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09 13:49:17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课程标准 音乐鉴赏 教学设计

音乐不是凭空而生,也不会孤立存在。音乐最初的、原始的、本质的形态为音响,只有人的参与、聆听行为的产生,才使其成为音乐。“五线音符或工尺是记录音乐的符号,曲式调性或腔调是建构音乐的手段,乐声或现代音响也是音乐的介质,所有音乐组合的材料也都只是音乐的载体。而音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内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①《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音乐看作“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我们可以说,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而是作为文化或文化的反映、载体存在于人类活动中。不论是创作音乐、演绎音乐还是欣赏音乐,本质上都是人的行为的参与,都是基于其所属文化环境下自我体验的感受和表达。音乐鉴赏就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在文化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实现审美修养、文化修养以及人格修养的塑造和提升。

《标准》中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这样界定:“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②文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独立感受”三个动势,明确表述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与义务教育阶段“感受与鉴赏”的本质上的不同,即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强调其音乐鉴赏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文化、音乐与历史、音乐与人生的深层内涵。

本文是笔者对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所做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3.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慢慢导入音乐创作背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它诞生于民族危亡,给民众以希望;它传唱于烽火苍茫,给中国以力量;它见证了新中国的每一个足迹,它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每一代人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由此引入,介绍作者: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天才音乐家,是坚定的革命者;他用音乐吹响中国革命之号角,为大众呐喊、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然后再设计一种情境:在教室的幻灯屏幕上显示出油画《国歌》,同时放上《义勇军进行曲》(器乐版)的背景音乐,教师此时再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些激励的话,同时对聂耳进行初步介绍及简要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介绍聂耳生平

聂耳(1912—1935年),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应该告诉学生,聂耳没有正规的音乐教育经历,他完全靠自学成才。聂耳的一生是短暂的,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1933—1935年这三年的时间,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然而,聂耳是如何由热爱音乐的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音乐家的?接下来再一一介绍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成长足迹。

由此引出的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下一步学生了解聂耳的学习、创作历程做有力的铺垫。

3.详细介绍音乐家聂耳

具体可以给学生做如下讲解: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

告诉学生,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教材中介绍的《金蛇狂舞》。在聂耳给母亲的信中,在聂耳的日记里,以及聂耳对自己的规划中都曾反复提到过民间音乐素材的重要性(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内容)。③然后,通过一首经聂耳整理和改编的民间音乐,让学生感受、走近这位天才音乐家。

4.对作品《金蛇狂舞》的讲解

《金蛇狂舞》是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具体讲解如下。

(1)音乐片段欣赏。请学生谈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适合的演奏场合是哪里。

(2)再次欣赏。把乐曲分为几段,问学生他们听后各自的情绪是怎样的。

(3)告诉学生此曲是采用“螺蛳结顶”的旋法(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同时分析这部乐曲的创作手法,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变化,并试着进行相关创作活动。

在具体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形象、flash动画(如龙舟竞渡时的场景)去表现螺蛳结顶的手法,便于学生进行直观了解。

5.介绍革命者聂耳

在介绍聂耳的“革命者”身份时,一定要讲到他的生活经历。聂耳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也没有高学历。他当过兵、闯过上海,曾经流浪街头、卖艺为生,但是聂耳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他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对于自己的理想有明确的追求。讲到此时,可以给学生播放1959年拍摄的电影《聂耳》的片段,影片中有一段演到聂耳参加上海国立音专考试的经历,从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考官对于聂耳出身的诟病和聂耳对音乐的认识,与当时主流音乐界还有一定冲突,而正是这种对音乐认识上的不同,也注定了聂耳在以后的音乐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与前人不同的新路。

应告诉学生,聂耳所处的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华民族遭受内忧外患、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的音乐向何处去?这是当时每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面临的社会责任和重要课题。下面可以再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主流音乐观念所面临的尴尬与抵触。结合这个视频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聂耳的音乐创作对当时社会现状下民众的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代表中华民族呼声、充满感召力的艺术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革命歌曲,为革命音乐开辟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6.对作品《毕业歌》进行赏析

(1)首先让学生完整地欣赏《毕业歌》,然后介绍《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是影片中一群青年学生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歌。该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战场。同时播放电影视频以增加学生的观影感受,随后再让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介绍这首歌曲时,应告诉学生如果没有毕业的离情感伤,没有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的忧愤与担当,就无法把救国的责任心和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表达出来,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气概,又充满了强烈的乐观主义,表现出了中国革命青年的光辉形象。

