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科技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08 15:12:03

物流科技发展

物流科技发展篇1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科技图书 物流

网络环境下,在科技图书大力发展网络商务的过程中,仔细研究分析科技图书出版发行业中物流配送发展的现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动科技图书网络商务应用,将是每一个从事于科技图书商务的机构和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业务领域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网络环境下我国科技图书发展现状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调查结果显示,使用xDSL、Cable Modem、专线等宽带上网的网民达到104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75.9%。而新兴上网方式――手机上网也初具规模,达到1700万人。10%的网民普及率将是互联网发展的高速拐点,突破10%之后,中国互联网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期。

把基于Internet技术的网络商务形式运用于传统的科技图书出版发行、物流配送领域,这既是科技图书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图书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更是网络商务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非常适用的阵地。据了解,中国每年科技图书行业的总价值约1000亿元,在流通中的费用约为700亿元,如果全面推行以网络为主的网络商务,将极大地改变整个科技图书的传统业务流程,有利于促进科技图书网络商务的诚信、和谐、快速发展。

二、传统科技图书物流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是相对于传统科技图书储运而言的,有以下几点区别:第一,思想观念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的观念是:依托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平台,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本、一切为客户。而传统科技图书储运主要是封闭的自我的服务观念和守株待兔的陈旧运作方法。第二,目的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对科技图书类文化载体需求的满足。传统科技图书储运的目的是消极面向社会供应科技图书商品,一般以改制前的新华书店为承载体。第三,主要功能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的主要功能包括包装功能、装卸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物流信息功能等。而传统科技图书储运的功能则包括商品的收货入库、储存保管、搬运装卸和发货等。第四,连续性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科技图书物流是与社会进行有机联系的,而传统科技图书储运是孤立、不连续的。它们之间的区别还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点:传统物流是被动服务,现代物流是主动服务;传统物流实行人工控制,现代物流实施信息管理;传统物流无统一服务标准,现代物流实施标准化服务;传统物流侧重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现代物流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传统物流是单一环节的管理,现代物流是整体系统优化等。

三、网络环境下科技图书商务物流的涵义和特点

科技图书物流与网络商务的连接,使网络商务环境下的科技图书物流具备了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特征。这是指科技图书物流配送公司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对科技图书商品的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满足其对科技图书商品的需求。其特点主要是指:1.科技图书物流信息化;2.科技图书物流自动化;3.科技图书物流网络化;4.科技图书物流人本化;5.科技图书物流市场由二维变为没有时空限制的三维市场。6.购书方消费行为的变化。

四、如何完善我国科技图书在网络环境下的现代物流配送

第一,要建立一个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业必须符合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现代物流管理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物流理论为指导,从业务流程整合入手,采用Internet、Intranet、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以及条码技术,GIS和GPS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和识别的自动化.系统组成一般有:运输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货物报关管理信息系统;运输(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要选择一个适合发展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我国科技图书网络商务中的现代物流配送模式有四种配送模式可供选择: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请供应商进行商品配送;与供应商合建配送中心;直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四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对于采用哪种配送模式,应结合企业的优势。但随着企业向专业分工方向的发展,外包物流配送服务是发展的必须选择。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程再造及单品管理,可大大减轻配货工作量,缩短配货时间,压缩配货成本寻求压缩库存和降低商品缺货率的最佳点,最终实现生产、物流、销售(即产、供、销)一体化, 双方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 结束语

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为主的图书商务活动究竟改变了我国科技图书的什么呢?总之,作为一种带有鲜明网络特征的商务活动过程,网络商务正在给科技图书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它对科技图书行业的影响会远远超过科技图书商务的本身,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与人参与到科技图书的网络商务活动中来,我国的科技图书网络商务发展将会促进科技图书出版发行整个领域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陈方建:中国图书物流: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J].物流技术, 2006,(11)

