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范文

时间:2023-02-28 04:49:44

自媒体环境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1篇

(一)李普曼的“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是传播学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1922年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在李普曼看来,拟态环境是由传播媒体在人与现实环境之间插入的“信息环境”。它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的客观反映,是现实环境被传播媒介重新组合之后的产物。二是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分裂,而是建立在现实环境之上,融合于现实环境之中。

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影响人对客观环境的认识,与此同时影响人的现实行为。他说在书中写道:“人们的行为是对环境做出反应。如果见诸行为,行为后果就不是出现在刺激行为的拟态环境中,而是在行为发生的真实环境中”。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经过媒体加工后产生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现代社会人们鲜有机会和客观现实直接接触,取而代之的是大众传播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拟态环境的生成过程即媒体加工客观现实的过程,受众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现实本身来看待。李普曼指出了与此紧密联系的重大问题:当传播媒介被权力集团俘虏,成为在利益驱使下的代言人,误导受众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将对舆论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情况既是如此,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拟态环境来认识现实。李普曼说,“现实环境总体上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而无法直接去了解。……然而我们必须在那种环境(现实环境)中行动,就必须以一个简单的多的模式来重构真正的环境,然后才能掌握它。”借助媒介获取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的“拟态环境”思想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提出的“信息环境”,亦指拟态环境,认为“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再现的环境”。

日本学者藤竹晓提出的“信息环境的环境化”概念是拟态环境概念的延伸,也称作“拟态环境的环境化”。他指出,大众传播营造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差别很大,但由于人们长期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些行为作用于现实环境,使现实环境越来越被赋予“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做出明确的区分,拟态环境越来越有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二、自媒体语境下的拟态环境

(一)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自媒体”一说来自于2002年丹?吉尔默(DanGillmor)提出的“新闻媒体3.0”的概念。他提出,1.0是指平面媒体、广播等传统媒体(oldmedia),2.0指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newmedia),3.0主要是以博客、微博、个人主页、即时通讯工具等构成的自媒体(wemedia)。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两位联合发表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指出: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自媒体托管平台是腾讯Qzone和新浪微博。这其中,微博无疑是自媒体家族的新贵。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大部分微博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分享信息。迅捷方便的体验与即时交互的特性让微博的使用群迅速扩大,《2010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以腾讯、新浪为代表的微博用户已突破1.8亿人。

从自媒体诞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来看,它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传统媒体是以单向传播为主,传者是占主动地位的,对信息进行了把关,受众扮演的角色单一,所接受到的都是经过加工以后的信息,因此受众会受到媒体的控制。自媒体是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微博加入到自媒体时代,更加将自媒体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过著名的“5W”过程模式,即传播过程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和环节组成。自媒体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同时通过媒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反馈的速度是任何媒介不能比拟的,往往加速甚至打乱了这个循环。

(二)自媒体对拟态环境的影响

1.受众地位的改变对拟态环境的影响

马尔库塞提出,在发达工业社会,个人需求在表面的真实背后其实是一种虚假的需求,即是指那些因特殊的社会利益而强加给个人的需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操纵了虚假的需求,提供了满足这些需求的手段,并用虚假的意识束缚民众。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采访报道的过程一直被掌握强大资源的新闻机构选择性的加工,大众传播的过程成为垄断的工业生产与销售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介营造拟态环境的独家权威。在今天,虽然大众传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自媒体的大众互播模式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并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自媒体的发展使传播者和受众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表现在微博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同时又都是信息的参与者与受众。微博带来的不仅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微博这一亩三分地上,大众日渐代替传统的媒介机构,成为传播主体。此处需注意的是,传播主体的位移并不代表受众翻身解放。有人认为传播主体的位移代表着传播理念的平等,并认为自媒体的信息交流是自由的协商与博弈的过程,摆脱了拟态环境的束缚,对此笔者并不认同。传播主体的模糊或位移,只是移除了大众传播媒介营造拟态环境的权威性,将权力散发给自媒体。自媒体将信息传播碎片化,复杂的信息源带来大量的信息但并不可靠。往往一条消息出现不到24小时就会被辟谣,谣言却还在传播,因此又导致信息流的混乱和失控。丰富的信息让受众无从考证也不愿考证,因而失去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仅凭表面内容判断是非,用情绪化的语言甚至粗话发泄情感。因此拟态环境依然存在,对现实环境的影响也更加复杂和敏感。

2.自媒体“探照灯”照亮的民主

李普曼曾将报刊比做探照灯,“不停的照来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从暗处带到人们的视域内”。现在同样可以把这个比喻放在自媒体的语境下,微博里的“探照灯”即微博中的贵族,精英微博。精英微博的所有者多为现实生活中的公众人物,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为公众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如政府公职人员、明星、文学家、科学家、知名学者等等。自称“微博控”的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接受采访时说,“粉丝达到一万人就相当于办一份杂志,达到十万人就相当于办一份报纸。”听起来夸张,却也反映了话语权分配不均的问题。话语权不仅指某人在某时某地自由的表达了某些思想,更是指思想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精英微博粉丝众多,言论覆盖面也广,就像探照灯,亮度大且引人注目。那么没有动辄几万粉丝关注的草根微博,和“探照灯”相比只能算是人微言轻的“手电筒”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足140字的微博尚未发亮就会被信息洪流冲走,看似平等的草根和精英仍然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另一方面,在传播学中,经常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被称作意见领袖。微博上的意见领袖们信息往往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粉丝们一哄而上,又是转发又是评论甚至会去相关人士的微博上留言或谩骂。这种群体非理性的行为不是自由民主的体现,主观上是情绪发泄,客观看来是视线被动转移,更是对自身话语权的践踏。精英微博比草根微博更有权力制造拟态环境,草根微博则应更具批判精神才不会被轻易操纵。

3.拟态环境加速环境化

传统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对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实环境,但由于传播模式的限制,受众对于其营造的拟态环境只能被动接受,使其影响力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自媒体营造拟态环境的特点表现在新和快两方面。首先,由于自媒体的互播特性,新的拟态环境是一个可供受众参与其中,信息互动的环境。自媒体拥有现实身份,更加贴近现实环境,参与起来也更加方便;自媒体审查制度更为宽松,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于是成为人们离开现实环境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其次,自媒体的即时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过程和拟态环境的生成过程,并从侧面丰富了信息量。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品牌设计;传播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品牌营销的传统渠道正在承受着严重的冲击,广播、电视、书籍、广告牌等传统营销手段逐步被淡化,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新的媒体正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影响着品牌的设计与传播。传统的品牌传播策略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理念,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以适应新时期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发展。

1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设计特征

1.1通过细致入微的互动沟通,实现品牌功能与美的融合

品牌一直是商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品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怎样做好品牌设计,业界不同的人士有着不同的看法。要想正确把握品牌的发展方向,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各种媒介,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记忆。在品牌营销过程中,设计虽然只占据冰山一角,但是,对于品牌的推广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品牌设计是一种符号沟通,成功的品牌设计,是通过各种手段为人们打上品牌的烙印,通过细致入微的互动沟通,实现品牌功能与美的融合。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成功。作为一家商业性银行,招商银行的微博信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不仅利用微博这一平台,理财、金融等银行产品的动态信息内容,还社会公益、社会热点等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热点方面的内容。另外,它还积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吸引网友的关注,在活动中还有丰厚的礼品赠送。为了增进与网友的距离,提升网友对于品牌的认识,招商银行还利用互联网自媒体,与网友展开亲切互动,称呼网友为“葵花籽”,拉近与众多粉网友之间的距离,树立良好的形象。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取品牌的介绍,而是主动地对话交流,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分享信息,进行互动交流,所以,在品牌传播过程中,搭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也为品牌传播与推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2设计思维、创意要适应自媒体,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

