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9 11:02:06

科研单位管理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针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从加强制度管理、加强预算及加强财务分析方面,探讨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措施。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国家科技体制、财政体制以及相关政策适应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维护财经纪律,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但当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规范,非科研性质的开支占较大比例,开支范围较大;财务审核把关不严,经费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能力,主要应抓好以下环节。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经营机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特点,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标准。制定制度要讲究系统和配套,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首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为此,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相适应的核算和指标体系,对科研部门、开发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适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实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利于在单位经济活动中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监督。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着手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审核把关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发票名称要实事求是,数量、单价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开支,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后予以报销。科研经费计划内预算开支,要严格计划列支,对拨入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二、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收支管理科研单位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编制单位预算是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对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要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预算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考虑到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收支。

(二)按现行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要求,但对执行单位来说,就显得不够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实际管理价值,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设计一套表格,编制出一套分部门、分项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内部财务收支预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财务收支中掌握执行。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按季分月的财务收支计划。

(三)单位内部预算一经核准,即进入实施阶段,各部门对实施财务预算要作为一项经济性工作来抓。其次要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财务部门要定期分析考评,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经验,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财务分析,发挥辅助决策职能作用

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是在真实、科学、系统地归集了会计资料与数据,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运用财务报表、会计核算资料对科研单位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

(一)通过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矛盾,对财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分析数据,发挥财务管理的辅助决策职能,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加强对日常经济活动的财务分析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经费的收入及支出情况、资金的运转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通过财务收支情况分析,分析其是否合理恰当,收支效果如何,收支是否相适应,并且通过与上年同期经费收支情况的比较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分析各项经费收入的到位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分析各种经费开支的增减幅度和数额以及开支进度,对其进行控制,保证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

(二)积极开展科研经费收支及效益财务分析。需对单位所有课题的期末经费结存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占课题经费总结有的比例、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和研发单位人均经费结存情况。其次,需对单位所有课题当年的课题经常收入与支出分析。分析课题纵向经费收入、横向经费收入各占当年课题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各课题经费的收入总额及人均经费收入额;分析课题经费支出中,设计费、外协费、工资、管理费、材料费、试验费、专用费、设备费等各项开支的结构与数额,以便充分了解各类课题的经费运转情况和经费支撑度,为课题结构调整,选择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布局提供财务信息。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单位 成本管理 问题 对策

一、 科研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所提供的资料缺乏真实性

实际工作中不易划分清楚哪些是事业支出,哪些是经营支出,由此造成支出的核算处处带有人为因素的色彩,会计所提供的资料缺乏真实性。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为适应改革的需要,其自身的活动领域、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内部组织结构等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推动非营利性科研单位从过去单一科研型向科研经营一体化转变,从只提供学术论文向学术成果及其应用转变,从单一的科研室向科研室与实验室、生产车间相结合转变。这种转变使机构发生的支出难以划分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尤其是人员支出的划分困难更大。

2、归集的成本不十分准确

为适应科研单位拨款改革的需要,往往要求机构提供某一科研项目的成本,但按目前支出的划分归集项目成本根困难,而且归集的成本不十分准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科技投入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投入主体多元化,投入方式多元化、投入渠道多元化,如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等。不同投入渠道和投入方式虽然对投入的经费及其使用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基本上都要求科研单位报出有关科研项目的成本资料。为适应这一要求,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需要将已经归类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的支出重新归类计算各科研项目的成本,由此计算的成本缺乏准确性。

3、成本核算较为复杂,成本核算在实际执行中遇到问题

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科研单位中,如果需要计算科研项目成本时,应将劳务费、管理费等共同性的费用分摊到科研项目中,而事业支出与课题费用、合同预收款等在核算中重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科技信息的可比性。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科研单位中,课题项目经费又不包括人员、行政、人员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仪器设备等费用,需要与科研单位的事业支出合并在一起核算,没有一个完整的成本概念,不能发挥成本核算的作用。

