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范文

时间:2023-03-08 00:51:38

自媒体

自媒体范文第1篇

自媒体现在已经虚假到什么程度?粉丝数微博是僵尸,没人问。微信大家看不见,自己可以瞎报。比如12万粉丝,基本上可以去掉10万,然后打个折,真实1万有没有都怀疑。至于微信上赚了多少钱?那更是可以瞎编。

罗振宇们经常用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来标榜自己,就是一边胡吹,一边将东西慢慢做精,最终会有人信。罗振宇利用资源让各个自媒体甚至传统媒体都捧,引发不明觉厉的人们的好奇,都赶过去围观,吹嘘带动真实,这有点像股市里面的“概念炒作”,真的让股民觉得概念成立,纷纷进来。于是,最终实施小米式的真实奇迹。

我对小米的真实奇迹是佩服的,雷军能走通了这条路,很了不起。但是罗振宇和小米的粉丝一样吗?小米好歹还是个手机,物美价廉有样子。而罗振宇卖的是什么呢?能读罗推荐的书和文章的人,有一定的知识程度,不怎么太脑残,比较理性。简单说就是很精而且很抠,为一个媒体人的智力产品付费。有,但真的很稀缺,凑不齐这800万。所以,要不罗胖自己拉来赞助,冒充是24小时粉丝爆棚捐款。要不就子虚乌有,自己用嘴来制造一场台风。

那么,媒体人为什么不质疑呢?圈子化是一个因素。纸媒里面的人也想着踏一脚自媒体,都在道上混,彼此留薄面,算是给自己留个后路,纸媒万一不行,还可以去自媒体江湖作个揖。微信当然也乐意捧“自媒体式奇迹”,心照不宣不公布到底自媒体有多少真实粉丝,愿意说多少就是多少。立起来一个自媒体大号,能振奋多少媒体人扎到微信订阅号江湖里面,水深水浅,搅动起来,至少能让微信热闹非凡。

自媒体在微信上的虚假,对传统媒体的杀伤力不是“唱衰”上的,而是“做衰”上的。好一点的媒体,没个10万1页是拿不下来的。那么自媒体呢,写一篇几千块。10万的钱能收买一大块自媒体江湖。自媒体人对纸媒无所不用其极地唱衰诋毁攻击,然后虚假吹嘘自己有几十万粉丝,打开率是如何如何,精准推送高效营销,再不济也有“KK所说的1000个铁杆粉丝”。

最终结果是,纸媒上的投放的确被抢了,但只有一小部分钱流向了自媒体群。纸媒上1页10万的价格,被分割成小块,塞给了自媒体。罗振宇说的那句话特别棒:自媒体的确靠“打赏”。但我觉得只不过是打小赏。在自媒体吹嘘自己的影响力下,广告主还挺高兴,觉得很超值,反过来教训纸媒:你看看,你们已经没影响力了。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自媒体还那么便宜(当然自媒体对外说他们很贵)。如果我们还要再给纸媒投,那就不能按照1页10万了,得打对折。这事一闹,纸媒更压力山大了。

所以,自媒体将价格做贱了,不仅自己,而且纸媒。它使得整个生态都“富士康化”。

自媒体范文第2篇

一、媒介之变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著名学者麦克卢汉在著作《理解媒介》中指出媒介即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在几十年前,这样的说法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有些生涩。而时至今日,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成就自己的“自媒体”,这正扣合麦克卢汉之言。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 Gillmor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新闻媒体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新闻媒体2.0”指新媒体,3.0则指自媒体。

自媒体的产生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扎根于普通公众,区别于传统媒体,特别是在传播渠道、受众、反馈等各方面与传统媒体迥异。自媒体带来的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新闻生产流程和媒体价值观。

最近张朝阳曾发表看法认为“媒体民营化激发了媒体变革与自媒体兴起”:以前媒体至少是国有企业的背景,现在流行自媒体,每个人写出最优秀的文章或者写出最有见地的文章,而且能在SNS上引起传播的一定是要好东西。

你书架上的存书是否蒙灰渐厚?有多久没有购买过报纸了?登陆门户网站的次数是不是越来越少了?而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却是过去数倍,信息本身和传播渠道都在被重新解构,媒体形态自然随之变化。

二、认识自媒体

第一个对“自媒体”做出释义的是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2003年出版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的《自媒体研究报告》

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自媒体自身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本土化的定义描述不断出现。国内自媒体代表之一潘越飞对自媒体的定义是:说人话、接地气、有标签,他理解的自媒体背后应该是活生生的人。有一次,他借着酒劲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上吐槽,事后想起颇有悔意,但粉丝们却坦言,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潘越飞。另一代表罗振宇认为自媒体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第一是以人格魅力为核心;第二就是全平台,不局限于某一载体;第三是必须有商业价值。“自媒体应该是具有强烈个人特征和风格的小群体或者个人搭建的媒体。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其实自媒体这个事并不新鲜,一本书就是自媒体。”新媒体观察者、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魏武挥如此认为。在过去,个体的声音几乎没有被传播的权力,报纸上的一个小豆腐块,广播中的一段声音,电视中的一个镜头都隶属于“公媒体”。

公媒体与自媒体的区别?

自媒体可以撇开公媒体从属限制,释放了大部分写作自由,更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强烈的个人色彩,加上新兴平台的高传播机制,使得自媒体超过了机构从属层级,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牛智超(Bianews责编、记者)

从具体形式来看,从最早的MSN、ICQ,到论坛、博客、博客、微博、微信等都是自媒体平台。几经流变,这其中有些形式已渐渐式微,而有些则横空出世、势头正猛。

为了理清其变化,这里以博客、微博、微信三种最重要的自媒体平台作为主要讨论对象。

博客:如果说自媒体发迹于QQ等即时通讯工具,那么真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其标志是博客的广泛普及。博客的最初形态是1997年一些程序员尝试在网上推出的超链接形式日记,后来才发展成为网络爱好者开发出的形形博客网站。不论是搬到网络上的“日记本”,还是公开的“评论集”,个体至此找到了发出声音的“自留地”。

微博:刚出现时,还有人将微博理解为减缩版的博客。事实上,140成为了一个神奇的数字,而且网状的微博平台更是本质上改变了信息输出与接收的方式。

微信:腾讯微信团队总负责人张小龙这样描述微信:微信的起点,就是一套消息系统,核心就是“对象”和“信息”,其最关键的使命是沟通。而不同人的眼里,却有不一样的微信,在《商业价值》看来:对一些爱拍照的人而言,微信是一个方便的相册,从这个角度看,微信像是个社交网络;也有人拿它当记事本,可以语音记录;它还是个简单的提醒工具,只要语音输入,它能在准确的时间给出提醒。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把微信当成新形态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把微信当成发行渠道……

独立博客 VS 微信公共账号

形式上看,二者似乎区别不大,都是“草根,源于大众,为了大众”。本质上却区别很大,最主要的是,微信公众号模式为优秀、认真的自媒体作者提供获取商业回报的可能。博客像是守株待兔,发表文章后,不知道谁会来看、多少人回来看,什么时候来看,博客每天的流量是变化不定的,一段时间不更新以后,可能流量就会大不如从前。微信则是主动出击,点击“群发”后,所有的订阅者就都收到了,订阅量是可知而且相对稳定的。而且在互动层面,在微信中,读者与自媒体也可以进行更为私密和随意的互动。

微博大号 VS 微信公共账号

微博之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已有的社交图谱(强关系+弱关系),以微博大号 VS 微信公共账号微博之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已有的社交图谱(强关系+弱关系),以及长期积累下来的用户阅读偏好。微信之于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已有的强关系社交图谱,以及作为私密联系工具的精准投放,良性点对点的互动机制。作为自媒体运营者很容易在微信平台上建立起自己的读者圈子。

为什么自媒体会在微信这个节点上被引爆?

