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30 12:45:01

心理小故事

心理小故事篇1

喜剧小品---心理诊所的故事

时间:现代

地点:某心理测试诊疗所

人物:龚医生,男,45岁,简称“龚”

刘局长,男,54岁,退职干部,简称“刘”

治疗员,男,40岁,反串大款、女公关、农民,简称“大、女、农”

(启光,台上有办公桌和三把靠椅,“心理测试研究所”招牌。龚上)

龚:滚滚滚!再来我就对你不客气了!我这里叫心理测试诊疗所,不是新厕所。凭大家说,有人说我这里建了一个新厕所,都来我这里解手,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经营。(电话响)喂,刘局长,您好您好,您到厕所门口,迷路了?哎呀,我来接您。(幕后接刘,刘戴假面具上)

刘:小龚啊,你这里好难找啊。

龚:这不能怪您,可能是我这个姓不好。有家医院一个女医生也姓龚,有一次,一个农民大伯去看病,询问处的导医告诉他上楼找龚医生,这个大伯从一楼找到六楼,又从六楼找回一楼,十分气愤地问导医:一屋母的嘛,哪来的公医生哪!

刘:你才是名副其实的公医生嘛。

文秘站版权所有龚:呃,刘局长,您得了什么毛病哪?

刘:我这个毛病嘛,20年前当副股级干部就有了。三个月以前吧,我从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了,下来之后呢,没人给我汇报了,吃饭也没人叫了,坐汽车要买票了,夜晚也睡不着觉了……

龚:哎呀,那问题挺严重啊!

刘:更严重的是我的孙子不要我抱了,因为我脸上的皮不会笑了。

龚:哦,您这叫“失笑”。

刘:就是嘛,我现在说什么都不见效果了。

龚:您是怎么得了这么一个怪病?

刘:前几年吧,他们就说我有点装腔作势,脱离群众。

龚:您自我感觉如何呢?

刘:凭你说,看戏我坐在最前面,这是不是带领群众?看电影我坐在最中间,这叫不叫深入群众?抗洪抢险,我亲自坐在救护车里督阵,这算不算保护群众?

龚:(旁白)我看这种人已经无可救药了。

刘:那不行哪!过去我工作忙,很少与我那三岁的孙子一块儿玩,现在他看见我就哭,看见我就哭。我老婆说了,你不治好这个病,就永远别想进这屋!

龚:您这叫权力丧失、心理失衡、外加更年期综合症!

刘:龚医生那!你有把握治好我的病吗?

龚: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刘:安?

龚:我是说,马上就医,马上就医。我给您准备了三个疗程,这三个疗程一次完成。你要好好配合。

刘:好。

龚:丑话说到前面,这医疗费挺高的。

刘:只要使我开口笑,多少钱你尽管要。

龚:好!下面开始第一个疗程——金钱刺激,来人!(大款上)

龚:我来介绍一下,他是一位港商,来我们这里办了一家四星级宾馆,想聘请一位总经理。

大:所以,局长大人,我就慕名找您来了。

刘:你是想聘请我当总经理?

龚:对,就是叫您去当刘总。

刘:当什么刘总,我都要长肿瘤了。

大:我们听说您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所以来请您出台。

刘:我都下台了,还出什么台?再说这出台也不是一件光彩事儿啊。

龚:他要高薪聘请您当总经理。

刘:高薪高薪,你每个月给我多少钱?

大:这个数怎么样?(做2、5手势)

刘:2500?(

大:不对。

刘:那到底是多少?

龚:每天250。

刘:天天都是250?

大:对。先预付您一年的工资,这,9万元。(递报纸包,对龚说)快看他笑不笑。

龚:变化不大。

刘:不着急,钱我虽然见得多,但发挥点余热我还是愿意的。当宾馆总经理主要是干些什么事?

大:主要是要求总经理具有前卫的经营理念,广泛的社会交往,热情周到的服务,光辉灿烂的笑容……

刘:等一下,我就是不会笑,这条有点问题。

大:不会笑?

刘:对,我不能白拿你的钱那。

大:笑这么简单,您怎么不会呢?

龚:科学证明,人类是自然界唯一会笑的动物,只要是人,都会笑。

大:您不会笑,未必您是个别的什么东西?

刘:你怎么说我是个东西?

大:我说你不是个东西!拜拜!(拿包下)

龚:(旁白)哎呀,这第一个疗程结束了,效果不太明显。我说刘局长啊,这么好的机会,您怎么不配合呢?

刘:我过去长期板着脸,撅着嘴巴说的话我都会说,欢声笑语我不会说。

龚:下面您一定要注意配合。马上进行第二个疗程——美导,来人!(女上)

女:你好你好你好!

刘:哎呀,这是那里来的个狐狸精哪?

龚:怎么样,长得漂亮吧?

刘:从后面看——倾倒千军万马;

女:你再从前面看一看?

刘:妈呀,吓退百万雄师!

龚:打起仗来,叫她一个人去就够了。闲话少说,快,放电,放电!

女:刘局长啊,我好想你啊!

刘:我怎么不认识你?

女:你真是贵人多忘事啊,我是宾馆餐厅的小丽呀。

龚:加大电流,加大电流。

女:还没想起来?那天,你和我喝过交杯酒,还拉过我的纤纤手,唱歌的时候你象老虎吼,跳舞的时候你把我朝怀里掳,最后吧,你还牵着我朝你房间里走……

刘:住口!你还说得有滋有味呢!/:请记住我站域名/

龚:点到穴位了。

刘:我给你讲啊,这男人啊,三十岁是奔腾,四十岁是微软,五十岁是松下,象我这把年纪的人,只能是联想了!你记错人了吧?

女:刘局长,既然你还有联想能力,难道你看到我这么具有魅力的女人,一点那个舒心的、快乐的感觉都没有?

