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0 09:05:56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体育需求;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策略

1 个体的体育需求:起源与发展

身体运动,在原始狩猎活动中,与个体生存息息相关。为了从大自然中获得食物或者避开凶猛野兽的袭击,个体会尽可能地使身体各部分相互协调,并使身体与智能相协调,因此,人类的早期生存环境,赋予了人类身体协调发展的本能。在这种与大自然的互动中,人们还相互配合和交流,于是,身体运动也具有了社会交往的功能。狩获猎物多的,或者在狩猎中发挥作用大的人,能够获得荣誉,受到敬仰,因此,身体运动还具有实现个体价值的功能。人们还设计出一些竞技游戏,作为平时生活的调剂,这衍生出身体运动的娱乐和观赏功能。追根溯源,今天人们的体育需求,根植于身体运动的以上四种原始功能之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脱离了最初的狩猎环境,不过,身体协调发展的本能需求,却随着社会分工和脑体分工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强烈。进入农业社会后,田间劳作需要对身体的局部进行集中使用,劳累感促使人们在闲下来时,进行一些和身体有关的游戏,如赛跑、跳高、游泳、摔跤等,以调节身心,使身体回复到平衡状态。古代战争也促使人们在农闲时进行一定的身体训练和竞技比赛,作为未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体能和技能储备。手工业的出现要求人们长时间运用特定的身体器官并在精神上十分专注,一旦停顿下来,有目的地进行身体锻炼,使身体恢复平衡就变得更加重要。进入近代社会,劳动分工和机器大工业迫使工人在长时间内反复从事身体的同一运动,这不但使身体的局部被过度使用,而且人的精神过度紧张,资本家由于长期忽视对工人身体恢复的必要安排,被视作对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剥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也要求脑力劳动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使身体恢复平衡。“生命在于运动”――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用这句名言高度概括了身体运动对于个体存在的意义。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也往往觉得锻炼过后,不仅身体结实,而且精神愉快。总之,锻炼身体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需要,相关知识的发展和普及,使体育科学得以发展。人们对各种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首先是源于对身体协调发展的本能需求。

伴随着体育的社会交往功能的发展,人们对相应的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得到了发展。体育场馆既是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地方。从古罗马的圆形竞技场到现代的各种大型体育场馆,人们在这里观赏比赛,进行交流。大型的体育盛会更是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交流的盛会。体育的社会交往功能带动了各种场馆的投资热情,也扩大了人们的体育消费需求。

体育在现代分化为一种职业后,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运动,吸引了不少人积极投身其中。各种顶级的体育赛事、职业化的篮球、足球、网球等比赛给予优胜者以丰厚的回报,激励一些人终身以体育为业,也带动了体育需求向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

另外,电视、网络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观赏活动可以不用亲临现场,这大大降低了观赏成本。现代微博、微信等不断创新的传播技术,使得有关体育的各种消息很方便地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能够及时被关注者获得并通过各种媒介加以讨论,体育的观赏和娱乐功能大大拓展了体育需求的含义和内容。

总之,人类可以溯源至远古社会的各种本能需求构成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对各种体育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微观基础。各种体育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新的形式,构成了整个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

2 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体育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经典需求理论,社会总需求可以分为投资需求(I)、消费需求(C),在开放经济中,还包括出口需求(Ex)。这三种需求,被俗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就体育而论,体育需求也可以分为体育投资需求、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产品出口需求这三个方面。

体育消费需求不仅受个体本能需求的影响,而且受个体及家庭收入多少、闲暇时间多少的影响。一般来说,体育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比较稳定,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长,并受其他因素影响。当有重大体育赛事时,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体育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增加。目前在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比较小。刘卫(2005)等人考察了1996-2002年我国7个城市的家庭体育消费数据,推算出我国城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3%以下,比例最高的上海也仅为3.29%。 按照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的《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消费规模及需求特点定量研究报告》的相关信息,2009年我国城镇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887元,占同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百分比为5.9%。根据有限的数据进行粗略的推算,体育消费占总消费的百分比,每年大致以11%的速度递增。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体育需求在消费中的比重呈现增长趋势,不过5.9%这个比重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偏低。据美国2008年美国户外运动联合会年度报告统计,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中,仅户外运动,就占有8%的比例。而美国人的消费观一般认为体育消费应占消费支出的20%以上。因此,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不过要唤醒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也需要做出长期的努力。就体育消费总量而言,在2008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910亿美元,2009年为1110亿元,2012年则达到1936亿元。体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

体育产品出口,如表1所示,从1992年到2008年,基本处于增长状态,增长的幅度呈周期变化。在2002-2006年一个比较长的周期里,每年的出口增幅都超过了19%,2002年和2005年增幅甚至超过30%。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97.36亿美元。不过,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出现了下滑。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出口额为282.52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5.57%,目前尚未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可见,我国体育产品的出口需求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承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赛事,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等。根据需要,政府对体育场馆和体育基础设施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投资,同时由于群众参与体育热情的高涨,使得体育产业从众多产业中脱颖而出,政府投资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增长,使投资需求出现跳跃性的增加,引起各方关注,不少分析人士甚至将体育产业看做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然而,随着体育赛事的结束,我国体育场馆,尤其是赛事举办城市的体育场馆,呈现出饱和状态。以北京为例,如表2所示,近年来场馆方面,除了规模很小的训练房,已经不再有大的投资。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化趋势。

总之,在体育消费需求、体育投资需求和体育出口需求这三者中,后两者受到外生性因素影响较大,要使我国体育产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将关注点回归到培育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上来。

3 以人为本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体育发展主要依靠计划体制,缺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创新机制。以消费需求为中心来发展体育事业,就是要以人为本,围绕消费者的体育需求,来加快体育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同时发挥政府职能,兼顾体育公平,提供必要的体育公共品,来调动和满足消费者的体育需求,使我国的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因为缺乏必要的创新,群众的体育参与热情不高。近期不少学者把群众体育参与不足归因于社会分层导致的“体育分层”。认为“有钱”和“有闲”是体育参与的两个关键因素。这种分析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并提示我们全方位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性,但并未从体育事业自身来思考问题。事实上,市场化程度不够,体育创新不足,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才是我国目前体育需求不高的主要原因。以篮球和足球为例,这两项运动都是典型的群众体育运动,并非如高尔夫、保龄球、滑雪、网球等运动,对参与的经济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装备、场地等方面进行较多的持续投入,并且消耗比较多的闲暇时间。但是,美国的职业篮球联赛和欧洲的足球赛事,都深受群众喜爱,从贫民区到高档社区,都有这两项运动的爱好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创造的价值,并不低于高尔夫、网球等运动。所以,把群众体育消费不足,归因于收入不高和闲暇时间不够,是片面的。我国目前虽然对篮球和足球等项目实行了职业化改革,向市场化迈开了步伐,但是做得还不够。比如,在人才选拔上,我们仍然主要是通过体校层层挑选的体制,我们没有类似NBA的选秀大会,而这两者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能够挑选到优秀的人才,而在于后者能够吸引公众的注意,是市场化导向的一部分,前者则无法吸引公众关注。这也直接导致在观看球赛时,NBA的观众具有参与感,而我国观众则只有那些“有闲”和“有钱”的观众才会去跟踪关注和他不相干的体育比赛。在现有体育场馆的经营上,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大多数体育场馆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的保障性高,商业化运营和管理仍然有许多的缺陷和弊病(刘佳 2012)。

另外,目前我国的体育资源,集中在学校、单位和其他机构,公共体育设施少。很少在学校以外的地方发现篮球场和足球场,要锻炼只能跑步,甚至连跑步的地方都没有。体育公共品的提供,作为市场化的补充,在大型体育场馆投资逐渐停顿的背景下,应该成为以后增加体育投资需求的一个方向。它对于调动群众体育参与热情,提高体育消费,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鲍军超,陈万红.论“有钱”与“有闲”――休闲体育消费的两个前提要素[J].博硕论坛,2013,2.

