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6 23:07:57

科研的重要性

科研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科学研究;医学生教育;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66-02

一、科学研究对医学生的意义

(一)利于提升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还是以教授为主,医学生在本科的医学教育中主要对医学诊疗知识进行学习,不重视医学研究,缺乏创新的观念。这决定了我们目前医学领域独特的医学建树较少,多为常规诊疗的局面。在和国外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由于医学创新能力的缺少,我国广大医学工作者一直在延续国外已经成熟的医疗技术和观点,缺少自主创新。因此在学习阶段加强科学研究教育工作也即提前为医学生打下预防针,为未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利于丰富医学生知识储备量

通过科学研究学生既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当前在我国医学生教育当中普遍存在重视书本知识,轻视科研能力的现象,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较为狭窄,而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就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学习之门。进行科学研究之前,学生们需要对指导老师指定的题目或者自拟的题目进行调研,其中包括发表文献的回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要复习所有的相关文献之外,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献所阐述的问题,他们还要查阅更多的教科书、相关材料,这种学习过程属于学生主动的学习过程,不同于老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授,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知识面,扩大了视野。

(三)利于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

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大量的实践工作。医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分析提出问题后,自己必须动手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往往与预期不相符,所以如何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如果调整试验方案,除了需要分析能力之外,还需要动手能力的提高。在重复多次试验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很明显的提高,这些毫无疑问对今后临床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帮助,可以使他们能够运用在科学实践中获得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临床工作中的问题,甚至创造出更加适合病人的新的诊疗方法。

二、加强医学生科研教育的必要性

(一)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今年我们国家已经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墨守成规已经不再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前进,我们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需要新思维、新思路,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无论是高等医学教育还是涉及民生的临床医疗工作都需要创新,决定这些创新的还是我们未来的栋梁医学生。他们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直接影响着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水平的高低及走向,所以如何加强医学生这些能力的提高目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转变以往医学教育中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增加以创新为主的教育思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最新发展要求。

(二)培养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是我国医学今后发展的趋势

高等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临床医疗工作者。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所以要求所有医学工作者不断地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着医学也在不停前进,大学里医学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临床日益更新的变化。所以要求所有的医学生除了在掌握医学基本诊疗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自学、创造性学习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我们的医学院校广大教师除了教授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手段之外,教授和培养学生的创性能力、自学能力及归纳整合能力是非常必要及必须的。传统的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已经落后,医学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医学课程中加入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研究思想和能力的科学研究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仅是学习,还要创造。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医学生在今后的诊疗实践中能够提升独立思考及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的临床工作对广大医生的要求一定会提升,只会死背书本的医生很难适应新的医疗体系,所有医生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对疾病的深入认识,对疾病的开拓诊疗更加重要。

(三)加强科学研究教育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甚至于与国外高等医学院校之间的合作往往都集中在学生们的科学研究交流之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性非常有利于这种合作交流。医学院校之间的竞争就是学生素质之间的竞争,抛开医学生入学前的基本素质、医学课程的学习及科学创新研究能力的提升代表着医学院校教育的水平,其中科学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广大医学生来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对于整个国家医疗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社会医疗水平的前进往往需要的就是这些医学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医疗工作者。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一直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当学生们进入到医学院校后,教育则更重视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国外的医学院校强调文献收集、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在回顾了大量文献后,鼓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这些培养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十分重要及必要,对比国内外研究生,我们发现国外的学生的确在提出问题等方面要远远高于我们本国的研究生,这正是我们医学教育倾向于学习型,而非创造型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医学生教育模式应该更加鼓励教授指导学生多进行学术交流,就某一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开放某些实验室,以增强医学生科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国的医学生教育除在本科阶段需要增加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阶段更不应该被忽视。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虽然比较着重科学研究,但也存在地区、学校及科研水平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严重制约着我国广大医学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合理安排研究生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时间比例,让医学研究生们能够在有限的几年中科研工作能力得到扎实的提升,但也要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只有这样综合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在今后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才能崭露头角。

三、加强医学生科研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科研教育的重视度

科学研究对于医学生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不仅是学校,国家都应转变对医学生科研教育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其的重视度,从实际出发加强医学生的科研教育工作。当前重中之重就是要给医学生指定本科科研指导教授,面向医学生开放实验室,给予其参与科研的机会。由于目前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科学研究培养主要集中于研究生阶段,但是我们目前能够考入并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所以给医学本科生配备指导老师,使其在文献回顾及试验阶段均有专门老师代教,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验室对本科生都是不完全开放的,学生无法在一个全面轻松、方便、能够使自身潜能全面发展的实验室中进行学习和培养科研能力。所以建议在配备了本科生指导老师的情况下,让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可能只是一些比较容易的操作,但对他们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

