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9-18 07:51:08

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篇1

从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来看,1999年湖北人均GDP为6514元人民币,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534元,而浙江、山东两省的人均GDP分别为12037和8673元,分别是湖北的1.85倍和1.33倍。2003年,湖北省人均GDP排名再次从1999年的全国12位降到第13位。与此同时,从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来看,2001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各省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分别是8365亿元、7567亿元、6181亿元、4629亿元,分别是湖北的4.95倍、4.41倍、3.66倍和2.74倍。

通过比较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是成正比例的。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小企业发展如火如荼,如“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而中部中小企业则表现出品牌少,特色少,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的弱势。所以东西部的差距有多大,东西部中小企业的差距就有多大。

中小企业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成为中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也日益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企业大军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竞争力实体因素的源泉,中小企业是中部崛起的主要载体。

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现实选择

三农问题

中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著名的“粮仓”或“鱼米之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肩负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吃饭”的重任。挑着“吃饭”重担的中部地区“三农”问题尤为严重。以至于有人说,解决了中部“三农”问题就实现了中部崛起,而“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宽农民劳动力就业空间。

中小企业对于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具有量大面广、企业组织结构灵活、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可塑性强等特点,这决定了各国吸纳就业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格局。我国的情况也是这样,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在1000万下岗职工中,找到工作的有600万人,其中有330万人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中就业。这个成绩是在我们没有自觉采取政策措施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还能吸收更多的人就业。综上所述,对于解决中部崛起顽疾之一的“三农”问题,中小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业化、城市化问题

如果说农业是生存的基础,工业就是发展的基础,中部崛起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是中部崛起的产业支撑,工业化是贯穿中部崛起的一条主线。

对于城市而言,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就中部六省情况来看,除山西工业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它五省均低于该水平。另一方面,与工业化相辅相成的城市化也是中部崛起的瓶颈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城市化进程居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说,城市化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同样,城市化的成功也就是地区的成功,城市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所以,城市化水平低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较为充分地改观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完善城市体系结构,消除特大城市直接面对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的窘境,避免相互脱节现象发生。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农村两个领域。上联城市,下靠农村,是城乡之间的纽带,作为“乡村之首”它是村乡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和“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之尾”它受城市市场变化的影响和辐射,将城市先进的技术、信息等向农村传递,承上启下,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从而完善中部地区的城市体系。

市场化问题

2004年《中国各省区市场化程度最新报告》对全国各省市场化程度总体进行了排序。前10位全部都是东部沿海地区:1.广

东2.浙江3.福建4.上海5.江苏6.北京7.山东8.天津9.辽宁10.河北,中部六省中安徽名列第14位,而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分列16、17、18、19和22位,由此不难看出中部市场化水平低对于中部崛起是存在负面影响的。

中部地区作为封闭经济时代全国经济的重心,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烙印显得尤为深重,市场化程度不够已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市场化的高程度对经济主体多元化有着很高的要求,占企业总数99.5以上的中小企业在优化市场结构中作用明显。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即通过“量”使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结构优化,通过“质”赋予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协作大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同样可以实现大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之间联动。既丰富了市场主体又增强了市场内部的有机性,使得中部市场化的程度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实现中部崛起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发展地区优势,培养特色产业

特色就是优势,专长就是市场竞争力。特色经济和产业差异性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发展特色经济是实现地区资源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分工日益细化,特色经济的优势也将日趋明显,其结果就是形成自身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带。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要避免各中小企业“各自为战,自成一系”片面追求“小而全”,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的现象。而应充分利用其以特色创品牌构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人文,“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以“拳头”产品的培育为突破口,用特色来谋求发展,突出重点产业。

