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市场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9 09:14:02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1

关键词:网络视频;发展现状;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4-0198-02

一、前言

网络视频是指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所进行的在线播放视频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宽带业务的不断普及应用,传统中的图像信息和单纯的文字信息已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希望能通过互联网看到集影音及图文于一体的视频信息的网民日益增多。

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网络视频,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潜力的高新技术之一,并以锐不可挡的发展之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应用,网络视频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互联网行业最具发展前景、最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重要。然而,伴随网络视频的不断发展,许多诸如版权、资金以及视频内容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现状,对于引导和促进网络视频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2005年以来,网络视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种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止到2010 年6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4.2亿,并因此使我国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其中宽带网民数量超过1.8亿。宽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网络视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当前,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视频地位显著提升

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表面,在我国,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CN域名注册量均为世界第一。截至到2010年6月底,我国以超过4.2亿的网民总数跃居世界第一,并大幅度地超过了美国。与此同时,我国以1500多万个的CN域名注册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超过了德国“.de”域名。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网络视频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我国,使用网络视频的网民数量达1.8亿之多,也就是说几乎每1.4个网民中就有一个使用网络视频。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得我国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在本次运动会期间,有高达1.8亿用户使用网络视频观看比赛,这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

(二)网络视频促进了经济增长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广告的经济收益也随之快速增长。视频广告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对视频广告市场的数据研究表明,2007年我国的视频广告增长速度达91%,市场规模106亿元,却只有美国的7%,可见我国的互联网市场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6月,新浪网以1060个广告主数量而居于四大门户之首,搜狐网同年的二季度也以42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而创造了历史新高。根据Burst Media最新的调查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800位回答者中,对视频广告具有很强容忍性的人主要分布在年龄为16到26岁之间。而其中有60%的人看完了广告内容,有40%的人认为相比其他广告更关注视频广告。由此可见,网络视频广告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随着高速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应用,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做出重大的贡献。

(三)网络视频防盗工作成效显著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国新媒体的转播防盗版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盗版中的90%均来自海外,使得我国在奥运会期间创造了几乎“零盗版”的奇迹。在整个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首次将视频授予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转播机构进行转播。新浪、腾讯和网易以及搜狐等门户网站在保证保护视频内容不会向非授权者泄露的基础上,获得了本次奥运会的视频播放权。同时,在整个奥运会期间视频网站通过正版授权,网络视频破除了过去版权不清晰的行业技术瓶颈而进入行业成熟期。

三、网络视频的分类及技术分析

根据表现内容,可以将网络视频大致分为教学视频、商务广告、娱乐休闲以及体育直播等四大类型。不同类型的网络视频不仅所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而且所采用的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教学视频

所谓的教学视频,通常是指用于网民进行教学或学习的视频课件。由于教学视频的播放时间往往较长,而使文件所占的储存空间较大。因此,为了保证视频播放的流畅性以及节约网络资源空间,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分辨率、色彩位深降低视频降低视频画面的质量,从而降低视频文件的大小。

(二)商务广告视频

当前,大多数的商务广告视频都是由专业的视频广告公司制作和发行。商务广告视频一般通过网页自动弹出的方式向网民传达丰富且生动的商业信息,以使其对商家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因此,商务广告视频对画面和声音的质量都要求较高,不仅要保证视频播放流畅,还要保证视频画面及声音都尽可能地清晰。为了达到这些要求,需要缩减文件的播放长度以及选择适当的文件格式。

(三)娱乐休闲视频

这里的娱乐休闲视频主要是指在上传于互联网上的供大众娱乐和欣赏的视频。娱乐休闲视频不仅要求视频的内容精简且画面友好,同时还要求具有视频较高的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可以通过Premiere、会声会影等视频软件进行制作。目前,比较流行的娱乐休闲视频网站有酷6网、56网、土豆网以及优酷等,他们都普遍通过流媒体技术来实现。

(四)体育直播视频

本文所谈的体育直播视频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线现场直播的体育竞技类节目。体育直播视频无论是对视频画面的质量还是流畅性都要求非常高。鉴于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了保证体育直播视频播放的流畅性,只能通过适当降低视频的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来缩减文件本身的大小。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将逐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然而,在网络视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出现了诸如网络色情、网络恶搞以及网络侵权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不足。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现状,以引导和促进网络视频的健康发展,还需要网络视频领域今后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莹.基于WEB的视频直播系统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16-18.

[2]范海涛.优酷土豆合作,昔日冤家成合作伙伴[N].北京青年报, 2010-2-4.

