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材范文

时间:2023-10-09 14:44:27

英语教材

英语教材篇1

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产生的历史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诞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一,社会的发展对中学原有的课程教材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学课程教材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颁发了一套教学计划、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编写出版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订。那次改革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由于当时国家经过""的浩劫,急需培养出一批各条战线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考虑的重点是在使面上大多数学校从"浩劫"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的同时,集中办好一批重点学校。课程教材内容主要着眼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较少考虑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升学而直接走上劳动岗位的学生的需要,形成了以适应升学需要为主的单一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弊端集中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偏多、偏深、偏难。

1985年5月发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6月国家制定并正式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提出在我们国家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决策,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每个公民都接受较好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是为适应升学需要,即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服务,还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服务,就成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毫无疑问,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近几年来,发展学生个性,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原先的课程教材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和义务教育提出的目标就显得不相符合。其一,偏多、偏深、偏难的课程教材内容,不符合普及教育中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其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而面向升学需要的课程教材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这一需要。因此原有的那种课程教材内容难以培养出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也不能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

第二,新的形势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逐步走上正轨进入到较为稳定和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978年,原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1年,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1986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78年根据78年大纲编写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英语》课本,其中初中六册,高中三册。随后,根据81年大纲精神对这套教材作了修改,成为正式课本。这些大纲的执行和教材的使用对提高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与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主、客观方面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中学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中学生学完5-6年英语,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能够真正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的甚少。根据1985年我国15省市高三、初三英语水平调查的统计结果,若按百分数计算,重点中学高三听能测试平均分为58.32,一般中学高三学生为45.21,扣除猜测因素后,其得分分别为48.85和29.65。调查报告指出,“总的来说,重点和一般中学的听力理解都很低,如按听懂70%为及格计,15省市单句理解只有一个省市及格。"统计结果还表明,分析性阅读理解试题及听能测试的语篇理解部分,学生得分都很低。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是一大问题。原先的教材注意到了语言教学规律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中、低年级以句型教学和听说训练为重点,高年级以课文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按字母、单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顺序安排。但是,教材内容偏深、偏多,语言材料偏少;单词的重现率较低,教学内容接直线式以句型、语法结构的体系编写。这些问题成为阻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

第三,世界性的外语教学改革潮流与经验既在不断地推动着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自从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正式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之后,语言学界对"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展开激烈讨论,与此同时,在欧洲共同体国家中把培养学生具备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变为现实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论述交际能力的专著不断问世。1972年,威尔金斯(D.A.Wilkins)发表了《语法、情景和意念大纲》,范·埃克(vanEk)于1975、1976年分别发表《欧洲单元/学分体系:成年人现代语言学习入门阶段》和《入门阶段:学校的现代语言教学》,门比(Munby)于1978年发表《交际大纲设计》,威多森于1978年出版《交际语言教学》,1985年,哈里蒂(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介绍》一书问世。这些著作中,有些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论证,有些著作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第二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旨在发展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教材层出不穷,例如,布拉恩·阿博斯(BrainAbbs)等人编写的《策略》(Strategies,1975),利奥·琼斯(LeoJones)编写的《功能英语》(FunctionsofEnglish,1977)、《意念英语》(NotionsinEnglish,1979),ML·玛更等人编写的《活泼英语》(VitalEnglish,1977),亚历山大的《主导英语:初学者A,B》(MainlineBeginnersA,B,1976),等等。这些教材的涌现标志着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外语教学进入主导性阶段,并把理论化为了现实。第三是以英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体系不断地趋于成熟,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就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讨论和探索,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外语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为彻底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经验、不断反思、开展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学英语课程教材内容的改革从80年代中期在上述背景下逐步展开。

二、新大纲的基本特点

1.新大纲提出"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

众所周知,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因而,学习语言的目的应该着意培养学生获得用该语言进行表达思想、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提出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在借鉴国外语言学家和教学法家对交际能力的有关论述,分析国外外语教学的最新发展,结合我国中学尤其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关于这一提法,我国学者、中学英语教学法专家章兼中教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91年第四期撰文作了透彻的分析和解释。他指出,"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具有信息差距和话语能力四个部分。他在文章中分析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的特点,认为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不具有"真正的交际活动",因而"外语实践能力也不是交际能力,而是为真正的交际活动准备条件,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他认为"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外语的能力要比培养交际能力更为妥当"。

