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养殖范文

时间:2023-09-30 08:37:26

农村经济养殖

农村经济养殖篇1

1 当前农村畜牧技术实用人才培训发展现状

当前, 农村养殖生产经营主要以小农式家庭为主。 现有的养殖条件和养殖环境对养殖技术应用不足, 农村养殖经营者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 而实用畜牧技术培训由于人力, 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 , 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发展推动效果不明显。 所以 , 迫切需要在农村积极组织和加强养猪、 养牛 、 养羊 、 养兔、 养禽、 养蜂等畜牧技术培训, 大量发展农村新型实用畜牧技术人才,利用人才效应, 达到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 培训不足 , 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发展面临瓶颈

2.1 各级财政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投入的不足,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

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潜能最大的因素,而养殖农民是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根本, 是畜牧业经济增收的核心问题。由于畜牧技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对养殖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养殖人员畜牧技术培训不足,造成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偏少,成为养殖发展的瓶颈;

2.2 农村中大部分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只注重眼前的养殖者,而忽视了应该从年轻一代抓起

年轻一代,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希望,是新型农民的基础。 在大部分农村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 直接进行养殖,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所以, 让农村年轻一代接受到系统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3 农 村 中 由 于 经 济 实 力 缺 乏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较弱

目前, 在农村中由于经济实力缺乏, 加上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较低,文盲、 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 造成科技意识淡薄, 认识不到科技的巨大作用, 缺乏学习和运用畜牧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和参与科技投入的主动性,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2.4 农村畜牧科技培训服务不健全

就过去一段时期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不能承担养殖业所要求的大范围无偿或低偿服务。 基层一线对综合型的新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偏少, 工作量较大 , 以致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效率低,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畜牧科技培训大部分未能在养殖前、 养殖中、 及销售上配套跟上, 出现了 “养好卖不好, 价好养不好”的局面。

3 加快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的途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正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在农村发展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畜牧实用技术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起:

3.1 更新思想观念 , 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 第一动力的理念, 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 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发展畜牧业的重点。

3.2 制定培养目标, 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养殖带头人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种养大户、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及重点扶持对象, 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 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蓬勃发展。

3.3 加大畜牧技术培训经济投入 ,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模式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比重, 每年应从预算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 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就业培训;

二是整合当地基层培训资源,如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团体(如中华职教社)等投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吸引企业投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村畜牧技术培训中来, 节约培训成本, 以壮大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促进畜牧经济的增收。

3.4 创新培训模式 , 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⑴ 把文化程度较高,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 进行现身学法, 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⑵ 针对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 抓住和突出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创办各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 使受训者更新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养殖者从事养殖的信心。同时使畜牧养殖者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⑶ 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乡镇和重点养殖场, 进行现场指导讲解, 使养殖者及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 不离土、 不离家的条件下, 边学习边生产, 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

⑷ 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 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养殖人员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⑸ 成立畜牧养殖协会和各种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 通过这些平台, 使各养殖户进行会员互助、养殖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传输, 扩大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影响力,促进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发展。

农村经济养殖篇2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业;扶持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93-02

由于畜牧养殖业具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收益高、回收快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农村建设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对象。畜牧养殖业虽然在农村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国家对于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很多漏洞,导致畜牧养殖业在发展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加强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的优化改革,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1 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将对新农村的建设作为新时代伟大任务。党中央在建设国家事业上从全局出发,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核心,也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又一个伟大决策。在党的各大会议中,建设现代化新农村都是重点,而想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产业。

畜牧养殖业在我国历史久远,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农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总体上进入一个质量稳步提高、产量逐年上升、现代化综合能力逐渐增强的新阶段。就我国农村中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①不断提高的综合生产实力;②优化的生产布局;③转变成良性发展的方式;④质量的加强;⑤带动饲料加工工业快速发展;⑥增强了抵抗畜禽疾病的能力;⑦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国各地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在帮助扶持畜牧养殖业发展中,使我国农民年纯收入上逐年上涨,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2 畜牧养殖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政府部门一直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致力于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农民创富增收。畜牧养殖业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大力扶持的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中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模式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对畜牧养殖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

