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0-24 09:26:05

居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1

1)建筑施工噪声:普遍性、阶段性、突发性是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特点。现今许多建筑施工场地紧邻居住区,建筑施工现场声音嘈杂,机械设备嗡嗡作响,尤其是盛夏时节附近居民开窗通风时,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已严重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2)工业生产噪声:噪声源固定、持续时间长是这类噪声最鲜明的特点。根据居住区距离这类噪声源远近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影响,距离越远产生的干扰就会越小。据相关调查,工业噪声对城市居民引起干扰的噪声级通常为60~0dB(A)范围,有时伴有明显的震动干扰。

3)社会生活噪声:由人类日常生活引起的社会生活噪声,主要包括商业活动噪声和日常生活活动噪声。①商业活动噪声会对距离商业区较近的居住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商业区是娱乐购物的集中消费场所,过往人流较大,街边流动商贩较多,各种商业活动频繁,这些使得商业地带成为影响居住区安静的一大因素。②日常生活活动噪声包括各种电器、儿童户外活动、室内人为的激烈活动等产生的噪音,主要指社区噪声,产生的声压级一般不高,因此对居民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小。

4)交通噪声:由各种交通工具工作时产生的交通噪声,包括交通干线噪声,铁路噪声和航空噪声。其中交通干线噪声对居住区影响最大,这类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由机动车的种类、行驶速度、车流量及道路两侧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

2居住区声环境改善措施

噪声控制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和接受者自我控制。

2.1宏观控制

从城市规划大的范围着手,来调整城市主要噪声源的位置并改善其声环境。

1)功能分区城市的功能区是指交通运输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使城市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城市规划时,要避免居住区与商业、工业区混合,应综合考虑城市声环境的具体状况,合理布置噪声源。选取居住区用地时更要慎重考虑,要远离城市噪声源。

2)交通网城市交通网的合理安排有助于减少临近城市主干道的居住区的范围。对于那些临近交通干道的居住建筑,路面要采用孔隙率较高的材料来降低交通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路面降噪处理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如英国、德国、瑞典等已达到工程化施工程度的国家。

3)城市绿化合理选取城市绿地。对于噪声较大的区域,包括工业区、商业区等,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地用作城市绿地。但应注意,要根据需要采取最优的绿化措施。坡地要比平地具有更好的减噪作用,灌木和乔木结合使用要比使用其中一种更有效。

2.2微观改善

从居住区规划小的范围深入,达到优化居住区声环境的目的。

1)建筑布局:建筑布局改善居住区声环境是指利用建筑来围合空间,形成闹与静的分区。合理布置居住区内的噪声源,一般把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置于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的条形区域,如居住区内的商业网点、学校操场等。对于变电站等设备用房除要与居住建筑保持一定距离时,其本身还应做防噪处理,以降低这类噪声对居住区的干扰。

2)景观设计:对居住区景观进行巧妙地处理与设计不但能到达美化居住区内的环境,还能形成声景观,对改善居住区内的声环境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设置绿化带来改善临近交通干道一侧居住建筑周围的声环境。而对于居住区内部,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声景观,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休息场所。

3)建筑细部设计:可以说建筑物外立面的窗和墙是声音从外界传入室内的主要途径,因此做好窗与外墙的防声也是改善居住区室内声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不可开启的窗做隔声处理时可采用中间带一定厚度的空气夹层的双层窗。空气间层对隔绝低频噪声很有效,双层窗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达到隔声的目的。对于墙而言,若使单层墙的隔声量有显著改善就要增加厚度,这样做会增加造价,也会减少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因此,墙体设计时也可采用带空气间层的双层墙。

4)楼板构造设计:根据隔声质量定律,具有一定承载力的楼板也具备隔声能力。为此,做好楼板的隔声处理对改善居室内的声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做法有三种。由于软质材料如地毯等对撞击时所产生的高频声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因此,软质材料是楼板在铺设弹性面层时的首选材料。这是改善室内声环境的第一种做法。二是设置弹性垫层。由于弹性垫层所处的特殊位置,位于面层之下楼板承重层之上。在设置弹性垫层时,还应做好面层与墙体交接位置的隔声处理。三是在楼板下设置吸声吊顶。