[2]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物流科技发展篇2

关键词:绿色物流;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提高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越发突出,依托创新实现低能耗、污染小、绿色化的经济产业成为经济社会的新趋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组成的物流产业,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也存在着资源浪费、污染突出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绿色物流便营运而生,绿色物流强调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以实现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产业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虽然绿色物流概念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市场也在积极进行变革调整,但是绿色物流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绿色物流的发展。基于此,笔者尝试分析当前绿色物流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

二、绿色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物流管理缺少完善的政府引导

绿色物流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当政府给予绿色物流发展以政策、资金、人才、市场、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条件支撑时,绿色物流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空间和动力。但是,由于对绿色物流缺少系统的认识,政府在引导方面的工作与市场的需求让然存在差距。一是缺少对绿色物流发展的系统政策扶持,当前,许多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市场条件、物流发展现状以及资源现状等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在政策出台方面缺少连续性和针对性,使得许多绿色物流企业在政策朝令夕改中无从下手,不仅没有突出绿色效益,甚至有的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绿色物流发展涵盖的领域比较广,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等,都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而目前针对绿色物流的法规法规相对比较少,导致一些物流企业在市场运行时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这些矛盾缺乏必要的法律规范,有时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形成资源浪费。

(二)绿色物流管理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

绿色物流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需要科技对传统的运行模式进行变革。但是,当前绿色物流管理缺少有利的科技支撑。一方面是关于绿色物流的研究不足,许多高校、科研所、企业对绿色物流发展的相关技术缺少深入的研究,有的只关注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应用技术的研究,导致物流在变革过程中缺乏创新动力,从物流数据转换、物件跟踪、绿色智能包装等方面,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资源的利用率还不高,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缺少绿色物流科技型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应用的主人。当前,绿色物流管理缺少人才,高校对于绿色物流管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轻技术重理论,导致许多毕业生不能直接面向企业,需要进行社会在培训,增加了创新成本。此外,政府、企业、高校等对于绿色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没有给予支撑,这也是导致人才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绿色物流管理缺乏成熟的体制机制

绿色物流管理既需要有行业内部的完善机制,同时也需要有社会的完善机制,只有内外部机制形成合力,才能有力的推动绿色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绿色物流管理无论是从企业内部还是社会,都如何发展、监管、指导、约束、激励绿色物流发展都缺少配套的体制机制,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导致许多政府资源没有投入到绿色物流管理中,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导致缺乏统一的发展目标,从人财物的调配上难以形成合力,进而导致绿色物流管理效率低。

三、提升绿色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切实发挥好政府资源优势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绿色物流发展的重视,确立绿色物流发展的定位和理念,并通过宣传、教育的等方式,提高社会对绿色物流的意识,积极营造绿色物流的发展环境。其次,政府部门应该根据绿色物流发展现状,积极进行调研,并针对研究提出规范绿色物流发展的各类法律法规,以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再次,政府部门应该根据绿色物流发展的特征,给予相应的支持,如给予绿色运输工具补贴、绿色环保包装研发补贴等,通过政策、资金等方式,引导绿色物流企业由传统方式向绿色方式转变,提高绿色物流水平。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引导社会、企业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指导、监督、约束、激励等机制,以促进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绿色物流研发水平,提升绿色物流技术应用

绿色物流离不开科技技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科技实现了物流的便捷化、绿色化及高效化,为了能够促进技术对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进一步缩短差距,应该提高绿色物流技术研发,一方面通过高校、科研所、物流企业等机构,形成联合研发组织,进一步创新技术,寻找当前绿色物流每个环节提高环保的技术办法,促进技术向绿色物流深度应用。另一方面,对于技术创新,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通过科研立项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对绿色物流技术进行研发,提高技术研发参与度,以便形成技术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

当前,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尚没有针对绿色物流建立针完善的配套设施。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已经建立的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协调,理顺关系,提高现有绿色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针对现有基础设施空白,进行科学填补,进一步加大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的建设力度,加大对绿色包装、加工、拆解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绿色物流各环节的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邰晓红,李洪萱.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辽宁省绿色物流SWOT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1.

