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2 09:53:32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1

关键字:居住区规划设计场地设计交通设计流线设计住宅设计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people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life, the pursuit of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and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site design from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transportation design, streamline design and residential design four simple exposition to illustrate the design concept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modern society approach.Key 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site design; traffic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flow line; Residenti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的设计水平也需要越来越完善,以满足居民的需求,所以说设计出实用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结合的居住区已成为趋势。

一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居民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进行,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合理,下面本文简答介绍一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 生态原则: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城市的生态环保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居民对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居住区的设计要在生态性的原则下进行,保证良好的居住环境。

2 经济原则:在目前的情况下,居民住宅可以算作最为昂贵的商品一直,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节能、节地、省材的原则,保证资源的可持续运用。

3 整体原则:整体性是规划设计的灵魂,居住区的独特之处主要通过其整体性体现出来,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整体性放在重要地位。

4 地方性原则:居住区要体现每个地区的生活特色,因此生活区的规划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性等元素进行设计,保证居住区能够体现地区的特色。

5 灵活性原则: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留有余地和弹性,保证设计的灵活性。

二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场地设计

居住区场地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出更加合理、完善的外部环境,突出居住区的特色。长期来,人们对居住区的场地设计还只停留在开路、种树和排水的标准模式中,这种模式虽然没有不雅,但是却忽略了小区的特色,使居住的空间失去了活力与色彩,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环境下的居住环境,因此,居住区的场地设计越来越重要。下面简单介绍居住区场地的设计。

1 对于居住区的场地设计,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场地的整体环境和构造,然后再根据居住区场地的使用要求进行横向和竖向的设计规划,结合地形特点,研究建筑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合理、经济、美观的场地造型。例如对于丘陵地区,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就不能简单地将场地中的丘陵移除,而是要根据场地中的实际情况,还原地貌,突出本场地的特色。

2 绿化是场地设计中的关键步骤,绿化的布置是居住区生态环境的核心部分,因此说,在进行场地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绿化的质量。绿化不是简单的用草坪遮住黄土,而是要合理搭配草坪与树木花草之间的布景,使绿化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环境,还能够与小区中的建筑完美结合,突出绿化美、生态美和色彩美。在进行绿化的设计中,小区的中心绿地是小区的绿化中心,同时也是居民休闲娱乐地带,这里的绿化设计,要符合休闲娱乐的要求。总而言之,绿化的设计一定要富于变化,错落有致、高低分明,与居住区的环境完美融合,为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 道路构成了居住区的整体框架,一方面道路能够疏导交通,另一方面,完美的道路设计也是构成居住区优美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设计者往往忽略这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要把这两方面的重要性紧密结合,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道路的级别,设计时尽量做到顺直、简洁,当然对于景观处的道路,则需要设计的曲折迂回,满足居民的观赏欲望。如居住区的宅间路在设计时,周围要设置路边块石、路灯、休闲座椅等,构成完整的景观线;再如居住区内的干路,设计应较为顺畅,由混凝土等耐压材料铺设,宅间路则可富于变化,由卵石等材料铺设。

4 健身场地的设计在居住区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社会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健身场地能够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无论是儿童、青年或是老年,都能够在此地得到锻炼。健身场地可以在住宅区之间设置,这样能够为儿童和老年人提供方便。健身器材的设置不必要求太高,简单的器材即可。

三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交通设计

居民对居住场所的要求既需要开放性,又需要满足城市交通一体化的需要,因此对居住区的交通设计要满足居民的需求,设计出人车共存的居住区交通系统。

1 控制行车速度

在居住区内,必须要控制车辆的速度,如果将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居民步行速度以下或者与居民速度相当的范围之内,则交通事故产生的几率就会下降。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蛇形的设计方法来降低车速,或者利用减震效果或者设置警示牌的方法降低车速。

2 汽车的流量控制

居住区是人们聚集的地方,车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安全,为了保证居民的居住安全,应该适当地减少汽车流量。如可以在道路中间设置障碍、设置单行道控制汽车行驶方向、设置简易环岛控制汽车流量等方式,减少汽车的流量,保证居民的安全。