如果没有载体,我们很难完成信息的传递。因此,自媒体时代,各种媒介,对于品牌的推广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五官来完成。获得信息最多的,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因此,信息传播如果利用视觉、听觉进行传播,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氛围也会最广。尤其是在自媒体时代,视觉、听觉的传播效应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利用视觉、听觉进行传播,离不开多媒体,尤其是当今社会,视觉信息与媒体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视觉设计活动都需要利用媒体来展示效果。因此,在品牌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创意、表现方式更应该与所依托的媒体相适应。因为不同的媒体,其设计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影像媒体强调视听一体化,比较注重动态元素,如声音、音乐、动画等,给人营造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而传统的印刷媒体,视觉设计比较注重一些静止的元素;如图形、文字和排版等;因此,品牌设计与媒介的特性关系十分密切。在自媒体环境下,设计者在进行品牌设计时,也需要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自媒体的传播特性是主动的、活跃的,具有很强的社交性,能够使品牌信息传播范围更广。以自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使品牌与受众之间距离更近,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公共的交流互动平台,品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受众,也增添了多聆听受众的机会。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品牌的设计形式,也要适应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思维、创意要适应自媒体,注重自媒体的传播特性,以有效的丰富了人们的感官,加深人们对于品牌的记忆,拉近品牌与受众之间距离。同时,在自媒体环境下,营造更多便于受众群体接受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展示效果。

2自媒体环境下的品牌传播特征

2.1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树立良好的口碑

在自媒体环境下,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企业只需要在相关自媒体网络上注册自己的账户,就可以企业的信息,使用户了解自己品牌。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已经不局限于被动的听取品牌的介绍,而是主动地对话交流,现代品牌营销,自媒体已经成为重要渠道,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营销平台,为企业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企业可以凭借博客进行品牌传播,自媒体环境下,博客是网络舆论潮流的引导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凭借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企业可以培育忠诚的用户,树立良好的口碑,以达到极好的宣传目的。近些年,利用微博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传播给网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微博这种营销模式,越来越受到众多品牌的青睐,在品牌的推广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企业都喜欢在微博中听众喜欢的话题,并在微博中与听众互动交流,以吸引更多听众,以此来达到营销目的。由于微博发展迅速极快,营销模式非常看重价值传递,如粉丝、认证、好友、名博等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营销效率极高。

2.2充分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

微信不仅是互联网时代适应于企业品牌建设的一种网络营销手段,还是自媒体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在微信上,无距离限制,用户通过安装移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进行新用户注册,然后,随意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商家凭借微信公众平台。可以随时提供信息,推广自家产品,展现各种微动态。只要有手机、平板、电脑在身边,就可以随时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微信营销互动,已经成为自媒体品牌营销的重要渠道,为品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新天地。现在的很多品牌都充分利用自媒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如中国石油不仅专门开发了自己的视频网站,还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在自媒体环境下,让群众及时了解企业相关动态,近距离了解企业品牌。目前,微信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利用微信来传播品牌,利用人们朋友圈的人际关系,进行品牌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企业能利用好这一资源,不仅有对企业的品牌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利于营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自媒体环境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自媒体,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根据自媒体的传播特性,做好品来设计,实现与受众之间的良好沟通。以适应新时期自媒体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发展。

作者:高鹏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瑜萍,马尚平.品牌营销的自媒体渠道及其利用方法[J].中国商论,2016(22).

[2]郑智斌,熊文珍.网络口碑传播与互联网的社会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1).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 公关活动 创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凭借其优越的传播优势,在相当程度上推动着传媒格局与传媒生态的变化,成为传播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趋势使得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从理念到组织实施,都受到了来自自媒体运营的巨大影响。认真分析这种影响,可以对企业顺应自媒体发展的潮流,掌握自媒体运营的特点、方法,创新性地开展公关活动,打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最终赢得公众长久支持,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自媒体传播对企业公关活动的影响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信息鞑フ撸以较为稳定的网络化手段,开放性地向目标受众传播各类电子形式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在我国现实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形式,以应用面广、受众稳定、交互体验优越等特点,在自媒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对舆论的作用,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企业公关活动的发展。

(1)便捷高效。传统的企业公关人员往往习惯于使用官方通稿、大型公开活动等形式来开展规范的、计划严谨的公关活动,以确保活动的周密性和可靠性,使活动朝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进,实现预期的效果。但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无序,与企业形象塑造相关联的信息随时随地地都会在目标受众中传播发酵,容不得企业按照公关流程有条不紊地展开严谨周密的应对,公关活动只能借助于官微、企业公号等自媒体平台更加便捷高效地以逐次回应、紧急声明等手段展开。

(2)反馈互动。传统的企业公关活动虽然也强调注重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反馈,但限于信息沟通条件限制,反馈的信息往往少、偏、慢,很难及时有效地对本次活动进行修正和指导,与受众的互动也往往是间断性的。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在官微和公号上的信息会及时得到受众回复响应,企业可以即时依据反馈信息,设计新的传播内容,与受众轻易展开良性互动,解疑答惑、增补消息、澄清事实等,使得公关活动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3)受众本位。企业公关面向目标受众,受众接受是基本目标,受众本位自然是公关活动的基本要求。但传统的公关活动由于沟通渠道上的不够通畅,依然只能以信息作为主要传播形式,“内容以我为主、兼顾受众接受习惯”成为传播主流。而在自媒体环境下,获取受众信息的便利,可以使得企业公关有条件先确定受众喜好,再围绕着喜好组织内容,引发受众阅读兴趣,附带传递企业商品信息或展开企业形象宣传,真正做到受众本位。

(4)无序扭曲。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来说少而集中,受众的注意力主要受到若干主流媒介的影响,可控性较强,企业公关活动在确立了目标受众之后,选择引导舆论的方式方法都较易做到有的放矢。但在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等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成为自媒体的信息源,他们看待事务的方式、角度、目的,表达的能力、方法,传播的途径、范围等千差万别,往往造成信息的无序传播甚至扭曲,增大了企业开展公关活动的难度。

(5)蝴蝶效应。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时效低,范围固定,传播效果易于检测和控制,传播失控的概率低,应急预案也便于制定和执行。但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信息得到迅速扩散,形成尽可能大的影响力,往往会对信息实施主观上的加工和再加工,加上多重转发和加工转发的扩散效应,很可能会使信息发出时的“蝴蝶抖翅”,演变成一场无法预测时间、地点、强度的“龙卷风”,造成局面的不可收拾。

二、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公关活动的创新思路

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开展公关活动的影响是全面的。面对上述一系列不容回避的变化,企业不仅仅需要了解自媒体的一般应用方法,开通企业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平台,更要及时调整传统公关活动的理念,深化对自媒体应用的理解,应对信息传播渠道从形式到本质的变革,努力在公关活动的设计思路上有所创新:

(1)角色转换思路:自媒体传播环境普泛化、自主化的特点,决定了自媒体信息的发出者和传播者更愿意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决定自己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行为,也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效果要依靠受众的多频转发和互动回应来实现。传统公关中“组织为主体、受众为客体、传播为媒介”的基础三要素思想,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了。自媒体环境中,受众的角色趋向多元化,既是信息的接受客体,也是另一个角度的传播主体,同时也是传播的媒介,企业此时也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放下信息主导的姿态,做好信息首发者、传播推动者、受众引导者等多种工作,确保公关工作被目标受众接受和配合。

以当前萨德事件为例,韩国当局不顾我国严正立场,推动萨德入韩,造成中韩关系高度紧张。一系列以经营正宗韩餐为标志的企业纷纷启动应急公关活动,第一时间在官微上声明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中企,与韩国无任何关系,坚决支持祖国行动。这种靠官方声明撇清自己的做法放在传统公关活动中无可厚非,但在自媒体环境下,却没有意识到角色转化的重要性,结果被思维多元化的网友们回复转发为“原来欺骗消费者多年,是个假冒伪劣”,网络上一片冷嘲热讽之声。

