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范文

时间:2023-12-04 19:16:35

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篇1

1、全面性原则: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具有一分为二的观点,从积极性与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发展性和长远性的原则:历史事件的评价,应该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角度去评价;

3、主流性原则:历史事件的评价,要分清历事件物的主流与支流,政治活动与个人生活方面的差别,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人道德标准代替历史进步的标准;

4、适度性原则: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5、实践的原则:历史事件的评价,应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以及其实践效果的好坏和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进行评价。

历史事件篇2

为了让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看不到枯燥和呆板,让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永远挂着满足的笑容,为人师者的我,在每年的暑假都付出许多精力,为新一轮的授课调整自己的教案。虽然已是讲了好多遍的课程,但是每当我翻阅教案时,脑海中总会涌出新的想法,于是我把新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教案变得充实起来。看来,孔子说的“温故知新”真是至理名言。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案里的一句话“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引起了我的思考——既然和陈独秀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袖,举足轻重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他们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呢?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为兴业路76号)召开。出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如此重要的会议,和陈独秀竟然都没有出席。带着问题,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众多分析者列举的数条理由中,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陈独秀也好,也罢,当时他们对中共一大的召开并不重视,认为它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会议而已。

历史的长河向前奔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逐渐引人注目。目前,关于它的研究,中国、日本甚至欧美的相关学者已经出了很多专著。历史往往就是如此,当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后来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经岁月的洗礼,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结果,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当年的小事件孕育了大历史。

[思维互联网]

小事件孕育了大历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历史事件篇3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事件 原因分析 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高考选拔性色彩增浓,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与品质,提高他们结合历史史实分析思考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将历史事件各种原因区分清楚、有条理表述,才能让他们获得历史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一、历史事件原因分析的重要性与其类型

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有历史背景、经济、政治、文化、名族和杰出人物的个性因素等众多原因。一个事件结果的产生往往是内外因结合的结果。只有把历史事件还原到历史背景中,以当时的社会情况考量,才能认清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及最终结果和意义影响。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选择题第8小题。以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的报道的一个历史事件为例,让考试思考新闻报道说明当时的政治情况。考生如能关注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时间、当选的代表、妇女有了选举权,以及“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思考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是相应的民利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历史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能从历史事件中找到事件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因素等。就2014年高考的这道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的题目,就是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发生的根本原因。当然,历史事件原因的类型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深层次地找原因,从而获得对历史事件的清晰认识与把握,获得分析与思考能力的提高。

二、分清根本还是直接,精准把握历史事件深层理解

在历史学习中针对历史事件首先要知道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往往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历史进程中具有必然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这样的原因应该是一种历史客观,虽然事件的发生及其发生的时间可能会因为某个人或是某些人提早到来,但是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下的一种必然结果。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事件的发生看上去具有偶然性,但是追究起来根本原因是原有的旧制度、旧思想阻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出现了不匹配。在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根本原因是可以变化的,具有相对性,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与妥协性导致的,但是资产阶级具有这样特点也是有原因的,追究起来,是我国当时的国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可见,根本原因是相对而言的,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可以探究根本原因。做题时,我们要依据题目要求辨别其中谁是根本原因,也就是哪个原因是最深层的、最关键的。

直接原因往往是历史事件发展的直接的具体原因,往往是历史事件发展的导火线,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作用,具有较多偶然性因素。如“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是因为禁烟运动造成英国的不满而发动侵华战争;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与政治原因。

分清楚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能够让学生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深层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三、分清事件主客观原因,提高对历史辩证分析能力

