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22 09:53:20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1

1.1.推进宜居居住区建设讨论背景

继我国实现居民生活的小康水平,基本结束住房紧缺的时代后。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的需求上,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住房面积的宽敞”、“交通的便利”、“基本服务设施的完备”等需求层次上,诉求着更为宜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人们对居居住区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相继提出“安居”、“康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住宅作为耐用消费品,关系到人民的身心愉悦与健康,,直接反映居住的环境质量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所以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搞好城市住宅区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我国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建立了大量的住宅和城市居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创建起来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过去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往往侧重于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安排,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显得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居住区规划建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严重制约了居住区的良性建设与健康发展。

1.3居住设计也要考虑人类情感

由于受市场导向原则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手法占了主流,实际上这种设计手法仍然是“功能主义”的产物。它主要还是过分强调居住区的功能性,这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即居住区的精神层面功能。控制“容积率”是“实用主义”决定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式,但是完全抛开“容积率”去谈居住区规划设计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功能性就能决定一切。在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仍然可以将人类的情感要求考虑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来。

2、宜居小区规划设计浅谈

2.1发展和完善方向

2.1.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适应住宅商品化的市场机制。在较少增加住宅投资,较少占用土地资源,较少扩大每套住宅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搞好住宅单元布局和居住区布局,最大限度地完善住宅和居住区的功能,只有处理好节地与环境,面积与功能,标准与质量,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

2.1.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灵活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不同地段,由于条件不同,不能照搬和套用,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2.1.3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灵活性。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国有、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要求,项目布置和用地规划要让居民和经营者有更多的选择,从城市宏观角度统筹安排,不机械地搞分级配置。

2.1.4交通布置的灵活与实用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行车还会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充分注意到私人小汽车和个体出租车的出现和增长对居住区的影响。合理解决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确保交通安全。

2.1.5提高绿化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离与联系。居住区的户外空间要划分层次,形成不同的空间领域和活动场所,绿化要与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各层次活动空间密切配合,既有不同层次,又有相互联系。

2.1.6居住区规划的多样化趋势。要从时代特征、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从室内到室外,单体到群体,从建筑到道路、绿化,空间到场所,从总体构思到细部处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多样化。

2.1.7以人为本,让居住者来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居住者改变过去那种被动适应的状况而直接成为居住的主体,让居住者创造一个能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让居住者参与建造自己家园机会的设计思路。

2.1.8大众规划。居民是居住区的主人,让城市居民参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使规划工作具有群众性,使居住区真正具有“可居性”。

2.2宜居居住区规划设计缺少系统分层

从未来的人居模式发展来看,除了为人们提供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提供满足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功能和条件。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建立系统观,除了实现人们基本需求外,还需对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作出解释。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与分层次的目标相对应,将宜居目标分层次地体现在规划设计中。然而,前述众多的有关居住区宜居探索中,尚未看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宜居需求间建立起适调的关系,也没体现出宜居的层次差别,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如以“安居”为宜居目说木幼∏规划设计主要满足“住有所居”的茶本需求,无法指导更多、更高层次的宜居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宜居目标,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新调整。又如为适应“康居”层面的宜居目标要求,规划设计需重新修改。但这还是不能适应“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需求。在规划设计目标不系统的情况下,规划设计就容易忽视宜居目标之问的关系。一般来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实现以低层次宜居目标满足为基础。规划设计不能因为实现高层次宜居目标而将低层次宜居目标基本的、影响人身安全等要求掩盖。没有对规划设计分层,容易使得人们在追求高层次宜居需求时,忽略了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如有些居住区尽管健身、休闲环境充足、交通便利,但生活服务设施安排跟不上,供水(电)压满足不了需求,这种居住区是不宜居的。因为低层次的宜居需求被高层次易居需求掩盖了。

2.3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

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不是纯粹的更不是自治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其内部有很多复杂因素组成,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因素的改变往往可以改变整个情感空间的格局。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主要是受人类各种居住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居住空间中所产生的各种主观情感能否与客观空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共鸣与其关联因素息息相关。居住区环境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生存生活环境,在居住环境下,人类的行为心理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经过调研分析可以总结如下:一是人们经过一天的工作往往比较疲急和焦虑,因此在居住空间中,渴望得到放松和自由,老年人渴望排泄内心的孤独感,年轻人渴望得到更多的激情和交流,中年人则渴望得到更多的平和氛围,这些都是人们在居住区环境中行为心理上的情感诉求。二是在居住环境中,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居住空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情感诉求,因此情感空间的结构要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而不是将各种空间因素简单的拼凑在一起。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2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