国家对畜牧养殖业的扶持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来实现的。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对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养殖农户没有及时享受到国家给与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畜牧养殖产业的顺畅发展。

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的相关法规中对养殖户保险实行补贴,国家承担每头能繁母猪60元保险中的48元,农户只用承担12元。但由于我国各地贫富差距过大,有些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信息也相对比较闭塞,小规模畜牧养殖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贴,而且信息的闭塞也不利于畜产品的销售,不能顺利进入市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极大地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2 畜牧养殖业缺少多样化的生产结构

我国广大农村中很多农户仍然沿用祖辈的养殖方法,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同时不注重养殖环境的卫生,导致细菌滋生容易使畜禽感染疫病;农户的生产结构也过于单一,基本处于单干状态,没有组织性,也无法创造品牌占据市场。

2.3 畜牧养殖产业链延伸不够,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不强

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其他产业的带动,如生产加工产业。但就目前调查中显示,我国大部分乡镇中缺少现代化的屠宰加工厂,现有的屠宰厂也仅限于完成屠宰及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得产品附加值低,上不了档次也无法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3 对策

3.1 大力推行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

政府要加大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畜牧科学技术,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同时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咨询部门,同时多开展畜牧业现代化科技讲座,提高农民专业知识和养殖水平,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3.2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

当前畜牧养殖户生产结构过于单一,很多养殖户仍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因此,要在农村中大力推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良其生产手段,提高对禽畜的免疫防控力,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管理水平。

3.3 搞好畜禽疫病的防疫与控制

为了避免农村养殖中因疾病而产生大规模的动物死亡,降低动物疫病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需要在农村中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控机制,增加农村中疫病防疫站的站点数量,同时还要加强对防疫站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责任体系建设,严格落实疫病防疫措施。

4 小结

农村经济养殖篇3

为了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依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畜禽养殖用地管理的意见如下:

一、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选址审批及用地原则

畜禽养殖的项目用地须经畜牧局依照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用地数量、布局要求。经市政府同意后,由国土资源局配合选址。畜禽用地的规划和布局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鼓励实行规模化养殖,节约用地。严禁擅自将确定后的畜禽用地改变为非农业用途。

二、区别不同情况办理不同用地手续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疾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及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简化程序,及时提供用地

(一)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需经镇(街道)同意后向市畜牧局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

(二)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规模化养殖的,经市畜牧局批准养殖规划,报市政府同意后,镇(街道)畜牧站、国土所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市国土资源局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要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依法另外补充耕地,耕地开垦费按该区域统一年产值的8—12倍缴纳。

(三)其他企业或个人申请规模化养殖的,经市畜牧局批转养殖规划,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其中生产涉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占用耕地的,应签订复垦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外补充耕地,附属设施永久性建(构)筑物占用农用地的,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四)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和登记工作。

四、畜禽养殖需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以下资料

1、畜牧局畜禽养殖规划和市政府批转意见;

2、畜牧站、国土资源所选址意见及镇(街道)畜牧局审核意见;

3、畜禽养殖场可行性报告;

4、占地平面布置图;

5、租地或承包协议书(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成员用地,需有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镇(街道)批准);

6、土地复垦保证书;

7、不改变土地用途承诺书。

五、畜禽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缴纳标准。

耕地开垦费按该区域每亩统一年产值的8—12倍缴纳。

六、畜禽养殖占用地规模标准

1、牛、马、驴占地15㎡/头;

2、羊、鹿、猪占地8㎡/头;

3、鸡、鸭、鹅等禽类2㎡/只。

七、畜禽占地的备案及批准

1、畜牧建设中不破坏耕作层或破坏耕作层后能够复垦的由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2、畜禽养殖中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农村经济养殖篇4

1.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畜的需求也在增加,并且由于近年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于禽畜产品质量的把关也尤为严格。我国畜牧养殖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但是由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存在许多缺陷,近年禽畜产品的数量已经渐渐跟不上人们的需求。而现代养殖技术通过科学化的管理,能够有效防治养殖过程中禽畜感染的疾病,并且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禽畜产品的产量。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从传统畜牧养殖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运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解决养殖中存在的问题。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2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

