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19 20:10:42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1

【摘 要】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健全资产档案管理体系、促进账外资产归档长效化等四方面入手,规范和加强资产档案管理。

关键词 账外固定资产;档案;行政事业单位

账外固定资产是指各单位以各种形式形成的未在账内核算的各种固定资产。随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档案建设步伐的加快,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逐渐走向网络化、规范化、标准化、动态化,但对账外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制度缺失等问题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通过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结果调研,引发本文对改进和加强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途径的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本次调研发现,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通常不被重视,再加上资产来源复杂、管理难度较大,档案管理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缺乏严谨的归档要求和程序。在购置账外固定资产时,没有注意收集原始资料,部分单位房屋建筑物无资产项目建议书、项目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档案资料;对归档后的档案资料没有及时跟踪管理,致使维护、修理、改建等使用过程中的信息不能及时归档,导致归档资料不完整或档案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没有按照档案的价值和真伪进行归档,在档案鉴定时把将来有可能发挥作用的档案排除在外。

(二)缺乏对账外资产档案管理的规定。不少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较多,但涉及账外资产档案管理的却寥寥无几。对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全过程缺乏规划,责任不清;在资产档案管理技术标准、归档要求、责任主体权责、资产档案评估、监督检查等方面缺少针对性的规定。

(三)缺乏专业人员间的沟通协作。资产管理员、财务管理员及档案管理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资产档案的科学规范归档。据调研,档案管理员、资产管理员多来自后勤部门,而财务管理员多来自计财部门,他们各自承担着较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往往缺乏沟通与协作,导致账外资产档案散存于不同部门;有的档案管理员即是资产管理员,没有接受系统的档案业务培训,凭着主观意识归档。

二、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途径

账外固定资产档案是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一部分,要完善资产档案管理,笔者认为应考虑下面几点:

(一)促进账外资产归档长效化。重视账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遗漏、虚假的资产信息要督促尽快正确归档;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核算,杜绝违规购买账外资产;定期考核、评价账外档案管理情况,促进账外资产归档长效化。

(二)健全资产档案管理体系。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和制定本单位资产档案收集、整理、归档、评估、出租等规章制度、专业标准,将账外资产纳入账内,实现资产档案统一管理;由于特定原因,不能纳入账内的,建立专门的账外资产档案管理规章,并严格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资产档案管理体系。

(三)严格账外资产档案管理程序。建立全过程的账外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按申购、审批、购置、验收、入库、使用、变更、领用、清理、盘点、外借、归还、转让、维修、出租、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建库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档案,将固定资产按类分项进行统一编号,落实责任,及时归档,保证资产档案真实可信。同时,强化对实际运行环节的管理,促进资产档案管理与资产管理部门间的协调,确保资产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建立专业化的资产档案管理团队。专业化的资产档案团队既精通档案管理工作、掌握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技术,又是熟悉资产申报、验收、登记、保管、检查等环节的多面手。采取对资产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等渠道推动资产档案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档案局. 档案工作事务[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6).

[2] 浙江省档案局. 档案事业概论[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6).

[3] 刘清生,该校无形资产档案建设浅析[J]. 浙江档案,2013(06).

[4] 付杰,做好新形势下国有资产档案管理[J]. 黑龙江档案。2001(2).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2

近几年,笔者所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上级对于项目档案的检查验收也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做好项目档案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有效,为项目整体验收打下良好基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笔者所在企业积极探索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新方法,制度和计划相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地建立了适合企业自身管理方式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项目档案的全过程管理。下面笔者就具体措施做一简要介绍。

创新管理方法。注重可操作性。落实项目档案管理体系全过程管理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仅靠制度和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再完美的制度和周密的计划也必须能够执行下去才能体现其完美和周密,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通过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将制度和计划真正落到实处。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工厂创新了多种管理方法和措施,初步实现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将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真正落到实处。具体管理流程见图。