[2]陈宝丹.广东省农产品绿色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8.

物流科技发展篇3

关键词:广西 物流 创新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202-02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以及泛珠三角区域、东盟经济圈之间的结合部,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也是建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交通枢纽和桥头堡,面向东盟10国市场,是我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东盟是广西最大贸易伙伴。为了迎接日益增长的贸易往来的挑战,大力发展物流业成为了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主题,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广西物流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物流基地和网络基本形成。随之而来的物流创新成为摆在广西物流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1 广西物流发展与创新现状

1.1 广西物流发展现状

广西物流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发展,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首先是物流总量快速提升。以2009年为例,全区铁路、公路、水路客货运输总量共2770.54亿吨/公里,比2008年增长13.1%。

其次是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快,2001年时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货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到现在广西物流公司迅速发展到大大小小几万家。

第三是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既有像广西超大、广西运德等这样的本土运输企业,又有如广西外运、广西物资集团等这样的集仓储、运输、包装、加工、配送、信息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企业。

第四是高新技术开始在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得到运用,如玉柴通过对汽车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设备,实现了运输的动态调度,赢得了行业和客户的认可。

1.2 广西科研创新投入情况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通用指标,长期以来已经为世界各国和重要国际组织普遍采用。

根据我国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之间,科技活动投入广西排名分别为28和28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名连续两年都是排名30位,属于科技创新能力落后的第四类地区。根据广西第二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数据统计,2009年,广西科研人员4.5万人;科研经费内部支出47.2亿元,是2000年的5.65倍,与GDP之比为0.61%。在开展科研活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9.42%;其他内资企业占79.2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4.59%;外商投资企业占6.76%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情况如下,2009年广西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最多的是制造业,分别占39.1%和67.69%,其次是教育、科学研究、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而广西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大致相当)科研人员全时当量为98人年,占全区比重的0.33%;科研经费1549.1万元,占全区比重的0.33%。分别排在倒数第五和倒数第四,都不足5‰。

2 广西物流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在过去几年,广西物流发展的思想以发展总量为主,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广西物流业起步较晚,总量不足,在物流设施和网络等方面都严重不足,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基本思路是对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创新的认识不足,结果是总量起来了,但真正有实力、有规模和有品牌的物流企业还是不多,物流人才缺乏,学历层次不高,这些都难以适应物流创新的需要。归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规划时创新意识不强。

2.2 科研投入不够,创新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公布的第二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广西科研人员全时当量和科研经费分别是29856人年和472028万元,均排在全国的第23位,科研经费与GDP之比为0.61%,与广东、上海、江苏等沿海地区差距很大,和中部地区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由于有实力、有规模和有品牌的物流企业不多,行业里大多是小型的物流公司,所以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是创新性人才。实际情况是,广西区外的高端人才很难引进到广西的物流企业,广西本地的高端人才也难留住,就连广西本地的物流本科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找到满意的物流企业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

2.3 物流技术创新相对落后

物流技术即包括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装备与技术的创新,还包括各种物流运作软件系统、网络技术和信息与通讯技术等。对于广西物流业来说,物流装备与技术的创新可能还没有相应的基础,所以这方面的技术主要是以引进为主,但也要时刻注意这个问题,当时机成熟时要能跟得上。由于广西物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在现代化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相对落后,所以在物流运作软件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与国内先进地区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3 提升广西物流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引进创新思想,提升创新理念

物流科技发展篇4

1、新兴产业企业超50家,产值达20亿元,占现代服务业产值的25%以上。

2、建成新兴产业集聚区(科技产业园)3个,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3、引进和培养一批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其中:省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名,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名,新兴产业领军人才50名。