刘:谁说我没有,谁说我没有!

龚:有就哈哈大笑啊!

刘:笑不得!笑不得!

女:为什么?

刘:你不知道我的老婆的剪刀多厉害呀!

女:看来我把你的病也治不好了,拜拜!(下)

龚:美导,搞得我的心里直痒痒,你看他硬是无动于衷。

刘:龚医生,我这病究竟能不能治好?

龚:刘局长,别着急,我一定把您的病给治好。(想)刘局长,我问您,您小时候会笑吗?

刘:小时侯啊,会笑会笑。

龚:会笑就好,说明遗传基因没有问题。下面进行第三个疗程——回忆童年。来人!(农上)

农:请问你就是刘局长吗文秘站版权所有?

刘:我就是。

农:(仔细看)不象,刘局长长得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哪象你,一副马脸。

龚:他确实是刘局长。

农:我不信,我来叫他的小名,(对观众)二傻!

刘:呃,你你 你,怎么知道我的小名,你是?

农:你啥时候变成这么个鬼样子了?我是石蛋呀!

龚:有戏。

刘:哎呀嘿,哎呀嘿,石蛋,石蛋。几十年没有见面了,我还能看到你童年的影子。

农:我还能看到你没穿裤子的样子。

龚:(学赵本山广告腔)不看广告,看疗效呗!睡得香蚊香,赶走蚊子保健康!准备收钱喽!(下)

刘:哎呀,石蛋呀,过去我当局长时,对老家帮助不够,你没有意见吧?

农:意见就是你回去太少了。二傻,你现在退位了,总该有时间回去玩玩吧!

刘:石蛋,我问你,我们小时候玩水的堰塘还在不在?(面具上掀)

农:在呀,你忘了,我们的家门口不是有条山溪吗?现在已经是旅游胜地了。我们当年玩水的堰塘,已经改造成游泳池了。

刘:这个变化不小啊。你老屋后面的那些树还在不在?

农:在呀,呃,你还记不记得我们小时侯掏鸟窝的事?

刘:记得。有一回,你爬树被野蜂把屁股射了,我妈用奶对着你的屁股挤奶消毒,你还创造了用屁股吃奶的吉尼斯世界记录呢!哈哈哈哈,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好笑。

农:你忘了,有一回,你去偷人家的黄瓜,被一只大黄狗赶的走投无路时,你急中生智,连忙蹲在地上拉屎,对狗说,狗老弟,你不要咬我,我请客。

刘:还有一次,在学校门口,有一只公狗和一只母狗,连着裆了,同学们围着看稀奇,只见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跑过来发脾气说:是谁把狗尾巴系住了?

农:哈哈哈哈,你还自告奋勇地要去解呢!

刘:哎呀,回想童年,真是太有意思了。

农:我还带来了几件玩意儿。

刘:快拿出来看看。

农:(拿出毽子)这是什么?

刘:哈哈,这是我们当年踢过的毽子。

农:(拿出玻璃珠)这呢?

刘:哈哈,这是我们当年打过的弹珠。

农:(拿出纸炮)还有这——

刘:哈哈,撇撇。呃,这是怎么玩的我忘了。

农:来,我们玩玩。你小时侯总是赢我,现在你还能赢我吗?

刘:我们试试。(取下面具,扔向观众)这家伙太不方便了。

(两人脱掉外衣,露出小孩装束,开始打撇撇,一面打,一面哈哈大笑,逐步打入幕后)

龚:(急上)人呢?人哪儿去了?刘局长,病治好了,您还没有给钱啦!

心理小故事篇2

在一家餐厅吃饭,我说菊花茶有苦味,服务生说不可能的,他泡了一天的茶,也没有客人反映有苦味,应该是没有加糖的缘故。他没有征求我的意见,直接就把糖放到杯子里。他不知道,我是喜欢那种苦味的。他的糖,媚俗了我的灵魂。

还有一次,和朋友去小酒馆喝酒。我们俩各自去倒一杯白酒,朋友为了对得起酒钱,倒了满满一杯,而我却没有倒满。他小心翼翼地端着酒杯回到座位上,结果他的那杯洒了很多,而我那杯一滴没洒。放到桌子上后,他发现我那杯酒反而比他那杯酒还多出了一截。“嗨,还是你聪明啊。”朋友对我说:“光想着占有,没曾想反而失去得更多。”

“不仅如此呢,”我说,“还有这短短的一小段路呢,你看你走得如履薄冰,而我却是轻松自在的。”

我喜欢把岁月描绘成苹果,我容易把苹果想象成少女的脸庞,我鄙夷我的三尺垂涎,却不排斥我的热爱。

《海角七号》里有句台词: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不明就里的人,看这句话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薄情郎为自己的薄情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有些人的人生就是这样,抛弃就是抛弃,何必再找那样一个煽情的伪装的尾巴呢。哪怕绝情,也毅然决绝一些为好,那不光是为你,也为那个失宠的女子,让她早一点回头望月。躲在树洞中苟且是一生,站在悬崖边眺望、挣扎也是一生。

木心眼中伟大的盛景是:一个渺小的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地活了几十年。雪小禅说:“人生不过是一条蹦跳的鱼,想抓住它,又嫌它腥。”

我却不介意这条鱼是否被我抓在手里,我只想顺着它的脊背,看见岁月的粼光。

人生是一条蹦跳的鱼。水有水的欢欣,鱼有鱼的快乐,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雕刻家手里拿的不是刀,是岁月。任你再顽劣的石头,也抵不过它的摆布。

精美的瓷器摆得太久,看得让人生厌,那么,它就是灰尘。鸡毛掸子,掸掉岁月里的尘灰,也失手打碎了那瓷器。瓷器碎了,日子不还是依旧要过吗?