5)设置声屏:声屏障主要是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这一过程进行控制。屏障的设置,可使大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去,剩余的声能到达居住区内部或建筑物表面就会变少,从而降低外界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当然,声屏障的隔声效果与所选取的屏障的材料、长度和宽度等因素有关。

2.3其他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现阶段我国应该建立健全有关声环境的法律法规,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顺利执行。目前,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是我国关于居住区声环境设计的主要依据。其中对室内噪声的限值要求不是很明确,仅在附录C中敏感建筑物噪声测量方法中规定,“不得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全打开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测量,并采用较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值低10dB(A)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2)加强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针对不同性质的噪声源,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都有义务进行监督和处罚。相关职能部门需加强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提高业内人士设计水平:业内对如何优化声环境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不多。要从方案考虑,例如:景观设计、楼板结构优化、声屏障设置等,都将使建造成本显著提高,限制了其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因此,设计者的设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握降噪机理,因地制宜,通过巧妙设计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影响,从而实现低成本改善声环境的目标。

4)加大宣传:目前,我国居民对噪声会造成人体的巨大危害认识程度还很不够,尤其是对人的听觉、心脑血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不容忽视。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将惠及所有居民,当然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声环境的重视程度,鼓励群众对噪声源进行监督,增强维权意识。

3结语

声环境不但是评价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体现居住区高品质的一个关键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通过宏观调控、微观改善、政府部门及广大群众共同监督等措施来达到优化居住区声环境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社会环境、居住行为、环境设计

Abstract: "the basic necessitie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uman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being referred to as "four elements, human life is focus on the four aspects of this is a life every day. Although it is a four elements actually the most suffer people concern or "live". Social life is not ascension level off, people on the residence also more and more strictly, from simple housing requirements evolved into the form of diversification now housing, not only to satisfy more psychological comfort to meet occupant in daily life the needs of various words. In order to meet occupant of the builders need, and combining with actual situation to create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maximum service area residents, let district environment not only economic practical and beautiful.

Keywords: social environment, live act, environment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两类:内心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心活动是人在公共环境中通过听、看、摸、闻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体验,它可演变为满意、厌恶、愉悦、愤慨等心理因素,美好的空间环境使人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唤起人们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愉悦。行为活动是人在环境中的动作行为。虽然动作行为首先与人们对环境的知觉、自身的生活方式及审美情趣有关,但设计也往往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可能对环境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寻找合理的设计方案便显得尤为重要,有时恰恰是设计的错位导致人的不文明行为的产生。要使设计面向大众,适合多年龄、多文化层次对象的需求,体现对使用者接纳程度上充分的开放性,就需要掌握他们在此环境下的行为特点、生活方式及各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与信息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如必须对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活动特性加以研究,才能在物的功能中给予充分体现。注重环境设施与人的对话,加强“以人为本”的设计意识,加强对公共环境中人的行为方式的尊重,才能唤起公众对环境设施的爱护与珍惜。

1.居住行为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意义

人可以使外界的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一些影响。建筑师设计创造了舒适、高雅、有序的居住环境,相应的在一些生活当中人们有着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加有效的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工作。以前一些建筑师只是注重人类行为模式上,对环境与人的关系不加重视。使原本美好的建筑设计变的空洞并且设计出来的实物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环境心理学只是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无视一直呼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没有注重行为与环境的双向组合。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么样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环境,都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居住行为模式与居住化环境的几点要素

2.1注重与人的对话

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人的活动范围亦日益扩大,新的生活方式引起人们对户外活动的迫切需求。环境设施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和认同的室外空间中的形态,它服务于人,方便于人。当人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表现自我、思想交流、文化共享等)得到积极反应时,它才会成为公共环境中有效的要素,从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赞美。

2.2注重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人是自然之子,他们被包围于自然之中,无法脱离整体的生态系统而又独立存在。一个城市,无论它的现代化程度多高,都必然依托于大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人工化,更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情结。随着人类对大自然掠夺性的开发,噪音、拥挤、污染、疾病等城市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观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生存状态的关注,更表现在对城市环境的设计上。城市的地形地貌、物产物候、生态群落,都综合地加入到生态景观的系统中。城市环境中的建筑、环境设施,都要考虑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要求的有机结合。创造现代意义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创造适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绿色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与认识,更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3居住环境控制

