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3-11-16 17:14:2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1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把维护人的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它要求一切以人的需要出发,一切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制定都要围绕人的实际需要来实施,企业管理也不例外。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是针对早期资本主义企业以资为本、以物为本管理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与以物(资)为本的管理不同,它要求企业以人为根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人作为管理的最高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把人和企业融合在一起,真正成为共同体。其主要内容是:在管理中依靠人、关心人、尊重人,并以人得以全面发展与成长作为目的,以员工为中心,根据员工的心理规律、思想规律,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

二、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途径

(一)实现以人为本管理必须以尊重人为前提。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必须以尊重员工为前提,包括尊重员工的人格、情感、工作、权利、隐私等。首先,人格尊重。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其人格都是平等的。每个员工都有做人的尊严,都应该受到尊重。企业管理者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忽略、甚至侵犯员工的尊严。管理者不尊重员工的人格只会人心向背,最终玷污自己的人格。其次,情感尊重。就是对员工的管理要入情入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违背民意,为员工创造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再次,工作尊重。管理者应尊重员工的劳动权、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成果。应该尽量做到让每个员工都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做到人才不浪费。对暂时不能胜任的不该小瞧,而应该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去能发挥潜能的岗位,做到用人上的公平、公正。最后,权利尊重。权利尊重包括尊重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企业管理者要学法、懂法、守法,努力维护员工的合法权利,不能为了追逐企业的最大效益而侵犯或牺牲员工的合法权利;还要尊重员工的人权、财权、隐私权。

(二)实现以人为本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抓住了人才就把握住了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谁拥有了大批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谁就拥有了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拥有了无可限量的财富。在强手如云的企业发展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在育才、选才、用才、留才、引才上下功夫。具体地说,培养企业人才,要注重智力投资,立足于企业实际,培养一批董经营管理,掌握高新科技的独当一面的企业人才。在人才的选用使用上,应不拘一格,广纳群贤,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地域、不唯职称,重成绩、重贡献。对留任的没有发挥作用的人才,应该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个人应有的作用,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让他们各尽所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做到引进与培养并重、选拔与使用结合,智力与活力同步开发,着眼于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人才作用,紧紧抓住人才的吸纳、培养、使用三个环节,积极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使企业走向辉煌。

(三)实现以人为本管理必须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发展和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企业的精神面貌变化。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形成民主管理的作风。具体地讲:如在一些关于企业的改革、关系企业员工切身利益等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在调资、评定职称、奖金分配等敏感问题上,把政策交给群众,实行公事公办,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透明、公开、公平。只有做到管理上的民主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企业也才能形成凝聚力。其次,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还得经常组织活动,寓教于娱中。开展各项劳动技术竞赛,激发员工的上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举办歌咏比赛、文娱晚会,显示企业的向心力和职工的艺术才华;对员工进行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样,企业精神的培养和日常工作的紧密结合,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要,培养了职工的认同感、整体意识和进取意识,增强了凝聚力和荣誉感,使企业精神得到滋养。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具体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高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主观阅读体验更加重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现,让学生更加热爱去图书馆阅读。图书馆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生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更加支持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2.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可以培养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主要的是通过管理理念的更新,让学生更加喜爱去图书馆阅读。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培养更加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3.为高专院校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高专院校要发展,图书馆是主要阵地。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文化的进步,能让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让图书馆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管理,在图书馆中进行阅读和体验,让高专院校的学校文化得到发展,为高专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高专院校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十分重要。一是图书馆作为管理理念落实的主体,需要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必要的宣传,在图书馆内部进行必要的教育,在高专院校员工内部达成对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共识,注重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人员素质的教育。二是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让让人们意识到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报道,在全社会达成对图书馆人本理念的构建的共识。三是社会各界也要充分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对图书馆的管理建言献策,主动为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为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因此要根据他们的个性需求制订不同的服务。一是要制订符合教师阅读需求的借阅制度和人本服务,让教师在图书馆中能够借阅到对自己的授课有利的图书。二是要制订符合自习学生的服务制度,让参加考试的学生能够在图书馆中找到适合自习的空间,为自习的学生提供安静的自习环境。三是为在图书馆阅读的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报刊、杂志、书籍,要进行必要的更新,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阅读需求。