(2)转化引导思路:在自媒体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必须正视自媒体强大的无序性传播力度,认识到单凭少数官方权威、主流渠道的发声难以控制信息传播的方向,无法把握信息走势,也就无法把握公关活动的效果。新形势要求企业需要转换思路,顺应自媒体的传播特点,采取转化引导而不是批讲说教的方式,将自媒体的无序传播转化为有序传播,将一些可能出现的负面评论转发引导为善意吐槽,从而赢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如上例中韩餐企业不宜急着撇清与韩国的关系,可采用“正宗朝鲜族餐厅”来淡化先前影响,用“抵制韩国游,国内吃韩餐”来借力转化舆论情绪,对已经出现的假冒、欺骗等负面评价也可借相关账号用诸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口味不假有没有”等互联网调侃语气来引导,避免直截了当的回击,力求在一片和谐氛围中化解危机。

(3)核心价值思路:面对目标公众,借助于各种有效方法手段,努力塑造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几乎是所有企业经营者的共识。3 尽管自媒体环境下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趋向多元化,但还应认识到任何目标受众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因此发生大的变化。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传播的内容和基本指导思想还应该建立在企业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即树立鲜明的企业正面形象,获得目标受众的价值认可。

上例中企业要顺应自媒体环境,选取合适的表达方式、迎合目标受众的接受心理,甚至借力打力,成为网络热点的同时,要坚持维护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声誉,绝不可为求关注铤而走险,直接否认自身正宗韩餐品质,或是逆主流民意而动,为维护企业卖点,对抵制韩货说三道四、强词辩论,这都会动摇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三、结论

企业在自媒体环境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经过多年运作已逐渐适应和成熟,很多企业的官微和公号还形成了突出的风格,拥有众多粉丝,成为企业网红,为开展形象宣传活动带来许多优势,这表现出优秀公关人员具有对新事物、新方法很强的把握能力与应用能力。但自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复杂多变的传播渠道,企业还应在高度变化发展中把握自媒体应用的本质,与时俱进,提升创新能力与素质,充分利用好这一传播渠道,开展企业公关活动的全方位积极构建,推动企业公关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鲁.欲说还羞自媒体[J].经营与管理,2016.

[2]新浪财经.汉拿山声明:我们是百分之百中资企业[Z].2017.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4篇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

1.什么是自媒体

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了一份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提出的“We Media”报告,揭示了自媒体的基本特征:首先,自媒体应该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其次,自媒体应该是一种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媒体,其核心在于普通市民的信息自主提供与分享。因此,博客、播客、网络社区、论坛、BBS、E-mail等网络媒介形式,都属于自媒体。

2.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

自媒体是与大众传媒、传统网络媒体不同的信息传播形式,其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公共信息的生产方式由专业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转向了一般的社会大众,即草根进行内容生产与自主传播。从拉斯韦尔建构的5W传播过程看,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如右上表。

3.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2)传播内容个性化、草根化。(3)传播过程自由随意,信息可信度低。(4)传统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形成互动和信息共享。

网络流言传播模式分析

1.网络流言的宏观传播模式

在自媒体流言传播过程中,政府、网络自媒体、网民、公共突发事件构成了流言传播的四个重要支点。其模式如下图:

x

第一,整个流言传播处于复杂的危机环境中,突发事件是流言产生的源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一旦正常渠道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各种意见就会以非正常状态出现,并且演绎与放大公众的恐惧心理,进而推动流言的传播。

第二,政府信息公开与否是流言产生的主要根源。在危机期间,政府的信息越公开,公众获得的信息越多,对有关部门的信任度就越高,流言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第三,网民在流言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网民的不断互动形成网络议题和舆论,并与其他媒体形成互动效应,将危机信息影响力成倍放大。

2.网络流言的微观传播模式

在分析流言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中的传播过程时,笔者采用“六度传播模式”理论。该理论起源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

如上图所示,网络信息传播中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C),又是接受者(R)。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匿名查找、和接受信息。当然社会和心理因素会对每一个传者和受者产生作用,决定他们在网络上的兴趣和偏好,决定他们在网络上寻求什么信息,把什么样的信息输入到网络中。

以“蛆橘”事件为例分析

1.流言产生与传播的原因分析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观点,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暧昧性之积成正比。根据本文的上述分析,不难推断“蛆橘”事件中“别吃橘子”流言大肆传播的原因:第一,传播内容的特殊性。内容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饮食问题,涉及身体健康这一切身利益,其实现程度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第二,来自正规渠道的权威信息不足,推动人们通过网络寻求信息和答案,人们在网络中针对“蛆橘”事件交换意见,形成舆论议题,流言亦如附着温床的细菌般滋生。第三,传播时机的特殊性。时值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第四,传播途径的特殊性。网络自媒体是一种私人媒体,传播过程自由随意,且“把关”功能弱化。

2.自媒体在流言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分析

第一,流言的始发地。自媒体的本质在于草根内容的生产,这种原创性已经让其成为公民自我表达意见的主要场所。

在“蛆橘”事件中,一部分人收到手机短信后,会把短信内容输入电脑,利用博客、论坛、QQ、MSN、电子邮件等渠道对信息进行再传播,进一步拓展了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得更多受众了解这一事件。同时,网络自媒体会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对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论证。

第二,流言的扩散地。流言在自媒体环境中的传播速度极快,网民能够通过各种相应的手段轻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于网民的大量介入、参与和互动,并利用复制、粘贴的便捷性和网络“把关”的弱化,“蛆橘”事件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影响力不断增大的议题。

第三,流言的接收地。网络信息传播中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C),又是接受者(R)。流言在博客、论坛、贴吧、QQ、MSN等自媒体之间传递并接受,再传递,形成了产生、传递、接受这样一个融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为一体的传播系统。

自媒体环境下流言传播的控制策略

第一,信息公开,是网络流言控制的基本方略。建立以政务公开为核心的信息传输网络。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为危机传播制订了基本的政策依据。

第二,打造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危机信息平台。在现代传播条件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可以形成组合信息渠道,从而为媒介融合创造条件。

第三,确立以公众责任为前提的危机传播伦理。网络流言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建立这样一种理念:公众也是传播控制的基础,也是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舆论反转 舆论搭车 舆论站队 议程设置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播环境,也改变了舆论环境:当人人手中都有发言的“麦克风”时,传统媒体传播的绝对优势被打破;当传播的开放与声音的嘈杂以及社会问题的并发等现象共存时,舆情的躁动、压抑、情绪化等问题也开始更严重的呈现。这是自媒体时代舆情发展的新常态。

其中,舆论领域的典型变化有:舆论的反转、舆论的搭车、舆论的站队。这种受众层面、舆论领域发生的变化,既由传媒环境的改变带来,又反过来影响着传媒环境,影响着传播的效果。最典型的体现就是,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了冲击,处于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议程设置理论出现了弱化现象。这是自媒体传播时代,传统媒体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舆论引导中应该重视和解决的现象。

一、舆论反转:逆反的事实让议程设置失去方向

议程设置理论的引导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议程设置者对信息流向和信息流量的控制:通过信息流向控制对象想什么,向什么方向想;通过信息流量控制对象对信息重要性的认知。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由议程设置者主导和控制,对象缺少接触更多信息的条件,也缺少开放思维养成的信息基础,议程设置者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流向和流量,从而为议程设置理论的生效和效果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在自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流向控制首先遇到了挑战。尽管,议程设置者按照自己的预想,或者按照自己对新闻信息的理解,在第一时间设置了议题,企图引导舆论,但是信息的流向在随后的传播中却可能出现反转,这就是新闻中常说的新闻反转现象。因为,新闻的反转,舆论也跟着发生了反转,之前设置的议题有时不得不面对自相矛盾的尴尬。这种尴尬会让议程设置失效,也会损坏议程设置者的公信力。

