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1:53:26

化学教材论文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材挖掘备课

教材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依据,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凭借和载体。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为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教学情景,把教材作为凭借,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使教材的死内容变为活内容,再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真正体现教材的作用。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一线的不懈探索,谈谈怎样深度挖掘教材备好化学课。

一、对教材知识内容的挖掘

初中化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

1.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对教材知识内容分层次梳理单元知识,归纳知识点,连成知识线,构成知识面,结成知识网;防止知识遗漏,便于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地掌握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2.知识的规律性和方法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注重能力点,升华学科思想,提炼知识规律,传授科学方法,培养各种技能。

3.知识的针对性和警示性:针对学习和解题中出现的典型思维误区指点迷津,警示学生避开错路,少走弯路。

4.知识的新颖性和前瞻性:根据《考试说明》和近几年全市课标中考命题方向,以经典中考试题为范例,全面扫描中考考点和热点,总结命题规律和特点,展望命题的最新动向。

二、对教材重难点的挖掘

尽管教材中的知识点很多,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是重点,也不是每部分内容都要“平分秋色”,做好备重点工作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重点内容就是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如初中《化学》的重点是建立起基本的化学概念,既使学生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手段,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学习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因此,应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对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的化学变化及物质组成的基础上。二是下教案时要确定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堂课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何种技能必须明确,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化学教学中备课确定重点一般注意三条:①基本概念②基本理论③基本方法。关键在于“基本”两字。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重点在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及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有了改变,只要抓住这关键所在,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中的哪种类型了。

在确定好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对教材难点进行挖掘。难点的确定不同于重点的确定,重点的确定是因为选择教学内容必须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难点的确定则主要考虑学习中的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的难易程度,更要考虑什么样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从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确定教学难点从两方面考虑:①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认知经历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获得知识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故难点应有复杂性和城乡性。②学生认识知识是从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学生掌握技能总是先技能后技巧的,所以,难点又要是那些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而又带技巧性的。如化学计算中涉及到无数据、多反应、多步骤、联系知识面广同时又是新的方面的内容,就可作为教学难点内容。

三、对教学内容的探索性的挖掘转教材中需探索性的内容非常之多,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深入挖掘。对教材中那些理论性强,难理解的内容,教师不应该只注重讲深讲透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而应该进行探索式教学,其效果会大不相同。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一个好的问题对整个教学都相当重要。实验——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有目的的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简单、明了的突出主要因素,给人以直观、生动的感受,它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做一个探究型的教师是新教材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教师真正的探究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例如,在讲物质的性质时,可采用展示实物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得出结论。如酒精的性质教学时可作如下设计:

展示:酒精灯一盏,盛有酒精半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质:透明液体;

演示:托盘天平一边放上述酒精灯,另一边放盛相同体积水的酒精灯,观察天平,学生描述:酒精密度比水小。

演示:打开瓶盖,让学生用鼻嗅瓶口(注意正确方法),学生描述,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演示: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慢慢加入酒精并不断搅拌,学生描述:酒精能以任意比例与水相溶。

演示:将酒精灯点燃,学生描述:酒精可以燃烧,具可燃性。

演示:将少量植物油分别倒入盛有水和酒精的试管中,学生描述:酒精可以溶解某些有机物,可做有机溶剂。

这样做,学生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思维积极活跃,实际是给学生设置了“发现”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酒精的性质。又如讲实验室制氢气所需药品时,可选用铁、镁、锌和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其反应现象,比较找出最适合实验室操作的药品,后自己总结得出运用锌和稀硫酸,因为其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氢气量较多,反应时间较长等有利于对气体的收集。

四、对教材内容的启发性的挖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有了新的含义。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的一切方式方法,均可称为启发式教学。要想真正做到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首先要做到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启发性素材,创设“启发”的情境。①充分利用实验启发,如将铁分别置于干燥环境中、潮湿环境中、水中一段时间,进行观察比较,启发学生总结铁生锈的条件;②补充启发性事例,如学习氧气的用途时可补充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工业上炼钢,动植物的生命需要等等,让学生理解氧气有哪些用途;③巧妙比喻进行启发,有些化学理论往往是抽象、枯燥的,如果用空洞的语言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乏味,效果极差。例如,对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为什么PH≠8,理论讲述,定量分析,理解都十分困难,但如果让学生思考“糖水无限稀释,能变成咸味吗?”,这样启发,学生会迅速理解。

