.存在减值迹象,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会计处理与企业所得税处理不一致

    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进行处理。需要对其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并根据需要计提减值准备,其具体做法与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一致。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允许扣除。

    四、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一)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1.企业将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没有提取减值准备),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基本一致。

    2.企业将原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已提取减值准备),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不一致。

    3.企业将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一般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会计和企业所得税对资产的计价不一致。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转换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二)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1.会计准则规定

    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根据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所采用的计量模式分别加以处理。在转换后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进行计量的,将转换前资产的账面价值直接作为转换后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价值。在转换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的,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人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

    2.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

    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规定,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时确认收入(或利润)的实现。

    3.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比较

    当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产品转作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论企业采取成本计量模式还是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形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价,企业所得税处理为:(1)当期确认视同销售;(2)按开发产品公允价确认为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的原始计价。

    五、投资性房地产处置会计处理和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比较及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规定,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性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

    企业所得税法规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确认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转让,按取得收入与计税成本和相关税费进行配比的差额确认损益,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在增加会计上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初,应记录企业所得税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原始计税成本;在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记录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的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额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同时记录会计和税收处理的差异。

    参考文献:

    [1]《会计》.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 《税法》.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6

【关键词】 城投类企业 资产管理 全覆盖

一、城投类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

资产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资产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围绕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效率开展的经营管理活动。对于城投类企业资产管理部门而言,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对企业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长期股权等资产的管理。

城投类企业作为城府投融资平台,投资规模大、存量资产多,从投资决策开始,其资产管理较市场化的企业而言,存在以下不足。

1、前期论证工作难以深入

前期论证工作难以深入,部分资产在投资立项前并未对相关市场、投资效益进行深入调研或精细测算,导致建设成本过高、效益低下、市场化程度不高等情况出现。

2、统一的管理模式难以形成

资产内部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却不一定好;有的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但是却没有经济效益,自身产生不了现金流收入。差异巨大导致资产无法形成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差异化管理。

3、资产盘活难以展开

“重建设,轻经营”的管理模式导致部分存量资产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产盘活手段有限,资产结构调整实施困难。往往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资产重组与整合后,才能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转让、交易、并购、上市等手段加快产权流动或实现资产变现,但大规模的重组与整合往往因账务不清、成本过高、人员分流困难等因素而难以展开。

二、城投类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在建项目的陆续完工,城投类企业承担的建设任务将逐渐减少,存量资产将逐渐增加,企业将逐步由政府功能阶段过渡到自主经营阶段。在向市场化自主经营的转型过程中,资产管理既重要又紧迫。

1、规范资产取得与处置程序是降低企业市场和法律风险的制度保障

城投类企业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指令性投资较多,项目前期论证不足,市场调研不够深入,部分资产因取得和处置手续不规范存在涉讼问题。规范资产取得和处置程序,确保资产投资论证的科学合理、转让处置的合法有效,能有效降低城投类企业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

2、规范固定资产和产权管理程序是实现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根本保证

固定资产管理含盖了固定资产的取得、台账建立、调拨、改扩建、养护维修、抵押处置、盘点、核销等环节,产权管理含盖了产权的占有、变更、注销登记和资产权证的管理等事项。规范固定资产管和产权管理程序理能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管,对产权变动进行动态跟踪,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明确资产成本、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是实现城投类企业成功转型的提前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入是产出的前提,投入即资产成本。明确每项资产的成本,才能确定每项资产的盈亏平衡点,才能相对准确的预测每项资产的投资回收期、预期收益,进而开展市场化的经营活动。否则,“成本不明,售价不定,效益不清”,市场化经营无从谈起。

4、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效益是实现城投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规模巨大的资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目前城投类企业已投入运营的资产整体效益不高,短期内可变现的经营性资产少,缺乏快速有效的资产盘活手段,资产结构与企业的战略转型要求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迫切需要调整优化。

三、城投类企业资产的全覆盖管理模式

根据城投类企业的资产特点和资产管理现实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研究提出资产的全覆盖管理模式。所谓资产的全覆盖管理模式,即根据资产管理工作每个业务板块的要求,结合该板块资产特点,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式,确保城投类企业每项资产的每个方面、每个阶段能够管理到位,努力实现每一项资产的保值增值。

1、实物资产的全类别管理

(1)按产业、性质和状态等对企业资产进行分类

根据各项资产的产业归属,将资产分为土地、房产、环保设施、路桥及其衍生资产、绿化资产、片区配套等。按性质(是否能产生收入),可以将资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按状态(是否完工),将每类资产细分为存量资产和在建资产。

