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新闻范文

时间:2023-10-20 04:22:47

自媒体新闻

自媒体新闻篇1

自媒体又被称之为公民媒体,意指网络技术,具体而言就是指具有传统媒体功能却不具有传统媒体运行构架的个人网络行为。自媒体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博客、微信、微博、QQ、论坛等。同时,自媒体的传播渠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用户可以在这一平台中随时随地地新闻消息,并可利用视频、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用户所掌握的第一手新闻资料。另外,由于自媒体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捷的特点,因此,其能促进强大的网络舆论的形成,这不仅能吸引各大传统媒体的报道,还能给政府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存在的异同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相同点

1.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

传播都对新闻事件具有深度剖析功能新旧媒体在各类新闻事件的传播中都发挥着舆论监督和引导的重要作用,但当媒体对新闻进行报道时,不能只停留在对该新闻事件的传播上,还需利用合适的手段对新闻事件的内在信息进行深度剖析,做出深度报道。在自媒体新闻传播时,由于其具有信息发表自由等特点,使得一些网络意见领导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影响正不断加大,同时,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出现也给受众的网络传递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新闻传播而言,其既能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探析,还能肩负起新闻传播的引导者和舆论监督者的重任,从而促进各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2.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

具有新闻娱乐化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善,在新闻传播中实现新闻娱乐化更易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例如,在新闻传播中对同一件新闻事件进行播报,相较于以往新闻事件中刻板的形象,具有轻松活泼娱乐化形象的新闻播报更容易符合受众的内心需求。同样,在一些名人采访中,不管是自媒体传播还是传播媒体传播,受众更希望看到名人使用轻松调侃的话语进行采访,通过这种方式的使用,能够迎合受众的需求,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不同点

1.自媒体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

1.1自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独家报道性

信息的独家报道性是促进自媒体新闻传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自媒体在信息后吸引广大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受众也可以通过自媒体新闻传播平台,对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件进行发表,并对周围乃至世界的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能在自媒体进行信息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关注和监督,有效促进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因此,在自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的时效性要往往超越传统的媒体。

1.2自媒体新闻传播能互动延伸后续的新闻事件

由于自媒体新闻传播工作具有互动性与延伸性的特点,从而使得在新闻信息后,会得到信息关注者和信息者的沟通交流,进而在促进不断丰富新闻传播内容的过程中发挥重要意义。比如:近日,有几位年轻的女大学生由于在公交车上没有给几位老人让座而受到了老人的辱骂,从而引起了广大网友受众的争议,既有对当下学生道德素质的质疑,也有对当下部分老人道德素质的抨击,这就说明在自媒体平台上,广大受众在互联网上的互动对新闻事件后续事情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2.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特点

2.1传统新闻传播善于利用新闻直播的方式迎合受众需求

在传统新闻传播的过程中,直播新闻是目前影响最为广泛、播报的信息最具时效性的传播方式。在一些重大新闻报道中,要想有效的得到广大受众朋友的关注就需要尽力抢占第一时间,并对现场场景进行真实的展现,从而发挥新闻传播时效性的特点。当前,在广大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要求近乎苛刻的条件下,传统新闻传播中的直播新闻仍得到受众的欢迎,这就说明直播新闻的使用能满足受众接收新闻的需要。

2.2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对民众引导更具有权威性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舆论引导也只能是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职能。将传统新闻传播与自媒体新闻传播进行有效比较,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新闻传播的信息更具有舆论引导的作用,更能阐述新闻信息的事实真相。因为,自媒体的新闻传播在实现信息引导时容易将意见领袖的主观意愿带入新闻评论中,这就使得其在舆论引导权威上往往会出现争议。而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在实现信息引导时会站在媒介公正的角度进行客观性的引导,并且,在传统新闻传播中十分注重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从而就会比自媒体新闻传播更具有权威性。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一)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的理念

发生了变化随着自媒体传播平台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我国传统媒体也开始转变传播理念。在传统媒介的发展中,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都有了网络版,并且,一些传统媒体的法人微博和官方微博也在逐步建立,他们与时俱进,肩负着传统媒体发展的神圣使命,从而被广大受众所需求。

(二)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的内容

发生了变化在自媒体新闻传播开放性特点的影响下,传统新闻媒体也正在实行开放。在传统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从新闻选题、采访、写作以及编辑等多个层面,都会与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消息进行对照参考,从而使新闻传播的信息符合社会主流舆论。同时,对于部分不可再现的新闻场景,传统新闻传播会适当的加入自媒体平台中所具有的原始新闻素材,并在一定的情况下会与自媒体的新闻传播进行携手合作,广泛征集广大受众身边的新闻信息和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节目的制作成本。

(三)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新闻节目中,新闻评论是新闻节目的重点板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本质判断是新闻框架的重要表现之一。但在今天,在自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一个普通的新闻发表人与传统新闻传播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让许多新闻节目在对一件新闻事件进行阐述后,会加上网友们的态度和意见,从而使传统新闻传播从语态到内容都极富原生态。这种新闻节目制作模式的出现不仅是自媒体发展环境下对传统新闻制作形式的创新和发展,还为广大的受众提供了参与新闻制作的机会,对制作出广大受众都喜闻乐见的新闻具有促进作用。

