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08 12:07:00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知识

中国图书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青春期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青少年相关问题已经得到全世界各国的不同程度的关注,上海市也在学校教育方面设置了相关的课程,社会工作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但中国是个保守的国度,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遮遮掩掩,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次调研希望了解长宁区在校女生生殖健教育情况,为探索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1.1 对象 上海市长宁区初高中在校女生。

1.1.2 方法

1.1.2.1 抽查学校的原则:(1)按照长宁区地理形状东西南北中;(2)具有特

作者简介 岳廷棉(1976-),女,主治医师,硕士

点的学校,如女子学、职业学校等。依据抽调原则,选中5所学校进行调查:女

子中学一所(A1:重点中学,包括6-8年级女生、高一二年级女生)、职业高中一所(A2:高一二年级女生),重点初中一所(A3:包括6-8年级女生),普通高中一所(A4:包括高一二年级女生),普通初中1所(A5:包括6-8年级女生)。

1.1.2.2 调查方法 (1)问卷:请专家依据调研目的制定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青春期健康相关态度、青春期健康相关行为、青春期少女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青春期健康相关服务与需求、青春期健康相关知识等;(2)由5所学校的卫生保健老师担任调查员,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后,采用密封匿名问卷调查形式当场发收)。

1.1.2.3 调查时间 2015年4-7月份。

1.2 统计学分析

1.2.1 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1.2.2 知识得分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百分比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

1.2.3 α=0.05,pQ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发放1020份问卷,有效问卷1010份,有效率99.02%,高中399份,初中611份,基本情r见表1。

2.2 青春期健康相关知识

包括性知识、生理发育知识及艾滋病三个大方面,共13题目,每个题目1分,总分13分,全答对方得1分,否则全扣。女子中学得分最高,职校和一所普通初中最低(p

2.3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态度

2.3.1 对婚前的态度初高中生间有明显差异(p =0.035):初中生反对的

占55%,自愿原则的占41.2%,无所谓的占0.7%,而高中生反对的低于初中生为46.7%,自愿原则的占48.0%,无所谓占7%。

2.3.2 在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调查发现初中生需求较高中生明显(p

2.4 青春期健康相关行为

2.4.1 在1010名调查对象中,827名学生已开始月经初潮,占88.4%。其中,有793名学生回答了月经初潮年龄,最小年龄为9岁,最大年龄为16岁,平均值为12.61,有3人有婚前。第一次来月经时首先向谁请教,初高中生间有明显差异(p =0.005),但第一请教人首选父母所占比例最大(初中:86.9%;高中:78.3%),而请教老师为首选的所占比例最小,分别为初中1.1%和高中1.3%。其他相关行为分析见表4。

2.4.2 在3名发生过的学生中,2名学生回答首次发生的年龄为11岁;首次发生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为:使用安全套(0),体外(1),安全期(1),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

2.4.3 816名学生回答是否接受过青春期生殖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回答接受过的501名,占61.4%,457名接受过教育活动主要在学校,占86.4%,47名在社区,仅仅占8.9%。534名回答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作用,其中257名感觉作用非常大受益匪浅,占48.1%;224名感觉收获不大,占41.9%;53名觉得完全没有用,占9.9%。

2.5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服务需求

2.5.1 970名学生回答了获得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问题:138名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占14.2%;566名学生表示比较希望,占58.3%;267名学生表示不希望,占27.5%。993名学生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青春期的心理发育方面有685名,占69.0%;青春期的生理发育方面有569名,占57.3%;如何正确与异性相处方面有518名,占52.2%;什么是爱情方面有290名,占29.2%;性知识方面有234名,占23.6%;安全方面有288名,占29.0%。

2.5. 1000名学生回答了最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来源渠道(多选):家长(487名,占48.7%),学校(445名,占44.5%),医生或专家(351名,占35.1%),网络(313名,占31.3%),同伴(234名,占23.4%),报刊杂志(172名,占17.2%),广播电视(157名,占15.7%),社区(96名,占9.6%),其它(117名,占11.7%)。

2.5.3 995名学生回答了最倾向的生殖健康教育形式:正规课堂教学(440名,占44.2%),家庭教育(391名,占39.3%),专家讲座(269名,占27.0%),播放录像片(306名,占30.7%),咨询室(226名,占22.7%),同伴教育(172名,占17.3%),社区宣传(98名,占9.8%),其它(109名,占10.9%)。

2.5.4 988名学生回答了如果存在生殖健康方面的疑惑,最希望能从哪里获取帮助:家长(598名,占60.5%),同龄的要好朋友(430名,占43.5%),老师(163名,占16.5%),其他(136名,占13.8%),自己(163名,占16.5%)。