(2)让学生都学唱《毕业歌》。

(3)让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设计,展现他们自己心中的《毕业歌》。

结语

德国作曲家舒曼曾这样说:“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语道破了作曲家与其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如果把音乐看做是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表达,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语言的讲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说,聂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个特定的民族时代息息相关。他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环境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注:本课程获山东省滨州市音乐优质课评选二等奖)

注释:

①洛秦.音乐人类学的历史发展与纲要[J].音乐研究,2006(1).

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2

音乐鉴赏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课程,追溯至春秋时期,孔子门下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音乐教育的也都趋于成熟。照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目前还没有出台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各高职院校大多都是根据本校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的。

音乐鉴赏课的对象一般是大学低年段的学生,教学内容有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和戏曲鉴赏。对于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既没有统一教材,也的确比较难找到适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没有音乐基础,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显得专业性太强,容易导致学生望而生畏。而对于教师队伍而言,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科班出身,他们是接受过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的,但是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不成正比。有很多老师专业上非常强,但是教学水平却并不高。如何能让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听懂、接受,这也是新形势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音乐鉴赏课对于教学条件和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配备有专业的设备和专门的音乐教室,以方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好的赏析音乐,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我国,并没有多少高校具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设备,大多数的音乐鉴赏课都只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改革也应该规范教学设施和条件,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分享平台。

二、亟待改革的原因

(一)音乐鉴赏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音乐鉴赏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就归咎于两点:首先是老师安排课程的随意性太强,目前的音乐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目标。课程都是根据各个老师的任意安排,进度不一致,难度深度也各不相同,也就必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其次,是由于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不重视。音乐鉴赏课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对大多数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所以在这一块,很容易造成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热情,从而消极上课,不重视该课程,这同样也打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老旧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目前来看,音乐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是沿用传统的方式,并没有推陈出新。然而时代在变化,我国正处于这个日新月异、继往开来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教育教学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我修订,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发展教学计划,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综合型的实用性专业人才。

三、新形势下的音乐鉴赏课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啊,明确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从实际教学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任务,从体制上给课程改革建立一个风向标。为音乐鉴赏课程的规范和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提纲和方向。规避从前教学上的弊端和疏漏,革故鼎新的将我国的音乐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要构建针对性较强、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音乐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老的那一套教学办法已然行不通了,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出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团队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的站在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真正对音乐鉴赏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专业领域的探索,把这门具有深刻内涵、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寓教于乐,用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上好这门课。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去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上课效率。真正做到师生互动、行之有效的音乐教育,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而且还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建设,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

最后,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每位教师心中,衡量教学效果的尺度各不相同,但是良好的学习效果一定伴随着学生高昂的积极性和对音乐的热情,对鉴赏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对音乐领域的不断探索。同时这也是我们要改革的目的和根本原因。我们就是要让音乐教育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进行深入的欣赏和情感上的理解。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使学生正确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修养,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受教育的成果。

四、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一)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团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应从兴趣出发,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再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音乐鉴赏。所以这个教学目标应该切合自身实际情况,不宜过高也不宜太简单,带领学生真正的去感悟音乐之美。就目前情况看,大多数高校都能先安排学生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待有一定基础后再来进行音乐鉴赏,这对于音乐中艺术价值的理解有着莫大的作用。它能够促使学生听懂、理解那些经典名曲,提高学生的兴趣,对音乐产生欣赏、分析和探索的热情,然后再随着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逐步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设备对于教学效果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音乐鉴赏课的课程内容很多,除了中外名曲、音乐剧、歌舞剧和传统戏曲外,还有视听练耳等教学内容,所以对于音乐设备有较高的要求。改革应该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资,建立一个适合音乐鉴赏课的多功能音乐教室。除了一些基础设备之外,还应该配有高品质的音响投影设备和钢琴若干架。只有硬件达到要求,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选择合适的教材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个较为灵活的课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可以取消一些较难的乐理理论知识和谱曲练习,转而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征、雅俗共赏的新内容,方便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鉴赏课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分析和艺术思维能力,所以,应该规范教材,选择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简单明了、便于非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公共教材。