方法一:工厂在进行新项目报告申报、编写等工作时,档案部门要协助进行相关报告的准备工作,借此档案部门在项目立项之初就能及时掌握项目整体情况,做到提前介入。

方法二: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项目可研、初设,安全、环保、职业病、消防等“三同时”办理,设备购置,土建工程,信息化工程,设备及房屋大修等技改及自筹项目)进行招标方案评审必须通知档案部门人员参加;如不开会,采取招标文件(方案)评审表会签形式,则必须送交档案部门会签,否则该文件(方案)项目主管部门不予通过。档案部门在进行招标文件评审或会签时,从项目档案管理角度对招标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招投标文件符合归档要求。

方法三: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程及设备仪器开标日寸,档案部门人员必须到现场参与,在知悉开标过程和结果的同时'及时收集、整理、登记相关招投标文俄

方法四: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项目可研、初设,安全、环保、职业病、消防等“三同时”办理,设备购置,土建工程,信息化工程,设备及房屋大修等)合同审查会签过程中,必须送交档案部门审查会签,否则财务部门不予支付首款。通过参与合同审查,档案部门的文件归档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得到了合理的体现,使文件资料的归档具有了法律效力,为后续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与施工方、设备供应商、监理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中明确要求文件资料移交归档完毕后才能支付尾款(该项费用比例一般占总款的10%~20%)。

方法五:在进行工程技术交底时,档案部门参与并将文件归档要求和归档范围对施工方进行交底,使施工方能够从一开始就对工厂的文件归档要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确保施工文件资料归档的完整、准确、系统、有效。

方法六:项目工程中施工方向工厂提供的施工图统一交档案部门,档案部门对施工图进行建账、登记和更换,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签字领用,避免了因管理不统一而造成的各部门使用施工图不一致,进而影响施工工程决策的问题。

方法七:项目工程的基础、主体及竣工验收,档案部门均参与其中,―方面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另―方面对施工方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进行指导、检查。

方法八:工厂要求工程监理方除履行正常的工程监理外,还必须对施工方的文件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工程完工后,除了监理总结报告外,还需撰写工程文件资料评估报告,促使施工过程中监理方担负起对施工方文件资料的监督、检查工作,在提高施工方文件资料质量的同时减少档案部门工作量。

方法九:设备仪器到厂开箱验收时,档案部门必须到场参与,清理并记录随机文件数量和种类,做到心中有数。

方法十:在进行包括基建工程和设备仪器在内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尾款支付时,移交归档的文件资料必须经档案部门检查认可合格并签字后,工厂财务部门才能支付尾款,这一管理措施的执行,将档案部门追档案转变为施工方及设备仪器供应商主动归档的良好局面。

通过以上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步摸索、积累、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工厂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有效落实,实现了从项目立项到结束的项副当案全过程管理控制,将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工作协调,充分重视沟通,为

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提供有效补充

制度、计划和方法都是相对固定的,而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情况千变万化,制度、计划和方法不可能做到包治百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切问题,且制度、计划和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显得过于刚性,不利于工作的长期开展。针对实际问题,及时沟通、耐心协调是制度、计划和方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

对规章制度中未明确、未涉及的内容辅以各种协调纪要、会议纪要加以明确规定,作为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的有效补充。为保证文件资料的及时归档,及时解决文件归档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档案部门采取开会集中协调,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确保文件资料归档的完整、准确、及H寸、有效。

为保证文件资料的及时归档,档案部门定期与规划部门进行沟通,确保文件资料归档计划的及时准确列入工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执行计划和落实考核;档案人员经常到相关业务部门协调、指导工作;档案部门、基建管理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和宣传部相关人员全程参加项目竣工验收和设备仪器开箱,确保了材料的完整性;档案部门与环境安全管理部门、保卫部门共同努力,开展项目“三同时”文件办理;档案部门与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认真进行项目财务决算和审计。

沟通、协调作为制度、计划和方法的有效补充和强力,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

以员工为根本,培训自学相结合,提升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执行人员能力和素养

人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执行主体,再好的制度、计划、方法和协调沟通工作也必须要人来执行,执行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制约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执行效果。因此,员工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就十分重要,为此,工厂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和组织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升员工能力和素养。

一方面,工厂积极派员参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相关内容的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知识;同时定期引导、组织员工学习基建工程、设备仪器、安全、环保、职业病等国家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不放松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

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组织员工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水平较高的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工作方法和经验;此外还直接邀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工作方面的专家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讲座。

