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特色范文

时间:2023-11-20 21:35:11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1

【关键词】色彩;初学者;训练方法

如何使美术初学者尽快地学会运用色彩并了解色彩基本理论知识,是色彩实践教学中常见的难题。自然界任何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色彩也是如此;任何有色物体也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也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规律。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

首先,色彩分成三个部分。一是色彩基础知识,二是写生色彩,三是装饰色彩。色彩的基础知识里面的三原色、三间色、复色及色彩的三要素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一幅好的色彩作品就是对比与调和的完美结合,这是色彩的精华所在,学生要理解这一点很困难,这也非一日之功,所以没有必要强行灌输。在教学中利用一些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对比能产生什么效果,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又能产生什么效果,其它比较深的知识可以在以后通过分析书上的范例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授。

其次,对于初学者宜先选择色彩简单易学的对象进行写生。色彩关系明确包括画面物体的颜色,背景的色相倾向明确并具有纯度,物体与背景的关系明确。背景的色相倾向明确并具有纯度,借以形成物与背景的色彩之间明确的相映关系。物与背景的关系明确,由此构成画面形象的鲜明效果而不至于将形象淹没在背景之中。好比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培养自己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色彩关系明确的对象不仅使初学者能较为容易地看清色彩关系,做到心中有数,色彩关系明快的对象能有效地激发初学者的色彩表现欲望和兴趣,这样色彩入门则快。相反,色彩关系不明显、物体颜色纯度低的事物对比微妙,不仅使习学生难以区别色彩感,而且难以激发他们的色彩表现情绪和积极性,因而色彩入门慢。

第三,正确的观察方法。学生对色彩判断不准的主要原因是不会观察;要将光源、对象、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写生色彩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住几个要点,即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以及物体在一定环境下不同部位的色彩的变化。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分析来理解它们。由于学生的色彩知识和观察能力有限,在练习方面也只要求能临摹一些色彩比较单纯的画,临摹色彩比较复杂的画对他们来说不太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找到物象的色彩关系,把握其基本色调。

色感训练课题可以结合色彩理论教学即色彩的色调、明暗、冷暖。要想有效地培养初学者的色调意识,写生对象就须具有极其鲜明的色调特征;要想有效地培养初学者大胆的作画意识,恰当地配置在色性、纯度、色相上对比强烈的写生对象。色调、明暗、冷暖,是色彩绘画训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我们只有从这些方面去观察、分析被画物体色彩之间的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变化。画中主要物体的色彩倾向和主体光源的颜色决定着画面的色调。在绘画过程中, 局部观察和局部表现是初学者把握不住整体色调的主要原因。画面的色调对于画面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色彩的明度和亮度变化,在绘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学者在开始作画时,往往忽视这一问题,特别是素描基础不好的人,更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画面色彩如果没有明度变化,没有深浅对比,那整个画面不是漆黑一团,就是灰白一片。

第四,要使学生在比较有限的课时内更好地掌握色彩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就需要美术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施教。

通过训练,熟悉调色的基本规律,能用八九种颜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例如色彩大师们作画,用色一般很少,但色彩往往很丰富、到位。大家往往要经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开始练习,颜色种类不易过多,练习调色能力。中间阶段可能要练习所有的常用色,避免对哪一种颜色过分偏爱,尽可能掌握每一种颜色的性能。最后,大家又要努力简化画面的颜色,做到用最少的颜色表达最多的色彩感觉。训练捕捉光色变化能力。利用外光写生能很好训练捕捉光色变化的能力。训练利用色彩来表现背光部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探索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具有有效特色的生物课堂

初中生正处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时期,所以对生物知识也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生物课堂中展现教学的有效特色。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动物行为讲给全班同学,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行为目的、为什么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等问题,再将学生分组进行交流探讨,最终找到问题答案;最后,教师将知识点进行点评、总结、归纳,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展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的生物教育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解决知识问题,从而全面发展学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初中生物课堂也应该围绕这一理念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听懂了”转变为“学懂了”。例如,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这种自学模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更好地开展生物教学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生物教育目标的有效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资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技能。

参考文献:

[1]鲍敏.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3

一、创设内部情景,营造具象情感氛围

从教材、练习等课堂内部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具象的情感氛围,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练习活动的突破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课堂的第一步。

