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4 03:31:17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小实验 教学应用

1.引言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物理是一门重要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单一的知识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而初中物理中的小实验操作简单、容易设置,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小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且能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深入认识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小实验合理融入物理教学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2.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才会主动学习、探究物理知识。初中物理小实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大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小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有用性,产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相应的物理原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此外,很多初中物理小实验有一定难度,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后,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2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很难轻松理解物理知识,而物理小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轻松理解物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把小实验融入物理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理解物理知识。

2.3有利于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不断强调,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实验对学生进行教学,在给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和实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会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3.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小实验在物理课前导入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给学生讲解物理知识,忽视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听课状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把物理小实验引入课前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的课前导入为例,在课前,教师事先准备好平时装酸奶用的玻璃瓶、热水和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问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在保持完好的情况下把鸡蛋放入瓶子里。同学们会纷纷猜想,随后教师进行实验,先在玻璃瓶中倒入热水,几分钟之后把热水倒出,然后把鸡蛋直立放到瓶口,轻轻一推,鸡蛋便会进入瓶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到很“神奇”,教师随之引出大气压强的概念,自然过渡到课堂内容中[2]。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听教师讲其中的原理,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2小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理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实验,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比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才八年级下册第八章“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摩擦力的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要求学生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小木块与弹簧测力计刻度的变化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能自主发现摩擦力相关的物理知识,而且能锻炼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小实验在物理课后练习中的应用。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后练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物理练习题,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但这样的物理课后练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无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小实验提高物理课后练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光的现象”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自制针孔照相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4.结语

近年来,人们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合理应用小实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石力.基于小实验,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求知导刊,2015,7(04):136.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2

1 初高中产生台阶的原因

1.1 初高中物理知识本身的差异。

1.1.1 初中物理具有形象性、直接性、经验性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主要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演示实验使学生建立物理概念认识其规律,获得定性知识。高中物理具有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的特点,抽象思维为主,如高一物理所讲的摩擦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方向、物体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难以适应。

1.1.2 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定量计算,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突变不适应。

1.1.3 初中物理习题以简单理论和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以逻辑推理代数计算为主,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方程等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力学中矢量较多,如:力、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等,学生必须先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确定矢量方向,然后选取正方向,简化为代数运算,这一步骤本身就要求学生对矢量有正确理解。其次,正负号使用多样化,在高中物理的分析和运算中"+、-号"用途较广,意义各不相同,不能混淆。例如:"+、-"号可以表示矢量的相反方向、过程的方向、表示势能的大小及变化的情况等,这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混乱,把物理运算当成了纯数学运算,分不清"+、-"号的物理意义,当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2 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台阶。

1.2.1 思维过渡困难。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中学生思维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即从初步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初中物理研究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物理知识也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基本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但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大多是理想模型,要求学生更多地运用抽象思维来获得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多数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过渡,其中经验思维仍占优势,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演绎推导。而高中物理有相当严密的推理系统,始终强调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很难马上适应高中物理思维抽象程度的要求,故造成了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困难。

1.2.2 先入为主障碍。调查发现,未进入高中前,被他人告知"高中物理难学"的学生占50%以上,这在"中"等生中尤为明显(比例达70%),而"好"、" 差"生中较少(比例分别为15%,22%)。可见在对高中物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着畏惧感。这种先入为主的人为因素,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对能否学好物理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给高中物理教学造成了无形的障碍。

1.2.3 认知结构重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而言,是具有更强包括性的上位知识,对上位知识的学习应重新组织认知结构,把原来已有的相应的下位知识,作为理解和支持新的上位知识的生长点。掌握了上位知识,下位知识不难由此记忆或导出。但原有的知识结构往往对更新认知结构产生障碍作用。经验性错误和原有知识的负反馈影响正确概念的形成。其一,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原有的一些认识,包括不少浮浅或错误的认识,影响学好新的物理知识。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许多学生由"物体不拉不推不动"的错误认识,得出物体滑上斜坡的过程中一定有拉力或推力作用;飞行中的子弹必然还有一个向前冲力的作用等错误结论。其二,"相关知识"的影响。学生在初中学过的较简单概念、定律,掌握不好或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其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例如:把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把放在斜面上的物体认为其重力的大小等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等。其三,"相似经验"的影响。熟悉的、简单的物理知识同新的物理知识相混淆。如:把动量p=mv和动能ek=1/2mv2相混淆等。