二、科研单位成本管理中注意的对策

1、强化资金管理,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科研单位改革转制的新形势下,科研单位的资金管理由单一向多元化,由静态性领报向动态性循环,由消费性安排向经营性运转转变,说明一切经济活动都将受制于市场行为,科研单位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但要加强宏观资金管理,也要搞活微观资金使用。今后不能再把国家拨款作为解决资金不足的主渠道,而应将多渠道筹资作为资金管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在资金管理方面,近年来我们深有体会。为了筹措资金,积极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省科技厅条件处、省农业厅联系,争取条件经费,同时用自有资金匹配条件经费的不足,用于增加设备,提高了单位的硬件水平,为院内外做了很多分析测试样品,增加了收入。在内部资金运用方面,灵活运用借入资金,以满足科研开发工作的需要,经过合理测算,只要收益率高于利息率,就可继续负债经营,同时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回笼资金。加强内部资金的统一调配,使资金流向更趋合理化。

2、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协调

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有了成本控制意识,对成本管理有足够的重视,才能有效控制成本。首先,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管理者根据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及时修订。其次,全体员工也需要有主人翁意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转变观念陈旧的成本观念,从而提高全员对成本费用的认识,使员工了解成本费用高不但影响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自己的收入。再次,各部门和全体职工对成本进行共同管理,计划部门、研发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和财务部门之间,通过互通成本管理信息,相互支持与配合,交流成本管理经验,形成纵横一体的成本管理系统。

3、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由军工科研单位的特点可知,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盘活企业,首先是盘活人。盘活人重要的是激励和约束,只有机制到位,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潜能。劳动者获得的收入应与其承担的权利、义务、风险相对称,权责应与奖惩挂钩,其享有的权益和待遇应与其付出的劳动和贡献大小相匹配。无论是科研生产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无论是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成本,还是变废为宝,还是减少费用开支,只要动脑筋了,有成效了,均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他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激励时,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此外,在实施激励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应降而不降,能降而不降,都要受到处罚。最后,在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时,绩效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要尽可能的细化,并且直接与薪酬挂钩,这样才能彻底、有效地执行。

4、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管理制度是农业科研单位组织生产,搞好核算、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而当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会基础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如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等。因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法》,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约束机制,强化财务监督,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如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使用和消耗制定一定标准等。实践证明,凡是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会计工作就比较扎实,在科研经济管理中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5、实施全成本核算

(1)全面贯彻以科研课题为对象进行核算的原则

各类科研单位要以科研课题为对象准确核算成本开支范围,以全面反映科研成本的投入,进而核算产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科研单位经济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适应科技成果商品化的科技经营管理的需要。

(2)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或使用费

为搞好课题核算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在用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或使用费的规定应积极推行。这样有助于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和房屋,也是自我积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一种补充,技术开发型科研单位可对固定资产全面实行折旧,折旧率由主管局(总公司)参考本行业审定,折旧方法可以用综合折旧、分类折旧或其它适合的方法。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也应试运行提取折旧。科研单位引入全成本核算,是深化科研单位财务改革的关键措施,要做好这项工作,一要统一认识,明确科研单位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意义;二要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基础管理,建立科学而又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三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财政、审计、监督等部门要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做好指导、监督和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建科:发挥军工科研优势做强做大科技产业[J].中国民,2006(12).

[2] 郑瑛:关于军工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思考[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科研单位财务管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以提高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科研单位 财务管理 思考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化及科研单位逐步进入市场经济,科技单位的财务管理特别是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成了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这就使科研经费即要市场化,又要保证财政部门对科研单位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监督,同样也使科研单位在具体的财务工作的操作中存在了一些问题,本文就目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对措施作出一些粗浅建议。

一、科研单位财务工作中存的一些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单位缺乏对经费的效益考核和使用监管。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和账务处理等方面还不能与企业单位相比,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合格,在资金运行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技人员对财务工作认识不足