企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内分工合作

企业集群对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产生传播与应用,对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产业集群有三种模式可选择,一是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各平行﹑互补企业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群。二是大力发展与大工业配套协作型企业集群,以大工业为龙头,带动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依托名牌产品集群,使中小企业能有精力和能力的、在某一单一产品上下大功夫,做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良好的质量水平给品牌的树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注重长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据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选择核心技术创新或非核心技术的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创新或产品的规格、品种、功能、款式等个性化设计及新品的开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获得差别利益,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建立起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形成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的障碍,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市场化问题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中部崛起

的引擎。因此,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中部崛起中小企业湖北

中小企业发展篇2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36号),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现结合我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府〔20**〕**4号)的落实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

严格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统一市场准入门槛,对民营资本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民营资本以兼并、重组和参股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重点降低电力、电信、石化、金融等高利润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深化教育、医疗、文化体制改革,消除中小企业进入的体制。对我省现行法规进行全面清理,修订或废止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规定。(省法制办、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工商局、物价局办理)

(二)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完善服务网络和服务设施,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落实,完善工作机制。要积极培育各级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和各类中小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引导和推动其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商协会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企业维权等方面的作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民政厅,省工商联办理)

(三)落实社会保险扶持政策。

认真落实社会保险功能扶持企业发展的“五缓四减三补”政策,适当放宽困难企业认定条件,延长政策执行期至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中小企业纳入社会保险优惠政策扶持范围,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理)

(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落实国家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密切跟进和落实国家后续税收优惠政策。(省地税局、财政厅办理)

(五)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省市县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已经设立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推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省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办理)

二、落实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六)落实国家支持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全面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政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银行试点工作。推动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研究、完善相关抵押制度和质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押不足的矛盾。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建立完善信贷人员尽职免责制度。(省金融办,**银监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知识产权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工商局,人行广州分行办理)

(七)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研究制定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政策。鼓励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私募股份投资、融资租赁机构。充分发挥典当、信托、保险等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积极培育和规范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继续推动科技金融试点市工作。(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办理)

(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加强和改善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变更的审批及日常监管工作。建立全省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实施细则及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鼓励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准备金作用。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税费优惠和财政支持。进一步完善信用保险保费补贴、保单融资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运用保险机制提高信用等级。(省金融办、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保监局办理)

三、推动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九)鼓励中小企业进园区创业。

支持在现有工业园区内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充分利用现有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和服务功能,强化产业衔接,完善协作配套,在全省重点打造2-3个示范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和认定一批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健全创业服务公共平台,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提升创业培训成效。(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理)

(十)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

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加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落实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安排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要求。研究制定有关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具体办法。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科技厅办理)

(十一)推动中小企业节能减排。

鼓励专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服务。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投资项目,按规定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地税局、环境保护厅,**保监局办理)

(十二)大力发展生产业。

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领域加快发展。推动中小企业拓展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办理)

四、帮扶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十三)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详细指导和优质服务。支持中小企业申报省自主创新产品,进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清单。鼓励社会机构(团体)优先采购中小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省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办理)

(十四)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认真落实《关于帮扶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意见》(**经贸中小局〔20**〕326号),着力推动“广货北上西进”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活动中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展销活动,特别是以区域性产品品牌开展各类展销活动。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视频网络进行企业及其产品的宣传推介,打造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视频电子商务平台。全力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办理)

五、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

(十五)引导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督促中小企业严格遵守安全、环保、质量、卫生、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经营。务实推进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强企工程。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办理)

(十六)提升中小企业员工岗位技能。

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对企业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转岗能力。有计划地安排技校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关键技术研究等,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办理)

六、加强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七)完善有关工作机制。

成立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中小企业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管理队伍建设,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办理)

(十八)开展中小企业统计分析。

全面开展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和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研究,及时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加强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下商贸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为政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省统计局、工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办理)