[3]【美】兰迪・鲍许.最后的演讲[M].邹惠玲,等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2

随着新媒体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国内发行的版权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就“国内网络影视剧版权问题”对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未来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论坛秘书长赵黎博士进行了采访。

影视节目网络版权概况

影视节目版权在网络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之间的发行不太样。对国内电视剧来说,这种差异不大,但是好莱坞大片的版权价格就相差较大了。赵黎博士分析说,好莱坞大片的版权授权给网站,它的授权费用一般很高,这是由于互联网上的版权保护能力薄弱。相对来说,授权给传统电视媒体就会便宜,但对电视媒体的版权保护技术门槛要求很高,其使用的DRM技术往往需要内容提供方的认证,有的甚至是采用盈利分成的模式,这是网络影视节目难以做到的。

赵黎博士告诉我们,从制度上说,中国与国外的版权(或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差异不大。从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其版权法律条文的对比来看,其实中国相对来说是要求较严的,但是其问题就出在执行力度上,力度不足。

从市场上说,差异则比较大。在美国等其他国家,它们的影视节目版权保护是一种有序的行为,其市场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无论是版权的经营、市场的竞争都是有序的。但是在国内,从过去的盗版满天飞到现在的一种无序竞争局面一一虽然电驴、BT等下载网站渐渐少了,但现在各大网站视频的竞争仍处于无序状态(目前我们经常可以见闻几大网站间视频侵权案),对整个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

网站影视节目盈利方式

随着影视节目版权价格的逐年上涨,其已成为各大网站视频业务运营成本的三座大山之一。那么各大网站在影视节目的运营上,其有哪些盈利的方式呢?

赵黎博士介绍说,目前国内网站对版权的盈利方式主要包括内容收费和广告这两种方式;另外其还有种非纯盈利方式,就是摊平成本的分销。这些与传统电视媒体的盈利方式差不了太多。国外的

些成功网站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如Hulu和Netflix,Hulu的盈利方式是广告,NeffIix则是典型的PTV的方式。

影视节目网络版权保护

目前影视节目版权保护的方式分两种:一是法律条款保护,二是通过技术手段来保护,二者相辅相成。中国传统电视媒体的影视节目版权授权基本是靠协议。如某内容提供商将影视节目供应给电视台,版权授权就基本上靠协议,不需要什么技术手段,另外其电视系统本身也是个封闭网络。在网站视频业务的早期,其也采用这种方式。到后来,盗版和侵权等问题频出,技术手段保护版权方式得以产生。据赵黎博士介绍,国内影视节目的版权保护现状是二者共存,但是应用的场景不太一样,前者在B2B上,后者则主要在B2C上,未来也许会混合,如内容提供商将节目加密后提供给运营商。

就技术手段保护版权来说,其实是通过DRM视频版权保护技术进行影视作品版权保护。如好莱坞内容提供商,他们要求高清以上的节目定要用DRM技术。目前国内的情况是主要在音像制品、高清以上的影视节目等会使用这种技术。特别是在网络上发行时,高清以上的影视节目都会采用这种技术手段。

随着下网络自制影视节目及个人自制影视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一些高品质、高成本的作品也逐渐运用这种DRM技术进行版权保护。然而大多数网络上的小制作或者品质相对较低的作品,目前没法运用这种技术进行版权保护,并且也不太现实(是运用这项技术的成本,二是利益回报)。就未来网络视频版权保护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这些影视作品,一个提供影视节目加密服务的专业平台的出现则显得更为现实与合理。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3

1 广电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手机、电视等三大族群,广播电视新媒体在这三大族群众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视频或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或者手机广播和数字电视等。下面我们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1.1网络广电煤体发展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网络广电煤体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网络视频形势大好,网络广播前景不明。2006年谷歌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这是历史上视频网站交易价格最高的一次,受到中国网络视频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成功上线,四大门户网站紧接着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频道,使优酷网和土豆网等网络视频网站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据统计,2011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规模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但是,网络视频行业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不良视频泛滥、传输延迟与画质模糊、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视频的盗版现象普遍等问题。相对于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不明。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日趋成熟。世界上主要广播电台都都很看好廉价的网上空间,在国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实现了网上广播,受到广大听众的厚爱。虽然网络广播兼有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的优点,但在我国的受众群体还不成规模,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等缺陷,发展前景不明。

1.2手机广电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电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手机广电媒体的主要现状是手机电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的发展势头不够。虽然手机电视发展较快,但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应用普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发展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内容比较匮乏和同质化、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淮同时存在,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用户的订制费用以及数据流量等接收使用费用。我国的手机广播业务在2003年开始出现,由于存在内容匮乏和同质化的问题,我国手机广播的发展步履维艰。