1.新课导入要巧妙设计意境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会有设定一个主题,例如初一上册第二单元的“金色年华”和第三单元的“民俗风情”,在学习前将主题呈现给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调动学生好奇心的作用,“什么样的年华是金色的”、“异地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等等问题会在学生心理荡起涟漪,使之想从新课文的学习中寻找答案,此时就要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紧紧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否则一旦学生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则会因失望产生厌学情绪,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巧妙设计意境导入新课。

以苏教版初二上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为例,在新课导入时,可以节选同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电影《羊脂球》的片段播放给学生,将普鲁士统治下的法国以具象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之能够更加形象地感受普鲁士统治下法国人民的悲愤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又如,在导入《美丽的西双版纳》新课时,可以利用PPT向学生展示西双版纳风景的图片,也可以播放展示西双版纳风俗民情的宣传记录片,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充分想象课文描绘的风景,再配以班得瑞《世外桃源》、《寂静山林》等轻音乐,可以让学生充分融入文字所编织的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角色扮演

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是课堂情境教学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表演使之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蕴含的知识、情感和思想,通过合作探究使之掌握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的教学为例,在初读、精读两堂课的教学后增加一节情景活动课,课前为学生布置情景扮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对课文中每个角色的对话加以练习,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在情景活动课时,教师先将精读课对文中主要人物楚王、晏子的语言特点和性格得出的结论作以总结,然后将学生分为三至四个“导演组”和一个评委组,展开角色扮演比赛:首先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通过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为角色表演做准备,而后节选文中的小故事让各组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同学在角色扮演后回答“除了晏子的语言之外,还可以从什么地方展现晏子善辩的口才和过人的智慧”,进而引导各“导演组”的同学从角色表演中总结出文中晏子动作神态所流露出的智慧,例如“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严肃地回答”、“面不改色”等等。最后,由评委组分别对各“导演组”的表演进行评分,加上老师根据各组回答问题的评分,评选出冠军,累积三次冠军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表演和合作答题充分训练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使之更为深入地理解了课文描述的历史环境和人物特点,有助于学生以主人公为榜样发展智力、培养情感以及塑造高尚的人格。

二、活用外部环境,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充分开展初中语文情景教育,既要注重挖掘课内的素材创设情景,又要扩大课堂的情景空间,灵活运用诸如组织演唱会、朗诵会和各类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情景教育活动的空间。例如,在苏教版九年级《温泉》(碧野)的教学中,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周末带领学生去市周边的温泉亲身体验温泉的特点、作用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又如,在《故乡》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去龙凤湿地、铁人纪念馆、油田技术博物馆和大庆博物馆等承载家乡特色景观、核心产业、文化历史的地方进行参观,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故乡、建设故乡的情怀,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成为合格的建设人才。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4

【关键词】教学龄前法 情境模拟法 特点 步骤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88-02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掌握的一定法律知识,认同祖国,从而能健康地成长,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初中思想道德教育有自身的特点:

1.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不能教条教学

(1)情感:初中生的内心体验已丰富。他们对社会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围扩大了,对需要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

(2)自我:由于发现了不同于外部现实的内心世界,所以初中生便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

(3)思维:初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是学生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或者毫无根据地争论,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怀疑一切;或者他们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甚至对人对事容易有偏激情绪,常常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

初中生在情感、自我、思维三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如果在思想道德教学上仅仅开展教条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内心体验要求,也不能引起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还容易引起反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2.初中生自身学习的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1)感知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根据教学要求去观察某种对象和现象,并能稳定地长时间地去进行思考。他们在观察时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并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的原理、规则联系。

(2)意义识记开始占优势。初一年级以上的学生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并通过理解来掌握教材内容和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初中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能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恰当的判断和进行归纳或演绎。有的学生还能够不受事物的具体情节的局限,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有的还能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做出判断和推理,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此,优秀的初中学生也能有近似科学的预见或理论的创新。

初中生自身学习的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而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通过感知活动,运用逻辑思维,理解需要识记的知识。

3.初中思想品德的灵魂教育本质要求教师强调学生内心体验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重要地是要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要塑造人的灵魂。和其他学科相比,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灵魂教育,所以,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必须要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二、角色体验法适用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特点

角色体验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将深刻的理论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通过学生的品德践行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它适用了上述初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适用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教条教学的特点

角色体验法是模拟真实问题,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能从角色体验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从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适用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尊重学生独立思考有真实的细节

角色体验教学法是把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将自己置于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地位,认真对待所扮演角色所面临的人和事,认真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适用了初中思品德教育强调内心体验的特点