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指向性,即为学生完成学业后从事生产劳动,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虽然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活动不具有情景的真实性,除了极少数场合,例如课堂上具有信息差距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的大部分活动都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交际活动,然而,外语教学应尽力(事实上也只能是)为学生毕业后或课后的真实环境中运用所学外语完成一定的交际活动创造条件。因此,不管从外语教学实践还是从教育、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来说,提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无疑是正确的。

英语教材篇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即使是学生发言,大多数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甚至用YES/NO来判断老师陈述的内容正确与否。这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主动发展,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不相符合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为此,本文特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作如下探讨:

一、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实现有效教学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e时代,现代化学习手段和工具表现手法多样,各类学习手段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如国际互联网、多媒体课件、录像带、投影仪、电视、电影,各种学习资料层出不穷。它可以通过不同表现手法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加大学习的可接受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究竟哪些手段最适合我们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有个明确的选择。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与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手段,那么就可能使自己获取信息的过程变得愉快而迅速,学习效率的提高就不言而喻。

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英语教学,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有目的讲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如:圣诞晚会就能极大的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性与积极性。

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我们要注重开放性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形成性评价,应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意识、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评价。它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外活动时及时地评价学生,可以根据一个单元或一个月的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可以由自我评价、学生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总评价。

三、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英语教学,教师应建立设计较好的教学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随之更新,教学内容也随之加大,在课时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就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必须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各层次的学生表现自己,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对于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还应该肯定其优点,帮助其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对进步之处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畏惧情绪和厌学心理,逐渐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英语教学,应和谐师生关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英语课堂高质量教学的前提。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便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并花工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产生逆反心理,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

英语一向是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一门学科。作为英语教师,更需要深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英语学习积极创造条件。

五、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英语教学,教师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从师生之间进行英语会话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以致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逐渐消除了畏难情绪。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机会。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

英语教材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适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于这些技术人才来说,良好的英语能力是一项基本的需求。同时英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基础,如何选择合适的高职职业英语教材变得越来越重要。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英语教学质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尝试阐述如何选择合适的高职英语教材,希望能够提高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二、高职英语教材的选择

1.教材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

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代表着教学的质量。到目前为止,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专业的教材,但是具有很好生命力和适应性的教材确是不多见的。出版商和教材编者应该注意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教材的出版发行,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英语教材应该关注学生的专业方向,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作为教师,他们总是希望他们的教材有趣,方便,严谨,但是教师们经常因为找不到满意的教材而苦恼,结果是即便教师们选择了被认为是合适的教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教材几乎都是对国外教材的复制,对一些词语与术语缺乏最基本的解释。尤其文中很多关键地方解释的不到位,而很多很容易理解的地方却花费大量的篇幅去解释。笔者认为从国外引进的教材必须经过适当的改编与处理以适应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作为教材的编译者,他们必须要熟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据笔者的观察,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的学习英语,他们对于语法不熟悉,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异很大,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这些因素都应该被考虑进去。

2.英语教材内容的广泛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很不均匀,不仅不同学校之间,就是一个学校内,甚至一个班级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都很大,因此这些因素应该更被重视,教材的内容应该更加的广泛,教材中应该有能够针对好、中、差不同水平学生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听力、写作、口语等等,这样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通过英语的A,B级考试,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作大量的听力、口语等练习,在教材里这些内容都应该被尽可能的包括,这些内容应该合理安排,从而使学生学习到尽可能全面的知识。

3.教材的参考书要详尽

我们都知道,高职院校是要培养高等职业教学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应该以专业英语为主,而高等职业院校由于时间、财政、场地等原因不能对英语授课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些教师大多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他们可能具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具有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要求这些教师应该对高职院校各个具体专业中的专业术语具有深入的了解,因此这些教材的参考书中应该加入对这些专业基础词汇、专业用语的详尽解释,因此英语教材编写中,配备合适的参考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4.教材中应有大量的实际练习

教材应该提供使学生们深入的了解他们学习专业的练习内容,这些练习应该多元化的,比如阅读理解,听力训练,主题讨论,词汇解释,实际场合中的特殊用法等,教材中这些大量的练习,可以视作一个提高学生们英语专业水平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们对于英语熟练应用能力与实际交流水平。

5.合适的考试习题

教材中应该提供单元、其中与期末考试题,使得教师可以随时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这些习题应该贴近学生们的专业,而不应该是单纯的语法或者词汇的考试,学生们通过这些试题提高他们自身的英语水平,对于他们的实际专业要有帮助,对于他们未来在工作中有一定的作用,能够加深他们对于自己学习专业的了解,这些就回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竞争力。