3 减少路边停车现象

路边停车的现象设置地下停车场,节省空间面积,为居民活动提供较大空间。

四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流线设计

流线指的是人们活动的路线,是根据人们的行为将一定的空间组合,再通过流线的设计分割空间,最终达到划分不同区域的目的,因此流线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家人流线设计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2

关键字:城市大盘居住空间;景观空间;规划

1 大盘居住局空间与景观空间的概念

城市大盘居住区是指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对大片土地的整体进行规划、统一开发、分期建造达到大社区、大配套、大市政以及大交通等新城镇式的城市规划理念。由于大盘居住区的占地面积相当宏大,土地使用面积可达上万亩,因此常见于城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城市中心区域规模200~300亩范围内的项目也属于大盘。景观空间是指利用不同生态景观的因素构成的不同级别的空间形态,对于大盘居住区来说,户外景观不但期待具有层次感的景观,同时还需要有丰富多彩、安全性高的户外娱乐场所等。

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大盘居住社区。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建设大盘居住社区的目标就是强化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的主导作用,加强居住社区的自我协调能力。合理高效的利用物质能源与信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最终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

2 大盘局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

广东碧桂园集团是一贯以项目选址城郊、大规模开发。从1992年开始的第一个顺德碧桂园城市大盘居住区开始到2002年凤凰城的别墅城市,碧桂园在大盘居住空间的开发以及景观规划上已经逐步成为了自己的优势项目,以下就是碧桂园开发的大盘系列一览表:

城市大盘居住社区与传统城市居住社区不同,城市大盘居住社区的空间环境与景观空间是长期共存并且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于城市居住社区与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应该采用动态开放的设计理念,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功能的变化以及人们的需求。以下就对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进行具体分析:

(一)充分利用和开发地产周围的自然资源

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应该充分体现节能降耗原则,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节能措施,使其节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绿色能源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在建筑施工环节提倡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和使用年限。景观空间设计上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对稀缺资源的介于利用,尤其是要注重节约用水的技术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可重复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大盘居住社区应该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社区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应该保护好开发地点的原有植被。此外土地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所以生态居住社区对土地的规划使用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外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方面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为导向,在建筑用地方面不能仅以居住条件为主而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考虑生态学的价值取向,要全面设计其组成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系统与外界支持系统的联系,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

(二)充分考虑大盘居住区的建筑构造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强调大盘居住区的建筑的疏密程度,就是要将生态学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城市大盘居住社区的建筑当中,利用宽敞开阔的公共绿地空间将人、建筑、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景观空间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而且居住者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大的生态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在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当中,还必须交通主轴线的设计,利用交通主轴线拓宽城市大盘居住空间的景观规划,注重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的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从工程的角度看待城市大盘居住空间与景观空间的规划。

(三)降低建筑以及景观设计的能源消耗

减少可能对社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输入和输出环节,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是对城市大盘居住社区在技术、社会以及环境方面的最基本要求,这项原则与能源、水以及废物处理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城市大盘居住社区来说,必须要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大盘居住社区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具有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方法,从根本上让更多的生活在这个社区里的人们能够真正意义上融入到大自然当中,真正的享受自然,使大盘居住社区能够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新型载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体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着居住社区的自然条件、水文条件、气象特点、地表结构以及动植物区等等。而且一座城市居住社区设计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另外通过对城市居住社区进行设计和改造也是人们对自己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实现方式。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中,主要是针对城市主体的结构以及功能区域的划分结合自然景观进行整体格局布置,这其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人造或者人为地进行配置调整,更多的是需要融入多种生态因素然后在人为控制或者影响下进行设计改造。此外城市居住社区的功能需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进行维护,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在城市居住社区设计中的主导性 参考文献

[1]梁文婷.同城化毗邻城市中辅城的空间扩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

[2]蔡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边缘区环境景观规划研究[D].清华大学,2007

[3]王靖.城市区域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4]熊向宁.转型期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的规划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白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3