主观原因是历史事件发生中个人或是阶级阶层的主体意识的推进与促成,客观原因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是特定历史进程中不可变动的原因。如“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中国失败、割地赔款收场。那么,为什么我们失败呢?客观上是敌人科技领先、武器先进,军队作战能力强,而主观原因则是大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以及人为的内讧。如此,我们在历史事件的分析中,就能知道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如此的结果。再如“商鞅变化失败还是成功”的探讨中,有的同学认为其是失败的,列举了①商鞅变法靠的是打击贵族和牺牲老贵族的利益,动摇了秦国的根基,使得变化缺少上层的支持,从而根基不稳;②依法治国过于刻薄,严格执法遭到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们,导致许多人包括下层人民的不满;③商鞅崇尚依法治国,但是法是靠人来执行的,执行人的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变法也就难以有效开展;④商鞅变法确实提升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但是秦帝国灭六国后很快灭亡与其变化也有一定关系。那么,我们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失败的观点,找到其中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并在第④点的分析与探讨中,让学生深刻懂得历史事件原因探讨的意义,增强辩证思考能力。当然,主客观原因往往与历史事件内因和外因是互为表里的。主观原因往往就是内因,而客观往往就是历史事件的外因。外因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如前苏联解体有主客观原因,有内外因,主观内因是由于前苏联本身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的泥潭,客观外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和阴谋分裂活动。

另外,具体事件分析中,我们要关注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是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可能都不是唯一的,这其中还是有主次的。考试中一般只问主要原因,但是只有在历史学习中全面分析原因才能让事件更真切地展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才能理得透、说得明。

总之,历史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只有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方面深层探究,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现象发现历史本质才能更恰当、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如此,学生学习历史有深度与广度,历史分析能力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郭建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3(12).

历史事件篇4

一、历史事件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第二位的原因。外因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要通过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如新航路开辟的内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外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进步,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两者相互结合。

一般情况,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社会变化时通常用内外因的方法进行分析。如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内因是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等;外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启蒙思想的传播。又如苏联的解体,内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经济滑坡,政治动荡,以及苏联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等;外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

二、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中带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的原因。它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映着客观历史规律的要求,通常所说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据”等都只是根本原因。本来原因可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内因、阶级性质、影响历史事件的主要矛盾、是否顺应或违背历史潮流等方面分析。如促使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战争使土地荒芜;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D.鲁国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井田制的瓦解的随着私田数量的增多而瓦解,而私田的增多有利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有了较多发展,人们有了开垦私田的能力,故应选B项。

直接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中,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一般是指在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与结果最接近的原因,导火线往往就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因素,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中国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也是直接原因。

一般情况,分析历史事件开始的原因通常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法国大革命爆发: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直接原因是1798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也是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三、历史事件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指历史事件的诸多原因中,与事件中人物所在阶段、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因素。如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京变乱出现的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导致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客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件的诸多原因中,与事件中人物所在阶段、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毫无关系的那一方面原因。它不依赖历史事件中人物的意识而存在的因素。如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它不依赖太平天国中农民的意识而存在。

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的原因通常有主观和客观原因,如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观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的破坏、立宪派和旧官派的破坏、袁世凯的权利和阴谋。

四、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指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往往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与根本原因意思相同。如严中平等编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选辑》说:“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8月间,建成厂矿四百七十多个。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以上,八年相当于过去全部投资总额。”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北洋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②资本家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③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机遇。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①。

历史事件篇5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波兰;民族革命;民族独立;民族问题

一、研究从《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入手

《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它的产生不是偶尔的,而是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的三个条件下产生的。

(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的条件下。《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前夕,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有了高度的发展,在英国、法国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

1847年在欧洲爆发的经济危机,进一步促进了革命运动的高涨,广大工人群众的革命实践证明,空想共产主义理论不能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写了《共产党宣言》,系统地、全面地阐释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取得巨大成效的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在革命理论工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阐明其理论原理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策略,在争取得巨大成果基础上产生了《宣言》。

(三)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的实践中。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为争取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广泛而艰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经过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上马克思、恩格斯捍卫并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全体代表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并委托他们两人草拟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四)如此历史背景下,波兰民族的命运引起马克思、恩格斯关注。1863年马克思明确指出:“恢复波兰,就是消灭俄国,剥夺俄国取得世界统治权的资格。”正是通过对波兰多次起义的关注,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波兰问题的一系列观点。1849-1849年革命、1863年抗俄民族起义恩格斯都曾关注并发表了观点,此时马克思正在为病魔所折磨,他以最大的毅力战胜病痛,以最大的热情密切关注波兰局势的发展,频繁通信交换对波兰起义的看法。