[2]刘玉.论新中国60年体育发展方式的演进与转变[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

[3]刘卫,王秀霞,曲艳丽.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与扩大体育消费需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4]彭大松.体育锻炼中的社会分层:现象、机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12(5).

[5]谢庆伟.当下中国社会分层对体育公平的影响――兼谈实现体育公平的途径[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4.

[6]刘佳.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以8座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为例[D].西安体育学院,2012,5.

[7]杨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 2012,7.

[8]韩璐.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研究――基于1992年-2010年的数据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11.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2

中国的亚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健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躯体健全无病,更要求用整体健康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真正的健康。

在医学上讲,“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种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在心理上的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焦虑、抑郁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人群中真正健康人的只占5%,被诊断患病的不足20%,其余75%以上的人群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被医学界认为是21世纪人类健康头号大敌。

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人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

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精神极度紧张,心理压抑及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过高,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各项检查无异常,一般不能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往往辗转各科室之间,得不到治疗。但是功能的紊乱若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器质性病变,那时就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了。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晓铎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人们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盛行,疾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仍然不够,在亚健康的诊断上还没有正式标准,在经费安排上严重不足;缺乏保障健康教育持续、规范开展的方法。所以,探讨应对措施已刻不容缓。

中医治“未病”

让你远离亚健康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为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不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脱发、黄褐斑,也就是很多人提过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面对这些异常的状况,一般西医的建议都是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达到缓解症状目的,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依赖个人的自律。中医的特色在于可以不依赖西方医学的检测,只根据症状来治疗。它的理念是“整体观念,辨症施治”,随着被治疗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等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更强调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许多传统中医的技术比如:针灸、按摩、足疗、拔罐、刮痧都可以应用进来。

中医按摩阻击亚健康不可低估

来自总后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认为,传统的中医保健对阻击亚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功效可能会超过保健食品,且只要方法得当,对人体没有副作用。这其中又以足底保健按摩为佳,其不仅可以舒经活血、消除疲劳,还可以减轻心脏负担,提高人体新陈代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黄建军介绍说:“在中国传统医学保健理念中,足底保健按摩占有重要地位。足底保健按摩符合中医理论。”

卫生部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常务秘书长周华兵介绍说,足部按摩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实验证明,对足部按摩15分钟,血液流速会从12cm/s增加到24~25cm/s,脚尖的温度会由20~22度上升到26~28度,脚掌由28度上升到34度,同时足部的沉积物会随着血液循环排出体外;二是神经反射作用。在足部皮下,分布着许多由神经末梢构成的触觉、压觉、痛觉感应器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在足部的按压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传出神经会传递出相关脏器的反应;三是心理治疗作用。在按摩过程中,身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得到放松、调整,从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于智敏说,足部按摩的机理包括血液循环原理、反射原理、经络原理、生物全息原理,其效果是疏通经络、解除疲劳、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在阻止亚健康方面,足部按摩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亚健康产业的投资前景广阔

前苏联布赫曼教授研究后提出:人体存在着既不是健康,也不是患病,而处在一种中间状态,可称之为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而今,亚健康的概念已广泛被各国医学界接受并纷纷展开相应研究。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亚健康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且极具潜力。

亚健康产业存在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21世纪,人类卫生医疗工作将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是防治亚健康状态。

目前在我国,亚健康产业已初露头角,有探索性质的健康企业主要集中在人均GNP高、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这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了消费群体,人们在观念上越来越认识到防治亚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专家指出,这时候进入亚健康产业领域,由于有效消费仍显需求不足,对于投资者来说存在一定风险,但竞争相对不激烈,产业前景看好,如果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应有一个不错的投资收益。

陕西亚健康诊治中心总经理助理陈东认为,首先,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和医疗体制下,医学并不关心人类长寿的愿望,虽然医学成功地延长了人类平均寿命,但医学始终一直关注的是“疾病”,而在新的医学模式中,将关注人类的长寿愿望。新的医疗体制里,亚健康产业将占有重要地位。亚健康治疗是从现代疾病未发或初发之际开始预防和治疗,而这一医疗模式导致最终结果就是减少或推迟退行性疾病,就是长寿,这是亚健康概念最重要的价值点,是亚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存在意义,任何财富、任何权力、任何快乐都比不上生命的重要,在人类普遍渴求长寿的强烈愿望中,亚健康产业不仅会应运而生,而且会快速发展。

其次,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是亚健康产业脱颖而出的现实基础。在医学领域,不仅传统的基础学科有了重大的发展,如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都已进入到分子层面,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已经能描绘出人类基因的图谱,科学家已从遗传物质上探寻生命和生老病死的奥秘,而且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应用学科和产品也会不断产生和发展。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为亚健康产业的诞生创造了一个基础,新医学模式又给了亚健康产业在整个医疗产业体系中一个明确定位。

第三,经济发展和观念进步是亚健康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条件。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才会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亚健康的防治。从这个角度讲,经济条件决定需求,决定亚健康产业的成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目前仍很低,特别是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的费用水平还很低。在我国的高收入阶层中,大部分人文化素养较高,经过理念引导,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绝对数量较大的对亚健康产业的有效需求,将为亚健康产业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提供潜在的市场。

亚健康产业涉及多领域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3

健康体检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检市场到底有多大?新的体检中心的出现会不会抢走原本属于医院和市体检中心的份额?目前的状况是已经饱和,各方将你消我长;还是潜力多多,大家共同发展?……新的格局的形成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市场悬疑。无论哪一方都对体检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一预测所基于的就是公众日渐提高的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饮食结构改变、环境污染等,这些变化无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人群已占总人口的70%左右,是许多疾病的高发人群;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加重都与平时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2002年7月,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称,从全国16个省、直辖市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就亚健康率而言,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这3个地区的亚健康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北京更是高居首位。

2002年5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指出:中国人口中只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非健康人群,70%属于亚健康人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如果人们能够重视“第三状态”并在疾病前期进行有效预防,那么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都将大大降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又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科学研究证明,对这种亚健康状态实施有效控制和管理,势必会减少疾病的风险,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健康水平,而这种控制和管理就是健康管理。

一、健康管理的发展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20-30年才兴起的。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也是由于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和慢性疾病发生的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实际上,首先广泛推广健康管理服务的是美国的保险公司。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健康保险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要求医生能更好的指导病人进行疾病预防。因而,一种以评价健康风险为目的的手段应运而生;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生提高其与病人开展疾病预防方面的交流能力。随着健康管理组织(HMO)等管理型的保健服务组织的发展及降低医疗费用的要求,风险评估的技术得到不断改善,并被应用到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去。这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性。