3 讨论

3.1 青春期女生生殖保健基本情况不乐观,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明显不足。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普遍提前,随之而来的是性意识的觉醒,加上受当前社会性开放的影响,出现了青春期和初次的低龄化。本次研究中已经有88.4%的女生已经开始月经初潮,而初潮时间平均在12.61岁,但最小提前到9岁; 3人有性经历,其中2名发生第一次的时候为11岁,在首次发生时候无人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常卫生保健方面令人不满意,卫生垫的不合理使用、经期不适当运动及穿戴钢托文胸在调查的女生中所占比例也不容小觑,说明相当一般分女生对这些基本卫生知识及危害并不十分了解。这也与本次调研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相符合,5所学校初高中女生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均不满意,普遍得分较低,尤其是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这一普遍现象同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类似[1],提示我们社会、家庭、学校乃至我们妇幼卫生工作者的都应该重视起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教育。

3.2 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态度令人堪忧

由于现代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异性同学之间的神秘、羞涩和拘束越来越少,青少年对谈恋爱和的态度比较宽容和开放,本次调研发现对待婚前的态度高中女生明显反对的46.7%,初中女生反对的占55%,认为婚前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的占41.2,与文献数据相符[2],而调查中还发现已经有3名女生发生过且年龄较小,整体情况反映现在初高中女生对婚前的态度相对较为开放,与国内的其他研究结果相似[3]。

3.3 青春期女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获得及途径

本次调研显示女生在初潮时求助的对象首选是自己父母,而不愿意求助老师;较为愿意与同伴谈论性知识45.8%,而愿意与父母谈论仅占31.6%;对于接受过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女生来说,教育活动主要来源于主要是学校,其次是社区,而对教育活动进行效果评价时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没有作用的比例超过60%,尤其是对学校展开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调查中发现无论初高中生反应均不热烈,尤其是高中女生,认为非常必要的初中女生才占51.6%,而高中女生更低为37.3%,反映学校及社区提供的生殖健康教育并不受学生们的欢迎。上述情况说明家长、同伴在生殖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家长和学校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欠缺[4]。

3.4获取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服务途径良莠不齐

资料显示大多数同学是通过同学交流、网络传媒、书报杂志等非正规途径获取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显然知识比较肤浅,同时也存在诱导、误导、效仿之类的潜在不安全[患[5]。本研究中72.5%的女生还是希望能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很多数据也表明青少年学生渴望学习生殖健康知识的积极性,间接地反映出学生性健康知识的相对匮乏[6-9]。

本次调研显示目前对青春期女生提供生殖健康相关知识途径有很多,主要来自于家长、学校、网络、同伴教育等,而来自于医务工作者比例较小,依赖社区提供的服务更是少之又少,而她们实则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应该来自于家长、医生或专家提供,教育形式更倾向于正规课堂教学、家庭教育、专家讲座等。虽然这些年来社会家庭学校也逐步重视生殖健康教育,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家长、学校及社会工作者本身对生殖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有关[10];虽然网络的发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迅速可获得信息的途径,但是,网络传递的知识需要甄别方可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孩子们需要正规的途径获得科学的知识,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思考怎样科学普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提高青春期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面对青少年学生生殖健康现状令人担忧,非正规途径获取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存在不安全隐患,而家长、学校、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不能满足所需,师资力量薄弱,医务工作者又多忙于临床而忽视对青春期女生生殖保健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建议加大医教结合工作力度,利用妇幼卫生、学校教育资源,将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对不同年龄段的女生采取螺旋式教育模式,有针对性、阶段性、计划性的向学生提供生殖健康保健知识,同时加强对学校保健老师的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生殖保健科学知识,发挥家长在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如何利用有限的卫生教育资源,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的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也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探索。

4 参考文献

[1] 徐桂秋,殷玉明.职业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1):101-103.

[2] 杜莉,秦敏,朱丽萍.上海市青少年性生殖健康知信行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92-4594.

[3] 王凤秋,李玉,崔洪弟.高中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42.

[4] 崔小琴.密云县圆2000名中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4):449-451.

[5] 冯宁,吴久玲,田晓波,等.农村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988-989.

[6] 王敏,聂绍发,龙璐,等.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7(2):83-86.

[7] 张德美,全.西南地区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67.

[8] 孙继东.北京市怀柔区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必要性分析.职业与健康[J],2009,25(14):1526-1528.

[9] 李美玲,徐晓阳.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19( 9): 27-31.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2

关键词:初中体育;健康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

1.未能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没能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增加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

2.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通常都是比较轻松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在上课前未充分备课,课上仅仅带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活动,这就使教学的内容远远不够,达不到体育与健康教学本身的要求。

3.教学手段与方式的落后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仍然是以在操场教学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没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没能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手段和方式落后。

二、如何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本是学生的事情,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学习了,其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式的学习,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其不理解的知识积极主动地请教教师,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利用其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

2.对男生和女生实行差异化教学

我们都知道,男生和女生生理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在兴趣爱好及性格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男生比较好动,他们爱运动,善于尝试新鲜的事物,而女生,体质不如男生,她们喜欢一些舞蹈等体育项目。基于男生和女生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差异,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进而增加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男生和女生进行分开管理和分开教学,并为男生和女生分别设置不同且适合他们的项目进行教学,比如,为男生设置一些篮球、足球的项目,为女生设置一些健美操、舞蹈等课程,使他们均能够在自己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增强他们的体质。

3.不断地丰富授课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任务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枯燥乏味,学生面对这样的教学,难免会提不起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低。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与健康教师,应当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授课内容,在教学中不断地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制订出一套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当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通常较为单一,这种方式没能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反馈,没有给予学生具体且有针对性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刻不容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状态及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不能单单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及运动技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他们为实现某一目的所做的努力,他们最终的考核成绩虽不是最好的,但已经是自身很大的进步。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中,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地

发展。

通过以上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前存在问题的描述,为了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逐步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国胜.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效性分析[J].学苑教育,2015.