五、对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挖掘

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是指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和依据,但不局限于教材,是以教材内容为凭借,从知识、能力等方面向外延展和扩展。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处理好书内和书外的关系,要紧扣课本,适当补充书外知识,要用生动的实例,恰当的比喻和有趣的内容作适当补充,内容和教材相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六、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教育的挖掘

教材内容的情感教育是指如何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以防止和克服消极情感,使学生身心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①挖掘教材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②充分利用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勇敢精神和敢于冒险的精神。特别是科学家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如介绍普利斯里发现氧,舍勒证明空气中有“火气”,拉瓦锡发现氮等等事例,都必将大大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科技、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和体验。如在化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作为化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找准与环境及环境问题有关的内容,阅读有关资料,收看有关电视节目,广泛涉猎,精心备课,适时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当讲到空气的成分时,指出空气的成分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非常重要。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以及建筑物等的破坏。在讲到能源时,介绍我国解放后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成就,指出当今能源匮乏,污染严重等问题,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意识。④利用教材中对易燃易爆物品的认识及防火防爆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中去,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可结合一些化学药品的腐蚀性、毒性对人体造成伤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化学已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而是学生看到了学习化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高红梅:活化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学材料(北京海淀五一小学)2007年9月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习题对比问题优化教学

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可通过答题的形式反映出来。传统的“题海”战术制约着学生的各方面潜质的发展,也适应不了当今课改和高考的要求,而要真正摆脱“题海”战术,必须加强对习题及教学的研究,为此,由武隆县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承担的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高中化学新教材最优化教学研究”课题组对高一化学新教材的习题及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对新旧教材的习题对比、新教材习题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习题的优化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了一些发现和思考。

一.新旧教材习题对比

高一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在内容和编排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习题也作了相应的增删。高一化学旧教材共有326个习题,其中填空题68个,选择题114个,简答题(包括写方程式、判断、推断等)94个,计算题50个;新教材共471个习题,其中选作题23个,讨论题43个,选择题163个,填空题117个,简答题98个,计算题54个。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讨论题、研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新旧教材题量的变化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教材内容的调整,新教材对知识点的安排既考虑了知识体系的有序性,同时更突出了难度分布的合理性,这必然伴有相应的习题调整;二是教学目标的调整引起的题量的变化,旧教材各种题目更加注重基础,绝大部分习题答案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这就形成了学生听得懂课,作得起课本上的作业,而经不起考试的情况,以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抛开课本去做大量习题而陷入题海战术,而新教材在重视基础的同时重视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过程,注重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习题答案绝大多数需学生对教材进行总结、提炼后才能得出,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迁移,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新教材增加了讨论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师生的讨论中取长补短,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创造性等品质。而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真正摆脱“题海”战术。以《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习题为例,旧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与化合价、电子转移的关系进行分别安排(旧教材P21-22页3.4.5.6大题),而新教材将此安排为一道题(新教材13页三.1题)这样既避免了旧教材题目重复而练习的知识面窄,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元素周期律》一节,旧教材三个问题机械地考察周期律的三个周期性变化,而新教材安排了11个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迁移,加深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

二.新教材习题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习题体现了新理念、新内容、新目标,但由于试用的时间还不长,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习题描述不严密

⑴新教材65页四7题,求化学式却未告诉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尽管这里解出的最简式就是化学式,但容易跟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因此建议将化学式改为最简式或实验式。

⑵新教材166页四.2题,“一定量盐酸”可能盐酸不足,此时则无法计算,应改为“足量盐酸”。

2.习题考虑欠周全

⑴新教材27页四.2没考虑到硫酸钙是微溶物且也不溶于稀硝酸;教材136页关于硫酸根的检验,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没考虑到亚硫酸根的离子的干扰。

⑵新教材64页.11题,质量分数、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字母型换算问题,若无单位,会令师生都无所适从。

3.习题词义不明确

⑴新教材145页七.2题中“消除”二氧化硫,而转化率为97%,根据“消除”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1262页)是使不存在;除去(不利事物),SO2未转化完就未被消除。

(2)教材64页二.6题,“与6gCO(NH2)2的含氮量相同的物质”与题目备选项不副符,“含氮量”应是含氮的质量分数,此题应改为含氮的质量或含氮的物质的量。

4.印刷错误

新教材64页三.10题,题干中0.24mol硫酸钠应为0.24mol硫酸钾。

另外,从高一的整体知识结构来看,第三章学了物质的量后,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安排了物质的量应用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第五章没有一道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有关物质的量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因此,建议在第五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各安排一道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

