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24 22:38:04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1

〔论文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规范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2

关键词: 班主任初中生法制教育对策

近年来,初中学生的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新闻媒体上报道的一些未成年人包括初中生参与的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和群殴、寻衅滋事等暴力型及性犯罪等案件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绝大多数案犯不良道德行为严重,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面对当前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怎样让我们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避免我们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新时期班主任所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做好问题学生的预防工作

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因此,这一阶段,也是对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教育的有利时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肯定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也不容忽视。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转化后进生的最好方法是学会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从后进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要真正公平地爱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正当成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问题学生缺少自信,缺少关爱,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常被冷落,因此,班主任应该多关爱他们,肯定其每一个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关心和温暖,然后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让问题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些擅长的事情,多肯定表扬、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很多问题学生比较好动,那么让他们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在为班级争光的同时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促进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班主任要把爱心渗透到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应该是温馨的、洋溢着浓浓的爱意的,班主任要把自己融进学生之中,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学会爱、乐于爱,使后进生在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并得到感化。要把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教育初中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做好问题学生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班主任要设法丰富班级文化生活,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围绕法制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法律问题专题讲座、法制辩论会、法制演讲比赛、参观访问法制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现实生活,增长见识,增强抵抗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让学生观看法制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写周记、写小论文、写心得体会等,加深自身的思想认识,促进初中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开展相关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如胡总书记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初中生知荣辱、树新风;感恩教育,使初中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做社会的合格公民。通过家长会、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要教育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内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消除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因素,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把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班级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不良的思想观念对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冲击。由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得许多学生的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容易使我们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班主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相关技能后,可以利用班主任自身工作的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中去,使班主任工作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班主任可以把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走上违法犯罪的具体案例,来教育学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有问题及时与老师及家长沟通,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当然,班主任也要加强与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合作,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青春期辅导、业余生活的指导、人际关系辅导等。特别是要针对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相应的辅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正确认识早恋问题等,来帮助初中学生顺利适应青春期的成长,预防相关不良行为和问题的产生。由于班主任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多,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把法制宣传资料变成心理辅导的素材,并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如把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引以为戒。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只有从学生内在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去寻找预防的对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预防初中生违法犯罪,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作为学校班级日常教育管理的主要工作者,班主任必须肩负起这一重任。在教育方式上,法制教育也不能单纯依靠法律知识的灌输,班主任应该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密切关注问题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工作,以此来促进法制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傅云龙.初中生法制教育浅探[J].考试周刊,2011,(6).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 引导途径

一、引言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现实要求。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教育以其在学生人生成长、心理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竭力做好初中生技能和情操的培养工作。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但要完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锻炼工作,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扮演好技能“传道者”的角色,还要做好学习群体健康情操的引导和培树工作,做好心理“理疗师”的角色。教育学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总追求、总方向,决定了教与学的实践进程及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内在追求之一,总是渗透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心理训练的有机结合,获得其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促进其良好学习品质的构建。

二、数学课堂内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的途径

一是在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中,提振其乐观向上的心理。初中生群体处在青春发展期,心理活动丰富、情感发展特殊、情绪波动反复,易形成消极畏惧、厌学恶学的不良心理。而教育心理学指出,快乐情绪是人类有价值生活的一个基本取向,同时它也是确保课堂教学进程深入、效能提升的情感基础。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外部氛围或情境的创造,促使主体内心情感的变化,以此消除内心的悲观、厌学、畏难情感,秉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教学语言是最现实,也是最直接的调动手段,教师要强化渲染、鼓励、肯定等教学语言的运用,一方面要做好对教学内容及学习案例的展示工作,用生动、激趣的话语,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做好课堂良好环境的创建,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应用特性等,同时借助现代媒体及器材,对抽象知识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展示,由外而内,提振他们积极、乐观、向上心理。如“勾股定理”教学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西方国家要早1000多年的历史成就,以此激发起自豪感。如“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讲解,教师通过电子白板、电脑及专业教学软件,在电子白板上呈现“某房地产销售人员的月工资y(元)与月销售量x(套)之间的关系”内容,特别是销售人员的场景氛围进行直观展示,并展示其关系图像内容,培养其乐学、愿学的积极情感。