博客和微博的内容生产已完成了两次从草根化到精英化的路程。微信则给了草根精英化的第三次机会。相比于博客和微博,微信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它是纯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作为一种阅读行为,现在读者最有可能发生阅读行为的是在碎片化时间;二是可控性高,到达率高,用户数高,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话:“与其弱弱地影响10万人,不如深深地打动1万人”;三是商业化的可能性,从to B层面,可以展示广告,从to C层面,可以发展为读者付费。

——Chaos(tech2ipo专栏作者)

【延展阅读】

广义自媒体与狭义自媒体自媒体这个“自”被限定在怎样一个合适的范围,才算妥当?是自己一个人?还是自由的一个群体?仅仅区别于传统媒体、公媒体,那么自媒体涵盖甚广,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那么自媒体的范围清晰可分。

狭义自媒体:在自媒体代表之一程苓峰看来,只有单个的个体作为创造内容的主体,并且独立获得用户才能叫自媒体。所以韩寒的《ONE》、薛蛮子的《蛮子文摘》都不是自媒体,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团队,跟报纸、杂志一样的集体决策和运营。韩寒和薛蛮子只是主编或者投资人。按照程苓峰的逻辑,那么企业微博、企业微信也都将被划出自媒体的定义之外。自媒体和社会化媒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社会化上媒体上的个体,就叫自媒体。自媒体的集合,就是社会化媒体。所以薛蛮子的微博是自媒体,但《蛮子文摘》就不是。

广义自媒体:程苓峰纠结的是信息的创作者是个体还是群体。回到自媒体的定义,更强调的是信息在传播渠道、受众、反馈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的差异,更多的人还是将“自”理解为区别于第三方的自己。过去的传统媒体是作为观察者、传播者,而自媒体则可以理解为“自我言说”者,在宽泛的语义环境中,群体创作、企业微博(微信等)完全可以算作自媒体。双方的价值契合点。围绕自媒体,新的商业逻辑正在形成。”

三、自媒体营销价值

人类从来不缺少媒体,但媒体数量越多,品牌营销部门越迷惑:旧媒体不能扔,TV、报纸、杂志;新的媒体要占领,门户、垂直、搜索;更新的媒体要追赶,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但是预算总是有限的,总有一天没有办法覆盖到所有的媒体。

那么,自媒体能够让广告主做出预算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网易有道品牌总监袁佛玉给出了三点理由:

第一,自媒体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细分人群沟通。自媒体与生俱来带有拟人化人格,受众人群更加明确。在你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细分群体进行深度沟通的时候,自媒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

第二,自媒体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与用户的情感共鸣,从而形成品牌偏好,这非常重要。在这个层面,自媒体因为其与受众有近似粉丝效应的关系,相对于传统官方媒体有明显的优势。第三,自媒体可以帮助品牌实现定制化的沟通方式。有实操经验的营销人不难理解广告到达率和沟通有效性的差异。传统官方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广泛到达,但通常提供的是一张硬广满天飞的大一统广告解决方案。而自媒体由于其自身对内容的灵活把握,可以实现不同自媒体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内容营销与自媒体营销

在UGC(用户生产内容)时代,一个明显的悖论是,信息过剩,而人们的时间越来越少,脑子还是原来那个脑子。读者的选择决定了媒体的生与死。

对于空洞的广告模式,人们渐渐失去兴趣,而是更趋向于消费一种态度、一种情绪。这对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即营销。

可见,内容营销成为了媒体与营销无缝对接的契合点。

在社交平台上,转发、评论的权利掌握在万千大众的手中,有内容和有态度的信息才能够被自发传播。在自媒体时代,单靠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消费者不再买账,网络营销更多是传递观点和价值,引导思维。内容营销是一重要营销风向,自媒体营销又是成本效益相对高的方式,建立或是借助一个有效的自媒体,可以收获有效的被动流量和被动收益。

自媒体《逻辑思维》出品人之一申音评价说:“自媒体时代,领先的品牌已经在超越广告模式,转而与自媒体一同寻找双方的价值契合点。围绕自媒体,新的商业逻辑正在形成。”

【相关链接】

自媒体核心

1、通过数字科技和网络技术改变媒体主体,就是去中心化,传播者变为个体大众而非专业传播机构;

2、新的传播途径,除了传统传播渠道多了建立在社交关系上的人际传播;

3、更多的人参与生产内容,人人都在产生内容,信息呈现多元化、垂直化、细分化;

4、让以前在传统媒体中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有自己的话语权,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互动上来,可以是评论也可以是传播或者加工后重新;

5、自媒体的核心是“个人”。(选自《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作者朱晓鸣,原载虎嗅网)

自媒体生态

1、渠道模式的传统媒体。由于其只具有中介的价值,受到的互联网越来越大的冲击。仅仅做内容的渠道,其增值空间是非常小的,而且竞争对手是海量的。

2、自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在时间碎片化的今天,用户追求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精品,而是极品。在注意力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内容生产者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3、平台型自媒体。平台商是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目前自媒体的发展困境恰恰是因为平台商的缺席和缺位。谢文老师曾经用一本书来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Facebook》。

4、模块化自媒体。虎嗅网、36氪、钛媒体等都属于此类,追求专业化而不是追求八卦和噱头,争取成为读者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了解深度内容的首选媒体。

5、自媒体的服务商。优秀自媒体的出现也需要服务商提供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

(选自《缘起、发展、落地:自媒体如何拥抱三个世界》,作者林海,原载钛媒体)

【延展阅读】

自媒体红人榜

程苓峰 微信公共账号:云科技

曾任《中国企业家》杂志主笔、网易科技频道主编、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战略投资总监。2013年1月23日,程苓峰发微博为其“云科技”微信平台叫卖广告:广告费1万人民币1天,3万5天。广告以图片+链接形式,附在其个人微信公共账号“云科技”和个人网站上的文章末尾。广告上线2小时内便敲定电商唯品会1万元广告费,成功接下了第一单。接着瑞库德猎头、金山猎豹浏览器、UC优视、小米、野火视频、6间房等广告纷至沓来,目前已超过12家广告主选择“云科技”。

文德 微信公共账号:鬼脚七

淘宝搜索、一淘搜索负责人,长期专注于搜索引擎、电子商业、业内活跃人士,于微信经常发表相关深度文章。最近坊间传言其已离开淘宝搜索,但还未得到官方确认。

鬼脚七的微信粉丝近7万人,主要集中在电商行业。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当天,鬼脚七以私人捐款加售卖微信广告的形式,筹得15万元,其中他个人捐款1万,售卖微信广告7天,每天2万,合计15万,广告主涉及彩链中国、上海商派、微信逛、亿家净水等。

罗振宇 自媒体形式:视频《罗辑思维》

曾任央视《对话》、《中国房产报道》、《商务电视》、《经济与法》等节目制片人。现在以自媒体视频《逻辑思维》走红网络。

《逻辑思维》由申音和罗振宇联手打造,申音作为资深纸媒人,罗振宇有着电视制片人、主持人的功底,他们驾驭《逻辑思维》这档个人脱口秀视频并不难。自媒体不仅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音频、视频。在自媒体的商业化尝试上,二人相对谨慎。《逻辑思维》上线后,也有不少广告商找上门来,但他们唯一的一个广告“有道云笔记”是基于品牌契合点的合作。

四、自媒体营销形式

科技改变了生活方式,营销生态也将随之迎来一场颠覆式的变革。草根可以变身精英,品牌也可以成为媒体,自媒体时代,再微小的个人和品牌也潜藏着爆炸式的传播力量。

如果将自媒体营销扩大到广义自媒体的定义,那么将是一个十分庞杂的范围,仅微博、微信平台就几乎囊括了社会化营销。在这里,将主要涉及以个人为主体的自媒体,以及形式新颖的企业自媒体。

广告模式

1、宣传产品

这种形式很好理解,主要包括语言描述、硬广、相关链接等方式。以微信平台为例,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微信的公众账号在尝试自媒体内容和广告投放,但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为两种:一是以图片的形式将广告放在文章的头、中或底部;二是利用微信公众账号的“查看原文”链接,直接将点击指向广告网页。

以上两种形式比较像硬广,也可以有软文或是植入的操作模式。

2、化解危机

因为有了社交媒体,企业化解公关危机变得更为复杂,有时是更为麻烦,有时是更为简单。相比于过去会上的严肃“背书”,人们似乎对于自媒体的有血有肉更为喜闻乐见。其实,自媒体这个词的走红就与“危机公关”有着直接关系。

3、参与活动

有过企业自媒体运营经验的人应该都很清楚“大号”的价值所在,也更渴望大号对于自己品牌活动的“垂青”。有时自己扯破嗓子喊半天,也不抵某个微博大号手指轻轻一触屏。如很多企业会在微博上发起有奖转发等活动,有些微博大号也会友情参与,他们看中的当然不是所谓的奖品。

交易模式(“自商业”)

如果说自媒体也是一种渠道的话,那么可不可以直接用来交易呢?当然可以了,自商业正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商业模式”,而自商业与自媒体之间也有着绝对的嫡系之关联。

1、个人自媒体:期待支付模式成熟

相比于广告模式,很多人已经先行一步,直接将自媒体的商业价值进化到了交易模式。当然,由于网上支付的不够成熟,之前在微博上的交易模式也只是“准交易”,就是给出交易页面的“相关链接”。而随着微信生态系统的完善,有消息称7月会上线移动支付功能,相信利用自媒体进行自商业的前景可谓更为明朗。

2、品牌自媒体:未来的社交商业

由于自媒体的受众相对确定、互动性强等特点,品牌利用自媒体进行交易活动,更容易朝着“社交商业”的方向发展,定制化产品、高端服务往往成为其亮点。如在新浪微博上土生土长的“野兽派花店”,就是以自媒体为发展的土壤,走出了一条“自商业”的道路,被称为“微博花店”。

案例:例:

留几手如微博上迅速串红的大号“留几手”,就多次尝试在自己的微博中软性植入广告产品,如有道云笔记、某品牌手机等。但无论植入得有多么巧妙,网友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尤其8:20事件,也就是配合央视3·15晚会黑苹果手机一事,使许多留几手的粉丝弃其而去。这也正是自媒体植入广告的局限性所在,网友对于广告的容忍度到底有多大?如何平衡操守与利益?

