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11-17 03:22:17

高效沟通心理学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1

关键词 管理沟通 教学管理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管理沟通的概念

管理沟通是在一个组织的范围内,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围绕组织的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沟通。管理沟通实际上是管理与沟通的结合体,是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沟通双方不断相互作用,使各要素(沟通主体、沟通客体、信息、渠道、反馈、环境及噪音七大沟通要素)之间有序而关联地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管理沟通过程的总体结构。

2 管理沟通的作用

管理沟通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是管理者的基本技能也是管理者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沟通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沟通,它的作用也是和组织的目标紧密相关的。主要作用有三个:其一,管理沟通有助于决策的实现。管理者在做任何决策时往往会提出与事件相关的问题,收集各种信息、情报、建议等,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需从组织外部和内部获取,内部获取则需要与组织员工进行良好沟通,交换信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从而产生创新的效果,增强决策人判断力,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组织目标。其二,管理沟通能促使组织成员协调有效的工作,增强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组织成员协调有效的工作反映出组织和谐,而和谐则是组织良好沟通的表现。因敬畏而带来的服从是被动的,因而管理沟通使成员与组织之间,组织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同心同德,为实现组织愿望努力工作。其三,管理沟通是实施有效激励的基本途径。从马斯洛理论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述,每个人对自己需求都会不断的改变,当他的需求提升到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时,组织在沟通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激励,可以增强组织内部员工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员工信心,提高了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为本组织出谋划策,使组织的事业蓬勃发展。

3 管理沟通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管理是高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沟通,能使学校达成教育和管理的目标,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1 管理沟通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共享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现代化办公替代了繁杂的手工办公,高校网络办公平台也随之成为现代化办公的手段之一。面对信息技术的冲击,借助日臻完善的技术手段,基于创新的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管理沟通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高校教学管理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的沟通渠道可即时完成更大范围的交流沟通,极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给教学管理者带来便捷和广泛的选择。

3.2 管理沟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是一个具有学科、专业和事业行政单位双重权力矩阵式结构的特殊组织,其组织结构非常庞大,沟通组织层级过多,容易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效率,制约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教学管理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沟通,尽可能地减少信息沟通环节,尽可能地使信息完整传递,加快信息沟通的速度,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缩短信息传递链,优化信息沟通渠道,激发师生参与热情,积极讨论工作的问题,帮助教学管理者集思广益,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

3.3 管理沟通有助于师生关系和谐

儒家大师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人和”就是我们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管理沟通能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使组织和谐运转,促进组织的不断发展。在教学管理中科学、有效实施管理沟通,有利于协调教学管理者与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的系列关系,消除误会,减少分歧,达到疏导和化解矛盾,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3.4 管理沟通有利于信息与建议及时反馈

管理沟通与其他沟通不同,只有当发送者的信息能导致信息接收者做出发送者所期望的反应才算成功。管理沟通是一个产生互动作用的循环过程,即发送者将信息内容通过沟通渠道传递给接受者,接受者接受信息并理解信息后反馈给发送者的过程。每个信息在沟通过程中,要求对方给予反馈,同时也在向对方作出一定的反馈。只有当发送者的信息能导致信息接收者作出发送者所期望的反应才算成功。在教学管理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管理沟通,可使教学信息与建议及时反馈,使教学管理者得到准确的教学信息,以便使决策者在充足准确的信息下,有效调整和控制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5 管理沟通有助于教学管理的目标实现

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实施和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目标,有效管理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的管理活动中教学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导致目标难以实现。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中极为复杂的一项管理活动,其内容多、对象多,并有着不同角色的扮演者,如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个体体目标未必与组织目标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科学、有效的实施管理沟通,增强不同角色扮演者的沟通意识,明确沟通目的,极大限度地传递学校相关的信息,尽量使这些不同的角色扮演者把学校教学的目标内化为自身个体的目标,以至于组织的目标与个体的目标达成一致,从而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

4 结束语

在高校管理中教学管理是核心,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理沟通对于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学管理中需要沟通,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沟通有助于高校实现管理和教育目标;有利于高校师生了解教学的目标和管理制度,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完成;有利于信息与建议及时反馈,确保高校做出科学决策;有利于各门之间相互交流、探索,促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协调。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管理沟通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是高校教学管理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韦联桂.高校管理沟通研究概述[J].山西科技,2012.27(3):48-51.

[2] 宫小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林大静,陈利群.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沟通中的有效沟通[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98-101.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2

关键词 网络平台沟通 师生 高校教育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CHEN Liming

(The Offic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technology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good network platfor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if use undeserved, can produce negative effect. In this paper, 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i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effectively guid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引进网络技术,既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加强与学生沟通管理的具体需要,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满足和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广和使用网络平台的积极效果,从而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发挥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1 网络平台在高校师生沟通中的特点和作用

1.1 网络平台沟通的虚拟性和真实性特点

21世纪是高新技术高速发展和应用的时期,也相应地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和技术被高校教育管理所接纳和使用,这在一方面有效推动了高校管理体制的数字化和科技化,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然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在拥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带有虚拟性等方面的缺点。例如,若是不限定范围,则难以确定对话人员的身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对范围进行有效的确定,例如在学校的校园网之内,或者在一个班级的群内,来保证成员的身份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主要是因为使用网络进行师生沟通的过程中,都是建立在大学校园的特殊背景之下,是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双方一般都具有感情基础,因此使用网络沟通一方面能够有效发挥其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因为不知对方身份所造成的虚拟感。