执行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根本上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

认真自查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保持项目档案管理体系运行活力

任何制度、计划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的运行活力,工厂在每次项目档案验收完成后,都要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项目暴露问题协调讨论会,对项目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讨论,提出解决方法,杜绝同性质问题的再次发生;对于执行效果良好的工作方法,将其固化在制度中。对于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形势的规定、要求及时终止实施,从制度中剔除出去。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3

关键字:档案管理;项目档案;制度建设

2015年9月份,五十所迎来了两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档案验收,在领导的重视与档案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最终顺利通过验收。档案验收工作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且验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作为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新手,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从容应对,经历了很多阶段的学习与思考。

1 制度建设是工作的指引

根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整理规范》,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十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档案的管理职责及管理要求,确立了各个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009和012两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技改办、计量中心、工程科同步开展了仪器、设备、软件、基建等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分为综合类、基建工程类、设备仪器软件三大类,针对每一类档案的不同特性,划分了收集范围与保管期限,并制定了《五十所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和《五十所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保证了项目档案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并根据集团公司要求,修订了《五十所档案分类编号方法》,细化工程类、设备仪器及软件的分类标准。

2 细化流程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根据已经制定的制度,项目档案管理流程环环相扣,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到编目、装订、装盒,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有据可循,大大提高了兼职档案员的工作效率。在009项目中,新所区的生产研发楼是项目建设的重点,也是项目档案验收的重中之重,由于新建楼房属于建安工程,且工期紧张,对于我所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档案工作更是如此,基建工程的管理流程非常复杂,势必造成基建工程文件收集的复杂性。档案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收集要求,工程准备阶段、施工、监理阶段、竣工阶段都必须保证文件的齐全完整,根据专业的不同,还要对桩基、土建、安装等不同的文件进行分类组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制度的制定及流程的细化很好地指导工程档案员的收集工作,在项目开始签订合同时,就在合同中注明工程各个阶段需要收集的档案,以提高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012项目的重点是设备仪器,对档案员来说,大型设备及精密仪器档案的收集完整程度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资料收集不全,今后设备仪器的维修及保养将无据可寻。制度及严格的流程要求设备仪器开箱时档案员必须到场,严格清点开箱材料,对照合同中的条款及装箱单一份份地对照相应资料,保证档案收集的完整性。

项目综合管理文件的收集也是全过程的,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与批复、初步设计的请示与批复、项目投资计划、三同时文件、竣工验收的批复等,都是项目建设的依据,这些文件在财务审计及最后的现场竣工验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注意收集整理的同时,这些文件的密级都很高,还要注意密级文件的保存。

在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各业务部门档案员兢兢业业,对照收集范围及整理要求,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有时还需加班加点赶进度,大家都抱着既然是工作就必须认真、负责、仔细完成的信念,为我所的档案工作贡献力量。

3 迎接档案验收认真整改遗留问题

9月下旬,我所终于迎来两个项目的档案验收,这是集团在技改项目档案验收中第一次实行打分制,各位专家在听取项目档案汇报后进行了现场审查,核验了生产研发楼及所内新增的大型设备仪器,在档案室审阅了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随后就开始两个项目档案的审查工作。009项目共形成档案案卷94卷,888件。012项目共形成档案案卷71卷,1281件,各位专家在肯定了我单位档案工作进步的同时,也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

项目档案验收后,相关业务部门一同讨论了验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根据每一条扣分点制定整改措施。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检查都是学习的机会,大家集思广益,有时候把固定的思想模式打破,便豁然开朗了。

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它看似琐碎平凡,但在一代代档案人的努力下,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档案的价值不言而喻,它反映了这个单位的历史,见证了这个单位的发展轨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档案还在,我们便能追根溯源,它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纽带,带给我们无限的启示与思考。

作为一名档案人,我将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档案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争取学到更多,获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简介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企业 资产管理 基础性工作

企业资产是指企业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它是企业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固定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企业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去向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但各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却没能及时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等原因,出现资产产权模糊、管理混乱、帐物不符、流失严重等问题。为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以利于企业资产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各专家、学者、资产管理者都在积极探讨、实践企业资产管理改革,笔者认为在这之中最不容忽视的应是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搞好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条件,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对如何加强企业基础性工作加以探讨。