(二)加强科研设备的引进和完善

科研设备是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任何科学研究离开科研设备都将成为纸上谈兵,难以获得实际的成效。尤其是医学专业是极其严谨的一门科学,在任何一个过程当中都不能出现疏忽,轻者是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不解,重者或许在学生参加工作当中导致病人生命危险。因而,政府应加大对医学专业科研设备经费的投入,学校自身应加强对科学设备的管理,降低损耗以延迟设备的寿命,使其发挥更大的教育与科研功能。目前本科生教学中的仪器设备是以往陈旧的设备,在操作上对学生本身的培养性不强,学生毕业后往往很少接触这些他们曾经用的实验仪器,在科学研究中无法跟上最新的实验技术发展。所以高等院校除了改变制度,准许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外还应该加大投入,及时更新本科生实验所用设备。

(三)提升医学院校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除了医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之外,科研活动中指导教师的重要性也决定着医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包括高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在内,所有科研活动相关的参与人员必须更新现代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渗入科学研究技术的最新信息,最新的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跟自身相关的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广大教授可以在介绍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提供部分领域科学研究的临床素材,寓科学于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广大教师可以采取提出研究问题,让医学生采取自学、分组讨论及回顾文献等方法,使学生掌握领悟学术研究中的基本思路、基本程序,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创新性,以便于今后自行进行科学研究时具有更好的创新思维。其次,要针对具体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老师放宽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研究教育积极性;同时进行量化考核,并且做到奖惩分明。高校行政部门应该首先在各项政策的制定上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医学生的科学研究代教中,多服务于广大教师,提高教师的参与度,以达到广大教师愿意,并且踊跃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另一方面,同时在教授过程中,也要制定相关审核措施,提高教师们的科研教授水平。鼓励以课题组形式,多进行组内及组间学术交流,多举办科研讲座,提高科研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亚玲.现代医学教育方法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科研的重要性篇2

论文关键词:畜牧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

1 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的形势离不开科研的推动,在科研的指导下,科技成果技术推广体系完善的情况下,畜牧业的发展由传统的方式转变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方式。结合这一形势的发展,作为在校畜牧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参与到其中来。现在,从国家政策到高校制度,都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科研当中,大学生参加科研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部级、省级或校级创新课题项目;二是,以在校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学生以完成毕业论文为目的的参与科研[2];以往在校学生中参加老师科研项目的主要群体是研究生,但随着我国科研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增加了大学本科生的加入,这些人群的加入,给我们的科研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同时,使相对“枯燥”的试验变的有活力。

大学生在校学习,经历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动手能力和一些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实验及实习培养后,对畜牧行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就以家畜饲养为例,目前我国养殖由传统的家庭散养逐渐转变为规模化的饲养模式,这一转变不仅是养殖规模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科学的饲养管理下,养殖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科学的饲养管理就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包括动物的繁殖、生长和发育等研究。如果作为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不具备专业素养,认识不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很难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自己在该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有了专业知识的基础,在专业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下,大部分畜牧专业的在校学生能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也能意识到具备科研创新思想和掌握基本科研技术对自己在畜牧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同学积极参与到其中。

教师申报科学研究项目成败的关键是选题,同样,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创新课题还是毕业论文设计都需要做好选题。就大部分学生而言,其选题是在该专业教师承担科研项目的范围之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工作志向自主选题,然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立项、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完成等工作。

虽然学生的选题是在教师课题的基础上选题,文学艺术论文但依然需要学生进行一系列课题设计相关的工作(包括立项、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操作),让学生自己经历每一个过程,才能有成熟的科研思想。一项课题包含很多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明白三个问题:课题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这些,明白了这三个问题也就完成了课题的设计,达到了立项的目的。搞清楚这三个问题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科学依据,所以需要学生自己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

立项的完成,就进入试验操作,这也是一项“繁琐”的 工作。学生要从原材料、试剂、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各方面独立、主动、按步骤地实施方案,做好试验结果记录,再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试验结果,得出试验结论,并对该结论加以讨论。有时候在试验完成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败,这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并找出失败的原因。这一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使其所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遇到问题时的承受能力更强。

2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经济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创新精神被赋予更高的内涵。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大学生能够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与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科研主要是围绕解决现实问题而展开的,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某问题在理论界已经有所研究时,大学生就会根据现实条件去证实或否定现有的理论观点,从而推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当某问题尚未被理论界所探讨,如何解释或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发挥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当一个新的想法产生,并通过一步步实验变成现实,就更需要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通过科研过程,大学生可以变成一个会思考、会学习并把想法逐步变成现实的人。增强创造力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正是大学生参加科研获得的最核心意义所在。