三.新教材习题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习题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应用,重视习题解答的结果,而忽视了习题教学的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习题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习题的解答过程,应该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高一化学习题的教学既要考虑学生只有一年学习化学的经历而基础尚差的现实,又要着眼于为未来的学习奠定知识、方法、思想的基础。

1.分层教学,各取所需

高一是基础年级,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智力水平都层次不一,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打好基础,就必须分别对待,分层教学,避免“部分吃不饱,部分吃胀倒”的现象。要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得摸清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精选习题,区别对待学生和习题。传统的分层教学是将教学的目标定位到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当的层次,而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让学生“跳起摸得着”的思想,即选有一定量的经过学生反复思考,提炼才能得出答案的习题进行训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训练中才能发挥出潜质,才会有所突破和创造。

2.注意思维品质的训练

解题过程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将“通过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观点贯穿在教学中,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发散性、综合性等。如:在讲完浓硫酸与碳反应后,可以安排一个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各种产物,再采用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多种思维品质的训练。又如:我们采取学生自由发言的方式来回答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学生回答出的方法竟有17种之多,充分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高一化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实际生活、生产或其它学科联系的知识,在习题选择上,可适当设计一些联系生活、生产或学科相互参透的习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化学解题方法有其明显的学科特征,也有公共学科所共有的一些解题思维,在高一化学习题中涉及到的解题技巧有:关系式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极限思维等,这些技巧在高一的习题教学中都应得到加强。另外,具有化学特征的一些解题要领还有很多,如:概念型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抓计算公式的分子分母;所有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都可以先把待求量的算式找出来,然后判断不当的操作导致分子或分母怎样变化,从而引起结果怎样变化;实验的设计与评价习题,都应从原料是否易得,操作是否简单,是否造成污染等方面予以考虑。一些公共学科的解题思维,如抓“题眼”、找关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法等都应该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得到重视。

4.注重情感投入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而这种情感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习题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式很多,除了选择一些与生活、环保、科技化学史(如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侯氏制碱法、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有关的题外,加大教师的情感投入非常重要,教师情感的投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乐中学。加强情感投入的的方式主要有:多给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肯定学生的哪怕是错误的回答;多与学生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方法;在学生作业中批注指导性或激励性评语等。

5.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学习乏味,也制约着学生的思维,甚至性格,习题教学也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的思想,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⑴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包括两种含义:即课堂开放和习题开放。课堂开放是将习题教学的课堂定位为互动式课堂,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批驳,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而又形成共识。习题开放包括试题内容开放和答题形式开放,如: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证明Cl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实验测定Na2CO3与Na2O2的混合物中Na2O2的纯度;采用那些方法可以测定不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等问题都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得到了多种能力的训练。

⑵“尝试错误”教学

在学生进行习题解答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某些隐含条件,在看似清晰的思路中步入陷阱,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类题,让学生“犯错”而又引导其发现“错”,从而改“错”,学生在“错”中摸索而走向“对”的过程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根深蒂固,而又培养了思维的批判性。例:使一定量的Zn与100mL18.5mol/L硫酸充分反应,同时生成标况下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求Zn的质量及反应后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考虑到H2SO4为浓H2SO4直接将33.6L气体当作SO2,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考察气体与实际消耗的H2SO4的量,学生自然会发现上述思路存在问题,再引导学生从反应的本质分析,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硫酸被消耗,浓H2SO4变为稀H2SO4,此时,学生自然会明白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气体,从而认识了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

⑶“实验”教学

某些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实验说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实验既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突破难点的最好方法。

⑷“常委会”教学

“常委会”教学是我们借用行政管理模式,提出的一种培养尖子生的教学方法,即将每个班的化学基础最好、兴趣浓厚的学生组成“化学常委会”,常委会的职责有:随时了解班上同学对本学科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集体讨论重难题型,评改作业及考试试卷;在教师指导下组织上课等。某次单元测试后,教师指出重难习题让“常委会”讨论,再又学生常委上台评讲。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常委会”学生在当教师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给枯燥的习题课堂增添了新鲜感和灵活性,同时还减轻了教师的很多负担,从两年的实践来看,“常委会”学生成绩遥遥领先,说明了这是培养尖子生的有效方法。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3篇