6.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英语教材通过文字和知识的呈现,是情感、文化和理念的载体。在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和的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英语教材也应当富含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形成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性内容。高质量的英语教材能够把枯燥的思想性教育和知识技能传授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寓教于乐。教材的内容贴近社会实际,有现实意义,有趣味性,有感染性,易唤起学习者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有效的情境语言实践活动。除此之外,结合主题,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料,如诗歌,电影台词赏析,寓言故事等;可以打破传统的平铺直叙,融入色彩、图片、影音资料等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资料。

三、结论

本文通过笔者在实际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感受,提出了一些对于教材选择问题的观点,希望能够有助于高职院校选择到合适的英语教材,能够适应目前高等职业教学的发展,同时增强学生与学校的双重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丽华.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改革[J].职业技术教学,2007(29):29-30.

[2]曾欣悦,章力.高职院校英语教材之若干问题与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6):223-224.

[3]施春艳.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思考[J].高等函数学报,2010,23(11):75-77.

[4]张爱荣,吉哲民,张彩红.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2005,21(2):55-57.

英语教材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开发

教材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载体,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为教学目标所决定。正如程晓堂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中指出的:“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材‘至高无上’的现象实际上是教材的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对于教材的二度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好比一部剧本,教师尤如导演,导演(教师)要充分发挥剧本(教材)的作用,并进行二度创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目标

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的目的是以教材为基础,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0年10月制定了《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0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局部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使用的现状

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然而与之相应的教材建设却相对滞后。就高职英语学科而言,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了高职高专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之后,才组织专家编写高职高专的对口教材,相继出版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综合教程》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几套教材。

现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大,出版社为了打开市场,还组织编写了多种教师参考书。参考书里不仅有课文背景知识,课文生词注释和详细举例、课文结构分析,甚至还有课堂活动设计。这样全国不仅出现了几百所学校共同使用的统编教材,还出现了成千上万教师共同使用的统编教案。教师不仅使用同一课文教学生,而且使用同一方法教学生。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对教材的编写理念、设计体例非常熟悉,应能根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练习(甚至选择不同的教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案,也就是说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教师充分理解人才培养目标、领会教学目的、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特点、了解学生现状需求的最好体现。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原则

处理好语言基础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本位,以社会各行业的职业岗位群为目标导向设置专业与相关课程,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英语教学而言,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现实的培养目标和客观的教学时数决定了必须处理好语言基础与语言应用之间的关系。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时数与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以及学生毕业后参加第一线工作的需要,必须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打好基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处理好专业阅读和应用阅读的关系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强调以阅读专业书刊为目的,但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外文专著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而是要通过看懂与工作相关的应用文(如广告、合同、说明书、单证等)或书写应用文(如通知、个人简历、商业信函、广告等)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大量引入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势在必行。

处理好地道英语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现代外语教材在选材上多追求语言的原生性,如《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的内容绝大部分选自当代英美书籍、报刊、网页及各种商务、社交文书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目的语文化。而另一方面,那些与中国国情有关的内容,学生反而知之甚少。高职高专学生将来从事相关的涉外活动,而且更多地是在本国环境下的涉外活动,因此必须提高实际的涉外交际能力。如果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茫然不知,就会影响其实际交际能力。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应符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求和语言情境,要贯彻“少而精、用得着”的原则。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方法

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教材内容根据Stevick(1971)的研究分析,外语教学只有充分体现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相关性”,同时具备“完整性”(指教学能较完整地包含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有用性”(能让学习者学以致用)、“满意性”(让学习者感觉到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施加对学习者的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伊始,可以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虽然教材是严肃的、权威的,但不是金科玉律。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研究、挖掘教材,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对教材采取增补、删减、置换、重组等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灵活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材编写的预设目标。

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扩充教材外延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的、直接的条件。英语课程资源除了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中所有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发展英语能力的教育资源,如报刊、电影、网络等。教师也是一种资源,对于教材的二度开发应包括将各种课程资源根据需要有机地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导入有效学习方法、优化教材效果郑静、张东昌曾对某高职院校一、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语言交际能力和牢固的语法知识。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与其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比如,词汇是信息的载体,词汇学习的质量,特别是高频词的掌握,如同义词的辨析与搭配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学生常把一个单元的单词按照字母排列顺序依次死记硬背,对不同类型的单词使用同样的记忆策略。其实一个人的词汇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能说的词、能写的词、能读的词、能猜的词,掌握的数量依次递减,前两个层次属于能够应用的积极词汇,后两个层次属于不一定能够应用的消极词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前两个层次词汇的掌握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区分出不同词汇的属性,重点掌握高频词汇,教会学生使用分类记忆、词缀记忆、派生记忆、对比记忆等方法。在教材的二度开发过程中,有重点地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策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组教材内容,完善教材结构