案例:案例:

食京链事件2012年10月,《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京东副总裁吴声与罗振宇、申音等人合资成立公司,申音又将与京东有业务往来的NTA公司打包进这个合资公司,这样即发生了利益输送。稿件出来后,当事人罗振宇与申音交流之后,推出了他们的自媒体联合宣言;面对《中国青年报》曹林“人人都有麦克风不等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质疑,程苓峰高调反驳,转过头来“被宣布”加入罗申之盟。这个事件的有意思之处在于,起因正是人们对于互联网公关的质疑,而事后当事人又恰恰是利用自媒体替自己“洗白”。

案例:

小白素食记录“小白素食记录”在微博上拥有13万粉丝,每天素食食谱以及相关理念,受到素食爱好者的喜爱和追随,随着粉丝的越来越多,小白也开始在微博上尝试与商业交易有关的活动,如自著图书《小白素食记录》和“素皿生活器”系列餐具,因为都是素食周边产品,整体调性统一,这种交易模式并未显露违和感。

案例:

凡客的微信电商近日,凡客移动创新事业部正在通过微信开放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自主开发微信后台。据凡客移动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栾义来介绍:“我们已经在微信平台上实现了完整业务的闭环和创新。消费者可以在微信的界面上直接检索、完成购物、查物流、投诉、退换货、晒单,完成全流程操作。也可以利用微信拍照、视频功能完成社交应用。这是否就是企业自媒体的未来?拭目以待吧。

五、自媒体广告估价

既然是媒体,既然有广告模式,就存在一个估价的问题,面对众多的自媒体,广告主要如何选择,农夫山泉为什么会选五岳散人?网易有道为什么又会选择罗振宇?相信品牌方自有它的考量。

《成功营销》记者在对社交媒体互动公司的采访中了解到,广告主在选择自媒体投放时一般会有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自家微博、微信粉丝的增加量,二是所选自媒体是否与自身调性相符。而具体的合作方式也是与之相关的,如一些成熟的品牌会选择植入方式,只是增加影响力,并未对“加粉”有迫切需求;而一些新兴品牌,正处于开拓市场阶段,则更愿意选择直接打广告,给受众更强烈的品牌冲击力。

可量化层面

不论什么时候,对于广告主最有说服力的都是清晰明了的数据。如在微信平台自媒体报价方面,像程苓峰、鬼脚七这样的行业没资深人士会有“一口价”,而一些草根微信公共账号则是按粉丝数量报价。据了解,有些微信公共账号之前行情为1万粉丝200元,而随着最近微信自媒体的升温,已水涨船高到1万粉丝400元。

而程苓峰能够率先叫价接广告,也是因为他的影响力有数字作为支撑。从2012年9月程苓峰创建“云科技”后,每天文章1—2篇,现在订阅人数已超过2万,加上其腾讯微博粉丝超过56万,新浪微博粉丝超过16万,这也让他有底气对外宣称影响人群超过百万。

鬼脚七在雅安地震广告筹款后,曾发微信“汇报”广告效果:喜宝的超级车手(一款淘宝卖家软件)承诺期间每增加一个客户,再捐10元,6天内喜宝又多捐出18950元。期间喜宝减少21%日常广告投放,反而获得4%的直接销售增长,淘宝卖家订购超级车手的转化率相比之前提升12%。

可见,在媒体估价、投放效果等方面,自媒体人还是试图拿数字说话。

非可量化层面

如果一切都可量化,那么事情就都简单了。难就难在,世间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web3.0时代,个人自媒体的影响力与社交化叠加,二次传播的能量往往更强,加之粉丝文化生态的不可控,其对人群的影响注定无法估量,无疑是一种长尾营销价值。

据自媒体微信号“山寨会”爆料,由丁香园CTO冯大辉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小道消息”已经单条广告投放价格达到6.3万。原因不光是其公众号拥有过6万的订阅用户,更重要的是这6万用户的含金量颇高——众多技术CTO身在其中,这些人都可以影响公司产品购买层面,相信广告主更多是在为这些人而买单。

并不难理解,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在传播上来讲会更高级一些。在很多广告主看来,影响马云、马化腾,与影响普通大学生并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自媒体可以按粉丝数量加价,而相对精英化的自媒体则可以有影响力溢价。

影响力当然越大越好,但有些广告主也要看你所影响到的人,是不是正好也是他想影响到的人,也就是二者之间的契合点,这个影响力是否足够精准? 为什么鬼脚七单单拿出“喜宝超级车手”作为例证,因为鬼脚七的微信公共账号向来聚焦电子商务,招揽而来的粉丝大部分为淘宝卖家,其他领域人士甚至不知“超级车手”为何物,而对鬼脚七的粉丝来说却是正中下怀。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引用《微信让手机自媒体商业价值可期》(原载《21世纪经济报道》)、《营销人自述:品牌主眼里的自媒体价值》(原载虎嗅网)、《自媒体的“营”价》(原载《IT经理世界》)等文章。

【延展阅读】有关自媒体 他们有话说

袁佛玉网易有道品牌总监

自媒体和品牌的使命要吻合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跟用户的距离走的非常近,品牌不能再凭借一个硬广、公关活动来告诉用户“我是谁”,相反,用户开始更加喜欢和接受由自媒体更为可靠的民间信息输出。所以,我们会考虑利用自媒体进行推广。

不过,在对自媒体的选择上我们有着自己的想法:首先是目标受众群匹配,其次作为深度沟通的手段,自媒体和品牌的使命也要吻合,比如《罗辑思维》的使命是“从知识中寻找见识”,这和有道云笔记“帮助用户建立知识系统”的使命非常吻合,或者我们近期也在合作的,陈坤个人“行走的力量”项目,陈坤虽然是娱乐明星,但是这个项目是公益性质的,而且面对的对象是老师,和我们的品牌调性及目标群体都是一致的。

自媒体定义

我们对自媒体的定义比较广泛,就是帮助我们传递品牌价值的公众人物、公众事件或者公众平台,即凡是以个人的形象推动价值传播都称为自媒体。

自媒体合作ROI

与《罗辑思维》的合作投入是六位数。因为自媒体都处于发展初期,我们不会以用户数量作为价格的计算方式,而是会看潜力,大致估算一下某个时间段内的覆盖人次,比如一年会有多少期节目,可能会覆盖多少人。

自媒体投放的挑战

首先,自媒体作为一个新生的、蓬勃发展的领域,其整体形态没有定型,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不可控的风险更大,尤其自媒体以个人形象为驱动,可能某个很小的事件都会让它遭到特别大的危机,风险大;其次,对于自媒体的效果衡量,很难找到标准化的方式,还需要时间逐渐形成考核判断标准。

杜若洋《罗辑思维》主编

多平台运作自媒体

现在罗辑思维是优酷视频+微信的双平台运作,这两个平台粉丝之间并不是重合的,每个都是相对独立的。而未来我们会推出自己的App,进行产品化运作,成为最终传播链条的闭环。比如,我们会建立社群,目标是读书人,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这将是对于很多高端品牌都非常有价值的一个群体;同时我们会进行会员化运作,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其中广告植入甚至不是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这一切,都没有前车之辙可供借鉴,甚至我们还要争论会员价格定在多少最为合适。

自媒体营销的颠覆性

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关键点在于发行量、收视率、流量、用户量,但是这个市场中还有很多人需要的是品质感,《罗辑思维》希望构造的就是品质感。

自媒体运营的挑战

不是内容生产,而是社群运作,如何吸引大量优质的UGC(用户生产内容),是个门槛非常高的事情,因为不同于热闹的图片分享网站,阅读书籍并上传完整的心得,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自媒体未来

未来自媒体核心就是人格的清晰化,我相信,自媒体未来一定是窄出口的竞争。能够留在用户移动端的自媒体,只是有限几家。我认为自媒体的发展只有两条路:

第一,有足够清晰的人格,大家会记住你的个性;

第二,有足够精深的专业素养,每一篇稿子都能打动专业人士。而这种特质,对于越来越讲究媒体环境的高端品牌来说,其价值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微信上的情感营销新玩法

微信自媒体挑战

第一,学会压缩篇幅,甩干水分,因为手机上的分分钟都很可贵。第二,在微信阵地上,专业知识远远不敌生活意见有用,哪怕发发八卦,读读文摘精选,也要图个新鲜。

微信自媒体建议

1、别有用心的行业专家不必叹息商业模式,本身就求名不求利,无所谓啦;2、做类微博模式垂直生活内容的非原创帐号,本身就是微信封杀的对象,还是趁早歇息吧;3、有些小野心,做小众原创内容的自媒体,有望生存,甚至成为这一全新社交平台上的新新“达人”,但需要想清楚如何到达更多人群和自身的商业前景。或许有一种出路:那就是在微信上做垂直内容聚众的新媒体平台。比如可以运营一个有关汽车爱好的微信账号,叫“车友之家”,将那些有着强辨识度和生命力的微信相关帐号内容吸附过来,做专辑内容推荐,承接商业营销。

微信上延续传统媒体生命力

自媒体范文第3篇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早在10年前,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就对自媒体下了比较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而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目所睹、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QQ空间、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按照定义,人们可以想像自媒体一定是非常自由风光的,它借助互联网平台,想说就说,个个都是记者,人人又都是主编,还能借助粉丝黏性来赚钱,活得好潇洒哟!