现代小区的规划是组建城市的基础,是形成小社会的标准。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量建筑设计的居住环境,分析社会规划建设效益,通过视觉和感知提高小区的居住环境,使人们可以得到优美的居住环境,适宜的功能性和经济性,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一、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与环境的设计规划。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从基本居住需求设计开始,通过发挥居住功能特点,逐步发展小区建筑规划,创造更适宜居住,更具有功能性的小区规划设计。在小区中加设读书室、健身室等,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娱乐需求,提高小区自然环境居住和建筑结构居住的需求,这符合小区居住的基本要求,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符合居住的文化要求,适宜居住的休闲和舒适性。

2.居住区域功能的规划设计。居住区域应该具有层次性的布局,以基本居住为主体,在文化、教育、体育、交通、医疗等问题上,实现功能区域的建设,绿地面积应当超过30%,这有利于综合居住环境的优化,绿地分集中和分散两种,采用科学的布局方式,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实现小区周围处处有绿地,处处有景观的效果。加强主体式的绿化公园设计,方便不同群体的人们就近娱乐。在公共场所可以设立儿童游戏区域、老人休闲区域、锻炼健身区域等。通过合理的安排各个区域,方面居民日常的锻炼,保证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防止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3.居住群体的规划设计。可以设置立体交往空间,在居民楼进行高层、多层的交叉设计。在围合空间的内部搭建绿化空间,方便居民的使用。依山而建的楼房,可以增加建筑群体的层次感,加强设计的排列感,方便居民的群落功能性设计,提高居住层级园林之间的绿地交往空间,提高居住群体的规划设计性作用。

二、小区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设计的功能性作用。居民强调生存功能的主要性,居住舒适的功能性。小区的建筑设计不单单是楼房的建筑设计,更关系到小区内部各个环境范围内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的目标除居住外,还包含教育、文化、社会效应等等,通过建筑设计的功能多元化,实现居住空间的合理分割,提高居住感受的意义。

2.精品化的建筑设计。根据建筑市场的需求,逐步改良建筑居住设计的基本形式,提高建筑设计方面的各项科技成本,提高设计价值的水平。居住设计需要具有更加顺应市场需求的设计标准。通过对建筑功能、配套、结构、设施等多方面的调整,为改造留有余地,方便后续的变更和更换。及时调整居住环境的分割类型,加强居住室内的布局灵活性,实现多层次、多结构的合体设计、面向不同群体进行空间立体化设计。采用高科技提高居住设计的集成化。居住设计需要按照设计趋势进行发展,多引进各种技术信息知识,其中包含市场设计科技信息、政策导向信息、科技创新价值信息等。通过合理的分析建筑设计标准,提高市场认可的设计结构特点,方便建筑设计的规划和管理。

三、以实例分析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1.分析工程建设目标。选择哈尔滨的一块居住用地,用地规模为70000m2,用地内部地势存在高差,周围有城市道路,其中用地北部为在建城市道路,用地东西两处为农地。规划设计目标是建立有水源的大型绿色水系景观,结合建筑、水系、绿地构成合理的生态建筑环境,营造现代都市的后花园居住环境氛围,致力于打造迷人的绿色都市景观。

2.功能布局。在小区东侧设置主要出入口,同时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应急出入口。主要出入口是小区的景观入口,通过延伸可以进入到水系的中心,布置大片的绿化,是小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同时穿插布置中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沿街设置2层商服。

3.景观设计。小区的建筑风格为简欧,通过设计蜿蜒水系,打造生态景观轴线,方便景观的欣赏。通过点式高层、板式高层、多层和低层建筑结合布置的形式,打造灵活空间结构,构成合理的建筑景观形象。