布鲁纳(Bruner)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有阶段性的特点而提出的“螺旋式”教材组织原则,对高职英语教材二度开发具有借鉴意义。该原则要求一个学科中相同的概念要在多个阶段反复讲授,但其复杂水平则应逐渐提高。这种同一概念的周期性循环就产生了一个螺旋序列。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英语水平,教材的教授适合使用螺旋式体系结构,对某一概念如虚拟语气的讲解,应从形象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随着学生认识的发展逐步加深。而不能一个单元讲授一个概念后,从此不再复现。

教材在教学诸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由于课程的不断发展,教材应长期处于动态开发的过程中。但教材因材料收集、出版周期、使用反馈等因素,始终与现实的课程发展有一个时间差,因此,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使教材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部分地解决教材滞后于课程发展的矛盾。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教师对于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治学态度,也可以反映学科的先进性,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Stevick,E.AdaptingandWritingLanguageLessons[M].WashingtonD.C.:ForeignServiceInstitute,1971.

[4]郑静,张东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建设的原则[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41.

[5]董耐婷.浅议大学生应用英语能力[J].江苏高教,2005,(3):138.

[6]何玲梅.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原则[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98-99.

英语教材篇5

关键词:英语教材评估 目的和意义 内容 原则 方法

教材是开展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对于我国的外语教学来说,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基木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发展各项技能和了解外国文化,从而也为教师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带来极大的便利。选择合适的教材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需要教材评估。此外,教材评估有益于教师更深入地认识语言及语言教学的木质,加深对教材作用和要求的认识,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使用、改编、替换或补充教材中某些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教材评估对教材的优化与改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教材评估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教材评估的认识也不断深人。尽管如此,在教材评估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教材评估概念不清。本论文主要是浅论教材评估的体系,为广大教师或学者在进行教材评估时提供理论基础。[1]

一、相关定义

1.教材的含义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国家教委2000年的一份文件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2]

2.教材评估

教材评估是对教材价值作出判定,即搞清楚评估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在教材评估活动的价值关系中,教材就是价值客体,学生是价值主体,社会是间接的价值主体。在进行英语教材评估时,评估价值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主体和社会主体的需要,辨证地整合两个主体的需要,形成评估标准。教材评估的实质是通过特定的方面和途径对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得出对教材的价值的总体认识,即对教材的总体评估。 教材评估实质是确定教材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Cunningsworth 0995)指出,用前评估具有二个目的。一为潜能评估,二为适合性评估,涉及到教材的具体使用环境,适合性评估通常被作为评估标准。即“将教科书与具体要求,即学习者目标、背景、材料等相结合(Cunningswroths1995)”。[3]

二、英语教材评估的意义

评估的方法决定了评估的目的是改进和完善教材。因为教师月平估者想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搜集有关信息,以便决定教材是否值得将来再使用,哪部分有用,哪部分用处不大,以及教材该怎样修订加以完善。这种以改进和完善为目的的评估,能通过发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方方面面的优缺点来完善教材(Rea一Dickins1992)。更重要的是,这种评估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教材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并决定教材的取舍。换言之,评估的目的是评价教材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是否有效以便决定是否再使用该教材,或在今后使用的过程中哪些需要修改。以此为目的的评估不仅有助于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加深评估者对课程及其使用的教材的理解,以便探讨完善教材的思路(Weir& Roberts 1994)。

三、英语教材评估的内容

Williams (1983)认为应该从7个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评估,基本内容,课文,语法,词汇,阅读,写作和教学。而Tony 0' Sullivan (1988)认为教材评估应把重点放在动力和学习上,即从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评估教材。学习动力方面主要是教材应具有激发学生,满足学生期望,刺激学生投入,组织培养学习和巩固的功能;而学习理论方面则主要指教材在版面安排,适合有效学习,材料联系社会和文化情景等方面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同时,Tony 0'Sullivan还指出语言质价一套教材的重要方面,语言质量包括语言的准确性,当代性,真实性,明晰性和可读性McDonough&Shaw(1993)的评估细则包括两部分: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外部评估主要通过审读教材封页的广告词,该书的介绍和目录页等了解其使用对象,内容安排和作者对语言和教学法的看法;内部评估主要检查教材对技能的训练,教材的分级和排序,口语和听力材料是否纯正,是否能适合不同的学习风格以及能否激发使用者的积极性等。这是一个完整清楚,内外结合的评估细则。