新闻为何会产生反转?一个原因是,时效性与碎片化的结合。在自媒体环境下,媒体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开始加速,人们所理解的时效性变成了即时性――最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公之于众。同时,自媒体时代,碎片化传播成为一种习惯,很多信息未经核实或并不全面也被广泛传播。于是,媒体最初对新闻的呈现就存在着片面化和表层化的风险,这种风险导致了新闻传播中的新现象――新闻反转,以及随之而来的舆论反转。

此类新闻反转现象在新闻报道中并不少见:女司机被逼停遭暴打,正当舆论对打人者义愤填膺时,事发时的行车记录仪却显示,两车早有并线、别车的斗气交锋,女司机被打事出有因;导游对没有消费的游客破口大骂,正当公众开始指责导游素质时,却有人指出这本来就是只要1元钱的低价“旅游消费团”。这些反转的新闻随着更多事实的披露出现了转折,围绕这些新闻的舆论也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向。

新闻反转的第二个原因,是记者报道的失实,与对某种舆情的刻意迎合。最新案例是,中国青年报报道的人大新闻系毕业生回炉职校的新闻。新闻在最初公布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共鸣,人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个案:大学教育尤其是文科教育需要检讨;大学生应该更加务实地追求理想。但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假新闻,人大并没有报道中出现的毕业生,记者新闻采访不够扎实,而且给人留下了软文的嫌疑。其实,记者报道的内在思路,就是迎合和刺激公众对社会舆情中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感叹。

新闻反转导致了舆论反转,舆论反转让议程设置出现了方向偏差,甚至是方向上的矛盾。在面对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时,议程设置的时机在哪里,议程设置的角度在哪里,这两个问题成为舆论反转背景下,议程设置需要面对的两个难题。一旦时机把握得不对,要么错失引导的良机,要么贻误报道的时机;一旦角度把握不准,要么产生偏差引导无效,要么自相矛盾,颜面尽失;要么陷入新闻失实的尴尬中,损害媒体公信力。

二、舆论搭车:流动的热点让议程设置难以聚焦

舆论搭车的现象早已有之,但作为概念出现,与一起偶发的公共事件有关。2015年5月2日,哈尔滨铁警李乐斌在黑龙江庆安火车站“开枪击毙”农民徐纯合,因为事件涉及对象的敏感及标签化,加之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事件在舆论领域迅速发酵:警察开枪的正当性如何,农民被击毙与其访民身份有关系,成为舆论追问的热点。

本来,事件并不复杂,而且现场有录像,只要公开录像,事情的真相就会水落石出,舆论也就会随之平息。但遗憾的是,虽然公众对事发时现场录像翘首以待,但是,官方迟迟没有公开录像,反而以慰问和嘉奖的形式,肯定警察开枪的行为。这种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无疑使整个事件火上浇油。

结果,开枪事件的真相虽然停滞不前,但当地关于官员举报的爆料却多点开花,不仅慰问的领导被举报,与枪击案根本没有关联的其他部门的官员也被举报。这些举报因为枪击案的地域联系,顺带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并引起了舆论更大、更多的质疑。

直到5月14日,完整的现场录像才在央视公开。通过公开的视频,人们发现其实警察开枪的行为并无不妥,之前舆论的各种怀疑和猜测只是一种合理想象。遗憾的是,因为公开真相的速度太慢,舆论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舆论引导处于一种失败状态。

对于此类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称之为“新闻搭车”:即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枪击案主体新闻事件时,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关注的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公众视野,举报人会趁社会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时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①新闻搭车让一些潜藏的诉求借助一个停滞不前的舆情得到释放。

“新闻搭车”现象的出现,与舆情表达的不畅和压抑有关。有时,公众缺少应有的公共表达能力,他们无法表达内在的利益诉求;有时,公众缺少通畅的公共表达渠道,即便他们想发出声音,能发出声音,也没有发出声音的平台和机会。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所谓的舆情只是潜藏在公众内心的“潜舆论”,如果不经过打捞还无法以清晰的面目出现。这些舆情也就是沉没的声音。此时,如果有一个相关的舆论焦点忽然出现,这个舆论焦点就可以成为表达诉求的一个载体――人们借助焦点吸引而来的注意力,将自己的诉求进行表达。

当舆论搭车时,舆论引导也就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决定着舆论引导的效果,影响着议程设置的展开与成效。

首先,舆论热点处于多发和流动状态。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舆论热点由传统媒体提供,它们所设置的议程,也就是舆论的热点。在自媒体环境下,舆论热点不再由传统媒体单方提供,所有可以呈现在眼前的具有新闻价值和冲击力的信息,无论其是由传统媒体提供还是由自媒体提供,都可以成为舆论热点。这就意味着舆论热点处于多发和流动状态,处于转换和替代状态,这让传统的议程设置有些跟不上节奏。

其次,舆论议程处于压缩和错位的状态。随着传播主体的增多,议程设置的主体也在增多,信息流动的速度,舆论热点的切换也随之加快。导致的结果是:议程设置的过程被压缩,一个议程刚刚被设置就可能被下一个议程所代替,所设定的议程根本没有得到有效展开;议程设置的效果差强人意,不同主体设置和关注的议程未必统一,各方的议程可能存在错位状态。当议程只是如热点一样存在并转换时,议程设置的效果也就随之失去。

这就要求议程设置的信息流动必须加快,必须在搭车舆情出现之前,实现对焦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同时,还应该通过推动两个舆论场舆论共振的方式,实现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中国,“主流媒体舆论场”所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是传统大众媒体,其新闻议程的设置和舆论的偏向都控制在把关人手里,整个舆论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受众缺乏反馈发声的机会。而“民间舆论场”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具有双向通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且拥有更强大的参与能力。②只有实现舆情的顺畅表达,实现舆论的共振,搭车现象才可能消除,议程设置的焦点才可能得到聚焦。

三、舆论站队:对立的姿态让议程设置无法内化

想什么可以决定怎么想,这是议程设置的前提假设。在自媒体时代,这个理论前提受到了冲击。因为想什么离怎么想的距离被自媒体介入、拉大,而公众原本具备的选择性接收和选择性理解的能力,被放大、激化为舆论站队――面对一个争议性的现象或问题,人们在做出判断时不是先进行理性思考,而是任由情绪先行,任由成见主导,在没有进行严谨判断之时,就匆忙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找到自己的立场,并习惯于通过站队和对立的方式,显示自身的与众不同。

在自媒体时代,舆论站队的现象有很多。几乎每一个争议性的问题,都会存在舆论站队情形。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便是带有营销色彩的人贩子是否应该判死刑的争论。作为一个公共议题,是否应该加重对人贩子的法律惩罚可以讨论,这是打击和治理贩卖儿童行为的一个角度。但是,在讨论过程中,人们却似乎忘记了核心议题是什么,陷入了针锋相对的舆论站队中:一方认为人贩子应该判死刑,不判死刑不足以弥补失子的痛苦,不足以平民愤;一方认为坚持判死刑者缺少基本的理性思维,其思维简单幼稚,根本就是在添乱。

在舆论站队过程中,公共议题在不知不觉发生着转移,最应该讨论的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人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彼此的话语的“争风吃醋”上:要夺取话语权,要压倒对方的观点。如此,才能显示自己观点的正确,自己思维的优越。这是舆论站队必然产生的结果。当人们以站队代替思考,以站队回避交流时,人们最在意的已经不是如何推进核心议题的讨论,如何达成更为有效的共识。而是,自己站在哪一方阵营,以及自己的观点能够占得上风。