科研的重要性篇3

一、教育科研是教育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现代教育行政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单凭教育行政人员的各自经验和主观判断,往往不能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实行科学决策,这是国际教育行政管理发展的趋势。回顾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什么时候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尊重教育客观规律,我国教育事业就能健康发展,教育质量就普遍提高;什么时候不尊重教育科研,不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事业就遭受挫折和损失。纵观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无论在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大都是经过教育行政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反复研究、论证或经过试验以后作出的科学决策。实践证明,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科研,坚持教育科学决策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这是教育行政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的理论先导

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探索期。在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理论的和实际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提出正确的指导方针和实施办法。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是什么;教育与生产劳动如何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经济、政治体制变革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现成的结论,也不能想当然地作出决定,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教育科研,探索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过程。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途径

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也必须依靠教育科学的进步。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和效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如何充分发挥现有的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更有效地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重视教育科研。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抓科研,促改革,上质量,求效益,出现了一批投资少、质量高、效益好的科研兴教(校)的县、镇、校,也涌现了一批科研型的教育行政和学校领导。事实证明,教育科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繁荣教育科学,对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走科研引领—科学创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

科研的重要性篇4

Abstract The reformation of university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has brought ab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way from traditional lecturing teaching to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The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way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721"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s presented briefly and then the importance of applying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pattern for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is stated based on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in our university.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pattern for "721"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is mainly elaborated from three aspects, i.e., quality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subject. This teaching pattern will be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talents cultivation;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innovative ability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实际,2014年6月我校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该文件指出了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有三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使得这三类人才所占学生的比例和培养方式有较大的区别,这种分类培养的理念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721”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特色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针对70%左右的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构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框架,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凝练核心知识领域,提炼专业核心课程,明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目标、任务、要求和实施方法,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强调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调整课堂教学时数,每学期最后两至四周设立短学期,加大研究、竞赛和实践教学比重,充分利用好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涉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20%左右的学生实施“1+X”双专业拓展教育,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既有语言类、理学类、信息类等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领域,跨学科、跨学院创建“1+X”专业复合教育模式;针对有关专业的学科特点,提炼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专业交叉融合,构建相互联系、互相衔接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契机,鼓励学生采取主辅修、双学位学习或跨专业选修课程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复合教育,同时借助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最后,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拔10%左右的学生,组建创新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精英式教育,分别培养学术精英和工程精英。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创新学院学生实行“2+2”分段式培养,即在前两学年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第3-4学年全面实行导师制,注重学术研究方法和科研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对卓越工程师学院学生实行“3+1”培养模式,按照国际公认质量标准,加强校企协同,实施全程产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

同时,“721”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修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辅修、双学位模式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导师制模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因材施教;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积极推进研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相长;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特点,进一步完善累进式考核办法,加强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考核,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上述改革措施中研究性教学方式被重点提到,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性教学改革在“7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应用型,还是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程是工科院校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基础学科,工科数学研究性教学在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性教学方式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根本上讲,“721”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种改革尝试。工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能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理论考试能得高分,还应该能够活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提高。大学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重视数学应用意识,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强调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数学研究性教学以实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这一点上讲,工科数学研究性教学方式与学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十分吻合的。

(2)研究性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方式能否充分激发人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所关心的。研究性教学将传统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为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多方位教育模式。该方式在教学中注重挖掘知识发现的原始过程和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这不仅为知识的应用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为知识的创新提供了原创性的启发,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特别是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3)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研究者。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重在讲授,需要的是经验型教师;而研究性教学关键在思考和研究,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更多的时候是一个组织者和研究者。例如,就电气类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就必须了解该专业所学的专业课程,设计出涉及数学、物理和电子等学科开放性的研究题目。这样做既消除了学生“数学无用论”的想法,也贴近学生专业实际,使得知识的应用创新成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常规做法,学生也逐渐会习惯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成为一个自觉的研究者。事实上,这也是研究性教学的本质要求。

(4)研究性教学方式为期末考试试题的设计提供了灵感,带来了创意。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手段,期末考试的试题设计应该与教学方式相适应。而且,多年的考试试题或者考查方式反过来也会影响学生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态度和策略等。我校最近几年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试题设计就呈现了寓研究与应用于一体的趋势。例如,利用贝叶斯公式分析2012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的“你幸福吗”的调查问题;运用中心极限定理估计黄鹤楼景区在黄金周期间的门票收入;通过二项分布的性质求解2013年某电视台播出的《舞出我人生》节目中选手能够晋级的概率等试题,这些题目的设计启发来自平时的研究性教学课堂思维,而且使得数学试题更活泼有趣,更实用。