一、加强资产规章制度建立工作

企业资产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都是有所规定的,包括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不同种类资产的规章,还包括资产购置、验收、日常管理、服务维护等不同环节的管理规定,同时还有对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的规定。资产规章制度还应该是动态的能根据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的进行更新,比如各企业近年来出台的各种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规定,就很好的适应了现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只有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规范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二、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资产日常管理主要是指除去资产购置、验收、付款等与外界接触相联系的之外的管理流程。这是资产管理工作最基础的工作,它主要包括资产日常管理环节和资产库房的管理工作,资产购置、验收合格后便是为新到资产建帐、立卡工作,根据资产分类和资产使用单位、使用方向等指标,将新到资产相关数据、指标录入到资产管理系统,打印卡片,保管人签字,完成新到资产的建帐、立卡工作;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要设立专门的帐簿;资产维护在资产保修期间由厂家负责,保修期外则联系相关单位维修;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有资产调拨情况,使用到一定时限,又牵涉到资产的报废工作;为了达到帐实相符,每月与财务核对一次资产报表,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按期完成资产定期和不定期的资产报表工作。以上各环节就组成了资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资产库房的管理工作,库房要严格出入库手续,及时的调配各项资产资源,保证学校各种活动的开展,力求使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并每月上报资产库房在库情况月报表,为领导确定资产相关方案提供依据。

加强固定资产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保证固定资产正常使用,延长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严格按照申报审批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处置,对暂时闲置和不需要用的固定资产在内部调拨、调剂,做到物尽其用,确实不需要的可以对外捐赠或者评估作价转让、出售,对使用期满或者毁损的可以报废处置。

日常管理工作中尤其是资产清查工作,通过资产清查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企业资产的总体现状,摸清自己的家底,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为企业领导正确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物质基础。

三、资产档案管理工作

资产档案的收集整理是指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短期投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文件进行全面收集,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分类、编目、登记和加工整理过程。资产档案是实行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切不可因为资产管理软件化而忽视了相关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资产档案应包括两方面,一是规章制度,二是深入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预算、购置、验收、付款、登记、建卡、立帐、维护、调拨、转让、报废等环节,具体可包括资产预算申请表、购置申请、招投标书、购货合同、使用说明书、验收单、付款记录、建帐登记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维护记录、调拨表、转让表、报废论证书、报废处置表等。资产档案工作贵在坚持,全面的资产档案是考核企业资产效益的重要依据。

不仅要整理资产档案还要学会利用资产档案,资产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详实性和服务内容的有效性是提高资产档案利用质量的核心,资产档案可以为企业编制年度购置计划做指导,可以为资产维护提供数据,可以为下一时段资产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可以为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开展提供依据,可以作为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化的重要补充。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譬如说对无形资产档案的整理,我们就要知道某项无形资产的来源、活动过程、取得成果档案等资料,这对其评估其价值有很大作用的。此外资产档案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真实性。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一个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国家和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会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是形成会计档案的前提和基础,其收集范围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核算相关资料等四个部分。会计凭证除转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记账凭证外还包括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银行存款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各类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固定资产台账、低值易耗品台账等辅助登记备查簿。对于这些账簿要分别整理立卷,按部门保管。订本式账簿以一本为一个保管单位;活页式账簿在整理时去掉空白页,按科目顺序整理成册,装订后要加装封面、封底和扉页;计算机生成的总账、明细账等应单独组卷并加装封面和扉页,并准确认真填列各项内容。账簿装订后应依次在每页非装订线一侧上角编页号,每册账簿单独编一个流水号,编号可用号码机打印,也可用碳素或蓝黑钢笔编写;会计报表分月、季度、半年度、年度会计报表。每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成本费用表及各种附表、报表附注和决算说明等。会计报表按本单位隶属单位和月、季、年分别整理,报表附注和决算说明应与报表一并组卷装订。各类会计报表应编写页码,其方法与会计账簿相同;属于财务业务范畴其他会计核算相关资料,如经济合同、数据统计资料、财产清查汇总资料、核定资金定额的数据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等。会计电算化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程序文件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均应视同会计档案一并管理。