居住环境除了满足美观、舒适、自然通风外,还应重视建筑的声学、光学、热学等问题,以良好的隔声、防噪音能力以及充分的自然采光的应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效果来提升住宅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在设计上,尽可能优化设计、尽可能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合理布局。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遇树就砍的行为产生,以免环境遭到破坏,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

2.4住区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主要涉及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生活废弃物的集中管理、污水废弃物的沼气利用,绿色住区设计在以上诸方面均大有可为,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强化住区的绿色概念,从前期方案到后期的物业管理策划都要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当今发达国家早已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机物、无机物、玻璃、金属、塑料等的分类回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最大程度地将其化害为利、循环利用。

2.5环境绿化

绿色世界,郁郁葱葱,充满诗情画意,这种意境不仅能陶冶心情,而且有益身心、可见住区绿化是提高住区环境质量的基础。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绿化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这里所讲的环境绿化,不应再是简单地栽树种草,而应尽可能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乔木、灌木、草坪高低参差交织在一起,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3.结语

居住环境的需求不同、性质不同,现在又有各式各样的设计与表现方式,但都是围绕着一个要点既是“以人为本”符合人性。未来的住区环境是与绿色息息相关的,人类的取向与选择必然是生态化,使住区环境的设计实践与人居环境研究能够促进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设计师们必须重视当今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的发展趋势,洞察在居住空间环境创造过程中社会和人的需求,在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表现居住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建立基于环境、生态、地域文化和建筑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正确设计理念,充分分析和了解环境心理学中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并将其当作指导进行设计的手段之一,合理运用具体的设计方法,为人们创造更多更加完美的居住空间设计,使人们的居住行为与居住化环境设计更为有效的结合在创作中。

参考文献:

[1].宋家泰、崔功豪、张同海编著.《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

[2].奥古尼斯・布瑞汉特、艾德・弗兰科著.《城市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前言

居民的居住小区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之一。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而小区的规划设计是小区建设者的先行工作,也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做好居住的小区规划设计,为建设更高质量的居住小区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加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在城市规划中的概念是指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和自然界线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建筑给水排水方面定义:含有教育、医疗、文体、经济、商业服务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城镇居民住宅建筑区。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 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 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 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 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 因此, 居住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 住宅建设进人由“ 数量型” 转向“ 质量型” 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 积极推进“ 以人为核心” 的设计观念和“ 可持续发展” 方针, 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 设备完善和达到新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 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为此,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 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二、加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途径。

1、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 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

2、小区规划既要注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要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也就是说,居住小区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3、以往住宅的垃圾处理通常是将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因而经常发生堵塞而造成臭气四散、影响居住环境,在居住小区规划中可以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弃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转站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4、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居住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

5、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 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 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 通而不畅”, 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6、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 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 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7、半公共空间, 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 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 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 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8、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 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三、结束语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4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 内容 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 自然 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 方法 。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 研究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 科学 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 网络 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 艺术 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 分析 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 音乐 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 应用 。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 发展 ,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 自然 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 社会 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 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 问题 ;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道循设计的理念,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5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里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阶段。本文就试探着探讨一下有关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内容和手法。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 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 场地 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 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 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

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 确立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 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 追求生活情趣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 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 强调可参与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 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 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 主题化的设计思想 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中特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 小区步道设计 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 小区广场设计 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非凡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四周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4.3 架空设计 首层架空的手法可创造出满足居民需求的特色空间:架空的底层首先解决了首层居民的地面返潮问题;其次架空的底层得以延伸;此外架空的底层还可以停放自行车、摩托车,减少了额外的停车场占地。

营造架空层的园林景观,首先要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道循设计的理念,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巧妙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造景手法,让室内空间向室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加深景深的作用。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环境景观;景观设计城市

小区是现代城市市民居住的重要场所,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者,还是建筑设计者,都应该注重这一块。我们普遍都有这样的体验:现在社会环境氛围浮躁,使得人们的心理、生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居住环境是人们工作、学习与社交之余的最后一块平静的乐土。在居住区周围设计方便人们活动与锻炼的步行道、健身广场、休息景观等,供人们休息与娱乐,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也迎合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理念。但是,这样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既包含了建筑学知识,又有生态学的知识;既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表的美观,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作为园林设计方面的学习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突破思维,设计创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应该在了解当地自然状况的基础上,注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同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规避不利的条件。其次,根据实际空间的大小,适当发挥与利用,要考虑到环境景观的设计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搭配与融合,尽量做到协调与适宜。再次,居住区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不仅要看是否符合视觉的审美与心里的感受,还要考虑是否方便于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总之,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所以,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人文特征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说到底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等。因此,居住环境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它的人文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利于城市居民居住的环境场所,是每位园林设计工作者必须持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带设计,就是说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要求景观充满生活的气息与氛围,做到景观为人所用,综合规划,把人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全程中,突出人的重要性。同时,未来的城市居住区应该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的要求,可能会出现供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城市居住区。那么,作为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人性需求,满足不同的居民的生活需求。这对于城市居住区功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今社会,我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在城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我们应该从人文精神出发,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居住场所特征