四、英语教材评估的原则

Stern更在其著作《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中对教学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其核心与课堂教学相关,包括:学习,教学,语言和环境。并且,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授予对象,教学者,任务,目标和环境同样被看做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Williams&Burden)。[5]

中国语言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了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外,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考试压力,课程设置等等也使得中国教材评估标准与西方评估标准相比应有更多考虑因素。我认为在编写和评估教材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教材应该反映和利用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教材都应该遵循“理论和思维决定语言教学”理论基础。一本合适的教材必须既要适合中国社会环境也要适合课堂教学环境。这一事实决定了教材中所选的内容是否涉及各种各样的语言交际功能,是否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真实性,新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材中的问题设计是否符合中国的文化价值观,是否有利于教学授予对象了解国外文化。

2.教材应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并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

Williams (1999)指出:学习者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意识并且把新的信息建立在他们的大脑纲要当中。因此一套教材的内容设计和安排应该考虑学习者需要(learner's needs)和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教材服务于教学授予对象,因此教学授予对象应该作为评估教材适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教材应该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供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并逐步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策略。教材本身不应该硬性的强加给学习者某种学习方法。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鼓励学习者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3.教材应该平衡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的训练。英语教材的内容设置应考虑学习者这四个方面的技能的发展。[4]

五、英语教材评估的方法

教材评估的方法有许多,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考试分数

考试分数作为评估教材的一个主要方面。考试与评估密切相关,因为考试在教与学一门课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Weir 1995)。考试有助于评估人了解学生在通过教材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和技能掌握得怎样,同时有助于评估人就教材该作哪些修改来完善教材作出决定,考试包括学前测试和学后测试。学后测试的内容为教材的内容(Rea一Dickins 1992)。考试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大致了解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及学完这本书的十个单元后掌握和技能的水平如何;二是探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学步骤之间的某些联系。

2.学习汇报

学习汇报包括日志,问卷调查和评估人对评估对象的采访(Ellis 1997)。日志包括教师/评估者的日志及学生的评价日志( Appendix 1 A and 1 B)。该评估方案的数据收集涉及教师日志和学生的评价日志。评估采用无限制的问卷调查(Appendix 2),这是一种从很多人当中收集信息的有效方法(Lynch1996)。当一套调查问卷发出后,能从许多问卷调查对象处得到即时信息反馈。采用交谈似的采访(Appendix 3)来评估教材。采访以有关看法的问题、有关态度的问题及知识性的问题作为评估教材的指南(Patton 1987)。

3.听课

听课作为该评估的方法之一,这是评估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因为仅仅依靠考试分数不此外,听课还能为评估者提供教学全过程的有价值的数据(Weir& Robezts 1994)学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而的方式对教材的使用进行评价。Harmer认为学生书而形式的回复效果要好于口头方式,因为在口头表述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该评估通常每单元听一次课,听课每次可听二十至三十分钟,听课纪录(Appendix4)涉及五方面的内容:(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教师是怎样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2)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3)学生对教学材料的反应;(4)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5)教学活动

结语

教材评估工作作为当前英语教材改革工程的重要环节,其成果不仅能帮助提升教学水平和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且将成为学校甚至教育部门选择英语教材的提供了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王艳娥,陈海蛟.英语教材评估标准述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3期).

[2]梁婷,刘陈艳.关于对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思考[J].海外英语,2013,(第2期).

[3]王蕴金,王芳.IT英语教材评估与教学[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第6期).

[4]钱晓怡.对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教材评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第5期).