舆论站队与传播学中的选择性理论有关。在宣传性新闻中,舆论站队还与宣传的逆反效应有关。尤其是,自媒体环境下,公众的接受心理已经改变,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增强,他们拥有了更多表达的机会和话语权,当然信息的碎片化和社会的浮躁化,也让他们表现出了情绪化的一面:他们没有耐心去等待、探究事实真相;他们没有理性去分析、判断事情的是非。在看到公共议题时,通常成见先行,观点先行,缺少了深入、深刻分析的自觉。

从接近事实真相的角度看,任何事情都可以质疑和讨论。质疑可以去伪存真,可以促进交流,可以接近真相。而讨论可以加深理解,可以达成结论,可以形成共识。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进行质疑,以什么样的思维进行讨论。如果质疑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质疑只是为了表现自我的不同,那么质疑就可能成为一种刻意的表演或不负责的发泄。同样,如果讨论的过程中缺少理性思维,缺少表达的规范,缺少相互尊重的自觉,那么讨论就会陷入鸡同鸭讲的尴尬中:虽然必须都在表达,但是根本不在意对方在表达什么,所谓表达只是自说自话而已。结果,所谓质疑和讨论必然引起舆论站队现象。这种现象让舆论引导的效力直接减弱。

具体到舆论引导中的议题设置时,舆论站队导致了议题设置的失效:议题设置的话题未必是受众关心的;议题设置的结论也容易引起受众的对立、对抗。毫不夸张地说,舆论站队让议程设置理论处于一种失效的风险中――媒体可以设置议题,但是对抗的姿态让议题设置处于虚化的尴尬境地。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俗文化品牌;自媒体;传播策略

山西民俗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国中原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经数千年相伴而生。它不仅将不同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入其中,还将其表现形式影响传播至多个省份,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山西的民俗文化逐渐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各地市政府也将这些民俗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品牌化包装,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品牌,晋中社火节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历经十余年打造的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在传播上尚缺与同时展的系统化构建,例如文化品牌建设依然缺乏系统性,宣传策划与排期不甚合理,视觉形象随意性大,进而造成了文化品牌知名度低,影响力弱的问题。特别是在自媒体环境下,更表现出与年轻群体的互动性与传承不足,传播内容的创新不够与传播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那么,在碎片化信息为主要传播内容的今天,利用何种创新信息内容与组合方式,将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的核心内涵清晰、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

一、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晋中社火节依托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群众基础的晋中社火文化,在结合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政策之下,形成了山西省内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品牌。在晋中过年有年味儿,逐渐成为山西乃至周边京津冀地区的普遍认知。虽然在民俗文化传播范围的角度而言,这些成就已经走在了全省各个民俗品牌的前列。但是就晋中社火节民俗文化品牌的传播的效率与效果而言,品牌传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都比较弱,与今天碎片化时代信息的传播发展并不相适应。首先,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在内容与视觉形式方面缺少与时展相匹配的创新。提及社火文化的表现形式,大都直接联想到秧歌、高跷、旱船等表演形式,以及花灯、焰火等视觉元素,却少有符合品牌策划与推广的系统化的视觉形象,更缺少与之匹配的品牌媒介传播策略。这是因为对品牌缺乏长久的创新机制和创新研究,需要在文化层面的创新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其次,文化管理部门对互联网媒介的传播特点认识不足,因此投放也相对不足,这与传媒发展的大趋势有着一定的差距。第三,自媒体传播形式已经是大势所趋。自媒体所带来的让大家告诉大家的传播方式,具有简洁、快速、生动与不可控性,谁能掌握这一规律,占据话语主导权,谁能够在自媒体传播领域占据领先位置。但是目前晋中社火节在互联网媒介宣传上的工作,缺少针对性,更缺乏有目的性和组织性的传播组合,因此在传播效果上显得相当乏力。

二、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传播的自媒体传播策略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的功能将沟通交流功能与信息传播结合起来。微信、微博、易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自媒体”这种新型传播方式,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有着广泛的群体用户与用户黏性。借助于互联网自媒体的传播环境,更能使这种看似“草根”的媒介形式,才能形成对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传播更有效的长久发展势态,形成与时俱进的传播形式。为了使自媒体能够在晋中社火节品牌的传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则需要针对其传播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规划。自媒体的特征是用户创造内容,以满足受众“碎片化”的信息获取习惯。每个社交媒介的个体用户都有成为“自媒体”的可能,社交媒介就是传播平台,他们的主动转发、收藏与分享都或有意无意的成为了“自媒体”的一份子。这就是属于自媒体的“浸入”特征。如果信息无法激发用户的主动分享,信息传播就会就此戛然而止。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碎片化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关键在于,利用好自媒体的传播内容须具备高度个性化、互动性和体验性的形态,才能更有利于信息传播。晋中社火节品牌传播可以基于以下几点进行:(1)要建立以大众传播对象为核心的有针对性互动体验传播策略。在信息的组织上,切忌长篇大论,更忌冰冷直叙。而是要时刻考虑大众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感受,让大众对信息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分享才是传播的关键。(2)构建个性化文化传播策略。搜集与分享是人们在碎片时间中处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内容过于庞杂或者冗长只会让用户无法全部阅读。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且具有及时性与互动性强的个性化阅读,成为用户认知信息的基础。这些正是自媒体在传播方面的共有特点,这些特点又可以将更多具有相同爱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自然聚合形态社群传播的用户群体,高度的互动性内容又可以引发信息的二次传播。(3)促进视觉内容形式的创新。晋中社火文化所固有的视觉符号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固有认知,这些认知虽然古朴与原生,但是也显得陈旧与粗陋。在碎片化时代,以用户的视听感受为主导,过于追求古拙与原生态,在新媒介传播中往往显得缺乏传播动力。因此,需要在品牌视觉传播的内容上进行有策略有目的的进行设计。不仅要让用户在浏览信息中接受文化,使之在进一步传播中成为热点文化,再以热点文化为宣传点,结合线下宣传配合的共同作用来推广晋中社火文化与社火节品牌的传播。

三、构建有效的自媒体问题应对机制

在信息快速传播,品牌的快速推广等方面,自媒体操作便捷,有利于文化与信息的传播。但凡事皆有两面性,自媒体的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信息传播者素质也良莠不齐,所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正因如此,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需要构建有效的自媒体问题应对策略。内容与方向上做有必要的引导,充分分析并有效减少信息中的歧义所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同时,需要加强渠道把关和法律法制体系建设,对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预估与评判。这就需要在传播内容上通过政府把关,使信息准确传播出去。通过行业自律与载体运营商把关,减少信息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且不断加强社会监督功能构建相应的问题应对策略,发挥好自媒体的优势,让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传播出去,也让更多的人认识晋中社火文化并愿意参与其中,使晋中社火节文化品牌为山西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2]刘东明.网络整合营销兵器谱[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

[3]迈克尔•波特,乔斯琳•华莱士.自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营销[M].刘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

[4]刘向晖.互联网草根革命[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5]谢继武,闫静莉,李少博.内蒙古民族文化在自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媒体环境;官方媒体;特质;举措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114-03

技术的力量总是可以不动声色地改变世界。曾几何时,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只能是官方媒体,报纸或者广播电视;资讯的流动,也只是媒体向受众自上而下的灌输、。这段简单而纯粹的“官媒”一统天下的时代,终结于新世纪千禧年。短短十几年,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迅速壮大。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自媒体在科学技术的丰厚土壤里孕育,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新闻传播正由党政主导的单向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向传播转变,由专业传播向公众传播转变[1]。尽管官方媒体依然强势、主流,然而资讯的主体,已由过去的官媒一方变成了以自媒体为标志的四面八方。官媒习惯于万众一心、一锤定音,而自媒体的常态则是五音杂陈、众声喧哗[2]。自媒体的风华正茂,让官方媒体有了被边缘化的危机感。可以说,官方媒体正在经历着一次堪称“革命”的空前挑战,抑或是凤凰涅的难逢机遇。