因地制宜,这是居住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应该提前考虑居住区的人流量、道路布置、停车场所、人们惯常的娱乐方式等,然后再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有的设施、空间、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以此减少资金的投入,降低建设的成本。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准确把握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考虑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要的园林植物。这样做,既可以让园林绿色植物适宜当地的土壤与气候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建设成本。[1]另外,再进行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做相应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了解当地居民的习俗与爱好,将生活习惯与娱乐爱好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

3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气候环境对一个地方的植物的影响也是绝对的。在进行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2]因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又以植物为主要对象,气候环境的作用就越发突出。例如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就应该种植耐旱的植被,防止水分的流失;而水源相对充足的地方,就应该种植阔叶,页面大,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以及光合作用,促进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地方,更应该考虑这些因素,防止盲目地引进与标新立异,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创新

近年来,在国内的多个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相互模仿与复制的雷同景观。许多游客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症状,逐渐开始了国外游玩的热潮。相应的,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与其他的设计一样,应该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体现不同的人文情怀。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劳动,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更要有聪慧的头脑,对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在居住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规划构思的时候,能够力求自然、协调,尽量做到与自然地有机统一,体现当地、该群体居民的风俗与特色。[3]同时,创新还体现在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与发掘上,最好能够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孔与市民相见,既体现了创新,又没有丢掉我们传统底蕴。事实上,能够维系与一个群体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就是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定会有利于该居住区域的人文建设,这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初衷。同时,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该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考虑使用新型的材料,例如一些新型的材料,它的质地比较好,而且还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环保理念。

5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

上面我们说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必须有创新意识,建设有新意的适合居民的环境景观,但是我们也谈论到,一些地方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丢掉了当地的环境景观特色。[4]例如,在本来就缺水的北方地区,搞江南水乡的风格,且不说这与当地的环境景观格格不入,光是为了所谓水乡意境,付出的资金与劳力是不可估计的,而且这样南辕北辙的形象环境景观设计,真的达到了审美与陶冶人的情操的效果,答案不告自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体现当地的风格与特色。例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对当地来说,是一种特别宝贵的资源。如果将历史文化利用到居民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当中去,定会增添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风土人情。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计与管理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更是一门历久弥新的艺术。宏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体现当代的发展理念。从微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与地域、人文、气候等条件结合,同时不断创新,推陈出新,避免雷同。[5]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适合居民居住的人文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苏明明,杨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3):316-316.

[2]刘世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1,3(3):261.

[3]韩玉梅.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182-183.

[4]谢永权.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8):206-206.

[5]章小平.探析景观设计管理复合型设计师的定位[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10-212.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7

关键词:居住环境;规划设计;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深化,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慢慢的关注起来,不仅表现在对室内环境,还表现在对所居住小区环境的关注。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持续发展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概念,而现代的居住区的规划和发展也应该将为了营造绿色生态住宅,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态为主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居住区规划和设计中来。将“有地方住”的居住概念向舒适型、环保型转变,而我国住宅建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提高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关键。

一 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一)、景观的规划

“家”是居民居住、生活的地方,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所居住的环境当中渡过的。因此,为居民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成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最基本要求,而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师首要的问题之一。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单个住宅楼设计的效果,更取决于整个建筑的形式。居住外环境不仅要有生活居住气息,而且还要反映出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风貌。因此,居住区景观的合理规划以及拥有一个良好的设计理念,是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生活环境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居住景观设计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人性化的空间。如今,现代住宅规划发展正向着环保、绿色、节能等方面发展,这样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不但符合环保、节能、无污染、高舒适度的绿色生态设计理念,而且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还能能够有效利用面积,给人们留下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1、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注意住宅的整体布局、朝向、能够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2、规划要符合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动静分区、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车行、内部人行。居住区停车场的要保证车位数量,场地选择安全、方便,出入口分开。