二、《共产党宣言》中涉及波兰的历史事件体现的主要观点

(一)《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历史事件计21件,其中关于波兰有两处论述。一处在《宣言》第四部分的第四自然段克拉科夫起义事件,另一处在1892年波兰文序言的第四段波兰独立事件。1.《宣言》正文中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事件。1846年波兰克拉科夫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起义被俄国和奥地利军队镇压下去失败了。克拉科夫起义是波兰第一次民族民主革命,是欧洲1848年革命的前奏。虽然起义失败,但是马克思说:“…给整个欧洲作出了光辉的榜样。”2.1892年波兰文序言:波兰独立事件。波兰地处俄国和西欧之间,是抵挡俄国干涉、镇压欧洲革命的天然屏障。波兰人民发动过多次起义,争取波兰独立,这些起义在欧洲历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波兰建国1000年的历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连绵不断的战争,国家从统一到分裂,又到被瓜分,丧失独立和遭受外族入侵,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到了1794年、1830-1831年、1846年、1848年和1863年这几次起义。

(二)《共产党宣言》及序言中波兰民族独立运动所蕴含的重要思想。1.波兰大工业的发展为波兰民族复兴提供了新的保证。波兰被俄、普、奥三国瓜分以后,波兰人民从1830年到1863年发动过多次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由于沙俄军队的残酷镇压和波兰贵族的腐败,起义均失败了。情况发生转机是波兰工业迅速发展以后,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迅速传播,工人政党的建立,这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迅速传播,工人政党的建立,这使波兰人民拥有了无穷的生命力,使波兰民族复兴事业有了新的保证。2.波兰民族独立只有波兰无产阶级才能挣得。波兰的民族独立和统一的任务历史地落在波兰无产阶级的肩上。只有波兰工人阶级争得民族独立,这种独立才有完全的保障。恩格斯说:“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也就是说,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必须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被压迫民族的援助下,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三、运用《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原理看现实民族问题

(一)《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精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贯穿其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论这个原理说明,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波兰1863年前后的工业发展了革命就胜利了这个基础出发,说明人类社会进步的唯物史观。波兰民族独立中的可取经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注现实民族问题。1.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尽快转变到现代的生产方式,《宣言》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高度概括,深刻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精神面貌。只有用物质资料生产作为根源,作为基础,才能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2.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少数民族地区尽快转变发展方式,社会发展走上现代化之路。

【参考文献】

历史事件篇6

“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成功举办,这是建国以后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展览会,标志着展览国际化的开端。

1979

日本三洋株式会社来京举办的三洋电器展览会,对北京会展发展和北京电器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0

外贸部出台了我国第一个关于国外来华举办商品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的有关问题的规定,广东省政府也出台了第一个关于来展的规定。

6月,在广州第一次接待了由香港机构联合外国组展机构举办的商业性展览会。向主办单位收取场地费、承办费和技术交流费等,开辟了在中国办展收费的先河。

荷兰铝窗陈列会、日本立石点击公司现金出纳机陈列会、美国郑波企业公司牙科医疗器械陈列会均为展览会的雏形,为展览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1

2月25日,广州市科技交流馆与香港永锋科技协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国外先进冷冻与电器设备技术交流会”在海珠广场谊园开幕,交流会促进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代表着早期展览会的形式。

1982

8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部、外交部关于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关于接待外国来华经济贸易与技术展览会若干问题的规定双双出台。标志着我国会展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的开端。

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世博会,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大型国际展览会上的首次亮相。

8月20日~31日,由广州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与南粤公司在澳门联合举力,“广州市出口工艺品展销会”。这是解放以来广州市首次在澳门单独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

2月25日~2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展销会在广州对外贸易中心举办。

1983

6月23日,意大利轻工机械展览会在广州贸易中心开幕,43家意大利公司参展。

8月26日~9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中国广州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香港奥域博览会议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国际通讯设备技术交流会”在广州贸易中心举行。

11月28日~12月2日,匈牙利仪器技术交流展览会在广州举办,展出30多种仪器。

1984

中国展览馆协会于1984年6月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全国性展览行业组织,为国家一级社团,其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农业展览协会成立大会于1984年6月26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召开。协会刚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农学会农业展览分会”,是经中国科协批准的中国农学会的二级分会。其后于1991年经民政部批准,正式成立了国家一级协会,更名为“中国农业展览协会”。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建成,成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

