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金融决策范文

时间:2023-11-01 05:45:32

企业金融决策

企业金融决策篇1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企业投资决策;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利率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6)06―0096―07

中国经济学界关于金融市场化的分析和研究,通常主要集中在价格、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资本流动对经济运行发生影响等方面,或关注于宏观层次上的投资运行受金融市场化程度影响等方面①。诚然,这种分析和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深入理解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思想材料,但由于金融市场化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不仅涉及宏观层次上的投资运行,而且涉及到微观层次上的企业投资活动;因为,不同金融市场状态下的货币供给和需求,包含着制度、主体、行为的特定投资运作机理②。以企业的投资活动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受金融市场化的影响较大,值得分析和研究。

本文在分析金融市场化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相关性的基础上,简要讨论利率、业务经营和资本流动等的金融市场化对企业投资决策行为所发生的作用力,并联系我国体制转轨阶段由金融抑制状态向金融深化状态过渡时期的企业投资决策问题。

一、企业投资决策与金融市场化的相关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特征,是企业在进行重大项目的选择时,必须充分考虑价格、利润、收益和风险等因素。以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股份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企业决策通常采取投票同意制决策原则,这种决策的机理构成表现为,投资者具有对投资决策的参与权,投资决策的程序和形式受制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也就是说,市场的投资决定机制规定或引导着企业投资决策的行为方式。企业实施投资决策计划与金融市场化程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货币价格、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资本流动等对企业的融资、投资选择、资金拆借等产生抑制,则企业投资决策的实施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制约;反之,如果金融市场处于深化状态,则企业投资决策的实施就会很顺利。

金融市场化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是一种迂回的动态关联。一般来说,金融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的深化状态,企业投资决策就不会被货币价格、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资本流动等金融制度所束缚,这可以理解为企业投资决策随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当金融制度变化的方向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时,就会给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在融资、市场进入、资金调剂等方面的灵活性;具体地说,就是金融制度在某一时期一旦提高了金融结构的开放度,便会在下一时期解决企业投资决策有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换言之,金融市场化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投资能力的同时支持企业投资决策的信心,从宏观的层次上看问题,金融市场化可以在市场引导企业的背景下相应地改变企业的投资结构及其比例。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制度结构是否具有效率,通常会通过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往频率来反映,某一时期企业投资决策的变化会反作用于金融结构及其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现阶段的体制转轨时期,这种状况表现得相当明显。因此,可以认为金融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该时期的企业投资决策格局所塑造的。

联系现实来具体地考察由以上相关性所反映的动态相继过程:(1)一国在某一时期的金融市场化及其进程,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形式和内容,金融制度的改革是否适合社会的经济运行,是否符合吻合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会客观地影响到企业以投资决策为核心内容的生产经营活动;(2)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体现了政府改变金融体系和结构的政策和调控意愿,这种意愿反映政府调控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观性,政府一般会考虑企业投资决策的变动,这可以理解为是这种相关性在政府金融政策实践中的具体表现;(3)稳健而适时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反之则反是。显然,金融市场化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的这种正负相关性,会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经常出现。

理解金融市场化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企业投资决策受金融环境变化影响时所蕴含的一些机理,并能通过这些机理来解析我国现阶段企业在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行为方式。

二、金融市场化格局变动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一般影响

美国金融学家RI麦金农和ES萧曾在20世纪70年代将金融市场化解说为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化的转变。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放弃金融管制才能实现金融深化,指出利率自由化和减少数量行政干预是打破金融抑制的主要手段,应该将利率自由化视为金融市场化的主要替代指标①。嗣后,经济理论研究将放松利率管制、金融行业的自由进入、消除贷款控制、银行私有制以及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等统统列入了金融市场化的讨论范围。显然,研究范围的扩大在不同角度或层面涉及到了金融市场化与企业投资决策的联系。

众所周知,金融抑制的特征是货币资产不表现为实际资产的替代品。具体地说,利率的浮动被金融当局控制,它不反映货币的供求关系,以至于实际利率变化不反映投资需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和市场准入的管制,致使货币资产的种类和金融市场范围被限定在狭窄的空间;银行业缺乏竞争机制,少数大银行寡头经营,整个金融活动呈现出一种场内和场外并列的二元结构。依据货币政策并有法律保证的场内金融活动,主要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占据;而得不到货币政策庇护且没有法律保证的场外金融活动,则主要由小规模地下钱庄、放债公司以及某些公开或半公开的民间融资组织来运作。金融结构的二元化通常会致使企业投资决策局限于国内经济、民族工业和地域特征所圈定的金融运行框架。

金融市场化是金融体制由抑制走向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利率逐步开始市场化,金融工具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大,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的发行会大大强化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以利率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不再像金融抑制状态下那样将利率视为常数,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在利润率预期的基础上考虑利率的波动。利率波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和生产成本,于是,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便开始密切关注利率以及与此相关的金融制度的变化。但是,在一个金融市场化刚刚起步的国家,由于证券市场发展不充分、市场准入限制、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锁定以及不允许外资自由流入等情况的存在,企业对官方利率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同时,投资的潜在冒险机会和能力在企业中呈不均匀分布,这种状态决定着部分企业在特定的时空上不会成为实际的投资者,这些企业会密切关注利率的变动,将自己的储蓄用于购买金融存量资产,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因此,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中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企业的投资决策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以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的发行而论,由于初级金融工具一般与工商企业、家庭和政府等非金融经济单位的债务发行和股权证券有关,经济单位的绝大部分资产是由初级金融工具和货币组成的,而次级金融工具则主要是指存款、保险契约以及经济单位自己的股权证券,因此,金融市场化会使金融的总体运行不局限于初级金融工具的运用,而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使用次级金融工具。金融工具使用的广泛性,拓宽了企业投资决策的范围,金融机构通过次级证券的发行可以为企业投资支出进行融资,社会的融资渠道拓宽进而投资规模会相应扩大。于是,企业投资在总量、形式、行业、时间期限、地域等方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总量上来看,发行次级证券可以弥补只是发行初级证券难以满足企业投资需求的缺口。因为,初级证券的发行额与超过投资者自身储蓄的资本支出额往往是不相等的,前者通常小于后者;如果金融机构不发行次级证券,就不能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