当今社会需要的禽畜产品越来越多,传统畜牧养殖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禽畜的疾病,村民大多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的解决方法,并且不敢运用先进的治疗手段,只能盲目遵循着传统畜牧养殖中给出的不科学的方法,导致禽畜在养殖过程中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传统畜牧养殖中给禽畜喂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导致禽畜的体重降低和附属产品质量变差。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大力地推广应用能够提高农民对于禽畜养殖的知识,并且能够使农民应用先进的方法防治禽畜的疾病,科学地配置饲料,进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

1.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传统畜牧养殖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能源的再利用,导致大量资源流失。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提倡绿色环保,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的成本。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是时代的产物,区别于传统畜牧养殖,在畜牧养殖工程中更加高效化,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禽畜产品的产量,能够充分利用禽畜养殖中产出的废物,变废为宝。运用现代技术设备,建造沼气池,通过微生物发酵,使禽畜的排泄物发酵为沼气供能,而且植物的秸秆也能得到合理利用,经过合理的搭配加工成为禽畜的饲料,从根本上节约能源,降低养殖成本。如此循环使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同时又能够促进粮食产量的增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2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措施

2.1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力度

传统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太多,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将会取代传统养殖技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提高禽畜产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将废弃的资源转化为养殖过程中需要的能源,并且将资源进行科学地分配,实现禽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增加禽畜产品的产量,保证我国人民的需求。但是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大,国家应该加大推广力度,派下专业人员进行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导,使农民接触新的养殖理念,进而促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传播;并且给予养殖者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农民能够负担起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花费,鼓励农民引进畜牧养殖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能够更快地融入农村地区,进而提高禽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2.2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畜牧技术在农村的推广主要由推广人员推广,想要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被村民认可,首先需要推广人员能够向村民进行详细地解说,将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进行对比,使村民能够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好处,进而加快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实现大规模生产禽畜产品。所以推广人员应该深刻了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语言表达清晰明了,使村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畜牧养殖技术的差距,能够正确地讲解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便利之处,并且讲述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给农村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给村民进行一系列的知识传导,这样有助于村民引进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所以想要加强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必须要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2.3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

现在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中的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应该引用新的推广方式,例如运用投影技术,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上接第50页)工作原理详尽地呈现给村民,让村民对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政府应该建立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教学场地,积极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进行一传十,十传百的策略,使村民看到运用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带领村民观赏现代畜牧养殖基地,分步骤地给村民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使用这些仪器能够带来的效果,这样村民自然会积极地引入现代畜牧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从而能够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更快地融入畜牧养殖行业。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能够带来质量更好的禽畜产品,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所以政府应该丰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的方式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3结语

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能够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禽畜产品的产量,对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必将成为主流,但是想要彻底转型为现代畜牧养殖,必须要加大推广力度,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农民正确的引导,培养现代畜牧养殖技术人才,才能使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彻底融入当今的畜牧养殖行业,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作者:许风鹏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文菊.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及其应用价值[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6).

农村经济养殖篇5

被誉为“鲁西明珠”的小杨屯就坐落在此。

小杨屯水色清丽,风光宜人,现有村民101户、403人,耕地1251亩,历史上是一个“地多不打粮,连年闹灾荒,拼命干一年,一顿吃个光”的小穷村。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在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的带领下战天斗地,拔穷根、栽富苗,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把昔日一个出了名的讨荒要饭村,建成了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该村集体公共积累达到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多元。小杨屯村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中央和省、市领导曾多次到该村视察指导工作。1989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姜春云,第一次到小杨屯视察工作后,高度赞誉小杨屯村是“鲁西平原的一颗明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旗帜”。

精神核心源自老支书

张国忠是小杨屯的一面旗帜,也是全国的一面旗帜。提起这位在村党支部书记位置上奋斗了60余年,被誉为“58年红旗不倒”的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一、十四、十五大代表,人人都竖大拇指。小杨屯就是在他的带领下,由贫穷走向温饱,由温饱奔向富裕。如今他已过80岁高龄,仍在为小杨屯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村支部书记,也是全国连续担任村支部书记最长的一位,被誉为共和国村支书之最。他虽识字不多,却勤奋好学,勇于实践、敢为人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履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造福一方百姓,当地人称“当代神农”。