1.3 学生学习方法的台阶。

初中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教师多讲、细讲,解决物理问题从头到尾,步步不缺,教师也常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要学生背牢记熟,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建立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极少考虑。学生逐渐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呆板学习方法。高中物理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精讲,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如何做好高中物理学习的准备

2.1 端正心态,正确的面对高中物理学习。

由于先入为主的障碍,许多学生还未入高中就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学生应该明确,高中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还是力、热、电、光,只是比初中加深了一点。至于原子物理,一方面内容浅,另一方面在课本中所占比例小,不必害怕和紧张。学生的心理不失去平衡,就会树立能学好物理的信心。

2.2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2.3 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

2.3.1 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2.3.2 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3.3 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 /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3

关键词:教学衔接;教学要求;主要问题;解决方法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视野不能只局限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应重视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与高中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认识到初中生物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检视自己和周围的同事们,不禁思考:对于学生,初中生物学习与高中生物学习有哪些连贯之处;作为老教师,初中生物教学该如何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衔接。

一、初高中生物的教学要求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可以知道:初中生物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浅显的生命现象的描述、简单的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及其结构特点等等)、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

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高中生物教学是对学生初中已了解的某些知识的加深和完善。例如在体液调节部分,高中教材中是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初中已经学过的人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名称、产生的内分泌腺和主要的生理作用,再讲述初中未学过的激素及其他内容。再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在初中和高中都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但课程标准差异很大。可见,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是将初中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和提高。

所以初中教师应了解高中生物要学的内容,在初中知识的讲解中将与高中联系较多的部分进行详细地讲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学扎实,以便于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更快、更好地进行生物学学习。

二、现实问题

高中生物学以初中生物学的知识为基础,如果初中的知识不过关,那么学生对于高中知识的学习、理解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不得不在课程中为学生补初中生物学知识,但高中教学也是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对初中教材的不熟悉,教师难以带领学生系统地重新学习初中内容,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生物学基础。

但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情况是:在初中阶段生物学仅在七、八两个学年开设,那么学生即使在七、八年级生物学知识学得较好,但经过九年级这一年不设生物课程的阶段,学生还能记住多少?而且初中生物以结业考试作为衡量标准,在学生看来能及格就行。加上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大部分学生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考试,这样为考试而背诵下来的知识到高中还能回忆起多少?本地的初中高中是完全分离的不同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也少有交集,我们初中教师很少有机会与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交流,这些都造成了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脱节。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很快适应高中生物教学,直接影响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反过来高中学生又会影响初中生:生物学不学没关系,到高中学好就行。这又为初中生物教学造成了更大的困境,因此,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问题能否解决,是提高初、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解决方法

1.思想意识方面

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识到解决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对于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及将来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否重视这个问题,是检验教师是否为学生发展着想的重要依据,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则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

2.知识体系方面

给初中生物教师配发一套高中生物教材,让初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以利于初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中是否有对接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提示学生重点掌握,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知识有一个方向和范围,为学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其间学生有一年的时间中断生物课程,所以在八年级结束阶段会考前的复习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时应引导学生前进行必要的归纳整理,做好高中生物学习前的准备工作。有些内容初中阶段只要求知道,最好也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的记忆才更长久,才能在一两年之后再见到相关内容时不会茫然。对于初三毕业生,提醒学生在暑假期间回头看看初中的生物课本,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是默认大家初中学过生物的,教材内容和一些题目都默认大家还记得初中的生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3.教学研究方面

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资源与高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初中阶段的期望和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可定期安排高中教师就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及课程要求向初中生物教师进行专题介绍。提示对教学过程中具体知识点、具体例题的讲解中融入高中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以后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4.培养兴趣和能力方面