角色体验教学法中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教师的责任是选择组织好情境,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角色扮演的特定环境中,对角色所面对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并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促使学生刨根问底地找到最佳答案。因而,它强调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思维,强调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这样可开拓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角色体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步骤

1.明确教学目标

即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教学目标可分解,既要清楚通过角色体验要解决教学大纲中什么层次上的什么问题。

2.选择好情境

选择情境是角色体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情境选择的好坏决定着角色体验教学的成败。情境要明确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时所显现的能力水平;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态度的改变,还要考虑学生的条件和状况。

3.组织实施

(1)要善于提问。注意问题设置的广度和深度。问题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最近发展区很好契合。从一个问题开始“引爆”,打破已有的均衡,使之困感、使之迷惘、使之失衡。然后,通过学习、讨论,建构起新高度上的新均衡,同时埋下打破下一次均衡的因子。

(2)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思考内容、想象空间和思考时间。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主动地思考。

(3)要善于总结。应该从有富有意义的情境出发,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经历问题后,不知不觉地脱离具体升华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使生涩的概念、原理真正走进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政治的力量撞击心灵。

四、角色体验法教学的情境设置应把握的五个原则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情境设置时应注意把握五大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情境设置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多设置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的情境,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承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境。设置情境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

2.及时性原则

情境设置应紧跟形势,是发生不久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在讲到热爱祖国时,可结合当前金融危机下,我们党如何千方百计刺激经济,解决人民的生活困难。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了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学生在饱满的精神状态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3.真实性原则

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要注重典型性。如在讲要尊敬父母时,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具有典型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4.趣味性原则

所设置的情节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5.教育性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形象思维;归纳思维;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186-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各种物理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本研究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为基础,分析了探究教学在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以及他们获取、处理、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的过程和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法的可行性

探究教学是指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个人、小组、集体等通过多种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众多内容为探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应用、物态变化、压强和浮力等不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更是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听得见,而关于电与磁、功率、运动和力、机械能等众多知识点也为学生所熟知,其实验条件不苛刻,探究过程不复杂。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成熟。而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假设、抽象、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而且由于认知能力有限,使得他们习惯使用形象思维去思考物理问题。而形象思维能力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因为抽象思维、归纳分析总结思维、创新思维无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而物理学科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它的很多规律性的认识是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或实验获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用形象思维的生活型、形象性、二维性、动态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探究法,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如在讲述分子运动知识中,其“看不见”的特性让学生非常迷茫。因为在他们生活习惯中运动的东西都是可见的。对此,笔者也从生活中入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那些看不见得,或者是很微小的运动。对此,学生列举出风、烟、雾等常见的现象,但是为什么烟、雾是可见,而风是不可见?考虑到学生的物理基础,笔者初步介绍了色素及其混合的效果,并引申出单纯的气体是有颜色的,然后让学生探讨如何观察气体的运动。学生:既然烟、雾是可见的,用瓶装的烟雾就可以观察了。老师:雾本质上是水,水大家是可见的。既然空气是可以运动,如果用瓶装空气就可以观察了。学生:空气是无色的,看不见。老师: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但是纯色的气体可能是有颜色的,如二氧化氮。学生:那就用瓶装二氧化氮,观察其如何运动。

讨论到此暂时结束,教师开始进行试验,用两只是广口瓶,一只装有空气,一只装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将两个瓶口对置,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书写实验结果,如现象、时间等。该过程通过现实的实践,让学生从微观上理解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事实上,探究教学还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如“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运动与压强压力的关系”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去证明这些物理规律,如通过加热、压缩气体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归纳思维能力的培养。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一般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在形象思维分析的基础之上找出它们共同点,发现其一般规律的过程。物理学是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基础科学,而物质运动和结构的都是以一定规律的形式存在的。因此学生必须具备分析、归纳这些物理规律的能力。初中物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就非常注重通过提供感观材料,进而到分析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分析电压、电流、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如果直接让学生记忆电阻R=电压U/电流I,就失去了一次探究的机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方法:(1)组织学生根据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池组一对,电阻随机5欧、10欧、15欧各一个,测定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各个小组根据已学知识和经验,画电路图,组装电路。该过程教师不做任何提示。结果:每个小组都按照图1(或类似)的方式组装了电路。(2)根据改图,让学生分别测量电阻为5欧、10欧、15欧时电压和电流。记录结果如下(当电阻为5欧时):