除了在课程学习课堂上开展研究性教学,在学期末的短学期期间也有必要继续开展与研究性教学有关的实习活动。短学期是我校最近两年开始实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安排,期间学生可以参加科研项目研究、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由于学期中研究性教学涉及到的具体方法应用和开放性课题的研究耗时较多,无法全面展开,因此时间充裕的短学期是一个非常适合进行研究性教学后期实现和巩固的研究阶段,应该予以充分利用。

结合上述几点原因,笔者认为工科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对研究性教学方式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切实提高,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创新型人才。

科研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3-03

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接近5 000万家,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了数以亿计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创造了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税源,以积少成多的方式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默默无闻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欠缺和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3%,仍然面临管理不规范、融资难、效率低下、竞争能力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有鉴于此,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门提出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导向。受此政策导向的利好因素推动,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国家、地区、城市发展的亮点和工作重点。尽管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事实上还应该处于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必然会面对诸如资金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管理经验欠缺等诸多现实困难。尽管有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以被有选择地借鉴,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千差万别,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太容易找到。精细化管理是国内外大型企业广泛采用的科学型企业管理模式,无数实例证明了其直接有效性。受经营理念、人力资源和资金局限性影响,精细化管理模式很少在小微企业中推广实践。事实上,精细化管理对任何规模类型的企业都是普遍适用的,而且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有效,只是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并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对具有良好成长性和巨大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而言,在早期发展阶段就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必将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实际管理效果的基础上极大加快企业发展壮大的进程,最终实现“做大做强”的企业经营目标。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企业界,为众多日本企业成功晋级为世界500强企业发挥了重大作用。其核心理念是以制度和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管理工具(如ERP等信息化软件),对管理对象施行细致、准确、快捷、规范化的控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内容是“精”和“细”,其中“细”是基础,“细”是“把具体的工作任务细分至最小任务单元”,只有当每一项“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责任到人”的最小任务单元都得到有效落实和完成之后,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正常展开并为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精”是持续提高,在落实“细”的基础上,对工作任务分解、工作技能、资源配置、工作流程等进行持续优化和科学合理的改进,以期获得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经济效益。

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企业内部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制定应对策略、如何扩大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等一系列事关企业健康发展和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都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得到具体解决。通过精细化管理,完全可以直接促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等企业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与此同时,精细化管理的技术门槛并不很高,并未对企业的经营规模提出特别要求,由此看来,精细化管理对任何规模类型的企业都是普遍适用并具有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2 科技型小微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小微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业务积累先天不足,自身免疫力低下、抗风险能力差,就像“婴儿”一般,容易夭折。这一点可以在官方的权威数据中找到论据,由民建中央的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中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 a,其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更是低至2.5 a。与国外同类企业的情况有较多差距,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12.5 a,美国企业是8.2 a,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中,有1/4都存活了100 a以上。该调研报告同时指出,导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其中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精细化管理程度上。企业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企业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蝴蝶效应”的初始条件敏感性尤其能说明细小行为影响全局的放大效应,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对小微企业而言特别贴切。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特别需要学会精打细算,把每一项资源投入的效用发挥到极致,确保盈利能力和造血功能。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不仅在产品技术水平方面体现科学性和竞争力,更应该在企业管理方面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以“精细化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科学管理。

当前,以国家“”、江苏省“双创计划”、南京市“321计划”为代表的各类政府扶持政策正在全面推行,由此催生了大批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是高端技术精英,牢牢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会输给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同行,但他们能否真正地把优秀研究成果转化成高科技产品,并最终把企业做大做强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程度,对他们而言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奋斗目标,更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新兴课题。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在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特别是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就引入精细化管理应该是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走向成功、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3 科技型小微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需要全员参与的企业管理方式,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全力以赴和积极参与。对于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而言,在其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具有实际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是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有如下可行性措施和建议可供参考。

3.1 营销方面的举措

按照微笑曲线理论的说法,营销是体现公司产品附加值的最重要环节,在营销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其意义非同一般。如下可行性举措可供参考:

①做好产品宣传策划工作,应该充分针对产品技术特点,迎合目标客户的具体需求、消费心理,量身定做一系列的产品宣传资料。

②加强产品技术方面的培训,应该充分理解产品的技术内涵,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较的技术竞争优势,产品的适用范围,明确产品的销售对象,尽量避免“扫楼式”或“大海捞针式”的销售方式。

③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策略,不能一味地追求低价倾销式的销售策略,低价销售策略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也会扰乱市场价格,最终会影响到企业产品技术研发的可持续发展。