7月1日成立的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的全资子公司。

10月,作为当时主管全国来出展的中国贸促会,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来出展工作会议。会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来展工作做了总结和鼓励,对广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接待外国来展的收费做法,第一次给予肯定。

1985

Auto Shanghai上海国际车展,创办于1985年4月22日,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次,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博览会,也是中国第一个加入国际展览联盟(UFI)的国际车展。

1月8日~14日,澳大利亚畜牧技术展览会在广州外贸中心举办。

7月25日~8月2日,广州市出口商品展销会在澳门举行,成交额达9000多万美元。

1986

中国贸促会首次以展位形式参加“巴塞尔样品博览会”,标志着展览功能从以宣传为主转向以促进经贸为主。

1986年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中国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成立。

9月9日~23日,广州市首次在美国纽约举办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驻纽约“中美商品交易中心”广州进出口部同时成立。

9月23日~28日,“国际综合交通展览会”和“国际包装装潢展览会”在广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5月13日~19日,由全苏对外贸易广告公司主办的苏联新产品样本陈列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这是苏联首次在我国举行这样的陈列会。

1987

8月1日~16日,广州市首次在西班牙举办的广州市工艺美术产品展销会在希洪市国际博览会展览中心举行。

9月14日,广州市首次在西欧举办的广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在联邦德国汉堡市开幕。

7月20日,广州出口商品展销会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开幕。

1988

4月2日~9日,第70届里昂国际博览会开幕。广州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展馆”同时开展,成交额达1500万美元,是广州市历年来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出国展销活动。

11月29日~12月3日,法国里昂“罗纳阿尔卑斯工业技术展览会”在广州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举行。

1989

1989年首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在上海举办,1991年第二届开始落户北京,逢单年每两年举办一次,被誉为世界并驾齐驱的四大机床展之一。

6月,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建立,拉开了深圳展览业的帷幕。自此,深圳展览业披上战袍,成为“正规军”,在全国率先走上市场化之路。

5月3日9日,中国林机协会组织有关企业赴西德汉诺威国际商展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参加这类专业性国际商展会,我国国旗第一次在展馆上空飘扬。

9月28日~10月3日,广州市首届华侨企业商品展销会在广东省贸易中心六楼展览大厅举行。

9月25日~29日,广州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香港举行。与外商签订合同、协议书、意向书133项,外商投资额1.94亿美元。

12月8日,广州国际汽车、维修与零部件展览会在广州国际展览馆举行。

1990

1990年,中国农业展览馆协会组织编写了《展览学概论》,这是国内最早较系统地研究展览的著作,该书为之后的展览及会议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0年7月3日,首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开幕,该展览会逢双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是国际汽车展览会中著名的品牌展会之一。

1991

1991年机械电子部颁发了关于展览会的三个管理办法,这是已知的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展览活动进行管理的最早文件。

国际通讯与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是1991年在中国举办的唯一的部级通信展。

9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电子行业分会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举办了“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展览会(PTC china)”,并于其后连续合作五届。

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主办的“1991年中国时装展”在香港举行。

1992

1992年由原商业部批准的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简称“城贸联”)成立。

1992年创办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原名中国农业博览会,1999年改名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成为首个大型综合类农业博览会。

1993

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局,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开始与国际接轨。

10月2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深圳经济特区举办经贸展览会暂行规定。

1993年北京市第一个房展会诞生。

1993年,潘杰撰写了《中国展览史》一书,同年湖北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国展览馆协会编写的《展览知识手册》。

1994

1994年底,中国最早的一本会展业专业的核心权威媒体《中外展览》 (现已改名为《中外会展》)创刊。

1994年11月3日,国际展览局最终同意中国于199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后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在云南昆明举办这次盛会。1999昆明园艺世博会,不仅是我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法国欧西玛特公司自1994年起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法国欧西玛特公司北京代表处同时也作为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的驻华代表机构,组织中国企业前往法国或其它有关国家参展或参观。

1994年,陈汉典等编著了《中国展览学》。

国际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是1994年度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邮电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展览会。

1995

1995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立,这是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亚洲公司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组建中国展览业内第一家合资公司。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面世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开端。