4.道路设计。小区的安全消防设计极为重要,合理规划小区内部的交通,方便小区人车分流,提高小区交通秩序。小区出入口设置大门,禁止外来车辆驶入。小区内部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小区路红线为12米,路面宽度为7米;组团路红线为8米,路面宽度为4米;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为2.5米。设置地下停车场,停车泊位按每户1个进行规划。高层建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路基的承载力需要大于30t,确保消防车对路面的压力。另外,在建筑的不同楼层设置消防应急疏散电梯,加强消防的安全内部疏散路线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生活居住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面对高层建筑而言,设计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以居住小区的居民为准,设身处地的为居民考虑,提高居住的综合生活品质,提高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于基础物质和综合精神品质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确保小区规划设计内容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有利于我国小区居民生活综合品质改善的,是提高高层居民居住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湘 单位:黑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晓丹.以人为本的现代住宅小区设计探讨[J].消费导刊.2009(14)

[2]郭玉坤,孙颖涛.设计舒适、环保、宜居的现代住宅小区[J].科技信息.2010(14)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3

[关键词]: 现代宜居区;规划设计;问题探讨

1.现代宜居区规划现状

1.1.宜居区规划背景

继我国实现居民生活的小康水平,基本结束住房紧缺的时代后。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的需求上,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住房面积的宽敞”、“交通的便利”、“基本服务设施的完备”等需求层次上,诉求着更为宜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人们对居居住区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相继提出“安居”、“康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住宅作为耐用消费品,关系到人民的身心愉悦与健康,,直接反映居住的环境质量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所以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搞好城市住宅区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我国宜居区建设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建立了大量的住宅和城市居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创建起来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过去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往往侧重于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安排,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显得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居住区规划建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严重制约了居住区的良性建设与健康发展。

2.现代宜居区规划设计浅谈

2.1发展和努力方向

2.1.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适应住宅商品化的市场机制。在较少增加住宅投资,较少占用土地资源,较少扩大每套住宅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搞好住宅单元布局和居住区布局,最大限度地完善住宅和居住区的功能,只有处理好节地与环境,面积与功能,标准与质量,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

2.1.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灵活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不同地段,由于条件不同,不能照搬和套用,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2.1.3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灵活性。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国有、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要求,项目布置和用地规划要让居民和经营者有更多的选择,从城市宏观角度统筹安排,不机械地搞分级配置。

2.1.4交通布置的灵活与实用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行车还会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充分注意到私人小汽车和个体出租车的出现和增长对居住区的影响。合理解决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确保交通安全。

2.1.5提高绿化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离与联系。居住区的户外空间要划分层次,形成不同的空间领域和活动场所,绿化要与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各层次活动空间密切配合,既有不同层次,又有相互联系。

2.1.6居住区规划的多样化趋势。要从时代特征、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从室内到室外,单体到群体,从建筑到道路、绿化,空间到场所,从总体构思到细部处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多样化。

2.1.7以人为本,让居住者来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居住者改变过去那种被动适应的状况而直接成为居住的主体,让居住者创造一个能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让居住者参与建造自己家园机会的设计思路。

2.2宜居区规划设计缺少系统分层

从未来的人居模式发展来看,除了为人们提供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提供满足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功能和条件。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建立系统观,除了实现人们基本需求外,还需对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作出解释。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与分层次的目标相对应,将宜居目标分层次地体现在规划设计中。然而,前述众多的有关居住区宜居探索中,尚未看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宜居需求间建立起适调的关系,也没体现出宜居的层次差别,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如以“安居”为宜居目标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满足“住有所居”的茶本需求,无法指导更多、更高层次的宜居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宜居目标,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新调整。又如为适应“康居”层面的宜居目标要求,规划设计需重新修改。但这还是不能适应“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需求。

2.3现代宜居区情感空间的体现

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不是纯粹的更不是自治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其内部有很多复杂因素组成,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因素的改变往往可以改变整个情感空间的格局。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主要是受人类各种居住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居住空间中所产生的各种主观情感能否与客观空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共鸣与其关联因素息息相关。居住区环境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生存生活环境,在居住环境下,人类的行为心理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经过调研分析可以总结如下:一是人们经过一天的工作往往比较疲急和焦虑,因此在居住空间中,渴望得到放松和自由,老年人渴望排泄内心的孤独感,年轻人渴望得到更多的激情和交流,中年人则渴望得到更多的平和氛围,这些都是人们在居住区环境中行为心理上的情感诉求。二是在居住环境中,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居住空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情感诉求,因此情感空间的结构要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而不是将各种空间因素简单的拼凑在一起。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4