从形式、行业项目来看,金融运行总体结构的业务经营,通常由初级证券的直接融资和次级证券的间接融资两部分来构成。在金融市场化进程中,利用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这两种双管齐下的金融工具,有可能使企业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趋于相等。就这些金融工具对企业投资决策所发生的影响来说,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大型资本支出项目的份额会增加,这些大型项目会吸收来自工商企业和政府的投资,而社会总投资中由家庭投资所构成的小型项目就会减少。这就是说,初级证券和次级证券广泛的发行对企业投资决策具有资源重新配置的功效,它会增加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行业、设施和设备的企业投资决策的份额,相应地减少那些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行业、设施和设备的企业投资决策的份额。

从地域和时间期限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来分析,由于次级证券较之初级证券,具有只需经历微乎其微的耽搁、成本和手续费便能变换成现金的功能,并且较之初级证券明显具有发行可分性的优势,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会关注于次级证券。在次级证券和初级证券相伴发行的金融市场化进程中,随着金融运行总体结构对次级证券的扩大发行,企业投资决策在地区的分布上便有着与行业分布相类似的趋向,即在某些地区会增加超过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份额,相应地减少那些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设施和设备的投资份额。同时,由于次级证券和初级证券在时间期限上共同赋予了企业灵活运用长短期选择投资品种的机会,因而,社会总储蓄结构便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对资本支出结构在时间期限上的安排。因此,我们可将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初级和次级证券的扩大发行,理解为引导企业投资决策方向或行为方式转化的一种机理性现象。

金融市场化的特征或标志是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工逐步加强,货币结算业务和金融服务项目以利率调节为中心内容而全面市场化。联系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企业投资决策来看问题,由于利率的波动尚不能完全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利率二元化对企业的筹资渠道、资金成本、项目选择、收益和风险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无论是结算和汇兑、银行存款和贷款,还是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外汇以及其他各种专用性的金融业务,都难以将企业投资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完全纳入到以利率调节为中心的市场化秩序中来。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尽管金融业务的部分市场化会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径发生了变化,为企业投资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使企业跳出了原先主要以产业固定资产为对象的范围,并由此导致企业投资决策规则的相应变化,但由于利率调节尚不能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市场信号,也就是说,各项金融业务尚不能随着利率的波动来导引企业的投资决策在充分考虑其资本规模、资本周转、流动资金比例、资金投入和资本补偿时间等方面来进行。

以上分析是从宏观层次上对金融市场化进程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情况来展开的,其侧重点在于指出利率调节非市场化难以致使金融业务市场化,从而难以使企业的投资决策真正步入市场化的轨道。例如,我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就有许多金融衍生品种有待于开发,商品期货市场有待于开发的品种更多,外汇市场则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这便决定了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这种金融服务、信息搜集、加工和处理系统的金融抑制向金融深入的过渡状况,从理论上来说,就是金融运行系统将社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不强,金融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功能达不到优化状态,不能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较好的金融市场化环境。下面,我们以股份制企业为例,来说明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企业投资决策。

三、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决策原则

股份制企业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组织形式,既可以看成是经济体制市场化的产物,也可以理解为是金融市场化催生企业制度选择的一种必然。这种组织形式的运转,包括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组织活动和以销售为中心的签订、执行合同的外部组织活动。以企业投资决策来说,企业投资决策的形成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组织活动,而且涉及到企业的外部运作。一般来讲,股份制企业内部组织活动的症结是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外部运作则通常是指与政府各项制度安排、同其他企业产供销等的关联活动;但无论是内部组织活动还是外部运作,企业的投资决策都与金融的市场化进程有着联系。

金融市场化之于股份制企业投资决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金融市场通过初级和次级证券的发行将企业的股权结构分散化。在现代股份企业中,股权是产权在法律规章上的凭证载体,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是因为他们拥有企业的产权,因此,企业的投资决策原则必须由全体投资者共同参与而形成,即每一个投资者都有权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但如果一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初级和次级证券的发行规模较小,则股份制企业体制的形成便会受到约束。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股份制企业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即便企业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分散的内部组织体制。也就是说,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不可能使企业的投资决策原则具有真正意义的立宪性质,企业的投资决策难以做到以投票赞成或反对的投资决策议案方式来完成。因此,金融市场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股份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性质。

金融市场化为股份制企业采取投票制的投资决策原则创造了外部环境。细化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从产权角度来看,金融市场化解决了股份制企业产权的虚置,投资者通过股票市场拥有自己的产权;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化导致各种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会给投资者提供诸如利率、价格、利润、风险等市场信号,从而使股权结构的分散状态与投资决策的分散化相适应。较之于计划体制下的企业采取行政干预型的投资决策原则,股份制企业投资决策的效益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投资者所拥有的资产或产权的升值或缩水,也就是说,他们是投资决策风险的实际承担者,这种投资决策所承担的风险形式存在着一种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同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决策原则、机制、程序等一起共同构成投资决策的运行体系。因此,体制转轨中的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与金融市场化过程是分不开的。