④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工作,售前不做虚假宣传,不做空头承诺,售后服务应该以合同约定服务内容为基准和原则,服务范围之内的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服务范围之外的也应该有礼有节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为树立良好的产品品牌、企业声誉奠定良好的基础。

⑤引入并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如CRM类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管理。

3.2 财务方面的举措

财务是公司的重要部门,在财务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直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下可行性举措可供参考:

①实行成本预算控制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可以建立月度用款计划申报审批制度,对流动资金做好精确的预算和控制,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对人、财、物的消耗进行“精打细算”式的运行控制。

②充分利用政府鼓励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合理避税。

③建立对销售折扣的审核制度,优化产品利润。

④加强报销审核、审批制度,严格控制财务报销方面的“跑、冒、滴、漏”现象。

⑤参与各类经济合同的多部门联审,从规避风险、评估合同的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或降低采购成本等方面入手进行财务有效性评审。

⑥建立设备采购价格台帐,以历史最低价格作为采购价格基准实现对设备或原材料采购价格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⑦树立“集团消费”意识,以签订集团消费协议等方式获取享受集团消费优惠和折扣的机会。

⑧引入并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如引进财务信息化软件),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3 人力资源方面的举措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精细化管理,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最终目标是,让全体员工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一致,形成最大的合力,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①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未来5 a的企业发展目标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并合理规划岗位职责,做到责权利清晰,工作效果可实现数字化地衡量,以达到工作业绩的客观评估目的。

②组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队伍,基本原则是“兵不在多,在于精。”

③定期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培训,增进企业文化认同感[7]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融洽员工关系、提升员工专业技能,逐步营造“团结奋进、良性竞争、学习提高”的工作氛围。

④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晋升考核制度并进行广泛宣传,让每位员工都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目标岗位的定位做出合理规划。

3.4 研发方面的举措

研发是微笑曲线理论中能体现公司产品附加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其重要性可以用“生命线”来形容。在研发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自然也是非同小可,如下可行性举措可供参考: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发规划、年度研发计划,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线,量力而为、不搞“大而全”性质的全科式产品研发,体现社会分工原则,应该只做自己最拿手、最有技术优势的产品研发工作。

②研发项目和研发过程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包括研发项目技术细节的精细化梳理、项目资金精细化预算与管理、项目工作量的精确评估、项目组成员的合理分工、项目进度计划的合理制定与监督执行、项目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质量评估与控制等。

③建立科学、高效的研发流程,并严格按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避免“大返工”现象的发生。

④切实做好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创作和保护工作,知识产权既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必须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创作和保护意识。事实上,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一直在税收政策等多方面鼓励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创作和保护工作,一举多得并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的事情还是很值得推广实施的。

⑤产品研发需要广泛关注行业需求动向、行业标准、新技术动态,不能搞“孤芳自赏”式的产品研发,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适用性、生存能力和生命周期。

3.5 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举措

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企业才具备赢取利润的物质基础,所以在生产和质量管理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下可行性举措可供参考:

①严格执行ISO 9000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②在采购环节建立合格供方管理制度,在保证质量前提条件下进行合理的价格竞争,每宗采购至少具备两家以上的合格供方,以规避断供和价格失控的风险。

③编制规范、高效的工艺流程,在精确计算和科学编排工序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工时开销,优化生产成本。

④采购性价比高的生产设备,不能以低价位作为唯一的决策依据。勤于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胜任长期、可持续的生产过程。

⑤合理设置生产过程检验,特别是关键工序的检验,以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减少残次品的数量。

⑥定期的员工技能培训和劳动技能竞赛,促进员工生产技能提升并最终提高生产效率。

⑦引入EPR类型的资源管理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

关于如何有效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建议和成功经验还有许多,不做更多的罗列。事实上,精细化管理能否真正产生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制度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4 结 语

当前,以国家“”、江苏省“双创计划”、南京市“321计划”为代表的各类政府扶持政策正在全面推行,由此催生了大批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笔者曾经对多家南京“321计划”政策扶持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式”专题研究。这些企业的创始人都是高端技术精英,牢牢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是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技术。他们非常渴望借助政府的扶持性政策,一举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高科技产品,并最终把企业做大做强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程度。与此同时,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在企业管理经验方面的短板,以及企业发展初级阶段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通过交流,他们高度认同在企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并准备结合企业特点采纳部分实施办法进行推广试行。任何一家企业均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具有“天使”般先天优势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也概莫能外。相信在具备先天性优越条件的基础上,再结合了科学、有效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之后,它们一定都能健康平安地度过企业发展的婴儿期,最终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这才是政府花大力气扶持它们的真正期望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德先.浅议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企业导报,2012,(11):56-57.

[2] 王锋.浅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1,(17):74-75.