二、会计档案形成与保管

(一)上述会计档案均应整理装盒,并按要求填齐盒上各项内容

会计档案收集整理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月、季度财务报告(包括文字分析)3年;银行对账单、银行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5年;总账、明细账、会计凭证、会计移交清册等保管期限为15年;银行、现金日记账保管期限等25年;年度财务报告决算(包括文字分析)、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保管期限为永久。保管到期的会计档案,由本单位档案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人到指定地点监销。

三、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意识淡薄,导致会计工作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

(二)会计档案资料收集不全。

(三)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四)财务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不重视。

(五)纸质会计档案与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档案管理不同步。

四、完善会计档案工作管理的建议

(一)各单位领导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培训。《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可见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同时应依法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地防范问题进而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整理各类会计档案,认真妥善保管。对存放的手工会计档案,要及时认真细致地清理修整、妥善保管归档。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程序及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资料,均应视同档案及时整理、保存并妥善保管归档。 为查找方便,应按照类别、保管期限分开存放。无论手工还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都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热、防冻、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有备份,存放在两处不同的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的电算化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复制备份,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存放有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三)建立各种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制度、保管制度、查阅登记制度、保密制度、归档制度、销毁制度等。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安全保密。对实现会计电算化形成的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的保管,应打印以纸质形式便于保管,其保存期限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要定期进行会计档案资料鉴定销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条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会计档案人员会同财会部门,积极做好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有价值的妥善保管,无价值的大胆销毁,对于涉及保管期限已满、暂未清结的债权债务和其它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重新立卷,相关人员签字确定并在销毁清册的备注栏内及保管清册的相关栏内注明。

(五)做好会计档案交接。会计档案整理立卷,编制好“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后,即可办理手续移交到档案部门进行保存;档案管理人员接收后,要进行编号、编目、贴标签等工作,并固定档案的位置,便于查找;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等调离时,应认真负责办理移交手续,以保持会计档案工作的延续性。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国有资产,档案管理,

 

1.国有资产档案概述

国有资产档案,是国有企业和国家(含省、市、县各级政府)投资的股份企业中专有的一种档案,是国家投资和投资收益的资产,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管理所形成的各种文件、图表、声像等载体的记录材料。国有资产档案的建立,对于国家来讲是为了强化对国有资产的产权监督,对于企业来讲是为了维护经营者的权利,对于生产者来讲是为了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最终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目的。

2.国有资产档案的收集范围及其分类

国有资产档案,包括国家投资初始形成的档案、国有资产有序运营管理中形成的档案以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档案等。因此,其收集范围也应涵括这几个方面:

(1)国家投资初始形成的国有资产档案,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类档案,如厂房、设备、大型工具的登记等。

(2)国有资产有序运营管理中形成的档案,依其基本环节,主要包括清产核资(各种资产、资金的报表,资产情况的说明,清产核资报告等)、产权界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法划分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的归属,形成的主要文件有产权界定报表、报表说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复等)、产权登记(填写的各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申请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有关文件、《国有资产授权占用证书》等)、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国有资产收益分配表、国有资产损益表及其报告、国家股利收缴通知书及上缴存根等)、国有资产的统计与核算(在对国有资产运动过程及其经营成果进行计量、审核、记录、计算、分析、预测等一系列工作中形成的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审核统计结果报告、分析统计报告、国有资产经营报告等)、资产评估(在企业兼并、拍卖、承包、租赁、联营、股份经营、破产清理、抵押、合资、合作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评估申请书,资产清查、评定估算表册,资产评估结果报告,占有单位确认资产评估结果书等)、产权交易(包括产权转让合同,产权交易意向协议书,资产产权登记,工商登记结算财务、税务,土地、房产、户籍等的变更手续等)以及按要求呈报的其他有关文件材料。免费论文。