(十九)加强督促检查。

中小企业发展篇3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____年工作要点,3月9日至18日,财经工委组织调研组,在____主任带领下,对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经信委、商务局等9个相关部门汇报,并进行了座谈,参加了经信委召开的13个重点企业的座谈会,了解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围绕推进“产城一体化”目标,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下行、要素制约等不利因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建设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促进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破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县的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至2014年底,全县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226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5户。注册资本(金)68.67亿元,同比增长215.82%,上缴税收8.2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67.83%。完成的专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占80%以上。中小企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观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县委、县政府提出把____建设成为“最美皖北水乡”和“争当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排头兵”的战略目标。全县上下围绕目标,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出台政策,创建平台,优化服务,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2014年末,全县中小企业数是十一五末的2.4倍,一、二、三产分别是149家、488家和1631家,全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2亿元,二、三产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3.5%。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57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规模逐步扩大。

(二)产业特色鲜明,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我县的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工业形成了以服装加工、纺织业、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主导行业,飞宇轴承、天麒面粉、华芳纺织、咏琪机械等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产品供不应求;农业形成了以现代牧业、秋实草叶、沱湖螃蟹等为主的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总投资50亿元的彩色田园综合体项目启动一期红枫基地建设,沱湖乡荣获2014年度“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徐明高速开通,____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

(三)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克服困难,通过狠抓招商引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____春生物科技、东博米业等6家企业获批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淮酒酒业等4家企业获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飞宇轴承等5家企业获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四)积极打造发展平台,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城南工业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园区道路实现循环贯通,极大的改善了投资环境;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融资等具体困难,切实缓解要素制约。通过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县政府在全市率先出台鼓励小微企业入园套餐。中小企业产业园已有部分企业入驻。小溪、临北等农民工创业园加快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的决定,积极贯彻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政策,加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清理力度,降低企业准入门槛,2014年,全县新注册各类企业526户,同比增长217户。全年共取消、缓征、免征涉企收费61项,减轻企业负担2400万元。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2014年税务部门减免中小企业各税733.93万元,县财政对企业各类扶持资金达17857.65万元,发放企业专项资金1284.9万元,国有企业对招商引资企业阶段性参股资金9000万元。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鼓励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调研发现,我县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调研发现,我县的中小企业,根据国家的划分标准,绝大部分属于小型或微型企业,资产规模、职工人数和销售收入都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占有率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截止到2014年底,全县中小工业企业48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9.8亿元

,工业增加值50.3亿元,工业化率仅为24.4%。规上企业的数量和工业增加值在三县最低。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市处于中下游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新兴企业数列全市三县六区末位。三是“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突出。调研发现,目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高,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30%,甚至50%;各种中介费高,企业贷款涉及担保费、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等繁多的中介费,环节多时间长。而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中小企业信用度不够、风险大影响,金融机构放贷谨慎;二是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金融产品缺乏,导致融资渠道单一;三是担保机构在规模和服务上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收取的担保费高,并且还收取企业的保证金,致使企业的融资成本高;四是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合作互动。2014年,全县工业企业贷款15亿元,仅占存量的20%,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是企业用地和用工等要素保障跟不上。目前,用地管理进一步加强,用地指标紧张,土地权属变更难,对中小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形成极大制约,很多有市场和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项目难以落地,小微企业用地更难以保证。同时,园区建设“圈地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使得部分土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外,中小企业的用工和社保缴费矛盾较为突出。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技工、熟练工和高级人才引进难,稳定难,劳动力男女、年龄等结构性矛盾突出。调研还发现,今年,园区普遍企业反映缴纳“五险”负担重,缴费金额超过发达省份,因此,园区企业欠缴社保费现象严重。

五是受宏观政策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国务院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下发后,我县近年来出台的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已清理上报,暂停实行。原先与企业签署的协议优惠政策一时无法兑现,企业不能理解。如华芳、华运毛纺、恒源技研等企业反映土地出让金、税收等按协议应兑现奖励政策没有明确兑现期限,企业反映比较强烈。因此,今年的招商引资以及财税收入压力加大。

六是商贸服务业发展滞后,且缺乏整体规划。调研发现,我县的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增长后劲不足;商贸服务业滞后于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物流业发展滞后,网络化经营能力有限,商贸物流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低。