(一)插图设计解析

化学教材章首页的插图内容离不开生产生活、实验研究和化学史这三个方面。

1.生产生活

化学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为了使化学更接近生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到化学原理的存在,章首页作为新一章的开始,其插图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间的密切关系。高中生已经对社会生产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生产操作原理还处于好奇的阶段,章首页贴近于生活的图片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必修1模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首页的背景图为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群山中,可以看到金色光束。此图所对应的知识内容是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所涉及的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胶体是学生继溶液后学习的第二个分散系,学生对胶体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章首页这幅图片却可以拉近胶体与学生的距离。还未学习本章知识的学生看到此图时,首先是图片中的自然现象给予的神奇视觉冲击,其次学生会根据本章题目联想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化学有什么关系,由此激发学习动机。必修2模块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首页的最大插图是钢铁产业的车间操作图,画面中熔融态的金属倾倒,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且火花四射。该图呈现的内容直接与本章的题目相呼应,揭示本章的核心。学生看到熔化的金属,会根据原有的认知得知化学与热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会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多大的能量,以及化学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科技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既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章首页的插图附带化学实验图片,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如药品的缤纷颜色、实验的神奇现象、仪器的各类形状,这些图片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凸显化学的精密严谨。必修1模块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章首页的整体插图均是化学实验室照片,图中各类化学实验用品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这首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化学实验不容马虎,即药品仪器不能随便摆放。图中穿实验服并带防护眼镜的学生在做实验,这恰到好处地提示学生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同时与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安全的内容相呼应。另外,还可以从中看到量筒、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等初中常见的实验器材,这会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种熟悉感,化学对于他们来说还不陌生。

3.化学史

在化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化学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使学生从化学家的故事中体会化学的科研精神以及一些研究规律。章首页的插图中展现了早期的物品或化学家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化学并非现代化的产物,而是化学前辈经过数百年的研究才取得的成就。必修1模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章首页的一幅插图为,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幅插图与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有关。多数学生在未学习该节内容时,并不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或化学研究中的用途。殊不知伟大的化学家正是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在卡片上分别填写上元素名称、原子量以及主要性质,然后将那些性质相似和原子量接近的元素卡片分为一组,最终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这个化学史故事不仅突出了分类方法的重要性,还可以使学生得到关于化学的情感体会,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二)引言设计解析

章引言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到新一章的过渡文字,它简略介绍本章内容、本章内容与已学知识的关系,以及本章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1.凸显本章核心

各章章引言或利用学生认知规律或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叙述表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排除对本章内容的陌生感,从而介绍本章的核心主题。它与教师的导课语相似,引领学生熟悉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章引言第一句:“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元素只有十多种,它们大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部。”这句话简单明了地介绍非金属元素,学生立刻会了解本章内容是围绕非金属元素展开的。与一百多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元素数量之少,会使学生感觉到它们的珍贵,同时会认为这一章内容会较容易学习。本章章引言的后续四句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元素是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基本骨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和CO等。人体生理必须的食用盐———NaCl中含有氯元素。”简略的三句话却有三个作用:第一,学生早已学习过氧元素,这更加明显地表示本章将要学习硅、氮、硫和氯元素的性质;第二,通过阅读,学生已对这四种元素有了初步的了解,如硅的地壳含量排位及原因;第三,这三句话的介绍无一不与生活相关联,可以增加学生对于非金属元素的亲切感。

2.承接新旧知识

高中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模块之间并非独立的,各个模块中的每一章内容也相互关联,所以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了解新学内容与已学知识间的关系,各章引言中均会设计承接新旧知识的话语。必修2模块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章引言如下:“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性质,如有的元素性质活泼,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元素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面对这么多不同的元素,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它们呢?”学生知道物质是宏观的,元素是微观的,根据初中所接触的原子结构,他们不免会产生疑问:元素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组成物质的呢?这就与本章化学键内容相关了。有的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学生立刻会想到必修1模块中所学的金属钠,有的元素性质不活泼,学生就会想起氮。根据元素性质的活泼与否,面对众多元素如何学习,学生便会想到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而教师就可以介绍元素周期律。可见化学学习中,新旧知识不仅相互联系,并且可以相互作用。