一、官方媒体的特质

官方媒体通常被称作“主流媒体”。而所谓的主流媒体,按照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张首映的界定,“主流媒体和主流报章在国家民族或党政价值观上主要是弘扬主流价值的报章。”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而,官方媒体主要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官方媒体肩负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双重任务,它具有三大特质。

(一)大局为重,稳定先行,宣传思想大一统

“大局为重,稳定先行,宣传思想大一统”是官方媒体的首要特质,这一特质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中国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之后,最怕的就是乱。乱为中国难承之重,在各种思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涨程度的今天,放弃媒介的舆论壁垒,风险可想而知。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或者一名普通记者,也许我们在为个人表达自由的受制而愤懑不平。但作为决策者,却必须要在制度的天平上慎重考量。还记得温总理同《华盛顿邮报》记者算的那笔帐:再多的积累,被十三亿人一除就微不足道,再小的事情,被十三亿人一乘又成为天大的麻烦[3]。新闻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是党的政策声音的贯彻者、宣传者,也是社会正确舆论的引导者、凝聚者。大是大非面前,新闻报道应当首先考虑社会效果,考虑对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否有利。在去年“8.19”重要讲话中为新闻宣传工作制定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二)消息权威,发声谨慎,突发事件报道滞后

官方媒体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资讯横流、信源纷杂的当下,在听闻重大事件发生后,受众依然会主动寻找官方媒体来验证。只有在官方媒体上看到该事件的新闻,受众内心才会消除怀疑、报以确定。这正是官方媒体长期以来建立的公信力、权威性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自觉呈现。当然,对于拥有众多社会资源和信息优势的官方媒体来说,整合信息、还原真相、消除不确定因素,是其最基本的职业要求,也是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应承担的分内之事。但在实践中,一些政府部门却习惯于采取“堵”的思维应对危机事件,不公开、不回应。权威性的权力机关不在第一时间出面讲真话实情,最容易造成信息在多级传播中的扭曲和衰变,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必然来临[4]。在信息无孔不入的今天,面对突发事件,“躲”或者“堵”已然无济于事,官媒的反应速度和回应态度对于化解危机至关重要。

(三)避免套话,拒绝空谈,扎扎实实改文风

语言的陈词滥调透露着观念的陈腐。终其一生都在反对“党八股”,他把“党风”和“文风”联系起来,向空洞的文风发出了强烈的谴责,称“面目可憎”。这说明参透了语言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强大力量。“套话、空话”是官方媒体一直以来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这些现存的弊病引起受众读者的强烈反感,使得一些官方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受到严重摧残,以致人民群众中流传着“讲话没有不重要的,会议没有不圆满的,掌声没有不热烈的……”之类的辛辣调侃。但不可否认,官媒也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克服这一缺点。十期间,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及、两位政治局常委不约而同地在听取汇报时强调“不念稿子”。这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种提倡,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一种愿望:不搞形式主义,多做实事[5]。“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本质上针对的是党内、官场,但对于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更是一句醍醐灌顶的警世恒言。“大力发扬‘走转改’精神”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一阵轻风,而应将其保持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一种常态。新闻工作者需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讲话精神,领会人民群众、受众读者的愿望,扎扎实实地改进文风,避免套话、杜绝空谈。笔者期待“改文风”这一“进行时”的特点早日化为“完成时”的优点。

二、自媒体环境下官方媒体的必要举措

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在信息内容、议题设置、话语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提出的“两大舆论场”即这两类不同话语体系的必然产物。所谓两个舆论场,一个是指与官方媒体相对应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与自媒体对应的民间网络舆论场。在官方舆论场中,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媒介资源的控制者手中。而网络舆论场中,“把关”相对较弱,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自媒体尚未大发展前,官方媒体始终在“主流舆论场”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而如今,自媒体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官媒面前,使唱惯了主角的官方媒体,第一次有了失落感。官方媒体若想继续位居主流,需低首下心,向许多出色的公民记者学习。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才能以准确的客观事实和真知灼见正确地引导公众舆论,发挥官方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6]。

(一)官媒需主动走下神坛,学会倾听和理解

得民心者得天下。实现官媒与自媒的融合发展,官媒的态度与行动至关重要。面对自媒体的挑战,夜郎自大还是俯首下心?实践早就给出了答案。我们无法悖离传播规律和时势去行事。人民日报1997年开办人民网,2012年推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3年在版面上辟出二维码传播形态,2014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新媒体矩阵中的最新成员――移动客户端上线。66岁的人民日报,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张报纸,它和新媒体集群正在互相借力,关系越来越紧密,影响力越来越大。记得人民日报开微博的最初几天,评论里有很多骂声甚至脏话。但评论系统始终未关闭,言论也没有被删除。几天后,评论中的理性对话就渐渐多了起来。可见,官媒融入自媒这个新鲜领域,首先需要一份胸怀与耐心。其实,谩骂并非都是恶意,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寻求被关注、被倾听的情绪。令人欣慰的是,人民日报经受住了这个考验,同时也抓住了改善官媒与民众对话的机遇。这也表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的传播目的从“说服公众”向“求得理解”迈出了一大步。“理解万岁”这个八十年代喊出的口号,在传播领域直到今天终于得以体现。因此,对于已经造成刻板印象的官媒,若想避免陷入“塔西佗困境”,获得年青一代的接受与信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低姿态,倾听民众的声音。

(二)官媒要与自媒共舞,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传播规律

“官媒”与“自媒”各具特色,各行其道不如优势互补、融合共生。自媒体对于打惯了官腔的官员和官方媒体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当官方人士口操冷淡、枯燥而又傲慢的官话甚至是谎言时,实际上是在政府和网民之间高筑厚墙,将网民拦在墙外[2]。如果政府无视网上交流方式,不懂网络传播常识,势必会造成官民沟通的巨大沟壑。当自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间声音和行动迅速凝聚,甚至主导事件的舆论导向时,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就必须作出调整。互联网时代,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下的官方媒体应该加强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以平等、从容、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对来自自媒体和民众的呼声, 并且将言论落到实处。官方媒体要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其运用自媒体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当听到不同声音时,官方媒体不应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而应主动融入其中听取民意,关注这个日益重要的舆论场,寻求理解与共识,逐步实现官方媒体与自媒体的融合共生、和谐共舞。

(三)官媒需改进话语方式,认真解读民众关切

顺应时展,官方媒体不仅要在形式上改进、姿态上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革新。网友调侃说:“看新闻联播,你会知道领导想让百姓知道什么。看微博,你会知道百姓想让领导知道什么。”其实,双方具有强烈的互动期待,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并非不可交融的“逆世界”。实现“官媒”与“自媒”的良性互动,官方媒体要积极改进话语方式,主动回应民间自媒体的关切,提高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不能要求、等待自媒体与自己保持一致。实现“官媒”与“自媒”的合理交融,唯一需要改变且能改变的,就是官方媒体。它与自媒体的随意化、自发性不同,它是精心打造出来的。换一种方式来打造,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这种改造,并非迎合公众,而是用公众喜欢的方式说话。譬如,官媒入驻微博,以“微博新闻”推进文风改革。由于微博天生的“草根”属性,其话语方式体现出鲜明的群众语言和网络语言的风格。官媒微博语言的风格,既不能沿袭以往的“新华体”、“人民体”的严肃风格,也不能“拿来”网上流行的“凡客体”、“咆哮体”,更不能为了凸显亲和力而滥用不规范的网络流行语[7]。此外,官方媒体必须抛开大话空话,要及时人民最关心的信息,消除由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公众舆论躁动。

三、结 语

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传统媒体已经到了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刻不容缓[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繁荣,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浮现, 当下的传播变革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官方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媒体是让社会更清醒的一面镜子,当镜子里看到丑恶,不应骂镜子,应该自省。政府适度放宽对社会自我组织的限制,培育公民社会成长,是社会良性前行的必由之路。“沉着稳重”的官方媒体面对“青春活跃”的自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质,积极应对、主动前进到民间舆论场域,以清新姿态诠释政府主张、回应民意关切,努力做好互联网纷乱信息的过滤器,网络偏激情绪的缓释剂,国民心态的压舱石[9]。

参考文献:

[1]丁伟.掌握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主动权[J].新闻战线,2012(7).