二、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工作举措

1、加快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以创意68、淮海创意设计谷、金驹物流园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加大对创意68产业园项目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省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平台和区政府专门设立的创意文化专项基金,积极引进一批从事创意设计、动漫制作、形象设计和科技服务的机构入驻。围绕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打造占地727亩、总投资12.11亿元的金驹现代物流园项目。支持金驹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联合建立“金驹物流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努力将金驹现代物流园建成淮海经济区物流资源整合集成平台、现代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物流与供应链集成平台。围绕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推进淮海创意设计谷项目的建设,依托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学、生物化工、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物联网等专业,重点培育新材料、动漫设计与制作、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产业。同时,积极引导我区科技型入园集聚发展。

2、形成培育新兴产业的强大合力。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建议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科技的区长任组长,成员由区发改经济局、区科技局、区招商局、区财政局、区人保局等部门组成,下设推进工作办公室,建议由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区发改经济局、区招商局、区财政局、区人保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副主任。二是明确职责,区科技局牵头负责研究制订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争取和落实上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工作。区招商局充分利用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积极引导商业地产项目发展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帮助引进科技服务业企业入驻。区发改经济局、区财政局负责研究出台鼓励发展新兴产业的优惠政策及扶持措施。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引进高层创新创业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

物流科技发展篇5

关键词:生产型服务业,集聚,转型升级

一、生产业集聚理论概述

生产型服务业是为生产领域提供服务的产业。生产型服务是中间投入,它参与生产过程,转化成商品价值。它促进生产效率,激活要素市场,加快要素重组,促进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的研发与营销都是生产型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对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生产型服务业以集聚为主要组织方式,但是,不同的生产型服务业却因其性质而倾向于在不同的区位集聚。譬如,金融业对信息要求非常高,金融企业倾向于在CBD集聚,与金融相关联的会计、法律等商务服务业也倾向于在CBD集聚。物流业对海港、空港、公路、铁路枢纽等基础设施具有依赖性,因此,物流企业经常集聚在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周围。科技服务业对高级人才与知识供应的要求高,而高级人才对生活舒适度、生态环境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科技服务业经常集聚在高校集中、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生态区域。

二、东莞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金融集聚作用有待提高,直接融资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东莞金融以银行为主,且以本土银行为主。银行创新受制于银监会严格的政策约束,区外银行在东莞的分支行创新更受制于总行决策。因此,东莞金融创新艰难。东莞资本市场发展不足,金融工具创新不足。东莞金融市场不足的地方,也正是东莞金融可以挖掘的潜力所在。

东莞的三个经济增长极:市区、虎门港与松山湖高新区。市区的金融商务区建设正在规划进行中。虎门港的物流金融、松山湖的科技金融的潜力还远远未能发挥,亟待挖掘。金融市场体系以银行为主,以间接融资为主。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发达,直接融资占优。随着东莞资本市场的发展,东莞证券公司或者一些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将在东莞金融集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主导作用。吸引海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创司进驻东莞,是东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路径。

2、港口物流发展落后,镇区会展品牌不突出

东莞拥有虎门港口,又具有广州、深圳之间的交通中点,具有充足的货源,因此,物流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但由于虎门港的延迟开发,东莞的物流业市场由香港、深圳、广州瓜分,东莞物流公司接近一半是深圳、东莞物流公司的分公司。东莞物流业处于幼稚期,行业标准缺乏,物流公司多以运输业务为主,运输业内竞争秩序较乱。

东莞会展面临珠三角各城市的激烈竞争,理应根据自身产业资源与市场,打造“华南工业展览之都”。当前会展集群分布在市中心和厚街,布局基本合理。工业镇区一镇一展,镇区展会品牌营销应该更加努力,打造著名镇区的会展品牌,譬如,虎门服交会,可以再上档次,建设上层次的展览馆。镇区会展资源存在空置现象,镇区会展资源应该进行整合,共享会展资源。