哀伤的时候,沉默是一种通用语,用来倾听彼此内心的涛声。

夜,张开无比宽大的仿若镇元大仙的宽袍大袖,把一切都装了进去,把一切痕迹都抹得干干净净,只有星星成了漏网之鱼,微微抖动着,仿佛刚刚受了不小的惊吓。夜,用安详,引诱我放下对整个世界的戒备。

夜,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当你的人生灰暗无光、失去活力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在自己心底安装一个蹦床,然后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条蹦跳的鱼。或许你跳得不高,但总高得过你的悲伤!

心理小故事篇3

〔关键词〕隐喻故事;绘本;心理课;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27-04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高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因此高中心理课更多指向引导学生向内探索自己,了解自己,在活动体验中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在心理辅导中,许多学生遇到的诸如人际关系、自信心等问题,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无法与自己好好相处。

然而在心理课中,我发现每到涉及“向内探索自己”的话题时,许多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或“不知道怎么说”,其实这是防御或阻抗的表现。因此我不断尝试让学生放下防御,坦然面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随手翻阅了一则绘本故事《小小孩》,读完故事后深受启发,于是设计了一节高三心理课“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一、隐喻故事的理论基础

隐喻是一种比喻,隐喻故事,就是借用完全不同的背景和角色,含蓄地暗示一些想表达的意思,通俗地讲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故事中有一些跟对方有关的东西,让对方潜意识接收到重要讯息,但在意识层面看不到。

世界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首创隐喻故事进行辅导或治疗,他曾经说过:“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用说故事的形式解决。”

隐喻故事既方便表达,沟通和交流,又容易穿越防御,克服阻抗,深入到内心深处,让读故事的人有一个安全的距离来谈论与接触自己,表达出自己潜意识的需求和情感。通过隐喻,可以宣泄情绪,或者因为靠近自己而产生新的觉察与体会,更能发挥自己内在的能动性,从而促进领悟与成长。

二、课例“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实施过程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面对每次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感到恐惧、害怕、焦虑、情绪不稳定……从内在小孩治疗理论看,这是因为抛弃了“内在小孩”,与他们没有联结[1]。该课例旨在帮助学生与自己的内在小孩重新建立关系,觉察、接纳自己的内在力量,重新整合与建构有效资源,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下是主要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欣赏绘本故事《小小孩》

播放自己制作的绘本故事《小小孩》视频,提醒学生注意体会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自己内心感受的变化。

结合学生内在感受的变化,帮助他们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或几个小小孩,他们是童年时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受过伤害的心理实体,这部分可以称为“内在小孩”。

活动二: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引起学生共鸣,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建立联结。

再次分段播放绘本故事《小小孩》视频,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主人公童童最后通过何种方式解决问题。

绘本故事《小小孩》讲的是主人公童童在5岁和10岁时曾经受过的伤害,至今仍然无法释怀,而童童在现实中想通过向外索取爱和不断与人争辩的方式,去满足童年未曾得到的爱和被信任,但这样的方式于事无补,反而让自己疲惫不堪。童童最后决定回到5岁和10岁时光,与那时的自己对话,问题才得到解决,内心得以平静。

主人公童童的遭遇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它隐喻着“每个人对自己内在力量的觉察、接纳、寻找有效资源和重新整合与构建”“发现自己内在不同的声音和力量,面对真实的自己”。故事情节引起了学生共鸣,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接触自己的内在小孩,设计活动三如下。

活动三:《了解你的仍谛『》测试,看到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通过自我暴露的方式,说明自己看到绘本故事后,想起小时候经常被指责,以至于常有“我不好”的念头,因此长大后不断努力,企图向周围的人证明“我好”,但这样做的结果是常常感觉“很累”,因此也尝试停下来,跟自己对话。“自我暴露”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放自己。

紧接着我通过《了解你的内在小孩》测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忽略自己的内在小孩很久了,需要停下来与他们对话。

活动四:为遇见内在小孩做身心准备。

除了指导学生做好放松前的身体准备,如选择舒适的姿势等,还提醒他们,遇到自己的内在小孩时,可能会有许多负面情绪出现,要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出现,帮助他们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五:冥想引导,遇见并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引导学生通过放松冥想,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尝试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活动六:尝试在纸上画下内在小孩的模样。

让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具体呈现内在小孩,画完后,引导学生接纳内在小孩带给自己的一切,并问问自己的内在小孩,需要自己为他们做些什么,进一步整合资源。

活动七:学生分享感受。

有一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画的是躲在角落很孤单的自己。他说这是他的小小孩,由于小时候父母都在国外,从小就觉得特别孤单,现在他们虽然回来了,但那种孤独感一直都在,现在他们在不在身边都无所谓。因为时间已经不能倒流,他们欠自己的也没办法弥补。但现在他看到了,并与孤独的自己对话,理解了父母的不得已和局限性,在以后的日子,要自己给自己爱和温暖,也对班级的学生给他的关爱表达了感谢。

活动八:承诺及总结。

爱自己从爱自己的内在小孩开始,不管他是生气的小孩,悲伤的小孩,害怕的小孩,闹脾气的小孩,或是开心的小孩,给自己的内在小孩一个承诺,愿意从内心深处无条件地接纳他,珍惜他,疼爱他,带着自己的内在小孩一起成长。

三、课堂事件的隐喻故事解读

1.借助主人公童童,隐喻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或几个未曾被满足或受伤害的自己

课堂时间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向内探索自己,理解什么是内在小孩,我借助绘本故事《小小孩》视频导入,将那些未曾得到满足或受伤害的自己呈现出来,使“内在小孩”具体化,贴近学生实际,因而更容易被理解。