1.3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是数字电视期待创新,IPTV仍需培育。我国数字电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用户数量达6千多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接近40%,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我国发展数字电视存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用户规模庞大、盈利空间充裕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分散、内容匾乏、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急需创新市场推广模式。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但从我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总体上看,仍然面临着基础网络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电信和广电两个行业的利益博弈、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成熟。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严重冲击到电视产业。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具有内容多样,可随时随意点播,同时,网络视频画质更优,内容更全面,即时性更强,以上这些优点的存在,严重冲击到传统电视产业;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到电视频道的生存方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广电新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广电信号的压缩传输,原来一个频道的带宽可以承载四个以上频道,因此,广电行业需要重新整理频道,重新审视立台特色;三是新媒体功能的增加带来电视节目形态急需进行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信息和娱乐功能为主,而新媒体的功能更加强大,除娱乐和信息功能以外,还有资讯和通讯的功能,因此,迫使电视节目依据这些功能,不断改变自身角色;四是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够决定新时期广电行业的盈利问题。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通过抽选部分用户进行测定的,所统计到收视率直接影响到盈利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收视统计方式受到挑战,公众的收视行为更为自由、多样,移动收视和公共场所收视等方式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状需求,数字化以后广电频道的主要收入分别来自内容销售、节目收视费、应用服务费、政府补贴、广告费等多种方式,不再仅仅依靠广告。

3 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电媒体节目内容资源的共享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广电媒体是以丰富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媒体通过交流、合作,使大量的资源得到共享。二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渠道和接收终端融合。从当前广电媒体的现状看,广播电视业务多种多样,有无线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多媒体业务有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交互电视等。这些业务不是传播模式的不同,而是运营模式的不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些渠道势必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用户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过融合改造,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自开展多网融合业务。更通俗的理解就是让手机、电脑和电视三种终端都成为新一代的信息、通讯、广电媒体。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形态新媒体都存在着政策限制造成新媒体运营的自主性不强;内容匾乏、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包括视频网站在内的不少新媒体都未能实现盈利;可应用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媒体今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广电业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黄升民,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4

未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还将继续向家庭化、民用化方向发展,从国外的视频监控市场可以看出,个人用户是视频监控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客户。

由于中国的中高收入家庭数量正在逐渐增长,一般情况下这部分人群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高,这部分人群有潜在的产品需求,而且具备消费购买能力,所以家用网络摄像机的市场就要从这部分人群中发掘。

从网上查到如下数据:依据国家统计,中国富有阶层正在形成,该部分家庭户均年收入5.6万元以上,人口约4460万人,1400多万户,占城市人口的 10%,总人口的3.5%,占全社会消费购买力总和5万亿元的17%左右。

因此主要针对这部分人的家庭网络摄像机或者说是家庭安全监控的市场总量为1400万套,并且这个数字会逐年增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会有更多的人选用家庭网络摄像机。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有些普通个人用户已经开始使用家庭监控产品,有用于别墅监控的,也有普通住宅监控的。这类人群使用的目的基本是主人在上班或出差时能够随时了解家里情况,一是了解老人、小孩情况,二是为家里无人起到安全报警的作用。这部分人群大部分为工作繁忙的社会中坚力量,上有老、下有小,很少时间照顾老人小孩,经常处于忧心家人的状态,使用网络摄像机,能够在办公室随时了解家中状况,免除对家庭的担忧。

本设计方案立足普通家庭监控需求,主要解决两个方面问题:

(1)、安全防范方面:保障整个居家范围内的安全,防盗、防火等,具体如下:

门口、窗户区域。通过摄像头等,随时监视现场情况,防止非法闯入;

重点部位安装报警探头,包括门磁探头、红外探头、烟感探头等;

在事故发生时做到报警设备和摄像机视频的联动;及时把报警信息传递出来。

(2)、成员监控方面;全面了解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小孩的情况,及时了解日常生活、游戏以及生病等情况。并且对突发事件,还可以远程协助处理。无论是上班或出差,都能够方便的随时了解家中状况,让自己更放心。

特点:

家用视频监控适合应用在普通社区家庭用户或别墅用户,每个家庭的视频监控系统互相独立,监控范围一般情况下在70-200平米以内。最特殊之处是越是居家无人时,该系统越要发挥最大作用。

方案设计:

针对家庭视频监控的特殊性,保障整个居家范围内的安全,本方案主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内部情况的监视,包括视频和音频等,二是远程的实时监控,目前主要是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ADSL宽带网络实现。建议每个家庭安装2台家用网络摄像机。

1、视频监控方面

客厅及客厅阳台,安装一台“睿鹰二代”家用网络摄像机,安装位置应该在客厅的某个墙角,监视范围需要调整整个画面能监视阳台的进出门和客厅的大部分区域即可。

门口或另外某个存在隐患的位置,如厨房或卫生间的窗户,安装一台“睿鹰”网络摄像机,安装位置应该正对监视区域,保障全部能监视到隐患区域。

“睿鹰二代”家用网络摄像机,内置了云台,可以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转动,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摄像机的监视范围。