如今,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HMO)中享受医疗服务,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美国健康管理研究人员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

几十年来,健康管理在规范性及普及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多种类型的服务方式。

2.广泛的应用:健康管理已被应用到大多数医疗保险项目及医疗机构的社区服务。

3.系统的研究与评价机制:美国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对健康管理的设计,技术手段及运营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这个行业按一个规范的系统运作模式来管理。

4.以公司面貌出现的、独立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是行业的支柱。

5.目前,健康管理的服务主要由众多的健康管理企业来提供。

健康管理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中国,“健康管理”在医疗系统中并不是真正的新鲜事。“健康管理”其实与我国建国之初建立起来的“高级领导保健”十分相似。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首长们的各种生物医学指标进行定期采集汇总,根据数据展开会诊,比较科学地预测出疾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起居等健康保健计划。而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眼中,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对人身体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还是个几乎不被人们了解的角落。

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一种被称为“健康体检”的服务应运而生,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干预、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时俱进,国内健康体检产业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曲线几乎与GDP的增长相吻合。进入21世纪,尤其是经历了今年春天的SARS之后,国人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健康消费迅速增长,健康产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总理最近指出,要在“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健全体系、完善机制,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统筹、重在农村”的原则指导下,加速发展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促进等新兴健康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使得慢性疾病已经由老年性疾病转变为年轻化的流行疾病。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流行蔓延的危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帮助人们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何帮助个人正确地了解和预测未来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是多少?如何帮助个人获得降低疾病危险性的健康管理目标?这将是目前我国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表明,仅靠医药和医院不能解决所有的健康问题。人们的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健康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如果说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把守着社会健康屏障的下限,那么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产业就决定着社会健康屏障的上限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完整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包含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由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及健康体检等组成健康产业的三个部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在此,切不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话题,因为这二者完全可以包容在健康体检的内涵之中。健康体检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管理,一但出了体检结果,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便在其中了。目前我们正面临“非典”过后的第一次健康大提速,这列迎着一轮朝阳飞奔的健康快车,正搭载着拥有蓬勃生命力和无比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体检,驶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40亿元大蛋糕香喷喷浮出水面

健康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因为一个国家男女公民的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的长短,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与文明的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长,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中的新亮点也不断出现。以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代表的新兴健康产业正逐渐进入百姓生活并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现今人们应该从40岁开始有固定的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因为人体的激素水平在35岁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年下降。常言讲“40岁以前是人找病,40岁以后是病找人”。

据测算,仅健康体检一项,每年就有40亿元的市场。在北京,有人粗略的算了一下,北京人口1000多万,60%的人群需要体检,每个人最少花380多元,这个市场容量最低也是22亿多元。仅就专项体检的市场,北京市体检中心副主任讲,从去年本市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首先,招生体检包括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研究生在内一共有三十多万人;其次,参加机动车驾驶员体检的人数大约也有二百多万;最后,加上从药人员、征兵、外来人口、食品卫生等,每年仅专项体检大约就有三四百万人。

北京市卫生局下辖的各类专职体检机构就有几十家,仅婚检一项年收入达上千万元。最近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医院,建成了一座豪华的多功能体检中心,而广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要推出了高、中、低档婚检“套餐”,而婚检只是健康体检产业中小小的一个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体检犹如刚刚冲破黎明前黑暗的一轮红日,正生机勃发,前途无限。

2.追根溯源,健康体检在我国早有实践。

大约在五年前,一些健康产品企业借鉴国际巨头安利公司的以健康体检来促进产品销售的经验,会议营销开始出现在业界。安利公司以免费的健康体检作为手段,并依据体检的结果来针对性地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体检的项目则因产品的不同而设定。

与此同时,健康体检作为会议营销最重要的一环便开始出现。它的做法如同安利一样,依据企业自己产品的特点来设置免费的体检项目,再以体检结果来推销产品。会议只是召集人员收集客户资源的手段;然而,当时健康体检只是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非独立的产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医院医疗模式的一种简化版。所不同的是,医院是病人自己找上门看病,而会议营销则需免费来收集客户资源。

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健康产品企业用来作为主要的营销工具之后,一些业界的精英们凭借一双光辣的慧眼,看穿了体检可作为一项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

1997年10月,北京第一家专业体检中心成立,标志着独立于医疗机构之列的以健康人群为主要体检对象的中国健康体检产业的正式诞生。特别是近几年来,健康体检业不显山露水,在不知不觉中已渐成气侯。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功能日益专业和完善。在许多行业缩小、效益下降的背景下,健康体检业一路高歌猛进、财源滚滚。据业界人士透露,北京市健康体检中心2002年3月开设第一家分店到今年8月开设第二家分店,短短一年半之中就有5万客户参加健康体检,按平均每个客户收费300元计,就有1500万元现金入帐,据说该中心2003年的体检日程已全部排满。

3.体检机构争相开放

(1)新型健康体检中心

新兴健康体检中心围绕健康体检拓展赢利亮点,根据体检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检查项目:如发现有亚健康状态的体检者,会提供保健、调理的方案;除了常规检查外,还有专科查体;有的地方还是集查体与休闲、娱乐、渡假为一体的体检中心。形成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健康咨询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链。

包装新潮时髦的慈济门诊健康体检中心,环境整洁、舒适,体检大厅分设男、女体检流程线,划分为接待区、餐前检查区、餐后检查区、色区等。每一个检查项目分设在不同的隔间,保证了私密性。一进入体检中心有导检员带引你完成体检过程,地上也标有清楚的指示箭头。检查项目根据受检人群职业、性别、年龄段等最多分为8种类别。

九华新体检中心更是称得上超豪华,它的面积达到16000平方米,所以九华体检中心号称自己的特色是10个“第一”,其中一个“第一”是专家力量最强(副教授以上)、面积最大、项目最多(140项)、设备最先进(全套西门子和日立设备),因此“九华”把自己称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健康体检中心。在常规项目、团队项目、豪华项目之外推出了自助式体检项目,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要求结合专家指导来确定体检项目。

(2)高档诊所

高档诊所也把眼光瞄向体检,例如设在幸福大厦A座的伊美尔诊所内就专门开立了商务人员体检中心,除进行周密的常规体检外,还进行男性专科和女性专科体检,该中心的特色是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特设一套针对减少威胁健康因素的个人生活及工作的保健计划。

(3)北京市体检中心

它主要承担国家规定招生、征兵、机动车驾驶员、从药人员、教师等体检,此外还接待一些社会的健康体检。

(4)医院

北京许多大医院以丰富的专业人才和齐全的查体设备为优势,再依托医院本身的资源优势进入健康体检市场,北京医院、协和医院、空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都有了专门的健康体检中心。

三、健康体检的发展模式

WHO渥太华(1986年)里阐述了健康是对于社会、经济、个人的发展而不可缺少的资产,是生活素质重要的因素。里特别提到个人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产。