(2)确定各类资产的成本、收入、效益

确定原则:根据每类资产特点和性质(市场化经营性资产、区域启动器经营性资产、政府采购类资产、非经营性资产等),分别确定每类资产的成本C(取得成本Ca与运营成本Co之和)、收入R(一次性处置收入Rd和长期运营收入Ro)和效益B以及修正系数。

(3)建立资产质量判断模型、形成结构优化调整方案

对于每一项资产,首先确定其全部成本C,即取得成本Ca(根据资产发生效益的期限长短分摊)和运营成本Co;然后,估算其收R,即资产处置收入Rd或者资产运营收入Ro;最后,通过计算其利润率Rop从而得到资产的效益B。

考核一项资产的质量,一般从盈利能力Ap、偿债能力Adp、发展能力Cd三个方面来综合考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三者得分之和即为资产质量,即Qa=Ap(Roa)+ Ap(Rg)+Alr+Cd。当Qa≥8时,即为高效资产;当Qa≥5时,即为一般资产;当Qa≥3时,即为低效资产;当Qa<3时,即为无效资产。

对于不同类别的资产,根据其资产质量高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从而增加、保持或降低其在企业资产结构中的比重,最终实现优化资产结构的目的。

2、固定资产的全周期管理

全寿命周期管理,即从固定资产取得、日常养护、改扩建、维修、调拨、抵押、处置到最后的报废核销等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1)固定资产的取得

按照不同的取得方式,将固定资产分为自行建造、代建、划拨、购置、租入等五大类。达到竣工条件时,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实物交接,验收后纳入固定资产台账。

(2)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分为卡片管理、台账管理和清查盘点三部分。

纸质卡片一式三份,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保管部门各一份,使用部门负责建立电子卡片档案和固定资产台账,定期汇资产运营部门备案,并及时更新。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清查盘点工作,使用部门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交资产清查盘点报告,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在领导批准后作相应处理。

(3)固定资产的改扩建、维修

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使用保管部门提出改扩建、维修申请,预计单笔改扩建费用在200万元以上、维修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使用部门报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经企业领导批准后实施。

(4)固定资产的调拨、抵押、处置

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经由各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各单位之间无偿拨出或拨入时,需报企业资产运营部门备案,并做好国资管理部门的报批审核工作。

发生抵押情况时,使用部门报资产运营部,经企业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原值5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处置事项由公司自行决策;500万以上(包含500万元)由使用部门报资产运营部,由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并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5)固定资产的移交

由企业立项并代建的项目,在项目验收合格且结算、决算完成后移交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实物资产盘点、项目资料清单、资产权证的移交。详细的施工、设计、监理等资料文档由企业负责保管。

(6)固定资产的养管

企业制定路桥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养管台账、明确工作内容及管理责任。每年9月份提出路桥资产养管计划,明确养管范围、养管费用等,政府相关部门审核后,养管费用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3、股权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所谓全过程管理,是指股权管理工作要覆盖股权投资的前期论证阶段、参股子公司运营阶段、股权投资退出阶段,确保财务状况报告制度、重大经营决策报告制度、外派董监事工作制度贯彻落实,达到防范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目的。

(1)保证投资前充分的调研论证

股权投资前要对相关市场或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就市场前景、发展战略、投资规模、回收方式、预期效益等进行详细论证。通过调研论证和审议环节,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2)强化出资后的过程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各级股权台账,通过外派董监事参加董监事会议、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定期报告工作,及时掌握所出资企业情况,防范投资风险。外派董监事对拟审议事项要提前研究,重大事项要提请企业领导审议,并遵循企业意见进行表决。

(3)保证退出投资时的规范管理

所谓退出投资是指当细分市场或者被投资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股权投资实施对外转让、被投资企业依法清算、减资等撤出(收回)全部(部分)出资额的行为。不管发生何种撤资行为,都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聘请国资委备案的审计和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审计和评估,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并到产权交易所办理。

五、结论

资产的全覆盖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了城投类企业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资产结构的特殊性,对总体资产的管理做到全面覆盖、规范科学,分别对实物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产权和股权管理工作提出了管理办法,对单项资产的管理做到全程跟踪、区别对待,是一套完全符合城投类企业资产现状的科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伟、陈民:投融资规划――架起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桥梁[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韩连胜:企业项目化管理模式模式.机械管理出版社[M].2012.

[3] 莫山农: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构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率;投资规模;投资时机

1.前言

长期以来,我们决定是否投资某个项目,投资规模多大,投资最合适时机等问题的确定。从投资项目的启动,评估及后期效益的评估,往往以投资回报率来作为是否投资的主要指标。此种模式随意性很大,科学性不够。本文主要针对以下问题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给出一个初步的投资报告内容大纲,借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现有的规模需不需要扩大或更新投资?

(2)投资评估指标怎么确立更为科学?

(3)什么时候投资最为合适?