初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辅导讲座等形式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使其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使生物成为自己感兴趣的一门学科,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实验操作方面

初高中虽然实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但基本的实验操作是一样的,在初中阶段,充分利用实验课、课外实践课,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初步形成,不仅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也可受用终生。

虽然有很多的问题摆在面前,但我们初中生物教师还是要及时了解高中生物学要求,在初中阶段尽量让学生多了解、多理解一些生物学知识,为学生高中的生物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叶本刚.初高中生物衔接相关问题分析.厦门初中生物课改中心组,2011.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理论;实践;结合;探究

1前言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初中物理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物理课程主要研究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物理课程的教学应该十分重视,应该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展开教学。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手段格外优化,重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通过学习物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

2初中物理教学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开展教学活动,就是为培养人才,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而“人才”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能力。不能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中,不是仅仅掌握物质和人、环境、能源等之间的理论联系,更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负担较重,导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教师仅仅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只是机械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因而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毫无策略性可言,长此以往会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初中物理学教学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3.1符合初中学生的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社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在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迎接社会残酷的竞争,初中物理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它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理论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只有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教学,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学习。3.2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改变想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初中物理这样一门本身实践性就很强的学科,教师需要充分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解决问题,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3.3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自身与环境如何和谐的相处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真正从内心深处树立足够的环保意识,体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4初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策略

4.1新课的导入需要联系实际,要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教学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新课导入的时候需要重视问题的提出,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很多教师还是采用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也对学生进行提问,无非是提问一些简单的知识,但是这样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巧妙的引入到课堂中,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十分贴近生活的,愿意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2知识的构建需要紧密结合生活,注意提供事实依据:学生很难真正掌握物理理论,需要将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不断进入,不能让物理学习仅仅停留在机械的记忆层面。因此,教师在构建知识系统的时候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依据,不断促进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4.3难点突破需要联系实际,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学习初中物理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遇到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在讲解的时候如果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变得生活化,让学生自觉地将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场自然的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深化所学物理知识,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充分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猜想,这样不仅有利于新学习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有利于对这些知识的灵活运用。4.4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积极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应该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改变,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将实践活动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不但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利用多种途径,提高课堂趣味性,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兴趣的进行学习,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良好的前提下,有技巧的设置悬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引发积极思考,从而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娅娇.初中物理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3期.

[2]武安.论初中物理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J].教学研究.理论研究,2011(03):15.

[3]邵春涛.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注重实践理论相结合[J].理化空间.

[4]刘世昌.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验相结合[J].文理导航,2014年第20期.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学实践

物理学科是一门充满科学性的学科,传统的物理教学形式无法适应学生的成长现状,教师应当基于现在的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

一、自主学习方法和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地探索问题,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使得原本枯燥、深奥的物理知识朝着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让初中生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从更多的角度深入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初中物理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将生活与知识联系在一起,弥补学生对物理知识领悟不深的问题。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基于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创建的物理课堂,拓宽了课堂沟通和教学的渠道,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交流停留在问题层面,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可能有交流,而新型的教学课堂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究,共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研究问题,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视野,弥补自身认知层面上存在的差异,推动课堂氛围的升华和优化,让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更进一步提升。

3.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教师收集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由教师主动发起的,教师收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在自主探究和讨论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辅助学习小组之间发挥出最优的探究和讨论的效果,在课堂走访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对于兴趣不高的学生及时采取激励的措施,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第一时间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积累经验,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探究兴趣。

二、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在物理课堂上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讨论法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持有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彼此学习,发现物理学习的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再是指导学生全部的学习,只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自主进行物理学习。

2.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难度适中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讨论的时候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综合化学知识、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等等解决物理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

3.在物理课堂讨论的时候,科学合理进行分组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小组的形式推动小组讨论。在分组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分组,从兴趣爱好、考试成绩以及个人性格等角度分组,平衡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实力,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控制课堂进行的整体节奏,保持讨论问题的正确方向,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解决,确保每一个小组在课堂上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4.针对学生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在初中物理教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客观地评价,评论的内容要广泛,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的讨论结果上,要从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团队合作意识等几个角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做出中肯的评价,期间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产生挫败感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引导学生保持自信心,继续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