3.实施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法。高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服务意识的提高,对于绩效的考核要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挂钩。一是绩效考核注重人的服务品质的考核,为服务理念好、服务水平高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加分,保证人性化的管理落实。二是重新出台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4.实施民主化管理。高专院校的民主化管理不仅需要必要的民主参与还需要必要的民主环境。一要提高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的民主参与积极性,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来。二要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在高专院校的管理中体会到民主管理的热情,管理者要实现学校图书馆的民主化转变,为图书馆提供更加民主的管理环境。

5.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图书馆管理的软制度,还要成为图书馆的硬性规定,才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是根据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我国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进行必要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图书馆管理实际的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向国外的图书馆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高专院校的发展实际,根据现实需要制订可行性强的制度。三是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让制度制订更加科学,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充分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保证人本理念的持续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图书馆管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我国的图书馆发展找到新的出路,为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保证我国的图书馆在发展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引领纸质阅读的新风尚。以人为本理念是高专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契机,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宣传、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制度的健全,就会让我国的图书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夏梦梦,朱家奇.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J].高校图书管理论坛,2012,24(3):16-18.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3

一、改变传统的小学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在小学管理工作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思想指导作用。对于小学教育的管理人员来说,首先,必须强化自身的以人为本理念,积极学习与掌握国内外合理、先进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落实到自身的小学管理工作中。其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小学管理人员要在树立起自身以人为本思想的前提下强化对学校教师、学生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培养,重视小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教学时牢记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最后,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倾听来自教师、家长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对于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做到正确认识并及时、不断地进行改善。

二、完善小学相关管理制度

只有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小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进行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时,首先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例如教师的听课、教学备案的检查等多方面的制度,在制度的规定下来提高小学管理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还要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与考核制度,对于教学效果完成得好、考核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强化对小学教师的管理。

三、组建小学生管理队伍

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工作是以学生为核心,并且将学生的综合发展作为最终目标,所以在管理工作中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切实强化对学生管理队伍人员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训,使其在了解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下运用自身掌握的管理知识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只有保证小学生管理队伍的成熟与壮大,才能实现对小学生的良好管理,提高小学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除此之外,要想落实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理念,良好的校园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平等的管理氛围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更好地发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实现以人为本的更好落实。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管理工作时,我们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在充分认识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给予小学生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同时要从各个方面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小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小学;教师;管理

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事业的配合。同样,社会的改变与进步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升级。对于小学教育而言,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更要从教学管理模式上进行适当的改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充分发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潜力。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需要将老师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与管理主体,使之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实现个人与整体的共同进步。

一、落实以人为本,改变小学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对于小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管理者作为小学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应当积极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在进行管理工作之时,管理者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掌握更多科学合理的以人为本管理知识,从而促进小学管理工作的进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推入到工作实践当中,需要管理者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与核心价值进行肯定与认同。管理者自身更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感染其它管理人员,实现共同进步。

在小学管理工作实践中,管理者要时刻为广大师生传播正确的管理思想与学习思想,使老师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管理者更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使老师在进行管理之时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对于小学管理工作,要积极听取社会与家长的意见,时刻进行优化升级,不得以简单与粗暴的思想进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小学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老师的进步与学生的成长,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落实以人为本,建立小学管理制度