1.日本模式

健康体检在日本已有百年历史。日本的健康体检产业是从企业的体检开始的。英国在18世纪掀起了工业革命后,随着大机器工业化生产,大量工人患上了职业病,于是健康体检被列入健康管理之中。明治维新后,日本掀起了产业构造的变化,日本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职业病大量发生。1916年日本制定了工厂法,接着又在1929年制定了预防工厂危害以及实施卫生规则,政府从法律上确立了工厂有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检的义务。二战后,日本对健康体检进行了全面立法。1988年开始推广综合健康促进计划(THP)。

当今,日本的健康诊断从工作方式发展到了生活习惯的诊断。由被动的疾病诊断发展到积极的健康促进,目标是让所有的人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运动。

日本健康体检的模式是社会体系完善、覆盖率高、立法明确,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进行各种各样的健康体检,几乎每个公民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日本的健康体检种类分为:

A.孕产妇、婴幼儿健康体检

地方自治体(市区町村)实施,可以用全额补助金进行检查。

B.学校健康体检

教育委员会将依据学校保健法实施,在小学、中学、高中、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等所有学校进行。

C.职业范围健康体检

依据劳动安全卫生法、公务员法、尘肺法、结核预防法,企业出资进行健康体检,所有劳动者都有接受健康体检的权利和义务。

D.居民健康体检

基于老年人保健法、结核预防法,地方自治体(市区町村)将无偿对40岁以上的没有接受过职业范围健康体检的志愿者进行检查。

F.自发进行的健康体检

根据健康保险组合等的补助金进行的健康体检,依据本人意见,由自己出资进行健康体检。

今天的日本健康体检作用已不是为了发现疾病,而是为了了解产业疾病的条件,从而去改善这些条件。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程序:

A.健康测定

B.运动指导

C.心理健康咨询

D.营养指导

E.保健指导

2.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与日本不同,每个企业都有安全规定,不定期进行体检。国家有完善的体检法规,健康管理由自己负责,健康管理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双方投入。

英美模式要点:

A.收集以现代医疗技术为基础的高程度数据

B.准确诊断

C.对个人健康进行综合判断

D.体检结果向个人公开

E.提供健康建议

3.目前国内模式―KYN健康管理

KYN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 (health risk factors) 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作为一种服务,其具体做法是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和为个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使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KYN”是英文Know Your Number 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了解您的数字”。这里的数字指与个人健康相关的各种生物指标。目前主要的应用范畴是慢性病的防治与管理。

KYN健康管理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个人疾病危险性评价系统以及个人健康改善及指导系统。

KYN健康管理的特点

A.数据库式的管理个人健康信息

B.定量评价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

C.以控制个人危险因素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处方

D.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

E.提高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

F.为集体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手段

KYN健康管理流程

四、健康体检作为新兴产业成为政府“盘中餐”

健康体检产业的出现,有其深刻的背景,也引起了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在我国整体医疗体系尚不完善、政府对健康产业投入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健康体检业,在某种程度上做了政府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成为饥饿中的政府的“盘中餐”也在情理之中。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国际健康管理高级论坛”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明确表示:“在卫生体系转轨之际,健康产业发展恰逢良机。健康体检产业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拿出成果来。在健康问题上,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实现全民健康,真正提高全民素质的有利保证。为实现“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组织的“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在全国各地城市乡村展开,近百位健康教育专家走近百姓身边,“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已经在基层深入开展起来。

河南安阳也进行了一些试点工作来评价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健康管理运作模式,河南安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大面积进行群体预防科普宣传的同时,科学有效地指导百姓结合自身健康情况进行适当的健康管理,今年这项工作已经在安阳全市推广应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遏止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据悉,健康教育有望写入国家第11个五年发展规划中。这说明健康健康体检这一新兴产业的出现顺时应势,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健康产业大发展的软硬件因素已经成熟,剩下的就看业界同僚眼力和功力了,跑马圈地,先到为君。

五、健康体检,掀起你的盖头来

体检分为四种类型:

1.疾病体检,

2.特种体检,如保险体检、参军体检等,

3.入职体检(求职等),

4.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与传统的医疗体检不同,传统体检的作用在于发现疾病,是以医疗为目的;而健康体检的目的在于保健或提供某种特定的体检服务。健康体检是一种健康管理,它是以健康人的体检为目标,以便早期发现疾病或可能致病的潜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发现产生疾病的条件,从而对人们的健康提出管理咨询服务。在此,我们不妨对其作一简单回顾:

1997年10月,九华山庄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家独立于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当时的体检项目是普通体检,分内科、外科、眼科等16个科目,女士检测128项、男士检测121项,每年检测一次,单价380元,会员优惠。

现在的体检中心,体检项目越来越多,并开始向系列化、标准化、一站式服务方向发展。

健康体检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

1.一站式服务免去了医院体检跑上跑下、排队等侯等麻烦;医院体检者往往要跑上多次,体检中要求的空腹、留便、静卧等因为难以执行,直接影响了体检的准确性和体检者的主动性。健康体检提供的是预约服务,一些实力强的健康体检中心还有免费专车接送。

2.深受享受公费体检服务的单位的欢迎。而这些单位人数较多,在医院体检十分烦琐。

3.在健康体检中心,受检者都是健康人,不存在交叉感染问题。

交叉感染亦称为医院内感染,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社会人群的健康。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细菌、病毒易于传播,不仅在病人之间,而且在医务人员和伤病员之间,都可以发生交叉感染。在医院内由于病人或家属之间相互接触被污染的衣服、被褥、食具和便器等生活用品,很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另外,通过诊疗器械也易造成感染,如穿刺、导尿、注射等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导致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性病等发生。不久前,我国著名导演谢飞就是在医院进行检查身体时偶然感染上“非典”病毒。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医院内部的细菌交叉感染容易导致病人发生并发症,在美国所有住院患者中,有高达8%~10%的病人会受到交叉感染,每年约有2.8万人因此丧命。健康体检中心针对前来体检人员采取防止交叉感染的系列措施。如:备有一次性喝水杯,检查室有一次性床单等。

4.收费比医院低,会员可享受更优惠服务。

5.通过体检,引出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等项服务,市场进一步拓展。

6.对顾客可早期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寻找产业疾病的条件,防患于未然。在健康体检中心,受惠的是顾客,赚钱的是业主,倡导者政府,三者统一使健康管理成为现实。

7.与保险公司联系,不断研究新的成长空间。总理曾做出重要批示:“逐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并把社会保险结合起来……”。北京的慈济体检中心已与三家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加上其它客户资源,一年半的时间已经为50,000人提供了健康体检服务,收入甚丰。而九华体检中心开业至今已为不少于10万顾客提供了健康体检服务。

8.健康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属于市场空白点,中国13亿人口的健康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可容纳成千上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目前的健康体检企业,只是几个屈指可数的星星之火。欲成燎原之势,还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六、健康体检信息商机无限