可是不入行不知行内苦,自媒体并非如人们想像那样自由风光,上了“贼船”方知行船艰辛。比如传统媒体的主编确实很风光,到哪都是吃香喝辣的,诚如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魏武挥老师所言,“串个场,开个会,做个嘉宾,发个言,拿个信封走了,活得很滋润。”

但自媒体就没这么幸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睡眼朦胧敲键盘,辛劳自不待言,想赚钱更不容易。有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学历背景的余德,曾供职于多家传统媒体,作为记者,一个人独来独往,浪迹天涯,自由惯了,可是自从“下海”沦为自媒体人,就没那么自由了,因为创办了地歌网,为了做成靠谱的自媒体,夙兴夜寐,有时候连打个盹也是奢侈的享受,他深有体会地说“我真的比在传统财经媒体还要辛苦”。

而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又是一个难以求证的时代,互联网上不缺新闻,缺的是观点。可当下自媒体鲜有独立观点,的内容又大多无新闻价值,除了炒作,就是贩卖,可信度低。有业内人士将其比喻成“蛇皮袋”,认为自媒体是用来装信息垃圾的,这让自媒体大煞风景。事实也如此,陈旧的信息、雷同的信息、虚假的信息,几乎都来自于自媒体。因为传统媒体有一套严格的审稿程序,责任编辑――主任――主编,要发一篇稿至少需要过三道关,有的临排版时还突然撤稿。而自媒体很随意,要想发一篇稿子,组织好文字后,敲一下键盘,几秒钟就搞定。正因为随意性大,所以不太靠谱,受众也不买账,这让自媒体很不自在。因此,作为一个自媒体,必须要有独立的观点,要有态度、有锐度、有深度。自媒体需要传输的是思想和观点,而不是对一些信息的分享、介绍甚至猜测。

况且大多自媒体是在寄人篱下过日子,没有自己的平台,一不小心就被封杀。4月16日,102位自媒体人,200余账号,涉及900万订阅人数,不能上诉,没有任何迹象,来不及告别,覆盖近千万订阅者的微信公众账号瞬间凭空消失。而且封杀后不能申诉,不给投诉。这是给自媒体当头棒喝――想借道微信赚钱没门。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能够活多久,决定自媒体能够兴旺多久。自媒体如果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微信上,早晚要吃苦头,应当另辟蹊径。

再说,自媒体既然是一种媒体,就带有一般媒体的属性,自媒体登上喧嚣的传媒舞台,必须自律。然而,目前自媒体队伍良莠不齐,100个粉丝也叫自媒体,靠每天抄袭几篇文章也叫自媒体。自媒体人手指在电脑键盘上乱敲,其实脚下却在走钢丝。因为目前尚未对自媒体形成国家层面的约束机制,自媒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走火”,如果不能自律,他律一定会加倍到来,届时,自媒体何来自在?到头来,自媒体不是衰落就是被招安,自媒体成了“自霉体”。而自媒体往往是一个人的战斗,必须慎独,需要有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不自在中寻找自在。关键是要有底线意识,尊重事实,不虚假信息,尊重知识产权,不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媒体要想生存,必须自律,游走于新闻真实的阡陌中,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在的生活。对于受众而言,自媒体创造者会比一个媒体的组织更有威信,因为他们有鲜活、真实的人格。比如CCTV“新闻1+1”栏目,收视率很高,其实观众是冲着主持人白岩松来的。是白岩松敢讲真话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电视受众。如果自媒体不能让受众满意,他们就会用脚投票,失去信任的自媒体最终会被唾弃。

而现在商业化风潮渐盛,据说,2014年或许是自媒体大手笔赚钱的时代,比如中国媒体业新锐人物、“80后”概念制造者程苓峰做自媒体,半年赚了30万。这对自媒体人的诱惑挺大,有的人难免急功近利,沾染到利益方面的问题。这股泡沫也许会很快破灭,当受众识破自媒体生产的内容都是无营养的信息时,他们就会感到像踩了一脚狗屎一样厌恶。名和利的诱惑,传统媒体倘无法拒绝,更不要说个人了。自媒体的商业化趋势势不可挡,有人说“自媒体就是网上的义乌”,专卖小商品、便宜货。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媒体人的目光需要看远一些,千万要稳住阵脚,恪守好自己的节操,保障优质内容的持续生产。要跳出眼前蝇头小利的窠臼,不要急于和商业化捆绑,以免被弄“残”。如果头脑发热,一哄而上,去极力寻找什么赢利模式,只能落个铩羽而归。

自媒体范文第4篇

近日,在爱奇艺主办的主题沙龙上,吴晓波和瘦马分别分享了他们自媒体的运营经验。

吴晓波,中国最著名的财经作家,他经营的“蓝狮子财经丛书”也是中国本土最知名的财经出版品牌之一。瘦马,时尚界大佬,《男人装》杂志创办人。由于互联网内容的推陈出新,平媒和传统门户影响力衰退,读者逐渐流失。对于所有离开传统平台的文字工作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自我传播的个人品牌,形成自己的受众圈子。

剖析吴晓波的成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从内容生产上采取文字加视频等多种方式。吴晓波的财经自媒体公号不仅仅有微信公众平台的文字专栏,还跟爱奇艺合作了一档视频节目《吴晓波频道》。每个星期有两个专栏,一个视频。

数据显示,吴晓波公号粉丝有35%的用户来自爱奇异视频,24%的用户来自微信朋友圈,16%的用户来自于新浪微博,27%的用户来自其他的渠道(这个渠道就包括此前吴晓波在“锵锵三人行”节目)。这个结构意味着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是非自发增长,而是来源于其他渠道的影响力转移。

吴晓波认为,从受众习惯来讲,如果把学习作为生活的方式,视频是增长最快的模块,这有益于写作和思想的传播。而且通过视频平台,他最大的感触是读者群得到了扩展,原来的读者大概是50后、60后、70后的朋友,现在60%~70%都是80后,互联网让自己的思想融入到更年轻的族群。“未来的信息或者说新闻的传播,第一是基于社交的,第二是非线性的,第三是基于人的品牌。”吴晓波说。

瘦马和吴小波有同样的体会。瘦马和爱奇艺合作的《时尚江湖》节目刚一上线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度和播放量,并创造了单期破200万次的开局好成绩。截至目前,节目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000万次。吴秀波、许晴、郭采洁等众多当红明星的陆续加盟,也让该节目成为最为卖座的时尚资讯节目。

他认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传播内容和互动,拉近了普通人与时尚圈的距离。之前瘦马开通微信公号写小说,形成了非常大的受众群。尽管相比文字来说,视频算是重资产,但这种类似“个人电视”形式的高品质视频内容,一是很匮乏,二是用户有很高需求度,也符合现在人们信息消费的方式,是她非常看重的传播渠道。

从他们的经验来说,“自媒体+”的内容生产强调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很多平台也为自媒体提供了支持帮助。拿爱奇艺来说,不仅为吴晓波和瘦马他们提供节目制作的支持,还提供大数据分析来帮助节目提升。瘦马举例说,“前段时间本想请一位超级大咖明星来做嘉宾,但通过爱奇艺和百度搜索的数据得出请另外一位明星效果会更好,结果证明确实是这样,而且用户反馈怎样,很快就会得到相应的数据,非常符合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的需求。”

自媒体范文第5篇

Meaning: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by ordinary people to broadcast words, sound or videos (also called “personal media”).

在当今时代,普通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文字、声音或者视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众通过这样的途径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新闻和事实,因为网络的隐匿性让大家有了“随心所欲”的空间。在自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主流媒体”的声音逐渐变弱,人们不再接受被一种“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在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作出判断。

We media has become a powerful media tool by allowing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mong all kinds of people.

通过在各种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自媒体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媒体工具。

Participatory / Citizen Journalism 参与式新闻

Meaning: The act of a citizen, or a group of citizen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ng, reporting, analyzing and disseminating[传播] news and information.

一位公民或者一群公民参与到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的行为。这样的参与符合民主主义所要求的信息独立、可靠、精确、范围广泛以及有相关性。

The main concept of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is that anyone can be a reporter.

参与式新闻的主要概念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当记者。

Grassroots Reporting 草根报道

Mea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eyewitness or firsthand accounts by Internet user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fact-gathering and reporting process, sometimes even conveying breaking news.