3、松山湖科技服务集聚度有待提高,人才集聚度有待提高

东莞科技服务业并不发达,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这一定程度抑制了东莞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加工贸易企业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成功转型升级,而这必须要增加科研投入。这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市场需求。东莞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推动经济转型,也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相应服务。

目前,东莞的科技资源过于集中在市区,但市区的高校资源并不丰裕。松山湖集聚了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等高校,以及众多的研究机构。但是,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松山湖科技创新与高校的合作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松山湖需要进一步的集聚高等院校。

三、东莞生产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1、推动金融自由化,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科技金融

集群是种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搭建舞台。对于金融集群来说,同样如此,需要政府的规划、建设。东莞政府正在规划建设东莞的中央商务区,这将为发挥金融集聚以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起到很好的用处。东莞推动金融集聚,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大力推动金融自由化。东莞是我国加工贸易转型试点城市,这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金融创新或者试验,需要金融自由化。减少对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减少对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限制。第二,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科技金融,推动虎门港的物流金融业集群与松山湖的创新投资业集群建设。第三,总部建设、商务服务业与金融集聚在空间上高度关联。吸引公司总部、商务服务业与金融企业集群共居。第四,发挥外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在金融集群中的主导作用。

2、高起点建设虎门港,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会展走廊

物流航运带来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商务服务、旅游酒店等一大串关联产业的兴旺。东莞定位为珠三角新兴物流城市,谋求以港兴城,这战略是英明的。东莞要在物流会展业上有所作为,可以:第一,高起点建设虎门港,与全球港口联网,同时与周边镇区关联,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的港口群展开合作,在上中下游之间可以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同时错位经营,专业化生产。第二,加快发展保税物流,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第三,制定物流业标准,规范业内竞争秩序。整合物流业众多的中小企业。第四,加大镇区会展品牌的营销力度。整合镇区之间的会展资源。第五,与香港、深圳、广州的会展资源整合,打造珠三角东岸的会展走廊。

3、提高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 创新镇区工业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东莞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或者新增的新兴战略企业,都需要以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松山湖高新区在东莞转型升级中起着引擎的作用,但是其科技资源集聚与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够。东莞以集聚方式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第一,镇区利用其工业基础,发展相应的工业科技创新。譬如,石龙的电子信息科技,厚街的家具科技等。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积极探讨设立科技服务业专项资金。第二,提高松山湖对科技服务业的集聚度。科技服务业布局与高校相关联。当前东莞高校主要布局在松山湖,科技服务业也应该集聚在松山湖。改善松山湖与广州、深圳的交通,改善松山湖的高级社区生活――更加时尚、艺术、现代化,加大松山湖对高级人才、高校、科研机构的集聚力度。第三,加快与港澳台、欧美日的先进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步伐,引进、研发适用技术,鼓励二次创新。

参考文献:

[1]原毅军.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服务业发展(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8.

[2]王子先.中国生产业发展报告2007(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邓宇鹏,王思煜.东莞城市发展报告2009•金融危机下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热点(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何骏.全球生产业崛起及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08(5).

作者简介:

物流科技发展篇6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br>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物流科技发展篇7

关键词:当代社会背景;物流;经济管理;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28-02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物流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就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各地区之间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等。只有物流业得到合理的规范化发展,经济市场的开放度才能够实现较大的提高,同时国际物流贸易也会发展得更为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会迅速加快,使得我国的物流业水平走向国际先进水平。物流业是时展的产物,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已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还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必须在机遇与挑战中生存下来,让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融合的速度

现今,物流业的发展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很多商品都是通过网页平台为消费者展示商品,所以物流业发展与电子商务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物流信息平台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在电子商务经济业务当中,不仅要让网络技术运用到产品的营销以及支付过程中,还要对其物流的进度进行管理,同时也要维护好客户以及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现今很多企业都会花较多的资金在产品研发、产品推广等方面,而忽略了物流信息网页平台的管理,这与企业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是相悖的。另外,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物流信息网页平台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日趋完善。健全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是物流走向信息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进行物流信息化管理要及时运用新科技,实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尽全力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现代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新兴的物流网络技术,如物流定位系统、物流集成系统等。物流定位系统可以让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的产品有确切的了解,让商家、物流供应商、顾客对产品的走向有一个透明的沟通与联系。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让物流业的发展更加完善,建构完善的动态数据库也是加快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融合的重要方式。