二、章首页的使用

(一)正确认识章首页

教材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最基本材料,它作为媒介建立起学生与教师间教与学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各结构单元的作用。章首页在教材篇幅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表达内容虽不涉及详细的教学内容,但它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首先注意的部分,即学生首先通过章首页的图文了解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本章的学习任务,了解本章的知识分布,以及会根据章首页信息对自己本章的学习结果做出预期判断。教师则应该加大对章首页的重视程度,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挖掘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开发利用章首页使教学顺利开展。

(二)利用章首页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章首页的图片多数贴近生产生活与现代科学技术,并与本章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开始时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新章节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章首页图片,利用本章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解释,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借助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教师也可以在备课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状态,选择其他相关图片补充介绍本章的重要知识内容,使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他们的兴趣,消除枯燥乏味的情绪,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延伸章首页引言,完善学习结构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的。各章章首页引言均是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做简要介绍和引领,其文字叙述手法减少了化学知识的理性,更多的是柔和的贴合实际的陈述,这样的语言更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到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即纵向联系,而且也要注意知识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教师既可以延伸章引言,层层递进地归纳本章的内容,提炼出本章知识内容的学习顺序,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本章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利用章引言,提示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学习方法,这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并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4篇

初中化学新旧知识体系本身就不具备完整性,基础理论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与学本身又缺乏认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不必从化学学科上一味追求知识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甚至把选学内容当做必修,或补充某些课外内容。

由于“一纲多本”体制的实施,作为教师使用哪种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纲,严格按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将课时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为什么”这些方面。

二、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新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了4种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层次及其比重(用知识要点数表示)分别为:常识性介绍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对不同内容所规定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师生教与学中在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为了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当然,对学有余力的优生,从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出发,提高一点要求是允许的,但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

三、不得以新增知识内容为借口,任意加大课时量

鉴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等实际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新增加了18个知识要点,它们分别为:选学6个、常识性介绍6个、了解5个、掌握1个。不难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没有给教学增加很多困难,实际增多的课时量也很少。当然,必要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仍需占用一定的课外时间,这当然是允许的。

四、不允许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离纲离本,大搞题海战术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5篇

一、结合现代科技发展,重视吸收新的知识

化学的发展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外,还与国民经济、人类生活及社会的进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是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所以化学教育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引进教材,纳入教学体系。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非常重大。如果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凡此种种说明新材料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新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学、选学、阅读或资料的形式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如在“硅”(第二册第七章)中增加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高温结构陶瓷、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等材料的性能和它们在现代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激光、电子、航天等科技领域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今后的研制方向。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已从传统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发展为包括稀土金属、贮氢金属、金属结构材料等在内的金属材料体系。为使中师生了解这一发展,教材在“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二册第九章)中编入了“新型的金属材料”作为选学内容。原有教材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介绍只限于传统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而事实上高分子材料种类的增多和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无机材料。所以对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适当介绍,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第二册第十二章中选编了光敏性、导电性、生物活性等高分子材料。为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对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的叙述主要突出了与化学的关系,如用感光树脂印刷制版来实现印刷工业的完全自动化,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等。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常规能源已无法满足需要,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能源。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教材在“烃”(第二册第十章)中编入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展望”简要介绍了太阳能、核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等几种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情况。配合“原电池及其应用”教材在阅读中介绍了几种新型化学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中有机地渗透了有关环境知识。如在氧族元素中增加了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减少和恶化对人类、对环境的危害等内容;结合硫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叙述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在氮族元素中,分析了氮氧化物作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在石油和煤一节中教材指出了燃煤造成的污染、“三废”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方式,对生态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环境保护”(第一册第四章)一节中,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碱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以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材还充分挖掘当今科学前沿新研究项目所包含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中师生逐步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学的新发现。如教材在叙述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引进了C[,60],教材还在选学中编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关系、8千万年以前的琥珀化石中的空气成份与现代空气成分的区别等知识,以期使中师化学教材更具时代感。

二、适应培养现代人才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渗透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很难把它们绝对归属于某一学科领域,因为它们都是综合性问题。各传统的分科课程,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有它们不少的优点。但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故不易使学生从知识整体与联系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易与现实脱节,不利于学生把学习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教材在叙述新增加的材料、能源。环境等知识时,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在介绍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时结合了一些物理学知识,在彩色摄影中用到了加色法成色原理和减色法成色原理;在石英晶体的重要用途中提到了压电效应等;在叙述呼吸作用、固氮、酶以及三大营养物质时联系了有关生物学知识。