在科研单位中,财务工作中除了正常的工作经费外,项目工作是科研单位的主要工作,同时项目经费也是科研单位财务经费中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在报项目预算时,由项目承担负责人或项目承担人来报预算,但是由于科研人员往往长期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一心只顾埋头进行自己的专业和课题研究,而绝大部分科研人员不太懂财务,不了解预算编制,这就容易造成主观想象,出现预算上列的费用在项目实际执行时根本没有开支,而有些实际工作中需要开支的费用,预算中却往往没有列入。这就使得项目实际执行时与签订的合同中所列的经费预算不一致。还有的项目负责人为了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项目预算往往偏大,还随意增加自筹配套资金,等到预算实际执行时,配套资金又难以足额到位。造成了科研项目经费编制预算不规范,使科研课题预算变成了先预支,后要钱和“先乘车、后买票”的现象,无形中使年初计划成了要钱预算。使科研人员对课题的经费渠道一无所知,使科研课题无法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而造成预算与支出相脱节。还有些科技经费的预算编制是自上而下由上级单位到基层单位逐渐拨付,造成了申报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补助额度的恰当性与实际情况可能脱节,同时也破坏了预算的完整性。

(二)科研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

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在从调研、立项、申报、实施验收的过程中都会发生直接或间接费用的发生。但是由于单位财务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费用发生情况,就不能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进行正确核算;如果科研人员不与财务人员经常进行沟通,使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经费管理中的相关具体规定,就容易使经费随意支出,导致会计帐目核算数据不真实,而使信息失真。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单位为了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往往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宽松,有的项目经费完全由科研项目人员或项目小组来直接支配,这就会使财务部门失去支出合理性应有的监督职能,同时容易产生项目经费支出的串用、挪用和乱用现象,在经费报销中出现报销收据所列明细帐与实际情况不符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政府项目审计往往是是依据项目合同约定的经费开支内容进行逐项审计,如果财务人员没有参与项目合同书的签订,就会造成合同约定中经费开支的内容与财务核算设置的科目不一致,就不能完整准确记录项目经费的开支情况,不利于项目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科研人员缺乏成本节约意识

在我国,科研单位一般都是全额拨款预算单位,支出一般都列入国库预算支出。多年来在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发生项目上的费用时从来不用考虑成本。更不用考虑收入来源,所以有时费用发生时会有随意性。更有可能出现支出大于收入。而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往往根据项目合同规定的项目内容逐一进行审计,但是由于财务人员没有参与最初的预算与项目合同书的签定,势必会造成项目合同支出内容与科研项目实际报销支出及科目设置内容不相符,更使财务人员成报账员同时也失去了监督作用,这也使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科研单位的财务分析缺乏、经费管理不规范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多是财政拨款单位,单位的财务制度一直习惯以前的管理办法,帐务处理没有象企业那样有全面分析,虽然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控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在科研单位中有一些正常的工作经费,由于经费不足,很多费用会在项目经费中列支,财务人员由于对管理办法不熟,区分不清那些是正常经费、那些是项目经费。就会将正常的日常经费和项目所产生的费用在报销中弄混,使财政部门失去了对单位的正常的财务监督。

而很多科研单位为了鼓励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都比较宽松,有的项目经费完全由科研项目组支配,科研项目没有按照合同项目进行核算,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往往是以合同的约定进行审计,而财务人员没有参与项目合同的签订,就会造成实际与合同不一致,在财务账务处理中会设错科目,无法正确计算项目的开支, 这就会使财务部门失去应有的监督职能,容易产生项目经费的串用、挪用和乱用现象,在经费报销中容易出现报销收据所列明细帐与实际情况不符等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会给上级或审计部门的工作造成影响。

二、对科研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科研单位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工作,可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财务人员就更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工和更过硬的财务知识,甚至对科研单位的财务人员要求要更高,他们不尽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了解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也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日常经费开支中能严格审核,防止科研项目经费的挪用、流失。同样财务人员要站在合法、公平、公正的立场上来完成各种财务工作。