【关键词】小区规划;方案;设计方法

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居住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城市发展小区规划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日益发展的城乡二元规化、城乡空间发展的规划、城市和小区发展地域性的规划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考察虽然多年来避免“就城市论城市”“就小区论小区”等观念已得到共识,但这些观念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并未得到真正贯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区的观念并未切实融人城市规划的各个过程和各个层次中。应当说建立城市规划的小区规划或许与城市规划范围扩大而成为小区规划同等重要。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现有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现状

1.1 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1.2 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 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 、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2 小区规划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2.1 高度重视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2.2 构筑有序的空间

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

2.3 组织便捷的交通

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在设计中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

2.4 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良好的、自然形态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基本要素,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对小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和地貌的特点,在尽可能不去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树木、河流、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对这些条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且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 有关小区整体性规划的建议

3.1 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相互组合

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是小区空间按功能要求所划分出的四个等级。

3.2 小区规划应注重灵活布局

小区规划应注重加强建筑色彩的运用,注意建筑小品的安排,加强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以及小区绿化。当前一段居住建筑多是小开间,并采用定型预制砼建筑构件,起来形式比较雷同。

3.3 小区规划布局中居民体现的需求

不同的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的生活需求不同,呈现着动态变化过程,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不断地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并且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和正确的规划观念。居民的各种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便造成心理负担和失落感,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4 创建文明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虽然城乡一体化已经提了多年,但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仍然是典型的二元化结构,针对规划而言其关键原因是没有真正地研究小区内部的同质性,即小区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影响因素和共同利益另外,目前许多地区出现的重复建设现象也是没有认识到小区与城市发展同质性而出现的后果。对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关切和体现。小区规划的结构设计方法是在系统总结原有规划理论与实践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和探讨的,必须特别注意原有规划理论中包含的许多宝贵的经验、许多成功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它们的功能性和合理性。

5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小区观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区规划应注重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的关系。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关系十分密切。我们通常习惯于方格网棋盘式布置道路。这种布置方式是道路规划中最为简单、合理的一种手法。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要建设功能全面且符合城市环境需要的住宅小区,需要设计者在做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遵循原则但不教条,要保证小区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还需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勇于创新,努力设计出具有特色且能与周围环境、城市风格吻合较好的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董艳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析[J].山西建筑,2008,34(10):55-56.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4

【关键词】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住宅小区的功能性需求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目前,在国内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理念及工艺、技术水平的影响,往往导致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建筑行业设计单位要加强对于小区规划的系统研究,并且将最新、最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前,在国内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中,已经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规划设计理念,并且积极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但是在具体的小区规划设计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仍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发现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强改革与完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区规划中“以人为本”已成为一个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是不同阶层的人和不同地域的人。也就是说。为各年龄层次的人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情感的交融。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要的是强调住宅能为提供生活服务和理想人居生态环境。“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我们可把生态小区规划目标理解为:以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小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2、突出小区亲和力的营造

在如今高楼林立、墙垣森森的现代都市中,人们怀念旧城亲切的尺度感与安全感,怀念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交流,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密切关系。该方案将力求带给人们回归的感觉,通过合理的建筑尺度与体量,宛若世外的绿地景观和巧妙的空间营造,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在建筑尺度上,尽可能的采用多层住宅,配合合理舒适的道路交通,给人温馨如家的感觉;在绿地景观方面,做到整体与局部相协调,处处绿意而又不尽相同,让人们如身临自然而又充满惊喜,达到理想家园的境界。

3、强化环境景观的均好性

环境的均好性是提高商品化住区的特征,新世纪住区要求尽可能使各家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规划与设计环境。在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让所有住户均匀享受优美的自然资源环境。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人工景观环境。另外,每家都能分配到一个较贴近的领域空间,这个空间虽然不属于哪家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享受和使用,而且也被大家所认可。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弱化过去常设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的做法。那样虽然气势宏伟,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比较弱,应该强化围合性强、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供居民在景色宜人的环境中亲切交往。