中师化学教材在保持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还注意了与初中化学和小学自然的纵向联系。如初中化学是中师化学教学的基础,小学自然中的很多知识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溶液等都是初中化学的内容。但仅靠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将来难以胜任小学自然的教学,特别困难的是不能独立完成有关实验的教学任务。所以教材通过有关实验习题和选做实验与初中化学合理衔接。在系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些章节中,通过选学、阅读、资料以及讨论题对小学自然的有关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中师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适应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着眼提高全面素质落实各项能力训练

中师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考虑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和培养高层次小学教师的需要,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这一特点,新教材具体确定了以下能力训练的要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细致、正确的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整、全面的感性知识,它是记忆、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中师化学教材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如教材的序言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需要结合起来,要研究小学生可能提出哪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要重视激发小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在全书中,配合教学内容的一些演示实验不少饶有趣味,如“焰色反应”、“蔗糖碳化”、“彩色喷泉”、“点火成蛇”、“火箭”等这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材共安排了87个演示实验,25个学生实验,18个课外实验与制作。在这些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如对于气体的制取实验,教材注意了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对于某些比较复杂的有机反应实验,教材指出了观察的重点;对于诸如“钠和水反应”,“氨气易溶于水的反应”等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全面观察现象;对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等实验,教材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对比观察。

教材还通过习题要求学生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如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家庭中养金鱼的水是如何进行简易处理的?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有哪些腐蚀现象及常用于钢铁制品的防腐蚀方法。

在观察知识条目中出现了“空白”,这些“空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归纳填写的。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师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丰富内容和我国化学化工的伟大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献身精神,培养他们在顽强、自觉的学习中形成积极思维的意识。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中师化学教材保持了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安排上,保持了适当的知识面,侧重于介绍各族中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突出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等基础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的关系,从周期律的角度介绍相关的物质的共性及其变化规律。对某一具体物质,教材是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重点,以此带动物质的制取、用途等知识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从各种元素,各族元素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教材适时介绍了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改革,以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它们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内涵的同时,认识到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及其相对意义,进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在原子结构中,教材简介了从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玻尔的旧量子化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发展这一系列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材还在每章小结中引导学生对一章的知识联线成网归纳知识链,通过精编与各类知识联系较密切的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大纲规定,中师生不仅要会作实验还要求会自制简易教具和利用代用品,会指导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这就必须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到实处的:

一是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没有反复多次,认认真真的严格训练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所以教材在确定必修课教学内容时,充分注意了实验的比例。如讲授课时与演示实验个数之比为3∶1.84,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3∶1.02;学生分组实验的课时占总课时的19.2%,大于原中师化学教材中的17.9%,更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12.5%。

二是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教材中安排了基本操作训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验证性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习题;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和提高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三是强调实验和制作设计的应用性。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别是在小学自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如粗盐的提纯、空气成分的测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自制蒸馏水,自制教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配制消毒液,自制甜酒酿、化学刻字、自制雪花膏等)。

为了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大纲强调了实验考查的必要性,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实验习题可供教师在实验考查时选用。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合格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说明,在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为此提高和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师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教材上、下册设置了多处讨论、资料、选学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组织讨论、讲述化学史料等方式和途径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文盲不再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习门类偏多,所以中师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提高,以便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落实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教材在内容的编辑上重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及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使教材本身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设置的学生学习活动栏目多样,这些均为学生创设了强烈的自学条件。教材编配的习题也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练习编写小学自然课教案等等。

师范教育不仅要形成学力,也要塑造现代化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此化学教材在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对师范生进行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的教育也作了探讨。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在讲钢铁冶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我国古代冶铁图,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们伟大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1992年的钢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已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的钢铁大国。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但是,教师应当指出,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是甚感不足,借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7篇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插图,加强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它们有的是平面图----前视剖面图,线条简单,示意明确;有的是立体图----斜俯视实物图,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说明一些复杂仪器的构造和实验操作的注意点。总之,它们直观、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好资料。