互联网蓬勃发展至今,想必大家对“草根”这个词的含义早就不陌生了,所以“草根报道”就是指参与到事实收集和报道过程中的因特网用户传播亲眼所见的事实和第一手的信息,有时甚至传播爆炸性新闻。

The terrorist attacks were the watershed event for grassroots reporting in Web logs.

袭击是草根报道在网络日志上的转折性事件。

Microcontent 微内容

Meaning: Small chunks[块]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stand alone or be used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including instant messages, blog posts, RSS feeds and abstracts.

在网络世界中,那些为我们所关注和议论的、已经显露头角的内容,只是巨量、杂芜的网络内容的“冰山一角”,而网络的决定性的价值却在于那些巨量、杂芜、价值意义模糊的“微内容”上。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巨内容(macrocontent)”而言,自媒体创造的常常就属于微内容。小到一句话,大到几百字,比如日志中的一篇文章,维基百科中的一个条目的修改,Flickr中的一张照片,甚至访客用户的每一次支持或反对的点击,都是微内容。简而言之,“微内容”就是能够独立存在或被用于多种文章的小信息块,包括即时信息、日志、RSS列表和摘要。

Good microcontent must be short, explanatory and scannable.

自媒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山寨会自媒体群媒体

IT记者的集体狂欢

1.从QQ群到微信公众账号

2011年3月24日是山寨会成立的日子。刚开始,它只是北京的七八位IT记者建的一个互相通气、避免漏掉重要新闻的互助QQ群。因为记者们总是出席各种会,所以大家就把这个群称为“山寨会”。后来,越来越多的记者加入,大家在群里讨论业内新闻和八卦,发表观点和评论,当年这个群就突破了100人,现在已经达到了300人。全国顶尖的IT媒体记者基本上都覆盖到了,很多刚入行的记者也在不断加入。

2013年元旦,云科技的一篇题为《“山寨会”的潜台词:大家都是狗屁》的文章提出如下倡议:“第一,把山寨会常规化,设立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凡是被主编毙掉的稿件和观点,都通过这个渠道发出来。第二,大家用自己的力量推荐这个账号,要新浪和腾讯推荐这个账号。第三,大公司要删稿,可以,给赞助,10万一次,这些钱用来赞助记者们想要进行的所在媒体不允许的采访和调查,剩余的年末分红。”

一年过去了,这些倡议或多或少都得到了实现。山寨会的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逐渐积累起了人气,大公司的赞助也开始涌入。

2.三场“山寨会”

百度百科的定义认为,“山寨”是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用这一定义来解读“山寨会”恰如其分。

连续三年,山寨会举办了三届年会,颁发了诸多记者评出来的业界大奖。比如“金喷壶奖”,组委会解释说,这是专门授予为了自己的企业或自己所在行业,不惜牺牲形象,大力进行鼓吹、宣传、布道或攻击,并卓有成效地引导话题、制造现象的企业家的奖项,三届获奖者分别是刘强东、周鸿讳和马云。此外还有金拐奖、金蜘蛛奖、金忽悠奖、金键盘奖、年度公益奖等,既有恶搞、娱乐的成分,又不乏一定的行业认可度。

针对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三届山寨会的主题分别是“众新闻之夜”“自历史之夜”和“群媒体之夜”。三年的投票形式也有所不同:2011年的投票在网上用论坛的形式,2012年是电子邮件的形式,2013年投票环节增加了新的技术手段,是手机现场投。

2011年第一次颁奖时,很多人只以为这是一次来自记者的情绪大宣泄,谁也没想到第二年再办,已经得到很多业内大佬的回应。有人这样评论:“山寨会是2012年最令人眼前一壳的互联网行业事件,没有之二。”2013年,山寨会迎来了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年会。除了北京的IT记者外,还有大概20名记者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年会,参会总^数超过looA。

3.记者社区的发展目标

山寨会存在的过程中,一直有人在探讨记者、行业该如何前行,这其中无不透露出面对未来记者们的思索与彷徨。很多记者聚集在一起时或许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平台实际上在发挥什么作用,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喘息的空间交流或者说是发泄。而“山寨会”的立意则非常明确——做“服务于记者的社区”,让记者能够真正感受行业浪潮带来的冲击,获取更多个人素质与品牌的增值,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正因为如此,主办者阳淼一直不认为山寨会是“自媒体”,在他看来,“群媒体”这个词更合适。

低调服务的公益模式

山寨会及这个平台上衍生的各类服务不会以向记者收费的方式盈利,而是将通过赞助支持获得的机会转移给同行,提高全行业的软实力和对话权。“倾向于不制造热点,不想变成媒体,要做服务。”

1.基于社区的需求挖掘

如何让记者能够真正感受行业浪潮带来的冲击,直白地说,如何才能获取更多个人素质与品牌的增值,获得更多发展空间,都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正因为记者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可以不断地被挖掘,被激发,被满足,被提升,山寨会推出的各项服务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传媒精英课程

以“益见”为品牌的传媒精英培训将成为山寨会2014年的一个重点服务。他们将以与业内先进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取教育资源,打造MBA一样的系统化培训,以达到在行业中能设计产品的目标。记者们可以通过培训掌握扎实、深入、前沿的行业知识,作为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筹码。或者说,通过互动与交流,寻找企业需求和个人发展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为职业生涯和行业发展打开一个新局面。

这一培训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免费,公益模式,公司提供资源,山寨会组织记者免费学习,向企业收取课程设计费和管理费。记者们报名上课,需要收押金,50至200元一节课。如果没来上课,押金不退。每节课有30—50人的规模,采取小班教学模式。

3.创业新闻茶座

除传媒精英课程外,以小范围交流行业、扶持创业企业为目的的“益见创业茶座”也将于2014年推出。茶座将记者以往关注和品评的行业掌舵者变成交流的一份子,从企业和媒体双视角疏通信息的互换,促进对行业更深入、更专业的报道,也同时提高记者对企业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经过积累之后,或许会有更多人跳出圈子的限制,尝试发现企业的优势或者不足,提出意见,吸取经验,实现自己创业等等。

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山寨会并不会局限于评选和表达,而将成为互联网记者交流和沟通的平台,逐步打造起一个共同学习、共同实践、集体互动的高端专业传媒社区。阳淼表示,他希望通过努力把整个市场做大,他有自信,市场做大之后,山寨会仍将是最专业的。

自动匹配的“互联网式转型”

2013年山寨会评出的反映过去一年业界最热话题的年度关键词奖给了“自媒体”。有些人乐观地预测,自媒体发展下去,这个行业将逐渐主流化,出现经纪人,出现产业链。对此,阳淼持不同看法。曾在出版社、报社、游戏网站、自媒体等平台工作过的他熟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运作模式,他认为,自媒体其实就是一支“农民起义军”,它的历史任务即将完成,当他们转型为正规军时,也意味着这一形态本身的消亡。

1.传统媒体的“虚耗”

谈起自媒体的勃兴,阳淼说,这一过程本身就与生产力发展对应生产关系的改变密切相关。传统的正规媒体是一种生产关系,它们建立了触达用户的发行渠道,再用采编团队制造产品维持住这种触达;最后,依靠经营团队出售广告,把这种对用户的触达变现;所以每个媒体最重要的生存指标就是发行量(收视率)和刊例价,前者决定触达多少用户,后者决定变现价格。

互联网出现后,先取代了传统媒体的渠道,有电脑的人即可坐拥千万份报纸。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手机的人即有渠道,甚至门户的发展都减速甚至停滞了。其次,原来的经营团队被取代,谷歌、百度发展出的关键字广告技术使广告主和内容可以自动匹配,不再需要人工干预。这时候单独剩下的内容团队就很尴尬了:他们的内容实际上早就脱离了自己媒体的介质,在第三方平台也就是互联网上传播,并一如既往地制造影响力;但传统媒体依然如皇帝穿新装一般,维持着庞大的印刷量、发行队伍和经营队伍,这里面相当一部分利润被虚耗掉了。有虚耗就有不公,谁比较吃亏?就是内容团队了。

2.自媒体的高价值变现

根据阳淼的梳理,最早出现的自媒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对新技术的接触和运用最为敏感的技术人;一类是传统媒体人。前者靠着对渠道的敏感由技术反攻内容,后者靠着对内容的熟悉去掌握新渠道,都在突破旧有格局上做出了贡献。在他们引领的浪潮下,自媒体直接建立了自己生产内容、自己经营、依靠社交网络进行渠道传播的格局。这种格局因为去掉了传统媒体的那种虚耗,所以个人收入有非常明显的增幅。

这种高价值变现在2013年表现得十分突出。目前比较出名的自媒体人,除了技术类,大多具有传统媒体的专栏撰写经验,甚至有大量一线记者直接开辟第二战场。根据山寨会的统计,保守估计有三十多位专业记者已经在运营自媒体。这就是生产关系限制生产力之后,产生的巨大反弹。