金融市场化对股份制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的最主要的操作平台,是为其公开募集社会资金拓宽了融资渠道。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加深和金融资产品种不断被创新出来,股份制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组合便开始分散化,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充分的选择,作为借款者或贷款者,企业可以在投资决策中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负债和资产结构。也就是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市场化所提供的平台,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来把握市场所赋予的机会从而进行融资。在现实中,股份制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初级证券以实现向社会的直接融资,但由于初级证券的发行额往往会小于公司超过自身储蓄的资本支出额,这一缺口一般需要金融机构发行次级证券来弥补。在金融抑制状态下,股份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额一般会小于金融深化状态下的融资额,而在金融深化状态下,金融机构组织发行各种有价证券,居民开始广泛持有各类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外汇额度、外汇券等等,这种状况改变了社会的投资与储蓄结构,原先那种单一的银行储蓄存款结构被打破,各类有价证券的发行使得个人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逐步上升。因而,股份公司的融资状况要根据金融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而定。

股份制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渠道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原则规定,一般是由董事会提出融资方案和融资渠道,经由股东大会表决,再由监事会监督而由厂长或经理负责实施。同样,企业进行重大项目的投资决策也必须经历以上的程序。但在金融市场化起步的初级阶段,由于金融工具的使用尚未全面市场化,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运转还不能真正按照股份制原则进行投资决策。这个问题突出反映在金融市场还不能以证券发行来分散企业的股权方面。也就是说,在金融市场化进程刚刚起步的国家,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相对集中。其结果是在股权不能分散的情形下,投票制的投资决策原则难以落实,投资项目的决定通常取决于某些大股东的意志,此时,尽管企业在形式上仍实施投票制决策原则,但投资决策实际上是以控股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金融市场化所决定的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为股权分散化提供了可能性。此时,股权的分布情况可能会出现以下情景:在股权分散的情形下,企业重大投资抉择的投票制原则的落实,一般取决于被提交的投资项目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前景预期,当投资抉择项目在大多数投资者心目中的预期前景看好时,此项投资抉择就容易被通过,反之,便会被否决。但在股权集中的情形下,企业的重大投资抉择则取决于控股者对投资项目的前景预期,此时的企业虽然在形式上仍实施投票制原则,但它会造成投票制原则的变形。从逻辑上来说,投票制的投资决策原则是以股权的大体均匀分布为前提的,当股权集中的情况发生时,代表少数股权的投资者与大股东的决策意见相左时,股东大会实际上成了大股东意志的附庸。这种状况的分析很重要,因为,在企业股权集中的情形下,虽然贯彻投资秩序的手段依然是采取投票的形式,但大股东的抉择意见是不可能被否定的。因为,现实中的企业董事会成员都是大股东的代表,由董事会提出的投资抉择预案通常会没有阻力地获得大股东控制的股东大会通过,这实际上已完全达到了投资决策的上下一致性。因此,企业在这种背景下所实施的投资抉择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执行制原则①,它在形式上并没有背离股份经营企业所要求的股权大数规律。

我国在经济体制中股份制运作模式存在着一些变形的情况。企业内部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虽然配套,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尤以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所引致的投资秩序变形为最甚。股权分布严重不均衡,一股独大和少数股东控制绝大部分股权的现象十分普遍,于是,虽然每一个投资者都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可以通过股东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反映自己对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的赞成或反对意见,但投资决策的决定权始终操纵在代表大股东意志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手中,股东大会实质上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权利机构,这种上下一致的投资秩序实质上已经不是在贯彻投票制原则,而是在贯彻行政执行制原则。这种状况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从理论上来解析以上状况,我国现阶段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决策原则及其秩序,实际上表明它的内部组织管理机构已开始渗透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但由于投资决策原则和秩序存在着市场立宪与行政执行的并列情况,企业的投资决策、程序和原则也就发生了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强烈碰撞。由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的投资决策的形式和路径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场依赖与行政依赖的双重格局。具体地说,在政策和市场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企业开始以收益和成本分析法来衡量两种路径依赖的得失,以确定投资项目的选择。同时,企业的融资方式也由过去单纯依靠财政支持和银行信贷逐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转变,并且开始参与金融资本市场活动。但无论怎样理解这种现象,金融市场化对股份制企业之投资决策的影响是深刻的。

总之,在经济体制转轨所决定的金融运行的二元化形势下,处于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国家尤其是金融市场化进程刚刚起步的国家,由于行政管理主要局限在金融的规章、条例、指令和相应的人事安排等方面,它对货币和信用的具体行为还不构成强有力的约束,法制管理通常又是在金融立法不完善的前提下运作的,因此,法制管理、行政管理与经济手段的相配合存在着急需解决的很多问题。就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来说,在股权分布不均匀的情形下,企业的投资决策实际贯彻的是行政制决策原则。

四、结 语

企业的投资决策及其原则是在外部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约束下展开和实施的。面对着市场错综复杂的情况,企业从投资选择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到融资操作、收益分享、风险承担,均是在有限理性约束和利润最大化驱动下进行的。以金融市场化对企业投资决策所形成的外部影响来说,它实际上构成了企业投资决策时受有限理性约束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本文在概要分析金融市场化与企业投资决策相关性的基础上,在宏观层次上考察了金融市场化格局变动对企业投资决策的一般影响。诚然,本文的分析没有对金融市场化如何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作出详细的说明,但本文有关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的分析,却在很多重要方面点击到了企业投资决策与金融市场化的关联。