(四)在自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的受众反馈

发生了变化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交互的,传播双方是一种双向传递和互相影响的关系。在以前的新闻传播中,由于缺乏便捷的通讯工具且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从而使得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少的,新闻传播也就成为了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但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普及,网络留言、QQ、微信、微博等无处不在,这有效促进了新闻传播中传受双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了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联系。

自媒体新闻篇2

自媒体新闻的传播内容与传统新闻传播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传统新闻传播来说,主要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并且不同新闻种类有所区分,所传递的新闻内容也存在差异。受众们在收集信息时信息存在单一的现象,这也是传统新闻传播内容的局现象。但是在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来说,新闻与新闻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局限[1]。例如,在传统媒体当中,针对“生活新闻”,那么生活新闻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一般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想要获取最新“旅行信息、财经信息”等内容就需要转向专门的新闻频道。但是在自媒体新闻传播当中,信息之间并未设置格局。例如,某个自媒体博主,在传递“财经新闻”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人们“生活新闻内容”进行信息传递。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相比传统新闻传播来说,更加生动、丰富、具备内涵,并且强化了广大新闻受众的接受程度,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应该正确认识到当前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适当的在新闻传播内容当中引入生动形象、易于广大群众们接受的新闻内容。将国家大事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联,深刻帮助群众们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清晰认识到国家宏观政策变革与自身生活带来了联系,丰富新闻内容,奠定未来新闻事业发展的趋势。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对象的冲击及影响

在信息化时展与进步的当下,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大的。自媒体新闻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范围的拓展,新闻受众对象也不断增加,拓展了一大批新闻用户。在自媒体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便可以实现新闻传播,很多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便可以接收到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2]。但是,传统新闻传播的受众对象相对较为狭隘,若在同一时间段内,受众对象听了这一时间段的广播便无法接收同一时间段的电视新闻内容。而且传统新闻信息内容都是以“听新闻对象向未听新闻对象进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听新闻对象”并不是专业媒体,导致其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无法保障。但是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非常灵活,广大受众对象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收看任何一个时段的新闻内容,新闻信息可以直接向受众对象进行传递,保障了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在新时代下,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充分吸取自媒体新闻传播信息传递直接、高效的优点,结合广大群众们的基础,促进传统新闻事业向新媒体、自媒体平台领域进行传递,为传统新闻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障。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社会舆论程度的冲击及影响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便是传播内容丰富、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众多,这也是社会舆论影响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的技术基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信息交互更加方便,信息传输效率飞快,这也造成了新闻传播具备实时性,导致很多新闻在短时间之内便失去了价值。并且,自媒体新闻传播的规范性要求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导致了新闻信息失真的现象。但是传统新闻信息传播工作非常严谨,并且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新闻传播,能够在众说纷纭的新闻热点事件当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功能,为广大群众们拨开云雾,起到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所以,为了在自媒体时代之下,发挥出传统新闻传播的大众教化职能,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必须要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通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来深入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并持续跟踪。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教育性,展现出传统媒体的社会舆论影响力,把控社会舆论正确方向。

四、结束语

自媒体新闻篇3

1自媒体及其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自媒体,也称为公民媒体,其指的是具有传统媒体功能但不具备其运行机构的一种个人网络行为。当前,我国自媒体的主要表达渠道包括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等,其传播渠道广泛、速度快、形式丰富,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可成为自媒体新闻的内容[1]。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及时捕捉突发事件,例如“:5•12汶川地震”,“7•15乌鲁木齐事件”,最早都是由自媒体,形成公民新闻。

2)具有开放性特点,在自媒体平台中,只要不违法国家法律,任何话题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

3)直接表达民意。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多数是人们身边发生的事,直接反应民众的意愿。我国自媒体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如下:

1)技术因素: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如:2002年博客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自媒体传播工具获得容易、操作简单,传播主体也逐渐向平民化发展。

2)理论因素:新闻自由理论的不断发展,促使更多的公民开始维护自己自由表达意愿的权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新闻自由理论发展,激励着公民通过自媒体进行泛化的新闻传播。

3)社会因素:当前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得以发展,为公民自由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也促使其不断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意愿。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当前,基于行政与市场的压力,传统媒体在进行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往往顾虑众多、畏首畏尾,直接影响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力的实现。但是,自媒体新闻传播挣脱了传统媒体所受到的各种束缚,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直接从传播者、传播路径、议程设置三方面,实现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2.1从传播者的角度解构传统新闻传播过程

传统的新闻传播的主体就是专业的新闻机构,一个新闻事件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采集、编辑、流程后,方能够传送至受众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而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每一名会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公众都成为了新闻的者,其通过自主的选择、判断,自认为价值的新闻,直接打破了专业新闻机构垄断新闻的局面,实现了不同声音的表述。

2.2从传播路径的角度解构传统新闻传播过程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路径是单向的、一对多的,信源对获得的新闻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媒介传输至信宿,由信宿对其进行解读。而对于自媒体新闻而言,其实现了信息的多对多网状传播,这就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涉及范围也有所扩大,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甚至可以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形成网络舆论的漩涡。