2.主要内容

2.1 TPS投资水准的确立。

通常固定资产水准是否合理都是以以下两个指标来判别:

(1)资产收益率:目前有很多种的算法,考虑到获取数据的难易度及我们的习惯,我们选用资产收益率=毛利额/折旧金额。此数值反映了我们资产的获利能力,当然越高越好。

(2)固-流比:此数值反映了资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高越好。固-流比=固定资产净现值:流动资产

然而,以上两个指标不能同时兼得,而且具体行业的标准水准也很难界定。

进而有人研究了以下方法,对于我们企业实际操作也比较可行:

流动金额的边际产量=固定金额的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是指每增加或较少单位金额所增加或减少的产量。当流动金额的边际产量高于固定金额的边际产量时,应减少固定金额的投入。当流动金额的边际产量小于固定金额的边际产量时,应增加固定金额的投入。当两者相等时,我们的资金利用率是最高的(见图1)。

定义:

流动资产:材料&直接人工投入

固定资产:间接人工工资+折旧

依TPS现有状况,可分为模块,PDU,系统三种类型,针对三种类型分别计算如下:

投资一条模块线需求的固定资产:

每月折旧金额为:1322KUSD/24=55+25=80KUSD

(用两年作为TPS产品的折旧年限,使用了加速折旧法,原因为TPS产品的峰值生命周期也就两年,而作为批量生产的生产基地,用峰值生命周期来作为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较为合理。)

每月依产出20KPCS,每PCS材料及人工成本96*62%=59USD.

每月流动资产金额为59*20=1180KUSD>80KUSD.

考虑到厂房等公共设施的投入,模块线的每单位固定资本的边际产量与每单位流动资本的边际产量差距相对其他两类产品差距较小。

而PDU&系统线新增一条线体的费用远小于模块线(约模块线的20%),每月产值比模块线要高。

故PDU&系统的每单位固定资本的边际产量都远小于每单位流动资本的边际产量,皆需要大力改进生产设备及设施,优先于模块线。

2.2 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在投资评估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和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以净现值法为代表的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与企业的实际决策存在很大的差距。越来越不符合实际决策的要求。忽略了投资行为的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可延迟性。存在以下弊端:

(1)不能确定项目投资使用的贴现率,现实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及竞争,项目实际的现金流很可能预期的相差很多,只依靠单一数据的预测,可靠性就会降低。

(2)净现值法不能反应出延迟,关闭,扩张等投资机会造成的现金流变化,容易忽略项目的战略价值,低估投资项目的价值。

故需要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实物期权方法强调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成本的沉没性和投资时机的灵活性。

对于我们企业能用到的期权主要有扩张期权和增长期权。扩张期权是指根据当期投入的收益决定扩大投资规模类期权。增长期权是指在现有投资基础上可能能为企业获得其他的投资机会。

我们可以运用较为简单的实物期权法,同样的也是计算投资的NPV(净现值),只是使用的是拓展NPV=传统NPV+期权价值。传统NPV=可预期收益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用长期债券的利率替代)的净现值。

期权价值的计算方式有如下几种:

(1)Black-scholes 模型:

其中:

(2)动态规划法:

决策的过程就是选择,是收益最大化,所以:

(3)二叉树法:

相比而言,以上方法都很复杂,且有一些假设条件和预估参数,不是很方便使用,在实际应用案例中,大多数都会使用较为直观的方法:决策树法。

期权价值可由决策树法来获得,下面就用决策树法来Coating 设备的投资决策作为例子来阐述实物期权方法的应用。

此设备投资金额为:设备费320万RMB,使用期五年。材料费:16万每月。可节省费用表现在RMA的退货处理费用上每月约10万RMB。

年限5年,按照无风险利率4%计算节省费用的现值为:

10万*36.75=367万。

每月支出现值

16*36.75=588万

净现值=367-320-588=-531万

按照净现值法来作决策的化是不可投资的。

因市场应用环境会越来越复杂,TPS系统已经从机房走到户外,小区,工厂等等各种环境。竞争对手也在持续完善Coating制程。如果我们不导入,随着我们市场回馈品质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势必会失去我们现有的市场份额,更别谈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故此项投资具备期权的特性,适合用实物期权理论的相关知识来辅助决策,下面我们引进期权价值来看看结果会怎样:

我们初始有选择投与不投的选择权,各占50%。竞争对手确知已经导入此制程。在现有状况下,家用网络,手机网络,智能建筑,电动汽车的问世等等利好的状况下,网络电源及通信电源相关产品的市场预期看涨70%,看跌30%。