张国忠任村支书,始终勇立潮头不退步,深受群众拥护,原因就是他不管在任何环境影响下,都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搬教条,不搞形式,走自己的路,创出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可的“平原地区农业开发的新模式”。而所在的小杨屯村也被誉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两次到小杨屯调研,深为张国忠的事迹所感动,他深切地称赞张国忠说:“你是共产党的光荣”,在交谈中,风趣地为他起了个绰号“张务实”。张国忠曾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党的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张国忠不仅务实能干,而且善于总结,善于吸收外来事物及先进经验。他所总结的“学习经”“实干经”“吃亏经”等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其中“学习经”曾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为头条播送,轰动一时。近期他又编著了《张国忠言论集》,姜春云作序,省、市领导挥毫题词,现已由中央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

解放之初,为解决群众的吃饭问题,张国忠同志挺身而出,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从1961年起,他带领干部群众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干就是20年,把原来“只收蛤蟆不收庄稼”的红土涝洼地,变成“看路一条线,看地方成片,旱涝保丰收,连年做贡献”的聚宝盆,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他们称作“拔穷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张国忠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立足本村实际,反复思考怎样使经济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发挥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让群众尽快富起来。

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党支部决定:在科学种田上大做文章,用科学技术搞农业结构调整。对传统的种植模式来一次改革,把冬闲的土地、劳力、阳光、空气都利用起来,变一收为多收。张国忠同志把这种科技致富的路子很有哲理地概括为:“少数面积狠抓钱,多数面积搞粮棉,小田收入投大田,粮棉瓜菜都增产,农林牧副齐发展。”

为此,张国忠带领群众开始了“立体种植”的优化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根据不同作物的秸秆高低差、根系深浅差、生长时间差、需肥营养差、光温需求差,对农作物进行多类型、多品种、多形式的间作、混作、轮作、套种。由过去的粮棉单一种植,发展为白菜籽、西瓜、黄瓜、甘蓝、西红柿、茄子、草莓、大蒜以及棉花、小麦、玉米等十几种作物的立体种植。创造了一年“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等种植模式。实现了冬绿、春金、夏华、秋实,成为远近闻名的依靠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典型。1984年以前,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到1989年已高达3000元。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等曾多次到小杨屯参观考察,都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张国忠创造了“平原农业立体开发的新模式”。小杨屯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第二次飞跃,他们称为“栽富苗”。

1992年,张国忠出席十四大回来以后,马上召开支部会,联系实际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在小杨屯头一次研讨怎么搞市场经济。当时很多人认为,农村主要是种地,把地种好就行了,搞市场我们不行。还有人认为,小杨屯搞多种种植比别人早了10年,现在再上也难了,经济弄不好就要下滑了。

张国忠说,搞市场经济小杨屯同样不能落后,但我们要围绕着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要形成良性循环,绝不能让农业下滑。会开得热火朝天,讨论得很热烈。最后他们决定搞养殖业,因为养殖业能积肥,为农业提供有机肥,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张国忠认为,就是搞养殖业也不能走老路。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专的思想,他多方调研,了解到山东的烤鸭店经常上天津、河北去买鸭子,就想,如果养鸭成功,可以把山东烤鸭店的生意拿下来。经过联系,市场销售达成了意向。看准了就干。为此,1994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投资600万元建设起填鸭场和冷藏厂,现已发展成为集种鸭、孵化、养殖、宰杀、冷藏、运输为一体的大型贸工农龙头企业――小杨屯鸭业集团总公司。从此,小杨屯村走上了一条依靠农业产业化致富的路子。小杨屯的经济发展又实现了第三次飞跃,踏上了全面奔小康的快车。