[2]魏世宏.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3]吕文达.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3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某市一所由农村迁至城市,并由三所山区初级中学合并而成的初中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53份,回收问卷353份,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生142名,女生203名。初一109名,初二119名,初三117名。农村327名,城市18名。年龄分布在12~18岁。

2.研究方法

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调查。该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2] ,如表1所示。量表回收后,计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总量表的同质信度为0.948,分半信度为0.883。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在0.645~0.878之间。量表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均比较理想。

3.数据统计

采用SPSS15.0进行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差异比较的数据统计。在差异比较之前,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分布状况做正态检验,发现样本的总体均呈偏态,不适合做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检验。故对总均分和各因子做两个独立样本或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总体来看,心理健康的学生占多数(48.4%),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在轻度这个区域(45.2%),见表2。

从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适应不良、偏执、敌对、学习压力。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强迫、情绪不均衡、焦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均衡、强迫、抑郁。详见表3。

2.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比较

(1)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在强迫因子上,女生(M=2.34,SD=0.60)高于男生(M=2.20,SD=0.56),差异显著,z=-2.17,p

(2)各年级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三个年级除在强迫、偏执、心理不均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它因子在三个年级上的差异均显著(p

注:q指年级,上标和下标中的1、2、3分别指初一、初二、初三。

(3)农村家庭与城市家庭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比较。总体而言,来自农村的学生(M=2.06,SD=0.55)比来自城市的学生(M=2.36,SD=0.67)心理健康水平更低,z=-2.01,p

三、讨论与分析

1.关于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讨论

在此次调查中,心理健康学生占总人数的48.4%,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占6.4%。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国内关于农村初中生的相关调查。[3]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心理不平衡等因子较理想。该学校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并由农村搬迁到城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因子较好。但轻度和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共占一半以上,这个比例不容忽视,布局调整后的初中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关于初中生总均分和各因子差异比较的讨论

在性别比较上,初中女生在强迫、抑郁和敌对因子上较男生严重。这与国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5] 这可能是因为初中女生发育较早,受青春期生理变化影响较大,况且女生较男生敏感,更容易产生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在年级比较上,初三学生在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高年级学习压力高于低年级,这与已有研究是一致的。[6] 高年级在高强度的升学压力下更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

在家庭比较上,农村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不如城市学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7] 这是因为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进入城市,虽然拥有了更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心理不平衡问题比例较小,但是生活在城市环境中,害怕被城里人看不起的自卑心理使农村初中生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此外,由于远离自己的亲人,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处倾诉,感到生活苦闷,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布局调整后农村学生的抑郁要高于城市学生。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云南 丽江,674100)

参考文献:

[1]秦玉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底线与思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3]张文,丁伟祥,殷晓旺.体育课满意度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

[4][6]李海云,张建华,姜良美,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5]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4

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为了全面了解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笔者所在的研究组于2015年6月开展了一次调查,旨在为下一步规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共100题,测定了受试者的8种焦虑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

(二)被试

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江门市的4个县级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台山市)、3个区(蓬江区、新会区、江海区)和市直属学校,各地区乡镇小学、初中各抽查1所,城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中各抽查1所,共抽取了45所学校。其中鹤山市818人,开平市753人,恩平市779人,台山市791人,蓬江区663人,新会区779人,江海区490人,市直学校298人。男生2584名,女生2787名;独生子女2131名,非独生子女3240名;小学生1856人,初中生1822人,普高学生990人,职高学生703人。

(三)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71份,有效率95.9%。根据周步成等人编制的全国常模将原始分转换成标准分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了描述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6]

二、调查结果

(一)总体水平和各因子均分

(二)心理健康水平和检出率

根据MHT筛选的原则,总分大于等于65分代表个体存在“总体焦虑倾向”,某项因子大于等于8分即代表个体在该因子上存在焦虑倾向。

从表2可以看出,在5371个样本中,存在“总体焦虑”的学生有192人,占比3.57%,说明江门市中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在某些方面,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14.02%的学生有自责倾向,常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于自己;17.65%的学生存在恐怖倾向,比如怕黑、怕高;12.21%的学生有冲动倾向,经常会被情绪左右,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11.68%的学生存在对人焦虑,他们害怕生人,担心有人在背地里说自己坏话;13.63%的人存在身体症状,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要死去,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喘不过气,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

(三)性别比较

从表3的t检验可以看出,女生在多项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比男生更容易焦虑。

(四)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

根据表4的t检验显示,除了冲动倾向之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

(五)单双亲比较

根据表5的t检验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3个因子和总分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六)地区比较