1.2 网络平台沟通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由于网络平台可以有效消除师生之间交流的距离感和地域感,能够随时随地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便捷性和即时,因此受到广泛的支持和使用。网络平台还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来对对方的态度进行回应,特别是现阶段手机网络的深入推广和发展,从某一方面增强了这种方便快捷性,帮助师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提高交流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通过网络平台,能够保证教师将通知与信息在第一时间里得到传播和交流,得到学生的关注与信息反馈。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反映其内心真实想法和意见,从而帮助教师更深一步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动态与心理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平台沟通的安全性、便捷性与高效性。

2 高校师生网络平台沟通对学生的影响

2.1 合理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

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均是直面沟通,增加了学生的心理抵触情绪和自我防护,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而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防卫心理,帮助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

2.2 网络平台沟通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出于各方面原因,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尴尬的情况,然而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师生双方由于紧张而带来的沉默和尴尬。使双方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

3 高校师生关于网络平台沟通的技巧

3.1 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在使用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师生要建立平(下转第31页)(上接第21页)等、友好的关系。教师应该确定与学生为朋友的第一身份,之后再是长者和良师,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友好的交往关系,从而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敢于说出真心话。

3.2 老师应该耐心倾听,恰当引导

在网络平台的沟通中,一些学生会由于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难以准确及时的表达内心想法,甚至有时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等思维混乱的状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要具有耐心,在遇到难以准确理解学生意思的情况时,可以采取适当的反问,温柔耐心。

3.3 跟踪了解,做知心朋友

在师生网络平台的沟通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需要了解或者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时就需要教师加强后续跟踪关注,从而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的状况告知学生,防止一次谈话结束后就不管学生状况的发生。

4 构建高效的高校师生网络平台沟通机制

21世纪是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国内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针对现实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网络工具建设:(1)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博客或微博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这是由于博客是一个能够展示信息和教师思想的平台,可以显示教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对生活的理解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理解,增加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影响力。(2)高校师生可以通过建立QQ群和MSN群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是因为QQ群是一个比较方便和快捷的网络沟通平台,在这种外表封闭,实质开放的小团体。不仅能够方便快捷找到多年未见的同学和朋友,同时还能够通过QQ群与内心期望沟通的人进行有效的一对一沟通,从而增加同学和朋友之间的友谊。(3)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开通和公开私人邮箱的方式,来加强自己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这在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想法与意见的及时反馈,另一方面能够方便学生及时向老师反映其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加强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才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为有效实施科教兴国,培育祖国栋梁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忠群,刘高峰.浅析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20):36-37.

[2] 王悦.网络平台沟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学术交流报,2009.12(S1):60-61.

[3] 肖海鸥,易菊香.关于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11.23(11):154-155.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 综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ummarize

WANG Y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hool,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scientific theory about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sum up achievement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 brief review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needs further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problems.

Key words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ummarize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面对来自专业选择、学习困难、感情挫折、就业压力、同学关系等很多方面的压力,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这些都离不开一项基本途径―沟通。沟通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根基,是一切社会矛盾得以解决的有效手段。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石,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近年来,沟通的理念逐渐彰显, 但相应的研究成果还是很少,同时现有的研究成果没有凸显足够的影响力,其中还有些存在争议的地方。 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以看到现已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能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不仅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1 关于沟通一般理论的研究

沟通的一般理论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理论基础,目前对沟通一般理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1.1 关于沟通含义的研究

不同学科基于本学科特点,对沟通的含义做了界定:

政治社会学认为:所谓沟通,实际上就是指信息沟通,即人与人之间借助于某种媒介,通过一定的途径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①教育社会学认为:狭义的沟通是指以符号、记号为媒介实现的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即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接受信息的人。广义的沟通则是人类的整体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换观念、思想、知识、情绪等信息,而且交换相互作用的个体的全部社会行为。②组织行为学认为沟通也称“信息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达思想、交流情报、传递信息的过程。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的工具不仅仅是、文字、符号,还包括姿态和行为等。③管理沟通学认为: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一定的信息从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转移信息的过程,有时人们也用交往、交流、意义沟通、信息传达等术语,它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感情、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情和知识,也可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④

1.2 关于沟通要素的研究

不同学科研究沟通过程的角度不同:

教育社会学认为:有效沟通的要素包括理解、积极倾听、鼓励、培养、自尊等诸多方面。⑤组织行为学认为沟通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收者和所传递的信息。⑥管理沟通学认为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沟通的信息载体、沟通的渠道、沟通的背景、沟通的时机等。⑦

1.3 关于沟通的作用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认为,沟通提供人身心发展必须的信息;人凭借沟通交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相互联系;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自我概念:关于自己的概念。⑧管理学认为,沟通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沟通是组织协调各方面活动,实现科学管理的手段;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履行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沟通有利于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改善人际关系。⑨