【关键词】住宅区;室外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1、概述

住宅区,又称为居住区,是不同数量人群的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依据聚集人数及使用面积的差异,不同住宅区规模有所不同,却均应配备有能够满足其居住人群日常所需的各类相关设施。除居民住房外,住宅区通常还应规划有一定的室外景观,且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室外景观的设计及修筑水平已逐渐成为人们进行住宅区选择时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

随着城镇化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田野、山地等被开垦、占用,人们一边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丰富,同时,亦不得不面对自然景观面积不断缩减的现实。因此,人们渴望能够在自己所居住的住宅区内即可欣赏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这一需求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一方面,“需求即是市场”,开发商对于消费者的居住需求日益明朗,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住宅区室外景观设计,注重景观规划,修筑出消费者满意的小区室外环境,从而可以吸引更多有室外景观要求的顾客前来消费;另一方面,如何开展景区设计,怎样的景观才是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要求的形式,这成为开发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实际开展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应单纯依据个人好恶进行设计工作,而是应该综合多方因素,精心设计、不断完善,最终设计建成居住者所需要的住宅区室外景观。其中,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风俗、、自然景观等等,同时,还应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理念考虑在内,方能设计出符合当地消费者欣赏水平、为当地人所普遍认可的住宅区景观。

2、住宅区室外景观设计所应满足的居民需求分析

设计师进行住宅区室外景观设计时,其最主要的目的即为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必须首先对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其更希望景观设计满足自己哪些方面的需要,从而才能提出真正可以令消费者满意的室外景观规划方案。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如今大部分居民对于其居住环境的室外景观要求普遍集中于生理需求、审美需求、安全需求、行为需求等几个方面。

2.1 设计应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

住宅区的最基本功能为居民的居住生活场所,因此,其首先应该满足的即为居民生活于其中的各项生理角度的要求。对于大部分居住者而言,他们均希望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能拥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新鲜的空气,便利的用水条件,以及宜人的自然气候等,为此设计者必须进行精心的风景及布局规划,从而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首先,在进行住宅区选址时,应优先选择自然风光宜人的区域进行小区建设。在开展内部住房规划时,楼房之间应控制好一定的间距,特别是对于高层住房,应十分关注低楼层用户的采光问题,切不可由于一味追求充分提高土地占有率而忽略了居民居住条件提升。此外,住宅区内应在室外进行合理的绿化建设,种植适量的花草、树木,一方面可以对环境起到很好的美化作用,同时,也能够对周边气候进行调节,特别是在夏季,起到较好的防暑降温作用。由于如今的住宅区多紧邻街道,因此,在进行房屋及绿化带规划时,还应特别考虑噪声污染的防控,因为松柏等茂密的长青树木可以起到有效的吸声作用,故可通过绿化带的合理布局而实现噪声的有效控制。

2.2 设计应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

当住宅区室外环境得到优化时,居民会首先从其中感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住宅区设计便能够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如今,住宅区已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其功能性的层面之上,同时,其还应该能够实现带给居民以生活品质提升的作用,因此,人们希望自己所居住的住宅区环境是优美的,令人心旷神怡的。

2.3 设计应满足居民的安全需求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安全是日常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其渗透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环境亦不能例外。对于住宅区的居民而言,安全的含义应包括两个主要方面,即生命健康的安全以及个人财产的安全。

就健康角度而言,在进行住宅区室外设计时,应特别注重将环境保护作为必不可少的考虑环节。这是因为,只有优雅、适宜的户外环境才能够提供给居民以健康、舒适的生活条件,当人们晨起锻炼、饭后散步时,住宅区内的室外环境应该是清新、宜人的,也只有这样,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在个人财产安全角度,住宅区应尽量避免建成开放式的模式,而应修筑必要的栏护设施。同时,应严格依照国家对于居民区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安设摄像头等监控设施。若小区设有露天停车场,则车位应配有专职保安人员进行管理,车锁需及时检修,出现故障及时修理、更换,从而确保居民的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2.4 设计应满足居民的行为需求