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落实,管理思想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制度支持。对于小学管理工作来讲也是一样,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以人为本小学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需求。以人粞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对老师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协调。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老师的外出听课制度,老师的教案检查制度以及老师的科研学习制度等等。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老师个人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积极性的提高 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激励制度也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小学可以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内容与方法进行制度,将老师的薪酬与教学效果进行紧密结合。对于那些做出较大教育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要为其提供更好的薪酬与福利待遇,使老师的上岗具有竞争性。小学管理者还可以针对教师进行考评制度的建立,使老师工作在一个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之下,从师德与师能等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是小学管理的重要对象,只有老师的管理工作到位,小学生才能获得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三、落实以人为本,成立学生管理队伍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管理工作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与目的的,因此,学生的管理对于小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小学管理方法的规范,更加有利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小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对于小学管理来讲,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必要的管理基础。因此,小学应当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学校在政治与生活、学习方面都具有合理数量的管理工作者。对于这些管理工作人员,学校应当对其进行关心与爱护,给予合理的优化政策,使其学生管理积极性提高,将自己得到的关爱传递到学生身上。另外,学校要加强学生管理人员的培养,充实学生管理者的头脑。一名合格的学生管理者要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更要熟悉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特点,具备优良的思想首先水平。只有这样的小学生管理队伍,才能从不同的方面言传身教,提高当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小学管理水平。

四、落实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管理氛围

小学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的智慧,教育工作者的配合,更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的烘托与帮助。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到小学管理工作当中,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在充满正能量的小学校园环境当中,教育者与学生的道德情操更容易被培养,人文环境质量更得到提高。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艺术与文化的气息。良好管理氛围的建设对于小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隐形且深远的影响。除了外在的校园环境,小学要利用正确的文化活动建立起正规的校风与学风,以软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小学管理工作当中,更要创造一个平等与和谐的校园氛围。老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的增多。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增多,就更加便于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向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管理工作,就要将学生的切身利益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受教育权利。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与管理人员,应当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理念才能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小学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促进小学管理工作的面貌的改变与更新。

【参考文献】

[1]施建刚.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9:95.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5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 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 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

1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具体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 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 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 管理中注重人性化, 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心尽责, 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 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 提出工作目标任务, 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图书馆制定出了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规定, 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 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 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我馆馆长明确提出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 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 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 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 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 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 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1) 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 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相反, 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 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 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 其次, 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 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 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 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 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 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 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3) 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 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 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 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 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 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 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 开发人才资源,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高等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 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 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 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 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2) 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 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 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 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 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 实现民主管理, 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 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 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 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 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 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 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 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 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 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 实行柔性管理, 关注馆员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是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 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 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 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 可以使人存有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满足, 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 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 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 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 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总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高校图书馆所关注, 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 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相信, 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 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 1 ] 许 鸽, 雷英华. 略论21 世纪图书馆的柔性管理[J ]. 图书馆学研究, 2004 (3) : 34~ 36

[2 ] 武继山. 关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思考[J ]. 情报资料工作, 2005 (2) : 68~ 70

[3 ] 阮盂禹.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认识上的误区[J ]. 图书馆论坛, 2005 (2) : 239~ 240

[ 4 ] 殷 黎.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理念[J ].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5 (3) : 32~ 33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 制度创新

一、理念要以制度为载体

当前,企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键在于强化制度载体,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制度,巩固制度,这是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1.重新审视管理制度中的缺陷

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理念,是对管理者和决策者而言,并非要被管理者以人为本,这就要求管理者和决策者通过制度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决策者在制定制度时,常有“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发生,这就说明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融入制度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多次进行了管理整顿和改革,但是,许多管理制度的出发点是以物为本、以事为本,换句话说是人的地位和潜能作用未能受到重视。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有效秩序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的重要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充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方针政策与工作方法之中,这是革命战争取得的胜利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物质文明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在以人为本方面仍不尽人意,这就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羁绊。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2.尊重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即要生存,在生存中要有衣、食、住、行、婚姻和生儿育女等最基本的需求。这种属性在日常行为中表现的程度可以因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小而有差异,但自然属性终归存在。所以,我们提出人权最基本的权利是生存权,它最充分、最彻底体现了我们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承认和尊重。当人的生存权得不到尊重时,人的自然属性亦得不到尊重。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人的最基本的自然属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人性、人道乃至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我们也走过实际上否定人的自然属性的弯路。这导致在决策中忽略员工对改善生活的追求,忽略人所应有的喜怒哀乐情感,忽略人的潜在创造力,甚至造成了领导与群众的对立。这些认识偏差导致的工作失误,迄今还随处可见。