二是在体验实践喜悦成功中,培养其克难求进的心理。有一种努力,叫做知“难”而后勇。教育发展学认为,课堂教学包含了运动、探索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进取精神、克难情感有着极大的促动作用。同时,数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深入推进,有助于初中生克服畏难情绪、保持上进心。教师要提供初中生数学实践的有效空间和时机,对让他们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知、数学案例的研析等自主与协作相结合的实践形式,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体会劳动所传递的“喜悦”,使初中生个体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更充满自信,切实增强其克难求进的健康心理,达到增进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如“如图,在ABC和DCB中,AB=DC,AC=DB,AC与DB交于点M.求证:ABC≌DCB;如果过点C作CN∥BD,过点B作BN∥AC,CN与BN交于点N,试判断线段BN与CN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案例教学环节,教者采用先探后教、讲练相合的形式,初中生个体自主探究题意,初步认识案例意图:“主要是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定理的运用能力考查。”结合案例要求,进行思考判断,得到解题思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SSS判定定理;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菱形的相关性质进行求证。”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相关内容时及时强调。初中生小组协作交流心得,归纳完善,展示解题过程(过程略),教师组织他们进行综合辨析,提炼解题策略。最后,教师进行肯定评价,表扬案例解题表现,让初中生产生兴奋感和荣誉感,深切体会探究实践的意义和真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其提供初中生探究实践及讲解指点等进程中,还需要切实用好评价教学这一手段的杠杆功效,肯定评判、科学评析,以此增添探究喜悦的“分量”,增强克难求进健康心理的“魅力”。

三是在感受团队智慧力量中,树立其团结协作的心理。学生是人类群体的重要“水滴”。人类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群体属性,需要良好而又积极的社交能力。由于初中生个体之间的学习不平衡性及不对等性,导致个体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就对合作学习、小组协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规范,并成为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者应切实强化集体性、团体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推进,围绕某一突出问题、某一重要论断、某一疑难困惑,改变座位排列,组建合作团队,促进深思,深入交流,扬长补短,获取科学认知,逐步培养起团结协作的健康心理。如“菱形的性质”新知讲授环节,教师发挥小组学习的集体力量,围绕菱形的性质内容,将他们分成几个探究小组,开展专题性的探究研析活动。教者一方面用投影仪展示合作探析的任务内容,保证小组合作探究的目标“不偏离”。另一方面走进学生中间实时指点。初中生个体在其自我探析及合作探讨等双向集体活动中,取长补短,对认知进一步充实和优化,感受到团队协作力量,保持团结协作心理,增强良好社会交往品质。

三、结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根本任务和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渗透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挖掘数学体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效融合,深入实施,科学引导,培养技能水平和情操品质双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士峰.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J].新课程(教研),2011(07).

[2]张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1(2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随着全国各地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行,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新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其中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个体的一生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学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和关键时期,初中生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厌学心理、考试焦虑、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沟通问题、早恋、与教师关系紧张、嫉妒、自卑、情绪问题等等,因而中学时期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初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而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一种丰富的、系统的教育资源。班级建设的好坏, 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是具有直接的关系。班级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要部分, 对学生的成长来说, 班级生活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广泛性、深刻性、综合性及重要性等方面, 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初中生正处于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觉得自己成熟但又仍未完全独立的心理断乳期,遇到问题容易逃避,不能采取积极的方法主动解决自己的困惑。甚至容易采取极端的做法,导致最终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初中生较少主动走入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者求助长辈,师长等形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个体心理咨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运用于班级建设中, 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要尽可能被充分地关注, 同时,通过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又促使他能主动参与并创建更合理的集体的过程中,并且最有利地发展自己的潜力。这样,个体的发展与班集体的发展成为一个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过程, 学生也由此参与创造新型团体和社会, 充分地融入集体和社会生活, 班级的发展也就成为个体获得充足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集体心理游戏等的进行,能营造更好的班级氛围,也能很好的融入到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解决其部分心理问题,更好的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心理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是一个处于既渴望独立又时刻依赖,既渴望成熟又行事幼稚这样一个矛盾的时期。对此,教育工作者应掌握和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善于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而目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很多教育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初中生人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尤其是所谓重点班,重点学校的出现。导致补课之风不止。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更谈不上有多余的时间接受心灵疏导。而长此下去,学生只会在这种问题中麻木自己,导致更严重的情况产生。甚至出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心理健康课流于形式等现象。