(3)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档案,包括商标(文字商标、图案商标、组合商标、防伪商标、注册申请、注册批准书、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等)、专利(产品设计、试验记录,专利申请书、说明书及其摘要,专利要求书,外观设计的图片、照片,专利权证书等)、广告、非专利技术(亦称专有技术。如原料配比、产品配方、实施原始记录数据、技术操作方法要点、特殊工艺环节说明以及非专利技术转让时的保密合同等)、商业秘密(包括设计程序、管理诀窍、客户名册、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的标底及标书等)、特许权(特许生产、经营、或专卖的申请书、合同书、政府批准书、商品专营或专卖许可证、特种生产许可证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申请登记、土地使用证以及企业在使用中形成的有偿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和投资等形式的文件材料等)、商誉(国际组织或国家、部门颁发的各种质量获奖证书、产品质量免检证书、管理确认证书、新闻界对产品质量的赞誉、客户来信对产品质量的褒奖、商品销售记录等)等方面的材料。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还会出现更多的企业无形资产档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给以密切关注并及时吸纳。

由于国有资产档案在企业档案中是一个新的类型,那么,就需要在不打乱原企业档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新增设一个一级类目:国有资产管理类。其分类即指国有资产档案的二级类目。再由于国有资产档案是在企业改制中和改制后逐步形成的,二级类目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清产核资类:1.固定资产清查登记;2.流动资产清查登记;3.无形资产清查登记;4.长期投资(股权、合作、租赁等)清查登记;5.在建工程清查登记;6.土地清查登记;7.负债清查登记; 8.清产核资总结报告及检查验收等文件。

(2)资产评估类:1.资产评估申请报告书; 2.资产评估立项通知书;3.资产评估委托合同或协议书;4.资产评估验证确认通知书; 5.资产评估报告书等文件。

(3)产权登记类:1.经审定的各类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 2.有关部门批准企业设立、变动、终止的文件;3.国有资本金数额及来源证明;4.国有资产授权占有证书; 5.国有资产产权年度检查表; 6.境外国有资产以及以个人名义持有国有股或拥有物业产权办理委托转名的法律文本副本; 7.国有资产经营年度报告书等。

(4)国有资产处置、交易类:1.国有资产处置请示; 2.国有资产处置批复;3.国有资产处置结果报告;4.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处置方案;5.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移交或寄存手续凭证等。

(5)固定资产类:1.厂房、建筑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文件,房产施工建筑、改扩建及管理资料等; 2.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的数量统计资料,融资租入的有关租约,运输设备的有关证照等; 3.建立的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等。

(6)流动资产类:1.货币资金交易事项有关的经济业务资料; 2.经销产品的合同、信函、存储等资料; 3.有关流动负债的赊购等资料。

(7)无形资产类:1.工商产权档案:在国家工商等部门进行产权登记所形成的档案,如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经营执照等资料;2.行为权利档案: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申报并被批准的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权利所形成的档案文件,如专营权、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特许经营证等;3.对物产权档案:国家有关生产部门批准企业对物产使用权所形成的档案,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租赁权、优惠融资权等; 4.专有技术档案资料; 5.荣誉档案等。

3.强化国有资产档案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在世纪之交,市场竞争逐步趋于国际化。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正处于关键时期,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企业改革的主旋律。免费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有资产档案管理,其意义就显得更为深远。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档案是现代企业基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免费论文。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形成“企业市场主体多元化,企业行为规范性,运营方式竞争性”的格局之后,国有资产档案也就成为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其流失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国有资产档案所包含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不仅可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支持,而且也可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究、科学决策的有力依据。对此,我国已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颁布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等规定,为科学地管理国有资产档案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奕. 加强高校资产档案建设 促进高校资产管理[J]. 档案时空, 2004, (04) .

[2] 谢开明,叶方莲. 浅谈高校有形资产档案管理[J]. 安康师专学报, 2005, (03) .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7

1、印章管理。规范印章使用流程,严格执行使用审批、登记制度,杜绝了“空头章”、“未批用章”等情况出现,未发生因用章疏漏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

2、档案管理。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汇编中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对公司各类档案、合同进行规范整理,建立合同台账,立档建档存档。

3、安全管理。工作中时刻注意公司安全管理问题,公司没人在时注意锁好门,下班后注意锁好门、断水断电,对重要物品和钥匙的交接如实登记,确保公司工作和业务开展安全平稳的运作。