从对一般的沟通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科对沟通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但都是根据本学科的研究重点来界定的,都有它的道理。各学科对沟通含义的界定都相对成熟了,但是沟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界定还是不成熟。同沟通的含义界定一样,不同的学科对沟通结构要素的组成也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大体上都是包括信息发出者、信息接收者、信息通道、信息及信息反馈等几个部分,但是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要素结构的研究还很少。总之,不同的学科对沟通的含义、结构及作用的界定是不一样的,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沟通的研究比较纵深,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沟通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研究就更少了。

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的研究

2.1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重要性的研究

杨学勇认为⑩两大因素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师生沟通:大学生的自身的素质问题,这其中又包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目前高校师生存在的沟通障碍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薛宇认为,大学生“立体沟通”教育的意义主要有: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可以建立信任机制,通过沟通可以缩小或消除“心理距离”, 互相产生信任感;可以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特征的研究

王宇航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具有系统性,沟通方式具有多样性,沟通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持续性。罗海英认为双向沟通具有双向互动性、动态循环性和认识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强调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张淑芹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困境主要有:教育主体形成的沟通障碍;教育客体形成的沟通障碍;教育形式的沟通障碍。超越困境的途径是: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重视情感教育,寻找有效沟通的切入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建设;培养大学生自身的沟通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杨春英认为:导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沟通失效的原因主要有:由于教育者的原因形成沟通障碍;由于教育对象的原因形成沟通障碍;由于教育方式的原因形成沟通障碍。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克服障碍,实现有效沟通的对策是:以人为本, 实施情感教育;磨练沟通技巧, 讲求沟通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是指讲求语言沟通的艺术性,讲求非语言沟通的艺术性,善于引导教育对象;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吴文明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沟通的障碍, 包括以下几个层面:教育者的沟通技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受教育者自身的因素影响沟通的效果;物理距离、心理差异等感情差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沟通媒介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且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途径有:以人为本,进行情感教育;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着的沟通技巧,具体包括:耐心倾听,通情达理,尊重学生需求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将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作为选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要指标。

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与方法研究

张淑芹认为,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应坚持三个原则: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贴近学生生活;坚持关心学生的主体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罗海英认为要确保双向沟通的顺利开展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平等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和及时性与经常性相结合。张沧丽认为,沟通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形式, 如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另一种是深入生活与学生打成一片,从情感沟通入手来了解思想,沟通思想。

3 简要评述

目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地成绩,但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障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多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要素的角度分析,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环节的角度分析的较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效果的评价问题很少涉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规律的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的研究都比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这一课题将逐渐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这一课题的研究趋势将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念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第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法的研究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样化;第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评价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注释

①夏玉珍,江立华.政治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②⑤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③⑥肖志雄,刘宇Z.组织行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1.

④王磊.管理沟通.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01.

⑦苏勇,罗殿军.管理沟通.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8.

⑧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⑨徐向艺.管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6.

⑩杨学勇.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沟通.中国校外教育,2008(10).

薛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建立“立体沟通”教育体系的意义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王宇航.建立健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罗海英.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双向沟通.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9).

张淑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困境与超越.许昌学院学报,2009(3).

杨春英.论有效沟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5).

吴文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沟通.双语学习,2007.10.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4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学生心理;授课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舞蹈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其中心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一定舞蹈技能与舞蹈艺术知识的基础性舞蹈人才;我们国家的中职舞蹈教育不仅承担着舞蹈职业训练的任务,还要承担许多普通教育的任务。多出人才和出好人才的含义,就不仅局限于舞蹈方面,还需要在学生的文化水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投入许多精力。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会围绕着对人的教育的这个永恒的主题或者说教育是使一个无知的自然意义上的人成为一个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并有益(至少是无害)于社会的社会意义上的人。学生心理的发展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就必须显现出阶段性。学生在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即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反思当前的中职舞蹈教育,我们必须承认,许多学校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关注还十分欠缺,或者说师生心理沟通在教学中应用的较少、成效不明显。基于此,强调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运用心理学方法有效地进行心理沟通,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了能对师生心理沟通有个准确的把握,笔者对其进行了文献检索,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相关师生心理沟通文章的收集。同时,采用提炼总结法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做了回顾与总结,并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教学实践的实验与验证,笔者对师生沟通对舞蹈教学的作用和策略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特撰写成文,旨在交流共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师生沟通对舞蹈教学作用

(1)高一阶段师生心理沟通

高一段的学生,年龄多为十六七岁,在舞蹈课堂上表现为有浓厚学习兴趣,较强的求知欲,并且对学校、教师和集体生活等都抱有不同的幻想,心理上有种想尽快地投入新的学习环境的迫切感。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将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愿望,保持到每一节舞蹈教学中,那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心理沟通,学生能更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通过心理沟通,学生能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通过心理沟通,教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继续保持着强烈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学习舞蹈知识与技能。从生活角度来讲,高一学生大多是第一次过“吃大锅饭,睡集体宿舍”的生活,第一次“独立”面对学习与生活,在一段时间内必然存在种种的不适应。新鲜感会支撑他们一段时间,但很快地,疲倦、烦躁、消沉就会席卷而来。况且身为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习惯了娇生惯养,养成了极强的依赖性,而如今自己要面对一切事情自己独立去完成,其心理上的变化是非常大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心理上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因此,可以说高一阶段师生心理沟通对于学生快速的适应学校环境,快速适应舞蹈学习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高二阶段师生心理沟通