3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重塑

自媒体新闻传播是当前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也充分向人们展示诸多优势。但是网络信息的驳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自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例如,在自媒体传播中,无意义信息、广告、自我推销、对话等信息所占比例十分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成为自媒体新闻传播重塑的一大重点。

3.1利用传统媒体提取新媒体中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性质,决定了每一名公众都有成为新闻者的可能,如此之低的门卡必然会导致用户群体过于庞大,信息驳杂。以微博为例,每一名用户都能够在微博的平台上身边正在发生事件,或是自己的某个观点,甚至是与他人进行对话,因此,大量的非新闻类信息存在于自媒体平台上。对于真正想要获取新闻信息的用户而言,其往往会被海量的、冗杂的信息所淹没,为了真正获取精确的新闻信息,必须求助于传统媒体。通过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汇、互补,能够实现众多信息的有效整合,向受众提供完整的、精确的新闻事实。

3.2利用传统媒体把关新媒体新闻真实性

自媒体准入门槛低,还会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无法保证个人道德和新闻素质。尤其是近些年,网络水军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其是自媒体传播中的一个庞大队伍,通过一些虚假信息,获得利益,不仅影响到人们真实信息的获取,更是大大破坏了网络秩序,影响极为恶劣。总的来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媒体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公信力强、真实性有保证的优势,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新闻传播方式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借助于自媒体广阔的平台,有利于实现传统新闻与自媒体新闻的良好融合与互补,通过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解构,重塑出更符合新时代下公众需求的新闻传播方法,实现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自媒体新闻篇4

[关键词]自媒体 公民新闻 原因 特征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98-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给中国新闻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前景。现代通信技术革新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传播内容和风格的变化。社会民主政治追求、公民社会的建构、大众媒体的使用、自我意志表达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给公民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土壤。

一、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

自媒体具体说来,就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具备突出的个人化、交互性特征,使公民新闻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二者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统一。自媒体传播环境下我国的公民新闻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一)社会情境

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形成了公民新闻发展的有利环境,为公民自由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近年来,互联网和媒体的发展给人民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自由。公民新闻逐渐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媒体领域的声音。过去主流媒体意识形态的独白情况已经消失,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和谐共生的健康舆论生态开始形成。

公民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意识提高成为利用媒介自我表达的源动力。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民主的传播使民众的权利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公众媒体素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积极利用手中的媒体,满足他们的传播欲望。公民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已经减轻很多,通过自媒体自主发表观点,甚至能够影响专业媒体乃至社会。

(二)理论环境

新闻自由理论发展鼓励公民实践这一精神权利的维护。新闻自由已成为衡量国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准。基于现实国情,我们国家研究的学者进一步扩大内涵和外延的新闻自由理论。公民为了维持精神权利、自由表达的意志、监督舆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积极参与到新闻活动中来。自由新闻理论发展改变了以往我们国家长期、被动地接受传播的现状,为改变大众媒体传播过程中的普通人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信理论促进公民自媒体的新闻传播推广。交互式媒体手段取代了传统媒体手段。权力精英把关守卫已经被网络这个具有机械功能角色替换,文化和信息的垄断和独裁所造成的传统媒体结构基本被打破。从实到虚的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从单一到多个,从集中到分散。多个矛盾泛化的传播主体还导致个性化和多样化不断加剧,消解了专家、权威现有社会、生活领域的主导地位。

(三)技术环境

自媒体平台给公民带来了新的沟通渠道和通信模式。自2002年博客正式进入中国,公民可以使用个人博客、播客、广大读者的电子邮件和社区网站平台来自己的收集、汇编、个人兴趣爱好或保存的宝贵信息,并可以设置文本、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更多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身份发生了转换,从受传者变成了传播者,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广播”类型传输模式。

廉价和容易操作的传播工具的普及使得公民更容易转换成传播者。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智能手机和其他低成本的各种软件都成为了平民化的工具,传统媒体的技术和经济壁垒被全面摧毁。

(四)媒介环境

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传统媒体迫切需要扩大信息来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使得新闻源已成为媒体发展的命脉。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进一步抓紧新闻源,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大多数公民甚至网络的力量。许多新闻组织已经开展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或QQ 接受新闻线索,并将媒体和网络进行整合,或建立一个网站、博客,以此种方式向公众提供一个新闻平台。普通公民在个人博客和论坛上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传统媒体会将来自公民的图像、视频等进行处理和加工,融入自己的报告,使其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分,两者都涉及公民的信息和传播活动,加强了新闻事件“报道”深度。在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中,传统媒体不仅得到了更多的观众,公民传播者也登上了自己的舞台,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特征

基于互联网技术,自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传统媒体和社会、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自媒体公民新闻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新闻传播主体呈现非专业性和个性化