二、现代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环境设计

在我国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中,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受到人们审美观点、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影响,都对于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建立在建筑群组合的基础上,与居住区总的规划架构相结合。现代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中,首先要合理利用住宅间空地,要在住宅间距内插建低层公建,合理借用空间,如住宅北临或西临道路、绿化、河流等空间,可以适当提高层数,以达到在不增加用地和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提高建筑面积密度,但应注意与整体的统一协调;其次要尽量减少住宅东西向布置,在院内布置户外活动场地和坡状绿地;再者高低层住宅要尽量混合布置,还要合理地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室)和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小区规划设计还要尽量满足生态优化原则,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依据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宅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住宅区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机械通风与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与停车系统、供排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小区物质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出生态优良的小区环境;再者住宅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设施共享、景象共享、服务共享与公众参与。社区共享原则要求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2、居住区的绿化原则,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区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地设计的先决条件,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小区空闲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

3、生态小区的原则是一个以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为中心,由人和环境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小区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生态居住区。其生态系统结构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不存在任何生态阻滞和生态功能板结的现象,其内部与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及货币流高度畅通,整个生态系统处于生态良性循环之中。生态小区系统具有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生态化”的协调发展的子系统,强调自然和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和整体生态化,体现了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性和循环利用的高效性,能有效地组织社会生产、方便居民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造多功能的社区

现代的城市居住区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居住功能,而是向综合功能型居住区发展。虽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居住区规划的配套设施指标作了规定,但有的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实施.致使相当一部分已建居住区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商业、文化、医疗等服务设施,居民购物、上学、看病要在居住区之外完成,这样实际上不利于居住区建设的发展。因此,居住区规划应该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在社区的设计中应体现社区文化,这种文化的底蕴一定要产生于居住区本地,并对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从而改善邻里关系,缓和人际交往的矛盾。总之,居住区环境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和艺术、技术和人性的相互结合。既使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同时也使艺术和人性让设计更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结语

在我国现代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小区规划设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不但要实现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空间学、生态学等学科,全面促进住宅小区绿色环保的目的,并且达到住宅小区科学利用自然能源降低能耗的、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叶春. 住宅建筑设计与居住环境设计的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03).

[2] 李爱莉. 小区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J]. 工程设计与建设. 2004(05).

[3] 张洵. 城市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环境调查与分析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5

摘要:小区规划 ,建筑设计, 分析

Abstract: in a residential area of practice and discussed th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main emphatically from the market orientation, idea, road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and main design method.

Abstract: commun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也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良好、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区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世纪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理念。本文就某住宅小区设计过程中的各关键节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1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513m2,总建筑面积162198.1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l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l栋25层住宅、l栋l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规划构思

总平面布局上,在充分研究分析该区域地段特征的前提下,寻求本地段内商业、居住业态与当地经济的互补与共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创造本地段的核心价值,并通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

2.1市场定位

项目市场定位――高档住宅及配套商业,具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生活社区。环境塑造定位――充分利用基地特点,强调自然化生活氛围,实现天然景观要素、生态资源与人工优化处理的有机结合,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外部商业定位――本项目中的商业定位为服务性质为主的配套商业。本项目的商业及服务设施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米,以补充区域内配套商业设施的缺乏。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20~90m2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rn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

2.2规划目标

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最终达到“为公众美化环境、为城市塑造形象、为开发者打造品牌,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目标。

2.3规划理念

(1)“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充分利用现有基地条件,并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使居民环境的营建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将原本有可能对开发建设不利的因素转变成引人注目的亮点,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这便使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的概念,即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2)“社区”的理念

通过围合内向聚合空间,从物质载体的角度力图实现人际交往、居住社区认同感。本住宅小区作为面向社会的房产开发项目,必须以“社区”概念作为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立足点,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在居住小区内部形成易于居民相互交往的空间环境,为住区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必须在环境、场地以及住宅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中反映这一居住理念。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实体配置来实现住宅区内部“社区”归属感。

(3)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环境的均好性是中高档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4规划设计原则

(1)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结构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景观与住宅设计层面上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以人为本,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2)生态化原则

在保持并适度调整优化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之上,在具体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在局部地带,如景观轴线,有机结合地形重整,创建生态景观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小气候,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3)可操作性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4)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5)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①住宅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形成相对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