随着住宅区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健身器材、凉亭等公共利民设施出现在小区之中,这便是室外设计过程中对于居民行为需求满足的体现,在日后的住宅区室外景观设计规划中,应更充分的考虑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而提供给居民以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所谓居民的行为需求,其指的是住宅区中的人们对其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常见行为能够顺利开展的希望。中老年人习惯于在小区内进行户外健身锻炼,如散步、跳舞等,年轻人则可能希望小区能够提供较为安静的学习、读书环境,青少年则乐于在住宅区内游戏、玩耍等。住宅区的设计者应尽量满足上述人群对于室外环境的多种需求,使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均能在住宅区的室外环境中得到日常行为需求的满足。

总之,住宅区环境对于当今的城市居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住宅区室外景观能够帮助人们从忙碌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走进设计师所规划设计的景观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进行开发时,不但要注重室内设计及装潢,还应将室外景观的设计纳入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从而修建出更多、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住宅区。

【参考文献】

[1]齐晓飞.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林文勇.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探索――以龙岩市碧水庄园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03):250-253.

[3]刘滨谊,姚雪艳.以景观创造价值──住宅区开发中的景观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1999(09):16-20.

[4]王素艳,白旭.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濮阳清华都市文苑社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华中建筑,2011(09):140-144.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5

关键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而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目前从我国小城镇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地域特色消失、公共设施缺乏、居住区环境差等问题。如何更好的提升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规划小城镇居住区现代化建设的原则

1.1 设计规划

小城镇现代化建设要遵循布局合理人性的原则城市发展进程迅速, 现代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城镇对于地方行政意义重大,而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小城镇建设才会更加快速的发展。在小城镇的居住区布局中应当充分考虑合理分区的思想。只有合理布局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集中管理污染等问题。在小城镇居住区内合理分布生态绿植和基础设施。在其外部合理分布商业贸易区、工业区、人文教育区和卫生组织区。从而集中力量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

1.2 现代化小城镇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现代化的小城镇设计规划应本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拒绝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治理污染力度,绿化环境,做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的原则。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持良好的资源,创造适人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做的现代化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采取措施不断克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使得这个过程得以延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小城镇住区建设要求

2.1 功能之必须

小城镇居住区的实用性必须先满足功能要求。因此,对于多数小城镇来说,第一,要满足小区内部功能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充分了解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使得功能布局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极大地节约成本。第二,结合人文历史,使得小城镇居住环境充满人文特色,体现了对人性化的关怀,也可以以此为建设亮点,使生活在喧闹环境中的人们情绪得以舒缓。第三,控制好容积率,容积率不仅反映了经济性基础,还影响到规划的布局结构、空间形态和心理感受。因此,必须控制好容积率,做好公共设施的管理,从而使经济性、人文性,自然性全面渗透。

2.2 形式的必要性

形式不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有心理上的舒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眼球文化”将成为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重点,通过形式美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曾经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和粗陋的装饰已经逐渐被有地域特色,形式和功能齐全的现代小城镇所取代。

2.3 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

规划设计应具有前瞻性编制好小城镇发展规划,不断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以科学的规划引导、规范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产业强镇,把生产发展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坚持功能兴镇,以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的公共服务促进小城镇建设。在利用资源层面小城镇设计规划应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杜绝严重浪费现象。虽然小城镇用地主体以协议形式出让,价格低廉,然而本着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节能等理念我们仍然需要节约利用,杜绝由于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引发的建筑能耗过大与其他资源浪费现象。

2.4 优化小城镇居住区环境质量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打造生态型居住区域的重要性,本着和谐、持续、环保、节能的理念努力营造安全生态居住区域,令人们不仅居住于宽敞明亮的居室中,更应享受沐浴阳光、畅心休息的环保绿色室外空间。同时我们还应依据小城镇居民不同的年龄层次、活动需求建设老年活动室、室外活动锻炼器械、儿童活动休闲场所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区域规划设计公共绿地、休闲场所,进而打造出真正平衡、健康、优质的小城镇居住区生态系统。对于缺乏公共设施的普遍现状我们应由整体性开发规划建设层面进行系统考量,纳入配套服务公共设施与物业管理至开发程序之中,引入良性竞争,秉承智能化、持续性优质设计理念确保居住小区秩序化、高水平物业管理,增添新型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项目,进而全面提升人们居住生活水平。