日常生活中受众能看到的新闻都出自官方媒体、专家等权威平台,公民新闻的出现突破了这一情况,以大众身份、视角和心理呈现出对事件的理解。公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信息,带有独立的思想见解,体现更多的是个人意愿。他们可以只传播和自己最相关的新闻,讨论最关心的问题,揭示强烈的个人感情。单纯以公民为身份的记者的公民新闻的个性化色彩因此也就更加浓郁。很多者以第一人称了亲身经历的事件,这种公民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自媒体的互动性使其成为强有力的现代传媒工具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传媒工具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我国公民新闻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此。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和BBS 论坛、手机博客、播客、社区站点等多样化的形式,颠覆了听众的固有模式,改变了公民的媒体消费习惯,进一步扩大了观众的权利,观众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影响。通过网络技术,自媒体实现了传播者和观众通道之间的双向互动。自媒体的受众通过对信息的即时反馈,从被动的“受众”变为了积极的“传播者”,而在此过程中,传播者在接受反馈信息时,就变成了受众。

(三)新闻传播内容的特征

公民新闻传播的内容更加广泛,无所不包,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由于普通民众都可以随时借助现代传媒工具进行公民新闻的采集和,其内容往往更具特色,比传统媒体更能吸引受众。突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及时捕捉突发事件。许多重大突发性事件是不可预测的、短暂的、不可复制的,公民新闻最大的亮点几乎全部表现在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普通公民能够随时随地拿起身边的媒体工具,如手机、相机、DV等,在事件突发现场进行记录,并利用自媒体或传统媒体形成公民新闻。

2.开放性。在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例,任何主题、观点可以被写到公民新闻中去。话语空间的开放性使民众意愿表达和思想都得到了大幅解放。公民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采写新闻,通过对多种新媒介的把控,使得在传统思想中新闻范畴以外的信息也进入了传播领域。

3.直接表达民意。公民新闻大都是群众身边的新闻,体现着百姓生活的原貌。自媒体避开了“把关人”,可以直接转达公民意愿。这也为政府部门充分了解民众观点和意愿,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基层民意可以增加政府的意愿,以解决这个问题时,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也被更积极地调动起来。

(四)新闻传播对象具有小众化趋势

公民新闻的传播对象呈现出小众化特质,很多“公民记者”新闻时就将接受者做出一个限定,面向与自己文化、教育、经济或信仰等某方面相同的小团体人群。小众“交流”的目标,在于兴趣点的高度统一,确保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他们的思想中,最有价值的信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影响最为广泛的信息,而是与自身利益最相关,最能急我所需、为我所用的信息。

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的繁荣,社会方面的积极影响日益突出。其不仅为传统的新闻理论创新带来了新鲜血液,也与主流媒体融合促进了传统新闻媒体业务发展。正由于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的发展特征和优势,话语权大规模向民众发生了转移,真正的公民意识开始得到加强,公民更多地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的探讨中来。

【参考文献】

[1](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与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6(1).

[3]陈晓益.公民记者:新闻传播的新生力量[J].新闻传播,2012(06).

自媒体新闻篇5

新闻媒体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必须政治家办媒体,坚持正确导向。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新闻媒体是加工精神产品的生产基地,所生产出的精神产品,一旦走上社会,就会或深或浅地影响受众的意识。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必须坚持政治家办媒体的原则。应该说新闻媒体登什么不登什么,实质就是把握舆论导向问题,那么这个导向只有政治家才能把握好。如果不是政治家办媒体,就可能出现“四大公害”问题,就会造成“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的后果,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所以,必须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具有很强政治鉴别力,具有政治敏锐性的政治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牢牢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践诺社会责任。媒体不是不讲经济效益,关键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确实面临着选择。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需要生存和发展,通过类似于广告这样的经营手段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应该说无可厚非。因为,媒体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既有其社会属性,也有其产业属性。各媒体不是都有广告等经营活动吗?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并非无章可循,随心所欲;而是有一系列“游戏规则”,需要严格遵守。可是,有一些媒体却无视规则,在新闻传播和广告经营过程中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虚假新闻,刊登虚假广告,把赢利作为重要目标,甚至于第一目标;为了争取广告客户,采取一些不妥当的做法以提高收视率、收听率,甚至不惜靠一些低俗的“噱头”,迎合一些观众、听众,淡化甚至忘记了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节目娱乐化,娱乐节目低俗化,偏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更有甚者,有些媒体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倾向,它不仅危害了整个媒体,同时也在危害它自己。虚假广告也许能使一个媒体短期内收到一些效果,但是如果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将被社会所唾弃,整个老百姓身边的市场也会远离它,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媒体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这等于自掘坟墓。新闻媒体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必须站在时代高度,树立大局意识。站在时代的高度,就是不但要放眼中国,还要放眼世界;不但放眼当前,还要放眼未来。做到高屋建瓴。

信息多源传播造成的传媒竞争压力,媒体如果盲目跟风,就很容易形成集体无意识“喧哗”。随着信息多源传播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体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传播渠道不断扩大的现阶段,媒体在追求独家新闻传播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出现盲目跟风、不理性的炒作行为。一些报纸等新闻媒体在海南香蕉事件中的表现,充分暴露出当今某些新闻媒体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意识。它们既没有履行真实客观报道的义务,对网络上流传的消息进行甄别调查,同时又没有保持沉默,致使这一假消息给广大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反思,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其他意识形态规范相比,新闻舆论具有非强制性、潜移默化和特有的弹性,会在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其影响力,所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媒体应正确地引导舆论,使信息多源性传播形成合力。