②公建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沿西环大道布置商业,结合小区内部景观布置配电房,在临近商业的住宅楼底层布置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此外,结合中心绿地与各组团绿化设置一定数量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健身活动设施。

(6)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于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主要出入口,于西侧规划道路设次要出入口,区内主要道路宽6~7m,沿用地布置成环状,线型流畅与城市道路连接,便于区内交通组织,避免外部交通的穿越,同时形成区内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结合区内景观空间及相应的规划住宅院落、公共设施的设置,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

2.5规划手法

(1)整体统一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住宅群体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①公共空间优先。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的开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将这一现实的难点转化为规划设计本身的优势是本方案力图达到的目标。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元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场所成为居住社区的主题。

②绿化渗透。

围绕小区的中心绿地,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使其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形成整体、统一的住区生态环境。

③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采用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在这个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又通过道路与建筑的有机布局来强调其自然个性,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与视觉上将两者进行有机地

结合。.

(2)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住宅的布局组成的围合形成向中央绿地开放的院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18、25、28、32层的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内街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3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户型设计上均考虑自然通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以20~90m2单身公寓为主力房型,配以110~150m2的大户型,户型多样正满足了如今市场的需求。

3.2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建筑造型以古典简约,精致为主要格调,且明快富于变化,立面设计以灰色、白色涂料和面砖为主要饰面材料,表达典雅,温馨的基调。各部分结合处利用简洁大方的线脚处理,竖向线条,精致细腻的光影变化,彰显出高尚小区特质。商业建筑造型体现热闹、活跃的建筑特征,采用现代式的建筑风格,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变化,对比效果强烈而醒目,符合商业建筑特征。

4结语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6

1.1.推进宜居居住区建设讨论背景

继我国实现居民生活的小康水平,基本结束住房紧缺的时代后。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的需求上,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住房面积的宽敞”、“交通的便利”、“基本服务设施的完备”等需求层次上,诉求着更为宜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人们对居居住区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相继提出“安居”、“康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住宅作为耐用消费品,关系到人民的身心愉悦与健康,,直接反映居住的环境质量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所以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搞好城市住宅区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我国居住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建立了大量的住宅和城市居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创建起来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过去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往往侧重于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安排,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显得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居住区规划建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严重制约了居住区的良性建设与健康发展。

1.3居住设计也要考虑人类情感

由于受市场导向原则的影响“实用主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手法占了主流,实际上这种设计手法仍然是“功能主义”的产物。它主要还是过分强调居住区的功能性,这就不可避免的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和情感因素,即居住区的精神层面功能。控制“容积率”是“实用主义”决定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式,但是完全抛开“容积率”去谈居住区规划设计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功能性就能决定一切。在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仍然可以将人类的情感要求考虑到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来。

2、宜居小区规划设计浅谈

2.1发展和完善方向

2.1.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适应住宅商品化的市场机制。在较少增加住宅投资,较少占用土地资源,较少扩大每套住宅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搞好住宅单元布局和居住区布局,最大限度地完善住宅和居住区的功能,只有处理好节地与环境,面积与功能,标准与质量,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

2.1.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灵活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不同地段,由于条件不同,不能照搬和套用,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2.1.3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灵活性。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国有、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要求,项目布置和用地规划要让居民和经营者有更多的选择,从城市宏观角度统筹安排,不机械地搞分级配置。

2.1.4交通布置的灵活与实用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行车还会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充分注意到私人小汽车和个体出租车的出现和增长对居住区的影响。合理解决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确保交通安全。

2.1.5提高绿化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离与联系。居住区的户外空间要划分层次,形成不同的空间领域和活动场所,绿化要与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各层次活动空间密切配合,既有不同层次,又有相互联系。

2.1.6居住区规划的多样化趋势。要从时代特征、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从室内到室外,单体到群体,从建筑到道路、绿化,空间到场所,从总体构思到细部处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多样化。

2.1.7以人为本,让居住者来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居住者改变过去那种被动适应的状况而直接成为居住的主体,让居住者创造一个能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让居住者参与建造自己家园机会的设计思路。