(3)找出规律。该步骤是学生分析归纳的过程。在不同的实验小组,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论电阻是5欧、10欧,还是15欧,都有以下规律:U=R*I,即电阻一定的情况下,R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4)为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教学应不能到此为止。笔者进一步提出以下问题:试验中变化电流是变化的,电压和电阻是固定的。如何测定变化电阻的电压?并寻找他们之间的规律。不少同学马上联想到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于是更改线路图并继续进行探究实验,并仍然得出结论U=R*I。至此,学生通过自身的实验其实已经证明了欧姆定律,教师此时再将此概念导入到教学中,学生恍然大悟,印象深刻。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6

【关键词】水彩画;高职园林设计专业;教学方法

一、水彩画简介

水彩画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历史悠久, 它在中国的发展不过百余年。虽然水彩画是小画种,但是水彩画以其独特的特性和魅力,在世界画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采用水彩画形式描绘景物的应该是德国艺术大师丢勒,G勒就曾把颜色粉与阿拉伯树胶、蜂蜜和甘油等材料相混,把水用作调和剂,取得了色彩透明的效果。17世纪初水彩画传入英国,在英国得到很大发展,并于18世纪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种。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进入鼎盛时期。 到了19世纪,水彩画随着传教士的传道而传入中国。水彩画很快地被国人所接受,并在中国流行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水彩画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画擅长水墨,善于物象的意境创造、水与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产生出不可复制的独特魅力。它朦朦胧胧、空气中透着湿润、色彩透明清新、光感强烈,这正是水彩画有别于其他画种最重要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水彩画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水彩画是园林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图副构图能力、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归根结底,除了上述的目的之外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是为后期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备能熟练应用水彩画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在入学前几乎没有多少绘画基础,绘画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在教学中遇到较多的困难。首先,学生都是理科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在初中都没有学习过美术类的基础课程,没有对物体的形象、比例关系以及色彩的基本训练。其次,课时量较少。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专业为例,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为三年制,美术课基本上是专业的基础课。水彩课一般是在一年级的下期设置,课时量一般设置为32 - 48 学时,课时较少,但对教学的要求是通过水彩课培养色彩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为景观表现技法服务,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水彩画相比水粉画有它的优势,因为水彩画是以“水韵”为特点,色彩的调和通过水来达到,色彩透明、清快、朦胧诗意,着色时间不长,图副不大,材料简单等,而且非常适宜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够较快地表现出园林景观的场景。因此,水彩画对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在课程一开始就要使学生明白,水彩画的特点就是透明,色彩无法叠加产生象油画一样的效果,而且在作画时特别注意“水”的控制。刚刚接触水彩画的同学,往往会感到难于控制,无法掌握。就是有绘画基础的同学也会感到水彩画的难于控制,因为在学习绘画的初期,水粉画更得到普及和应用,水粉更适合初学者和色彩的塑造。而水彩更需要一些技巧和经常或者长期的练习。这两点看起来好像更不适合没有基础的理科生学习。的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怎么让没有基础的理科生学习水彩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首先,在学生的潜意识里灌输这样的信息,水彩画有一定的难度,但掌握起来也并不是不可能,只要掌握了水彩画的特性,多加练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其次是让学生知道,水彩画的色彩可以叠加,但不能修改太多,不能失去水彩画透明的特性,而且水彩画的教学要与专业相结合,通过园林建筑以及风景画的写生,使学生的色彩基础理论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三、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水彩画教学的措施。

(一)熟悉水彩特性,树立信心和学习兴趣。

首先,让初学水彩画的学生树立信心和学习兴趣。在该专业水彩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理科生为什么还要学习色彩?还有,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难,无从下手。这说明这样一些问题,学生没有色彩基础,有畏难情绪,提不起兴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一些调整。初学水彩画的人,对于水分的处理,都会觉得难以把握,我们在教学中由易到难,先从小副画开始,先熟悉水彩画的基本技法,比如单色晕色、双色晕色、不同质感的描绘等,在用笔上,教师应重点讲述刷、扫、擦、点、勾、刮的笔法练习和着色步骤,由教师示范绘制过程。也可以考虑用淡彩的方式来进行,先让学生用铅笔绘制底稿,既可巩固素描基本功的掌握,又可对色彩知识较为快捷的掌握,通过完成相应的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上色的时候,要求学生涂的较薄,色彩可以重叠,但不允许反复涂抹和修改,养成学生的下笔干净利落的习惯。水分在此阶段不宜过多,尽量让学生感到水彩不是很难掌握,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以鼓励为主,初期阶段的教学主要以临摹为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于素描淡彩的方式,熟悉水彩的特性、塑造物体的体感、质感和色彩感。这样,学生既觉得上手快,也不会消除对水彩的畏难情绪,心理上感觉轻松,没有太大的压力。如果直接步入水彩静物写生,学生会感觉难度较大,无法控制,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水彩静物写生,培养学生的基本色彩塑造能力。