现代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就是“分工”。阳淼认为,自媒体颠覆的是传统媒体不合理的分工秩序,但是,新的秩序并不可持续,一个人又做内容,又做经营,又做渠道,这样的日子很难维持长久。就算这样能获得高收入,但这三大块的工作截然不同,一个人很难兼顾质量,一个群体内的人参差不齐,就更难以保证形成成熟的生产关系。

3.自动匹配的“互联网式转型”

自媒体范文第7篇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播客(Podcasting)已经成为继博客之后又一风靡于世的自媒体形式,又称为“有声博客”,是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传播媒介,网友可以使用RSS技术在互联网上文件并制作或者订阅广播电视节目。播客是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打破了媒体和记者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Broadcast),而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受众、编辑、记者等一起互动形成的自下而上的“网播”过程(Intercast)。

播客:全民参与的自媒体

在Web2.0的环境下,播客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社会参与的平台。用户不仅仅满足于收看收听各类信息,更重要的是参与视频音频的创作、编辑过程,满足用户参与、表达、互动的需求。而播客网站的开放性恰恰满足了用户的这种需求,因为传统门户网站的视频文件是不得修改的,具有封闭性,而播客网站的视频音频文件是用户创造出来的,用户的参与度和创造能力直接决定了网站的景气程度。播客网站能做到这些,与它的强大的技术支持、特殊的组织方式和管理规则密不可分。

首先,自组织的组织方式是播客正常运行的基本动力。所谓自组织,就是指系统无须外界指令而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机制自行组织、创生、演化,即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①播客网站的视频音频都是用户自行生产创造的,理应出现混乱无组织的状况。然而,Youtube、土豆、优酷这些知名播客网站的成功运营证明了自组织的存在和它的优越性。自组织的实现是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和非平衡性。面对复杂的信息系统,播客网站采用自组织的方式,将整个系统开放,反对知识产权的封闭,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其中来。开放性是播客网站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Web2.0的基本理念。另外,系统内部的非平衡性为播客网站提供长盛不衰的活力。信息的不平衡会促使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视频音频的创造和工作中来,保持网站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力。因此说,在自组织的演化过程中,不能采取向系统发号施令的方式来干预系统的演化,而是要创造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条件,促进系统内部元素的竞争与合作,推动系统自主演化,从而促使系统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其次,网络自清的管理规则。和传统媒体把关人对新闻信息的管制和筛选不同,自媒体的信息管理制度是“网络自清”制度。“自媒体的管理,应该利用其自组织特性实现自我管理,而非传统的把关人管控。这种自组织性的管理是利用网络自清功能。”②这种网络自清是通过集体的共识完成的。以Youtube为例,视频、音频节目下方是评论专栏,每一条评论的最后都有“好评”和“差评”的链接。如果有人恶意中伤他人,差评的点击数量超过5次,该评论就会被自动删除。这种网络自清的前提是本着“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即大多数用户都有较为正确的判断力,能遵守规则,拥护规则。

第三,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播客网站生存的必要条件。以Youtube网站为例,它采用Sorenson Spark与Adobe Flash9提供的影像编码技术,将用户上传影像档案进行压缩转档。虽然YouTube影像品质远不如RealVideo与Windows Media等线上串流技术,但因低带宽需求并可简易地借由Flash Plug-in内嵌于个人的Blog或其他网站中而迅速取得很高的知名度与压倒性的成功。

自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挑战

以播客为新兴形式的自媒体使得原来处于新闻制造边缘的受众成为新闻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传统媒体受到自媒体的挑战。

1.“共享媒体”挑战“一对多”的传播模式

传统的新闻媒体将传播者与受众分得很清,它们是“自上而下”、“点对面”的传播方式。而播客式的自媒体打破了这种不公平的格局,新媒体不再有传者和受者的界限,每个人都是传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人人即媒体”。③ 因此,在播客网站上,我们不再提及“受众”一词,而更习惯说“用户”。

2.挑战传统媒体“把关人”作用

在Web2.0时代,网络传播成为“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技术层面,播客具有非线性传播、零门槛、低成本等优势,正是这种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用户的信息内容不完全受网站的控制,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筛选、以及议程设置的特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④

3.打破时间地理局限,受众成为新闻源

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工作者利用集团优势以及技术支持,方便他们在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然而,播客式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局限,用户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以2009年2月9日发生的“央视配楼失火”事件为例,央视大火发生半小时后,“草根媒体”先于主流媒体透露消息。一位叫“加盐的手磨咖啡”的网民,在事发时恰好路过现场,随即用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拍下火场照片,这些照片于2月9日21时04分上传到网上。之后12小时内,这批照片的访问量超过37万次,跟帖1700多个。而另一位叫“msun msun msun”的网民于2月9日22时左右将一段现场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约6分钟后,新华社才在主流媒体中第一个发出了有关火灾的快讯。这类突发性事件的视频材料是主流媒体无法企及的,而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

4.微内容对传统新闻理念的挑战

微内容是相对于巨内容而言的。巨内容就是传统媒体的主体内容,是体现新闻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新闻价值的内容。对于微内容,该词汇的创造者Jakob Nielse描绘到,这是用来描述一个网页上所显示的“超小文字段”(Microcontent),比如页头与标题。然而面对复杂的互联网,微内容的范畴注定不会是简单的“导引文字”。实际上,互联网用户在网上的所有独立数据,比如博客中的每一则网志,BBS中的每一个评论,甚至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构成互联网的微内容。

目前,Youtube网站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微内容市场,微内容的影响和效果不逊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巨内容。而且,用户对视频音频的每一次点击、评论、收藏,都是一种微内容的体现,在进行音频视频查询的时候,受点击、收藏、评论多的音频视频,会最先出现在首页上。因此在Youtube首页上可以看到“观看最多的视频”、“最热门的视频”以及“精选视频”的链接。这种选择不是来自于Google搜索的机器智能,而是来源于用户自身的判断,可信度更强。

注释:

①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② 汤雪梅:《Web2.0:自媒体范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第72页

③ 刘正荣:《“人人即媒体”与大众传播要素的质变》,《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4期

④ 张燕 刘一赐:《“受众参与”的充分实现――掘客模式的特性与价值》,《国际新闻界》,2008年第8期

自媒体范文第8篇

强化新闻的选择解读

随着数字技术、宽带技术、云技术等技术的普及推广,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简单快捷,海量的资讯既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也使得传统媒体应接不暇,甚至造成被淹没之势。“自媒体”打破了时间地理的局限,原本传统媒体的受众成为了新闻源头。2011年“7.23”动车事故最快的信息就是列车上的当事人通过微博发出的,继而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有被撞车内的乘客亲属,有附近的村民百姓,有紧急赶去救援的各路人马,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所在点上的情况,许多信息带有强烈的主观判断与个人情绪,汇聚起来可能是一堆难以互相印证的信息碎片,真假难辨,无法呈现事物的真实全貌,这就是“自媒体”最大的弱点,也是传统媒体优势所在及必须继续加强的主要方面。

仍以“7.23”为例。我们看到,电视记者虽然不是第一个发出消息的人,但随后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所做的大量直播报道仍牢牢占据了舆论主阵地,因为只有从主流媒体上获取的信息才被公认为是可信的、权威的。也许电视上播出的信息,观众已经从其他渠道获知了,但他们仍然需要从电视等传统媒体中得到确认、证实。传统主流媒体因此起到了舆论标杆的作用。

当然“自媒体”的兴起也给传统的新闻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以往发生事件,传统媒体可能派出记者到事件的核心现场采访,通过采集核查确认然后进行报道,还原事件,但现在的新闻报道不可能等到所有信息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报道,而必须与事件发展同步,做到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边做边说。比如“遇难人数”就不可能一次准确报出,这在世界范围内突发事故报道中都是通行的。另外,必须同时派出多路记者分兵把守各事故现场、医院、殡仪馆、指挥部等能集中反映事件的新闻点,进行选择报道,特别是重点关注事件当中“人”的命运、个体的命运,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除了从海量信息中选择、索引之外,传统媒体更应担负起解读信息、引导舆论的责任。在信息的采集和一般加工已不再是职业记者专利的情况下,传统主流媒体应迅速转向对信息的深度加工以及正面解读,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一条新闻出来,它意味着什么?会怎么发展?它与我有何关?这些新闻背后潜藏的问号有很多,它需要解读需要说明。这也是为什么电视新闻评论广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央视设立新闻评论员以来,地方媒体也纷纷跟进,江西电视台最主要的地面频道都市频道也在其主打节目《都市现场》中加入了评论员的角色,就其报道的政策资讯、社会新闻等发表观点,评论是非、引导舆论,很好地改变了民生资讯频道给人的浅、小、轻、碎,一地鸡毛的印象,增加了新闻的深度和力度。

强化新闻的联动融合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联动融合成为必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可能超然事外,节目联动,形态交融。这种联动融合包括传统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包括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利。