3.正确理解人的社会属性

人有社会属性,从原始社会以来,人就要依附社会而形成各种群体,自然人在此时又成为社会人。人在社会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习俗,使个体人具有了较强的社会属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把人的社会属性简单地理解为阶级性,对人的社会属性采取“你死我活”的斗争方式来解决,给社会发展反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人的社会性是多元构成,有文化、思想、观念、习俗、生活方式等等,人的社会属性最显著的特征是依赖群体,部落、村寨、乡镇、集市、社区的形成无不与人对群体(组织)的依赖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希望到大单位、有知名度的单位、软硬环境都好的单位,甚至还要收入高、对个人事业发展有利的单位,这种欲望就是人对群体(组织)的依赖,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看是无可非议的,聪明的领导者是考虑如何努力营造一个有着良好软硬环境的组织氛围来吸引人才。

二、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以人为本的管理又称人性化管理,其与时间管理、任务管理(定额)、目标管理等以物为本的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性化管理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维护人格尊严

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是管理者把人作为社会及各类组织的主体,维护人格尊严体现了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爱护。但是,不少单位在颁布政策甚至在发通知时,经常有“否则后果自负”的话。就这么几个字,管理者的人情味被扫得一干二净。在社会乃至在单位的一些公众场所,我们也经常看到“正在施工,请绕道行走,否则后果自负”的告示,我们也可以看到“施工给你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谢谢你的支持”的告示。两份不同的告示,反映了管理者对人格的不同态度。任何一个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当处于管理者地位时对人格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不尊重。制定制度时,涉及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罚什么,必须考虑到任何鼓励、惩罚都是在被管理者行为产生之前的假设,“否则后果自负”就是一种假设。体现对人格的尊重,制度才能显示亲和力和威严。

2.关注人的发展环境

这里主要谈软环境,即制度环境。制度要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成长有阶段性,技术职称的层级就反映了人才成长的阶段。师傅最初也有学徒、助手等经历。师傅的出身多数皆为学徒,这是人才成长的普遍规律。所以我们有许多条文来界定人才,特别是采取了“按步就班”的方法来界定人才的层次,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人才成长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成长快慢、水平高低与教育方法密切相关。我们可以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创新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方法,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就要充分营造这种人才成长的环境。虽然对人才的界定有许多制度条文来规范考核,而不拘一格选人才又是对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补充,体现了以人为本。所以,企业发展既需要人才,更需要人才成长的环境,尊重本单位的人才是第一位的,同时也要善于“广纳贤士”,为企业聚集人才。

3.关注人性的复杂性

有人把人性的复杂性归纳为11个方面,即:人是一个有机体,但有其生理极限;人跟其他高等动物相同,压力产生动力;员工的安全感来自主观感觉到的自身价值(即自己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大于企业为员工付出的成本和投资;人追求成就感;人需要对生存环境的基本的控制感;人必然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人有自我管理能力;自尊受到个体之间相互比较的影响,人在心理上归属于自己的参照群体;人的自尊是人的终生追求;员工需要感到最低限度的分配公平,在感觉不公平的时候,会自行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人是非理性的动物,讲道理不一定能达到目的。认识人性的复杂性非常重要,这其中既有人的自然属性,也有人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这是准确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基本依据。同时,又使人性化管理成为综合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科学。

三、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核心

人性化管理有自身的一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有创作意识和精神,这些特殊性提示以人为本的管理在发挥人的创造精神方面所面临的抉择。

1.爱护人的创新精神

在技术创新中,发现和发明往往会以偶然的方式出现,当创新者以轻松的口吻叙述其发现和发明时,作为管理者既要看到这种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更要看到“得来全不费功夫”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曹雪芹写《红楼梦》除了他“披阅十载”的艰苦劳动外,出身于破落封建官宦家庭的背景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对技术创新中的发现、发明,个人的努力和创造精神不能否定,个人所独有的生活、学习、工作背景所起的作用要受到尊重。正确评价个人在技术创新中的辛劳与贡献,不仅是管理者对技术创新规律的准确把握,同时也是管理者落实人性化管理所必须的基本素质,管理者要看到个人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国外不少企业都因为善待技术创新者,为其提供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使企业具有了较强的技术竞争力。企业竞争既是技术竞争,更是人才竞争,爱护人才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加强团队优化组合