[3] 张亚莉.浅议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J].才智.2012,(14):350-350.

[4] 付之水.浅析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2,(S1):93-94.

[5] 陈娟.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J].公共支出与采购,2009,(3):51-52.

[6] 程萍.谈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J].会计之友(B版),2005,(9):15-16.

[7] 边静如.民营高新科技企业的文化建设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8-10.

科研的重要性篇6

田静 吉林大学农学部

摘要:高校科研是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研型高校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工作在全社会正在得到越

来越多的重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也直接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本文以激励机制为视角,探讨分析在高校科研管

理工作中为了能够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而应用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激励机制的应用过程中提出相关的注意问

题及应用对策,以期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应用

1.前言

伴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正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研

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是

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阵地,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能够直接反映出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高校综合实力的

竞争关键在于科研水平的竞争。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就是为高校科研提供管理和服务,是保障

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系统性工程。科研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

对科研工作者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在新时期更多的是服务,是以

科研工作者为本的服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锻造高素

质的科研队伍和科研人才,更好地开展高校科研工作都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 激励机制有时也被成为激励制度, 是管理学的术语,

其要点是管理者基于管理工作的法规制度、文化价值取向等建立

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目的是根据管理对象的工作

实绩开展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激励以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激励

机制的主要性质是能够对组织本身产生助长和致弱作用。

2.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激励力度不足

高校科研工作作为一项极具复杂性、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脑力劳动,其工作的负荷与奖励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反

差。奖励力度不足相比于物质奖励对科研工作者的激励不足更多

的是会让科研工作者感受到由于自身劳动成果的得不到足够重

视而产生的失落感。奖励机制的存在是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

积极性,奖励力度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

作的积极主动性。

2.2 激励手段单一

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中激励手段单一的问题主要指的是

重视物质奖励轻视精神奖励。在高校科研激励机制中,激励手段

主要集中在奖金奖励这一物质层面的激励上,高校教师在科技研

究过程中付出大量脑力劳动,物质奖励作为生活问题得到更好解

决的手段有其必要性,但是作为知识分子,高校教师对精神层面

的满足有着更高的需求。轻视精神层面的激励可能让教师产生自

身社会价值得不到充分认可的情绪,影响其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

性。激励手段的单一另一方面还体现在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只

包括奖励与肯定,而没有惩罚与否定。作为极具复杂性和尖端性

的高校科研工作来说,对于研究者的奖励应与惩罚、肯定与否定

应有和谐统一性,从而在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过程中促进科

研人员的科研工作。

2.3 科研评价方法落后

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衡量科研成果的方法过于落

后,基本集中于量化考核层面,其评价主要依据是学术论文和学

术专著的数量,对于学术质量缺乏必要监管和评价。量化考核无

法真正体现高校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实际上,我国近年来不断

爆出的高校教授甚至校长论文抄袭的丑闻更是直接验证了这一

观点。依靠论文数量、字数来评价科研成果的手段极具落后性,

无法真实反映科研质量的高下,而量化考核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

度上也是速产论文、论文抄袭问题的催化剂。

在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程度不公平

的问题,由于激励机制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作为规范,在实施过

程中难免出现随意性和主观性,造成科研激励不公平的问题打击

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途径

3.1 建立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完善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是激励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基础,构建完善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能够促进科研激励机制的构

建。在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工作中要重视顶层设计,从领导意

识到教师参与,从物质激励到精神嘉奖要实现和谐统一,从而充

分调动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促进高校科研

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在高校科研管理制度构建中要始终遵循以人

为本的管理原则,真正将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作为管理工作的

核心和基础,密切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校自身实际出发,尊重教

师人格尊严,尊重科研工作本身的价值,运用多元的激励手段开

展更为科学的科研管理激励。

3.2 完善科研奖惩制度

完善科研奖惩制度是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机

制的重点,其实施要点是严格区分科研成果质量并依据科研质量

进行不同层次的奖惩。就科研论文来说,发表在普通刊物和核心

刊物上的学术论文其奖励制度应分出层次,一味重视核心刊物论

文而忽视普通刊物论文也可能打击教师积极性,但是在奖励时必

须要重视论文的学术性,确保奖励制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于

创新性突出的科研成果要着重奖励,从而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

新、重视创新的价值追求。作为与奖励制度相适应的惩罚制度也

应适度引入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于科研成果缺乏创新性和实

践意义且学术价值低下的、没有能够完成科研工作的要本着小惩

大诫的原则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

3.3 重视精神激励与竞争激励

精神激励应与物质激励一起都成为高校科研激励的手段,尤

其要考虑科研工作者的精神需求。精神激励的主要对象应有较严

格的界定,国家专业权证书获得者、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者

和国际权威刊物者等应成为精神激励的重点对象。精神

激励的主要方法是授予高校教师荣誉称号、晋升职称或职务等。

与精神激励同时应纳入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中的是竞争激励,

构建竞争激励机制,在同一科研领域引入优胜劣汰的评价机制,

对于学术价值高、科研质量高的研究者给予奖励,对于学术价值

低下、不能按时完成科研认为的科研工作者给予批评教育。将正

激励与负激励结合起来,促进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后,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科研考核体系,确保好的科研成果