老武汉展览馆其前身是1956年建成的中苏友好宫,1966年6月更名为武汉展览馆,是全国四大综合性展览馆之一。1995年3月至4月,老武汉展览馆分两次被炸掉夷为平地。

1995年5月18日-22日,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义乌市政府主办了“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义乌的博览会首开了全国集贸市场举办大型博览会的先河,用展会的形式开展贸易,而不仅限于传统的交易。

1996

1996年2月12日,大连市政府决定成立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

1996年由农业部支持,中国国际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美国海洋展览公司海外协办,每年定期举行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成为亚洲区域规模最大的渔业专业展览会,在全球渔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1997

1997年10月宁波举办服装节。在此之前宁波从来没有举办过展览会。

1997年4月4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经修订重新实施,1975年11月3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展览品监管办法》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废止。

1998

1998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会展行业自己的中介组织――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8年科博会创办,当时定名为“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从2002年第五届起正式更名为“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成为国内外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前沿思想理念、产业政策信息、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标志性品牌活动。

1998大连创办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

1998年12月外经贸部了《在祖国大陆举办对台经济技术展览会暂行管理办法》,允许台商单独到大陆举办展览会。

1999

1999年,高交会馆成立,10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高交会馆开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出席开幕式。高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

1999年1月出台《大连市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经过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成为市政府的规章性文件,对大连市展览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榜样。

1999年1月27日,林宁的《展览知识与实务》在经济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999年11月2日晚,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大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开幕式。

2000

1月,首届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简称展中展)在上海举办,海内外参展企业130家,业内观众4000人;会议31场,与会人员600多人。

2000年11月,中德合作的中国重庆海纳会展研究所(原重庆会展研究所)创办,该研究所开展《中国会展业人力资源调查》,倡导会展科学研究,全力推动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

2001

2001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会展与广告专业,并于次年开始录取新生。

2001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全面对外开放。

2001年,上海展览中心主建筑进行全面的大修改造。

2002

9月,广东省第一所由地方政府与外国政府联合创办的旅游学院,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学院开设六个专业,其中会展与商务旅游专业为国内首创。

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正式确定中国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这是151年来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一个综合类世界博览会。

5月,全国首个民营企业自筹资金自建的展馆――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奠基,并于同年10月15日正式启用。展馆隶属于广州市东泰骏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2年科隆展览公司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区总部,并在北京设立了独资分公司,全权负责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同时在香港也设立了独资公司负责香港地区的业务。2004年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和广州设立了分支机构负责华中、华南地区业务。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马勇教授培养的我国第一届会展管理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走向了社会。

2003

12月21日,由商务部、经济日报社和中国国际贸促会联合主办的“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30个主要会展城市派代表出席了论坛,其中16个城市的副市长率团参会。

2003年北京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2004-2008)》,

制定了《北京旅游和会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宏观调控全市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4月23口,上海车展提前闭幕,宣告中国会展业因SARS进入休眠期,从4月底到7月,全国各地展会或大型活动基本停办,产业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

3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会展管理系,这是国内高校中第一家正式批文成立的会展管理系。目前,“二会展”已经成为会展教育界一块响亮的品牌。

2003年7月12日~13日,首届长三角会展经济高峰会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届论坛是国内首次区域性会展论坛。

2003年12月12日,在国际展览局第134次全体大会上,外交学院院长、前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当选为国际展览局主席。这是发展中国家代表首次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担任最高领导人。

2003年中国秋季广交会在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琶洲新馆)设立部分展区试运行,表明这个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展馆正式启动使用,该展馆的使用标志着中国会展业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11月7日,亚太会展场馆战略联盟谅解备忘录在新达新加坡正式签署,三家亚洲一流会展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达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博览中心和日本会展中心宣告正式成立亚太会展场馆战略联盟(简称APVA)。这是亚洲会展业史无前例的一次战略创举,开创了亚洲会展市场的新格局。

2004

2004年11月3日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该博览会由中国总理倡议,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

商务部于2004年1月13日公布《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

2004年,上海荷雅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正式成为VNU亚洲展览集团总部。

2004年12月2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10种新职业,会展策划师位列其中。

2004年6月28日,第28届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

2005

1月11日~13日,首届中国会展经济合作论坛(英文缩写CEFCO)在北京举行,吴仪副总理在会上提出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中国展览业进入理性发展轨道。