媒体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做出正确的判定,如果社会价值远高于新闻价值,媒体从业者应首先从社会价值考虑新闻传播的可行性,做出恰当的判断。

新闻传播是靠人来完成的,每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它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念会通过信息的传播表现为媒体的价值观念。所以要规范新闻媒体的行为,就必须理清新闻媒体的利益主体,规范利益主体的行为。以个人为主体的新闻媒体,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意愿,展示个人的兴趣。由于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严格的审查程序,信息的具有随意性。媒体所表现出的利益也只是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冲突时,媒体往往选择了个人。

所以这类新闻媒体最难规范。国家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网民的素质来规范“自媒体”发展,同时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新闻技术上,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完整的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是确保信息正常传播的基础,新闻媒体应加强自身的制度建设,建立一个包括信息采集、审核、与监控的完整的信息传播流程。无论是职业的新闻传媒还是非职业化的传媒机构,都应尽可能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的组织结构,完备的信息制度,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采集、审查、信息。媒体只有承担起自己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才能走向成熟,才能树立起良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使自己在多源性传播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这就不光反映在新闻性的报道中,在娱乐性节目以及广告类节目中,同样不能缺失社会责任,不能让这类节目成为社会责任的“盲区”,不能成为媒体打“擦边球”的地带。

自媒体新闻篇6

【关键词】自媒体 电视新闻 正向突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媒体的传播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微博、QQ、微信、网络视频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猛,形成了“人人即媒体”的局面。

在此态势下,少数网络“大V”、幕后推手和水军在种种利益的驱使下,使各种猎奇事件、错乱信息、激进思潮和不当言论,以零门槛的方式登录网络,吸引不明真相的粉丝们纷纷围观、转发,不仅对是非标准和社会价值观造成了恶劣影响,更导致正义感、责任感和安全感一步步被蚕食。电视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应对这种来自网络的负能量,传递更多的真善美和正能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对新媒体冲击,电视新闻的出路在于创新求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0%;与此同时,手机网民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4379万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这些数据说明,自媒体、移动互联网等越来越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电视受众的分流已经不可避免,传统电视媒体所倡导的主流舆论正呈现引导力衰减的趋势,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如何让网民自发回到电视屏幕前?首要之策在于改变习惯和意识,也就是要让网民们在习惯上由“使用网络为主”向“使用电视为主”转变,在意识上由“相信网络”向“相信电视”转变。对于电视新闻从业者而言,就应当立足正面报道,拿出形式革命和内容创新的“杀手锏”来实现这一诉求。

先说形式革命,就是要改变语态,优化正面报道的方式和方法。CCTV副台长孙玉胜曾在《十年》一书中直言,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在理念上是从实验与电视观众新的“说话方式”开始的。比如,叙述的态度应该是真诚和平和的;叙述的内容应该是观众关心和真实的;叙述的技巧应该是有过程和有悬念的,叙述的效果应该是具有真实感和吸引力的……应当说,这些论述符合新闻规律,是电视正面报道形式革命的“法宝”,也与当前“走转改”活动的要求无缝契合。

再看内容创新,应该借鉴新媒体在内容组织上多元共生的“基因原理”,通过报道与报道的同源承接和异质互补,打造规模化、系列化和体系化的内容体系,形成热点话题的强大气场,吸引观众在不排斥的状态下自然接纳。内容创新离不开媒介框架,笔者比较赞同一种观点,就是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正面报道的重点在于做好发展报道。发展报道可一分为六,即经济发展报道、政治发展报道、文化发展报道、社会发展报道、环境发展报道和人的全面发展报道。把媒介框架内化为电视正面报道的目录单,不仅可以框定当下的报道重点,还可以发现哪些领域“报道过度”,或者哪些方面“报道不足”,以此为基础,进行报道资源的综合调控,确保跟得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跟得上事件的发生发展,着力做好相应的平衡报道。

二、抓住关键环节,将正面报道做成吸引“眼球”的内容

正面报道,不在于选题和内容是否正面,而在于实际效果的正面与否。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报道,毫无疑问是正面报道,但同时,建设性的监督报道,由于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党委政府工作的改进,促进了群众利益的维护和发展,有着一种正向效果,自然也应当被纳入到正面报道的范畴。

笔者认为,做精做优正面报道,需要把握“坚持理念”、“拓展平台”、“尊重规律”、“建立机制”四大关键词。

坚持理念:以正面报道为最核心的工作理念,以出新出彩的新闻报道赢得受众。以《安徽新闻联播》栏目为例,这个栏目所播发的本地新闻几乎百分之百是正面报道,但收视率并没有因此降低。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这个栏目在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收视率一直都非常稳健,收视排名基本上都是位居前十;栏目在省内同时段的收视率也一直稳居前两位。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正面报道是电视媒体最为可靠的一种操作路径,做精正面报道,不仅可以有效地引导舆论、“以正视听”,还能为电视新闻栏目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

拓展平台:搭建多媒体、多部门、多频道、多工种联合作战的平台,打造融媒体优势,提升正面报道策划水平,实现立体化传播。比如,在重大宣传报道中,电视新闻媒体应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由全台统一调度频道、栏目、网络电视台等各方面的资源,联合实施既协同一致又差异多元的节目策划和新闻行动,拓展正面报道的广度、深度和精度;电视媒体可以与腾讯、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展开视频合作,相互整合推介优质新闻资源,扩大线上线下的影响力;一些重点频道、重点栏目还可以借力网络开通微博、微信,与观众、听众在线上互动,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