针对我国现阶段股份制企业投资决策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注重从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分析了股份制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原则、秩序或规则,这种以企业投资抉择原则和程序作为主线的分析方法,是基于由股份制企业的内涵和外延所决定的投资决策行为之特征的考虑。在笔者看来,企业体制变动对投资决策发生的直接影响,可主要归结为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在投资选择上的决策原则及其实施程序,至于其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因素都可以通过某些迂回的分析归属于原则和程序之中。正因如此,本文注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股份制企业在投资决策的秩序、原则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金融市场化角度分析了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对企业投资决策的秩序和原则的要求。本文对股权集中而左右企业投资决策的局面持否定态度,认为解决我国现阶段股份企业投资秩序中相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无序现象的当务之急,必须刻不容缓地消除一股独大或少数人集中控股的问题。

本文认为,股份制企业投资决策原则扭曲的主因是股权过度集中,要使企业真正贯彻投票制的投资决策原则,就必须在政策和技术上彻底解决国有股权的转让问题,而要解决股权的转让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要建立起能够协调股份制经营的良好的股票、期货和外汇市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决策的环境。联系我国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决策的现状来看问题,笔者以为,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会改善我国股份制企业的投资决策格局。

参考文献:

[1]李量.现代金融结构导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林志远.社会主义货币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3]张汉亚.“建立以现代企业为基础的‘法人投资制’”[J].经济研究,1994,(8).

[4]何大安.投资秩序:规则安排与机理构成[J].学术月刊,2002,(9).

[5]何大安.投资环境与厂商跨地区投资的机理分析[J].经济管理,2002,(14).

[6]迈克尔・ 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M].中译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周晓寒.金融经济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196-231.

[8]黄金老.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9]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1]威廉姆森.《市场与管理等级制》1975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85年。

企业金融决策篇2

【关键词】金融创新;企业投融资;决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投融资活动直接决定着企业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科学预测金融市场状况,开展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投融资活动,就能够实现企业更好发展的目的。正确的投融资决策,能够持续不断的推动企业发展。

一、金融工具创新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分析

金融工具作为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规划和投资方向。使用多种具有创新性的金融工具,能够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降低企业风险,而且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实施不同组合的金融工具,能够有效的降低融资成本。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很多,以可转换债券为例,它是一种公司在发行债券的基础上附加的期权,持有人可随时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将债券转换为公司的股票,因此它具有债券和期权的双重优点。如果用于融资,可转换债券的性质使得持有人能够随时根据发行债券的企业经济状况来进行股票的转换,这种转换的灵活性使得企业的融资资本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如果用于投资,由于可转换债券的利益是由公司定期支付的,因此相比股票而言更具有稳定性,同时如果公司的经营状况出现波动,股票价格下跌,可转换债券失去的只是其纯债价值,市场的风险性较小。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金融工具的创新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小、结构和企业的投资收益,并能够适度调节企业的投资风险,如果企业能够科学的利用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进行企业投融资决策,就能够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二、金融业务创新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分析

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方式就是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投融资工具,使企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提高投融资行为的操作性。目前我国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是指银行自身业务的创新和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如租赁业务等。这里我们研究的主要是银行业务的创新,目前我国企业中使用最广泛的的就是资产业务创新,指的是企业把自有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从而获取资金的一种具有贷款性质的业务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把风险转移给银行,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当然企业需要向银行支付一笔较多的利息。

三、金融制度创新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分析

金融制度创新指的是对银行当前所执行的制度进行改革或是优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金融制度创新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在中小企业领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当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但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融资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对营运资金的使用不够科学,面临的市场风险相对较大,信用程度较低,因此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时手续十分繁琐,环节多、审核严、时间长,这就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可能性,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在金融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所需的审批程序,从制度上对其融资行为进行重点倾斜,制定合理的审批流程,就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几率,这种资金的扶持行为对其发展有实际的促进作用。

四、金融市场创新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分析

金融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金融市场的创新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反映出来:

1.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市场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尤其是目前我国货币市场中的融资工具期限十分灵活,能够实现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多种短期需求,从而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2.银行间市场结构完整,层次鲜明,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投资交易时的价格波动,对企业的交易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3.银行间市场用于企业投融资的产品和延伸产品种类丰富,既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又有企业债券和信贷产品,使企业能够根据需求和风险程度选择符合资金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的金融工具。

4.市场设备的的信息化和交易行为的便捷性使得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扩大了企业的投融资规模,更多的企业投资者和融资者更乐于进入市场获取服务。

五、金融创新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再生风险

虽然金融创新能够降低企业在投融资行为中的风险,或是将风险进行适度转移,但是任何一种金融创新自身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都会带来新的无法避免的风险,这就是金融创新的再生风险。金融创新的再生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律风险,产生法律风险的主因包括交易的合约不具备实际的法律约束力,或是与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冲突,金融创新工具存在不合法性等。

2.信用风险,因为当前金融市场中所有的交易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因此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大,例如企业如果使用资产债券化进行投资,而原始的借款无法收回,就会使企业遭受利益损失。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因为金融体系内部控制行为的失调而产生的,一旦市场监管体系出现漏洞,或是交易过程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就会造成操作风险。

参考文献:

[1]黄福宁.构建技术创新投融资风险评价有效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8)

企业金融决策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善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疑对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小企业如何跨越金融危机这道坎,关键是缓解或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性难题,因此需要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思考。

        1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市场感知灵敏、机制灵活,在技术进步、机制创新、创造就业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然而,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更加凸显,纷纷陷入资金流转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发改委的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多万家中小型企业倒闭,倒闭的企业中一是银行资金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是一系列融资难负面因素叠加效应的结果。国际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国内方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都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盈利空间,此时,银行更倾向于支持安全边际较高的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更为突出。