首先是传统媒体之间,如何更好地加强央视与省台、省台与省台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新闻节目的资源共享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包括突发事件、公共事件还有各地面频道大量紧贴地皮、生动鲜活的社会新闻,都可以纳入共享平台。

此外,电视与纸质媒体之间也有加强共享的空间,尤其是评论方面,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平面媒体的优势。江西电视台2007年开办的一档午间节目《杂志天下》经过4年多的培养,目前走势甚好,收视率排在同时段省级卫视前列。它的创办理念就是将杂志的优势转化为电视节目,杂志内容虽然在时效快捷方面不如电视报纸,更不如网络、微博,但它重在深度解读、独家评说。杂志读者层次相对高端,办杂志的人自然也有不少学界精英,素养深厚,所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办节目,有杂志观点作依托,这档节目其实就是一档社会热点社会事件评论节目。加上主持人富有个性的语言特点,评说风格,一两句话的评论精到犀利,点到为止。笔者认为这也是传统媒体之间成功融合的一个事例。

最后是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融合。这一点其实从新媒体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发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采用网络文字、视频、博客观点和微博信息、短信投票、网民联线等手段丰富节目形态,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变单向传输为双向互动,多点互动,有利于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因此我们不应视“自媒体”为洪水猛兽,除了积极应对更要主动融合。

强化电视品牌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竞争,传统媒体最重要的还是打造自身专业性,树立权威性,强化品牌节目建设,培养观众忠诚度。无论如何,做强自我才是竞争王道。

江西电视台近几年一直是按这个思路在做,根据江西的特点资源,依据台情实力,稳扎稳打。首先是以新闻立台,把新闻作为龙头来办,江西卫视一直保持100分钟左右的自办新闻播出量,且五档新闻各有侧重,各有分工。《江西新闻联播》以时政为主,重点宣传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新闻夜航》以社会新闻见长;《杂志天下》点评为优;《社会传真》侧重以新闻专题反映社会热点;早间以资讯服务为主打,目前看结构数量都比较合理。此外,重点打造品牌节目,除已有的《中国红歌会》《传奇故事》外,2011年3月21日江西卫视推出的《金牌调解》广受好评,收视连创新高。《金牌调解》创意源自对当前社会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和各种矛盾的高发期,很多群众通过人民调解,省时、省力,不花钱,就能解决矛盾和纠纷。《金牌调解》利用电视调解这一新形式,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既针对个体矛盾进行调解,又面向广大观众传递法律知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倡导文明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因此,《金牌调解》的创办,以精准的眼光、创新的精神、专业的态度服务于广大群众,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需求,也为江西电视台成功打造了又一叫好又叫座的品牌节目。

(作者分别系江西电视台台长、台长助理)

自媒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公信力;出路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183-02

近年来,全球网络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媒体平台,如美国的推特和脸书,中国的微博及微信,它们的迅速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共享和传播方式。其中自媒体新闻作为自媒体平台的重要产物,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人习惯了每天登陆自媒体平台获取各种信息,自媒体新闻也成为很多人即时了解时事的首选渠道。与传统媒体新闻和网络新闻相比,自媒体新闻呈现哪些新特点?又存在哪些短板?充分认识自媒体新闻的特点,增强自媒体新闻的公信力,是我们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发挥自媒体新闻的长处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自媒体新闻的特点

自媒体新闻指通过媒体平台产生并的新闻。有别于网络新闻,自媒体新闻包含“自媒体”及“新闻”两个要素,其中“自媒体”要素要求新闻由自媒体平台用户,而“新闻”要素则要求其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社会属性。在这两种要素的基础上,自媒体新闻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信源的丰富性

自媒体平台可以说是没有门槛,只要懂得基本的网络操作,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一个甚至多个账号,然后通过登录账号来信息。和网络新闻不同,网络新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转载、加工自传统媒体,而自媒体新闻则彻底脱离了传统媒体的制约,当自媒体平台用户所的信息因为具有社会属性而产生了新闻价值时,该信息就可以被定义为自媒体新闻。这种低门槛的特性带来了丰富的信源,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全民化或社会化大传播成为可能。它也突破了传统媒体乃至网络媒体的限制,让每一个普通个体都变成潜在的媒体,在自媒体新闻在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的发掘、播报和传递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发挥了与众不同的作用。如余姚官员视察水灾让人背的事件,就是由在场的网友即时拍照上传至微博和微信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可以说,丰富的信源使得随时随处的新闻速递成为可能,具了网络新闻和传统媒体新闻所不可比拟的极大吸引力。

(二)内容的个体化

自媒体丰富信源决定了自媒体新闻内容的个体性。自媒体平结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由于文化和价值的多元,自媒体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带入或者直接对自己看到、听到的事件作多种解读,而不必遵循传统新闻报道的原则,这是传统媒体新闻和网络新闻报道都做不到的。

但是,这也往往成为自媒体新闻的短板,由于新闻的内容和焦点直接取决于自媒体平台用户,中间不存在任何像传统媒体那样以专业的眼光进行过滤和审视的环节,所以自媒体平台用户的关注点和自身素养直接决定了自媒体新闻的内容和质量,使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受到用户的观点和情绪导致扭曲失真。甚至有一些别具用心的用户,为了提高知名度而散布假新闻,以图吸引一时眼球。虽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也时不时出现假新闻,但相比起自媒体有更为成熟的防范和惩罚机制。

(三)形式的全媒体化

网络新闻在报道形式的全媒体化方面已经开了先河,但自媒体新闻将这种特色一步发挥了出来。可以说,网络新闻所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只是自媒体新闻的基础。随着移动终端拍照和录影功能的快速升级换代,即时图文并茂的信息成为信手拈来的事情。几乎所有的自媒体新闻,都起码以文字搭配图片为表现形式,小到号召救助路边流浪猫狗,大到第一时间火灾和车祸的消息,早就克服了前几年网络流行语所说的“无图无真相”,再加上网络储存空间的高度扩展,加入音频、视频也自然不在话下。如果说作为自媒体新闻的静态图片容易受到歪曲理解,那么动态的音频和视频的广泛运用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媒体新闻容易失真的特性,也极大激发了自媒体平台用户的热情,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以含金量更高的方式参与信息,将多种元素进行叠加,如将拍到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加工剪辑,配上音乐和文案,所达到的效果有些已经可以媲美正规媒体。这种做法也影响到了一些传统媒体尤其广播电视媒体的报道方式,如广东南方电视台的“今日一线”等社会新闻栏目,为所报道的事件配上音乐渲染情绪已是常规做法。

(四)极强的交互性

交互性这一网络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最显著特点,在自媒体这里表现得更为彻底。如果说,在以前的网络新闻报道中,作为读者的受众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那么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其主动性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甚至可以说,由于自媒体平台的特性,被定义为传播客体的受众已经获得了与作为传播主体的信息提供者同等的地位。一方面,受众不仅能够对新闻加以评论、参与新闻的传播活动,还可能对事件的发展施加影响,尤其是在重大事件或热点社会新闻上迅速形成舆论,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甚至迫使当事人或有关部门作出回应。他们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获得了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促进了交互性的增强。此外,交互性还体现在另一方面,以前的线索获取大多靠报料人主动联系媒体获得,而自媒体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关系,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主动、频繁地从自媒体上获取线索已成常态。

二、自媒体新闻的出路

当下,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这种势头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发展。随着自媒体的进一步成长,它还会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以自媒体为基础产生并传播的自媒体新闻也会随之产生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自媒体新闻也有它必须遵循的准则及发展方向。

自媒体新闻的特性决定了它从产生到传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但这也是它的特色所在,如果将传统媒体的规范化运作不假思索地照搬、硬套其头上,自媒体新闻就会失去活力,甚至因噎废食,这一全新的新闻类型的优势便无法得到多元化的呈现,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有害无利。自媒体新闻要做到扬长避短,在规范的前提下激发其个性和活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源头规范上网行为

自媒体平台无论如何发展,都是依附于互联网存在的,所以要规范自媒体平台新闻,还是必须从源头上规范上网行为。一方面,应持续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早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管理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这是所有互联网站和网民都必须遵守的,自媒体平台及自媒体平台新闻虽是新生事物,但都是互联网的产物,也必须纳入其管理。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其实是密不可分的,绝大多数自媒体平台用户也是在追求一种更真我的表达,这个“真我”正是源自真实的社会和家庭,具有强烈的“个人”属性,是个人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果能从线下就开始创造条件鼓励用户进行个人兴趣的自然表达,其“个人”的属性必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其用户类型也趋向多样化,除了代表网民个人的账号,越来越多的官方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开始进驻自媒体平台,一改往日传统政府、媒体采编的单向输出,以灵活多变、平易近人的方式与个人用户形成互动,使得自媒体平台逐渐形成两个大的舆论场:一个是个人用户的个性化表达,其中自媒体新闻就属于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另一个是各领域官方机构的权威表达。这两个舆论场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双方既是传播的主体,又是传播的客体,一方面是个人用户的新闻和观点集合形成民意指向,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形成影响,另一方面是官方组织和社会机构以主动发声、即时回应和沟通交流等方式针对各自的职权和领域进行阐释或公布。其中后者便是舆论引导的基础,如果能有效发挥作用,将对用户自媒体新闻的内容和导向施加明显的正面影响。随着自媒体影响力的日渐增强,自媒体平台上的“官民共生”关系应好好利用起来,必须越来越重视在自媒体平台上培育官方组织和社会机构,敦促他们准确、权威的信息,尤其要重点提倡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自觉将自媒体平台变成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信息工具。