一家体检中心如果积累了几十万、上百万或者更多的个人健康体检信息,那么它的商业价值毫无疑问将是十分巨大的。北京的慈济健康体检中心已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这些信息资源。而事实上,这些信息的价值远不止如此。例如它的统计学价值、人口资源价值、健康支出消费分析价值、各类疾病在不同人群的分布和发病周期价值、人的生活方式价值、食品营养结构价值等等,为国家制定医疗保健政策、保险业险种的推出、新药物的研发、生活方式改进、医疗设备的研发和改善国人的食物营养结构都能提供科学依据。潜在的价值诸如健康食品的开发;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甚至可以带动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其前途不可限量。故业内有人说,现在是健康体检“跑马圈地”的大好时机,明眼人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而且一些业内的先行者已开始把触角伸到了社区与政府的医疗体系建设和健康工程,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进社区、进农村,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相融合,其中的商机,谁又能说得清楚;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健康产业由点到链,已开始快速发展,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核裂变。

七、健康体检将引发健康产品渠道变革

健康产品行业作为一个极为“年轻”的新兴行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阶段,“非典”之后又恢复了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对养生和保健的理解与接受也日益加深。加之医学界近200年来的由治疗医学到预防医学又到保健医学理念的重大进步,健康产业的兴旺有其客观的动力。

20世纪90年代,健康产品市场销售额每年都以15%~3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有健康产品企业1013个,年销售额500亿元,仅2000年就上缴税款100亿元,中国5亿城镇居民中有近70%的健康食品消费者,健康食品市场的潜在消费人口约3.85亿人。

在这1000多家健康食品企业中有售后服务体系的740个,占总数的73.1%,采取直销方式的企业703个,占总数的69.4%;设专营店的企业197个,占19.4%;在商场设柜台的291个,占总数的28.7%;其它方式占47.1%。健康产业比其它成熟产业更依赖自己建立营销队伍和营销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渠道决定命运。因此,各健康产品企业对渠道的建设和竞争已经到了非常残忍的程度。因为渠道的因素,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休克或死亡。

在健康体检产业出现之前,虽然也有如安利模式的体检营销和国内企业的会议体检营销,但健康体检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健康体检产业出现之后,不仅标志着一个新兴健康产业的出现,而且标志着健康产品市场大洗牌的开始。这是因为对健康产品企业来说,营销渠道和营销平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成功的关键。但健康产品企业从来未有这一个可以搭载众多产业的公共营销渠道和平台。但健康体检产业一出现,就引发了局面的彻底改观。稍有营销常识的人都能设想:在成千上万大量的健康体检数据诱惑下,健康产品乘势搭建营销平台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谁先入为主,谁就会占尽先机。这种渠道和平台的力量势必引发健康产品市场的强烈震动,拥有营销渠道和平台的企业将迅速崛起,而失去营销渠道和平台的企业将从市场退出。在这个临界点上,健康产品企业与健康体检的融合共生将不可避免,整合资源、整合渠道、搭建平台、淘汰和孕育品牌都将“山雨欲来”。

八、健康体检行业面临许多挑战

1.医院的挑战

健康体检投入不多却盈利丰厚,建一个健康体检中心,从设备到人力资源的配备几百万元足矣。低门槛进入的特点势必导致众多企业的参与,这样又将导致与医院激烈地争夺资源,从而引起医疗企业的强烈反击。

一是医院主动适应市场趋势改变经营策略,迅速跟进建立自己的体检中心,像同仁医院、友谊医院都建立了这种体检中心。医院凭借其信誉和实力又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信誉度、体检设备和人才优势:医院首先拥有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被检查者不必为漏检而担忧;其次,医院还有先进的检查设备,保证检查科学、准确;最后,如果被检查者检查出异常后,医院可以立即联系相关科室,准备住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这一点是任何体检单位不能比的。

二是一些经营不善的中小医院可被改造成为体检中心,与专业健康体检中心分享市场蛋糕。

健康体检的特点就在于专业化和一站式的服务,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要看政府的政策导向,二要看企业各自的经营素质。

2.先天不足,健康体检犹如反弹琵琶半遮面

主要表现:

一是政府立法滞后,健康体检机构和检测结果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但立法尚需时日。政府应尽早开展一些试点工作以评价建立在科学原则基础上的具有前瞻性的健康管理模式。

二是健康体检仍需以医疗机构名义登记造册,工商管理存在盲点。

三是健康体检行业尚无行业组织引领,缺乏行规、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统一管理,存在一哄而上、无序竞争的隐患。

因此要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树立权威的健康管理机构,加强行业管理,要建立健康管理专业机构或组织,如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HMO),由它来建立有效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技术;制定健康体检行业管理标准和依据;为国内健康医疗责任保险及其它相关健康保险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从而推动和规范健康管理工作。

四是新兴产业尚无品牌经营,一些企业提出的全国连锁经营、创建健康体检品牌的设想缺乏软硬件支撑。

五是健康体检机构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隐私和被不正当利用。

六是面临着国际健康产业巨头迅速进入的压力。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 亚健康;防治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22-01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它介乎于疾病与健康之间,是一种临界状态,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出现精力、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故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1]。实际上是身心疾病的潜临床或病前状态。被认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新杀手。[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士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压力性职业。[3]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护士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原因,探讨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主要措施,以至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如下:

1 亚健康现状

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目前大约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达65%,[2]我院手术室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70%。

2 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与外界封闭的科室,外来人员很少出入,但室内使用电刀产生的废气,电刀、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空气消毒机等仪器产生的噪音及空调、全麻机等排出的废气得不到及时更换、净化,很容易使室内缺氧,长时间停留使机体易感性增加,导致人体机能失调处于亚健康状态。

2.2 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社会竞争形成的危机感、风险感、失落感等对护士及家庭造成一定的侵袭,小心谨慎的工作得不到理解,卫生事业补贴不到位满足不了医院的发展,护理工作得不到重视,职称晋升护士靠边站,护士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迫使护士心理压力加大,影响睡眠,以至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处于亚健康状态。

2.3 工作压力 手术室护士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工作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较一般职业高,来自工作的压力就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手术室护士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标准,知识的更新、高超医疗设备的应用、复杂疑难手术的配合等,无疑增加了手术室护士的负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造成亚健康状态。

2.4 自身状态与心理素质 手术室护士人员少、夜班勤、急症多、速度快,手术时间长短不一,护士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劳逸失衡,生物钟节律被打乱,加上体力消耗、神经紧张,常常处于身心疲惫状态。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导致心理健康不佳,极易造成疾病。

3 防治措施

3.1 面对现实 接受现实 手术室护士应正确认识和分析现实,并主动适应现实,进而去改造现实,而不是一味的逃避现实,满腹埋怨。而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展兴趣和爱好,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理事处事能力。热爱本职工作,怀着满腔热情,接受工作的挑战。

3.2 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和补偿应落实到位,采取机制,满足护理人员的需要,保障其社会地位,使护士角色期望恰当,行为准确;使护士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充分得到体现,努力发展自身潜能。

3.3 增加人员 减轻负荷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风险度高,其正确性和准确率要百分之百,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所以尽量减少值夜班的次数,适当的减少紧张工作时间,减轻负荷,有一定的时间用来休闲和自我调整。因此医院要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适时培训,保证质量。

3.4 调整心态 控制情绪 能适当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多种制度和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调整好心态,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通过心理科普教育,了解心理症状,进行自我调节,合理膳食,合理搭配,保障睡眠,适时参加各种锻炼,以减轻人的应激反应和降低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4 讨论

亚健康作为一个当代医学的新概念,在21世纪必将对医学尤其是保健医学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4]所以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她们的身份、职业、地位、环境与众不同,肩负着人类生命健康这一重大使命!牵扯到千家万户每一位手术患者的心!影响到成千上万家家庭的幸福!所以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亚健康这一现象要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体魄,才能对工作满腔热情,对病人无微不至;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手术安全,确保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郭阳阳.护士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24):94-96.