高二阶段已经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个年度了,通过第一年的适应,他们对学校、老师、同学等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心理上也变得成熟了。在舞蹈学习上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自信心,但心理上仍然还是“半幼稚”“半成熟”。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而成为“小大人”了,导致其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处处以“成人”自居,对摆脱成人“约束”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厌烦家人和老师们的管教,课堂上老师的耐心讲解也会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或“反抗”。学生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喜欢争论、探讨、追问、批判地对待一切。但是,他们这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够成熟,且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虽然学生在意志品质上有明显提高,但并不完美,仍然具有较大的受暗示性、模仿别人,易冲动、任性、固执已见,时常产生蛮干的行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她们,由于性腺机能开始趋于发育成熟,性意识觉悟,因而容易兴奋冲动和神经过敏,对待异性关系也产生了爱恋好奇的感情,男女少年都有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有引起对方注意的愿望。由于他们知识经验贫乏,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既感到好奇又感到神秘,容易产生一种“害羞”和“恐惧”的心理。因此,高二阶段师生心理沟通的作用就在于更深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给予指导与引导,在教学上更重要的是疏导学生浮躁的心理使其顺利度过反抗期。

(3)高三阶段师生心理沟通

高三段的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成熟起来,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在学习初期不明显的能力差异与个性差异渐渐明朗起来。根据舞蹈教学大纲要求,高三段的舞蹈课堂学习内容更注重艺术表现力,所以高三的舞蹈课上,学生更容易体现水平,拉开差距,这就加深了学生间的攀比心理。有些在高一、高二时运动能力表现较强的学生,因表现力不佳而出现成绩下降的趋势,这使他们有些苦闷,外在往往表现为因心理紧张状态,舞蹈表现不尽如人意,担心动作出错而羞于表现,怕被别人取笑而放弃练习等,心理上出现了较重的负担,严重的甚至会开始破罐子破摔,认为上课就是受罪,恨不得马上毕业(实习去)。渐渐地,学生就会缺乏理想,意志消沉,胸无大志,鼠目寸光,整天为自己升学、就业担忧,用偏见来看待社会现实生活,产生不信任和悲观情绪,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在校学习。同时,临近毕业时,学生都在忙着找工作,为以后打算,加上课程的减少,一天要做的事又比较杂乱繁多,有的同学已无心上课,以为反正在学校也呆了这么多年了,不上课也好说话,上课的积极性一步步减退。因此,高三段的师生心理沟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学生正确引导,如何面对毕业、升学、就业,如何顺利地完成舞蹈学习。

2.师生心理沟通的策略

(1)以首因效应为契机,打开心理沟通之门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1换句话讲也就是指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所留下深刻印象。不要小看这个第一印象,其具有作用强,持续时长的特点。俗话也说:“万事开头难”,如果基础打得牢固,那么以后的沟通就会变得畅通和有效。舞蹈教学的第一课,就是我们进行有效心理沟通的产生首因效应的最佳平台。从学生踏入舞蹈教室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温暖的,老师是和蔼可亲的,舞蹈是优美的,学习过程是有趣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也通过这些完成首因效应的首因部分。

(2)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保持师生心理沟通渠道的畅通

俗话讲:“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入心。”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加双向沟通渠道,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有助于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在生活上成为学生的朋友,帮助他们料理生活上下班锁碎小事,在学习上成为学生的好帮手,循循善诱将其引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但同时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地位,不能违背教育性原则。教师对自己喜爱的学生有私心,而忽视其他学生的存在,就会引起学生间的相互忌妒,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厌恶老师的情绪。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必须以一颗公正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对老师的感情转移到学习上,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尤其是高二段的学习期间,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转折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关心和疏导,却又排斥教师的刻意关注和过多指导。教师必须在这个学生心里充满矛盾的时期,帮助他们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障碍,使其向着身心健康的道路成长发展。

(3)以细致了解、区别对待为方法,提高心理沟通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提倡因材施教,心理沟通讲求个例研究。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细致了解学生心性,区别对待个人个事,更有利于提高舞蹈课堂教学质量。例如,现在社会上离婚率大幅度提高,很多学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性格孤僻,教师应给予他的更多地照顾、体贴和关心,多与其交流,了解其内心世界,填补她们其心灵上的空缺,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可以依赖和依靠的。个别学生反应迟钝,属于慢智型,教师不能一概否定他们,要做有心人,认真掌握他们认知活动的特点,制定一套训练计划,逐步增强其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可以采用辅助课、吃偏饭等方法加以解决(在一定条件下),慢智思维型的学生也可以向快智方向转化。有的学生因结识社会一些不良人士而影响了学习,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真正懂得学习的目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平日里的细心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4)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依托,保障教师心理沟通的主导性