决定投资在看涨状况下,维持占有率不变的情况下,也不考虑智能建筑及电动汽车等新领域,只是网络电源&通信电源按照2007&2008年的状况每月产值18MUSD,考虑到提出中国国家投入金额,每月产值亦在15MUSD左右。此时的净利率维持在14%,净利润2.1MUSD。在市场看跌情况下,即使每月维持老客户的更新还贷及日常维护,每月产值亦在6M左右,此时的净利率维持在5%,净利润0.3MUSD。

决定不投资在看涨情况下至少会有50%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走,即每月产值只有12MUSD,此时的利润率在10%,净利润1.2MUSD。看跌情况下,视其影响不大,保持现有订单每月产值亦在6M左右,此时的净利率维持在5%,净利润0.3MUSD(如图2所示)。

结果:期权NPV=1.24MUSD*18.3(2年月息1%的复利系数)*6.2

=14070万RMB

此投资项目的净现值=静态NPV+期权NPV=-531+14070=13539万RMB,远大于0,此项目可以投资。

3.结论

本文提出了“单位流动金额的边际产量与每单位固定金额的边际产量相等”这样一个指标来提供是否可以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决策依据。同时引入了实物期权方法简单方便的将项目的预期效益数字化。从而,能够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投资过于保守性,限制或危害工厂的发展。丰富了投资活动的科学手法。

参考文献:

[1]谈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比率的优化标准[J].财务与会计,1995(1):40-41.

[2]固定资产相关技术管理问题[J].治金信息导刊,2007(4):49-50.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篇8

关键词: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协整检验 回归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我国或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文献有很多,但是分析的视角和方法差异明显,其中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不占少数。袁靖在《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着重研究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可知节能减排并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基于能源视角对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石贤光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要素分析》中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影响河南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本和能源进行了回归分析,从而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劳动、资本和能源的投入。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劳动力投入与固定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情况和短期调整状况。

2、经济理论基础

经济增长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济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总量表现形态又是取得经济成就最重要的标志和过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国、一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柯布和道格拉斯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研究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经典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常见形式是 ,具有以下性质:

(1) 是产出对劳动投入的弹性,它度量着资本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投入变化1%时,产出的百分比变化。

(2)同样 是产出对资本投入在劳动投入保持不变下的弹性。

(3)总和 给出规模报酬的信息,就是产出对投入比例的反应。

(4)参数 可看作是效率参数,因为 的大小在 与 固定的条件下直接影响产出量。

a、当 时,规模收益递增,即一倍的投入将带来多于一倍的产出。

b、当 时,规模收益不变,即一倍的投入将带来一倍的产出。

c、当 时,规模收益递减,即一倍的投入将带来少于一倍的产出。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主要分析我国的固定资本投资与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及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3、实证分析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过程采用1980-2011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相关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对于模型中采用的变量,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指数部分缺失,均以1980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 、固定资产投资 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单位均为亿元;另外,本文选取年底就业人员数作为劳动力投入量 ,单位为万人。

在实际回归中,为避免异方差性,本文对模型 两侧取对数,得到线性模型: ,再作相关的分析与检验。

3.2 对变量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3.5 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1)计量经济学分析

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 和 的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拟合度高,说明 和 对 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与劳动力投入量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2)弹性系数分析

劳动力投入的弹性为0.7380,固定资本投入的弹性为0.6300,这表明劳动投入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均会带来产出的相应增加,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产出会增加0.7380%;固定资本投资每增加1%,产出会增加0.6300%。另外, ,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3)要素贡献率分析

通过计算可得,1980—2011年,我国的 年均增长率为10.0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4.34%,劳动力投入量年均增长率1.92%。结合各要素的产出弹性,由

固定资本投资的要素贡献率:

劳动力投入的要素贡献率:

计算可得,1980-2011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与劳动力投入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分别为89.98%、14.11%,其中,固定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突出。

3.6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单位,产出变化率同向变动0.4936个单位,当劳动力投入变化率变动1个单位,产出变化率同向变动0.6699个单位。并且短期调整系数显著,这说明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有一定力度。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29.22%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4、结论与相关建议

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反映长期均衡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劳动力投入和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均会带来产出的相应增加,固定资本投资增加1%,产出会增加0.6300%,劳动力投入增加1%,产出会增加0.7380%。从劳动力投入和固定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可知我国的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从短期角度考虑,误差修正模型间接衡量了短期内固定资本投资和劳动投入量对产出的影响,通过变化率的变化来反映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本期固定资本投入变化率变动1个单位时,产出变化率同向变动0.4936个单位,劳动力投入变化率变动1个单位时,产出变化率同向变动0.6699个单位。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29.22%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劳动与资本的投入,技术进步贡献较小,仍旧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为使我国的经济呈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应积极的转变这种单纯依赖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靖.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010,(1):56-60

[2] 石贤光,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要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4):76-78

上一篇:机械传动的效率范文 下一篇: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