2.采用隐喻故事,降低学生的防御

我曾尝试在平行班采用直白的方式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什么需要未被满足?或受过伤害 吗?”“这些伤害对你现在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大都摇头或茫然,谁也不愿意在公开的场合分享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这是本能的防御。而绘本故事则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不需要分享太多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害或未被满足的需求,有了一个安全的距离来深入到内心深处,接触自己。

3.通过冥想引导和绘画呈现,引导学生自我对话

在安全的环境中,遇见并尝试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增强学生面对自己的意愿,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问问自己的内在小孩需要自己做些什么,通过对话,觉察自己的内心需求,接纳自己,整合资源去滋养和重新建构自己的世界。

四、隐喻故事的课堂效果评价

1.回到当下,面对未完成的事件

这里的“内在小孩”指的是童年时期一些基本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有被伤害的经验,导致内心其实还存留着脆弱、受伤、需要被关注的“小孩”,它可能是重要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些人物或者感受等。从完形理论看,这些“内在小孩”可能是当事人“未完成的事件”,当事人无法生活在“当下”,而把过多的力量着眼于已经过去的“未完成的事件”,这无形中耗费了当事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隐喻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在安全的距离下,重新面对“未完成的事件”,再用想象法把学生带到当下,让学生重新经历早期经历过的感情,重新看待以前的那些人、那些事,活在当下,整合资源,用当下的心态,重新面对问题。

2.发现不同的声音,面对真实的自己

隐喻故事里,主人公童童用“回到过去的时光,拥抱5岁和10岁的自己,并与他们对话”的方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为学生做了个示范,使他们更愿意向内探索自己,在冥想状态下遇见自己并尝试拥抱自己。许多学生在冥想过程中有许多负面情绪,要引导学生允许那些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出现,帮助他们宣泄并有效缓解压力。当负面情绪出现后,他们能重新看待自己,与自己有更深的接触与联结,渐渐靠近自己,接纳自己。课后有的学生反馈,在接触自己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每次这么在乎成绩,是因为一直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而这源自于小时候父母的不认同。在放松状态下,他看到了那个无助的、弱小的自己,给了他许多关爱和鼓励,心里平静了许多。

3.整合资源,重新面对挑战

隐喻故事中主人公童童在“回到过去的时光之岸,拥抱了5岁和10岁的自己,对他们说出了很多话”之后,“心仿佛被风洗过,可能还会起伏,却不再喧嚣”。主人公童童对自己说了什么话我们并不知道,但最后他是有改变的。而课堂上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在小孩画出来,并尝试跟他对话,这就是接纳自己的表现,而尝试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对话,能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内在资源,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从而更有力量面对今后的挑战。如有的学生写道:“会过去的,加油,你比自己想象的更有力量。”“我不是这么轻易就被打倒的。”

五、实施拓展建议

1.注意收集隐喻故事

隐喻故事疗法是后现代心理辅导的范畴,因为故事本身婉转起伏的情节和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能让读者在体验别人故事的同时整合自身的经验和生命,这就是故事的神奇力量[2-3]。因此隐喻故事也常常被其他疗法和流派作为方法和技巧。但要找到符合教学目的的隐喻故事,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注意收集素材并适当分类。如我偶然看到这则绘本故事《小小孩》,还收集到《找天边》《穿越喧嚣》《红土坡》等一系列向内探索自己的隐喻故事。儿童绘本故事、《101个重塑人生的故事》、网络上治愈性视频等,都是很好的素材。

2.学会制作隐喻故事

有时在使用这些隐喻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比如我在使用绘本故事《小小孩》的时候,如果直接用几幅画,配上文字作为导入素材,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做成集声音、图片、文字等需要多种感官参与的动画片效果会更好。后来我尝试用camtasia studio8.6软件,把事先做好的录音、图片、文字等多种要素集合起来,做成动画形式,又采用QQ影音截取片段,既能整体播放,又能分段理清故事内容,教学效果明显好多了。

再如网络上常有一些不错的隐喻故事视频,但因为资讯的发达,许多学生在之前已经看过了,因此对他们不再有吸引力,适当对这些视频进行改造,甚至自己编写故事,做成视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些电影也是不错的素材,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看整部电影不太现实,截取片段作为隐喻故事也是可行的。如由张家辉和彭于晏主演的电影《激战》,其中的一个片段讲的是张家辉饰演的拳王如何鼓励彭于晏饰演的富家公子参加拳击比赛,整个比赛的过程展示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通过截取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故事情节更容易触动学生、激励学生,比起苍白无力的心灵鸡汤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尝试学习一些常用的软件,如camtasia studio、QQ影音、格式工厂等对于制作隐喻故事也是有帮助的。

3.充分挖掘隐喻故事

隐喻故事就像潜意识的窗口,包含了直接的言语和隐喻的沟通,显示出人们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努力。如我用绘本故事《小小孩》作为导入,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初步的思考。如果仅仅只是把它作为导入,那就太浪费这则绘本故事了,因为它还包含如何去处理自己遇见的问题,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等,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再次理清故事情节,学习主人公童童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这是给学生的良好示范,也可以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因此充分挖掘故事里的资源,充分发挥隐喻故事的力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个好的隐喻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当我们把故事分享给学生,且这个故事的主题又与他们所经历的情况非常契合时,学生跟着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同经历情节、体验感受、产生思考、作出决定,他就有可能在自己的事情当中有类似的体会,从而帮助学生在安全的距离下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洪健.拥抱内在小孩――隐喻绘本故事《小小孩》解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7):56.

[2]Martin Payne著,曾立芳译.叙事疗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51-52.

[3]蔡淑芳,爱的觉醒与疗愈――完形心理治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59-61.

心理小故事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英语

Use the stor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ang Xue-ying

【Abstract】The Primary English story teaching system, build complete "establish a coherent focus on implicit learning, focus on the story of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liking, say, read, writ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tory teaching mode.