2.1.8大众规划。居民是居住区的主人,让城市居民参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使规划工作具有群众性,使居住区真正具有“可居性”。

2.2宜居居住区规划设计缺少系统分层

从未来的人居模式发展来看,除了为人们提供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提供满足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功能和条件。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建立系统观,除了实现人们基本需求外,还需对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作出解释。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与分层次的目标相对应,将宜居目标分层次地体现在规划设计中。然而,前述众多的有关居住区宜居探索中,尚未看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宜居需求间建立起适调的关系,也没体现出宜居的层次差别,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如以“安居”为宜居目说木幼∏规划设计主要满足“住有所居”的茶本需求,无法指导更多、更高层次的宜居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宜居目标,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新调整。又如为适应“康居”层面的宜居目标要求,规划设计需重新修改。但这还是不能适应“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需求。在规划设计目标不系统的情况下,规划设计就容易忽视宜居目标之问的关系。一般来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实现以低层次宜居目标满足为基础。规划设计不能因为实现高层次宜居目标而将低层次宜居目标基本的、影响人身安全等要求掩盖。没有对规划设计分层,容易使得人们在追求高层次宜居需求时,忽略了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如有些居住区尽管健身、休闲环境充足、交通便利,但生活服务设施安排跟不上,供水(电)压满足不了需求,这种居住区是不宜居的。因为低层次的宜居需求被高层次易居需求掩盖了。

2.3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

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不是纯粹的更不是自治的,它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其内部有很多复杂因素组成,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因素的改变往往可以改变整个情感空间的格局。居住区中的情感空间主要是受人类各种居住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居住空间中所产生的各种主观情感能否与客观空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共鸣与其关联因素息息相关。居住区环境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生存生活环境,在居住环境下,人类的行为心理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经过调研分析可以总结如下:一是人们经过一天的工作往往比较疲急和焦虑,因此在居住空间中,渴望得到放松和自由,老年人渴望排泄内心的孤独感,年轻人渴望得到更多的激情和交流,中年人则渴望得到更多的平和氛围,这些都是人们在居住区环境中行为心理上的情感诉求。二是在居住环境中,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居住空间,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情感诉求,因此情感空间的结构要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而不是将各种空间因素简单的拼凑在一起。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7

关键字:统筹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 新特点;路径

引言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二元化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我国城镇化有了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3.9%,城镇化进入发展最快的时期,居住区大量涌现。

一、统筹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特点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居住区建设空前繁荣,但在繁荣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真把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居民对象有变化,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转化为城镇居民;二是规划模式有变化,中国特色城镇化是“离土又离乡”的乡村城市化和“离土不离乡”的城乡一体化,农民将分梯次转移,住房将分阶段置换,居住区将是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的规划模式;三是遵循的法律有变化,居住区规划设计除原来必须遵守的法律外,还要服从(城乡规划法》,维护城乡利益;四是互动性,居住区开发必须与城镇发展协调,与城镇功能协调,城乡基础设施共享,城乡良性互动,不能搞成孤岛式的居住区;五是多元化,居住区规划必须多元化,因为中国东中西部不一样,山区、平原不一样,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地域特色不一样,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方式不一样,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六是低成本,中国走低资源消耗、低污染、高技术为主导和人力资源合理分布、配置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走低成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道路,解决人口现状素质的劳动力转移;七是环境友好,居住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根据建筑与环境认知理论,规划必须考虑环境友好型发展,保护天然林地、草地与河湖。

二、统筹城乡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新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科学规划居住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符合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思路就是,在该背景下认真研究居住区所在城乡的区域地位和功能定位,根据区域的环境、资源人口及产业规模和承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居住区的布局、规模和模式,设计功能健全的居住区,既服务城市居民,又兼顾农业农村农民;既满足高收入阶层,又关注弱势群体,共享城市资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统筹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路径

统筹城乡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上述分析,这里提出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路径,见下图(1)

首先,调查居住区所在城乡发展定位。居住区规划受其所在城乡发展定位、特别是城镇规划的制约,所以要从完整意义上理解城乡统筹、理解居住区与所在城镇之间的关系,与所在城乡发展定位相适应。