为使县域经济较快地摆脱困境,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我县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一)完善扶持政策,发挥导向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一要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工业是地方经济的“骨架”,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农业发展的后盾。要进一步突出工业重点,认真研究解决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抓紧完善扶持工业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二要进一步注重商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制订相应激励政策,帮助解决企业用地、资质升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三要在完善招商引资企业扶持政策的同时,高度重视本地现有企业的发展,研究出台相应的用地、资金、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减少企业外流。

(二)解决要素制约问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简政放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经常深入企业,加强调研、沟通,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金融机构简化信贷审批环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采取动产、应收账款、股权、商标等抵质押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制定中小企业授信标准和管理政策,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的规模。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尽快解决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二要缓解企业“用地难”。进一步完善城南园区、中小企业产业园、农民工创业园平台,积极打造头铺产业集群工业区,推进铜陵工业园建设,加大土地资源整合力度,大力盘活存量土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探索建立正常的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引导企业用好用活现有土地存量,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三要协调解决用工难问题。通过加强企业用工监测、用工服务、用工信息等举措帮助企业协调用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等职业培训,满足企业和劳动者需求。要认真落实特殊岗位、特殊工种人员的有关待遇,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企业要规范用工管理,改善工作环境,逐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环境留人和待遇留人。

中小企业发展篇4

一、放宽市场准入

允许中小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擅自设置限制条件。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鼓励中小企业进入。中小企业注册资本最低为3万元,申办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可以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分期缴足,公司全体股东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鼓励支持投资人申办一人有限公司。出资人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让土地使用权、高新技术成果等形式出资。非货币形式出资作价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70%。凡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并符合消防、安全、卫生、环保和城市规划要求的房屋,均可作为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登记。

二、鼓励扶持创业

各级政府要把全民创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强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全民创业资本,鼓励城乡群众不拘形式、类型、规模,自主创业,努力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水平。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转业、退伍军人创办中小企业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或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减征、免征所得税等有关税费。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辞职创办中小企业的,给予合理经济补偿,其中工龄达到二十年的,经批准可以参照提前退休的工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科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可以保留公职二年,工龄连续计算。对农民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的,除经主管税务机关或有关主管机关审查批准,减征、免征所得税等税费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适当补贴。支持建立创业辅导基地,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开展创业辅导服务。*年,全省建成100个创业辅导基地;到2007年,全省所有县(市、区)都要建立创业辅导基地。中小企业可以依法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设立企业,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取得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供地力度,为无力单独用地建厂的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所。鼓励中小企业使用存量土地,凡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再收取土地出让金或调整租金。利用闲置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保证中小企业用地。

三、推动技术创新

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到2010年,建设1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0个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满足企业技术和服务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服务机构,可以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其实际发生额的1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在五年内结转抵扣。中小企业投资开发的项目,属于国家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发展的,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按照国家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以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及生产过程中,技术开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不受比例限制。科技型企业支付引进科技人员的报酬,可以按实列作技术开发费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及为大企业产品配套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享受贷款贴息政策。中小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专项资金,应当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予以支持。中小企业申报国内外专利的,有关部门应给予辅导并可以给予资金支持。

实施中小企业上网工程,鼓励中小企业建立网站。县级以上财政预算安排的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应当安排一定比例支持中小企业,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改善经营管理,拓展对外联络,开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的信息获得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

四、引导企业集聚

鼓励企业向城镇集聚、产业向集群集聚。开展特色产业园区评价工作,对园区内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营业收入80%以上、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园区,由省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认为特色产业园区,政府有关部门在土地供给、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省培育发展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15个,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50个,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55%以上。争取每个县(市、区)培育1个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全省重点培育50个产业集群。