(二)制定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

使科研单位财务更加规范,必须根据国家相关财务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明确规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提高财务部门的地位,使财务人员要参预到科研项目中去,让他们合理组织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明确规定日常报账的操作流程及工作管理办法,包括收入管理办法、支出管理办法、会计档案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使财务工作有章可行,同时加强了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财务制度越健全工作越到位,也可以减少不良行为和不合规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工作服务质量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正常、稳定发展。

(三)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公开制度

使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在不涉及政府机密的情况下,对财务收支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拨付情况;上级专项收支、拨付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更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透明: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公开、透明的向社会公开,使国家收入起到监督作用。要及时做到年初有预算,预算要与相关科室、相关人员参与预算。年中时要看进度,及时纠正计划外支出。同时年终有决算,年终要与年初计划相对比,找出出入,以便明年计划做的更合理更好,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四)加强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的管理

科研单位的核心工作就是科学研究及项目实施。单位内部及外部的相关财政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要求也在不断加强,而现行很多制度与实际工作中对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要求有一些不同之处,就要求科研单位在对经费的预算管理、支出管理、使用情况应该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正确使用和外拔。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就要求预算单位对项目经费要求实行事前控制,事中及时纠正超预算开支和不合理开支,明确和确保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主体责任。科研单位要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的有关要求,及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中管理费、劳务费、技术认证费、项目验收、资产验收、结余分配比例等等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原则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的工作,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中地位也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和关键性,对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研单位财务工作需要相关人员不懈努力,使自身发挥主动性、提升前瞻性、增强规范性、注意协调性,科研单位应切实加强对会计审核工作的监督和重视,提高会计审核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要把监督审计工作融于单位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责,发挥监督职能,提升整个经济的运行质量,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制度建设更趋于规范和完善。规范的、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对研究所未来的发展,推动科研事业单位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研究与发展管理.

[2]科研经费使用中的审计与对策.科研管理.

[3]试论强化会计监督.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单位 农业 资产管理

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管理人员及领导层来说,加强内部管理,尤其是对于影响科研项目开发及研究的资产管理方面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寻找更新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思路。

1.我国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在资产购置方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支持,但是近年来,科研单位的发展不断加速,国家财政的拨付虽然逐渐提升却也无法有效缩短与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出现了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资金方面出现问题,不仅是因为单位在资金需求方面不断增大,更重要的还在于许多单位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从而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不科学,大量国有资产无故流失,从而阻碍了单位的自身建设及科研项目的有序开展。

1.1缺乏资产管理科学意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业科研单位资金来源都是依靠国家与地方财政,在资产购置及使用方面也多只从自身需求出发,未能有效考虑资产购置与资金使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许多资产购置上的重复、浪费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不仅有长期以来的历史因素,同时还有不了解资产管理重要性的思想因素。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及管理观念存在偏差,必然导致具体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从而制约资产管理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

1.2缺乏监督管理配套机制

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取得较大的实质性突破,不仅由于具体工作及管理制度未能有效落实,同时还因为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管理配套机制。如资产管理内部审计机制以及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缺乏配套机制有序建设就让资产管理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外部约束,让资产管理工作处于自顾自的管理环境当中,也就减少了改进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水平的监督约束力量,从而造成一直无法取得管理工作质量有效提升的结果。

1.3具体管理制度存在缺失

长期以来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包括农业科研单位在内的许多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资产管理方面问题,她们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呈现出轻资产重资金以及轻管理重购置的问题,从而较容易出现资产购置审批不严格,管理不到位,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部门之间也较多盲目攀比,以至于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无故流失。

2.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前文提到了当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不仅会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方面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质量提升,更加会影响到整个科研单位的内部管理质量,进而制约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所以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对策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

2.1树立科学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当前虽然已经有许多科研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开始加大工作力度与重视力度,但是由于在具体知识及理论学习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以至于管理工作也有心无力。因此必须加强具体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尤其是对于科研单位的负责人与管理层来说,重视资产管理固然是首先要,但更加需要进行具体知识的学习,明确农业科研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需要重视哪些具体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够在具体的管理引导工作当中有方向性有针对性,才能够实现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为单位内部其他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资产管理做好先锋带头作用,同时也才能为资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2.2加强监督配套机制建设