3 关于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建设的相关建议

3.1 明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总体目标

只有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才能为各项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的目标,一般需要具有专业设计和测绘水平的专家和单位,结合小城镇居住区总体的规划战略来实现。在小城镇居住区规划目标的设定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城镇的特色进行制定。

3.2 促进小城镇居住区管理机构和体制的完善

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各项问题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对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管理机构的建设,要具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促进小城镇居住区规划工作的持续开展。同时,通过完善的制度和体制的建设,能够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规划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从而保证小城镇规划居住区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

3.3 加大小城镇居住区规划中的绿化环保和科技投入

为了避免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要加大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并且提高对各种环保技术和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小城镇居住区的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各项活动的开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因此要对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的处理设施和技术,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

3.4 加强人员素质建设,提高管理机构的执法能力

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在促进相关管理体制完善的同时,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专业人才的引导作用,制定小城镇规划的工作目标,通过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以此促进小城镇规划成果的提高。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服务意识的培养,开展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促进管理机构执法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基于小城镇居住区规划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设计策略,做好前期规划、有效利用资源优化居住区环境质量、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独具匠心设计景观、凸显地域特色、提升科技含量水平,开展节能、安全环保设计才能真正创设出人性化、智能化、优质性、绿色环保性、交通便利性小城镇居住区环境,有效缩短其与城市居住区环境差距,进而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文飞,邱延昌,于守超,刘英.现代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2]刘文文,张万荣.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农村社区规划研究[J].北方园艺,2011(19).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6

关键词 孤岛;居住小区;环境设计;创新

目前,孤岛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干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已经对居住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目前已建成的朝阳一村、协作一村、丰收村,其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火柴盒”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缺乏时代感。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括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区。

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清雅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入胜之意。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术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正好满足现在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启迪的。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孤岛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再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廓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廓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如孤岛协作二区、朝阳三村,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现在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它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土地可以重复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又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的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括动或是游憩、打牌下棋、健身,就好像大家庭一样。此规划布局形式与我国古园林的设计手法普具相似之处,是适合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需要的。

在居住小区血脉一一道路布置上,改变以往“横平竖直”的规划模式,大胆采用以曲代直的规划方法,创造出“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自然环境。道路采用逐级由宽到窄的树枝状道路网,建筑的布置完全摒弃了行列式规划方式,而用房屋的朝向仍保证了住户良好的日照条件。整个居住小区内的次干道路还可以均采用曲线布置,住宅间的小道也曲线连接,塑造成田园风景式的居住环境。居住其间使人如置身于大自然,而心情舒畅。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7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解析

中图分类号: 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压力更大,每天都要面临各种压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居住场所成了人们释放压力,沟通情感的地点。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讲,居住小区的环境是人们所重视的,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区的环境好坏是由规划设计来实现的,本文将对小区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工作中的压力。

小区规划概要

规划的基本内容

对小区进行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交通、文化等的需求,为小区居民提供全方面的服务。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小区居住人口的数量以及居住的用地大小;确定小区建设的位置;对小区建筑群进行模拟,选择合适的布置类型;对居民需要的公共设施的数量以及设施的种类进行计划;根据建筑群对小区内的道路分布情况以及道路的宽度进行设计;对小区的整体规划方案进行设计;对规划设计时需要的成本进行估算等。

规划设计的要求

(1)使用上的要求。小区对于居民来讲,是主要生活地区,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也在小区内,人的一生一多半都是在住宅区中度过的。因此,对于居民来讲,居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为其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是现代建筑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重点施工要素。这给小区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要求,对小区进行规划时,必须要从居民居住的需求来考虑。如,不同家庭中成员的组成不同,年龄类型不同,这就需要小区规划时,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要满足居民对不同方面的需求,就要在设施上设计全面。

(2)卫生上的需求。小区中的卫生环境是影响着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进行小区规划设计时,必须把卫生问题考虑在内,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且卫生的环境。卫生问题,不仅要将建筑室内的卫生搞好,住宅还要有良好的通风、光照等条件,为居民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仅要满足人们身体上的卫生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环境要求,提供一个优雅的环境,让人们的身心得到释放。因此,在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选择正确的位置,防止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小区设施的配备上,要在满足正常使用的功能上,要避开阳光照射强烈的地点;对居民的垃圾储存配备以及下水的处理上进行规划设计。