三、自主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物理课堂上创建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有更强的好奇心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究。如电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通过教材的阅读,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了电源、电阻以及电流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电路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自主组装电路,测量电阻,记录相关的数据,验证教材中的公式,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结论。

2.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以小组模式互助学习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互助,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内对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的过程进行探究和分析,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总结学习的经验,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理清思路,共同总结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搭建物理知识框架,使得物理学习模式更加清晰和有条理,互帮互助,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完善课堂氛围。期间,教师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处理和解决,指导学生查漏补缺,制定复习计划,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教师引导小组探究,画出光线的运动规律,举一反三,回忆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成体系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的探究,使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进行成像规律的对比,模拟光线的传播路线,将抽象的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降低学生对于复杂物理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构建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初中生更容易取得学习的进步和成果,树立物理学习自信心,在课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物理学习上,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源、音像资料和课外书籍,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总结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探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0引言

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发现、研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学习概念或者是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设置事例或者是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现象或者是实验分析等独立的探究手段,去寻找原理或者是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增加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取得较好的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1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上,教师虽然积极地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仍然存在着学生理解困难、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理论运用能力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初中学生身上,主要是初中学生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课后练习不认真以及物理学习不用心等原因造成的。然则,实际上初中生物理学习效果不佳与教师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

部分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上采取传统的灌输式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致使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或者是实验的演示,忽视了对于学生接受能力与接收程度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讲的越多,学生不理解的方面越多,学习兴趣越来越低,积久成习造成初中物理的学习效果较差。所以,改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内容,这也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

2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实施策略

(1)按照初中生的实际状况,合理的创设情景问题。相比于解决问题较强的目的性,创设情景问题的难度跟高,这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侧面反映。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不应当仅仅由教师进行问题的创设,应该由教师与初中学生共同完成情景问题的创设。对于情景问题的创设应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情景问题的创设要尽可能的以学生需要理论解释的生活事实或者是物理现象为主,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问题的创设尽可能在对实践性的学习或者是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情景问题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分析事实或者是现象的产生原因;情景问题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假设,并易于验证分析。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原理时,可以将阿基米德判断黄金王冠真假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查看教材或者是其他资料,明白到底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以及为什么采取这种方法可以判断黄金王冠的真假,将物理学原理通过这种情景问题展现出来。

(2)合理的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创设情景问题并不是目的,探究式初中物理教学更侧重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学生理解掌握问题中物理学原理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物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准确的把握创设情境问题的主要焦点,以免在问题的探析解决过程中出现偏差。其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体现新旧知识的运用,通过让学生对学过的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温故知新的推断新的物理知识,不断激发初中物理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要注意控制好情景问题难度,如果情境创设问题学生很难通过其知识水平或者是生活认识进行理解,教师在这过程中应该注意积极地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免问题难度过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通过将探索分析问题,作为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真正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

(3)做好问题的分析交流。探索解决问题并不是结束,只是探究式教学的中间过程,为了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问题中的物理学原理或者是知识,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进行结果的分析。在课堂过程中实现这种交流,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的分氛围,让学生能够无所顾虑的大胆假设,鼓励学生发言,重点让学生针对所分析的问题解释自己的认识。其次,在课堂交流方式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整体由教师进行解释说明的方式,采用小组交流讨论,能够让初中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与认识,并根据不同的差异进一步的思考,在小组内部形成共识。第三,教师则应该根据交流讨论分析的结果进行全面的解释说明,对于理解分析不到位的小组也应该多鼓励多赞扬,以提高初中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4)由教师主导做好总结归纳。在完成情景问题的分析之后,教师一定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创设情景问题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归纳,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要点树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掌握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初中物理的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适当的设置练习题,重点强调对于初中生所学习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方面进行联系。此外,还应根据下堂课的内容,与学生共同交流,合理的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思索,引导学生课后积极的进行物理课程的复习与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按照设置情景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解答、得出验证结果以及教师点评解析的方式,通过问题的探索与解答,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知识掌握与理解能力,实现初中物理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多样化的问题设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学物理.2013,10.