2、防火防盗方面

重点部位安装报警探头,包括门磁、红外探测器、震动探测器、烟感探测器、煤气监测探测器等,并且把这些探测器接入到“睿鹰二代”网络摄像机的报警接口上。

在报警联动上,可以实现如下功能:家庭内部的警笛声音和灯光的报警;及时把报警事件发送邮件,通知用户;还可以实现报警自动抓拍图片、报警自动录像等功能。

在报警功能上,“睿鹰二代”家用网络摄像机增加了报警事件及时传递到外部的功能,如及时通知社区管理处,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及时向预设手机发送短信息等功能。

3、录像存储方面

可以把视频和图片保存在摄像机内置的SD卡上,也可以保存在其他的电脑硬盘上。

4、实现远程视频监控方面

每个“睿鹰二代”网络摄像机利用无线或有线网络,接入家里的路由器,通过路由器接入电信运营商的ADSL宽带网络,将视频传输到公网,实现远程监视。通常情况下还要申请一个域名,把域名绑定在路由器上,这样在远程就可以非常方便的访问家庭的视频图像。

实现效果

该家庭视频监控系统,客户让用户随时随地的实现有效的远程实时视频监视,实现多种方式的报警联动功能。如主人平时上班或临时出差,利用此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及时观察居家现场情况,如果家里还有留守的老人、小孩,还可以及时了解其日常生活、游戏以及生病等情况。并且对突发事件,还可以远程协助处理,让自己更放心工作。

视频浏览和录像回放的介绍:

A:IE访问:利用电脑Windows系统的IE浏览器,就可实现如同上网浏览网页一样方便进行对前端视频监控、声音监听、本地录像、本地视频截图等所有功能操作。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5

关键词: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12-01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项视频监控系统也在不断完善,这也使得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对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存在现实意义。

1 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

视频监控系统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各大领域,是一种防范能力超强的弱电控制系统,通过监控摄像头等信息捕获系统,将监控设备安装地点的实时情况传送到监控总控制台,对监控场所的监督达到及时有效的程度。就目前而言,视频监控系统正处于模拟视频监控与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混合运用的阶段,并逐步向数字监控系统转化。

1.1.1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模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微处理器的视频切换控制加PC机的多媒体管理,利用矩形切换器将原来分散的系统微型集中化,主要运用于单一工作站的出入口控制及报警设备的全面控制;另一种是基于PC机实现对矩阵主机的切换控制和对系统的多媒体管理,以实现摄像机到监视器的转换为主要目的,运用于视频切换和云台监控等控制系统。

随着技术要求的不断严格,模拟监控系统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模拟控制系统适合的区域监控范围相对较小,扩展性差且无法形成有效的报警联动系统。

1.1.2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这种系统的工作优势主要是可以简化系统结构,以计算机为载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且存储容量大又便于查询;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这种系统以应用为中心,指令精简,反映快且稳定。

1.2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就是两点:数字智能化和网络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网络将数据进行共享,既简化了系统操作的步骤,又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速度。所以,基于视频交换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

2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现状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就是对视频监控系统总体的控制平台,主要是管理其网络设备、视频数据、用户权限、存储内容等,是视频监控系统得以发挥效用的根本保障。就目前而言,视频监控系统表现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系统无缝大融合这两大特点。

2.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规模的扩大与国家有利政策的不断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视频监控系统的市场扩张是国家安全行业的市场扩张,自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至今,安防建设成为各市的重要建设项目,预计到2015年,安防产业总值将达到5 000亿人民币,其中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2亿元,可见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2 系统无缝大融合

原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常常都是分区域建设的,各区域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加上当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导致视频监控系统所采集的数据不具有共享性,仅供该区域安全管理调用。而现在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无缝大融合,一方面不仅把各区域的监控系统相连接实行共享,更是把各区域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共享,使得有关部门在搜集所需数据时,能以最快速度发现需要的所有相关视频信息,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更是把门禁、消防、卡口等业务融合到视频监控系统中,使其达到更全面的安全效果,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3 制约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发展的因素

如上述所描述的,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在国家政策的促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市场发展机遇,更多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使得其安防水平更加有效,但在当下市场多变、竞争压力巨大的环境下,视频监控管理平台也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面临挑战。

3.1 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

为了达到全面的监控,实现完善的安防建设,就需要增加监控摄像头的数量,这必然会增加数据量,且视频画面逐步向高清转变,高清所需的存储空间更大,所以,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于管理将是其面临的首要挑战。

3.2 事前预警能力薄弱

现在许多视频监控系统仅仅记录事情发生的过程,只有利于后期调查取证所用,事前预警功能相对薄弱。因为预警能力取决于智能视频分析算法的先进性,但目前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缺乏统一标准,用户期望高于其实际能力,基础设施不符合条件等。

3.3 大融合困难

上述讲到视频监控管理平台要实现大融合,但这终将是一场大型工程,首先需要取得各市各部门的同意和配合,其次还需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逐步完善,接着是网络共享在技术水平上的支持,还有信息的相对保密性的管理,最后是实施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成本控制相关管理。