2005年,国际最大的会展公司一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出资近亿元购买国药展览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份,并组建新的“国药励展展览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展览界首个由国有企业与境外公司携手打造的合资项目。

12月28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在北京顺义奠基。

12月,位于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亚洲国际博览馆落成启用。

6月10日,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次会员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陈若薇出任新一届理事长。

10月11日,广州第一家中外合作的展览公司――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在广州花园酒店正式签字成立。这是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中国第一次与民营展览公司合作。

首届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于9月2日~6日在长春开幕。

7月8日,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出国经贸展览工作会议暨中国展览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贸促会提出了即将出台的《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与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

2006

国家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于2006年1月10日颁布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006年10月15日,在第100届广交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宣布,自第101届开始,“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意味着广交会在以往出口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进口功能。

2月18日,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

2006年11月8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第73届年会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这是国际展览业协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城市举办的重大活动。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浙江省会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0月19日顺利举行。

2007

1月1日,由商务部颁布的《商务部举办展览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会展业管理政策。

4月4日,中国贸促会出台了《大型出国经贸展览活动管理办法》,重点针对出国展览的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从政策层面为其营造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9月6日至8日,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即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办,这是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在中国举行全球年会。

11月22日,英国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区总裁兰德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宣布设立“励展中国奖学金”,这是国际展览主办机构首次在华设立会展类奖学金。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共同组织了“会展蓝天北京行动”活动。

2007年8月28日,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落成开业。

2007年4月,随着中国义乌小商品城展览有限公司赴德国汉堡展览计划得到中国贸促会的同意,义乌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出展权”的县级市。

2007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2007年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会展业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条件》名列其中。

2007年10月起,上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增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专业。这是自学考试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在上海市首次开设。

2007年9月,中国展览馆l办会展览工程专业委员会正式颁布了《展览工程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稿)和《展览工程企业资质等级管理办法》(试行稿),标志着全国性展览工程行业资质等级评定真正进入实施阶段。

2008

11月12日,负责国家会议中心拆除工作的北京建工博海公司表示,国家会议中心的拆除和改造工作将持续近1年。2009年10月左右将改建成高档大型会展中心。

3月28日,第16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标志着新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2008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政府令。

1月14日,由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业协会、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和独立组展商协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这是该论坛继在北京、广州、上海国内一线会展城市举办后,首次移师西部城市举办。

6月5日,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会展术语、条件、环境、等级、评价、分级、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2008年“广交会”完成历史上第四次整体搬迁和“一届三期”改革,展览总面积111.5万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展。

8月13日,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展览装饰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标志着广州终于拥有展览装饰业的权威行业组织。

历史事件篇7

历史事件: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8月英军入侵大沽口,提出割地赔偿烟价的无理要求;

1858年5月20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在美俄的支持下,向大沽炮台发起强攻,督史荣椿率部坚守炮台,与英军激战,大部分爱国官兵壮烈殉国,史称第一次大沽口保卫战。随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

1859年6月,英国和法国再次出兵进攻大沽口,中国军民倚仗炮台奋勇还击;

1860年英法联军第4次进攻大沽,大沽沦陷,英法联军攻克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以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沽炮台被迫拆毁。

历史事件篇8

[关键词]日俄战争;全局眼光;国际关系

以全局眼光全面地分析问题相当重要。只有将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结合起来,并以“当时人对历史的意见”[1]进行考虑,全方位、辩证地看历史问题,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日俄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有着很大影响,其背后的大国角力错综复杂。看日俄战争必须结合当时的国际关系、世界格局进行全面的分析。因此,弄清楚日俄战争爆发的内外部因素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看待这场战争。