[2] 贾秀琴.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成因与预防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120-122.

[3] 马艳辉,张文越,等.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1(01):122.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问题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覆盖人群逐步扩大,保费收入逐年增长。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需要更加良好的医疗服务;伴随着医疗服务费用的高速增长,再加上商业健康保险对“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具有补充作用。这样就加剧了人们对于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

(二)经营主体不断增加,产品供给日益丰富。2011 年我国保险业经营健康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包括中资寿险公司33家,外资寿险公司28家,专业健康险公司4家以及财产保险公司30家。提供的险种已经超过300种。健康保险的种类在日渐丰富,分类也越来也细。

(三)服务领域日益拓宽,社会影响明显扩大。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已经覆盖了包括电力、铁路、邮政、通讯等行业在内的各大行业,社会影响明显扩大。在今年4月20日发生的芦山地震面前, 保险业快速行动,采取加快理赔等特殊服务, 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时期, 树起了保险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有力支援了国家抗震救灾, 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四)对于国内健康保险的需求市场来说,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50个城市的保险需求调查显示, 49.9%的城市居民考虑在未来3年内购买商业保险, 其中对健康保险的预期需求高达77%,成为人身保险的首选险种。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和法律等外部环境不够完善。商业健康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筹资渠道和外部管理手段。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健康保险的积极作用, 仅仅作为一种商业经营活动来看待, 导致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健全,税收优惠仍未确定,存在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界限不清,经营主体不明确,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

(二)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建设有待提高

1、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较单一,多样化程度小。

(1)健康险多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个人投保须附加于一定保额的主险之上,才能获得附加险保障,直接限制了健康险保障功能的发挥,也导致了实际投保率很低, 给付率极高的情况。

(2)因为创新动力不足以及产品复制成本过低,健康险产品保险责任存在相近的问题,缺少产品差异性,各保险公司产品趋同。

(3)住院医疗保险,因为其保险责任与社会医疗保险存在许多相近之处,对于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人群缺乏吸引力和有效的保障功能。

(4)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对于紧缺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新型产品的研发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5)是我国开办的住院医疗费用保险和生活津贴保险的保险期限太短(只有一年), 使被保险人的利益得不到足够的保障,从而不能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

2、专业化程度不够,专业人才资源匮乏。

(1)专业化程度不够。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健康保险是以发病率为依据而非以死亡率为依据,在风险特性、保险事故特点、风险控制理念和方法、精算原理等方面均不同于人寿保险,而且还长期处于附属地位,有时还附属于财产保险。虽然我国现在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办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但是专业性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不仅数量少得可怜,而且其规模和市场份额都不大。

(2)专业人才资源缺乏。由于健康保险是以发病率为依据而非以死亡率为依据,对保险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较高,而保险公司缺乏懂医学技术的管理人员和销售队伍,核保核赔力量薄弱, 风险识别能力较差。加上精算师的缺乏、业务管理规定不健全、电子化建设水平低下、专业化信息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经营风险、赔付率难以控制,影响了健康保险业务的推广。

3、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覆盖率和盈利水平都较低。

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逐年增加,但在原保险或人身保险中占的比例一直不高达;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支出,和在原保险或人身保险中占的比例在99-05年逐年上升,在06-08年才少有回落。但是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在人身保险中占的比例几乎是保费收入比例的两倍。高赔付率,低保费收入大大降低了商业健康保险的盈利水平,导致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产品供给水平较低,从而制约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三)投保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突出

1、逆向选择问题。投保人的逆向选择问题(是指那些风险比一般人更大的投保人发现保险报价比较具有吸引力因而更倾向于购买保险,即投保人以低于精算费率的价格购买保险。)是影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逆向选择的存在,因此购买健康险的往往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人群,而他们索求理赔的额度和概率远大于正常人群,这势必造成保险公司如果按照正常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测算出来的保费不足以弥补理赔支出。

2、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保险公司对医院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导致保险人、被保险人、医疗机构三方在医疗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对医生是否按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诊疗,患者是否合理进行医疗消费, 是否存在诈骗保险金的道德风险等难以控制,明显提高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或者努力扩大调查范围和增加核查人员以核定其合理性,但又会因此造成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

参考文献:

[1]顾昕.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与发展战略[J].保险研究,2009年第11期.

[2]刘京生.中国健康保险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李森.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0.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6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关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

2002年8-12月,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领导,由卫生部组织在全国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不包括港、澳、台)开展,它将以往由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专项调查进行整合,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

全国第四次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公布。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举办记者招待会,向媒体介绍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大调查结果,调查发现,对比199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慢性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新情况。

从全国第四次营养与健康大调查的结果中,对于医药保健品企业来说,蕴藏着哪些机遇哪?为了发掘营养大调查背后的价值,本报记者XXX专访我国著名医药保健品营销专家、上海铂策划总经理陈奇锐先生。

对话者:肖志飞,《医药经济报》资深记者、编辑,简称肖

陈奇锐,著名医药保健品营销专家,上海铂策划总经理,简称陈

肖:请问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对于医药保健品企业,有什么参考价值?

陈:全国营养与健康大调查,反映了中国居民全国范围内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无论对于药品企业、还是保健品企业、食品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

1992年的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贫血、缺乏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等比较严重。调查的结果反映到市场上就是,补钙市场成了一个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大市场,催生了钙尔奇D、巨能钙、彼阳牦牛壮骨粉等一大批产品,补钙产品的风行,还带动了牛奶消费热;补血市场,以红桃K一度将年销售额做到了10多亿元,传统滋补品东阿阿胶的市场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以黄金搭档、21金维它为代表组合维生素矿物质产品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过去10多年发生的事情,可以证明,国家权威部门进行的营养大调查,因为其权威性、广泛性,能够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已经成为医药保健品行业的指向标之一。我个人认为,第四次营养大调查的结果,同样会反映到市场上来。

肖:能否具体谈谈,大调查对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陈:我认为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府主管部门、媒体等行业外部环境来看,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政府主管部门可能会出台相关对策,媒体可能会加强相关健康教育,行业外部环境,将会趋于宽松;

第二、消费者角度来看,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政府干预、媒体教育机会增多,消费者将趋于重视以前遭忽视的问题;

第三、对行业内的企业来说,以“三高”为代表的慢性病市场,无疑会成为企业追逐热点;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调查将对我国的医药保健品行业产生积极作用。但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我想还是要靠药品企业、保健品企业的努力,才能将机会抓住。

肖: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请问对复合维生素、矿物质有什么影响?