3.4 信息提取不易

量越多,信息就越难查询,如果没有良好的大数据管理,那么在视频共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就会使有用信息的提取更加困难。例如,要提取某一时刻某一地段的视频,就容易出现许多相关却又无用的信息,反而使得其工作量增加了。

4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发展趋势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突破上述的制约因素,使其更完善,为安防建设的有效实施尽力。

4.1 业务扩展弹性大

由于监控系统的大融合,使得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业务涉及范围逐步扩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拓展范围将继续扩展,由于集成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要求管理平台有较大的业务扩展弹性。

4.2 存储能力强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视频清晰度要求不断提高,这必然要求其存储能力更强。一方面要求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扩充,体积尽可能缩小,另一方面要求开启智能化存储模式,利用网络进行安全存储,降低内置存储设备的压力。

5 结语

从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讲述,到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描述,都可以发现要在竞争压力巨大的市场上得到发展,除依赖国家政策辅助这一客观因素以外,还需不断发展创新,运用先进技术,将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实现环环相扣的高效管理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钦海.电力行业监控管理平台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公共安全,2013(22):300-302.

[2] 李丽婷.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安防,2014(6):110-112.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6

[关键词] 视频分享 网络广告 广告主

随着视频网站用户规模的不断增大,以及视频网站受众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未来网络广告形式趋于丰富化,视频广告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 2008年我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将突破15亿元,网络视频市场增长率预计可达73.3%。

国家从2008年1月31日起实施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阻止了新的私营企业加入到这个快速整合的市场中来,从而限制了市场竞争,无意中是给土豆网和优酷网等现有成员帮了忙。但不能忽视视频“国资令”的另一重意义――除了对现有视频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之外,这一新政更催促着掌握内容资源的广电单位向互联网进军。2008年3月,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同时宣布开通视频网站,并声称目标是“跻身一流的视频分享网站”,直接印证了这一趋势。广电单位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版权的视频内容“堆积如山”。 他们有内容和制作上的优势,对于内容监管也更有经验。视频分享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相比网页广告,网上视频广告的形式更灵活,更能根据不同观众群作精确投放,效果更好。然而,原创视频数量不多且视频内容低俗间接导致了广告主对于视频广告仍然持观望态度。互联网生态链到了web2.0的视频时代,代表贡献内容的视频制作者,除了获得到了被关注次数这一虚拟荣誉外,没能获得直接的先进收益。这就使得内容提供者对于贡献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没有热情。对于广告主,尤其是高端品牌广告主来说,选择低质量的视频内容投放自己的广告无疑是对自己品牌的冒险。而国内优秀视频内容的缺乏也使得真正能够完全符合品牌广告主要求的网络视频并不多。

因此首要解决的就是视频质量问题。有如下建议可以参考:

1.互换视频内容。视频内容的方式不只有购买,也有互换。比如为其它网站提供技术支持,换取对方的节目内容播放权。2008年,视频网站优酷网与交友网站Myspace中国达成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视频技术支持与内容资源共享,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2.对于定期上传视频短片的用户给予一些金钱的酬劳。如果一位用户创建一个稳定的栏目上传频道,例如某些比赛集锦和精彩个人视频,那么在他页面上张贴广告所得到的收入,将有一部分作为奖励留给这些上传者。当然,这些内容中应当存在一定的原创元素,与此同时上传的视频必须被数千人所浏览,那些定期上传但并不流行的内容并不能带来酬劳。实际上目前这种运营模式在美国市场已经展开,如果视频被浏览过百万,上传者将得到数千美元的酬劳。

3.融合平台业务,取长补短。平台运营商乃至产业链其他环节运营商,在加强协作的同时进行取长补短的必要业务融合,如视频分享平台加强直播功能的开发,并提高视频的画面质量等。2007年,悠视网对党的十七大、“嫦娥奔月”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今年两会期间,悠视网也对会议做了全程直播。融合平台业务,必将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4.利用事件营销。事件营销与视频分享具有一定的互适性,如视频分享网站具有一定的用户黏性,创造话题让更多的用户或潜在用户参与到视频创造中,从中能够发现潜在的优秀视频。在未来一段时间,事件营销将会是视频分享的一个机会。

此外,视频分享网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个具有传播功能的信息平台。承担社会责任,应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平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应该注意到未来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的趋势,将目光越过娱乐,在教育、医疗、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寻找更多的商机。

参考文献:

[1]陆福明:网络视频服务平台的智能化趋势.中国公共安全(市场版) China Public Security 2007年,第03期

[2]李晋林:网络视频节目现状及对策 Pres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Network Audio-visual Programs,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dial Communications 2004年,第01期

[3]关于公安院校网络视频发展的探讨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Colleges' Network Video 黄沙 滕萍辽宁警专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Police Academy 2007年,第03期