教师要进行学生心理沟通,自身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里的知识不仅包括舞蹈方面,还包括心理方面。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效应叫“马太效应”,实际上就是由于“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造成的。而其结果是,学生看不到“好生”的优点和长处,只看到教师的“偏心”,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好生”的“示范效应”,而教师因材施教的初衷被大打折扣。其实教师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对教学组织方法和情绪态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地减少“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以豁达的心胸对待学生,拓展心理沟通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对学生的某一缺点产生反感,内心里不喜欢这个学生。时间一久,这种心理就导致教师心胸狭窄不能容忍学生所犯的一丁点错误。例如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成熟感”和“评价能力”的偏颇。“成熟感”是学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极力模仿成人,常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成熟”。如果教师仍当他们是小孩子,用婆婆妈妈的方式说教,就会引起他们反感,与老师对立。因此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适当地监督、指导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情,给他们留一片自由的“天空”。教师有了一个豁达的心胸,可以包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观点、行为,这些都将有利于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最终有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讨论与建议

1.心理沟通的基础是情感投入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任何人群当中缺乏了情感基础,将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从舞蹈的原生态意义上说,舞蹈是一门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无论是自娱自乐,还是哲学意义上的生命探索,都离不开人类的情感因素。在舞蹈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其由被动发展到主动,最终实现有效的教学,都缺不了学生的感悟与实践。因此,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师生心理沟通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这种情感投入,不能只局限于舞蹈的本体,还应把舞蹈与学生集合在一起。虽然师生的心理沟通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但不能把对学生的心理沟通庸俗化,片面地理解为是简单地与学生交朋友、搞好关系,而应强调的是以情感交流作为纽带进行学生心理的交流。

2.心理沟通的关键是用心交流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非常关键,但更关键的是教师要用心去和学生交流。因为,学生入学的时候普遍只有十五六岁,离开父母的日日呵护,独立面对几十个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居住、学习,这必然会在其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心理力。此时若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心理疏导,那么必将对学生心理稳定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有极大的帮助。在舞蹈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心理沟通多数是身体语言的交流,通过教师身体语言展示以实现心理状态的沟通与交融,为此,笔者建议我们每一个舞蹈教师都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舞蹈教学作为一种群体状态下的个体教学,教师要特别要注意与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虽然我们无法要求每个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管到”,但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在不影响自己教学安排的前提下,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你对他的关注,并辅之以适时适当的激励,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学习督促的效果。

3.心理沟通不等于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所说的在舞蹈教育当中强调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绝不是要把舞蹈教育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求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心理教育丰富教育的手段,达到辅助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目的,最终为舞蹈教育的总体目标服务。实际上,在任何教育理论中,心理教育都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传统意义上的舞蹈教育,基本上是以技术动作作为核心,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教育心理学的概念、方法、手段如果能够真正地进入到舞蹈教育的思想体系当中去,并且得到贯彻,就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上只是对师生心理沟通在舞蹈教学中的初步研究与尝试,在其观点和策略上可能存有不成熟,但笔者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任何一种观点和策略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对象,不可能是万能的,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找到合理、有效的对接点。师生心理沟通研究的领域很大,其内容也比较多,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的重点应落脚于沟通的策略和操作上。

注释:

1. 什么是首因效应baike.省略/view/120073.htm1.

参考文献:

1.董立言.舞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2002,12.

3.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9.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5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高校

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共识或者感情的通畅,它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有效沟通指沟通双方能相互理解和执行对方传递的信息、思想和感情。作为与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接触最多的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则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还不能达到无话不说的效果,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如何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意义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他们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详尽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为学生事务管理规定的制定以及相关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参考信息,并且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向上反映给相关部门,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第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辅导员能经常与大学生沟通,则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归属感,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第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切实为大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使大学生的安全、心理等问题防患于未然。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耐挫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有偏激的思想或行为。若辅导员与大学生能有效沟通,则能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开学生的心理困惑,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现状,笔者抽样调查了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工学院等五所高校一千多名辅导员和大学生,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现状如下:

1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形式单一。对于“你是否主动跟学生(或辅导员)沟通”,有70%的辅导员表示主动,而仅有18%的大学生表示主动,表明在师生的双向沟通中,辅导员主动找学生的多,学生主动找辅导员的少;对于“你一般是以什么方式与学生(或辅导员)沟通”,选择“面对面交流”的占68%,选择“QQ或电子邮件”的占15%,选择“电话交流”的占10%,选择“其他”的占7%,表明师生的沟通途径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面谈交流方式。

2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地点和时间缺乏灵活性。在“你跟学生(或辅导员)沟通的地点”这一问题上,选“办公室”的占78%,选“课堂”的占7%,选“宿舍”的占9%,选“校园其他地点”的占4%,在“校外”的占2%;在“你跟学生(或辅导员)沟通的时间”这一问题上,88%的师生选择“办公时间”,12%的师生选择“非办公时间”,表明师生的沟通地点、时间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上班场所和办公时间。