3、各得其所的休闲环境。对住宅区室内的绿色景观要因地制宜、融于自然,可以设置走廊、座凳、水池,庭院中可以种些花草灌木,给居住者带来一个可以在树荫下乘凉、聊天、玩耍、娱乐休憩为一体的休闲场所。

(二)、对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

在现代繁华的城市里,人们为了追求理想生活,心灵上的绿色家园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渴望。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人类才会和谐发展。在城市工业发展与交通发展的过程中,大气污染严重、噪音干扰、出现的热岛效应等问题导致严重的环境恶化。所以,现代住宅室内外环境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舒适、自然、和美观的设计要求。住宅室内外环境中景观设计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住宅室内的有限空间,力求营造“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富有特色、环保、又整体和谐的人居环境。

住宅区室外应种植大量花草树木,因为树木不但具有净化空气、灭菌的作用,还具有降低噪音、减少辐射、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功能。

1、因地制宜是生态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对住宅区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这样不仅节约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能营造自然的景观,使空间有变化,有层次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其次,选择地域性植物树种,在园林绿化上尽量选择适宜生存的乡土植物为主。

2、住宅区内外环境立体化原则。住宅区内部绿化与外部环境内外景观交融,和谐过渡和延续,使得住宅区外部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在住宅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时,始终要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组成有机整体,要使景观设计更加符合整体生态环境,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诗情画意的住宅区景观。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住宅区的景观环境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玩耍营造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因此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现代的绿色生态就是讲求的节约、生态和谐、以人文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这种基础上,人们对室内的设计追求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在绿色生态设计中,人们体会到了室内的自然美和质朴、简洁的设计风格。这种绿色的生态设计遵循的是节能减排、无污染、无公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绿色生态设计不仅给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而且实现了对大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环境。

二 住宅室内设计

室内的装修亦采用无污染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并且将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融成和谐的整体,把住宅的居住功能和室内设计的艺术性结合在一起,极力打造舒适美观的住宅室内环境。

(一)关于绿色生态设计

以前对室内的装修设计中人们大量使用金属、塑料、木材、玻璃等材料,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还使得材料中的大量有害物质有刺激性气味的污染在室内排放出来。所以现在提倡的是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材料或是无污染绿色材料进行装饰装修。

(二)科学合理的室内格局

通风效果好、自然采光好,这钟设计构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更有效的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这样造型上既美观、又符合绿色生态的要求。

(三)全面采用绿色生态技术、节约常规能源

由于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因此对于室内设计而言要扩大绿化,把绿化引进室内环境。室内绿化要多层次,可以设在阳台、层顶上、墙面上等多处。现代科技研制出的隔热玻璃、保温墙体等新材料新工艺都具有许多优越性能,可以达到功能和美化的双重效果。此外,使用洁净能源既满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最符合生态型的室内环境要求。

结语 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设计是21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绿色生态设计理念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中心,有利的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为人类营造自然舒适、健康优雅的居住环境。在以后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我们的发展方向就是朝着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关于生态住区的思考[J],华中建筑,2000(3):99.

2.祁斌,生态型居住住宅区的理论与实践,住区[J],2001,(2):96.

3.刘丽英.节能环保型住宅室内外环境设计思路与发展[M]建筑科技出版社,2009.3.

设计从绿色生态的角度考虑,用材方面都是绿色环保的,理念也是绿色环保的

居住区环境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 环境艺术设计 绿化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城市内的新建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范围不断迅速扩大。但相应的,人口稠密及私家车的增加使城市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绿化面积也越来越少,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环境。因此,城市居住区的设计师们必须考虑如何进行“绿色环保”的环境艺术设计,进而使居住区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自然、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使居民全身心享受生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念。

一、我国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一)1995年之前,城市居住区单纯追求“小区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对整体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不是很高,设计师往往由建筑规划师兼任,环境艺术设计并未从建筑规划设计中独立出来。

(二)1995年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自身的生活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身处钢筋混凝土之中的居民更加向往贴近自然,不但要求居住区绿色环保,还要求舒适休闲,甚至是具有风景宜人的居住环境。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看中了这一理念的转变,逐渐将营销视野由单纯卖房子转变成卖环境卖健康,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应运而生。率先影响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就是园林设计,城市居住区更多地是向园林化发展,空中花园、屋顶绿化、室内绿化等做法逐步引入城市居住区。