(3)安全要求。在对小区进行规划时,要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将防火、防震、防水、安全通道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4)经济要求。对建筑的地点进行合理选择,各种设施的选择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又要考虑经济合理。在进行建筑时,各项建筑指标都要从当地的经济水平出发,考虑到居民在经济条件上的接受能力。

(5)美观要求。小区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环境。不仅要求外形山美观,还要求周围的环境以及整体的美观。小区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的环境的要求,还要体现出生气勃勃的气氛。所以,在对小区进行规划时,在满足居住功能与经济的基础上,对道路、建筑物、设施等进行整体的规划,丰富生活空间,使得整体构建完美。

小区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房屋建设得到快速的发展,乡镇建设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建筑,使得房屋规划设计得到重视,这对于房地产商来讲是一个良好的商机。但是房地产商为了追求利益,对小区进行规划时,没有从实际出发,使得小区投入到居住时,出现很多问题。

(1)单调的生态环境。小区的居住环境受到小区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因此,对小区的居住条件构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就是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在对住宅小区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位置较好的住宅小区,相对来说建筑的密度较大,空间环境较为单调。虽然有些小区具有很多的绿化面积,但是只有很少的公共设施,在设计景观环境的过程中地域性和人文性等特征并没有被重视,破坏了原有的山坡、绿地、河流、树木等,这极为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不平衡。

(2)活动设施相对较少。在住宅小区中,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和规划等原因,有很多居住小区并没有构建老年人以及儿童的相关活动设施。他们缺乏相应的活动场所,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只能在小区内部的人行路等地带着孩子活动,这样不仅对孩子的看管不方便,也存在安全隐患。

(3)混乱的商业环境。由于在住宅小区内有过多的商业用房,如课后辅导班、旅馆、诊所、按摩院等很多种类的商业活动普遍存在于住宅小区内,虽然社区的城建、环保、物业等多个部门对这些商业经营活动都在进行管理,但是其所带来的一些后续问题却并没有办法进行综合性治理。

(4)在改造街路时有较为严重的噪声污染。住宅小区内的很多人行小路,为了能够方便机动车辆通行,在进行拓宽时,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等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比如说,噪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休息,汽车的尾气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空气质量。此外,由于小区的道路即使进行拓宽也不会变的很宽,并且很少有小区设置绿化的隔离带,人行路变得越来越狭窄。内部道路的规格根据不同的住宅小区的规划和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改造街路时,所造成的噪音等,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小区规划设计的建议

(1)突出小区的特点,更新设计理念。随着房地产领域竞争的激烈,使得很多主题建筑展现在人们眼前,有突出环保主题的,有突出精神主题的,还有提出文化主题等等。因此,在对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摒弃传统的条框,向新的设计理念出发,整体设计要展现出小区的独特风格。展现特点可以提高房地产商的竞争能力,吸引更过高追求的购房者。

(2)在小区内适当的构建完善合理的公共配套设施。目前,对于住宅小区内公共设计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建筑商和购房者似乎将其看成是评价小区档次的一个标准。公共设计在住宅小区内的构建,只是弥补了城市功能的不足之处。但是,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建造的越多、越大、功能越全,那么就意味着投入也就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维持正常运营,保证经济效益,那么就要吸引更多的居民入住。因此,公共设施要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建设,如果过度建设不仅会对建筑上的经济效益够成影响,同样也会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

(3)引入智能化的建设理念。随着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住宅小区的设计和规划中引入智能化建筑是势在必行的。智能化建筑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将小区的管理中心设置为总指挥部门,由管理中心指派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小区内居民的电表、煤气表、水表等进行集抄,此外,还包括建立三防、小区内电子屏幕广告、建立小区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等相关内容。

(4)对户型进行合理设计。在对户型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光照,要减少面积的浪费,要让更多的房间朝南,避免黑房子的现象出现;还要给居民提供自由空间与私人空间;要充分考虑小区的安全问题,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软件设施服务也要到位;小区内的道路停车场的位置规划好,停车与人行走不可互相干涉等。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投资者在进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汤学东.城市住宅小区总体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