【Key words】Primary English; Story pedagogy; English

1. 故事教学的理论依据探究

语言必须具有可理解性,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解。故事需要有趣味性和相关性,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又要与学习者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语言可以是非语法程序安排及学习需要足够的输入量,因为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触目的语的机会各不相同,故事教学没有把小学生禁锢在同一起跑线上。对于故事教学的理论探究,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宽,可以从小学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故事教学在词汇、句法及篇章应遵循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如何构建有效的故事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故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前人的研究忽视学生的个体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差异对故事教学的影响,故事教学的研究大部分处于实践层面的探讨,对理论的挖掘有待深化,本人将吸收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故事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

2. 影响小学生进行英语交际的因素方面

一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受输入量的限制,提高缓慢,知识遗忘率高。二是文本理解的渠道单一,学习受时空限制。缺少无意识学习时间。三是会话能力弱,缺少小学生感兴趣良好的交际环境,学生常处于被动输出。

从词汇的学习上来看,目前,词汇提取模型的研究,是一项卓有成就的研究。“连接主义模型”是一个由心理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界中的连接主义者提出来的解释词汇提取的一个重要的学说。连接主义认为,一个词的最终理解是从信息的“输入”“特征”“字母”“单词”的递增连接完成的。马斯伦和威尔森(Marslen-Wilson)提出,当一个人听到一个词的时侯,该词所有的语音邻词都会被激活。这为故事教学中,通过难易得当的上下文猜测新词提供依据,从长期效果来看,间接学习词汇有利于外语词汇的意义的记忆。

从句子理解上来看,模块论和互动论都认为,句法知识在句子理解上起重要作用,句法知识是理解语言的必备知识。这些对故事教学的启示是,小学生由于语言输入非常有限,受现有程度的影响,学生无法无意识地习得语法。为保证故事被理解,学生需要显形地学习语法,为随后的故事学习奠定基础。句子理解的互动论认为,句法分析和上下文或情景语境等语义或语用要素联系在一起,所以脱离语境的语法规则学习是不适合的。

从篇章的理解层面来看,教师要利用背景知识的指导和组织作用,把新信息放在长时记忆里的已知信息整合起来,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故事提供的图片和辅助教具为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信息提供了丰富的线索。教师同时也需要根据图式的指导作用提出问题,建立命题记忆网络,读故事时,尽量及时提问,并要求学生寻找答案,找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建立整体连接,实现积极阅读。

3.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小学生故事的教学模式

直接词汇和句法学习在故事学习前为显形学习,故事理解过程中语言知识的学习转化为隐性学习。语言技能的培养在呈现过程中侧重听的能力培养,呈现与理解同时进行,教师在呈现每一部分时必须提问,促使主动听和阅读。故事创作为输出过程,侧重说和写的能力,故事内容的结局选择须开放,让学生有创作空间,教师也可选择一个场景或人物或时间给学生创作。

故事教学具有诸多有利于小学生培养英语语感,了解英国文化,乐于英语表达自己等优势,现已被广大教师普遍使用,我国越来越多的教师尝试英语的故事教学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喜欢表演故事,故事教学是全人教育理念的体现。 

4.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小学生英语故事教学能明确故事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故事教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于:Loyce Caruthers指出,在读、写故事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受教育的内容,而且还获得自信,他们在故事中成长。Besty从学习共同体的角度阐述讲故事与学习共同体的关系,能让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讲故事时,教师应该注重“留白”,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分享个人的真实故事的形式,建构一个学习共同体。学习成员的视野在讲故事提供的氛围中变得开阔,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型课堂,教师的思维由封闭走向开阔,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Hamilton通过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选择性的材料,使讲故事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提高讲故事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读写故事的能力。 

5. 推动故事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发挥故事教学优势

心理小故事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按照建设“平安费县”的目标要求,充分认识做好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安全的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将事故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维护教育的安全和稳定,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

二、应急处理预案范围

本预案所称的安全事故,是指发生在全镇各小学、幼儿园内或学校组织的师生活动中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火灾事故、危房倒塌事故、食物中毒事故、溺水事故、通道、楼梯拥挤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伤害事故、治安刑事案件及其他涉及师生生命、学校财产安全的事故。

三、安全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及职责

1、安全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安全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职能

①迅速及时地向镇党委、政府和县教育局及有关部门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

②应急求援命令、信号,迅速组织有关学校、幼儿园和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开展抢救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迅速开展现场的安全保卫、事故区域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护学校、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治安。

④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不准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事故现场。

⑤必要时向上级及有关部门请求紧急救援。

⑥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

⑦做好伤亡师生及家属的善后、安抚工作。

⑧实时公报,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进行公布。

四、现场处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需要,组成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组长组织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警戒维护、紧急抢救、信息联络、后勤保障、善后处理等事宜。

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织能:

1、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事故发生的态势及救援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执行组长的命令,指挥现场处理。

2、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险情蔓延、扩大。

3、调配现场处置力量、救护装备物质,指挥现场。

4、具体负责善后处理工作。

五、安全事故的报告

心理小故事篇6

一、故事资源开发与运用的价值

1.故事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资源

故事历来深受孩子们喜爱,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描述过:故事是孩子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桥梁,不敢想象缺少故事的儿童世界会是怎样的荒芜。这充分揭示了对于儿童,故事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知识的增长,提升儿童的道德认识,春雨润物般改变儿童的行为。

2.故事可调动儿童的主动性

故事以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容、瑰丽的想象,魔术般地吸引着儿童,使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主动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道德认识去领悟故事的精髓,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受到启迪。如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龟兔赛跑》,在听听、演演中,孩子们就知道了骄傲使人落后、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再如《丑小鸭》,孩子在或伤心或兴奋中感悟了欺凌弱小的可恶,产生了对弱小同情的意识……其效果是说教、惩戒所难以达到的。