3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内容少、频率低、范围窄。在“你一般与辅导员接触的原因是什么”一题中,有32%的学生选择“交有关材料”,56%的学生选择“系干或班干工作需要老师指导”,8%的学生选择“解决个人心理困惑或矛盾”,4%的学生选择“其他”;在“一学期内你跟辅导员接触约有多少次”一题中,选择“0次”的占35%,选择“1次”的占33%,选择“2次”的占20%,选择“2次以上”的占12%;在“与你接触最多的是哪类学生”一题中,77%的辅导员选择“系干或班干”,选择“普通同学”仅占23%。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缺乏了解。角色是指处于特定社会地位的个体根据社会的客观希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学业生涯中扮演着思想引导者、心理疏导者、学习向导者、生活辅导者、行为督导者和就业指导者的角色。然而,在调查问卷中,仅有36%的学生选择很了解或比较了解“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涯中扮演的角色”,有24%的学生选择“一点都不了解”。在“在你心目中,你觉得辅导员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帮助”一题中,62%的学生选择“组织同学们开展活动”,而选择“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解决心理困惑”和“就业指导”共占22%。调查表明,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不太了解辅导员在其大学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

2 高校辅导员或大学生缺乏沟通的技能技巧。沟通不单是人与人之间语言的交流,它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换。在“你觉得与辅导员接触较少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上,有46%的学生选择“不知用什么沟通方式”,这说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技能普遍缺乏,有17%的学生选择“辅导员摆架子”和“害怕老师”,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有的辅导员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导致学生没有信任感,不敢或不愿与辅导员沟通。在“你是否接受过相关人际沟通课程的培训或讲座”的问题上,38%的辅导员选择“没有”。在“你是否学习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问题上,有36%的辅导员表示没有,这表明部分辅导员在人际沟通技能技巧方面还是较缺乏。

3 辅导员队伍配备不齐,专业素质低,奉献精神不强,日常事务繁杂。教育部2006年9月1日公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然而,在所调查的五所高校中,没有一所高校能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齐辅导员,基本上都为1:300甚至更高。有35%的辅导员没有参加过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取得上岗资格,60%的辅导员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65%的辅导员表示有机会就转岗,不再继续做辅导员工作,辅导员80%的时间用在处理日常事务上,15%的时间用于备课、上课。在人员配备不齐、日常事务繁杂、奉献精神不够和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辅导员根本无法与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交流。

三、实现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宣传

鉴于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角色不明确,高校要加大对辅导员角色的宣传,可以在大一新生人学之初,通过宣传板报、小册子等形式介绍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给学生发放写有辅导员联系电话、邮箱等信息的亲情卡片,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就在他们身边。每学期或每学年组织优秀辅导员到院(或系部)进行先进事迹汇报,让学生知道辅导员是他们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导师。

(二)搭建形式多样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针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渠道、形式、时间和地点的单一性,搭建形式多样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通过互联网与大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很多高校辅导员与时俱进的一种选择。结合当代大学生喜欢上网聊天的特点,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个人博客、BBS论坛或飞信群等平台,扩大与学生的沟通范围,使学生感到自己被重视,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减少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知识水平、人生阅历、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而带来的沟通障碍,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网上聊天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使沟通信息量增大、速度加快,加之QQ聊天等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可以增强沟通中的信息反馈。当然,辅导员还要深入学生食堂、宿舍中去,利用面谈、班会及座谈会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的关心,加强情感的沟通交流。

(三)加强师生沟通技能技巧的培训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不仅是语言符号的传递,还有更多非语言的因素,它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若不懂得沟通技巧,往往会给期望沟通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尴尬,甚至令沟通无法进行。所以,要加强师生沟通技能技巧的培训。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相关课程的学校却极少,建议各高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人际沟通”一课,满足大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要求。另外,学校可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采用定期讲座、交流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来增强师生沟通的能力。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规范辅导员选聘程序,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把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其次,学校要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严格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人制。经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教育,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为辅导员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鼓励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走职业化道路。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建立畅通的辅导员业务发展路径,把辅导员作为高校培养和选拔青年后备干部、党政管理骨干、学科专业骨干的重要来源之一。

(五)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6

【关键词】沟通师生沟通高中教学管理

目前师生沟通很多情况是显性沟通,有明确的目的、意义、方式和场所等,但实际沟通过程中存在很多隐性沟通,如心理交融、情感交流等,这些隐性沟通涉及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高中教学效果。

一、师生沟通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师生沟通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在高中教学管理中,始终离不开人的参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教师对事情的处理,都有人的参与。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面对面的、最直接的管理,师生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识和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师生沟通处于高中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师生沟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调的,一成不变的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通过语言,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的沟通过程。在这种沟通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交流意识,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3、师生沟通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由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他们的选择往往失之偏颇,因此,师生沟通尤显重要。每天都与学生相处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充分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健全学生人格都是大有脾益的。

二、高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师生沟通障碍

目前我国高中教学管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视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应试教育;二是强调师德尊严,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忽略学生自尊和人格的形成;三是管理手段机械生硬,多采用强制性、约束性的管理方式,不尊重学生的情感,忽视学生能力,忽略学生个性发展。由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使师生沟通产生一定的障碍,影响了高中教学效果。通过对人格、情感和认知三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师生沟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师生身份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自古以来,教师就是知识的象征、学习的楷模。就强调师道尊严。同时教师又是受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的教育者,是社会复杂劳动力的生产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善于学习新知识;富有进取精神、创新精神;他们掌握教育规律,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他们善于表达、善于捕捉和处理学生发出的信息、善于自我批评;他们师德高尚。正是由于教师是受过专门教育,在师德、知识能力、经验视野都明显优于学生,因此在师生沟通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学生与教师沟通过程中,沟通信息资源明显倾向教师。于是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大声地说:“给我闭嘴!”“请你家长来”。教师可以任意摆布学生,这样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变成了单向的,教师基于个人的主观意识,忽略别人的感受,使用责备,命令的口吻,使对方畏惧,让学生被动接受,造成师生心理隔阂,从而使师生难于沟通。