(二)应对方式不当。导致应对方式不当的原因有很多:如当前的教育理念偏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了一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地讲述心理学知识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学科。远远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此外,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心理健康课的被占用,师资力量远远跟不上,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而用学校的德育老师或者生活老师代替。另外,心理测验的误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预防及诊治作用,反而误导学生。还有,对于心理咨询的问题模式和疾病模式,也让大众对心理健康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育者的教学多围绕学生的心理问题来开展,而忘记了心理健康的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即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也称集体心理辅导、小组心理辅导,它是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个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团体规模因辅导目标的不同而不等,少则 3~5 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通过几次或十几次团体活动,参加成员互相交流,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相互支持,鼓励分享,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心理,以调整自己的认识与行为,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性,促进人格健康成长。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团体心理辅导要求一定规模的被辅导者面临相似或相同的问题,团体内部要有相互信任、相互接纳的安全氛围,而这些要求在班级中都可以予以满足。因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可行的。

第一,班级是一个稳定的群体,班级成员基本在 50人左右,可以根据团辅的主题或者目标的不同以班级整体为单位,或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从人数上来说开展团体辅导是可行的;从群体的稳定性来考虑,班级体的存在更是很好的预防了中途成员脱失的情况,有利于长期跟踪研究和效果的巩固。第二,同一班级学生基本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在心理发展上处于同一水平,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适宜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预防和解决班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三,团体心理辅导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渴望与人交往,经历了小学时期男女有别的“三八线”,进入中学的他们开始渴望更多与异性,与同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而这个阶段的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敢或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安全,开放的团体氛围,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第四,班主任经过一定的培训,可成为半专业团体辅导人员,这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提供了人力保障。班主任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人之一,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另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虽属心理辅导的范畴,但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这一核心目标决定了它可以不拘泥于传统团体辅导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不必要求团体辅导老师具备严格的专业知识背景,这也为班主任担任团体辅导者提供了可能。但班主任如能与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密切配合,将会使他们取长补短,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发挥到最高水平。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应用的设想

(一)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来看。我们根据班级建设的目标,在团辅活动过程中,应按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成长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目标明确化。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如根据学生特定的年级或阶段制定主题:针对初中生自信心提高的团辅方案,针对初三毕业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青春期人际交往问题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团体方案,针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团体辅导方案,针对班干队伍建设的团辅方案等。

(二)从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安排来看。可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每次主题团辅方案以8-10次为宜,这样持续的时间不会过长,避免中途因为春游、秋游、期中、期末考试等其它原因中断而导致无法一学期完成的情况出现,也不会因为次数太短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从初中生的团辅方案每次的方案设计来看。以热身游戏,主题活动,和分享等环节为主。可根据课堂上的完成情况考虑是否增加课后作业等。把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延续到生活中去。同时,也可考虑到活动的主题增加适当的视频分享或者故事讲述。

目前已有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但关于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还值得探索,因为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时期,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比高职学生遇到更多的不配合问题,或者逆反心理等。同时,目前全国各地初中生工作的重心都在教学方面,学校大都关注升学率,是否能配合开展好团辅工作,还有待商榷。此外,在团体心理辅导工作中,指导者的水平也起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或者心理老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时刻关注团辅中成员的表现。因此,在开展此项研究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丹丹.初中生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学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04).