3.故事丰富的资源便于取舍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可以接触大量的故事:从杂志中读到的故事,从别人的交谈中听到的故事,从电脑网络和电视节目中看到的故事,还有大量的外国儿童文学经典故事,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我们老祖宗遗留给我们的无比宝贵的财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有的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淘洗和积淀,时至今日依旧熠熠生辉;有的宛如刚降临人间的天使,无比圣洁。故事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可谓无可比拟,便于教育者的取舍,教师可以根据德育目标各取所需。

另外,故事开展的形式主要是口头讲述,较少受到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这是其他教学资源和手段所无法企及的。

二、故事资源的开发策略

但纵观各个年级的品德教材,故事资源匮乏,内容单薄,且一些故事的地方区域性、时代感不强,无法满足孩子们对故事的渴求,也无法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利用现有生活中大量的故事资源、本乡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故事等,致力于进行故事资源的全景式开发,充分挖掘其故事资源的潜力,极大地丰富德育活动资源,提升德育活动质量,实现德育活动的整体优化,使故事资源更好地为学校德育活动服务。

1.收集适合师生阅读的经典故事

我们把每个优秀的品德教师看作一个“故事资源库”。2006年,我们虞舜小学品德网络研修班学员(来自全市各乡镇的45位品德学科志愿者)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适合我们教师和学生阅读的故事:有的来自于学生喜欢读的故事丛书;有的来自于手边的各类杂志;有的来自于某个网络论坛;有的来自于我们的各类语文、品德教材……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精心挑选了其中的99个经典小故事,编印了《99个德育小故事》这一口袋书。同时还在虞舜品德网络研修班的博客上设置了一个“品德课程故事资源”栏目,教师随时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故事发到博客上,并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推荐感想,以供大家阅读使用。2008年,《小故事好习惯》(精品宝典版)在百合蔷薇的博客上进行网络360度共享,有效地提高了优质故事资源的利用率。

2.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元故事

小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往往喜欢听故事,在品德课堂中运用故事进行说理教学,形象生动,少了往日的严肃说教,课堂气氛活泼融洽,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积极思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亲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于是,我们全市6个学区分年级根据浙教版小学全册品德教材的教育活动主题,收集、创作相应主题的小故事,并陆续编印了2本《同步故事锦囊》(教材配套版・上下册),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运用,使学生从直观、形象、易懂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征集学生原创的生态故事

为使学生能阅读到来自同龄人的真实故事,提高品德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我们面向全市六万多名小学生开展“2009上虞市小学生‘三好(良好的饮食、良好的运动、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故事征文活动。通过评比,我们选取了99个学生优秀习惯故事编印成册,题为《我的习惯故事》(学生原创版),供学生阅读。教师把这些真实生动的优秀习惯小故事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当“阅读礼包”,让学生在美美地品味分享同龄人的“故事大餐”中寻找好习惯的榜样。通过大量习惯故事的阅读,让学生发现同伴养成好习惯的秘诀,体会好习惯在健康、幸福成长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愿望,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尝试。2011年9月,“我有好习惯系列丛书”之《“小书虫”酸甜记(学习篇)》《“肥羊羊”运动记(运动篇)》《“零食奴”翻身记(饮食篇)》由广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该丛书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们的极力欢迎。

4.师生采集鲜活的音像故事

我们还将“小校园”延伸到“大社会”,样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重要事、感人事、警醒事、科技事和趣味事为主的集锦(影视故事一般来自“焦点访谈”“法制在线”“浙江骄傲”“纪实”等栏目);二是以一个热点事件为中心,结合学校每月德育教育主题,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DV小组的孩子们拍摄最近发生在校内外的新人、新事和活动,制作成DV故事在学校电台中展播(《今天我当家》《被遗忘的角落》等30余部DV故事已陆续在电台中播出),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照片和摄像的方式,来关注、监督、展示校园或社会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可以这样说,故事是品德教育割不断的脐带。我们一直继续致力于德育活动故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并将收集到的品德故事制作成一把把“小巧的钥匙”,打开孩子们通往成长的路上的“一扇扇心门”。

三、故事资源的运用策略

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曾主张:生动的故事是向理性觉醒前的儿童传播道德真理的最有效的和最恰当的方式。所以无限相信故事的教育力量,善用故事,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应成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循序渐进地通过多渠道将故事资源融入品德课程和德育活动之中,探索故事课堂,尝试故事资源多维度的运用,让故事如水渗透,使孩子全面浸润故事的德育熏陶。

1.品德课活动中品故事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讲故事是以故事情节或主人翁的形象去感染、教育儿童的活动方式……故事要有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儿童能通过故事激感,领悟道理。”故事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是既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各班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挑选故事,把故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视野,寓教于乐,开启学生心智。我们把故事运用于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上课伊始,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以故事导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课中,用故事加深学生的理解,抛故事启发学生思维,加故事充盈课本内容,让故事为教学服务,趣化品德课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末,品故事,导引学生的行为,以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导行,使孩子们的心灵受到触动或震撼,将道理真正转化为孩子们的道德认识,并引发道德之行。

教材中的故事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课内课外里应外合,由点带面,引导学生在故事中主动体验感悟,不但教学目标轻松达成,而且从更多的故事中汲取了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2.班队活动中插故事

班会是学生合作、共处、学习、开展活动的载体。我们尝试着把故事素材运用到班会活动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参与多了,感动多了,流泪的多了。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我们坚信,没有学生的心动,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如在开展节约用水这一主题班会时,我们将《涛涛的梦想》等一系列真实的故事引进班队活动中,通过班会讨论、教师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节水意识。为了配合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放映了《可可西里》《后天》等环保系列音像故事,并开展主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晨会课活动中讲故事