鸭业成为新农村的产业核心

小杨屯鸭业集团总公司的成立,使小杨屯村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小杨屯鸭业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种鸭、孵化、养殖、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走出了“农林牧副综合发展”“一种二养三加工”“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循环的发展路子。从而使本村的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主导产业由原来的种植业转变为“养殖加工业”,人均收入年年大幅度增加。2005年突破万元,2006年达到1.3万元。集体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壮大,去年达到6800万元。

经过十数年的集团化运作,小杨屯村的经济已在聊城市的前列,而小杨屯村集团也是聊城市唯一以鸭业生产为主、跨行业经营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这个村在2004~2006年连续被市政府命名为“明星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该企业视察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小杨屯村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

为夯实企业长足发展的基础,迅速扩大养殖规模,公司率先改革过去的“农民分散平地养殖”为“公司集中网上养殖”,企业先后建起了15处“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总占地1500亩。商品鸭存栏量已达300万只,年度出栏商品鸭1500万只。

而集团产的商品鸭属无药残、无污染、高营养食品,一上市就成为各大超市的抢手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并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极大关注,连续两年被列为部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并给予了重点扶持。产品一次性通过“农业部无公害产品农产地认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搭建起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社会各界及广大养鸭爱好者的聪明才智都集中到发展鸭业生产上来,2004年成立了“小杨屯鸭业协会”。制定了“统一规划建园,分散农户经营,严格标准生产,统一养殖规范,提供全面服务,实现科学发展”的运作模式。向会员提供了“资金服务上门、免费送鸭苗上门、免费送饲料上门、免费防疫上门、免费技术指导上门、免费回收毛鸭上门”的“六上门”服务。为保护好会员的养殖积极性,企业首先承担养殖风险并让利于会员户,协会制定了“企业预投养殖成本,会员严格标准养殖,合同回收以质论价,结算扣除投入资金,每只利润两元左右,现金兑现会员手中”的养殖利润保护规定,让广大会员吃下了“定心丸”,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民靠养鸭致富的积极性日趋高涨。

经济与生态兼顾方能长远发展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在现阶段,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小杨屯集约化鸭业养殖场、专业小区、专业村快速成长起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了保障,随之带来的畜牧业的污染问题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成为小杨屯带头人们思索的新课题。

为此他们从5年前就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聊城大学、山东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探讨摸索生态畜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大胆改革,在发展生态畜牧业上创出了“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尚属首创,这种模式的创新点为:节约土地资源,绿化控制污染,上中下相互促进,林鸭良性循环。生态结构为:上空林木生长,半空肉鸭养殖,地面鸭粪收集,地下制作沼气。林木枝叶遮阳、避风、制氧净化空气,为肉鸭养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肉鸭在半空不接触粪便,清洁卫生且预防疾病,能茁壮成长,排出的粪便又为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林木快速成材。地面把半空落下的鸭粪收集起来,消毒、控制疫病传播。并将粪便及时输入地下的沼气池内,经发酵制作成沼气和肥料,减少污染、变废为宝。沼气为农民生活和养殖提供方便,肥料为种植业提供良好肥料资源,提高种植效益。这种养殖模式推行以来,经过实践收到了极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2007年11月13日科技部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国推广他们的宝贵经验。

肉鸭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自2000年快速发展以来,小杨屯坚持肉鸭生产“互相衔接,互为依存,互为促进,逐级增值”的理念,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扩张生产环节规模,实现了养鸭生产效益最大化。现有种鸭场6处,饲养肉用种鸭18万余只,拥有近百台自动化孵化器,建有孵化厅2处,年孵化肉鸭达2200多万只,建有饲料加工厂1处,新建通过农业部GMP验证的兽药厂1家,建成两条现代化的宰杀生产线。日宰杀达5万只,企业年养殖加工销售能力达到2000万只以上。现在肉鸭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港澳地区,预计2007年可实现产值近4亿元,创利税2000多万元。

小杨屯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企业取得了空前的经济效益,而且带动和促进了三个县十几个乡镇的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的增收幅度。养殖业的发展能使当地农民增加收入320元,实现玉米就地转化率86%以上。养殖业带来的大量有机肥料,减少了种植业的成本,肥沃了土壤,增加了种植效益,据测算:当地种植业每亩可增收60元以上。养殖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较大的就业空间。现在参与养鸭业的饲养人员约3000人,加工人员650人,运输销售人员200人,共计3650人。实现经济效益4000万元。提高了当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农业的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经济保障。