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第195-196页表格中10种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认识产生的表象。另外13种常见化学仪器的示意图,也使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装置图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页图1-11白磷的燃烧,图中两处白磷、一处红磷明显不同的位置,加上适当的示意,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从第197页图2中学生学到了如何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的方法。第140页图7-3过滤装置图为学生学习过滤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示意清楚,学生不但可以从中掌握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注意点,而且对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也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页图29配制氯化钠溶液的图例,将取氯化钠、天平称量氯化钠、氯化钠倒入烧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烧杯、搅拌溶解等操作分别作图示说明,直观性强。这样,操作的连续过程用图示形式表明,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仪器图进行识图、辨图、改图、说图、选图、释图、连图、绘图等类型的练习,从而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插图,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的插图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质的用途,有的生动地表示物质的组成、构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内涵,有的简明地反映某一变化的过程,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启发和点拨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图象,是科学家用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新教材对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这是一个新突破,既增强了直观性、形象性,又减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学,颇受欢迎。例如,氧气、氢气的用途既可使学生结合生活、生产的实际获得感性认识,又可启发学生展望发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气成分示意图简单明了,水在人体中的存在示意图生动形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图对比性强,木材结构示意图变小为大,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化抽象为具体。一幅幅插图无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化学知识。

四、运用插图,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新教材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拉瓦锡、道尔顿。侯德榜三位科学家的肖像。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选学内容,并用生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介绍科学家严谨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从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论的产生过程,认识到任何科学原理的建立都要经过对大量客观事物观察分析,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归纳整理,经过科学推断提出假设,再经过证实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具体运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原子-分子论的发展史,?而且还要逐步学会这样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200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可以帮助我们领会拉瓦锡当时的实验思路。拉瓦锡不怕失败,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抓住事物间的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运用插图,可以将这些材料呈献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开物》中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历史材料。

在讲钢铁冶炼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看我国古代冶铁图,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们伟大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1992年的钢产量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已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世界第四的钢铁大国。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但是,教师应当指出,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国人口众多,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们的钢铁产量还是甚感不足,借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学习。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8篇

医化与其它专业(如理、工、农等)所开设的化学课程既有共性的内容,也因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而有其自己的特点。医化课程的特点是在讲透一般化学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与医学专业的联系,突出其医学特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化学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做到今后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多年来,无论是教材编写或课堂教学,医化都很难密切地联系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实践。医化与医学的联系,也仅仅是蜻蜓点水地解释极个别生理现象及疾病症状的发生原因,浅显地介绍某些物质的毒性和药用价值等,所有的这些与理、工、农等专业的化学课程差别无几,使学生感到医化是一门脱离医学实际、枯燥乏味,医学实用价值不大的课程。实际上,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化学过程,在当今化学理论与技术不断完善与提高的基础上,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也在飞速发展,使许多过去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及医学难题在分子水平上得以阐释。人体的物质代谢、体液交换、酸碱平衡、生命表达、遗传与变异、药物或毒物的作用机理、临床检验诊断与质量技术等等,都为医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适时、恰当地应用这些素材,并有机地贯穿于医化教材和教学的全过程,将会使医化教学更加情趣盎然,并成为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2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通过医化知识这一载体,把化学中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失时机地与临床相结合,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医化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授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以科学思维来理解医化,应用医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化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简单的叙述性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而尽量加强引用一些著名科学家突破某些重大问题的思路和实验,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同位素时,比较详尽地介绍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理论的正确性的实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讲解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讲酸碱理论时,从酸碱电离理论到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等发展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往往需要克服一些误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迷信书本上的教条,要敢与在实践中质疑经典理论、突破常规,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善于开动脑筋,有所发现、创新。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古人云:“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对此,每一个教师都负有重要的责任。

3加强医化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备课、教学的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国内医学专科院校的医化教材普遍存在两个不足:

3.1纯化学味太浓,医学特征不明显

要解决淡化化学学科意识,增强医学特征这一问题,就要求教材编者,首先要具备深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以保障教材中化学概念、原理的正确性;其次还要具备较系统的生理、生化、药理等基础医学知识和相关的专业课常识;同时还有把二者能够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目前教材编写者出现的共性问题,即简单沿用理工科化学教材的编写模式,导致教材内容与医学脱节严重。

3.2没有适应不同教学对象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教材

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由于招生打破了常规,几乎没有化学及生物学常识的文科生占总生源的50%左右,但教材却没有随生源的变化而变化,还仍是以高中理科生为基础而编写,给教与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出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学校(保证教学质量,良性发展)、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三方面的负责,必须对医化教材分层次编写。