[4]艾瑞咨询:国内五大视频分享网站的看点.中国电子商务 Discovering Value 2007年,第02期

[5]杨秀菊:网络视频的N种商务应用.电子商务世界 Electronic Commerce World 2007年,第04期

[6]徐世鸿:Google收购Youtube的理由.电子商务世界 Electronic Commerce World 2006年,第11期

[7]艾瑞网:iResearch-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份额报告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7

影视作品,是电影和电视类作品的统称,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而且这些画面的衔接与声音的衔接必须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1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即影视作品规定为著作权法的客体。

随着影视作品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网络环境下的版权日益引起关注,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网络著作权。所谓网络著作权,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的权利。相对于传统的著作权来说,权利人除了享有一般的著作权之外,还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这种新型的著作权形式,其传播的范围较一般著作权来说更为广泛,使用者可以主动选择作品,也可以选择欣赏作品的时间和地点。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58条都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作出了相关的规定。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我国又制订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组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进行深入的保护。

二、侵犯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要素

在民法学界,对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存在多种观点:日本学者认为一般侵权行为成立必须具备四个要件:(1)故意、过失的存在;(2)违法性的存在;(3)损害的发生;(4)损害与违法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法国学者认为必须有过错、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个要件;德国学者认为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过错,行为的不法性,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这四个要件。

基于民法学界对侵权行为的理论,笔者在下文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研究中援引民法学界对一般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研究成果,将其在著作权领域予以适用。笔者将在下文中着重从损害事实,行为的违法性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讨论研究。

(一)加害行为

对于行为人是否实施了加害行为很好判断。著作权法所称的侵权行为是指违反著作权法规定的义务,侵害他人依著作权法享有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为。对于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无非是实施了任意复制影视作品或者未经同意传播影视作品的行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相关行为,即可认定行为人实施了加害行为。但是仅仅实施了加害行为并不能当然认定其行为侵犯了权利人对影视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损害事实

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所谓损害事实,是指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他人财产上的损失或者精神上的伤害。损害事实是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客观结果,如果没有损害事实的发生则不能认定行为构成侵权。对于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侵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问题而言,主要看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导致影视作品权利人财产利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影视作品是否在行为人实施该行为时其点击量等其他利益受到影响。

(三)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着关联,即是行为人的该行为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损害结果并不是由行为人的行为所导致,那么行为人当然不承担责任,因此在判断行为人是都侵犯了权利人对影视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必须考虑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导致了权利人的损害。

(四)行为的违法性

是否对他人利益造成影响就一定构成侵权?这一问题与行为是否违法密切相关。若行为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但是该利益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或者说行为人的这一行为并不受法律规范的限制,即行为不具有违法性,那么该行为即使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也不能构成侵权。对此,笔者认为,在认定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时,有必要将行为的违法性作为其构成要件之一。如果行为人的确实施了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就传播其影视作品的行为,但是该著作权人对该影视作品的权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那么法律并不规制行为人的此种行为。因此,对于权利人的行为是否属于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一定要判断该行为是否在法律允许的合理限度范围之内,超过该限度范围,就属于违法行为就需要受到法律的规制。

(五)行为人的主观要件

行为人的主观要件,即行为人实施该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一般认为,未经许可实施受专有权

控制的行为,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都构成侵权。而间接侵权的行为不在专有权利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行为人必须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才可认定为侵权。对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来判断。主观判断标准认为应根据行为人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因素,来判断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后果有无预见或认识,以及若有预见或认识,行为人对这种结果的态度,据此判断行为人的过错,即确定行为人的实际心理状态。2客观判断标准认为应当以某种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行为人的行为,进而认定行为人有无过错。虽然主观标准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但是相对来说,客观标准可以从行为人的外部特征判断其内心状态,更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法学领域在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判断上,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客观标准。

对于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采取主观标准不够合理。侵权者的内心状态他人不可知,按照主观标准来判断给权利人的举证造成困难,使得权利人维权阻碍更大。而采取客观标准则可降低权利人举证困难的弊端,使权利人的权利更好地得到维护。

对于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主观方面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应该主要采取注意义务违反说,同时辅之以其他标准。因为很多网站提供平台供用户自由上传,网站本身有时候并不知道影响了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著作权人给予其必要的提醒之后该行为人仍不能停止其侵权行为,此时就可以判断该行为人已经有主观上的注意。其次,作为影视作品有的存在公映阶段,在此阶段著作权人必然不会允许他人在网络上传播该影视作品从而影响其公映收益,在此阶段通过其行为就可以判断其主观上存在过失,因此只需适用行为标准违反说即可。

三、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影视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不仅能够满足公众的观影需求而且能够为权利人带来巨大的利益。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完善对网络环境下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

(一)网络管理者及权利人自身的保护

网站管理者首先要确保对所管理网络上传的影视作品有合法的来源,对于用户上传的影视作品等视频信息必须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对于用户任意上传影视作品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应该及时予以制止和删除。其次,权利人自身也可以采取技术措施保护自身对影视作品享有的权利,对影视作品的传播予以必要的限制。发现有侵害自身对影视作品享有的版权的,可以及时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也可以对其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完善法律法规