“村企互建”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靠产业作支撑,它是重要的经济基础。“村企共建”能够将企业的发展空间延伸到农村,有利于农业产业的资源整合,在农企之间互利互通,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将先进的生产要素导入农村,激活农村经济。村帮企,企助村,糅合了企业、农村两种资源、两种优势的村企结对模式在小杨屯村落地开花,实现了共赢发展。小杨屯村在十四大以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跟市场经济大潮,从本村实际出发,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先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农业”,选准养鸭这个富民产业,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农民收入稳定、快速、持续增长。

现在村上办起了图书室、文化宣传队,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对村民实行了“免村民照明电费、免村民生活用水费、免车船使用费、免村民上缴三水费;补70岁以上老人每年300元”的“四免一补”优惠政策。在村庄建设上,小杨屯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统一规划,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先后开通大街7条、4000多米,铺设环村路15公里,并安上了路灯,实现了绿化美化,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原来的土坯房全部被标准房取代,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1999年又投资30万元打了一眼420米的深井,使全村群众用上了优质自来水。目前小杨屯已基本实现了党总支制定的“十化”目标。即:精神文明化;干部服务化;农民知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科学化;住房标准化;信息高速化;道路硬面化;街道照明化;贸工农一体化。村民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生活富裕、精神充实,村里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和谐景象。现在的小杨屯,村容村貌美观整洁有序,大街小巷平坦宽敞,7条大街条条都实现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道路两旁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原来的土坯房全部被整齐划一的标准房和楼房取代,村民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天然气,好一派欣欣向荣的城镇气象。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经济上去了,文化如果跟不上去也永远不能叫富,只有经济与文化同步上升才能使村企有更长远的发展道路。小杨屯人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除了为本村增加硬件设施之外,还非常注重在文化事业上面的投资。前不久小杨屯村决定建立自己的文化中心,小杨屯村文化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村级筹建文化中心,在茌平县尚属首例。在奠基仪式上,许多重要领导出席,并为之道贺。该文化中心大楼的奠基,标志着小杨屯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小杨屯村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典型。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典型,而且是文化工作的典型,自始至终都把文化事业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如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他们更加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小杨屯文化中心大楼的奠基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体现。今天的小杨屯真正实现了:农村就地变城市,农业就地变工业,农民就地变工人。

农村经济养殖篇6

农村畜牧实用型人才是农村畜牧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立足于家园,活跃于农村,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畜牧经济发展,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发展畜牧业来实现,发展畜牧业,就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含义,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

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现行畜牧业进程中。要从思维、方式和技术上积极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在农村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非常必要和紧迫。

2 加快农村畜牧业实用人才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正逐渐成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迫切需要一批从事畜牧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同时更需要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来带动畜牧业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基地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1 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动力的理念,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实现畜牧业的重点。

2.2 制定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对畜牧实用人才的需要,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开展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3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畜牧业职业教育,利用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满足农村对养殖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烈需求。二是整合当地党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社会办学、网络教育等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发挥畜牧部门业务技术支撑的作用,运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畜牧专业知识培训和畜牧生产技术指导。

2.4 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2.4.1 学院培养模式,提高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针对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突出农村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抓好职业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业学校、乡村农民学校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共同参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通过采用理论教学、注重实践的教学方式对畜牧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培训,缓解基层畜牧科技人才的供需矛盾,强化基层服务工作,同时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2.4.2 开阔视野模式,提高农村优秀畜牧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优秀的、有发展潜力和一定产业基础的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畜牧实用人才,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运用畜牧新科技从事规模养殖,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2.4.3 基地示范模式,增强畜牧技术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要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和畜牧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做给人才看,带着人才干,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更新观念,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实用人才从事养殖的信心,做到靠典型引导提高畜牧生产。

