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微”科研沦为“伪”科研

时间:2022-07-25 04:54:49

莫让“微”科研沦为“伪”科研

学校教科室再次在QQ群里贴出课题申报截止时间,小D老师着急了,连忙加班,第二天如期上交了微型课题申报书。“你是怎么做到的?”同事很佩服。“这还不简单,剪剪贴贴,理顺一下就OK了。”“他们都这么做的。”小D看出了同事眼中的狐疑,随即补了一句。搞科研就是剪剪贴贴?这事让一直热衷于宣传教科研的我颇有些尴尬,可是从小D的脸上看到的却是一派坦然,青春的脸上充满阳光。类似的情境出现在临近期末的日子里,教育局公布了小课题结题时间,一声令下许多教师闻风而动,撰写结题报告的,忙着请教结题的,搜集原始资料的,看着他们奔忙,心中徒生悲凉,一个多好的专业成长路径被糟蹋成这副模样。

说起微型课题研究,又有人称为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照说,小课题研究顺应了教科研务实化的时势需要,贴近了教师的生活实际,应该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切实的催化、改进和革新作用。事实上也正如此,许多一线教师从小课题研究入手,研究课堂教学和德育问题,总结出很多的经验,关键是学会了思考和研究问题,对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小课题研究的价值被认可,小课题研究的作用和影响力被放大,有些教育主管部门试图将小课题研究作为重要抓手,在全区甚至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依靠行政手段来推进,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在这强力推进中,小课题研究却逐渐发生了变异,形式主义和功利化现象日渐明显,微型科研渐成伪科研。

分析现时不少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时出现的怪现象,大致可归类这几种:一是假课题。有的教师面对浩繁的教育实践,找不到切入点,更无从下手。等领导逼急了,便道听途说也好,信口开河也罢,逮着一个话题就立项。这样的课题自然被“枪毙”淘汰的多,也有些单位和主管部门为了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敞开网批准立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科研只是泡沫,根本缺少价值。其开始就没有目标方向,“在黑暗中远征”,自然难有实质的科研成果。二是假研究。过去我们批评一些学术单位组织的课题研究只管两头:开题和结题,中间的研究是不管的。现在的小课题研究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教师一旦课题获得立项,立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课题申报书里所谓的研究计划、过程步骤,需要进行的各种调查、实验、尝试全部放下。这样的科研哪里有研究呢?纯粹是假的空的,一旦需要结题了,则忙着编造一些虚假的资料,自圆其说。课题管理部门既缺乏过程的监控,又缺乏鉴别资料真假的能力,这就使一些人从中钻空子,出现虚假研究的情况。三是假成果。课题研究需要成果,但是以什么作为成果,却颇需要研究和定义。观察有些单位组织课题结题报告,要么以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为主要依据,要么以提供的原始资料多寡为依据,这样的课题研究成果是低劣的。笔者曾经受邀参与一些单位的结题鉴定会,其课题成果粗制滥造,让人扼腕叹息。

分析这些小课题研究的不良现象,一些教师缺乏敬业和学术的严谨确实值得批评教育,但更主要的则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出了问题。以课题研究的常识培训来说,作为正式开展的课题研究,一般都需要进行相应常识的培训,提出课题研究的要求。然而,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对于如何进行系统的课题研究客观上是迷茫的,既缺乏常识的培训,又缺少实际的践行,有些学校教科室只管上传下达课题申报的信息,至于教师如何选课题,如何写课题计划书,如何开展研究,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写结题报告,如何将科研实践转化成理性化的经验成果等,一概撒手不管。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样的课题研究只有任务却无指导,只喜欢总结数量,年根岁底总结会上畅谈“某年我校又有多少课题获得立项,多少课题获得结题”,这样的官僚式的管理使课题研究徒有形式而无实质,欺世盗名。相反,真正用心推进科研的单位,则充分抓住小课题研究的契机,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常常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课题的申报,为了确保申报成功,教科研部门对教师进行导向培训,一方面可以列出本区域年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鼓励教师朝着区域研究的方向去探索,这样才容易形成合力,集体攻关某些重要的研究,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如,南通市某区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鼓励全区教师参与高效课堂的模式探索,定期举行教学观摩,课堂教学研究蔚然成风,结果获得较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如何去发现自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身边的浅近的案例来说明,反复几次这样的培训,教师自然能熟悉要求,明确科研的要义,也才能登堂入室,进入研究的领域。

此外,对课题缺乏严格的管理是导致课题研究走样变味的根本原因。课题研究是一种非常系统的规范化的科研过程,具有学术的严谨和神圣意义,因此,需要严格管理。课题管理至少分为三部分,一是课题的申报,二是研究过程的督促,三是课题的结题。这三个主要环节都需要坚持标准,严格细致才行。以课题研究过程的督促为例。作为科研部门不能做甩手掌柜,而应该加强管理和督促跟进。如,进行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流,随堂观察研究的进程,检查和指导过程性资料的搜集等,这样有过程才会有结果,过程督促不到位,怎能有理想的科研成果呢?另外,在课题结题时,要坚持严格的标准,要想到这一次的严格不是针对这个课题这位老师,而是引导以后所有的课题所有的老师真诚研究,深入探索,这样想才能切实促进和繁荣小课题研究。当然,还要考虑课题成果的形式和定义的恰当,要充分考虑到“小课题”与正式的学术性课题之间的区别,考虑到小课题的草根特点和贴近教育实践的特点,因此,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应该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如,某老师以“‘支架—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作为课题,那么不妨以观摩课堂为鉴定的主要依据,通过课堂观摩和学生调查,确定其能否结题。至于其相关的论文获奖或者发表可以作为加分项目,而不必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如此类的课题结题,都应该本着从严、从细、从真、从实去考量,而不能肆意放水,以免败坏了这样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的路径。

总之,微型课题研究既是学术性的科研工作,需要严谨细致,才能探寻到教育的科学规律与本质;又是温情的,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是教师“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那片最近发展区。因此,能迅速成为许多教师专业成长快捷而通达的发展路径。而这其中,最需要的是真诚,需要教师的坚持和投入,也需要教科研部门的引领与周到服务。唯有运动员和裁判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出小课题研究的学术繁荣。微型课题虽小,只要不是伪科研,也能创造出新成果。

上一篇:巴勒斯坦问题的历史根源: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 下一篇:教会学生“说真话,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