[2]林成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生成问题”原因初探[J].中学物理,2012(3):58-59.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存在误区;探究欲望

初中物理在初中生的学习进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初中生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主动判断性思维,随着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提高,初中物理知识也相应地添加了对生活和科学领域的物理探究内容,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加强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性应用,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回忆和再现,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挖掘内蕴其中的科学性奥妙。

一、传统物理课堂中存在的误区及问题剖析

(一)在课堂中存在主次颠倒的误区

物理教学课堂本应是探究性课堂,而探究主体也本应是学生,可是在传统课堂中,存在老师为主、学生为次的教学现状,老师在课堂上依照成人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却没有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内容,以主观的“师情”替代了“学情”,这是一种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误区。

(二)在课堂中存在“讲”和“做”颠倒的误区

初中物理的学习应是融入生活的实践性活动,学生只有在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才能深刻领会物理内容的精髓,可是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老师却只讲物理实验内容,而不做物理实验;老师在黑板上列举实验,而学生在本子上记物理实验的教学误区,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也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三)在物理实验课讲解中存在实验过程与结论颠倒的误区

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相关的实验内容,老师片面地采取要学生强制性记忆的措施和手段,误认为学生会记忆了,就证明其掌握了物理实验知识,而无视物理实验本身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思考和思维过程,没有意识到物理实验活动对学生科学探究心理的构建,也不注重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和成功的创造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渗透性应用建议

(一)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物理是一门自然性学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是进行科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在对社会和自然进行科学认知的成功性体验,是学生创造力创设和构建的基本内容,因此,教学过程要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物理兴趣,实现教学设计内容。

1.正确规划好物理教学的导学方案

老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并且了解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心理,从学生喜爱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学习,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物理知识导入,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回忆和选择,提出与物理知识切合点相宜的问题,引入新的物理知识内容。例如:对声的物理学习课程中,通过击打鼓乐或者扬声器的播放来体会声音的振动,如图所示:

敲鼓时纸屑上下跳、扬声器发声时纸片跳动、发声和音叉激起水花,这些生活中学生平时可接触、可看到的现象都可以用来导入物理知识的学习。

2.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入手,创设独特的小实验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存在不同的物理知识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忆,诸如:学生喜爱玩的磁铁,在对细针进行吸引的同时,想象和实验插入不同的中间隔板,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再让学生回想:在秋冬之季,晚上睡觉的时候,脱掉身上的毛衣,是不是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是不是会看到有火花的闪现?还有,让学生堵住自己的耳孔,能不能听到敲击金属器材发出的声音?在光的反射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设性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观察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如图所示:

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的同时,传授光在平面镜和凸透镜后的径迹。

在小实验的观察中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对科学世界进行探索的动力支撑。

3.要创设出以实践为特色的问题情境

对问题的探究或者对错误知识的剖析与认知,其本身就是一种引导思维的方式之一,通过对问题不同层面的揭示,以贴近生活的讲述与卡通人物的对话等内容呈现出物理情境的趣味性,体现了“苏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中的人本主义关怀,促进了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创立。

4.要遵循物理科学中的认知规律,呈现层次性的递进教学

很多初中生觉得物理课程难学,尤其是女学生,更是对物理存在畏难情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层次性的递进原则,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从简及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认知学习,再逐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例如: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力”的结构的学习,就要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认知学习,从初识“力”的基本概念中,从学生可以感知的运动肌肉紧张中体会到力的存在,再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学习体会力的三要素,认识力的相互性,体现了物理知识的逻辑递进式循环式上升的累积。