[2]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陈汉红.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08).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5

一、目前初中生物生理卫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生物教材当中,有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这一部分内容中包含了人类的生殖和发育知识,这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良好发展。由于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与性有关的知识时会感到羞耻,因为传统的思想影响,让他们认为性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使得生物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没有生理卫生方面的常识,从而导致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出现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在生物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过程中甚至直接跳过这一方面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生理发育中出现的生理现象比较疑惑,同时使学生心理上对生理知识存在着羞耻感,羞于正面对其学习。

二、生物课堂上对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教学

对学生的心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一定的比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对学生学习生理卫生知识进行正确的指导,并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另外,生理教学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学生,还要涉及家庭和社会,家庭和社会对生理卫生的认识也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可以从根本上引起初中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生物课的重视,教师和学校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探究。首先,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由于每个家庭的父母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对生理卫生知识的水平也不一,较多父母避讳生理知识,自身对生理知识也存在一定的缺乏和误解,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社会对生理知识的谈论也比较隐晦和偏于羞耻,同样也给学生接受生理卫生知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和阻碍。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力量,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教师在传授生理卫生知识的过程当中要以一种坦然和开放的态度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也能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卫生知识,解决学生青春期焦虑的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对待生理卫生知识的态度方面,教师应当对其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难免会因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家长和教师如果越避讳生理卫生知识,那么学生便越会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好奇心理,自己探索,从而出现犯罪现象。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坦荡、正常和认真地看待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对生理卫生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明白正常的生理现象,解决自己的疑惑,懂得保护自己、关爱呵护他人的心理。

三、生物生理卫生知识教学方面

(一)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

以前,生物教师不重视生理卫生知识教学内容的设置,导致对该部分内容教学态度不认真,没有对其深入讲解,仅仅简单地串讲,有的甚至忽略不讲,导致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一知半解,对这部分知识的疑问不敢向老师提出,从而保留自己的疑惑。因此,改变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自己应当明白生理卫生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生理卫生知识能够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身心方面的正常变化,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好关系,充满阳光地成长。因此,生理知识的学习相当有必要。通过对青春期的成长阶段正确地学习,使学生更加珍惜、保护自己和尊重他人,健康快乐地度过这一特殊成长阶段。

(二)教学方案设想

首先,生理卫生课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才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正确思考自我和他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问题;再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注意对可能发生的一些错误行为进行指正,而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学生,宽容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误解,让学生明白保护自己的必要性。在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避免很尴尬的话题探讨,以免学生出现排斥心理。

(三)教师在教学中坦然面对学生

讲解生理卫生知识的时候,教师不用避讳,将其当成很正常的事情处理,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即可,给学生详细具体地讲解生理卫生知识,让学生对生理卫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教师应当特别强调一些重点知识。在讲到学生难以启齿的问题时,如遗精和月经等生理现象时,要力求讲解清楚详细到位,以便学生全面了解,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哪些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其进行耐心讲解,让学生学会关爱自己和保护自己。

四、教师要讲解清楚学生因羞涩难以提出的问题

学生在上生理卫生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自己的一些问题,或者对教师讲述的知识点不清楚,因此,教师应当多多注意学生上课时的表情,通过这些潜在的语言表达了解学生对生理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疑惑点,从而在下一节课讲述同样的问题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讲解。

(一)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结合的问题

精液进入阴道之后,其中包含的精子会经过子宫颈和子宫腔到达输卵管,并且与输卵管中的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成为一个新的生命。然后,受精卵随着输卵管的蠕动,向子宫游行的过程中不断分裂,最终在子宫着床发育。初中生都知道胎儿在子宫发育,但是对于受精卵形成的位置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受精卵在子宫形成,因此教师在讲解受精卵形成的过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

(二)月经现象的讲解

生物教材上对月经的来潮的年龄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大致的解释,一些学生认为月经一旦来潮便会到老年结束,甚至一些人认为会伴随终生,教师应当在讲解月经的时候给学生讲述来潮和结束,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提醒月经期注意事项和不注意会引起的疾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生理卫生知识讲解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纠正和知识方面的正确传授。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物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成秋新.教育新常态呼唤加强农村初中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汉川市初中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6,(1x):17.