(三)1998年左右,国外的景观设计思想舶来我国,并逐步进入与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领域,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逐步分离,众多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事务所成立,并承担了大量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

(四)进入新世纪,生态学的理念融入了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之中,使居住区景观设计走出了狭义的视觉美学的范畴。生态学设计理念的融入,使城市居住区更加注重“天人合一”,城市居住区的环境不再是“人工合成制造”,而是“绿色自然环境”。

二、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及景观的构成要素

(一)道路。很多城市居住区都采用林荫大道、羊肠小道的景观布置方式,道路与周边的环境诸如观赏石、休闲座椅、路灯、植物等融为一体,构成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最基本要素。

(二)驳岸。中国有句古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山水几乎是城市居住区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何让这“水”动起来,显现生命力,就要充分利用驳岸的作用。驳岸不但能够起到防护堤岸及防洪泻洪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形成急流、缓流和静水,达到动与静相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景色,同时配备灯光、假山、喷泉、护栏等装饰,就形成了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艺术景观。

(三)小品。小品作为城市居住区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以多种形式出现,如园艺小品、雕塑小品等,这是最能够体现设计师理念的作品,设计精良的小品往往都是城市居住区的亮点,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

(四)铺地。无论是居住区广场还是道路都需要铺地,而且这些区域是居民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设计时可通过地坪高差、颜色、图案、纹理、材质等因素,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城市居住区的地面更加符合居民的审美口味。

(五)绿化。将花、草、乔、灌结合,用草类塑造背景,并用乔木、灌木、花卉进行点缀,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同时,加强围墙、阳台、屋顶的绿化,并充分运用悬挂绿化法等,将审美特点与实用性相结合。进行艺术设计时还要注意构图的颜色、对比和质感,从而形成从绿点、绿带到形成绿廊、绿坡、绿面的绿色景观,充分满足居民的环保要求。

(六)功能性设施。功能性设施主要是指城市居住区公共区域的相关设施,主要有路灯、篮球场、游泳馆、报刊亭、停车场等。设计师应根据这些设施的特点多方面考虑,如报刊亭的位置要明显、方便;车场交通要便利、安全;运动场所要远离快行车道和居民窗前等等,在保证实用、安全的条件下加以装饰,使之成为城市居民区的别样风景。

(七)卫生设施。卫生设施是城市居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设施要完善,分布要均匀,要贴近建筑的风格。其中,垃圾箱可设计多种造型,力求符合周边环境。

三、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一)注重以人为本,时刻将城市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不但要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物质生活要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在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增加广场、艺术景观小品、回廊、山水等因素,让居民有足够的休闲、交流空间。

(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居民置身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有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感觉。设计师可以利用城市居住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山水地形等因素,将土壤、花草树木、阳光、山水、空气等融入其中精心设计,打造具有特色的人居环境。

(三)在具备审美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实用性、降低费用等原则。不但要考虑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成本,而且要考虑日后投入使用后的运营成本。这就要求设计师从试用美观方面选择园林绿化的植物品种和景观材料,找寻“艺术美感”与“实用经济”的平衡,不能因为追求美感而使用昂贵的材料进行绿化装饰,或过度装饰,也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实用经济而忽视了居民对审美的要求。

(四)要因地制宜,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要与当地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等因素相融合,这不但符合当地居民的口味,而且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历史性原则。崇尚历史和文化是近年来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特点,广大设计师不再将建筑与环境景观互相隔离,而是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人类从居住到茅草屋到现在的园林式社区,经历了居住区文化的发展与变迁,我国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建筑特色,因此文化特征对于城市居住区居民的健康和高尚情操的培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之,正如李砚祖在《环境艺术设计》一书中提到的:“人能创造和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塑造人的品性、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模式。”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艺术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品性的塑造,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模式。舒适、优雅、便利、美观、实用的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为居民们提供了富有情趣的艺术环境。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设计师更要从各个角度综合考虑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保证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享受到家的温馨与温暖,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需求,使城市居民尽可能多地体验生活的情趣,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望.美与当代生活方式:“美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海林,董雅.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4]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动态化标志设计范文 下一篇:现代招贴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