[2]胡泳.“一言堂”VS“众言堂”南方传媒研究[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2.

[3]李彬.清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力丹.虚拟舆论场:政府怎样发挥主场优势[J].人民论坛,2011(22).

[5]孙月沐.官媒如何不空谈?[J].传媒,2013(1).

[6]李夏至.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该如何发力?[J].新闻战线,2012(6).

[7]王君超.主流媒体微博: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J].中国记者,2013(10).

[8]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人民日报,2014-04-23.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自媒体;涉警舆情;引导

我国从1994年开始接入互联网,21世纪后,信息技术更是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自媒体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背景下,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记者,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的现实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互联网存在大量涉警负面信息,甚至出现了警察“妖魔化”的说法,已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使公安工作极度被动。因此,如何正面引导涉警舆情势在必行。

一、自媒体的普及和发展对新时期警察形象的建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自媒体上负面情绪表达泛滥

近几年中国上网人数急剧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位居世界第一。为此,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正确地引导广大网民,成为公安机关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网民依托自媒体对公权力的天然反抗,使得警察首当其冲成为舆论矛头的众矢之的

由于自媒体信息具有传播范围广、信息流量大以及开放性、感观性、交互式等特点,使得各种声音极容易被扩散和传播。从以前的有图有真相,到今天的微视频的广泛流行,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自媒体去参与质疑政府公权力的行使,以及公安部门的执法行为[1]。

(三)网络舆论监督在实现媒体监督公权力的同时也给公安工作不断的自我完善提供了外在条件

自媒体在给广大网民提供监督权和表达权的同时,也给政府权力机关的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而作为政府公权力的代表,公安机关的工作总会受到了广大网民和自媒体的关注,网络舆论监督在对公安工作形成挑战和负面影响的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庞大的上网群体形成的主流民意是促进公安机关改善工作的原动力。一方面,负面的互联网涉警信息使公安机关被动地对相关修正工作做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2]。

二、自媒体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一)对当前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够,对涉警舆情引导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关注网络舆情,应该成为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的一个工作常态,必须时刻去关注当前的网络舆论环境,知道民众关心些什么事件和话题,哪些敏感话题最容易炒成网络上的热点舆论事件,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不知道这些,势必在对外发声的时候可能会触碰到舆论敏感的神经。另外,当一个涉警舆情事件发生以后,往往有时因为缺乏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分析,从而应对失当,手忙脚乱。

(二)对涉警舆情的回应时效性差,错过了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

从最近两年的涉警舆情来看,往往是负面涉警信息在互联网炒热并高度发酵后,公安机关或相关部门才出面澄清,而这时执法机关的公信力已大大遭到破坏,负面舆情只会进一步恶化。原因是涉警舆情事件发生以后,基层接到的信息基本由上级公安机关或政府部门领导层层审批,工作环节多,又没有建立好快速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致使应对迟缓,进而在舆论引导过程中显得及其被动[3]。

(三)自媒体时代舆论主体身份的虚拟化使得源头信息监管遭遇困境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和接收者,又由于话语主体可以匿名的特点,使得一些持有不良诉求的人在网上恶意炒作成为可能,另外信息的随机性和不可控性,这些都给公安机关的信息监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在公安机关内部,由于民警信息意识、保密意识不强,也出现过有意或无意泄露工作秘密的问题[4]。诸如此类,复杂的信息来源带来了信息监管的难题,这使得涉警舆情的预防和引导都举步维艰。

(四)正面宣传能力不足,舆论引导水平有限,致使涉警负面舆情泛滥

公安机关一直以来都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办案上,而在自我宣传方面的能力欠缺,宣传工作也主要通过一些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这大大的失去了自媒体上的广大受众,结果使公安机关的宣传工作局限在一种被动的视听范围内,缺少与媒体和民众的互动。与此同时,在公安机关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多以兼职人员为主,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业务培训,而如今的公安工作已经处在了高度发达的自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对今天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传统的形式单一,内容深度有限的宣传工作显然不能引导今天的舆论方向,尤其在负面涉警网络舆情事件中,舆论引导工作显得非常薄弱。

三、自媒体时代做好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网上的涉警舆情,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9篇

2010年12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专题栏目《看见》。三年来,《看见》实践着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探视时代的深层神经,引发观众对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物进行思考,反思我们生存其中的社会,客观展示人性的复杂,不回避矛盾,宣扬人性的真善美,力图促进个人素养提升,创造和谐社会环境,创造美好社会生活。

栏目形式

《看见》利用电视特点,展示屏幕上的人际交流,重视画面特写造成的视觉冲击力,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凸显语言之外的一些信息。如《教练李永波》节目最后,李永波在话题中戛然而止,指着手表说“我一点三十的飞机”后,便匆匆离去,没有和柴静握手道别,隐含着李永波强烈的“自我”个性。

《看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事件为中心说故事,主持人起串联作用,对大量视频进行编辑组合,构造故事,事件中展示出来的社会问题为节目核心,人物本身是为事件服务的,如《望乡》中的老王、老谭,《生死时速》中的大卡车司机“冬天真冷”、张晓东,《百分之九十九对百分之一的拆迁》中的秦炯柱、李健民等。另一种是人物专访,遴选新闻性很强的人物,通过柴静的访谈,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人物带出事件,但人物是节目的看点和核心,如柴静专访黄渤、贝克汉姆、李连杰、周星驰、冯小刚、李安、李永波、卡梅隆等。人物访谈更需要主持人把控访谈,挖掘深层信息的能力。

无论以事件还是以人物为中心,《看见》的文本结构大致是:首先导语引出主持人——交代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预先提出问题提请观众关注;接着丝丝入扣还原事件讲述故事或访谈人物——穿插大量背景资料,注重悬念、冲突,画面、同期声、配乐和解说共同运用,恰当剪辑,主持人全能视角观察事件或人物;最后主持人结尾——对事件进行总结,评点带有倾向性。文本的核心部分为主持人以旁观者的身份置入故事,带领观众进入事件或替观众向新闻人物发问,看似客观,实则倾向性鲜明。

选题特点

《看见》题材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的热点或来自被人们忽视的一些点,这些点都切入社会的灵魂深处。《看见》设置的议程,迫使观众不仅仅是感性地唏嘘,更是理性地思考,反思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和个人。

作为新闻专题,《看见》选题遵循史家惯例“不隐恶,不扬善”,秉笔直书,时代感强。有些选题有一定的敏感性,有些题材相当沉重,如雅安地震后柴静再次采访(电话)国家地震台网预报中心主任刘杰而涉及的地震等灾难预警机制的《地下战争》、城市化问题中的拆迁《百分之九十九对百分之一的拆迁》、骗取民众善良的《跪行母亲》等。

一个民族的强大靠的是智慧,是思想。没有人生而知之,人需要接受教育。社会是个大熔炉,除却家庭、学校教育,其教育很大一部分靠媒体,媒体深度刺激的是人的灵魂,是对人思想的净化。个人的素养高了,社会的美好度也就高了。