技术创新又非常强调团队精神,这是现代科学知识分支越来越细、学科交叉越来越多所决定的。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决定了技术创新的组织化程度,所以团队必不可少。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却又长期作为贬义词在社会流行,其影响可谓深远,这个词实际上是个中性词。近几年我们已经开始强调“优化组合”,但由于缺乏对人性的“优化”考虑,在技术创新团队的组合中,最容易产生“长官意志”,特别是技术创新团队不由技术带头人来组合,而要有一定行政职务的领导来担任团队的负责人,这是对专业知识群体的不尊重。无可否认,我们的行政领导也有专业知识,但专家担任领导后的主要职责是从事管理服务,这是团队组合的重要原则。我们平常说的优化组合,还要考虑尊重人的个性搭配,即俗话所说的“合得来”,在一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团队组织里,个人的创造精神才能得到更好发挥。

3.建立对人的激励机制

对人爱护和尊重,是对发展生产力所应持有的态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附加在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人的素质高低在生产力要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人才成为社会各组织争夺的对象。但是,人是有感情的,人的创造力又受情感的影响,换言之,人的创造力受激情的支配,保持人的身心健康,调动人的创造精神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管理制度要体现对人的激励,使人的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人的激励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二者不可偏废。在以人为本中要关注民生,精神与物质不是对立的而应是统一的,用精神奖励来代替物质奖励是忽略了“按劳取酬”原则,完全用物质奖励来取代精神奖励也会对人的正常情感造成伤害,二者要有机地协调统一。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任何奖励都是对人的奉献的回报,要使奖励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非常重要。目前,我们一些管理者仍然习惯暗箱操作,如有些公开招聘,实际早有内定人选,对人的奖励也由领导说了算,这都与激励的本意相悖。任何以人为本的制度都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承载力

一艘船要载重,物品均匀堆放才能使船减少阻力,物品过度集中在一个点,船体航行的速度和安全就会受到影响。此例意在说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是附加在制度上的东西,而是融入全部制度中的精神。

1.企业文化与制度

人性化管理则要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融入在企业文化与制度中。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制度。以人为本的制度更需要以人为本的体制架构。通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加强企业文化与制度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建立长效机制。

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人是制度的主体观念,制度是发挥人的潜能的一种保障。任何制度都是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倡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惩罚什么,都应有所涵盖,但是,尊重人的制度总是把重点放在鼓励和提倡。惩罚措施的滥用不仅是对人的不尊重,而且极易导致人的逆反心理。

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还必须以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核心,运用经济奖励杠杆,实行激励措施。当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个组织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在充分重视“人”的需要的前提下,在政治上关心他们,信任他们,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这才是企业文化和制度载体应有的内涵。

2.制度承载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必须有承载力,因此,制度应当具有前瞻性、现实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制度的前瞻性要保证制度符合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对高校知识群体来说,要符合教育与科研的工作规律;制度的现实性则应体现制度在当前条件下的可操作性,切忌制度条文空泛无法操作;制度系统性要求各项制度间的有机联系和覆盖各个不同层面;制度的稳定性则要求制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承载力,还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物的关系。以人为本的对立面即以物为本,物也是需要的,从管理学来说,管理者无非是管人、管物、管事,但是,物和事并非管理的直接对象,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实现对物和事的管理。二是人与事的关系。当前科技竞争不仅是人才竞争,也是人才资源管理制度的竞争。有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才能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由传统的控制管理向对人才资源开发、激励和保障转变。三是要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只有这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承载以人为本管理的丰富内容。