其次,明确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必须强调与时俱进,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接受市场的选择与考验。一是动态规划理念: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防止简单扩大居住区的规模,不符合实际的超前规划,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型居住区。二是符合城乡总体布局的个性化: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规划多样型个性化的居住区,丰富和创造最佳的城市空间环境。三是突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从物质功能主导转向人居环境全面关注,即居住区规划设计产生良好的为人服务的功能,有人情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关注和改善民生。四是生态和谐可持续:生态、和谐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从形态规划向生态规划、从物质规划向社区规划的转变。五是保护资源: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注意节约和保护水土资源,建设节约型居住区。

第三,确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根据居住区所在城乡发展定位和规划设计理念明确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一是实用,就是舒适、卫生、安全,打造高性能的住宅,建设生命周期长的住宅。二是美观,美观影响人的居住行为,居住行为创造丰富的居住建筑体验,美观要求创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优化生活、学习、娱乐空间。三是经济,规划设计要符合实际经济条件,与当时当地的建设投资、经济、生活条件相适应,坚持“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少消耗资源,降低房屋造价。此外,规划设计要有循环经济的概念,一方面是减少废弃物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回收再利用,形成循环体系,实现降耗减排,降低房屋使用成本。四是和谐,规划设计关注城乡居民,建设城乡和谐共处的居住区。

第四,测评居住区内外环境。居住区规划设计依赖于内外环境。监测外部环境,主要是监测居住区地块所在区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人口数量、城乡比例、历史传统等)、自然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完善程度。评估内部环境,主要是评估居住区地块规划要点、基础设施、交通条件、地质情况、住宅供求现状、类似地块的价格、市场需求的数量、房型、市场对该地段房地产功能、档次的需求、地块的SWOT等。

第五,设计居住区规划模式。主要是根据地块内外环境情况来设计居住区规划模式。我国地域辽阔、地域之间千差万别,各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居住形式与风格,居住区规划应体现多元化。居住区规划应突破常用的小区单一模式,小区作为一种较成熟的居住方式不符合现代城市空间的开放性,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居住区规划要结合当地城乡统筹发展情况,创造富有地域特色、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符合群众审美情趣、有时代感的多元化的居住区新模式。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小城镇,邻里单元可能是恰当的形式;在经商气氛浓郁的南方城市,街坊式可能是合理的选择;在历史文化名城,以保护为基础、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的改造方案是适宜的;在特大城市的边缘地带,集生活、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居住区是合适的,改良“居住区一小区一组团”传统组织模式为“居住社区一街坊”组织结构。鼓励规划混合型社区,促进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社会群体特别是城市人口、农村人口的和谐共处,共享城市资源。在紧邻工业集中区、开发区的村庄,可以规划设计底层为店面、上部为公寓的商业用房,除为村民解决居住外,还为村民提供了经营性收入的来源。尽管“中小户型高舒适度”,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的规划模式,但没有哪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式。

第六,确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一是建筑类型:要根据居住区总体规划模式,综合考虑居住区技术经济条件,决定选择多层、小高层、高层、超高层,还是别墅群建筑。二是建筑布局:受政府规划容积率和用地面积限制,要考虑人口规模、日照、通风、安静整洁、美观舒适等因素,基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等形式。三是建筑风格:有中式、欧式和自由组合式。四是户型设计:必须以适应当地城乡需求为前提,紧随城乡发展而变化,以“中小户型高舒适度”为主旋律,与时俱进,推出市场欢迎的套型。五是道路规划与配套公建:不仅要满足居住区内部的功能要求、而且要与城乡总体取得有机的联系,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要求商业、娱乐、教育、医疗并重,从城乡发展的角度来看,街区型居住区规划方法是使居住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方式之一,居住区内配套公建也要为外界居民服务。六是绿化规划与建筑景观设计:要使公共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道路绿化以及建筑景观形成完整系统,实现居住区环境优美、满足使用和有生活情趣。