根据表6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所有因子上差异显著。其中,市直学校的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等4个因子上分数最高,新会区的中小学生在总分、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4个因子得分上比其他地区高。

(七)学段比较

根据表7方差分析显示,除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两个因子外,总分和其他6个因子的分数呈现随学段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职高学生>普高学生>初中学生>小学生。

三、问题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江门市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通过比较不同因子,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一)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预期相反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独生子女”,是一直以来社会普遍认为的观点,而本次调查推翻了这种刻板看法:除了冲动倾向因子外,非独生子女在其他7种焦虑倾向上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表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如独生子女,与一般的社会预期相反。

为何事实与人们的预期截然相反?通过访谈,笔者发现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媒体过分放大了独生子女某些特点如“不会分享”等问题,却忽视了独生子女的优点如自信、综合素质高等;二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有稳定工作的人群,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而非独生子女的父母多为商人、私营业主、农民等,独生子女享受的家庭资源普遍优于非独生子女。大部分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高,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擅长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更为民主;相比之下,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不太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子女沟通不到位。另外,家庭负担重的父母很少聆听孩子的倾诉,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后,很难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孩子会更焦虑、自责、过敏。

(二)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级学生差

除了冲动倾向外,职高与普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其他7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通过调查及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随着年龄增长,学生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小孩,他们日趋成熟,开始对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初步思考,但正是处于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学生许多问题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引发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多;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各个学段开课程度不一致,小学阶段开课率较高,高中阶段开课率偏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第三,普高学生面对高考压力,职高生面对就业压力,这也是他们在心理测验中得分较高的原因。

(三)职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对其他学段的学生,职高学生在焦虑总分和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因子得分最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从职高学生的生源质量来看,职高学生较普高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的性不是很明确,家庭对其期望值也不是很高;第二,职高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师教学态度、课程设置、学习难度与普通中小学有较大差异,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往往对刚接触的专业课感到接受不了,对于解决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矛盾没有经验;第三,职高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与就业期望值落差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就读职业中学前途不佳,对自己缺乏信心。

(四)单亲家庭学生的孤独感、冲动倾向远高于双亲家庭学生

除了学习焦虑外,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和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3个因子上得分较高。原因在于,单亲家庭孩子上学经常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主动参与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缺失父爱或者母爱对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来说,容易使之产生孤独感,甚至产生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

(五)初中生的冲动倾向得分高

初中生的叛逆性较强。曾经有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叛逆的阶段。初中生好冲动,做事往往被情绪左右,做决定不经大脑,老是做出事后后悔的事情。本次调查再次印证了这一说法。

四、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参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科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做到心理认知与活动体验相结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学生的特点构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合理安排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内容。

(二)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结合本校特点,创新活动形式,全方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要把心理健康档案、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中。同时,根据学校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基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是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根据校园环境布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提示语、图片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二是结合校团委、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让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性别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关爱,引领学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学会真诚地对待生活。

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关注特殊群体,结合班级学段,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心理教师在专业引领中的作用,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专业指导,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组织班级进行测评分析,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使他们在日后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科教师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抓住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学习内容,巧妙利用,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三)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目前,我市只有部分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但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为低下。要提升心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一是要大力引进专业教师配备到基层学校;二是要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开展师徒结对、区域帮扶等活动,全面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发挥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情绪调适、人际交往、人格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教育难度大,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逐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网络化体系,整合教育资源。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家访和家长来访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访、家长来访等各种渠道,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让家长们了解学校教育动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去赢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二是善用周边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为依靠,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五)提高学生心理品质

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减少(即消极情绪的减少),同时还包括心理品质的提升(即积极情绪的增加)。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发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需要教育工作者敏锐地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孩子发扬优点,克服消极情绪,愉快地度过人生的起步时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关注特殊群体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5

一、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导致学生心理不良

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子女或溺爱,或因望子成龙而严之有余,都会导致子女心态和行为的偏离。父母离婚、再婚、亡故,也会使子女的物质和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在精神上遭受创伤,逐渐形成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的病态心理和行为。另外,家境困窘、经济条件差、亲人有生理缺陷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根源。

2.应试教育使学生心理问题比例偏高

初中教育在升学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简单化等问题,体现在不顾学生个性差异,强求一律――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目标。不少学校以时间促考分,学生被围困在考试的环境中,一些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的负担过重,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他们由畏难、无奈,发展到厌烦、放弃。也有不少学习成绩尚可的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心理负荷过重,用脑过度而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

3.师生关系失调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之一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社会影响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又一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毋庸讳言,社会现象也显得更加纷繁复杂,的书刊、录像,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论等等,对初中学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上的逆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二、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防治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和倾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索:

1.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修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范作用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手段之一,孩子的行为举止大多受父母影响,因此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努力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哲学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绝不能用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所以父母应时时提醒自己,既要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又要时刻关心子女,使之能克服发展中的心理障碍,适应社会,做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第二,对孩子要严爱结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父母的爱要从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出发,严爱结合,既关心子女身体的健康又注意子女心理的健康,既注重子女科学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同时家长对子女不能无端干涉甚至做越俎代庖的事,对孩子的要求要宽严适度,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机地融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适当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寻找同学的闪光点”、“走向大自然”、“早锻炼”等有益心理健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3.提高师资队伍自身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才华出众、待人温和、乐观向上、情绪饱满的教师能使他的学生从中得到教益,从而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而随意讽刺挖苦学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严重的可能导致学生从厌恶一位教师到厌恶一门学科,甚至发展到厌恶学校生活,导致“问题学生”的形成。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4.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更新教育思想

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形成“合格+特长”的人才观念,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习负担,使学生的身心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健康发展。

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辅导矫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对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的学生或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逐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采用电话咨询、门诊咨询等形式给予启发开导,对症下药。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6-0044-04

The Physical Health Situation and Exercise Habits Formation Mode l of Groups with Different Exercise Habit

ZHANG Yingqiu, KONG Chuihu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Depend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exercise, questionnaire combined with physical test is given to 3712 male and f emale students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year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Haidian D istrict of Beijing. Thes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 o their physical exercise consciousness,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each time, an 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groups in morphology, physical fitness, body funct io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are compared. The paper proposes thebest model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exercise habits forstudents of this age,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cerned departmen ts to make relevant policies,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national physique monitori ng in the implement of National Mass Fitness Program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 ng people's physiqu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nshine S port Program.

Key words: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model; strategy

根据调查显示,2000年的国民体质监测与1985、1995年的调研相比,儿童、 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成全面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肌肉力量、耐力 和柔韧性。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决定从2007年开展全国亿万 学 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指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 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 育锻炼热潮,而关于我国初中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关系的深入研究未见报道,这使得本研究具 有极大的社会价值。

本研究在深入研究北京市海淀区初中学生不同锻炼习惯人群社会能力、心理、生理发育状况 的前提下,提出该年龄段体育锻炼的最佳模式及其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从而为有关部 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国民体质监测提供科学数据, 进而提高国民体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海淀区5所中学选取初一和初二的学生3 172人,其中男生1 660人,女生1 512人,并对 他们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质状况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于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对海淀区5所中学3 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 357份, 其中有效问卷3 172份,回收率为95.9%,有效率为94.5%,达到统计学标准,并采用两周对1 00名调查对象回测的方法进行信度检验,达到统计学标准。

1.2.2 体质测试法于发放问卷的同时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自评问卷,北京师范大学编)、心 理健康(心理健康问卷,王极盛编)、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褶厚 度 (上臂、肩胛下、小腿后、腹部))、身体素质(握力、闭眼单脚站立、原地纵跳、反应时 、体前屈)、机能(血压、脉搏、台阶实验、肺活量)测试。

1.2.3 统计计算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1) 从数据库中删除所有缺失数据的样本;2)对数据库中的每个原始数据,依据数据类型、测试细则及每个样本数据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 析,删除含有可疑数据的样本;3) 将数据库分成男子组和女子组,其次,对各项数据进行 一致化处理。采用标准分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依据结果的具体情况修正公式中的常 数项,以确保结果在1-100之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体育锻炼习惯群体间体质状况比较体育锻炼是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日光、空气、水)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 、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控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不同体育锻炼习 惯群体间体质状况比较见表1-表8。

表1,表2显示:1) 男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女生组,但均未达 到教育部规定的85%的人数比例;2)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 身体素质及体质状况均明显好于不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表4显示,1) 女生每周锻炼的频率明显小于男生,女生以每周锻炼1次的比例最 高,男生以每天锻炼1次的比例最高;2) 除女生形态指标外,其它指标均为锻炼频度小于 每半月1次学生的各项指标得分最低,而每天进行体育锻炼学生的各项指标得分最高,说明 此年龄段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而此阶段的女生自我意识飞速发育,爱美之心 凸显,且社会上流行骨感美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们的审美观。因此,一部分丰满的女 生为达到减肥的目的而每日锻炼,此外,每日锻炼后营养摄入不够又影响了一部分女生的形 态得分。

表5,表6显示:1) 60%左右的男女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基本为15~75 min;2) 女生除社 会适应能力指标每次锻炼75~90 min的得分高于其它组外,其它指标均为每次锻炼45~75 m in组得分最高,而男生则表现为社会和心理指标为每次锻炼45~75 min组高于其它组,生理 指标为每次锻炼时间75~90 min组最好。说明此年龄段的学生每次锻炼应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和强度才能使有机体产生良好的适应变化。

表7,表8显示:1) 女生体育锻炼得分明显低于男生;2) 不同体育锻炼习惯男女学生群 体间无论生理指标,还是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指标都具有显著差异。