在信息获取异常容易的自媒体环境下,媒体内容为王是永恒的真理。媒体经营与管理者提出活动为王,目的是让媒体能更好地传达到受众跟前,让受众汲取其内容。没有内容,媒体便失去存在的价值。在喧嚣浮躁的浅阅读时代,有责任感的媒体一定要秉承并发挥媒体的深度功能,让民众能深度思考。《看见》的选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传播简凡中的社会正能量。感动与社会同在,人间的大爱总能温暖每一个脆弱的人。《爱的棋局》讲述的是一盘特殊的棋,四位象棋大师与一个身患尤文氏骨癌的12岁男孩刘洋的对弈,社会的爱心让刘洋父母没有了治疗费的负担,刘洋有了治愈的可能。雅安地震,再一次让一个坚强的姑娘——廖智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生命美得让人流泪》展示的是这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儿和双腿的姑娘参与雅安地震救助的身影。廖智,雅安地震最美志愿者,个子小,拆掉假肢,可以钻洞,有被救的经验,更有可能挽救一些生命。如她所言“被人信任的感觉很好”,这就是她参与救助的原因。《为你而战》讲述了两位毫无关系的母亲互相为对方的儿子换肝的感人故事,让人们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给人们感动的正能量。

揭示名人的多面性。揭开名人表面的光环,展示名人的多面性。《旁观者周星驰》由周星驰当选广东政协委员开会迟到、讨论缺席为由头,通过访谈揭示了他的成长历程、电影观以及人生观,给观众展示了一个怀揣梦想、经历辛酸的演员。周星驰在电影中塑造的嘻嘻哈哈吊儿郎当的小人物形象掩盖着他苦涩乃至酸楚的脆弱内心,这才是真正的人。《教练李永波》展示了一个强硬教练的形象。李永波曾因消极比赛备受指责,被认为是对观众的戏弄,是对体育精神的践踏,片中李永波也对竞技体育的成败进行了反思。因为雅安地震中壹基金发挥了巨大作用,于是有了《独立的滋味》,展示了李连杰由一个武打演员到热衷公益事业的历程,从中可以看见李连杰的真诚和理性。

原生态展示生活的复杂、艰辛、无奈与温暖,沉重中蕴含人文关怀。《望乡》提出了不再年轻的打工者的命运与归宿问题,如何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节目客观揭示出这一问题。《中国式合伙人》通过好朋友合作办公司,提出了公司发展壮大后的合作、竞争以及用人问题等。《兰考弃儿》直视社会的良知,探索孤儿救助体系问题。《沉默的呼吸》中张海超的开胸验肺推动了《职业病防治法》的尽快出台。

看似边缘的话题,却是社会必须重视的现实。《选择与尊严》谈到了“尊严死”,对于那些生病因经济困窘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的人,谈尊严死,正如罗点点所说“是一种冒犯”。但该节目深入到社会灵魂深处,挑战社会的伦理。那些病人临终靠机器和设备维持生命,病人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痛苦。据罗点点说ICU最长可以保持一个毫无生命质量的人生命二十年以上,但病人家属要同时承受着精神上与经济上的煎熬。这也是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仅仅是维持,一天的费用至少需五六千,这些人生命的维持占用的公共资源能挽救那些真正需要治疗的人。《我们仨》,一个空巢老人,两名打工女,零元招租,迫使我们思考空巢老人的心理纾解问题,年青打工者的前途与命运。

正视社会的矛盾,期待解决的途径。《为了鹏鹏的课堂》《温柔的坚持》提出特殊孩子的教育问题。《告别卢安克》让人们看到了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孩子们为走出贫困山区而努力,但谁给他们提供条件与机会呢。《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提出尊重关爱女性。《颜艳红我不认识我自己》中的颜艳红是害人者,但也是受害者。颜艳红虐童是她心理变态的一个反映,是她小时候某种爱的缺失的表现。教育者本身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少女抗暴杀人事件辨析》提出防卫问题:面对危险,我们该怎么办。随着扩招,就业市场化,大学生如何看待就业,《北大屠夫》提出职业平等、职业尊严问题以及如何看待职业的贵贱之分。

脱离事实的议论都是虚空的。《看见》的议论建构于现实,它类似纪录片的模式,宏观着眼,微观叙事,用人物或事件来构建故事,展示社会的原生态。《看见》精心选题,深度采访,多元剪辑制作,构建了一个个真实的存在。《看见》见证着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简凡、促人思考。

(作者单位: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被忽视的传媒深度功能》,浙江在线,中国传播学评论,2006-06-15。

2.冯 媛:《〈看见〉采编特色和叙事技巧》,《新闻爱好者》,2012(1)。

3.王 刚:《自媒体环境下纸媒的深度报道》,《青年记者》,2012(12)。

自媒体环境范文第10篇

自媒体时代的钥匙

自媒体(We Media)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这是任2003年由美国新闻学会提出的概念。通俗地说,自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借助一定的平台,自己掌握话语权,发挥媒体的作用。论坛,博客都曾经是典型的自媒体平台,在论坛产生的初级阶段,由于信息量少,所的信息也很容易引起关注,但随着论坛的不断普及,网友的言论会很快被湮没在海量信息中,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沉帖。而博客也渐渐发展成为名人的私有物品,大量网友关注少量的博主,这使得占多数的草根博客从传播的角度上讲形同虚设。

微博的出现犹如自媒体发展的一剂强心针,让我们一起为之亢奋。都说通过6个人你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人,而微博正式基于这种真实的社交圈,令自己的粉丝不断扩大,从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出于对真实人际圈的关注,微博上的多数信息都有关注点,更容易被传播,也因为如此,微博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量。

现阶段的常规传播模式

尽管新浪微博官方还没有明确的合作模式可供参考,但微博上却依然不缺少公关人的身影。现阶段微博的公关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围绕微博用户的传播,如官方微博和人气账号的建立、维护。官方微博一般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建立企业官方微博,相关的信息或者活动,与网友时刻产生互动,借以迅速提升品牌形象。而人气账号的建立通常是有针对性的,如爱上苹果iphone、汽车资讯等,这类账号的粉丝往往都是特定人群,如汽车资讯的账号以内容来吸引汽车的受众人群,同时针对这些精准受众又以微博的形式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无论打造哪种账号,前提都需要有网络大量的粉丝关注。争取粉丝最重要的两点,一是所内容的质量,二是保证互动性。对于账号的维护,并非我们一般所想的信息越多越好,其实更要注重传播性,一方面需要和网友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形象,忌讳辱骂、抱怨等负面情绪。更要拿出精力与网友互动,及时回复网友信息,与粉丝拉近距离,进而加强好感。

第二,围绕传播内容,主旨是制造信息传播性,比如众所周知的凡客体。这类信息需要最好的创意,充分发掘信息的可传播性,之后借势优质用户内容,以此带动转载,以核裂变的传播形态达到人尽皆知的效果。这一类的传播对信息的要求很高,往往需要好的创意,甚至在信息时间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一旦形成转发潮,效果不言而喻。

微博营销中的建议

面对庞大的微博用户传播并不是简单建立几个账号,几条内容就实现的,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负面监控。微博内容的传播和审核的要求更高,因为相比于常规的传播信息,无论真假,网友似乎骨子里就更关注负面。相对于传统的网络负面新闻,微博似乎是删不完的,即便信息源被删除,原内容仍然会以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再作为源头被转发,然后信息进一步扩散。一旦形成负面效应,就不容易被遏制。

第二,企业微博开设的同时,企业高管及员工尽量也开微博相配合。因为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媒体,企业内的人对于企业微博信息的关注度一定是最高的,以这些人为信息的源头转发,可以抓住更多人的关注。

上一篇:网络自媒体范文 下一篇:新媒体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