1、我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虽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对于该权利的具体内容、侵权行为的判定等方面还未作出规定。就此,笔者认为,应该详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具体内容,在侵权行为的性质和行为特征方面也应予以具体规定,同时,还可以按照侵权主体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责任类型。

2、法律责任。一方面对侵权行为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没有规定,另一方面对赔偿数额的大小没有作出详细规定。因此,有必要用法律规定确定侵权赔偿数额时的考量因素。例如,在确定赔偿数额时需要考虑权利人损失的大小以及侵权人获益的大小,要考虑影视作品的热播程度、票房等因素。其次,还要考虑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的大小,包括对侵权行为的明知程度、侵权时间的长短、传播的范围。此外,对于侵权人的赔偿数额不应该仅仅限于补偿性赔偿,而应该适当地增加惩罚性赔偿,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3、目前我国法律还没有规定网络用户任意上传影视作品的法律责任。目前法律不能对网络用户任意上传影视作品的行为进行规制,而且网络用户也没有良好的法律修养,还不具备此种法律意识。此外,对于网络用户在注册登录时往往不是使用真实姓名,这在法律责任追究方面就更为困难。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用户上传视频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法律规制,逐渐实习网络用户的实名化,以防止用户以无法律规定为由任意侵犯他人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

四、视频网站利益与影视作品版权保护的限制

影视作品作为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观众只需要点击即可随时随地观看影视作品。而视频

网站的点击量越大,往往就越能吸引广告商进行投资,这就会给视频网站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即使从2006年到2011年版权费上涨了十倍,仍然没有阻挡视频网站获取影视作品的热潮。对于影视作品版权费的上涨,一方面激励人们不断地开发新的影视作品,另一方面,权利人会利用其享有的优势地位不断地向视频网站索取高价。因此,虽然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必须要理智对待,对于影视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也应限制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有序的影视作品版权交易环境。

(一)对影视作品版权的反垄断法规制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了下列几种垄断行为: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

集中。影视作品目前面临的版权费过高的问题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一种。我国《反垄断法》第17条第2款对“市场支配地位”作出了界定。3在《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的界定中可以发现,在相关市场内具有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的即可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对于影视作品版权产业来说,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市场支配地位。因为其在和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交易人具有相对于交易相对人的优势,其有权决定交易的对象、交易的价格等交易条件,而相对人对此则无决定能力。有学者将影视作品版权产业的此种市场支配地位称之为“相对市场优势的地位”。4

一般情况下,市场支配地位的确定是存在于相关市场中,而这种相关市场往往是具有水平竞争力的企业构成的一个市场。在这一具有水平竞争力的市场中,有的企业规模较大份额较多,达到法律规定的市场份额比例即可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在影视作品版权产业领域,这种市场支配地位则与一般的不同,它存在于具有垂直关系的影视作品权利人和影视作品交易相对人之间。交易人较交易相对人的市场优势并不是来源于企业规模的大小,也不来源于其市场占有率,而是来源于其对影视作品这种资源的专有。就目前视频网站争抢影视作品这种资源的现状来看,视频网站要想继续存续必须要获得影视作品资源来取得点击量从而吸引广告商的投资,因此视频网站对于影视作品交易人的依赖十分明显,因此影视作品交易人的此种相对市场优势的地位是可以认定的。

影视作品版权费暴涨的现象已经影响了视频网站这一行业的正常发展,影视作品版权费的涨速之快已经超出了版权这一合法垄断的界限,可以将其归之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影视作品所具有的版权带来的市场支配地位本身并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但是如果超过合理的限度形成了对这种支配地位的滥用就需要由反垄断法进行规制从而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滥用市场支配行为具体体现为:

1、以不合理的高价销售商品,即垄断高价。目前影视作品的版权费激增,而其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导致其不断利用这种优势向视频网站索取高价。视频网站作为交易中的依赖方,其网站的营利依赖于影视作品资源的取得,因此在交易中只能任由交易方提出各种交易条件而无反驳的能力。影视作品的版权人不断地利用视频网站的依赖性来获取垄断利润,不断地提高影视作品的版权费。版权费畸高导致视频网站通过引进影视作品获得的其他收益已经不足以冲抵购买影视作品版权所支付的费用,这就导致了很多视频网站营利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亏损。这种状况使得很多视频网站不得不放弃大量获取影视作品,结果就是致使公众能够通过网络获得的影视作品信息越来越少。影视作品版权人的此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公众利益,扰乱了相关市场的正常市场秩序。  2、差别待遇。视频网站之间竞争激烈,为了获得视频网站不得不采取各种竞争手段。各大视频网站在对影视作品版权费报价的过程中采取报高价的措施,让一些小的视频网站失去竞争能力。版权人为了获得这种垄断利益,对不同的视频网站给予不同的价格定位,这种是对于同等条件下的交易相对人给予不同对待的典型。为此,《反垄断法》第17条第1款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二)对影视作品版权的价格法规制