讨论:1) 不同体育锻炼习惯群体间,无论生理指标,还是社会、心理指标均具有显著差 异,说明体育锻炼对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青春期人体在形态、功能、性 征、内分泌以及心理、行为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此期是人一生体质水平飞跃 发展、为成年健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如能较好的利用体育锻炼这把利剑,积极发挥有利 影响因素,不仅能把正常青少年的体质推到更高水准,就是对那些体质弱,甚至于先天不足 的少年,也能充分促其改造和提高,而且,目前医学研究证明,成年期众多的疾病多起源于 青少年时期的不良生活方式。处于生命准备期的青少年,其生活方式不仅影响着其一生,而 且这些未来的父母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此,要利用青少年具 有积极向上、可塑性强的特点,为青少年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综合性的体育健康教育和体 育活动,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自己及他人的健康和生活负起更大的责任 ,降低青春期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 的体育工作宗旨。2) 女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及其锻炼的频度、时间均低于男生,而女生 不仅与男生一样承担着建设祖国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生儿育女的重任,因此,决不能忽视 这一现象。3) 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每次锻炼45~90 min的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指 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别的学生,然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却不够理想,只有11人 (男10人,女1人)能够坚持每天锻炼1 h,其他学生有的每天锻炼,但锻炼的量和强度不 够,有的锻炼的时间达到1 h,但锻炼的频度不够,因此,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 力的持续下降。这表明只有科学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赋予人们以健康、快 乐和满足,同时亦说明教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大意义。4) 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 以改善学生形态、机能、素质的发育水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通过游戏、球类等 运动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在与同伴配合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力量与对方展开公平竞争, 并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这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的模拟试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提高遵守社 会法规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从而达到调剂情绪、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高尚情操的健心目的。

2.2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模式

2.2.1 目前存在的问题1) 网络、电脑游戏、电视、电影、KTV等娱乐手段的发展,降低了干预对象对体育锻炼的 兴趣;

2) 紧张学习生活占据了学生一天的大量时间,造成睡眠及体育锻炼时间的不足,而重点 中学或学校中试验班的学生此问题更加严重;

3) 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足,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社会风气,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4) 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及场馆匮乏、收费较高、对外开放时间较短等因素严重地制约了 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5) 我国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纯竞技化 以及体育教学内容的单调和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成年人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6) 我国社区健康指导员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健康知识的贫乏,严重影响学生体育锻炼 的科学性。

2.2.2 目标1) 提高体育锻炼意义的知晓率,达90%;

2) 提高每天锻炼1 h的人数比例,达85%;

3) 提高科学体育锻炼原则、方法的掌握率,达85%;

4) 提高干预对象的体质水平;

5) 将体育锻炼的缺勤率降低至20%;

6) 降低肥胖人数比例80%。

2.2.3 体育锻炼的原则

2.2.3.1 循序渐进运动量、运动强度、动作幅度都应从小到大,应在健身指导员和体育 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2.2.3.2 持之以恒 结合自己的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贵 在坚持,切不可一曝十寒。

2.2.3.3 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依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力求取得最大的锻炼效果。

2.2.3.4 系统、全面 健康指导员和体育教师应为预对象制 订年、月、周、日的锻炼计划,以保证锻炼的科学性。

2.2.3.5 学校体育锻炼与社区、社会体育锻炼相结合。

2.2.4 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模式

2.2.4.1 健康诊断与需求评估第一步:开展不同锻炼水平预对象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相关关系的社会调查,了解 预对象个体或群体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价值观以及认知程度,分析预对象 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内在促成因素和阻碍因素,以加强干预教育的针对性;

第二步:分析对预对象体育锻炼习惯形成起主要作用的外因,如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体 育卫生政策导向、体育场地设施、学校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学方式、家长对预对象体 育锻炼的态度及其体育锻炼的习惯等,探求学校体育与健康相关资源的保有和利用情况,执 行规划的主要障碍分析,以及可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各种因素;

第三步: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并根据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资源情况确定干预重点,同 时设计和制定有关促进预对象健身行为的奖励和促成政策,并提出优化方案。

2.2.4.2 项目操作准备与实施第一步:根据不同预对象的体质现状和锻炼水平,划分干预目标,设计干预流程,拟订 相关因素结构分配表,制定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宿舍体育体育文化节的系列体育健康 促进政策和措施,制订行为监测、效果评价、综合评估的详细计划,为有效的实施做好准备 。

第二步:从下列环节入手促进预对象健康促进规划的实施。1) 塑造校园体育健康氛围。从政策上争取各级领导和部门相关人员对有利于健康活动的支 持,保证提供必备体育与卫生资源。在教师和预对象中,倡导建立科学体育锻炼的社会 支持环境以促进预对象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2) 发展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初中阶段 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强大的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同伴、家长的社会支持体系能 够激发预对象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鼓励个体与群体积极参与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同 时,其强大的督促作用能够确保体育锻炼习惯的坚持时间,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体育锻 炼的群体效应,开展健康传播活动,最终养成体育锻炼习惯。3) 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 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根据不同锻炼水平预对象的体质特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按 需开课,并有效地把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俱乐部及文化体育节 等活动结合起来,吸引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进阳光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的、科学的 体育活动。

在授课过程中要确保预对象知晓健康知识,习 得锻炼技能,掌握练习方法。 同时,有效地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立体、平面媒体等提供给预对象 体育与健康相关的公共信息,扩展健康知识渗透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进一步强化健康意识 ,构筑牢固的健康信念,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2.2.4.3 健康促进规划的评估第一步:对体育健康促进的活动规划进行阶段性回馈,分析项目实施的经验与教训;