五、结语

要提高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质量,仅靠课堂学习室远远不够的,我们还有积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音乐活动,例如参加歌唱比赛、观看文艺演出、听音乐会或参加合唱团等一些比较锻炼学生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活动。在音乐学习的中,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感受,学生才能够进一步领略音乐之美、艺术之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感。学习音乐是一个漫长但有趣的过程,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你会一次次发现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和乐趣。

基金项目: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3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1―0116―01

音乐鉴赏是一门“听”的艺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不仅是锻炼高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课程,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愉悦,并得到精神的升华,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听”音乐容易,如何“听懂”音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积极探索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促进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进步。笔者对众多教育方法和理论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能够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代表,音乐欣赏不仅是一项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也是能够影响人灵魂的高雅艺术。作为娱乐活动,当以娱乐为主,主要目的是愉悦心情;而作为一项艺术,则需要创设一个优雅的音乐鉴赏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心无旁骛地将感官和思想投入到音乐世界中,实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目的。创设优雅的音乐鉴赏环境,我们首先要做好音乐欣赏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欣赏音乐。为了使视觉环境和音乐的深层内涵相融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展播资料,并配上相应的歌曲,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中感受音乐。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音乐,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去学习去感受作品带来的美的体验。如,对于《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体会、了解,教师就必须要创设教学情境,还可以进行角色表演、学唱等参与活动,这样课堂气氛会非常好,学生既欣赏了京剧,也能从视觉、听觉、心理上都感受美,丰富学生的鉴赏体验。

二、灵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思考

问题是引人思考的前提,而思考正是帮助教师完成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聆听音乐之前,可以根据音乐内容适当提问,并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寻找和思索答案。这种提问的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时有方向地思索音乐的内涵,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按照教师的设计完成音乐欣赏训练。比如,在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时,找一些与乐曲描写的意境相符的一些图片,并在意境优美的幻灯片或动画上配上诗人王维写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在意境中欣赏作品、去思索音乐内涵。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深度,并和音乐的艺术特点相结合。

再如,在欣赏《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去欣赏,如:“西北歌曲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聆听后就能根据自己生活的地域特点回答问题并能很好地感受歌曲的风格及音乐情绪等。学生聆听、思索并得出结论的这一过程,正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经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放大,将会牢牢印在学生心里,并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习惯最终会转变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带领学生探索音乐的深层次内涵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很多时候我们在聆听音乐的时候,虽然心内有所触动,但却无法抓住触动心灵的具体内容,那个触动仿佛只是在心里闪过的情感。这种摸不透的感觉,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而摸不透的原因就是生活经验和鉴赏水平的欠缺。音乐欣赏课中的教学方法举不胜举,教师在教学欣赏课时,要学会带领学生去探索音乐深层次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明白在音乐欣赏中闪现的灵光代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比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时,在学生了解了乐曲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了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后,可让学生想象进行拔河比赛的激烈场面,再利用多媒体观看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从而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作品的内涵,了解聂耳这位年轻的革命音乐家的高贵品格及伟大贡献。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艺术性;科学性

高中音乐鉴赏课与小学、初中不同,更加注重理智欣赏,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还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从形式、内容、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这些活动内容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实现音乐鉴赏课堂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教学的艺术性

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教师通过语言、图像、动作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育人技能,在教学中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遵循美的规律以及原则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积极创设具有特色的艺术性教学环境,使教育的艺术性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教学的科学性

音乐鉴赏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技能、明确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如果教学缺乏科学性,就会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教学工作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重要的原则,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根据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三、高中音乐鉴赏课程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1.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相结合

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强化知识的内部的联系,实现知识、能力与智力的结合,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主题不明确的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科学性,很多教师音乐鉴赏教学中设定的课标内容比较复杂,鉴赏的内容又缺乏整体性,没有明确的主题,学生也就无法学习到足够的音乐鉴赏知识,无法掌握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鉴赏内容,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融入到鉴赏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安排,使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为了实现鉴赏教学任务,还需要注重艺术性,利用何种方法引入教学,教学设计等,使教学任务更加鲜明。

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中,主要是通过《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的聆听,感受梅兰芳大师的人格魅力以及艺术风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京剧唱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亲自范唱或找一个喜爱京剧艺术的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并辅助以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京剧的艺术表现特征,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提升其审美情感。