二、加快物流行业经营管理发展策略实施

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一个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系统化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各个部分依据其职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另外,也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在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决策才会更有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企业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考核,为员工制订学习及提高计划。目前有很多高校开设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与相关高校合作,让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与技术同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也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另外,物流行业聘请的管理人才既要有工作经验,又要有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可以通过高薪招聘国外优秀人才的方式促进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从物流系统化管理来看,物流系统化管理是实现(下转74页)(上接28页)物流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力求以较低的费用把商品实体运输到消费者的手里。在进行物流系统化设计时,要对市场有一个总体把握,对货物的属性以及流向以及竞争状况等要有宏观的把握,在购置物流设备时也要根据市场收益和风险预测进行把控,不能出现盲目投资而损害经济效益的状况。在物流过程中,还要力求控制运送过程准确及时,根据顾客的需求及时送达物品,以期赢得良好的信誉;从物流技术管理方面来看,物流行业要对最新的科学信息技术有准确的了解,根据需要及时更新物流信息技术。另外,要对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定期维护,防止黑客入侵网站、盗取信息等情况的发生,避免泄露企业经营信息和消费者个人信息。

三、加强全国中心城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的发展与中心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有密切的关系,从物流行业发展的性质来看,运输是影响其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物流企业对供应链各环节紧密衔接有较大的依赖性,一个城市的物流设施状况是直接影响供应链各环节衔接的重要因素。在物流行业中,商品的运转速度依赖于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分不开的。但总体而言,我国的物流的进步空间还比较大。由于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相比,我国的物流设施是相对落后的,全国各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极不平衡。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设施相对完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设施相对落后,政府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首先完善中心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卫星城建设等方式辐射带动和大力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应多设置物流服务站点,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要合理安排。我国应从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出发,形成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从物流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等各种战略决策入手,不断推动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打造科学的现代物流网络,不仅是物流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这需要政府与物流行业共同努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磊.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意义与发展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4,(8):68-71.

[2] 徐国良.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12-113.

[3] 于佳.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战略措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4] 陈建校.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6.

[5] T娟.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6] 刘远征.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物流科技发展篇8

一、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物流管理技术不断成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物流行业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所涉及的经济领域范围非常广,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应该以高科技的发展为依据不断进化,从而实现传统的运输方式向现代化转型。物流行业在仓储、配送等工作环节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铁路运输方面,现如今铁路线不断增加,密集的铁路线连接成网使商品的配送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保鲜运输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增大

随着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信息内容不断科学化,以至于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针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地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实现把物流成本降到最低的目标。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已经不再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对专业化的物流管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管理企业在生产链上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因此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3.物流企业的规范度不够

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在其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有些典型问题还没有被很好解决。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规模相比发达国家仍然不够大,物流功能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物流功能仅限于储存、运输和配送,而与其相关的商品包装、加工和配货等增值服务还不够完善,物流供应链不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信息技术水平不够发达,现代化的物流设备不够全面,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統、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科技手段没有被充分利用,从而不能够确保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极其容易在物流服务中出现的一些差错,导致企业无法在客户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和客户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具有依赖性的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够促进物流服务的有效发展。

二、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思路

1.物流技术的多样化发展

科技时代的发展非常迅速,需要物流行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技术,在提高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发展的质量,从而不断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的物流管理技术应该不断融入新科技,并且朝着标准化、多层次、现代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物流服务中运用高科技,提高系统的运作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机械化的工作运作,以绿色化、自动化、柔性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式装扮物流技术与设备,从而实现物流企业本身水平的提高。