水彩静物写生是初学者进行水彩画基础训练、掌握色彩原理、培养色彩造型能力的最基础也是最好的选择。没有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将无法掌握用水彩的方式去描绘和刻画物体。它是以在室内教室中摆放多组瓶罐、水果、蔬菜等静物,由学生分组写生完成,学生在教室中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描绘静物。在教学中,我们需把握园林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他们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艺术修养,调整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一组静物摆好后,首先启发学生如何观察物体,如何构图,把握画面的整体感。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花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来调整好铅笔稿,底稿完成后引导学生从该组静物的主体物入手,强调着色步骤,由浅色开始画,逐步过渡到深色,浅色与深色之间注意衔接,高光的部分注意要留白,这点需要反复强调,不能单独描绘某个物体,而不管周围其他物体,要把握住整体的色彩关系。在物体着色时需把握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明确基本色彩关系。在此过程中,始终要注意物体色彩的冷暖关系和明暗关系。水彩画还要强调“水”的控制和应用,学生通常都会出现水分太少或者水分太多的情况,这时,教师示范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出来,使每个学生与教师一笔一笔的跟进,体会作画过程,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水彩静物写生的作画步骤、方法与技巧。虽然开始阶段都很艰难,但教师的示范使学生能较快进入状态,领会要点。经过训练后可以逐步深入刻画细节,训练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水彩画干、湿画法的写生练习,直到色彩关系、质感、物体体量等都符合教学的要求。

(三)园林风景水彩写生,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手绘能力。

园林风景写生是水彩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绘制园林景观、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它对于园林设计专业学生今后的方案设计表达,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该说水彩画是园林景观设计表现的方式之一,是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此阶段对于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有相当的难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即使临摹了较多的风景写生作品,当身处写生的自然环境中,很多学生任然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取景、如何下手。教师通过讲授与示范,使学生认识到风景写生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去创造性地表现大自然的美和色彩的变化,写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会随着天气、心情发生变化。自然界景物千变万化,有着生动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色彩随阳光的变化而变化,光线转瞬即逝,经常还没来得及描绘,色彩就又发生了变化。因此,面对众多美的素材时,要作出判断,分析选择,经过概括和加工的过程后,才可能成为一张完整、丰富的写生画。因此,画家的写生画与景物的照片差别很大,会比实际景物更美、色彩更丰富。当然,写生必须符合基本的透视原理,构图法则,有意识地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写生内容,要有重点、有细节。既不能太笼统概括,也不能主次不分。强调远景、中景和近景不同的色彩关系,使画面有空间感、距离感和层次的变化。此阶段的学习可与铅笔、钢笔淡彩结合,能较方便、容易地表现出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体会园林景观、树等植物、水的表现,色彩上同样也应体现远、中、近的变化和画面色彩的协调,经过写生训练,对学生的手绘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四、结束语

水彩画独特的“水韵”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水彩画韵味灵魂之所在,也是水彩画教学中应该切实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的水彩画基础教学中,必须积极推动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改进以及传授方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应积极与专业结合,促进高职园林设计专业水彩画教学的发展。此外,展开对材料和技法的尝试和探讨,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多一些思考,力求找到更适合高职园林设计专业水彩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伍建平.水彩画媒材审美语意浅析.中国水彩.心源美术出版社,2009年.

[2]马云龙主编.《园林美术教程》.中国农业出版社.

[3]张苗. 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水彩画教学模式探索 [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4]谢笑添. 高职院校水彩画教学方法浅析[J]才智.2011.2.