陈:以黄金搭档、21金维它为代表的复合维生素在过去的两年里,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其主要动力是民族企业的努力。

尽管大调查发现,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显著改善,但我认为不会影响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类产品的销售。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中,我国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类产品的市场容量将保持快速扩张态势。

原因很简单,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健康了,这种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水平发展了,大家愿意为健康投资;并且这种投资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部分企业的营销手法,也许需要调整。比如黄金搭档的广告,大量应用了第三次营养调查的数据、结论,可能就需要调整。

肖:调查发现我国22%的成年人超重,请问减肥市场将会怎样?

陈:减肥市场一直是个庞大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由女性消费者主导,大调查结果公布后,对减肥市场会有一定正面的作用。但不会改变大局,将来以男性、中老年人为目标消费群体的减肥产品,将会有良好的发展。

肖: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贫血比例降低,请问对补血市场有何影响?

陈:调查发现贫血率“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可以看出贫血改善的比例并不大,目前我国居民贫血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从补血市场上看,近年来市场已经趋向成熟、消费者趋向理性,因此市场将会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市场。

肖:促进生长发育市场一直很庞大,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改善,请问该市场如何?

陈:调查发现,我国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率仍高达14.3%;农村儿童发育迟缓现象更高达20.9%。农村男童平均身高比城市同龄人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说明该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促进生长发育类产品,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对于生长发育,特别是身高、智力发育,是非常重视的,需求相当迫切,因此效果确切、机理明确的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

肖:我国居民高血压发病率快速上升,请问该市场如何?

陈:调查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人。这个市场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无论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的市场容量,都将会有良好的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人群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说明很多高血压人群不知道、不治疗、难控制,说明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让消费者动起来。

我们看好这个市场,只要我们有安全、有效的产品。

肖:调查发现,我国居民的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较快,请问该市场未来的发展?

陈:我国糖尿病控制形势不容乐观,一些跨国药企认为“中国一定会成全球最大的糖尿病市场”。事实也是如此,近年来,针对糖尿病的药品、保健品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将来市场仍将保持快速扩大的态势。

肖:调查发现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者人数1.6亿,请问您怎么看高血脂市场?

陈:高血脂从2002年开始,就成了热点市场。药品市场上,北大血脂康等产品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保健品市场上,太太药业、盘龙云海、上海健特等企业先后介入,但目前都不算成功。

这个市场开发的难度比高血压市场要大,市场实际容量却要小得多。主要原因是消费者难以感知、重视程度不够等。但在西方发达国家,降血脂药品得市场容量是很大的,美国销量前十的药品中,三个都是降血脂的药品。

因为缺乏健康教育,我国消费者、医生都还没有意识到高血脂的危害,这个市场很大程度上由心脑病药品控制。尽管现在降血脂市场还不够好,但市场前景是乐观的。也确实有一些药品、保健食品,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肖:调查发现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体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营销角度,该怎样利用?

陈:我国城乡居民的营养与健康水平,差距也很大。

概括起来,营养缺乏导致的问题,农村居民比城市更加严重,比如贫血、缺钙、生长发育迟缓等;而三高等慢性疾病,农村发病率则要低于城市,但高血压、高血脂等差距已经很小。

对于这种差异,企业要根据产品、企业状况来采取正确的决策和行动。农村市场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因为营养条件、医疗条件较城市差距很大,且环境宽松,所以农村市场大有作为。

肖:对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药品保健品企业能做出多大的贡献?

陈:中国居民营养不平衡、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市场的需求将会日趋多样化。

由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局限性,我们相信药品、保健品企业在改善公众营养与健康状况上,具有医疗体系不能替代的作用。企业能够对改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上,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肖: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发挥作用,政府可以做些什么呢?

陈:美国有专门的健康教育法案,规定了政府、媒体、企业等各方面促进公众健康水平的义务,对提升消费者健康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法案,目前国内健康教育还只是企业为了推广产品必须做的事情,因此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也增大了企业推广产品的难度。

从立法层面上,我国应该有这样的法案,让政府、媒体等为提高中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做更多的工作,提升消费者的保健意识,并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263-03

技校是培养一线技术型人才的基地,近年来由于技术工人需求量增加,技校不断提高招生数量,生源渠道逐步扩大,可以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社会招生,导致技校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心理问题频发,不良事件不断增多。如果不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严重影响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笔者旨在探讨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思想觉悟高、心理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

一、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多数技校学生的年龄处于16~20岁,正值青春期以及青年早期,自我意识增强,个性逐渐显露,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确立。作为青少年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技校学生一方面代表着先进的技术操作水平,一方面却缺乏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特别是近年来,技校完全自主招生,入学不再依靠考试成绩,毕业后不再统一分配而是推荐择业,办学模式逐渐市场化,相互争夺生源,导致技校学生素质下降,由技校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不良事件不断增多,影响了技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1.学生人格不良问题。技校学生不良人格问题普遍存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方面尤为突出,常表现为:做事犹豫不决、谨小慎微,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遇到困难时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严重抑郁者会产生自杀倾向,或极度感觉过敏,自以为是,嫉妒他人获得的成就,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同时又很自卑,主观片面,与他人不能和睦相处,不能形成正常的交往,令他人敬而远之。

2.学校适应不良问题。技校学生大部分在中学时学习成绩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行为懒散,与同龄中学生相比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自我评价较低,自卑心理严重,对重新入学,进入陌生的校园和新的学习方式既生疏又紧张,学校生活也感到压力大,专业学习不适应,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造成学校适应不良。由于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性生理、性心理迅速发育的时期,性意识的产生使青少年对性知识的兴趣和渴求加强也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有关性活动的宣传甚至一些不健康网站对内容的传播使技校学生对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又缺乏性科学知识和性道德观念,如果不能正常引导会导致学生从非正常途径进行性的宣泄,如过早产生,同性恋、性骚扰甚至也屡见不鲜。同时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或对自己期望过高,或缺乏自信心,引发就业焦虑,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失去就业机会。

3.生活满意度不高,社会支持度低。技校往往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准确的位置,自身价值不能得到体现,愿望得不到实现,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得不到什么乐趣,积极性和参与性逐渐下降,常常抱怨、自责,对许多事感到厌烦。有的学生则玩世不恭,自我放纵,生活满意度不高。由于学业成绩不佳,有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指责,人格和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缺乏自信,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觉得自身社会地位不高,交往的人群范围有限,可以获得支持和帮助的朋友较少,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一般,遇到烦恼时倾诉对象少,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因而社会支持度低。

二、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素。因为技校学生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技校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与这些环境息息相关。

1.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的第一个也是基础“教育基地”。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背景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根本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教育方式会给技校学生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活满意度降低,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于溺爱,当前技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不能独立,一旦接触社会往往不知所措,遇到挫折不知如何应对,甚至自甘堕落,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另一个极端是对孩子过于严厉苛刻,坚信“棍棒下面出人才”的陈旧观念,一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横加指责甚至棍棒相加,盲目压制,使青少年心灵上受到创伤,自尊心和成就欲望受到伤害,导致胆小、怯懦、孤独等心理问题发生。