英语教材篇6

初中是很关键的时期,初中英语的好坏完全决定着将来英语学习的发展。一个好老师不是不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人,而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方法的人。你自己的思考是最关键的,没有人能代替你思考。因为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所以,不要奢望别人替你想到好的方法。学会去借鉴(比如我下面写的这些),然后自己形成自己的。

一、教材潜能的认识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人教版)采用了听、说领先的结构功能教学法,初中共分三册,每册均以学生用书、练习册、教师用书、阅读训练、口语和听力录音带、教学挂图等配套发行。其中学生用书的编排体例以“单元(unit)”为单位,每一单元都包含着句型操练、功能用语、话题、阅读材料和语音语调和学习方法与操练等几个部分组成,在单词的掌握上向学生提出了“四会”的分级要求,即不同单词对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新教材大大减少了记忆单词的困难,有利于初中学生对单词的重复记忆。单词高频度复现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的记忆特点。

此外,新教材根据言语习得的原理设计了一系列语境材料供初中学生模仿学习,Listen、Read、Act、Ask and Answer等粗体字标题明确地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驾驭这些材料,将它们随手拈来指导着学生学

习英语。

二、教学潜能的认识

我国中学英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它所调动的和充分利用的学生大脑功能,只是与机械的逻辑的无情感的那一部分相联系,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智力教育的培养,也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其次,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地接受一些英语语言中通常只是语言知识的那一部分信息,而语音素质、言语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视不足。综合各种成因进行考虑,笔者在此将这种不利局面的构成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即中考指挥棒的误导,教学设施的匮乏和师资素质的蜕化。

观各类升学试题无非是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根本不是教学目的,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不应仅仅把中考测试作为我们的教学的宗旨,我们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中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长期以来,培养英语的语境一直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困惑的难题,甚至某些重点中学也出现了普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英语教师讲的英语不纯正,中国人听起来像外语,外国人听起来是汉语拼音。事实多次证明,即使是语言能力相当不错的毕业生,一旦在中学呆上几年,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逐渐地消疲了,蜕化了。所以,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解决这一症结的办法首先是英语教师本身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努力创造语言环境;其次,学校主管部门应及时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办理培训班或将老师送往高等学校反复进修吸取新的血液。今天,新教材已在编排体例上作出了重大突破,这在向中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语言能力训练的契机,我们应把握这一机遇,努力创造一个中学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转贴于

三、教学潜能的常规发挥

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精髓,而获得英语基础知识是学生通向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桥梁。因此,要使中学英语教学潜能得以正常发挥,就应集语言训练和言语训练于一体,并进行相应的交际训练。语言训练给予学生言语、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言语训练是将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连贯言语中去;而交际训练则培养学生在设置特定的交际情景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过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对即将讲授的单元化整为零,进行语言性讲解,给学生以清晰正确的语言概念,同时围绕要涉及的功能项目组织语言性练习,练习形式可采用问答、造句、联句、翻译、填空等。

第二步,在语言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交际化言语练习,如围绕某一话题,乃至某一词汇、语法项目、口语句型等进行交际性对话,还可设置情景对话,自由对话,听、说的阅读复述等等。

第三步,教师可将文中所授的内容归纳为某种特定的交际中功能情景,如问候,告别、道歉、介绍、谈论日期,谈论健康、运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选择得体、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功能言语能力的操作,通过类似反复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连贯言语能力进一步上升为交际能力,为将来继续深造打好坚实

的基础。

英语教材篇7

1.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素材,丰富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素材,就是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注重文本资源的延伸。一方面,要求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馆、报纸杂志等资源探寻与学习内容相关或者相似的学习资源素材,借此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在搜集资源的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素材进行综合加工,形成具有可读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学习资源素材。学生在主动搜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积淀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将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增强学习的内生动力。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下同)8A Unit1 Friend的“Reading A Best friend”的教学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在理解感知阅读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就“How to understand friendship?”搜集有关中外表示友谊的例子,以此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积累文化底蕴。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学习素材予以分类,形成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不断活化资源内容。学生主动收集资源,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认知感悟。

2.鼓励学生合作讨论探究,深化资源运用

英语交际性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多运用表达交流深化感知,建议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语言资源的表达内涵意义。通过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准确把握和理解语言学习逻辑思维,更能够起到活化学习过程的作用,更好地指导学生运用学习资源策略。

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实际优化学习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掌握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同伴、小组、师生等学习力量统筹安排,建议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认知感悟彼此交流合作,深化认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课程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引导下,主动探究和积极表达,增强认知体验。以这样的形式优化学习过程,能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起到丰富和拓展延伸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认知感受。

学生通过互动探究,能更好地将课程资源由静态转化为动态内化生成,丰富自身语言文化视野思维。如在9A Unit 1 Star signs的“Reading A What is your star signs”教学中,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re stories about star signs?”和“From the article,what do you learn?”利用同桌、小组、师生学习力量,运用讨论探讨、交流争辩、对话表达等形式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3.建议学生走出课堂探寻,积淀知识底蕴