五、推进市场开拓

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有关部门应支持、指导中小企业改造、重组企业物流源,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建立区域性商品交易中心和行业性产品购销中心,为中小企业提品交易服务。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境内外产品展销、经贸洽谈、招商引资和经贸考察活动,加强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及港澳台和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合作,积极融入其生产、销售链条,加快发展。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网上产品展览、电子商务等交易活动,促进其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要向中小企业倾斜。支持中小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标准认证。对取得认证的企业,给予便捷通关待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从事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关部门在财政资金、银行贷款、风险保函、企业用汇、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扶持。

六、加强资金支持

省、市、县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各级财政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其他各项资金,应确定并逐步提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比例。省级财政安排的省级中小企业担保风险补偿资金适当提高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担保补偿比率。省级财政安排的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重点用于成长性强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市场潜力较大或与大企业形成稳定配套协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各金融机构要改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办法,完善授信管理,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提高审贷效率,强化金融创新,开发业务品种,提高贷款比重,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定期开展银企、银保对接活动,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积极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向,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有关部门应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通过法律法规允许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加快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级财政要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用于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和补贴。鼓励企业出资、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建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和企业间互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年,全省担保资金总量力争达到50亿元,到2010年,力争达到100亿元,贷款担保责任余额争取达到500亿元,担保放大倍数达到5倍。实力较强、信用优良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争取达到8-10倍。制定扶持措施,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担保业务,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担保额占担保总额的比例力争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七、强化指导服务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改善生产经营,谋划项目发展,实现企业扩张,促进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选择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有良好成长性的企业,予以重点指导和扶持,培育一批“小巨人”,扶持一批企业做强做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政府资助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应当免费或者降低收费标准。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和法律咨询等服务。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加大以财政资助为主的培训工作力度。加快河北省中小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建设,建立省、市、县和企业四级培训网络。有关部门应为中小企业在员工户籍、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服务。

八、保护企业权益

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不得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任意设置行政处罚和行政限制,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规范行政收费行为,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收费项目外,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均不得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项目。对收费项目、标准范围和依据进行公示,符合规定的收费项目一般按收费标准的下限收取,并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收据。规范检查和检验行为,执行法定程序,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不得对中小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检查检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不得强制中小企业加入各种协会,不得摊派订购报刊杂志。推进省、市、县三级民营经济法律服务组织建设,设立法律服务热线,建立网上法律咨询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规政策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中小企业因自然灾害遭受重大损失时,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给予适当救助。

九、加强组织领导

中小企业发展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状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营销能力的思路。

一、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手段有待改进。

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来武装自己。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的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专业信息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它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从市场中收集信息。

(二)营销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但由于行业市场竞争过度、竞争无序等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技术和质量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它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不惜竞相压价,挑起价格战。究其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而夺取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壮士割腕,比赛流血”。简单的价格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销创新。

(三)营销战略缺乏理性。

营销实践的发展表明,那些随机应变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尽管生存下来了,但由于缺乏理性的营销战略的指导,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这些中小企业也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地,就必须发挥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同质、放弃质量比价格,忽视促销的作用,同时,受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信息面相对较窄,获取信息手段有限,造成营销渠道过窄等现象。总之,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营销理性缺乏现象。

(四)营销人才相对不足。

人才是企业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一种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营销人才的发展现状分析,在人才市场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最好找的是营销工作,最容易失去的也是营销工作。客观地分析,广大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营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根软肋。

二、提升中小企业营销能力对策分析

借鉴国际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要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就应该从营销文化、营销管理体系、营销发展战略、营销组织团队等四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本领真正过硬的营销队伍。

(一)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

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观。事实上,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精神的动力源泉,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的营销文化建设,培养与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并使之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进而形成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样,员工们才能不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创造性地工作。总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观来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对于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提升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二)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其重点是营销人员的分配制度和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营销人员采取的是典型的单一销售额目标考核体系。这种分配制度对于销售人员的成长,尤其是新进人员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改革中小企业营销人员的分配体制成为提升其营销能力的当务之急。具体做法是:第一,变过去单一考核销售额的目标考核体系为多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的指标由单一销售额变为销售量、回款率、新客户开发率、销售增长率、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指标。第二,适当提高基本工资,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并帮助营销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营销人员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第二,通过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业务流程和个人业务行为;第三,通过行动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个人的市场行动,以保证必要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具体执行则可以依靠营销例会制度。通过营销例会的召开,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共同探讨市场问题,同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培养营销人员归属感、荣誉感。