一、内部因素

(一)从俄国内部分析日俄战争

1.俄国军官力压官僚推动俄国参战

俄国官僚和军官的斗争愈演愈烈。军官们热切希望像普鲁士的军人学习,掌控国家机器。在必须获得满洲和朝鲜这一基本立场上军人和官僚取得了一致。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看到俄罗斯在外交上困难重重,建议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作出某些让步,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尔加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要塞竣工,再伺机决战。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等军事领袖认为若此时不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待日后日本强大起来便为时已晚。此时的俄国,来自普鲁士的军国主义思想“蔚然成风”。沙皇多次的扩军行动导致军官势力膨胀,尚武的宣传也遍布大街小巷。军官们的主张得到了俄国上流社会的普遍支持,在朝臣中也颇有影响力,特别是得到了一批手握军权的亲王的认可。俄国蒙受俄土战争失败带来的耻辱已有30余年仍未得到洗刷,面对日本的挑衅,贵族和军官们非常希望通过战争解决问题。

在激烈的辩论后,军官们的主张得到了沙皇的认可。虽然沙皇清醒地认识到俄国需要时间来充实自己的陆海军实力和修造尚未完工的西伯利亚铁路、旅顺要塞等设施。但是受普鲁士军国主义影响很深的沙皇认为对日本的让步会助长日本的野心,俄国想要获得权益只能通过战争。1903年5月,沙皇下定决心正式实行新方针并排斥了财政大臣维特的建议,开始做战争准备。

2.阶级矛盾、发展经济的需要推动俄国参战

俄国的工人和贫农满怀不满日夜工作着,知识分子受启蒙思想熏陶已久。暴动在圣彼得堡、莫斯科、叶卡捷琳堡等大城市愈演愈烈。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忍无可忍。民族主义、盼国家强大的思潮正在猛涨,民众认为若是沙皇政府不能为人民谋得福祉,为国家赢得霸权,那么只有建新政府。国内经济萧条,许多人食不果腹,“”在俄国的“法力”愈发强大。沙皇急需一场完美的胜利来取得人民的支持。俄国落后的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了。为了推进工业化,俄国急需煤炭、钢铁、木材、铁、锡、铜等资源;为了战争,俄国还需要能喂饱300万军队的粮食。这些东西在中国的新疆、东北和朝鲜半岛数量惊人且质量上乘。资本家们认为“我们的工业产品质量不够高,难以在西方市场上与人竞争。我们希望在东方和远东找到主顾,政府最好能在英国人之前占领和巩固远东之一巨大市场与原料宝库”。尼古拉斯二世不得不“耐心地倾听资产阶级的声音”。[2]

(二)从日本国内及日俄矛盾分析日俄战争

1.明治意识形态推动日本参战

日本的意识形态经历了从“和魂洋才”“富国强兵”到“东亚共荣”“脱亚入欧”的改变。国民对自己国家的国力充满信心。经历变革后,日本实现了她的崛起。经过甲午战争、北清战争,日本已经从当初对列强尊敬畏惧到充满自信。1880年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理论成为日本政府的指导思想之一。

人们相信,大和民族是优等民族,日本必须是一流国家。1890年,政府颁布天皇教育赦语,在教育中实行武士道教育,给人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为天皇而死是荣耀,日本的天皇家族国家等思想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深深扎根于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明治日本成功吸收了西方的“国民”理念,“国民”取代了“臣民”,人民和国家融为一体,我为国家、国家为我的近代国家主义在日本得以形成。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日本人认为战争能为日本带来无尽的财富与荣耀。

2.“俄国”与主战派的胜利使日本宣战

俄国在1862年曾试图逼迫日本割让对马岛,不过在幕府的强硬态度下放弃了诉求。1895年,在俄国主导

下的“三国干涉还辽”行动将日本到手的肥肉生生夺走,被日本视为“国耻”,俄国正式成为日本的假想敌。1903年,日本曾向俄国提出“满韩交换”的协议案,但是被俄国否决。俄国的强硬态度令日本朝野愕然。俄甚至对38度线以南的朝鲜半岛也提出了势力要求,日本至此打消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东北亚问题的想法,将战争提上议事日程。

在国际社会眼中,日本仍然是不可能跟俄国角力的贫弱小国,但是日本主战派对士气高昂的皇军与日本的坚船利炮充满信心。日本政府加紧备战,编练陆军新造大陆12个师团,同时对俄国展开外交攻势。尽管沙皇政府善于玩弄外交手腕,以李鸿章签订的《日俄密约》拉住满清政府同时故意拖延谈判以争取时间,但日本政府和陆海军参谋本部决心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和俄国准备不足的致命弱点,于1904年2月6日正式与俄国断交,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