我们还尝试着在实验班每天的10~15分钟晨会时间用来讲故事、听故事,并把这段时间命名为“天天微故事”。“天天微故事”的基本模式是“听故事―议故事―悟故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天天微故事”的平台上,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参与积极。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天微故事”不光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明白了许多道理,为很多好习惯的养成立下了汗马功劳,效果十分明显。“天天微故事” 把常规教育、劳动卫生教育、集体教育、与同学和谐相处、尊师敬长等内容全都融合了进去。因为教育的内容融化在了学生们爱听的故事中,教育就少了一份生硬,多了一份自然。

4.日理课活动中创故事

为了培养每个学生的小主人意识,不少班主任让学生记载班级日志故事,这些故事是学生成长的真实足迹,是学生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特别令人感动的是有一位叫李维维的班主任老师,她让孩子们轮流做值日班长,在行使自己管理班级权利的同时,要求把做值班长当天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内容真实地记录下来,372篇班级日志,14万余的文字,在两年时间内积累起来,积集为《成长的故事》(班级日志生态版)。这些原生态的记录是如此原汁原味,如此童心璀璨。在离开母校之前,她赠给每位学生人手一册,作为迈向初中大门的礼物。当孩子们手捧带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成果时,谁会不备感珍惜?当这些孩子长大后,谁会忘记这段丰富多彩的“童年历程”?

总之,运用真实、生动的故事资源辅助德育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德育活动中采用故事教育,是教学方式的有效突破。大量的故事资源为学校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也为教师改进德育活动方式创造了条件。真实的情景、质朴的情感和声画同步的效果,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思维定势,产生了“欲罢不能”的兴奋点。许多教师将各种故事资源渗透到晨会、班会等德育活动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渠道,极大地提高了德育活动效率。

心理小故事篇7

————发挥故事的效应

故事,人皆爱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你一定为故事着过迷。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也对故事情有独钟。多年来,我一直把故事当成打开幼儿心灵之门、智慧之窗的金钥匙。

从事幼教十年来给孩子们讲的故事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个了,从故事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就象是把大千世界的门打开,让孩子们从爱心小白兔那儿找到什么是真善美,从大灰狼那儿知道什么是假恶丑,从身上学习勇敢,从司马光身上了解了机智。而让孩子们讲故事则象是让孩子们打开智慧之窗,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去实现他们五彩缤纷的梦想,设计未来美好的生活。孩子们是喜爱故事的,我就投其所好,经常利用故事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开方便之门。故事,使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首先,选择好的故事来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培养幼儿优良品德和生活习惯。

记得有一次带中班时,我发现小朋友入园时和午睡前都爱将衣服、鞋子乱放,搞的活动室和午睡室很不整洁,讲了多次,没啥效果。一天午饭后,我给小朋友讲了《小猴子穿衣服》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是一只猴子睡觉前乱扔衣服,早上起床时因找不到衣服,闹了大笑话,还因此上学迟到挨了批评。听故事时,孩子们被逗的直笑,讲完故事,我问小朋友:小猴为什么迟到?为什么找不到衣服?我们能不能象小猴一样?小猴怎样做才对?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都不愿学小猴乱扔衣服,知道了应该养成将物品摆放整齐的习惯。午睡时,我发现衣服鞋子都摆的整整齐齐。之后,我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孩子们也真的改变了。是故事帮小朋友养成了爱整洁有条理的好习惯。又如针对个别幼儿做错事不敢承认的现象,我选择《狼来了》、《好甜好甜的棍子》等故事,使他们自觉认识到错误,勇敢的改正错误,改掉了撒谎的毛病。

第二、利用情节生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较为抽象的复杂的知识。

在科学活动《会捡花籽的老母鸡》中,我就给孩子们讲述了一只机器小母鸡用生蛋的方式帮小动物将混在一起的四种颜色的花籽分捡的又快又好的故事,使幼儿从故事中理解了现代高科技成果——机器动物的高超技艺。有了小母鸡这一具体生动的形象,幼儿认识其他高科技成果——机器人就容易多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

第三、让幼儿复述、创编或续编故事来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及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在中班语言活动中有《青蛙学唱歌》这一活动,看过这个故事的老师都知道这个故事的情节很生动,尤其是对话写的精彩,孩子们非常爱听,我就引导他们复述故事,学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并模仿动作,让幼儿尝试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青蛙怕吃苦,没耐心,偷懒的情绪;之后我又让幼儿集体创编《青蛙学捉害虫》的故事,全班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创编出体现青蛙认识错误克服困难,终于学会捉害虫的情节和体现青蛙内心思想斗争的对话,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锻炼了幼儿思维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了幼儿动作表现能力。

第四、让故事为各科教学服务。

故事并不是语言课的专利,在计算、常识、音乐、体育、美术等教育活动中,我们都可以选择或创编一些简短的小故事,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学的轻松、愉快,来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计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学会加法和减法等。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请故事来帮忙,例如:中班集体舞《松鼠和小树》,这个集体舞的队形变换较复杂,幼儿容易糊涂,在变换队形时幼儿很可能会跑乱。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在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了个自编的小故事:一只松鼠在树林里迷了路,请大树爷爷帮忙,它按照大树爷爷指引的路线向左斜方向前进四步,向右斜方向前进四步,再向左右斜方向各跑四步才找到了回家的路。听故事后,幼儿理解了小松鼠跑的正确路线,在变换队形时都能仔细观察前排小朋友的位置,积极地按照音乐指令奔跑,使队形变换的很顺利。故事为我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方便。

心理小故事篇8

本文结合笔者的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从现代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说的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者的视角角度的特点来揭示小说《祝福》主题的深刻性。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祝福 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 叙事者