        2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企业开工普遍不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与往年同期企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形成较鲜明对比,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部分中等偏小的企业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由于市场总体需求下降,同业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一部分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据行业内人员预计,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小企业,产能不足现状十分明显。我国多数外贸加工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主要市场萎缩、价格下滑、汇兑退税损失较大。

        2.2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

        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原辅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攀升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原本利润空间极其狭小的中小企业未来的生产效益不容乐观。当前钢、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部分中小企业应该是利好,但原材料价格的涨跌无序同样增加了部分企业主的担忧。如铜价的下降使一些电缆企业受损严重,如航天电缆集团1个月的时间因铜材料库存而导致直接经济损失180万元。华星化工在国际原油价格为100美元/桶时购进了一批原料,可保证2个多月的生产,但目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造成生产必然产生巨额亏损的尴尬境地。

        2.3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金融危机形势下,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将同时诱导经济、金融资源向垄断企业或大型企业倾斜和配给,通过替代效应的形式,相对削减中小企业的可贷资金渠道。此外,在随后进入的宏观经济衰退或紧缩阶段,随着中小企业经营风险与信用风险水平的大幅度上升,信贷配给现象将趋于更加严重,可贷资金又可能发生绝对性的削减。

        3我国中小企业克服融资难关的对策思考

        3.1积极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信贷政策

        对因金融危机影响暂时面临经营困难,但基本面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的中小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坚持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加快调整中小企业结、付汇管理标准,从2009年开始,一般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要增加,对单笔金额较小出口预收货款,不纳入结汇额度管理范围;调整企业延期付款年度发生额规模,为涉外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3.2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服务机制

        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本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同比要实现多增;城市商业银行力争实现全年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农村信用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应高于除农户贷款以外其他贷款增速。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推广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等贷款品种,积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和有特色的理财产品。缩短贷款审批周期,中小企业贷款审批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3.3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要是符合相关法规、政策的优质中小企业就可以进入资本市场,挑选一批成长性较好、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作为发行集合债和公司债的后备资源,及时做好初审与推荐工作,抓紧组织上报。这样不仅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积极为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创造条件,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舞台。

        3.4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企业金融决策篇4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企业的产生、生存及发展均离不开投资与融资活动。随着我国加入wto 组织,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与融资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认真考虑如何选择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方式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以及制定最佳融资期限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当的融资策略,以作出最优化的融资决策。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它不仅改变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而且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及价值增长。典型的融资决策包括出售何种债务和股权(融资方式)、如何确定所要出售债务和股权的价值(融资成本)、何时出售些债务和股权(融资时机)等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融资规模的决策和融资方式的决策。融资规模应为企业完成资金使用目的的最低需要量。而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代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标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融资决策过程

企业制定融资决策的过程,也即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过程。具体决策程序是:首先,当一家企业为筹措一笔资金面临几种融资方案时,企业可以分别计算出各个融资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然后选择其中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一种。其次,被选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种融资方案只是诸种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最佳资本结构,这时,企业要观察投资者对贷出款项的要求、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等情况,根据财务判断分析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企业财务人员可利用一些财务分析方法对资本结构通行更详尽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企业进一步的融资决策中改进其资本结构。

(三)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融资决策在中小企业财务决策中并不具备像大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那样的独立性,它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这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必须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才能通向财务管理目标,而不是像股份公司那样,融资决策与财务目标之间可以建立直接的函数关系。这是因为:

1.中小企业财务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只有投资活动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即最优的投资决策就是最优的筹资决策。

2. 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的渠道、数量、时间都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要像大企业那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手段来自由调整资本结构,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不现实的。

因此,对于有数十年经营历史,由职业经理层管理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计划是为投资服务的,必须与投资需求相匹配,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参考,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三)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四)从我国的金融管制来看

企业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中小型企业应制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因此,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企业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设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发展,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对融资收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之后,认为确有必要融资时,就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融资方式。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可以上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先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向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所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中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会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参考文献:

[1] 魏成龙.企业金融———证券市场下的企业投融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 宋力刚.国际化企业投资与融资风险运行[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3] 洪金镳.入世后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4] 肖虹.公司融资决策行为价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企业金融决策篇5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决策;影响因素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一)企业融资决策概述

企业融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价值创造目标需要,利用一定时机与渠道,采取经济有效的融资工具,为公司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市场行为。企业的融资方式则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财政融资。财政融资方式从融出的角度来讲,可分为:预算内拨款、财政贷款、通过授权机构的国有资产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预算外专项建设基金、财政补贴。

2.银行融资。从资金融出角度即银行的资金运用来说,主要是各种贷款,例如: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贴现贷款、融资租凭、证券投资。

3.商业融资。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商品交易过程中各企业间发生的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形式。

4.政券融资。该方式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大类。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总思路

中小企业融资的总体思路应是:投资与融资相结合,以投资带动融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是企业投资决策的一部分,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包括融资金额和融资时间上的匹配,通过投资决策这一环节通向财务管理目标。

更重要的,投资项目必须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不是盲目圈钱的幌子,否则容易出现投融资决策失效,导致投资失败、损害企业权益的问题。在监督职能缺乏的中小型企业中,进行程序化的项目可行性论证是必要的,但只是决策的一个部分,提供财务上的 参考 ,不能对整个计划是否可行提供意见,更不能作为项目可行的决定性依据。战略和内部需要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很重要的。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企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有机集合体。企业运营只有适应和了解环境变化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面临的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和力量的总称,它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基础。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看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当中也规定,“国家运用信贷手段,鼓励和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设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等,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些规定很难落在实处。