2.4.4 政府培养模式,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一是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各乡镇和重点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讲解,使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不离土、不离家的条件下,边学习边生产,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二是由畜牧部门定期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规模养殖新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等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增强农村畜牧人才依法从事畜牧生产活动的意识和技能。

2.4.5 现身学法式培训,增强农村畜牧实用人才的创业意识。把文化程度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畜牧实用人才,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进行现身学法,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增强其创业意识,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2.4.6 共建合作模式,通过交流合作提高畜产品的流通贸易。成立畜牧学会和各种农村专合组织养殖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科技研讨会和会员互助活动等形式促进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养殖户与养殖户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信息传输,在一定程度上弥

补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不畅的状况。

农村经济养殖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晚上好!

我叫庞XX,现任XX镇XXX村支部书记,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会议要求,现就本村的集体经济情况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XXX村集体经济发展简要历程

(一)村情简介

XX镇XXX村位于万源市XX镇东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6亩,辖8个村民小组,共909户3364人。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544人,2018年整村预脱贫,被评为达州市“四好村”。村党群服务中心距万源市城区约35公里,距XX镇场镇约3.5公里,距包茂高速入口约8公里,城万快速路约1.5公里,硬化道路已覆盖各村民小组,交通便捷,方便农资运输、农耕作业和农产品运销。

(二)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1.端正发展理念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我村集体经济起步于2017年,村支两委与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多次协商,立足本村实际,确立了“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原则,树立了“众建众享、利村立人”集体经济经营要求。只有端正发展理念、找准方向,才能少走弯路、错路,实现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2.找准发展路子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选准、选好主导产业及发展模式是关键。通过仔细摸排村中情况,立足我村为XX黑鸡种源保护地且养殖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实际,联合帮扶单位,通过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带动创业项目顺利发展,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以“致富带头人创业、拉动就业、助推贫困村摘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为思路,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经营。

一是与XX黑鸡养殖大户合作开展代养殖。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供鸡+专业合作社代养+定期监督检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周期结算”的黑鸡代养模式,村集体与养殖大户签订代养合作协议,村集体提供合格鸡苗,合作方提供符合村集体要求的栏舍、场地及足够的养鸡设施和人力等,代养黑鸡的所有权归属村集体,除去合作方养殖成本、人工工资等费用,集体经济与代养户按约定比例分润,通过该项合作为村集体创收15000元,预计还将为村集体创收30000元。

二是扩展代养殖合作范围。在成功实施XX黑鸡代养殖基础上,村集体积极探索扩大代养殖合作范围,按照XX黑鸡代养模式,与村中养殖大户合作开展肉牛代养殖项目,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供牛+专业合作社代养+定期监督检查+利润按约定比例分成+周期结算”方式与肉牛养殖大户签订代养合作协议,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20000元,预计还将为村集体创收86000元。

三是整合资源开展代采购合作。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能动性,挖掘黑鸡采购需求。在了解到兄弟村有大额黑鸡采购需求后,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利用我村XX黑鸡养殖量大、品质好及村集体队伍服务能力强等优势,与采购方签订了3000多只XX黑鸡销售供应合同,由XXX村集体组织货源,采购方按每只超过农户收购价3元的标准支付村集体报酬,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9000多元。

3.完善发展模式

我村在近年的村集体发展中,不断探索完善合作发展模式,规范合作监督管理要求,提升合作水平,降低村集体投入风险。

一是明确监督检查要求。对村集体合作的代养方,村集体委托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定期前往查看养殖、销售及配套保障情况,并协调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努力降低养殖技术风险。对村集体委托养殖大户代养的黑鸡或肉牛,要求代养方必须购买商业保险,防范养殖大户因养殖技术等原因造成集体经济无法收回投入成本问题,有效保证投入本金安全。

三是前瞻性做好养殖销售。村支两委及驻村干部积极支持养殖大户在村中搭建电商平台,努力使全村XX黑鸡、黑鸡蛋等农产品快速走向全国市场,为后续扩大养殖规模奠定基础。今年以来平台销售额已达60多万元,销售黑鸡近3000只,黑鸡蛋近5万枚。