3.制度执行力

制度执行力历来是管理中的难点。任何理念和制度都只是管理者的想法,如果无法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话,再宏伟的理念也是无济于事。这就是说,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值得研究。对此,可以从“民主、换位、公开”三个方面概括。所谓民主,即制定制度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群众讨论过程,听取群众意见,经过群众认可的制度,执行起来就会顺畅。所谓换位,就是管理者要与被管理者进行换位思考。任何一个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当管理者执行某项制度时,他同时自己也要遵守这项制度,如果管理者自已都不遵守制度,管理者的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换位思考有利于不断使制度更加完善。所谓公开,就是要把制度交给群众,只有“众所周知”才能大家遵守。

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制度承载力与制度执行力是相互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加强企业管理、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针,作为企业发展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程,我们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多视角研究。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7

关键词:以人为本;幼儿园;管理应用

1当今幼儿园所存在的问题

1.1不重视幼儿安全,不能解放幼儿天性

虽然强化幼儿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得到了我们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幼儿园往往对其进行过分的关注和干涉,这样就导致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畏手畏脚,往往会害怕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顾虑。但是幼儿在这时又是活泼好动的时期,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兴趣和敢于尝试的精神,但是他们往往不具备识别危险的能力,很难全面的对他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进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们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阻止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安全的行为,但是有很多幼儿园往往因噎废食,很多幼儿园为了进一步确保幼儿的安全,很少甚至不进行任何的活动,这就让幼儿的天性得不到解放,人本性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彰显。

1.2幼儿园教育太过于僵化

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更加的趋于公式化与机械化,让幼儿园的很多工作缺乏了趣味性,让各种制度规范的制约没有了弹性。而教师是这些制度的监督者和实施者,这样的话,不仅仅让孩子们感到很厌烦,更是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倍感压抑。幼儿的安全和教师的利益直接挂钩,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的管制,但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和幼儿教师没有很好的关注幼儿的兴趣培养和引导,更多的是按照制度章程进行管制幼儿,让师生互动活动成为了单方面的行为,这样就让很多教师失去了自身的教育价值,不能够让教师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让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幼儿园教师进行转行就是由于这导致的。

1.3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很多幼儿园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这就导致了幼儿教育柔韧性很差。在当今的情况来看,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让幼儿教学更多的是流程化和机械化,让幼儿的潜力很难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来,难以尊重幼儿好动的天性,更难确保幼儿能够在健康成长的原则下强化幼儿的安全学习。

1.4幼儿园的教学安排与实际相脱节

就当前而言,很多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根据教材来开展,而且对幼儿教育程序往往进行固定化,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就让幼儿教师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导致了师生双方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幼儿教师,这样最终就影响了幼儿对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的提升,导致了教学任务很难高效的展开,所以幼儿园在进行幼儿的教学计划中,需要结合幼儿园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心理特点,把以人为本放到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最大的效益。

2对以人为本理念下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建议

2.1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人文教育

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让幼儿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更多是多幼儿进行人文修养的渗透,在对幼儿进行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来安排幼儿的课程,更多的是让幼儿进行自己的思考,用这样的方法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所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德育理念,要让幼儿在进行学习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德行的教育上,更多的是要培养幼儿养成好习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2要充分尊重幼儿教师,让幼儿教师发挥出自己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当中,教师是和孩子们相处时间最长的同伴,所以教师的言行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但是,幼儿教师每天除了要进行幼儿教学和园内活动外,还要让教师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培养和竞争性训练,这就让教师们感到很疲惫。所以,幼儿园的管理者就应当时时刻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幼儿园的管理者更是要细心仔细的观察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情绪变化,在幼儿教师空闲时,多和幼儿教师进行聊天沟通,如果有些家长不能够理解幼儿教师的委屈,那么幼儿园的管理者就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疏导家长们的压力,解决家长和教师的困难。

2.3增强特色意识,将幼儿园的文化进行特色化

幼儿园的发展灵魂是幼儿园具有特色,幼儿园的办学特点实际上很受到社会上的关注。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只有注重以人为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幼儿园特色,增强幼儿园的特色意识。另外,幼儿园的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理念、学生行为规范和教学环境,都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每一个幼儿园都要根据自己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愤民俗,打造出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个性化和开放性结合的幼儿园文化。也只有通过各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教学活动,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增加幼儿的文化素质。

3總结

结合以上所说,以人为本注重管理中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基础性阶段,实行以人为本幼儿园现代化管理理念就是十分重要。所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放在首要位置上,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的参与意识得到应有的加强,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第二,幼儿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要做到充分信任教师,做到知人善用。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要制定合理的评价奖惩制度,重视工作的评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开发幼儿教育的新方法,进而促进我国的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梅琴,孙达平.浅论"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J].动漫界,2018,(4):68-69. 