[2]骆桂花.情趣相融寓教于乐———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103.

[3]苟秉宽.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J].都市家教,2016,(6):185.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6

关键词: 初中生 生命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和初中生有关的暴力性事件经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初中生在学校内外都常有损害他人生命或生命被他人损害的事情发生,这提醒我们加强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纵观类似事件,发现很多当事人存在一定的心理沟通障碍,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初中生群体中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有效措施和途径。本文谈谈从心理健康角度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很多有条件的中小学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设置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课程,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各地区各学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改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并无多大帮助。所以现在首先要落实的应该是因地制宜地积极完善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起到实际的作用。

1.调动一切有效方法和积极手段在师生中宣传各种心理健康的知识。

目前很多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课只是摆设,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即使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全校的大问题,靠一两个人负责整个年级甚至一所学校的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本不现实的。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注定不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准。真正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从普及常识开始,要让初中生明白自己所处的年龄段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该怎么去调节,如何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等等,帮助他们树立起保持心理健康的主动意识,学会了解和关心周围人的心理状况。初中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2.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个别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单靠那经常会被占用的每周一两节的心理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在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有效组织心理咨询活动

心理咨询活动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辅导形式。学校要对初中生开展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这不仅能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有效地防止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而且能对初中生构建完整的人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一种双边互动的心理沟通与交流过程,心理教师要用常见的方法帮助咨询者走出心理困境。在当今这个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任何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来疏导调节,尤其是初中生更需要有效的心理咨询来排除各种心理问题。但是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甚至教师对心理咨询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解,觉得去找心理医生咨询的人肯定都是有心理疾病的非健康人群,马上就会和精神病、心理变态等敏感词汇联系起来。因而很多学生即使有了心理上的困惑,也会碍于这些原因不想去咨询,这样原本并不严重的心理困惑就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而发展成较重的心理问题或疾病。目前,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积极作用,改变他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贯认识。

2.组织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活动是一项专业化非常强的行为,它与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截然不同。心理咨询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场所、环境等,只有真正专业的心理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也才能有效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该在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多做努力,尽可能为初中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

首先,要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团队。进行心理咨询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心理咨询的资格。专业的咨询师能够快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有效的帮助,协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其次,完善心理咨询的硬件建设。心理咨询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便更好地开展咨询。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该安静、温馨、安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够放松地接受心理咨询。

三、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常态,而不应该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所开展的政绩工程。制度化的、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平稳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学校要把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这种心理测评应该包括心理健康状况测验、人格测验及智力测验等几个基本类型。测评应该呈阶段性地进行,对前一次测评中发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持续的追踪观察,对反映出严重问题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这种常规化的心理测评,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而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心理咨询的资料也应该记录在册。教师要学会根据心理健康档案中反映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以促进学生的成长。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7

关键词: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团体辅导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拥有独特的功能。将团体辅导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趋势。我结合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摸索和体验,对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是在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将团体辅导形式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框架和过程设计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理论是目前在西方国家较有影响的课堂教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不但对个体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个体的行为对团体的影响,以及团体对其中每个成员的影响等提出了自己明确、系统的观点,而且提出了一整套活跃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提高团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学习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其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群体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科学调查,等等,特别适用于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等。

三、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而团体辅导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实现这一目标,有针对性地协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四、实施策略和手段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因为大学生“心理有病”,而是让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些困惑、曲折,促进大学生自我的实现。因此,要坚持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逐步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构建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要强调团体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因此,不能单纯、盲目地使用团体辅导,而忽视其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条件,有效地将讲授与团体辅导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操作程序

1.认真做好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需求。有效利用新生入校后的心理健康普查资料,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档案。在首次上课时,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所关注的成长话题和期待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东西。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和调查问卷的收集,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为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2)做好教学设计。第一,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确每一堂课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团体辅导的目标。教学既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共性,又要抓住心理个性,以此作为团体辅导的依据,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话题,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巧妙地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团体活动中。第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及交流讨论等,巧妙地使学生感受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得到心灵的感化,这比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来得自然、生动,是团体辅导的重要方法。第四,设计好团体辅导的导入和实施过程,包括团体活动如何与讲授的内容链接、团体活动何时导入、如何分组、场地要求、相关材料的准备等。