(三)选择合适的营销发展战略。

进行中小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定位,无外乎是确定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等几个方面,其关键是中小企业如何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目标市场,同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比其他竞争者更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选择的市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市场范围比较分散、大企业进行生产时难以产生规模经济的市场规模,同时,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是小数量、多样化的,而且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要快;第二,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的地域性较强。值得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在所选择的市场上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准确地传播给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

(四)塑造优秀的营销组织团队。

对于优秀的营销团队来说,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共同分享市场利益和研究成果,准确把握产品市场的变化和走向,建立共同的品牌网络形象,制定和实施企业的营销计划。

中小企业发展篇6

关键词:社会效应;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其实是呈现多元化的,因为我国的国情不同,所以说发展方向是很多的。从产业布局来分析的话,分的越细,规模越成熟则活力越强。现在一个企业发展如果最重要的就是企业采取怎样的策略。

我国的国情显示: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一、战略方面

1.战略调整

由扩张型转向防守型。企业可以将节奏放缓,减少投资,增加过冬的储备,积蓄能量,可谓“冬眠”。例如,企业的投资部门要减少兼并收购项目。某知名网络公司为了“过冬”,已经砍掉所有投资项目,提出了“做好做强不做大”的口号,苦练内功,不做无谓的扩张,捂紧钱袋。从07年香港成功上市,加之成功收购其它网络企业积累的现金,手上有超过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有了这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他们的预期是:我们即使是跪着,也会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公司。 对于一些没有前景的业务或单位,可以考虑直接尽快结束,以避免更大的无谓损失。 但对于受危机影响不大的行业,如果目前现金充沛,对未来的现金流预期也很好,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趁机收购。但由于涉及对新业务的整合、额外现金流的投入、短期内利润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等负面因素,企业在收购的诱惑面前,需要充分判断、辨别、评估危险。

2.剥离或外包非核心业务

企业需要对自身业务重新梳理,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二八原则,找出现金流贡献大、市场销售贡献好的业务单元。 对于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可以进行剥离; 对于非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环节,可以考虑外包,这些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销售、采购、记账、人力资源、IT、维修、法务、食堂等后勤服务、运输等 。

对客户群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及时进行产品价格的调整,以应对客户群体在未来成本承受能力上的变化,将价格降到目标客户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确保销售的实现和现金流的回收,尤其是变动成本比重比较低的公司。

提前锁定客户未来的订单,降低销售的不确定性,如:签订全年合同;这时可能需要平衡销售额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需要适当放弃部分利润。

适当改变营销模式,尽量采用低成本的方式,如网络营销、精准营销而非大面积集体轰炸等。 以上可谓“冬猎”。 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

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

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社会服务到位

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

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 。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

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

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我国中小企业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作者简介:

中小企业发展篇7

一、权变制胜出奇以绝-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转换到商战中,正者,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不是坐以待毙,就是被拖垮。

因此,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学会度势控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使“正”又转化为“奇”。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要乘势而行,努力使聚焦策略不断取得战果,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呈鼎立之态,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避实击虚乘虚而入-善于运用虚实策略

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因而也更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构架精干,管理层次少,运行机制更为灵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适应性和承受力、应变力也较强,在经营上更有弹性。