监督配套机制建设主要是指内部审计机制建设与奖励约束机制建设。在内部审计机制建设工作中,首先要进行内部审计小组建设,小组成员不仅应该包括单位内部专门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同时也要包括熟识农业科研项目相关资产性能及使用管理知识的专门人员,这样才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贴合农业科研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实际需要,但是如果全部都是内部人进行管理又容易因为利益相近或对单位具有主观意识上的依赖性而让内部审计工作不够公平、公正、独立,因此单位也需要加强与社会审计机构的联系合作,邀请专门审计人才参与审计工作,从而确保其独立性、权威性与严肃性。审计小组的工作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对被管理部门的审计监督,同时也要加强从事资产管理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审计监督,促使其在工作当中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只有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重监管才能够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方面,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具有高学历、高素质及更高个人价值追求等不同于普通劳动者的特点,因此在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方面也要重视精神层面的手段应用,在确保基本物质奖励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推行管理层轮岗制度给予考评优秀人员更多展示管理才能与其他方面个人潜能的机会,从而激发起工作主动性与参与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热情,稳定工作情绪。

2.3资产管理具体工作加强

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加强是资产管理水平升级的关键内容。当前农业科研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一直都无法取得有效提升就是因为在资产管理具体工作方面粗糙、机械,没有实现规范化、精细化与制度化。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规范资产管理具体内容。资产管理一般可分为普通资产与固定资产两种。普通资产包括如日常办公用品、耗材以及其他单价较低的资产,固定资产则是根据国家对固定资产相关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的特殊资产。普通资产使用量较大、单价较低、采购频率较高,为了加强普通资产管理质量,应该推行集中采购制度,一方面降低采购单价,另一方面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暗箱操作。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推行严格的一对一建档跟踪管理制度。首先要严格固定资产采购申请审查与审批,同时加强固定资产入库管理,并进行申领时间及数量的及时记录,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维护管理人员问责制度推行,最后在固定资产报废回收方面也要落实复查与使用寿命监测,避免人为原因的固定资产流失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胡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研究[J].会计之友.2013.5.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第5篇

为更好地推进科研单位体制改革,促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及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公益类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存的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转制,加快转制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促进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自1999年起,国务院、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从不同层面对科研单位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办法和意见,并从科技成果转化、所得税、产权制度改革、股权激励以及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然而,由于科研单位体制改革的复杂性,牵涉面广,时至今日,当初许多确定应转制的单位仍然是“拟”转企,并未真正向企业化转制,仍旧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延用公益性科研单位的管理体制。

由于拟转制科研机构并未真正转制改企,仍然具有“国有性”和“公益性”,使得其在面对“对外投资”这一极具企业化和市场化特性的资产管理行为时,面临着许多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及矛盾,导致拟转制科研单位对外投资普遍存在投资行为不规范、投资风险大、资金隐患多、投资管理不科学等状况。

1资金管理的政策约束性和企业投资运作市场化之间的矛盾

2009年8月,财政部了新的《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除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在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并在首先保证事业发展需要的同时才能进行对外投资,对单位对外投资的报(审)批、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投资的方式、方向以及资产担保等都作了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其出发点虽然是为了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但对基层科研单位来说,在“自有”流动资金能力普遍不足以及受“非转经”管理限制的前提下,上述规定成了拟转制科研单位对外投资时进行资金运作面临的政策性约束。

相对的,企业化运作方式下的对外投资却具有高度的市场化特性。在资金筹集、投资管理、时间价值、投资结构以及投资范围等方面,都遵循着市场化的原则,即市场导向决定了单位投资的方式方向。拟转制科研单位由于并未真正转企,单位属性上仍然属于事业单位,其对外投资的政策性约束,决定了拟转企科研单位在面临对外投资时,显得压力重重,犹豫不决。