(二)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观察探索科学物理的本质内涵

1.注重学生的小组实验活动

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分组实验,进行合作式的物理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形成动手操作能力,增强手脑并用功能,要学生学会使用物理相关仪器器材,诸如:天平、台秤、温度计等,在对物体质量测量的类似实验中,掌握初中物理的技能训练,把握物理课程中的规律性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性的实验和验证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通过总结性的实验设计,可以更好地体现物理探究的本质内涵,例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老师可以利用户外景物的倒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和探究,首先要求学生对倒像的大小和形状、正位和倒位的演变来进行初步认识,再经过实践性的放大和缩小的实验启发学生进行关键的“成倒立、等大像”的猜想,用实验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总结,这样,通过实验过程中的不断思考、猜想和验证,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验证规律,进而总结规律,阐述和理解物理相关实验内容的本质内涵。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是一种基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体验过程,老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逐步突破传统教学中的误区,用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物理课程导学的设计方案,进行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学生加以引导;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物理实验活动,在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中,对物理知识内容进行规律性探知,通过自主思考与猜想,理解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本质内涵。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篇8

高中生物较初中生物无论从学习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既有所分工,又互相衔接。初中生物教学除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外,还肩负着为进一步的高中学习奠定知识、技能的坚实基础的重任。但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有的课程计划没有落实,教学时间不能保证;有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多少年来非中考学科的地位(这种情况在我市即将得到改观)……这些问题导致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完全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很多欠缺,从而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

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生物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下面主要从初中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工作。

1 明确“有效衔接”的内容,有的放矢搞好衔接工作

“有效衔接”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习惯、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学习评价五个方面做起。教师思想的认同是实现“有效衔接”的前提。“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意义深远,因为“有效衔接”是学生生物学习发展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效衔接”是生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深入研读生物课程标准,认真钻研初高中教材,对比分析,研究初高中教学内容在哪些地方存在知识、技能的脱节,了解初中哪些知识是高中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必须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并未完全解决会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教师只有寻找到初高中教学知识点、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衔接点,才能做到备课有底,教学有方,指导有法。

2 做好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

2.1 深入了解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目标上的差别

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生物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知识、基本实验技能。高中生物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有相当一部分所学习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中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这个多年来非中考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在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2.2 充分理解和把握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对新知识的引入往往贴近日常生活,较形象生动,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广度明显加强,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初中教师要通览课标,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课程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生物学的核心主题(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安排在初、高中两个学段完成。在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较为深入。在相同主题的处理上,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如:生态学的主题,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而高中则是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方面有更加深入要求。初、高中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与高中生物的内容相联。如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茎的结构;花的结构和果实的形成;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各知识点与后续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初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以及课后的DIY――合理密植、光合作用需要光等为高中阶段光合作用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使学生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生物学习的过渡。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初中生物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强化各种能力培养。

3.1 课堂实施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应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生物教学活动,坚持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设问等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发生过程去想象、猜想,从而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后,经常不设定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2 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教师要依托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探究活动。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生物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做好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除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

4 做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有效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融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步入高中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生物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各内容给学生各种知识予具体指导。

4.1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督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加强学法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恰当地选择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2 加强高中必须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侧重在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上。教师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学,然后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进行展示、归纳;对有些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矫正反馈、大胆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因势利导,点拨思维,形成认知结构,不仅能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2)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探索实验或自己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不断地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规范操作,苦练实验基本技能,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自己设计一些可行的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科技中充满了生物,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求知欲,也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3)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抓住时机,多渠道、多方位拓宽知识领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研究,如在传授知识的教学中坚持使用启发式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比较和分析,以旧带新或以新忆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过程中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从而为培养创造思维打下基础。

5 做好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的“有效衔接”

考试要立足诊断性,体现促进性,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考试内容,立足主干知识,注意学科渗透,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要注意突出诊断性、激励性,淡化甄别功能。考试的形式可以有卷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要提高命题质量,以课程标准要求为纲,以改定考,命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新情境、新材料和新设计,试题应以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学为原则,试题必须全面检测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关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态度、诚信、技巧、习惯和规范等方面。从学生答题情况人手,找出问题,探寻导致学生错误答题的原因。确定矫正方案,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达成三维目标。加强对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督查,把生物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中考命题在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6 做好学习评价的“有效衔接”

上一篇:土地承包行政诉讼范文 下一篇:情报学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