《祝福》以祥林嫂艺术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本文试从《祝福》的叙事时间、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者的视角对其进行浅显的分析。

1.《祝福》的叙事时间

完整的“小说故事”,就是指被一定的时间延续着、里面的人物之间具有各种因果关系的、被叙述人有意进行强调或弱化处理过的事件。“时间延续”使“故事”有了一定的容量,“因果关系”使这些容量蕴含了迷人的张力,而“强调或弱化处理”则是让这些容量和张力以一种极具技巧性的形式展开。“时间”成了小说故事的第一构成要素。无数的小说叙述着无数的故事,所有小说故事都在“时间”里演绎。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告诉我们,小说语境中的时间绝大部分都是人物的主观时间,它基本属于心理学范畴,反映的是小说人物对客观时间的主观感受。因此,小说中的时间是一种“伪时间”。

《祝福》对心理时间的把握可谓炉火纯青。文章写了“我”回鲁镇三天的事,但是在这三天中却展现了祥林嫂的一生。传统小说的叙事时间受故事的局限,奉行的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总体上按照物理时间来安排结构和情节,心理化的程度比较小。而鲁迅小说突破了故事的束缚,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绪为中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相应符合了心理的需要,这一点在时距上有较强的反映。热奈特将时距分为四种:省略(故事时间无限长于叙事时间)、概要(故事时间长于叙事时间)、场景(故事时间等于叙事时间)及停顿(故事时间短于叙事时间)。概要在传统小说中并不少见,但鲁迅却将概要和心理表现融合起来。《祝福》中:“一见面是寒暄……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就是运用概要迅速地把事件叙述了出来。

频率是指素材中的事件与故事中的事件的数量关系,即故事世界里某事发生的次数与叙事中讲述此事的次数之间的关系。由于一次讲述产生不了频率,因此频率实际上只和重复发生关系。传统小说尊重时间,故事线内的事常按其发生的次数进行叙述,即发生一次讲述一次,发生若干次讲述若干次。《祝福》里的祥林嫂一次次地讲述阿毛的故事,但叙述所关心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以这种形式来反映祥林嫂的落寞心情,也通过叙述听众的不同反应来深化祥林嫂的苦难。这就不再是单纯地讲述故事,而在形式之中注入了意义的成分,将祥林嫂的悲剧意蕴深化了。鲁迅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按线性时间时态连贯叙述的模式,而以人物心理支配时间或以时间的异化形式突出人物心理,赋予时间形式深刻内涵,以有限的篇幅表达无限的意蕴。

2.《祝福》的叙事结构

在叙事完整性的要求下,叙事是系统化的,情节与情节之间是有序的组合,整个叙事呈现为一种圆满。在“反完整”的要求下,这样的“圆满”被有力粉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整一,而是碎片。鲁迅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按起承转合叙述故事的模式,而是将生活的松散片段连缀成篇,使小说由传统的完整纵向结构转化为片段的横向结构。《祝福》叙述了祥林嫂的一生遭遇,但作者却人为地把它截成片段,曲折的故事被消解在“我”的回忆、联想及世人漫不经心的闲谈中:第一段是祥林嫂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帮工,又被婆婆抓回,强迫中止故事;第二段起始交代四婶要雇佣女工,于是卫老婆子向四婶讲述了祥林嫂的遭遇。看似随意地把断裂的故事重新接续,但听说祥林嫂“交了好运”,“四婶也就不再提起祥林嫂”,故事又被迫中断;第三段祥林嫂出现在鲁镇,情况大不如前,甚至变成了麻木的乞丐……这样的结构安排转移了传统小说专注故事趣味性的审美观,将注意力从讲故事转移到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刻画,从而深刻了文章的主题。黑格尔说:“意蕴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鲁迅小说更关注的是人自身的存在,不是情节的奇巧,而是意旨的深邃。

3.《祝福》的视角角度

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手段来展开小说叙事,这些艺术手段总是要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内进行。因此故事叙述必须要挑选一个观察点——事情发展的方向和角度。这个方向和角度就是现代叙事学所说的“视角”。《祝福》改变了传统小说由全知视角一统天下的权威叙事模式,以新的全知视角或限知、多视角叙述,消除了叙述者“看”的无上的权威地位。《祝福》中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之前前后,运用的都是第一人称;当祥林嫂第一次进鲁宅时,有对她的肖像描写,首先是第三人称,其次是从四婶作为雇主的角度进行观察:说明祥林嫂很符合女佣的标准,这是她进鲁宅的条件,同时也揭示了她的个性特征。与前面的第三人称相照应。在回忆祥林嫂的生平时,运用的仍然是限制性视角,是从“鲁镇人”视角出发,祥林嫂在鲁镇的活动直接叙述,但是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因此,这段转述,就变成了卫婆子的叙述视角。这样就能兼顾了叙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卫婆子的转述充分表现了完全功利主义的是非标准。她佩服祥林嫂的婆婆精明强干,称赞祥林嫂交了好运,对祥林嫂被野蛮地捆绑出卖却无一句贬词,表现了民间道德的沦落。同时,祥林嫂的这一次强迫改嫁,实际上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生活上的改善,二是在占社会主流的礼教意识中,她失去了贞节,成了不干不净的女人,是一种潜在的恶化。因为这种礼教的压力在祥林嫂自觉认同之后,起到了折磨其精神的作用。所以说这是一种潜在的恶化。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祥林嫂的悲剧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

正是因为小说已不再为故事时间、传统的因果律所束缚,它才可以以人物感觉的形态而存在,进而可以透视和剖析潜藏在表面关联下的深意。通过叙事时间、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者的视角的变化,《祝福》主题的深刻性被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参考文献】

【1】倪浓水.小说叙事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2】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上一篇:登天的感觉范文 下一篇:气排球比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