2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现代企业投资管理特性的矛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庞大的国有科研机构是科研活动的主体,是执行政府职能的稳定队伍,科研事业单位执行国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强调“集中计划,集中监督”,其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相去甚远。由于管理方式的惯性作用,使得科研单位对于被投资单位的管理不同程度地被弱化。一方面,出现日常管理的政策法规依据不足、出资人管理缺位、企业经营者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投资与被投资单位间管理交叉等等,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另一方面,其管理决策机制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投资管理的需要。

3对外投资管理的人才需求与对外投资管理人才供应之间的矛盾

将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改制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科研单位拥有一流的科研基础和能力,包括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科研管理人才及浓厚的学术和技术成果的积累,如果能让这些优势条件和现代科技创新企业进行完美的结合,打造一批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模式和需要的优势科技创新型企业,必将加快促进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推动国家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提升国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科研单位聚集着国家大部分的优秀科研管理与研发人才,但是,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隔行如隔山。事实已大量地证明,让这些一流的科研管理和研发人才融入市场,用手头的资源去参与市场化竞争,他们却并非都是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由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不懂得市场行情以及如何进行市场化运作,使之难以保证对外投资管理的经济质量,这也是许多科研单位手握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技术和成果,却在面临对外投资机会和机遇时踌躇不前的原因。

4无形资产价值的市场化与无形资产计价的矛盾无形资产是科研单位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科研单位可以用以对外投资的三项主要资产中,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和其他财产权利等无形资产是科研单位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唯一可以自由使用和自由发挥的资产(土地使用权除外)。然而,正像科技成果要实现转化一样,科研单位要实现无形资产的对外投资并产生一定的投资绩效回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便是无形资产的如何计价。

从对外投资角度而言,无形资产的计价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无形资产的账面计价(或评估计价);②被投资对象认可的计价。按财政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科研事业单位在用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前,必须进行价值评估。但是,由于我国专业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且对科研成果的研发过程和潜在市场价值缺乏了解,使得大多数无形资产的中介机构评估价值与科研单位自我认定价值和被投资对象理解的市场价三者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当前两者价值与被投资对象理解的市场价之间差距过大时,投资活动便很难达成。无形资产的正确、合理计价,已经成为科研单位进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主要障碍。目前,对于科研单位无形资产中的土地采用按宗计价(每宗1元)的办法,也从侧面反映了科研单位无形资产计价的无奈。

5投资管理活动主体间的责权利不对称

科研单位投资管理中决策者、管理者、职工3个活动主体各自及相互间责权利往往不对称,导致投资管理活动容易失去相应监督和控制。投资管理中决策层责权利的不对称表现在单位的重大对外投资活动需经单位以所务会为代表的决策层的集体决策,并执行重大项目的国家审批制度。然而,对于科研单位对外投资的决策失败,虽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可供依照,但即使造成重大损失,实际上也往往由于决策责任主体的不清而难以进行有效的责任追究。

管理者的责权利不对称同样还表现在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实际管理者往往并不是决策层成员,并不参与直接的投资决策。而且,由于管理过程中缺乏具体经营管理指标和严格有效的奖惩制度,单位选派的经营管理者工作无压力,往往经营责任心不强,致使管理难有成效。

此外,由于特殊的国家职工身份,加上普遍缺乏严格有效的工作约束制度和合理的工作激励机制,科研人员对投入技术创新和进行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成为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企业化转制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降低了科研单位对外投资的综合竞争力。

6结束语

科研单位管理范文第6篇

预算是通过控制组织的收入和支出,约束激励组织的行为,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英国于1781年通过《统一基金法案》,将所有政府收支都纳入财政收支计划管理,标志着现代预算制度的诞生。预算管理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功能,发展为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贯彻组织目标的现代管理机制,在组织的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科研单位预算制度改革,在顺应这些预算改革路径的基础上,还实施了一些局部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制度变革与调整,如全口径预算制度、集中采购制度、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制度等,预算制度及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建立实施,为促进预算保障效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仍有一些痼疾难以消弭,这些问题有的源自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松驰走样,有的源自制度设计的效率损失,但即便一个形式设计完美、实施过程严格的预算制度,也难以避免由其本质特征所导致的缺陷。