(二)从我国的 金融 管制来看

企业 之间不能相互借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依据我国现行 法律 ,公民之间、企业与公民之间、企业或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发生合法的借贷关系,然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却被视为非法借贷关系而为法律所不允许。这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等于少了一条融资的途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三)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状况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往往比较低,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风险比较大。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和 发展 的信任度很低,所以也不会轻易地将资金借贷给中小企业。

(四)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来考虑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讲究资金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在实践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客户贷款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客户能够提供有效的担保,中小企业自身则因资力有限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同时因为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性,第三人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为中小企业的债务提供担保。既然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不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三、中小型企业合理融资的具体策略

对于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而言,中小企业在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数量上追求合理性

对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在于实现最佳资本结构,即追求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而对中小企业来讲,融资的目的是直接确保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资金不足会影响生产发展,而资金过剩也会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形成浪费。由于中小企业融资不易,所以经营者在遇到比较宽松的筹资环境时,往往容易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错误。但如果筹来的资金用得不合理或者并非真正需要,那么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企业反倒可能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影响融资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企业界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决策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下,量力而行,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二)资金使用上追求效益性

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和方式上不像大企业那样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只能“饥不择食”,相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以及筹资困难,更应该对每笔资金善加权衡,综合考虑经营需要与资金成本、融资风险及投资收益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必须把资金的来源和投向结合起来,分析资金成本率与投资收益串的关系,避免决策失误。

(三)资金结构上追求配比性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性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四)资金运作上,在追求增量筹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筹资

增量筹资指从数量上增加资金总占用量,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存量筹资是指在不增加资金总占用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资金占用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以满足 企业 不断扩大的生产经营需要。增量筹资与存量筹资的紧密结合,也反映出中小企业的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因为存量筹资实际上就是一种资金运用,它属于投资活动的范畴。比如,企业若能将闲置没备适时采用出租、出售转让等形式进行“存量筹资”,则不但可以避免损失和资金的积压,而且有助于提高长期资金的流动性,减轻过于沉重的融资压力。

(五)筹资渠道上,追求以信誉取胜

主动与 金融 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使之了解企业,看到企业远大的前景,愿意支持企业的 发展 ,这对每一个成功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都是必修的一课。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与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多、交易方便的金融机构;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等。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套取资金。

(六)筹资方式上,选择适合企业本身规模、实力与所处阶段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时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在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融资方式上可以选择股权融资,因为创业初期,风险很大,很少有金融机构等债权人来为你融资。而在股权融资中,企业主与其朋友和家庭成员的资金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融资是属于“内部人融资”或“内部融资”,也叫企业“自己投资”。到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和规模以后,就可以选择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来自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等。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银行贷款融资等。

(七)融资方式上,选择最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通常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直接影响:首先,通过融资,可以壮大中小企业资本实力,增强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发展后劲;其次,通过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再次,通过融资,可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企业获利能力,从而充分利用规模 经济 优势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因企业融资方式、融资收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股票融资,尤其是初次发行普通股并上市流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融通,还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商誉,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提高。因此,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中小企业要选择最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融资方式。

随着 中国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挑战。而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作出的融资决策,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存亡,因此,中小企业投融资决策应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融资策略可行性的各个方面和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寻求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参考 文献 :[2] 宋力刚.国际化企业投资与融资风险运行[M].北京:中国石 化出版社,2001.

企业金融决策篇6

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设到今天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不易确定融资决策更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而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复杂和创新工具的不断出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环境更加复杂。影响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以融资成本、资本结构、融资风险、主体自由度、融资机制规范度、资金清偿力,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七个因素最为主要。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并最终影响融资决策的选择。

一、融资成本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融资成本是企业融通资金所支付的代价,主要包括融资费用和使用费。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率成反比,融资成本越高则融资效率越低,反之则融资效率高。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要使融资时的成本降到最低,就要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选择对企业最有利、最优惠的工具。在中小板上市公司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中,内源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因为其资金来自企业的自身积累,不会产生筹集费用也不需要支付利息。所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只有在内源融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时,才应该考虑外援融资。但我国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水平并不是很高,更多是倾向于外源融资。因此外源融资对融资决策的影响更为主要。外源融资的融资成本主要是指公司取得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使用成本。资金的筹集费用是公司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发行手续费、资信评估费、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印刷费、律师费、广告宣传费等一次性发生的费用,它通常作为融资额的一项扣除。资金使用的成本是指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股票的股息、债券利息等。因此融资成本是决定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最直接因素,即公司往往视股权融资成本与债务融资成本的相对大小而做出融资决策。

二、资本结构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企业全部资本中,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的比例关系,即债权融资占全部资本的比重。资本结构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的实质是资本成本在最小时,必须保持适度的负债比率。资本经营的最终目的在于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资本结构角度来看企业的融资决策,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因而更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举债对融资有着重要影响企业举债增多,破产机会也会随之提高,破产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举债也会使企业股东和债权人在融资、投资和股权分配决策上相冲突,迫使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更加谨慎。管理者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权衡举债的风险和利益,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通过对公司的治理重构和激励制度再造等政策,确保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管理者应该在最佳资本结构的情况下,使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充分运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做出有利于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发展的决策。