2、师生情感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教师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成年人,在为人师表的同时又善于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其情感具有较强稳定性。而中学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易于激动,产生明显的情绪反应;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他们取得成功时就会欣喜若狂,充满自信;而遭遇失败时,则会垂头丧气,变得自卑、苦恼。他们充满热情、富有朝气、活泼而坦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减少其情绪波动的幅度,对情绪不良状态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心理咨询,了解其成因,帮助其通过改善认知,恢复理智与心理平衡,早日走出情感误区。

3、师生认知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由于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比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对教材内容、社会对人才需求、社会行为规范的理解的水平都比较高。而中学生正值15-19 岁左右,是生长发育、身心健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认知水平是一个随着身体发育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的飞跃更多是依赖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正是由于学生与教师在认知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是不对等的,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沟通产生障碍,使沟通不能有效地完成,只有“沟”的行为,而没有“通”的结果。

三、改善师生沟通关系策略

1、尊重与平等是改善沟通关系的前提。在我国“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师生关系一直被认为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因为教师是长者、是权威、是成人世界的代表,而学生被认为是年幼无知,需要好好教育、好好培养的人。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学识和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在师生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中学教育中改善师生沟通关系的前提。

2、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是改善沟通关系的保障。师生的情感沟通是精神和灵魂沟通的一部分,也是师生进一步深化教育、增进理解的教育方式。情感管理要针对不同情感表现采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能达到目的。学生快乐时,教师应该言语赞赏或向他竖起大拇指,亦可以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进取心。而当学生愤怒时,教师应该及时诱导,帮他分析原因,进行换位思考,以达到调节情绪、进行反思的目的。总之,情绪、情感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听其言,观其形,析其因,了解其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改进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改善沟通关系的关键。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就是将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将已有的知识上升为技能,形成内在素养。学生的认知结构直接关系到掌握新知识的质量,最初的认知的结构如果不适当就会成为进一步学习时的障碍。因此教师一开始就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俗话说“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其中备学生就是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和水平,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时要讲清基本概念,用自己正确的认知结构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师生相互沟通的目的。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7

【关键词】基层医院 护士 少数民族患者 有效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态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市场经济的竞争,促使我们转变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要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争优创先,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医院是病患者不得不光顾的地方,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每天都会遇到不同民族、不同疾病、不同个性的患者,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各有差异,故护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应的加大了。如何提高与这些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仍然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我们医院住院的患者,大部分来自农村牧区,以低文化素质的占多数,那么,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应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呢?在二十余年的护理工作中得到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 与患者沟通前的准备

1、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首先,护士要做好与病人的有效沟通,自身必须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责任心、同情心及掌握病人恢复健康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其次,充足的沟通时间及人员到位,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保障。做好沟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以病人的基本需要为核心,把患者看成是一个具有完整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综合体,科学地合理地设计沟通的内容,尊重他人人格,维护患者权利,对每一位患者都不可忽视,有针对性地一对一,面对面的采取不同沟通技巧,与不同民族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患者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医学保健知识和康复知识,最终达到患者能自我护理,身心康复的目的。

2、创造舒适而利于沟通的环境:沟通时环境要相对安静,能保护患者的隐私;沟通的环境要与沟通的主体一致,选择合适的时机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护士对不同患者的需要能及时做出反应,态度要和蔼,面带微笑,热情地与病人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的忧虑恐慌,表示同情和理解,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如应用氧气及监测仪的目的,强调其无创性,对人体无影响,消除“谈病色变”的心理,采用身边的病例教育身边人的方法,让病人与病人之间彼此交流经验,互相鼓励树立和坚定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都是病患者,有的病友是患同一种病,彼此有过相似的痛苦和感受,病友间的鼓励通常比亲人或护士的鼓励更为奏效。

二 与不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

1、语言沟通障碍或困难者:遇到语言沟通困难达不到预期效果时,护士应学会善于寻求他人的帮助,同时,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习掌握少数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使用少数民族患者的语言进行沟通,可贴近患者,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化解因语言沟通障碍引起的猜疑和误解,可使沟通有效进行。

2、愤怒的患者:有些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病痛感到愤怒,无端地仇视周围的一切,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病人,护士应做出理解性反应,视其为一种正常的宣泄,耐心倾听患者的病痛感受和愤怒的原因,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有时也会遇到个别缺乏修养的患者在不合理要求未达到目的时,谩骂护理人员,甚至恶语伤人,因此,护理人员在不被理解和被误解时,应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本着不伤害原则及有益于他人的原则,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真诚地关心帮助患者,以减轻其愤怒的情绪,让患者的心情恢复平静,减少护患纠纷,相信最终会得到患者的理解。