2.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我国的物流行业在整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提高自身发展还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员工在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科技产品有效运作。因此,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极其重要。要不断强化员工在工作岗位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使用先进物流技术的熟练度,培养他们养成自主学习先进物流管理技术理念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形成文明的企业文化,营造一种积极工作的氛围。

3.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

在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科学使用物流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强化购置的成本约束。如果不以经济学原理指导运作,物流企业过度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比如,没有按照企业业务规模的实际情况,单纯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服务效率和质量将面临停滞状态。而且,企业如果做不到全面发展的话,发展物流技术虽然能够提升物流产业的整体质量,但是物流企业也会因此产生严重的资金压力。如果物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处于10%20%的水平,则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资金配置效益。所以,强化购置成本约束具有重大意义。

4.健全操作的组织形态

由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可以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原理,以此为指导原理健全操作层面的组织形态,从而可以促进物流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上,组织形态就是变相的 生产关系,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物流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起灵活、柔性的组织形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物流企业提高对操作的组织形态的认识,那么物流管理技术的发展就会提升到新高度。

5.完善企业的绩效制度

物流企业要遵循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对人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从而提高物流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不断的完善绩效制度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员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促进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对资产管理增量和存量的关注度,通过成熟的绩效制度有效地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三、物流管理技术的前景展望

1.物流技术的智能化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它会涉及到整个生产链的各个部分。物流技术的智能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商品化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常态,比如,在配送某种商品的时候,应用

计算机技术将物流技术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编制货车的运送时间和地点,充分发挥就近原则,减少闲置和等候时间,合理安排货车的配送区域和路线,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在物流行业应用电子识别和电子跟踪技术、智能运输系统等智能化的系统,形成一种具有智能和优化功能的管理概念和模式,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有目标性的迅速的开展工作,实现物流管理技术的高度智能化。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然而应用IRP可以帮助企业紧随市场需求变化,甚至超前于市场需求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正确的决策。

2.物流技术的可视化

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具体而言,就是使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众多的流动的货物中科学的查看他们所需要的该商品的真实图像,在此工作环节的进行中需要借助DVIR、GIS、GPS和EPC等技术实现。物流技术的可视化,可以在某种商品出现问题的突发情况下,及时查找商品的类型和配货路线,从而可以及时地拦截,避免事件发生更糟糕的情况。

DVIR可以在物流作业现场与视频监控探头相连接,并且对仓储的每个商品设立独立的条码输入电脑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需在电脑中输入条码管理人员就可以方便地在短时间内查找出该种商品运输过程的录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该技术还可以将这段录像以数字或图片的形式保存、打印或转发。如果该技术可以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减少运输漏洞,提高工作环节的规范度和工作效率。这也是该技术吸引物流管理企业家极度重视的原因之一。

油品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需要经过两次配送,经历由大油库到小油库再到加油站的烦琐过程,因此,需要在配送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控制技术,用GIS和GPS优化数据处理技术,以可视化的决策技术为核心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发展目标,将油品配送到油库的过程细化、具体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产品电子码系统可以通过对物流供应链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实现物流服务的可视化管理。在理想状态下,通过互联网查询RFID標签中存储的EPC代码,用无线数据通信网络将产品的信息自动的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使产品信息形成系统的信息库,以便于查找时对产品的识别。而且,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促进对产品的透明化管理。该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低成本的EPC标签的开发还处于萌芽状态,若可以及时将低成本的EPC标签应用到物流行业,那么就可以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增加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3.物流技术的集成化

物流技术的集成化主要是指企业物流技术集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于一体的集成创新。在物流企业的工作环节中可以将网络技术、信息资源、ERP等多个部分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利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物流管理技术要充分将各个环节的发展衔接起来,加强供应链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可以增强物流服务多个环节的紧密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益和速度,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促进各个模块的组合化、通用化、系列化发展,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多角度的物流管理。

结语

上一篇:中小企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社区经济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