三、融资风险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融资风险是指资金使用者使用不同来源的资金可能承受的损失。与融资效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融资风险大则融资效率低,反之亦然。由于股权融资和内源融资都不需要到期偿还本金,也不受使用期限限制,也没有不能按时清偿债务的而产生的风险,所以它们的融资风险一般会低于债务性融资风险,不过从控制权损失的角度讲,股票融资风险远高于内部融资。这些风险和不利因素会使企业融资效率大大降低。因为债权融资需要企业对到期的债务如数偿还,企业一直担负着到期还债的压力,如果不能清偿债务,企业会面临失去市场、丧失信誉等风险。而伴随着定期需要偿还的利息也易使企业周转陷入困境。不过在债务融资中,流动性压力使企业流动负债风险大于长期负债,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以一年以内的短期居多,债券融资的期限一般要长于银行信贷融资。而权益性资金则没有使用期限,没有偿债压力,因此比债权融资优势明显。所以在融资决策中融资风险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主体自由度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融资主体自由度是指融资主体受约束的程度,这种约束涵盖法律、规章、制度、体制和投资方实施的经营约束等方面。对于企业具体的约束是对其经营管理的约束及其控制权结构的影响。企业内源融资受到的约束最小,也完全不用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债权融资的企业自由度也比较高,因为债权人一般不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他们的目的只是收回本息。信贷融资的企业自由度要低于债券融资企业,因为信贷融资企业在资金投向上受借款合同限制,还受债权人监督。自由度最低的是股票融资企业,因为它会受到股民的约束,而当股民越多,股权越集中,股票融资企业受到的约束程度就越高。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情况进行融资决策。

五、融资机制规范度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融资机制规范度是融资市场的成熟度,成熟度越高,融资渠道越多,风险越小,市场监督成本越低,

融资效率就越高。融资机制规范度与融资效率正相关,是融资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成立对于资本市场机制的规范建立有着很大影响,但我国现代企业融资机制并不完善,商业规范度并不高,因此融资效率并不理想,若仅从融资机制规范度考虑,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高低顺序为: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内部融资。这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产生很大影响。

六、资金清偿力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

资金清偿力是融资主体对筹集资金的到期偿还能力,是资金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既能揭示资金再循环的效果,还能体现资金的信用状况。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来说清偿能力与融资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不需要偿还本金,不会因不能偿债而产生风险和不利影响。所以这两种融资方式在企业考虑资金清偿力时的融资效率是高的。但对于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存在不能清偿债务的风险和不利因素,这些会导致企业融资效率降低。因此资金清偿力也是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七、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应用下,公允价值这一新型的计量属性对企业融资决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是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时将支付的对价与债务差价计入当期损益,所支付非现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也计入损益,因而导致的当期企业利润也会相应增加,造成了资本结构信息不准确,影响融资权益,进而影响企业融资决策。二是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常用的是短期票据投资,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市价与成本的差异都计入当期损益,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市价与成本均价计入资本公积,因此账面价值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影响净资产收益,造成融资决策的误差。三是企业融资规模的确定对企业融资决策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会使得费用减少,各期利润增加,这就直接影响当期损益,会造成对企业规模把握不准确,对企业所需筹资规模估计不足,进而影响企业领导者的融资决策。因此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新型属性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从根本上也影响了企业融资决策。

企业金融决策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金融投资风险;概念;类别;应对措施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概述

企业金融投资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中,从事一切金融资产买卖的投资行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是在具体的金融投资活动过程中,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遭受到收益的损失,甚至本金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变化。金融投资风险存在于投资的全过程,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金融投资易受到各种不可控因素或随机因素的影响,风险管理极为重要。企业金融投资风险,主要可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为金融市场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资本市场结构缺陷风险等;内部风险为金融投资操作人员风险、投资制度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其中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内部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类型

(一)金融投资操作人风险

操作人员直接从事企业的金融交易活动。所以,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企业金融投资方面风险问题的发生。许多企业在安排有关人员从事企业的金融投资交易时,往往忽略操作人员的实际素质水准,忽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与锻炼,使得操作人员容易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种种失误,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降低。同时缺乏职业道德操守的操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对企业的金融投资故意失误或泄漏重要操作秘密,以获取非法利益。

(二)金融投资决策机制风险

许多企业由于在金融投资决策机制上有漏洞,而使得企业在选择金融投资产品等方面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甚至由于投资决策机制的不重视,导致无法收回本金的情况出现。许多企业往往忽视这一方面,仅仅追求高额的收益率而使企业盲目的进行金融投资。投资决策需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当企业希望进行重大的金融投资时,需要经过专门机构或中介机构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研究,并进行相关投资审议,有的企业很可能忽视这一点,缺乏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也未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在不了解金融投资产品是否与自身情况相匹配的情况下,盲目购入与企业自身情况不匹配的金融投资产品。

(三)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企业金融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不完善是使得企业面临金融投资风险的另一大重要因素。风险伴随着投资活动进行的始终。风险一旦出现往往导致投资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在日常的金融投资交易管理方面落实不到位。很多企业缺乏对于所投资金融产品的监督控制,忽视对于公司资产的管理。相关员工也缺乏对于金融投资交易问题中风险的警惕性和敏感性。风险控制机制不具体,不全面,没有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在金融投资方面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一)完善金融投资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当对金融投资业务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将经理、副经理、分析员、操作员的职责制度化。决策、执行、资金管理及财务部门的岗位应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严禁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交易性金融投资业务的全过程,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风险投资业务。要求企业办理金融投资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金融、投资、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对应的薪酬激励机制,将投资人员的利益诉求与企业的投资效益相结合,以保证投资人员不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进行内幕交易。