我国《价格法》致力于规范价格行为,发挥价格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健康发展。而目前影视作品与视频网站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导致了该行业价格不合理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了经营者的利益,同时对于影视作品的消费者即网民的利益也造成了损害,有必要用价格法对影视作品著作权人的交易行为进行规制。价格有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之分。目前该行业影视作品版权

交易价格就是市场调节价的结果。市场调节价往往能最真切的反应市场的供求需要。但是,市场也会出现失灵的时候,正如现在的影视作品交易市场。此时,就需要政府通过有形的手来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控。《价格法》规定了政府对于价格的调控,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法律责任。对影视作品版权产业的交易价格需要通过价格法的规制起到适当的调节作用,不应放任影视作品版权费的任意上涨。

对影视作品版权的保护是必要的,但要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对著作权的保护不应该以牺牲其他经营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作为前提。在平衡社会利益稳定市场秩序的基础之上对著作权进行合理的保护,才能够保证整个社会处于有序的状态。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时候,有必要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来维持市场秩序。这并不是对私人权利的限制,所有权利都不应该是无限制的,不能因为对权利的专有而对相关市场实施滥用垄断地位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再交易主体之间寻求利益的平衡,不能一味利用对权利的垄断来毫无限度的索取垄断利益。

参考文献:

1、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2、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郑成思,《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载《法学》2004年第9期。

4、刘春田,《电影版权保护要打持久战》,载《当代电影》,2009年第8期;

5、李昌麒,《论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的互动机制》(合著),载《法学》2001年第5期。

注释:

1.参见2001年《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11项。

2.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3.《反垄断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网络视频市场现状篇8

战略变局

IDC预测,国内宽带用户在2004年底达到了2320万,实现收入180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宽带接入用户数将达到6000万,市场增长点也将从接入走向应用。

“网络视频电话无疑是促进宽带应用发展的一个重要筹码,”IDC分析认为,“网络视频电话的用户数将从2004年的4万多增长到2009年的1500多万,2004年至2009年的CAGR将达到221%。”

顺应网络通信战略的发展,263最近推出“ET网络视频电话”,定位于“新一代的网络通信工具”,在未来263企业战略发展计划中,成为与天下邮并列的两个核心产品之一。伴随着263战略的最终出台,“e话通何去何从”这个一度引发无数悬念的问题也尘埃落定。

263方面表示:“ET将逐渐淡出已经与QQ、MSN三足鼎立的即时通信市场,向以IP视频应用为核心的宽带通信服务转型。ET将作为代表263转型网络通信之后最重要的产品之一,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

互联网通信的诱惑?

263已经通过e话通在即时通信赢得巨大市场占有率,在此时实行这种“壮士断臂”式的转型策略,是否得不偿失?

ET的浮出水面终于将谜底打破。ET的核心就是利用宽带IP网络来实现对视频、音频、文本信息等通信方式的应用服务,未来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还将提供跨网通信功能和用户状态呈现等支持。

显然,ET的核心直接指向了网络视频应用服务,并试图通过打造一个更完善的应用平台,最终吸引网络视频用户。“ 这并不意味着对原有超过5800万e话通注册用户的一种放弃和背叛,”263称,“ET要构筑一个以视频应用为核心的综合性互联网通信平台,而e话通将作为该平台社区部分被包容其中。在为现有客户继续提供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263在网络通信领域的话语权将是ET的主要目标。”

ET所包含的视频电话功能提供了更加偏向通信用户使用习惯的按键式键盘,还提供了与邮件、手机进行绑定的功能,即利用ET即可以随时监督邮件状态,并可以使用ET进行无线短信息的收发。另外,文本群发、I空间等一系列专用的交流工具也成为以视频应用为核心的功能延展,使个人用户商务交流更得心应手。

传承与革命

在商务功能方面的增强并不意味着对原有IM用户的放弃,ET将原来e话通所独有的即时通讯功能包纳其中,多人聊天室、社区等诸多对个人用户有着强大吸引力的功能特性依旧成为了263吸引更多用户投入ET阵营的一项法宝。E话通最终将作为ET的社区功能出现,与短信通等功能同属ET的一个子系列功能模块。

实际上,在尽可能多地保有原来e话通用户,并吸引新的个人商务用户的同时,ET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企业应用层面。按照263的说法,ET最终是要打造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多种通信模式的融合平台,针对网络通信的特性被进一步强化,支持多方视频会议、来电显示、呼叫转移等通信功能,而且后台的用户管理、话单、计费等支撑系统也已经完善。

上一篇:园区网络建设范文 下一篇:企业金融决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