3、老年患者:人老了难免眼花耳聋,又加之体弱患病,与之进行沟通时,护士应提高说话的声音,再配以有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调节互动,验证语言信息,同时,注重沟通的反复性,护士作为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使护理达到积极性建设性的效果,增强患者的记忆,使互动中的双方能有效地分享信息,增进沟通效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4、要求过高的患者:护士在与他们沟通时,第一,要理解他们的行为,仔细观察其表现,注重引导其换位思考,让其懂得他们的不易;第二,可应用非语言或比较幽默的沟通技巧,让其感受到护士及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帮助患者解决或思考所想的问题,使护患关系进一步融洽。

5、不合作的患者:面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面对面协商,来解决矛盾的冲突,护士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谈吐要得当,要有病人第一的思想,要讲究正确的表达方式和谈话的艺术,勿使病人对疾病产生误解,引起情绪的波动,护士要面带微笑,用关心体贴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对彼此感情表示的尊重,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对疾病的认识,以便护理人员获得更多病人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个案护理。

6、病情严重的患者:遇到患者病情危重时,为避免病情加重,护士应尽量缩短沟通时间,以仁爱至心去关爱病人;对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可用同一种语调或一个反复的动作刺激患者达到沟通的目的。护士应用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触摸等方式与患者沟通,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就在他身边,在接近或离开患者时及时告知,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7、对抑郁悲哀的患者:护士应尽量给予关心和体贴,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应用移情、沉默、暗示等沟通技巧,对患者表示理解关心与支持,要微笑服务,一个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让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真诚的服务,对患者的合理需求及时满足,使其心态逐渐恢复平和,从而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一次搀扶,一声鼓励,可以增加病人对你的信任,一次送行,一句祝福,可以让病人对你心存感激。

高效沟通心理学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技巧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意义

1.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高校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情感等各方面动态防患于未然,为学生事务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参考信息以及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起到一定作用,并能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起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和监督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帮助及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不仅是进行知识积累的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完善起来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是未来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代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和社会文明进步。面对各种的竞争他们表现着自信满满,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分辨能力欠缺,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审视问题。他们不愿受到束缚但又缺乏自立的精神。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过分关注个人的感受和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或其他成员的权益及感受,缺少基本的团队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3.增强和融洽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相互沟通。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使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心中的想法、意见等,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辅导员能经常与大学生沟通,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理解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辅导员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影响因素

1.情绪因素。情绪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心理因素,可对沟通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轻松愉悦的情绪,能增强一个人的沟通兴趣和能力;而气愤、焦虑、烦躁等负性的情绪可干扰一个人传递或接受信息的本能。当沟通者处于特定情绪时,常常会对信息的理解“失真”。例如当沟通者处于愤怒、激动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常常会过分(超过应有的限度),甚至误解;当沟通者处于悲痛、伤感状态时,对某些信息的反常会淡漠、迟钝(达不到应有的限度),也会影响沟通。

2.态度因素。态度通常是指个人对某一客体所持的评价与心理倾向,并以各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出来,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个人动机和态度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会造成沟通的障碍;生动诚恳的语态有助于沟通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3.沟通技能因素。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要靠有效的沟通,因而沟通技能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基本能力之一。辅导员沟通技能一般包含着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等几个方面。辅导员沟通能力指辅导员与沟通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辅导员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沟通过程中,选择不适当的时间、地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送。沟通时的环境营造,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依靠,更为轻松自然地向辅导员吐露心声。由于辅导员是教育的主导者,学生不自觉的将自己在了较低的地位上,不自主地产生心理戒备或是紧张情绪,没有平等的地位自然不能保障有效地沟通。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方法的技巧

1.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是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重要沟通时,必须精心准备,言简通俗。既要多几分幽默诙谐,又要少一些死板僵硬,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产生共鸣,实现有效的沟通。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自卑感较强,就不能纯粹式批评,应该是“表扬式的批评”。有的学生脾气大,性格外向,那一定不能“细声细语”地教育,要抑扬顿挫,以感情真挚的语言取信于人,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有时甚至可以附加体态语,如表情、手势、姿势等。

2. 熟悉每位学生。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开展工作。作为辅导员,不但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熟悉每一位学生,真诚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主动融入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才会对辅导员产生信任。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辅导员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熟悉每位学生,熟悉每位学生首先要记住学生的名字。为了有效的沟通,为了更好的交流效果,必须要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及一般情况,切不可张冠李戴,影响到以后的管理效果,影响在同学心中的威信,被学生误认为没被重视的感觉。

3. 尊重每位学生。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平等,辅导员与学生同样也是。在学校里我们不仅要提倡学生尊重辅导员,同样,辅导员也要懂得尊重学生。要处处自觉地尊重学生,用身教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尊重”,让他们真正学会尊重、懂得尊重。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4. 借助网络联系每位学生。做辅导员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某一部分学生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聊天、交朋友、谈心、写博客、写内心的想法,畅所欲言。作为学生,或许在面对面的和老师交流时,会感到有压力而紧张,因此有时候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可能难以达到老师的预期目的。抓住网络这个平台,老师可以通过和学生QQ、电子邮件、MSN、飞信、博客等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艺术.教育与职业,2008(23)

上一篇:全球外汇投资范文 下一篇:人才培养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