(二)建立规范的金融投资决策制度

授权审批制度,即是根据投资金额由不同机构进行审批。如果遇到金额巨大的投资项目,应当经由董事会讨论审议,并且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会成员同意才能够认可投资计划。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体系中不能缺少投资追责制度。企业投资效益与投资决策人员利益相结合,企业投资发生亏损,决策人员也应当承担责任。如董事会成员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则应当由会议记录各位成员的意见,通过签字确认的形式便于投资绩效追责。除了在各类金融投资项目决策时的汇报审批,企业的投资部门还应当定期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投资工作报告,报告中应当详细记录在本投资期内进行的金融投资、盈亏情况、投资结果分析,并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在企业内部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应急体系。如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针对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统一的管理,合理控制金融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要构建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体系,综合考虑自身可以承担的金融风险,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投资决策;采用投资决策责任体系,以此来加大对投资主体的管理力度;此外,还应构建金融投资风险应对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风险损失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

四、结语

企业进行金融投资必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意味着任何一家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都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降低金融投资的内部风险,同时也有助于辩别金融投资中的外部风险,从而有效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作者:徐晓秋 单位:亚美滤膜(南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孔飞.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科技资讯,2015(01).

企业金融决策篇8

关健词: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环境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我国企业市场经济的基础因素是经济稳定增长、缓解企业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其融资问题是结构性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的内部因素与金融体制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要从企业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入手,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制度进行深入的探索,思考我国各行业的金融制度,对传统融资环境与现状进行创新,探索不同的融资渠道,加强融资方式的制定,构建企业保障支持。

一、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能够帮助企业找到资金来源,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需的资金,是一种资金积累的过程。企业的资金来源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渠道,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只依靠企业自身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企业外部融资成为我国企业获取其需要资金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企业筹资渠道按其资金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内部渠道、外部渠道。1.企业的内部筹资渠道:是从其企业的内部取得的资金来源,包括三个方面:企业自有资金(企业的利息、本金、企业未使用、未分配的专款专用资金)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这样企业不需要向外部借款,所需的成本小,风险相对也很小,其资金额与企业利润直接相关,对于企业的保密性也非常好。2.企业的外部筹资渠道:是企业从其外部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向专业银行、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也包括向民间企业、外资企业及其他企业借款。其特点是:筹资速度快、弹性大、筹集的资金量相对较大,因此,我国企业外部筹资成本相对于自筹资金的成本要高、产生的风险也会加大、对于企业的保密性也差。

二、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

(一)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的融资渠道,其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两大类。1.企业债务性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贷款、对市场发行债券、发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对于企业的债务性融资来说,其负债需要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对于资金没有决策权,其债权人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2.企业权益性融资:是企业发放股票融资,其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具有决策参与权,对于企业的经营有权获得红利。

(二)对于企业外筹资金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负债,可以冲减企业利润,减少企业税基,而企业应付的股利则不能,因此企业的股权筹资税负要重于借款税负,而借款税负又会重于债券税负;企业自融资金不需要利息等费用,因此企业税负最轻的是企业自融资金的方式。

三、我国融资渠道、结构、方式

(一)我国融资渠道的现状。我国企业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中作出了与西方国家相反的选择,在西方企业中其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在该制度下,融资方式有了明显的差距,其筹资先从内部融资开始,再借助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以银行贷款、债券为主)。而我国普遍以股权融资为主,设置宽松条款,最终获得股权资本。

(二)我国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其结构分析。我国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其结构现状有必要进行充分的了解,我国目前的正规金融统计中,很少一部分会有关于企业规模和企业信贷的分类进行统计,因此对于企业的数据只能通过对于全国的总体数据,结合部分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最后对于我国企业的融资进行相应的描述。

(三)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资金负债率相对较高,融资的缺口主要是短期资金短缺,而中长期贷款的获得也相对很差,许多企业未参加资信的评级,对于参加的企业来说,企业的资信总体并不差,这些资信评级能帮助企业获得企业所需的贷款项目。

四、我国企业的融资对策和建议

我国企业融资应从两个方面来解决:

(一)企业微观方面的融资对策:要加强我国企业的素质,彻底摆脱融资困境,要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改善企业经营机制,健全制度,吸取企业的经营策略与经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速技术更新,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培育企业贷款保障、宣扬信用观念、建立信用评价体系;规范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及时还本付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合理贷款水平,制定应收款项的管理制度,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二)企业宏观方面的融资对策:企业是社会广义市场经济的活动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载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点,稳定运行必须给企业法律的支撑,帮助企业生存、发展。首先要从金融方面给予支持,提供金融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制定有力的金融政策,开辟金融市场,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其次要给予资金支持,建立企业发展准备金,对某些特定事项进行合理收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最后进行政策扶持,包括贷款、财政补贴、信息交流等。

(三)企业的融资环境:包括法律环境,企业通过市场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法律进行规范企业行为,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对企业的经营环境积极改善,普及企业促进法,废止不适应的企业发展法规,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走上法制化;对于企业的服务环境,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完善银行机制,为市场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加强企业金融服务,完善企业服务体系。

当我国需要资金来发展时,融资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企业融资的方式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对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及企业资金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意义,融资问题成为我国企业创立及发展过程中的头等难题。当前我国面监经济结构调整,对其自身的发展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提高自身信用、增强企业信用意识、改善企业自身的融资方式,培养企业金融市场机制与政府的正常经济关系,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资金瓶颈”问题,使企业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谷良俊.利用中小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促进中小企业融资[J].生产力研究,2009(6):48-50.

[2]王兆星.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08(20):8-10.

[3]陈业楠.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喜与忧[J].中国金融,2009(1):84-85.

上一篇:网络视频市场现状范文 下一篇: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