第二步:根据预对象体质水平和体育锻炼习惯的群体及个体的发展趋势,及时修正调整 健康促进计划的策略和活动计划。

3 结 论

1) 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初中男女学生的形态、素质、机能、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 发育水平,说明体育锻炼对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2) 每天进行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时间为60 min左右能够有效地增强初中男女学生社会 、心理、生理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掘他们的遗传潜力,进一步证明了教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 动的科学性及重要性。

3) 目前初中学生中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比例较低,特别是女生,这主要与此阶段学生学 习压力大、家长和学校支持力度不够、体育设施和场地匮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单调、课外 文体活动不足以及学生缺乏体育健康知识等因素有关。

4) 初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模式包括健康诊断与需求评估、项目操作准备与实施及健康 促进规划的评估三个步骤,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在有效掌握预对象体质状况和健身需求, 在分析其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学校体育卫生环境、开展针对 性的体育健身教育活动,使预对象完成“知识习得――信念确立――行为尝试――习惯 形成”的行为模式,并依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修正,从而推动学生体质状况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卫艺司.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 光体育运动的决定[N].教育部,2006,12.

[2] 张瑛秋.青春期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

[3]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 论文,2004,6.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7

关键词:初中生;生理特征;体育教学;成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是人生旅途中最关键的时期。通过这一时期的发育,孩子由天真活泼的童年步入了青年,在身心各方面都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是在以前基础上发生的质变,是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的结果,其显著特点是变化广泛、迅速而巨大。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生理发育规律,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特点进行体育教学,以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一、身体形态急剧改观,男女体态相异

初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化十分迅速,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盆宽等形态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并出现男女性别差异,最后形成成年男子身材较高、肩部较宽、肌肉发达的体态,而成年女子则呈现身材较矮、体肤丰满、臀部较宽的体态。

身高和体重是身体形态发育的两个基本指标,身高能反映骨骼发育的情况。在初中阶段身高增长的幅度很大,平均每年要增长5到10厘米左右。女生一般在9岁至13岁间身高突增,男生则在11岁至15岁间,而且男生身高增长时间和总幅度要比女生长而持久,因此,男生最终身高一般均高于女生。在长身体时期,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要给孩子加强营养;作为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锻炼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促进肌肉的发育,使体态健壮,更显青春活力。《课程标准》指出:“到了7~9年级,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学习某些内容(如健美操等),也可考虑采取男、女生合班上课的形式,以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

二、内分泌变化是启动中学生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所在

内分泌系统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它通过释放多种被称为“激素”的化学物质,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有人把内分泌系统称为青春发育期的幕后总指挥,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青春期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是内分泌系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结果。

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学生的内分泌系统机能尚不完善,到初中时,内分泌系统迅速发育,并分泌释放与成人几乎相同的激素物质,引发青春期发育。初中时期,下丘脑和垂体前叶活动增强,引起全身内分泌腺发育加快、机能完善。在垂体前叶和其它内分泌腺所释放的激素共同作用下,引起了青春期生长发育特征的出现。如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标的增长;身体各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育;性腺的活动增强,性器官迅速生长,并出现第二性征和性需求。由于这些激素对内分泌系统,特别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反馈抑制作用,最终使内分泌系统机能达到稳定状态,使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逐渐缓慢下来并趋于停止。在青春发育期,老师要教育学生了解青春期,正确看待“性”,不要谈“性”色变。《课程标准》指出:“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和遗精等;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三、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机能日趋成熟,身体素质迅速提高

在青春期时,心血管机能的发育是与心血管系统结构的发育同时进行的,具体表现在心脏泵血机能增强、心率逐渐减慢、血压升高。少数中学生易出现青春期高血压,这是由于心脏与血管发育不同步所致,是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中学生心血管机能虽已接近成熟,但还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免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肺活量是衡量肺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中学生的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根据16省市的调查,男生自12岁~13岁起增加较快,到19岁~20岁左右趋于稳定;女生15岁后增长缓慢,18岁~19岁左右趋于稳定。男女肺活量增长的差距很明显,18岁~25岁男青年的平均肺活量约有四千毫升左右,而女青年则为二千五百毫升左右。肺功能发育期间,老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青春期开始时,脑的结构发育已基本成熟了,在青春期脑发育的重点是机能发展。科学研究表明,脑子越用越灵,在用脑过程中,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脑功能大为改善。因此,老师要引导与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这将对加速脑机能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老师也要教育学生保护脑子,一方面要在饮食中加强营养,多食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另一方面要科学用脑,多呼吸新鲜空气,保证脑对氧气的需要,并注意脑的休息,防止用脑过度。

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育相一致的。在青春期阶段,身体各项素质的提高有先后,其中速度、速度耐力发展领先,下肢爆发力发展也较快,但耐力发展缓慢。根据这些特点,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合理地安排和选择锻炼内容,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青春期身体素质发展上,还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生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女孩。根据这一特点,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做到:一方面应鼓励女生在青春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和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做到男女有别,在活动中不能强求一致,必须分别对待。

初中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初中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特征,这些持征是衡量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正确开展体育活动和卫生保健工作的科学基础。我们初中体育老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特征,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使初中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良均.浅谈初中生青春期体育锻炼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创新,

2010(7).