4加强医化教师业务培训

要做到医化教学具有医学特征,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关键。医化教师主要来自理工科及师范院校,因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把医化教学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可有计划、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如利用假期安排医化教师进行系统听课,学习医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校也可送医化教师到更高层次的医学院校学习;其次是围绕医化教学内容的甄选及其如何与医学结合等问题,可召开不同相关学科联席会议进行讨论研究;同时,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和专业课程,重视阅读和收集有关联系医学实际的资料,不断用这些知识充实自己,并恰当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如此等等。当医化教师具有了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后,无论是在教材的编写,或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如鱼得水地将医学与化学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学习、掌握医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体现医化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医化的兴趣与动力,进而提高医化的教学质量,将医化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9篇

我在教学中针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育趋势,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不再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要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新教材、新的教学手段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研究”、“探索”、“钻研”的氛围,使学生逐渐适应新教材、新方法,并不断的在群体状态下对个体的创造、实践要素进行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一、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根本变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和过程

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碱金属》在内容表达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预测实验讨论归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描述金属钠、钠的氧化物、碱金属元素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提出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用途,其依据是什么?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大胆的分析、预测。在激烈讨论的氛围中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找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今后怎样获取、分析、运用知识。接下来通过实验中巧妙构思H2的检验方法,发动学生创造新的实验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学会选择知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研究”、“探索”、“钻研”。使学生笼罩在探究的氛围中,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

二、尽可能开展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课题活动,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研究性课题活动: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在学生开展活动之前,教师不做任何提示,但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的收集,根据反馈信息即使做阶段性的引导。我在第一阶段,发现少数学生无从下手,部分学生采用淀粉溶液来检验,只有少数学生思考加碘盐中I的存在形式,但在确定碘的存在形式时遇到了问题。这时,我及时进行科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法的指导,确定方向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并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结合自己的创造能力去解决问题,取得很好的效果。在此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了沟通合作,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在此氛围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尝试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沟通合作、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思想素材,重视化学史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拥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学习

例如《第四章卤素》的学习中,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辨证地分析和理解问题。①Cl2、Br2、I2与水反应和F2与水反应的差异体现了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同时,要注意特殊性。②在学习可逆反应时可引导建立对立统一的观点。③在讨论物质性质差别时候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又如在班级开展侯氏制碱法和钾发现历史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一方面具有广博、深厚的业务基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判断力、脚踏实地的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创新、顽强努力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前人遗留下的科学成果分不开。在科学家榜样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求真理的信念。同时要勤勤恳恳地学习,不畏艰难、顽强探索。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贡献力量。

化学教材论文范文第10篇

1.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一是新生有较长的心理恢复期.初三后期对多数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煎熬.堆积如山的习题,接连不断的考试复习,还有老师的训导,家长的压力,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觉得身心都很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虽然身体恢复了正常,而心理的疲惫感仍然存在,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心理恢复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也与老师的引导和对学生施加的刺激量有关.如果老师引导得法,在教学中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恢复期就会短一些.大多数学生恢复期在一两个月,少数学生持续数月甚至1年.在恢复期,学生的明显表现是学习缺乏热情,主动性差.其二是新生有一段时间的兴奋期.高一学生进校后有强烈的新鲜感,因为新事物的刺激最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高一新生的大部分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熟悉环境、建立同学关系上,而不是集中在学习上.这种现象持续约1个月左右,期间学生的明显特征是情绪异常兴奋,不能完全静下心学习.三是多数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和对高中物理的难度估计不足.因为初中物理要求较低,因而许多“玩耍型”学生利用“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心理暗示的结果造成这部分学生自信过头,误认为用不着下苦功夫也可以搞好学习.也有的学生认为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一样,只要上课听懂了,公式记住了,考试就不怕了.高一新生这种错误认识,也是妨碍他们学好物理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把几何光学一章置于静力学之前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几何光学的内容有较多的实验,和生活又联系紧密,内容本身趣味性较强,所以极易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渡过心理恢复期;另外,几何光学大部内容在初中已有基础,知识跳跃性不大,纵然学生在“异常兴奋”和“过分自信”的心态下学习,也不会欠很多帐,即使欠点帐,因其单独成章,以后也好补.如果从高一开始就学抽象而且是力学基础的静力学,学生在这种心态下不仅学不好,更为以后的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是形象思维,而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这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再造想象力,要能想象出具体的物理情景,而且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这对高一新生来说,跨度过大,这是造成认为力学难学的根本原因.而把几何光学放在静力学前面可以缓解这一矛盾,因为几何光学的内容有丰富多彩的实验,也有许多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内容,为静力学的学习作了思维上的铺垫.

3.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

上一篇:高校财政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