[5]陈元.浅谈园林设计专业水彩画教学[J]大众文艺.2011.7.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策略;分析;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将学生的优势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性化教育概述

(一)个性化教育含义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这样说,个性化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学生的个性能够获得发展,就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出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天生就是存在差异性的。我国著名学者钱志良教授将人出现的先天差异原因归为三种,第一种是由遗传导致的差异;第二种是由于生命孕育导致的差异;第三种是产程导致的差异。而先天差异在后天的学习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能力方面的差异;二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兴趣的差异;四是性格和气质的差异。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且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差异为孩子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缩小差异的目的。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在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恰当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确定学生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度

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学生坐在台下听讲。或者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然后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课程当中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扮演主导角色,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但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知识理解能力水平都不同,物理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同时这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思维都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与理解,物理教师在一旁发挥辅助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答疑解惑就可以了。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最后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编写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开展小组学习,彰显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在开展物理小组学习之前,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通过仔细观察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长短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将其进行分组。在分组之后,每一小组要选出一个小组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分别被安排不同的角色,并根据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变化,适当对角色进行调整,力求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都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彰显出来。初中学生在物理小组学习中,能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个性能得到张扬。

(三)合理分层,实施个性化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物理水平采取的不同物理教学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对于物理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目标只要能够达到对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并能够运用其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就可以了。同时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让他们不再对物理学习充满恐惧感。而对于物理比较好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并且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究式的物理学习,同时还要为他们布置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初中物理习题,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满足初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实施个性化物理教学模式,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承认存在客观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制定出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物理教学方法。

作者:刘海涛 单位:梅河口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储成节.初中物理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6,05:71-75.

初中物理教学特色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微型实验;应用价值

引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改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从多角度进行优化,以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及应用价值

(一)微型物理实验的特征其一,生活化和自创性特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运用,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微型物理实验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自创性的特征[1]。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通常选择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验内容,实验的物品多是生活中容易获得的,是比较常见的生活材料。微型物理实验自创性的特征也比较鲜明,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其二,成本低和方便性特征。在微型物理实验实际应用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实验仪器的成本比较低廉、取材比较方便,常见的易拉罐及气球等都能作为实验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成本上比较低廉,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三,简便性和明显性特征。微型物理实验操作简便,学生能结合实验目的参与实验方案设计[2]。同时,微型实验所体现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能从实验中感受到乐趣。

(二)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价值微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比较基础,教学中诸多内容都和物理实验相关。为消除学生物理实验的紧张感,将物理知识学习难的心理压力消除掉,教师就要注重运用微型物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内容充满兴趣,从微型物理实验当中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3]。另外,教师应用微型实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物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并积极探究物理实验的知识,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型物理实验的应用措施

(一)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黄金时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比较基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内容比较多,而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型物理实验,为学生呈现直观化、生动的物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感官。微型物理实验能从生活中找到材料替代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材料,所以会拉近学生与物理实验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机械能的知识点时,教师通过微型物理实验操作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概念及原理有更深的了解。该微型实验,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材料,如装有半桶水的水桶,用绳子悬挂(见图1),学生站在地上双手扶住水桶,让水桶置于距离学生的鼻子1cm处,把小水桶没有初速度放开,在重力作用下水桶会摆动,远离后又靠近。在没有学习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前,学生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会在水桶回来的时候躲闪,而学习过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就会很自信地站在原地不动。教师通过这样的微型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就能让学生从实践中认识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

(二)运用微型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是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节点。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微型物理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积极性。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地提供辅助,让学生顺利地解决实验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效率。在微型物理实验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熟悉的材料内容,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验课堂中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讲述压强的知识点时,为让学生对大气压强有更多的认识,教师可设计微型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体验大气压强。常规的实验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方式,具体的实验是把少量凡士林涂在两个半球接触面,然后增强半球的密封性,打开阀门的开关,通过软塑料管连接半球和气泵,把半球内抽成真空后关闭开关。让两个学生从不同方向拉半球手柄,半球没有被打开,说明大气压强存在。为了能增强实验的效果,教师可对实验进行改进,通过微型实验的方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桶拔子两个及水。具体的实验是在马桶拔子皮碗边涂上少量水,教师在中间把皮碗边缘对整齐,学生在教师两侧从两端向中间挤压排气把皮碗密封,然后向两边拉。这时学生会发现很难再拉开,这样也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微型实验方式的应用,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方便实验活动开展。

(三)运用微型课丰富实验材料,突破教学难点微型实验方式对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述光的色散知识点时,对三棱镜白光的色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投影仪,运用Word或PPT在黑色背景中留出一条白带,然后把三棱镜放置上面,这样学生就能看到真实的色散现象。同时,学生通过这样的简单实验的方式也能感受物理知识的神奇。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有启发和引导作用的微型实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水会洒出来吗?”的实验中(见图2),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细绳系在塑料小桶上,内装有半桶水,然后让学生到室外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看看其中的水会不会洒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其中的原因,让学生对惯性的知识点有更多认识。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微型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物理知识。文章对物理教学中微型实验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以期进一步丰富其理论,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范文 下一篇:小学安全工作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