尊重规律:就是要切实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做“假大空”的报道,多做“短实新”的报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力戒片面化,不能只讲成绩,而不讲问题,刻意回避矛盾;②避免“高大全”,不要刻画无所不能的人物形象,受众所需要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神;③杜绝摆拍痕迹,新闻主角的行为抑或语言,都要自然、真实,能够还原百姓的生活状态,具有生活气息;④保持报道平衡,合理配置各类题材,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感和公信力;⑤把握播出时机,比如在福布斯“中国税负指数全球第二”的信息时,就不宜播出“中国年财政收入将达到10万亿”的新闻;在股市下滑得最厉害的阶段,就不要播出“中国证券融资全球第一”的新闻……如果播了这些内容,除了会引起纳税人和股民的愤怒外,再也没有任何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

建立机制:构建科学高效、运行有序的工作机制,为正面报道的创新提质保驾护航。

(1)激励机制:引导、鼓励记者编辑多做超前策划,对相关的热点题材通盘考虑,构建体系化、系列化的报道格局,提升正面报道的思辨性和前瞻性,并准确反映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进一步彰显正面报道题材的张力。同时,细化落实激励政策,完善节目评价体系,坚持优稿优酬原则,激励采编人员多出精品力作。

(2)制约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让正面报道的操作路径有章可循,让员工的职业行为规范有序,让有偿新闻和虚假报道没有的载体。

(3)更正和道歉机制:电视媒体必须对虚假报道向公众做出道歉,这样才能进一步监督约束,降低假新闻的几率。建立更正和道歉机制,一要加强电视媒体的自律,二要积极动员受众举报揭发,假新闻一经查实,电视媒体应公开道歉并严惩相关责任人。如此坚持下去,假新闻必然会越来越少,真新闻、正能量相应会越来越多。

(4)应急反应机制: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国电视新闻媒体,都在不断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派出记者,第一时间打开直播窗口,把握话语主动权,防止流言散布,混淆视听。当前,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应急反应能力,仍要突出一个“快”字,全面加强高效运转的直播队伍建设,简化直播项目的审批流程,推进新闻直播的常态化。

(5)舆论监督机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现实生活并非处处都是“阳光雨露”,也会出现一些脱离群众路线、漠视群众利益的行为。对于此,电视新闻媒体千万不可“选择性失明”,应当根据舆情的变化和百姓的诉求,大胆地进行监督报道,曝光丑恶现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凝聚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正能量,真正促成问题解决。这种有着正向功能的监督报道,同样是出色的正面报道。

三、找准信息落点和情感落点,提升正面报道的传播力

某些网民曾戏言,电视屏幕上有不少所谓的正面报道,几乎“无人看、无人信、无人味”,号称为“三无产品”。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至少说明我们的正面报道由于片面追求“高大全”,而脱离了现实生活,比如:缺乏情感交流、新鲜故事和突发事件,报道的视角和手法还不够新颖,可信度和感染力还不够强,生活气息还不够浓等等。

因此,做好正面报道,电视新闻媒体仍需在以下方面发力:

1、进一步尊重新闻规律,让新闻价值回归本位,做到事实新、思想新、方法新,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留有余地,只说七分话,留得三分待来年。比如,每年年初,中央都要出台一号文件,相应的工作还没正式部署,一些媒体就开始刊登了当地经验、成效之类的报道,工作的“前瞻性”体现得有点过头了;践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刚一开始,部分媒体就开始大肆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力戒各种不正之风,取得了辉煌成绩……凡此种种“立竿见影”的报道,不仅违背了新闻规律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直接暴露出记者浮虚不实的文风和作风,经不起任何检验。

2、进一步优化正面报道的选题布局,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引导形成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比如,就在全国受众关注网上刊发的外国小伙扶起跌倒大妈遭讹诈事件时,央视《新闻联播》没有盲目跟风,而是通过现场视频和采访目击证人,还原事实的真相,结果发现外国小伙不仅无证驾驶撞了大妈,还涉嫌在中国非法务工,孰是孰非一目了然。再如《安徽新闻联播》推出的全媒体新闻行动《平凡人·中国梦》,将镜头聚焦一个个“有情怀、有担当、有梦想”的平凡人,展现他们在圆梦路上的故事、冲突、坚持和坚守,让报道生发出令人感动的力量。这些报道匡扶了社会正义,充满了人性温暖,也对社会关切进行了正面的回应。

3、进一步提升正面报道的前瞻性,对一些苗头性的、倾向性的事物进行超前策划,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比如,各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探索、新启示,如何科学合理地构建就业、医保、养老等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做好这样的报道,可以收到政府满意、百姓喜欢的良好传播效果。

4、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百姓视角,对时政活动、政策措施多作民生化的解读与勾联,让报道内容能够映射进现实里,锲入到生活中,并依托小切口讲述百姓故事,让底层意识和民间立场得以彰显。