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奖励,贯彻按劳分配和实事求是的考核理念,

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奇.高校教育科研管理中激励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

究,2011,02,(02):102-104.

[2]杭国荣.基于激励机制下的高校科研管理研究[J].改革与开

科研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7-03

当今社会,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环境、设备、服务、技术、人才等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科研水平的竞争。科研水平作为新形势下衡量一个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整个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将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疑难杂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的科学研究分析,并且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的诊治过程当中[1]。这样,既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

目前,大多数中小医院存在着片面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科研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医院自身发展的严重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受医院自身经济基础和环境限制,没有一系列完善的科研仪器、设备和专门的实验室供临床医生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二,由于中小医院自身规模有限,各科室人员配备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仅能确保临床医疗工作任务的顺利展开与完成,导致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没有空余时间开展各项科学研究;[2]三、中小医院的科研管理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直接由行政领导兼任,导致其在科研工作中只能从形式上申报或者管理项目,不能客观地了解项目的专业内容、进展情况和研究水平。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中小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脚步和进程。因此,中小医院要改变这种局面,走出医院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现状,必须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医院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医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依赖于医学学科的发展。管理部门要注意引导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实力,瞄准本学科发展前沿,集中选择那些和学科发展趋势相一致,能带动整个学科发展,能出大成果的研究方向为主攻方向,并且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同时,对全院学科进行综合化布局,使全院学科形成合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围绕重点学科形成特色学科群,促进医院整体学科的稳定、快速发展。

1.1 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交叉学科这一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小医院要开展学科建设,必须走交叉学科之路,推动学科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广泛开展多渠道的科研合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支持、鼓励各学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策划高水平、高起点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合作,促进学科的交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力求能找到新的学术突破点,并以此为基础,开拓自身学科的发展、建设。

1.2 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加强学科建设

科研课题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学科的水平、学科的知名度,是靠有先进水平的科研课题及其后续成果来体现的,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课题作为依托,不能高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学科建设将无从谈起,因此,中小医院应加大科研课题的申报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一系列科研课题申报知识讲座,或者组织临床表现出色,勤于思考的中青年医生到各大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学习,以弥补以往这方面能力的不足。

1.3 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学科建设

高等级的科研成果是评价学科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发展壮大、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中小医院必须强化前瞻性意识,对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阶段性水平评价,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3]。对于具备以上三性的科研项目,应及时进行成果鉴定,组织申报军队和国家各级科技进步奖或申报专利,使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与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临床诊治过程当中。

2 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创建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临床医生一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承担科研课题和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自身科研水平的高低都直接成为衡量现代化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多数中小医院的医生临床工作繁忙,失去对科研的兴趣,逐渐忽略科研的重要性。医院应当通过引导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指导机制加强资深医生对青年医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力度;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对临床医生开展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培养[4]。使临床医生的科研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整个医院的科研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1 通过引导机制,提高青年医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临床医疗需求是科研的动力,临床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科研成就。医院应当引导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启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发掘医学的新特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将这些视角逐步融入到科研工作当中。

2.2 通过指导机制,加强对青年医生开展科研的指导力度

青年医生在医学院校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医院科研的基本程序,具备进行科研的基本条件。但由于青年医生主要将经历放在医疗诊治方面,缺乏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加之各大医院临床任务的日趋繁重,使青年医生对科研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对科研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相对陌生。医院应注重以老带新,实行重点帮带,加强岗位锻炼,给青年医生压担子,使他们得到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

2.3 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对青年医生开展科研的支持和培养

医院在为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当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但要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更要从精神上激发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临床医生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当中。同时,医院还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研究型青年医生,注重培养其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让他们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以全脱产形式接受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青年医生,通过边工作边攻读研究生课程,加强在职培训;对于科研能力强,具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医生,可采取重点培养,把他们送到国外深造或当访问学者,加强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敏锐性,增强对科研工作的信心,(标准逐层递减) 真正将科研活动渗透到各项医疗活动中去,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医疗工作,逐步提高群体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3 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建设,改善管理滞后于科研的现状