2.灵活地教学方法与深刻的阐述相结合

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时,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与讲解,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更深层次发展,教师应使用比较巧妙地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兴奋点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加积极地融入到鉴赏教学中,实现音乐鉴赏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根据学生心理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智力发展等还不够成熟,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需要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生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鉴赏教学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有放有收,在紧张的氛围中让学生认真思考和学习,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能力发展,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学生,创设优秀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放松身心,寓教于乐,让学生爱学、乐学。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互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亲切、和谐,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将教师的思维品质与教学风格相结合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音乐鉴赏教学中不仅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听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师的音乐思维,教学中应使用清晰、活泼的语言,准确地进行知识传达,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有着严密的科学性,也蕴含着艺术性,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在努力实现音乐教学艺术的同时,注重其科学性的实现,在科学性注重“实”,在艺术性中注重“活”,因此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知识以及经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促进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任璐.如何构建和谐的音乐鉴赏课堂――谈高中生音乐兴趣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5,03:128-130

[2]浦利华.从心理学视角反思高中音乐鉴赏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15,05:18-23

[3]徐建林.提升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8:85-86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音乐鉴赏,学科综合,活动设计,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音乐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课改”深入人心。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但是,随着音乐系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教学与学科综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可不可以创造性的理解?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边抛砖引玉。论文参考。

1.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跟学生在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截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2.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热闹”的音乐鉴赏课越来越多地涌现,不少一线教师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不“热闹”的音乐可就不是好课,不“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等有必要没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加了在课堂教学中。“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为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制造“热闹”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活动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凝神思索、静思默想的时刻,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学生心间。音乐活动的设计最好是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3.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莫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教师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位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论文参考。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老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4.音乐鉴赏要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能适当的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论文参考。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言语引导是音乐鉴赏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例如:由于学生音乐经验积累或联想、想象能力的差异,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时往往表现为浅表层次的不同反应与理解,若达到对音乐深层内容的领会,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就成为必要。但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切忌那种直白的音乐解释,而应采取一种对音乐的描述。总之,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化:由传授变为感受,由讲解变为理解,由分析变为描述。

总上所述,我们要地认识到,实践新课程,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光靠一股热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实践,并不断反思和小结,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康晓蕴. 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 (07) .

[2] 王玲.浅析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从“和”的审美角度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J]. 作家, 2009, (20) .

[3] 王志杰,张绪佳. 感受音乐要素的作用[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 (10) .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音乐鉴赏;因势利导;审美情趣

音乐鉴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鉴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增进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养,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反思与评价艺术的能力;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以音乐欣赏课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鉴赏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在鉴赏课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音乐知识的传授,而是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善于观察学生在学校音乐鉴赏中的每一个表现,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活动,多多发表对所听音乐的独立感受与独特见解。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要采用“求同”与“求异”并存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赏识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只有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身的体验。

二、开展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中学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搭建创新探索的平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感受美的体验,比如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丰富多彩的创造实践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教师的提问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在提问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同时,良好情境的创设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激情。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音乐体验情感,使他们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情感考验。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不可或缺的。

三、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流行音乐与我们的民族音乐间有不少相似点。就民歌而言,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来自民歌。现在流行歌坛出现了一些歌手用通俗唱法演唱民歌的现象,是民歌演唱的另一形式的体现。在音乐教学中,结合中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的关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流行音乐,积极而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音乐,吸收流行音乐中有益的元素,激发学生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教学时,我们要以音乐专业化知识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当前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特征,提高他们对流行音乐的辨别能力,让学生主动获取音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在评价中培养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此外,音乐鉴赏教学时,感受音乐和文学完美的结合,把一些诗词、散文有选择的与合适的音乐进行匹配,感受体味音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四、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更完美地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借助多媒体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时空,激发学生思维。教学要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要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与鉴赏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由声乐曲过渡到器乐曲。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又如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将民间音乐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由器乐独奏曲逐步过渡到交响音乐。器乐独奏曲表现的主题单一,曲式相对也较为简单,待学生初步掌握后,再过渡到管弦乐、多主题和曲式结构较为复杂的交响乐,那么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方法和规律就会变得容易了。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7

一、 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科。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行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在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四、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健身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的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载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而不关于教学内容有关无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在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教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8