4、办公用品管理。对办公用品的数量、购入和使用做好登记;控制和合理使用办公用品,杜绝浪费现象;办公用品摆放要整齐,妥善使用保管;办公用品数量不足时及时补充,确保公司办公用品的正常使用。

5、固定资产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实物台帐,对新购入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登记;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分类编号;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造册登统管理。

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篇8

论文关键词: 档案;管理;创新 

 

1 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1.1 档案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要求 

档案工作是企业发展工作的组成部分,它与企业建立起共存、互助协调的关系,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档案管理创新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需要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单调、贫乏的存档案室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档案资源结构,已是当务之急。通过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加强档案资源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利用服务。 

2 档案管理创新中的思维障碍 

2.1 创新思维障碍定义 

所谓思维障碍,是指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思维却相对简单,其特点就是一旦长时间沿着一定方向、按照一定次序进行思考后,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或惯性,这种情况叫“思维惯性”。如果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事情或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思维惯性,并多次以这种惯性来对待客观事物,这形成了非常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人们常说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合起来,就称为“思维障碍”。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获得的新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形象,从而使知识和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创新的前提是突破常规,超越思维的惯常定势,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惯常定势成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打破条条框框,就不可能有创新思维。 

显然,思维障碍阻碍了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创新是 

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进行创新,首先必须突破由“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势”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2.2 档案管理工作上的思维障碍 

2.2.1 观念固定,创新思维缺乏变通 

当某种观念为人们普遍接受以后,会在人们的心脑中相对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固定的观念。人们常说的传统观念就是固定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目前,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许多思维定势,成为了档案工作的思想障碍和框框套套。 

企业档案工作与经济工作脱离。档案工作者在继承和创新关系上犹豫彷徨,有的片面强调原则,习惯照既定的框框办事,有的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的观点,对过去的做法一味照搬照套,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企业档案工作中现有的标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应。档案管理仍然还在沿用过去制定的一些法规、规章、标准,部分已不适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企业改革的步伐很大,档案工作还按照过去的方法进行,存在依据标准和实际工作的不和谐。 

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不同步。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特别是处于资产和产权重组的企业,企业档案没有纳入企业的改革规划中,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跟不上,导致档案流失严重,档案得不到安全保护。 

2.2.2 意识狭隘,创新思维缺乏动力 

意识狭隘是很常见的创新思维障碍。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模式较陈旧,检索效率不高,档案利用率低。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对室存档案重“藏”轻“用”,对档案利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缺乏广泛的宣传,因此企业员工对档案利用效益知之甚少。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档案的服务手段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大部分的检索方式还处于传统的手工检索,尽管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但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2.2.3 知识匮乏,创新思维缺乏能力 

知识匮乏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要创新,就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由于档案工作的单一性,乏味性,令大部分的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断层、老化、单一,思维的惰性,墨守陈规,被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所束缚,缺乏创新的能力。 

3 突破思维障碍,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 

3.1 树立超越意识,实现管理意识的创新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是对创新主体头脑中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等进行新的组合,新的组合必然突破原有知识、经验、观念、方法内部及互相间的组合方式。而旧的组合方式就会本能阻扰这种突破,成为思维创新的障碍。不突破这些障碍,既无法进行创新思维,更无法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要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实现管理意识的创新,这要求档案工作者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超越自我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档案工作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档案工作者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胆魄与果断,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善于超前性地发现问题,独到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回答问题,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弃旧迎新,不断变革档案工作职能和方法,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服务手段创新,改变传统的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的局面。 

3.2 扩展思维视觉,实现档案思维的创新 

要突破思维障碍,就需要自觉地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扩展思维视角。要实现档案思维的创新,就要求档案工作者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及时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出现的新问题,运用档案的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共享档案信息资源,提供远程服务,使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多层次、多样化,服务范围由“窄”变“宽”,服务层次由“浅”变“深”。 

3.3 练就过硬本领,实现管理技术的创新 

创新者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创新实践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者作为实现管理创新的主体,必须练就过硬本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档案工作者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而且还应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档案工作的每一个流程,每一种新型载体都具有复杂多样的操作技术,只有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才能实现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从而改变过去主要管理和利用纸质档案的现象,逐步做到利用现代化手段保管和开发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上一篇:加快工程项目建设范文 下一篇: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