2.重点把握教学环节

首先,根据心理档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困惑,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结合问题情境设置、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和接受性。其次,进行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互助”,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人际交往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活动中一组员选择其他组员扮演生活中的人,真实地再现人际交往障碍时的场景。接着双方进行角色互换,同时其他组员也给出自己的见解,以便“问题组员”重新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再次,双方再换回原来的角色,“问题组员”根据新建构的认知,以一种妥善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再比如,让同学们把自己目前最困扰、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然后采用头脑风暴或热座的方式,协助组员解决个人面临的困惑。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组内辅导。最后,组织各个讨论组报告其组员在活动中的体验,结合各小组出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释、指导和总结。并针对典型问题,采取重点关注的态度,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面进行教学评价和跟踪辅导

(1)全面进行教学评价。第一,鉴于心理成长的过程性,必须把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纳入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二,考察学生心理档案数据的变化,通过分析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数量化的实证依据。第三,教学督导人员对本课程,尤其是对本教学模式的操作的评价。第四,学生主体的评教,在每个期末通过学校的网上评教系统进行,其中包括对课程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意见。

(2)跟踪辅导。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还可通过专题讲座、网上咨询、个别辅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和弥补对课堂教学中忽略的一些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六、操作要点

1.恰当分组

根据教学的实际,一般可以考虑前后排6-8名学生分为一组。有时可以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组织。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有时可以采用固定的分组,有时又要避免组员之间太熟悉而采用编号分组。无论如何,都要注意在分组和学生调换座位时,维持好课堂秩序。

2.展示良好的教师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热情开朗、友善宽容、愉悦乐观、自尊自信等优良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信任和亲近教师,并以愉快的心境接受新知识和积极地参与团体活动。

3.善于领导团体

教师是团体活动的领导者,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专家、组员、朋友、老师、调解员等。教师要注意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并能够进行适度的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营造融洽的氛围,还应该避免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以权威自居、说教过多等问题的出现。

4.定性和定量的评教相结合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要对心理教育现象做到全部量化是不可能的,也无此必要。因此,本教学模式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教学评价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定性―定量―定性”规程,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考察,真正做到评价结果可靠、有效。

七、举例

例如“情绪管理”部分的教学实践:

1.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ABC理论;学习如何管理愤怒;学习和体验呼吸放松、音乐和想象放松。

2.教学环节

第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导出艾理斯的ABC理论;接下来,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说明其中包含的不合理的信念,并解释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然后进入实践应用的环节,把艾理斯的ABC理论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同学们谈谈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办?第二,创设某个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愤怒的情境,请几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同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是愤怒,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伤心……通过情景体验,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愤怒反应。第三,教学生进行“1:4:2”的呼吸放松训练,平和自己的愤怒情绪。第四,由学生提供不同的生活情境并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掌握管理愤怒情绪的关键――即如何“说”出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做”出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对愤怒的管理。第五,教师介绍音乐和想象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并选取一段3分钟长度的想象放松音乐,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第六,推荐一些可以调节不同情绪的音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

经过我和同事近年来的教学体验和实践总结,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处于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存在很多不足,期待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翠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龚小红,罗春晖,刘应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

[4]裴利华,史春宜.对话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依据和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5).

[5]王雪松.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3).

[6]康志亮,陈秀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初探.中国电子教育,2007,(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篇8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了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影响,拟确定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周时间的“心理健康周”。每年定一个主题,以“广泛参与、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简朴隆重、注重实效”为活动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我们要不断更新完善工作,开拓和创造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使它深入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每一个教师学生的心中内化生根。我们愿意接受学生发展旅途中的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感受学生发展历程中的希望与失望,积极与失意,自信与失落,享受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认同、自我质疑、自我超越,聆听花开的声音!

上一篇:小小的心愿范文 下一篇:第一场雪的经典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