二、当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预算本质上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科研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科研单位整体资源与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科研经费的收支计划。目前,我国用于规范公共预算的法律法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科研单位在这些法律法规及《教育法》的规定下进行科研单位财务预算,但是往往缺乏较为细化具体可执行的措施和条例,很多科研单位自身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科研经费和财务预算。

(二)分配机制混乱导致的多头管理

往往在科研财务预算出台之前,各个部门的博弈十分复杂,看起来形式丰富多彩,种类多样,但是事实上,这种多部门博弈以及多头管理导致了诸多混乱。多头管理这样的预算体制,使得预算权力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成为空谈,从而给者有机可乘,腐败现象也就难以杜绝。当公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际,利用公权寻租的腐败现象就“理所当然”地应运而生了。在多头管理体制下,部门之间围绕权力和利益的博弈,绝不是“零和博弈”,部门之间讨价还价。但是多头管理下,谁都有责任,谁也不用负全责,这样一旦整个系统出了问题,却找不到责任主体。

(三)科研预算执行监督缺失

科研财务预算的根本目的在于执行,政府对科研部门的审计包括财务管理审计和合法性审计、效率性和经济性审计、计划绩效审计等种类。按不同的标准又可将政府审计分为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等。政府审计基本上包括调查、审查和报告三个工作阶段。但是当前我国的科研预算执行过程中问题重重,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相关的审议是粗线条的,普通公民难以看懂,看似公开的预算,其实是一种秘密,预算执行中的腐败问题难以规避。

(四)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当前我国科研预算的公众参与中仍然存在参与广度不高的问题,很多真正的利害关系人没有能够参与到这个过程,也就是“被代表”的现象较多。在利害关系人的选择过程中也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但是这些代表在科研经费公共预算决策上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常常只是通过价值偏好和情感诉求的表达来对方案施以影响,代表性其实是不够的。所以,在很多公共预算中公众参与的角色常常出现错位,普通公众更是“缺场的”,被排除在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外。

三、基于预算管理视角下的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从本质上乃是一种“契约”(contract),其本质意义是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的一种合意,这种合意主要体现在人们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或利益,而把一部分原本属于自己的天赋权利让渡出来,形成规范性文本,作为人们的行动规则。在“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观点里面,法律契约并不是让人们迷失自我,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事实上就是要求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公共预算进行新的规范的统一的权威的立法。

(二)构建科学的科研单位财务预算决策体制

具体到科研财务预算中,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公众的共同参与,各自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网络式的结构还要求财政、税收、会计、审计等部门联动。基本的步骤如下,为达到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所从事的资源配置;通过税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促使相关单位对预算资源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作为预算计划的科研财务预算管理的工具;经由相关主体监督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效率和效能。

(三)完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

可以综合运用会计对预算进行分析、记录、汇总、评估和说明科研单位的预算管理及执行状况。定期形成财务报告并公诸于众,它是衡量科研财务绩效的依据,了解财务状况的判定标准,分析工作业务成本的工具,判断财务合法的依据。一个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应符合及时性、内容的公正性、适用性、可信性、可比性、中立性、物质性、连贯性、内涵的丰富性等基本要求。同时,要加强对科研预算的审计,在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审计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审计提供了可信的独立裁决,使财务报表合法,同时指明了科研单位管理者履行职责的方式;通过审查程序、管理和政策或计划管理,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同时审计也可以发现科研单位的预算舞弊行为。

(四)扩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科研单位预算过程必须要给予公众参与平台,使得各个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实现相关利益主体的表达、沟通、协商与平衡。一是公开征求意见,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在现代信息社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在参与人员的范围、参与的程序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是这种可以当成有点的灵活性恰恰也是其不足之处,公开征求意见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程序规范,征集的意见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调查研究,必须深入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科研单位成员的意见。

上一篇:数学教程范文 下一篇:职业技术专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