[2]李建.小规模住区规划设计初探[J].规划师,2005(10).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篇8

关键词:居民小区;规划设计;以人为本

一、当前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地已经建成了一批功能完备、环境良好、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这些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改善了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某市在市中心规划建一新居住小区总用地面积为16.16hm2,其中可建设用地11.43hm2,小区建成以后才发现和周围环境风格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美观,成了一块“鸡肋”。作为一个小区规划设计者,首先应该了解设计中经常出现和新出现的问题并克服这些问题,才能规划设计出高水准的居住小区。

2.1.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商家为了使小区能够凸显自己的风格,一味的追求设计的“奇、特、新”,不断标新立异或者布局结构的变化多端,但设计出的效果却造成小区与周围环境的风格不协调或者割裂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有商家盲目的跟从市场潮流,设计出小区缺少创意和新意,更有甚者将国外的一些规划设计原模原样的复制过来,结果小区没有自己的特色,至少不能体现出设计者所要表达的真正出概念、文化和内涵。

2.2.缺乏实用性和安全性

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而过分的注重小区的视觉效果,小区虽然在形式上和观赏性上非常完美,但在现实空间中却不能表现出设计者或商家的人文关怀的“内容美”。如小区内的大广场,看似气派,但太大的空间尺度容易形成懒散的、缺乏人性的消极空间,同时使业主感觉缺乏生活私密性和安全感;如小区花坛和水池锐利的边角、周围没有护栏的水池都很容易成了威胁小区居民安全的潜在因素。

2.3.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商家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规划设计上只限于满足当前需要,而不考虑是否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致使小区在未来改造时遇到诸多问题而很难解决。如未考虑停车位规划或规划不足给业主生活造成的不便,管线预留不到位导致未来改造中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智能化设计考虑不足导致小区包括安全防范、通讯网络和物业管理等智能化系统建设落后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等。

二、小区规划中以人为本的体现

近几年来,根据小区规划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业的同行们克服种种困难推陈出新,抓住以人为本的宗旨,将人文精神与生态保护、社会安定与邻里交往等因素考虑到规划设计当中,提出了小区规划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形式。

3.1.小区规划体现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小区的规划设计结合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模式、历史人文环境及周围的自然生态条件,才能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例如某小区在规划时就将原来保留的树木、街巷、城墙及其他传统建筑考虑了进去,经充分调研论证修建了一条复古大街,并建造了具有传统古典风格的小区,使得建成后的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小区社区功能要求,构建了和谐的人文氛围。

小区规划要满足人文环境更要满足生态环境,这是因为小区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生存条件,美好的居住环境体现了商家以居民利益、社会利益为根本的宗旨。只有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地物、地貌和地形等特点,在不破坏原有树木、绿地、山坡、河流等地理条件和原有建设基地的同时,加以利用,才能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和谐统一且富有当地特色的美好的居住环境来。

3.2.小区规划体现居住安全和完善服务

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小区居民关心的首要问题。要建设一个具有安全环境的居住小区,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还要有合理的小区规划设计。小区规划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设置隔离带、明确划分空间领域、控制小区入口、定时巡逻检查等措施保障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提高小区的安全防护、防卫能力。

小区规划在提高居民居住安全的同时,还要完善社会服务系统。这是因为社会服务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在人流交通的必经之路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在存放私家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时应规划出相应的地方修建车库,或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等方式进行存放;垃圾处理可以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等中转站方式来处理,在垃圾中转站的设置上应注意便于垃圾清运和处理,不要使清运垃圾的车辆横穿小区,造成污染的扩散。

3.3.小区规划体现功能分区的组合

功能分区是指在小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等把小区的生活居住用地进行综合性分区设计,它通过使用、卫生、经济、安全、美观等几方面的设计,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一般生活用地的50%~32%。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半私用空间是住宅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

三 、结语

相信随着我国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水平的提高,优秀的住宅小区设计规划方案会不断被提出,同时建设出优秀的符合要求的居住小区,使居住者能享受到方便性、健康性与舒适地生活。 “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住宅与环境“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样我国的住宅设计规划才会不断地创新、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卢勖吾 浅谈小区规划建筑设计 建材与装饰 2008

上一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细则范文 下一篇:传统的项目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