所以,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观察竞争对手,分析研究市场态势,采取避实击虚策略,避竞争对手长处之实,击竞争对手短处之虚;避市场饱和之实,击市场空缺之虚。注意寻找大企业不愿或不能进入的,企业自身有基础而又能发挥专长的市场空档;注意抓住当前一代产品开始衰退,后一代产品尚未投入之时而出现的产品空档;注意捕捉一些大型企业往往求助于社会分工协作,希望其他企业帮助从事加工业务而派生的介入空档。中小企业要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实”。

浙江省经济的发展格局一直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浙江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社会已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但还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有力扶持,特别是在融资、人才等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发展障碍,培育竞争力。企业自身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确定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为向大企业发展积蓄力量。同时,中小企业还必须十分重视发展策略问题。

一、权变制胜出奇以绝-善于运用奇正策略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四、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善于运用穿插策略

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往往分布着大、中、小不等的企业,它们在同一市场中竞争赛跑,企业之间实力很不均衡,起步又不一致,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但是,市场不怜悯弱者,不相信眼泪,它遵循的是适者生存、强胜弱汰的规律。在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肯定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企业似乎在大型企业的巨大压力中生长,而小企业更是在大、中型企业的夹缝中生存,时时有被碾碎的危险。

因此,明智的企业应学会运用穿插策略,利用市场竞争的“空隙”,见缝插针,乘“隙”而进,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如在市场竞争中无意与大型企业正面碰撞,应采取迂回战术,避开锋芒,不能硬碰蛮撞。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才能在大型企业包围圈里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五、抢占先机以快取胜-善于运用快反策略

市场往往是以快取胜的。谁先研发出新产品,谁先满足需求,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能在市场角逐中掌握主动;同类、同质、同价产品,谁先把它投放市场,谁就能控制市场制高点,其他企业若想拿下这制高点,就得花几倍、几十倍的力气,投入几倍、几十倍的费用。先处战地,捷足先登,靠的是速度,中小企业发展自己,必须运用快反策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重视对市场的分析研究,随时掌握市场脉搏,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对市场要有一种特有的嗅觉,增强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及时捕捉先机;

要注意发挥其灵活善变、船小好调头的长处,做到兵贵神速,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权。只有这样,企业的潜在优势才能转化为现实优势和竞争优势。

六、虚拟经营共享资源-善于运用借势策略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企业间协作空间也越来越宽广,中小企业一定要在整个产业组织链中选准自己的位置。由于中小企业资源相对贫乏,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都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提并论,应学会运用借势策略,在重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的同时,主动与相关企业构建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通过虚拟经营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并把它经营好,达到双赢目的。企业通过高起点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要注意消化吸收,并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借助外脑,为企业科技开发服务。

在营销方面,也不一定非要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去建,可以利用国外经销商现有的网络,合作建立海外营销网,这样既可节省驻外机构的大笔开支,又可缩短开拓国际市场的时间,使企业产品通过国外经销商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借力借势的目的是通过借助并经营外部资源的方式,获得自身所没有的资源,创造自身不具备的条件,为企业发展服务。市场竞争永无休止,中小企业要不断运用借势策略,为企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转换到商战中,正者,也就是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就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中小企业固然要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唱好自己的拿手戏。

但是,市场风云变幻,况且同一领域的中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档次往往差异性不大,又在同一市场内抢吃同一个蛋糕。如果只知道守住“正”地,固步自封不创新,“正”地是不可能固若金汤的,不是坐以待毙,就是被拖垮。

因此,必须善于运用奇正策略,学会度势控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权变来制胜。要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不断推出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

当然,“正”与“奇”是相对的、辩证的关系,一件产品最先研发出来时为“奇”,待其他企业相继模仿后则变为“正”,就需要用更新的产品来开拓市场,使“正”又转化为“奇”。中小企业只有充分运用好奇正策略,“奇正相生”,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

二、扬长避短乘势而行-善于运用聚焦策略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定的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多个方面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及大型企业,形不成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战略所要求的经营优势。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或者谋求成本领先地位,或者争取产品差别优势,如有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形成相对竞争优势后,要乘势而行,努力使聚焦策略不断取得战果,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呈鼎立之态,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避实击虚乘虚而入-善于运用虚实策略