一、议教学设计的理念与音乐课堂的二者合一:

1、《美丽的春天》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原理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合理安排课程教学活动。《美丽的春天》是根据构建主义理论出发,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意义上的构建形式,它的这种形式完成是在一定情绪或某种意义下完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团结协作,对事物不断地实践完善,成为最后对事物认识的正确理解,运用音乐课堂的活泼特性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整体完成我在《美丽的春天》教学中的教学安排。

2、本节课堂设计把《美丽的春天》的教学目标与课堂设计融于一体。在知识技能方面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掌握其背景材料的意义,运用讨论、合作欣赏、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问题分析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它的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学生思考、自由讨论、及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表现春天就在身边的过程,在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完成任务并主动体验。利用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利用音乐鉴赏学习和进行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运用音乐的习惯,形成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态度。

3、《美丽的春天》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方法决定它的教学设计计划与安排形式,二者是方法决定策略的形式,它们进行融合成一体进而为音乐课堂服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策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策略。因此,根据这一节课时内容的要求,设计如下:

A.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想学

B.指导学法,自主表演。——乐学

C.协作探究、主动探究。——善学

D.深化知识,提升技巧。——会学

二、议《美丽的春天》的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即它的设计目的:

1、对学生的分析:高一学生大多数都接触过音乐,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尝试着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获取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在音乐的环境中自主自觉地学习才是新课标下关键的问题。

2、对教材的分析

A.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春之声圆舞曲》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第一节音乐的传播与交融新年音乐会中的选曲。

该模块强调

a、内容音乐性强,曲目经典,有时代性,审美价值较高。

b、与学生生活贴近

c、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实际操作性强。

d、体现了多元化文化价值。

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取能力,掌握音乐鉴赏的思想与方法,学会主动参与的能力,提高动脑动手的积极主观意识。

B.本节主要内容,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作者的时代背景,学会聆听三拍子圆舞曲的曲式特点,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社会环境引起的思索!

C.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作者的时代背景,

2、学会聆听三拍子圆舞曲的曲式特

3、带着兴趣去感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回旋曲式的形式。

三、议《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的评价与热度即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教师的活动:

1、巧设导入,激发兴趣。《春之歌》--小提琴曲FLAS动画伴着学生们走入课堂。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对春天充满向往。导出新课:播放美丽春天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给大家带来的盎然气象。音乐的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如何痛快的在这浩瀚的音乐海洋中表现春天呢?

2、指导学法,自主表演

引导对春天的向往并激发他们对美好大自然产生浓厚的新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究:

a、怎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春天?

b、表达春天的方式学生们能分出几类?

c、让学生们自主讨论,用音乐,舞蹈,诗歌等方式来自愿的表演编排,老师进一步总结归纳

3、让学生上讲台表演

老师总结布置任务:带着问题欣赏《春之声圆舞曲》

a、欣赏乐曲的感觉。

b、乐曲给你带来联想和想象。

c、它的旋律特点。

4、协作探究、主动探究。

a、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点。

b、用课件的形式反复作音乐中回旋曲式结构的对比并引出它的三拍子节奏特点。再次聆听《春之声圆舞曲》较深情的推进.

c、教师利用电子琴教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来更一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春天在学生心目中感知。

d、拓展学习让学生寻找春天、感知春天、最后眷恋春天

5、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活动:

1、学生聆听、讨论,激发兴趣。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以组为分类进行讨论,设计,编排。利用舞蹈,乐器,诗歌等表演方式表演演,其他同学学习讨论

2、带着问题开始聆听。利用老师所给的新的知识点反复聆听加深印象。学习鉴赏的技巧。

3、边学习唱边鉴赏这首曲子。

4、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5、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主动鉴赏、编排表演等参与的程度、能力进行评价。(这节课的设计比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有了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味道,感悟到一些诱思探究的精髓。整节课通过学生体验春天的过程,探究《春之声圆舞曲》的曲式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的能力、增加了音乐素养。这些都体现了诱思探究和新课标的思想。)本节教学目的通过鉴赏《春之声圆舞曲》是学生了解作者感受音乐。通过学生创作表演培养他们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利用巧妙的音乐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课堂的地位重要起来。只要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可以发挥的天地,音乐鉴赏的课堂上就会生机盎然。

作者简介:

上一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下一篇:电力工程招投标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