在目前国内医学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中小医院科研管理队伍人员组成良莠不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另一类具备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无法把握科研领域的前沿和动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医院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因此,中小医院的科研管理现状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综合采取决策、计划、协调、控制、奖励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以便有效实施科研计划,提供信息情报,组织学术交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应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在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应当注重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一切活动围绕科研人员的研究,创新等工作展开,尽可能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环境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3.2 加强学习,丰富管理经验和医学专业知识技能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送科研管理人员外出参与系统的专业培训,造就全面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使科研管理人员能够把握与本单位重点学科相关的国内外科研与学术的发展前沿,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科研信息,并在科研选题方面当好参谋,把好关,确保科研选题的高水平性以及可执行性;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和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加强与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从别人的工作经验中学习和总结,并丰富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是科研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3 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科研管理体制

科研管理人员要尽量从一般行政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多花精力开展调研活动,重点研究和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科研队伍建设和多学科合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科学、合理的科技水平评价办法和客观、全面、公平、公正的科技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一个有活力的科研激励机制,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医院也应当建立适当的奖励制度,在政策和物质上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工作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确保医院科研管理事业取得更多的业绩。

总之,科研工作是医院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赢得主动,医院必须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着手改善目前科研水平滞后于临床医疗水平的现状。将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真正发的结合起来,促进医院的基础研究在原创性上攀高峰,应用研究在实用性上创效益,从而推动医院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沈其蓉.关于如何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47):133-134

[2]赵志勇.完善管理制度,搞好科研管理工作[J].内蒙古中医药,2009,12:80-81

[3]黄洁美,何剑.青年医师科研兴趣的培养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111-112

科研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电子 科研 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232-01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我国电子科研单位肩负着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双重重任,而科研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子科研单位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因此,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应当加强现代管理意识、引入现代管理理念,研究并完善管理内容,探索并改进管理方法,使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能够不断适应时展的要求,从而推动电子科研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一、从传统硬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变

电子科研单位的传统科研生产管理以硬性管理为主,强调以制度为核心。而现代社会普遍注重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导向。柔性管理方式与硬性管理方式相比,具有更强的激励性和持久性,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因此,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必须改变传统硬性管理方式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实施的做法,转而施行柔性管理,使科技人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中,充分迸发出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不仅应努力营造积极热情、互信互助、和谐融洽、奋发向上的良好科研文化氛围,使科研生产人员能够在团结共进的良好精神风貌中得到人格的尊重和业绩的承认,感受到成长中的关爱和生活上的温暖,而且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倡导竞争意识,为科研生产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能动性、激发个人潜能、释放创新能力创造充足空间,从而使科研生产人员的智慧得以凝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继而推动电子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提升。第二,根据电子科研单位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和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全面建设与之相适宜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行为。建设并弘扬与电子科研发展密切相关的备具较强感染力、教育力和影响力的良性单位文化,树立起爱岗敬业、创新能动的科研生产人员形象;第三,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强化渗透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等媒体传播与时俱进的正面舆论,使科研生产人员的道德信仰得到升华,而且要充分利用标语、图片、电视、网络等宣传手段,使科研生产人员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接受科研单位价值观,明晰电子科研生产形势,明确电子科研发展目标。

二、做好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驱动

人才是电子科研单位的第一资源,更是电子科研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当成为电子科研生产管理探讨的重要课题。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应当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第一,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应努力营建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研生产环境,要充分信任和尊重技术人才,为其施展才能搭建适合的舞台,使其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的满足;第二,电子科研单位提高人才效益的最佳途径就是要挖掘并激发职工的个体潜能,满足职工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要,而职工的个体潜能是在实践中逐步显现出来的。因此,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应当从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化、生产经营条件的完善、奖励政策的落实等多个方面着手,做好人才管理工作,同时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第三,要对职工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正当需求予以合理的满足,这通常会激发出人才的最大力量。因此,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要正确分析和评价职工的正当需求,使其能够在科研生产实践中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在付出辛苦、取得成绩后,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

三、依从现代管理理念开展科研生产管理

第一,要完善和加强培训管理机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电子科研单位对学习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应当对职工加大培训力度,帮助职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第二,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知识价值在电子科研生产中得到突出体现。要在单位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人才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并为人才潜能的发挥开拓空间,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第三,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电子科研生产管理者应从电子科研生产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以物质激励为主、以精神激励为辅的多元激励机制。在精神上要激发科研生产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激励科研生产人员为单位的科研生产和持续发展再接再厉,使科研生产人员获得满足感。同时,要注重改善科研生产人员的衣食住行条件,为其全身心工作排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汪新春.如何提升军工电子科研生产单位质量管理科学化水平[J].科技风,2013,12.

上一篇:风险分析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