二、外部因素

(一)从国际关系看日俄战争

宗泽亚先生认为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代表近代国家总战力要素的战争;“日俄战争也是在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有各同盟国关系参与的13个国家70名以上武官观战的国际化战争。”“战争具有世界多国参与的特征,是衍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模式的全球性战争”。[3]笔者认为20世纪初的世界列强因其各自的特性与共性可以分为四个集团:第一个是法国领导的欧洲大陆集团;第二个是英国和日本的日英同盟,两国在国际被孤立的现状使得他们不得不谋求联合;第三个是德国、奥匈和俄罗斯;第四个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在德国和美国而非英国,第三与第四集团已经足以和英帝国分庭抗礼。德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所需的资源和市场都要仰仗俄国广袤的国土与数量庞大的人口,俄国落后的工业对德国同样有依赖。俄国征服远东后必将带回大量的原材料及更广阔的市场,这对于德国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二)德皇的“黄祸论”

德国希望俄国往远东地区发展的政治及外交因素有两个:一是使俄国卷入远东的冲突,以便转移它对德奥边界的注意力,并加剧俄英矛盾,自己好从中取利;二是使俄国离开巴尔干,这是因为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会使德国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德国极力怂恿俄国调整其欧洲政策,把重心转向东方。威廉二世在致尼古拉二世的信中反复敦促他的表兄对着“黄祸”及早提起欧洲的剑。“威廉对尼古拉保证‘我要尽力做到我的权力所能做到的一切以使欧洲保持安宁,并使俄国无后顾之忧,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妨碍你在远东的行动。’”[4]德皇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俄国未来的伟大任务无疑是开化亚洲大陆,并保卫欧洲不致受到强大的黄种人的侵犯。在这方面,我将始终尽力帮助你”。[5]

(三)日俄战争前后其他国家的行为

法国于1893年同沙俄签订同盟协定。沙俄获得了法国的支持,又得到德皇的口头支持,沙皇认为俄国可以放心地经略远东了。

英美两国不希望看到沙俄坐大,同时也不希望日本独占利益,于是在东北亚问题上严守中立。俄罗斯一旦彻底控制中国满洲以及远东的良港,英美的太平洋海权面对的就不仅仅是日本一个敌手,还有比日本国力强大数倍的沙俄。

三、战争结局

军官的短视和内部争斗严重损耗了俄国的实力。也有人认为是指挥官昏庸无能,但实际上就是沙俄的军官们在思想上根本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还在思考着到底该跟哪一派。在战争中,俄国奉行直接路线,崇尚拿破仑时代的作战方法,缺乏变通以及迂回战术思维,思想保守。俄国数百万部队仅仅依靠西伯利亚铁路这一薄弱的补给线,这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战争的后果是日本88,429人战死140,000人战伤,俄国32,904人战死150,000人战伤[6]。日本获得了整个满洲,这让日本整个民族错误地相信战争可以为日本带来荣耀和繁荣。经过这场战争,日本基泳官几乎死伤殆尽,戊辰战争以来积累的陆军精华所剩无几,军费消耗达19.84亿日元(国家预算的6倍);俄国精锐的波罗的海舰队覆灭,失去远东海权。

综上所述,日俄战争的爆发绝对不是单方的挑衅或者说是简单的某一方对另一方利益的侵犯所导致的进攻与防守,而是由俄国与日本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俄国与日本的矛盾、20世纪初世界列强的外交博弈所导致的。英国在东亚的权益需要巩固,美国刚刚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基地,法国希望转移欧洲的压力,德国希望俄国能在远东牵制日本,同时让德国压力颇大的东线略微放松。从上述角度对日俄战争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理解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

[ 注 释 ]

[1]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3.

[2]巴巴拉・杰拉维奇.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世纪(

1814―1914)[M].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207.

[3]宗泽亚.明治维新的国度[M].香港:商务印书馆,2014:124.

[4]

[5]B.M.赫沃斯托夫.外交史:第2卷(上)[M].北京:三联书店,1979:412.

上一篇:历史典故范文 下一篇:历史电视剧范文