2.学校教育因素。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教师教育学生的态度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不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不正确的教学方法都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职业学校办学政策的放开,技校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许多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是以营利为目的,校园环境差,设施简陋,只能勉强应付日常教学,何谈心理健康教育。而一些有条件的高级技工学校虽然有条件但却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教师只重视课堂学习,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仅仅不定期地开设一两次讲座或开设一门简单的课程,没有配套的组织与管理机制,社会学习与课堂学习脱离,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相脱节,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3.社会影响因素。技校学生是社会的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不良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技校学生都有着直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我国经济建设正处在迅猛发展时期,金钱往往被认为是人生成功的代名词,享乐似乎成了生活的主题,使技校学生自私心理、利己行为加重,造成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心态失衡。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也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许多技校学生染上网瘾,留连网吧,经常接触不健康网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社会对技校长期的偏见导致技校学生社会地位不高,不受重视,缺乏尊重,社会支持度低,使他们自我认同度降低,没有成就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心理压力增大,认为社会不公平,从而引起紧张、焦虑、苦闷等不良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因素。技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除作为外因的环境因素外,还包括内因,即技校学生自身的因素,如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发育阶段等。身体素质差的学生由于自身条件差,如过高,过矮,发育的过早、过迟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种种反应,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性格急躁的学生一般来说容易形成忍耐力差、易激动、易发怒的不良心理问题。性格软弱的人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障碍。青春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如果发生认知偏差,就会导致其讲话、动作、穿着甚至性取向的变化,产生同性恋倾向。在与异往过程中如果表达不善会导致害羞、自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随着心理的发育成熟,技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定位,如果过高估计自己就会导致极度自我,对别人的批评与反应甚为敏感,也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或争夺别人关心的对象,希望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其社会支持度降低,则容易产生强迫、偏执、敌对甚至神经质等心理问题。如果过低地估计自己,就会觉得低人一等,胆小怕事,经常受到他人的压力,形成自卑、怯懦、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降低,不能适应学校生活,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

三、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根据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现实状况及其形成因素,笔者提出以下教育策略,旨在提高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改善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政府和社会做先导。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政府、社会及各级教育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技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性分析当前我国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技校学生心理教育规范化,制度化,科学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目前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下发了相关文件,2004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细化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是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技校学生大多学习成绩差,是中考或高考中的失败者,常常被社会认为是“坏孩子”的典型,社会的目光对他们总是异样、冷峻甚至是鄙视的。而当今社会已经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学习成绩不是唯一评判优秀人才的标准,许多大的企业家、优秀技术人才并未经历过大学教育却在业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家把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所以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必须摒弃陈旧观念,改变对技校学生的偏见,技校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只是选择了与大学生不同的发展道路,上技校并不代表低人一等,文化成绩不好也不代表工作能力差,一样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2.学校作保障。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是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针对技校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技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展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以确保技校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学校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咨询室、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等部门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全面管理和开展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行。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为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进行治疗,而是重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并分析调查及访谈结果,掌握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心理问题能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与危机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由最初的兼职、外聘等非正式形式转化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专业心理教师认证机构的培训并取得资质,成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知识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树立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深化技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知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朗读、辩论、目标训练、团队训练、信任感训练、网上交流和调查等心理训练与心理辅导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心理的调节作用,提高其自我心理保健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发展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于无形中加强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景观,让校园充分显示本校的人文精神,充分显示技术人才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充分显示技校学生的别样风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天赋和才华,抒发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力、凝聚力,获取自信心和荣誉感,使校园内生活变得更为和谐轻松、活泼高雅,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健康。

3.家庭做后盾。家庭是学生避风的港湾,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互相礼让,形成和谐快乐的家庭气氛,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使子女在乐观向上、积极努力的情绪中健康成长。家长要有耐心、有方法地去和子女沟通与交流,正确教育和引导,随时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对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对于不良的行为或不正确的观念,不能姑息,要及时给予批评制止,使子女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要过高,要做到人尽其才,与学校积极配合,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要充分理解、支持和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之,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政府和社会作先导、学校作保障、家庭作后盾,做到政府、社会和家庭齐抓共管,肩负各自职责,履行各自义务,使技校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顺利完成学业,真正成为一名思想品德优秀、心理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克勋,钟鸣心.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现实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4):102-104.

[2]张俊峰,万露,孔淑珍,等.技校类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价值工程,2010,(29):223-224.

[3]姜均堂.如何增强技校学生的自信心[J].职业与教育,2009,27(9):71.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 大农业;健康产业;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56-01

近年来,诸多地产、煤炭、能源、金融、医药、IT、建材等原来投资回报较高的产业纷纷转向投资现代农业。由于现代农业追求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的珍惜,将农业与健康产业密切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 我国大农业与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1 大农业大健康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企业家财富的积累已经变成纯粹数字的变化,不必再疯狂追求金钱的时候,当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在整体上从吃得上、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的时候,农业和健康产业必然受到不差钱、追求人生价值的企业家的追捧,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的必然,也是企业自我升级的必然[1]。

1.2 大农业与健康产业相互融合

近年来的农业发展情况显示,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快消化和健康化升级,健康产业向着食品和基地化的农业延伸,两大产业以相反的起点和终点相对而行,彼此越来越跨界,产业内容越来越相像。东阿阿胶、仲景药业、江中制药等作为医药企业,近年纷纷向食品发力,继而做基地,将健康的产品日常化、快消化,并且沿着产业链一直做到了最前端――基地,俨然是个农业企业。

2 我国大农业与健康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大农业与健康产业发展融合的聚焦点为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且效果良好。消费者对监管者放心,企业也具有相对高的社会责任感,即使发现的是疑似问题,也会将所有产品召回,基本实现了所有食品是安全的、可靠的。如今,我国大农业、大健康时代大幕即将拉开,对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即食品安全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实现改正。

2.1 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

我国人口众多,消耗的粮食量巨大,而当前食品供应商大多呈现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均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卫生条件和食品加工工艺难以符合安全标准,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此外,城市废弃物和工业“三废”的大量随意排放,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种养殖源头的水、气、土等受到污染,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2-3]。

2.2 人为影响

我国农业虽然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但部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果蔬实行反季节生产,药物残留加剧;通过添加激素等使家禽、家畜的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违背了动植物的生物学规律;此外,某些不法商贩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在食品中人为添加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

2.3 食品检测监督的技术难题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及酶制剂技术等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但这类食品是否安全及应用的风险如何一直争议不断。此外,由于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进入消费环节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当前我国食品检测监督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等方面[4-5]。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也集中在这些方面。

2.4 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立法及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却未对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造成的。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食品安全监管应趋向于公正性、专业化和独立性,应以外部环境作为改革的动力,依赖于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6-9]。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可以作为一个事业来经营,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应通过各种措施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促使大农业与大健康产业的和谐发展。

4 参考文献

[1] 付晓晨,施春亮,李宁.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5(1):48-50.

[2] 任秀峰.农业综合开发助推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J].当代农村财经,2014(1):34-35.

[3]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10):45-48.

[4] 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5] 张永建,刘宁,杨建华.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2):14-20.

[6] 乔木,朱自安,徐海量,等.伊犁河流域生态恢复与大农业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3):45-48.

[7] 付晓晨,施春亮,李宁.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5(1):48-50.

[8] 徐慧昌.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4(2):23-25.

上一篇:财政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廉洁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