初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篇8

【摘要】目的 了解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情况,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珠海市西部地区3所中学共抽取702人,采用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问卷,对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6.74%,重点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3.6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6.81%;女生健康知识知晓率、重点防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男生。结论 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和管理,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疾病预防策略,同时针对中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的现状,在制定健康教育政策和内容时根据性别和较为薄弱领域给予适当的倾斜和指导。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知识;健康行为;调查

The Survey of Understanding Rate on 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 Behavior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ZhuHai Western Region

zhaoyongyu,liping

【Abstract】Objce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middle students knowing in health knowledge and health behaviors , provid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work.Method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questionnarie in 3 middle schools,including 702 students. Result Ustanding rate on health knowledg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zhuhai westren region was 76.74%,ustanding rate on focus disease prevention in investigative students was 73.62%,86.81% of the students had health behaviors.The three rate of female students all higher than male students.Conculsion The intensity and management of the middle school’s health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strengthen.The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middle school should be strengthen and as the important strategy for disease prevention.According to gender differences and the areas of weakness on middle student’s health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the school should providing appropriate oblique and direction when formulating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ies and content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health knowledge;health behaviors;survey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步在学校推进健康教育,中学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点。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学业、生活,还将影响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了解中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初步评价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健康教育实施效果,从而为教育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学健康教育内容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对珠海市西部地区3所中学70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斗门区、金湾区和高栏港区各1所中学,各年级1个班共9个班702名在校学生。

1.2 方法 :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三个区随机抽取1所学校,再随机在各所中学的3个年级中分别抽取1个班,抽中班级所有学生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调查问卷。发出调查问卷702份,回收有效问卷702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数据处理: 采用Epidata 3.0输入数据后,利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02份,其中初一235份(33.48%),初二238份(33.90%),初三229份(32.62%),男生336人(47.86%),女生366人(52.14%)。

2.2 健康知识知晓率 : 本次调查健康知识知晓率共有10个题目,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生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76.28%,其中男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4.81%,女生为78.5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重点防病知识知晓率 :由本次调查问卷中流感的预防要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这3个题目统计得到,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生重点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3.62%,男生和女生重点防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84%和76.17%,女生高于男生(P<0.05)。

2.4 不同内容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1)

2.4.1 健康的概念 : 80%学生能正确理解健康的定义,其中女生知晓率为83.01%,高于男生。

2.4.2 流感预防知识:77.18%中学生知道预防流感个人要注意的内容,女生知晓率显著高于男生。

2.4.3 无偿献血知识 : 超过90%中学生知道适当献血对身体没有害处,其中女生知晓率略高于男生。

2.4.4 婚前 :92.26%中学生对婚前持有正确的态度,认为婚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应避免,男生知晓率为86.53%,显著低于女生的97.53%。

2.5 健康行为形成率 : 本次调查健康行为形成率有8个题目,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6.81%,其中女生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9.39%,稍高于男生的84.01%(P<0.05)。中学生中正确睡眠时间的行为形成率最低,只有74.28%;平时洗手的正确方式、不开心时采取正确处理方法和亲朋吸烟时能劝阻的比例较低,分别为81.30%、85.14%和86.41%,其他行为形成率均超过90%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1]。而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的必经阶段,也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年龄阶段[2],通过学校健康教育使青少年获得必要的卫生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将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终生健康奠定基础。

调查发现,学生健康知识内容的掌握不够全面,在流感预防要点、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无偿献血知识、婚前态度等方面的知识有较高的知晓率,可能与近年来社会、学校对这类知识较为关注,公众传媒宣传力度较大有关,但有些知识的知晓率明显较低,主要表现在吸烟危害、乙肝传播途径、食物每天摄入量等方面,反映出学校健康教育仍存在薄弱环节,在提供有关传染病知识、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建议学校应加强这些薄弱领域的关注。

健康教育的目的旨在通过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逐步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行为是反映健康教育效果的一项最为关键的指标[3]。本次调查中学生中正确睡眠时间的行为形成率只有74.28%,医学和心理学认为睡眠不足不利于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倘若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到学习,一些学生还会出现情绪萎靡和身体疲乏等状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建议教育部门健康行为形成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与指导,引导他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珠海市西部地区中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如婚前的态度、亲友吸烟时采取的态度等,大部分知识领域女性明显优于男性,提示教育部门在制定健康教育政策和内容时需根据性别和较为薄弱领域给予适当的倾斜和指导。

学校是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健康教育效果可向家庭和社会幅射。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实现身体上的自我保健,情绪上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际关系的自我调整,继而使他们从受教育者向施教者转化,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5.

[2] 王书梅.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55-556.

[3] 余小鸣, 张芯,杨土保,等.中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研究(1): 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1 ): 7-9.

上一篇:法制知识安全教育范文 下一篇:如何搞好管理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