中小企业面临竞争压力更大、危机感更强,因而也更需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构架精干,管理层次少,运行机制更为灵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适应性和承受力、应变力也较强,在经营上更有弹性。

中小企业发展篇8

1、制定特色经营理念

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规范,大型出版集团竞争领域的延伸,致使中小出版企业的赢利空间被不断压缩。同时,中小出版企业产品的发行渠道往往较为单一,其销售市场也为特定区域,局限性较大,难以开拓全国性图书市场。并且,中小出版企业的融资空间相对于大型出版集团而言,较为狭窄,竞争力较弱。加之,中小出版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固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靠有限的资本打拼,生存与发展处境堪忧,成为多元格局下具有显著特征的弱势群体,在市场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作者资源等方面处于尴尬境地。因此,中小出版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与竞争需求,探索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经营道路,集中力量坚持不懈地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打造出不可替代的或替代程度很低的出版物,就能获得此领域内的竞争优势,成为某一市场方向的领跑者。以此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实施专业化选题策略

中小出版企业往往为地方出版企业,自身竞争力相对而言较弱,在当前多媒体时代,难以扩大自身的市场综合效应。因而,中小出版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首先应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中小出版企业一般编辑力量不足、编辑人员结构不合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出版企业应对本企业的编辑进行定位,编辑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开发选题、组织稿源、质量把关,可以把文字加工、校对之类的任务进行外包,也可约请一些企业外的人员作为特邀编辑、校对来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其次,在图书策划方面,必须进行创新,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并逐渐形成专业化模式,重视对出版图书类型的选择,研发特色产品,并形成规模效应,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中小出版企业需要对出版作品从选题策划、组稿以及最后的营销环节做出科学的规划,确保其各个环节的合理与高效配合,最终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中小出版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在的出版资源,坚持板块化战略,打造系列图书板块,进而塑造成出版企业独有的出版品牌。

3、进行精细化管理

精品图书是出版企业出版水准的集中体现,能有效衡量出版企业的综合出版实力。作为竞争实力较弱的中小出版企业,必须从数量规模型逐步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实施精品化战略,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在当今多元媒体时代,中小出版企业相比于大型出版集团,在市场占有率、出书品种、销售收入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地位,综合竞争力较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中小出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策略,根据产品的专业化特征,力求在专业化市场中获得突破,占领市场先机,并进一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资源整合,以打造精品图书项目为核心,实施项目化发展策略,结合自身发展特色,打破传统模式限制,灵活采取多种项目运营模式,通过各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为中小出版企业赢得生存与发展。

4、拓宽产品营销渠道

当前,许多中小出版企业多采取单一的分片包干模式进行发行,市场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小出版企业未进行细化管理,在其出版产品经营上没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营销方式缺乏创新。因此,中小出版企业的营销需结合出版产品的不同特点,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根据市场需求与图书特点,可采取对口发行、网络营销、定向营销、专项营销等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对于一些专业型图书,可进行专项营销,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领域发行,以上门直销形式,实现图书效益的最大化。对于一些资料性较强、拥有较高传承价值的学术著作与大型文献,可适当采用对口发行的营销策略。其中,中小出版企业应了解到网络销售的重要性,结合网络信息的时效性与广泛性特点,构建网络平台,用于自我宣传与拓宽发行渠道,实现网络销售。总之,作为中小出版企业,在其出版发行过程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并通过个性化的发行策略,实现市场效果的最大化。

二、结束语

发展策略是出版企业开展出版发行活动的重要指导方向,是出版企业各项工作的总纲,为出版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对于中小出版企业而言,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必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经营理念,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不断调整自身运营战略,在选题策划、图书出版、图书营销等方面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出版体制改革的浪潮中获得突破,实现中小出版企业的繁荣发展。

上一篇:创业企业发展范文 下一篇:物流科技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