4.注重发展成效

通过近年的集体经济发展,我村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成效:

一是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成效明显。通过开展代养合作,扶持致富带头人带动我村贫困户8户脱贫、带动贫困户20多户增收(养殖厂务工、销售玉米、种植牧草等);通过开展代采购合作,为50多户村民(贫困户20余户)销售黑鸡3000多只增收20多万元。

二是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项目明显。通过村集体的合作项目,开展黑鸡代养殖的致富带头人XX黑鸡养殖规模由最初的1000余只发展到现在的近5000只,开展肉牛代养殖的致富带头人肉牛养殖规模由最初的40余头发展到现在的130余头,养殖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养殖效益明显增强,创业信心显著提升。

三是村集体经济增收及资产规模扩大效果明显。村集体经济收益由2017年的0增长为2018年的3万元,2019年的1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的现金由2017年的30万元增长为目前的115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通过近年来我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实践,主要存在以下困难:

一是亟需对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政策进行相关培训。近期,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安排,万源市各村重新规范了集体经济赋码工作。更换后的证照据了解可不再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注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管理部门对此次赋码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普通公司管理有无区别?希望上级党委政府能尽快针对新赋码后的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政策培训,规范后续经营管理。

二是村干部集体经济发展精力保证存在困难。近年来,我市在逐步推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工作内容、工作压力等已达到饱和状态,短期内村集体经济独立聘请专门经营人才经济又无法负担,仍需由村支部书记(主任)承担经营管理责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谋划、管理等方面投入的工作精力越来越难以保证,对后续发展不利。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与XX黑鸡养殖大户的合作。加大扶持致富带头人力度,积极探索村集体入股村中黑鸡养殖大户,扩大完善村级电商销售平台,丰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致富带头人发展速度,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进一步扩大代养殖规模。在前期探索的肉牛代养殖合作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发展资金进一步扩大村集体肉牛代养规模,加快培育规模养殖户,增强致富带头人的就业拉动、增收带动、集体经济壮大作用。

三是探索建设村集体自营经济实体。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单位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以村集体为业主充分利用我村XX黑鸡养殖优势及电商平台销售优势建设XX黑鸡养殖场地,自主经营,多元壮大村集体经济。

汇报完毕,不正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农村经济养殖篇8

近年来,巨野县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保增长、防风险、促发展”的主基调,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等规模化特色农副产品基地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农户调整种养结构,鼓励农户发展优质粮食、水产、蔬菜、畜牧等效益、规模农业,加大对以农产品加工、运输、商贸、服务为主的个体工商户、生产基地、农村集市贸易专业市场的支持力度,支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2009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30.5亿元,其中当年新增加农业贷款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为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该县农信社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先后投放专项信贷资金3.4亿元,扶持农民发展“二高一优”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针对双庙、营里、柳林等镇农民植桑养蚕效益好、热情高的实际,该县农信社为农民发展植桑养蚕生产所需资金大开绿灯,积极扶持,让农民开上了桑蚕轿车,住进了桑蚕洋楼。太平镇农民在农信社的支持下,杨木加工初本文由收集整理具规模,已成为当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在农信社的全力支持下,该县棉花、大蒜、果蔬等经济作物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喜人变化。

该县农信社对畜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突出发展了牛、羊、猪、鸭四大畜种,先后投放畜牧养殖专项贷款2.6亿元,支持农民走散养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的路子,不断膨胀养殖总量,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积极与县妇联、团县委联合,推出妇女创业、青年创业贷款,重点做好对养殖示范户、畜牧养殖小区和龙头企业的扶持,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和养殖专业户,培育大量的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巨野镇前赵官屯村村民刘红霞,创建了占地50余亩的“巾帼致富信用联合体综合养殖厂”,现已发展养鸭大棚17个,年获利50多万元,为30多名返乡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被山东省妇联评为“省优秀妇女专业合作组织”。

龙固镇龙福牛兔养殖场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已建成规模养殖,每茬养牛670头,年出栏量2000多头,探索出“养殖-沼气-灌溉”于一体的循环利用养殖模式。

上一篇:力学分析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企业对外贸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