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运用发展的学习理念认识英语,即要求学生在开放性英语学习中,紧扣课程学习内容要点,注重实践活动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走出课堂,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就是在探寻其中的文本资源拓展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语言素材的敏锐感知程度,更好地激发创新激情。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营造与文本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氛围,深化认知感悟,另一方面,建议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表达可学习的认知内容,建议学生运用课本剧表演、学习园地展示、改(扩)写等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优化这些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探寻学习内容中,养成主动搜集和认真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这样的模式运用,能使得学生对英语素材学习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在8B Unit 3 Online Travel的“Reading A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针对外面世界的精彩,围绕“The wonderful world”搜集有趣的风俗习惯、地理风情等,并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内容制作成“手写画报”。同时,可将学生主动搜集的资料,通过“学习成果展览”活动予以体现,让学生能够有更积极和出色的表现。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在开阔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将语言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表达运用。

4.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认知思维

利用课程学习的延伸性,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所在。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认知入手,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不仅有利于深化学习内容,更利于丰富认知思维。

校本课程资源开放,就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需要和学校资源特点优化组合。在开发校本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突出校本资源的引导性,即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要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知,发挥引导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中,针对自身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运用,丰富认知体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让学生在体味英语生活化和开放性的特色的基础上,激活学生思维。

如上所言,围绕英语教材资源的丰富和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知,能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激活语言表达认知思维。开发资源,突出相融性和多元化,即多利用现代学习设备渠道,促使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方法,注重与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引导下,探寻课程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第2版.

[2]夏丽.也谈初中英语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J].中学英语之友(中旬),2011(12).

英语教材篇8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学会了这门外语能顺利地进行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摘自作者:赖招仁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9月第16卷第3期):“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枑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枒……。”为此新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现行的九年义务中学英语新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有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这样的好教材,应打破传统意义上每节课只教单词、发音、语法等应付考试的教学法。打好英语的基础,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交际能力是现代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语言交际教学法。语言交际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它把语言看作是交际。既然语言是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例如:教材中,打招呼的表达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Nicetomeetyou!”“Nicetoseeyou!”“Howareyou?”等等。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它们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比如,模拟这样的情景:在外地旅游时偶然遇见一位老同学。这时,打招呼可以用:“Hi,Mary!Nicetoseeyouhere!Whatasurprise!”如果学生用:“Nicetomeetyou!”就不够得体,这句打招呼用语是用在初次见面时。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现将教材中常见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1.称呼(Addressing)。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习惯也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或Ms通常是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有;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连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在中国,习惯上有“李同志”、“黄主任”、“郭校长”、“王经理”“林老师”等称呼,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如教材中出现:Goodmorning,doctor,但如果搬用来称呼教师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Goodmorning,teacher(TeacherLin)。

2.介绍(Introducing)。学习介绍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iswithgreatpleasurethatIintroducetoyouProfessorWang,presidentofBeijingUniversity.”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thisisJoan,myclassmate,”“Joan,I''''dlikeyoutomeetmyfamily.Thisismyfat-her,…”等。在介绍两人相识时,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3.关心(Showingconcern).教材中有这样对话:(一个小女孩问一个老太太)Girl:Howoldareyou?Woman:Ah,it''''sasecret.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oldareyou?Areyoumarried?Howmuchdoyoumakeeverymonth?What''''syourreligion?Whathaveyoubeenbusydoing?Soyou''''redivorced,whatwasthereason?对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他们很重视privacy,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因此,根据他们的习惯,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4.谦虚(Modest)。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扬时,自己却贬损自己。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之间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是以一场交流失败而告终。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Here''''ssomethinglittleforyou,it''''snot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notverygood”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当听到英美人士赞扬时,可以用:“Thankyou”.来回答。

5.打电话(Makingtelephonecalls)。打电话的对话,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比方说英国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①电话铃响。②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③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这种接电话的人,大多属于"绅士阶层"或"文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is×××speaking".而不是"Iam×××."说:"Isthat×××speaking?"而不说:"Areyou×××speaking?"。

中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笔者认为除了用上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录像;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鼓励学生与native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视。

参考文献:

①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

②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2)

③刘绍忠:《语境与语用能力》外国语1997(3)

④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材范文 下一篇:高等数学教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