第七,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绩效评价。要建立评估体系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绩效进行评价,同时建立绩效反馈机制反馈规划设计绩效,便于改进提高。如规划设计中对“四节”的把握情况,是否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否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否广泛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等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可作为评估绩效的主要指标。

第八,不断完善与提高。根据绩效评价反馈情况,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完善与提高。可采用动态规划,对居住区进行渐进式设计完善。。

四、政策建议

统筹城乡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有其新的特点,所以要寻找新的规划设计路径,本文“八步”规划设计法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统筹城乡的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大型居住社区规模较大,需要政府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推进城乡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尝试大胆引入BO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TO(建设一转让一经营),B00(建设一经营一享有)等型融资方式。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篇8

【关键词】小区规划;设计;注重;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日益提高。居民对于居住生活环境非常的重视,所以,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能够设计出高环境、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对于设计工作者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要搞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人文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所以小区规划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再加上居民的生活特征,把整个小区规划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当中。在小区规划设计当中,要保留原有的风貌,在延续原有的历史文脉下,加上现代设计手法,这样,使建成后的居住小区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二、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

周围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区居住环境的好坏。所以,小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那么,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并从分的考虑到小区所在的地形、地物以及地貌的特征,对于在小区原地的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保持原来的摸样不要破坏,并且还要加以利用,能够规划设计建筑出和自然环境融合到一起、和谐一致而且具有本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三、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把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功能可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公共空间是指居住小区的居民共同使用的公共主干道以及一些集中的绿地、游园。在规划公共空间的时候,要结合文化建筑、树木、草坪、曲桥、河流等融合在一起考虑,建造出一种使居民感到舒适、幽雅的生活环境。

半公共空间指的是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同时又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半公共空间是居民共同使用的,是居民互相交往、聊天、熟悉的场所,它是邻里交互相接触、游乐、休息的空间,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半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注重按照居民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同时还要确保半公共空间交通舒畅、功能齐全。

半私用空间指的是各个居民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场地。半私用空间是小区住宅居民健身、休息、活动的空间。同时半私用空间在设计上不仅要注重于设施的多样化,更要注重于完整性,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工作者要把半私用空间规划成为小区中居民活动最具有吸引力的空间场所。

私用空间指的是居民住宅最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在设计规划底层庭院的时候,靠考虑到住宅居民能够自由的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四、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不论是在哪个住宅小区,其中居民最关心的居住环境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如果要建造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就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要通过小区规划表现出来。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方面,在小区入口的地方要设有特别显著的标志,这样住宅小区就具备了很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另方一面,小区规划还要注重于院落场所的强化,使得邻里之间有互相了解、互相熟悉的机会,居民还可以通过住宅入口看见是否有陌生人进入小区。最后,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规划设计小区主干道路线时,要运用曲线设计方法,对车辆穿行时的速度进行限制,降低小区交通环境的混杂。

五、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重视服务系统的完善,它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发展的基础。在服务设施设置上,首先要想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要求,有些商业服务设在过往人流比所能经过的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与居民购买。部分交通工具和垃圾的处理也是小区规划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些自行车和摩托车要集中到一起进行摆放。以前在处理垃圾的时候,垃圾道附设于住宅的楼梯平台处,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我们要把垃圾到建立在住宅内部生活服务阳台处,这样还不会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降低了公共场所的感染。

结束语

总之。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计工作者一定要谨慎、认真的进行规划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本文只是对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简单的进行了探讨,由衷的希望,在今后的对小区规划设计发展中,有更多的人士能够参与进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范耀邦.关于居住区合理密度的几点意见[J].建筑学报,1980年03期

[2]平安实验小区规划结构布局探论[J].城市规划,1980年01期

[3]孙黛黛.关于小区公共建筑布置的几个问题——从通化市小区改造规划设计谈起[J].城市规划,1980年01期

[4]吴继武;居住区规划问题初议[J].城市规划,1980年02期

[5]湖南省、长沙市城建调研组;长沙市朝阳二村小区规划建设调查(摘要)[J].城市规划,1980年03期

[6]居住区规划实例介绍[J].城市规划,1980年03期

上一篇:公共事务管理学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培训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