5、进一步推进多媒体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双屏共振,为正面报道搭建更为宽广的传播平台,发出主流舆论的最强音。

结语

在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一定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建构科学合理的正面报道机制入手,加强对各类报道资源的整合,又好又快地传播主流价值观,切实做好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报道,营造砥砺士气、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意志和全局发展,更好地回应百姓期待和社会关切,在实现正面报道全面突围的同时,将更多的正能量注入到推动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事业中。

参考文献

①陆小华:《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M].中信出版社,2002

②鲁兰洲,《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J].《新闻实践》,2012(3)

③雷霞,《微博舆论引导与危机防范研究》[J].《现代传播》,2013(10)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自媒体新闻篇7

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虽然,自媒体的使用者不是记者,但是他在传播信息,而这些而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是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在近期内关注的话题或是将要关注的话题。因此,自媒体的使用者学会信息是极其重要的。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信息的传播着为了出名而肆意的一些消息,如“纸做的包子”、“人生三部曲――出书整容拍电影”。前者为了出名,自编自导了一场闹剧,消息的传播着请人用纸馅做包子,并掩饰为暗访、偷拍,在得知消息的来源之后,这位同仁失去了自己的金饭碗,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后者的主人公圣心瞳只能用“疼痛”来形容的成长经历:因为长相丑陋,从小遭人嫌恶,中专毕业至今3年,一直没勇气找工作,自闭家中,羞于见人,终日过着阴郁、灰暗的蝼蚁生活。他表示,渴望借助整容,带来人生的转机。可是记者调查后,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因此,他的名字也成了谎言的代称。可见,信息的、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真与假、对与错对者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

在我们消息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消息的真实性。因为,一旦我们一个虚假消息之后,我们就会想着用各种办法来圆谎。这种所谓的消息在受众面前不堪一击。

那么,写新闻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六个字“真实、客观、清楚”。

什么是真实呢?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要求叙述准,字句干净,不引申,少议论。举例说明。《铜川――警校携手普法育人》:“本报讯日前,来自省卤阳劳教所的四名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铜川市耀州区永乐学校的2200名初中生,现身说教,上了一堂德育、法制、安全教育课。会上,永乐学校为卤阳劳教所赠送了锦旗。据悉铜川市耀州区教育局连续两年举办了此类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的称赞。”注:(《陕西科技报》2008年4月18日头版。)写此稿时,一般初学者往往会加一些强调式的词语,认为能够加强新闻效果。其实不然,如:将“未成年人”写成“少年犯”,在“亲身经历”前面加上“不堪回首的”一词,都将是甚为不妥的。

什么是新闻客观呢?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传播主体不改变,报道对象自身的内容不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也可以理解为态度上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维护新闻客观性原则,要做到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形象、言论、行动、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新闻内容真实准确。

什么是新闻清楚呢?新闻的六要素要交代清楚。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到底,就是将事实交代清楚。

除此之外,应该有一个既吸引人眼球,又能将事实交代清楚的标题。书看皮,文看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甚至可以说标题比导语还重要。具有提示内容、评价内容、吸引阅读、美化版面等功能。

自媒体新闻篇8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媒体的身份认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认同,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关注和探讨,一时间成为新闻研究的热点。新闻专业主义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同时期其范畴不断被消解和重构。在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改变和重构,生态变化导致的专业主义的转变值得学界和业界关注和思考。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新闻专业主义是舶来品,概念来自于美国。传到中国以后与我们的不同时期的办报经验相结合,产生不同的含义。中国“新闻专业主义”有三个传统渊源: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济民的历史使命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要求;源自西方但被“本土化”了的独立商业媒体的传统[1]。而目前关于我国新闻媒体的专业主义的主流观点有:陆晔、潘忠党的“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控制模式”三层次论[1]、黄旦的“传播新闻、独立性质、自主发言、服务公众、自负盈亏、法律和道德自律”五层次论[2]、芮必峰的“一套基本信念、一套操作原则”双层论[3]、樊昌志、童斌“一种话语被呈现[4]”等。抛开意识形态和控制,我们仅从新闻专业主义内化为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来衡量,其特征主要有:客观与中立、新闻自由、媒介社会责任、职业化教育与操作。

二、自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现状

在自媒体时代,尤其是微博的盛行,给传统媒体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与新媒体结合,是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不多良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时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新闻机构开设的官方微博,微观方面是著名新闻记者开设的个人微博。

在官方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其一,新闻来源多样化。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不仅依靠母体提供大量新闻同时又为母体搜集新闻,新闻来源除了母体供给外还有同类媒体的官方微博、网友提供等。但是,很多传统媒体在利用自媒体便利的同时却很不重视交代新闻来源,不仅不在末尾标准来源或者给出新闻原文链接,甚至对来自网友提供的新闻常常直接篡改使用,连@有时都没有,更不用谈支付提供线索的费用了。

表1

@央视新闻 调查日期 非转发微博 新闻类微博 给出新闻

链接 文末标明

出处

数量 2014/3/26 60 56 14 11

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把给出新闻链接算入新闻来源的话,@央视新闻总共给出新闻来源的25条微博,在56条总新闻中仅占44.6%。不给出新闻来源不仅是对原创新闻作者是一种经济和精神的双重伤害,而且也是对读者知情权的践踏,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还需要完善和努力。