[2]陈艳微.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幼儿园管理[J].儿童与健康,2017,(6):34-35. 

[3]张海琴.浅析以人为本原则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18,(2):10.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篇8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含义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地把人放在首位,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衡量和判断学校教育管理的根本标准。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应在管理工作中以人的根本利益为取舍,一切管理措施和制度,都应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积极性、主动性为原则,把人当成一切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等规范的价值得以产生的价值源泉。在管理的诸多职能中,应取激励为首位,以调动和激励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为主要任务,把提高和增强人的工作学习效能和综合素质作为终极目的。①

简单概括,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就是在学校管理中以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学校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教师创设独立、自由的人文环境,实现人性化管理。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现实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时提出:“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要扫除制约教育的体制化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可见,加强学校现代化制度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长期以来,在学校管理中,学校对教师更多的是实行“以章为本”的行政化、等级化、刚性化乃至唯制度化的管理,学校领导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及其工作实施监督、控制和评价,依据评价实施奖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显然是无从谈起的。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建设一支工作主动性强、积极性高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理念的学校管理尊重教师,理解、关心教师,这必将激发大多数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提升。以人为本的目标管理,是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发教师资源为主导,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育不断创新的今天,“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的目标管理理念,使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责权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下而上地实现同步发展,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必将促进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新的管理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就是学校管理要真正地把人放在第一位,从而构建学校管理的新行为、新措施及新方式,保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学校管理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就是学校领导要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和支持者,成为教师心目中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

第二、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作为管理者,要整日与教师们接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管理者策略的接纳态度。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的建立会给教师以信任和鼓励,有利于管理策略的贯彻与落实,所以学校管理者要与教师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要建设平等的对话关系,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前提。因此,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深刻认识到:工作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身份的差别,不能把自己凌驾于教师之上。管理者在指导工作中应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以友好的态度,与教师进行交流,切忌指手画脚,态度轻蔑,语言尖刻。例如,学校要进行期中检查,可以先听听教师的工作说明,若有出现未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让他们说说未完成工作的理由,不可一旦发现问题,就作定论,进行指责批评。这样对教师、对领导都好,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和不信任。当然,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应以不违背原则、以有利于工作为前提。②

第三、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师,努力营造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学校领导要时刻做到“心中有人”,准确把握每位教师实情和处境,掌握其个性,了解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和欲望,以便在工作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理解。对有困难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是“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③只有感受到来自外界赋予的权力和荣耀时,教师才能相对地以尊重和关怀的态度来充实教育实践。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的理解、尊重关心每一位教师,挖掘并放大每一个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并给予合理的使用、高度的认可,帮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真正的尊重就是遵循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始终注意将心比心,心理互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关心师生的根本利益,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心灵之桥,这样使学校管理者与所有的教师员工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而又催人奋进的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第四、学校领导要注意减轻教师负担,给教师“松绑”,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提高广大教师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管理的阵地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该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是一个“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强调的是统一的“刚”性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应是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不断减轻当前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才能给教师“松绑”,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积极上进的教学环境,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也能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总之,只有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运用适当的管理策略, 这样建立起一种宽松的、包容式的、理解式的学校组织文化,做到人格上尊重、知识上互补、交往中协调、成果上分享,最终就会达到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实现学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卫国. 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新课改呼唤的新型学校管理[J].新课程研究.2006年1月,62页

2、王成忠. 加强人本管理,提高办学质量[J].中小学管理(增刊).2006,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132 页。

上一篇:人生的目标范文 下一篇:对公司的意见及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