(三)多源信息增强自净能力

自媒体平台上的个性化表达可谓百家争鸣,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时代的“海纳百川”。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中国大多数网民的心态已经逐渐洗去了互联网诞生初期的幼稚和浮躁,在专业领域各有所长的学者型网民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他们在对公共事务和热点新闻上,往往能从不同角度给出专业的意见。自媒体平台极强的交互性为实现“平衡报道”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自媒体用户在接触到信息时的第一反应已不再是无条件相信并转发,而是倾向质疑和求证,在海量网络信息中优胜劣汰。传播主体和客体的趋于平等,使得媒体理性和公众理性,媒体责任和公民责任,逐渐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以媒体理性涵养公众理性,以媒体责任激发公民责任,这就为自媒体新闻的自净功能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也对每一个自媒体用户成为“把关人”提出了要求。自媒体新闻的自净是建立在所有自媒体用户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自净。

(四)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

自媒体平台的迅猛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已经走上式微之路,三者各有所长。自媒体平台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总是处于活跃之中,但产生和传播的活跃却不一定意味着它充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信息碎片化是自媒体平台的最大短板,而对现代社会来说,好的信息必须同时满足全面性和稳定性两个要求。目前仍旧只有专业媒体才能通过规范而持续的信息采写和来满足社会对优质信息需求。在这样的态势下,自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应形成一套取长补短的有效机制,建立一种互补竞争、相互渗透的关系。自媒体以其最丰富的信源提供最丰富的信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则在信息整合环节发挥其优势,再将整合过的全面而稳定的信息反馈回自媒体,形成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将使一种具有相当公信力的自媒体传媒生态新格局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张春华.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自媒体范文第10篇

他第一次出名,是在2006年。一篇《生于80年代》的激扬文字,让“80后”成为近年来最深入人心的商业及社会学概念之一。

上一次出名,是在2012年8月,还担任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的程苓峰,微博宣布离职迁居南方小镇,“我选择不打工、不创业,专心做个人媒体,关注互联网。通过微博和各媒体专栏信息,通过稿费和咨询获取收入。”

几个月后,程苓峰把微博里的话变成了现实。更靠谱的是,他为其他也准备做“自媒体”,但苦于没有盈利模式的同行指点了一条明路:卖广告。

1月25日,程苓峰对外宣布:以他为主笔的自媒体“云科技”推出微信广告,报价每天1万,或是每3天5万,向中国乃至全球业界开售。此后不到2个月,他就做了10单生意,入账13万。

一时间群情汹涌。羡慕者有之,不屑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嘲讽批判者也有之。但无论如何,本已受人关注的自媒体变革,因为程苓峰的吃螃蟹,落到了更强的聚光灯下。

在这个公众影响力已随移动互联网转移的时代,“峰哥”其实只是自媒体崛起大背景的折射焦点,更多的传媒变革,或已行至半途,或正蓄势待发。

自媒体变革

什么是自媒体?

现在,似乎还没有一个通行的定义。

如果用通俗的字面解释,它或许可以被理解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媒体。

如果放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那些不在报馆供职,却屡屡以犀利文笔见名于纸上的文豪墨客,其实也可以被恭为自媒体的先祖,比如鲁迅先生。

不过,如果用一个相对狭义的限定,自媒体最初还是起源于互联网。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一些程序员尝试在互联网上张贴自己的日记,用以交流彼此的技术心得与生活爱好。很快,博客(blog)网站随之出现,并逐渐演化为多媒体形式的播客、短文字方便手机的微博,基于即时通讯账号,便于朋友圈传播的微信等各种形式。

在此过程中,一个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影响力模式逐渐发展成型。

在此之前,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杂志,媒体都是单向的传播方式,媒体写什么、播什么,你就只能看什么、听什么。

但在互联网上,便捷的双向信息传递,让人们开始逐渐能以网民身份,在新闻网站与论坛中评论、甚至参与干预公共事务。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更加成为了真正独立的话题中心。

“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如果有1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海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家杂志;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地方性报纸;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全国人民听到自己的声音。”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在他的书作《微博:改变一切》中如此形容。

确实,在移动互联网创造的开放平台下,任何人都有可能摆脱传统媒体的方式束缚,以自己的观点尽情释放,很多公众人物与意见领袖也由此成为新的影响力中心。

而微信公众平台的,更是如一夜东风来,以由朋友圈构成的有效传播链,让自媒体的外部条件更加充分。

媒体人蠢蠢欲动

有了程苓峰的成功案例在前,传媒人们开始坐不住了。

比如央视的知名主持人王凯,3月15日也宣布辞职。坊间消息称,他就正打算自己创业,做自媒体。

这并不是唯一的案例。事实上,很多媒体人都已经加快了刷新微博的频率,并在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公众账号。

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即使是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依然有着自身独有的优势,因为他们拥有相对常人更敏锐的新闻热点嗅觉,更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更丰富的新闻人脉资源,以及更优秀的写作文笔或制作能力。

而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流程快、工作效率高、言论空间大,内容篇幅也不受限制,就如同新开了一块天地,稿件不用担心被编辑删改,不用担心被主编枪毙,不用担心被厂商关系公关撤稿,我的地盘从此由我做主。

“个人媒体的区别,说白了就是报纸、周刊、杂志的区别。为什么一个人在这个地方有优势?是因为你不受局限的、不受制衡的。”程苓峰说,“杂志是一个月一期,而你可以每天把你的结果发送给你的读者,所以我认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优势。”

不过,对绝大多数的自媒体来说,短时间内聚合大量的订阅,如云科技这样形成规模影响力,显然并非易事。于是,借助第三方的平台逐渐扩大影响力,正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过渡办法。

这也成为虎嗅、钛媒体、pingwest、爱范儿、36氪等平台网站的千载良机。

比如,与Twitter的创始人Jack Dorsey同一年出生,曾在《中国企业家》杂志工作12年的李岷,2012年辞去该刊执行总编辑职务,创办“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与交流平台”虎嗅网,上线两个月便获得浙报集团传媒梦工场数百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而钛媒体、pingwest、爱范儿、36氪等网站,也大都是由成功的前媒体人创办,而且不论关注行业资讯、深度解剖还是新品推介,这些平台都已成为了自媒体们的汇集之地。

此外,由行业圈子组成的联盟式发展,也有可能成为另一条路径。

一个例子是,2年前,一些IT行业的记者因为兴趣,成立了一个名为“山寨会”的小范围交流圈,并逐渐扩张为汇聚了国内绝大多数主流IT记者的交流平台。而就在近期,一个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已悄然建立,而为它提供内容的,正是这个圈子内的众多记者。

商业化能否持续?

现在的问题在于,自媒体已经风起云涌,但它能否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然存在争议。

乐观者如程苓峰,认为这条路前景已经可期。

“个人媒体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微博、微信这些社会化媒体前所未有地让个人直接获得自己的用户,而且能帮助好内容扩大10倍、100倍的传播。”程苓峰认为,传播力的增加,能带动传统媒体的广告市场向这个新领域转移,即使转移的数量有限,也已经足以养活一定规模的自媒体人。

“假设一个自媒体人一年有10万收入,那么 2000万可以养活200个人,而这,仅仅只是腾讯一家公司一年400亿总收入的1/2000。”程苓峰认为。

不过,也有质疑者认为,程苓峰的“销售业绩”更多是在于第一块试验田带来的聚光效应,以及他个人的人脉资源,但并非可以推而广之的可持续模式。一旦自媒体如杂草般快速出现生长,公众会很快陷入新闻疲劳,行业内也会因为争夺商业化资源争夺陷入红海。

一个被引用的反例是,早在博客时代,自媒体就已不乏商业化尝试,很多博客主甚至博客平台都曾试图将博客的公众影响力变现为广告收入,并进行分成,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此外,也有人认为,除了传统的媒体路径,自媒体或许还会有其他的转型路径,“就目前而言,整个自媒体还处于试错期,有待实践来检验,说成功与不成功都为时过早。”

不过,不论这些尝试能否成功,这些转变都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传媒产业转型更进一步的磅礴动力。

在此之前,以互联网站、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让传统媒体如履薄冰,已经有不少媒体淘汰消亡,其他尚存的也都在加紧步伐转型。

上一篇:绝缘电线范文 下一篇:新媒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