其二,新闻报道贴近性加强,选材实用,文风朴实,注重受众的感知和体验,注重受众接受和引导。往往新闻和评论结合,指导性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同时由于接触容易,用户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可用性都较高,因而更具亲和力,更能发挥社会引导和教育功能。另外,官微常常会和网民进行互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单向性,使得受众能参与到新闻构建中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媒体的呆板形象。

其三,新闻自由被认为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尽管最近部分媒体一直在强调“网络/微博不是法外之地”,但由于网络的及时性、草根性和渠道广泛性,网络中的新闻自由毕竟要大于现实生活,自媒体中自我把关和政府监管相比传统媒体较为宽松。自媒体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外化成为某种可能,新闻的产生过程更多的为人所认识和知晓。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自由权扩大是自媒体新环境下传统媒体对抗宣传机构和盈利机构割裂的尝试、是对当下新闻专业主义的不满和试图重构的努力。

其四,自媒体中,由于信源的增多使得把关难度增大,加之时效性的考量,失实报道比例上升。自媒体要求记者专业性更高,能更快判断真伪,更快预判出传播效果,更迅速的回复、跟进、深度报道,既要追求时效性又要追求准确度,不能顾时效而失真实。近年来,微博传谣不断,既有社会热点事件如金庸被死亡、南京排队生喝鹿血事件等,也有生活常识问题如购物小票会致癌、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等,很多假新闻的背后都有一些官方微博不认真求证的影子。自媒体记者面对大量混杂的真伪信息,独立求证的态度也成为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在新闻记者个人微博方面,新闻专业主义的现状表现在:

一方面,部分个人微博已经具有官方化色彩,如@丹丹说天气已经成为类似栏目组的官方微博,内容主要是工作,即天气信息,@杨锦麟虽然是个人微博,但已经成为凤凰卫视的很好的宣传工具,再比如说@纠纠、@蒋方舟、@肖锋都或多或少的会被人们和《新周刊》划归同类。其新闻专业主义更多体现在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和修缮,使得新闻媒体更多的深入受众。

另一方面,部分新闻记者微博成为反抗传统媒体的限制、发挥自己新闻理想的圣地。诸如@简光洲、@王克勤等。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来补偿和平衡现实生活中的专业主义不足,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的新闻专业主义更加不受宣传和经济利益的控制,但也会有失控的危险。

此外,部分新闻记者通过开微博只是一种娱乐,通过娱乐来压制现实工作中的冲突。这种微博基本无新闻专业主义可言。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更加弱化、范围更加狭隘。如果说我国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是“碎片和局域的呈现[1]”,那么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体现就只能是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

所谓泡沫化呈现,传统媒体在传统平台上所展现的操作技能和表现手段上的专业水准在自媒体中也难以实现,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常常连标明新闻出处、辨别信息真伪等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都很难保证,随意性较大,更多的是一种存在态而非健康态,官方微博很难受到传统媒体重视。由于微博的及时性,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只有在不涉及政治负面的政策性硬新闻和社会新闻、生活服务等软新闻方面占有微弱优势,生活性和服务性较强。

所谓孤岛式呈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新闻业务领域表现状态不稳定,表现时好时坏,假新闻频出,伪职业行为更让人叹息。第二,对于媒体应付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担负监督政府、伸张正义等方面,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更是唯唯诺诺,甚至退化到只有在部分怀有新闻理想的新闻记者身上零星的表现,新闻媒体即使是出来说话,更多的是出于自身政治或者经济目的。部分及新闻记者曝光一些丑闻,更多的不是怀着为社会负责,而是一种对自己生存境遇不满、利用公权力反抗现实来取得适当的经济补偿、生存地位和社会认同。

三、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构的可能

在自媒体时代,自媒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压力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政府的制约、市场的诱惑、专业服务形象的维护。由于政府监管着传统媒体这一母体,自媒体的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利益的诱惑、媒体和记者生存的压力,也挑战者自媒体的专业主义素养;另外,整个行业的形象维护也需要记者和媒体兢兢业业、小心恪守。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救赎的希望”:网络相对传统媒体管制力度要小;传统媒体广告遭遇天花板,而新媒体的广告市场正井喷式发展,对传统媒体的诱惑力大;另外,随着网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也会提高,专业主义将会成为传媒行业主的考虑对象。为此,个人认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上构建新闻专业主义还需努力: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把自媒体当做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来对待,依托母体,团队运作,权力下放,规则明确。加强与母体沟通,这是延展母体权威性、表现自媒体专业性的好途径;团队运作有效避免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倾向,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权力下放是指自媒体团队有非重大新闻自行裁决权,这样更加有利于自媒体更好生存下去;规则明确是指新闻筛选要求规则明确,有计划、有目的选择素材,有步骤的验证信息真伪等。

其次,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应该加强新闻信息真伪辨别、注意标明信息出处、新闻选材要么贴近生活要么具有娱乐性,注意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等。

最后,传媒工作者也要强化专业主义意识,内化专业主义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只有内化为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才能更有效地使传媒为大众服务。

上一篇:自媒体发展范文 下一篇:自媒体时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